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4385A - 点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点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4385A
CN103624385A CN201310373584.2A CN201310373584A CN103624385A CN 103624385 A CN103624385 A CN 103624385A CN 201310373584 A CN201310373584 A CN 201310373584A CN 103624385 A CN103624385 A CN 103624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ion
rifle
movable electrode
spot weld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35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本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24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43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24Electric supply or 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B23K11/25Monitoring devices
    • B23K11/252Monitoring devices using digital means
    • B23K11/255Monitoring devices using digital means the measured parameter being a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10Spot welding; Stitch welding
    • B23K11/11Spot welding
    • B23K11/115Spot welding by means of two electrodes placed opposite one anoth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elde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24Electric supply or 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B23K11/25Monito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0Featur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B23K11/31Electrode holders and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23K11/314Spot welding guns, e.g. mounted on rob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1/00Resistance welding; Severing by resistance heating
    • B23K11/36Auxiliary equip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Resistance We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点焊装置,使点焊枪的可动电极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点焊装置具备机器人、点焊枪和控制装置。点焊枪具备枪臂、固定电极、可动电极以及枪用电机。控制装置控制枪用电机的动作,使可动电极移动,在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对被焊接物进行加压夹持而实施点焊。另外,控制装置通过向枪用电机输出位置指令的位置控制来控制枪用电机的动作。

Description

点焊装置
技术领域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点焊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点焊装置构成为,具备具有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点焊枪,利用枪用电机使可动电极朝固定电极移动,在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对被焊接物进行加压夹持,在此状态下以预定时间使电流流过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由此实施点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适当地进行该点焊,希望可动电极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是预期值。因此,在上述点焊装置中,预先设定使得加压力成为预期值的枪用电机的转矩指令,将该转矩指令输出到枪用电机,即,对枪用电机进行转矩控制,对被焊接物进行加压夹持而进行点焊。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96722号公报
但是,例如向可动电极传递枪用电机的输出的滚珠丝杠机构的静摩擦系数或动摩擦系数等由于与反复动作相伴的磨合等而发生变化。因此,当利用如上所述预先设定的转矩指令进行电机控制时,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可能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不再是预期值。
另外,这些摩擦系数随着点焊装置的环境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各个摩擦系数根据环境温度而改变,加压力同样可能不再是预期值。此外,根据点焊枪的姿势的不同,可能受重力的影响而使得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不再是预期值。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使点焊枪的可动电极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的点焊装置。
