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095A -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7095A
CN103687095A CN201310625271.1A CN201310625271A CN103687095A CN 103687095 A CN103687095 A CN 103687095A CN 201310625271 A CN201310625271 A CN 201310625271A CN 103687095 A CN103687095 A CN 103687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temperature
heater wire
control circuit
wi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52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毅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U INTELLIGENCE ESTATE Co Ltd
Microlif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OLU INTELLIGENCE EST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U INTELLIGENCE EST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U INTELLIGENCE ESTA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7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5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flexible
    • H05B3/56He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52Domestic applications
    • H05B1/0272For heating of fabric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35Electrical circuits used in resistive heat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加热线控制电路(1),用于控制其所连接的加热元件(21)的AC供电,包括: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确定加热元件(21)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设定对加热元件(21)供电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a)操作电路(35),当加电时,可根据加热元件(21)的温度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b)开关元件(36),当加电时,在操作电路(35)和加热元件(21)之间提供连接i)持续给定长度T1的时间,和/或ii)只要AC输入电压的上升斜率期间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

Description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09/058857,国际申请日为2009年7月1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980136401.7”,名称为“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该加热元件可被用在加热毯或加热垫中。
背景技术
加热线控制电路的多种示例及其相应的操作加热线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US5861610描述了一种加热线,其具有用于该加热线的集成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具有集成的传感器的加热线主要包括:用作加热元件的第一螺旋形缠绕导线;第二螺旋形缠绕导线,与第一导线同轴放置,用作感测元件;以及两导线间的柔性导热电绝缘体。第二导线具有正温度系数(PTC),因此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根据电阻,对加热线的电源输出是可调整的。在严重过热的情况下,两导线间的柔性导热电绝缘体损坏,两导线将电接触,这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并且中断电源。
US6222162公开了一种电加热元件和控制电路。加热元件包括聚合物芯部,导线螺旋形缠绕在芯部上。该导线用作加热线。因为其正温度系数(PTC),因此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测量加热导线电阻的改变,且控制电路调节加热线上的功率。
US6310332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元件和电子控制器的加热毯。该加热元件主要包括:第一导线,为毯子提供热量;第二导线;以及第一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熔化层。该熔化层具有负温度系数(NTC),因此两导线间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正常使用中,只有AC电源的正或负半波被施加到加热元件上。控制器检测熔化层电阻的改变,控制对加热元件的功率输出,防止对加热元件的损坏。
现有加热元件和加热线控制器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仅检测到加热线的均一或平均温度的改变。在由于冲压或扭结加热元件而导致加热线的一小部分过热的情况下,没有被检测到的热点会导致加热线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已知装置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控制所连的加热元件的AC电源的加热线控制电路包括:中断装置,对于施加到加热元件的AC电源供应具有至少三个转换状态,例如两个半波开,正或负半波关,以及两半波关;以及控制装置,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和/或用户设置来决定中断装置的转换状态。
