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6283A - 轮胎用硫化机 - Google Patents

轮胎用硫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6283A
CN103786283A CN201310459672.4A CN201310459672A CN103786283A CN 103786283 A CN103786283 A CN 103786283A CN 201310459672 A CN201310459672 A CN 201310459672A CN 103786283 A CN103786283 A CN 103786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uld
tire
valve
vulcan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96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田典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86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62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轮胎的硫化机。该硫化机(2)具备:模具(4),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8)被放入该模具的内部;阀(34),通过该阀的开闭而对处于被上述模具和上述生胎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输出成为关闭上述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的发信部(36);以及基于上述第一信号而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的控制部(38)。上述模具具备:型腔面(28),通过使该型腔面与上述生胎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以及将上述型腔面(28)与外部连通的通道(32)。上述阀(34)与上述通道(32)连结。当基于上述控制部(38)的第二信号而使得上述阀(34)关闭时,上述通道(32)被封闭。

Description

轮胎用硫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用硫化机。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轮胎而使用硫化机。硫化机具备模具和气袋。通过在被模具和气袋包围的型腔中对生胎(也称为未交联轮胎)进行加压和加热而获得轮胎。
在加压和加热时,膨胀的气袋将生胎压接于模具的型腔面。橡胶流动而将处于型腔面与生胎之间的空气排出。橡胶嵌入到型腔面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
有时在生胎与型腔面之间残留有空气。在该情况下,会在轮胎的表面形成赤裸无胶部(bare)。赤裸无胶部有损轮胎的品质。
有时将排气孔设置于模具。排气孔促进空气的排出。排气孔防止赤裸无胶部的发生。然而,橡胶会流入到上述排气孔。在该情况下,会在轮胎的表面形成气孔须(spew)。气孔须有损轮胎的外观。虽然能够通过切削而将气孔须除去,但该切削却颇为繁琐。
为了防止赤裸无胶部以及气孔须的产生,针对轮胎用硫化机进行了各种研究。下述专利文献1~3公开了该研究的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77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96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045083公报
有时使用片模作为模具。该模具具备圆弧状的胎面扇形件(segment)。对于该模具而言,通过排列多个扇形件而形成环状的型腔面。
扇形件的与相邻的扇形件对置的面被称为“分型面”。在分型面和与该分型面相邻的其他分型面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通过该间隙而将空气排出。
在该模具中,难以保持间隙。因此,有时会在该模具中产生较大的间隙。从而导致橡胶流入到上述较大的间隙。轮胎的外观会因该橡胶的流入而受损。
在硫化工序中,生胎在由模具和气袋所包围的型腔中被加压和加热。此时会从生胎产生松脂。松脂会污染模具的型腔面。进而,该污染会给高品质的轮胎的生产带来影响。在轮胎的制造过程中,根据需要来清洗型腔面而将型腔面的污垢除去。
在清洗型腔面时,因污垢而产生微粉。在该情况下,有时微粉会堵塞于模具的间隙。该堵塞会阻碍空气的排出。
在该模具中,从一个间隙到与该一个间隙相邻的另一个间隙的距离与扇形件的大小相等。该距离较长。因此,有时无法将处于远离该间隙的位置的空气充分排出。在该情况下便会发生赤裸无胶部。
从防止赤裸无胶部的观点出发,有时使用真空泵以促进空气的排出。一边将生胎的外侧抽成真空一边制造轮胎的方法也被称为真空硫化法。在真空硫化过程中,若在模具存在排气孔,则橡胶会流入到该排气孔而在轮胎的表面形成气孔须。虽然若在模具不设置排气孔能够防止气孔须的产生,但在技术层面却难以将生胎的外侧抽成真空。
