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196A - 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其的柱状体、其信息读取装置、使用该信息读取装置的药剂投予装置、信息读取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其的柱状体、其信息读取装置、使用该信息读取装置的药剂投予装置、信息读取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196A
CN103718196A CN201280038387.9A CN201280038387A CN103718196A CN 103718196 A CN103718196 A CN 103718196A CN 201280038387 A CN201280038387 A CN 201280038387A CN 103718196 A CN103718196 A CN 103718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ad
recording carrier
information symbol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196B (zh
Inventor
青木透
菊池清治
藤本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 Hei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filed Critical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Publication of CN103718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5/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 of markings on a record carrier; Column detection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056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comprising a further embedded marking, e.g. a 1D bar code with the black bars containing a smaller sized co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712Fixed beam scanning
    • G06K7/10722Photodetector array or CCD scan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 A61M2005/206With automatic needle inse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25Details specific display means, e.g. to indicate dose set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25Details specific display means, e.g. to indicate dose setting
    • A61M2005/3126Specific display means related to dos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M2205/6063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s
    • A61M2205/6072Bar c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4Ampoule syringes, i.e. syringes with needle for use in combination with replaceable ampoules or carpules, e.g. automa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46Priming, e.g. purging, reducing backlash or cl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的信息记录介质。该信息记录介质具备:薄片状部件(33);信息符号(18),其在薄片状部件(33)的表面上显示多个,分别具有相同的信息;和边缘线(34),其设于薄片状部件(33)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用于使读取信息符号(18)的信息读取装置识别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其的柱状体、其信息读取装置、使用该信息读取装置的药剂投予装置、信息读取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记录药剂的种类和使用期限等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其的柱状体、其信息读取装置、使用该信息读取装置的药剂投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信息记录介质成为具备带状的薄片状的部件、和在该薄片状部件的表面多个显示的同一的信息符号的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即,由于若1个信息符号距离受光元件的距离较远或被弄脏则不能读取来自陔信息符号的信息,因此通过设置多个相同的信息符号来谋求提升对读取的可靠性。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111906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现有的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课题在于,在将该信息记录介质贴附于柱状体的外周面时,不能适当地读取信息。
即,在将信息记录介质贴附于柱状体的外周面的情况下,还有跨柱状体的外周面全周都不存在该信息符号的情况,此时,不能用受光元件读取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符号。
另外,为了跨全周地使信息符号存在,在使构成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介质主体为带状,使其跨柱状体的外周面全周地卷起来贴附的情况下,由于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叠,信息符号的一部成为被薄片状部件的一方或另一方的端部分被覆的状态,此时也不能用受光元件读取信息符号。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考虑现有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课题,目的在于提供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的信息记录介质、柱状体、信息读取装置、以及药剂投予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并且,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具备:薄片状部件;信息符号,其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表面显示多个,具有相同的信息;和端识别部,其设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用于使读取所述信息符号的信息读取装置识别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由此来达成所期望的目的。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的信息记录介质、柱状体、信息读取装置、以及药剂投予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药剂投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药剂投予装置的内部构成的透视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药剂投予装置的内部构成的透视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药剂投予装置的控制块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药剂投予装置的药剂注射器的俯视图,(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药剂投予装置的药剂注射器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俯视图,(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贴附于药剂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药剂注射器的截面图,(b)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在药剂注射器的动作的示意图,(c)是图7(b)的S部放大图,(d)是用于说明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贴附于药剂注射器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俯视图,(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贴附于药剂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库的图,(b)是表示各代码区距读取区的中央的距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库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库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2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数据库的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俯视图,(b)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中的信息记录介质贴附于药剂注射器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药剂投予装置的外部构成]
首先从本实施方式的药剂投予装置的外部构成起进行说明。
在图1以及图2中,1表示药剂投予装置。该药剂投予装置1具备:能手握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筐体2、和安装于该筐体2的前端侧的前端帽3。
另外,在前端帽3的外周面设置长圆形状的确认窗4。进而,在筐体2的外周面设置电源按钮5、排气按钮6、完成按钮7、药剂投予按钮8、以及显示部9。
另外,在图1中示出将药剂注射器10安装在药剂投予装置1的状态。该状态下,能通过目视从确认窗4确认药剂注射器10。