实施方式中一个方式的点焊装置具备机器人、点焊枪和控制装置。点焊枪具有枪臂、固定电极、可动电极以及枪用电机。固定电极固定在上述枪臂上。可动电极设置在与上述枪臂的上述固定电极相对的位置。枪用电机使上述可动电极移动。另外,控制装置控制上述枪用电机的动作,使上述可动电极移动,在上述固定电极与上述可动电极之间对被焊接物进行加压夹持,实施点焊。而且,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对上述枪用电机输出位置指令的位置控制来控制上述枪用电机的动作。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式,可使点焊枪的可动电极对被焊接物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点焊装置的结构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点焊枪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点焊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简化地示出图1所示的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对工件进行加压夹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点焊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使图1所示的点焊装置变形后的结构例的整体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01点焊装置;2、102机器人;3焊接电源;4控制装置;4a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b枪用电机控制部;4c焊接控制部;4d挠曲量计算部;10、110点焊枪;10b枪臂;10c固定电极;10d可动电极;10e枪用电机;10f滚珠丝杠机构;M1~M6机器人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点焊装置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被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点焊装置的结构例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点焊装置1具备点焊机器人2(以下,记为“机器人2”)、焊接电源3、控制装置4和点焊枪10。
机器人2是具有多个关节轴J1~J6的多关节型机器人。该机器人2具备基座13、旋转部14、下部臂15、上部臂16、第1手腕部17、第2手腕部18和手腕凸缘19,这些部件以可转动的方式相互连结。
具体地说,旋转部14以可围绕关节轴J1转动的方式与基座13连结,下部臂15以可围绕与关节轴J1大致垂直的关节轴J2转动的方式与旋转部14连结。另外,上部臂16以可围绕与关节轴J2大致平行的关节轴J3转动的方式与下部臂15连结,第1手腕部17以可围绕与关节轴J3大致垂直的关节轴J4转动的方式与上部臂16连结。
另外,第2手腕部18以可围绕与关节轴J4大致垂直的关节轴J5转动的方式与第1手腕部17连结,手腕凸缘19以可围绕与关节轴J5大致垂直的关节轴J6转动的方式与第2手腕部18连结。
在机器人2上配置有与各个关节轴J1~J6对应地驱动机器人2的未图示的机器人用电机M1~M6(以下,统称为机器人用电机M),由控制装置4控制该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机器人用电机M具体地说是伺服电机,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液压马达等其它电机。
另外,在图1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机器人用电机M上分别安装有编码器20(参照图3)。从编码器20输出的表示机器人用电机M的旋转量或旋转角度的编码器值被输出至控制装置4。
此外,虽然以6轴结构的机器人说明了机器人2,但不限于此结构,还可以使用6轴结构以外的机器人,例如使用7轴或8轴结构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2的前端部安装有上述的点焊枪10,通过控制装置4对机器人用电机M进行控制,来控制点焊枪10的位置、角度、方向等。
点焊枪10是C型的点焊枪,具备外壳10a、枪臂10b、固定电极10c和可动电极10d。此外,虽然点焊枪10为C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单驱动X型等其它类型的点焊枪。
图2是图1所示的点焊枪10的放大示意图。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透视地示出外壳10a。如图2所示,在外壳10a内收容有枪用电机10e、滚珠丝杠机构10f以及编码器10g、减速机10h等。
枪用电机10e与机器人用电机M同样地由控制装置4控制动作,使可动电极10d移动。枪用电机10e具体地说是伺服电机,但只要是如后所述可由控制装置4进行位置控制的电机,则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电机。
滚珠丝杠机构10f具备丝杠轴10f1和螺母10f2。枪用电机10e的输出轴经由减速机10h与丝杠轴10f1的一端连接,另一方面,在另一端附近经由未图示的滚珠与螺母10f2螺合。另外,在螺母10f2上安装有可动电极10d。
因此,当枪用电机10e旋转时,其旋转输出经由减速机传递至丝杠轴10f1,使丝杠轴10f1旋转。伴随着丝杠轴10f1的旋转,螺母10f2以及可动电极10d在图2中朝上方向或下方向进行伸缩。这样,滚珠丝杠机构10f是将枪用电机10e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可动电极10d的直线运动的机构。
编码器10g安装在枪用电机10e上,向控制装置4输出表示枪用电机10e的旋转量或旋转角度的编码器值。枪臂10b在侧面观察时呈大致C字状。另外,枪臂10b在预定的应力范围内可自如地进行弹性变形,并且由铝合金或铍铜等轻金属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考虑枪臂10b的弹性变形的基础上使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关于这点使用图3进行后述。
枪臂10b的一端10b1经由外壳10a与机器人2连接。另一方面,固定电极10c固定在枪臂10b的另一端10b2。上述可动电极10d设置在与该固定电极10c相对的位置。另外,在此说明书中,设固定电极10c的轴方向与可动电极10d的轴方向为“Z轴方向”,设与Z轴方向垂直的轴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