如上所述,橡胶会流入到排气孔。从防止该流入的观点出发,有时使用排气孔塞(也称为排气孔开闭阀)。该排气孔塞被插入于排气孔。排气孔塞在生胎与其接触时发挥机械式地将排气孔关闭的作用。
如上所述,当制造轮胎时会产生松脂。若该松脂附着于排气孔塞,则有时会在该排气孔塞发生孔眼堵塞。清洗模具时所产生的微粉也有可能导致排气孔塞的孔眼堵塞。孔眼堵塞会妨碍空气的排出。从保持空气排出的观点出发,排气孔塞要以较高频率进行更换。该更换影响轮胎的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轮胎的硫化机。
本发明涉及的轮胎用硫化机具备:
(1)模具,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被放入该模具的内部;
(2)阀,通过该阀的开闭而对处于被上述模具和上述生胎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
(3)发信部,该发信部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输出;以及
(4)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信号而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上述模具具备:型腔面,通过使该型腔面与上述生胎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以及通道,该通道将上述型腔面与外部连通。上述阀与上述通道连结。当基于上述控制部的第二信号而使得上述阀关闭后,上述通道被封闭。
优选地,在上述轮胎用硫化机中,上述发信部是传感器。上述发信部也可以是计时器。
本发明涉及的其他的轮胎用硫化机具备:
(1)模具,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被放入该模具的内部;
(2)多个阀,通过这些阀的开闭而对处于被上述模具和上述生胎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
(3)发信部,该发信部对上述多个阀分别输出成为关闭对应的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以及
(4)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信号而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上述模具具备:型腔面,通过使该型腔面与上述生胎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以及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将上述型腔面与外部连通。上述多个通道各自独立,各阀分别与各通道连结。当基于上述控制部的第二信号而使得上述阀关闭后,上述通道被封闭。
本发明所涉及的硫化机抑制了气孔须以及赤裸无胶部的产生。利用该硫化机能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硫化机的概念图。
图2是示出利用图1的硫化机来制造轮胎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与图2不同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硫化机中的模具的型腔面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硫化机;4…模具;6…气袋;8…生胎;10…扇形靴;12…扇形件;14…侧板;16…基板;26a、26b、26…排气孔;28…型腔面;32a、32b、32…通道;34…阀;36…发信部;38…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并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硫化机2是制造轮胎的装置。该硫化机2具备模具4和气袋6。该图1中示出了将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8(也称为未交联轮胎)放入模具4的内部后的状态。该图1中,左右方向相当于轮胎的径向。上下方向相当于轮胎的轴向。与该纸面垂直的方向相当于轮胎的周向。
模具4具备扇形靴(sector shoe)10、扇形件12、上下一对侧板14以及上下一对基板16。该模具4是所谓的“片模”。另外,该硫化机2中,模具4并不局限于片模。该模具4也可以是两件套模具(two-piecemold)。
扇形靴10位于扇形件12的径向外侧。虽未进行图示,但该模具4具备多个扇形靴10。这些扇形靴10配置成环状。各扇形靴10的平面形状实质上是圆弧状。
扇形靴10具备第一凹部18a和第一通路20a。第一凹部18a比与扇形件12抵接的面22a(以下,称为第一抵接面)的凹陷程度更甚。该第一凹部18a不与扇形件12抵接。第一通路20a是贯通孔。第一通路20a的直径通常为1.0mm以上10.0mm以下。第一通路20a从第一凹部18a朝向扇形靴10的外侧延伸。借助第一通路20a以及第一凹部18a而将扇形靴10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换而言之,由第一通路20a以及第一凹部18a构成的部分将扇形靴10贯通。另外,在该硫化机2中,第一通路20a的数量、配置等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第一凹部18a的数量、配置等也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
