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27587B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27587B
CN103727587B CN201310178975.9A CN201310178975A CN103727587B CN 103727587 B CN103727587 B CN 103727587B CN 201310178975 A CN201310178975 A CN 201310178975A CN 103727587 B CN103727587 B CN 103727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charge portion
discharge
panel
dischar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789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27587A (zh
Inventor
金贤贞
全钟善
崔在承
金汶星
金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12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9984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134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0381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2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7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27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27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用于排出空气,第二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空气,一个或多个排出叶片,分别能够转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以及移动面板,其能够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之间以改变上述第一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和第二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的方式移动;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或第二侧排出部中,位于不被上述移动面板遮挡的区域的排出叶片能够转动。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是一种根据用途和目的将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最适当的状态的家用电器。比如,夏季将室内调节成凉爽的制冷状态,冬季将室内调节成暖和的制热状态,并且通过调节室内的湿度,将室内的空气调节成舒适的净化状态。在空气调节器中可驱动冷冻循环装置,并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及蒸发器。
根据室内机与室外机是否分离,空气调节器可以区分为室内机与室外机各自分离的分体式空气调节器和室内机与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另一方面,根据空气调节器的设置方式,空气调节器可以区分为安装在墙壁的挂壁式空气调节器、框式空气调节器及可立在客厅的超薄型空气调节器。
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包括:吸入部,其用于吸入室内空间的空气;热交换器,其与通过上述吸入部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排出部,其向室内空间排出经上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而且,在空气调节器中可以形成送风扇,该送风扇用于从上述吸入部至排出部的形成空气流动。
根据以往的空气调节器,通过上述排出部的空气的排出方向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不能根据室内人员的位置而适当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向的问题。
并且,在形成有多个上述排出部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相同的方式调节从各个排出部分别排出的空气的排出量,因而存在不能向特定方向增加空气排出量或减少空气排出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调节空气的排出方向或者排出量的空气调节器。
用于达成如上所述的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用于排出空气,第二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空气,一个或多个排出叶片,分别能够转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以及移动面板,其能够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之间以改变上述第一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和第二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的方式移动;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或第二侧排出部中,位于不被上述移动面板遮挡的区域的排出叶片能够转动。
根据再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面板,多个排出部,由上述移动面板划分而成,以及排出叶片,设置于上述多个排出部;上述移动面板能够以开闭所有上述多个排出部或选择性地开闭上述多个排出部中的一部分的方式移动,位于随着上述移动面板的移动而开放的区域的排出叶片转动。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用于排出空气;第二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空气;以及移动面板,其能够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第二侧排出部之间沿着外壳进行移动。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通过排出部的排出区域可随着移动面板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因而具有可根据室内人员的位置或者空气调节器的设置位置来适当调节排出区域的效果。
尤其,可根据室内人员的位置或者喜好而向前方排出或者左右集中排出等,因此具有可根据用户要求运转的优点。
并且,由于在移动面板的两侧形成有排出口,并且在移动面板从一个排出部向另一排出部滑动的过程中,可调节空气的排出方向或者排出量,因此具有排出方式的调节简单的效果。
而且,由于在为了运转空气调节器而开放排出面板之后,仅操作移动面板就能够控制空气的排出方式,因此能够提高操作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器不运转的情况下,排出部能够被移动面板及排出面板遮挡,因此外观美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出面板处于开放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出面板处于开放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面板向单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面板向另一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用于驱动排出叶片的叶片驱动部的形态的内部立体图。
图10是叶片驱动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除去外罩后的叶片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2是除去驱动电机后的叶片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转动齿条与某一个排出叶片相连接的形态的部分立体图。
图14A至图14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出叶片的驱动形态的附图。
图15至图18B是表示各运转模式下排出面板的工作形态和上部排出装置的工作形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在停止运转状态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及图21是表示在一般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集中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间接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左偏向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右偏向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所提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的思想的技术人员,在相同的思想范围内,将能够很容易提出其他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0包括:外壳100,其形成内部空间;移动面板200,其沿着外壳可移动地设在上述外壳100的前方;以及排出面板310、320,可移动地设在上述移动面板200的至少一侧。
