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5976B -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5976B
CN103625976B CN201310322299.8A CN201310322299A CN103625976B CN 103625976 B CN103625976 B CN 103625976B CN 201310322299 A CN201310322299 A CN 201310322299A CN 103625976 B CN103625976 B CN 103625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pallet
cut
parts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22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5976A (zh
Inventor
松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625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5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59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4/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by discontinuous stitching with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w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03G15/6541Binding sets of sheets, e.g. by stapling, glue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纸张处理装置具备托盘、运送部、截止部件、纸张处理部、移动机构和控制部。截止部件具备抵接纸张的抵接面和覆盖纸张的一面或另一面的至少一面的包覆部。控制部通过移动机构使纸张处理部在截止部件被收容在处理区域中的待机位置与纸张的前端部被收容在处理区域中的处理位置之间移动。控制部通过移动机构在使纸张处理部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运送部使纸张运送到托盘。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纸张与纸张处理部的干涉。

Description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纸张实施纸张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及具备该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对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纸叠实施装订的纸张处理装置。在这种纸张处理装置中,装订器由于需要在比纸叠的端部更内侧刺穿装订钉,因此在纸叠的两面侧分别具备从纸叠的端部向纸叠的内侧突出的突出部件。而且,以从图像形成装置向纸张处理装置运送来的纸张的端部夹在装订器的上述两个突出部件之间的方式来定位纸张。
这里,当从图像形成装置向纸张处理装置运送来的纸张的前端进入夹在装订器的上述两个突出部件之间的空间时,纸张有可能与突出部件干涉。因此,已知有设置平滑地将纸张引导至装订器的里面的薄膜部件的技术。
发明内容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纸张处理装置具备托盘、运送部、截止部件、纸张处理部、移动机构和控制部。
所述托盘具有载置纸张的载置面,在所述载置面上储存所述纸张。
所述运送部向所述托盘运送所述纸张。
所述截止部件,具备抵接面和包覆部,所述抵接面抵接通过所述运送部运送来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纸张的运送方向前端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于该抵接面上并覆盖处于该前端部抵接在该抵接面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一面或另一面中的至少一面,所述截止部件在所述托盘中的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设置在与所述运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所述纸张处理部具备接收处于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并对该前端部进行预定的纸张处理的处理区域。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沿着所述纸张宽度方向移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在所述截止部件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待机位置与所述纸张的所述前端部在未隔着所述截止部件的情况下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处理位置之间移动。
而且,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运送到所述托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所述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详细表示下部托盘及装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下部托盘及装订器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在执行装订处理时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使装订器位于纸张接收位置的状态下,纸张被基准壁截止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的结构表示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图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中,将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是将-X方向称为左方、将+X方向称为右方、将朝向纸面的表侧的方向称为前方、将朝向纸面的里侧的方向称为后方。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对纸张P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装置主体部20;和对由该装置主体部20实施图像形成处理并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确定处理位置并进行规定的后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30。