扇形件12位于扇形靴10的径向内侧。扇形件12固定于扇形靴10。虽未进行图示,但该模具4具备多个扇形件12。这些扇形件12配置成环状。各扇形件12的平面形状实质上是圆弧状。在扇形件12的内表面具备第一成形面24a。第一成形面24a与生胎8抵接,由此形成轮胎的胎面表面。
扇形件12还具备第一排气孔26a。第一排气孔26a是贯通孔。第一排气孔26a的直径通常为0.4mm以上2.0mm以下。第一排气孔26a从第一成形面24a朝向扇形件12的外侧延伸。第一排气孔26a将扇形件12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换而言之,第一排气孔26a将扇形件12贯通。在该硫化机2中,第一排气孔26a的数量、配置等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
扇形件12的数量通常为3个以上20个以下。在典型的模具4中,扇形件12的数量例如为8个或9个。由于各扇形件12与各扇形靴10匹配,因此扇形靴10的数量与扇形件12的数量相同。因而,扇形靴10的数量通常为3个以上20个以下。在典型的模具4中,扇形靴10的数量例如为8个或9个。
侧板14位于扇形件12的径向内侧。侧板14实质上是环状。侧板14并未被分割。侧板14固定于基板16。在侧板14的内表面具备第二成形面24b。第二成形面24b与生胎8抵接,由此形成轮胎的侧面。
如图所示,位于上侧的侧板14还具备第二排气孔26b。第二排气孔26b是贯通孔。第二排气孔26b的直径通常为0.4mm以上2.0mm以下。第二排气孔26b从第二成形面24b朝向侧板14的外侧延伸。第二排气孔26b将侧板14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换而言之,第二排气孔26b将侧板14贯通。在该硫化机2中,第二排气孔26b的数量、配置等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
基板16位于侧板14的轴向外侧。基板16实质上是环状。基板16并未被分割。基板16将侧板14固定。
如图所示,位于上侧的基板16具备第二凹部18b和第二通路20b。第二凹部18b比与侧板14抵接的面22b(以下,称为第二抵接面)的凹陷程度更甚。该第二凹部18b不与侧板14抵接。第二通路20b是贯通孔。第二通路20b的直径通常为1.0mm以上10.0mm以下。第二通路20b从第二凹部18b朝向基板16的外侧延伸。借助第二通路20b以及第二凹部18b而将基板16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换而言之,由第二通路20b以及第二凹部18b构成的部分将基板16贯通。另外,在该硫化机2中,第二通路20b的数量、配置等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第二凹部18b的数量、配置等也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
图1所示的模具4处于关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扇形件12以及侧板14组合而构成型腔面28。该型腔面28包括扇形件12的第一成形面24a以及侧板14的第二成形面24b。该型腔面28与生胎8抵接,由此形成轮胎的外表面。该模具4具备与生胎8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的型腔面28。
虽未进行图示,但该硫化机2在模具4的径向外侧还具备容纳部(container)。容纳部为环状。容纳部沿着模具4的外周面30而在周向上延伸。该硫化机2构成为:当使容纳部向上方抬升时,模具4的扇形靴10能够朝径向外侧滑动。如上所述,扇形件12固定于扇形靴10。因此,当容纳部上升且扇形靴10滑动时,则扇形件12朝径向外侧滑动。侧板14固定于基板16。因此,当使位于上侧的基板16向上方抬升时,使得侧板14也向上方抬升。在该硫化机2中,通过使容纳部和基板16上升而将模具4打开。
在该硫化机2中,当基板16下降时,侧板14也下降。当容纳部下降时,扇形件12朝径向内侧滑动。在该硫化机2中,通过使基板16以及容纳部下降而将模具4关闭。
在该硫化机2中,优选地,将模具4的外周面30和容纳部的内周面设为平滑的面。由此,防止从模具4与容纳部之间产生意外的气体泄漏。从提高气密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对模具4的外周面30以及容纳部的内周面涂覆密封剂。在该情况下,使用市面上销售的合成系润滑脂(例如氟素润滑剂)作为密封剂。
如上所述,扇形靴10的由第一凹部18a和第一通路20a构成的部分将该扇形靴10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扇形件12的第一排气孔26a将该扇形件12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如图所示,扇形靴10的第一凹部18a将扇形件12的第一排气孔26a的口覆盖。由此,构成了包括第一排气孔26a、第一凹部18a以及第一通路20a的第一通道32a。第一通道32a从模具4的型腔面28朝向该模具4的外侧延伸。第一通道32a将模具4贯通。