上述外壳100形成圆弧状的外观,并整体上大约可具有椭圆形的形状。
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前面外观或者侧面外观可根据上述移动面板200或者排出面板310、320形成。上述移动面板200和排出面板310、320的至少一部分对应于上述外壳100的形状,并能够形成为圆弧状。
在上述移动面板200中设有可输入用户指令的输入部205。作为一例,上述输入部205可以是用于接通或断开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的电源输入部。
而且,上述移动面板200中设置有用于显示有关空气调节器10的工作状态的信息的显示部250。如果断开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上述显示部250则不显示于外部,如果操作上述输入部205而接通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上述显示部250则是显示于外部的隐藏显示器(hidden display)。
上述排出面板310、320包括设置在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一侧的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设置在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另一侧的第二侧排出面板320。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可向渐近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移动或者可向远离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移动。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面板处于开放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排出面板处于开放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参照图3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0包括排出空气的排出部110、120。上述排出部110、120形成于上述外壳100的前面部的两侧,并设有用于防止异物的流入或者异物的排出的排出格栅。
上述排出部110、120中包括形成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一侧的第一侧排出部110及形成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另一侧的第二侧排出部120。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能够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
上述移动面板200能够以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至少一部分及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完全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中的某一个,而完全开放另一个的方式配置。详细地,上述移动面板200配置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之间,来能够划分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
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可选择性地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详细地,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可向远离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可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至少一个区域。
相反,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可向渐近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能够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
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能够选择性地开放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详细地,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能够向远离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可开放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至少一个区域。
相反,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可向渐近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并且,在此过程中可遮挡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
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被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第二侧排出面板320遮挡的情况下,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形态如图1及图2所示。
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中可转动地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排出叶片150。上述排出叶片150构成为可调节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或第二侧排出部120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并可配置于上述移动面板200或排出面板310、320的内侧。本实施例中提出在各个排出部设有一对排出叶片150。
如果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或第二侧排出面板320,上述排出叶片150则向外部露出。而且,如果开放上述排出叶片150,空气能够通过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或第二侧排出部120向外部排出。
下面,简要说明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工作。
在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形态如图1及图2所示。
即,上述移动面板200位于上述外壳100的前方的中央部,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位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以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
此时,将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位置称为“中央位置”或者“第一位置”。上述移动面板200能够在上述中央位置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即,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横向宽度可形成为大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之间的距离。
如果用户通过操作上述输入部205来接通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能够通过分别向远离上述移动面板200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而开放。作为一例,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可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可按逆时针方向移动。
如果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开放,上述排出叶片150则向外部露出。而且,上述排出叶片150进行旋转或进行移动,来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或者第二侧排出部120。即,空气能够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排出。此时,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开放面积与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的面积相对应(相同或更小)。
此时,根据上述排出叶片150的旋转角度,可调节从第一侧排出部110或者从第二侧排出部120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在空气调节器10的工作中操作上述输入部205,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电源则会断开。在电源断开的过程中,上述排出叶片150设置成能够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或第二侧排出部120。
