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7400B -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7400B
CN103677400B CN201310412350.4A CN201310412350A CN103677400B CN 103677400 B CN103677400 B CN 103677400B CN 201310412350 A CN201310412350 A CN 201310412350A CN 103677400 B CN103677400 B CN 103677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film
plate portion
touch surface
contac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23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7400A (zh
Inventor
榁木幸信
饭田将司
森川遥
奥野二郎
望月敏嗣
吉冈范明
高山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nz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nz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ze Ltd filed Critical Gunz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77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74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7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7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薄、轻且难以破裂的触控面板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所述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以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之间实质上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有触控面板部,所述触控面板部具备从所述显示装置侧起依次配置的面状体和树脂保护层,所述面状体具备树脂膜以及通过图案化形成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的触摸位置检测用的导电层,所述树脂保护层的厚度为150μm以上500μm以下,所述触控面板部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Description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公众所知的有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在电脑、携带终端、电子笔记本、OA设备、游戏机、PDA、银行终端(自动柜员机)、售票机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安装用于检测输入位置的触控面板而构成所述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是通过将触控面板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而构成的,在所述触控面板的由玻璃构成的基板的一个面上形成有触摸位置检测用的电极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054199号
在以往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中,由于作为触控面板的结构部件具有玻璃基板,因此有破裂的危险。此外虽然为了防止触控面板的破裂,尽管可以加大玻璃基板的厚度来进行应对,但是会导致重量增加。特别是当安装在画面尺寸大的设备上时,会妨碍轻量化。此外,由于作为结构部件包含玻璃,所以缺乏柔性,因此还存在将触控面板配置在显示器表面时的操作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所述问题的、具备薄、轻、且难以破裂的触控面板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通过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来达成所述目的,所述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以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之间实质上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有触控面板部,并且所述触控面板部通过粘合层配置在所述显示器的表面,所述触控面板部具备面状体、粘合层和树脂保护层,所述面状体、所述粘合层和所述树脂保护层从所述显示装置侧起依次配置,所述面状体具备树脂膜和触摸位置检测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通过图案化形成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所述树脂保护层是层叠膜,所述层叠膜是在聚碳酸酯制膜的两面配设了丙烯酸制膜的层叠膜或者是在丙烯酸制膜的单面上配设了聚碳酸酯膜的层叠膜,所述触控面板部的触控面的铅笔硬度为6H以上,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厚度为330μm以上913μm以下,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4g/cm2以上0.119g/cm2以下。
通过由树脂材料形成构成触控面板部的面状构件(树脂保护层及面状体),能使触控面板部成为薄、轻的结构。此外,由于触控面板部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在H以上,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触摸面受到损伤。此外,因为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部具有薄且富有柔性的结构,所以在通过粘合层贴到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时,可以将触控面板部弯曲,从端部起依次贴合,所以能进行恰当的设置而不会引起空气的进入(エアがみ)。其结果,能提高在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设置触控面板时的操作性,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
此外,在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厚度为300μm以上1200μm以下。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3g/cm2以上0.14g/cm2以下。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面状体是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备第一电极膜和第二电极膜,所述第一电极膜,在第一树脂膜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有第一导电层,并且厚度为50μm以上250μm以下,所述第二电极膜,在第二树脂膜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有第二导电层,并且厚度为50μm以上250μm以下。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树脂膜和所述第二树脂膜分别由光学膜形成。