在加热元件的正常操作中,全部AC电源(例如两半波开)被施加到加热元件以将其加热。当加热元件达到一定的温度水平或加热元件中出现热点,那么供电将被减少,例如通过转换到正或负半波关。施加的电能减少,加热元件可被冷却。如果需要进一步降低电能,例如由加热元件的折叠引起的严重过热,中断装置可被转换至两半波关,以使加热元件完全冷却。
中断装置可包括半导体开关,以实现不同的转换状态。但也可以使用机械的,电磁的和/或这些开关的结合。
加热线控制电路可进一步包括:触发装置,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处使中断装置转换至两半波关,并持续给定长度T1的时间,和/或一旦AC输入电压的上升斜率期间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使控制装置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控制所连的加热元件的AC电源的加热线控制电路的实施例,它可被看作是独立的或与上述实施例相结合,该加热线控制电路的实施例包括: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确定加热元件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设定对加热元件的供电的装置。
该装置可包括操作电路和开关元件。操作电路可在加电时根据加热元件的温度中断对加热元件的供电。操作电路还可通过测量加热元件的任何与温度有关的电学特性,例如其压降、电流或电阻,来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
开关元件在操作电路和加热元件之间提供给定长度时间T1的连接,和/或只要AC输入电压的上升斜率期间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就提供该连接。为了测量或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该连接是必需的。该连接不是永久的连接,而是由开关元件有规律地建立一定的时间。该时间可以是预定的时间T1,优选为AC周期的一段,或取决于AC输入电压达到一定预定阈值的时间。
该时间T1的起点优选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该时间T1的持续时间小于AC周期的10%,优选在0%和5%之间,最优选在0.25%和1.5%之间。预定的阈值小于AC线路电压的50%,优选在0%和30%之间,最优选在1.5%和9.5%之间。阈值电压和/或时间T1也可以是其他值。
加热元件温度判断的规律性为每个AC周期至少一次,优选在AC输入电压的零交越点处开始。
在测量后,根据加热元件的温度,操作电路在AC电源的正和/或负半波剩余的时间段内停止对加热元件的供电。
测量温度后,在加热元件过热的情况下,对加热元件的电源供应将被立即中断。因为每个AC电源周期至少进行一次该测量,因此可通过去除半波而使功率被连续地降低,例如,对于轻微的过热,仅需要去除一个半波,而对于更高温,需要去除更多的和/或连续的半波,以使温度降低到节约的水平。
加热线控制电路可进一步包括循环单元,用于设定工作循环的持续时间,例如包括固定的通电模式通电时间和可变的休息模式断电时间。在通电模式期间,如上所述,对加热元件的供电取决于加热元件的温度。在休息模式期间,对加热元件的供电被中断,加热元件将会冷却。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用户设定,设定可在“高”、“中”和“低”之间变换,对应于休息模式的8s、19s和38s的持续时间。通电模式的持续时间固定为10s。也可以是其他值。更多和/或不同的用户设置和休息模式持续时间是可能的。
在加热元件严重过热的情况下,用户设置的休息模式可被无效,可延长该休息模式的时间,例如在用户设置“高”时为37s。该特性可防止基于局部热点的过热对加热元件造成的损坏。
加热线控制电路进一步包括计时模块,其可在预设时间后关闭加热元件的AC电源,例如10小时之后。在延长使用加热线控制电路时,该计时模块可被激活以防止不必要的电能浪费,在用户忘记将其关闭时降低对加热元件及其周围附件造成损伤的风险。
加热线控制电路中可包括热熔丝形式的附加的安全装置。在短路情况下,该热熔丝可断开加热线控制电路与AC电源的连接,防止火灾或电击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半波中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且根据所述温度设定到加热元件的电源供应。
可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的开始部分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
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a)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的开始部分测量加热元件(21)的温度,
b)根据所述温度评估剩余的半波所需的电源设置,
c)根据所述温度和/或用户设置来设定到加热元件(21)的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元件操作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它可被看做是自己独立的或与上述实施例相结合,其特征在于:在操作电路和加热元件之间提供连接,以确定加热元件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由操作电路中断对加热元件的供电。从T0开始在操作电路和加热元件之间提供给定时间长度T1的连接,和/或只要AC输入电压波的上升斜率低于给定的阈值就提供该连接。
时间长度T1优选为AC电源周期的一部分,小于10%,优选在0%和5%之间,更优选在0.25%和1.5%之间。持续时间T1的起点T0优选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如果由阈值控制测量,那么AC输入电压上升斜率的阈值小于AC线路电压的50%,优选为0%和30%之间,更优选在1.5%和9.5%之间。该方法可确保每个AC周期至少进行一次测量。时间T0,T1和阈值电压也可以是其他值。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每次测量后,通过启动或抑制AC电源周期的正和/或负半波的剩余部分,来设定对加热元件的供电。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加热元件以不同的工作循环被操作,该工作循环包括:
a)给定长度的通电模式,在该模式中,根据加热元件的温度,至少部分电能被施加到加热元件。
b)可变长度的休息模式,在该模式中,电源被关闭。
通电模式的持续时间是固定的,例如为10s,而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用户设定,用户设定可在“高”、“中”和“低”之间变换,其对应休息模式为8s、19s和38s的持续时间。更多和/或不同的用户设置和休息模式持续时间是可能的。
在加热元件严重过热的情况下,用户设置的休息模式可被无效,可延长该休息模式的时间,例如在用户设置“高”时为37s。该特性可防止基于局部热点的过热对加热元件造成的损坏。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包括使加热元件操作在“快速模式启动”中,加热预定时间。在该“快速模式启动”加热中,进行对加热元件温度的确定,和/或由中断装置或操作电路影响对加热元件的供电,类似于正常的通电模式操作。这使得在加热元件被完全冷却后,例如当存放后第一次使用时,可以迅速加热到用户设定的温度。该“快速模式启动”加热的持续时间在1至5分钟之间,优选为2分钟。其他设置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包括加热元件的操作,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间后,停止对加热元件的供电,例如10小时后。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加热元件,包括:芯线,其被具有负温度系数(NTC)特性的层包围;以及加热线,螺旋形缠绕该NTC层。
加热元件的芯线可具有0.5Ω/m到1.0Ω/m之间的低电阻,优选为0.86Ω/m。芯线可以是捻制的线,尤其包括多股金属线带,优选包括至少一股聚酯纤维,以增强芯线的抗拉强度。芯线为绞合的,以获得最佳的挠曲特性。该加热元件可根据标准UL AWM Style#11019而使用PVC作为基材。其他材料和线结构也是可以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实施例和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附图示出了:
图1:加热元件;
图2:加热元件NTC层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图;
图3:根据各温度设置的工作循环;
图4:自修复过程中的工作循环;
图5:严重过热的情况下,自修复过程中的工作循环;
图6:加热线控制电路的简化方框图;
图7:加热线控制电路的另一个简化方框图;
图8:加热线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柔性加热元件21。该元件包括中心芯线22,围绕该芯线22的第一绝缘层24,加热线23和覆盖加热元件21的第二绝缘层25。芯线22呈现出0.86Ω/m的较低电阻率,且芯线由在聚酯纤维中互相缠绕的绞合的多股金属线带而成。金属线的数量为4。第一绝缘层24由掺杂的PVC制成,其呈现出负温度系数(NTC)特性。可以是具有不同掺杂剂的各种基材。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30mm,内部绝缘层的直径为1.06mm。加热线23成螺旋形地缠绕在第一绝缘层24上,其螺距被选择为使得加热线23在加热元件21的整个长度上呈现出所需的电阻。在所示的示例中,该加热线呈现出每英寸上15圈的螺距,这使得加热元件21的加热线23的电阻为54.5Ω/m。第二或外部绝缘层25由厚度为0.52mm的PVC制成,使得加热元件的整体直径为2.10mm。该加热元件可根据标准ULAWMStyle#11019而使用PVC作为基材。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以及其他尺寸和/或结构。
如图8所示,通过使用这样的加热元件1的结构,以及通过串联连接芯线22和加热线23,使加热元件的电磁场很低,因为芯线22充当了流过加热线23的电流的回路。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热元件NTC层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图。实线示出了30m长的典型加热元件的NTC电阻,其中整个加热元件的温度相同。虚线表示加热元件中的0.5m的NTC电阻,其处在升高的温度中。在局部热点的情况下,例如由于毯子的折叠或褶皱引起的过热而使加热元件中的0.5m为约140℃,该NTC的整体电阻可以由正常温度下30m或29.5m的NTC电阻和升高的温度下0.5m的NTC电阻的并联电路计算出。高于加热元件的平均温度的局部热点的温度成为影响整体电阻的主导因素。
例如,当加热元件的全部长度的温度为50℃时,NTC电阻为约85kΩ。当由非正常使用而引起出现局部热点时,加热元件中的0.5m的温度上升到约140℃,该局部热点的阻抗变成25kΩ,从而使总电阻为19.3kΩ。
在最大加热设置的情况下,根据图3设置为“高”,加热元件的温度不会高于55℃,这使得NTC电阻为约30kΩ。从上述给定的例子中得到的19.3kΩ的低电阻将被加热线控制电路检测到,该控制电路降低功率以防止热点处的加热元件被损坏。
图3示出了典型的关于温度设置为“低”、“中”、“高”和“快速模式启动”的工作循环。每一工作循环通常包括通电模式,其中对加热元件加电,且加热线作为电阻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通电模式接下来是休息模式,不加电,以进行冷却。对于这三种可能的温度设置“低”、“中”、“高”中的每一种来说,通电模式持续正好10s,而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对“低”而言为38s、对“中”而言为19s,对“高”而言为8s。
当加热线控制电路在每次完全冷却后长时间不使用时第一次接通的时候,加热线控制电路自动切换到“快速模式启动”两分钟,以快速加热。在“快速模式启动”期间,一直处于通电状态,而没有休息模式。两分钟一过,加热线控制电路被设定到用户选择的温度设置上。
图4中示出了对于温度设置为“高”的典型工作循环,在热点的情况下加热线控制电路的自修复特性。对于低于60℃的温度,在每次正常操作中,工作循环包括10s的通电模式,接着是8s的休息模式,如图4所示。当加热元件的一部分的温度超过60℃时,例如形成了热点,那么通电模式的正半波被去除。去除的半波的数量取决于各自热点的温度。热点的温度越高或热点处NTC电阻越低,则被加热线控制电路去除的半波越多。在所给的示例中,对于60℃到80℃之间的温度,每个第四正半波被去除。当温度在80℃到100℃之间时,每个第二半波被去除,当温度在100℃到120℃之间时,四个半波中的三个被去除。当温度高于120℃时,则每个正半波被阻挡。所示出的工作循环仅为示例,温度和所去除的半波数量可改变。在每个正半波的开始时决定是否去除该正半波。