所述前端帽3能在筐体2的前端拆装。如图2所示,在将药剂注射器10安装在设于筐体2内的内壳11内时还有从内壳11内取下时、或安装对药剂注射器10注入药剂的注射针12时还有取下时,从筐体2的前端拆装该前端帽3。
如图1所示,前端帽3由于如上述那样具有内部确认用的确认窗4,因此能视觉确认药剂注射器10的有无、种类、和药剂的剩余量等。
另外,如图2所示,前端帽3有不使药剂投予用的注射针12的前端比该前端帽3更露出地进行覆盖的作用。
进而,在药剂投予时,该前端帽3的前端面与皮肤抵接。然后,药剂投予用的注射针12从设于前端帽3的前面的前端开口部13向皮肤突出。在该状态下将所述注射针12刺向皮肤,从而将位于药剂注射器10内的药剂向人体内投予。
即,前端帽3为了覆盖注射针12等前端尖的锐利部件来确保操作时的安全性而设。
图1所示确认窗4如上述那样,是能视觉确认安装于前端帽3内的药剂注射器10的有无、种类、和药剂的剩余量等的内部确认用的窗口。
图1所示的电源按钮5设于筐体2的端部,用于接通/断开药剂投予装置1的电源。
排气按钮6在进行药剂注射器10内的空气排出时使用。即,在对药剂注射器10的药剂进行投予前,有时空气会进入药剂注射器10内或用于进行投予的注射针12(内部为空洞的中空针)内。这时,通过操作排气按钮6来驱动作为注入驱动部的一例使用的图3所示的活塞驱动用电动机14,用活塞构件15将空气押出到药剂注射器10以及注射针12的外部。
再度返回图1以及图2来继续说明。完成按钮7是在通过排气按钮6进行了空气排出动作后、完成了显示部9的显示内容的确认等后,为了使控制处理进入到下一步骤而操作的按钮。
另外,药剂投予按钮8是在完成投予药剂的准备后在药剂投予时按下的按钮。若按下药剂投予按钮8,则如上述那样,注射针12穿刺皮肤,将药剂注射器10内的药剂注入投予到人体内。
进而,显示部9在显示药剂的投予量、搭载于内部的充电式电池(参照图4的16)的电池剩余容量和空气排出操作等各种需要的信息时使用,由LCD或有机EL构成。
[药剂投予装置的内部构成]
接下来,使用图2以及图3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药剂投予装置1的内部构成。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筐体2的内部设置作为药剂注射器10的安装部的内壳11,如上述那样,构成为在该内壳11内安装药剂注射器10。
内壳11构成为在筐体2内以及前端帽3内能在前后方向(图3中左右方向)上滑动动作。在内壳11的内部后方收纳活塞构件15,能将药剂注射器10内的药剂向前方押出。
药剂注射器10对内壳11进行位置矫正(在安装时拆装自由地固定)。如图5所示,通过图3所示的信息读取装置19读取贴附于药剂注射器10的后部(图5中右方向)外周面的信息记录介质17的信息符号18(后述)。另外,关于该信息记录介质17以及信息读取装置19在后面详述。
接下来,图3所示的位置检测单元20通过以给定间隔在2个部位配置反射型或透射型的光传感器21、22来构成。
这其中,光传感器21检测内壳11位于刺针位置这一情况。另外,光传感器22检测内壳11位于拔针位置这一情况。
23是遮蔽板,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动作时,遮蔽或开放光传感器21、22的光,据此来检测内壳11的位置。遮蔽板23与收纳活塞驱动用电动机14的壳体24一体形成。该壳体24与内壳11和滑动电动机25协同动作,构成为通过使滑动电动机25旋转,壳体24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药剂投予装置的控制构成]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药剂投予装置1的控制块。
图4表示电气的控制块,如图4所示,所述电源按钮5、排气按钮6、完成按钮7、药剂投予按钮8、显示部9、以及信息读取装置19与控制部26连接。另外,活塞驱动电动机14、滑动电动机25、位置检测单元20介由电动机驱动电路27与控制部26连接。另外,活塞驱动电动机14的驱动量介由编码器28而传递给控制部26。另外,充电式电池16的电池量也传递给控制部26。进而,在控制部26连接音响器29、振动器30,作为警报单元。
并且,在控制部26设置:进行信息读取装置19的控制的读取控制部261、和基于读取的信息来进行药剂投予的控制的药剂投予控制部262。在从读取的信息而判断为投予药剂是不适当的情况下,药剂投予控制部262从音响器29、振动器30发出警报,并控制药剂投予按钮8,来使药剂投予动作停止。
[药剂投予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药剂投予装置的动作。
即,在投予药剂时,首先通过按下排气按钮6来驱动滑动电动机25。于是壳体24被向前方押出,由此内壳11与药剂注射器10一起向前方移动。由此,注射针12从前端帽3的前端开口部13突出。然后,在下一瞬间,通过活塞驱动电动机14将活塞构件15向前方押出。由此,药剂注射器10内的药剂的一部分从注射针12的前端喷出,完成空气排出。
完成该空气排出后,滑动电动机25反转,内壳11也后退。由此,注射针12被收纳在前端帽3内。在此,由于完成了空气排出,因此按下完成按钮7,接下来按下用于药剂投予的药剂投予按钮8。于是,滑动电动机25被驱动,将壳体24向前方押出,内壳11与药剂注射器10一起向前方移动。由此,使注射针12从前端帽3的前端开口部13突出,注射针12穿刺患者。
然后,在下一瞬间,通过活塞驱动电动机14将活塞构件15向前方押出。由此,药剂注射器10内的药剂的一部分从注射针12的前端喷出给定量,完成药剂的投予。
完成该药剂的投予后,滑动电动机25反转,内壳11也后退。由此,注射针12被收纳在前端帽3内。
由于用以上的动作完成了药剂的投予,因此通过按下电源按钮5来使电源成为断开的状态。
对于下一次的药剂投予,通过按下电源按钮5使电源成为接通的状态,反复上述的动作。
下面,说明用于在药剂投予动作前确认投予的药剂的种类、量等的信息记录介质17、贴附该信息记录介质17的药剂注射器10、以及读取该信息记录介质17的信息读取装置19等。
[药剂注射器]
如图5(a)所示,作为柱状体的一例的药剂注射器10具备:作为柱状主体的一例的药剂注射器主体100、和卷绕贴在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后部外周面的信息记录介质17。在此,所谓后部,将安装到药剂投予装置1时设置药剂注射器10的注射针12一侧设为前部,将设置活塞构件15一侧设为后部。
[信息读取装置]
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药剂注射器10的信息记录介质17的信息符号(参照图6(a)、(b)的18)被图3所示的信息读取装置19读取。
具体地,如图5(b)所示,信息读取装置19具备:发光元件31,其将光照射到贴附于作为柱状主体的一例的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外周面的带状的信息记录介质17;受光元件32,其接受来自所述信息记录介质17的反射光;和与该受光元件32连接的所述控制部26(包含读取控制部261)。
[信息记录介质]
另外,如图6(a)所示,信息记录介质17具备: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和在该薄片状部件33的表面33a上多个显示的相同的所述信息符号18,构成为在所述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设置形成于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边缘线34。
进而,信息记录介质17构成为在所述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中心轴部分设置与所述边缘线34大致正交的中央线35,并在该中央线35的两侧配置多个所述信息符号18。
进而,还在所述中央线35的两侧分别设置起始记号36。构成为在所述中央线35的两侧从各个起始记号36起如图6(a)所示那样显示信息符号18。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起始记号36起向右方向显示信息符号18。若举出一例,则在图6(a)中示出的信息符号18X的起始记号36,以36X来表示。
在将构成这样的信息记录介质17的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贴附于柱状的药剂注射器主体100情况下,如图6(b)所示,通过使该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叠,而成为边缘线34重叠在一部分的信息符号18上的状态。
图6(a)、(b)所示的虚线所包围的四边形,表示信息读取装置19的读取区37,存在于其中的信息符号18被信息读取装置19读出。
在此,说明信息记录介质17向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贴附。另外,如图6(a)所示,将信息记录介质17的右侧的端示为33R,将左侧的端示为33L。
如图7(a)所示,薄片状部件33的右端33R侧贴附于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表面,之后,如图7(b)所示使左端33L侧与表面33a重叠地将薄片状部件33卷绕贴附于药剂注射器主体100。另外,如放大图7(a)的S部的图7(c)所示,在薄片状部件33的背面侧设置粘接层33b,能在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表面进行贴附。
另外,图7(d)示出信息读取装置19的读取区37中的药剂注射器10的截面,如该图7(d)所示,由于药剂注射器10如上述那样成为柱状体(圆柱状态),因此读取区37内也成为球面状态。因而,即使是存在于该读取区37内的多个信息符号18,也要尽可能读出中心部分的信息符号18,这在发挥读取的稳定性上是重要的。即,由于通过将信息读取装置19配置在读取区37的中央,读出多个信息符号18中的尽可能更靠近信息读取装置19的受光元件32的信息符号18,来选择尽可能接近于平面的信息符号,因而能谋求读取的稳定性。
但是,如图6(b)以及图7(b)所示,在边缘线34恰巧存在于读取区37内的情况下,要避开该边缘线34来读出存在于其附近的信息符号18。
即,即使是存在于读取区37内的中心部分的信息符号18,若成为被边缘线34覆盖的状态,则作为信息符号18也变得不完整。为此,要避开被边缘线34覆盖的信息符号18,并读出存在于附近的未被边缘线34被覆的状态的信息符号18。另外,所谓被边缘线34覆盖,包含信息符号18的至少一部分被边缘线34覆盖的状态,进一步还包含在信息符号18的至少一部分上印刷或涂布了边缘线34的状态。
在该信息符号18中记录了药剂名和使用期限等。为此,进行了读取的控制部26在药剂名和使用期限适当时,许可上述药剂的投予,但在药剂名和使用期限不适当时,从作为警报单元使用的音响器29、振动器30发出警报,并使药剂的投予动作停止。更详细地,如上述那样,在读取控制部261读取信息符号18的药剂名和使用期限等,通过药剂投予控制部262从音响器29、振动器30发出警报并使药剂的投予动作停止。
[信息读取方法]
使用图8的流程图进一步具体说明这样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
控制部26内的读取控制部261,在受光元件32从读取区37读取的数据内检索是否存在中央线35(图8的S1)。接下来,进行起始记号36为未检测的状态的设定、和从上段开始读取这样的设定(图8的S2)。另外,起始记号36的检测作业不管在上段还是下段,都是将读取区37的图6中的从左端到右端的区分割为400个,对它们从左侧向右侧按每1个区依次进行检测。为此,作为结论,不管上段还是下段都进行了400次的起始记号36的检测作业。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将读取区37进行400分割而得到的400个分割区中,将从左侧起的第n个分割区记载为n/400。
在S2中进行上述设定后,控制处理移转到S3。在S3中进行分割区的进位。即,通过使分割区进位1个,来使由信息读取装置读取的分割区向右侧移动1个份。由于最初n=0,因此S3中进位,成为n=1,进行在读取区37内位于最左侧的分割区的检测。
S4是用于分别进行400次上段以及下段的检测的步骤。首先,由于在S2设定了开始从上段起的读取(S2中FLAG1=0),因此在上段侧接下来控制处理移转到S5。
