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8898B -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8898B
CN103648898B CN201280031488.3A CN201280031488A CN103648898B CN 103648898 B CN103648898 B CN 103648898B CN 201280031488 A CN201280031488 A CN 201280031488A CN 103648898 B CN103648898 B CN 103648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frame
storage tank
frame
vehicle
inner fov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14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8898A (zh
Inventor
厚地道雄
中西孝文
武藤裕辅
林敬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48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8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8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8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式二轮摩托车,该跨骑式二轮摩托车(10)具有主架(42)和储物箱(81)。主架(42)具有位于中间部(43)后方的上表面(76)的向下凹入的内凹部(71)。储物箱(81)具有底部(82)。该储物箱(81)的底部沿着内凹部的上表面(84)延伸设置。

Description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具有收装物品用储物箱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的改进。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骑跨式二轮摩托车,其在主架的上方具有储物箱,且在主架的下方悬吊有动力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二轮摩托车具有:头管;主架,其向车辆后方延伸;辅架,其为左右的一对,并由该主架的中间部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在延伸的中途向上方弯曲;横梁,其连接在左右辅架之间;连接部件,其连接在该横梁与主架的后端部之间。在由主架、连接部件和辅架围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储物箱。
由车辆侧面观察时,储物箱的底部通过前侧倾斜底壁和后侧倾斜底壁,呈朝下的顶端尖细的鼓出状。
近年来,人们希望储物箱的收装容量能够进一步增大。而通过降低储物箱的底部整体,能够扩大储物箱的容量。将储物箱的底部整体降低的方法,可考虑通过使主架向下弯曲的方式实现。
然而,由于动力单元被安装在主架的下方,当使主架向下弯曲以使储物箱底部的位置下降而增大底部容量时,会导致动力单元与路面过于接近而影响车辆的最低距地高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使储物箱的容量增大,且不影响车辆的最低距地高度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报特许第3380447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储物箱的容量增大,且不影响车辆的最低距地高度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具有:头管;主架,其由所述头管向车辆后方且下方延伸;摇臂,其用于支承后轮,并被安装在设置于所述主架的后部上的枢支部上,且能够上下摇动;动力单元,其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并被悬吊在所述主架上且处于所述主架的下方;左右辅架,其为一对,并由所述主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在所述枢支部的后方朝上方及车辆后方弯曲;横梁,其位于所述左右辅架的弯曲部的附近,且在左右辅架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连接部件,其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主架的后端部;储物箱,其具有底部,并配置在所述主架的上部。所述主架具有向下凹入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中间部后方的上表面,所述储物箱的所述底部以被夹持在所述左右辅架之间的方式,沿着所述内凹部的上表面及所述连接部件的前表面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优选,所述主架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在内凹部的位置处较大,所述枢支部由一对的左右板状部件构成,所述板状部件被连接在所述内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个侧面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优选,所述枢支部的上部被固定在所述内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而且在所述枢支部的上部上设置有所述储物箱的前侧固定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优选,所述辅架的弯曲部包括:长度部,其向车辆后方延伸;上行部,其由所述长度部向上方延伸。在所述长度部和所述上行部之间跨接有角板部件,所述角板部件以向车宽方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弯曲呈字母U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优选,所述主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枢支部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中,由于在中间部的车辆后方的主架的上表面上具有朝下方凹入的内凹部,其与在主架的上表面上并无设置内凹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储物箱的底部下降。从而,能够使储物箱的底部容量增大。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储物箱的容量增大,且不会影响到车辆的最低距地高度。
