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4033B - X射线诊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诊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4033B
CN103764033B CN201380000808.3A CN201380000808A CN103764033B CN 103764033 B CN103764033 B CN 103764033B CN 201380000808 A CN201380000808 A CN 201380000808A CN 103764033 B CN103764033 B CN 103764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y
ray source
image
radiographic apparatus
paralla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8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4033A (zh
Inventor
石山文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4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4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Device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22Stereoscopic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07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sour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8Electrical details
    • H05G1/7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X-ray tubes with more than one anod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pparatus comprising more than one X ray tube or more than one cathode

Abstract

提供能够以低辐射来实现立体的动态图像的观察的X射线诊断装置。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具有: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X射线检测部,与所述X射线源对置地配置;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X射线源的切换定时和X射线的产生位置;图像取得部,与所述切换定时同步地取得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以及立体图像显示部,将所述输出图像作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X射线诊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能够进行立体观察的X射线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X射线透射人体这一点来立体地观察被摄体内部的诊断装置,有X射线CT装置、循环器用X射线诊断装置以及数字断层融合装置(Digital Tomosynthesis)等。
X射线CT装置通过重建被摄体的各种断层像,能够得到完整的立体构造。但是,由于具有用于进行扫描的旋转机构,因此并不擅长拍摄运动快的心脏等器官。因此,通过检测器的多列化和旋转速度的提高来谋求了扫描速度的提高,但是可拍摄的范围仍然很窄,而且无法实现得到每秒30帧的动态图像。现状是,即便是旋转速度快的装置,也只能得到每秒约3帧程度的图像。此外,X射线CT装置在被摄体的整周上照射X射线,每1转拍摄约600至1800的X射线图像,因此,存在辐射线量多的缺点。此外,由于是在使患者横卧在诊视床的状态下进行扫描,因此,无法在立位的状态下取得图像。因而,存在无法就因重力的关系而内脏的位置或关节的状态不同的部位进行正确诊断的问题。
另一方面,循环器用X射线诊断装置能够得到每秒30帧的动态图像。此外,关于X射线的照射,循环器用X射线诊断装置即便是双臂式的也只不过是来自二个方向的照射,与X射线CT装置相比能够以较少的辐射线量得到诊断图像。但是,要根据照射角度不同的两个X射线图像来掌握被摄体的立体构造,需要施术者的解剖学知识和熟练度。
将X射线断层装置数字化的数字断层融合装置是以低辐射将被摄体内的断层像合成的技术,其也是使X射线源机械式地移动,因而也存在不适于运动快的器官或关节的动态观察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752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以低辐射来进行立体的动态图像观察的X射线诊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具有: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X射线检测部,与所述X射线源对置地配置;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X射线源的切换定时和X射线的产生位置;图像取得部,与所述切换定时同步地取得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以及立体图像显示部,将所述输出图像作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多输出X射线源部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多输出X射线源部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小型X射线源的内部构造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源切换定时信号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方位角方向的变形校正的说明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液晶面板的结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中的仰角方向的变形校正的说明图。