而且,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通过向上述移动面板200移动,来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作为一例,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可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可按顺时针方向移动。
如果关闭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如图2所示,则能够将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设置成大约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相接。
图5是沿着图4的I-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壳100包括吸入空气的吸入部101及排出空气的多个排出部110、120。
上述吸入部101形成于上述外壳100的背面,来吸入空气。而且,在上述吸入部101的前方配置有热交换器103及送风扇105、106。上述送风扇105、106可包括第一风扇105及设置于上述第一风扇105的下侧的第二风扇106。
上述多个排出部110、120包括形成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左侧的第一侧排出部110及形成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右侧的第二侧排出部120。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开放或者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封闭能够以相互联动的方式驱动,或者也能够独立地进行驱动。
如果驱动上述送风扇105、106,空气则通过上述吸入部101向外壳100的内部流入,并经由热交换器103。而且,空气经由上述第一风扇105及第二风扇106,并分支到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之后进行排出。
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0包括用于移动上述移动面板200及排出面板310、320的驱动装置。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移动电机210,其产生驱动力,以执行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移动;小齿轮215,其根据上述移动电机210的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齿条部(未图示),其与上述小齿轮215进行联动。
上述移动电机210设置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后侧,并设有电机轴212。上述小齿轮215与上述电机轴212相连接,来与上述电机轴212一同进行旋转。而且,上述齿条部可设置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背面。
上述移动电机210有可能是向双方向进行旋转的电机。
如果上述移动电机210向单方向进行旋转,上述小齿轮215以与上述移动电机210对应的方式进行旋转,上述齿条部与上述小齿轮215联动,来按顺时针方向(在图2的前面俯视时的左侧)移动。因此,上述移动面板200以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方式进行驱动。此时,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处于开放的状态。
相反,如果上述移动电机210向其他方向进行旋转,上述小齿轮215以与上述移动电机210对应的方式进行旋转,上述齿条部与上述小齿轮215联动,来按逆时针方向(在图2的前面俯视时的右侧)移动。因此,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此时,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处于开放的状态。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排出电机302和传动部件306,该排出电机302产生驱动力,以执行上述排出面板310、320的移动,该传动部件306根据上述排出电机302的驱动进行旋转。
上述传动部件306与上述排出电机302的电机轴304相连接,可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上述传动部件306可能是连杆部件,并能够与上述排出面板310、320的背面相结合。
上述排出电机302及传动部件306可设置于上述外壳100的内部的两侧,来使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及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分别进行移动。
上述排出电机302可以是能够向双方向进行旋转的电机。
根据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的驱动,如果上述排出电机302及电机轴304向单方向进行旋转,上述传动部件306则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因此,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以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方式进行驱动。
相反,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开放的状态下,如果上述排出电机302及电机轴304向其他方向进行旋转,上述传动部件306则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因此,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以封闭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进行驱动。
根据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的驱动,如果上述传动部件306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则以开放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方式进行驱动(图6的虚线记号)。
相反,在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开放的状态下,如果上述传动部件306按顺时针方向移动,第二侧排出面板320则以封闭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进行驱动。
另一方面,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包括可选择性地被遮挡的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3。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3分别形成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整体排出区域中的一部分和剩余区域。
在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3的前方分别配置有上述排出叶片150。因此,可理解为,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3是被上述各个排出叶片150开放或者遮挡的区域,即,是与排出叶片150对应的区域。
相同地,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包括第三排出区域121及第四排出区域123,在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第四排出区域123的前方分别设置有排出叶片150。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及第三排出区域121形成于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和第四排出区域123之间。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均被封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区域111被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遮挡,上述第二区域113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
而且,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并且,上述第四排出区域123被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遮挡。
在此,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和第三排出区域121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并能够同时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可理解为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第三排出区域121是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中央区域。
在此状态下,如果开放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310,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一区域,即第一排出区域111则向外部露出。而且,如果开放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一区域,即第四排出区域123则向外部露出(参照图4)。