对于用户设置为“高”,在温度高于150℃的严重过热情况下的工作循环如图5所示。温度到约140℃以前,通过去除越来越多的正半波来降低功率,极端地去除每个半波。如果温度不能通过上述功率的降低而被降低,且达到150℃或更高,那么除此之外,工作循环中的休息模式还从8s增大到37s。这充分地减少了施加到加热元件的平均功率且允许额外的冷却。
在图6中示出了加热线控制电路1的简化方框图;所示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包括操作电路35,开关元件36,循环单元37和计时模块33。操作电路35可根据加热元件21的温度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操作电路35还可确定加热元件21的温度。可通过测量加热元件21的任何与温度有关的电学特性,例如其压降、电流或电阻,来确定温度。
为了确定加热元件21的温度,操作电路35需要与加热元件21相连,该连接可由开关元件36来建立。该连接不是永久连接,而是仅持续一定的时间。该时间优选地被设定为从AC输入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开始,且其持续时间仅为AC电源周期的一部分。AC电源周期的这一部分少于AC电源周期的10%,优选在0%和5%之间,最优选在0.25%和1.5%之间。每个AC周期至少测量一次加热元件21的温度。
取决于加热元件的温度,如果加热元件21的温度过高,则在测量后,操作电路35在AC电源的正和/或负半波剩余的时间段内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加热线控制电路1还包括循环单元37,其主要使操作电路35和加热线21能够以工作循环被操作。每个工作循环包括通电模式和休息模式。在通电模式中,AC电能被施加到加热元件21上,且加热元件21的温度由操作电路35至少每个AC周期控制一次。通电模式的持续时间一般是恒定的,且被设定为10s,但是也可以被设定为不同的和/或可变的。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用户设定,设定可在“高”、“中”和“低”之间变换,其分别对应休息模式的8s、19s和38s的持续时间。更多不同的用户设置和休息模式持续时间是可能的。在加热元件21严重过热的情况下,如图5所描述的,用户设定的休息模式可被无效以阻止对加热元件21的损坏。
计时模块33是附加的安全装置,其在持续使用10小时后切断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在图7中示出了加热线控制电路1的另一个简化方框图;加热线控制电路1主要包括中断装置31和控制装置32。中断装置31能够通过使AC电能的正和负半波均通过,只通过正或负半波,或使正和负波均不通过来操纵对所连接的加热元件21的供电。在每个AC电源周期内,用AC周期的一小段时间通过控制装置32测量一次加热元件21的电阻。控制装置32根据测量的值决定什么转换状态对剩余的AC周期是合适的,并相应地设置中断装置31。由触发装置34确定测量加热元件电阻的确切时间。在给定的示例中,AC周期用于测量的时间不多于250μs,且该测量在AC周期的正零交越点处被精确触发。触发装置34将中断装置31设置为以下状态:在上述的250μs内,无半波被施加到加热元件21上,且可由控制装置32完成测量。
在预先设定的操作时间后,计时模块33将中断装置33永久地设置为没有半波被供应到加热元件21上的状态,以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该预先设定的时间被设定为10小时,也可以为其他值。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加热毯的加热线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在操作中,一旦AC线路电能的正半波的上升斜率达到与分压器R9,R10限定的电压相同的电压,比较器UlA13将输出“高电平”。比较器UlA13输出端的“高电平”信号然后会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导通。由于AC线路电能的正半波要达到分压器R9,R10预先设定的值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的接通有一定的延迟。在给定示例中该延迟时间为250μs,也可以为其他值。在AC线路电压的每个正零交越点后的限定延迟时间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被导通。在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仍关闭的第一个250μs内,半波电路5决定是否开启晶闸管T1 14。
在加热元件21的正常操作中,例如整个NTC绝缘层24的温度在60℃以下,通过NTC绝缘层24的泄露电流相对较小。比较器UlB8负输入端的电压信号小于来自分压器R3,R4的正输入端的信号。因此比较器的UlB8输出将为“高电平”,其致使晶闸管T1 14持续保持或开启。因此其余的半波将通过晶闸管T1 14。
在加热元件的正常操作中,电路在通电模式和休息模式之间交替改变。通电模式的持续时间由电容C7 17的充电时间来决定。只要电容C7 17施加到比较器UlC12负输入端的电压信号低于比较器UlC12正输入端的参考电压,则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所给示例中电容的充电时间为10s,但是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值。只要电容C7 17被充满且比较器UlC12的负输入端的电压信号高于其正输入端的参考电压信号,则比较器UlC12输出“低电平”,通过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和晶闸管的栅极电压为“低电平”,来关闭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和晶闸管T114。这将使休息模式开始。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由电容C7 17的放电决定,电容C7 17通过二极管19、电阻器20a,20b和可变电阻器VRl11放电。只要电容C7 17的电压低于比较器UlC12正输入端上的参考电压信号,则比较器的输出将再次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可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导通以启动通电模式。根据对可变电阻器VRl11设置“低”、“中”或“高”,或者用户各自的设置,在所给示例中,休息模式的持续时间为38s、19s或8s。不同的设置也是可以的。