在如上所述相对配置的固定电极10c与可动电极10d之间,插入作为被焊接物的工件W。此外,虽然省略图示,工件W是通过架台等适当地固定的。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点焊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4具备: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枪用电机控制部4b、焊接控制部4c和挠曲量计算部4d。各个控制部4a、4b、4c可相互自由通信地进行连接,并且挠曲量计算部4d与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以及枪用电机控制部4b可自由通信地进行连接。
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通过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来驱动机器人2。另外,枪用电机控制部4b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使点焊枪10的可动电极10d进行伸缩,在固定电极10c与可动电极10d之间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或者释放加压夹持的工件W。在图3的控制装置4的结构中仅示出与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关联较深的部分。
这里,说明一般的枪用电机的控制。在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对工件进行加压夹持,在此状态下以预定时间使电流流过固定电极与可动电极之间,由此进行点焊。
为了适当地进行该点焊,希望可动电极对工件的加压力是预期值。因此,在一般的点焊装置中,通过实验等预先设定使得加压力成为预期值的枪用电机的转矩指令,将该转矩指令输出到枪用电机,即,对枪用电机进行转矩控制而对工件进行加压夹持,由此进行点焊。
但是,例如滚珠丝杠机构的静摩擦系数或动摩擦系数等由于与反复动作相伴的磨合等而发生变化。因此,当利用如上所述预先设定的转矩指令进行电机控制时,对工件的加压力可能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不再是预期值。
另外,这些摩擦系数随着点焊装置的环境温度而发生变化。因此,各个摩擦系数根据环境温度而改变,加压力同样可能不再是预期值。另外,根据点焊枪的姿势的不同,可能受重力的影响而使对工件的加压力不再是预期值。此外,在可动电极以较高的速度接触工件时,有可能加压力大于预期值,从而无法改善生产节拍时间(tacttime)。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的点焊装置1中,控制装置4通过向枪用电机10e输出位置指令的位置控制来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这样,对枪用电机10e进行位置控制,所以,可控制由枪用电机10e驱动的可动电极10d的位置,而不会受到滚珠丝杠机构10f的各摩擦系数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能够使加压力成为预期值。
继续图3的说明,枪用电机控制部4b如上所述通过位置控制来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而使可动电极10d进行伸缩。另外,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也同样通过位置控制来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而驱动机器人2。
焊接控制部4c与焊接电源3连接。在由固定电极10c和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的状态下,焊接控制部4c使来自焊接电源3的电流流过固定电极10c与可动电极10d之间,实施点焊。
挠曲量计算部4d计算预期的加压力作用于工件W时的枪臂10b的挠曲量。根据由挠曲量计算部4d计算出的挠曲量进行上述枪用电机10e的位置控制和机器人用电机M的位置控制。以下,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4来说明挠曲量的计算。图4是简化地示出固定电极10c和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固定电极10c和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当其加压力增加时,枪臂10b如上所述构成为可自由弹性变形,所以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进行弹性变形。
此外,在图4中,用虚线示出弹性变形之前的枪臂10b。另外,在图4中为了说明而夸张地描绘了枪臂10b弹性变形后的状态,各个电极的长度等未必被描绘成在弹性变形的前后一致。
考虑到该枪臂10b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时发生弹性变形的现象,挠曲量计算部4d根据计算式求出预期加压力作用于工件W时的枪臂10b的挠曲量。
以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设从可动电极10d向工件W作用的加压力为F、设加压力F的矢量与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时,可通过使用了胡克定律的下式(1)、(2)来表示加压力F。
F×sinθ=k(z)×z···式(1)
F×cosθ=k(x)×x···式(2)
在上式中,k(z)是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弹簧常数,k(x)是枪臂10b的X轴方向的弹簧常数,z是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挠曲量,x是枪臂10b的X轴方向的挠曲量。
首先,通过实验预先计算式(1)、(2)中的弹簧常数k(z)、k(x)。在实验中,例如在可动电极10d等对工件W进行加压的部位安装加压力传感器,并且在枪臂10b上安装挠曲传感器。然后,使可动电极10d以向固定电极10c延伸任意的预定值(以下,记为“第1预定值”)的方式进行动作,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使枪臂10b进行弹性变形。
