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6414B -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6414B
CN103676414B CN201310403526.XA CN201310403526A CN103676414B CN 103676414 B CN103676414 B CN 103676414B CN 201310403526 A CN201310403526 A CN 201310403526A CN 103676414 B CN103676414 B CN 103676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interface adapter
shutter
ring
camera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3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6414A (zh
Inventor
渊向笃
镜和泰
佐藤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Im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Im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Im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Imag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76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6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64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口适配器和相机系统,可预防从相机机身拆除接口适配器时的快门破损。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1)具有:第一镜头接口部(13),其可安装于设置在相机机身(2)的第一方式的镜头接口(25);第二镜头接口部(14),其可安装具有第二方式的镜头接口(35)的替换镜头(3);遮光单元(11),其可操作接口适配器(1)的内部开口的开闭;该遮光单元(11)可在将接口适配器(1)安装于相机机身(2)的状态以及将接口适配器(1)从相机机身(2)拆除的状态中,保持内部开口为半开状态。

Description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相机机身上搭载接口形式不同的镜头的接口适配器,和具有该接口适配器的相机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可替换镜头的相机,设有用于在相机机身上搭载接口形式不同的镜头的接口适配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为了实现将成像圈不同的替换镜头搭载在相机机身上进行相应拍摄,在接口适配器上配置广角转换光学系统的技术。利用上述的接口适配器,即使对于近年来小型化且镜头接口也被小型化的无反光镜(mirrorless)式数码相机,也可使用以往的具有大型镜头接口的替换镜头来进行拍摄。
另外,作为无反光镜式数码相机,可利用设置于替换镜头侧的机械式快门进行拍摄,但在搭载不具有快门的替换镜头,或不能与相机机身侧联动地驱动替换镜头上的快门时,提出利用相机机身的拍摄元件的电子快门进行拍摄的方式。因此,在使用电子快门拍摄时,产生高速移动的被摄体以扭曲的状态被拍摄的所谓“果冻效应”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方案,即在接口适配器中内置快门作为遮光单元,在不能利用替换镜头的快门拍摄时,利用设置于接口适配器的快门进行拍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2010-283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该快门,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设置于镜头的镜头快门,但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这种快门在常态下为全闭或全开之一的状态。因此,在将接口适配器搭载于相机机身的状态,或将接口适配器从相机机身取下的状态下,快门也为全闭或全开的状态。因此,如果在将接口适配器从相机机身取下的状态下快门为全闭,则在触碰到快门中暴露的快门叶片,或由于风压等对快门叶片施加应力时,快门叶片会因该应力而变形,或快门叶片偏离正常位置,从而对之后快门正常动作造成阻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适配器,其可防止作为如上所述的遮光单元的快门的损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接口适配器的相机系统。
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具有:第一镜头接口部,其可搭载在设于相机机身的第一方式镜头接口上;和第二镜头接口部,其可搭载具有第二方式镜头接口的替换镜头,还具有遮光单元,其能对该接口适配器的内部开口做开闭动作,该遮光单元能够将内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于开启状态。该遮光单元例如是快门机构,且具有用于开闭内部开口的快门叶片部,和用于驱动该快门叶片部的快门驱动部,快门驱动部驱动快门叶片部至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之间的任意开启状态,并能够保持其开启状态。快门驱动部具有:驱动快门叶片部从全闭状态驱动到全开状态的充能单元;和用于解除充能单元的充能状态,使快门叶片部恢复到全闭状态的充能解除单元,充能单元能够在充能过程中停止充能动作。
