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6906B -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6906B
CN103756906B CN201410024085.7A CN201410024085A CN103756906B CN 103756906 B CN103756906 B CN 103756906B CN 201410024085 A CN201410024085 A CN 201410024085A CN 103756906 B CN103756906 B CN 103756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rahymena
fermentation
medium
density
high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240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6906A (zh
Inventor
缪炜
钟秋萍
周志刚
袁冬霞
李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Fe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Fe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Fe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0240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56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56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6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6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6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四膜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四膜虫接种至pH5-9的发酵培养基,使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3125-50000cells/ml,然后采用50-200rpm转速培养10-96小时。本发明解决了四膜虫高密度发酵中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即培养基贵的问题和没有发酵工艺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⑴大大节省了成本,适合大批量培养四膜虫,为工业化生产四膜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⑵本发明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发酵罐培养四膜虫的发酵工艺,并实现了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为四膜虫高密度生产产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四膜虫(Tetrahymena)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分布在全球的淡水水域中,属于原生动物亚界中的纤毛门寡毛纲膜口目膜口科四膜虫属,与一般人所熟知的草履虫(Paramecium)在形态生理上十分相似。四膜虫外观呈椭圆长梨状,体长约50微米,全身布满数百根长约4-6微米长的纤毛,纤毛排列成数十条纵列,是不同种间纤毛虫分类的特征之一。四膜虫身体前端具有口器(oralapparatus),有三组三列的口部纤毛,早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看似有四列膜状构造,因此据以命名。
在过去的50年中,以四膜虫为实验对象在基础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如上世纪60年代第1个微管动力蛋白的发现;70~80年代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大促进了对细胞老化过程的认识;80年代核酶及RNA自我拼接的发现(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打破了人们关于“酶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的固有观念;90年代组蛋白乙酰化翻译后修饰功能的发现成为当下热点研究表观遗传学的经典文献之一;大核DNA重整中RNAi机制的存在作为共同发现者被评为2002年美国Science杂志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同时,四膜虫作为第一种实现细胞同步化的真核生物可以进行无菌纯培养,而且生长快(2-2.5h/代)、培养简单、操作精确度高和可控性强;2005年底美国科学家完成了嗜热四膜虫大核基因组的测序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基因数据厍(TetrahymenaGenomeDatabase,http://ciliate.org/index.php/home/welcome),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显示嗜热四膜虫较酵母等模式生物和人类具有更高程度的功能保守性;加之四膜虫中已建立了成熟的基因操作技术,使得在嗜热四膜虫中进行基因敲除和插入、基因表达抑制和基因过表达等十分方便快捷;美国科学家又完成了嗜热四膜虫小核基因组的测序并把数据共享在预测基因数据厍(TetrahymenaGenomeDatabase,
http://ciliate.org/index.php/home/welcome),再加上MiaoLab等基于嗜热四膜虫基因芯片、RNA-Seq和基因网络建立的四膜虫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库(TetrahymenaFunctionalGenomicsDatabase.http://tfgd.ihb.ac.cn/),为四膜虫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四膜虫是在基因组水平开展真核生物重要代谢通路及基因调控网络研究的良好模式生物。