装置主体部20为读取原稿图像并复印与该原稿图像相同的图像的复印机。装置主体部20具备整体的外观视觉呈箱形的主体部侧筐体21。主体部侧筐体21包含图像形成部22、定影部23、纸张储存部24、排纸部25和图像读取部26。而且,排纸部25在图像读取部26的下部通过主体部侧筐体21的一部分凹进从而形成。据此,装置主体部20被称为体内排纸型。
主体部侧筐体21具备:外观视觉呈长方体状的下部筐体211;在该下部筐体211的上方对置配置的呈扁平的长方体状的上部筐体212;和介于该上部筐体212及下部筐体211间的连结体213。连结体213为用于在使排纸部25形成在下部筐体211与上部筐体212之间的状态下相互连结两者的结构物,从下部筐体211的左部竖立设置。上部筐体212的左部被连结体213的上端部支撑。
而且,在下部筐体211中内置有图像形成部22、定影部23及纸张储存部24。在上部筐体212中安装有图像读取部26。另外,在上部筐体212的正面设置有向前方突出设置的用于进行各种输入操作的图略的操作部。
排纸部25形成在下部筐体211与上部筐体212之间。上述排纸部25具有形成在下部筐体211的上表面的体内排纸托盘251。来自图像形成部22的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经由定影部23从连结体213的下部向该体内排纸托盘251排出。
图像形成部22在从纸张储存部24供纸的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具备从上游侧(右侧)向下游侧依次配设的品红色用单元22M、青色用单元22C、黄色用单元22Y及黑色用单元22K。
在各单元22M、22C、22Y、22K中分别具备感光鼓221及显影装置222。各感光鼓221在图1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从对应的显影装置222供给调色剂。在各显影装置222中,从配设在主体部侧筐体21的正面侧(图1的纸面的表面侧)的图略的调色剂盒补给调色剂。
在各感光鼓221的正下方位置分别设置有带电器223。在各带电器223的更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曝光装置224。各感光鼓221的周面通过带电器223被均匀地带电。而且,通过从各曝光装置224对带电后的感光鼓221的周面照射与基于由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各色对应的激光,从而在各感光鼓22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从显影装置222对上述静电潜像供给调色剂,从而在感光鼓221的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感光鼓22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转印带225,转印带225以与各感光鼓221抵接的方式张紧设置在驱动辊225a及从动辊225b之间。
该转印带225通过与各感光鼓221对应设置的鼓用转印辊225c,在与感光鼓221的周面对置的状态下与各感光鼓221同步,并在驱动辊225c与从动辊225b之间回转。
因此,通过转印带225回转从而对其表面进行品红色用单元22M的感光鼓221的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着在转印带225的同一位置在重涂状态下进行青色用单元22C的感光鼓221的青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接着在转印带225的同一位置在重涂状态下进行黄色用单元22Y的感光鼓221的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最后在重涂状态下进行黑色用单元22K的感光鼓221的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
由此在转印带225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形成在该转印带225的表面的彩色图像被转印到从纸张储存部24运送来的纸张P上。
而且,在各感光鼓221的图1中的左方位置设置有去除并清洁各感光鼓221的周面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226。通过清洁装置226被清洁处理后的感光鼓221的周面为了新的带电处理而朝向带电器223。
由清洁装置226从感光鼓221的周面清除的废弃调色剂通过规定的路径被回收到图略的调色剂回收瓶中。
在图像形成部22的左方位置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垂直运送通道227。在该垂直运送通道227的适当位置设置有运送辊对227a,来自纸张储存部24的纸张P通过运送辊对227a向转印带225运送。
在垂直运送通道227中,在与驱动辊225a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周面与转印带225的表面对置的二次转印辊220,通过垂直运送通道227被运送的纸张P通过被转印带225与二次转印辊220按压夹持从而使转印带22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纸张P上。
定影部23对由图像形成部22转印的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实施定影处理。定影部23具备:在内部具备作为加热源的卤素灯等通电发热体的热辊231、在左方与该热辊231对置配置的定影辊232、卷绕在该定影辊232与热辊231之间的定影带233和在左方与该定影带233对置配置的加压辊234。
而且,经由二次转印辊220从图像形成部22导出的完成转印处理的纸张P隔着定影带233被按压夹持在定影辊232及加热辊234之间并由定影带233的加热处理定影调色剂图像,在纸张P上形成稳定的状态的彩色图像。完成了定影处理的已彩色印刷的纸张P通过从定影部23的上部延伸设置的面向体内排纸托盘的运送通道252向体内排纸托盘251排出。
纸张储存部24具备插脱自如地安装在主体部侧筐体21中的曝光装置224的下方位置的供纸托盘241和在下部筐体211的右侧面开闭自如地设置的手动托盘242。在供纸托盘241中储存有纸叠。而且,从储存在供纸托盘241中的纸叠,纸张P通过取纸辊243的驱动而被逐张送出,通过垂直运送通道227向图像形成部22导入。
手动托盘242用于逐张手动供给纸张P。从上述手动托盘242供给的纸张P经由形成在供纸托盘241的上方位置的旁路运送通道向图像形成部22送入。
图像读取部26具备:在上部筐体212的上表面开口安装的使原稿面向下载置原稿的稿台玻璃261、用于按压载置在该稿台玻璃261上的原稿而相对于稿台玻璃261开闭自如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原稿按压部件262、设置在该原稿按压部件262的上部的原稿自动读取装置263和用于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261上或者从原稿自动读取装置263向稿台玻璃261上送入的原稿的原稿图像的光学系统单元264。
光学系统单元264通过来自光源265的光照射的反射光读取载置在稿台玻璃261上或供给的原稿的图像。该反射光向设置在图像读取部26内的CCD(chargecoupleddevice)266输入,在此实施了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向图像形成部22的曝光装置224输出。
在连结体213中,在定影部23的正下游侧设置有从垂直运送通道227分支的面向后处理部的运送通道41。面向后处理部的运送通道41的下游端与设置在纸张处理装置30侧的入口侧运送通道42的上游端,即纸张接收开口32相对。由面向后处理部的运送通道41与入口侧运送通道42构成连接运送路径40。
