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599B - 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599B
CN103676599B CN201310425248.8A CN201310425248A CN103676599B CN 103676599 B CN103676599 B CN 103676599B CN 201310425248 A CN201310425248 A CN 201310425248A CN 103676599 B CN103676599 B CN 103676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witching device
exterior member
buffer unit
aforesaid oper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52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599A (zh
Inventor
北原政昭
樱泽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00Normal winding of clockworks by hand or mechanically; Winding up several mainsprings or driving weights simultaneously
    • G04B3/04Rigidly-mounted keys, knobs or crowns
    • G04B3/043Locking of the operating element, also by mounting in a concealed plac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8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 G04B37/10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 G04B37/106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of push butt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00Normal winding of clockworks by hand or mechanically; Winding up several mainsprings or driving weights simultaneously
    • G04B3/04Rigidly-mounted keys, knobs or crow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8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 G04B37/10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BMECHANICALLY-DRIVEN CLOCKS OR WATCHES; MECHANICAL PARTS OF CLOCKS OR WATCHES IN GENERAL; TIME PIECES USING THE POSITION OF THE SUN, MOON OR STARS
    • G04B37/00Cases
    • G04B37/08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 G04B37/10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 G04B37/103Hermetic sealing of openings, joints, passages or slits of winding stems by screwing the crown onto the cas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具备:安装在手表外壳的贯通孔的筒状部件;具有插入到该筒状部件的操作轴部及外端部的操作头部的操作部件;在操作头部以覆盖该操作头部的方式装配的缓冲部件;以及覆盖该缓冲部件地相对于操作头部固定,且使缓冲部件的多个部位向外部突出的外装部件。因此,在外装部件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通过从该外装部件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来缓和冲击。因此,由于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引起的操作部件及圆筒部件的破损,所以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Description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等钟表所使用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手表中,公知有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483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手表外壳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设置有表把等操作部件的开关装置的手表。
这种开关装置构成为,拉出从手表外壳向外部突出的操作部件,在该状态下使操作部件旋转,由此对时刻进行修正。
这种开关装置构成为,在手表外壳的贯通孔安装有上弦柄轴管,在该上弦柄轴管内插入操作部件的轴部,在该操作部件的轴部安装有上弦柄轴的外端部,在该轴部的外端部设置有向手表外壳的外部突出的操作头部。
另外,这种开关装置具备锁定部,在未对时刻进行修正时,该锁定部以推入操作部件的状态锁定。该锁定部具备:具有安装于操作头部的多个配合凸部的环部件;以及设置于向手表外壳的外部突出的上弦柄轴管的外周部,并以能够配合脱离的方式锁定环部件的配合凸部的多个卡定槽部。
在这种开关装置中,若使操作部件旋转,则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旋转,解除配合凸部相对于多个卡定槽部的锁定,在该状态下,通过拉出操作部件而进行旋转操作,能够对时刻进行修正。另外,若推入操作部件使其旋转,则环部件的配合凸部旋转并卡定于多个卡定槽部,由此操作部件以被推入的状态锁定。
然而,在这种开关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无论是推入操作部件而锁定的状态,或是解除锁定拉出操作部件的状态的任何一个,当操作部件的操作头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该冲击都直接施加于操作部件及上弦柄轴管,因此导致操作部件及上弦柄轴管破损、或上弦柄轴管相对于手表外壳的气密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缓和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提高耐冲击性的开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贯通孔的外壳;