在设从加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加压力为F1、设从挠曲传感器输出的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挠曲量为z1、X轴方向的挠曲量为x1时,式(1)、(2)成为式(3)、(4)。
F1×sinθ1=k(z)×z1···式(3)
F1×cosθ1=k(x)×x1···式(4)
式中的θ1是加压力F1的矢量与X轴方向成的角度。
在实验中,接着,使可动电极10d以向固定电极10c延伸与上述第1预定值不同的第2预定值的方式进行动作,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使枪臂10b进行弹性变形。然后,同样地读取该状态下的加压力传感器以及挠曲传感器的输出。
在设从加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加压力为F2、设从挠曲传感器输出的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挠曲量为z2、X轴方向的挠曲量为x2时,式(1)、(2)成为下式(5)、(6)。
F2×sinθ2=k(z)×z2···(5)
F2×cosθ2=k(x)×x2···式(6)
式中的θ2是加压力F2的矢量与X轴方向成的角度。
然后,对式(3)~(6)这4个式子进行求解,得到弹簧常数k(z)、k(x)。具体地说,例如在式(3)、(4)中以消去θ1的方式求解,并且在式(5)、(6)中以消去θ2的方式求解。由此,可导出由弹簧常数k(z)、k(x)和根据各个传感器输出而得到的加压力F1、F2、挠曲量z1、z2、x1、x2构成的两个式子,对其进行求解可得到弹簧常数k(z)、k(x)。
此外,还计算枪臂10b的泊松比ν。泊松比ν是横形变[%]相对于纵形变[%]之比,例如在设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长度为zlength、设X轴方向的长度为xlength时,可利用下式(7)或式(8)求出该泊松比。
泊松比ν=(x1/xlength)/(z1/zlength)···式(7)
泊松比ν=(x2/xlength)/(z2/zlength)···式(8)
只要枪臂10b的材料相同,则上述的泊松比ν是恒定的,所以无论使用式(7)、(8)中的哪一个式子都能够计算。
此外,根据枪臂10b的形状或特性等,还可能有适于采用图4所示的zlength’来取代式(7)、(8)的zlength的情况(因为该泊松比ν的计算方法本身不是本实施方式的要点,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这样,首先通过实验预先计算弹簧常数k(z)、k(x)以及泊松比ν,将其存储在控制装置4的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
此外,例如在点焊装置1从工场出厂之前进行上述的弹簧常数k(z)、k(x)以及泊松比ν的计算,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点焊装置1出厂之后,在实际实施点焊的场所进行计算。
上述这样获得的枪臂10b的弹簧常数k(z)、k(x)以及泊松比ν表示枪臂10b的特性,所以其值与加压力F的多少无关,基本上是相同的值。因此,如果能知道弹簧常数k(z)、k(x)和泊松比ν,则能够在加压力实际作用之前利用计算式计算任意的加压力进行作用时的挠曲量z、x。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了弹簧常数k(z)、k(x)的计算式来计算枪臂10b的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的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而适当进行点焊时的挠曲量z、x,根据计算出的挠曲量z、x来控制可动电极10d或机器人2。
即,挠曲量z、x相当于可动电极10d和工件W抵接的位置与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时的可动电极10d的目标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因此,如果根据挠曲量z、x来控制可动电极10d或机器人2的动作,则能够使可动电极10d和工件W的抵接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
具体进行说明,首先,在初始设定中,将适当进行点焊时的预期的加压力Fa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装置输入到控制装置4的挠曲量计算部4d。在输入预期的加压力Fa后,挠曲量计算部4d计算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挠曲量z和X轴方向的挠曲量x。具体地说,可根据使式(1)变形后的式(9)求出挠曲量z,可根据使式(2)变形后的式(10)求出挠曲量x。
z=Fa×sinθ/k(z)···式(9)
x=Fa×cosθ/k(x)···式(10)
具体地说,例如在式(9)、(10)中以消去θ的方式求解,由此能够导出由挠曲量z、x、作为输入的值的加压力Fa和已经通过实验求出的弹簧常数k(z)、k(x)构成的式子。如上所述,如果枪臂10b的材料相同,则泊松比ν是恒定的,所以还可以根据泊松比ν来导出挠曲量z与挠曲量x的关系式。通过对这些式子进行求解,计算挠曲量z和挠曲量x。
这样,构成为使用计算式来计算加压力Fa作用于工件W时的枪臂10b的Z轴方向的挠曲量z与X轴方向的挠曲量x,所以可准确地计算挠曲量z、x。
返回图3的说明,挠曲量计算部4d向枪用电机控制部4b输出通过式(9)计算出的挠曲量z以及通过式(10)计算出的挠曲量x,并且同样地向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输出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
枪用电机控制部4b根据挠曲量z、挠曲量x和编码器10g的编码器值来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详细地说,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使可动电极10d移动根据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计算出的校正量a。
具体地说,在加压力Fa作用于工件W而使枪臂10b弹性变形时,可动电极10d的前端位置朝与目标位置分离的方向、更具体地说是图4中的Z轴方向的负侧、且X轴方向的正侧偏移。因此,这里,使可动电极10d移动(延伸)用于校正该偏移的量。
例如,可通过使用了勾股定理的下式(11)求出偏移了挠曲量z、x时的可动电极10d的校正量a。
Figure BDA0000371167050000091