在垂直运送通道227的下游端中的面向后处理部的运送通道41与面向体内排纸托盘的运送通道252的分支位置,设置有排纸目的地切换引导件43。而且,从定影部23导出的纸张P根据该排纸目的地切换引导件43的姿势变更,通过面向体内排纸托盘的运送通道252向体内排纸托盘251排出,或者通过面向后处理部的运送通道41向纸张处理装置30侧导入。
装置主体部20具备例如使用微型计算机构成的主体侧控制部。主体侧控制部控制装置主体部20内的各部的动作。
接着,基于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纸张处理装置30进行说明。图2是图1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30的放大图。此外,图2中的X的方向表示与图1的情况同样(-X:左方、+X:右方)。如图2所示,纸张处理装置30可对从装置主体部20送入的纸张P实施规定的后处理,通过在呈箱形的后处理部侧筐体31中内置后述的后处理用的部件而构成。
在入口侧运送通道42的上游端设置有接收来自纸张接收开口32的纸张P的接收辊对421。在入口侧运送通道42的下游端设置有向下游侧的纸张运送通道R发送纸张P的发送辊对422。
在纸张处理装置30中形成有将从装置主体部20送入的纸张P按照其目的地应向各处运送的、从入口侧运送通道42分支的多个纸张运送通道R。
纸张运送通道R包括:从发送辊对422的下游侧分支并向子托盘34延伸的面向子托盘的运送通道R1;从发送辊对422的下游侧分支,并向后述的装订托盘37运送纸张P的面向装订托盘的运送通道R2;和从装订托盘37的上方向主托盘33延伸的面向主托盘的运送通道R3。
在入口侧运送通道42中设置有打孔单元35。而且,经由纸张接收开口32向入口侧运送通道42导入的纸张P在暂时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打孔单元35的驱动的打孔处理在适当位置穿设装订孔。
在入口侧运送通道42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配设有一对第一框架板36。在这一对第一框架板36之间以向右方前端朝下的方式倾斜架设有装订托盘37(托盘)。在装订托盘37的上表面37a(载置面)上设置有储存纸张P的储存空间V1。
在装订托盘37的下方(运送方向下游侧)配置有对储存在储存空间V1中的纸张P的纸叠实施装订处理的装订器60。
在装订托盘37的下方,在与纸张运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可滑动地保持装订器60的装订器基座38(移动机构)架设在一对第一框架板36之间。
在入口侧运送通道42的下游端设置有在面向子托盘的运送通道R1与面向装订托盘的运送通道R2之间切换纸张P的运送目的地的切换引导件423,不对纸张P实施装订处理时,根据该切换引导件423的规定的姿势设定,纸张P经由面向子托盘的运送通道R1向子托盘34排出。另一方面,对纸张P实施装订处理时,根据切换引导423的姿势变更,纸张P向面向装订托盘的运送通道R2送入。
在面向装订托盘的运送通道R2的下游端设置有向装订托盘37运送纸张P的导入辊对424(运送部)。通过导入辊对424规定张数的纸张P向装订托盘37上运送,从而在储存空间V1中储存多张用纸P,在储存空间V1中形成纸叠。如此,在储存空间V1中形成纸叠的状态下,通过装订器60对纸叠实施装订处理。
装订托盘37包括上部托盘371和下部托盘372。下部托盘372在上部托盘371的下方(运送方向下游侧)与上部托盘371相连配设。
图3是详细表示下部托盘372及装订器6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图3所示的下部托盘372及装订器60的侧视图。
在下部托盘372的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连结有截止从下部托盘372的上游运送来的纸张P的截止部件70。截止部件70例如将金属板弯曲加工成コ字形而形成。截止部件70被设置在与纸张运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截止部件70包括:使下部托盘372的上表面37a向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延长而延伸的第一壁(包覆部、第一包覆部)70a;从第一壁70a的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向下部托盘372的上表面方向竖起而竖立设置的基准壁(抵接面)70b;和从基准壁70b中的下部托盘372的上表面方向侧端部向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延伸的第二壁(包覆部、第二包覆部)70c。进而,形成有从第二壁70c的、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向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且在下部托盘372的上表面方向侧的方向上倾斜突出的迎入壁70d。基准壁70b的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面为纸张的抵接面。另外,第一壁70a从基准壁70b的与抵接于该抵接面的状态的纸张的纸张面正交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向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与上表面(载置面)37a为同一平面地延伸。第二壁70c从基准壁70b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基准壁70b的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的表面位置,规定在与纸张运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基准位置。
第一壁70a、基准壁70b以及第二壁70c作为通过装订器60执行装订(纸张处理)的位置,避开被确定为所述基准位置的一部分的处理位置,分别形成有三个。三个第一壁70a、基准壁70b以及第二壁70c的分别形成有三个的位置分别为纸张接收位置C1、C2、C3。纸张接收位置C1、C2、C3分别被设定作为装订器60的待机位置。下面,将纸张接收位置C1、C2、C3总称为纸张接收位置C。
此外,第一壁70a、基准壁70b以及第二壁70c也可以分别为一个,纸张接收位置也可以为一处。
另外,在迎入壁70d上,在上述纸张接收位置处安装有朝向第一壁70a斜向延伸的偏压薄膜74(偏压部件)。偏压薄膜74被固定在迎入壁70d的上表面侧,以贯穿形成在第二壁70c上的开口部并向第一壁70a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
偏压薄膜74为具有弹性的板状部件。偏压薄膜74将通过截止部件70截止的纸张P向第一壁70a方向偏压,对第一壁70a弹性地按压。
作为处理位置,设置有在纸叠的角部(角落)附近用于执行对纸叠实施装订处理的角落装订(倾斜装订)的处理位置B1、B2和用于执行对纸叠的前端附近的两处实施装订处理的两点装订的处理位置B3、B4。下面,将处理位置B1、B2、B3、B4总称为处理位置B。
在下部托盘372的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配设有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旋转的运送辊72。另外,在下部托盘372的上表面安装有规定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宽度方向的一对纸张游标73。
