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0118A - 尘埃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尘埃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0118A
CN103620118A CN201180071919.4A CN201180071919A CN103620118A CN 103620118 A CN103620118 A CN 103620118A CN 201180071919 A CN201180071919 A CN 201180071919A CN 103620118 A CN103620118 A CN 103620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covery device
body frame
main body
conve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9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0118B (zh
Inventor
铃木贵雄
加藤治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How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KAT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0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0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2Brushing apparatus, e.g. with auxiliary instruments for mechanically loosening dirt
    • E01H1/04Brushing apparatus, e.g. with auxiliary instruments for mechanically loosening dirt taking- up the sweepings, e.g. for collecting, for loading
    • E01H1/045Brushing apparatus, e.g. with auxiliary instruments for mechanically loosening dirt taking- up the sweepings, e.g. for collecting, for loading the loading means being a rotating brush with horizont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尘埃回收装置,即便在存在凹凸的路面上,也能无障碍地进行清扫作业。本发明的尘埃回收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主刷,该主刷安装于主体框架,并将路面上的尘埃朝车辆前方扫起;尘埃搬运机构,该尘埃搬运机构将由主刷扫起的尘埃搬运至设于路面清扫车的料斗的投入口;框架支承元件,该框架支承元件安装于主体框架,并在清扫时与路面接触以对主体框架进行支承;以及框架连接元件,该框架连接元件将主体框架以能绕着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尘埃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尘埃回收装置,特别地,涉及利用主刷将路面上的尘埃扫起而加以回收的尘埃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路面清扫车,存在一种包括尘埃回收装置的清扫车,该尘埃回收装置配置于车辆后部,并具有将路面上的尘埃朝车辆前方扫起的主刷。在该类型的路面清扫车中,在尘埃回收装置的前方的车架上配置有料斗,将由尘埃回收装置从路面上回收来的尘埃贮存于料斗。
图7是表示现有的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侧视图,该路面清扫车包括利用平行连杆101及流体压汽缸102使尘埃回收装置100升降的结构。此外,图7示出了使尘埃回收装置100上升而使主刷103远离路面R的状态,这是不进行清扫而是将路面清扫车开回时的状态。
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路面清扫车中,主刷103的轴104与主刷臂105的一端连接,该主刷臂105的另一端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固定于车辆的车架106的构件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194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121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8是表示利用图7所示的现有的路面清扫车清扫路面R的状态的图。
图8(a)示出了清扫平坦的路面R的状态,由主刷103朝前方扫起的尘埃被投入至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并被传送机构107朝上方搬运。另外,将清扫平坦的路面R时传送机构107的带轮旋转轴线与主刷103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设为A。当清扫平坦的路面R时,该高低差A被大致维持,因此,由主刷103扫起的尘埃被恰当地投入至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
然而,当在路面R上存在凹凸时,可能无法充分地回收路面R上的尘埃。即,在现有的尘埃回收装置中,主刷103以能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另一方面,传送机构107固定于车辆,因此,当在路面R上存在较大的凹凸时,主刷103与传送机构10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会大幅变化。因此,会产生以下情况:由主刷103扫起的尘埃未被充分地投入至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
例如图8(b)所示,当在路面R上存在凹部时,仅有被支承成能摆动的主刷103根据路面R的高度而下降,另一方面,传送机构10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化。藉此,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相对于主刷103位于比通常更高的位置,由主刷103扫起的尘埃无法完全到达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
若将此时的传送机构107的带轮旋转轴线与主刷103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设为B,则与图8(a)所示的平坦的路面的情况下的高低差A相比,高低差B(图8(b))较小。
另外,如图8(c)所示,当在路面R上存在凸部时,仅有被支承成能摆动的主刷103根据路面R的高度而上升,另一方面,传送机构10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不变化。藉此,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相对于主刷103位于比通常更低的位置,由主刷103扫起的尘埃无法完全到达传送机构107的入口部。另外,传送机构107的底部也可能会与路面R干涉。