安装于该外壳的上述贯通孔的筒状部件;
具有插入到该筒状部件的轴部及外端部的操作部的操作部件;
以覆盖上述操作部的方式装配于该操作部件的上述操作部的缓冲部件;以及
覆盖该缓冲部件地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固定,并且使上述缓冲部件的多个部位向外部突出的外装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手表的放大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表的A-A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分解表示图3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A及图5B表示图3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5A是图3的B-B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图3的C-C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开关装置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分解表示图7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9A及图9B表示图7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9A是图7的D-D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9B是图7的E-E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示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分解表示图10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2A及图12B表示图10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2A是图10的F-F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2B是图10的G-G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中表示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分解表示图13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5A及图15B表示图13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15A是图13的H-H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5B是图13的I-I方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B对将本发明应用于手表的开关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手表具备手表外壳1。在该手表外壳1的上侧开口部隔着垫片2a安装有钟表玻璃2。
在该手表外壳1的下部,隔着防水垫片3a安装有后盖3。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手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钟表组件4。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在该手表外壳1的位于3点钟侧的侧部设置有开关装置5。
该开关装置5是用于进行钟表组件4的模式切换及时刻修正等的装置,具备上弦柄轴6、筒状部件7、操作部件8、锁定部9、缓冲部件10、以及外装部件11。
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手表外壳1的位于3点钟侧的侧部,设置有贯通手表外壳1的内部与外部的贯通孔12。
该贯通孔12具有位于手表外壳1的内部侧的小径孔部12a、和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的大径孔部12b。
在该贯通孔12内,嵌入有开关装置5的筒状部件7。
如图2所示,该筒状部件7具备嵌合安装于贯通孔12的小径孔部12a内并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小径筒部7a、和嵌合安装于贯通孔12的大径孔部12b内并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的大径筒部7b。
该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通过在与大径筒部7b的台阶部所设置的钎料13的熔敷而接合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内。
由此,如图2所示,筒状部件7通过钎料13的熔敷不会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脱出地安装在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1内。
另外,该筒状部件7通过钎料13的熔敷实现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与小径筒部7a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也就是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向外部突出的部位的大径筒部7b的外周面,设置有锁定部9的外螺纹部14。
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筒状部件7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垫片槽15,在该多个垫片槽15分别安装有防水垫片16。
另一方面,如图2~图5B所示,操作部件8具备:形成为比筒状部件7的内径稍小的小径的圆筒状的操作轴部17;以及设置在该操作轴部17的外端部并形成为大径的圆筒状的操作头部18。
该操作头部18的内部形成为与设置在筒状部件7上的锁定部9的外螺纹部14的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中空状。
该操作头部18如图2所示,其内部的轴向的长度(深度)形成为比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b的从手表外壳1向外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稍长。
另外,在该操作头部18的位于手表外壳1侧的内周面,设置有与筒状部件7上所设置的锁定部9的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19。
该内螺纹部19构成为,在操作部件8朝向手表外壳1被推入时,与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