按照本发明,能够提供具备薄、轻且难以破裂的触控面板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部具备的第一电极膜和第二电极膜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部具备的第一电极膜和第二电极膜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简要结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铅笔硬度测定试验时的触控面板部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说明进行了耐擦伤性评价的触控面板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1 触控面板部
2 面状体
3 第一电极膜
31 第一树脂膜
32 第一导电层
33 第一引出布线
4 第二电极膜
41 第二树脂膜
42 第二导电层
43 第二引出布线
5 树脂保护层
51 硬涂层
6a、6b、6c、6d、6e 粘合层
7 复合膜
8 玻璃板
10 显示装置
10a 显示器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另外,为便于容易理解结构,各图不是实际尺寸,而是经过了局部放大或缩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例如作为电脑、智能电话、电子书终端、手机、电子笔记本、OA设备、游戏机、PDA、银行终端(自动柜员机)、售票机等操作用显示装置使用,如图1的简要结构剖视图所示,具备显示装置10以及触控面板部1。
触控面板部1为电容式触控面板,与显示装置10的显示器表面10a之间实质上未设置有间隙(气隙),触控面板部1通过粘合层6a配置在显示器表面10a上。此外,如图1所示,触控面板部1具备面状体2和树脂保护层5,面状体2和树脂保护层5从显示装置10侧起依次配置。面状体2和树脂保护层5通过粘合层6c贴合。所述触控面板部1的厚度优选的是300μm以上1200μm以下,更优选的是500μm以上1000μm以下。此外,触控面板部1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的是0.03g/cm2以上0.14g/cm2以下,更优选的是0.07g/cm2以上0.13g/cm2以下。在此,触控面板部1的单位面积的重量,是指由(触控面板部1整体的重量)/(触控面板部1的面板面积)表示的参数。此外,触控面板部1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
在图1的结构中,面状体2作为层叠体形成,所述层叠体具备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通过粘合层6b相互贴合。第一电极膜3具备第一树脂膜31以及第一导电层32,在所述第一树脂膜31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第一导电层32。同样地,第二电极膜4具备第二树脂膜41以及第二导电层42,在所述第二树脂膜41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一电极膜3和所述第二电极膜4的厚度,优选的是分别在50μm以上250μm以下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2的(a)的俯视图所示,第一树脂膜31上具备第一引出布线33,第一引出布线33与构成第一导电层32的各导电部32a电连接。同样地,如图2的(b)的俯视图所示,第二树脂膜41上具备第二引出布线43,第二引出布线43与构成第二导电层42的各导电部42a电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以第一树脂膜31的另一个面侧(未形成有第一导电层32的面侧)与第二树脂膜41的一个面侧(形成有第二导电层42的面侧)相互分开对置的方式,通过粘合层6b贴合。另外,在图1的结构中,形成在第一树脂膜31上的第一导电层32朝向触摸面(树脂保护层5侧)配置。此外,可以以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相互分开对置的方式,将第一电极膜3与第二电极膜4通过粘合层6b贴合。此外,可以采用下述方式:第一导电层32朝向显示装置10侧配置,并且以所述第一导电层32与第二树脂膜41的另一个面侧(未形成有第二导电层42的面侧)相互分开对置的方式,将第一电极膜3与第二电极膜4通过粘合层6b贴合。此外,可以以第一导电层32的另一个面侧和第二导电层42的另一个面侧相互分开对置的方式,将第一电极膜3与第二电极膜4通过粘合层6b贴合。
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是构成绝缘层的电介质基板,优选的是由透明性高的材料构成。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酸、非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脂肪族环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系热塑性透明树脂、由环烯烃聚合物(COP)或环烯烃共聚物(COC)构成的环烯烃系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柔性膜或者所述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的层叠体形成。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厚度优选的是在50μm~250μm的范围内。另外,可以对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表面进行用于提高浸润性的等离子体处理,也可以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表面追加需要的功能性膜,例如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表面设置用于表面保护的硬涂层,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表面设置用于改善与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贴紧性、光学特性的底涂层等。
此外,可以利用由光各向同性材料形成的光各向同性膜(光学膜)构成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光各向同性材料是针对入射的全部的光不具有偏光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丙烯酸(PAC)、非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脂肪族环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系热塑性透明树脂、由环烯烃共聚物(COC)构成的环烯烃系树脂等。作为使用所述的材料形成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方法,可以采用浇铸或挤出等方法。