如上所述,基板16的由第二凹部18b和第二通路20b构成的部分将该基板16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侧板14的第二排气孔26b将该侧板14的内侧与其外侧连通。如图所示,基板16的第二凹部18b将侧板14的第二排气孔26b的口覆盖。由此,构成了由第二排气孔26b、第二凹部18b以及第二通路20b形成的第二通道32b。第二通道32b从模具4的型腔面28朝向该模具4的外侧延伸。第二通道32b将模具4贯通。
在该模具4中,第一通道32a将构成型腔面28的一部分的第一成形面24a与外部连通。第二通道32b将构成型腔面28的其他部分的第二成形面24b与外部连通。换而言之,该模具4具备将型腔面28与外部连通的通道32。
在该模具4设置有多个第一通道32a。在该模具4还设置有多个第二通道32b。换而言之,该模具4具备多个通道32。根据附图明确可知,这些通道32各自独立。一个通道32并未和与该一个通道32相邻的其他通道32连接。
在该硫化机2中,扇形靴10的第一凹部18a由沿周向延伸的沟构成。虽未进行图示,但第一凹部18a将以沿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一排气孔26a的口覆盖。该模具4的第一通道32a构成为包括第一通路20a、第一凹部18a以及多个第一排气孔26a。在该硫化机2中,基板16的第二凹部18b也由沿周向延伸的沟构成。虽未进行图示,但第二凹部18b将以沿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第二排气孔26b的口覆盖。该模具4的第二通道32b构成为包括第二通路20b、第二凹部18b以及多个第二排气孔26b。
根据附图明确可知,在该硫化机2中,在模具4的上侧部分设置有通道32。在该硫化机2中,也可以在该模具4的下侧部分设置通道32。配置于模具4的通道32的数量、配置等根据所制造的轮胎的规格而适当地决定。
气袋6由交联橡胶形成。气袋6为袋状。气袋6构成为其内部被加压介质充满。当对气袋6填充加压介质时,该气袋6膨胀。当从气袋6排出加压介质时,该气袋6收缩。作为加压介质,举例示出了调节成规定的温度的氮气等气体。
气袋6位于模具4的内侧。根据附图明确可知,当将生胎8放入模具4的内部时,气袋6位于该生胎8的内侧。被模具4和气袋6包围的空间也称为型腔。
该硫化机2除了具备上述的模具4和气袋6以外,还具备阀34、发信部36以及控制部38。
阀34与模具4的通道32连结。详细而言,阀34借助管道40而与模具4的通道32连接。在该硫化机2中,当阀34打开时,通道32被打开。当阀34关闭时,通道32被封闭。在该硫化机2中,当将生胎8放入模具4而制造轮胎时,通过该阀34的开闭而对处于被模具4和生胎8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作为该阀34,举例示出了截止阀、止回阀、电磁阀、膨胀阀以及压力调整阀。在图1所示的硫化机2中,使用电磁阀作为阀34。
在该硫化机2设置有多个阀34。如图所示,在该硫化机2中,各阀34分别与各通道32连结。因此,阀34的数量与通道32的数量相等。
发信部36是输出信号(第一信号)的部件。如后所述,在该硫化机2中,从发信部36发出的第一信号成为关闭阀34的线索。作为这样的发信部36,例如能够举出传感器。
传感器是检测温度、压力等的物理量的元件或装置。在选定温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情况下,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将其作为第一信号而输出。在选定压力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压力传感器将压力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将其作为第一信号而输出。作为这样的传感器,能够举出日本Kistler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为“直接式模具内压传感器”、“间接式模具内压传感器”以及“模具表面温度传感器”。
在图1所示的硫化机2中,发信部36是温度传感器。在该硫化机2中,发信部36埋设于模具4,能够在前端检测出型腔面28的温度。由此,从该发信部36将反映型腔面28的温度的第一信号发出。
控制部38接收从发信部36发出的第一信号。以该第一信号为线索,控制部38进行是否将阀34关闭的判断。在决定了将阀34关闭的情况下,控制部38输出第二信号。第二信号经由帘线42而传递至阀34。基于该输出的第二信号而将阀34关闭。在该硫化机2中,从控制部38输出的第二信号成为将阀34关闭的触发信号。作为这样的控制部38,例如能够举出CPU(中央运算处理装置)。
使用图1所示的硫化机2而以如下方式来制造轮胎。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生胎8。在硫化机2中,将模具4打开。将生胎8放入打开后的模具4的内部。详细而言,将生胎8载置于下侧的侧板14。放入生胎时,气袋6收缩。将阀34打开。
当放入生胎8时,对气袋6填充加压介质。由此,使得气袋6膨胀。膨胀后的气袋6与生胎8的内表面抵接。
在该制造方法中,将模具4关闭而提高气袋6的内压。借助气袋6而使生胎8压接于模具4的型腔面28。由此,生胎8被加压和加热。通过加压和加热,生胎8的橡胶组成物进行流动。通过加热而使橡胶产生交联反应,从而获得轮胎。
如图2所示,当将模具4关闭时,在型腔面28的局部存在不与生胎8接触的部分。换而言之,存在被模具4与生胎8包围的空间。