在S5中,每次都对该检测部分是否存在起始记号36进行检测。在图6(b)的状态下,由于在左端的部分不存在起始记号36,因此接下来控制处理移转到S6。
在S6中,判定在其1/400的分割区是否存在边缘线34。在图6(b)的状态下,由于在左端的部分不存在边缘线34,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7。
在S7中,进行代码结束位置(所谓代码结束位置,是从起始记号36起信息符号18结束的位置、即信息符号18的宽度)的确认。在此,代码结束位置的确认是指根据反射率的差来检测信息符号18的结束位置,不是进行考虑了距起始记号36的距离(信息符号18的宽度)的检测。这是因为,即使要进行考虑了距离的运算,也由于薄片状部件33是贴附于圆柱形状的药剂注射器主体100上的,若用摄像元件拍摄,则越从读取区37的中央37a偏向左右,图像就变得越被压缩,难以测量正确的距离。
在图6(b)所示的读取区37的左端的状态下,由于不存在信息符号18的代码结束位置,因此,此时控制处理移转到S3。
接下来,在S3,进行读取的分割区从第1个(1/400)移动到第2个(2/400)。然后,在S4中,为了判定400个分割区全部的读取是否结束,控制处理移转到S5。
接着,在S6中,通过第2次的检测来判定是否在2/400的分割区中存在边缘线34。在图6(b)的状态下,由于在该2/400的分割区也不存在边缘线34,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7。在S7中,进行代码结束位置的确认,在该左端的状态下,由于不存在信息符号18的代码结束位置,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3。
如此进行400次的检测。
然后,在该400次检测的中途(通过从S3、S4、S5、S6、S7再度返回S3的控制循环而让检测区依次向右侧移动中),在S5,在检测到图6(b)的起始记号36a的情况下,控制处理从S5移转到S8。在S8,设为起始记号36a检测完毕(FLAG0=1),控制处理再度移转到S3。
接下来,在通过反复经过S3、S5、S6、以及S7后再度返回S3的循环而进行检测的分割区依次向右侧移动中,在S7确认了代码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9。在S9,进行起始记号36a是否确认完毕(FLAG0=1)的检测。在此,在判定为起始记号36a确认完毕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11,设为是有效的信息符号18,并将其登录在读取控制部261内的数据库中。但是,在图6(b)的状态下,在检测到起始记号36a后,在一边向右方向依次移动一边进行分割区的读取中,在S6确认了边缘线34的存在。为此,在S10中,将标记设定为0,设为未检测到起始记号36a(FLAG0=0),控制处理返回S3。
之后,若一边向右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分割区内的读取,则再度检测上段中的起始记号36b。于是,接下来在一边向右方向移动一边进行分割区内的读取中,控制处理从S5移转到S6、S7、S9,在S11登录上段的信息符号18。
如此,若完成上段的400次检测,则控制处理从S4移转到S1。在S12,判定是否为下段的检测中。在上段的400次检测结束的时间点,由于不进行下段的检测,因此,在该S12中判定为不是下段的检测中。为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13,为了设为下段的检测中而将标记1变换为1(FLAG1=1)。接着,在S10,将标记0设为0(FLAG0=0),通过使控制处理适当地从S4移转到S11来进行下段的检测。
在该图6(b)的状态下,存在于读取区37的下段的信息符号18中的位于左右的端部分的信息符号18,只有一部分存在于读取区37内。另外,内方的信息符号18成为被边缘线34覆盖的状态。详细叙述,则存在于下段的左端的信息符号180由于其左部分不存在于读取区37内,因此读取不到起始记号36。存在于下段的右端的信息符号18p由于其右部分欠缺,因此虽然读取得到起始记号36,但不能确认代码结束位置。配置于边缘线34的右侧的信息符号18q被边缘线34重叠于其上印刷,由于因为端部而使得其在一部分中断的状态下被印刷在薄片状部件33上,因此读取不到起始记号36。另外,配置于边缘线34的左侧的信息符号18r由于在薄片状部件33的存在边缘线34的左端33L侧的部分其一部分被覆盖,因此在读取到起始记号36后读取到边缘线34。如以上那样,不将下段的信息符号180、18p、18q、18r登录在数据库。
为此,在下段不存在能在S11登录的信息符号18。
根据以上,将配置于上段的边缘线34的右侧的信息符号18登录在数据库(参照图中c)。另外,选择该登录的信息符号18的S2~S13,与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的一例对应。
另外,与此不同,在下段也能登录信息符号18的情况下,在下段的400次检测结束后,S14中,以上段的信息符号18和下段的信息符号18的哪一者更接近读取区37的中心近为判断基准,来进行信息符号18的选择。该S14中的选择与第2信息符号选择过程的一例对应。
即,如图7(d)所示,由于在读取区37在信息符号18成为曲面,因此越接近读取区37的中心(参照图6(a)(b)所示的中央37a参照),则越能由信息读取装置19平面地进行读取。然后,如此选择的上段或下段的信息符号18的数据在S15进行错误纠正的确认。然后,若错误纠正不适当,则为了在S16中选择下一候补,控制处理返回S14。即,S14中选择的信息符号18在例如被弄脏的情况下,不能从其中读取适当的数据。为此,在S14中先前选择的信息符号18的接下来,选择接近读取区37的中心的信息符号18,读取其数据(S16)。另外,S14中的解码处理与信息取得过程的一例对应。
具体地,将各个信息符号18的起始记号36的X座标登录在数据库中。在该数据库中示有各信息符号18的起始记号36的X座标,从该起始记号36的X座标运算各信息符号18的距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距离。具体地,由于读取区37被400分割,因此中央37a的X座标成为200。然后,在位于中央37a右侧的信息符号18,其起始记号36的位置表示与中央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在图6(a)中用c表示的信息符号18的起始记号36的X座标为例如240的情况下,该信息符号18的距中央37a距离用240-200来求取,成为40。
另一方面,在位于中央左侧的代码区,不是起始记号36侧,而是代码区的右侧成为距中央的距离。例如,若存在将信息符号18的宽度设定为152、起始记号36的X座标为3的信息符号18,则该信息符号18的距中央37a的距离用200-(3+152)来求取,成为45。为此,选择距中央37a的距离为40的信息符号18作为接近中央37a的信息符号18。
另外,在S16,在不存在下一候补的情况下,通过S18中作为异常来结束动作。此时,在显示部9显示不能确认药剂注射器10的内容的意思。另外,当然不进行药剂的投予。
进而,即使能读取数据,但在药剂的种类不同的情况下或过了使用期限的情况下,此时也将其状态显示在显示部9,并进行控制,以使得不进行药剂的投予。即,若对药剂投予控制部262进行不能投予药剂的指示,则即使例如按下药剂投予按钮8,也使滑动电动机25不动作地进行控制。
[作用效果]
如以上那样,具备带状的薄片状部件、和在该薄片状部件的表面多个显示的相同的信息符号,由于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设置边缘线,因此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
即,由于在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设置边缘线,能用边缘线读取非被覆状态的信息符号,其结果,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
另外,在不存在边缘线34的情况下,若示有图6(b)来进行说明,则由于在检测到信息符号18r的起始记号36后检测到信息符号18q的代码结束位置,因此有可能会将信息欠缺的信息符号18r和信息符号18q合体的信息符号作为1个信息符号判断为有效,使其成为解码的对象。
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边缘线34并检测边缘线34,由于信息符号18r和信息符号18q未在数据库登录登录,因此不会成为解码的对象,能适当地读取信息。
另外,在选择多个的情况下,通过选择存在于更接近信息读取装置19的受光元件32的位置的信息符号来进行读取,能进行更正确的信息的读取。
另外,通过在发现错误的情况下进行再选择处理,由于不需要用户再度进行药剂注射器10的安装、或使药剂注射器旋转这种程度的动作,因此能减轻加给用户的负担。
(实施方式2)
图9到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2中,信息符号18被分割为4个代码区(信息符号的区域的一例)分割。为了易于理解后面的说明,将存在于读取区37的信息符号18显示为A(代码区A1、A2、A3、A4)、B(代码区B1、B2、B3、B4)、C(代码区C1、C2、C3、C4)、D(代码区D1、D2、D3、D4)、E(代码区E1、E2、E3、E4)、F(代码区F1、F2、F3、F4)、G(代码区G1、G2、G3、G4)。即,代码区A1、B1、C1、D1、E1、F1、G1是表示相同信息的区域,代码区A2、B2、C2、D2、E2、F2、G2是表示相同信息的区域,代码区A3、B3、C3、D3、E3、F3、G3是表示相同信息的区域,代码区A4、B4、C4、D4、E4、F4、G4是相同信息的区域。
在该信息记录介质17中,在将该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贴附于柱状的药剂注射器主体100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由于该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叠,而使得边缘线34成为重叠在一部分信息符号18上的状态。
另外,由于各信息符号18被4分割,在上段存在代码区A2、A3、A4、B1、C1、C2、C3、C4,另外,在下段存在代码区D4、E1、E2、E3、F3、F4、G1、G2。另外,在如此对信息符号18进行4分割的情况下,A1、B1、C1、D1、E1、F1、G1的起始记号36相同,另外,A2、B2、C2、D2、E2、F2、G2的起始记号36相同,进而,A3、B3、C3、D3、E3、F3、G3的起始记号36相同,进而另外,A4、B4、C4、D4、E4、F4、G4的起始记号36相同。当然,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内,起始记号36如图9所示,成为不同(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宽度不同)。
另外,在该图9中,也是从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心(参照图9(a)的中央37a(在图9(b)中由于图中难以看清因此未示出中央37a))的信息符号18读取信息。其中,在该实施方式2中,由于信息符号18被4分割,因此,作为第1个代码区(A1、B1、C1、D1、E1、F1、G1)而选择B1,接下来作为第2个代码区(A2、B2、C2、D2、E2、F2、G2)而选择E2,进而,作为第3个代码区(A3、B3、C3、D3、E3、F3、G3)而选择E3,进而另外,作为第4个代码区(A4、B4、C4、D4、E4、F4、G4)而选择A4。然后,通过将它们整合,能读取信息符号18。另外,选择的代码区,与作为信息区域而选择的信息符号的区域的一例相对应。
[信息读取动作]
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该读取动作。