发酵的定义由使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所说的发酵,多是指生物体对于有机物的某种分解过程。发酵按工艺流程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分批发酵,即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进行培养的方法。连续发酵,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的,指以一定的速率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即间歇补料分批发酵或恒速补料分批发酵)。
四膜虫作为良好的模式生物,许多学者正在尝试用四膜虫表达各种产物,如溶酶体酶、磷脂酶和抗菌肽等。所以,对四膜虫进行高密度发酵很有必要,可以为四膜虫高密度生产产物奠定坚实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四膜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四膜虫接种至pH5-9的发酵培养基,使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3125cells/ml-50000cells/ml,然后采用50-200rpm转速培养10-96小时。
所述方法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具体可为6250cells/ml。
所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具体可为pH7.0。
所述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具体可为gspp培养基。gspp培养基的溶剂为双蒸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g/L、蛋白胨20g/L、酵母浸出物1g/L、柠檬酸铁0.03g/L。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具体可采用100rpm的转速。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采用的温度具体可为30℃。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具体可采用20%-55%的发酵培养基装液量。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具体可为摇瓶培养,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为20%。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具体可为发酵罐培养,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为50%±5%。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为发酵罐培养时,可采用6L/min的空气流速。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为发酵罐培养时,可在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一次性加入补料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与所述补料培养基的体积配比为4L发酵培养基:400ml补料培养基。
所述方法中,所述培养为发酵罐培养时,可在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以100ml/h的速度持续加入补料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与所述补料培养基的体积配比为4L发酵培养基:400ml补料培养基。
所述补料培养基的溶剂为双蒸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0g/L、蛋白胨200g/L、酵母浸出物10g/L、柠檬酸铁0.3g/L。所述补料培养基的pH具体可为7.0。
所述四膜虫可为嗜热四膜虫,具体可为嗜热四膜虫B2086株系。
本发明摸索了四膜虫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培养基的pH、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起始接种密度和转速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四膜虫发酵的最适条件(发酵培养基的pH为7.0、摇瓶装液量为20%、发酵罐装液量为50%±5%、起始接种密度为6250cells/ml、转速为100rpm)。
本发明在确定了培养四膜虫的最佳条件后,对四膜虫进行了发酵罐的分批高密度发酵实验,得出MPD为1222416cells/ml、GTP为2.5h,获得干重达到2.15g/L。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细胞密度,发明人尝试了一次性间歇补料高密度发酵实验和恒速补料高密度发酵实验,得出一次性间歇补料高密度发酵实验的MPD为2053241cells/ml、GTP为3.2h、获得干重达到4.4g/L,恒速补料高密度发酵实验的MPD为1849138cells/ml、GTP为2.8h、获得干重达到4.3g/L。综合比较三次用发酵罐高密度发酵四膜虫的实验,可以看出补料能显著提高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干重,其中一次性间歇补料高密度发酵的MPD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7.97%,细胞干重提高了104.65%,恒速补料高密度发酵的MPD比分批发酵提高了51.27%,细胞干重提高了100.00%,说明一次性间歇补料比恒速补料密度和干重提高的都更明显。在应用中,一次性间歇补料比恒速补料操作简单且克服了杂菌污染和菌株不稳定的缺点,所以,对于四膜虫而言,一次性间歇补料是最佳的补料方式,最大细胞密度能达到2053241cells/ml,干重达到4.4g/L。
本发明解决了四膜虫高密度发酵中两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即培养基贵的问题和没有发酵工艺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⑴本发明使用的gspp培养基价格非常便宜,2.2元/L,是常用spp培养基的1/33,大大节省了成本,解决了培养基贵的问题,适合大批量培养四膜虫,为工业化生产四膜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⑵本发明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发酵罐培养四膜虫的发酵工艺,并实现了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最高密度可达2.05×106cells/ml,干重可达4.4g/L,为四膜虫高密度生产产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葡萄糖标准曲线。
