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373A -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 Google Patents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373A
CN103748373A CN201380002533.7A CN201380002533A CN103748373A CN 103748373 A CN103748373 A CN 103748373A CN 201380002533 A CN201380002533 A CN 201380002533A CN 103748373 A CN103748373 A CN 103748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mferencial direction
pocket hole
engaging
engagement portion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5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373B (zh
Inventor
石桥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48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3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3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3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94Single-split roller or needl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17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 F16C33/4623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 F16C33/4635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made from plastic, e.g. injection moulded window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7Details of individual pockets, e.g. shape or roller retain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44Needle bearings
    • F16C19/46Needle bearings with one row or needles
    • F16C19/463Needle bearings with one row or needles consisting of needle rollers held in a cage, i.e. subunit without race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44Needle bearings
    • F16C19/48Needle bearings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nee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00/00Application independent of particular apparatuses
    • F16C2300/02General use or purpose, i.e. no use, purpose, special adaptation or modification indicated or a wide variety of uses mention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其实现了能够防止配置于夹着不连续部(11b)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a)和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a)的各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及内圈的各滚道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的结构。其由第一凹凸部(15b)和第二凹凸部(16b)构成在阻止夹着不连续部(11b)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部(12a)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沿轴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进行卡合的卡合部(14a)。且该第一凹凸部(15b)由第一卡合凸部(17b)和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b、18b)构成。而第二凹凸部(16b)由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b、19b)和第二卡合凹部(20b)构成。并且,在沿径向贯通第一卡合凸部(17b)的状态下,在该第一卡合凸部(17b)形成卡合部侧兜孔(23a)。

Description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向心滚子(包括滚针)轴承用保持架的改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夹着该不连续部而设置的各端部彼此以卡合部相互卡合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其通过改进上述卡合部的结构,以防止配置于夹着上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和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之间的各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内圈各滚道之间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
背景技术
在各种机械装置的旋转支承部中的被施加较大径向载荷的部分,装配有图6所示的向心滚子轴承1。该向心滚子轴承1在设于使用时也不旋转的壳体(或是使用时旋转的齿轮或转子)等外径侧构件2的内周面的圆筒面状外圈滚道3与设于旋转轴(或支承轴)等轴4的外周面的圆筒面状内圈滚道5之间,设有在由图6~7所示的保持架7把持的状态下能够自由滚动多个滚子(滚针)6。
其中的保持架7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一体制造,且整体呈圆筒状。这样的保持架7具有:沿轴向隔开间隔并配置为彼此呈同心状且均呈圆环状的一对轮缘(rim)部8a、8b;沿着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呈架设于上述一对轮缘部8a、8b彼此之间的状态的多根柱部9、9。并且,将由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9和一对轮缘部8a、8b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设为用于把持各滚子6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兜孔10、10。在各滚子6以能够自由滚动的方式把持于上述各兜孔10、10内的状态下,该保持架7设置于外径侧构件2的内周面与轴4的外周面之间,且相对于该外径侧构件2和轴4能够自由相对旋转。并且,随着各滚子6的公转运动,保持架7相对于外径侧构件2和轴4旋转。
在将用于装配该向心滚子轴承1的保持架7配置于内圈滚道5的周围时,将该保持架7从轴4的端部穿入,进而使其沿轴向移动到内圈滚道5的周围。但是,在该情况下,当轴4外周面的沿着轴向且位于该轴4的端部和内圈滚道5之间的部分存在着外径尺寸大于保持架7的内径尺寸的外突法兰状凸缘部等障碍物时,会因该障碍物的干扰,使得保持架7无法沿着轴向移动到内圈滚道5的周围。
因此,作为能够解决该问题的保持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设有不连续部的保持架(组合型保持架)。图8表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保持架7a。该保持架7a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设有不连续部11。另外,通过使夹着该不连续部11而设置的各端部(圆周方向的一端部12、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彼此之间由卡合部14卡合(凹凸卡合),以抑制沿着轴向的相对位移。