在本发明中,充能单元例如具有,叶片驱动环,其驱动快门叶片开闭;驱动弹簧,其向快门全闭方向对叶片驱动环施加弹力;充能马达,其通电而进行旋转驱动;充能环,其在该充能马达的旋转力作用下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叶片驱动环;充能环恢复弹簧,其施加使该充能环向全闭方向做恢复动作的弹力;以及卡止单元,其用于将叶片驱动环卡止于快门全开位置,充能解除单元具有柱塞单元,其解除卡止单元对叶片驱动环的卡止,向快门全闭方向的驱动。
进而,充能单元例如具有,凸轮齿轮,其由充能马达旋转驱动,在一部分具有凸轮;从动片,其设置于充能环,与凸轮卡合,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该充能环自身;卡止轴,其设置于叶片驱动环,与从动片抵接,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该叶片驱动环;以及卡爪板,其在快门全开位置处卡止卡止轴,并在被柱塞单元驱动时释放对卡止轴的卡止。
快门驱动部例如具有,至少一个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充能环的驱动位置;和控制单元,其根据该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控制充能单元的驱动停止位置。控制单元控制充能环在充能过程中的停止位置。例如,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充能环处于规定位置开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充能马达停止旋转。
本发明的相机系统具有上述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在将该接口适配器搭载于相机机身时,根据从相机机身输出的电信号,遮光单元能够将该接口适配器的内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于开启状态。例如,在将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搭载于相机机身,并操作相机机身的快门按键时,驱动遮光单元从全开状态到全闭状态,在相机机身的主开关OFF时,驱动遮光单元为一部分开启状态。
根据本发明,在将接口适配器搭载于相机机身的状态下,预先利用遮光单元使接口适配器内部开口为部分开启的状态,由此遮挡一部分透过替换镜头的光,但由于相机机身仍可利用透过的光显示被摄体,因此不会妨碍通常的拍摄,另一方面,在将接口适配器从相机机身拆除的状态下,利用遮光单元使接口适配器内部开口为部分开启的状态,由此,在例如由遮光单元构成快门机构的情形下,与全开状态相比,该半开状态下快门叶片暴露于内部开口的面积少,且与保持快门叶片的部件的重叠面积大,因此即使对快门叶片施加外力或风压,快门叶片的变形或偏离正常位置少,快门叶片的损坏少,确保快门正常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相机系统,通过操作相机机身,可将接口适配器的遮光单元,例如快门机构设定为半开状态,因此想从相机机身拆除接口适配器时也能够将内部开口保持在半开状态,防止快门叶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相机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从后侧、前侧分别观察接口适配器的立体图。
图4A为图3(a)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B为图3(b)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A为快门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快门全闭)。
图5B为快门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快门半开)。
图5C为快门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图(快门全开)。
图6为说明快门机构主要部分的动作的示意立体图。
图7A为快门全开(充能时)的时序图。
图7B为快门全闭(关闭时)的时序图。
图7C为快门半开的时序图。
图8为说明快门叶片重叠状态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图。
图9为用于半开快门的手动结构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接口适配器
2 相机机身
3 替换镜头
4 快门叶片部
5 快门驱动部
6 母板
7 叶片驱动环
8 叶片底盘
9 叶片压盘
10 筒体
10a 内部开口
11 快门机构
61 充能环
63 充能马达
65 凸轮齿轮
66 卡爪板
67 电磁柱塞
68 第一检测开关
69 第二检测开关
71 卡止轴