而且,如果开放与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对应的排出叶片150和与上述第四排出区域123对应的排出叶片150,空气则通过对应的排出区域111、123而排出。
另一方面,上述移动面板200配置于上述外壳100的前方的中央位置,即配置于第一位置,来遮挡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及第三排出区域121。因此,通过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第三排出区域121的空气的排出则受到限制,并通过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第四排出区域123而排出空气。
结果,空气可通过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的开放的排出区域而向两侧方向排出(参照图4)。即,上述排出部110、120中开放的区域形成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
综上所述,整体排出区域111、113、121、123中实际排出空气的区域限制为一部分区域111、123,因此,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中实际排出空气的面积形成为小于整体排出部110、120的面积。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面板向单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附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面板向另一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空气调节器的附图。
参照图7,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移动面板200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向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即向右侧或者按逆时针方向移动。此时,可将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位置称为“右侧位置”或“第二位置”。
如上所述,如果上述移动面板200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则开放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因此,空气能够向空气调节器10的左侧方向集中排出。
详细地,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向外部露出,能够通过开放与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对应的排出叶片150来使空气从上述第二排出区域113排出。结果,空气可通过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第二排出区域113,即,通过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整体区域排出。
综上所述,随着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移动,使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开放面积随之增加,由此,通过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空气的排出量增大。
另一方面,随着上述移动面板200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上述第四排出区域123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即,上述第二侧排出面板320以开放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即开放上述第四排出区域123的方式移动,上述第四排出区域123可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
结果,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第四排出区域123即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体被上述移动面板200封闭,由此,通过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空气的排出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随着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移动,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开放面积随之减少,由此,通过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空气的排出量也会减少。因此,能够向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一侧集中排出空气。
如上所述,由于根据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位置,而能够向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一侧方集中排出空气,因而,可根据空气调节器10的设置位置或者室内人员的位置而进行匹配型运转。
但,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个区域中,排出空气的部分的开放面积保持不变,而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无关。即,封闭两个排出区域,开放两个排出区域。
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面板200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整体排出区域111、113、121、123中,实际排出空气的区域受到部分区域111、113的限制,因此,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中排出空气的面积形成为小于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体面积。
参照图8,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移动面板200能够从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向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20,即向左侧或顺时针方向移动。此时,将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位置称为“左侧位置”或“第三位置”。
如上所述,如果上述移动面板200向上述第三位置移动,则开放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因此,空气能够向空气调节器10的右侧方向集中排出。
详细地,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向外部露出,能够通过开放与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对应的排出叶片150,来使空气从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排出。其结果,空气可通过上述第三排出区域121、第四排出区域123即通过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体区域排出。
综上所述,随着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移动,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开放面积也随之增加,由此,通过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空气的排出量也增大。
另一方面,如果上述移动面板200向上述第三位置移动,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则被上述移动面板200遮挡。其结果,上述第一排出区域111、第二排出区域113即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整体被上述移动面板200封闭,由此,通过上述第二侧排出部120的空气的排出受到限制。
如上所述,随着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移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开放面积随之减少,由此,通过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的空气的排出量也会减少。因此,能够向上述移动面板200的右侧集中排出空气。
而且,由于能够根据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位置,向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另一侧方集中排出空气,因而,可根据空气调节器10的设置位置或室内人员的位置而进行匹配型运转。
但,上述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体区域中,排出空气的区域或开放面积保持不变,而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第一位置或第三位置无关。
另一方面,在上述移动面板200位于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整体排出区域111、113、121、123中,实际排出空气的区域受到部分区域121、123的限制,因此,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中排出空气的面积形成为小于第一侧排出部110、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整体面积。
