CN1037985C -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85C
CN1037985C CN89105547A CN89105547A CN1037985C CN 1037985 C CN1037985 C CN 1037985C CN 89105547 A CN89105547 A CN 89105547A CN 89105547 A CN89105547 A CN 89105547A CN 1037985 C CN1037985 C CN 103798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ilm
pigment
counter electrode
hydroph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9105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29A (zh
Inventor
横山清一郎
仓田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3260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217329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326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217329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89768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6851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37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3420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409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214600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02F1/133516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e.g. printing, electro-deposition or photolithograph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9/00Electrolytic coating other than with me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在透明电极上形成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膜,它包括采用一种由二茂铁衍生物组成的成胶束剂,将疏水性染料或颜料溶解或分散在含水介质中,然后将所得的胶束溶液或分散液电解,在透明电极上形成所述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Description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说,更具体地说,涉及包括液晶彩色显示、极光图象(AuroyaVision)等在内的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有效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并用电化学方法在透明电极平所要求的部位形成疏水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到现在为止,已知有四种制造诸如液晶彩色显示、极光图象等彩色显示材料及滤色器的方法:(1)印刷方法,诸如光致抗蚀剂、丝网印刷等;(2)真空沉积法;(3)染色法,是将染料或颜料分散在明胶中,并将分散体制成膜;(4)分散法,是将染料或颜料与抗紫外线材料一起溶解在一种溶剂里,并将得到的分散体浇铸成膜,然后经紫外光辐照,形成有图形的薄膜。
但是,以上的(1)抑制方法存在操作复杂,电极定位困难,以及制得的滤色器耐热性、耐光性差的缺点,上面的(2)真空沉积法利用染料或颜料的效率很低,而且还需要大规模的装置。另外,方法(3)用来制造滤色器也要求复杂的操作,制得的滤色器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差。另一方面,方法(4)所制得的滤色器虽然其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好,但操作更为复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简单的操作方法,精确地在一块电极所要求的部位形成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高效地并以薄膜状态形成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的方法。
本发明者经过充分地研究实现了以上目的。结果发现,采用所谓的胶束破裂法(该方法是将一种疏水物质与含有二茂铁衍生物的表面活性剂一起分散或溶解于含水介质中,得到分散溶液或胶束溶液,然后接通电流,在能使所述的疏水物质在电极上形成薄膜的条件下,在电极上形成薄膜)是有效的,这种方法是本发明小组人员以前研究出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43298/1988,等),用于在透明电极上形成染料或颜料膜。他们还发现,采用这种胶束破裂法可以制得所要获得的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易于定位或整平(保持膜厚均匀),且其电导性、耐热性、耐化学性、耐光性等均极为优异。
本发明就是根据以上的发现实现的。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的方法,该方法为了在一透明电极上制造由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膜构成的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先将疏水性染料或颜料与一种的二茂铁衍生物组成的表面活性剂(下面称之为“成胶束剂”)一起溶解或分散在水介质中,然后电解所得的胶束溶液或分散液,在透明电极上形成上述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图1是表示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彩色显示材料一例的侧视图,其中,数字1代表玻璃基体,2是透明电极,3是红色薄膜,4是绿色薄膜,5是蓝色薄膜。
图2-13是表示多步成膜法工艺的说明视图,其中数字11代表绝缘基体(玻璃基体),A、B、C、D各代表一电极,12是延伸电极,13和14是外接电极,R、G、B1和B2是胶束溶液,E是蚀刻溶液。
图14-21各为实施例1-8和对照实施例1所得的薄膜的可见吸收光谱(标记B)和所得上层清液的可见吸收光谱(标记A)。图22是由以上实施例制成的彩色显示材料(滤色器)的色度图。
按照本发明方法,在一块绝缘基体诸如玻璃板等(尤其是透明基体)上面形成具有所要求形状的透明电极,然后采用所谓的胶束破裂法在该电极上形成疏水性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为了用胶束破裂法形成上述的染料和颜料薄膜,可实行以下的步骤。即将一种由二茂铁衍生物组成的成胶束剂和疏水性染料或颜料加入具有控制的电导的含水介质中(必要时往水中添加支持电解质以控制电导),使所述的染料或颜料溶合入胶束里。当这些胶束经受电解处理时,胶束被吸引到阳极,二茂铁衍生物在阳极(透明电极)上失去一个电子e-(此时二茂铁中的Fe2+氧化成Fe3+)。与此同时,胶束破裂,胶束中的染料或颜料沉积在阳极上形成薄膜。另一方面,氧化了的二茂铁衍生物被吸引到阴极,接受一个电子e,再次形成胶束。在胶束反复破裂和形成的过程中,染料或颜料的颗粒沉积在透明电极上减少薄膜状态的材料,从而形成要求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用于本发明的成胶束剂包含一种二茂铁衍生物。