据此,从导入辊对424向装订托盘37运送的纸张P由上部托盘371接住,滑过上部托盘371的上表面37a到达下部托盘372的运送辊72。到达运送辊72上的纸张P通过运送辊72的旋转而被运送,纸张P的前端与基准壁70b抵接,即纸张P的前端在基准位置上被截止部件70截止,纸张P储存在储存空间V1中。
如此通过反复进行纸张P从导入辊对424向装订托盘37的运送,从而在装订托盘37上形成纸叠,纸叠储存在储存空间V1中。储存在储存空间V1中的纸叠的前端部嵌入由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形成的コ字形的空间中。而且,在纸叠的前端部嵌入上述コ字形的空间中的位置处,纸叠的前端部被第一壁70a与第二壁70c夹着,结果是纸叠的两侧为被第一壁70a与第二壁70c覆盖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在处理位置B并没有设置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因此纸叠的前端部在不由第一壁70a与第二壁70c覆盖而是露出的状态下被截止部件70保持。
装订器60具备接收处理对象的纸叠的接收台61(第一突出部)和与接收台61隔开间隔对置配置的臂部62(第二突出部)。臂部62可通过图略的驱动机构摆动。而且,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插入纸叠时,驱动臂部62,通过接收台61与臂部62夹入纸叠。
在装订器60中内置有从接收台61向臂部62打出装订钉的装订机构。装订器60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夹入纸叠的状态下,通过从接收台61向臂部62打出装订钉,从而使装订钉贯穿纸叠。臂部62通过弯曲从纸叠突出的装订钉的前端,从而对纸叠实施装订处理。在接收台61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打出装订钉的槽。
装订器60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可滑动地安装在装订器基座38上。
装订器基座38为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部件。在装订器基座38上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导孔381。导孔381具有两个导孔3811、3812。另外,在装订器基座38上配设有使装订器60沿着导孔381移动的移动机构380。
移动机构380具有驱动电动机383和环状的带382。驱动电动机383供给用于使装订器60沿着导孔381移动的驱动力。驱动电动机383的下部嵌入于设置在装订器基座38上的贯穿孔中。在驱动电动机38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传送该驱动电动机383的旋转驱动力的输出轴。该输出轴从驱动电动机383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配置在图3中的装订器基座38的背侧(下侧)。
另外,在导孔3812的端部3812a的附近位置,进而在作为装订器基座38的长度方向端部侧的装订器基座38的背面部分设置有从该背面向下方延伸的轴。在该轴上安装有滑轮。
上述带382在图3中通过导孔3812可见。上述带382沿着导孔3812在上述输出轴及滑轮之间张紧架设。该输出轴通过驱动电动机383的旋转驱动力旋转时,带382通过该旋转力使上述滑轮从动旋转并行进。
在装订器60的下部设置有配合部。该配合部例如贯穿导孔3812在装订器基座38的背侧向下方延伸。此外,在装订器基座38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填入导孔3811中并向下方延伸的突出部。而且,在上述输出轴及滑轮之间张紧架设的带382在其内侧面与装订器60的上述配合部配合。据此,通过驱动电动机383的旋转驱动力上述输出轴旋转,带382行进时,伴随着该带382的行进,装订器60通过导孔3811与突出部的配合以及导孔3812与上述配合部的配合,从而沿着导孔3811、3812被导向,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滑动。另外,通过驱动电动机383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变更,装订器60沿着导孔3811、3812,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均可移动。
在导孔3811的两端部形成有向纸张运送方向上游侧倾斜的倾斜引导部381a。据此,驱动电动机383使带382行进,装订器60移动到与倾斜引导部381a配合的位置时,装订器60按照倾斜引导部381a的倾斜变更姿势,装订器60采取相对纸张运送方向倾斜的姿势。如此,装订器60通过采取相对纸张运送方向倾斜的姿势,从而装订器60能够对纸叠执行倾斜装订的装订处理。
装订器60如上所述通过驱动电动机383的驱动力而位于处理位置B时,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接收由截止部件70保持的纸叠的端部。据此,装订器60能够对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接收的纸叠的端部实施装订处理。
另一方面,装订器60通过驱动电动机383的驱动力而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待机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被收容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在该状态下,由于纸叠在被第一壁70a与第二壁70c覆盖的状态下收容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因此纸张P并不接触接收台61和臂部62。
图5是表示纸张处理装置30的电气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图5所示的纸张处理装置30例如具备控制部301,控制部301例如具备执行规定的运算处理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的ROM(ReadOnlyMemory)、临时存储数据的RAM(RandomAccessMemory)和具备这些的周边电路等而构成。
控制部301例如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从而控制上述的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切换引导件423、导入辊对424、移动机构380和装订器60的动作。
控制部301通过控制驱动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切换引导件423和导入辊对424的图略的电动机和致动器的动作,从而控制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切换引导423件和导入辊对424的动作。另外,控制部301通过控制移动机构380的动作,从而使装订器60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另外,控制部301通过对装订器60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从而使装订器60执行装订处理。