如上所述,借助气袋6而使生胎8压接于模具4的型腔面28。由此,上述空间缩窄。并且,如图3所示,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从而使得该空间消失。在该制造方法中,在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的过程中,处于空间内的气体经由模具4的通道32而向外部排出。由此,由于抑制了气体的残留,因此防止了赤裸无胶部的发生。在该硫化机2中,由于在模具4设置有多个通道32,因此能够有效且充分地将气体排出。对于由该硫化机2制造的轮胎而言,充分防止了赤裸无胶部的发生。在该硫化机2中,优选地,通道32可以经由阀40而与真空泵连接。在该情况下,真空泵能够有助于空气的排出。由于促进了空气的排出,因此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被放入模具4的生胎8的温度通常低于模具4的温度。因此,当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时,型腔面28的温度降低。
在该硫化机2中,发信部36将型腔面28的温度作为第一信号而依次输出。因此,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的情况会作为不连续的温度变化而朝控制部38传送。
对于该硫化机2而言,在控制部38中,基于从发信部36传送的第一信号来计算每单位时间的温度的变化量。将该变化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例如,5℃/1秒)进行对比。当变化量超过阈值时,控制部38检测到上述的不连续的温度变化。根据检测到该不连续的温度变化的结果而决定将阀34关闭。由此,控制部38将成为关闭阀34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基于该第二信号而将阀34关闭,进而将通道32封闭。另外,在使用压力传感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下,根据在控制部38中检测到不连续的压力变化的结果而将第二信号输出。
在该硫化机2中,当生胎8与型腔面28接触时,立即将阀34关闭。由此,抑制了生胎8的橡胶组成物朝排气孔26的侵入。利用该硫化机2能够防止气孔须的产生。
在该硫化机2中,在硫化工序开始的时刻,处于被模具4与生胎8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被填充有加压介质的气袋6朝通道32挤出。并且,该气体从打开后的阀34而被释放到外部。之后,当生胎8与型腔面28接触时,立即将阀34关闭。由此,抑制了生胎8的橡胶组成物朝排气孔26的侵入。在该硫化机2中,同时抑制了赤裸无胶部以及气孔须的产生。
如图所示,在该硫化机2设置有多个发信部36。各发信部36分别设置在接近各通道32的位置。并且,如上所述,在该硫化机2内设置有多个阀34,各阀34分别与各通道32连结。在该硫化机2中,以从各发信部36发出的第一信号为线索而将各阀34关闭。在该硫化机2中,自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时起按顺序依次将阀34关闭、进而将通道32封闭。
图4所示的是型腔面28的一部分。在该图4中,双箭头D表示从型腔面28上的形成通道32的排气孔26到发信部36的最短距离。
根据将对应于生胎8的抵接位置的通道32封闭的观点,距离D优选为5mm以下。根据容易配置作为发信部36的传感器的观点,该距离D优选为2mm以上。
如上所述,在该硫化机2中,扇形靴10的第一凹部18a由沿周向延伸的沟构成。基板16的第二凹部18b也由沿周向延伸的沟构成。在该硫化机2中,在图1所示的模具4的截面中,将各通道32封闭的时刻错开。
在该硫化机2中,多个第一凹部18a可以以沿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于扇形靴10。多个第二凹部18b也可以以沿周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而设置于基板16。由此,即使在周向上也可能导致将通道32封闭的时刻错开。
在该硫化机2中,由于自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时起按顺序依次将阀34关闭、进而将通道32封闭,因此能够将处于被模具4和生胎8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有效地排出,并且有效地抑制了橡胶组成物向排气孔26的侵入。在该硫化机2中,充分地抑制赤裸无胶部以及气孔须的产生。利用该硫化机2能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轮胎。
如上所述,在该硫化机2中,抑制了生胎8的橡胶组成物向排气孔26的侵入。由于抑制了橡胶残存于模具4的排气孔26的情况,因此容易对模具4进行清洗。并且,由于防止了气孔须的产生,因此能够削减用于切削气孔须的工序。该硫化机2能够有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从简化结构的观点出发,在该硫化机2中可以使用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计时器是每隔恒定时间便输出信号(第一信号)的元件或装置。详细而言,计时器对时间进行计量,当进行该计量所得的时间达到恒定时间时,将通知已历经了该时间的情况的第一信号输出。然而,计时器无法直接检测出生胎8与模具4抵接的情况。因此,在使用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下,需要预测自放入生胎8起直至该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为止的时间,并在计时器设定该预测的时间。