因此,枪用电机控制部4b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使可动电极10d朝校正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的偏移的正侧方向、换言之朝固定电极10c的方向移动根据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求出的校正量a。
由此,能够使可动电极10d和工件W的抵接位置与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时的可动电极10d的目标位置一致。换言之,能够校正在加压力Fa作用于工件W而使枪臂10b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可动电极10d的抵接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在Z轴方向以及X轴方向的偏移量。
另一方面,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根据挠曲量z、挠曲量x和编码器20的编码器值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详细地说,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将机器人2驱动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
具体地说,在加压力Fa作用于工件W而使枪臂10b弹性变形时,固定电极10c或可动电极10d的抵接位置从目标位置向图4中的X轴方向的正侧偏移挠曲量x。因此,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在校正X轴方向的偏移的负侧方向上将机器人2驱动挠曲量x。
另外,在枪臂10b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固定电极10c的前端位置从目标位置向图4中的Z轴方向的正侧偏移挠曲量z。因此,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在校正Z轴方向的偏移的负侧方向上将机器人2驱动挠曲量z。
由此,能够使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和工件W的抵接位置与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时的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的目标位置一致。换言之,利用机器人2的驱动吸收了X轴方向的偏移即挠曲量x以及Z轴方向的偏移即挠曲量z,所以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的抵接位置不会从目标位置偏移。
这样,对枪用电机10e的动作与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进行位置控制,使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的抵接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所以能够使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的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另外,可通过使加压力F成为预期值,适当地进行点焊。此外,因为能够使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的抵接位置与目标位置一致,所以,不需要的应力不会作用于工件W,从而能够进行没有形变变形的适当的点焊。
另外,在一股的点焊装置中有时构成为,例如通过实验求出针对枪用电机的转矩指令与挠曲量的关系而作为表格,在点焊时,基于根据转矩指令检索表格而获得的挠曲量,进行机器人控制。
但是,当如上述这样构成时,由于表格是实验值,因而是离散的,从而可能无法使机器人等连续地进行校正动作。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不是使用表格,而是使用计算式(式(9)、(10))来计算挠曲量z、x,所以能够使机器人2或可动电极10d(包含轨迹)连续进行校正动作,结果,能够使可动电极10d可靠地位于目标位置。
图5是示出包含初始设定在内的点焊装置1的控制装置4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首先,控制装置4的挠曲量计算部4d通过实验预先求出枪臂10b的弹簧常数k(z)、k(x)(步骤S1)。具体地说,挠曲量计算部4d对通过实验获得的式(3)~(6)这4个式子进行求解,计算弹簧常数k(z)、k(x),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内。而且,在步骤S1中,还计算枪臂10b的泊松比ν,存储在存储器内。该步骤S1是点焊装置1的初始设定。
接着,当输入并设定了预期的加压力Fa后,挠曲量计算部4d使用式(9)、(10),计算预期的加压力Fa作用于工件W时的枪臂10b的挠曲量z、x(步骤S2)。此外,挠曲量计算部4d向枪用电机控制部4b输出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另一方面,同样地向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输出挠曲量z以及挠曲量x。
控制装置4的枪用电机控制部4b根据挠曲量z、x对枪用电机10e进行位置控制,具体地说,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使可动电极10d移动根据挠曲量z、x计算出的校正量a(步骤S3)。
控制装置4的机器人用电机控制部4a根据挠曲量z、x对机器人用电机M进行位置控制,具体地说,控制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将机器人2驱动挠曲量z、x(步骤S4)。通过该步骤S3和步骤S4的处理,能够将可动电极10d与工件W的抵接位置校正为加压力F是预期值时的可动电极10d的目标位置,并且能够使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按照枪用电机控制、机器人用电机控制的顺序进行了记载,但是,步骤S3与步骤S4的处理是相互同步地执行的。由此,能够使可动电极10d与工件W的抵接位置快速且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即,例如在枪用电机为转矩控制、机器人用电机为位置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环路的差异而在任意一个电机的动作中产生延迟,从而难以使枪用电机的校正动作与转矩控制的校正动作同步。