图6是表示执行装订处理时的、纸张处理装置30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执行装订处理时,控制部301首先通过移动机构380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步骤S1)。使装订器60位于的纸张接收位置C也可以是纸张接收位置C1、C2、C3之中的任一个。
接着,控制部301将切换引导件423向面向装订托盘的运送通道R2切换(步骤S2)。据此,可向装订托盘37运送纸张P。
接着,控制部301在使装订器60在纸张接收位置C待机的状态下,使从装置主体部20向纸张接收开口32送来的纸张P,通过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及导入辊对424向装订托盘37运送(步骤S3)。
据此,纸张P被运入装订托盘37上,纸张P的前端被三个基准壁70b截止,纸张P在装订托盘37上储存。此时,纸张P的前端通过偏压薄膜74向第一壁70a偏压,被弹性地按压。当纸张P的前端通过偏压薄膜74向第一壁70a偏压时,在装订器60位于处理位置B的情况下,纸张P或纸叠的前端被向装订器60的接收台61偏压。据此,能够将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纸叠的前端部按压到装订器60的接收台61,使纸张P的前端部整齐。其结果是与不具备偏压薄膜74,纸叠的前端部不被按压到接收台61而是在参差不齐的状态下进行装订处理时相比,可得到良好的装订处理结果。
通过步骤S3的处理,纸张P被运入装订托盘37,并且纸张P的前端被基准壁70b截止时,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图7示出在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2的状态下,纸张P被基准壁70b截止的状态。当装订器60处于纸张接收位置C时,在臂部62与纸张P之间存在第二壁70c,在接收台61与纸张P之间存在第一壁70a。
假设不执行步骤S1,在使装订器60位于处理位置B的状态下执行导入辊对424等对纸张P的运送时,与处理位置B对应的纸张P的前端部在装订器60的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露出的状态下进入。在接收台6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打出装订钉的槽或其他凹凸。在臂部6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接收贯穿纸张P的装订钉的前端并进行连结处理的机构,因此在臂部62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凹凸。
纸张P的前端由于通过偏压薄膜74被向第一壁70a偏压,因此在处理位置B中,纸张P的前端被向接收台61偏压。所以,在纸张P的前端露出的状态下进入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时,纸张P的前端有可能与接收台61干涉(挂住)。或者,在不具备偏压薄膜74的结构时,纸张P的前端有可能与臂部62干涉(挂住)。
纸张P的前端挂住接收台61或臂部62时,纸张P无法被准确地定位在基准位置,纸叠产生不整齐,发生装订处理的装订不良。
特别是为了执行倾斜装订,如图3所示,为了倾斜装订而在倾斜状态下使装订器60待机于处理位置B时,由于接收台61上表面的槽相对于纸张运送方向倾斜,因此与装订器60不倾斜时相比更易发生纸张的挂住。另外,在倾斜装订时,由于纸张P的角部进入接收台61,因此更易发生纸张P的挂住。
但是,纸张处理装置30执行步骤S1,在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的状态下,在步骤S3中,使纸张P通过导入辊对424等向装订托盘37运送。在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被收容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因此纸张P在被第一壁70a与第二壁70c覆盖的状态下,被收容在接收台61与臂部62之间。因此,纸张P不与接收台61或臂部62接触,纸张P的前端不会挂住接收台61。
另外,由于能够使用为了使装订器60分别移动到处理位置B1、B2、B3、B4而设置的移动机构380,在步骤S1中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因此在使装订器60位于纸张接收位置C的状态下,无需为了执行使纸张P向装订托盘37运送的处理而设置新的机构。因此,由于无需如背景技术所示为了降低纸张与纸张处理部的干涉而设置薄膜部件,因此能够降低用于降低纸张与纸张处理部的干涉的成本。另外,在纸张处理装置10的制造工序中,由于不需要薄膜部件的安装作业,因此不会因该作业也使制造成本增大。
接着,控制部301通过移动机构380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步骤S4)。例如,作为装订处理进行倾斜装订时,控制部301使装订器60向纸张P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附近移动。此时,装订器60按照倾斜引导部381a的倾斜转动,相对纸张运送方向采取倾斜的姿势。据此,装订器60能够执行在纸张P的角部附近倾斜地连结装订钉的所谓的倾斜装订。
另外,控制部301与步骤S4并行使从装置主体部20向纸张接收开口32送来的下一纸张P通过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及导入辊对424向装订托盘37运送(步骤S5)。
如此,通过并行执行步骤S4与S5,即在使纸张P储存在装订托盘37中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机构380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的同时,通过导入辊对424等使新的纸张向装订托盘37运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的运送中能够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因此与将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所有的纸张P全部储存在装订托盘37中,形成纸叠之后再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时相比,能够缩短装订处理的执行时间。
另外,在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的运送中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时,由于第一张纸张P已经储存在装订托盘37中,第一张纸张P的前端部通过偏压薄膜74向接收台61偏压,因此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时,接收台61变为被第一张纸张P覆盖的状态。另外,由于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通过偏压薄膜74向接收台61偏压,因此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也不会挂住臂部62下表面的凹凸。
因此,即使在并行执行步骤S4与S5时,纸张P也不会挂住接收台61或臂部62。
接着,控制部301确认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所有的纸张P向装订托盘37的运入是否结束(步骤S6)。控制部301例如从上述的主体侧控制部接收表示向纸张处理装置30运送结束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所有的纸张P的信号,且没有通过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及导入辊对424运送中的纸张P时,判定向装订托盘37的运入结束。