这里,这种二茂铁衍生物可以包括各种各样的衍生物,但是,作为有代表性的例子二茂铁衍生物可用下面的通式表示:其中R1和R2各代表含6个或不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含6个或不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氨基、二甲氨基、羟基、乙酰氨基、羧基、甲氧基羰基、乙酰氧基(乙酸基)、醛基或卤原子;R3代表卤原子或含4-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或链烯基;R4和R5各代表氢原子或甲基;Y表示氧原子、氧化羰基或酰氧基(羧基);a是0-4的一个整数,b是0-4的一个整数,m是1-18的一个整数,n是2.0-70.0的一个实数。这里,通式(I)中的每个符号如前所示。也就是说,正如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号WO 88/07538和WO 89/01939,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33797/1988等所示,R1和R2各代表含6个或不到6个碳原子的烷基[甲基(CH3),乙基(C2H5)等],含6个或不到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甲氧基(OCH3),乙氧基(OC2H5)等],氨基(NH2),二甲氨基(N(CH3)2),羟基(OH),乙酰氨基(NHCOCH3),羧基(COOH),甲氧基羰基(COOCH3),乙酰氧基(OCOCH3),醛基(CHO)或卤原子(氯、溴、氟、碘等)。R1和R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二茂铁的五元环上有多个R1和R2时,这些多个取代基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同样,R3代表氢原子或含4-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带支链的烷基,或链烯基。另外,Y代表氧原子(-O-)、酰氧基 或氧化羰基
Figure C8910554700082
R4和R5各代表氢原子或甲基(CH3)。因此,
Figure C8910554700083
可以是-O(CH2CH2O)nH,
Figure C8910554700084
m也代表1-18的整数,因此,含1-1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诸如亚乙基或亚丙基等是插在环上的碳原子和上面的氧原子或氧化羰基之间。另外,n代表氧化烯基重复的数目,诸如2.0-70.0的一个整数,但也可以是包括这些整数在内的一个实数,代表氧化烯基等重复数目的平均值。
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二茂铁衍生物除了上面式(I)所示的那些衍生物以外,还可包括各种各样的衍生物,可以提及的二茂铁衍生物有铵型和吡啶型衍生物(国际专利申请公开WO 088/07538和日本专利申请号233797/1988、233798/1988、248600/1988、248601/1988、45370/1989、54956/1989、70680/1989、70681/1989、76498/1989,以及76499/1989)。
这些二茂铁衍生物能在含水介质中高效地溶解或分散疏水物质。
按照本发明方法,首先将含有上述二茂铁衍生物的成胶束剂、载剂以及染料或颜料放入一种含水介质,并采用超声波,均化器,或搅拌器使其充分分散,以形成胶束。此后,如果必要的话,除去过量的染料或颜料,在使所得的胶束溶液(或分散液)静置或略加搅拌的同时用一透明电极使其经受电解处理。在电解处理过程中,可往胶束溶液(分散液)中补充所述染料或颜料;或者提供一种循环流程,将阳极附近的胶束溶液从体系中抽出,往抽出的胶束溶液里添加染料或颜色并充分搅拌,然后把制得的溶液返回到阴极附近。此时,成胶束剂的浓度可以是临界的或高于临界的胶束浓度,具体说约为0.1毫摩尔或高于此值。另一方面,染料或颜料的浓度可以是饱和浓度或高于饱和浓度。另外,电解条件相当地取决于各种环境。通常,液体的温度为0-70℃,以5-40℃为佳,电压是在用作成胶束剂的二茂铁衍生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能产生氢的电位之间,具体说是0.03-1.00伏,以0.15-0.7伏为佳,电流密度不超过10毫安/厘米2,以50-300微安/厘米2为佳。
在进行这种电解处理时,发生了基于胶束破裂法原理的反应。注意二茂铁衍生物中铁离子的性质,二茂铁的Fe2+在阳极转化成Fe3+,导致胶束破裂,同时染料或颜料颗粒沉积在阳极(透明电极)上。另一方面,在阳极上氧化了的Fe3+在阴极还原成Fe2+,恢复成原来的胶束,因此,成膜操作可用同一溶液反复地进行。
上述电解处理在阳极(透明电极)上形成了所要求的染料或颜料膜。
如果必要的话,可添加上述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支持盐(支持电解质),以控制含水介质的电导。支持盐添加量范围不能阻碍溶解或分散在溶液(或分散液)中的染料或颜料沉积,不过,通常所用浓度约为上面成胶束剂浓度的0-300倍,尤以50-200倍为佳。
电解可以在不使用这种支持盐的情况下进行,此时,能制得不合支持盐的高纯度薄膜。另外,在使用这种支持盐的情况下,对支持盐的种类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它能控制含水介质的电导,而不会阻碍胶束的形成或染料(或颜料)在电极上的沉积。
更准确地说,那些一般广泛用作支持盐的下述盐类是适用的,它们是硫酸盐(锂、钾、钠、铷或铝盐),醋酸盐(锂、钾、钠、铷、铍、镁、钙、锶、钡或铝盐),卤化物盐(锂、钾、钠、铷、钙、镁或铝盐),水溶性氧化物盐(锂、钾、钠、铷、钙、镁或铝盐)。
另外,本发明在必要时最好往胶束溶液里添加一种膜结构增强剂。通过添加这种增强剂,可以使构成用胶束破裂法形成的膜的颗粒结合牢固,结果使膜即使再次浸入胶束溶液也不会溶解并保持稳定。因此,各种膜结构增强剂均可采用,只要它们能使形成的薄膜结合牢固和稳定。更准确地说,有下面三种类型的材料。
第一种是通常已用作粘结剂的那些聚合物,例如,环氧树脂系,聚醋酸乙烯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系等。这些粘结剂可以是本身就有粘结力的材料,也可以是经游离基引发剂、紫外线等作用发生变化产生粘结力的材料。第二种是通常已用作电解聚合物膜基体的那些材料,例如,吡咯、苯胺、噻吩、紫精(viologen)等。这些材料在薄膜中电解聚合以改善膜的强度。第三种是通常已用作膜保护剂的那些材料,例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上述膜结构增强剂的用量可随其种类而异,不过,加入胶束溶液中的量最好使它在溶液里的浓度为10微摩尔-100毫摩尔。
另外,如果对本发明的由此得到的薄膜进行加热或烘烤的话,可得到更为稳定的薄膜。这是因为通过烘烤处理,可以设想引起了上述颗粒彼此烧结,从而使膜变得更加紧密,颗粒结合力牢固又稳定。这种烘烤处理是在例如电炉中进行的,不过,对加热薄膜的方法并没有加以具体的限制。
烘烤处理中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可随疏水物质的种类而异,不能划一规定,但可以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由胶束破裂法生成的膜是多孔的,其结合力变大。
加热温度以80-500℃为宜,尤以100-350℃为佳,加热时间以5分钟-10小时为宜,尤以30分钟-2小时为佳。
透明电极材料,只要它是一种比二茂铁衍生物的氧化电位(对+0.15-0.30伏的饱和甘汞电极)更不易起化学作用的金属或是一种导电物质便足以用于本发明。更准确地说,ITO(氧化铟和氧化锡的混合氧化物)、氧化锡,以及导电性聚合物膜等都可使用。
可用于本发明的染料或颜料有能显示光的三种原色的染料或颜料,即包括红、绿、蓝三种疏水性染料或颜料,或能显示出各种各样颜色的染料或颜料。可用作红色染料或颜料的有苝型颜料、色淀颜料、偶氮型颜料、喹吖酮型颜料、蒽醌型颜料、蒽型颜料等。例如苝颜料、色淀颜料(Ca、Ba、Sr和Mn)、喹吖酮、萘酚AS,紫草宁(二羟基羟甲戊烯基萘二酮)颜料、蒽醌(苏丹I、II、III、R),二重氮、苯并芘,硫化镉型颜料、Fe(III)氧化物型颜料等,更为适宜的是苝颜料和色淀颜料。可用作绿色染料或颜料的有多卤取代的酞菁型颜料,多卤取代的铜酞菁型颜料,三苯甲烷型碱性染料或颜料等。例如,多萘取代的酞菁、它的铜络合物、三苯甲烷型碱性染料或颜料等,例如多氯取代的酞菁,它的铜络合物、三苯甲烷钡染料或颜料等。可用作兰色染料或颜料的有铜酞菁型颜料、阴丹酮型颜料、靛酚型颜料、花青型颜料等。例如,酞菁金属络合物诸如氯代铜酞菁、氯代铝酞菁、酞菁钒酸盐、镁酞菁、锌酞菁、铁酞菁、钴酞菁等;还有酞菁、部花青、靛酚兰等。
