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2027A -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2027A
CN103672027A CN201310113464.9A CN201310113464A CN103672027A CN 103672027 A CN103672027 A CN 103672027A CN 201310113464 A CN201310113464 A CN 201310113464A CN 103672027 A CN103672027 A CN 103672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refrigeration agent
valve
connecting por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34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2027B (zh
Inventor
山下太一郎
永盛敏彦
盐野谦治
岩渕真也
芦田诚
大平昭义
河井良二
冈留慎一郎
石塚正展
笹村和文
山胁信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0737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46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72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2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2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2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slide valves with flat obturat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7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means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valve, e.g. lost motion means reducing backlash, clutches, brakes or retur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3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Mechanically-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的转换性能已提高的制冷剂转换阀。所述制冷剂转换阀具备:绕阀体轴(71)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阀体(80);将阀体收纳在内的外壳(66、67);设置于外壳的一端的阀座(67b);使一端向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流入管(68)的流入管连接部;使一端向阀座的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连通管(69)的连通管连接部;设置于外壳的外周的定子(62);收纳在外壳内且与阀体的阀体轴同轴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转子(70);以及将转子的旋转传递到阀体且绕不同于阀体轴的惰轮轴(78)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惰轮(79)。

Description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日本特开2009-7983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9412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7868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99703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3-552号公报(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公开的是“冰箱具备:具有开口部的隔热箱体;用于将隔热箱体的内部区划为多个贮藏室的隔热隔板部;隔热门;制冷剂配管;压缩机;冷凝器;以及用于使制冷剂从压缩机流通到冷凝器的第一流路,隔热隔板部具有在隔热门闭塞开口部时与隔热门对置的隔热隔板部前面,另外,具备用于使制冷剂流通到隔热隔板部前面的周边的防隔板部结露配管,具备电磁四通阀,所述电磁四通阀,用于对使制冷剂流通到第一流路或者使制冷剂从压缩机经过防隔板部结露配管流通到冷凝器进行转换。”(参照说明书摘要的解决方案栏)
专利文献2公开的是“一种阀驱动装置,其具有主体和驱动单元,主体具有使流体流入的流入管及使流体流出的流出管,且构成上述流体通路的一部分,在内部具有内设阀体,所述阀体,将连通设置于上述流入管或上述流出管的阀口开闭,使上述流体的流动继续或断开,驱动单元驱动上述阀体,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多个上述阀口,并且以每一个阀口都对应于一个阀体的方式设有多个阀体,形成有分别驱动上述多个阀体的从动齿轮,以使该设有的多个上述从动齿轮的全部共同地时常啮合的配置配设于一个主动齿轮的外周,由上述驱动装置驱动上述主动齿轮,从而一齐地驱动上述多个从动齿轮,并且分别在上述多个从动齿轮上设有与上述主动齿轮干涉而限制旋转的阻止部,将限制上述主动齿轮旋转的一上述阻止部和另一上述阻止部设置于不同的上述从动齿轮。”(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3公开的是“一种电动式四通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具有阀壳体、阀体、电动式驱动器,所述阀壳体具有阀室、时常与上述阀室连通的一个入口、开在上述阀室的平坦底面的相互离开的位置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及第三出口;所述阀体可旋转位移地设置于上述阀室内,在与上述阀室的上述底面对向的端面上,具有进行上述阀室和上述第一~第三出口的连通断开的口开闭形状部,通过利用旋转位移使上述口开闭形状部相对于上述第一~第三出口而相对位移,来转换上述阀室和上述第一~第三出口的连通断开;所述电动式驱动器阶段性地对上述阀体进行旋转驱动;所述阀体在如下的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动作,即,第一转换位置,通过上述电动式驱动器的阶段性地旋转驱动,将上述第二出口及上述第三出口和上述阀室的连通断开,仅使上述第一出口与上述阀室连通;第二转换位置,将上述第一出口及上述第三出口和上述阀室的连通断开,仅使上述第二出口与上述阀室连通;第三转换位置,将上述第一出口、上述第二出口和上述阀室的连通都断开;第四转换位置,将上述第一出口及上述第二出口和上述阀室的连通断开,仅使上述第三出口与上述阀室连通;第五转换位置,将上述第三出口和上述阀室的连通断开,使上述第一出口和上述第二出口双方与上述阀室连通。”(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4公开的是“一种流路转换阀,在具备压缩机、换热器、节流阀、及流路转换阀的冷冻循环中使用,在具备吸入流体的吸入口及排出流体的排出口并且具备两个转换口的上述流路转换阀的壳体的内部,移动部件在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之间进行移动,在上述移动部件的上述第一部位时,上述吸入口和上述两个转换口中的任一个转换口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而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两个转换口中的任另一个转换口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而连通;在上述移动部件的上述第二部位时,上述吸入口和上述两个转换口中的任另一个转换口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而连通,并且上述排出口和上述两个转换口中的任一个转换口通过上述壳体的内部而连通,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通过压缩机的运转及停止,利用因上述流路转换阀内的流体的压力、压差及流量中的至少一个变化而发生的动力,使上述移动部件在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之间进行移动;上述壳体形成为圆筒状;至少上述两个转换口形成于上述壳体中该壳体的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阀座;上述移动部件收纳于上述壳体内,由可绕上述中心轴旋转的主阀体构成,并且在该主阀体上形成有使上述两个转换阀中的一转换阀选择性地与吸入口连通的连通单元;上述主阀体通过绕上述中心轴而旋转位移,在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之间移动,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一部位时,通过上述连通单元,上述两个转换阀中的任一个转换阀与上述吸入口连通,在上述主阀体的上述第二部位时,通过上述连通单元,上述两个转换阀中的任另一个转换阀与上述吸入口连通。”(参照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5公开的是“一种电动四通阀,其以碗状的阀体在具有多个流体口的阀片上进行滑动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阀体内装设有:收纳于从阀主体突出设置的非磁性屏蔽管的内侧的转子;安装于该屏蔽管的外侧且驱动该转子的电动机线圈;将该转子的旋转变换为限定角度转动的齿轮机构;以及与该齿轮机构的输出轴结合且可游动地支承该阀体的阀体保持体。”(参照权利要求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9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694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7868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99703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公平3-55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中,穿过防隔板部结露配置的制冷剂为高温高压,与冰箱主体开口部周围的温差大,因此向冰箱主体开口部移动的制冷剂的热量过大,招致冰箱内的温度上升,能量使用量有可能增大。
接着,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构成中,为了开闭多个阀口,需要多个阀体,因此零件数量增多,成为复杂的构成。
接着,在专利文献3中,对仅将三个出口中任一个口与入口连通的位置(第一转换位置、第二转换位置、第四转换位置)、同时闭锁全部出口的位置(第三转换位置)、断开一个出口而将另外两个出口与入口连通的位置(第五转换位置)进行了记载,但未对其以外(出口与入口连通的位置或断开的位置以外)的各口的连通状态进行记载。
接着,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构成中,通过将三个排出口中的一个与吸入口连通,且使其以外的两个排出口相互连通,能够将两个换热器的上游和下游反转而转换制冷和取暖,但未对其以外的连通状态进行记载。
接着,在专利文献5记载的构成中,采用的是经由可游动地支承减速齿轮的阀体保持体来驱动阀体的构成,因此零件数量增大,成为复杂的构成。另外,与专利文献4同样,通过将三个排出口中的一个与吸入口连通,且使其以外的两个排出口相互连通,能够将两个换热器的上游和下游反转而转换制冷和取暖,但未对其以外的连通状态进行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制冷剂的转换性能的制冷剂转换阀。另外,能够切合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的实际使用状态地进行制冷剂的转换。
为了解决这种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为,具备:绕阀体轴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阀体;将所述阀体收纳在内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的阀座;使一端向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流入管的流入管连接部;使一端向所述阀座的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连通管的连通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周的定子;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阀体的所述阀体轴同轴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转子;以及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所述阀体且绕不同于所述阀体轴的惰轮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惰轮。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其特征为,具备:减压单元;配置于所述减压单元的下游的蒸发器;配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的压缩机;配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的冷凝器;能够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通部;以及将所述减压单元的上游侧、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一端及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另一端连接的制冷剂转换阀,所述制冷剂转换阀具备:绕阀体轴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阀体;将所述阀体收纳在内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的阀座;使一端向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流入管的流入管连接部;使一端向所述阀座的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连通管的连通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周的定子;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阀体的所述阀体轴同轴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转子;以及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所述阀体且绕不同于所述阀体轴的惰轮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惰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提高制冷剂的转换性能的制冷剂转换阀。另外,能够切合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的实际使用状态地进行制冷剂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冰箱的正面外形图;