而且,如果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纸张P向装订托盘37的运入至少一部分未结束(步骤S6中为否),则控制部301向步骤S7转移,使从装置主体部20向纸张接收开口32送来的下一纸张P通过接收辊对421、发送辊对422及导入辊对424向装订托盘37运送(步骤S7),再次向步骤S6转移。
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所有的纸张P向装订托盘37的运入结束(步骤S6中为是),则由于在装订托盘37上形成了作为装订处理的对象的纸叠,因此控制部301通过装订器60对装订托盘37上的纸叠执行装订处理(步骤S8),结束处理。
此外,并不必须具备偏压薄膜74。即使不具备偏压薄膜74,通过步骤S1、S3,第一张纸张P向装订托盘运送,该纸张P的前端被基准壁70b截止后,由于接收台61及臂部62之中的任一个被第一张纸张P覆盖,因此在并列处理步骤S4与S5的情况下降低了纸张P与接收台61及臂部62中的任一个干涉的可能性。
另外,并不必须限于并列处理步骤S4与步骤S5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纸张P的运入结束后(步骤S6中为是),执行步骤S8之前,执行步骤S4。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得到降低用于降低纸张与纸张处理部的干涉的成本的效果。
另外,并不必须设置多个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即纸张接收位置C。第一壁70a、基准壁70b及第二壁70c也可以为一组,纸张接收位置C也可以被设置在一处。另外,处理位置B也不限于设置多个的例子。处理位置B也可以为一处。
另外,示出了在步骤S3中将第一张纸张P运送到装订托盘37中之后,在步骤S4中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的例子。但是,只要在至少将第一张纸张P运送到装订托盘37中之后,将所有的处理对象的纸张P运送到装订托盘37中之前,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将第二张以后的纸张P运送到装订托盘37中之后,使装订器60移动到处理位置B。
另外,作为纸张处理部示例了装订器60,但是纸张处理部并不必须为装订器。例如,纸张处理部也可以为进行打孔处理的打孔装置。
另外,纸张处理部并不必须具备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例如,也可以仅具备第一及第二突出部的任一个。纸张处理部仅具备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之中的第一突出部时,截止部件70也可以不具备第二壁70c。纸张处理部仅具备第一及第二突出部之中的第二突出部时,截止部件70也可以不具备第一壁70a。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纸张处理装置30被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结构要素,但也可以不将纸张处理装置3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个结构要素,而是与通常的印刷装置、分拣机、还有装订机等处理纸张的各种装置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要素的装置主体部20采用了可进行彩色印刷的复印机,但并不限定于复印机,也可以是打印机,还可以是传真装置。另外,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定于彩色印刷用的装置,还可以为黑白印刷用的装置。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及宗旨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明确本公开的各种修正方式及变更方式。另外,本公开应理解为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记载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备:
托盘,具有载置纸张的载置面,在所述载置面上储存所述纸张;
运送部,向所述托盘运送所述纸张;
截止部件,具备抵接面和包覆部,所述抵接面抵接通过所述运送部运送来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纸张的运送方向前端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于该抵接面上并覆盖处于该前端部抵接在该抵接面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一面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一面,所述截止部件在所述托盘的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设置在与所述运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纸张处理部,具备接收处于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并对该前端部进行预定的纸张处理的处理区域;
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沿着所述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和
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在所述截止部件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待机位置与所述纸张的所述前端部在不隔着所述截止部件的情况下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处理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运送到所述托盘,
所述截止部件包括具有所述抵接面并在与所述纸张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基准壁,
所述截止部件的所述包覆部包括:
第一包覆部,从所述基准壁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一端部向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以与所述载置面为一个面的方式延伸;和
第二包覆部,从所述基准壁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向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延伸,
所述纸张处理部包括:
第一突出部,相比由所述抵接面截止的所述纸张在所述载置面侧,与所述抵接面相比向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突出;和
第二突出部,相比由所述抵接面截止的所述纸张在所述载置面的相反侧,与所述抵接面相比向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在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夹入所述纸张的前端部的方式突出,