图10A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插补处理的说明图。
图10B是该实施方式中的插补处理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小型X射线源的选择例。
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来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1的结构框图。图1所示的X射线诊断装置1的结构框图是从上方观察的结构图,具有多输出X射线源部10、X射线检测部11、定时控制部12、图像取得部13、变形校正部14、图像记录部15及立体图像显示部16。
多输出X射线源部10配置有多个小型X射线源,如点线箭头所示那样,能够从多个不同位置输出X射线。从多输出X射线源部10放射的角度不同的多个X射线透射被检体P而向X射线检测部11入射。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结构图。多输出X射线源部10具有多个X射线照射口。图2示出了具有19个X射线照射口的情况的例子。在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中央部横向一列具有9个X射线照射口M1~M9,将这一列设为主列1。此外,在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上部和下部各具有5个X射线照射口(S1~S10),将它们分别设为副列2、副列3。X射线照射口M1~M9、X射线照射口S1~S10的形状为大致矩形,与X射线检测部11的形状相对应地设定成X射线检测部11的整面被照射那样的形状。此外,也可以是使用狭缝机构等来与X射线检测部11的形状相对应。
图3是从出射面对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的图。在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内部,相对于主列1、副列2及副列3的X射线照射口,分别配置有小型X射线源30#1~30#9、30#10~14及30#15~19。
图4是表示小型X射线源30的内部构造的图。小型X射线源30具有:与CNT(Carbonnanotube)阴极41连接的阴极电极42、与栅极43连接的栅极电极44、与靶45连接的阳极电极46、以及X射线照射口47。小型X射线源30的内部被维持真空。
在对阴极电极42施加了负的高电压时,若对栅极电极44施加相对于阴极电极42而言为负的电压(截止电压),则能够阻止从CNT阴极41放出电子。此外,若将栅极电极44的电压设为与阴极电极42同电位,则从CNT阴极41放出电子,该电子碰撞到与接地电位连接的靶45。此时,从靶45产生X射线,从X射线照射口47放射X射线。
小型X射线源30中配设栅极43和栅极电极44的目的在于,对配置于多输出X射线源部10内的多个小型X射线源30施加高电压而做好X射线照射的准备,与X射线的照射定时相对应地分别独立地控制对栅极电极44施加的电压,来切换X射线的产生位置。向小型X射线源30的高电压施加是通过未图示的高电压电源来进行的。
此外,在使用不具有栅极43的小型X射线源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小型X射线源30中分别配设X射线高电压电源,分别独立地控制高电压产生的定时。此外,也可以是,切换从1个X射线高电压电源供给高电压的小型X射线源30。
X射线检测部11二维地检测从被检体P透射了的X射线,而得到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X射线检测部11使用FPD(Flat Panel Detector)等平面X射线检测器。
定时控制部12控制如下定时:用于对构成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小型X射线源30进行切换、从而依次切换X射线的产生位置进行扫描的X射线产生定时;以及图像取得部13从X射线检测部11进行收集的图像数据收集定时。图5示出了从定时控制部12输出的图像1帧中的X射线源切换定时信号。在图5的例子中,以使主列1的小型X射线源30#1~30#9的栅极电压成为比阴极电位VC低的电压的方式按照#1~#9的顺序依次扫描,使X射线的产生位置如图2的X射线照射口M1~M9这样变化。在想要在1秒钟内得到30帧度的动态图像的情况下,使图像1帧的切换定时信号以1秒钟30次的帧速进行反复。
小型X射线源30的切换顺序不要求必须以#1~#9的顺序进行扫描。也可以是如#1、#3、#5、#7、#9、#2、#4、#6、#8这样进行隔行扫描。而且,也可以是在各帧中以不同的切换顺序进行扫描。特别是,在想要重视从被检体的正面观察的透视图像的分辨率或动态图像性能的情况下,周边部的小型X射线源30(#1、#2、#8、#9)以在一部分帧中不进行扫描的方式被剔除。
图像取得部13取得相对于与定时控制部12的X射线源切换定时信号同步地被切换的小型X射线源30而言的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
变形校正部14对由图像取得部13取得的透射图像的变形进行校正。图6是方位角方向的变形校正的说明图,是从上方观察X射线诊断装置的图。从小型X射线源30#1照射的X射线如箭头所示那样扩展。在X射线检测部11为FPD(Flat Panel Detector)等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情况下,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上部的点(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为右点)R与小型X射线源30#1之间的距离SID1,是不同于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下部的点(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为左点)L与小型X射线源30#1之间的距离SID2的。由于该SID在平面X射线检测器面内不同而引起的倍率差,作为图像变形被观测到。因此,变形校正部14例如以穿过中心点C的SID的倍率为基准来调整检测器面内的倍率,校正方位角方向的透射图像的图像变形。
此外,优选的是,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X射线照射口的配置面从上部观察为大致圆弧,使得每个小型X射线源30与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中心点C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但是,在X射线照射口的配置面不是大致圆弧的情况下,校正根据各小型X射线源30#1~30#9与中心点C之间的SID的距离差计算出的倍率差,使各小型X射线源的透射图像的倍率相等。