由此,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锁定部9由设置在筒状部件7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14、和设置在操作头部18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19构成。
另外,锁定部9构成为,在操作部件8朝向手表外壳1内被推入而内螺纹部19接近了外螺纹部14时,通过操作头部18的旋转而使内螺纹部19与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在推入操作部件8的状态下进行锁定。
另外,在该操作头部18的位于手表外壳1侧的外周部,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沿径向突出地设置有环状的安装凸边部20。
另外,在该操作头部18的位于手表外壳1的外部侧的外端部,设置有头壁部21。
在该头壁部21的外表面,形成有比操作头部18的外径小的圆柱状的突起部22。
如图2~图5B所示,操作轴部17是插入到筒状部件7的内部的圆筒状的部分,设置成在操作头部18的内表面的中心部朝向手表外壳1侧突出。
该操作轴部17以比筒状部件7的长度稍短的长度形成。
由此,操作轴部17构成为,在操作部件8被推入而由锁定部9锁定的状态时,不会从筒状部件7内向手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
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该操作轴部17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设置在从操作头部18向手表外壳1侧突出的部位的截面四边形状的方孔部17a;以及设置在比该方孔部17a靠操作头部18侧并与方孔部17a的内表面内切地连续的截面圆形状的圆形孔部17b。
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该操作轴部17的内部,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有上弦柄轴6的前端部。
即、上弦柄轴6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操作轴部17的方孔部17a内的方棒状的联动轴部6a;以及设置在该联动轴部6a的前端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操作轴部17的圆形孔部17b内的导向轴部6b。
该情况下,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上弦柄轴6的联动轴部6a的前端部、也就是联动轴部6a与导向轴部6b的边界部,以沿径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止动凸边部6c。
在该止动凸边部6c设置有方板形状的导向环23。
该导向环23构成为,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操作轴部17的方孔部17a内,在该状态下,将操作轴部17的旋转传递到联动轴部6a而使联动轴部6a旋转。
另外,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上弦柄轴6的导向轴部6b形成为比圆形孔部17b的内径细很多。
在该导向轴部6b的外周面与圆形孔部17b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25。
该螺旋弹簧25构成为,一端部与上弦柄轴6的止动凸边部6c弹性接触,另一端部与操作轴部17的圆形孔部17b的里侧部(在图5A中为右端部)弹性接触,在该状态下,向从筒状部件7内推出操作轴部17的方向加力。
由此,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若操作部件8抵抗螺旋弹簧25的弹力而推入操作头部18,则螺旋弹簧25被上弦柄轴6的止动凸边部6c压缩,上弦柄轴6的联动轴部6a相对地插入操作轴部17的方孔部17a内。
与此同时,操作部件8构成为,将上弦柄轴6的导向轴部6b相对地推入操作轴部17的圆形孔部17b内,操作头部18接近手表外壳1。
另外,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该操作部件8构成为,上弦柄轴6的导向轴部6b相对地推入操作轴部17的圆形孔部17b内,操作头部18接近手表外壳1而被锁定部9锁定,在该状态下,若解除锁定部9相对于操作轴部17的锁定,则操作轴部17通过螺旋弹簧25的弹力而相对于上弦柄轴6被推出,操作头部18从手表外壳1向外部分离地突出。
并且,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该操作部件8构成为,无论是在操作头部18被推入的状态,还是操作头部18被推出的状态,若使操作头部18旋转,则操作轴部17与该操作头部18一起旋转,该旋转通过导向环23而传递到插入操作轴部17的方孔部17a的上弦柄轴6的联动轴部6a,上弦柄轴6通过该联动轴部6a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如图3~图5B所示,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安装有缓冲部件10及外装部件11。
缓冲部件10由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并具备紧贴于操作头部18的外周面的缓冲主体26。
该缓冲主体26形成为在操作头部18的外周面所装配的圆筒形状。
即、如图4、图5A以及图5B所示,该缓冲主体26的外形形成为,不封闭设置在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的多个安装槽20a的大小的外径、也就是与多个安装槽20a的底部所在的部位的圆形相同大小的外径。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缓冲主体26的外端部突出地形成有前端弹性突起部27。
在该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外端面形成有凹凸部27a。
另外,如图3~图5B所示,在该缓冲主体26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
该外周弹性突起部28的厚度形成为比外装部件11的厚度更厚。
另外,该外周弹性突起部28沿轴向形成于缓冲主体26的外周面。
即、如图3~图5B所示,外周弹性突起部28形成为,其一端部(在图4中为左端部)位于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另一端部(在图4中为右端部)从缓冲主体26的外端部突出,该突出的前端面处于与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外端面(在图4中为右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3~图5B所示,外装部件11由金属构成,并构成为装配在缓冲部件10的外周。
即、该外装部件11成为在圆筒部30的外周部沿轴向形成有多个狭缝槽31的结构。
该情况下,圆筒部30形成为,其一端部(在图4中为左端部)位于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另一端部(在图4中为右端部)位于缓冲主体26的外端部。