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图1的E-E剖面图;
图3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
图5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的图;
图6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的图;
图7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F-F剖面图;
图10是图8的G向视图;
图11是表示制冷剂转换阀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是假想地从制冷剂转换阀卸下定子外壳和阀外壳而透视到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转子小齿轮、惰轮和阀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成的说明图;(B)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5(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的图;
图17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的图;
图18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的图;
图19(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0(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1(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2(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具备的阀体的立体图;
图2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四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2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构成的说明图;
图2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回路的第一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7(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B)是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回路的第二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表示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阀座板、阀体和连通管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9是表示连通管侧的压力上升时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阀座板、阀体和连通管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阀体滑接面和连通口之间的关系的图;(A)是第一状态;(B)是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过渡时的状态;(C)是第二状态;(D)是从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的过渡时的状态;(E)是第三状态;
图中:
7-冷却器(蒸发器),17-防结露配管(制冷剂流通部),51-压缩机,52-冷凝器,54-减压单元,55-第一制冷剂配管,56-第二制冷剂配管,57-第三制冷剂配管,58-第一换热器,59-第二换热器,60-制冷剂转换阀,61-定子外壳,62-定子,63-连接器外壳,64-连接器插头,65-连接器,66-阀外壳(外壳),67-阀座板(外壳),67a-第一阀座板,67b-第二阀座板(阀座),68-流入管,69-连通管,69b-连通管(第一连通管),69c-连通管(第二连通管),69d-连通管(第三连通管),70-转子,71-阀体轴,72-转子轴孔,73-转子轴承,74-转子驱动部,75-转子小齿轮,76-转子驱动部前端,77-转子驱动轴孔,78-惰轮轴,79-惰轮,79a-小惰齿轮,79b-大惰齿轮,79c-惰轮挡块,80-阀体,81-阀体滑接面,82-连通凹部,83-阀体齿轮,84-挡块,85-阀体轴孔,86-板簧(施力单元),87-连通管孔,88-连通孔,A-流入口(流入管连接部),B、C、D-连通口(连通管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在通用的部分附带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冰箱)的构成)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参照图8等)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之前,作为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对照图8等)的设备,以冰箱为例,利用图1~图4进行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冰箱的正面外形图。图2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图1的E-E剖面图。图3是表示冰箱的箱内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说明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主体1从上方起依次具有冷藏室2、左右并列的制冰室3及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冷藏室2及蔬菜室6是约3~5℃的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另外,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是约-18℃的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
如图1所示,冷藏室2在前方侧具备左右分割而成的左右对开(所谓的法式)的冷藏室门2a、2b。另外,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分别具备抽屉式的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冷藏室门2a、2b、制冰室门3a、上部冷冻室门4a、下部冷冻室门5a、蔬菜室门6a简称为门2a、2b、3a、4a、5a、6a。
另外,冰箱主体1具备: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判定为各门2a、2b、3a、4a、5a、6a敞开的状态在持续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以上)时告知给使用者的警报器(未图示)、进行冷藏室2的温度设定及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的温度设定的温度设定器(具备图1的操作部及显示部的控制面板40)等。
如图2所示,冰箱主体1的箱外和箱内由隔热箱体10隔开,所述隔热箱体10,通过在内箱10a和外箱10b之间填充泡沫隔热材料(聚氨酯泡沫)而形成。冰箱主体1的隔热箱体10安装有多个真空隔热件14。
箱内由隔热壁11a、11b隔热地区划有温度带不同的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贮藏室。即,由上隔热壁11a隔开的是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即冷藏室2、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即上部冷冻室4及制冰室3(参照图1,图2中未图示制冰室3)。另外,由下隔热壁11b隔开的是冷冻温度带的贮藏室即下部冷冻室5、冷藏温度带的贮藏室即蔬菜室6。
如图2所示,在冷藏室门2a、2b的箱内侧,装设有多个门兜13。另外,冷藏室2由多个搁板12在纵方向上区划为多个贮藏空间。
另外,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在装设于各自的贮藏室的前方的门4a、5a、6a的后方,分别设有收纳容器4b、5b、6b。而且,通过抠住门4a、5a、6a的未图示的抠手而拉到跟前侧,来拉出收纳容器4b、5b、6b。在图1所示的制冰室3内也同样,在门3a的后方设有收纳容器(图2中,用(3b)表示),通过抠住门3a的未图示的抠手部而拉到跟前侧,来拉出收纳容器3b。
如图2所示,门2a、2b、3a、4a、5a、6a在周围设有门密封垫15,在关闭各门时,通过与冰箱主体前面16的开口周缘部粘合,将贮藏空间(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蔬菜室6)内部闭塞密闭,防止从贮藏空间向外部的冷气的泄漏。
<防止结露>
在此,当打开冰箱主体1的各门2a、2b、3a、4a、5a、6a时,外部空气就会与冰箱主体前面16的开口周缘部接触。特别是,由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内都是冰点以下的冷冻温度带(例如,-18℃),因此在打开门3a、4a、5a的情况下,通过外部空气与冰箱主体前面16的开口周缘部接触而冷却成为露点以下,成为易在冰箱主体前面16结露的状态。另外,当在冰箱主体前面16结有露的状态下关闭门3a、4a、5a时,门密封垫15和冰箱主体前面16之间的水滴就会被冷却到冰点以下,有可能会冻结。
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在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的开口周缘部,埋设有使穿过后述的冷凝器52以后的制冷剂穿过的制冷剂配管17。在此,在制冷剂配管17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穿过后述的冷凝器52以后的制冷剂的温度)比箱外温度高,例如,在箱外温度为30℃时,成为33℃左右。因此,制冷剂配管17具有对冰箱主体前面16的开口周缘部进行加热而防止结露及冻结的功能,在下面的说明中,称为“防结露配管1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结露配管17采用的是设置于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的开口周缘部的构成,但也可以采用设置于冷藏室2、蔬菜室6的开口周缘部的构成,同样可得到防止结露的效果。
<冷气循环>
如图2所示(适当参照图3),冷却器7设置在冷却器收纳室8内,所述冷却器收纳室8,装设于下部冷冻室5的大致背部。冷却器7通过在冷却器配管7a上安装有多个翅片而构成,能够在冷却器配管7a内的制冷剂和空气之间进行换热。
另外,在冷却器7的上方设有箱内送风机9(例如,电动机驱动的风扇)。由冷却器7换热制冷的空气(以下,将由冷却器7换热后的低温的空气称为“冷气”)通过箱内送风机9,经由冷藏室送风通道22、蔬菜室送风通道25、制冰室送风通道26a、上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6b、及下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7,送到冷藏室2、蔬菜室6、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等各贮藏室。顺便说一下,如图3的虚线所示,通向冷藏室2、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下部冷冻室5及蔬菜室6的各送风通道设置于冰箱主体1的各贮藏室的背面侧。
冷却器7的冷气送向哪个贮藏室由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及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来控制。
在此,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是具备独立的两个开口部的所谓的双风门,第一开口20a控制向冷藏室送风通道22的送风,第二开口20b控制向蔬菜室送风通道25的送风。另外,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是具备单独的开口部的单风门,控制向制冰室送风通道26a、上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6b及下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7的送风。
具体而言,在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的第一开口20a为开状态时,冷气经过冷藏室上游通道23(后述)及冷藏室送风通道22,从多段设置的吹出口2c送到冷藏室2。另外,冷却了冷藏室2的冷气从设置于冷藏室2的下部的返回口2d,经过冷藏室返回通道24,从冷却器收纳室8的侧方下部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与冷却器7进行换热。
另外,在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的第二开口20b为开状态时,冷气经过冷藏室上游通道23(后述)及蔬菜室送风通道25,从吹出口6c送到蔬菜室6。另外,冷却了蔬菜室6的冷气经过返回口6d,从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与冷却器7进行换热。顺便说一下,在蔬菜室6循环的风量比在冷藏室2循环的风量及在后述的冷冻温度带室循环的风量小。
在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为开状态时,冷气经过制冰室送风通道26a及上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6b,从吹出口3c、4c分别送到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另外,经过下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7,从吹出口5c送到下部冷冻室5。这样,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安装于后述的送风机罩31的上方,容易实现向制冰室3的送风。