如图2的(a)、图2的(b)所示,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一方的主面上分别形成有图案化后的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分别作为带状导电部32a、42a的集合体形成,带状导电部32a、42a各自隔开规定间隔且相互平行地延伸。分别构成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带状导电部32a和带状导电部42a是将多个菱形状导电部以直线状连接的结构,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菱形状导电部的连接方向相互垂直,并且以在俯视中上下的菱形状导电部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图案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只要能检测手指等接触点,可以是任意的形状。例如如图3的(a)、图3的(b)的俯视图所示,作为带状导电部32a、42a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但是,对于触控面板部1的分辨率等动作性能而言,优选的是采用下述结构:在使第一电极膜3与第二电极膜4重叠的情况下,能减少导电部32a、42a不存在的区域。基于这种观点,相比于矩形的结构,作为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图案形状,优选的是多个菱形状导电部以直线状连接的结构。但是,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图案形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可以选择合适的图案形状。
作为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氧化铟锡(ITO)、氧化铟、掺锑氧化锡、掺氟氧化锡、掺铝氧化锌、掺钾氧化锌、掺硅氧化锌、氧化锌-氧化锡系、氧化铟-氧化锡系、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镁系、氧化锌、锡氧化膜等透明导电材料、或锡、铜、铝、镍、铬等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也可以将所述材料中的两种以上材料进行复合来形成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此外,即使是对酸、碱敏感的金属单体,也可以作为导电材料使用。
此外,可以将把碳纳米管、碳纳米角、碳纳米线、碳纳米纤维、石墨纤维等极细导电碳纤维、由银材料等构成的极细导电纤维分散到作为粘合剂发挥作用的聚合物材料中形成的复合材料,作为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材料使用。在此,作为聚合物材料,可以采用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聚噻吩、聚对苯乙烯(ポリフェニレンビニレン)、聚苯硫醚、聚对亚苯、聚杂环乙烯撑(ポリ複素環ビニレン)、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导电性聚合物。此外,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酸、聚酰亚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脂肪族环状聚烯烃、降冰片烯系热塑性透明树脂等非导电性聚合物。
作为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材料,特别是在采用将碳纳米管分散到非导电性聚合物材料中得到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时,由于碳纳米管的直径一般为0.8nm~1.4nm(1nm前后),是极细的,所以将碳纳米管一根一根或一束一束分散到非导电性聚合物材料中,在减少碳纳米管对光透过的阻碍、确保面状体2的透明性的方面是优选的。
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PVD法、CVD法、涂布法、印刷法等。此外,在例如通过溅射法形成ITO膜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厚度优选的是60nm以下,更优选的是30nm以下。另外,当膜厚在5nm以下时难以成为连续的膜,难以形成稳定的导电层。
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图案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形成:在形成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上的ITO膜等的表面,形成具有所需要的图案形状的掩模部,然后将露出部分通过酸液等蚀刻除去,然后用碱液等将掩模部溶解。
与第一导电层32的各带状导电部32a电连接的第一引出布线33以及与第二导电层42的各带状导电部42a电连接的第二引出布线43,用于将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检测到的触摸信号向配置在外部的触摸位置辨别用电路(未图示)引导。如图2的(a)、图2的(b)所示,各第一引出布线33的一个端部分别与各带状导电部32a连接,另一个端部配置在第一树脂膜31的侧边缘部。同样地,各第二引出布线43的一个端部分别与各带状导电部42a连接,另一个端部配置在第二树脂膜41的侧边缘部。此外,分别配置在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的侧边缘部的第一引出布线33和第二引出布线43的一端部分,隔开规定间隔以集中方式配置。所述以集中方式配置的第一引出布线33和第二引出布线43的一端部分构成连接端子,柔性布线板(未图示)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检测到的触摸信号,被引导到配置在外部的触摸位置辨别用电路(未图示)。
关于第一引出布线33和第二引出布线43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A)将含有银等金属导电性颗粒的导电性浆料分别丝网印刷到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上的方法,(B)将铜等金属箔分别层叠到第一树脂膜31和第二树脂膜41上,在金属箔上形成抗蚀图案,然后对金属箔进行蚀刻的方法(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32884等)。此外,第一引出布线33和第二引出布线43可以由与所述的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材料同样的材料(氧化铟锡(ITO)或导电性聚合物等)形成。在用与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一引出布线33和第二引出布线43时,可以采用与第一导电层32及第二导电层42的图案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所述(B)的形成方法、以及通过激光照射除去不要的区域的方法等。
作为所述(A)的形成方法中的导电性颗粒,可以举出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微颗粒。此外,所述(A)的形成方法中的导电性颗粒例如也可以是将金、MAM、铜、金和银的合金、金和铜的合金、银和铜的合金、金和银和铜的合金的中的任意一种作为主要成分的微颗粒。此外,也可以是将氧化铟锡(ITO)、在氧化铟中混合氧化锌得到的导电性氧化物(IZ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或在氧化铟中混合氧化硅得到的导电性氧化物(ITSO)作为主要成分的微颗粒。此外,作为其他的导电性浆料,可以使用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等导电性高分子、以碳纳米线或金属纳米线等极细导电纤维作为导电体的导电性材料。另外,引出布线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所述的(A)和(B)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所述(A)以外的凹版印刷等印刷方法、所述的(B)以外的光刻法。