图2为实施例1中gspp培养基与spp培养基的效果比较的结果。
图3为实施例2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MPD和GTP。
图5为实施例3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
图6为实施例3中的MPD和GTP。
图7为实施例4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
图8为实施例4中的MPD和GTP。
图9为实施例5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的MPD和GTP。
图11为实施例6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图。图12为实施例7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图。
图13为实施例8中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图。
图14为实施例6(分批)、实施例7(间歇)和实施例8(恒速)的密度生长曲线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葡萄糖:国药公司。proteosepeptone:BD公司。yeastextract:OXOID公司。蛋白胨:双旋公司。酵母浸出物:双旋公司。实施例中的摇瓶实验中采用的摇床的摆振幅度均为Φ26mm。
DNS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DNS试剂的配制(1L):10g3,5-二硝基水杨酸,16g氢氧化钠,300g四水合酒石酸钾钠,三种试剂分别用双蒸水溶解后混合在一起,用双蒸水定容至1L,用棕色瓶装好避光放置一周后使用;
②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方法:将葡萄糖105℃烘干后,称取0.05g溶于双蒸水中,定容100ml,即500μg/ml的母液;稀释成10种浓度: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25μg/ml、30μg/ml、35μg/ml、40μg/ml、45μg/ml和50μg/ml(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即葡萄糖浓度为0μg/ml));取几支干净的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lml,加入1.5mlDNS试剂,置于100℃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在540nm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减少量(各浓度吸光度与空白对照的吸光度之差)为纵坐标,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1;
③测定:取1.5ml待测液相于1.5ml的EP管中,12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1ml,加入1.5mlDNS试剂,混匀沸水浴10min,立即取出冷却,在540nm的波长处测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数残糖含量。
Gompertz的数学方程式:
LogNt=A+C×exp{-exp[-B×(t-M)]}
其中,A,初始体系中微生物数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B,最大生长速率;C,稳定期体系中微生物数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与初始体系中微生物数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的差值;M,最大生长速率时所对应的时刻;log(Nt),在t时刻体系中微生物数量以10为底的对数值。
根据上述公式用Origin8即可直接得出参数A、C、B和M,进而算出:
MPD=eA+C; GTP = 2.7182 / B log 2 MPD / N 0
e为自然对数,N0为接种初始密度,MPD为细胞最大密度,GTP为对数期的代时。
实施例中所用的四膜虫为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B2086株系:Hamilton与Orias(HamiltonEP,OriasE.Geneticcrosses:settingupcrossestestingprogeny,andisolatingphenotypicassortants.MethodCellBiol:Tetrahymenathermophila.Academicpress.2000.vol62:219-228.)。
实施例1、培养基的制备以及gspp培养基与spp培养基的效果比较
一、培养基的制备
spp培养基:溶剂为双蒸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g/L、proteosepeptone20g/L、yeastextract1g/L、柠檬酸铁0.03g/L;121℃灭菌15min。
gspp培养基:溶剂为双蒸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g/L、蛋白胨20g/L、酵母浸出物1g/L、柠檬酸铁0.03g/L;121℃灭菌15min。
补料培养基:溶剂为双蒸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0g/L、蛋白胨200g/L、酵母浸出物10g/L、柠檬酸铁0.3g/L;121℃灭菌15min。
大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自然pH):在试管中加入一颗大豆,再加入10ml双蒸水,盖好盖子,121℃灭菌15min。
二、gspp培养基与spp培养基的效果比较
待测培养基指的是gspp培养基(pH7.0)或spp培养基(pH7.0)。
1、取1ml在大豆培养基中保种的四膜虫,接种至装有10ml待测培养基的50ml三角瓶中,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至对数期(细胞密度为2×105-4×105cells/ml)。