另外,经由制冰室送风通道26a送到制冰室3的冷气及经由上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6b送到上部冷冻室4的冷气下降到下部冷冻室5。然后,与经由下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7送到下部冷冻室5的冷气一同,经由设置于下部冷冻室5的进深下方的冷冻室返回口28,流入冷却器收纳室8,与冷却器7进行换热。
冷却了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的冷气经由设置于下部冷冻室5的进深下方的冷冻室返回口28,返回到冷却器收纳室8。顺便说一下,冷冻室返回口28的横向宽度尺寸与冷却器7的宽度尺寸大致相等。
如图4所示,形成有吹出口3c、4c、5c的冷冻温度带室背面隔板29将上部冷冻室4、制冰室3及下部冷冻室5和冷却器收纳室8之间区划开。
安装有箱内送风机9的送风机支承部30将冷却器收纳室8和冷冻温度带室背面隔板29之间区划开。
送风机罩31以覆盖箱内送风机9的前面的方式配置。在送风机罩31和冷冻温度带室背面隔板29之间,形成有用于将由箱内送风机9送来的冷气导入吹出口3c、4c、5c的制冰室送风通道26a、上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6b及下部冷冻室送风通道27。另外,在送风机罩31的上部形成有吹出口31a,在该吹出口31a设有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
另外,送风机罩31也发挥将由箱内送风机9送来的冷气送到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侧的作用。即,如图4所示,不向设置于送风机罩31的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侧流动的冷气经由冷藏室上游通道23,导入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侧。
另外,送风机罩31在箱内送风机9的前面装设有整流部31b。整流部31b对要吹出的冷气引起的紊流进行整流,防止噪音发生。
而且,在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及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为开状态时,以大部分冷气被送到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侧而其余冷气被导入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侧的方式构成各送风通道等。由此,用一个冷却器7就能够向温度带不同的贮藏室即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及冷藏温度带室(冷藏室2及蔬菜室6)供给冷气。
如上所述,向冰箱主体1的各贮藏室送风的冷气的转换,可通过分别对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及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进行适当地开闭控制来进行。
另外,如图4所示,在冷却器7的下方设有除霜单元即除霜加热器35,在除霜加热器35的上方,为防止除霜水滴落到除霜加热器35而设有上部罩36。
通过附着在冷却器7及其周边的冷却器收纳室8的壁上的霜的除霜(溶化)而产生的除霜水在流入装设于冷却器收纳室8的下部的流槽32以后,经由排水管33,到达配置于机械室50的蒸发盘34,通过后述的压缩机51及冷凝器52的热量而蒸发,排出到冷冻机外。
<机械室>
如图2及图3所示,在隔热箱体10的下部背面侧设有机械室50。如图3所示,在机械室50配置有:压缩并排出制冷剂的压缩机51、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换热的冷凝器52、促进冷凝器52的制冷剂和空气的换热的箱外送风机53、细管即减压单元54、制冷剂转换阀60。
另外,压缩机51、冷凝器52、减压单元54及制冷剂转换阀60通过配管与冷却器7及防结露配管17连接,形成制冷剂进行流通的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另外,后面利用图5~图7对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进行描述。
<传感器、控制系统>
如图2所示,在冰箱主体1的顶板壁上面侧,作为控制单元,配置有控制基板41,所述控制基板41搭载有CPU、ROM及RAM等存储器、接口电路等。在冰箱上设有:对箱外的温度环境(外部空气温度)进行检测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42、对箱外的湿度环境(外部空气湿度)进行检测的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43、对冷藏室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冷藏室温度传感器44、对蔬菜室6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蔬菜室温度传感器45、对冷冻温度带室(制冰室3、上部冷冻室4及下部冷冻室5)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冷冻室温度传感器46、对冷却器7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冷却器温度传感器47等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输入到控制基板41。另外,控制基板41与分别检测门2a、2b、3a、4a、5a、6a的开闭状态的门传感器(未图示)、设置于冷藏室门2a的控制面板40(参照图1)连接。
而且,控制基板41通过预搭载于上述的ROM的程序,进行压缩机51的ON/OFF及转速的控制、对冷藏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0及冷冻温度带室冷气控制单元21进行个别驱动的各自的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控制、箱内送风机9的ON/OFF及转速的控制、箱外送风机53的ON/OFF及转速等的控制、告知门敞开状态的警报器(未图示)的ON/OFF、制冷剂转换阀60的转换动作等的控制,由此能够控制冰箱整体的运转。
<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
接着,利用图5~图7对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参照图8等)的冰箱的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的图。图6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的图。图7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的图。
制冷剂转换阀60是具备四个连通管(后面利用图8等进行描述的流入管68、连通管69b、69c、69d)且具备一个流入口A、三个连通口B、C、D的所谓的四通阀。
如图5所示,在流入口A的上游侧,连接有第一制冷剂配管55,在冷凝器52进而在其上游侧,连接有压缩机51的高压侧排出口。在连通口B连接有第二制冷剂配管56的一端,经由防结露配管17,在连通口C连接有第二制冷剂配管56的另一端。在连通口D的下游侧,连接有第三制冷剂配管57,经由细管即减压单元54、蒸发器即冷却器7,与压缩机51的低压侧吸入口连接。顺便说一下,作为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可使用例如异丁烷。
如图5~图7所示,第一模式~第三模式各自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开闭状态(连通状态)不同,制冷剂的路径(回路)不同。
(第一模式)
如图5所示,在第一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B连通(制冷剂流L1),连通口C和连通口D连通(制冷剂流L2)。
由压缩机51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52,通过在冷凝器52中与空气(箱外空气)进行换热而冷却。从冷凝器5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配管55,流入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如制冷剂流L1所示,从连通口B流出,经由第二制冷剂配管56的一部分,流入防结露配管17。
在此,流入防结露配管17的制冷剂的温度(即,从冷凝器52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比箱外空气的温度高,因此流入防结露配管17的制冷剂对冰箱主体1的开口周缘部进行加热。
而且,热量散发于开口周缘部而温度比流入防结露配管17时低的制冷剂从防结露配管17流出,经由第二制冷剂配管56的其余部分,流入制冷剂转换阀60的连通口C,如制冷剂流L2所示,从连通口D流出,经由第三制冷剂配管57,穿过细管即减压单元54,然后进行隔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流入蒸发器即冷却器7(冷却器配管7a)。流入冷却器7(冷却器配管7a)的低温制冷剂在冷却器7中与周围空气进行换热,并返回到压缩机51。
这样,在第一模式中,穿过防结露配管17的制冷剂温度比设有冰箱主体1的外部空气温度高,因此即使在外部空气为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冰箱主体1的开口周缘部的结露。
(第二模式)
如图6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C连通(连通L3),连通口B及连通口D不与其他连通。另外,在第二模式中,压缩机51成为停止的状态。
在第二模式中,将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回路断开。即,通过制冷剂转换阀60的连通口D断开,能够将第一制冷剂配管55及冷凝器52、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制冷剂防结露配管17内的较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三制冷剂配管57及冷却器7的途径断开,能够防止冷却器7的温度上升。
在此,冰箱在进行由冷冻循环冷却贮藏室的运转的情况下,使压缩机51动作,直到贮藏室成为规定温度以下,当贮藏室下降到规定温度以下时,使压缩机51停止。而且,当贮藏室高于规定温度时,再次起动压缩机51,对贮藏室进行冷却。
在压缩机51停止时,通过将制冷剂转换阀60制成第二模式,能够将冷却器7内的制冷剂维持在低温。在压缩机51的再起动时,由于冷却器7内的制冷剂为低温,因此成为换热效率高的状态,能够提高冰箱的节能性能。
(第三模式)
如图7所示,在第三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D连通(制冷剂流L4),连通口B及连通口C不与其他连通。
由压缩机5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52,通过在冷凝器52中与空气(箱外空气)进行换热而冷却。从冷凝器52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第一制冷剂配管55,流入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如制冷剂流L4所示,从连通口D流出,经过第三制冷剂配管57,穿过细管即减压单元54,然后进行隔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流入蒸发器即冷却器7(冷却器配管7a)。流入冷却器7(冷却器配管7a)的低温制冷剂在冷却器7中与周围空气进行换热,并返回到压缩机51。
当以第一模式(参照图5)进行运转时,由于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制冷剂流到防结露配管17,因此有可能导致其热量暖热贮藏室。因此,在外部空气为低湿等结露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通过以第三模式进行运转,能够不使制冷剂流到防结露配管17。由此,虽然没有冰箱主体1的开口周缘部的防结露的效果,但在结露的可能性低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从防结露配管17向冰箱主体1内部的热量泄漏,能够提高冰箱的节能性能。
制冷剂转换阀60的第一模式和第三模式基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42及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有结露的可能性,在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设为第一模式,在没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设为第三模式,当以上述方式转换模式时,仅在需要时,防止结露,并且在其以外时,能够防止热量泄漏,因此在降低电力消耗上是有效的。
(制冷剂转换阀60)
接着,利用图8~图1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F-F剖面图。图10是图8的G向视图。图11是表示制冷剂转换阀60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且是假想地从制冷剂转换阀60卸下定子外壳61和阀外壳66而透视到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转子小齿轮75、惰轮79和阀体80的结构的立体图,下面,对从转子70到阀体80的使用齿轮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8~图9所示,在大致圆筒形状的定子外壳61的内部,形成有电动机的定子即大致圆筒形状的定子62,所述定子62设有线圈。另外,定子外壳61的一部分在外方形成有成为凸形状的连接器外壳63,在连接器外壳63内设有连接器65,所述连接器65具有将来自定子62的配线与外部连接的连接器插头64。
阀外壳66由例如不锈钢材料等非磁性体金属形成为一体,是上端封闭而下端敞开的有底圆筒形状。阀外壳66的上侧与定子62的内周嵌合,阀外壳66的下侧成为直径比上侧大的开口端。在该开口端嵌合有圆形的阀座板67,通过焊接或钎焊,将整个一周密封接合。
如图9及图10所示,阀座板67通过钎焊以密封接合部的方式将圆盘形状的第一阀座板67a和圆盘形状的第二阀座板67b相互接合,所述圆盘形状的第一阀座板67a构成阀座板67的外周的外轮廓;所述圆盘形状的第二阀座板67b直径比第一阀座板67a小且厚度较厚,包含第一阀座板67a的中心位置在内。
如图9所示,在第一阀座板67a上,通过钎焊,以密封接合部的方式结合有一个流入管68,该流入管68与阀外壳66内部连通。另外,在第二阀座板67b上,通过钎焊,以密封接合部的方式结合有三个连通管69即连通管69b、连通管69c及连通管69d,该三个连通管69即连通管69b、连通管69c及连通管69d与阀外壳66内部连通。而且,如图10所示,流入管68和连通管69b、连通管69c、连通管69d的一端在阀座板67的一面,与向阀外壳66内侧开口的流入口A、连通口B、连通口C、连通口D连接。