因此,卡合部14由形成于圆周方向的一端部12的第一凹凸部15和形成于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的第二凹凸部16构成。
其中的第一凹凸部15具有:在圆周方向的一端部12的靠近轴向两端的部分,呈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侧)延伸的状态的一对第一卡合凸部17、17;和在轴向中间部(一对第一卡合凸部17、17彼此的轴向之间部分)呈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相反一侧)凹入的状态的第一卡合凹部18。
另一方面,第二凹凸部16具有:在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的轴向中间部呈向圆周方向(圆周方向一端部12侧)突出的状态的第二卡合凸部19;和在靠近轴向两端的部分(该第二卡合凸部19的轴向两侧),呈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的一端部12相反一侧)凹入的状态的一对第二卡合凹部20、20。
并且,使一对第一卡合凸部17、17(第一卡合凹部18)与一对第二卡合凹部20、20(第二卡合凸部19)凹凸卡合。在这样的凹凸卡合状态下,一对第一卡合凸部17、17与第二卡合凸部19沿着轴向相互卡合,抑制了保持架7a的圆周方向的一端部12与圆周方向的另一端部13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7a的情况下,通过使该保持架7a弹性变形,能够使不连续部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扩大。因此,通过将该不连续部11的宽度扩大以大于装配保持架7a的旋转轴等轴的外径尺寸,也能够将保持架7a装配于该轴的周围,以使该轴通过不连续部11之间;或者,通过使保持架7a的内径尺寸弹性扩大到能够翻越障碍物的程度,也能够将该保持架7a装配成使其能够在轴的周围沿轴向移动。
然而,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保持架7a的情况下,在各兜孔10、10中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与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之间的夹着不连续部11的圆周方向的间隔大于其它部分的各兜孔10、10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因此,在运转时,当配置于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和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内的各滚子6(参照图6)进入负荷区域时,有可能造成这些各滚子6的滚动面与外圈滚道3、内圈滚道5(参照图6)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图9所示的保持架7b。该保持架7b与图8所示的保持架7a的结构同样是由构成第一凹凸部15a的第一卡合凹部18a(一对第一卡合凸部17a、17a)与构成第二凹凸部16a的第二卡合凸部19a(一对第二卡合凹部20a、20a)相互凹凸卡合。而且,在保持架7b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凹部18a与第二卡合凸部19a相互凹凸卡合的状态下,在由该第一卡合凹部18a的内侧面的靠深处的部分与第二卡合凸部19a的前端面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设置有用于将滚子(图示省略)把持于其内侧并使滚子自由滚动的卡合部侧兜孔23。因此,这样的卡合部侧兜孔23的内侧面中的第一卡合凹部18a的内侧面中的轴向两侧面与第二卡合凸部19a的前端面的轴向两端缘之间的抵接部分不连续。
在上述保持架7b的情况下,在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与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在提及圆周方向一端兜孔或圆周方向另一端兜孔时,不包括卡合部侧兜孔)的夹着不连续部11a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分,在第一卡合凹部18a与第二卡合凸部19a组合的状态下设置卡合部侧兜孔23。因此,不存在如上述保持架7a(参照图8)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与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之间的夹着不连续部11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的明显大于其它部分的各兜孔10、10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的部分。因此,也不存在运转时进入负荷区域的各滚子6的滚动面与外圈滚道3、内圈滚道5之间的滚动接触部分与其它部分相比表面压力过大的部分。然而,尽管通过第一凹凸部15a与第二凹凸部16a的相互卡合限制了保持架7b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移,但并未限制两者沿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移。因此,在保持架7b发生弹性变形而直径扩大的情况下,随着第一卡合凹部18a与第二卡合凸部19a之间的卡合状态发生变化,有可能出现卡合部侧兜孔23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增大等无法将滚子稳定把持在卡合部侧兜孔23内的状况。
另外,保持架7b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中的第二卡合凸部19a部分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厚度)变得特别大。在注塑成型时,该圆周方向的尺寸(厚度)大于其它部分的(不均匀)部位容易发生所谓翘曲(变形)。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33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涉及一种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夹着该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彼此之间通过卡合部卡合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其实现了能够防止运转时当配置于沿着圆周方向夹着该卡合部的各兜孔内的各滚子进入负荷区域时,这些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和内圈的各滚道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并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设置于构成上述卡合部的凸部的卡合部侧兜孔内的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并具有多个轮缘部、多根柱部、多个兜孔以及卡合部。
其中,各轮缘部分别呈节段圆环状,且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并设置为彼此呈同心状。
另外,上述各柱部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呈架设于上述各轮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
而且,上述各兜孔设置在由沿轴向相邻的轮缘部和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柱部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
进而,上述卡合部用于将夹着上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各端部彼此之间的至少一个端部不能沿轴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进行卡合。