在由于错误使用而发生部分过热或加热元件整个过热的情况下,例如毯子被折叠或褶皱,NTC绝缘层24的电阻会变低,例如上述的19.3kΩ。通过NTC层24的泄露电流会增大,因此在比较器UlB8的负输入端形成正信号。如果该输入信号变得比来自分压器R3,R4的正输入端的信号大,那么比较器UlB8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将关闭晶闸管T114。由于晶闸管T1 14的关闭,使正半波不能通过。
因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只能在每个正半波开始的250μs延迟时间后被开启,因此在每个正半波进行比较或测量。
如果热点越来越严重,且温度超过150℃,则休息模式将增加,如图6所示。由于NTC绝缘层24的电阻甚至可低于上述的19.3kΩ,因此休息模式电路6在比较器UlD10的正输入引脚接收的信号高于其负输入引脚上的信号。因此比较器UlD10输出“高电平”,以利用Vcc对电容C7 17进行充电。只要电容C7 17还没有放完电,比较器UlC12会输出“低电平”,该“低电平”会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和晶闸管T1 14保持关闭。对于用户设置“高”,电容C7 17的放电时间为约37s,但是也可以选择不同值。对于用户设置“中”,放电时间为约43.2s。虽然在用户设置“低”时几乎不可能形成热点,在这种情况下放电时间可为约52.8s。
如果加热元件完全失效,例如芯线和加热线之间短路,电阻R1和R2将在正半波的第一个250μs内加热,热熔丝7将被熔断以完全切断线路电源供应。尽管在图3的电路图中,热熔丝7远离电阻R1和R2,事实上热熔丝7非常接近于或直接热接触于电阻R1,R2中的至少一个,优选非常接近于或直接热接触于两个电阻R1,R2。
当第一次操作电路时或存放了很长时间后,电容C7 17被充分放电。因此,为了使比较器UCl12的负输入端电压值高于施加到其正输入端的电压值,第一次充电所需的通电模式时间会比正常操作期间所需的时间长。该延长的时间会启动“快速模式启动”加热,该延长的时间在所给的示例中为约2分钟。虽然该“快速模式启动”持续的时间比通常的通电模式的时间长,但是他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在每个正零交越点进行测量,并确定是否允许正半波通过。该操作模式仅在加热线控制电路于电容C7 17完全放电后第一次开启时是可用的。“快速模式启动”的可用性的其他变型也是可以的,例如当加热元件21已经完全冷却时。
计时IC16测量从接通加热线控制电路开始所经过的时间。在预设的时间后,例如10小时后,计时IC16向它的输出引脚18输出“低电平”,然后该“低电平”降低比较器UlC12的输出,这进而使晶闸管T1 14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关闭。由于晶闸管T1 14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2 15均被关断,加热元件21中不再有功率消耗。这种自动断电是附加的安全装置,以防止对加热线控制电路的损坏,还可避免不必要的耗电。

Claims (18)

1.加热线控制电路(1),用于控制其所连接的加热元件(21)的AC供电,包括: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确定加热元件(21)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设定对加热元件(21)供电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a)操作电路(35),当加电时,可根据加热元件(21)的温度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b)开关元件(36),当加电时,在操作电路(35)和加热元件(21)之间提供连接
i)持续给定长度T1的时间,和/或
ii)只要AC输入电压的上升斜率期间的电压低于预定的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其特征在于T1的起点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其特征在于时间长度T1为AC电源周期的一部分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阈值小于AC线路电压的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电路(35)在AC电源的正和/或负半波的剩余时间段内可停止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包括循环单元(37),用于设定工作循环的持续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还包括计时模块(33),其可在预设时间后关闭加热元件(21)的AC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线控制电路(1),还包括热熔丝(7),在短路情况下,该热熔丝断开加热线控制电路(1)与AC电源的连接。
9.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操作电路(35)和所述加热元件之间提供连接,以在每个正和/或负半波的开始部分确定加热元件(21)的温度
a)该连接从T0开始持续给定长度的时间T1,和/或
b)只要AC输入电压波的上升斜率低于给定的阈值,以及
根据所述温度通过操作电路(35)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时间长度T1为AC电源周期的一部分小于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T0在AC电源的每个正和/或负零交越点。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C输入电压的上升斜率的阈值小于AC线路电压的50%。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电路(35)可停止AC电源周期剩余的时间段内的正和/或负半波。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元件以不同的工作循环被操作,所述工作循环包括:
a)给定长度的通电模式,在所述通电模式中,根据所述加热元件(21)的温度,至少部分电能被施加到所述加热元件(21),以及
b)可变长度的休息模式,在所述休息模式中,电源被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模式的时间长度取决于用户设置和/或所述加热元件(21)的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启动“快速模式启动”加热至预定时间,在该模式中
a)发生对所述加热元件(21)的温度的判断,和/或
b)由操作电路(35)影响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模式启动”加热的预设时间在1至5分钟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元件(21)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间后,停止对加热元件(21)的供电。
CN201310625271.1A 2008-07-17 2009-07-10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Pending CN103687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04776.3 2008-07-17
EP08104776A EP2146546A1 (en) 2008-07-17 2008-07-17 Heater wire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to operate a heating element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401.7A Division CN102160453B (zh) 2008-07-17 2009-07-10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095A true CN103687095A (zh) 2014-03-26

Family

ID=4001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4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453B (zh) 2008-07-17 2009-07-10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CN201310625271.1A Pending CN103687095A (zh) 2008-07-17 2009-07-10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640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0453B (zh) 2008-07-17 2009-07-10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84520A1 (zh)
EP (2) EP2515607A3 (zh)
JP (1) JP2011528163A (zh)
KR (1) KR20110031982A (zh)
CN (2) CN102160453B (zh)
RU (1) RU2491795C2 (zh)
WO (1) WO20100070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463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44793B2 (en) 2005-07-19 2019-04-02 Juul Labs, Inc. Devices for vaporization of a substance
US10512282B2 (en) 2014-12-05 2019-12-24 Juul Labs, Inc. Calibrated dose control
US10159282B2 (en) 2013-12-23 2018-12-25 Juul Labs, Inc. Cartridge for use with a vaporizer device
US10058129B2 (en) 2013-12-23 2018-08-28 Juul Labs, Inc. Vaporization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FR3015348B1 (fr) * 2013-12-23 2016-08-05 Michelin & Cie Procede de rechapage d'un pneumatique par effet joule
PT3508080T (pt) 2013-12-23 2021-03-02 Juul Labs Int Inc Sistemas e métodos de dispositivo de vaporização
US10076139B2 (en) 2013-12-23 2018-09-18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apparatus
USD842536S1 (en) 2016-07-28 2019-03-05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US20160366947A1 (en) 2013-12-23 2016-12-22 James Monsees Vaporizer apparatus
CA160775S (en) 2014-08-11 2015-09-29 Ploom Inc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with cartridge
US9881715B2 (en) * 2014-08-21 2018-01-30 Trent Jason Pederson Heated extension cord
CN105717812B (zh) * 2016-01-25 2019-03-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烟的智能化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电子烟
MX2018009703A (es) 2016-02-11 2019-07-08 Juul Labs Inc Cartuchos de fijacion segura para dispositivos vaporizadores.