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具有所需形状并在预定位置配制了必要数量的绝缘基体[如玻璃片或聚合物片(包括涤纶片)等]的透明电极上,尤其是在透明的绝缘基体处形成任选厚度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薄膜,由此构成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为了形成三原色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薄膜,可在含水介质中加入红、绿、兰任何一种疏水性染料或颜料,并用上述胶束破裂法,以形成所要求色彩的薄膜,然后更换疏水性染料或颜料的种类,重复实施胶束破裂法。通过这些操作,可如图所示在每块透明电极上形成三种原色(红、绿、兰)或除此以外至少还增加一种颜色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薄膜。在本发明中,通过含水介质中同时存在的疏水性红、绿、兰染料或颜料并采用胶束破裂法,可制成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上述绝缘基体或电极的表面最好事先进行胶束破裂法所需的疏水性处理。这种处理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但最好是用偶联剂处理。可采用的偶联剂的例子有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铝偶联剂、锆铝酸盐偶联剂、锆偶联剂、丙烯酸酯型偶联剂、甲基丙烯酸酯型偶联剂、缩水甘油基型偶联剂、磷酸酯型偶联剂、卤化铵型偶联剂等。这里,硅烷偶联剂可分成含氯硅烷,烷氧基硅烷、氨基硅烷、乙酰氧基硅烷等。另外,丙烯酸酯型偶联剂、甲基丙烯酸酯型偶联剂、缩水甘油基型偶联剂、磷酸酯型偶联剂、卤化铵型偶联剂等都被称为特殊单体或功能性单体。它们的具体例子在“偶联剂的最佳利用技术”(“Coupling AgentOptimum Vtilization Technique”,1989,2,25,由Kagaku Gijutsu Sogo Kenkyusho出版)中列举,所有这些材料都可用于本发明的方法。
更准确地说,疏水性处理可通过以下的步骤加以实施,将上面的偶联剂溶解在某溶剂(诸如苯、甲苯等芳香烃或甲醇、乙醇等)中,比率约为1-30%(重量),然后把要处理的电极和要产生该电极图形的基体浸在溶液里,使溶液环流1-12小时,接着进行干燥。
另外,疏水性处理也可以是仅在电极和基体上直接涂敷上述偶联剂然后加以干燥,这里,为了干燥,在加热时,尤其在80-200℃下加热时,这种处理进行得更快。对这时的涂敷量并未特别加以限制,但一般来说偶联剂的用量最好约为0.01摩尔/25×75毫米或高于此值。
这种疏水性处理可进行到使电极或基体表面形成10°或高于10°的接触角,尤以40°或高于40°为佳。
如上所述,本发明方法通过重复实施胶束破裂法,可在每个透明电极上形成所要求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薄膜。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推荐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举出下面一种多步成膜法。
这种多步成膜法包括:用胶束破裂法在要产生许多成对的外接部分(taken-out-portions)形状的许多成对电极(各对电极的外接部分不同)的表面的基体上形成许多疏水性物质薄膜时,在一对电极的外接部分处设置由基体金属组成的延伸电极;将在上述这对电极外接部分处的延伸电极与外接电极相连接,从而经用胶束破裂法在上述电极上形成疏水性物质的薄膜;用蚀刻法有选择性地除掉形成上面薄膜的这对电极的延伸电极,这样在接通外接电极与别对电极时不会造成短路;然后将别对电极的外接部分与延伸电极相连接,从而经同样方法形成另一疏水性物质薄膜;以上的操作重复必要的次数,以在多对电极表面生成许多疏水性薄膜所需要的次数。
以上的多步成膜法可简单而有效地用上述胶束破裂法在多对电极上形成许多疏水性物质薄膜。下面参照附图可作更详细的解释。
图2表示在一块绝缘基体11上布成的电极图形的状态,这样布成的A至D四组电极带有不同的外接部分。通常采用蚀刻法完成电极的布图。但是也可采用掩膜沉积法(其中,掩膜是在电极上成膜时制成)或光致抗蚀剂等方法。虽然图上的电极呈条状,但电极也可呈包括园点、斜线、弧线、三角、园圈等形状。
在解释成膜顺序时,(1)如图3所示,首先通过掩膜沉积法,蚀刻法,光致抗蚀剂等方法,在一对电极B(图中的短线)的外接部分形成由诸如Cr、Al等基体金属组成的延伸电极12,这种延伸电极应布成使它容易同外接电极相接触的图形。
(2)接着,如图4所示,连接含有铂、导电构胶,银糊等的外接电极13与延伸电极,使电源接通时电流仅通过电极B。基体只是在电极B的左侧部分浸在分散或溶解了一种疏水性物质R(诸如染料或颜料等)的胶束电解质里,并用胶束破裂法进行电解处理,从而只在图中电极B的粗线部分形成薄膜。
(3)接着,如图5所示,把基体的位置倒过来,将延伸电极的右边部分浸在蚀刻溶液E中进行蚀刻并除掉由基体金属组成的延伸电极,由此变成如图5所示。
在延伸电极是Cr的情况下,所用蚀刻溶液的组成为:
        HClO4              5毫升
        Ce(NO3)4          17克
        水                   100毫升或必要的话,宜采用再在其中添加HCl、HNO3、FeCl3等而制得的溶液。
(4)接着,如图7所示,按照(2)的同样方法,将电极D的右侧浸在胶束电解质G中,并用胶束破裂法进行电解处理,从而只在图中电极D的粗线部分形成薄膜。
(5)接着,如图8所示,按照(3)的同样方法,将延伸电极的左侧用蚀刻法除掉,得到如图9所示的在每对电极两侧有ITO外接位置的基体。
(6)接着,如图10所示,将外接电极14与一对电极C相连接(图中,外接位置在左侧),把电极C浸在胶束电解质B1中,用胶束破裂法进行电解处理,从而只在图中电极C的粗线部分形成薄膜。
外接电极宜采用其外接部分被诸如铝、铂之类的电极固定住并与银糊等短路的那种电极。
(7)接着,如图12所示,将外接电极与别对电极A相连接,然后把电极A浸在胶束电解质B2里,按照(6)的同样方法进行电解处理,结果如图13所示,可在电极A的粗线部分形成薄膜。2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的操作,能以连续成膜的方式获得由疏水性物质组成的许多薄膜。因此,这种多步成膜法是制备滤色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成膜方法,这种滤色器要求在电极上形成三种或三种以上颜色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显示材料或滤色器可以仅在布成图形的电极上高效地形成。另外,由于生成的染料或颜料薄膜很薄而且呈多孔状,因此具有这样的优点,即电阻所引起的电极电位的降低是很小的,并且它们可以直接用作液晶的滤色器。而且不需要进行电极定位。此外,这样生成的染料或颜料薄膜的电导性、耐热性、耐化学性、耐光性等均较采用常规方法生成的膜优异。这种染料或颜料薄膜的膜厚还能通用改变通过电极的电流量的方法任意调节,从而易于整平。
因此,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的用途有,例如,用于各种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电色性显示装置、宽容度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面板、分光镜装置,固体照相装置,光强调节器等或滤色器。更准确地说,能有效地用于lap top型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机,液晶彩色电视,液晶滤色器,色调玻璃,极光图象等领域。
下面,将通过参照实施例和对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12
------------
将190毫克用下式表示的化合物(FPEG)加入100毫升水中作非离子型成胶束剂:把该混合物搅拌以制成均匀的胶束溶液。在50毫克胶束溶液中加入0.2克预先确定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用超声波搅拌混合物10分钟,然后用搅拌器搅拌3天。使这种可溶的胶束溶液静置一天并收集上层清液。
上层清液的可见吸收光谱分别示于图14(实施例1)、图15(实施例2)、图16(实施例3)、图17(实施例4)、图18(实施例5)、图19(实施例6)、图20(实施例7)以及图21(实施例8)中、图上的标记为A。
接着,往上层清液里加入0.104克LiBr,制成0.2摩尔LiBr/2毫摩尔FPEG/染料或颜料溶液。再用该溶液作电解质,用ITO透明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0.5伏和预定的电流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
结果,在ITO透明电极上可制得所用疏水染料或颜料的薄膜。该薄膜的可见吸收光谱分别以标记B示于图14(实施例1)、图15(实施例2)、图16(实施例3)、图17(实施例4)、图18(实施例5)、图19(实施例6)、图20(实施例7)和图21(实施例8)中。