首先,读取控制部261(图4参照),在受光元件32从读取区37读取的数据内,检索是否存在图9的中央线35(图10的S101)。接下来,进行数据库作成处理(图10的S102)。所述数据库作成处理具体地执行图11所示的流程。如该图11所示,在数据库作成处理中,在开始后进行起始记号36为未检测的状态的设定、和从上段起开始读取这样的设定(图11的S201)。
另外,起始记号36的检测作业不管上段还是下段,都是将读取区37的图9中的左端到右端的区分割为400个分割区,从左侧向右侧按每1个区来依次检测分割区。由此,作为结论,不管上段还是下段都进行400次的起始记号36的检测作业。
在S201中进行上述设定后,控制处理移转到S202。在S202进行分割区的进位。即,通过进位1个分割区,来使由信息读取装置19读取的分割区向右侧移动1份。
S203是用于分别进行400次上段以及下段的检测的步骤。首先,由于在S201设定开始从上段起的读取(在S2,FLAG1=0),因此在上段侧,接下来控制处理移转到S204。
在S204,每次都对其检测部分进行是否存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的任一者的起始记号36的检测。在图9(b)的状态下,由于在左端的部分不存在A组、B组、C组、D组、E组、F组、以及G组的任一者的起始记号36,因此接下来控制处理移转到S205。
在S205,在其1/400的分割区判定是否存在边缘线34。在图9(b)的状态下,由于在左端的部分不存在边缘线34,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6。
在S206,进行代码结束位置(所谓代码结束位置,是信息符号18结束的位置、即信息符号18的宽度)的确认。在此,所谓代码结束位置的确认,是通过反射率的差来检测信息符号18的结束位置,不进行考虑了距起始记号36的距离(信息符号18的宽度)的检测。
在图9(b)所示的读取区37的左端的状态下,由于不存在与4分割的A组、B组、C组、D组、E组、F组、G组的任一者对应的代码结束位置,因此此时、控制处理移转到S202。
接下来,在S202中,进行读取的分割区从第1个(1/400)移动到第2个(2/400)。然后,在S203,判定400的分割区的全部读取是否结束,由于尚未结束全部的分割区的读取,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4。
接着,在S205,通过第2次的检测来判定在2/400的分割区是否存在边缘线34。在图9(b)的状态下,由于在该2/400的分割区也不存在边缘线34,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6。在S206,进行代码结束位置的确认,由于在该左端的状态下不存在代码结束位置,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2。
如此地进行400次检测。
然后,在该400次检测的中途(通过从S202、S203、S204、S205、以及S206再度返回S202的控制循环而检测的分割区向右侧依次移动中),若在S204检测到起始记号36,则控制处理前进到S214。在S214,判定检测到的起始记号36是否是第1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36c。然后,在是第1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36c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207,设定为起始记号36检测完毕(FLAG0=1)。然后,控制处理再度移转到S202。另一方面,在S214,在判定为检测到的起始记号36不是第1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36c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215,判定是否设定了起始记号检测完毕的标记(FLAG0=1)。在未设定起始记号检测完毕的标记(FLAG0=1)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207,设定起始记号检测完毕的标记(FLAG0=1)。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S215设定了起始记号检测完毕标记(FLAG0=1)的情况下,将本次检测到的位于起始记号的左侧的代码区作为有效代码区登录在读取控制部261内的数据库中。
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在S204检测图9(b)所示的4分割的信息符号18A的第2个代码区A2起始记号36d。于是,控制处理从S204移转到S214。由于检测到的起始记号不是第1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36c,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7,设定为起始记号36检测完毕(FLAG0=1)。然后,在检测第2个代码区A2起始记号36d后,在经过S202、S203、S204、S205以及S206再度返回S202的循环的反复中,在S204检测第3个代码区A3的起始记号36e。然后,由于检测到的起始记号36e是第3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因此控制处理从S214移转到S215。在此,在检测第2个代码区A2的起始记号36d时,由于设定为起始记号检测完毕(FLAG0=1),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16,将第2代码区A2作为有效的代码区登录在读取控制部261内的数据库中。接着,反复经过S202、S203、S204、S205以及S206再度返回S202的循环,在该循环的反复中,在S204确认起始记号36f,在与上述相同的步骤中将第3代码区A3作为有效的代码区登录在读取控制部261内的数据库中。
接下来,反复经过S202、S203、S204、S205以及S206再度返回S202的循环。在该循环的反复中,在S206确认到代码结束位置(信息符号18的结束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208。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确认到信息符号A的结束位置(也可以说是代码区A4的结束位置)。
然后,在S208中,进行起始记号36是否确认完毕(FLAG0=1)的检测。在此,在判定为起始记号36检测完毕的情况下,控制处理移转到S210,作为有效的代码区而登录在读取控制部261内的数据库中。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在起始记号36f的检测时在S207设定为起始记号检测完毕(FLAG0=1),因此,将代码区A4作为有效的代码区而登录在数据库中。
之后,控制处理移转到S209,进行未检测到起始记号36的状态(FLAG=0)的设定。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第1~3代码区,使用接下来读取到的代码区(第2~4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来检测代码区的结束。另外,对第4个代码区,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使用信息符号18(A、B、C、D、E、F、G)的结束位置来检测代码区的结束。
接下来,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在经过S202、S203、S204、S205以及S206再度返回S202的循环的反复中,在S204检测代码区B1的起始记号36c,控制处理移转到S214。由于检测到的起始记号是第1个代码区的起始记号36c,因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07,设定起始记号检测完毕的标记(FLAG0=1)。接着,若在上述循环的反复中在S204检测到代码区B2的起始记号36d,则控制处理移转到S214、S215、S216,将代码区B1作为有效的代码区登录在数据库中。
通过如以上那样反复上段的400次检测,具体地,将代码区A2、A3、A4、B1、C1、C2、C3、C4作为上段的被4分割的信息符号18进行登录。另外,在图9(b)的状态下,在代码区A2、A3、A4、以及B1的检测后检测到代码区B2的起始记号36d,但在下一分割区的检测中在S205确认到边缘线34的存在。为此,在S209设为未检测到起始记号36d(FLAG0=0),控制处理返回S202。
如此,在完成上段的400次检测后,控制处理从S203移转到S211。在S211,判定是否为下段的检测中。在上段的400次检测结束的时间点,由于不进行下段的检测,因此在S211判定为不是下段的检测中。为此,控制处理移转到S212,为了设为下段的检测中而将标记1变换为1(FLAG1=1)。接着,在S209将标记0设为0(FLAG0=0),通过使控制处理从S202适宜移转到S210来进行下段的检测。
在该图9(b)的状态下,由于存在于读取区37的下段的信息符号18中的位于左右的端部的代码区D3、以及G3仅存在一部分,另外,内方的E4以及F2成为被边缘线34覆盖的状态,因此,在S210,不能从下段登录4分割的信息符号18中的D3、G3、F2、以及E4。详细来讲,由于代码区D3的左部分不存在于读取区37内,因此读取不到起始记号36e。由于代码区G3右部分欠缺,因此虽然读取了起始记号36e,但读取不到下一起始记号36f。由于配置于边缘线34的右侧的代码区F2被边缘线34重叠而印刷,其一部分是在因端部而中断的状态下被印刷在薄片状部件33上,因此读取不到起始记号36d。另外,由于配置于边缘线34的左侧的代码区E4在薄片状部件33的存在边缘线34左端33L侧的部分其一部分被覆盖,因此读取到边缘线34。因此,不将代码区D3、G3、F2、以及E4登录在数据库中。
但是,在下段,能将代码区D4、E1、E2、E3、F3、F4、G1、以及G2作为信息符号18进行登录。另外,如以上那样,选择登录的代码区的S201~S212以及S214~S216与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的一例对应。
接下来,在图11的S213,从登录的所述上段的代码区A2、A3、A4、B1、C1、C2、C3、C4、和下段的代码区D4、E1、E2、E3、F3、F4、G1、G2中,在每4个代码区中选择最接近于读取区域37的中央37a的代码区。
具体地,在图9所示的状況下,由于作为第1个代码区(A1、B1、C1、D1、E1、F1、G1)而登录代码区B1、C1、E1、G1,因此从这其中选择最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代码区B1。
接下来,由于作为第2个代码区(A2、B2、C2、D2、E2、F2、G2)而登录代码区A2、C2、E2、G2,因此从这其中选择最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代码区E2。
进而,由于作为第3个代码区(A3、B3、C3、D3、E3、F3、G3)而登录代码区A3、C3、E3、F3,因此从这其中选择最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代码区E3。
进而另外,由于作为第4个代码区(A4、B4、C4、D4、E4、F4、G4)而登录代码区A4、C4、D4、F4,因此从这其中选择最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代码区A4。
即,由于登录的第1个代码区B1、C1、E1、G1如图13(a)的数据库38所示那样被数据库化,因此从这其中选择代码区B1作为接近读取区37中的中央37a的X座标(200)的代码区。
在此,在图13(a)的数据库38示出各代码区的起始记号的X座标,从该起始记号的X座标来运算各代码区的、距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距离。具体地,由于读取区37被400分割,因此中央的X座标成为200。然后,在位于中央37a右侧的代码区中,其起始记号的位置表示与中央37a的距离。具体地,在图13(a)中,代码区C1位于中央37a右侧,其距中央37a的距离用238-200来求取,为38。另外,代码区G1也位于中央37a右侧,其距中央37a的距离用314-200来求取,为114。