树脂保护层5是具有保护面状体2功能的透明的片构件,俯视下为矩形。所述树脂保护层5以俯视下实质上覆盖面状体2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通过粘合层6c层叠在第一树脂膜31的露出面上,树脂保护层5的露出面构成触摸操作用的触摸面。作为树脂保护层5,例如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酰胺(PA)、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合成树脂制的柔性膜形成。可以在所述的膜的表面设置硬涂层等。此外,可以由所述的两种以上的合成树脂的层叠体构成树脂保护层5。作为具有层叠体结构的树脂保护层5,优选的是使用在聚碳酸酯(PC)制膜的两面配设了丙烯酸制膜的层叠膜(PMMA/PC/PMMA膜)、在丙烯酸制膜的单面上配设了聚碳酸酯(PC)膜的层叠膜(PMMA/PC膜)。在此,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优选的是150μm以上500μm以下,更优选的是240μm以上500μm以下。通过使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在150μm以上,能形成触摸面的铅笔硬度在H以上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此外,通过使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在500μm以下,可以将触控面板部1有效地贴合到显示器表面10a。
粘合层6a、6b、6c可以使用环氧系、丙烯酸系、硅系、氨基甲酸乙酯系等通常的透明粘合剂,粘合层6a、6b、6c也可以包含由聚酯系树脂的透明性膜构成的芯材。此外,可以通过将多个片状粘合材重叠来形成粘合层6a、6b、6c,此外可以将多个种类的片状粘合材重叠形成粘合层。此外,可以使用丙烯酸系UV固化树脂、硅系UV固化树脂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各粘合层6a、6b、6c的厚度没有特别的指定,实用上优选的是15μm~175μm。当在贴合面上有引出布线的印刷图案及添加装饰印刷层等的凹凸时,选择不易受到台阶的影响的合适的厚度。
在具备以上结构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中,触摸位置的检测方法与以往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相同,如果用手指等触碰触控面板部1的表面侧的任意的位置,则面状体2的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在触摸位置通过人体电容接地,通过检测流过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的电流值(检测与人体之间的电容的变化),计算出触摸位置的坐标。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的、构成触控面板部1的面状构件(树脂保护层5及面状体2)由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可以使触控面板部1成为薄且轻的结构。其结果,能够提高在显示装置10的显示器表面10a设置触控面板时的操作性,能高效地制造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面板。此外,由于能降低触控面板部1破裂的可能性,所以成品率提高,能以低成本制造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此外,由于触控面板部1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在H以上,所以能有效地抑制触摸面受到损伤。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触控面板部1具有轻、薄、且富有柔性的结构,所以能将触控面板部弯曲,从端部起依次贴合,在通过粘合层6a贴到显示装置10的显示器表面10a上时,可以恰当地进行设置而不会引起空气的进入。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面状体2具备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但是也可以通过省略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中的任一方的方式构成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100。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面状体2的结构,具备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并在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但是例如如图4所示,也可以省略第二电极膜4,在第一电极膜3的第一树脂膜31的两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由此构成面状体2。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面状体2的结构,具备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并且具备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所述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分别具有带状导电部32a和带状导电部42a,当将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两者重叠时,带状导电部32a和带状导电部42a相互垂直,例如如图5的立体图所示,也可以通过省略第二电极膜4,并且在第一电极膜3的第一树脂膜31的一个面(形成有第一导电层32的面)上,形成第二导电层42来构成面状体2。在按该方式构成面状体2的情况下,形成有第一导电层32的带状导电部32a与第二导电层42的带状导电部42a相互重叠的部分,通过以介于所述重叠部分之间的方式设置绝缘部45,能防止第一导电层32与第二导电层42导通,可以维持作为触控面板的功能。或者,可以在第一导电层32的整个面上形成硬涂层等电介质层,并在所述电介质层上形成第二导电层42,由此构成面状体2。
此外,本发明人制作了图1和图4所示的触控面板部1的样品,并测量了触控面板部1整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以及触控面板部1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其结果如下所示。样品1~样品9具有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部1的结构,样品10~样品12具有图4所示的触控面板部1的结构。表1示出了样品1~样品9的各结构部件的材质、单位面积的重量(g/cm2)、厚度(μm)、铅笔硬度、样品整体的厚度(μm)、样品整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g/cm2)。此外,表2示出了样品10~样品12的各结构部件的材质、单位面积的重量(g/cm2)、厚度(μm)、铅笔硬度、样品整体的厚度(μm)、样品整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g/cm2)。另外,在样品12中,构成代替图4的树脂保护层5具备玻璃保护层的以往的结构。在此,铅笔硬度是基于JIS5600,进行了将试验负荷定为750g的试验后得到的结果。粘合层6a、6b、6c使用了东洋油墨株式会社(東洋インキ株式会社)制造的丙烯酸系粘合剂(オリバインBPS5296)。在将复合膜7贴合到粘合层6a(厚度100μm)的与第二电极膜4贴合的面的相反一侧的状态(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样品放置在玻璃板8上进行了试验。另外,对于样品10~样品12,在将复合膜8贴合到与第一电极膜3贴合的面的相反一侧的状态下,将样品放置在玻璃板9上进行了试验。
表1
注1:PMMA/PC/PMMA
注2:PMMA/PC
表2
