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1105B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771105B CN103771105B CN201410019638.XA CN201410019638A CN103771105B CN 103771105 B CN103771105 B CN 103771105B CN 201410019638 A CN201410019638 A CN 201410019638A CN 103771105 B CN103771105 B CN 103771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
- chain
- raceway
- plate
- longer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板链输送机构,还包括由滚道机架、两根上纵梁和上轴承、两根下纵梁和下轴承组成的滚道输送机构,两根上纵梁上的上轴承相对应形成上滚道;两根下纵梁上的下轴承相对应形成下滚道;上滚道和下滚道相对应的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搭在板链输送机构的板面上。本发明实现了1-3吨叉车差速器输送的自动化,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消除了人工操作过程中产品产生毛刺和磕碰以及变形等损伤的问题;该自动输送装置运行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叉车装配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差速器的重量较重为35kg。叉车差速器装配要经过差速器预装和差速器压装两道工序,预装以6件差速器为一批次,预装完成后首先将6件差速器人工搬放到容器内,然后利用手动托盘车转运到液压机旁,最后依次从容器内搬差速器到液压机上进行压装,直到6件差速器全部压装完成。整个输送过程需人工搬下六次,转运一次,搬上六次,输送完全靠人工来实现。虽然市场上也有很多的输送设备,但基本功能是实现相同节拍的输送,即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一致。叉车差速器装配由于差速器预装以6件一批次装配,而差速器压装以单件装配,因此两工序的作业时间不一致,常规的输送设备不能满足。现有技术缺陷是1.劳动强度大:差速器预装后重量约25kg,需人工搬运到容器内输送;2.影响产品质量:人工搬运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磕碰毛刺;3.效率低:人工转运的过程费时费工;4.不安全:人工搬运的过程中,工件容易脱落,造成伤人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差速器装配的效率、降低搬运和转运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包括由机架、链条传动机构和电机组成的板链输送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链条,传动链条跨装在两根平行的链轴上,传动链条上装有链板形成板面;
板链输送机构中两根平行的链轴的轴心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即一根链轴的轴心线高于另一根链轴的轴心线,使高度相对较低的一侧链轴上链板形成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向下的倾斜角α;
还包括滚道输送机构,所述滚道输送机构包括框架式的滚道机架,滚道机架的顶部设有两根平行的上纵梁,两根上纵梁上通过水平的上固定轴均布设有上轴承,两根上纵梁上的上轴承相对应形成上滚道;两根上纵梁之间下方的滚道机架上设有两根平行的下纵梁,两根下纵梁上通过水平的下固定轴均布设有下轴承,两根下纵梁上的下轴承相对应形成下滚道;
所述上滚道和下滚道相对应的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搭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的板链输送机构的板面上。
板链输送机构中两根平行的链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高度差为20~30毫米。
所述倾斜角α为1~4度。
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的两根下纵梁端部的下部分别设有导向板,两侧导向板相对应的外端呈喇叭口状。
两根上纵梁的上部分别罩设有角钢状的导向封板,所述导向封板的一侧边与上纵梁的外侧面贴合,导向封板的另一侧边呈水平状。
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两侧的导向封板上连接着L形连接杆的一侧杆身,两侧L形连接杆的另一侧杆端分别直立固定在板链传动机构的机架两侧。
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两根下纵梁端部之间的下部设有水平状的阻挡托板。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自动输送装置实现了1~3吨叉车差速器输送的自动化,完全替代了人工搬下、转运和搬上的繁重劳动;
2.保证产品质量:输送工作通过自动化设备实现,消除了人工操作过程中,产品产生毛刺和磕碰以及变形等损伤;
3.安全可靠:由于设备运行无人化,输送过程完全安全,输送过程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滚道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输送装置过渡衔接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K2向视图(运送三吨叉车用的差速器)。
图5为图2的K1向视图(运送一吨叉车用的差速器)。
图6为本发明运送差速器的使用状态图。
上图中序号:板链输送机构1、链板2、滚道机架3、上纵梁4、上固定轴5、上轴承6、下纵梁7、下固定轴8、下轴承9、导向封板10、L形导向板11、连接杆12、阻挡托板13、连接板14、三吨差速器16、一吨差速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包括由机架、链条传动机构和电机组成的板链输送机构1和滚道输送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链条,传动链条跨装在两根平行的链轴上,传动链条上装有链板2形成板面。
参见图3,板链输送机构1中两根平行的链轴的轴心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即一根链轴的轴心线高于另一根链轴的轴心线,高度差为25毫米。使高度相对较低的一侧链轴上链板2形成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向下的倾斜角α,倾斜角α为2度。
参见图2,所述滚道输送机构包括框架式的滚道机架3,滚道机架3的顶部安装有两根平行的上纵梁4,两根上纵梁4上通过水平的上固定轴5均布安装有上轴承6,两根上纵梁4上的上轴承6相对应形成上滚道。参见图4,两根上纵梁4之间下方的滚道机架3上安装有两根平行的下纵梁7,两根下纵梁7上通过水平的下固定轴8均布安装有下轴承9,两根下纵梁7上的下轴承9相对应形成下滚道。
参见图1和图6,上滚道和下滚道相对应的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另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输入端搭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的板链输送机构1的板面上。
参见图2和图6,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的两根下纵梁7端部的下部分别安装有导向板11,两侧导向板11相对应的外端呈喇叭口状。两根上纵梁4的上部分别罩设安装有角钢状的导向封板10,导向封板10的一侧边与上纵梁4的外侧面贴合,导向封板10的另一侧边呈水平状。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两侧的导向封板10上连接着L形连接杆12的一侧杆身,两侧L形连接杆12的另一侧杆端分别直立固定在板链输送机构1的机架两侧。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两根下纵梁7端部之间的下部通过连接板14安装有水平状的阻挡托板13。
参见图4,当用于运送三吨差速器16时,三吨差速器16与上滚道配合实现输送,三吨差速器16与两导向封板10相对应的内侧面配合实现导向。