在技术方案2中,由于由板状部件构成的枢支部与主架的宽度较宽部分连接,能够提高枢支部件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从而在能够增加储物箱的容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枢支部的刚度。
在技术方案3中,由于在固定于主架上的枢支部的上部上设置有储物箱的固定部,能够在强度高的枢支部周围,将储物箱支承在枢支部与框架的接合位置处,从而能够具有较高的支承刚度。
在技术方案4中,由于在辅架的长度部和上行部上跨接有角板部件,从而能够提高弯曲部的刚度。又有,由于角板部件向车宽方向外方鼓出呈字母U状,而能够确保储物箱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增大储物箱的容量。
在技术方案5中,使主架向车辆后方突出,且连接部件连接在该突出部上。通过突出部使连接部件的位置向车辆后方移动。通过该位置移动,能够增大储物箱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二轮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为上述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框架的左侧视图;
图3为上述车身框架的俯视图;
图4为上述车身框架的后视图;
图5为用于说明上述二轮摩托车的内凹部和储物箱的底部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6为用于说明上述储物箱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7为图6的7箭头所示方向的视图;
图8为表示作为对比的本发明的储物箱支承结构与公知的储物箱支承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作为对比的本发明的储物箱支承结构与公知的储物箱支承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跨骑式车辆(两轮摩托车);13动力单元(引擎);14后轮;41头管;42主架;43主架的中间部;44枢支部;45L、45R左右辅架;46L、46R左右辅架的弯曲部;47横梁;48主架的后端部;51L、51R长度部;52L、52R上行部;53L、53R角板部件;54连接部件;54a连接部件的一端;62摇臂;71内凹部;72L、72R内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73L、73R板状部件;76主架的上表面;81储物箱;82储物箱的底部;84内凹部的上表面;85连接部件的前表面;86主架的突出部;91储物箱的前侧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二轮摩托车10具有:前轮12,其配置在车辆前部,且利用车把11能够转向;引擎13,其作为驱动源的动力单元配置在该前轮12的后方;后轮14,其通过引擎13驱动,且配置在该引擎13的后方;车座15,其配置在前轮12和后轮14之间,用于乘员跨坐。即,该二轮车为乘员跨坐在该车座15上的跨骑式车辆。
二轮摩托车10由车身罩20覆盖。车身罩20具有:前罩21,其覆盖该二轮车辆的前表面;侧罩22L、22R,其由该前罩21的后部向车辆后方呈连续状延伸而覆盖车辆的侧表面;上罩25,其设置在侧罩22L、22R的上部而覆盖车辆上部。
左右的侧罩22L、22R具有:左右主架侧罩23L、23R,其覆盖后述的主架42(参照图2)及引擎13的左右侧方;左右后侧罩24L、24R,其由左右主架侧罩23L、23R的后边缘呈连续状向车辆后方延伸。
在前轮12的上方设置有前挡泥板31,在车把11的周围配置有将车把11包围的车把罩26,在该车把罩26的前部安装有头灯29。另外,在后轮14的上方配置有后挡泥板32,在后挡泥板32的上方配置有尾灯33,并设置有覆盖该尾灯33的尾灯罩35,在尾灯罩35的上方配置有扶手杆34。在车座15的下方配置有后中心罩36。
下面对二轮摩托车10的车身框架40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车身框架40的主要构件为:头管41;主架42,其由该头管41向车辆的后方且下方延伸;枢支部44,其设置在该主架42的后部上;左右辅架45L、45R,其为一对,并由主架42前后方向的中间部43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在枢支部44的车辆后方朝上方及车辆后方弯曲;横梁47,其位于左右辅架45L、45R的弯曲部46L、46R的附近,且在左右辅架45L、45R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连接部件54,其连接该横梁47与主架的后端部48;左右车座导轨部件49L、49R,其由左右辅架45L、45R的后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
在左右辅架45L、45R和左右车座导轨部件49L、49R之间安装有与减震单元50L、50R的上端连接的支架60L、60R。
左右辅架45L、45R的弯曲部46L、46R由长度部51L、51R和上行(竖起)部52L、52R构成,该长度部51L、51R向车辆后方延伸,该上行部52L、52R由长度部51L、51R分别向上方延伸,在长度部51L、51R和上行部52L、52R上分别跨接有角板部件53L、53R。
另外,在左右辅架45L、45R上固定有用于锁定(固定)车身罩20(参照图1)的罩撑条59。
如图1所示,支承前轮12的前叉61由头管41(参照图2)支承且可转向。支承后轮14的摇臂62L、62R由设置在主架42(参照图2)的后部上的枢支部44(参照图2)支承且可上下摇动。在摇臂62L、62R的后部和靠近左右辅架45L、45R的上行部52L、52R的后端部之间跨接有减震单元50L、50R。
在主架42上配置有作为动力单元的引擎13,该引擎13的气缸轴大致以水平状态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在该引擎13的气缸盖65的上表面上连接有吸气装置66。在气缸盖65的下表面上连接有排气装置64。
引擎13通过引擎撑条67(参照图2)及枢支部44(参照图2)被悬吊。也可以说,引擎13在主架42(参照图2)的下方被悬吊在主架42上。引擎13通过链条68驱动后轮14转动。在枢支部44上具有主支架69。