91 快门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相机系统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其结构框图。该相机系统包括可替换镜头的相机机身2;安装在该相机机身2的镜头接口上的接口适配器1,和安装在该接口适配器1上的替换镜头3。相机机身2为无反光镜式相机,在内部内置有拍摄装置21和由CPU等构成的控制电路部20。另外,在相机机身2的外表面上部设置有电源按键(主开关)22,快门按键23,及其他操作部。监视器显示装置24设置于外表面背侧。在相机机身的前表面设置有小口径的卡口型镜头接口,在此设置有为LQ式镜头接口的LQ接口25。该LQ接口25设置有与上述接口适配器1电连接的多个电触点部26。另一方面,上述替换镜头3是具有比上述相机机身2的LQ接口25更大口径的、为卡口式的LK式镜头接口的LK接口35的镜头,内置有构成成像光学系统的透镜组31、驱动控制光圈32的光圈机构33、驱动控制透镜组31的对焦机构34。由于上述相机机身2和替换镜头3的构成与本发明的关系较小,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上述的接口适配器1具有:用于搭载在所述相机机身2的LQ接口25上的LQ接口部13;和用于搭载所述替换镜头3的LK接口35的LK接口部14。可借助该接口适配器1将上述替换镜头3与所述相机机身2装卸。在该接口适配器1中装有可开闭该接口适配器内部开口的快门机构11,其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以及作为用于控制该快门机构11的控制单元的快门电路部12。
图3为该接口适配器的外观立体图,图3(a)为从搭载于相机机身的LQ接口部13一侧观察的图,图3(b)为从相反侧的LK接口部14一侧观察的图。接口适配器1具有呈短圆筒形的筒体10,在该筒体10后侧(相机机身侧,下同)的端部设置所述LQ接口部13,在前侧(替换镜头侧,下同)的端部设置所述LK接口部14。在所述LQ接口部13设有与所述相机机身2的电触点部26电连接的多个电极垫部15。在所述筒体10的外周设置有,在控制替换镜头3的光圈32时使用的由滚花环形成的操作部16、和操作按键17。进而,如图3(b)所示,在上述通体10内部装有快门机构11,可利用该快门机构11开启或关闭所述筒体10在筒轴方向上的内部开口10a。
图4A和图4B为该快门机构1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与图3(a)相同,图4A是从后端部,即从LQ接口部一侧观察的图;与图3(b)相同,图4B是从前端部,即从LK接口部一侧观察的图。在上述图4A和图4B中,快门机构11包括:开闭所述筒体10的内部开口10a的快门叶片部4,和驱动该快门叶片部4开闭的快门驱动部5。在设置于快门驱动部5的作为控制单元的所述快门电路部12的控制下,对所述快门叶片部4的快门叶片进行开闭驱动,起到使穿过接口适配器1的内部开口10a的光线通过/遮断的快门的功能。
主要参照图4B和在筒轴垂直方向上的剖面图的图5A,对所述快门机构1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快门驱动部5具有一体固定于所述接口适配器1的筒体10的母板6,以该母板6为主体。该母板6为圆环形板状部件,在中心部具有与所述内部开口10a连通的开口6a,在其边缘处与所述筒体10的内周面固定。在该母板6上,沿该开口6a的内边缘嵌装有圆环形的充能环61,并可相对于母板6绕轴芯转动。该充能环61,在圆周一部分上一体形成有向轮廓外方向突出的扇形从动片61a,并且,在充能环61和母板6之间挂装有由螺旋弹簧形成的充能环恢复弹簧62,在该充能环恢复弹簧62的弹力作用下使充能环61被赋予向图4B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特性。
在所述母板6的正面圆周一部分处支承有充能马达63,在驱动该充能马达63时,安装于旋转输出轴的蜗杆63a旋转,经与该蜗杆63a咬合的传动齿轮64使凸轮齿轮65向图4B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减速旋转。在该凸轮齿轮65的背面的一部分处,向后方突出形成有凸轮65a,随着凸轮齿轮65旋转,该凸轮65a接触所述充能环61的从动片61a逆时针方向一侧的边缘部。进一步,在所述母板6正面的其余圆周的一部分处分别支承有卡爪板66和电磁柱塞67。卡爪板66在前端具有钩部66a,被支撑可围绕竖立设置于母板6正面的支轴66b以小角度转动。利用扭簧66c对该卡爪板66向图4B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加弹力,并且基端与所述电磁柱塞67连结。所述电磁柱塞67在未通电时柱塞67a处于被隐藏的状态,抵抗所述扭簧66c的弹力将所述卡爪板66保持于转动到图4B中顺时针方向的位置。电磁柱塞67在通电时柱塞67a做伸出动作,在扭簧66c的弹力作用下使卡爪板66转动至图4B中的逆时针方向。
进而,在所述母板6的圆周方向的两个不同位置,分别设置第一检测开关68和第二检测开关69。设置于图5A的右侧位置的第一检测开关68是拨杆68a左右拨动而进行ON、OFF(接通、断开)动作的2个开关,即,具有a开关和b开关的复合开关;该拨杆68a与设置于所述充能环61的圆周一部分上的一对检测用突起61b卡合,a开关和b开关根据该检测用突起61b的转动位置而独立地ON、OFF(接通、断开)。设置于图5A的上侧位置的第二检测开关69是,与设置在后述的叶片驱动环7上的卡止轴71卡合而进行开关动作的单一开关,随着叶片驱动环7的转动进行ON、OFF动作。所述快门电路部12与所述充能马达63、电磁柱塞67、第一和第二检测开关68、69连接,并且与所述LQ接口部13的电极垫部15电连接,形成进行规定的快门动作的电路结构,构成该电路的各种电子部件搭载在大致呈扇形的电路基板12a上,该电路基板12a被支撑于所述母板6的一部分。