在使用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下,当控制部38收到从计时器发出的第一信号时,将成为关闭阀34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从该控制部38输出。基于该第二信号而将阀34关闭。由此,将通道32封闭。由于当生胎8与型腔面28接触时便立即将阀34关闭,因此抑制了生胎8的橡胶组成物朝排气孔26的侵入。即使在选定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下,也防止了气孔须的产生。
在该硫化机2中,能够设置多个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以使它们分别与多个通道32对应。在该情况下,针对各计时器而设定与之对应的通道32的封闭时间。由此,与使用传感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相同,自生胎8与型腔面28抵接时起按顺序依次将阀34关闭、进而将通道32封闭。因此,即使在使用计时器作为发信部36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处于被模具4和生胎8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有效地排出,并且有效地抑制了橡胶组成物朝排气孔26的侵入。在该硫化机2中,充分地抑制了赤裸无胶部以及气孔须的产生。利用该硫化机2能够稳定地生产高品质的轮胎。并且,在该情况下,无需如传感器那样将计时器埋设于模具4。计时器向硫化机2的设置变得容易。
[实施例]
以上虽然通过实施例而明确阐述了本发明的效果,但不应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而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性的解释。
[实施例1]
准备了具备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且具备下述表1中示出的规格的实施例1的硫化机。将该硫化机的模具设为片模。在表中“片模”一栏利用“Y”来表示硫化机的模具为片模的情况。在该模具设置有排气孔。在表中“排气孔”一栏利用“Y”来表示该模具设置有排气孔的情况。在该实施例1中,排气孔是将模具贯通的通道的一部分。作为阀的电磁阀与通道连结。作为将成为关闭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输出的发信部,使用传感器(日本Kistler公司制造的商品名为“直接式模具内压传感器(p-T传感器6188A”)。在该实施例1中,自生胎与模具抵接时起按顺序依次将阀关闭、进而将通道封闭。在该实施例1中,通道的封闭时刻之间存在时间差。在表中的“时间差”一栏利用“Y”来表示通道的封闭时刻之间存在时间差的情况。在该实施例1中,不使用排气孔塞。在该实施例1中,未采用真空硫化法。
[实施例2]
准备了实施例2的硫化机,实施例2的硫化机设定为,当自将模具关闭起历经了10秒时,不管生胎与模具抵接的时刻如何,同时将全部通道都封闭,除此以外,实施例2的硫化机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在表中“时间差”一栏利用“N”来表示同时将全部通道都封闭的规格。
[实施例3]
准备了实施例3的硫化机,实施例3的硫化机经由阀而将真空泵与通道连接,除此以外,实施例3的硫化机具有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构。在该实施例3中采用真空硫化法。在表中“真空硫化”一栏利用“Y”来表示采用了真空硫化法的情况。
[比较例1-3]
比较例1-3是未采用真空硫化法的现有的硫化机。在比较例1-3中使用现有的片模作为模具。在比较例1的模具设置有排气孔。在比较例2的模具未设置排气孔。比较例3的模具中使用了排气孔塞。在表中“排气孔塞”一栏利用“Y”来表示比较例3的模具中使用了排气孔塞的情况。排气孔塞构成为当与生胎触碰时便被关闭。因此,在该比较例3中,排气孔塞关闭的时刻存在时间差。
[比较例4-5]
比较例4-5是采用了真空硫化法的现有的硫化机。比较例4中使用了与比较例2相同的模具。比较例5中使用了与比较例1相同的模具。
[赤裸无胶部的产生]
制作了100个轮胎(尺寸=195/65R15)。通过目视来观察轮胎的外观,由此确认了赤裸无胶部的产生状况。对未产生赤裸无胶部的轮胎的个数进行了统计。下述表1中示出了该计数值。该数值越大越好。
[气孔须的产生]
针对制成的100个轮胎中的5个轮胎,通过目视来详细地观察外观,由此确认了气孔须的产生状况。对具有2mm以下长度的气孔须的条数进行了统计,并计算了该计数值相对于排气孔的总数的比。下述表1中示出了该计算结果的平均值。该数值越大越好。
[运转率]
计算了在自将模具组装于硫化机而开始制造轮胎起直至为了进行维护而将该模具拆下为止的时间内,实际对生胎进行硫化的时间所占的比例。以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指数而在下述表1中示出了该计算结果。该数值越大越好。
表1  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0390003590000151