由于每张图上标记AH标记B的图形是一致的,可以断定,ITO透明电极上的薄膜含有用作原料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
此外,还用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了薄膜的厚度。
按照以上的操作,构成了彩色显示材料或滤色器,它们的色度以色图示于图22,从这张色图可看出,ITO透明电极上的薄膜显然可用作三种原色。
另外,用交流阻抗法(1千赫芝,1.0伏交流电)测定了膜在0.1摩尔LiBr水溶液中的电阻(相反的电极:铂,电极面积:1.00厘米2,电极距离:1.00厘米)。又将制得的薄膜分成三组,把其中一组放入电炉,在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二小时。热处理后,测定其可见光吸收光谱,至以光谱曲线面积改变10%或10%以上的温度定作耐热温度。将另一组薄膜浸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甲苯和丙酮中并使其放置一昼夜,然后观察溶解现象和颜色的变化。将剩下的一组薄膜用500瓦汞灯照射10小时,观察外观的变化以评定薄膜的耐光性。
这些结果和操作条件均示于表1-3。
用任意选择的100个点测定上面制得的薄膜的厚度,计算它们的平均值和分布。从这些结果,又测出了分布的标准偏差,它可用作薄膜平整度的标准。所述薄膜离ITO透明电极与薄膜的边界线的间隙宽度可通过任意选择的100个点加以测定,计算出的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定位的标准。结果示于表3。
从表1和表3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若按本发明方法在ITO上形成染料或颜料膜,显而易见,电阻值并没有由于膜的电阻而增加,即使将它直接与液晶之类的电极材料相连,也没有妨碍其工作能力,因此这是极为方便的。从表2也可清楚地看出,形成的薄膜的耐热性,耐化学性和耐光性是优异的。
参照实施例1
------------
只涉及表面未形成染料或颜料薄膜的ITO,按上面实施例的同样方法测定其膜电阻,结果示于表1和表3。
对照实施例1
------------
采用酞菁(Pc-H2)作染料或颜料,用沉积法在ITO上形成染料或颜料薄膜。结果示于表1和表3。
                                                        表1
实施例号 色彩 染料(颜料)名称   染料制造公司     粒度(微米)    电位(伏)  电流密度(微安)    外加的电量(库仑)
  实施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红""绿"兰"红""   paliogen   红  K 3580Lithol   猩红  K 4460Lithol   ""  K 3700Heliogen   绿  K 9360(8G)Heliogen   "  K 8730(6G)Pc-Cu(α)*1Pc-Cu(β)*1Pc-H2 *2Paliogen   红  K 3911 HDChromophtha红  A3B   BASFBASFBASFBASFBASFDainichiSeikaDainichiSeikaTokyoKaseiBASFCibaGeigy     0.070.120.080.150.120.180.160.220.080.12     0.50.50.50.50.50.50.50.50.50.5     8.012.37.09.113.59.64.215.87.510.0      0.020.030.020.030.040.0240.0130.040.020.03
                                                    表1(续)
实施例号 色彩 染料(颜料)名称    染料制造公司     粒度(微米)    电位(伏)   电流密度(微安)  外加的电量(库仑)
  实施例11"  12参照实施例1对照实施例1   兰红-兰     靛酚兰Chromophthal红 A3B仅是Itopc-H2 *2(沉积法)    WakoJunyakuHoechst-TokyoKasei     0.130.16-0.02   0.50.5--     15.012.0--     0.040.03--
*1:酞等铜络合物*2:酞菁
                                                            表2
实施例号 耐热温度                               耐化学性 耐光性
    丙酮    甲苯   二甲基乙酰胺  N-甲基吡咯烷酮
  实施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50200200350350350350350300350300350     ○○○○○○○○○○○○     ○○○○○○○○○○○○     ○○△○○○○○○○○○     ○○△○○○○○○○○○     ○○△○○○○○○○○○
                                                                 表3
实施例号      膜的电阻(欧姆·厘米)                   膜厚 定位(微米)
    平均值(微米)     偏差(%)
    实施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参照实施例1对照实施例1     62.7228130.698.378.642.596.3138.236.237.653.221.130.6972.6      0.30.20.30.70.90.80.30.20.20.20.30.2-0.2      ±5.0±11.9±6.7±8.9±7.9±9.4±8.2±5.2±7.6±4.8±3.9±9.2--     ±0.10±0.05±0.07±0.06±0.05±0.08±0.09±0.12±0.0l±0.01±0.02±0.01--
实施例13
---------
在200毫升水中加入380毫克FPEG作非离子型成胶束剂,搅拌混合物以生成均匀的胶束溶液。将所得的胶束溶液分成四份,每份30毫升,在第一份里加入0.2克苝颜料(商业名称:HF4B,Hoechst AG公司出品),在第二份里加入0.2刻Heliogen绿颜料(商业名称:L9361,BASF公司出品),在第三份里加入0.2克Heliogen兰颜料(商业名称:K7080,BASF公司出品),在剩下的一份里加入0.2克Heliogen兰颜料(商业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分散和溶解每份混合物,以分别制成四组R(红)、G(绿)、B(兰)的三色颜料溶液。这些溶液各用超声波分散10分钟,然后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每份制得的分散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其浓度为0.1摩尔/升。这些溶液分别被用作电解质R(加有苝颜料的溶液),电解质G(加有Heliogen绿颜料的溶液)、电解质B1(加有Heliogen兰颜料K7080的溶液)、电解质B2(加有Heliogen兰颜料K6902的溶液)。
再在100毫升水中加入5毫升HClO4和17克Ce(NO3)4,搅拌混合物以制备蚀刻溶液。
这里,用作基体的是一种配有ITO电极的玻璃基体。用移动电极外接部分位置的方法使上面已形成颜料薄膜的ITO电极在玻璃基体(绝缘基体)11上布成平行的图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要形成薄膜的颜料是四种,因此将四种电极(其中一对长的ITO电极和一对带Cr延伸电极的ITO电极)布成图形使其有不同的外接位置。
当用胶束破裂法在ITO电极和Cr延伸电极上成膜时,采用银糊作外接电极,并通过与ITO电极或延伸电极相连接进行电解处理。
下面,对胶束破裂法和蚀刻的操作加以说明。
(1)如图4所示,将配有已布成图形的ITO电极的玻璃基体左侧浸入胶束电解溶液R中,把银糊涂到右侧含有Cr外接线的延伸电极上,并干燥以制成外接电极。采用银糊作反电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电位为0.7V时进行控制的电位电解30分钟,从而在电极上形成第一组R薄膜。
此后,用离子交换水洗涤这种薄膜,干燥后在140℃的烘箱里烘烤。
(2)接着,如图5所示,将已配有布成图形的ITO电极的玻璃基体右侧浸入蚀刻溶液,一小时后,当肯定已没有残留的Cr延伸电极时,停止蚀刻并进行洗涤。这样,便可得到形成了R薄膜的基体,如图6所示。
(3)然后,如图7所示,将上面(2)得到的基体右侧浸入胶束电解质G中,把银糊涂到左侧含有Cr外接线的延伸电极上,进行干燥以制成外接电极,从而形成第二组G薄膜。成膜,洗涤和烘烤操作完全按上面操作(2)的方法进行。
(4)随后,如图8所示,将已配有布成图形的ITO电极的玻璃基体左侧的Cr延伸电极,完全按上面操作(2)的方法进行蚀刻、洗涤和干燥以除掉,从而得到如图9所示的形成了RG薄膜的基体。