如图9所示,转子70是具有磁铁的电动机的转子。构成如下的电动机,即,当将连接器插头64与驱动电路(未图示)连接而通电时,就在定子62上产生磁场,经由阀外壳66将磁力传递到转子70,使转子70旋转。这种电动机的构成的一个例子是通常的步进电动机,省略详细说明,每次旋转一定角度一。
阀体轴71是转子70的旋转中心轴,并且是后述的阀体80的摆动中心轴。
第一阀座板67a和第二阀座板67b配置为同轴,在第一阀座板67a和第二阀座板67b的中心位置,以不贯通第二阀座板67b的方式形成有阀体轴71的嵌合孔即转子轴孔72。另外,在阀外壳66上部的圆筒有底部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凹部即转子轴承73。阀体轴71的一端嵌合支承于转子轴孔72,并且另一端嵌合支承于转子轴承73。
在此,如图10所示,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以90°的间隔配置为以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为中心的同一圆状。连通口C相对于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设置于流入口A的相反侧的位置(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和后述的惰轮轴78之间的位置)。连通口B及连通口D设置在隔着连通口C而对置的位置。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第一阀座板67a中,相对于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在流入管68(流入口A)的相反侧,形成有后述的惰轮79的旋转中心即惰轮轴78的嵌合孔,惰轮轴78的一端通过钎焊,以密封接合部的方式与第二阀座板67b结合。
另外,如图9所示,惰轮轴78的另一端未固定,成为所谓的悬臂梁的结构。
转子70支承于转子驱动部74,以阀体轴71为旋转中心轴,转子70和转子驱动部74作为一体而旋转。另外,在转子驱动部74的下侧的局部形成有转子小齿轮75。即,当转子70旋转时,转子驱动部74及转子小齿轮75也作为一体而旋转。
阀体80边以一面为阀体滑接面81(参照图12)而与阀座板67接触,边以阀体轴71为中心而摆动。采用的是通过阀体80摆动,来将设置于阀座板67的连通口B、C、D开闭的构成。另外,在阀体80的与阀座板67接触的面即阀体滑接面81(参照图12)上,局部地设有凹部即连通凹部82(参照图12)。另外,连通凹部82的位置及连通口B、C、D的开闭动作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进行描述。另外,在阀体80的远离阀座板67的一侧设有阀体齿轮83。
如图12所示,与转子驱动部74一体形成的转子小齿轮75配置为,转子小齿轮75的下端部的设置于旋转轴周围的凸部即转子驱动部前端76载置在阀体80的上面(参照图9),分别经由转子驱动轴孔77和阀体轴孔85,绕公共的中心轴即阀体轴71旋转自如。
如图9及图11所示,使局部放射状地向阀外壳66的上面内侧伸长成臂的施力单元即板簧86配置在支承转子70且作为一体而旋转的转子驱动部74的上面,板簧86的臂将从阀外壳66的上面内侧受到的阀体轴71方向的反作用力,经由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施加于阀体80,相对于阀座板67而按压阀体80。另外,进而转子70的自重也一并施加于阀体80。
在此,转子驱动部前端76与阀体80接触的位置是阀体轴71的附近,因此阀体80在旋转轴附近相对于阀座板67而沿轴方向被按压,因此均匀且平衡良好地被按压。
在惰轮轴78上旋转自如地轴支有惰轮79,所述惰轮79具有大惰齿轮79b和小惰齿轮79a。大惰齿轮79b与转子小齿轮75啮合,小惰齿轮79a与阀体齿轮83啮合而减速。来自转子70的转矩按转子小齿轮75、大惰齿轮79b、小惰齿轮79a、阀体齿轮83的顺序,边进行减速边传递。
在此,如果设转子小齿轮75的齿数为Z1、大惰齿轮79b的齿数为Z2、小惰齿轮79a的齿数为Z3、阀体齿轮83的齿数为Z4,如果全部齿轮的模数都相同,如果满足Z1+Z2=Z3+Z4的关系,则转子小齿轮75和大惰齿轮79b之间的轴间距离与小惰齿轮79a和阀体齿轮83之间的轴间距离就相等,因此能够将转子小齿轮75和阀体齿轮83配置为同轴。例如,如果设为Z1=12、Z2=34、Z3=13、Z4=33,则成为Z1+Z2=Z3+Z4=46,因此能够满足该关系。
顺便说一下,此时的从转子70到阀体80的减速比成为(Z1×Z3)/(Z2×Z4),在上述的例子中,成为(12×13)/(34×33)=约1/7.2。即,阀体80以由转子70产生的转矩的7.2倍的转矩来旋转,转矩充裕,能够可靠地进行阀体80的转换动作。
另外,如图12所示,阀体80的一部分形成比阀体齿轮83的外周更凸出的凸形状的挡块84,在阀体80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最大角度时,就与比惰轮79的小惰齿轮79a更向下侧突出的圆筒状的惰轮挡块79c抵接,将阀体齿轮83的旋转角度限制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另外,阀体齿轮83的旋转角度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即,除在后述的阀体80的转换动作必要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以外,还额外地转动规定的角度(例如,8°左右的角度),然后再进行抵接,使转动停止。
另外,如图9所示,在惰轮79且在大惰齿轮79b的上面,圆周状地形成有突起部79s。另外,在转子驱动部74,圆周状地形成有突起部74s。惰轮79的惰轮轴78采用的是悬臂梁构造,在惰轮79的轴方向的位置向上方向偏移的情况下,突起部79s就与突起部74s抵接,不能进一步移动。由此,来防止惰轮79从悬臂梁的惰轮轴78脱落。
<制冷剂转换阀60的动作>
接着,利用图13~图15对阀体80的连通口B、C、D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3~图15中,为了便于说明,在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上附加有剖面线而图示。
图13(A)、图14(A)及图15(A)都是对从图8的箭头G方向看到的惰轮79、阀体80、流入口A、连通口B、连通口C、连通口D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3(A)表示的是由阀体80覆盖的连通口C及连通口D通过连通凹部82而连通并且连通口B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一状态。图14(A)表示的是连通口B及连通口D由阀体80覆盖并且连通口C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二状态。图15(A)表示的是连通口B及连通口C由阀体80覆盖并且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三状态。
阀体80能够可逆地进行如下动作,即,从图13(A)所示的第一状态经过图14(A)所示的第二状态到图15(A)所示的第三状态,进而,经过图14(A)所示的第二状态返回到图13(A)所示的第一状态。
流入管68的流入口A隔着阀体齿轮83而设置于惰轮79相反侧,即使阀体80摆动,也不闭锁,时常向阀外壳66内部敞开。
连通管69c的连通口C位于将阀体轴71和惰轮轴78连结的直线的延长线上,相对于阀体轴71,接近阀体轴71地设置在流入口A相反侧。
连通管69b的连通口B和连通管69d的连通口D配置在以阀体轴71为中心的穿过连通管69c的连通口C的圆弧上,在以阀体轴71为中心的同一圆弧上,隔着连通管69c的连通口C的位置而分别设置在角度90°的位置。
设置于阀体80的阀体滑接面81在将第一状态(参照图13(A))的从阀体轴71到连通口B的方向设为0°时,以在逆时针旋转时能够将配置在90°~270°的范围内的连通口覆盖那样的尺寸来设置,能够使配置于0°位置的连通口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
另外,形成于阀体滑接面81的连通凹部82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将第一状态(参照图13(A))的从阀体轴71到连通口B的方向设为0°时,在逆时针旋转时,能够使配置在90°~180°的范围内的连通口连通。
图13(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3(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3(A))时,从流入口A流入的制冷剂能够经由阀外壳66内而流到连通口B。另外,从连通口C流入的制冷剂能够经由连通凹部82流到连通口D。
即,通过将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3(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一模式(参照图5)。
图14(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二状态(参照图14(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表示的是使阀体80从第一状态(参照图13(A))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了90°的状态。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二状态(参照图14(A))时,流入口A和连通口C经由阀外壳66内而连通。另外,连通口B成为由阀体滑接面81闭塞的状态。另外,连通口C虽然与连通凹部82连通,但未与其他连通口连接,成为闭塞的状态。
即,通过将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二状态(参照图14(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二模式(参照图6)。
图15(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三状态(参照图15(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表示的是使阀体80从第二状态(参照图14(A))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了90°的状态。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三状态(参照图15(A))时,流入口A和连通口D经由阀外壳66内而连通。另外,连通口B虽然与连通凹部82连通,但未与其他连通口连接,成为闭塞的状态。另外,连通口C成为由阀体滑接面81闭塞的状态。
即,通过将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三状态(参照图15(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三模式(参照图7)。
<作用、效果>
如利用图13~图15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通过转换阀体80,能够转换为:流入管68(流入口A)和连通管69b(连通口B)连通并且连通管69c(连通口C)和连通管69d(连通口D)连通的第一状态(参照图13(A))、流入管68(流入口A)和连通管69c(连通口C)连通并且连通管69b(连通口B)和连通管69d(连通口D)闭塞的第二状态(参照图14(A))、流入管68(流入口A)和连通管69d(连通口D)连通并且连通管69b(连通口B)和连通管69c(连通口C)闭塞的第三状态(参照图15(A))。由此,能够提供制冷剂的转换性能提高的制冷剂转换阀60。另外,能够切合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60的设备(冰箱)的实际使用状态地进行制冷剂的转换。
另外,如利用图5~图7及图13~图15所述,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设备(冰箱)能够通过唯一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动作对如下这三个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的模式进行转换:向防结露配管17供给温度比外部空气高的制冷剂而防止结露的第一模式(参照图5、图13(B))、在使压缩机51停止时将冷却器7内的制冷剂的温度维持在低温的第二模式(参照图6、图14(B))、降低来自防结露配管17的热量泄漏的第三模式(参照图7、图15(B))。由此,设备(冰箱)的设置于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的阀仅仅是制冷剂转换阀60,不需要追加其他的阀,就能够构成冷冻循环,因此能够低价地构成。另外,由于阀的转换控制及配置不会复杂化,因此能够提高具备制冷剂转换阀60的设备(冰箱)的可靠性。
另外,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设备(冰箱)在根据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的测定结果而外部空气为高温高湿且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能够将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转换为第一模式(参照图5、图13(B)),在外部空气为低湿且没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能够将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转换为第三模式(参照图7、图15(B))。另外,如上所述,该模式的转换能够通过制冷剂转换阀60的动作来转换。由此,在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使高温制冷剂穿过防结露配管17,能够将贮藏室的开口前面周缘部的温度设定为比贮藏室温度高,从而防止结露。另外,在没有结露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使防结露配管17的制冷剂的穿过停止,能够抑制来自防结露配管17的热量向贮藏室内部泄漏而增大能量消耗。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中,来自压缩机51的高压的制冷剂经由第一制冷剂配管55(参照图5)、流入管68(参照图9)、流入口A(参照图10),流入阀外壳66内的空间。因此,在阀外壳66内的阀体80上作用有将阀体80按压于阀座板67的方向的力。由此,阀体滑接面81和阀座板67之间的粘合性能提高,能够降低制冷剂的泄漏。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中,将与转子70及转子驱动部74一体旋转的转子小齿轮75叠置在阀体80上;将转子小齿轮75和阀体80配置为同轴且绕公共的旋转轴即阀体轴71旋转自如;绕与阀体轴71分体设置的惰轮轴78旋转地配置有一体地设有大惰齿轮79b和小惰齿轮79a的惰轮79。而且,使转子小齿轮75和大惰齿轮79b啮合而减速,进而,使小惰齿轮79a和阀体齿轮83啮合而进一步减速。由此,能够将转子小齿轮75、惰轮79、阀体齿轮83这三个齿轮配置为绕阀体轴71和惰轮轴78这两根轴旋转,因此能够在两枚齿轮的投影面积上配置三枚齿轮,能够将制冷剂转换阀60小型化。