在所述母板6的背面一侧与母板6同轴设置有呈圆环板形的叶片驱动环7,其被支承且可绕筒轴相对于该母板6转动。在该叶片驱动环7和母板6之间挂装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叶片驱动环弹簧72,在该叶片驱动环弹簧72的弹力的作用下叶片驱动环7被赋予向图4B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特性。在叶片驱动环7的正面的圆周一部分,在筒轴方向竖立设置有细圆柱状的卡止轴71,该卡止轴71沿筒轴方向穿过所述母板6,进入到母板6的正面一侧,与设于所述充能环61的从动片61a顺时针方向一侧的边缘部抵接。
在上述的快门驱动部5中,所述充能环61、充能马达63、凸轮齿轮65、以及叶片驱动环7构成本发明中的充能单元。卡爪板66、电磁柱塞67、以及叶片驱动环7构成本发明中的充能解除单元。
所述快门叶片部4设置于所述叶片驱动环7的背面一侧,固定于所述筒体10的内部。该快门叶片部4具有:在中央有圆形开口8a并形成圆环板形的叶片底盘8;和与该叶片底盘8的背面一侧对置配置并具有开口9a的圆环板形的叶片压盘9,在该叶片底盘8和叶片压盘9被形成为一体,并在两者间具有筒轴方向的微小间隙。在所述叶片底盘8的开口8a设置有短圆筒形的套筒部81,在该套筒部81处与所述母板6连结。在所述叶片压盘9的背面一体设置有所述LQ接口部13。在上述叶片底盘8和叶片压盘9之间的微小间隙内,装有多个快门叶片91。此处,该多个快门叶片91包括6片薄叶片板,利用所述叶片底盘8的支撑销83穿过开设于各快门叶片91的一部分处的小孔91a,并使竖立设置于各快门叶片91上的驱动销93穿过开设于所述叶片底盘8的圆弧孔82,与所述叶片驱动环7卡合。通过该结构,使叶片驱动环7绕筒轴转动,使驱动销93在圆周方向上移动,从而使6片快门叶片91分别以支撑销83为支点转动,改变各快门叶片相对于所述内部开口10a的位置。由此,在使叶片驱动环7向图4B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各快门叶片91进入内部开口10a内,封闭该内部开口10a。在使叶片驱动环7向图4B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各快门叶片91从内部开口10a退出打开该内部开口10a。
以上结构的接口适配器1,如图1及图2所示,在LK接口部14安装有LK接口35的替换镜头3,接口适配器1的LQ接口部13被安装于相机机身2的LQ接口25。特别是,通过将接口适配器1安装于相机机身2,使LQ接口部13的电极垫部15与相机机身2的电触点部26电连接,接口适配器1内的快门电路部12通过该电极垫部15与相机机身2内的控制电路20电连接,并且所述充能马达63、电磁柱塞67、第一检测开关68和第二检测开关69与该控制电路20电连接,通过在相机机身2上进行操作控制该接口适配器1的快门机构11进行快门开闭驱动。
对上述快门操作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在进行快门充能的初始状态,充能马达63位于规定的初始转动位置,由此使得凸轮齿轮65的凸轮65a位于充能环61的从动片61a的逆时针方向一侧边缘部。因此,充能环61在充能环恢复弹簧62的弹力作用下,转动至逆时针方向一侧的位置;叶片驱动环7也在叶片驱动环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转动至逆时针方向一侧的位置。因此,与该叶片驱动环弹簧72的初始位置相应,快门叶片部4的各快门叶片91移动到内部开口10a内的位置,封闭内部开口10a,处于快门全闭状态。
在通电并驱动充能马达63时,如图6(a)中示意图所示,由于凸轮齿轮65转动至逆时针方向,因此凸轮65a从虚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与从动片61a逆时针方向一侧的边缘部抵接,进而推压该从动片61a的边缘部,因此充能环61在从动片61a的作用下抵抗充能环恢复弹簧62的弹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上述充能环61转动,与从动片61a顺时针方向一侧边缘部抵接的叶片驱动环7的卡止轴71与从动片61a一起,即与充能环61一起,整体地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使上述叶片驱动环7转动,而使快门叶片91逐渐打开内部开口10a。在该过程中,快门如图5B所示形成半开状态。
接下来,如图5C所示,在卡止轴71转动到顺时针方向最大位置的时刻,快门叶片使内部开口全开,与此同时,如图6中(b)所示,卡止轴71卡止于卡爪板66的钩部66a。此时,通过卡爪板66向逆时针方向做微小的转动,从而并在扭簧66c的弹力作用下使卡止轴71越过钩部66a形成卡止状态。接着,凸轮齿轮65继续转动,如虚线所示在凸轮65a脱离与从动片61a逆时针方向一侧边缘部接触时,充能环61在充能环恢复弹簧62的弹力作用下,如虚线箭头所示,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初始位置。但是,对于叶片驱动环7,由于被卡爪板66的钩部66a卡止,而使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卡止,使卡止轴71保持于该卡止位置。即,保持快门叶片91的内部开口10a全开状态。至此,充能结束。
此时的时序图如图7A所示,第二检测开关69断开(OFF),第一检测开关68的a开关接通(ON)。例如,随着相机机身2的主开关22的打开,充能马达63开始驱动,当充能环61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检测开关68的a开关OFF。进而,在充能环61进一步转动时,第一检测开关68的b开关ON。然后,利用上述充能马达63的转动,如上所述,卡止轴71卡止于卡爪板66,快门全开。利用第二检测开关69的ON检测该状态。由于充能环61进一步继续转动,第一检测开关68的b开关再次OFF。在接收到该b开关OFF后停止向充能马达63的供电,使充能马达63停止在初始位置。与此同时,如上所述,因为充能环61返回初始位置,所以此时第一检测开关68的a开关和b开关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在此省略此时的图示。