由变形校正部14进行了处理的图像数据作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而被显示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上,并且被记录在图像记录部15中。另外,将图6所示的小型X射线源30#1、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中心点C及小型X射线源30#5连结而成的线段所示的角度α,表示相对于单点划线所示的中心线的方位角方向的最大视差角。因此,即使使视线在方位角方向上最大移动±α,也能够得到立体透视图像。
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立体图像显示部16为了能够使观察者不佩戴眼镜地观察被检体P的立体透视图像,而使用了输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液晶面板。图7示出了液晶面板的结构图,示出了对4个像素的放大图。液晶面板的1个像素71由27个子像素构成,R(红)、G(绿)、B(蓝)3色分别在方位角方向上被分离成9个子像素。此外,在液晶面板的前表面,配置有透镜板72,透镜板72的1个透镜的横向宽度(方位角方向)与1个像素71的横向宽度大致相同。通过该结构,能够从液晶面板表面将光向9个方向送出。方位角方向的9个子像素各自的图像对应于从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小型X射线源30#1~30#9(主列1)照射的透射图像。观察者仅通过将视线位置变为想要观测被检体P的方向就能够实时地观测立体透视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仅切换主列1的小型X射线源30、使视线在方位角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的立体透视图像生成。关于使用了副列2及副列3的小型X射线源30的实施方式,将后述。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站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前的观察者(施术者)能够观测被检体P的立体透视图像。而且,在观察者想要从方位角方向的不同位置观测被检体P的立体透射的情况下,只要使视线移动到该方位角方向,就能够实时地观测该方位角方向的立体透视图像。
而且,X射线CT装置或数字断层融合装置等X射线诊断装置中的立体像是根据多个二维图像来重建三维图像而进行显示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中不需要进行重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不必须需要计算能力高的计算机。通过显示视野不同的多个透射图像,能够使观察者在大脑中实时地获得存在立体感和进深感的透射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观察者使视线移动在仰角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也能够观测立体透视图像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在图1的基础上,增设了摄像机部81、面部跟踪部82及插补部83。
摄像机部81为了捕捉观察者的观察位置(视线位置),而优选设置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的上下等处。通过设置在相对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6而言对称的位置,能够计算视线相对于中心的角度。摄像机部81中使用的图像传感器通常是可捕捉可见光线的传感器,但是在医疗中需要使观测室为低照明下等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红外线图像传感器等。
面部跟踪部82识别由摄像机部81捕捉到的观察者的脸面,从而识别其视线的运动。计算观察者的视线的仰角,以便能够追踪观察者的视线,始终在观察者的眼睛中呈现正确视线的透射图像。
插补部83使用由面部跟踪部82捕捉到的观察者的视线的仰角,生成从该仰角方向预料观测到的插补图像。
定时控制部12除了使主列1的小型X射线源扫描之外,还使副列2以及副列3的小型X射线源扫描。关于切换定时信号,仅切换的小型X射线源30的数量不同,而与图5所示的方法是相同的。
图9是仰角方向的变形校正的说明图,是从X射线诊断装置的侧面方向观察时的图。在此,列举了以立位来进行被检体P的膝的观测、诊断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变形校正部14对由图像取得部13取得的透射图像除了进行方位角方向的变形校正之外,还进行仰角方向的变形校正。从小型X射线源30#12照射的X射线如箭头那样扩展。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上部的点U与小型X射线源30#12之间的距离SID3,是不同于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下部的点D与小型X射线源30#17之间的距离SID4的。小型X射线源30的X射线产生位置和平面X射线检测部11S的SID在检测器面内不同,因此产生倍率差,由此,产生图像变形。例如以从中心点C穿过的SID的倍率为基准来调整检测器面内的倍率,对仰角方向的透射图像的图像变形进行校正。
此外,优选的是,多输出X射线源部10的X射线照射口的配置面从侧面观察时为大致圆弧,使得任意小型X射线源30与平面X射线检测器11S的中心点C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但是,如图9所示,在是垂直而不是大致圆弧的情况下,校正根据各小型X射线源30#12、#5、#17与中心点C之间的SID的距离差计算出的倍率差,使各小型X射线源的透射图像的倍率相等。然后,针对方位角方向也进行该变形校正。此外,在X射线照射口中利用狭缝等将X射线的照射方向调整成朝向X射线检测部11的中心点C。
图10是由插补部83进行的插补处理的说明图。图10A是说明观察者的视线与立体图像显示部16之间的仰角的图,图10B是用于在多输出X射线源部10上设定虚拟X射线源的说明图。
如图10A所示,说明观察者的视线O在仰角方向上从角度θ的上方进行观测的情况。如图10B所示,在多输出X射线源部10上设定与角度θ对应的虚拟X射线源V。在图的例子中,示出了相对于方位角方向的中心的例示,在主列1的小型X射线源30#5与副列2的小型X射线源30#12之间设定虚拟X射线源V#5。