另外,如图4、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该圆筒部30的一端部设置有多个嵌合连接突起部30a,该多个嵌合连接突起部30a通过铆接加工分别嵌合连接固定于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所设置的多个安装槽20a。
另外,在该圆筒部3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供缓冲部件10的前端弹性突起部27插入并向外部突出的插入孔32。
如图3~图5B所示,多个狭缝槽31从圆筒部30的一端部至另一端部以与外周弹性突起部28的宽度(圆周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形成。
另外,该多个狭缝槽31在圆筒部30的外周面沿其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
由此,多个狭缝槽31构成为,在外装部件11的圆筒部30装配在缓冲部件10的外周面时,供形成于缓冲部件10的外周面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分别插入并从圆筒部30的外周面突出。
然而,如图2所示,与操作部件8连结的上弦柄轴6配置成向设置于手表外壳1内的钟表组件4内伸出。
该上弦柄轴6构成为,在处于推入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而压缩螺旋弹簧25,操作部件8的内螺纹部19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而使得操作部件8被锁定的状态时,维持钟表组件4的开关不工作的状态。
另外,如图2所示,该上弦柄轴6构成为,在处于使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旋转而解除操作部件8的内螺纹部19相对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的螺纹结合,且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通过螺旋弹簧25的弹力而被推出的状态时,也维持钟表组件4的开关不工作的状态。
并且,该上弦柄轴6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解除锁定部9相对于操作部件8的锁定,操作部件8被推出。
并且,若在该状态下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进一步被拉出,则该上弦柄轴6伴随操作头部18的拉出操作而向被拉出的方向移动。
由此构成为,将通常的钟表模式转换为时刻修正模式,若在该状态下使操作头部18旋转,则伴随该旋转而旋转,并对应该旋转进行时刻修正。
接着,对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5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使用该开关装置5的情况下,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捏住设置在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的外装部件11使其旋转。
于是,操作头部18通过缓冲部件10而旋转,伴随该旋转,操作部件8的内螺纹部19旋转,解除锁定部9相对于操作部件8的锁定。
即、若捏住外装部件11使其旋转,则外装部件11的嵌合连接突起部30a与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的安装槽20a嵌合连接,从而外装部件11的旋转传递到操作头部18,操作头部18进行旋转。
与此同时,操作部件8的操作轴部17也同时旋转。
若这样使操作头部18旋转,则该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旋转,因此解除内螺纹部19相对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的螺纹结合,内螺纹部19从外螺纹部14脱离。
由此,解除锁定部9对操作部件8的锁定。
这样,若解除锁定部9对操作部件8的锁定,则操作部件8的操作轴部24通过设置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轴部17内的螺旋弹簧25的弹力而向手表外壳1的外侧被推出。
此时,上弦柄轴6不在轴向上移动。
因此,上弦柄轴6的联动轴部6a伴随操作轴部17的移动而从操作轴部17内相对地脱出。
另外,上弦柄轴6的导向轴部6b伴随操作轴部17的移动而向操作轴部17的方孔部17a内相对地移动。
这样,若操作轴部17在筒状部件7内向手表外壳1的外侧移动,则操作头部18从手表外壳1离开而向外部突出。
在该状态下,即便使操作头部18旋转而使上弦柄轴6旋转,钟表组件4的开关也不工作。
并且,若进一步拉出操作头部18,则伴随于此拉出上弦柄轴6。
此时,通过上弦柄轴6的拉出工作,钟表组件4的开关工作,钟表模式从通常的钟表模式转换为时刻修正模式。
在该状态下,若使操作头部18旋转,则伴随该旋转,上弦柄轴6旋转,对应该旋转进行时刻修正。
另一方面,在未使用该开关装置5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抵抗螺旋弹簧25的弹力推入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并使其接近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
于是,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接近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而能够进行螺纹结合。
在该状态下,若使外装部件11旋转而使操作头部18旋转,则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
由此,在操作部件8被推入的状态下,由锁定部9锁定。
这样,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具备:具有贯通孔12的手表外壳1;安装于该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的筒状部件7;具有插入该筒状部件7的操作轴部17及外端部的操作头部18的操作部件8;以向手表外壳1推入该操作部件8的状态进行锁定的锁定部9;以覆盖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的方式装配在该操作头部18上的缓冲部件10;以及覆盖该缓冲部件10并相对于操作头部18固定、而且使缓冲部件10的多个部位向外部突出的外装部件11。
由此,能够通过缓冲部件10缓和冲击,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即、在该开关装置5中,无论是在向手表外壳1推入操作部件8而由锁定部9锁定的状态,或是解除锁定部9的锁定而从手表外壳1推出操作部件推出的状态的任何一个,在外装部件1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都能够通过从该外装部件11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10来缓和冲击。