本实施例中,对上述移动面板20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或从第一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与此不同,上述移动面板200能够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或从第三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并且,上述移动面板200能够从上述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或者从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有用于驱动排出叶片的叶片驱动部的形态的内部立体图,图10是叶片驱动部的外观立体图。
参照图9及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叶片驱动部400安装于上述外壳100的内部。
详细地,上述叶片驱动部400分别安装于上述外壳100的内部的两侧,在各个叶片驱动部400分别连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出叶片150。本实施例中提出,在各个叶片驱动部400连接有一对排出叶片150。
上述叶片驱动部400借助外罩401而形成外形,并在其内部设有驱动结构。下面,参照附图对排出叶片的驱动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除去外罩的叶片驱动部后的立体图,图12是除去驱动电机后的叶片驱动部的立体图。
参照图11及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叶片驱动部400包括转动齿条、与上述转动齿条相啮合的小齿轮以及用于向上述小齿轮供给旋转力的驱动电机。
详细地,可在一个驱动部400连接两个排出叶片150,在各个排出叶片150连接一对转动齿条、小齿轮以及驱动电机。
具体地,在两个排出叶片150分别连接右侧的转动齿条431、432和左侧的转动齿条433、434。而且,在各个转动齿条431~434分别连接小齿轮421~424及驱动电机411~414。而且,右侧的转动齿条431、432与左侧的转动齿条433、434的上侧相连接,并设计成在转动过程中相互不受干涉。而且,如图所示,各个转动齿条呈以规定的曲率弯曲的形态。而且,在转动齿条的外周面形成用于结合小齿轮的轮齿。在此,左侧的转动齿条433、434是指与排出叶片150的左侧边缘相连接来使左侧边缘旋转的转动齿条,右侧的转动齿条431、432是指与排出叶片150的右侧边缘相连接来使右侧边缘旋转的转动齿条。
图13是表示转动齿条与某一个排出叶片相连接的形态的部分立体图。
参照图13,转动齿条432、434与排出叶片150的背面的边缘相连接,并能够与排出叶片150的上端和下端中某一侧或两侧相连接。
详细地,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432的一端借助铰链轴可转动地与上述排出叶片150的右侧背面的边缘相连接,上述左侧的转动齿条434借助铰链轴可转动地与上述排出叶片150的左侧背面的边缘相连接。而且,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432和左侧的转动齿条434中某一个以隔开的状态配置在另一个的下侧,来排除相互干涉。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提出,右侧的转动齿条432配置在左侧的转动齿条434的上侧。在此,将形成于上述排出叶片150的左侧边缘的铰链轴定义为第一铰链轴151,将形成于上述排出叶片150的右侧边缘的铰链轴定义为第二铰链轴152。而且,可将与上述第一铰链轴151相连接的上述左侧的转动齿条定义为第一转动齿条,将与上述第二铰链轴152相连接的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定义为第二转动齿条。
以往的排出叶片大部分都由在排出叶片的中心形成旋转轴的单轴结构构成。或者,形成只在左侧边缘及右侧边缘中的某一侧形成旋转轴的排出叶片的结构的情况下,大部分只具有开闭排出口的功能。不仅如此,在中央形成旋转轴的排出叶片存在偏向风模式下效率下降的缺点。
即,当在排出叶片从空气调节器的正面向左侧或右侧转动的状态下排出冷气时,从在排出口的边缘和排出叶片的右侧端或左侧端之间形成的缝隙排出的冷气中,不能按所设定的方向排出而向室内机的正面排出的冷气的量相当多。但是,如本实施例,在排出叶片的转动中心形成于两侧边缘的情况下,偏向风的效果显著提高。换句话说,在偏向风模式下,上述排出叶片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成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因而,在排出口的边缘和排出叶片的侧端部之间形成的缝隙将相对变小。当旋转轴形成于中央的排出叶片和本实施例的排出叶片旋转相同的角度时,对在排出叶片的侧端部和排出口的边缘之间形成的缝隙进行比较的话,采用本实施例的排出叶片结构的结构中所形成的缝隙更小。这就表示排出的空气的大部分借助排出叶片偏向所设定的方向并排出。
图14A至图14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排出叶片的驱动形态的附图。
图14A表示在室内机不驱动而处于停止状态下的排出叶片150。而且,图14B表示右偏向风模式下的排出叶片150的转动形态。在右偏向风模式下,排出叶片150以左侧旋转中心即第一铰链轴151为中心转动,为此,右侧的转动齿条432向前方移动。由于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432呈以规定的曲率弯曲的形态,因而如果与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432啮合的小齿轮422借助驱动电机412旋转,上述右侧的转动齿条432就会沿着以上述第一铰链轴151为中心的圆弧旋转。其结果,上述排出叶片150将以上述第一铰链轴151为中心转动规定角度。而且,上述排出叶片150的转动量取决于上述转动齿条的长度。
另一方面,图14C表示左偏向风模式下的排出叶片150的转动形态。与右偏向风模式相反,在左偏向风模式下,上述左侧的转动齿条434以第二铰链轴152为中心移动,使得上述排出面板150转动。
图15至图18B是表示各运转模式下排出面板的工作形态和上部排出装置的工作形态的立体图。
参照图15,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0还可包括安装于外壳100的上面的上部排出装置350。
详细地,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包括能够向上方或下方移动并形成外形的外罩351。在上述外罩351的前面可形成上部排出部352。
在不使用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能够处于收容在上述外壳100的内部的状态(下方移动状态)。相反,在使用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时,因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向上方移动而向上述外壳100的上侧突出(Pop-up)。
并且,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还可包括用于引导空气的排出的排出通道360。而且,上述排出通道360能够与上述外罩351成一体而进行升降及左右转动,并能够与上述外罩351独立地以上下方向转动。而且,上述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即排出端通过上述外罩351的上部排出部352而向外部露出。
参照图15,如果开始进行上述空气调节器10的运转,则按照运转模式而开放形成于外壳100的左侧和右侧的排出部110、120,并且,上部排出装置350按照运转模式向上侧进行升降,来开放上部排出部352。
如图所示,上述排出面板310向上述外壳100的外侧滑动,在上述移动面板200处于上述外壳100的中央的状态下,仅开放左侧和右侧的第一排出区域111和第四排出区域123。
参照图16,在图15的状态下,上述移动面板200沿着外壳向右侧移动,并且,左侧排出区域向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3扩张,右侧排出区域被遮挡。
而且,设在左侧排出区域的排出叶片150以左右方向转动,从而产生左偏向风。此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也向左侧旋转,来使冷气能够仅向空气调节器10的左侧排出。
参照图17,移动面板200从上述外壳100的中央沿着外壳向左侧移动,右侧排出区域向第三排出区域121及第四排出区域123扩张,并且,左侧排出区域被遮挡。而且,设在右侧排出区域的排出叶片150以左右方向转动,以产生右偏向风。此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也向右侧旋转,以使冷气能够仅向空气调节器10的右侧排出。
图18A、图18B是表示通过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排出空气的形态的图,图18A中示出向C方向转动的状态,以使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朝下,图18B中示出向D方向转动的状态,以使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朝上。
根据运转模式,上述排出通道360可向上下方向转动,具体地,在强劲风模式即在为了将冷气向远处吹送而设定的模式下,以上述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朝上的方式转动。而且,在集中风模式即在为了将冷气向近处集中供给而设定的模式下,以上述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朝下的方式转动。
在此,上述外罩351的以左右方向转动动作和上述排出通道360的以上下方向转动的动作能够同时进行,或者单独进行。即,在上述外罩351向左侧或右侧转动时,上述排出通道360能够与上述外罩351一同向左侧或右侧转动之后停止,在向左侧或右侧移动的状态下能够连着执行向上侧或下侧转动的动作。