(5)接着,如图10所示,将形成了RG薄膜的基体右侧浸入胶束电解质B1中,涂布银糊以便串住ITO电极。干燥后制成外接电极,从而形成第三组B1膜。按操作(1)同样的方法进行成膜,洗涤和烘烤操作。于是便可得到如图11所示的RGB1膜。
(6)然后,如图12所示,将形成了RGB1薄膜的基体的左侧浸入胶束电解质B2中,按照与操作(5)相同的方法形成第四组B2膜,于是,使可得到如图12所示的RGB1B2薄膜(四色条状薄膜)。
实施例14
---------
将硅烷偶联剂G6H13Si(OCH3)3(商品名称LS-3130,Sin-etsu化学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环流6小时,然后加以干燥,以作疏水处理。处理之前测定了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将0.19克FPEG成胶束剂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加0.2克铜酞菁,使其分散和溶解。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为0.1M,并搅拌以得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11.5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达30分钟。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2库仑(C)。
从电解质中取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接着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5
---------
按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性处理,只是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测定在浸入实施例14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玻璃片的各个可见光透射率(620毫微米)。另外,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按实施例14同样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6
---------
将硅烷偶联剂C3H6ClSi(OCH3)3(商品名称:LS-1260,Sin-etsu化学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并环流6小时,然后干燥,以作疏水处理。测定电极在疏水处理之前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接着,把190毫克用作成胶束剂的用下式表示的化合物(FEST9)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
Figure C8910554700291
取25毫升该溶液,加0.1克单偶联氮萘酚型颜料(商品名称:HF4B,Hoechst公司出品),使其分散和溶解。
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同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的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为0.1M,并搅拌以符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5.6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达30分钟。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1摩仑。
从电解质中提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接着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7
---------
按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处理,只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分别测定该玻璃片在浸入实施例16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可见光透射率(620豪微米)。另外,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按实施例16同样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8
---------
将酰化钛偶联剂(商品名称:S-152,Nippon Soda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并环流6小时,然后干燥,以作疏水处理。测定该电极在疏水处理前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把190毫克用作胶束剂的用下式表示的化合物(FEST8)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加0.1克酞菁绿(商品名称:L-9361,BASF公司出品),使其分散和溶解。
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的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为0.1M,并进行搅拌以得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8.6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30分钟。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2库仑。
从电解质中取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接着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9
---------
按实施例18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处理,只是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分别测定该玻璃片在浸入实施例18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各个可见光透射率(620毫微米)。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用实施例18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0
---------
将锆铝酸盐偶联剂(商品名称:MPM,Kusumot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并环流6小时,然后干燥,以作疏水处理。测定电极在疏水处理前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把190毫克FPEG作为成胶束剂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在其中加0.1克苝(商品名称:K-3580,BASF公司出品),使其分散和溶解。
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的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达0.1M,并进行搅拌以得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7.6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30分钟。在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2库仑。
从电解质中取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接着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1
---------