所述纸张处理部在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纸张收容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对于该纸张在不隔着所述第一包覆部及所述第二包覆部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纸张处理,并且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所述第一包覆部及第二包覆部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截止部件,
所述控制部将收容各所述截止部件的各个位置作为所述待机位置,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该待机位置中的任一个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运送到所述托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执行:
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工序;
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向所述托盘运送,使所述纸张储存在所述托盘中的工序;和
在使所述纸张储存在所述托盘中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移动到所述处理位置的移动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移动工序中,在使所述纸张储存在所述托盘中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移动到所述处理位置的同时,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新的纸张向所述托盘运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进一步具备偏压部件,将由所述基准壁截止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附近向所述载置面侧偏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纸张处理为装订处理。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和
在所述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所述运送部向所述托盘运送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有图像的所述纸张。
8.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具备:
托盘,具有载置纸张的载置面,在所述载置面上储存所述纸张;
运送部,向所述托盘运送所述纸张;
截止部件,具备抵接面和包覆部,所述抵接面抵接通过所述运送部运送来并位于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纸张的运送方向前端部,所述包覆部被设置于该抵接面上并覆盖处于该前端部抵接在该抵接面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一面及另一面中的至少一面,所述截止部件在所述托盘的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设置在与所述运送方向正交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部分区域;
纸张处理部,具备接收处于抵接的状态下的所述纸张的前端部,并对该前端部进行预定的纸张处理的处理区域;
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沿着所述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和
控制部,该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纸张处理部在所述截止部件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待机位置与所述纸张的所述前端部在不隔着所述截止部件的情况下被收容在所述处理区域中的处理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所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运送到所述托盘,
所述纸张处理装置进一步设置有多个所述截止部件,
所述控制部将收容各所述截止部件的各个位置作为所述待机位置,通过所述移动机构在使所述纸张处理部位于该待机位置中的任一个的状态下,通过所述运送部使所述纸张运送到所述托盘。
CN201310322299.8A 2012-08-23 2013-07-29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625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3839A JP5683542B2 (ja) 2012-08-23 2012-08-23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3839 2012-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5976A CN103625976A (zh) 2014-03-12
CN103625976B true CN103625976B (zh) 2016-04-06

Family

ID=50147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2299.8A Active CN103625976B (zh) 2012-08-23 2013-07-29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61524B2 (zh)
JP (1) JP5683542B2 (zh)
CN (1) CN10362597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920A (en) * 1989-09-12 1991-12-17 Ricoh Company, Ltd. Finish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58418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
JP2007314332A (ja) * 2006-05-29 2007-12-06 Kyocera Mita Corp 後処理装置
US20080048380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42014A (ja) * 2008-03-28 2009-10-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後処理装置
CN102198895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56751A (zh) * 2010-12-15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8556A (ja) * 1987-10-06 1989-04-17 Konica Corp 記録紙処理装置
