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41110A -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41110A
CN103641110A CN201310712919.9A CN201310712919A CN103641110A CN 103641110 A CN103641110 A CN 103641110A CN 201310712919 A CN201310712919 A CN 201310712919A CN 103641110 A CN103641110 A CN 103641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reactor
inductor coil
metal substrate
graphe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129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41110B (zh
Inventor
李福山
郭太良
吴薇
吴朝兴
陈伟
杨开宇
曾群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7129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411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41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1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411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411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放置于该反应器中;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作为碳源;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加热及降温速度快,加热位置和面积可控,操作方便可实现石墨烯的大面积快速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制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紧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是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基本组成单元。石墨烯具有高迁移率、高导电性、良好的耐化学性和耐热性、高比表面积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因此,石墨烯可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触摸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光伏电池、基因测序等领域。故而,关于石墨烯的制备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微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其中微机械剥离法的操作简单,但是产量太低。氧化还原法所制备的石墨烯会存在一定缺陷,导致石墨烯部分电学性能的损失。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是将衬底放入无氧的反应室中,加热衬底,或使得衬底的温度到达一定值,再向反应器中通入碳源,从而得到石墨烯。
目前,石墨烯的衬底加热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电阻丝加热石英管
将电阻丝均匀的绕在石英管外,向电阻丝通入电流,使得电阻丝发热,从而加热石英管中的衬底。此方法的缺陷是通过电阻丝来加热,加热和降温的速度极慢。
2、衬底直接通入电流
在衬底两端直接加电压,通入电流来加热衬底。此方法的缺陷也是加热和降温的速度。
所以可通过感应加热的原理来加热衬底。
英国物理学家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的现象,当电路围绕的区域内存在交变的磁场时,电路两端会感应出电动势,闭合电路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加热是用交流电流流向被卷曲成环状的导体(通常为铜管),由此产生磁束,将金属放置其中,磁束就会贯通金属体,在与磁束自缴的方向产生涡电流(旋转电流),于是感应电流在涡电流的影响下产生发热。通过这个原理,即可对衬底进行快速加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放置于该反应器中;
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
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作为碳源;
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
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线圈为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线圈固定设置于该反应器的外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线圈与该反应器的外壁能够进行相对滑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滑动所述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线圈的形状为螺旋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线圈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选择所需通入交流电的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交流电为中频或高频交变电流。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器是石英管、陶瓷管或玻璃管。
相比于现存的采用高温管式炉加热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加热及降温速度快,加热位置和面积可控,操作方便可实现石墨烯的大面积快速制备;采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其加热区域仅局限于金属衬底表面,而腔体的其他部位没进行加热,这可以杜绝腔体及其配件中的杂物分解对石墨烯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石墨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通过感应加热在铜表面沉积石墨烯1分钟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通过感应加热在铜表面沉积石墨烯10分钟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如图1所示(图中11为感应器线圈11、12为感应器线圈12……1n为感应器线圈1n、1(n+1)为感应器线圈1(n+1),2为反应器,3为衬底)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例如铜衬底,优选的,该铜衬底为圆环状)放置于该反应器中;
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10~2000sccm)非氧化性气体(如氢气、氩气等)一预设时间(例如1~1000分钟)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频率为300~300000Hz或更高),在所述感应器线圈对应的金属衬底区域表面形成感应电流,使得所需金属衬底区域迅速加热,并达到所需反应温度;
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例如500~1200℃)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乙炔、乙醇、苯或甲苯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碳源进行反应,在所需金属衬底区域表面得到石墨烯;
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例如0.5~100分钟)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所述金属衬底迅速降温,有利于高质量石墨烯的形成;
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
优选的,所述感应器线圈为金属材料,所述感应器线圈固定设置于该反应器的外壁;另外,所述感应器线圈也可以是与该反应器的外壁能够进行相对滑动的,通过滑动所述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所述感应器线圈的形状为螺旋状,所述感应器线圈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通过选择所需通入交流电的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所述的交流电为中频或高频交变电流,所述反应器是但不限于石英管、陶瓷管或玻璃管。
实施例一:
第一步,将铜衬底放入所述的反应器中,铜衬底为圆环状。
第二步,通入100sccm非氧化性气体(如氢气、氩气等)5分钟后,向附图所示的感应器两端口通入频率为10000Hz的交流电。
第三步,当温度达到600℃时,在非氧化性气体(如氢气、氩气等)中通入甲烷作为碳源。
第四步,反应进行1分钟后,停止通入含碳化合物,同时关闭电流,继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制冷到室温。