如表1所示,与比较例的硫化机相比,对实施例的硫化机的评价较高。根据该评价结果可知本发明的优越性显著。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以上说明的硫化机能够适用于各种橡胶制品的制造。

Claims (4)

1.一种轮胎用硫化机,其中,
所述轮胎用硫化机具备:
模具,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被放入该模具的内部;
阀,通过该阀的开闭而对处于被上述模具和上述生胎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
发信部,该发信部输出成为关闭上述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信号而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
上述模具具备:型腔面,通过使该型腔面与上述生胎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以及通道,该通道将上述型腔面与外部连通,
上述阀与上述通道连结,
当基于上述控制部的第二信号而使得上述阀关闭后,上述通道被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硫化机,其中,
上述发信部是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硫化机,其中,
上述发信部是计时器。
4.一种轮胎用硫化机,其中,
所述轮胎用硫化机具备:
模具,通过预成形而得到的生胎被放入该模具的内部;
多个阀,通过这些阀的开闭而对处于被上述模具和上述生胎包围的空间内的气体的排出进行调节;
发信部,该发信部对上述多个阀分别输出成为关闭对应的阀的线索的第一信号;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第一信号而将成为关闭上述阀的触发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出,
上述模具具备:型腔面,通过使该型腔面与上述生胎抵接而形成轮胎的外表面;以及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将上述型腔面与外部连通,
上述多个通道各自独立,
各阀分别与各通道连结,
当基于上述控制部的第二信号而使得上述阀关闭后,上述通道被封闭。
CN201310459672.4A 2012-10-30 2013-09-29 轮胎用硫化机 Pending CN103786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8533A JP2014087958A (ja) 2012-10-30 2012-10-30 タイヤ用加硫機
JP2012-238533 2012-10-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6283A true CN103786283A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6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9672.4A Pending CN103786283A (zh) 2012-10-30 2013-09-29 轮胎用硫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87958A (zh)
CN (1) CN10378628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9358A (zh) * 2019-12-27 2021-07-16 浙江华和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生产工艺
CN113329854A (zh) * 2019-02-22 2021-08-3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3018B2 (ja) * 2014-10-01 2019-01-1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加硫成形装置
JP6367073B2 (ja) * 2014-10-08 2018-08-0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加硫方法
JP6663705B2 (ja) * 2015-12-16 2020-03-13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モールド
CN106363840B (zh) * 2016-09-27 2018-08-21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硫化模具
JP6844203B2 (ja) * 2016-11-08 2021-03-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用コンテナ
JP6939209B2 (ja) * 2017-07-31 2021-09-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方法
JP6935701B2 (ja) * 2017-08-22 2021-09-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方法