按实施例20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处理,只是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分别4测定该玻璃片在浸入实施例20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可见光透射率(620豪微米)。另外,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按实施例20同样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2
---------
将铝偶联剂(商品名称:AL-M,Ajinomoto K.K.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并环流6小时,然后干燥,以作疏水处理。测定该电极在疏水处理前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把190毫克FEST9成胶束剂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加0.1克α-酮酞菁(商品名称:Pc-Al,Dainichi Seika公司出品),使其分散和溶解。
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的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为0.1M,然后进行搅拌以得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9.6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30分钟。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2库仑。
从电解质中取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并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3
---------
按实施例22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处理,只是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分别测定该玻璃片在浸入实施例22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各个可见光透射率(620毫微米)。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用实施例22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4
---------
将(C3H7O)4Zr作锆偶联剂(商品名称:IPZ,DiamondNovel Japan公司出品)溶于无水甲苯,制成10%的浓度。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并环流6小时,然后干燥,以作疏水处理。测定电极在疏水处理之前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接着,把190毫克FEST8成胶束剂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胶束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添加0.1克Ba-色淀颜料(商品名称:Pc Al,Dainichi Seika公司出品),使其分散和溶解。
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接着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所得的分散的胶束溶液里加入溴化锂作支持盐,使浓度达0.1M,然后进行搅拌以得到电解质。
采用这种电解质并用经上面疏水处理的ITO透明玻璃电极作阳极,铂作阴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25℃,外加电压为0.5伏,电流密度为3.6微安/厘米2的条件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30分钟。在此时通过该处的电量为0.01库仑。
从电解质中提出由此制得的上面已形成薄膜的ITO透明玻璃电极,并进行干燥,然后分别测定经浸在蒸馏水里进行洗涤之后和未进行洗涤的电极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25
---------
按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进行疏水处理,只是用玻璃片代替了电极。
分别测定该玻璃片在浸入实施例24所用的电解质之前和浸入该电解质30分钟后的可见光透射率(620豪微米)。另外,还测定了这种浸过的玻璃片按实施例24同样的方法洗涤后的可见光透过率(620毫微米)。结果示于表4。
                            表4
    实施例号                            可见光透过率(%)
          电解之前 电解之后和洗涤之前 洗涤之后
   侵入之前    侵入之后
   实施例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69385948493859384938692     -85-85-85-78-84-78       9-99-9-8-7-11-     1291159214929919921290
实施例26
---------
将0.19克FPEG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成胶束的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添加0.2克酞菁,将其分散和溶解。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再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将聚乙二醇作膜结构增强剂加入制得的分散胶束溶液,另外还加入LiBr使其浓度达0.1M。把ITO电极浸入该溶液,用铂作反电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0.5伏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达30分钟,以制得薄膜。
在电炉里将这种薄膜于140℃下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2%(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27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苝(商品名称:K3580,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了1毫升吡咯作膜结果增强剂。
成膜后,电极电味升高到1.0伏,并进行电解10分钟,以使吡咯发生电解聚合。此后,进行电解,将所得薄膜在180℃的电炉中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在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2%(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28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Pc CuCl8Br8(商品名称:L9361,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了0.5毫升含10毫摩尔聚乙烯醇的甲醇溶液作膜结构增强剂。
此后,将所得薄膜在16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的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3%(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29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铜酞菁(商品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了1.0毫升含10毫摩尔聚乙烯醇缩了醛的甲醇溶液。
