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1465A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1465A CN101581465A CNA2008100531043A CN200810053104A CN101581465A CN 101581465 A CN101581465 A CN 101581465A CN A2008100531043 A CNA2008100531043 A CN A2008100531043A CN 200810053104 A CN200810053104 A CN 200810053104A CN 101581465 A CN101581465 A CN 1015814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air
- driving member
- suction inlet
- panel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本体、过滤器、前面板、面板驱动构件和进退装置。面板驱动构件设置于本体内、并可旋转前面板;进退装置用于使面板驱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使前面板前进或后退、并开闭空气吸入口的面板进退。本发明的前面板与面板驱动构件一同进行进退操作,使空气调节器自身开闭空气吸入口;同时,由于在前面板与面板驱动构件连接的状态下,以驱动构件为中心进行旋转并能打开过滤器等的前方,不需要分离前面板也容易清扫、更换过滤器等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空气调节器,具体涉及一种前面板为开闭空气吸入口进行进退操作、并为清扫过滤器等部件而向上下或左右的其中的一侧进行旋转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包括机架202;结合于机架202的前面、在前面形成有前面空气吸入口204、在上面形成有吸入格栅206、并在前面下侧形成有空气排出口208的前面框架210;可旋动连接于前面框架210的前面吸入格栅212;安装于机架202的电机214;连接于电机214的送风扇216;设置于送风扇216和空气吸入口204及吸入格栅206之间的室内热交换机218。
前面框架210中设置有预过滤器205,预过滤器用于过滤吸入到前面空气吸入口204的空气中的异物。
前面吸入格栅212用于保护前面空气吸入口204及预过滤器205,前面吸入格栅212的上部连接于前面框架210的上部。
前面框架210的内侧下部形成有用于接收从室内热交换机218掉落的冷凝水的冷凝水接收部219,并安装有包括用于改变从空气排出口208排出的空气的左右风向的导风板220和改变上下风向的叶片222的排出格栅224。
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当通过电机214的驱动操作使送风扇216进行旋转时,前面吸入格栅212前方的室内空气将通过前面吸入格栅212和前面空气吸入口204,并且,此时将通过预过滤器205过滤异物,随后将吸入到前面框架210和机架202之间的空间。
此外,前面框架210上侧的室内空气将通过吸入格栅206,并将吸入到前面框架210和机架202之间的空间。
吸入的室内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机218时,将通过室内热交换机218的冷媒进行冷却或加热,在通过送风扇216后,在导风板220及叶片222的引导下,将通过空气排出口208排出到室内。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器中,在不使用空气调节器时,将可能通过位于预过滤器205的前方的前面吸入格栅212流入尘埃等,或是尘埃等可能堆积于前面吸入格栅212的格栅之间,从而导致影响空气调节器的前面侧外观。
此外,当在前面框架210的前方设置未形成有格栅或空气吸入孔的板状的前面板,并通过包括电机的驱动装置以旋转式或进退式驱动前面板时,虽然可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但为了清扫或更换预过滤器205等部件,需要将前面板与包括电机的驱动装置分离后再进行连接,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清扫或更换过滤器等部件时,无需将前面板与驱动装置进行分离也容易进行过滤器等的清扫或更换作业的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本体;设置于空气吸入口的过滤器;用于开闭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板;可进退设置于本体中、并旋转连接前面板、使前面板进行旋转的面板驱动构件;用于使面板驱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使前面板前进或后退、并开闭空气吸入口的面板进退装置。
本体的前面形成有面板驱动构件贯通开口部。
本体的前面部形成有用于引导面板驱动装置的进退操作的支撑部。
面板驱动构件和前面板中一侧设置有铰链轴,另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支撑铰链轴的轴支撑部。
前面板的上部铰链连接于面板驱动构件的前方。
本发明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的前方、并形成有前面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框架,安装在机架的送风机,安装在前面框架和送风机之间的热交换机,安装在机架和前面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并形成有上面空气排出口的上部排出引导装置,安装在机架和前面框架中至少一个的下部、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下部排出引导装置,设置于前面框架、并且位于前面空气吸入口的过滤器,用于开闭前面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板,可进退设置于本体中、并可旋转连接前面板、使前面板进行旋转的面板驱动构件,用于使面板驱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使前面板前进或后退、并开闭空气吸入口的面板进退装置。
面板进退装置包括:安装于前面框架的驱动源;形成于驱动源和面板驱动构件、并用于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面板驱动构件的动力传递部。
动力传递部,包括安装于驱动源的小齿轮;形成于面板驱动构件、并与小齿轮进行啮合的齿条。