特别是在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中,上述卡合部通过使设置在夹着上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的呈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的第一卡合凸部与设置在另一个端部的呈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的第二卡合凸部沿着轴向卡合而形成。而且,在上述第一卡合凸部与上述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以沿径向贯通该凸部的状态,形成卡合部侧兜孔。此外,形成卡合部侧兜孔的位置还包括该卡合部侧兜孔的一部分配置于上述各第一、第二卡合凸部之上、其它部分远离该各第一、第二卡合凸部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能够防止运转时当配置于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以及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内的各滚子进入负荷区域时,该各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和内圈的各滚道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的状况,并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设置于卡合部的卡合部侧兜孔内。
首先,本发明能够防止运转时配置于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以及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内的各滚子进入负荷区域时的各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和内圈的各滚道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的原因在于,在构成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凸部和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以沿径向贯通两凸部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即,通过设置这样的卡合部侧兜孔,能够消除如图8所示的现有结构中的保持架7a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与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之间的夹着不连续部11的圆周方向的间隔那样的明显大于其它部分的各兜孔彼此的圆周方向间隔的部分。结果就能够防止分别把持于上述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和上述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的各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和内圈的滚道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
另外,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设置于卡合部的卡合部侧兜孔内的原因在于,在构成该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凸部和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以沿径向贯通各凸部的状态形成有该卡合部侧兜孔。即,在本发明保持架所具有的卡合部侧兜孔的情况下,关于该卡合部侧兜孔,形成于同一凸部,其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没有变化。因此,即使上述卡合部的卡合状态发生变化,也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于上述卡合部侧兜孔内。
进而,在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作为本发明对象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卡合部发生翘曲(变形)。即,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构成卡合部的第一卡合凸部和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以沿径向贯通各凸部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贯通孔)。因此,形成该卡合部侧兜孔(贯通孔)的第一、第二卡合凸部的圆周方向尺寸(厚度)不会异常地大。结果就减少了圆周方向的尺寸(厚度)不均匀的部分,并抑制了注塑成型时上述卡合部发生所谓的翘曲(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二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三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四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五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装配了具有保持架的向心滚子轴承后的旋转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7是现有结构第一例的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保持架的圆周方向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结构第二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现有结构第三例的与图8同样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向心滚子轴承
2  外径侧构件
3  外圈滚道
4  轴
5  内圈滚道
6  滚子
7、7a、7b、7c、7d、7e、7f、7g保持架
8a、8b  轮缘部
9  柱部
10、10a  兜孔
11、11a、11b、11c、11d  不连续部
12、12a、12b、12c  圆周方向一端部
13、13a、13b、13c  圆周方向另一端部
14、14a、14b、14c、14d  卡合部
15、15a、15b、15c、15d  第一凹凸部
16、16a、16b、16c、16d  第二凹凸部
17、17a、17b、17c、17d  第一卡合凸部
18、18a、18b、18c、18d  第一卡合凹部
19、19a、19b、19c、19d  第二卡合凸部
20、20a、20b、20c、20d  第二卡合凹部
21、21a  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
22、22a  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
23、23a  卡合部侧兜孔
24、24a  轴向一端侧轮缘部
25、25a  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
26  中央轮缘部
27、27a  一侧柱部
28、28a  另一侧柱部
29、29a  一侧兜孔
30、30a  另一侧兜孔
31、31a、31b  一个卡合部侧兜孔
32、32a、32b  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
33  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
34  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
35  中央侧柱部