下面,参照附图,对按照运转模式的包括移动面板200、排出面板310及排出叶片150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移动形态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
图19是表示在停止运转状态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9,在停止运转状态下,排出部110被移动面板200和位于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两侧方的排出面板310完全封闭。上述排出叶片150位于用于过滤异物的排出格栅370的前方,并被上述排出面板310及上述移动面板200的一部分遮挡。
图20及图21是表示在一般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19及图20,在一般风模式下,上述移动面板200如上所述位于空气调节器10的前面的中央,两侧的多个排出面板310向外壳100的外侧滑动,来使第一侧排出部110及第二侧排出部120的第一排出区域111和第四排出区域121开放。
在此状态下,位于第一排出区域111和第四排出区域121的排出叶片150以第一铰链轴151和第二铰链轴152为中心及进行旋转,以使冷气以波浪形态向前方排出。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具有两个旋转轴的叶片,根据所谓的双重铰链叶片,在排出叶片150的左右转动过程中排出叶片150向排出部的前方突出。因此,风扇导致从外壳100的内部向前方流动的冷气的流动电阻减少。
即,在铰链轴形成于排出叶片的中心的以往的冷气排出结构中,以铰链轴为中心,左侧端和右侧端中的某一端向外壳的前方突出,但是,另一端构成引入到外壳的内部的结构。其结果,冷气向空气调节器的外部排出之前,因排出叶片而产生流动电阻。此时,因流动电阻而致使一部分冷气不能向空气调节器的外部排出,并会发生在空气调节器的内部循环的现象。
相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重铰链叶片的结构,以成为旋转中心的铰链轴为基准,到达相反侧的侧端部的排出叶片向空气调节器10的外壳100的前方突出,并只有成为旋转中心的铰链轴一侧的侧端部的一部分位于外壳100的内部。因此,利用风扇排出的冷气借助排出叶片150几乎均不受流动电阻的影响,并向外壳100的外部排出。即,由于能够使流动电阻最小化,因而,可提高气流稳定化,并具有使流动电阻引起的冷气的损失最小化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运转模式下,第一侧排出部11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的多个排出叶片150能够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并能够向相互对称的方向转动。即,上述多个排出叶片150能够相互独立地转动。例如,第一侧排出部110的排出叶片150和第二侧排出部120的排出叶片150能够以第一铰链轴151或第二铰链轴152为中心同时转动,或者,某一个能够以第一铰链轴151为中心转动,另一个能够以第二铰链轴152为中心转动。
此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还能够维持向外壳100的内部下降的状态,并且能够向外部突出,以将风向前方供给。
图22是表示集中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2,在图21的在一般风模式状态下,如果向空气调节器10的中心部固定两侧排出叶片150,那么,排出的空气则向空气调节器10的前面集中排出。此时,能够通过使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的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即排出口向下转动,来提高集中风的效果。
此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向外壳100的外部突出,上述排出通道360的排出端向下转动,以使风能够向空气调节器10的前方集中排出。
图23是表示间接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3,在图21的在一般风模式状态下,如果向空气调节器的外侧固定两侧排出叶片150,那么,排出的空气则以空气调节器10为中心并以扇形向左侧和右侧散发。因此,能够使冷气不直接与在空气调节器10的前方的用户接触,并能够冷却室内空气。此时,能够通过使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的排出通道360的前端部向上转动,来使冷气能够尽量从空气调节器10向远处排出。
图24是表示左偏向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5是表示右偏向风模式下的冷气排出结构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24,如果输入左偏向风模式,两侧的排出面板310则进行滑动,并在开放第一排出区域111和第四排出区域121的状态下,上述移动面板200向右侧移动。那么,右侧的第三排出区域121被上述移动面板200封闭,由此,左侧的第二排出区域112将会开放。而且,随着开放第一排出区域111及第二排出区域112,左侧的多个排出叶片150则向外部露出。在此状态下,上述左侧的多个排出叶片150以两个铰链轴151、152为中心交替地转动。作为另一方法,能够向空气调节器10的外侧固定左侧的所有排出叶片150。在如此的状态下,在空气调节器10的内部被冷却的冷气仅向空气调节器10的左侧排出。
此时,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也向左侧转动,以使风仅向左侧排出。而且,在上述上部排出装置350仅向左侧转动的状态下,上述排出通道360能够以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转动的同时产生波浪风。
图25的右偏向风模式以与图24的左偏向风模式相反的方式对冷气排出结构进行动作,由于可通过图24的说明而充分理解,因而省略对其的说明。
以上,虽然说明了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分别配置于移动面板的两侧的情形,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多个如在移动面板的两侧分别配置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这样的结构,这显然等同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思想。

Claims (25)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
第一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用于排出空气,
第二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空气,
一个或多个排出叶片,分别能够转动地设置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以及
移动面板,其能够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之间以改变上述第一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和第二侧排出部的排出区域的方式移动;
随着上述移动面板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中的一个排出部向另一个排出部移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的一部分区域被遮挡,位于不被上述移动面板遮挡的剩余的区域的排出叶片能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侧排出面板,用于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的一部分;
第二侧排出面板,用于遮挡上述第二侧排出部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面板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的剩余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开放的状态下,上述移动面板进行滑动,使上述第一侧排出部或第二侧排出部中某一个完全开放,而另一个被完全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排出叶片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
上述多个排出叶片能够以相同的方向往复转动或者相互独立地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排出装置,该上部排出装置以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及左右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壳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排出装置包括:
外罩,前面形成有上部排出部,而且能够进行上下移动及左右移动,
排出通道,收容在上述外罩的内部,以与上述外罩形成一体的方式移动,用于向前方排出冷气;
上述排出通道在上述外罩的内部能够以上下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一般风模式下:
上述移动面板位于上述外壳的中央;
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的开放面积与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的面积相对应;
上述排出叶片以左右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集中风模式下:
上述移动面板位于上述外壳的中央;
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的开放面积与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的面积相对应;