因此,来自外部的冲击不会直接施加在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上,因此能够防止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破损,由此能够提高耐冲击性。
该情况下,在外装部件11上,从其外周面至外端面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狭缝槽31,在缓冲部件10上,设置有分别从外装部件11的多个狭缝槽31向外部突出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
由此,在外装部件1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通过从该外装部件11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10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来缓和冲击。
并且,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不会直接施加到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上,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引起的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的破损。
另外,通过缓冲部件10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在该外装部件11的外周面突出,从而在用手指捏住外装部件11进行旋转操作时,通过向外装部件11的外周面突出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28,能够使手指不滑动。
由此,能够使操作部件8准确且良好地旋转,因此能够提供旋转操作性良好的装置。
另外,在该外装部件11的外端面设置有插入孔32,在该缓冲部件10设置有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向外部突出的前端弹性突起部27。
由此,在外装部件11的外端面受到冲击时,能够通过从该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10的前端弹性突起部27来缓和冲击。
并且,由于来自外部的冲击不直接施加在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上,因此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引起的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的破损。
该情况下,在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10的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外端面形成有凹凸部27a。
由此,在使手指肚与外装部件11的外端面接触而进行旋转操作时,能够通过凹凸部27a使手指肚不滑动。
由此也能够使操作部件8准确且良好地旋转,因此能够提供旋转操作性更加良好的装置。
另外,在该开关装置5中,具备在向手表外壳1推入操作部件8的状态下进行锁定的锁定部9。
由此,在对操作部件8未进行操作时,能够通过锁定部9对操作部件8进行锁定,因此操作部件8不会随便地在手表外壳1的出没方向动作。
即、该锁定部9具备设置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和设置于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
由此,仅通过向手表外壳1推入操作头部18并使其旋转,而使内螺纹部19与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便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对操作部件8进行锁定。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6~图9B,对将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应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对于与图1~图5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是在缓冲部件10上设置有多个弹性止动部35的结构,除此以外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
即、如图8、图9A以及图9B所示,多个弹性止动部35设置成分别从缓冲部件10的缓冲主体26的一端部(在图8中为左端部)向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突出。
该情况下,在设置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的安装凸边部20,形成有多个安装槽20b,该多个安装槽20b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槽20a切入得更深,以使其与操作头部18的外周面相同。
由此,如图6所示,多个弹性止动部35构成为,穿过安装凸边部20的多个安装槽20b而向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突出。
另外,多个弹性止动部35构成为,在处于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向手表外壳1被推入而使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与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螺纹结合而被锁定的状态时,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弹性接触。
该情况下,如图6、图9A以及图9B所示,缓冲部件10构成为,在处于多个弹性止动部35的前端部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弹性接触的状态时,在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内表面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
即、该间隙S以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内表面相对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以及操作头部18的圆柱状的突起部22的外端面分离的方式,设置在它们之间。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构成为,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嵌入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并向手表外壳1内突出,在该突出的小径筒部7a安装有E形环等的防脱环36,通过该防脱环36,防止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从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向外部脱出。