然后,通过计算来求出从该虚拟X射线源#V5照射的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然而此时,根据从小型X射线源30#5和小型X射线源30#12照射的透射图像进行插补处理来生成插补图像。
进而,针对主列1所包含的小型X射线源30#5以外的小型X射线源,也生成同样的插补图像。在副列的小型X射线源的数量少于主列的数量的情况下,生成利用相邻的副列的小型X射线源彼此的透射图像进行了插补的插补图像,在方位角方向上与主列的小型X射线源的数量一致后,在仰角方向上进行插补即可。
这样,计算从虚拟X射线源V#1~#9对被检体P进行了照射时预料得到的插补图像,将该插补图像输入至立体图像显示部16。由此,观察者即使将视线移动到仰角方向,也能够观察到追随该视线的移动的、被检体P的立体透视图像。此时,即使进而使视线在方位角方向上进行移动,也由于立体图像显示部16中被输入了9视差的插补图像,所以观察者也能够观察到追随该视线的移动的立体透视图像。
如以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站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前的观察者(施术者)即使将视线在仰角方向及方位角方向上移动,也能够实时地观测被检体P的立体透视图像。此外,能够实现X射线CT装置等所不擅长的立位下的立体透视图像的观察。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视差不同的9个透射图像输入至立体图像显示部16的例子。然而,为了得到立体透视图像,只要与左右眼对应的2个透射图像追随着视线移动而正确地被输入给观察者即可。如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视差不同的透射图像的显示数量越多,则由于使用与其对应的像素,所以立体图像显示部16的液晶监视器的分辨率降低。因此,可能容易产生误阅片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医用图像的高解像化、动态图像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使用与左右眼对应的2个透射图像。进而,对于不需要的小型X射线源30,能够使其不产生X射线,因此,还能够同时实现辐射量的降低。图1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在图8的基础上,增设了X射线源选择部101。
面部跟踪部82实时地检测观察者的观察方向,将其视线的仰角、方位角方向的角度信息输入至X射线源选择部101。X射线源选择部101基于由面部跟踪部82检测到的观察者的视线的仰角及方位角方向的角度信息,选择所需最少程度的小型X射线源。
图12是小型X射线源的选择例。X射线源选择部101计算与观察者的视线的仰角及方位角方向对应的虚拟的X射线照射位置。用双重圆来表示该X射线照射位置,设为虚拟X射线源111。如点线框112所示,从主列及副列选择至少各2个位于虚拟X射线源111附近的小型X射线源30。在图的例子中,选择小型X射线源30#4、#5、#11、#12。然后将所选择的小型X射线源信息提供给定时控制部12。
定时控制部12仅针对所选择的小型X射线源依次生成用于产生X射线的X射线源切换定时信号。图像取得部13在该定时取得相对于所选择的小型X射线源的、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
在各透射图像的变形校正之后,在插补部83中,进行插补而求出相对于虚拟X射线源111的透射图像,在此插补而求出与观察者的左右眼的视差对应的2个图像。
然后,通过输入至立体图像显示部16,即使观察者使视线移动,也追随该移动,能够观测该视线方向的立体透视图像。
如以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选择为了生成与左右眼对应的2个透射图像而所需最少程度的小型X射线源,能够使从除此以外的X射线源不产生X射线。由此,能够实现辐射量的降低,同时,能够抑制立体图像显示部的分辨率降低。此外,通过减少在1帧内切换的小型X射线源的个数,还能够提高帧数。因此,相对于心脏等运动快的器官等的观测,也能够提高动态图像性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使用与左右眼对应的2个图像,所以,也能够利用在佩戴立体眼镜来进行立体观测的类型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能够与观察者的视线位置相对应地实时地观察被检体的立体透视图像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记录好透射图像,从诊断时所未观察的视线位置进行的立体透视图像的观察、其他医师的再诊断、或者对患者的说明等中,基于所记录的透射图像进行的立体透视图像显示。
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部15中记录的各种图像数据。图1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框图。在图11的基础上,用点线箭筒表示图像数据的流向。
说明由各点线箭头所示的步骤ST131至步骤ST136的图像数据的流向。
步骤ST131是不对由图像取得部13取得的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进行变形校正而将其原样保存的处理的流程。然后,步骤ST132是读出图像记录部15所保存的图像数据、并由变形校正部14进行变形校正的处理的流程。
这样,原样保存由图像取得部13取得的被检体P的透射图像,由此,能够在被检体P的拍摄结束后,对于所需的图像数据,后续实施变形处理或对比度校正等各种图像处理后显示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上。此外,也可以将该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记录部15中。
步骤ST133是读出图像记录部15所保存的图像数据,由插补部83进行插补处理的处理流程。即,能够在被检体P的拍摄结束后,从图像记录部15所保存的图像数据中读出诊断所需的图像数据,后续实施插补处理后显示在立体图像显示部16上。此外,也可以如步骤ST134所示那样,将实施了插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再次保存在图像记录部15中。
例如,将实施了插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属性中一并记录仰角、方位角等拍摄条件信息,由此,通过从该方向观察立体图像显示部16,能够显示立体透视图像。
步骤ST135是将由图像取得部13取得的图像数据不经由图像变形校正部14地输入至插补部83的处理的流程。这可以是不需要基于SID的倍率差进行变形校正的情况,例如,可以是将对副列X射线源的透射图像利用规定的方位角度实施了插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按照步骤ST134的点线箭头记录在暂时图像记录部15中之后,根据需要由变形校正部14进行变形校正。另外,步骤ST131至步骤ST135的流程,在图1及图8中也同样地被追加。