在该状态下,若对电磁柱塞67通电,则与图5A所示相同,使柱塞67a做突出动作,使卡爪板66在扭簧66c的弹力作用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由此解除由钩部66a对卡止轴71的卡止,叶片驱动环7在叶片驱动环弹簧72的弹力作用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恢复至初始位置。由此,快门叶片91使内部开口10a成为全闭状态。此时的时序图如图7B所示,若按下相机机身2的快门按键23而对电磁柱塞67通电,如上所述,卡止轴71的卡止被解除,叶片驱动环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二检测开关69切换至关闭。由于充能环61返回到初始位置,因此未使第一检测开关68的a开关和b开关未动作,分别处于初始状态的ON状态和OFF状态。
对于以上的快门动作,在将接口适配器1安装于相机机身2的状态下,在最初使相机机身2的电源按键(主按键)22为ON时,或在前次拍摄中完成快门动作时,进行上述充能动作。即,使快门叶片为全开状态,并使由替换镜头3成像的被摄体像透过接口适配器1的内部开口10a,由相机机身2内的拍摄装置21拍摄。接着,在操作相机机身2的快门释放按键23时,由拍摄装置21开始拍摄,在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刻,向接口适配器1的快门机构11发送信号,使电磁柱塞67动作,并使快门全闭。由此,以合适的曝光完成拍摄。
在上述未进行拍摄的初始状态下,如果预先使快门全开,则如上所述,透过替换镜头3射入到相机机身2内的外部光,其光量大,并汇聚于相机机身2内的拍摄装置21及其附近,有可能造成对拍摄装置21及其附近区域造成发生烧毁、烧焦等烧损。在从相机机身2拆除了接口适配器1的状态下,不会对快门机构11输入用于动作的电信号,充能马达63处于初始位置,快门处于全闭状态。因此,如上所述,在触碰全闭状态下暴露于接口适配器1的内部开口10a的快门叶片91,或当由于风压等对快门叶片91施加应力时,则会因该应力使快门叶片91变形或使快门叶片91偏离正常位置,影响快门以后的正常动作。
在本发明中,在将接口适配器1搭载于相机机身2的状态下,以及从相机机身2拆除时,可使快门部分开启,即能够使其半开。此处,在将接口适配器1搭载于相机机身2的状态下,若使主开关22OFF,则在规定时间从相机机身2向快门机构11的充能马达63发送信号。充能马达63在该规定时间进行旋转驱动,但此时凸轮齿轮65的转动量为不使充能环61完全充能的转动量。即,转动量为,凸轮65a推压充能环61的从动片61a并使其移动,但不使卡止轴71卡止于卡爪板66的钩部66a。由此,对于快门机构11,仅使快门叶片91部分开启为内部开口10a全部面积的一部分,形成半开。
使快门成为半开的动作时序图如图7C所示,在接口适配器1搭载于相机机身2的状态下,若使相机机身2的主开关22为OFF,则强制对电磁柱塞67通电。由此,解除卡爪板66对卡止轴71的卡止,使叶片驱动环7回到初始位置,快门变为全闭状态。之后,开始强制对充能马达63通电,使充能环61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即,如根据图5A和图6进行的说明,开始打开快门叶片的动作。在由充能环61的上述转动使第一检测开关68的a开关为OFF时,则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在经过规定时间的时刻停止对充能马达63通电。因此,使充能环61在完成充能之前的时刻,即在卡止轴71卡止于卡爪板66使快门全开之前的时刻停止转动,而使快门叶片91停止于半开状态。通过使凸轮齿轮65的凸轮65a和从动片61a的抵接,与充能环恢复弹簧62的弹力的平衡来保持该状态,因此,即使停止对充能马达63通电也可维持该状态。
当快门半开而形成遮挡内部开口10a的一部分的状态时,虽然一部分透过替换镜头3的光线被遮挡,但由于透过的光线在拍摄装置21上受光,因此能够在监视器显示装置24上看到被摄体,对于利用相机机身2进行通常拍摄造成的影响很小。另一方面,假设透过替换镜头3的光线汇聚于相机机身2内的拍摄装置21及其附近,与内部开口10a全开的情形相比,透过的光量受到控制,因此能抑制因该聚光造成烧毁或烧焦,防止拍摄装置21等烧损。快门半开的状态与全闭的状态相比,由于快门叶片91与叶片底盘8和叶片压盘9重叠的面积变大,因此在将接口适配器1从相机机身2拆除的状态下,即使对快门叶片91施加外力或风压,快门叶片91发生变形或偏离正常位置的情况也少,从而减少快门叶片91损坏。即,如图8(a)中斜线所示,在快门全闭时快门叶片91与叶片底盘8或叶片压盘9在筒轴方向上重叠的面积少,因此因外力或风压发生变形时,会使快门叶片91的前端部向叶片底盘8或叶片压盘9的外侧伸出,但在快门半开时,如图8(b)中斜线所示,重叠面积变大,因此可防止快门叶片91因外力或风压造成前端部分向叶片底盘8和叶片压盘9的外侧伸出,对防止快门叶片91造成损伤,并确保快门的正常动作。
此处,在决定快门处于半开状态时的开口尺寸时,对使快门从全闭到全开时的照度和快门叶片重叠度各自的特性进行测量。照度是透过接口适配器1入射到相机机身2内的光通量,快门叶片重叠度是图8中斜线所示区域的面积。前者的特性为大致与快门开口的开口尺寸的平方成正比,后者的特性同样地大致与开口尺寸成正比。根据上述两者的特性,优选为快门处于全开的大致一半(1/2)的状态。通过如上所述设定半开时的开口尺寸,可得到上述防止烧损和防止破损这两方面的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充能马达63进行通电控制来控制快门半开,但也可通过手动操作设定为半开。图9(a)是表示其一个例中与光轴垂直的剖面图,该实施方式的叶片底盘包括固定底盘8A和可动底盘8B这两个部件,可动底盘8B可相对于固定底盘8A在微小角度范围内绕光轴相对转动。在此基础上,在叶片压盘9的圆周多处竖立设置引导销95,使设置于可动底盘8B内缘的槽口85与该引导销95卡合,从而可使可动底盘8B转动。在该可动底盘8B的外周两处设置有从接口适配器1突出于外周面的操作部86,可通过手动操作该操作部86,使其转动至任意角度位置。另外,使所述快门叶片91的驱动销93与该可动底盘8B卡合,可通过转动可动底盘8B使多个快门叶片91做开闭动作。