第五步,取出铜衬底。产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产物为二位薄膜状结构,并且没有铺满整个衬底。
实施例二:
第一步,将铜衬底放入所述的反应器中,铜衬底为圆环状。
第二步,通入100sccm非氧化性气体(如氢气、氩气等)5分钟后,向附图所示的感应器两端口通入频率为10000Hz的交流电。
第三步,当温度达到600℃时,在非氧化性气体(如氢气、氩气等)中通入甲烷作为碳源。
第四步,反应进行10分钟后,停止通入含碳化合物,同时关闭电流,继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制冷到室温。
第五步,取出铜衬底。产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产物为二位薄膜状结构,并且铺满整个衬底。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提供一密闭的反应器,且该反应器的外壁绕有复数个感应器线圈,并将金属衬底放置于该反应器中;
S02:在该反应器中通入非氧化性气体一预设时间后,向所述复数个感应器线圈两端口通入交流电;
S03:当该金属衬底的温度达到一预设温度时,在所述非氧化性气体中通入含碳化合物气体作为碳源;
S04:反应进行一预定时间后,停止通入该含碳化合物气体,同时关闭电流并继续通入所述非氧化性气体制冷至室温;
S05:取出所述金属衬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线圈为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线圈固定设置于该反应器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线圈与该反应器的外壁能够进行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滑动所述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线圈的形状为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线圈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选择所需通入交流电的感应器线圈来改变金属衬底加热的位置和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电为中频或高频交变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是石英管、陶瓷管或玻璃管。
CN201310712919.9A 2013-12-23 2013-12-23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Active CN1036411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2919.9A CN103641110B (zh) 2013-12-23 2013-12-23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12919.9A CN103641110B (zh) 2013-12-23 2013-12-23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1110A true CN103641110A (zh) 2014-03-19
CN103641110B CN103641110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24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12919.9A Active CN103641110B (zh) 2013-12-23 2013-12-23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411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8645A (zh) * 2016-04-15 2016-08-17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自支撑管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8411277A (zh) * 2018-04-26 2018-08-17 福州大学 一种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多晶石墨烯防腐薄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44512A (zh) * 2021-11-22 2022-02-15 上海大学 一种利用固态碳源在复合强磁场下稳定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8439A1 (en) * 2011-04-25 2012-11-01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Direct growth of graphene films on non-catalyst surfaces
CN102786049A (zh) * 2012-08-29 2012-11-21 电子科技大学 SiC热裂解法制备石墨烯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76372A (zh) * 2013-06-03 2013-09-04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8439A1 (en) * 2011-04-25 2012-11-01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Direct growth of graphene films on non-catalyst surfaces
CN102786049A (zh) * 2012-08-29 2012-11-21 电子科技大学 SiC热裂解法制备石墨烯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276372A (zh) * 2013-06-03 2013-09-04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58645A (zh) * 2016-04-15 2016-08-17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自支撑管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8411277A (zh) * 2018-04-26 2018-08-17 福州大学 一种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多晶石墨烯防腐薄膜的方法和装置
CN114044512A (zh) * 2021-11-22 2022-02-15 上海大学 一种利用固态碳源在复合强磁场下稳定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14044512B (zh) * 2021-11-22 2023-10-20 上海大学 一种利用固态碳源在复合强磁场下稳定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41110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5806B (zh) 一种高温下连续生长石墨烯的装置
CN103449428B (zh) 一种石墨烯生长装置及其生长石墨烯的方法
CN102828161A (zh) 石墨烯生产方法和连续式生产装置
CN103489555A (zh) 一种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03276372B (zh) 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03641110B (zh) 一种利用感应加热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3288073A (zh) 一种用激光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40021A (zh) 一种铁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34691B (zh) 钴基非晶巨磁阻抗薄带的制备方法
CN105714173B (zh) 一种锰钴锗基合金磁制冷材料及其制备
CN102945719A (zh) 高性能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4512B (zh) 制备恒磁铁心的方法
CN203593622U (zh) 一种在碳化硅衬底上制备石墨烯的装置
CN105543972B (zh) 高纯度高密度MoO2层片状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02745665B (zh) 一种制备螺旋结构碳纳米管的方法
CN109487051A (zh) 一种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的退火方法及应用
CN103469308A (zh) 一种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其连续化生产方法及生产线
CN104477896A (zh) 一种在常压下连续快速制备石墨烯的设备及方法
CN209974843U (zh) 一种纳米晶合金带材的热处理设备
CN209276695U (zh) 石墨烯复合纤维连续生产装置
CN204324890U (zh) 一种在常压下连续快速制备石墨烯的设备
TWI783607B (zh) 含石墨物品的測量方法、測量裝置以及晶錠生長系統
CN111661837B (zh) 一种基板式碳纳米管制备设备
CN105702408B (zh) 一种纳米晶软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54665B (zh) 铁钴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