面板驱动构件和前面板中一侧设置有铰链轴,另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支撑铰链轴的轴支撑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空气调节器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空气调节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停止操作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进行操作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的前面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停止操作时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空气调节器进行操作时的剖面图;
图9是图3中的前面板后退并封闭前面空气吸入口时的放大图;
图10是图3中的前面板前进并打开前面空气吸入口时的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的前面板旋转时的放大图。
其中:
2本体 4上部空气吸入口
6下部空气吸入口 8上面空气排出口
10下面空气排出口 12机架
20前面框架 23前面板
24上部面板 26下部面板
27过滤器 27A上部过滤器
27B下部过滤器 28面板驱动装置
28A上部面板驱动装置 28B下部面板驱动装置
30电机 31小齿轮
32面板驱动构件 33A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对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6所示,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本体2,本体2构成空气调节器的外观、并形成空气的流路的一种外壳,本体2的前面形成有前面空气吸入口,它可由多个前面空气吸入口相互隔离形成,也可形成一个前面空气吸入口。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以壁挂式空气调节器为例进行说明,本体2在其前面的上部形成有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在本体2前面的下部形成有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其上面形成有上面空气排出口8,在下面形成有下面空气排出口10。
本体2包括:通过安装于室内的墙面的安装构件安装于室内的墙面上的机架12;结合于机架12的前方、上下相隔形成有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前面框架20;安装于机架12和前面框架20中至少一个的上部、并形成有上面空气排出口8的上部排出引导装置40;安装于机架12和前面框架20中至少一个的下部、并形成有下面空气排出口10的下部排出引导装置50。
此外,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通过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中的至少一个吸入室内空气,将吸入的空气通过本体2的内部后,使其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和下面空气排出口10的至少一个进行排出的送风机60;用于将吸入到本体2的内部的空气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并进行加热或冷却的热交换机70。
其中,送风机60可由一个送风扇进行正旋转,并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排出空气,或是可进行逆旋转,并通过下面空气排出口10排出空气,也可使上部送风扇62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排出空气,并使下部送风扇66通过下面空气排出口10排出空气。
下面,以上部送风扇62设置于本体2的内侧上部,并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排出空气,下部送风扇66设置于本体2的内侧下部、并通过下面空气排出口10排出空气为例进行说明:
送风机60与空气调节器的操作模式无关的同时旋转上部送风扇62和下部送风扇66、并将冷气或暖气向空气调节器的上部和下部分散排出,也可在制冷操作时使下部送风扇66停止操作、并只旋转上部送风扇62,使冷气只通过空气调节器的上面部进行排出;在制暖操作时使上部送风扇62停止操作、并只旋转下部送风扇66,使空气只通过空气调节器的下面部进行排出。
上部送风扇62是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并且旋转轴向旁边凸出形成的贯流风扇,上部送风扇62设置于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后方,并且,与为设置于上部送风扇62的旁边而安装在机架12的上部风扇电机64进行连接。
下部送风扇66是与上部送风扇62相同的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并且旋转轴向旁边凸出形成的贯流风扇,下部送风扇66设置于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后方,与设置于下部送风扇66的旁边而安装在机架12的下部风扇电机68进行连接。
为了使吸入到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空气和吸入到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空气都通过热交换机70,热交换机70设置于从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后方上侧到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后方下侧的位置。
热交换机70在本体2的内部构成上下及左右方向加长形成的长方体形状,也可为了其尺寸最大化并实现内部空间的有效使用及紧凑化,使其中央部向上部送风扇62和下部送风扇66之间整体上以‘>’形状凸出弯曲。
其中,当热交换机70的中央部凸出弯曲的情况下,热交换机70包括:在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大致后方垂直设置的上部垂直部72;在上部垂直部72的下端向上部送风扇62和下部送风扇66之间倾斜凸出的中央上侧倾斜部74;在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大致后方垂直设置的下部垂直部76;在下部垂直部76的上端向上部送风扇62和下部送风扇66之间倾斜凸出的中央下侧倾斜部78。