另一方面,在位于中央37a左侧的代码区,不是起始记号侧,而是代码区的右侧与中央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信息符号18被4分割的各代码区的宽度设定为38。具体地,在图13(a)中,代码区B1位于中央37a左侧,其距中央37a的距离用200-(162+38)来求取,为0。另外,代码区E1也位于中央37a左侧,其距中央37a的距离用200-(76+38)来求取,为86。
即,如图13(b)所示,在图13(a)所示的示例中可知,按照代码区B1、C1、E1、G1的顺序,距中央的距离从近到远。另外,在后述的图14、图15、图16也运算同样登录的代码区的距中央37a的距离,判断距中央37a的距离从近到远的顺序。
另外,由于登录的第2个代码区A2、C2、E2、G2如图14的数据库39所示那样被数据库化,因此,从这其中选择代码区E2,作为读取区37中接近于中央37a的X座标(200)的代码区。
进而,由于登录的第3个代码区A3、C3、E3、F3如图15的数据库40所示那样被数据库化,因此从这其中选择代码区E3作为读取区37中的接近于中央的37aX座标(200)的代码区。
进而另外,由于登录的第4个代码区A4、C4、D4、F4如图16的数据库41所示那样被数据库化,因此从这其中选择代码区A4作为读取区37中的接近于中央37a的X座标(200)的代码区。
将在S213选择的代码区B1、E2、E3、A4在S103设定为1~第4个代码区。从如此登录在数据库中的代码区选择设定为第1~第4个代码区的代码区的S213的步骤,与本发明的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的一例对应。
接下来,在图10的S104中,进行选择的B1、E2、E3、A4的解码处理。之后,在图10的S105进行错误纠正,若没有错误则正常结束(图10的S106)。该S104中的步骤与信息取得过程的一例对应。
但是,在图10的S105发生错误时,经过图10的S107,进行一次的图10的S108、S109、S110、以及S111的步骤,来进行如上述那样选择的B1、E2、E3、以及A4的再选择处理。另外,在S107检测是否进行了进行再选择处理情况下进行的区标记的设定。
『再选择处理1
例如,在图10的S108,将如图12所示那样选择的代码区B1作为判定对象,在图13中与读取区37中的接近于中央的X座标(200)的代码区C1进行比较(图12的S301)。然后,若B1和C1的信息一致,则从左侧起第1个代码区1为B1,视为正确(图12的S307)。然后,在图12的S308完成代码区1的确认。
接下来,在图10的S109确认第2个代码区2,接下来,在图10的S110确认第3个代码区3,接下来,在图10的S111确认第4个代码区4。然后,在结束这样的代码区1~4的确认时,在图10的S112将区标记变换为1(AREA_FLG1=1)。
接着,控制处理返回图10的S104,再度在图10的S104、以及S105进行错误纠正。其结果,若有错误,则控制处理前进到图10的S107,由于此时为第2次,因此移转到图10的S113,成为异常结束。
在图12的S301不是B1=C1的情况下,在图12的S302,将仅次于C1接近于中央37a的E1与B1进行比较。然后,若B1=E1,则控制处理从上述图12的S307移转到S308。
但是,在图12的S302中不是B1=E1的情况下,在图12的S303中,将仅次于E1接近于中央37a的G1与B1进行比较。然后,若B1=G1,则控制处理从上述图12的S307移转到S308。
但是,在图12的S303不是B1=G1的情况下,在图12的S304,执行将判定对象从B1变更为C1的操作。具体地,在图12的S304,比较C1、和仅次于C1接近于中央37a的E1。然后,若C1=E1,则在图12的S310将代码区1设为C1,控制处理移转到上述图12的S308。
另外,在图12的S304不是C1=E1的情况下,在图12的S305比较C1、和仅次于E1接近于中央37a的G1。然后,若C1=G1,则在图12的S310将代码区1设为C1,控制处理移转到上述图12的S308。
但是,在图12的S305不是C1=G1的情况下,在图12的S306,执行将判定对象从C1变更为E1的操作。具体地,在图12的S306,比较E1、和仅次于E1接近于中央37a的G1,若E1=G1,则在图12的S311将代码区1设为E1,控制移转到上述图12的S308。
另外,在S306,若不是E1=G1,则S308结束再选择处理。
这样与数据区域1的选择处理同样的处理,在图10的S109执行作为代码区2的选择进而,在图10的S110执行作为代码区3的选择,进而另外,在图10的S111中执行作为代码区4的选择。
[作用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分割信息符号来选择位于接近信息读取装置的受光元件的位置(接近于读取中央)的代码区后再进行信息的读取,因此能更正确地读取信息。即,在实施方式1中选择的信息符号18为图6(b)中c所示的信息符号,c的右端附近的区域弯曲较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信息符号18的右端附近的区域(代码区4)由于使用代码区A4来进行读取,因此能以更接近平面的状态读取信息。
另外,在不存在边缘线34的情况下,若使用图9(b)来说明,则由于在检测到代码区E4的起始记号36f后,检测到代码区F2的代码结束位置,因此将欠缺信息的代码区E4和代码区F2合体的代码区被作为第4个代码区判断为有效,使其成为解码的对象。
但是,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边缘线34、并检测边缘线34,代码区E4和代码区F2不会被登录在数据库中,因此不会成为解码的对象,能适当地读取信息。
另外,通过在发现错误的情况下进行再选择处理,用户不需要再度进行药剂注射器10的安装、或使药剂注射器旋转等的动作,因此能减少加给用户的负担。
另外,在发现错误时的再选择处理中,也能通过选择更接近于中央的位置的代码区来进行更正确的读取。
(实施方式3)
图17以及图1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本实施方式3中,将信息符号18分割为16个代码区。为了易于理解后面的说明,将存在于读取区37的信息符号18显示为A(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B(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C(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D(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D16)、E(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F(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13、F14、F15、F16)、G(G1、G2、G3、G4、G5、G6、G7、G8、G9、G10、G11、G12、G13、G14、G15、G16)。
即,在该实施方式3中,如图17所示,将信息符号18纵横地16分割,在该16分割的区,上述16分割的A~G的信息符号18(A1~A16、B1~B16、C1~C16、D1~D16、E1~E16、F1~F16、G1~G16)成为适宜分散配置的状态。由此,为了读取信息符号18的信息,虽然可以是A~G的信息符号18的任意的组合,但如图17(b)所示,需要选择16分割的代码区(1~16)。
如图17所示,如此的信息记录介质17与上述实施方式1、2相同,其薄片状部件33都是带状。并且,在将如此成为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贴附于药剂注射器10的情况下,如图17(b)所示,由于该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叠,从而边缘线34成为重叠在一部的信息符号18上状态。
另外,由于各信息符号18被16分割,因此,在上段存在A2、A3、A4、B1、C1、C2、C3、C4、A6、A7、A8、B5、C5、C6、C7、C8、A10、A11、A12、B9、C9、C10、C11、C12、A14、A15、A16、B13、C13、C14、C15、C16。
另外,在下段存在D4、E1、E2、E3、F3、F4、G1、C2、D8、E5、E6、E7、F7、F8、G5、C6、D12、E9、E10、E11、F11、F12、G9、C10、D16、E13、E14、E15、F15、F16、G13、C14。
另外,在如此地对信息符号18进行16分割的情况下,起始记号36(36b、36c、36d、36e、36f)在上下的区中仅示出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区分。
在该图17中,也从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心的信息符号18读取信息。其中,在本实施方式3中,由于信息符号18被16分割,因此作为第1个代码区(A1~G1)而选择B1,接下来,作为第2个代码区(A2~G2)而E2。
进而,作为第3个代码区(A3~G3)而选择E3,另外,作为第4个代码区(A4~G4)而选择A4。
作为第5个代码区(A5~G5)而选择B5,作为第6个代码区(A6~G6)而选择E6。
作为第7个代码区(A7~G7)而选择E7选择,作为第8个代码区(A8~G8)而选择A8。
作为第9个代码区(A9~G9)而选择B9,作为第10个代码区(A10~G10)而选择E10。
作为第11个代码区(A11~G11)而E11,作为第12个代码区(A12~G12)而选择A12。
作为第13个代码区(A13~G13)而选择B13,作为第14个代码区(A14~G14)而选择E14。
作为第15个代码区(A15~G15)而E15,作为第16个代码区(A16~G16)而选择A16。
然后,通过整合这些代码区来读取信息符号18(被16分割的1~16)。
另外,关于该读取动作的细节,由于以与实施方式2基本相同的构成来进行,因此,适宜省略地进行说明。
图18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3中的信息读取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如图18所示,执行S401(与S101相同)的步骤,在S402进行数据库作成处理。在此,选择与16分割的代码区1~16对应的代码区。
若与实施方式2对应来进行说明,则在实施方式2中是最初将代码区A2作为有效的数据进行数据库登录,但在实施方式3中是将代码区A2、A6、A10、A14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接下来,同样地将代码区A3、A7、A11、A15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接下来,将代码区A4、A8、A12、A16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接下来,将代码区B1、B5、B9、B13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依次地,将代码区C1、C5、C9、C13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C2、C6、C10、C14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C3、C7、C11、C15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C4、C8、C12、C16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