因此,该实施方式的枪用电机10e和机器人用电机M都是利用位置控制来控制其动作,所以能够使位置控制环路相互同步地控制枪用电机10e和机器人用电机M。由此,不会在任意一个电机的动作中产生延迟,能够使可动电极10d与工件W的抵接位置快速且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
在从可动电极10d向工件W作用预期的加压力Fa的状态下,控制装置4的焊接控制部4c以预定时间向固定电极10c与可动电极10d之间供给电流,实施点焊(步骤S5)。当焊接完成后,控制装置4使可动电极10d向远离固定电极10c的方向移动而释放工件W,使机器人2动作,使点焊枪10向下一焊接点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点焊装置1的控制装置4构成为通过向枪用电机10e输出位置指令的位置控制来控制枪用电机10e的动作,所以可使点焊枪10的可动电极10d对工件W的加压力成为预期值。
此外,以上说明了基于枪臂10b的弹性变形的挠曲量z、x的偏移及其校正,但在点焊装置1中,也可以构成为考虑对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的磨损的校正。
例如,固定电极10c和可动电极10d由于反复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而磨损,所以控制装置4每当进行了预定次数的点焊时,取得该磨损量。然后,在对工件W进行加压夹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将固定电极10c的位置以及可动电极10d的伸缩量校正所取得的各个电极10c、10d的磨损量。
这样,还可以通过取得电极磨损量并进行与磨损量对应的校正,将固定电极10c以及可动电极10d配置在更适当的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点焊装置1在进行对上述电极磨损的校正之后,还进行对枪臂10b的弹性变形的校正。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构成为在机器人2的前端部安装点焊枪10,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是定置式的点焊枪。详细地说,例如图6所示,在点焊装置101中,将点焊枪110固定在支柱110i上,而不是机器人102的前端部。此外,点焊枪110的结构与上述点焊枪10的结构大致相同。
另一方面,在机器人102的前端部安装有可把持工件W的手130。此外,上述点焊枪110配置在该机器人102的手130的动作范围内。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点焊装置101中,控制装置4把持工件W,使手130进行动作,以使该工件W插在点焊枪110的固定电极10c与可动电极10d之间。然后,控制装置4与上述相同地根据挠曲量z、x等来控制枪用电机10e以及机器人用电机M的动作,校正可动电极10d、机器人102的位置,执行点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导出进一步的效果或变形例。因此,本发明的更多方式不被如以上示出且记述的特定的详细以及代表的实施方式限定。因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所定义的总括发明的概念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9)

1.一种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点焊装置具备:
机器人;
点焊枪,其具有枪臂、固定在所述枪臂上的固定电极、设置在与所述枪臂的所述固定电极相对的位置上的可动电极和使所述可动电极移动的枪用电机;以及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枪用电机的动作,使所述可动电极移动而在所述固定电极与所述可动电极之间对被焊接物进行加压夹持,实施点焊,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向所述枪用电机输出位置指令的位置控制来控制所述枪用电机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固定电极的轴方向和所述可动电极的轴方向为Z轴方向、设与所述Z轴方向垂直的轴方向为X轴方向、设所述枪臂的所述Z轴方向的挠曲量为z、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挠曲量为x、设所述可动电极对所述被焊接物的预期加压力为Fa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所述加压力Fa作用于所述被焊接物时的所述挠曲量z和所述挠曲量x,并且控制所述枪用电机的动作,使所述可动电极移动根据所述挠曲量z以及所述挠曲量x计算出的校正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点焊装置还具备驱动所述机器人的机器人用电机,
在设所述固定电极的轴方向和所述可动电极的轴方向为Z轴方向、设与所述Z轴方向垂直的轴方向为X轴方向、设所述枪臂的所述Z轴方向的挠曲量为z、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挠曲量为x、设所述可动电极对所述被焊接物的预期加压力为Fa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所述加压力Fa作用于所述被焊接物时的所述挠曲量z和所述挠曲量x,并且控制所述机器人用电机的动作,将所述机器人驱动所述挠曲量z以及所述挠曲量x。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Z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z)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计算所述挠曲量z,
z=Fa×sinθ/k(z)。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Z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z)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计算所述挠曲量z,
z=Fa×sinθ/k(z)。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x)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来计算所述挠曲量x,
x=Fa×cosθ/k(x)。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x)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来计算所述挠曲量x,