参见图5,当用于运送一吨差速器17时,一吨差速器17与下滚道配合实现输送,一吨差速器17与上固定轴5相对应的内端面配合实现导向。
参见图6,当被运送的三吨差速器16由板链输送机构1进入滚道输送机构时,在滚道输送机构上呈喇叭口状的两侧导向板11的作用下,三吨差速器16准确进入上滚道,当到达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时,准确落在阻挡托板13上,即完成输送。
Claims (7)
1.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包括由机架、链条传动机构和电机组成的板链输送机构,所述链条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链条,传动链条跨装在两根平行的链轴上,传动链条上装有链板形成板面,其特征在于:板链输送机构中两根平行的链轴的轴心线之间存在高度差,即一根链轴的轴心线高于另一根链轴的轴心线,使高度相对较低的一侧链轴上链板形成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向下的倾斜角α;还包括滚道输送机构,所述滚道输送机构包括框架式的滚道机架,滚道机架的顶部设有两根平行的上纵梁,两根上纵梁上通过水平的上固定轴均布设有上轴承,两根上纵梁上的上轴承相对应形成上滚道;两根上纵梁之间下方的滚道机架上设有两根平行的下纵梁,两根下纵梁上通过水平的下固定轴均布设有下轴承,两根下纵梁上的下轴承相对应形成下滚道;所述上滚道和下滚道相对应的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为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所述输入端搭在具有向下的倾斜角的板链输送机构的板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板链输送机构中两根平行的链轴的轴心线之间的高度差为20~3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α为1~4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的两根下纵梁端部的下部分别设有导向板,两侧导向板相对应的外端呈喇叭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上纵梁的上部分别罩设有角钢状的导向封板,所述导向封板的一侧边与上纵梁的外侧面贴合,导向封板的另一侧边呈水平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入端两侧的导向封板上连接着L形连接杆的一侧杆身,两侧L形连接杆的另一侧杆端分别直立固定在板链输送机构的机架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道输送机构的输出端的两根下纵梁端部之间的下部设有水平状的阻挡托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19638.XA CN103771105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19638.XA CN103771105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1105A CN103771105A (zh) | 2014-05-07 |
CN103771105B true CN103771105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0563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19638.XA Active CN103771105B (zh) | 2014-01-16 | 2014-01-16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77110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9998A (zh) * | 2011-11-29 | 2012-06-13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应用在差速器左右壳装配中的工装夹具 |
CN203127580U (zh) * | 2012-12-27 | 2013-08-14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 |
CN103407731A (zh) * | 2013-07-29 | 2013-11-27 | 郭传城 | 一种新型板链输送机构 |
CN103482342A (zh) * | 2013-09-29 | 2014-01-01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叉车轮毂制动鼓总成输送的自动翻身装置 |
CN203682480U (zh) * | 2014-01-16 | 2014-07-02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42249B2 (en) * | 2006-10-04 | 2011-10-25 | Camau, Inc. | Motor vehicle body assembly apparatus |
-
2014
- 2014-01-16 CN CN201410019638.XA patent/CN1037711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89998A (zh) * | 2011-11-29 | 2012-06-13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应用在差速器左右壳装配中的工装夹具 |
CN203127580U (zh) * | 2012-12-27 | 2013-08-14 |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差速器壳体加工运送线 |
CN103407731A (zh) * | 2013-07-29 | 2013-11-27 | 郭传城 | 一种新型板链输送机构 |
CN103482342A (zh) * | 2013-09-29 | 2014-01-01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叉车轮毂制动鼓总成输送的自动翻身装置 |
CN203682480U (zh) * | 2014-01-16 | 2014-07-02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771105A (zh) | 2014-05-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59761B (zh) | 一种汽车顶盖抓取输送装置 | |
CN202398954U (zh) | 集装箱门板结构的装配焊接装置 | |
CN205802159U (zh) | 一种立体仓库输送线配套自动升降平台 | |
CN202181191U (zh) | 筐类搬运车 | |
CN203581793U (zh) | 一种粮油物料输送机构 | |
CN103950731A (zh) | 框型智能码垛机 | |
CN104192562B (zh) | 自动化机械抓手搬运机 | |
CN204751566U (zh) | 一种移动式装车转运装置 | |
CN203199257U (zh) | 栈板供给机 | |
CN203833199U (zh) | 一种水果装箱运输机 | |
CN203682480U (zh)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
CN210117040U (zh) | 一种货物转运架 | |
CN203938327U (zh) | 一种半开式轿厢托盘落地机 | |
CN106694996A (zh) | 一种剪板机的上料装置 | |
CN103771105B (zh) | 用于叉车差速器装配的自动输送装置 | |
CN203638708U (zh) | 全自动移载机 | |
CN104097061A (zh) | 罐式集装箱总装台 | |
CN102514923A (zh) | 厂内物料输送装置 | |
CN104512787A (zh) | 一种单向链条循环升降机自动设备 | |
CN205328536U (zh) | 升降自由式输送车 | |
CN104016141A (zh) | 一种货物装卸装置 | |
CN202967580U (zh) | 一种轨枕自动码垛机 | |
CN103496543B (zh) | 轮毂输送翻转机 | |
CN204727039U (zh) | 一种漂染针织品用可移动传输装置 | |
CN204454158U (zh) | 一种单向链条循环升降机自动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