接着,在下段,将代码区D4、D8、D12、D16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E1、E5、E9、E13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E2、E6、E10、E14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E3、E7、E11、E15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然后,跨边缘线34,将代码区F3、F7、F11、F15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F4、F8、F12、F16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进而,接着,将代码区G1、G5、G9、G13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将代码区G2、G6、G10、G14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
然后,从进行了数据库登录的代码区选择设定在代码区1~16的代码区。该选择既可以以汇总进行数据库登录的4个代码区为单位来进行,也可以按16分割的代码区的每个来进行,用哪种方法进行选择都成为相同的结果。这是因为,由于该选择是选择接近于读取中央的座标,因此与读取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座标不会对选择结果带来影响。另外,除了接近于读取中央的座标这样的选择条件以外,也可以附加选择接近于中央线35座标的代码区这样的条件。这种情况下,需要按16分割的代码区的每个来进行选择。
将如此选择的代码区在S403设定为代码区1~16。
接下来,在S404进行二维解码处理,在S405进行错误纠正,若没有错误,则在S406正常结束。另外,预先设定与中央线36垂直的方向上的各代码区的座标,遵循该设定来对各代码区进行解码。
另一方面,在S405发生错误时,判定是否已经在S407进行过1次再选择处理。具体地,检测是否进行了在进行再选择处理的情况下进行的区标记的设定。
接着,在S408~S424中进行代码区1~16的再选择处理。该代码区的再选择处理,对被分割为16个的代码区一个一个地进行。由于该再选择处理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在与中央线35(读取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也分割信息符号18,在例如信息符号18的一部分被弄脏而难以读取的情况下,能通过再选择处理仅将其一部分变更为其它的代码区,由此能提升读取性能。
即,在本实施方式3中,由于比实施方式2更细地进行分割,因此,在再选择处理时能以更小的区域进行再选择,因此能减小碎屑或污点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到3)中,在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设置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边缘线34。该边缘线34与端识别部的一例对应,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进行基于发光元件31和受光元件32的读取时,例如在能感测到阴影而假性地检测到边缘线34时,也并不需要特别设置该边缘线34。另外,不形成为线状也没关系,例如例也可以设置圆形、四边形、半圆形等的记号。在图19示出在薄片状部件33的左端33L形成半圆形的记号50的信息记录介质17。不管怎样,对端识别部而言,能检测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是重要的,只要能检测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以一方的端部就够了。能检测其端部是作为端识别部的一例的边缘线34的特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与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的一例对应,但在薄片状部件33的形状不是带状、例如是纵长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短边方向。归根结底,只要在信息读取装置设置用于将薄片状部件的端识别为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的端识别部就够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到3)中,在中央线35的两侧配置多个所述信息符号18,但也可以在带状的薄片状部件33的长边方向上配置多个的多个信息符号18。这种情况下,中央线35设于在长边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信息符号18的上边侧或下边侧。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1到3)中,在成为柱状体的药剂注射器10的外周面贴附带状的信息记录介质17,但在使保护盖一体地覆在药剂注射器10的外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带状的信息记录介质17贴附在该保护盖的外周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作为贴附信息记录介质的对象的柱状主体,举出药剂注射器主体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药剂注射器。例如,也可以在用于放入血液样本、化学样本、标本等的试管等贴附上述信息记录介质。进而,作为柱状主体,并不限于放入内容物的容器,也可以是产品自身。即,也可以是将记录了产品的识别编号、批号等信息的信息记录介质卷绕在产品自身上。另外,作为柱状主体,并不限于筒状,也可以是四角柱、六角柱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说明了在将信息记录介质17贴附于药剂注射器主体100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重叠,但根据信息记录介质的读取方向的长度不同,也会有一端侧或另一端侧与薄片状部件33的中央侧重叠的情况。归根结底,只要薄片状部件33的一端(例如左端33L)或另一端(例如右端33R)在表面33a上重叠地卷绕在药剂注射器主体100上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符号为多个的情况下,在第2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信息符号,在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符号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第2信息符号选择过程。另外,在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1个信息符号选择时,也可以即使存在能登录的信息符号也结束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进行该选择的信息符号的解码处理。
归根结底,只要能不选择与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重叠或在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中断的信息符号18、而选择不与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重叠且不在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中断的信息符号18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作为信息区域而选择的区域有多个的情况下,在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选择接近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区域(代码区),但在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选择的区域(代码区)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另外,在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作为信息符号的给定的信息区域而选择1个区域(代码区)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即使还另外存在能登录的区域也结束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并且也不进行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归根结底,只要能不选择与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重叠或在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中断的信息区域(代码区)、而选择不与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重叠且不在薄片状部件33的端部中断的信息区域(代码区)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信息符号18或信息符号存在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右侧的情况下,将它们距中央37a的距离设为各个起始记号的位置与中央37的距离,在信息符号18或信息符号存在于读取区37的中央37a的左侧的情况下,将它们距中央37a的距离设为信息符号或信息符号的区域的右端(起始记号的相反侧的端)的位置与中央37的距离。但也可以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信息符号或信息符号的区域的中心位置为基准来判断距中央37a的距离。例如,在比较图13(a)的C1和E1的情况下,C1的中心的位置与中央37a的距离用(238+38/2)-200求取,成为57。另一方面,E1的中心的位置用200-(76+38/2)求取,成为105。由此,能判断出C1比E1更接近中央37a。
另外,也可以在4分割的代码区的各个中,设定是否正常结束图12所示的再选择处理的标记。例如,在S306中不是E1=G1的情况下,进行置位异常结束的标记的处理,在异常标记置位的情况下,在图10中不是从S108移动到S109,而是移动到S113这样的控制处理。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方法的各步骤、处理、过程等全部或一部分例如也可以使用程序来实现。并且,上述实施方式1~3的信息读取方法的各步骤、处理、过程等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在计算机中通过中央运算装置(CPU)来进行。上述程序与计算机协动进行动作。
另外,作为上述程序的利用形态,例如也可以记录在能由计算机读取的ROM等记录介质上。进而,作为程序的利用形态,例如也可以是在互联网等传输介质、光、电波等传输介质中中传输、并由计算机读取的形态。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药剂注入装置也可以用USB等与计算机连接,通过互联网来传输实现上述信息读取方法的程序。该计算机并不限于CPU等硬件,也可以是固件、OS。另外,既可以通过硬件,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实施方式的信息读取方法的各步骤、处理、过程等的全部或一部分。进而,也可以通过软件以及硬件的混合处理来实现。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柱状体、信息读取装置、以及药剂投予装置具有能适当地读取信息符号的效果,对作为医院或个人使用的药剂投予装置等的应用有大的期待。