36  中央侧兜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第一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一例的示意图。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c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不连续部11b,夹着该不连续部11b而设置的端部(圆周方向一端部12a、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彼此由卡合部14a卡合,并对该卡合部14a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它结构包括图6~9所示的现有结构,与以往已知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或简化了与现有结构相同组成部分的说明,以下,以本例的特征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c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b。另外,夹着该不连续部11b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部12a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通过卡合部14a以抑制(实质上为阻止)这两端部12a、13a彼此沿轴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进行卡合。这样的卡合部14a包括形成于圆周方向一端部12a的第一凹凸部15b和形成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的第二凹凸部16b。
其中,第一凹凸部15b包括第一卡合凸部17b和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b、18b。该第一卡合凸部17b以从轴向一个轮缘部8a的轴向中间部到轴向另一个轮缘部8b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而且,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b、18b在第一卡合凸部17b的轴向两端侧(沿轴向夹着第一卡合凸部17b的位置)以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另外,第二凹凸部16b包括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b、19b和第二卡合凹部20b。其中,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b、19b以分别从轴向一个轮缘部8a的轴向一端(图1中的左端)到轴向中间部的部分,和从轴向另一个轮缘部8b的轴向中间部到轴向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的部分,以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一端部12a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另外,第二卡合凹部20b在从轴向一个轮缘部8a的轴向中间部到轴向另一个轮缘部8b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轴向的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b、19b彼此之间的部分)以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一端部12a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构成第一凹凸部15b的第一卡合凸部17b(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b、18b)与构成第二凹凸部16b的第二卡合凹部20b(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b、19b)凹凸卡合。在该凹凸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卡合凸部17b与第二卡合凸部19b、19b沿轴向卡合,限制(实质上是阻止)了圆周方向一端部12a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a沿轴向的相对位移。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凸部17b,以沿着径向贯通该第一卡合凸部17b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23a。即,在本例的情况下,仅在径向两侧设有开口的状态下,在第一卡合凸部17b形成该卡合部侧兜孔23a。由此,卡合部侧兜孔23a的内侧面沿着整个四周连续不间断。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该卡合部侧兜孔23a的形状及大小与其它各兜孔10a、10a相同。
另外,在该卡合部侧兜孔23a,第一凹凸部15b侧的一部分(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的2/3左右)形成于第一卡合凸部17b,与第一凹凸部15b相反一侧的一部分(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的1/3左右)形成于远离第一卡合凸部17b的位置。另外,也可将整个卡合部侧兜孔23a形成于该第一卡合凸部17b。在设有这样的卡合部侧兜孔23a的情况下,优选为使该卡合部侧兜孔23a和沿圆周方向与该卡合部侧兜孔23a相邻的圆周方向一端兜孔21a之间的,或与圆周方向另一端兜孔22a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间距),大致等于其它各兜孔10a、10a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间距)。
在本例的情况下,卡合部侧兜孔23a与圆周方向一端兜孔21a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与其它部分各兜孔10a、10a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相等。另一方面,卡合部侧兜孔23a与圆周方向另一端兜孔22a之间的夹着不连续部11b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稍大于其它部分各兜孔10a、10a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此外,也可采用使这些各兜孔10a、10a以及卡合部侧兜孔23a的径向两端的开口部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稍小于配置在这些各兜孔10a、23a内的各滚子的直径的所谓抱合等防止这些各滚子脱落的结构。在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各兜孔10a、23a的径向两端的开口部中的任一开口部的圆周方向的间隔通过弹性变形而扩大,从而将各滚子装配到这些各兜孔10a、23a内。
根据这样的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c,实现了防止运转时配置于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a和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a内的各滚子6(参照图6)进入负荷区域时的这些各滚子6的滚动面与外圈滚道3和内圈滚道5(参照图6)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并且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设置于卡合部14a的卡合部侧兜孔23a内。
首先,能够防止运转时配置于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a和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a内的各滚子6(参照图6)进入负荷区域时,这些各滚子6的滚动面与外圈滚道3和内圈滚道5(参照图6)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的原因在于,在构成卡合部14a的第一卡合凸部17b,以沿径向贯通该第一卡合凸部17b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23a。即,通过设置这样的卡合部侧兜孔23a,能够消除如图8所示的现有结构的保持架7a的圆周方向一端的兜孔21与圆周方向另一端的兜孔22之间的夹着不连续部11的圆周方向的间隔那样的明显大于其它各兜孔10、10彼此之间的圆周方向的间隔的部分。结果就能够防止把持于圆周方向一端兜孔21a和圆周方向另一端兜孔22a内的各滚子6的滚动面与外圈滚道3和内圈滚道5之间的滚动接触部分的表面压力过大。
另外,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设置于卡合部14a的卡合部侧兜孔23a内的原因在于,在构成卡合部14a的第一卡合凸部17b,以沿径向贯通该第一卡合凸部17b的状态形成有该卡合部侧兜孔23a。即,在本例所述的保持架7c所具有的卡合部侧兜孔23a的情况下,其内侧面沿整个圆周(四周)连续而不间断。因此,即使卡合部14a的卡合状态发生变化,卡合部侧兜孔23a的圆周方向的宽度也不会发生变化。结果就能够将滚子稳定把持在卡合部侧兜孔23a内。