步骤ST136是根据由面部跟踪部82检测到的视线位置,从图像记录部15所保存的各种图像数据中选择所需图像数据的处理的流程。步骤ST136的流程也被追加在图8中。
通过能够这样进行各种图像数据的保存、读出,能够实现从诊断时未观察的视线以外的方向进行的观察。此外,若X射线照射时的诊断花费很长时间,则会产生辐射量增大的可能性,然而如果是先记录好,那么就能够在拍摄后花费时间来观察来自所需的视线位置的立体透视图像。由此,能够防止误诊断等,并且能够实现辐射量的减少。
此外,由于能够移动所记录的图像数据,所以立体透视图像的再现不限于X射线诊断装置,在具备立体图像显示部的个人计算机等中也能够进行再现。而且,也可以将变形校正部14、插补部83等功能搭载在个人计算机上。而且,显示于立体图像显示部的图像数据能够使用如下等用于进行立体显示的各种数据:由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构成的不需佩戴眼镜类型的图像数据、使用了液晶快门等的与左右眼对应的2个图像数据。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能够记录并再现被检体的原始的透射图像数据、实施了用于立体透视显示的各种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能够显示来自除了诊断时观察的视线以外的视线的立体透视图像。
根据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由于不存在机械式的旋转、移动机构,因此,能够实现高速的透射图像的切换,所以针对运动快的心脏等器官,也能够观察动态图像下的立体透视图像。并且,不需要进行重建处理,就能够在观察者的大脑中构成立体图像,所以不要计算处理性能高的计算机。此外,在X射线CT装置等装置中进行的是横卧状态下的诊断,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实现立位下的观察。由此,膝关节等器官的负荷状态下的诊察也能够在动态图像下进行。
另外,还能够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多输出X射线源部而取得的透射图像使用断层像合成技术来进行重建,并使通常的监视器进行显示,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动态图像进行观察。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示,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内,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多输出X射线源部、
11……X射线检测部、
12……定时控制部、
13……图像取得部、
14……变形校正部、
15……图像记录部、
16……立体图像显示部、
81……摄像机部、
82……面部跟踪部、
83……插补部、
101……X射线源选择部。

Claims (14)

1.一种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具备:
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
X射线检测器,与所述X射线源对置地配置;
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X射线源的切换定时和X射线的产生位置;
图像取得部,与所述切换定时同步地取得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以及
立体图像显示部,将所述输出图像作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进行显示;
所述立体图像显示部是能够从面板表面将光向不同的方向送出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将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送出,
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像素中,将三色分别在方位角方向上分离成与所述主列X射线源群的所述X射线源相同数量的子像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变形校正部,对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变形校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副列X射线源群,相对于在方位角方向上配置的所述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在仰角方向上,并在方位角方向上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图像记录部,记录从所述图像
取得部或者所述变形校正部输出的图像数据。
5.一种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具备:
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
X射线检测器,与所述X射线源对置地配置;
定时控制部,控制所述多个X射线源的切换定时和X射线的产生位置;
图像取得部,与所述切换定时同步地取得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
立体图像显示部,将所述输出图像作为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进行显示;
变形校正部,对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变形校正;
副列X射线源群,相对于在方位角方向上配置的所述主列X射线源群,配置在仰角方向上,并在方位角方向上配置有多个X射线源;
面部跟踪部,检测观察者相对于所述立体图像显示部的视线位置;以及
插补部,针对所述视线位置上的图像,根据与所述主列X射线源群和所述副列X射线源群的多个X射线源对应的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数据,进行插补而生成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
所述立体图像显示部是能够从面板表面将光向不同的方向送出的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将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分别向不同的方向送出,