另外,如图6所示,在该筒状部件7的小径筒部7a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垫片槽15,在该多个垫片槽15分别安装有防水垫片16。
由此,可实现手表外壳1的贯通孔12与筒状部件7之间的防水性。
另外,该筒状部件7的大径筒部7b构成为向手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
根据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5,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以外,在缓冲部件10设置有在操作部件8被锁定部9锁定的状态下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弹性接触的多个弹性止动部35。
由此,在外装部件1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由缓冲部件10的多个弹性止动部35吸收冲击,因此相比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
即、在该开关装置5中,在向手表外壳1推入操作部件8并由锁定部9锁定的状态下,在外装部件1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能够通过从该外装部件11向外部突出的缓冲部件10的前端弹性突起部27以及外周弹性突起部28来缓和冲击。
并且,能够通过该缓冲部件10的多个弹性止动部35来进一步吸收冲击。
因此,相比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更加可靠且良好地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
由此,相比第一实施方式,更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引起的操作部件8及圆筒部件7的破损,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
该情况下,缓冲部件10在处于多个弹性止动部35的前端部与手表外壳1的外表面弹性接触的状态时,在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内表面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S。
由此,在外装部件11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使缓冲部件10的多个弹性止动部35因冲击而弹性变形时,能够通过前端弹性突起部27的内表面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之间的间隙S来释放伴随多个弹性止动部35的弹性变形的冲击。
由此,能够进一步缓和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0~图12,对将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应用于手表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也对与图1~图5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是具备用于对操作头部18安装缓冲部件10及外装部件11的安装片40的结构,除此以外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
该情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缓冲部件10的缓冲主体26的外端面设置有插入孔41。
安装片40形成为由金属构成的圆板状,并构成为与设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的突起部22螺纹连接。
即、该安装片40具有:插入缓冲主体26的插入孔41及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的小圆形部40a;以及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的缘部抵接的大圆形部40b。
该情况下,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小圆形部40a内设置有与设置于操作头部18的突起部22的外螺纹部42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43。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大圆形部40b的外端面设置有凹凸部27a。
由此,安装片40构成为,使缓冲主体26装配于操作头部18,使外装部件11装配于该缓冲主体26,在该状态下将缓冲主体26及外装部件11安装于操作头部18。
即、如图11及图12所示,该安装片40构成为,使缓冲主体26装配于操作头部18,使外装部件11装配于该缓冲主体26,在该状态下,若使安装片40的小圆形部40a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插入缓冲主体26的插入孔41,使小圆形部40a的内螺纹部43与操作头部18的突起部22的外螺纹部42螺纹结合,则大圆形部40b的外周部推压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的缘部。
在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5中,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还具备安装片40,该安装片40穿过形成于操作头部18的外周面所装配的缓冲部件10的缓冲主体26的外端面的插入孔41、以及形成于外装部件11的外端面的插入孔32而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部螺纹结合,从而向缓冲主体26推压外装部件11而相对于操作头部18固定。
由此,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向缓冲主体26推压外装部件11并相对于操作头部18固定。
即、在该开关装置5中,安装片40由于具备具有内螺纹部43的小圆形部40a、和推压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的缘部的大圆形部40b,因此使缓冲主体26装配于操作头部18,使外装部件11装配于该缓冲主体26,若在该状态下使安装片40的小圆形部40a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插入缓冲主体26的插入孔41,使小圆形部40a的内螺纹部43与操作头部18的突起部22的外螺纹部42螺纹结合,则大圆形部40b的外周部能够推压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32的缘部。
由此,能够使安装作业及分解作业变得简单且容易。