另外,由于从转子小齿轮75到阀体齿轮83进行两阶段的减速,因此减速比增大,能够增大向阀体80传递的转矩,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阀体80的转换动作。另外,即使阀体80和阀座(第二阀座板67b)之间的摩擦增大,转矩也不会不足,因此阀体80不需要使用特殊的低摩擦材料,另外,即使是转矩低的定子和转子的组合,也能够动作,因此能够降低制冷剂转换阀60的制造成本。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中,将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和阀体80以公共的阀体轴71而配置为同轴;将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载置在阀体80上;由板簧86对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施力。由此,阀体80通过板簧86的弹力和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的自重来对阀座(第二阀座板67b)施力,因此通过设为适度的按压力,能够在阀体滑接面81上得到可靠地密封制冷剂的按压力。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中,支承阀体80的阀体轴71采用的是由设置于以阀体滑接面81而与阀体80接触的阀座(第二阀座板67b)的转子轴孔72和设置于阀外壳66的上端的凹部即转子轴承73对两端进行支承的双支承构造,易得到阀体80的支承刚性及精度,能够在阀体滑接面81上可靠地密封制冷剂。此外,由于采用的是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绕阀体轴71旋转的构成,因此不需要在转子轴孔72及转子轴承73上设置高精度的轴承,能够降低制冷剂转换阀60的制造成本。
此外,通过将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和阀体80设为同轴,能够延长阀体轴71。通过将支承阀体轴71的转子轴孔72和转子轴承73之间的距离延长,能够降低阀体轴71的斜度引起的对阀体80的影响。即,能够减小阀体轴71相对于转子轴孔72及转子轴承73的加工误差的斜度,能够提高阀体轴71相对于第二阀座板67b的垂直度的精度,因此易得到阀体80的精度,能够在阀体滑接面81上可靠地密封制冷剂。
另外,如图9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中,惰轮轴78为悬臂梁构造,制冷剂转换阀60的装配性提高。另外,即使在惰轮79已向上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因大惰齿轮79b与转子驱动部74抵接而防止惰轮79的脱落。另外,优选通过在转子驱动部74形成突起部74s且在惰轮79上形成突起部79s,来减小接触面积。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16~图2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进行说明。
(第一模式)
图16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一模式的图。
如图16所示,在第一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B连通(制冷剂流L1),连通口C和连通口D连通(制冷剂流L2)。即,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式同样,省略说明。
(第二模式)
图17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二模式的图。
如图17所示,在第二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连通口B和连通口C连通(连通L5),流入口A及连通口D不与其他连通。
另外,在第二模式中,压缩机51成为停止的状态。即,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式不同的是连通的位置。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式(参照图17),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式(参照图6)同样,将制冷剂进行循环的回路断开。即,通过制冷剂转换阀60的连通口D被断开,能够将第一制冷剂配管55及冷凝器52、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防结露配管17内的较高温的制冷剂流入第三制冷剂配管57及冷却器7的途径断开,从而防止冷却器7的温度上升,能够提高冰箱的节能性能。
(第三模式)
图18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制冷剂路径的第三模式的图。
如图18所示,在第三模式中,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D连通(制冷剂流L4),连通口B及连通口C不与其他连通。即,与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模式同样,省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
接着,利用图19~图2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阀体80的连通口B、C、D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9~图21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与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上附加剖面线而图示。
图19(A)、图20(A)及图21(A)是从图8的箭头G方向看到的惰轮79、阀体80、流入口A、连通口B、连通口C、连通口D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9(A)表示的是由阀体80覆盖的连通口C及连通口D通过连通凹部82而连通并且连通口B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一状态。图20(A)表示的是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由阀体80覆盖并且连通口B及连通口C通过连通凹部82而连通的第二状态。图21(A)表示的是连通口B及连通口C由阀体80覆盖并且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三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参照图13(A))相比,如图19(A)所示,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的位置不同。即,连通口C的位置是,连通口C相对于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设置于流入口A同侧的位置(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和流入口A之间)。连通口B及连通口D设置于隔着连通口C而对置的位置。另外,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以90°的间隔配置为以阀体轴71(转子轴孔72)为中心的同一圆状,在图19(A)中,以逆时针旋转时变成B、C、D的顺序的方式配置。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在从第一状态(参照图13(A))经过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到第三状态(参照图15(A))时,阀体80逆时针旋转,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在从第一状态(参照图19(A))经过第二状态(参照图20(A))到第三状态(参照图21(A))时,阀体80顺时针旋转,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不同。
图19(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9(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9(A))时,从流入口A流入的制冷剂能够经由阀外壳66内而流向连通口B。另外,从连通口C流入的制冷剂能够经由连通凹部82而流向连通口D。
即,通过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一状态(参照图19(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一模式(参照图16)。
图20(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为第二状态(参照图20(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表示的是使阀体80从第二状态(参照图19(A))起顺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二状态(参照图20(A))时,连通口B与连通口C经由连通凹部82而连通。另外,连通口D成为由阀体滑接面81闭塞的状态。这样,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由阀体80覆盖,流入口A不与连通口连接,成为闭塞的状态。
即,通过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二状态(参照图20(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二模式(参照图17)。
图21(B)是对制冷剂转换阀为第三状态(参照图21(A))时的制冷剂路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表示的是使阀体80从第二状态(参照图20(A))起顺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
在制冷剂转换阀60为第三状态(参照图20(A))时,流入口A和连通口D经由阀外壳66内而连通。另外,连通口B虽然与连通凹部82连通,但未与其他连通口连接,成为闭塞的状态。另外,连通口C成为由阀体滑接面81闭塞的状态。
即,通过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设为第三状态(参照图21(A)),能够将制冷剂路径设为第三模式(参照图18)。
<作用、效果>
如利用图19~图21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通过转换阀体80,能够转换为:流入管68(流入口A)和连通管69b(连通口B)连通并且连通管69c(连通口C)和连通管69d(连通口D)连通的第一状态(参照图19(A))、连通管69b(连通口B)和连通管69c(连通口C)连通并且连通管69d(连通口D)闭塞的第二状态(参照图20(A))、流入管68(流入口A)和连通管69d(连通口D)连通并且连通管69b(连通口B)和连通管69c(连通口C)闭塞的第三状态(参照图21(A))。由此,能够提供制冷剂的转换性能已提高的制冷剂转换阀。另外,能够切合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冰箱)的实际使用状态地进行制冷剂的转换。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2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2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与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A上附加剖面线而图示。图22(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2(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2(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四通阀,与此相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三通阀,在阀座板67上形成有流入口A、连通口B及连通口D,未形成有连通口C,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不同。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在阀体滑接面81上形成有连通凹部82,与此相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阀体80A未在阀体滑接面81A形成有连通凹部,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不同。
图22(A)表示的是连通口B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并且连通口D由阀体80A覆盖的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B连通,连通口D成为闭塞的状态。
图22(B)表示的是连通口B及连通口D由阀体80A覆盖的第二状态,且是使阀体80A从第一状态(参照图22(A))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连通口B及连通口D闭塞,是都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
图22(C)表示的是连通口B由阀体80A覆盖并且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三状态,是使阀体80A从第二状态(参照图22(B))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三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D连通,连通口B为闭塞的状态。