而且,在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c通过注塑成型制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构成卡合部14a的第一凹凸部15b发生翘曲(变形)。即,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构成卡合部14a的第一卡合凸部17b,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23a(贯通孔)。因此,该第一卡合凸部17b的圆周方向的尺寸(厚度)不会明显大于其它部分的尺寸。结果就能够抑制注塑成型时在第一凹凸部15b发生翘曲(变形)。
实施方式第二例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二例的示意图。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d用于对配置成双列的滚子6(参照图6)进行把持以使其能够自由滚动。在该保持架7d中,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和设置于上述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与另一端侧轮缘部25两者的轴向中央部的中央轮缘部26沿轴向隔开间隔,且配置为彼此同心。
另外,以架设于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与中央轮缘部26之间的状态,将多根一侧柱部27、27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并且,将由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侧柱部27、27与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中央两轮缘部26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分别作为把持滚子(图示省略)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一侧兜孔29、29。
另一方面,以架设于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与中央轮缘部26之间的状态,将多根另一侧柱部28、28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并且,将由沿圆周方向相邻的另一侧柱部28、28与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中央轮缘部26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分别作为把持滚子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另一侧兜孔30、30。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使各一侧兜孔29、29与另一侧兜孔30、30在圆周方向上错开恰好1/2螺距(pitch)的相位。
另外,本例的保持架7d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例同样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c。而且,夹着该不连续部11c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部12b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彼此由卡合部14b在以阻止该两端部12b、13b之间向轴向一侧(圆周方向一端部12b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沿轴向靠近的方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进行卡合。这样的卡合部14b包括形成于圆周方向一端部12b的第一凹凸部15c和形成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的第二凹凸部16c。
其中,第一凹凸部15c包括第一卡合凸部17c和第一卡合凹部18c。该第一卡合凸部17c以从保持架7d的轴向一端(图2中的左侧)到中央轮缘部26的轴向中央部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另一方面,第一卡合凹部18c在从中央轮缘部26的轴向中央部到保持架7d的轴向另一端(图2中的右侧)的部分以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而且,第二凹凸部16c包括第二卡合凸部19c和第二卡合凹部20c。其中的第二卡合凸部19c以从保持架7d的中央轮缘部26的轴向中央部到保持架7d的轴向另一端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一端部12b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另一方面,第二卡合凹部20c在从保持架7d的轴向一端到中央轮缘部26的轴向中央部的部分以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一端部12b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构成第一凹凸部15c的第一卡合凸部17c(第一卡合凹部18c)与构成第二凹凸部16c的第二卡合凹部20c(第二卡合凸部19c)凹凸卡合。在该凹凸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卡合凸部17c与第二卡合凸部19c沿轴向卡合,阻止了圆周方向一端部12b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向轴向一侧(圆周方向一端部12b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b沿轴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的相对位移。
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凸部17c,以沿径向贯通该第一卡合凸部17c的状态形成有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即,在本例的情况下,也是仅在径向两侧设有开口的状态下,在第一卡合凸部17c形成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由此,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的内侧面沿着整个四周连续不间断。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的形状及大小与其它各一侧兜孔29、29相同。另外,在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第一凹凸部15c侧的半部分形成于第一卡合凸部17c,与该第一凹凸部15c相反一侧的半部分形成于远离该第一卡合凸部17c的位置。但是,一个卡合部侧兜孔也可整体形成于该第一卡合凸部17c。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第二卡合凸部19c,也以沿径向贯通该第二卡合凸部19c的状态形成有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即,也是仅在径向两侧设有开口的状态下,在第二卡合凸部19c形成该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因此,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的内侧面沿着整个四周连续不间断。此外,该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的形状及大小与其它各另一侧兜孔30、30相同。另外,在该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第二凹凸部16c侧的半部分形成于第二卡合凸部19c,与该第二凹凸部16c相反一侧的半部分形成于远离该第二卡合凸部19c的位置。但是,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也可整体形成于该第二卡合凸部19c。其它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例的情况大致相同。