根据表1判明了,当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大于150μm时,铅笔硬度成为H以上(样品2和样品4)。此外,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在200μm以上时,铅笔硬度成为3H以上。特别是使用了高硬度的丙烯酸系树脂(PMMA)及其层叠体作为树脂保护层5时,厚度在200μm以上500μm以下的情况下,铅笔硬度成为6H以上(样品5~样品9,样品11)。此外,根据表2判明了,相比于采用树脂保护层5的结构(样品10和样品11),采用了玻璃作为配置在第一电极膜3上的保护层(相当于树脂保护层5)的样品12的样品整体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大幅增加。即,相对于构成触控面板部1的面状构件(树脂保护层5、第一电极膜3(第二电极膜4))的一部分使用玻璃的结构,本发明通过由树脂材料形成构成触控面板部1的面状构件的全部构件,能够形成极轻的触控面板部1。
此外,本发明人还针对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以及配置在树脂保护层5与面状体2之间的粘合层6c的厚度,对触控面板部1的触摸面的铅笔硬度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具体而言,关于图1所示的触控面板部1,制作了改变粘合层6c的厚度的样品,并对各样品测量了铅笔硬度。除样品结构以外,测量方法与表1和表2的相同。对于各样品,具体而言,由厚度125μm的PET材料分别构成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并且使粘合层6a、粘合层6b的厚度分别为100μm、50μm。关于树脂保护层5,准备了由厚度125μm~250μm的PET材料形成的三种树脂保护层。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判明了,关于PET材料的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为125μm的样品A和样品B,未设置粘合层6c的样品A的铅笔硬度为H,而具有粘合层6c的样品B的铅笔硬度为F,由于设置粘合层6c造成铅笔硬度降低。此外,关于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为188μm的样品C~样品F,相对于未设置粘合层6c的样品C的铅笔硬度为2H,具有粘合层6c的样品D~样品F的铅笔硬度成为H,判明了由于设置粘合层6c造成铅笔硬度降低。另一方面,关于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为250μm的样品G~样品J,不论有无粘合层6c或者其种类及厚度怎样,铅笔硬度都是3H,判明了厚度250μm的树脂保护层5不受粘合层6c的影响,铅笔硬度未降低。即,认为对于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而言,在230μm至240μm程度的范围内,存在受到粘合层6c的影响而导致铅笔硬度降低的厚度条件与不受粘合层6c的影响而能维持铅笔硬度的厚度条件的临界点(变化点)。因此,通过将树脂保护层5的厚度设定为240μm以上,就能够不受粘合层6c的影响地有效地构成铅笔硬度难以产生波动的触控面板部1。
此外,如图7所示,本发明人制作了在树脂保护层5的露出面(与贴有粘合层6c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硬涂层51而构成的触控面板部1,并进行了耐擦伤性评价。树脂保护层5由厚度为250μm的PET材料构成。硬涂层51可以通过涂布氟系成分、硅系成分或包含氟系成分和硅系成分双方的硬涂层材料而形成。此外,优选的是,将硬涂层51的表面的摩擦系数设定在0.03~0.2的范围。在本耐擦伤性评价中使用的触控面板部1中,使用了采用包含氟系成分和硅系成分的丙烯酸系UV固化型的硬涂层材料、厚度为3μm、表面的摩擦系数为0.04的硬涂层51。此外,触控面板部1的表面(硬涂层51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2H。另外,触控面板部1的第一电极膜3和第二电极膜4是通过在PET制的第一树脂膜31(厚度188μm)和第二树脂膜41(厚度100μm)上,分别形成厚度30nm的由ITO构成的第一导电层32和第二导电层42而构成的。此外,粘合层6b、6c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将粘合层6b的厚度设为50μm,粘合层6c的厚度设为75μm。
耐擦伤性评价通过在钢丝棉滑动试验机上安装钢丝棉#0000,并边对触控面板部1施加2.0kgf/cm2的负荷边使所述钢丝棉#0000以30mm/秒的速度进行2000次往返的滑动后,将触控面板部1从钢丝棉滑动试验机取出,用目视确认了触控面板部1的表面(硬涂层51的表面)的损伤(擦伤)的发生状况。目视确认时,向触控面板部1的表面照射照度1000勒克司程度的光,确认了损伤发生状况。其结果,确认到在触控面板部1的表面(硬涂层51的表面)未发生损伤。这样,在树脂保护层5的表面(露出面)形成有硬涂层51的触控面板部1,通过硬涂层51中的润滑性成分(例如氟系成分及硅系成分)被压到硬涂层51的表面,由此与接触物之间的滑动性得到提高,具有极高的耐擦伤性,可以有效地抑制以损伤为起点的破裂的发生。

Claims (10)

1.一种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以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之间实质上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有触控面板部,并且所述触控面板部通过粘合层配置在所述显示器的表面,所述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部具备面状体、粘合层和树脂保护层,所述面状体、所述粘合层和所述树脂保护层从所述显示装置侧起依次配置,
所述面状体具备树脂膜和触摸位置检测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通过图案化形成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
所述树脂保护层是层叠膜,所述层叠膜是在聚碳酸酯制膜的两面配设了丙烯酸制膜的层叠膜或者是在丙烯酸制膜的单面上配设了聚碳酸酯膜的层叠膜,
所述触控面板部的触控面的铅笔硬度为6H以上,
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厚度为330μm以上913μm以下,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为0.04g/cm2以上0.119g/cm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保护层的厚度为200μm以上500μm以下。
3.一种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以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器表面之间实质上不设置间隙的方式配置有触控面板部,所述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部具备面状体和树脂保护层,所述面状体和所述树脂保护层从所述显示装置侧起依次配置,
所述面状体具备树脂膜和触摸位置检测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通过图案化形成在所述树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
所述树脂保护层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柔性膜,厚度为250μm以上500μm以下,