热交换机70可使上部垂直部72和中央上侧倾斜部74、中央下侧倾斜部78及下部垂直部76一体形成,也可使上部垂直部72和中央上侧倾斜部74一体形成,并构成上侧热交换机,同时使中央下侧倾斜部78和下部垂直部76一体形成,并构成下侧热交换机。
当热交换机70由上侧热交换机和下侧热交换机构成的情况下,可使两者之间相互隔离形成,也可通过固定构件使两者相互进行固定。
热交换机70最好使上部垂直部72和中央上侧倾斜部74、中央下侧倾斜部78及下部垂直部76一体形成。
此外,热交换机70可与制冷/制暖等操作模式无关的使冷媒通过热交换机70的所有冷媒流路,也可根据制冷/制暖等操作模式使冷媒只通过热交换机70的冷媒流路中的一部分。
即,在将冷媒流路形成为使冷媒与操作模式无关的通过热交换机70的所有冷媒流路的情况下,在空气调节器的制冷操作或制暖操作中的某一个操作时,上部送风扇62及下部送风扇66将都进行旋转,当冷媒通过热交换机70的所有冷媒流路时,空气将与整个热交换机70进行热交换,并进行冷却或加热,随后将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和下面空气排出口10分散排出。
此外,当热交换机70的上部侧冷媒流路和下部侧冷媒流路分别单独形成,并设置有用于调节上部侧冷媒流路和下部侧冷媒流路的阀门等冷媒调节装置,使冷媒根据操作模式只通过热交换机70的冷媒流路中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在空气调节器的制冷操作时,下部送风扇66将不进行旋转,而只旋转上部送风扇62,冷媒调节装置将使冷媒只通过热交换机70中的上部侧冷媒流路,此时,吸入到本体2的空气将与热交换机70的上部进行热交换并冷却后,将只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进行排出;在空气调节器的制暖操作时,上部送风扇62将不进行旋转,而只旋转下部送风扇66,冷媒调节装置将使冷媒只通过热交换机70中的下部侧冷媒流路,此时,吸入到本体2的空气将与热交换机70的下部进行热交换并加热后,将只通过下面空气排出口10进行排出。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5、6所示,机架12包括构成前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容纳有上部送风扇62、并通过上部送风扇62形成流动的空气流路的上部送风扇流路部13;安装有用于旋转上部送风扇62的上部风扇电机64的上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4;容纳有下部送风扇66、并通过下部送风扇66形成流动的空气的流路的下部送风扇流路部15;安装有用于旋转下部送风扇66的下部风扇电机68的下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6。
在机架12中,上部送风扇流路部13在机架12的上部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下部送风扇流路部15在机架12的下部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
在机架12中,上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4和下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6在机架12上向对角线方向相隔形成,例如,在上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4形成于上部送风扇流路部13的左侧的情况下,下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6将形成于下部送风扇流路部15的右侧,在上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4形成于上部送风扇流路部13的右侧的情况下,下部风扇电机安装部16将形成于下部送风扇流路部15的左侧。
前面框架20整体上构成板体形状,也可构成背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在前面框架20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向上下方向相隔形成,为了使空气的吸入面积最大化,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最好是尽可能较大形成。
前面框架20在除了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以外的位置上设置有显示装置22,显示装置22用于显示空气调节器的操作信息等各种影像或输入空气调节器的操作命令等。
显示装置22设置于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之间的位置,其位于上部送风扇62和下部送风扇66之间。
显示装置22在前面框架20的左侧端和右侧端之间向左右方向加长形成,当后述的前面上部面板24及前面下部面板26向后方水平移动并封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及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时,如图6所示,为了使前面上部面板24的前面部及前面下部面板26的前面部不与显示装置22的前面存在落差,显示装置22最好在前面框架20的前面向前方凸出安装。
此外,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中设置有用于开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前面板23。
前面板23设置为可旋转连接于前面框架20并以旋转式进行开闭,也可设置为向前后方向进退并以滑动式进行开闭,还可设置为可向前后方向进退并同时可进行旋转。
前面板23使一个前面板同时开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也可构成用于开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前面上部面板24和用于开闭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前面下部面板26的上下分离结构,并分别单独开闭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和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下面,以由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前面上部面板24包括:比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更大形成的前面部24A;在前面部24A的两侧向后方弯曲形成,、遮住本体2的侧面部的一部分的左、右侧面部24B、24C。