实施方式第三例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三例的示意图。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e用于对配置成三列的滚子(图示省略)进行把持以使其能够自由滚动。在该保持架7e中,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a、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a、和设置于上述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a与另一端侧轮缘部25a之间的轴向中间部分的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以及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沿轴向隔开间隔,且配置为彼此同心。另外,以架设于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a与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之间的状态,将多根一侧柱部27a、27a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并且,将由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一侧柱部27a、27a与轴向一端侧轮缘部24a、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分别作为把持滚子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一侧兜孔29a、29a。
而且,以架设于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与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之间的状态,将多根中央侧柱部35、35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并且,将由沿圆周方向相邻的中央侧柱部35、35与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分别作为把持滚子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中央侧兜孔36、36。
另外,以架设于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与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a之间的状态,将多根另一侧柱部28a、28a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并且,将由圆周方向相邻的另一侧柱部28a、28a与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轴向另一端侧轮缘部25a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分别作为把持滚子使其能够自由滚动的另一侧兜孔30a、30a。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各一侧兜孔29a、中央侧兜孔36和另一侧各兜孔30a设置为圆周方向的相位相同的状态。
另外,本例的保持架7e与上述实施方式各例同样也在圆周方向的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d。而且,夹着该不连续部11d而设置的圆周方向一端部12c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彼此由卡合部14c在以实质上阻止了该两端部12c、13c之间的轴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进行卡合。这样的卡合部14c包括形成于圆周方向一端部12c的第一凹凸部15d和形成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的第二凹凸部16d。
其中,第一凹凸部15d包括第一卡合凸部17d和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d、18d。该第一卡合凸部17d以从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的轴向中间部到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而且,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d、18d中的轴向一侧(图3中的左侧)的第一卡合凹部18d以从保持架7e的轴向一端部到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比第一卡合凸部17d更靠轴向一侧的部分)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另外,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d、18d中的轴向另一侧(图3中的右侧)的第一卡合凹部18d以从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的轴向中间部到保持架7e的轴向另一端部的部分(比第一卡合凸部17d更靠轴向另一侧的部分)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而且,第二凹凸部16d包括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和第二卡合凹部20d。该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中的轴向一侧(图3中的左侧)的第二卡合凸部19d以从保持架7e的轴向一端部到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沿圆周方向(圆周方向一端部12c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另外,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中的轴向另一侧(图3中的右侧)的第二卡合凸部19d以从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的轴向中间部到保持架7e的轴向另一端部的部分向圆周方向(圆周方向一端部12c侧)延伸而出的状态形成。另外,第二卡合凹部20d以从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3的轴向中间部到另一端附近中间轮缘部34的轴向中间部的部分(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轴向彼此之间的部分)向圆周方向(与圆周方向一端部12c相反的方向)凹入的状态形成。
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构成第一凹凸部15d的第一卡合凸部17d(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d、18d)与构成第二凹凸部16d的第二卡合凹部20d(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凹凸卡合。在该凹凸卡合的状态下,使第一卡合凸部17d与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沿轴向卡合,由此实质上阻止了圆周方向一端部12c与圆周方向另一端部13c轴向的相对位移。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凸部17d,以沿径向贯通该第一卡合凸部17d的状态形成有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即,在本例的情况下,也是仅在径向两侧设有开口的状态下,使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形成于第一卡合凸部17d。由此,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的内侧面沿着整个四周连续不间断。此外,在本例的情况下,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的形状及大小与其它各中央侧兜孔36、36相同。另外,在该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第一凹凸部15d侧的一部分(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的2/3左右)形成于第一卡合凸部17d,与该第一凹凸部15d相反一侧的一部分(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的1/3左右)形成于远离该第一卡合凸部17d的位置。但是,一个卡合部侧兜孔也可整体形成于该第一卡合凸部17d。