根据该结构,在将接口适配器1搭载于相机机身2,或将其从相机机身2拆除的任意状态下,如图9(b)所示,均可通过手动操作对可动底盘8B进行适当的转动操作,由此能够任意操作快门叶片91的开闭状态,将快门设定成所需的开启状态。因此,通过预先将快门设定为半开,可防止搭载在所述的相机机身2上时拍摄装置等烧损,并可防止在从相机机身2拆除时快门叶片91发生损伤。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可通过操作可动底盘8B将快门设定为任意的开口径,因此,在需要光束窄的替换镜头时能形成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快门开口状态,并可降低从快门全开到全闭时快门叶片的叶片移动距离,实现高速快门。另外,也可将快门用作手动光圈,可用于例如针孔拍摄。
因此,若使用本发明的接口适配器1,在将LK接口的替换镜头3搭载于LQ接口的相机机身2上构成相机系统时,当然可使用该替换镜头3和相机机身2进行拍摄,即使对于在由拍摄装置21进行拍摄时只能用所谓电子快门进行拍摄的相机机身,也可利用设置于接口适配器1上快门机构11进行拍摄,能够防止所拍摄的被摄体图像发生扭曲等问题。另外,在未搭载替换镜头3时,预先将接口适配器1搭载于相机机身2,并关闭主开关22将快门机构11设定为半开状态,可防止对该相机机身造成烧损。进而,在从相机机身2拆除接口适配器1时,也可使快门机构11保持半开状态,因此能够防患快门叶片部损伤于未然。由此,能够得到可防止接口适配器1及相机机身2发生故障,可靠性高的相机系统。
在本发明的相机系统中,也可在相机机身电源ON时进行快门控制,不仅在拍摄静止画面时,也可以在例如显示直录图像(through lens image)时控制快门为半开。进而,在本发明的相机系统中,也可以通过接口适配器与替换镜头和相机机身进行电通信,检测替换镜头拆装,而控制快门为半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拍摄装置的替换镜头式数码相机,尤其适用于在使用与相机机身接口不同的替换镜头进行拍摄时所使用的接口适配器以及相机系统。

Claims (10)

1.一种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镜头接口部,其可搭载在设于相机机身的第一方式镜头接口上;和
第二镜头接口部,其可搭载具有第二方式镜头接口的替换镜头,
还具有遮光单元,其能对该接口适配器的内部开口做开闭动作,
当所述接口适配器从所述相机机身上取下时,该遮光单元能够将所述内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于开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单元为快门机构,且具有用于开闭所述内部开口的快门叶片部;和用于驱动该快门叶片部的快门驱动部,
该快门驱动部驱动所述快门叶片部至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之间的任意开启状态,并保持该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门驱动部具有,驱动所述快门叶片部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的充能单元;和用于解除所述充能单元的充能状态,使所述快门叶片部恢复到全闭状态的充能解除单元,
所述充能单元能够在充能过程中停止充能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能单元具有:
叶片驱动环,其驱动所述快门叶片开闭;
驱动弹簧,其向快门全闭方向对所述叶片驱动环施加弹力;
充能马达,其通电而进行旋转驱动;
充能环,其在该充能马达的旋转力作用下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所述叶片驱动环;
充能环恢复弹簧,其施加使该充能环向全闭方向返回的弹力;以及
卡止单元,其用于将所述叶片驱动环卡止于快门全开位置,
所述充能解除单元具有柱塞单元,其解除所述卡止单元对所述叶片驱动环的卡止,解除向快门全闭方向的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能单元具有:
凸轮齿轮,其由所述充能马达旋转驱动,在一部分具有凸轮;
从动片,其设置于所述充能环,与所述凸轮卡合,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该充能环自身;
卡止轴,其设置于所述叶片驱动环,与所述从动片抵接,向快门全开方向驱动该叶片驱动环;以及
卡爪板,其在快门全开位置处卡止所述卡止轴,并在被所述柱塞单元驱动时释放对所述卡止轴的卡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门驱动部具有:
至少一个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充能环的驱动位置;和
控制单元,其根据该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输出控制所述充能单元的驱动停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能环在充能过程中的停止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充能环处于规定位置开始,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所述充能马达停止旋转。