即,前面上部面板24在其前进时,左、右侧面部24B、24C将遮住前面框架20的侧面部和前面上部面板24的前面部之间,在其后退时,左、右侧面部24B、24C将遮住前面框架20的侧面部。
前面下部面板26包括:比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更大形成的前面部26A;在前面部26A的两侧向后方弯曲形成、并遮住本体2的侧面部的一部分的左、右侧面部26B、26C。
即,前面下部面板26在其前进时,左、右侧面部26B、26C将遮住前面框架20的侧面部和前面下部面板26的前面部之间,在其后退时,左、右侧面部26B、26C将遮住前面框架20的侧面部。
其中,为了使前面下部面板26和前面上部面板24在进退时不与显示装置22发生干涉,前面下部面板26和前面上部面板24最好具有大于显示装置22的高度的间隔相互隔离方向设置。
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中设置有用于净化吸入到本体的内部的空气的过滤器27,过滤器27中包括:设置于前面框架20的上部、并位于前面上部空气吸入口4的上部过滤器27A;设置于前面框架20的下部、并位于前面下部空气吸入口6的下部过滤器27B。
此外,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中设置有面板驱动装置28,面板驱动装置28用于使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向前后方向水平移动。
面板驱动装置28由驱动源和用于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前面板23的动力传递部构成。
面板驱动装置28可由驱动源和动力传递部成对设置有多个,并使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分别单独向前后方向水平移动,也可使一对驱动源和动力传递部将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中的某一个向前后方向水平移动,同时将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通过连动构件进行连接,并在某一个面板移动时另一个面板一同向前后方向水平移动,或可设置有一对驱动源和动力传递部,使动力传递部与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进行连接,并使前面上部面板24和前面下部面板26同时向前后方向水平移动。
下面,以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前面上部面板24的上部面板驱动装置28A和用于驱动前面下部面板26的下部面板驱动装置28B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上部面板驱动装置28A分别安装于前面框架20的上部左、右侧,下部面板驱动装置28B分别安装于前面框架20的下部左、右侧。
关于通过面板驱动装置28驱动前面板23的操作将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中,上部排出引导装置40中包括有:稳流器42;与稳流器42一同形成上面空气排出口8的左、右侧面部44、46。
如图7所示,稳流器42用于划分上部送风扇62的吸入流路和排出流路,它构成与机架12的上部送风扇流路部13的背面部的相隔距离越向上部越靠近后再远离的弯曲形状。
上部排出引导装置40中设置有上部叶片48,上部叶片48用于开放上面空气排出口8,并引导通过上面空气排出口8排出的空气,或是用于封闭上面空气排出口8。
上部排出引导装置40中安装有上部排出网49A,上部排出网49A在上部叶片48开放上面空气排出口8时,用于保护本体2的内部。
此外,如图3所示,下部排出引导装置50中包括有:稳流器52;与稳流器52一同形成下部空气排出口10的左、右侧面部54、56。
如图8所示,稳流器52用于划分下部送风扇66的吸入流路和排出流路,它构成与下部送风扇流路部15的背面部的相隔距离越向下部越靠近后再远离的弯曲形状。
下部排出引导装置50中设置有下部叶片58,下部叶片58用于开放下部空气排出口10,并引导通过下部空气排出口10排出的空气,或是用于封闭下部空气排出口10。
下部排出引导装置50中安装有下部排出网59A,下部排出网59A在下部叶片58开放下面空气排出口10时,用于保护本体2的内部。
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中,上部叶片48和下部叶片58中的至少一个叶片将通过叶片驱动装置进行位置移动,并同时进行旋转操作。
其中,叶片驱动装置使叶片向本体2的前方外侧方向进行位置移动,同时使其倾斜旋转,并开放空气排出口,并且,将使叶片向本体2的后方内侧方向进行位置移动,同时使其水平旋转,并封闭空气排出口。下面,以上部叶片48通过上部排出引导装置40中设置的叶片驱动装置(下面称为‘上部叶片驱动装置’)进行开闭操作,下部叶片58通过下部排出引导装置50中设置的叶片驱动装置(下面称为‘下部叶片驱动装置’)进行开闭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上部叶片驱动装置将使上部叶片48向前方上侧进行位置移动并旋转,从而开放上面空气排出口8,或使上部叶片48向后方下侧进行位置移动并旋转,从而封闭上面空气排出口8。
并且,下部叶片驱动装置将使下部叶片58向前方下侧进行位置移动并旋转,从而开放下面空气排出口10,或使下部叶片58向后方上侧进行位置移动并旋转,从而封闭下面空气排出口10。
上部叶片驱动装置和下部叶片驱动装置只有上部叶片48和下部叶片58的位置移动方向不同,其开闭原理则两者相同。
下面,对通过面板驱动装置的前面板的驱动等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9~11所示,面板驱动装置28由驱动源和面板驱动构件32构成。其中,驱动源由电机30构成,在面板驱动构件32中,动力传递部连动于驱动源,其设置于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并可向前后方向进行进退操作。
动力传递部中还包括有小齿轮31,小齿轮31安装于电机30的旋转轴、并接收电机30的旋转力。
面板驱动构件32中形成有齿条33A,齿条33A与小齿轮31进行啮合,从而将小齿轮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
面板驱动构件32中包括有本体部33和引导部34及连接部35。
在面板驱动构件32中,本体部33大致向前后方向水平形成,并沿着其下面形成有齿条33A,引导部34将在与本体部33相隔的下部位置上与本体部33平行形成,连接部35将本体部33和引导部34的一侧端部垂直连接。
面板驱动构件32随着小齿轮31的旋转操作,将通过前面框架20中形成的流动孔21A前后贯通前面框架20。