将所得的薄膜在15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的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0%(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0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Ba-色淀颜料(商品名称:K3700,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了1.0毫升含10毫摩尔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膜结果增强剂。
将所得的薄膜在13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的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5%(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1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α-铜酞菁(商品名称:Pc-Al,Dainichi Seika有限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了0.1毫升醋酸乙烯粘结剂作膜结构增强剂。
将所得的薄膜在10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3%(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2
---------
按实施例26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α-铜酞菁(商品名称:Pc-Bl,Dainichi Seika有限公司出品)代替了酞菁,并添加1毫升含10毫摩尔环氧树脂粘结剂的丙酮溶液作膜结构增强剂。
将所得的薄膜在13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的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8%(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3
---------
将0.19克FBEG作非离子型成胶束剂加入100毫升水中,制得成胶束的溶液,取25毫升该溶液,添加0.2克铜酞菁(商品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将其分散和溶解。然后,用超声波搅拌溶液10分钟,再用搅拌器搅拌三天。在制得的分散胶束溶液里加入LiBr,使其浓度达0.1M。
将ITO电极浸入该溶液,用铂作反电极,饱和干汞电极作参比电极,在0.5伏下进行控制电位电解30分钟,以制得薄膜。
将这种薄膜在20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的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2%(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4
---------
按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在电炉里用400℃烘烤30分钟代替了200℃烘烤一小时。将制得的薄膜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在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3%(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5
---------
按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Pc Cu Cl8Br8(商品名称:L9360,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铜酞菁(商品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
将所得的薄膜在20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4%(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6
---------
按实施例35同样方法制得薄膜,只是在电炉里用300℃烘烤30分钟代替了200℃下烘烤一小时。将制得的薄膜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在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7
---------
按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苝(商品名称:K3580,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铜酞菁(商品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
将制得的薄膜在15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8%(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8
---------
按实施例37同样方法制得薄膜,只是在电炉里用300℃烘烤30分钟代替了150℃下烘烤一小时。将制得的薄膜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在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12%(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39
---------
按实施例33同样的方法制得薄膜,只是用色淀颜料(商品名称:K3700,BASF公司出品)代替了铜酞菁(商品名称:K6902,BASF公司出品)。
将制得的薄膜在250℃的电炉里烘烤一小时,然后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过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27%(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实施例40
---------
按实施例39同样方法制得薄膜,只是在电炉里用300℃烘烤30分钟代替了250℃下烘烤一小时。将制得的薄膜浸入分散的胶束溶液,但即使在一小时后也未观察到有变化。测定浸入前后透过率变化的结果表明,有22%(重量)的膜溶解掉了。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在透明电极上形成疏水性染料或颜料膜制造滤色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一种由二茂铁衍生物组成的成胶束剂,将疏水性染料或颜料溶解或分散在含水介质中,然后将所得的胶束溶液或分散液电解,在透明电极上形成所述的染料或颜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中所述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是一种红色染料或颜料,一种绿色染料或颜料,或一种兰色染料或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中所述的疏水性染料或颜料中的红色染料或颜料是花型颜料,色淀颜料,偶氮型颜料、喹吖酮型颜料,蒽醌型颜料或蒽型颜料;绿色颜料是多卤取代的酞菁型颜料、多卤取代的铜酞菁型颜料或三苯甲烷型碱性染料或颜料;兰色染料或颜料是阴丹酮型颜料,靛酚型颜料或花青型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中透明电极的表面受到疏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方法,其中,采用偶联剂进行所述的疏水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方法,其中胶束溶液或分散液中加入了一种膜结构增强剂。
7.一种制造彩色显示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的薄膜进行烘烤处理。
8.一种制造滤色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权利要求1的薄膜进行烘烤处理。