当设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开”、设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闭”,且以“连通口B/连通口D”的形式来表达连通口B及连通口D的状态时,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可取“开/闭”、“闭/闭”、“闭/开”这三个状态。即,可设为如下的三通阀,即,在从仅连通口B为开状态(参照图22(A))向仅连通口D为开状态(参照图22(C))转换时,经由连通口B及连通口D为闭状态(参照图22(B))来转换。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同样的构成,来作为三通阀发挥功能。另外,能够迅速地进行制冷剂的流通及断开的转换,阀体滑接面81A和阀座板67之间的粘合性能提高,能够使抑制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提高。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3及图24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4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与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B上附加剖面线而图示。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具备的阀体80B的立体图。图2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4(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四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四通阀,与此相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三通阀,在阀座板67上形成有流入口A、连通口C及连通口D,未形成有连通口B,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不同。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的阀体滑接面81的面积为能够堵塞三个连通口的大小(参照图20(A)),形成有连通凹部82,与此相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阀体80B的阀体滑接面81B的面积为能够堵塞邻接的两个连通口(连通口C和连通口D)的大小(参照图24(A)),未形成有连通凹部,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不同。另外,在扩大阀体80B的摆动角度那样的阀体80B的挡块84B的形状和扩大了阀体齿轮83的配设角度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不同。
图24(A)表示的是连通口C及连通口D由阀体80B覆盖的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中,连通口C及连通口D闭塞,是都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
图24(B)表示的是连通口C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并且连通口D由阀体80B覆盖的第二状态,表示的是使阀体80B从第一状态(参照图24(A))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C连通,连通口D为闭塞的状态。
图24(C)表示的是连通口C及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三状态,表示的是使阀体80B从第二状态(参照图24(B))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三状态中,流入口A是与连通口C及连通口D连通的状态。
图24(D)表示的是连通口C由阀体80覆盖并且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四状态,表示的是使阀体80B从第三状态(参照图24(C))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9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四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D连通,连通口C为闭塞的状态。
当设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开”、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闭”,且以“连通口C/连通口D”的形式来表达连通口C及连通口D的状态时,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可取“闭/闭”、“开/闭”、“开/开”、“闭/开”这四个状态。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通过在从第二状态到第四状态之间进行动作,能够取“开/闭”、“开/开”、“闭/开”这三个状态。即,可设为如下的三通阀,即,在从仅连通口C为开状态(参照图24(B))向仅连通口D为开状态(参照图24(D))转换时,经由连通口C及连通口D为开状态(参照图24(C))来转换。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同样的构成,来作为三通阀发挥功能。另外,能够迅速地进行制冷剂的流通及断开的转换,阀体滑接面81B和阀座板67之间的粘合性能提高,能够使抑制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提高。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5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5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与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A上附加剖面线而图示。
图2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四通阀,与此相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双通阀,在阀座板67上形成有流入口A及连通口D,未形成有连通口B及连通口C,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不同。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阀体80A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体80A同样,未在阀体滑接面81A上形成有连通凹部,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体80不同。
图25(A)表示的是连通口D由阀体80A覆盖的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中,连通口D为闭塞的状态,是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
图25(B)表示的是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第二状态,表示的是使阀体80A从第一状态(参照图25(A))起逆时针旋转地摆动180°以后的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流入口A是与连通口D连通的状态。
当设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开”、不与流入口A连通的状态为“闭”,且以“连通口D”的形式来表达连通口D的状态时,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可取“开”、“闭”这两个状态。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同样的构成,来作为双通阀发挥功能。另外,能够迅速地进行制冷剂的流通及断开的转换,阀体滑接面81A和阀座板67之间的粘合性能提高,能够使抑制制冷剂泄漏的可靠性提高。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26及图27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6(A)及图27(A)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与阀座板67接触的阀体滑接面81C上附加剖面线而图示。
图2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图27(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为四通阀,形成有流入口A、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流入口A、连通口B、连通口C及连通口D的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参照图19(A))同样,省略说明。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阀体80C的阀体滑接面81C的面积为能够堵塞邻接的两个连通口(连通口B和连通口C,或连通口C和连通口D)的大小,形成有使邻接的两个连通口连通的连通凹部82C,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实施方式的阀体不同。另外,在阀体80C的摆动角度缩小为约90°那样的阀体80C的挡块84的形状和缩小了阀体齿轮83的配设角度这一点上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
图26(A)表示的是连通口B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并且连通口C及连通口D由阀体80C覆盖的第一状态。在该第一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B连通,连通口C及连通口D为通过连通凹部82C而连通的状态。
图27(A)表示的是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并且连通口B及连通口C由阀体80C覆盖的第二状态。在该第二状态中,流入口A与连通口D连通,连通口B及连通口C为通过连通凹部82C而连通的状态。
作为具备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以空调为例进行说明。
图26(B)是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回路的第一模式进行说明的图,图27(B)是对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和制冷剂回路的第二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空调的制冷剂回路具备压缩机51、减压单元54、室内机的第一换热器58、室外机的第二换热器59、四通阀(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通过制冷剂配管而连接。
在流入口A连接有流入管68,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有压缩机51的高压侧排出口。在连通口B连接有连通管69b,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有第一换热器58、减压单元54、第二换热器59、与连通口D连接的连通管69d。在连通口C连接有连通管69c,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51的低压侧吸入口连接。
通过将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设为第一状态(参照图26(A)),如图26(B)所示,由压缩机51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流入管68、流入口A、阀外壳66内部、连通口B、连通管69b,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58(室内机)。流入第一换热器58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在第一换热器58内与空气(室内空气)进行换热而散热,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取暖)。穿过第一换热器58的制冷剂在穿过减压单元54以后,进行隔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59(室外机)。流入第二换热器59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在第二换热器59中与空气(室外空气)进行换热而吸热。穿过第二换热器59的制冷剂经由连通管69d、连通口D、连通凹部82C、连通口C、连通管69c,返回到压缩机51。由此,空调能够进行取暖运转。
通过将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设为第二状态(参照图27(A)),如图27(B)所示,由压缩机51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流入管68、流入口A、阀外壳66内部、连通口D、连通管69d,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二换热器59(室外机)。流入第二换热器59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在第二换热器59内与空气(室外空气)进行换热而散热。穿过第二换热器59的制冷剂在穿过减压单元54以后,进行隔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一换热器58(室内机)。流入第一换热器58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在第一换热器58内与空气(室内空气)进行换热而吸热,对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制冷)。穿过第一换热器58的制冷剂经由连通管69b、连通口B、连通凹部82C、连通口C、连通管69c,返回到压缩机51。由此,空调能够进行制冷运转。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能够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同样的构成,来作为空调的四通阀发挥功能。即,通过使阀体80C摆动,能够对空调的取暖运转和制冷运转进行转换。
(阀座结构)
接着,利用图28进一步对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阀座结构进行说明。
图28是表示制冷剂转换阀的第二阀座板67b、阀体80和连通管69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如图28所示,第二阀座板67b的外周的与第一阀座板67a嵌合的部分以上部的直径比下部小的方式设有台阶,通过与第一阀座板67a嵌合并相互钎焊而接合。
在第二阀座板67b的中央,穿通设置有未贯通的有底的转子轴孔72,对阀体轴71进行支承。另外,与转子轴孔72邻接地开有用于连接连通管69(69b、69c、69d)的连通孔88(连通管孔87)。在此,连通孔88(连通管孔87)的配置阀体80的一侧开有直径d0(例如,φ1mm左右)的连通孔88,配置阀体80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直径(直径d1)扩大(d1>d0),连通管69通过嵌合钎焊来接合。
这些用于连接连通管69的连通孔88为了配置为与阀体80的设置于阀体滑接面81的连通凹部82对应,需要设置于接近阀体轴71的距离r(例如,3mm左右)的位置。
另一方面,连通管69通常使用铜管作为制冷剂配管,将连通管69嵌合钎焊的连通管孔87的直径是比连通孔88的内径粗的直径d1(例如,φ3mm左右),在钎焊时,为了相对于第二阀座板67b而定位,需要某种程度的深度t2(例如,2mm左右)。