而且,在本例的情况下,在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以沿径向贯通这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的状态分别形成有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即,仅在径向两侧设有开口的状态下,在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形成这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因此,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的内侧面沿着整个四周连续不间断。此外,这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的形状及大小与其它各一侧和另一侧各兜孔29a、30a相同。而且,在这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第二凹凸部16d侧的半部分形成于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与该第二凹凸部16d相反一侧的半部分形成于远离这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的位置。但是,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也可整体形成于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其它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情况大致相同。
实施方式第四例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四例的示意图。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f具有适用上述图3所示实施方式第三例的保持架7e的卡合部14c的结构的结构,以代替上述图1所示实施方式第一例的保持架7c的卡合部14a。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使构成该卡合部14c的第一凹凸部15c的第一卡合凸部17c所形成的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的轴向尺寸短至保持架7f的各兜孔10a、10a的轴向尺寸的1/3以下。同样,使构成卡合部14c的第二凹凸部16c的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c所形成的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的轴向尺寸也短至保持架7f的各兜孔10a、10a的轴向尺寸的1/3以下。
本例中举例说明了形成于卡合部14c的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1a及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的形状与保持架7f的各兜孔10a、10a的形状不同的保持架的结构。本例的保持架7f的结构以外,例如,也能够使用卡合部以外的结构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第二例的保持架7d的结构(双列结构),卡合部的结构采用本例的保持架7f的卡合部14c的结构的保持架。这样,也能够将包括本例结构在内的上述各实施方式各例的卡合部以外的结构与卡合部的结构适当组合进行实施。其它结构及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第一例的情况大致相同。
实施方式第五例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第五例的示意图。本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7g与上述实施方式第四例的保持架7f相比,构成卡合部14d的第一凹凸部15d的第一卡合凸部17d的轴向尺寸减小,且一对第一卡合凹部18d、18d的轴向尺寸增大。另一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第四例的保持架7f相比,构成卡合部14d的第二凹凸部16d的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的轴向尺寸增大,且第二卡合凹部20d的轴向尺寸减小。
因此,第一卡合凸部17d未形成一个卡合部侧兜孔。但该第一卡合凸部17d也可设置贯通孔(无论是否配置有滚子)。另外,在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以沿径向贯通这一对第二卡合凸部19d、19d的状态形成有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b、32b。这一对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b、32b的轴向尺寸大于上述实施方式第四例的另一个卡合部侧兜孔32a、32a。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第四例的情况大致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53871,其内容作为参照援引于此。
产业实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例中,是以圆周方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的保持架的结构为对象,但圆周方向多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由局部呈圆筒形的多个保持架元件各自的圆周方向两端缘彼此卡合的所谓组合型)的保持架的结构也是本发明的对象。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例中,将构成卡合部的第一、第二凸部所形成的贯通孔作为兜孔(用于将滚子配置在其内侧的用途)。但是否将形成于第一、第二凸部的贯通孔用作兜孔只不过是用途的不同,其任一种情况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具有多个轮缘部、多根柱部、多个兜孔和卡合部,
其中,各所述轮缘部分别呈节段圆环状,且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并设置为彼此呈同心状,
各所述柱部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呈架设于所述各轮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
各所述兜孔设置在由沿轴向相邻的轮缘部和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柱部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
所述卡合部在阻止夹着所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彼此的至少一个端部沿轴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进行卡合,
所述卡合部由第一卡合凸部与第二卡合凸部沿轴向卡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部在夹着所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而设置,所述第二卡合凸部在另一个端部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凸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上,以沿径向贯通两凸部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
所述卡合部侧兜孔仅在径向两侧开口,
所述卡合部侧兜孔的内侧面四周无裂缝连续。

Claims (1)

1.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在圆周方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具有多个轮缘部、多根柱部、多个兜孔和卡合部,
其中,各所述轮缘部分别呈节段圆环状,且沿着轴向隔开间隔并设置为彼此呈同心状,
各所述柱部沿整个圆周方向间断设置,呈架设于所述各轮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
各所述兜孔设置在由沿轴向相邻的轮缘部和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柱部包围四周而成的部分,
所述卡合部在阻止夹着所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彼此的至少一个端部沿轴向的相对位移的状态下进行卡合,