x=Fa×cosθ/k(x)。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x)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来计算所述挠曲量x,
x=Fa×cosθ/k(x)。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加压力Fa的矢量与所述X轴方向成的角度为θ、设所述枪臂的所述X轴方向的弹簧常数为k(x)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下式来计算所述挠曲量x,
x=Fa×cosθ/k(x)。
CN201310373584.2A 2012-08-27 2013-08-23 点焊装置 Pending CN1036243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6925 2012-08-27
JP2012186925A JP2014042931A (ja) 2012-08-27 2012-08-27 スポット溶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4385A true CN103624385A (zh) 2014-03-12

Family

ID=4879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3584.2A Pending CN103624385A (zh) 2012-08-27 2013-08-23 点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54272A1 (zh)
EP (1) EP2705923A1 (zh)
JP (1) JP2014042931A (zh)
CN (1) CN10362438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1542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发那科株式会社 点焊系统以及点焊方法
CN105489698A (zh) * 2015-11-23 2016-04-13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焊带利用率的太阳能组件
CN105527989A (zh) * 2015-12-18 2016-04-27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位置控制模式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焊钳力矩控制方法
CN105583511A (zh) * 2014-11-06 2016-05-18 发那科株式会社 点焊系统以及计算点焊枪中的加压力的变化量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9739B2 (en) * 2016-07-29 2020-05-05 Fanuc America Corporation Sensorless pressure change detection for servo gun
JP7216479B2 (ja) * 2018-03-28 2023-02-01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ポット溶接装置
SE542275C2 (en) * 2018-07-04 2020-03-31 Car O Liner Group Ab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spot welding arrangement and a spot welding arrangement
DE102020200617A1 (de) * 2020-01-21 2021-07-22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weisssteuer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kraftwerten bei der steuerung eines schweisswerkzeugs
CN113600988B (zh) * 2021-08-12 2023-01-31 合肥三宇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伺服电机驱动的电阻点焊机加压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273A (ja) * 1993-04-30 1994-11-08 Nachi Fujikoshi Corp 溶接ガン加圧力制御方法
JPH08206846A (ja) * 1995-02-06 1996-08-1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274840B1 (en) * 1998-02-04 2001-08-14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ode position det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ot welders
JP2002321066A (ja) * 2001-04-23 2002-11-05 Dengensha Mfg Co Ltd 抵抗溶接機用制御装置
JP2009056480A (ja) * 2007-08-31 2009-03-19 Fanuc Ltd スポット溶接ガンを用いた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US20090302008A1 (en) * 2005-04-28 2009-12-10 Nachi-Fujikoshi Corp. Spot Welding Method and Spot Welding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3359B2 (ja) * 1996-09-25 2004-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溶接ガンの加圧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711041B2 (ja) * 2003-08-26 2011-06-29 株式会社不二越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2273A (ja) * 1993-04-30 1994-11-08 Nachi Fujikoshi Corp 溶接ガン加圧力制御方法