所述触控面板部的触控面的铅笔硬度为3H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厚度为330μm以上110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部的厚度为500μm以上913μ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树脂保护层的表面还具备硬涂层,所述硬涂层包含氟系成分或硅系成分或氟系成分和硅系成分双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的表面的摩擦系数为0.03~0.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膜由光学膜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状体是层叠体,所述层叠体具备第一电极膜、第二电极膜以及粘合层,
所述第一电极膜,在第一树脂膜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有第一导电层,并且厚度为50μm以上250μm以下,
所述第二电极膜,在第二树脂膜的一个面上通过图案化形成有第二导电层,并且厚度为50μm以上250μm以下,
所述粘合层介于所述第一电极膜和所述第二电极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膜和所述第二树脂膜中的至少一方由光学膜形成。
CN201310412350.4A 2012-09-25 2013-09-11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6774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1442A JP6098787B2 (ja) 2012-09-25 2012-09-25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2012-211442 2012-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7400A CN103677400A (zh) 2014-03-26
CN103677400B true CN103677400B (zh) 2018-05-08

Family

ID=5031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2350.4A Active CN103677400B (zh) 2012-09-25 2013-09-11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8787B2 (zh)
CN (1) CN103677400B (zh)
TW (1) TWI5185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6916B1 (ko) * 2014-05-15 2017-04-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인쇄층이 형성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용 커버 윈도우에 인쇄층을 형성하는 방법
JP2015225428A (ja) * 2014-05-27 2015-12-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式情報入力画像表示装置
KR102351666B1 (ko) * 2014-07-14 2022-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을 구비한 플랙서블 표시 장치
CN104182737B (zh) * 2014-08-26 2017-09-1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JP6417887B2 (ja) * 2014-11-20 2018-11-07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方式タッチパネル
JP5918896B1 (ja) * 2015-02-06 2016-05-1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配線体の製造方法
JPWO2017141655A1 (ja) * 2016-02-18 2018-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WO2017154095A1 (ja) * 2016-03-08 2017-09-14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入力装置用シート及びペン入力装置用シートの製法
CN108700965A (zh) * 2016-03-30 2018-10-23 株式会社藤仓 布线体、布线基板以及接触式传感器
KR102618537B1 (ko) * 2016-04-29 202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온-스크린 지문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CN106155446A (zh) * 2016-07-06 2016-11-23 深圳市骏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触摸屏和lcm的框贴方法
CN107291297A (zh) * 2017-07-05 2017-10-24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触控传感器、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230171478A (ko) 2017-10-27 2023-12-20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플렉시블 커버 렌즈 막들
KR20200142594A (ko) 2018-05-10 2020-12-22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교체가능한 커버 렌즈
JP2021536030A (ja) 2018-08-14 2021-12-23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ied Materials, Incorporated フレキシブルカバーレンズのための多層乾湿ハードコート
KR20230173748A (ko) 2019-06-26 2023-12-27 어플라이드 머티어리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들을 위한 플렉서블 다층 커버 렌즈 스택들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5984A (ja) * 2002-03-15 2003-11-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処理物品、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
CN10128131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光装置
CN101876766A (zh) * 2010-06-15 2010-11-03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式液晶屏
JP2011073446A (ja) * 2010-09-24 2011-04-14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樹脂成形体の用途
CN102063232A (zh) * 2009-11-16 2011-05-18 祥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多点触控面板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29335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
JP2011180769A (ja) * 2010-02-26 2011-09-15 Gunze Ltd タッチパネル