符号的说明
1  药剂投予装置
2  筐体
3  前端帽
4  确认窗
5  电源按钮
6  排气按钮
7  完成按钮
8  药剂投予按钮
9  显示部
10 药剂注射器
11 内壳
12  注射针
13  前端开口部
14  活塞驱动用电动机
15  活塞构件
16  充电式电池
17  信息记录介质
18  信息符号
19  信息读取装置
20  位置检测单元
21  光传感器
22  光传感器
23  遮蔽板
24  壳体
25  滑动电动机
26  控制部
27  电动机驱动电路
28  编码器
29  音响器
30  振动器
31  发光元件
32  受光元件
33  薄片状部件
34  边缘线
35  中央线
36  起始记号
36a 起始记号
36b 起始记号
36c 起始记号
36d 起始记号
36e 起始记号
36f 起始记号
37  读取区
38  数据库
39  数据库
40  数据库
41  数据库
100 药剂注射器主体
261 读取控制部
262 药剂投予控制部

Claims (21)

1.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具备:
薄片状部件;
信息符号,其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表面被显示多个,分别具有相同的信息;和
端识别部,其设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用于使读取所述信息符号的信息读取装置识别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端识别部是形成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边缘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边缘线形成在与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沿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的中心轴部分,设置形成于与所述边缘线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线,
在所述中央线的两侧配置所述信息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中央线的两侧分别设置起始记号,
在所述中央线的两侧,从各个所述起始记号起显示所述信息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信息符号被分割为多个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信息符号朝向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信息符号朝向与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其中,
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背面侧设置粘接层。
10.一种柱状体,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和
在外周面贴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柱状主体,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卷绕在所述柱状主体上,让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或另一端在其表面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柱状体,其中,
所述柱状主体为筒状。
12.一种信息读取装置,具备:
发光元件,其对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柱状体的信息记录介质照射光;
受光元件,其接受来自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反射光;和
读取控制部,其与所述受光元件连接,
所述读取控制部将来自不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所述端部重叠且不在所述端部而中断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读取控制部将来自接近于所述受光元件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4.一种药剂投予装置,具备:
药剂投予控制部,其使用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信息读取装置,根据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信息来进行药剂投予控制。
15.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读取柱状体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所述柱状体具备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外周面贴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柱状主体,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具有:
薄片状部件;
信息符号,其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表面被显示多个,分别具有相同的信息;和
端识别部,其设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用于使读取所述信息符号的信息读取装置识别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卷绕在所述柱状主体上,让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或另一端在其表面重叠,
所述信息读取方法具备:
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不选择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重叠或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而中断的所述信息符号,而选择不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重叠且不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中断的信息符号;和
信息取得过程,将来自在所述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读取方法还具备:
第2信息符号选择过程,其在所述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符号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进一步选择最接近所述受光元件配置的所述信息符号,
所述信息读取过程将来自所述第2信息符号选择过程中选择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7.一种信息读取方法,读取柱状体的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所述柱状体具备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和在外周面贴附所述信息记录介质的柱状主体,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具有:
薄片状部件;
信息符号,其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表面被显示多个,分别具有相同的信息;和
端识别部,其设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至少一方,用于使读取所述信息符号的信息读取装置识别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
所述信息记录介质卷绕在所述柱状主体上,让所述薄片状部件的一端或另一端在其表面重叠,
所述信息符号朝向所述信息读取装置的读取方向被分割为多个区域,
所述信息读取方法具备:
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不选择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重叠或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中断的所述信息符号的区域,而选择不与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重叠且不在所述薄片状部件的端部中断的所述信息符号的区域作为信息区域;和
信息取得过程,将来自使所述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区域组合得到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其中,
所述信息读取方法还具备:
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在所述被分割的各个区域中,在所述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区域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选择最接近所述受光元件配置的所述信息区域,
所述信息读取过程将来自使所述第2信息区域选择过程中选择的信息区域组合得到的所述信息符号的读取信息设为有效。
19.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的所述第1信息符号选择过程、和所述信息取得过程。
20.一种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信息读取方法的所述第1信息区域选择过程、和所述信息取得过程。
21.一种记录介质,能由计算机处理,记录权利要求19以及20所述的程序。
CN201280038387.9A 2011-08-03 2012-08-02 柱状体、信息读取装置、药剂投予装置和信息读取方法 Active CN103718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9853 2011-08-03
JP2011-169853 2011-08-03
PCT/JP2012/004935 WO2013018373A1 (ja) 2011-08-03 2012-08-02 情報記録媒体、それを貼付した柱状体、その情報読取り装置、この情報読取り装置を用いた薬剤投与装置、情報読取り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196A true CN103718196A (zh) 2014-04-09
CN103718196B CN103718196B (zh) 2016-12-14

Family

ID=4762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387.9A Active CN103718196B (zh) 2011-08-03 2012-08-02 柱状体、信息读取装置、药剂投予装置和信息读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563790B2 (zh)