在引导部34支撑/接触于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中水平形成的支架21B的情况下,面板驱动构件32将向前后方向顺畅进行移动。
此外,为了容易进行图1中图示出的过滤器27等的清扫等操作,前面板23通过铰链方式可旋转连接于面板驱动构件32,从而将以面板驱动构件32特别是铰链为中心向上侧方向旋转或向下侧方向旋转。
即,在前面板23和面板驱动构件32中的一侧设置有铰链轴,而另一侧则设置有可旋转支撑铰链轴的轴支撑部。
在面板驱动构件32特别是本体部33的前端上部形成有作为轴支撑部的铰链孔33B,在前面板23形成有作为可旋转支撑于铰链孔33B的铰链轴的铰链销23A,前面板23将可以面板驱动构件32为中心进行旋转。
即,电机30和小齿轮31及齿条33A将作为使面板驱动构件32进行进退操作的面板驱动构件进退装置,面板驱动装置28将使前面板23向前后方向进行进退操作的同时,还将使前面板23进行旋转。
此外,前面板23具有被面板驱动构件32卡住/释放的结构,并限制其任意旋转,前面板23中设置有形成卡槽23B的凸出部23C,面板驱动构件32中设置有形成凸起32A的贯通开口部32B,前面板23的凸出部23C将贯通面板驱动构件32的贯通开口部32B,并且,面板驱动构件32的凸起32A将插入于前面板23的卡槽23B中。
下面,对本发明中的空气调节器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面板驱动装置28的电机30以前面空气吸入口4、6开放模式进行驱动时,小齿轮31将以前面板23前进的方向,即,向图7及图8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面板驱动构件32将通过齿条33A向前方移动。此时,面板驱动构件32通过支撑/接触于前面框架20中形成的支架21B向前方顺畅进行移动,前面板23在面板驱动构件32的推动力的作用下,将与面板驱动构件32一同前进,其将远离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的前面空气吸入口4、6,并开放前面空气吸入口4、6。
并且,当面板驱动装置28的电机30以前面空气吸入口4、6封闭模式进行驱动时,小齿轮31将以前面板23后退的方向,即,向图9、10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面板驱动构件32将通过齿条33A向后方移动。此时,面板驱动构件32通过支撑/接触于前面框架20中形成的支架21B向后方顺畅进行移动,前面板23在面板驱动构件32的拉动力的作用下,将与面板驱动构件32一同后退,将靠近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的前面空气吸入口4、6,并将封闭前面空气吸入口4、6。
此外,在需要清扫或更换过滤器27等部件时,当用户握住前面板23将其向上侧旋转时,如图11所示,前面板23的凸出部23C将从贯通开口部32B脱离,并将以铰链为中心向上侧抬起,此时,过滤器27的前方将开放,并向外部露出。
即,用户等无需将前面板23及面板驱动构件32从本体2特别是前面框架20中脱离,在前面板23连接于面板驱动构件32的状态下,可方便进行过滤器27等部件的清扫或更换作业。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的空气调节器,前面板将与面板驱动构件一同进行进退操作,使空气调节器自身开闭空气吸入口,同时,由于在前面板与面板驱动构件连接的状态下,以驱动构件为中心进行旋转并开放过滤器等的前方,从而将无需分离前面板也可容易清扫、更换过滤器等部件。
根据本发明中的空气调节器,得到调节的空气将可向上部及下部两方向分散进行排出,从而可同时迅速调节上部和下部的空气。可使冷气向上部排出或使暖气向下部排出,从而使室内的上下整体均匀得到制冷或制暖操作。
Claims (9)
1、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本体;设置于空气吸入口的过滤器,用于开闭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本体中、能够进退并使前面板进行旋转的面板驱动构件,和使面板驱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使前面板前进或后退、并开闭空气吸入口的面板进退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前面形成有面板驱动构件贯通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本体的前面形成有用于引导面板驱动装置的进退操作的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面板驱动构件和前面板中一侧设置有铰链轴,另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支撑铰链轴的轴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前面板的上部将铰链连接于面板驱动构件的前方。
6、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的前方、并形成有前面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框架;安装在机架的送风机;安装在前面框架和送风机之间的热交换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机架和前面框架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并形成有上面空气排出口的上部排出引导装置,安装在机架和前面框架中至少一个的下部、并形成有空气排出口的下部排出引导装置,设置在前面框架、并且位于前面空气吸入口的过滤器,用于开闭前面空气吸入口的前面板;可进退设置在本体中、并可旋转连接前面板、使前面板进行旋转的面板驱动构件,用于使面板驱动构件进行进退操作、使前面板前进或后退、并开闭空气吸入口的面板进退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面板进退装置包括安装在前面框架的驱动源,形成于驱动源和面板驱动构件、并用于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面板驱动构件的动力传递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动力传递部包括安装在驱动源的小齿轮;形成于面板驱动构件、并与小齿轮进行啮合的齿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面板驱动构件和前面板中一侧设置有铰链轴,另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支撑铰链轴的轴支撑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531043A CN101581465A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空气调节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0531043A CN101581465A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空气调节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1465A true CN101581465A (zh) | 2009-11-18 |