(第四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3~图15B,对将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应用于手表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也对与图1~图5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注相同符号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该手表的开关装置5是在操作头部18设置用于安装外装部件11的安装部46的结构,除此以外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及结构。
即、如图14、图15A以及图15B所示,安装部46具有形成于位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部侧(在图14中为右端部侧)的外周面的外螺纹部46a、和形成于操作头部18的外端面的凹凸部46b。
在缓冲部件10的缓冲主体26设置有供操作头部18的安装部46插入的插入孔47。
另外,在外装部件11的外端部(在图14中为右端部)设置有供操作头部18的安装部46插入的插入孔48。
如图14、图15A以及图15B所示,在该插入孔48的内周面设置有安装部46的外螺纹部46a螺纹结合的内螺纹部48a。
由此,操作头部18的安装部46构成为,在穿过缓冲部件10的插入孔47插入到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48时,安装部46的外螺纹部46a与外装部件11的内螺纹部48a螺纹结合。
即、如图14、图15A以及图15B所示,操作头部18的安装部46构成为,若使缓冲主体26装配于操作头部18,则外螺纹部46a插入缓冲主体26的插入孔47并突出,若使外装部件11装配于该缓冲主体26,则外螺纹部46a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48对应,若在该状态下使外装部件11旋转,则外螺纹部46a与插入孔48的内螺纹部48a螺纹结合,在外装部件11推压缓冲主体26的状态下,将外装部件11安装于操作头部18。
在这种手表的开关装置5中,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以外,操作部件8的操作头部18具有穿过设置于缓冲部件10的外端面的插入孔47而与外装部件11螺纹结合的安装部46,从而相比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并且,相比第三实施方式,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向缓冲部件10推压外装部件11并相对于操作头部18固定。
即、在该开关装置5中,若使缓冲主体26装配于操作头部18,则安装部46的外螺纹部46a插入缓冲主体26的插入孔47并突出,若使外装部件11装配于该缓冲主体26,则安装部46的外螺纹部46a与外装部件11的插入孔48对应,若在该状态下使外装部件11旋转,则外螺纹部46a与插入孔48的内螺纹部48a螺纹结合,因此,通过安装部46,在外装部件11推压缓冲主体26的状态下,能够将外装部件11安装于操作头部18。
由此能够使安装作业及分解作业变得简单且容易。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各实施方式中,对锁定部9由设置在筒状部件7的外螺纹部14与设置在操作头部18的内螺纹部19构成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现有技术文献记载的那样,是具备环部件和多个卡定槽部的简易型的锁定部,其中上述环部件具有安装于操作头部的多个配合凸部,上述多个卡定槽部设置于向手表外壳的外部突出的筒状部件的外周部并以能够配合脱离的方式锁定环部件的配合凸部。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四各实施方式中,对应用于手表的情况进行了叙述。
但是,不一定必须是手表,也能够应用于例如旅行表、闹钟、座钟、挂钟等各种钟表。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包含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之同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贯通孔的外壳;
安装于该外壳的上述贯通孔的筒状部件;
具有插入到该筒状部件的轴部及外端部的操作部的操作部件;
以覆盖上述操作部的方式装配于该操作部件的上述操作部的缓冲部件;以及
覆盖该缓冲部件地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固定,并且使上述缓冲部件的多个部位向外部突出的外装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装部件上从其外周面至外端面沿圆周方向以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狭缝槽,在上述缓冲部件上设置有分别插入上述外装部件的上述多个狭缝槽内并向外部突出的多个外周弹性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外装部件的外端面上设置有插入孔,在上述缓冲部件上设置有从上述外装部件的上述插入孔向外部突出的前端弹性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以向上述外壳推入上述操作部件的状态进行锁定的锁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缓冲部件上设置有与上述外壳的外表面弹性接触的弹性止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缓冲部件与上述操作部之间,在上述操作部件的轴向设置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安装片,该安装片穿过形成于上述缓冲部件的外端面的插入孔、及形成于上述外装部件的外端面的插入孔,通过与上述操作部的外端部螺纹结合,从而向上述缓冲部件的筒状的缓冲主体推压上述外装部件而相对于上述操作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件的上述操作部具备安装部,该安装部穿过设置于上述缓冲部件的外端面的插入孔而与上述外装部件螺纹结合。
CN201310425248.8A 2012-09-19 2013-09-17 开关装置 Active CN103676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6084A JP6168332B2 (ja) 2012-09-19 2012-09-19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時計
JP2012-206084 2012-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99A CN103676599A (zh) 2014-03-26
CN103676599B true CN103676599B (zh) 2017-01-18

Family