2、取步骤1得到的培养体系,接种至装有50ml待测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至对数期(细胞密度为2×105-4×105cells/ml)。
3、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体系,接种至装有50ml待测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3125cells/ml,间隔时间取样并检测培养体系中的四膜虫细胞密度,结果见图2。
进行三次重复实验,每次重复实验中设置三个重复处理,结果取平均值。
采用spp培养基时,MPD为1.69×106cells/ml、GTP为1.1h。采用gspp培养基时,MPD为6.74×105cells/ml、GTP为2.1h。与采用spp培养基相比,采用gspp培养基的MDP略低,GTP也略长,但差距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gspp培养基的价格仅为spp培养基的1/33,大大节省了成本。
实施例2、四膜虫发酵参数的确定-初始pH的优化
1、第一次活化
取1ml在大豆培养基中保种的四膜虫,接种至装有10mlgspp培养基(pH7.0)的50ml三角瓶中,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至对数期(细胞密度为2×105-4×105cells/ml)。
2、第二次活化
取步骤1得到的培养液,接种至装有50mlgspp培养基(pH7.0)的250ml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至对数期(细胞密度为2×105-4×105cells/ml)。
3、初始pH的优化
(1)将100mlgspp培养基加入500ml三角瓶;分别采用不同pH的gspp培养基(pH分别为5.0、6.0、7.0、8.0或9.0);每个pH设置三个重复处理。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接种于步骤(1)的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12h、24h、28h、32h、36h、44h、56h和72h时取样,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
对采用不同pH的gspp培养基培养的四膜虫作密度生长曲线图,见图3。MPD和GTP见图4。选择MPD较高且GTP较短的pH为最适宜的初始pH,即pH7.0。
实施例3、四膜虫发酵参数的确定-装液量的优化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2。
3、装液量的优化
(1)将gspp培养基(pH7.0)加入500ml三角瓶;分别采用不同装液量(装液量分别为50ml、100ml、150ml、200ml或250ml,即装液量分别为10%、20%、30%、40%或50%);每个装液量设置三个重复处理。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接种于步骤(1)的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8h、20h、24h、28h、32h、46h、56h和72h时取样,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
对采用不同装液量的gspp培养基培养的四膜虫作密度生长曲线图,见图5。MPD和GTP见图6。在采用10%、20%、30%、40%或50%装液量时四膜虫生长状态都较好。随着装液量的增加,MPD稍有增大的趋势但相差不大,GTP有延长趋势。若以MPD最大,GTP最短时的装液量为最适装液量,那么摇瓶培养的最适装液量为20%。由于各装液量的MPD和GTP均相差不大,50%装液量的细胞总量或细胞总干重是最高的,加上发酵罐发酵与摇瓶培养不同,可以通过通气改善发酵条件,因此对于发酵罐培养来说,50%±5%的装液量较好。
实施例4、四膜虫发酵参数的确定-起始接种密度的优化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2。
3、起始接种密度的优化
(1)将100mlgspp培养基(pH7.0)加入500ml三角瓶。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接种于步骤(1)的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分别为3125cells/ml、6250cells/ml、12500cells/ml、25000cells/ml和50000cells/ml(每个初始密度设置三个重复处理),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8h、20h、24h、28h、32h、46h、56h和72h时取样,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对采用不同起始接种密度培养的四膜虫作密度生长曲线图,见图7。MPD和GTP见图8。选择MPD较高且GTP较短的起始接种密度为最适宜的起始接种密度,即6250cells/ml。
实施例5、四膜虫发酵参数的确定-转速的优化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2。
3、转速的优化
(1)将100mlgspp培养基(pH7.0)加入500ml三角瓶。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接种于步骤(1)的三角瓶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振荡培养(分别采用如下转速:50rpm、100rpm、135rpm、170rpm和200rpm;每个转速设置三个重复处理);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12h、24h、28h、32h、36h、48h、54h、60h和72h时取样,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
对采用不同转速条件培养的四膜虫作密度生长曲线图,见图9。MPD和GTP见图10。选择MPD较高且GTP较短的转速为100rpm,作为最适宜的转速,至此,摇瓶水平的条件优化实验基本完成。
实施例6、四膜虫在发酵罐中进行分批高密度发酵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取步骤1得到的培养液,接种于100mlgspp培养基(pH7.0),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30℃、135rpm振荡培养至对数期(细胞密度为2×105-4×105cells/ml)。
3、进行分批高密度发酵