CN102227455A (zh) * 2008-11-27 2011-10-26 东丽株式会社 硅氧烷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接触面板用保护膜
JP201200842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Casio Comput Co Ltd 偏光板、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035537A (ja) * 2010-08-09 2012-02-23 Vision Development Co Ltd ダイヤモンド微粒子を含む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02473480A (zh) * 2009-07-08 2012-05-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电子设备及触摸面板
JP201213358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保護カバー付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6566B2 (ja) * 1989-08-02 1998-09-30 日本写真印刷 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4672271B2 (ja) * 2004-03-09 2011-04-20 グンゼ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層付き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260404B2 (ja) * 2008-12-26 2013-08-1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5984A (ja) * 2002-03-15 2003-11-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処理物品、ハードコートフイルム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
CN101281312A (zh) * 2007-04-05 2008-10-08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光装置
CN102227455A (zh) * 2008-11-27 2011-10-26 东丽株式会社 硅氧烷树脂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接触面板用保护膜
CN102473480A (zh) * 2009-07-08 2012-05-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性膜、电子设备及触摸面板
CN102063232A (zh) * 2009-11-16 2011-05-18 祥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多点触控面板的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29335A (zh) * 2010-01-18 2011-07-20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装置结构
JP2011180769A (ja) * 2010-02-26 2011-09-15 Gunze Ltd タッチパネル
CN101876766A (zh) * 2010-06-15 2010-11-03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式液晶屏
JP201200842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Casio Comput Co Ltd 偏光板、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2035537A (ja) * 2010-08-09 2012-02-23 Vision Development Co Ltd ダイヤモンド微粒子を含む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1073446A (ja) * 2010-09-24 2011-04-14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樹脂成形体の用途
JP201213358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保護カバー付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7187A (ja) 2014-04-17
TWI518569B (zh) 2016-01-21
JP6098787B2 (ja) 2017-03-22
TW201413541A (zh) 2014-04-01
CN103677400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7400B (zh) 带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3946778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857923B2 (en) Touch panel including an elastic intermediate layer
TWI249708B (en) Analog resistive touch panel without bias
US9001076B2 (en) Touch panel
JP5374457B2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40354902A1 (en) Touch panel
US8917157B2 (en) Touch panel
CN108509095A (zh) 数字化仪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3781A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608411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90103872A (ko) 터치센서 일체형 디지타이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04009823U (zh) 带有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783697A (zh) 在导电高分子上形成线路的方法及可挠式触控装置
CN113821114A (zh) 电子装置
TW201349073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結構
JP6134968B2 (ja) 表示装置
JP612725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212749793U (zh) 电子装置
JP61349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2013206675A (ja) 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1079190B1 (ko) 지그재그 패턴 구조를 갖는 터치스크린패널
KR101356234B1 (ko) 터치패널용 복합형 유도전극 구조
WO2017163313A1 (ja) 電子機器用パネル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10104410A (ko) 터치스크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