在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个像素中,将三色分别在方位角方向上分离成与所述主列X射线源群的所述X射线源相同数量的子像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图像记录部,记录从所述图像取得部、所述变形校正部及所述插补部中的任意一方输出的图像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部存储由所述插补部生成的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插补部利用与所述视线位置附近的X射线源对应的所述X射线检测器的输出图像进行插补,而生成在所述面部跟踪部检测到的观察者的视线位置上与观察者的左右眼的位置对应的视差不同的2个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X射线源选择部,选择所述视线位置附近的X射线源来进行切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还具备:
图像记录部,记录从所述图像取得部、所述变形校正部及所述插补部中的任意一方输出的图像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部存储由所述X射线源选择部选择的X射线源的图像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部存储由所述插补部生成的视差不同的2个图像。
13.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变形校正部还对所记录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变形校正。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中,
所述插补部还对从所述图像记录部或者所述变形校正部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插补而生成视差不同的多个图像。
CN201380000808.3A 2012-06-28 2013-05-31 X射线诊断装置 Active CN103764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5250 2012-06-28
JP2012145250 2012-06-28
PCT/JP2013/003453 WO2014002383A1 (ja) 2012-06-28 2013-05-31 X線診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033A CN103764033A (zh) 2014-04-30
CN103764033B true CN103764033B (zh) 2017-03-08

Family

ID=4978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808.3A Active CN103764033B (zh) 2012-06-28 2013-05-31 X射线诊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61007B2 (zh)
JP (1) JP6188428B2 (zh)
CN (1) CN103764033B (zh)
WO (1) WO20140023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26219A1 (ja) * 2013-02-14 2014-08-21 株式会社 東芝 X線診断装置
US20150043712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Carestream Health, Inc.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stereoscopic tomography
CN106132302A (zh) * 2013-11-06 2016-11-16 射线科学有限公司 包括多个x射线源的x射线成像设备
CN107076683B (zh) * 2014-09-02 2021-05-07 株式会社尼康 测量处理装置、测量处理方法、测量处理程序和用于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KR101875847B1 (ko) * 2016-12-07 2018-07-06 주식회사 디알텍 방사선 촬영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사선 촬영 방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8794A (en) * 1987-03-26 1989-12-19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an image of a layer of an object
US5583345A (en) * 1993-09-20 1996-12-10 Hitachi,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icking up and display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from an object permeated with radioactive r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4000A (ja) * 1995-09-07 1997-03-28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0201925A (ja) 1999-01-12 2000-07-25 Toshiba Corp 3次元超音波診断装置
US6944263B2 (en) * 2002-12-31 2005-09-13 Tsinghua Un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view angle stereoscopic radiography
CN1264062C (zh) * 2002-12-31 2006-07-12 清华大学 一种多视角x射线立体成像的方法与系统
JP4652727B2 (ja) * 2004-06-14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649219B2 (ja) * 2005-02-01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