ITUA20162518A1 (it) * 2016-04-12 2017-10-12 Redox S R L Dispositivo riscaldante istantaneo per solidi, liquidi, gas e vapori
USD849996S1 (en) 2016-06-16 2019-05-28 Pax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USD836541S1 (en) 2016-06-23 2018-12-25 Pax Labs, Inc. Charging device
USD851830S1 (en) 2016-06-23 2019-06-18 Pax Labs, Inc. Combined vaporizer tamp and pick tool
USD887632S1 (en) 2017-09-14 2020-06-16 Pax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ES2927247T3 (es) 2018-01-17 2022-11-03 Vorwerk Co Interholding Procedimiento para hacer funcionar un elemento calentad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1792A (en) * 1981-06-30 1985-04-16 Isuzu Motors Limited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for protecting glow plug from overheating
WO1995006203A1 (en) * 1993-08-25 1995-03-02 Ford Motor Company Limited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DE19701958A1 (de) * 1997-01-22 1998-07-23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Mit höherer Frequenz betriebene Leistungsstufe für eine Sitzheizungsschaltung
US6355912B2 (en) * 2000-01-13 2002-03-12 Sunbeam Products, Inc. Safety circuit for heating devices using PTC wire
CN1898618A (zh) * 2003-12-22 2007-01-17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加热元件过热的电路装置、加热装置和用于保护加热装置的方法
CN1971469A (zh) * 2006-12-01 2007-05-30 张闫松 自动取款机加热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5066C3 (de) * 1971-07-14 1975-02-20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Elektronische Regeleinrichtung für Absorber-Kühlgeräte
JPS5313089A (en) * 1976-07-21 1978-02-06 Hitachi Heating Appliance Co Ltd T 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SU921120A1 (ru) * 1980-07-09 1982-04-15 Челябинский Поли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Ленинского Комсомо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контрол мощности электропечи
JPS57106911A (en) * 1980-12-23 1982-07-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JPS58136072A (ja) * 1982-02-08 1983-08-12 Hitachi Ltd 複写機の定着装置
SU1248082A1 (ru) * 1984-10-30 1986-07-30 Чуваш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И.Н.Ульянова Резистивна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а установка
JPS63205085A (ja) * 1987-02-20 1988-08-24 株式会社東芝 温度制御装置
DE3718809A1 (de) * 1987-06-05 1988-12-15 Memmert Gmbh & Co Kg Waerme Me Verfahren zur temperaturregelung und temperaturregelschaltung
US5043560A (en) * 1989-09-29 1991-08-27 Masreliez C Johan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heated probe
JPH0554957A (ja) * 1991-08-27 1993-03-0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感熱発熱体の温度制御装置
RU2051473C1 (ru) * 1992-11-24 1995-12-27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ый кооператив "Эла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неподвиж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электроутюга
JPH0771775A (ja) * 1993-08-31 1995-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熱装置
GB2283583B (en) * 1993-10-15 1998-06-24 Seiko Epson Corp Temperature control in a fixing device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177179B2 (ja) * 1997-01-10 200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の制御方法
US5861610A (en) 1997-03-21 1999-01-19 Micro Weiss Electronics Heater wire with integral sensor wire and improved controller for same
GB9725836D0 (en) * 1997-12-05 1998-02-04 Winterwarm Birmingham Limite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heating blankets and the like
JP3376279B2 (ja) * 1998-06-03 2003-0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746913B2 (ja) * 1999-05-12 2006-02-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6222162B1 (en) 1999-06-03 2001-04-24 Barry P. Keane Electric blanket and control
ES2316400T3 (es) * 1999-12-22 2009-04-16 Basf Plant Science Gmbh Proteinas de proteina quinasa relacionadas con el estres y metodos de uso en plantas.