在此,如果设第二阀座板67b的厚度为t0、有底的转子轴孔72的深度为t1、对连通管69b、连通管69c、连通管69d进行嵌合的深度为t2,如果满足t0>(t1+t2)的关系,就能够防止转子轴孔72和连通管孔87干涉,在开有孔来钎焊连通管69时,能够防止焊料流入转子轴孔72,优选。这可设为例如:t0=5mm、t1=t2=2mm来实现。
另外,阀体轴71嵌合固定于有底的转子轴孔72,不被钎焊,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在阀体轴71和第二阀座板67b的接合部,焊料不会因表面张力而在角部探出为拐角状,不会因探出的焊料而妨碍阀体向第二阀座板67b的粘合。
另外,图9所示的阀外壳66和第一阀座板67a的外周采用的是通过焊接例如TIG焊接(钨/惰性气体焊接)及激光焊接来密封的构成。另一方面,阀体80及惰轮79虽然利用例如PPS(聚苯硫醚树脂)等耐热性树脂来制作,但在温度上升上受限制。特别是,阀体80的阀体滑接面81即使产生微小的热变形,也有可能不能密封制冷剂,因此优选采用抑制阀体80的温度上升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构成中,阀体80与转子70配置为同轴,采用的是以绕设置于阀座板67(第一阀座板67a、第二阀座板67b)的中心的阀体轴71而摆动的方式配置的构成,配置于距被焊接的外周最远的位置。
由此,在焊接时的热量最难以传递且温度不易上升的位置配置有阀体80,因此具有防止阀外壳66和第一阀座板67a的接合时的阀体80的热变形这种效果。
在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式及图1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式中,制冷剂从连通口C穿过连通凹部82流到连通口D。
在此,作为连通凹部82的截面尺寸,优选将图28所示的连通凹部82的宽度w设为大致与连通孔88的直径d0相等或稍大的值,将图28所示的连通凹部82的深度h设为大致与w相等的尺寸。
通过设为这种尺寸,在制冷剂从连通口C流入连通凹部82时,能够防止流路急剧扩大而产生压力损失,或反之,能够防止流路缩小而流速升高且动压上升而阀体80上浮,因此优选。
另外,通过使与连通口D对应地开在第二阀座板67b上的孔的直径比与连通口C对应的开在第二阀座板67b上的孔的直径大,能够降低制冷剂从连通凹部82流向连通口D时的压力损失。另外,通过防止连通凹部82的内部的压力上升,能够进一步抑制阀体80上浮,具有阀体滑接面81可靠地与第二阀座板67b抵接,且密闭性提高这种效果。
(液体密封时的动作)
接着,利用图29(适当参照图7、图15(B)等)对在制冷剂路径(制冷剂回路)上产生了所谓液体密封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液体密封指的是如下的现象,即,通过两端封闭的制冷剂回路即封闭回路充满液体的制冷剂,且其后温度上升而制冷剂进行热膨胀,在制冷剂回路配管内部及阀体内部产生高压。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第三模式(参照图7、图15(B))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第二模式(参照图17、图20(B))、第三模式(参照图18、图21(B))中,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防结露配管17)成为由阀体80将两端密封而成的封闭回路。
顺便说一下,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第二模式(参照图8、图16(B))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流入口A和连通口C连通(连通L3)。因此,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防结露配管17)成为与内部体积比较大的冷凝器52连通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封闭回路的体积(冷凝器52、第一制冷剂配管55、第二制冷剂配管56、防结露配管17)比封入的总制冷剂量的体积(液体时)大,因此能够防止液体密封。另外,关于由制冷剂转换阀60的连通口D和压缩机51封闭后的第三制冷剂配管57及冷却器7,也因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却器7的内部体积比较大而能够防止液体密封。
图29是表示连通管69侧的压力上升时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第二阀座板67b、阀体80、连通管69的剖面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当封闭回路的内部全部充满液体制冷剂,且其后温度上升而制冷剂进行热膨胀时,热膨胀后的制冷剂的压力P2就会从连通管69施向(从图示下方向上方)阀体80。
可是,如利用图9~图12所述,阀体80采用的是如下的构成,即,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载置于阀体80,通过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的自重和板簧86的弹力,对第二阀座板67b进行预按压。另外,在阀体80上作用有阀外壳66内部的制冷剂的压力P1引起的按压力。
在此,当通过制冷剂的压力P2而受到超过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的自重、板簧86的弹力及压力P1引起的按压力的总和的力时,板簧86就被压缩,如图29所示,阀体80及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就沿着阀体轴71向从第二阀座板67b上浮的方向移动。通过阀体80上浮,连通管69内的制冷剂从阀体80和第二阀座板67b的间隙流到阀外壳66内部,连通管69内的压力下降。而且,当连通管69内的压力下降时,通过转子70(转子驱动部74、转子小齿轮75)的自重和板簧86的弹力,阀体80与第二阀座板67b粘合。
这样,阀体80能够从第二阀座板67b上浮,因此具有能够防止连通管69内的压力异常上升之类的效果。
另外,防止连通管69内的压力异常上升的效果不限于连通管69内充满液体制冷剂的液体密封的状态,还包括连通管69内部仅为气体或气体和液体的混合状态,在通过温度上升而热膨胀从而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阀体滑接面)
接着,利用图30进一步对阀体80的阀体滑接面81进行说明。
图3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剂转换阀60的阀体滑接面81和连通口B、C、D之间的关系的图,(A)是第一状态;(B)是从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过渡时的状态;(C)是第二状态;(D)是从第二状态向第三状态的过渡时的状态;(E)是第三状态。
如图30(B)所示,在阀体80逆时针旋转而从第一状态(参照图13(A)、图30(A))向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图30(C))过渡时,阀体滑接面81不堵塞全部的连通口B、C、D。即,连通口B从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A)),经过连通口B及连通口C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B)),成为连通口C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C))。
另外,如图30(D)所示,在阀体80逆时针旋转而从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图30(C))向第三状态(参照图15(A)、图30(E))过渡时,阀体滑接面81不堵塞全部的连通口B、C、D。即,从连通口C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C)),经过连通口C及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D)),成为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的状态(参照图30(E))。
在从第一状态(参照图13(A)、图30(A))向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图30(C))过渡时,连通口B及连通口C中的至少一方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与流入口A(第一制冷剂配管55及冷凝器52)连通,因此能够使封闭回路的体积(冷凝器52、第一制冷剂配管55、第二制冷剂配管56、防结露配管17)比封入的总制冷剂量的体积(液体时)大,因此能够防止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防结露配管17)的液体密封。
另外,在从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图30(C))向第三状态(参照图15(A)、图30(E))过渡时,或者,在从第三状态(参照图15(A)、图30(E))向第二状态(参照图14(A)、图30(C))过渡时,流入口A、连通口C及连通口D向阀外壳66内部开口而连通,因此能够使与流入口A连接的第一制冷剂配管55(及冷凝器52)、与连通口C连接的第二制冷剂配管56(及防结露配管17)、与连通口D连接的第三制冷剂配管57(及冷却器7的冷却器配管7a)连通。由此,能够防止制冷剂偏向于任一制冷剂配管,能够降低液体密封的发生。

Claims (8)

1.一种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
绕阀体轴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阀体;
将所述阀体收纳在内的外壳;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的阀座;
使一端向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流入管的流入管连接部;
使一端向所述阀座的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连通管的连通管连接部;
设于所述外壳的外周的定子;
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阀体的所述阀体轴同轴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转子;以及
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所述阀体且绕不同于所述阀体轴的惰轮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惰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载置于所述阀体的上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沿着所述阀体轴向所述阀体方向对所述转子施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轴摆动自如地支承所述阀体,并且旋转自如地支承所述转子,
所述阀体轴由设置于所述阀座的轴孔及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的轴承来固定。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连接部连接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及第三连通管,
所述阀体对如下三种状态进行转换:
第一状态,将所述流入管和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三连通管连通;
第二状态,将所述流入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一连通管及所述第三连通管闭塞;
第三状态,将所述流入管和所述第三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一连通管及所述第二连通管闭塞。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剂转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连接部连接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及第三连通管连接,
所述阀体对如下三种状态进行转换:
第一状态,将所述流入管和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二连通管和所述第三连通管连通;
第二状态,将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三连通管闭塞;
第三状态,将所述流入管和所述第三连通管连通,将所述第一连通管及所述第二连通管闭塞。
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减压单元;
配置于所述减压单元的下游的蒸发器;
配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的压缩机;
配置于所述压缩机的下游的冷凝器;
能够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通部;以及
将所述减压单元的上游侧、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一端及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另一端连接的制冷剂转换阀,
所述制冷剂转换阀具备:
绕阀体轴摆动自如地被支承的阀体;
将所述阀体收纳在内的外壳;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一端的阀座;
使一端向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流入管的流入管连接部;
使一端向所述阀座的所述外壳内部开口而连接连通管的连通管连接部;
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周的定子;
收纳在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阀体的所述阀体轴同轴地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转子;以及
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传递到所述阀体且绕不同于所述阀体轴的惰轮轴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惰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转换阀对如下三种模式进行转换:
第一模式,使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和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一端连通,并且使所述制冷剂流通部的另一端和所述减压单元的上游侧连通;
第二模式,闭塞向所述减压单元的上游侧的连通;
第三模式,不经由所述制冷剂流通部,就使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和所述减压单元的上游侧连通。