JPH08206846A (ja) * 1995-02-06 1996-08-13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スポット溶接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274840B1 (en) * 1998-02-04 2001-08-14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ode position det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ot welders
JP2002321066A (ja) * 2001-04-23 2002-11-05 Dengensha Mfg Co Ltd 抵抗溶接機用制御装置
US20090302008A1 (en) * 2005-04-28 2009-12-10 Nachi-Fujikoshi Corp. Spot Welding Method and Spot Welding System
JP2009056480A (ja) * 2007-08-31 2009-03-19 Fanuc Ltd スポット溶接ガンを用いたスポット溶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1542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发那科株式会社 点焊系统以及点焊方法
CN105583511A (zh) * 2014-11-06 2016-05-18 发那科株式会社 点焊系统以及计算点焊枪中的加压力的变化量的方法
US9999937B2 (en) 2014-11-06 2018-06-19 Fanuc Corporation Spot welding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apable of making pressurizing force applied to object to be pressed to be constant
CN105583511B (zh) * 2014-11-06 2018-08-24 发那科株式会社 点焊系统以及控制点焊枪中的加压力的变化量的方法
CN105489698A (zh) * 2015-11-23 2016-04-13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可提升焊带利用率的太阳能组件
CN105527989A (zh) * 2015-12-18 2016-04-27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位置控制模式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焊钳力矩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5923A1 (en) 2014-03-12
US20140054272A1 (en) 2014-02-27
JP2014042931A (ja) 201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4385A (zh) 点焊装置
JP7263412B2 (ja) 駆動装置、ロボット装置、物品の製造方法、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EP1660268B1 (en) A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welding robot tool
JP6250555B2 (ja) シーム溶接設備、シーム溶接方法、ロボット制御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JP6153316B2 (ja)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及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0274396A (ja) 自動作業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位置ズレ補正方法及び位置ズレ補正プログラム
CN105312632A (zh) 将工具按压至工件来进行作业的机器人的控制装置
JP6379853B2 (ja) 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08723645B (zh) 焊接机器人的示教系统及示教方法
JP2010231575A (ja) ロボットのオフライン教示装置、ロボットのオフライン教示方法、及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5748546B2 (ja) 金属加工装置及び金属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542629B2 (ja) 加工ツールの位置決め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JP2019081223A (ja) 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7227073B2 (ja) ワーク回転装置およびロボットシステム
JP2012196716A (ja) 6軸ロボットの軸間オフセット検出方法
CN110944808A (zh) 铰接臂机械手的装置和确定铰接臂机械手的端部执行器的支架的位置的方法
JP5672173B2 (ja) 6軸ロボットの軸間オフセット検出方法
JP2011200880A (ja) 摩擦撹拌溶接方法および摩擦撹拌溶接装置
GB2524202A (en) Seam-weld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19093526A (ja) ロボットの直接教示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10220466B2 (en) Seam welding method and system
WO2019012942A1 (ja)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
CN112512758B (zh) 挠曲量推断装置、机器人控制装置以及挠曲量推断方法
CN112847332A (zh) 工作机构
JP2020097101A (ja) ロボット装置、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ロボット装置の制御方法、ロボット装置を用いた物品の製造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