US5083760A (en) * 1989-04-18 1992-01-28 Ricoh Company, Ltd. Finish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214656B2 (ja) * 1995-03-31 2001-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5639078A (en) 1995-12-01 1997-06-17 Xerox Corporation Automatic sheet stacking edge registration members repositioning system with transverse tamper positioning
KR100499900B1 (ko) * 1998-10-31 2005-09-26 주식회사신도리코 피니셔의 스태플러 구동장치
JP2000272817A (ja) * 1999-03-25 2000-10-03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方法
JP4071642B2 (ja) * 2002-03-25 2008-04-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434796B2 (en) * 2005-08-11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004801B2 (ja) * 2011-07-29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987B2 (ja) * 2012-01-06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11939B2 (ja) * 2012-04-17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56917B2 (ja) * 2012-05-23 2015-01-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2920A (en) * 1989-09-12 1991-12-17 Ricoh Company, Ltd. Finisher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58418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纸张后处理装置
JP2007314332A (ja) * 2006-05-29 2007-12-06 Kyocera Mita Corp 後処理装置
US20080048380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42014A (ja) * 2008-03-28 2009-10-2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用紙後処理装置
CN102198895A (zh) * 2010-03-26 2011-09-28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56751A (zh) * 2010-12-15 2012-07-11 株式会社理光 纸张处理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和纸张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54837A1 (en) 2014-02-27
US9061524B2 (en) 2015-06-23
CN103625976A (zh) 2014-03-12
JP2014040313A (ja) 2014-03-06
JP5683542B2 (ja) 201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471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743222B1 (e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5716353B2 (ja) 排紙トレイ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122085A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16312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969144B1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22885B2 (en) Punch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unching method
US8346155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punch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12207B2 (ja) 用紙加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095318A (ja) 後処理装置
JP2022113810A (ja) 断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03649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603074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bookbinding device
CN103625976B (zh) 纸张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5063400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4225A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162637A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24216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404134B2 (ja) 製本システム
JP2018001357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81539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9064836A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92857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stabilization on image data
JP2013126905A (ja) 針なし綴じ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1358A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