上述排出叶片以朝向上述外壳的中心方向的方式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罩和上述排出通道上升而成为能够排出空气的状态;
上述排出通道的排出口向下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间接风模式下:
上述移动面板位于上述外壳的中央;
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方向移动;
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开放面积与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的面积相对应;
上述排出叶片以朝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方向的方式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罩和上述排出通道上升而成为能够排出空气的状态;
上述排出通道的排出口向上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偏向风模式下:
上述第一侧排出面板及第二侧排出面板向上述外壳的外侧方向移动;
上述移动面板向左侧或右侧移动,使得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中的某一个完全开放;
已开放的排出部的排出叶片以朝向外壳的外侧方向的方式被固定或者以左右方向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罩和上述排出通道上升而成为能够排出空气的状态;
上述排出叶片向完全开放的排出部一侧转动。
15.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面板,
多个排出部,由上述移动面板划分而成,以及
排出叶片,设置于上述多个排出部;
上述移动面板能够以开闭所有上述多个排出部或选择性地开闭上述多个排出部中的一部分的方式移动;
位于随着上述移动面板的移动而开放的区域的排出叶片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壳,在该外壳的前面设置有上述移动面板;
上述多个排出部形成在相当于上述移动面板的左侧和右侧的上述外壳的前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在停止运转的状态下,上述多个排出部中的各排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移动面板封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出面板,该排出面板选择性地开闭上述排出部中的除了被上述移动面板封闭的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
19.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
第一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一侧,用于排出空气;
第二侧排出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的另一侧,用于排出空气;以及
移动面板,其能够在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第二侧排出部之间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及第二侧排出部中的一个排出部向另一个排出部进行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面板能够在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第二侧排出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面板能够在完全遮挡上述第一侧排出部和第二侧排出部中某一个而完全开放另一个的范围内进行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侧排出部或第二侧排出部的开放面积随着上述移动面板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部排出装置,该上部排出装置设置为从上述外壳的上面突出并能够进行左右旋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排出装置包括:
外罩,其能够进行升降及左右旋转,在该外罩的前面形成有排出部;
排出通道,其能够在上述外罩的内部进行升降、左右旋转以及上下旋转。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罩和上述排出通道根据不同的运转模式而升降或旋转;
上述排出通道能够以独立于上述外罩的方式进行上下旋转。
CN201310178975.9A 2012-10-10 2013-05-15 空气调节器 Active CN103727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12223A KR101999849B1 (ko) 2012-10-10 2012-10-10 공기 조화기
KR10-2012-0112223 2012-10-10
KR10-2012-0113437 2012-10-12
KR1020120113437A KR102003814B1 (ko) 2012-10-12 2012-10-12 공기 조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27587A CN103727587A (zh) 2014-04-16
CN103727587B true CN103727587B (zh) 2016-10-05

Family

ID=47845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5297.8A Active CN103727604B (zh) 2012-10-10 2013-04-18 空气调节器
CN201310178975.9A Active CN103727587B (zh) 2012-10-10 2013-05-15 空气调节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5297.8A Active CN103727604B (zh) 2012-10-10 2013-04-18 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9445B2 (zh)
EP (2) EP2719958A3 (zh)
CN (2) CN1037276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5939B1 (ko) * 2012-10-10 2019-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EP2719958A3 (en) 2012-10-10 201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JP5850032B2 (ja) * 2013-11-26 2016-02-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KR101554722B1 (ko) * 2015-01-23 2015-09-21 황용희 풍량 가변장치를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06338105B (zh) * 2015-07-08 2020-04-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吸气装置以及吸气方法
KR102513480B1 (ko) 2015-07-17 2023-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600956B1 (ko) * 2016-09-22 2023-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613461B1 (ko) * 2016-10-10 2023-12-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629978B1 (ko) 2016-10-21 2024-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6594868B (zh) * 2016-11-23 2023-01-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KR102519060B1 (ko) * 2017-12-27 2023-04-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08317599A (zh) * 2018-01-11 2018-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360654A (zh) * 2019-06-25 2019-10-2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出风柜式空调器
CN112824777B (zh) * 2019-11-21 2022-04-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前面板组件及空调
US11852360B2 (en) 2019-12-10 2023-12-2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US11624369B2 (en) * 2020-05-14 2023-04-11 Lg Electronics Inc. Blow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815A (zh) * 1999-02-24 2000-08-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三面排气型空调器
CN2833393Y (zh) * 2005-10-11 2006-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排气口自动门的柜机式空调器
CN101063538A (zh) * 2006-04-25 2007-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及滑动门的启闭方法