(1)将4Lgspp培养基(pH7.0)加入7.5L全自动发酵罐罐体中。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通过连接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的接种瓶接种于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设定温度为30℃、转速为100rpm、空气流速为6L/min,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测pH,为6.93-7.76);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16h、19h、21.5h、24h、28h、30h、39h、43h、48h、64h、69h、72h、88h和96h时取样,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发酵体系的残糖测量(DNS法)和干重测量(将发酵体系10000rpm离心10min并弃除上清,将菌体于105℃烘干至恒重)。
发酵过程中四膜虫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图见图11。根据密度生长曲线,计算出MPD为1222416cells/ml,GTP为2.5h,对数期长度为19.4h。发酵过程中最大干重达2.15g/L。
实施例7、四膜虫在发酵罐中进行一次性间歇补料分批高密度发酵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同实施例6的步骤2。
3、进行一次性间歇补料分批发酵
(1)将400ml补料培养基(pH7.0)加入1L的补料瓶中,将4Lgspp培养基(pH7.0)加入7.5L全自动发酵罐罐体中,将补料瓶和罐体连接。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通过连接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的接种瓶接种于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设定温度为30℃、转速为100rpm、空气流速为6L/min,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测pH,为6.19-7.83),当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一次性加入补料瓶中的补料培养基;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10h、24h、28h、28.5h、36h、48h、52h、56h、60h、72h、76h、80h和96h时取样,进行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发酵体系的残糖测量(DNS法)和干重测量(将发酵体系10000rpm离心10min并弃除上清,将菌体于105℃烘干至恒重)。
发酵过程中四膜虫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见图12。根据密度生长曲线计算MPD为2053241cells/ml,GTP为3.2h,对数期长度为26.5h,其中MPD比实施例6的分批发酵提高了67.97%。发酵过程中最大干重达4.4g/L,比实施例6的分批发酵提高了104.65%。
实施例8、四膜虫在发酵罐中进行恒速补料分批高密度发酵
1、第一次活化
同实施例2的步骤1。
2、第二次活化
同实施例6的步骤2。
3、进行一次性恒速补料分批发酵
(1)将400ml补料培养基(pH7.0)加入1L的补料瓶中,将4Lgspp培养基(pH7.0)加入7.5L全自动发酵罐罐体中,将补料瓶和罐体连接。
(2)取步骤2得到的培养液,通过连接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的接种瓶接种于步骤(1)的发酵罐罐体中,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设定温度为30℃、转速为100rpm、空气流速为6L/min,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实时监测pH,为6.4-7.87),当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以100ml/h的速度持续加入补料瓶中的补料培养基;接种时间记为0h,分别在0h、10h、24h、26h、28h、30h、32h、36h、48h、52h、56h、60h、72h、76h、80h和96h时取样,进行进行四膜虫细胞密度测量、发酵液的残糖测量(DNS法)和干重测量(发酵液10000rpm离心10min,去上清,将菌体于105℃烘干至恒重)。
发酵过程中四膜虫的密度生长曲线图和残糖浓度变化见图13,根据密度生长曲线计算MPD为1849138cells/ml,GTP为2.8h,对数期长度为22.9h,其中MPD比实施例6的分批发酵提高了51.27%。发酵过程中最大干重达达4.3g/L,比实施例6的分批发酵提高了100.00%。
实施例6(分批)、实施例7(间歇)和实施例8(恒速)的密度生长曲线比较见图14。可以观察到,实施例7的发酵的效果优于实施例8,实施例8的发酵效果优于实施例6。

Claims (2)

1.一种培养四膜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四膜虫接种至pH7.0的发酵培养基,使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采用100rpm转速培养10-96小时;
所述发酵培养基为gspp培养基;gspp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g/L、蛋白胨20g/L、酵母浸出物1g/L、柠檬酸铁0.03g/L;
所述培养为发酵罐培养,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为50%±5%;
所述培养的过程中,采用6L/min的空气流速;
所述培养的过程中,在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一次性加入补料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与所述补料培养基的体积配比为4L发酵培养基:400ml补料培养基;所述补料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0g/L、蛋白胨200g/L、酵母浸出物10g/L、柠檬酸铁0.3g/L。
2.一种培养四膜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四膜虫接种至pH7.0的发酵培养基,使四膜虫的初始密度为6250cells/ml,然后采用100rpm转速培养10-96小时;
所述发酵培养基为gspp培养基;gspp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g/L、蛋白胨20g/L、酵母浸出物1g/L、柠檬酸铁0.03g/L;