9.一种相机系统,其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该接口适配器搭载于所述相机机身时,根据从所述相机机身输出的电信号,所述遮光单元能够将该接口适配器的内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于开启状态。
10.一种相机系统,其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该接口适配器搭载于所述相机机身,并操作所述相机机身的快门按键时,驱动所述遮光单元从全开状态到全闭状态,
在所述相机机身的主开关OFF时,驱动所述遮光单元为一部分开启状态。
CN201310403526.XA 2012-09-10 2013-09-06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8728A JP6031904B2 (ja) 2012-09-10 2012-09-10 マウントアダプター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2-198728 2012-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414A CN103676414A (zh) 2014-03-26
CN103676414B true CN103676414B (zh) 2017-11-03

Family

ID=50314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35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76414B (zh) 2012-09-10 2013-09-06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31904B2 (zh)
CN (1) CN1036764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21646B3 (de) * 2016-11-11 2018-04-26 Jos. Schneider Optische Werke Gmbh Adapter zum Verschwenken eines Objektivs
JP6833525B2 (ja) * 2017-01-13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WO2021146861A1 (zh) * 2020-01-20 2021-07-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转接装置、相机、转接镜头和相机组件
CN113422900B (zh) * 2021-08-23 2021-11-05 深圳市泰冠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更换镜片的摄像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62727A (ja) * 1985-05-17 1986-11-20 Sony Corp 電子カメラ
US4727418A (en) * 1985-07-02 1988-02-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957541A (zh) * 2009-07-16 2011-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镜头适配器
JP4978745B1 (ja) * 2011-02-25 2012-07-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ー、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6239A (en) * 1982-03-15 1985-05-07 At&T Bell Laboratories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ultiple access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variable length data packets and fixed length collision-free voice packets
JPS59176732A (ja) * 1983-03-28 1984-10-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の中間アダプタ
JPS6035681U (ja) * 1983-08-16 1985-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用マウント変換アダプタ−
JPS60130273A (ja) * 1983-12-19 1985-07-11 Asahi Optical Co Ltd Tvカメラ用のシヤツタ付マウント・アダプタ
JPH0234824A (ja) * 1988-07-25 1990-02-05 Canon Inc マウントアダプター
RU94026077A (ru) * 1993-07-21 1997-04-27 Самсунг Аэроспейс Индастриз Привод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затвора камеры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ивод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затвора