EP2014997A1 (en) * 2006-04-17 2009-01-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1761944A (zh) * 2008-12-22 2010-06-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吊顶式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47282A (en) 1966-06-20 1969-04-02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er
US5299978A (en) * 1992-05-04 1994-04-05 Carrier Corporation Air sweep mechanism
US5461875A (en) * 1993-06-24 1995-10-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utomatic outlet opening/closing apparatus of air-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3399123B2 (ja) * 1994-05-11 2003-04-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空気通路切替装置及び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0187231B1 (ko) * 1995-12-30 1999-05-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DE19728305C2 (de) 1997-07-03 2000-11-30 Trw Adv Plastic Tech Gmbh & Co Lamellensystem für Belüftungseinrichtungen zur Regelung des Luftstroms, insbesondere für Belüf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TW449654B (en) * 1999-08-25 2001-08-11 Fujitsu General Ltd Air conditioner
US6224480B1 (en) * 1999-09-09 2001-05-01 Trw Inc. Blend door assembly for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KR100365591B1 (ko) 2000-06-12 200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구 개폐장치
JP2002200913A (ja) * 2000-12-28 2002-07-16 Calsonic Kansei Corp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US6808344B2 (en) 2002-12-27 2004-10-26 Jeng-Shyong Chen Multi-axis cartesian guided 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KR101123316B1 (ko) 2004-08-16 2012-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060017040A (ko) * 2004-08-19 2006-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탠드형 에어콘 실내기
JP4923639B2 (ja) * 2005-11-11 2012-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パネル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4687435B2 (ja) * 2005-12-12 2011-05-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328937B1 (ko) * 2007-01-26 2013-1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JP2009041898A (ja) 2007-07-19 2009-02-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室内ユニット
KR101356650B1 (ko) 2008-02-12 201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20100288062A1 (en) 2009-02-19 2010-11-18 Solid Tech Inc Two Axis Solar Tracking System
JP5279622B2 (ja) 2009-06-08 2013-09-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DE102009035711A1 (de) 2009-07-31 2011-02-03 Kampmann Gmbh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CN201715630U (zh) * 2010-07-12 2011-01-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KR102055939B1 (ko) * 2012-10-10 2019-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EP2719958A3 (en) 2012-10-10 2017-11-0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4815A (zh) * 1999-02-24 2000-08-30 Lg电子株式会社 三面排气型空调器
CN2833393Y (zh) * 2005-10-11 2006-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排气口自动门的柜机式空调器
EP2014997A1 (en) * 2006-04-17 2009-01-1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1063538A (zh) * 2006-04-25 2007-10-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及滑动门的启闭方法
CN101761944A (zh) * 2008-12-22 2010-06-30 Lg电子株式会社 吊顶式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9958A3 (en) 2017-11-01
EP2719959A3 (en) 2018-01-24
CN103727604A (zh) 2014-04-16
CN103727587A (zh) 2014-04-16
CN103727604B (zh) 2016-08-24
EP2719959B1 (en) 2021-08-25
US9759445B2 (en) 2017-09-12
EP2719958A2 (en) 2014-04-16
EP2719959A2 (en) 2014-04-16
US20140099875A1 (en)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7587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3727588B (zh) 空气调节器
CN101737917B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结构
JP2007101171A (ja) 風向調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器
CN108180548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397882A (zh) 送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09458663A (zh)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804202A (zh) 空调
CN1959270B (zh) 空气调节器的运转方法
CN201982375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其蜗壳
CN208222788U (zh) 送风系统以及空调器
CN209181090U (zh)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7736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1581472A (zh) 空调器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KR100829065B1 (ko) 집중냉방 기능을 가지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1581465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5403088U (zh) 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09386883A (zh) 空调室内机
KR101999849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829603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200503700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296466A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7940587A (zh) 天花机
CN106152438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