下面对主架的由其上方观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由头管41向车辆后方延伸有1根的主架42,在该主架42的后部设置有枢支部44,由主架4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43向车宽方向左右外侧且车辆后方延伸有左右一对的辅架45L、45R,在左右的辅架45L、45R之间的车宽方向上,横梁47跨接在该左右一对的辅架45L、45R的弯曲部46L、46R附近,该横梁47和主架的后端部48由连接部件54连接。
在左右辅架弯曲部46L、46R上设置的左右角板部件53L、53R,在其上方俯视时呈向车宽方向外方鼓出弯曲的字母U状。
左右角板部件53L、53R由截面呈字母U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其前部与辅架45L、45R连接(焊接),其后部与横梁47连接(焊接),以使其位于弯曲部46L、46R的上方且与该弯曲部46L、46R的分离的位置。
左右车座导轨部件49L、49R由左右辅架45L、45R的后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该左右车座导轨部件49L、49R的前端之间跨接有第1导轨交叉部件57,在该左右车座导轨部件49L、49R的后端之间跨接有第2导轨交叉部件58。
下面对主架的由其后方观察时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枢支部44的主要构件包括:左右板状部件73L、73R,其由形成在主架42上的内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72L、72R分别向斜下外侧延伸后再向下方延伸;加强板77,其跨接在左右板状部件73L、73R之间;枢轴74,其贯通左右板状部件73L、73R,并在车宽方向沿水平左右延伸。在该枢轴74上安装有摇臂62L、62R(参照图1)。在枢轴74的下方的板状部件73L、73R上设置有支承轴79,该支承轴79用于支承主支架69(参照图1)。
具体为,摇臂62L、62R通过插入并贯通枢轴74的螺栓被悬吊,且能够自由摇动。枢轴74连接在左右一对的枢轴板121L、121R之间。
左右板状部件73L、73R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72L、72R上。即,枢支部44的上部被固定在内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72L、72R上。主架42的后部上设置的内凹部71以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的形态形成。即,当使圆形截面状的主架的前部的外径为D1,且使主架42的内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外径为D2时,D1<D2。
枢支部44具有枢轴板121L、121R,该枢轴板121L、121R由沿车宽方向朝外侧延伸的伸出部122和由该伸出部122向下方垂下的下垂部123构成。由于D1<D2而抑制了伸出部122的伸出量,使板状部件73L、73R之间具有充分隔开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枢支部44的刚性。
下面对内凹部和储物箱的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
上述二轮摩托车宽度方向的中心部的截面参照图5所示。在主架4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43的车辆后方,具有位于主架的上表面76上的内凹部71,该内凹部71向下方凹入,在该内凹部71的上方配置有用于收装安全帽80及其他物品等的储物箱81。储物箱81配置在设置于主架42上的内凹部71的上部,并使其底部82位于沿着该内凹部71的位置。
在储物箱81的车辆后方设置有燃料罐83,该燃料罐83与该储物箱81相互邻接,车座15以覆盖储物箱81和燃料罐83的方式设置。车座15还兼做储物箱81的盖子的功能。
下面对储物箱底部和车身框架之间的配置等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储物箱81的底部82沿着内凹部71的上表面84且连接部件54的前表面85配置。另外,储物箱的底部82以被夹持在左右一对的辅架45L、45R之间的方式配置。
主架42具有相对于枢支部44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突出部86,连接部件54的一端54a连接在该主架42的突出部86上。
下面对储物箱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图7所示,在储物箱81的前部底部87、87上设置有前孔部105、105,在储物箱81的后部上部88、88上设置有后孔部106、106。
紧固部件93分别由上侧插入该前孔部105、105及后孔部106、106,并固定在设置于车身框架40侧的前侧固定部91及后侧固定部92上。
下面对储物箱的前侧固定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枢支部的上部75上固定有用于支承储物箱81的前撑条95L、95R,在该前撑条95L、95R的下表面上固定有螺母96、96。在该前撑条95L、95R的上表面上装载有弹性部件97、97,储物箱的前部底部87、87由上方装载在该弹性部件97、97上,并使紧固部件93、93由上方螺纹旋入各螺母96、96内,从而将储物箱81的前部安装。即,储物箱81的前部底部87、87被弹性(橡胶)支承在形成为前侧固定部91、91的前撑条95L、95R上。
如图7所示可知,储物箱81的后部上部88、88被弹性支承在形成为后侧固定部92、92的后撑条99L、99R上。由于储物箱81的后侧固定部92的结构与前侧固定部91的结构相比并无明显区别,因此在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如上所述,储物箱81通过前后的撑条95L、95R、99L、99R被弹性支承,又由于设置有覆盖该储物箱81的车座15,该弹性支承与车座15上具有的弹性部16的弹性功能互相结合,能够缓和乘员所经受的振动。
再如图4所示,枢支部44的主要构件包括:左右板状部件73L、73R;枢轴74,其贯通左右板状部件73L、73R,并在车宽方向沿水平左右延伸,用于支承摇臂62L、62R(参照图6)的前端,且该摇臂62L、62R能够自由摇动。左右板状部件的上端101L、101R分别连接在内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72L、72R上。即,在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主架42的内凹部71的两个端部72L、72R上设置有左右板状部件73L、73R。