ID=50274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5248.8A Active CN103676599B (zh) 2012-09-19 2013-09-17 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11143B2 (zh)
JP (1) JP6168332B2 (zh)
CN (1) CN103676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9319B (zh) * 2013-06-09 2021-10-08 苹果公司 电子手表
US20160246260A1 (en) * 2013-10-01 2016-08-25 Roland Iten Mechanical Luxury Sa Diving Watch
JP6094509B2 (ja) * 2014-02-19 2017-03-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6579484B2 (ja) * 2015-06-02 2019-09-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USD776550S1 (en) * 2015-07-03 2017-01-17 Casio Keisanki Kabushiki Kaisha Wrist watch
USD781159S1 (en) * 2015-08-31 2017-03-14 Casio Keisanki Kabushiki Kaisha Watch case
USD818845S1 (en) * 2015-11-12 2018-05-29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Watch
JP6834185B2 (ja) * 2016-06-20 2021-02-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部品保護装置、および時計
USD848287S1 (en) * 2017-05-22 2019-05-14 Casio Keisanki Kabushiki Kaisha Wrist watch
US10852697B2 (en) 2017-09-11 2020-12-01 Apple Inc. Crown assembly for watches
JP6991458B2 (ja) * 2017-09-22 2022-01-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EP3712716B1 (fr) * 2019-03-21 2023-03-15 Rolex Sa Lunette de pièce d'horlogerie
EP3816733B1 (fr) * 2019-10-29 2024-04-24 Ball Watch Company SA Poussoir verrouillable pour piece d'horlogerie
JP7020502B2 (ja) * 2020-01-24 2022-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US11810737B2 (en) * 2020-07-27 2023-11-07 Casio Computer Co., Ltd. Switch device and timepiece
JP7146180B2 (ja) * 2020-08-20 2022-10-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7963A (en) * 1974-06-19 1975-06-10 Scm Corp Control knob assembly
JPH0617110Y2 (ja) * 1985-08-27 1994-05-02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ケ−ス
US6453512B1 (en) * 1999-10-19 2002-09-24 Eta SA Fabriques d′Ebauches Control button
JP5025855B2 (ja) * 2001-04-27 2012-09-1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腕携帯用機器
JP2004271361A (ja) * 2003-03-10 2004-09-30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時計
JP2006194834A (ja) * 2005-01-17 2006-07-2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携帯時計
JP4652942B2 (ja) * 2005-10-05 2011-03-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599A (zh) 2014-03-26
JP2014059276A (ja) 2014-04-03
US8911143B2 (en) 2014-12-16
JP6168332B2 (ja) 2017-07-26
US20140078872A1 (en)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599B (zh) 开关装置
JP572506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5690175B2 (ja) 押上装置
US8721171B2 (en) Switch device and wristwatch
JP5004268B2 (ja) 押上装置
JPS6042393Y2 (ja) クオ−ツ腕時計の防水リユウズ装置
US20150234358A1 (en) Switch device and timepiece
CN104781086B (zh) 旋转操作式书写工具
US7517139B2 (en) Portable timepiece
JP2004251421A (ja) 緩衝装置
JP2015230270A (ja) 押釦構造および時計
US20050141347A1 (en) Portable timepiece
US6198697B1 (en) Watch case fitted with control means
JP589983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時計
JP661373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2014105730A (ja) クッションクリップ
JP641828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及び時計
US11964631B2 (en) Damper device
JP2007132779A (ja) 時計用リューズ構造
KR200463781Y1 (ko) 공압식 흡착피커
KR20190127002A (ko) 차량용 키 장치
US2705968A (en) Umbrella
JP662440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6425016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KR200360987Y1 (ko) 가구용 푸쉬손잡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