EP (1) EP2741238B1 (zh)
JP (2) JP5668218B2 (zh)
CN (1) CN103718196B (zh)
WO (1) WO20130183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7019B2 (en) 2012-08-29 2016-01-05 Amgen Inc. Pre-filled syringe identification tag
JP6246176B2 (ja) * 2015-11-05 2017-12-13 株式会社オプティム 立体型情報コード、及び、立体型情報コード読み取り装置
CA176749S (en) * 2017-03-03 2018-07-23 Vetter Pharma Fertigung Gmbh & Co Kg Injection device
CA176747S (en) * 2017-03-03 2018-07-23 Vetter Pharma Fertigung Gmbh & Co Kg Injection device
CA176756S (en) * 2017-03-03 2018-07-23 Vetter Pharma Fertigung Gmbh & Co Kg Injection device
JP7442755B2 (ja) 2022-01-04 2024-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輪踏面粗さ推定装置および車輪踏面粗さ推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2313A (ja) * 1994-05-06 1995-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械読取コードおよび機械読取コード読取装置
JPH10111906A (ja) * 1996-10-04 1998-04-28 Tec Corp 情報シンボル印刷媒体、情報シンボル印字装置及び情報シンボル読取装置
CN1863495A (zh) * 2003-10-03 2006-11-15 诺沃挪第克公司 包含代码信息单元的容器
CN101529448A (zh) * 2006-08-30 2009-09-0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多条形码格式标签系统和方法
US20110132778A1 (en) * 2006-02-25 2011-06-09 Austera John T Test element coding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221A (en) * 1985-04-01 1988-11-01 Cauzin Systems, Incorporated Printed data strip including bit-encoded information and scanner control
JPS63118894A (ja) 1986-11-06 1988-05-23 Nippon Denso Co Ltd バ−コ−ドラベル
JPH1083139A (ja) 1996-09-09 1998-03-31 Sato:Kk 透明ラベルの貼着方法
JP4093618B2 (ja) 1997-10-08 2008-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コード信号を記録した記録担体の発行/読取装置および記録担体
EP1608305B1 (en) * 2003-03-24 2008-07-30 Novo Nordisk A/S Transparent electronic marking of a medicament container
JP4481582B2 (ja) 2003-04-01 2010-06-16 株式会社根本杏林堂 薬液注入システム
AU2004277306A1 (en) * 2003-10-03 2005-04-14 Novo Nordisk A/S Container comprising code information elements
US20060243804A1 (en) * 2003-10-03 2006-11-02 Novo Nordisk A/S Container comprising code information elements
US20100194537A1 (en) 2007-06-09 2010-08-05 Novo Nordisk A/S Contact free reading of reservoir identification codes
EP2478462A1 (de) 2009-09-17 2012-07-25 Roche Diagnostics GmbH Hochdichte barcodes für medizinische verbrauchsartike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2313A (ja) * 1994-05-06 1995-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械読取コードおよび機械読取コード読取装置
JPH10111906A (ja) * 1996-10-04 1998-04-28 Tec Corp 情報シンボル印刷媒体、情報シンボル印字装置及び情報シンボル読取装置
CN1863495A (zh) * 2003-10-03 2006-11-15 诺沃挪第克公司 包含代码信息单元的容器
US20110132778A1 (en) * 2006-02-25 2011-06-09 Austera John T Test element coding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1529448A (zh) * 2006-08-30 2009-09-09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多条形码格式标签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1238B1 (en) 2019-03-20
JPWO2013018373A1 (ja) 2015-03-05
JP5946889B2 (ja) 2016-07-06
US9563790B2 (en) 2017-02-07
CN103718196B (zh) 2016-12-14
US20140166742A1 (en) 2014-06-19
JP2015046191A (ja) 2015-03-12
US9734361B2 (en) 2017-08-15
US20170140177A1 (en) 2017-05-18
EP2741238A1 (en) 2014-06-11
WO2013018373A1 (ja) 2013-02-07
JP5668218B2 (ja) 2015-02-12
EP2741238A4 (en)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196A (zh) 信息记录介质、贴附其的柱状体、其信息读取装置、使用该信息读取装置的药剂投予装置、信息读取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JP6792002B2 (ja) 侵襲性デバイスの挿入中に可視化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装着可能な電子デバイス
KR102276711B1 (ko) 약제 촬영 장치
WO2013144186A1 (en) Hand hel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images of skin portions
JP6081917B2 (ja) ガイド付きの体系的な検査キット
JP2020112563A (ja) 分析物の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5260793B2 (ja) 薬液判定装置及び薬液判定方法
JP6800937B2 (ja) 臨床的な使用時に収集確認およびサンプル追跡を行う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7170697B2 (ja) 臨床的な使用時に患者への投薬と液送達を確実に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11032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ematologic analysis using an array-imaging system for imaging and analysis of a centrifuged analysis tube
KR102481315B1 (ko) 화상 처리 프로그램, 및, 화상 처리 장치
CN111397627A (zh) Ar导航方法及装置
CN105723431A (zh) 驾驶辅助图像生成装置、驾驶辅助图像显示装置、驾驶辅助图像显示系统及驾驶辅助图像生成程序
US20150216391A1 (en) Observation apparatus, observation supporting device, observation suppor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717363B (zh) 应用于指纹注册的指纹采集方法及装置
EP0164981A2 (en) Perimetric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20101101A (ko) 분석 측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445759A (zh) 一种用于远程采样的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117036B2 (ja) 薬剤登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55394B2 (ja) 管理システム
JPS5818671B2 (ja) デグチゲ−トノカンシホウシキ
CN107851461B (zh) 护理辅助设备和用于护理辅助的方法
JP6094531B2 (ja) 仮想画像を利用した作業支援システム
CN117921701A (zh) 一种智慧床旁服务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JP5820356B2 (ja) 作業機用部品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9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18

Address after: Japan Ehime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HEALTHCARE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PANASONIC HEALTHCARE +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3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Ehime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Healthcar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u Hei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s health medical treatment is controlled interes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