在本发明中,由于主架42的凹部71的车宽方向的宽度D2大于内凹部71以外部分的宽度D1(D1<D2),使由板状部件73L、73R的车宽方向的外表面到主架42的距离变小。该距离较小时,枢支部44很难变形,而且能够提高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因此,通过将储物箱的底部沿着内凹部71配置,能够增大储物箱底部82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枢支部44的刚度。
由于内凹部能够通过挤压管部件而形成,与缩管等工艺相比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达到上述的其次的效果。
另外,固定在内凹部71上的枢支部44的上部具有较强的刚性。在具有较强刚性的枢支部44的上部装载有储物箱81的前侧固定部91、91,因此,能够提高对储物箱81的支承刚度。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储物箱81的上方配置有车座15,乘员的载重介由车座15被储物箱81支承。由于将该储物箱81固定在车身框架40的具有较高支承刚度部分,从而无需为增加车身框架40的支承刚度而设置角板或交叉板等,从而能够实现车身框架40的轻量化的目的。
下面将本发明与比较例进行对比说明。
如图8(a)所示,在主架4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43的车辆后方,具有位于主架的上表面76上的内凹部71,该内凹部71向下方凹入,储物箱81的底部82沿着内凹部的上表面84且连接部件54的前表面85配置。
由于在主架的上表面76上设置有内凹部71,其与在主架的上表面76上并无设置内凹部71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储物箱的底部82向下方延伸。从而,能够使储物箱的底部82的整体向下方延伸而增大储物箱81的容量。
又有,使主架42相对于枢支部44向车辆后方突出,且连接部件54连接在该突出部86上。通过突出部86使连接部件54的位置向车辆后方移动。通过该位置移动,能够增大储物箱81的容量。
如图8(b)及图9(b)所示,公知有,例如二轮摩托车由主架42B、左右辅架45BL、45BR、与该辅架连接的交叉板111构成。在该交叉板111上设置有前固定部95BL、95BR。
如图8(a)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中,由于能够省去(不需设置)交叉板,从而能够使储物箱81的底部向下方延伸。因此,能够增大储物箱81的容量。
即,本发明的支承储物箱81的作为距离地面的最下支承点的前撑条95L、95R的高度Ha,小于公知例子中的支承储物箱81B的作为距离地面的最下支承点的交叉板111的高度Hb(Ha<Hb)。
下面对跨接在辅架的弯曲部上的角板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由于在辅架45L、45R的长度部51L、51R和上行部52L、52R上跨接有角板部件53L、53R,从而能够提高弯曲部46L、46R的刚度。另外,在角板部件53L、53R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的外方鼓出而呈字母U状的U状部103L、103R。
如图9(b)所示,在长度部51BL、51BR和上行部52BL、52BR之间跨接的角板部件53BL、53BR上并没有设置向宽度方向的外方鼓出而呈字母U状的U状部。
如图9(a)所示,由于在角板部件53BL、53BR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的外方鼓出而呈字母U状的U状部103L、103R,而能够确保储物箱81的车宽方向的长度较长,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储物箱81的容量。
为了确保储物箱81的前后方向的大小,需要辅架45L、45R呈大致水平状向后方延伸后的弯曲部46L、46R的位置尽可能的向车辆后方配置。然而,在将辅架45L、45R的弯曲部46L、46R的位置向车辆后方配置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车辆后方的辅架45L、45R的高度,必须加大辅架45L、45R的弯曲度,在加大该弯曲度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其刚度,设置由呈字母U状的板状部件形成的角板等的补强部件,而且通过使呈字母U状的板状部件的中间部敞开而避免增加重量。
本发明是对适用于二轮摩托车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跨骑式三轮车,还可适用于其他的跨骑式车辆。
工业上的应用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具有储物箱的二轮摩托车。

Claims (6)

1.一种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具有:头管;主架,其由所述头管向车辆后下方延伸;摇臂,其用于支承后轮,并被安装在设置于所述主架的后部上的枢支部上,且能够上下摇动;动力单元,其用于驱动所述后轮,并被悬吊在所述主架上且处于所述主架的下方;左右辅架,其为一对,并由所述主架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向车辆后方延伸,且在所述枢支部的后方朝上方及车辆后方弯曲;横梁,其位于所述左右辅架的弯曲部附近,且在左右辅架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连接部件,其连接所述横梁与所述主架的后端部;储物箱,其具有底部,并配置在所述主架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架具有向下凹入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中间部后方的上表面,
所述储物箱的所述底部以被夹持在所述左右辅架之间的方式,沿着所述内凹部的上表面及所述连接部件的前表面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架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在内凹部的位置处较大,所述枢支部由一对的左右板状部件构成,所述板状部件被连接在所述内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支部的上部被固定在所述内凹部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而且在所述枢支部的上部上设置有所述储物箱的前侧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架的弯曲部包括:长度部,其向车辆后方延伸;上行部,其由所述长度部向上方延伸,