JP4428749B2 (ja) * 1999-03-09 2010-03-10 Hoya株式会社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JP3068507U (ja) * 1999-10-26 2000-05-12 株式会社駒村商会 カメラボディ
JP2003057536A (ja) * 2001-08-10 2003-02-26 Canon Inc 光学部品、それを用いる撮像装置
JP2004348051A (ja) * 2003-05-26 2004-12-09 Alps Electric Co Ltd 絞り兼用シャッタ駆動装置
JP2007047289A (ja) * 2005-08-08 2007-02-22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9133440A (ja) * 2007-11-30 2009-06-18 Seiko Precision Inc 歯車機構及び羽根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62727A (ja) * 1985-05-17 1986-11-20 Sony Corp 電子カメラ
US4727418A (en) * 1985-07-02 1988-02-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957541A (zh) * 2009-07-16 2011-01-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镜头适配器
JP4978745B1 (ja) * 2011-02-25 2012-07-1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アクセサリー、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6414A (zh) 2014-03-26
JP6031904B2 (ja) 2016-11-24
JP2014052605A (ja)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6414B (zh) 接口适配器及相机系统
JP524785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アクセサリ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システム
JP5464922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520565A (zh) 摄像装置
JP2006053409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CN102902140B (zh) 摄像设备
US9223188B2 (en) Focal plane shutte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US10386699B2 (en) Shutter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4666820B2 (ja) 虹彩型光量調節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US9344628B2 (en)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driving mode switching
JP532833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装置
KR20100013708A (ko) 포컬 플레인 셔터,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JP7408454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733548B2 (en) Focal-plane shutter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JP4439045B2 (ja) ステップモータ駆動装置
CN1249511C (zh) 照相机
US9110353B2 (en) Focal plane shutte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capture device
JP2005227568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N105676400A (zh) 透镜镜筒及摄像装置
JP2010107635A (ja) 電子カメラのシャッター制御方法
JP2010008722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JP2004037861A (ja) 光量調節装置、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0558106B2 (en) Stop apparatus, lens apparatus using sam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2015087521A (ja) 撮像装置
JP7211848B2 (ja)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