JP6935700B2 (ja) * 2017-08-22 2021-09-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方法
KR102660393B1 (ko) * 2022-03-07 2024-04-23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타이어 가류용 진공컨테이너 사전 진공압 점검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94097C (en) * 1984-11-23 1992-01-14 James Sidl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ntless tire molding
JPH11165319A (ja) * 1997-12-03 1999-06-2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モールド
JP3252115B2 (ja) * 1998-01-26 2002-01-2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3245923A (ja) * 2002-02-25 2003-09-02 Bridgestone Corp ゴム成型品加硫モールド
JP5680384B2 (ja) * 2010-11-26 2015-03-0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成形装置と成形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9854A (zh) * 2019-02-22 2021-08-3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装置及方法
CN113329854B (zh) * 2019-02-22 2023-05-1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装置及方法
CN113119358A (zh) * 2019-12-27 2021-07-16 浙江华和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轮胎硫化胶囊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7958A (ja)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6283A (zh) 轮胎用硫化机
CN103448166A (zh) 轮胎硫化模具
JP6673665B2 (ja) タイヤ加硫金型、タイヤ加硫装置及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KR20150139140A (ko) 타이어 금형의 스프링을 구비한 벤트 장치
CN103068541A (zh) 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轮胎硫化用气囊
CN102107472A (zh) 轮胎用模具
CN109263096A (zh) 轮胎硫化成型方法
CN101076439B (zh) 制造车轮轮胎的方法和设备
CN101797779B (zh) 轮胎用模具
EP1945432B1 (en) Method of vulcanising pneumatic tyres and apparatus therefore
KR101294563B1 (ko) 그린 타이어 가황장치
JP2019214158A (ja) タイヤ加硫用ブラダーのパンク検出方法
JP2016055528A (ja) タイヤ加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加硫方法
KR101925775B1 (ko) 타이어에 센서를 부착하기 위한 컨테이너구조
JP4293344B2 (ja) タイヤ成形用金型
CN102069596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KR200365711Y1 (ko) 타이어가류기의배관구조
JP7192341B2 (ja) 加硫用モールド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607466B2 (ja) タイヤ加硫モールド
HU229849B1 (hu) Gumiabroncs vulkanizáló forma, valamint eljárás gáz elvezetésére gumiabroncs vulkanizáló forma futófelületérõl
JP67981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加硫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486375B2 (ja) ゴム付円環部材の製造装置
KR20170050522A (ko) 윈터 타이어 가류 방법
KR100597903B1 (ko) 타이어 가류 브라다의 프리포밍장치
KR20150116064A (ko) 타이어 가류시간 설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