所述卡合部由第一卡合凸部与第二卡合凸部沿轴向卡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卡合凸部在夹着所述不连续部而设置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而设置,所述第二卡合凸部在另一个端部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合凸部和所述第二卡合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上,以沿径向贯通两凸部的状态形成有卡合部侧兜孔。
CN201380002533.7A 2012-07-09 2013-05-22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83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3871 2012-07-09
JP2012153871A JP5962270B2 (ja) 2012-07-09 2012-07-09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PCT/JP2013/064160 WO2014010311A1 (ja) 2012-07-09 2013-05-22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373A true CN103748373A (zh) 2014-04-23
CN103748373B CN103748373B (zh) 2016-11-23

Family

ID=49915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5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48373B (zh) 2012-07-09 2013-05-22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67739A1 (zh)
EP (1) EP2871379A4 (zh)
JP (1) JP5962270B2 (zh)
CN (1) CN103748373B (zh)
WO (1) WO20140103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007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UB20152816A1 (it) * 2015-08-03 2017-02-03 Skf Ab Gabbia per un cuscinetto di rotolamento e cuscinetto di rotolamento associato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4043A (ja) * 2004-08-26 2006-03-09 Jtekt Corp 溶接保持器および該溶接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224953A (ja) * 2006-02-21 2007-09-06 Nsk Ltd 分割型転がり軸受
JP2007247815A (ja) * 2006-03-16 2007-09-27 Nsk Ltd ころ軸受用分割型保持器及び分割型ころ軸受
FR2918137A1 (fr) * 2007-06-29 2009-01-02 Snr Roulements Sa Cage fendue a double rangee de rouleaux ou d'aiguil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65169A1 (de) * 2000-12-23 2002-07-04 Fag Ind Bearings Ag Blechkäfig für Wälzlager
JP2005233316A (ja) 2004-02-19 2005-09-02 Nsk Ltd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US20070223854A1 (en) * 2006-03-20 2007-09-27 Jtekt Corporation Split roller bearing device
CN102549284B (zh) * 2010-09-14 2015-04-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单剖分式保持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4043A (ja) * 2004-08-26 2006-03-09 Jtekt Corp 溶接保持器および該溶接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224953A (ja) * 2006-02-21 2007-09-06 Nsk Ltd 分割型転がり軸受
JP2007247815A (ja) * 2006-03-16 2007-09-27 Nsk Ltd ころ軸受用分割型保持器及び分割型ころ軸受
FR2918137A1 (fr) * 2007-06-29 2009-01-02 Snr Roulements Sa Cage fendue a double rangee de rouleaux ou d'aiguill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9007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373B (zh) 2016-11-23
EP2871379A4 (en) 2015-07-01
JP2014015984A (ja) 2014-01-30
EP2871379A1 (en) 2015-05-13
US20150167739A1 (en) 2015-06-18
JP5962270B2 (ja) 2016-08-03
WO2014010311A1 (ja)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3355B (zh) 滚动轴承
US9062710B2 (en) Combined load rolling bearing
JP6047999B2 (ja) 回転支持装置
CN103717931A (zh) 带密封环的滚动轴承
JP2016109253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14126106A (ja) 車輪支持用転がり軸受ユニット
CN103748373A (zh)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JP2010255778A (ja) ラジアルニードル軸受
JP5927773B2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JP2020148320A (ja) 複列円すいころ軸受
US11162534B1 (en) Multiple row thrust bearings
JP2013061023A (ja) スラスト転がり軸受
JP5636887B2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JP2010169140A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
JP2013167355A (ja) 二列転がり軸受のためのスペーサ
JP5803234B2 (ja)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JP3692585B2 (ja) スラストころ軸受
JP2012197882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15152086A (ja)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5012383B2 (ja) 保持器付きラジアルころ軸受
JP5974697B2 (ja)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5998694B2 (ja)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6269021B2 (ja)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US9670960B2 (en) Radial rolling bearing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sleeve
WO2013119210A1 (en) Cradle bearing assembly with toothed gear to synchronize movement of the bearing par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