所述培养为发酵罐培养,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为50%±5%;
所述培养的过程中,采用6L/min的空气流速;
所述培养的过程中,在发酵体系的残糖浓度低于0.8g/L时以100ml/h的速度持续加入补料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与所述补料培养基的体积配比为4L发酵培养基:400ml补料培养基;所述补料培养基的溶剂为水,溶质及其浓度如下:葡萄糖20g/L、蛋白胨200g/L、酵母浸出物10g/L、柠檬酸铁0.3g/L。
CN201410024085.7A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Active CN103756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4085.7A CN103756906B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24085.7A CN103756906B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6906A CN103756906A (zh) 2014-04-30
CN103756906B true CN103756906B (zh) 2016-05-25

Family

ID=50524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24085.7A Active CN103756906B (zh) 2014-01-20 2014-01-20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5690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1167A2 (en) * 2001-04-16 2002-10-23 German A. Valcarce Delta 7 and delta 22 cholesterol desaturases from ciliata phylum, and uses
CN101407764A (zh) * 2007-10-12 2009-04-1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用于梨形四膜虫的培养、保存的液体培养基和方法
CN101482496A (zh) * 2009-01-22 2009-07-15 上海交通大学 水环境体系中有机砷饲料添加剂排放预警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14413A1 (de) * 2002-03-30 2003-10-09 Nutrinova Gmbh Expression von rekombinanten humanen Proteinen in Tetrahymena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1167A2 (en) * 2001-04-16 2002-10-23 German A. Valcarce Delta 7 and delta 22 cholesterol desaturases from ciliata phylum, and uses
CN101407764A (zh) * 2007-10-12 2009-04-1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用于梨形四膜虫的培养、保存的液体培养基和方法
CN101482496A (zh) * 2009-01-22 2009-07-15 上海交通大学 水环境体系中有机砷饲料添加剂排放预警监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嗜热四膜虫内Ran结合蛋白1的功能分析;赵丹;《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1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6906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85609B (zh) 一株高产葡萄糖氧化酶的黑曲霉及其应用
CN102242154A (zh) 一种生产蝉拟青霉菌丝体的液体发酵方法及其培养产物的应用
CN107177519A (zh) 粟酒裂殖酵母菌、其组合物和应用
CN109251951A (zh) 一种半连续液体培养高效生产灵芝多糖的方法
CN102875225A (zh) 桑黄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产桑黄多糖的方法
CN108624524A (zh) 一株生产细菌纤维素的菌株及其分离筛选方法
CN108707556A (zh) 一种横梗霉菌菌株及其在生产纤维素酶中的应用
CN102154194A (zh) 中试规模木霉高产厚垣孢子液体发酵制备方法
CN105002227B (zh) 一种通过流加策略提高摇瓶发酵裂殖壶菌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方法
CN105586273A (zh) 一种鹿角灵芝菌液发酵培养方法
CN102766663B (zh) 桑黄活性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02433288B (zh) 一种产鸟氨酸的菌株及用该菌株生物合成鸟氨酸的方法
CN103451247B (zh) 一种花生四烯酸的制备方法
CN102816701A (zh) 用于发酵米糠和麸皮提取液生产灰树花多糖的菌株
CN106350356A (zh) 蜂蜜接合酵母协同根霉发酵制备黄酒的方法
CN103756906B (zh) 一种嗜热四膜虫的高密度发酵方法
CN104357342B (zh) 一种新疆地方特色馕面团优质酵母及其在制馕中的应用
CN104710206A (zh) 一种草菇液体菌种制备的方法
CN107488591A (zh) 一种高酶活、高耐盐的酱油菌株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03849575B (zh) 一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
CN105755091A (zh) 一种利用水稻内生泛菌和小球藻共培养提高小球藻油脂产率的方法
CN106635834B (zh) 一株干巴菌菌株及其发酵得到的干巴菌菌丝体锌多糖及应用
CN105077214A (zh) 一种富硒姬松茸的制备方法
CN101649329A (zh) 一种快速多菌种间透膜发酵的方法
CN102776258A (zh) 一种s-腺苷-l-蛋氨酸和谷胱甘肽联产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