在所述长度部和所述上行部之间跨接有角板部件,所述角板部件以向车宽方向外方鼓出的方式弯曲呈字母U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枢支部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二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枢支部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连接。
CN201280031488.3A 2011-07-11 2012-07-10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Active CN103648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2570 2011-07-11
JP2011152570 2011-07-11
PCT/JP2012/067582 WO2013008815A1 (ja) 2011-07-11 2012-07-10 鞍乗り型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8898A CN103648898A (zh) 2014-03-19
CN103648898B true CN10364889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506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1488.3A Active CN103648898B (zh) 2011-07-11 2012-07-10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706964B2 (zh)
CN (1) CN103648898B (zh)
AR (1) AR088416A1 (zh)
BR (1) BR112014000607B1 (zh)
MY (1) MY173794A (zh)
PE (1) PE20141845A1 (zh)
WO (1) WO2013008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23899A (ja) * 2014-05-27 2015-1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3640A (zh) * 2005-07-25 2007-01-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283964Y (zh) * 2008-08-27 2009-08-0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弯梁摩托车车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9084A (ja) * 2005-10-04 2007-04-19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396126B2 (ja) * 2009-03-31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364524B2 (ja) * 2009-09-30 2013-12-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3640A (zh) * 2005-07-25 2007-01-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201283964Y (zh) * 2008-08-27 2009-08-0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弯梁摩托车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08815A1 (ja) 2015-02-23
JP5706964B2 (ja) 2015-04-22
AR088416A1 (es) 2014-06-11
PE20141845A1 (es) 2014-12-21
WO2013008815A1 (ja) 2013-01-17
MY173794A (en) 2020-02-24
BR112014000607A2 (pt) 2017-02-14
CN103648898A (zh) 2014-03-19
BR112014000607B1 (pt)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3424B (zh) 踏板摩托车型电动车辆
CN102616314B (zh)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EP1666346A1 (en) Method for replacing the front wheels of a three-wheeled vehicle
CN101925506B (zh) 踏板型车辆
JP2015058740A (ja) 電動車両
CN101274657B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架及机动两轮车的组装方法
CN104364144A (zh) 鞍座型车辆的收纳构造
CN103025603A (zh) 跨骑型车辆
EP2364901A1 (en) Small-Sized Vehicles
CN1317156C (zh) 两轮摩托车的车身结构
CN102963464B (zh) 电动二轮车
CN103648898B (zh) 跨骑式二轮摩托车
US7350854B2 (en) Rear fender and rear carrier bar
JP539621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バッグ支持ステー
CN202987397U (zh) 一种钢管结构轻量化双座电动三轮车车架
CN204871320U (zh) 鞍骑型车辆的扶手结构
CN103010349A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2050176B (zh) 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结构
CN201633848U (zh) 一种载重型电动车车架
CN201633846U (zh) 反三轮电动车后轮悬挂驱动装置
CN112399945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架结构
CN102991621B (zh) 跨骑型车辆的收纳结构
CN205168717U (zh) 鞍骑型车辆的后载物架
CN206086865U (zh) 前轮单边独立悬挂转向式三轮车
CN103958337B (zh) 车辆的框架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