JP4901212B2 (ja) 2005-12-28 2012-03-21 株式会社東芝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072360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oshiba Corp X線診断装置
JP5268340B2 (ja) * 2007-12-07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X線撮影装置及びx線撮影方法
US20130016185A1 (en) 2009-11-19 2013-01-17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Low-cost image-guided navigation and intervention systems using cooperative sets of local sensors
JP2012066049A (ja) * 2010-09-22 2012-04-05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立体視画像表示方法
JP5348116B2 (ja) 2010-11-24 2013-11-20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88794A (en) * 1987-03-26 1989-12-19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of generating an image of a layer of an object
US5583345A (en) * 1993-09-20 1996-12-10 Hitachi,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icking up and displaying a stereoscopic image from an object permeated with radioactive r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033A (zh) 2014-04-30
US20140010345A1 (en) 2014-01-09
WO2014002383A1 (ja) 2014-01-03
JP6188428B2 (ja) 2017-08-30
US9561007B2 (en) 2017-02-07
JP2014028123A (ja)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033B (zh) X射线诊断装置
CN101953694B (zh) 医用和工业用x射线实时立体成像装置
US2005020752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dical imaging
CN103517672B (zh) X射线拍摄装置、医用图像处理装置、x射线拍摄方法和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EP2135553A1 (en) X-ray generator for achieving stereoscopic imaging effect and medical x-ray device using the x-ray generator
WO2015069039A1 (ko) 다수의 엑스선원들을 구비하는 엑스선 영상 촬영 장치
CN103561655B (zh)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方法
CN103517674B (zh) X射线摄影装置、医用图像处理装置、x射线摄影方法以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US20140072096A1 (en)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 of objects
KR20160089976A (ko) 엑스선 영상장치 및 엑스선 영상생성방법
JP2013198736A (ja) 放射線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2517587A (ja) 物体を見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440788A (zh) 体视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201814585U (zh) 医用和工业用x射线实时立体成像装置
US11195309B2 (en)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 2D image from a plurality of X-ray images
CN103957803A (zh) X射线诊断装置、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装置、x射线诊断装置控制程序、医用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图像处理程序
JP3780217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JP2012061187A (ja) 放射線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2105347A1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2050605A (ja) X線画像撮影装置、x線画像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35976B2 (ja) 医用画像診断装置及び医用画像処理方法
JP2013000370A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017124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医用画像診断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00237177A (ja) X線立体像撮影方法及び装置
JP2014151008A (ja) X線診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1

Address after: Tochigi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