CN201310113464.9A 2012-08-31 2013-02-22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Active CN103672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73707.4A CN105546906B (zh) 2012-08-31 2013-02-22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0792 2012-08-31
JP2012190792A JP6087085B2 (ja) 2012-08-31 2012-08-31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707.4A Division CN105546906B (zh) 2012-08-31 2013-02-22 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2027A true CN103672027A (zh) 2014-03-26
CN103672027B CN103672027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310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3464.9A Active CN103672027B (zh) 2012-08-31 2013-02-22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CN201610073707.4A Active CN105546906B (zh) 2012-08-31 2013-02-22 冰箱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73707.4A Active CN105546906B (zh) 2012-08-31 2013-02-22 冰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87085B2 (zh)
KR (2) KR20140030025A (zh)
CN (2) CN10367202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5440A (zh) * 2013-10-10 2015-04-2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致冷剂切换阀及具备致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CN106065958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流体切换阀、具有流体切换阀的设备和冰箱
WO2018036511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套管组件及具有其的控制阀及空调系统
CN109899562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CN110036225A (zh) * 2016-12-21 2019-07-1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使用电动阀的冷却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8128B2 (ja) * 2014-03-28 2017-07-05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機器
CN105422952A (zh) * 2014-09-17 2016-03-23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切换阀
WO2016111531A1 (ko) * 2015-01-05 2016-07-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냉각장치
JP2016136082A (ja) 2015-01-05 2016-07-2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冷却装置
JP6458640B2 (ja) * 2015-05-21 2019-01-3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吸着式ヒートポンプ
CN107781498B (zh) * 2016-08-24 2021-03-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
KR101917117B1 (ko) * 2016-10-11 2018-1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매 유로 절환용 사방 밸브
US11015725B2 (en) * 2016-10-11 2021-05-25 Lg Electronics Inc. Four-way valve for switching refrigerant channel
KR101972041B1 (ko) * 2017-01-26 2019-04-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매 유로 절환용 사방 밸브
JP6301514B2 (ja) * 2017-01-24 2018-03-2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機器
JP7057242B2 (ja) * 2018-07-12 2022-04-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バルブ駆動装置
JP7057243B2 (ja) * 2018-07-12 2022-04-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バルブ駆動装置
JP6956900B2 (ja) * 2018-12-11 2021-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TWI717875B (zh) * 2019-10-04 2021-02-01 正鴻科技有限公司 以四向電子閥對工具機之構件提供升降溫效果的輔助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5543A (ja) * 2000-06-19 2002-01-09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四方切換弁と電動膨脹弁との複合弁
CN1464952A (zh) * 2001-07-10 2003-12-3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阀驱动装置
JP2009079837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harp Corp 冷蔵庫
CN102372125A (zh) * 2010-08-25 2012-03-14 施张屹 可调控温度的储存箱
CN102444728A (zh) * 2010-10-05 2012-05-09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剂控制用电子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1723A (ja) * 1993-03-23 1994-08-12 Taiheiyo Seiko Kk 空気調和機用の四方切換弁
JP3997036B2 (ja) 1998-07-02 2007-10-24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流路切換弁
JP2000065461A (ja) * 1998-08-20 2000-03-03 Hitachi Ltd 冷蔵庫及びかかる冷蔵庫における結露防止運転制御方法
JP2002276827A (ja) * 2001-03-16 2002-09-25 Pacific Ind Co Ltd 制御弁
JP4786822B2 (ja) 2001-05-24 2011-10-05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電動式四方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261538B1 (en) 2001-07-10 2012-03-07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Valve drive device
JP2003065449A (ja) * 2001-08-29 2003-03-05 Denso Corp 四方切換弁および四方切換弁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4565946B2 (ja) * 2004-09-22 2010-10-2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バルブ駆動装置
JP2012017920A (ja) * 2010-07-08 2012-01-26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5611699B2 (ja) * 2010-07-28 2014-10-22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多方切換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5543A (ja) * 2000-06-19 2002-01-09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四方切換弁と電動膨脹弁との複合弁
CN1464952A (zh) * 2001-07-10 2003-12-31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阀驱动装置
JP2009079837A (ja) * 2007-09-26 2009-04-16 Sharp Corp 冷蔵庫
CN102372125A (zh) * 2010-08-25 2012-03-14 施张屹 可调控温度的储存箱
CN102444728A (zh) * 2010-10-05 2012-05-09 磁化电子株式会社 制冷剂控制用电子阀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65440A (zh) * 2013-10-10 2015-04-2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致冷剂切换阀及具备致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CN104565440B (zh) * 2013-10-10 2017-04-1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致冷剂切换阀及具备致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CN106065958A (zh) * 2015-04-20 2016-11-02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流体切换阀、具有流体切换阀的设备和冰箱
CN106065958B (zh) * 2015-04-20 2018-10-09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流体切换阀、具有流体切换阀的设备和冰箱
WO2018036511A1 (zh) * 2016-08-24 2018-03-0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套管组件及具有其的控制阀及空调系统
CN110036225A (zh) * 2016-12-21 2019-07-19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使用电动阀的冷却系统
CN109899562A (zh) * 2017-12-11 2019-06-18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87085B2 (ja) 2017-03-01
KR20150084732A (ko) 2015-07-22
CN105546906A (zh) 2016-05-04
JP2014047835A (ja) 2014-03-17
CN103672027B (zh) 2017-03-01
CN105546906B (zh) 2017-11-28
KR101633719B1 (ko) 2016-06-27
KR20140030025A (ko) 201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2027A (zh) 制冷剂转换阀及具备该制冷剂转换阀的设备
US7437888B2 (en) Refrigerator
JP2013256964A (ja) 冷媒切替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機器
CN106352113A (zh) 制冷剂切换阀
CN108291657A (zh) 阀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4235420B (zh) 制冷剂切换阀以及具备制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JP6139928B2 (ja) 冷媒切替弁を備える機器
CN103244413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4565445A (zh) 制冷剂切换阀以及具备制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CN104565440B (zh) 致冷剂切换阀及具备致冷剂切换阀的设备
JP6306758B2 (ja) 冷媒切替弁
JP6382060B2 (ja)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冷媒切替弁を備える冷蔵庫
JP5802350B2 (ja) 冷蔵庫
KR101394329B1 (ko) 5방 스텝밸브를 이용한 냉매 공급시스템
JP2001153491A (ja) 電動式切換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5075186A (ja)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冷媒切替弁を備える機器
CN217357157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6301514B2 (ja)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機器
JP3704491B2 (ja) ロータリー弁を用いたパルスチューブエキスパンダ
CN114264104A (zh) 一种货物存储设备及其空调系统
JP2001174079A (ja) 蓄冷熱式冷凍装置
JP20001111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0146320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3121016A (ja) 冷凍冷蔵庫
JP2015190531A (ja) 冷媒切替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