JP3536286B2 (ja) * 2000-11-28 2004-06-07 株式会社メカ・エンジ 電気床暖房装置
US6727475B2 (en) * 2001-07-27 2004-04-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Heating control system which minimizes AC power line voltage fluctuations
JP2003123941A (ja) * 2001-10-11 2003-04-25 Canon Inc ヒ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87375A (ja) * 2002-08-28 2004-03-18 Daikyo Denshi Densen Kk 電熱線制御装置
JP4630576B2 (ja) * 2004-06-03 2011-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装置
EP1834506B1 (en) * 2005-01-03 2012-08-01 Jong-Jin Kil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and heating wire thereof
KR100738310B1 (ko) * 2006-06-28 2007-07-12 윤정수 전열매트 온도제어기
US20080029502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You Han S Electromagnetic-field-shielded heating wire used in bedding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1792A (en) * 1981-06-30 1985-04-16 Isuzu Motors Limited Voltage control circuit for protecting glow plug from overheating
WO1995006203A1 (en) * 1993-08-25 1995-03-02 Ford Motor Company Limited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DE19701958A1 (de) * 1997-01-22 1998-07-23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Mit höherer Frequenz betriebene Leistungsstufe für eine Sitzheizungsschaltung
US6355912B2 (en) * 2000-01-13 2002-03-12 Sunbeam Products, Inc. Safety circuit for heating devices using PTC wire
CN1898618A (zh) * 2003-12-22 2007-01-17 Bsh博施及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用于防止加热元件过热的电路装置、加热装置和用于保护加热装置的方法
CN1971469A (zh) * 2006-12-01 2007-05-30 张闫松 自动取款机加热控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463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CN110539463B (zh) * 2018-05-28 2023-02-28 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温度控制装置及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84520A1 (en) 2011-11-24
RU2491795C2 (ru) 2013-08-27
CN102160453A (zh) 2011-08-17
RU2011105824A (ru) 2012-08-27
EP2146546A1 (en) 2010-01-20
EP2515607A2 (en) 2012-10-24
WO2010007009A1 (en) 2010-01-21
JP2011528163A (ja) 2011-11-10
EP2515607A3 (en) 2013-04-24
CN102160453B (zh) 2014-04-30
KR20110031982A (ko) 2011-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0453B (zh) 加热线控制电路及加热元件的操作方法
US8383993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 heater using thermo-sensitive resin and safety device thereof
US6222162B1 (en) Electric blanket and control
US9844098B2 (en) Pliable heating device
WO2009064057A1 (en) Three-wir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US8173938B2 (en) Controller for a heating cable
WO2020124143A1 (en) A liquid heating appliance for making a beverage and associated metho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icrocontroller readable medium
KR100942909B1 (ko) 무자계 발열선의 전자파 차단 온도조절기
KR101065482B1 (ko) 안전장치가 부가된 전열기구의 온도제어장치
KR100659187B1 (ko) 안전기능 무자계 온도조절기
US20050092735A1 (en) Hea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lexible heating element
CN112203368A (zh) 温度控制方法、电路及发热装置
KR101080516B1 (ko) 온도 조절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온도조절 방법
CN103384418B (zh) 高功率密度加热毯
CN103179697A (zh) 可防止发热线过热的发热结构及方法
CN216087033U (zh) 一种电热毯安全供热电路
JP428532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0452360Y1 (ko) 감온성 절연수지를 이용한 온도제어장치 및 그 접속구조
KR200435336Y1 (ko) 감열선 방식 온도조절기
KR100886978B1 (ko) 무자계 위상제어방식 온도조절기
JP2024512233A (ja) 直流電熱器具のスマート温度制御装置
EP2239644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a domestic appliance
KR101321112B1 (ko) 안전회로가 부가된 전열기구의 제어장치
WO2009051331A1 (en) Magnetic field-free phase control-type temperature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GB2399702A (en) Fail-safe electric heating contro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