9.一种制造彩色显示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可用来靠胶束破裂法在多对电极表面形成许多疏水性物质薄膜,这些电极在绝缘基体上布成的图形,使电极具有多组互不相同的外部部分,该方法包括在一对电极的外接部分处设置由基体金属组成的延伸电极,将所述这对电极外接部分处的延伸电极同一外接电极相连接,用胶束破裂法在所述电极上形成一种疏水性物质的薄膜,然后,有选择性地除掉在其上面形成所述薄膜的这对电极的延伸电极,这样在别对电极的外接部分与一外接电极连接时不会造成短路,接着,接通外接电极和别对电极的延伸部分,从而用胶束破裂法在这别对电极上形成另一种疏水物质的薄膜,以上的操作重复必要的次数,从而在多对电极的表面生成了多种疏水性物质薄膜。
10.一种制造滤色器的方法,该方法可用来靠胶束破裂法在多对电极表面形成疏水性物质的许多薄膜,这些电极在绝缘基体上布成的图形,使电极具有多组互不相同的外部部分,该方法包括在一对电极的外接部分处设置由基体金属组成的延伸电极,将所述这对电极外接部分处的延伸电极同一外接电极相连接,用胶束破裂法在所述电极上形成一种疏水性物质的薄膜,然后,有选择性地除掉在其上面形成所述薄膜的这对电极的延伸电极,这样在别对电极的外接部分与一外接电极连接时不会造成短路,接着,接通外接电极和别对电极的延伸部分,从而用胶束破裂法在这别对电极上形成另一种疏水物质的薄膜,以上的操作重复必要的次数,从而在许多电极的表面生成了多种疏水性物质的许多薄膜。
CN89105547A 1988-08-15 1989-08-14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1988 1988-08-15
JP20190788 1988-08-15
JP326089/1988 1988-12-26
JP326090/1988 1988-12-26
JP63326090A JPH02173296A (ja) 1988-12-26 1988-12-26 薄膜の製造方法
JP63326089A JPH02173295A (ja) 1988-12-26 1988-12-26 薄膜の製造法
JP089768/1989 1989-04-11
JP8976889A JPH068516B2 (ja) 1989-04-11 1989-04-11 薄膜の製造方法
JP137542/1989 1989-06-01
JP1137542A JPH034202A (ja) 1989-06-01 1989-06-01 薄膜の多段製膜法
JP140981/1989 1989-06-05
JP1140981A JPH02146001A (ja) 1988-08-15 1989-06-05 カラー表示材料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29A CN1040829A (zh) 1990-03-28
CN1037985C true CN1037985C (zh) 1998-04-08

Family

ID=2755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55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85C (zh) 1988-08-15 1989-08-14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0355585A3 (zh)
CN (1) CN1037985C (zh)
AU (1) AU611823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9642A4 (en) * 1990-08-31 1993-03-10 Idemitsu Kosan Limited Color filt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olor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DE69316282T2 (de) * 1992-02-19 1998-04-30 Idemitsu Kosan Co Farbfilter und seine herstellung sowie flüssigkristallprojektor, der diesen verwendet
DE60307371T2 (de) 2002-06-14 2007-08-02 Canon K.K. Partikelzusammensetzung, Aufzeichnungsverfahren sowie Aufzeichnungsgerät unter Verwendung der Partikelzusammensetzung
JP6099213B2 (ja) * 2014-02-07 2017-03-29 Dic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緑色顔料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CN109410738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热敏感标签、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84577A (ja) * 1984-03-02 1985-09-20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導電性高分子樹脂電着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611823B2 (en) 1991-06-20
CN1040829A (zh) 1990-03-28
AU3936689A (en) 1990-02-15
EP0355585A3 (en) 1991-07-17
EP0355585A2 (en) 199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8154C (zh)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显示装置
CN1111291C (zh) 电极板及其生产方法、包括这种电极板的液晶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86100150A (zh) 感光聚合物组合物及其电泳沉积工艺过程
CN1485669A (zh) 电泳装置、电子器械
CN1827704A (zh) 颜料分散剂及其使用
CN1165304A (zh) 液晶显示元件用树脂黑底液
CN1121457C (zh) 用于彩色滤光片的颜料分散体、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和彩色滤光片
TW200836003A (en) Gree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and color filter prepared therefrom
CN101033324A (zh) 滤色器用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397057A (zh) 显示器用滤光片、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80833A (zh) 滤色器和具有该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0200A (zh) 滤色器和设有滤色器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985C (zh) 彩色显示材料和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CN1254336C (zh) 贵金属型微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107241C (zh) 液晶显示器隔离体和液晶显示器
CN1928715A (zh) 感光性组合物
CN1287569A (zh) 涂料组合物
CN1103938C (zh) 光学装置及电解液
CN1177899C (zh) 形成透明导电层用的涂液
CN109739068B (zh) 炭黑分散体、感光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显示装置
CN1266234C (zh) 一种制备显色优良色料的方法
CN101080665A (zh) 显示介质用颗粒以及使用其的信息显示用面板
CN1975471A (zh) 黑色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299135C (zh) 光学元件制作方法与用于此的沉积液及光学元件制造装置
CN1248052C (zh) 黑色矩阵用感光性树脂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