Family
ID=4136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531043A Pending CN101581465A (zh) | 2008-05-13 | 2008-05-13 | 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8146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1728A (zh) * | 2010-05-26 | 2011-11-30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面门的固定结构 |
CN105605711A (zh) * | 2016-03-01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6016476A (zh) * | 2016-07-18 | 2016-10-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机及其面板运动机构 |
CN112050315A (zh) * | 2020-09-10 | 2020-12-08 | 姚丹 | 一种具有紫外线杀菌的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
2008
- 2008-05-13 CN CNA2008100531043A patent/CN10158146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61728A (zh) * | 2010-05-26 | 2011-11-30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面门的固定结构 |
CN102261728B (zh) * | 2010-05-26 | 2015-06-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前面门的固定结构 |
CN105605711A (zh) * | 2016-03-01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 |
CN106016476A (zh) * | 2016-07-18 | 2016-10-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机及其面板运动机构 |
CN106016476B (zh) * | 2016-07-18 | 2021-08-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壁挂机及其面板运动机构 |
CN112050315A (zh) * | 2020-09-10 | 2020-12-08 | 姚丹 | 一种具有紫外线杀菌的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04322351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1256010B (zh) | 四面出风空调机 | |
US7334424B2 (en) | Air conditioner having independent cooling and purifying paths | |
KR20080101477A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1581465A (zh) | 空气调节器 | |
KR100842045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0572939C (zh) | 用于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 |
EP1950501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133994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1999849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CN209246328U (zh) |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风幕机 | |
KR101336717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758951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8644896A (zh)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
KR100762275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1294728B (zh) | 空调 | |
CN208398203U (zh) |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 |
KR20090000520U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0513896C (zh) | 空气调节器的前面板结构 | |
KR100572593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20080101474A (ko) | 공기조화기 | |
KR100629338B1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배관구조 | |
CN101089487B (zh) | 具有防尘隔板的立式空调器 | |
CN218672378U (zh) | 空调导风机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1086350A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