若将此时的传送机构107的带轮旋转轴线与主刷103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设为C,则与图8(a)所示的平坦的路面的情况下的高低差A相比,高低差C(图8(c))较大。
这样,在现有的尘埃回收装置中,可能会因在路面R上存在凹凸而使主刷103与传送机构107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大幅变化,藉此,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尘埃的回收。
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在存在凹凸的路面上也能无障碍地进行清扫作业的尘埃回收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尘埃回收装置配置于路面清扫车的后部,其特征是,包括:主体框架;主刷,该主刷安装于上述主体框架,并将路面上的尘埃朝车辆前方扫起;尘埃搬运机构,该尘埃搬运机构将由上述主刷扫起的尘埃搬运至设于上述路面清扫车的料斗的投入口;框架支承元件,该框架支承元件安装于上述主体框架,并在清扫时与路面接触以对上述主体框架进行支承;以及框架连接元件,该框架连接元件将上述主体框架以能绕着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在一起。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框架支承元件包括车轮,该车轮在清扫时在路面上滚动。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轮被安装成能绕着垂直轴线进行转动。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包括主刷臂,该主刷臂将上述主刷与上述主体框架连接,上述主刷臂包括:对上述主刷的轴进行支承的一方端部;以及以能绕着车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与上述主体框架连接的另一方端部。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框架连接元件包括沿着在上述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从上述主体框架延伸出的左右一对轴构件。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尘埃搬运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机,该第一传送机将由上述主刷扫起的尘埃朝上方搬运;以及第二传送机,该第二传送机将由上述第一传送机朝上方搬运来的尘埃投入至上述料斗的上述投入口,上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具有将上述第一传送机及上述第二传送机这两个传送机覆盖的一体型的盖,打开关闭上述盖时的转动支点配置于上述第二传送机的上部。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上述盖的内表面设有形成上述第二传送机的搬运通路的壁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的路面清扫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的主体框架等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在清扫时的状态的图,图5(a)示出了路面为平坦的情况,图5(b)示出了在路面上存在凹部的情况,图5(c)示出了在路面上存在凸部的情况。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的盖处于打开关闭状态的图,图6(a)示出了关闭时的状态,图6(b)示出了打开时的状态。
图7是表示现有的路面清扫车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在清扫时的状态的图,图8(a)示出了路面为平坦的情况,图8(b)示出了在路面上存在凹部的情况,图8(c)示出了在路面上存在凸部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包括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的路面清扫车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路面清扫车包括由前轮1及后轮2支承的车架3,在该车架3上设有料斗4,该料斗4构成为能对从路面R上回收来的尘埃进行贮存。在前轮1与后轮2之间设有将路面R上的尘埃等朝车宽方向中央处清扫的侧刷5。
如图1所示,在路面清扫车的后轮2的后方设有本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6。如图2及图3所示,该尘埃回收装置6包括主体框架7,在该主体框架7上安装有主刷8和尘埃搬运机构9,其中,上述主刷8构成为将路面R上的尘埃清扫至车辆前方,上述尘埃搬运机构9将由该主刷8清扫来的尘埃搬运至料斗4的投入口。
另外,尘埃回收装置6包括:左右一对车轮(框架支承元件)10,这一对车轮10在清扫时与路面R接触而对主体框架7进行支承;以及左右一对轴构件(框架连接元件)11,这一对轴构件11将主体框架7以能绕沿车宽度方向延伸的轴线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车轮10以能绕垂直轴线转动的方式设于主体框架7。左右一对轴构件11从主体框架7沿车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图3)。
在尘埃回收装置6中,主刷8的轴12被左右一对主刷臂13各自的一方端部支承,各主刷臂13的另一方端部以能绕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尘埃回收装置6的框架主体7。
尘埃搬运机构9包括带轮14及架设于该带轮14的传送带15,在传送带15上突设有多个传送桨16,这些传送桨16载置尘埃以将尘埃朝上方搬运至料斗4的投入口。
图4所示的左右一对提升臂17各自的第一端部18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图1所示的料斗4连接,各提升臂17的第二端部19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尘埃回收装置6的轴构件11连接。在提升臂17的第一端部18与第二端部19之间设有按压部20。提升臂17的包括第一端部18在内的前端侧的部分呈大致L字状弯曲,另外,按压部20朝上方突出。
由液压汽缸等构成的左右一对流体压汽缸21的活塞22的前端部以能转动的方式在提升臂17的按压部20的下方位置与该提升臂17连接。该流体压汽缸21的汽缸主体23的基端部24以能转动的方式与路面清扫车的车架3连接。
如图1所示,左右一对提升框架25的基端部26以能转动的方式与料斗4连接。如图4所示,提升臂17的第一端部18和提升框架25的基端部26具有共用的旋转轴线27而与料斗4连接。
提升框架25包括:框架上部29,该框架上部29具有被提升臂17的按压部20从下方按压的被按压部28;以及框架下部31,该框架下部31具有与被提升臂17抬起的尘埃回收装置6的一部分抵接的升降导向部(抵接部)30。
流体压汽缸21通过使其活塞22进行进退动作来使提升臂17转动而升降。具体而言,在清扫时位置、开回时位置及排出尘埃时位置之间改变提升臂17的位置,其中,在上述清扫时位置处,主刷8与路面R接触,在开回时位置处,提升臂17与尘埃回收装置6一起上升,直至按压部20与被按压部28接触为止,在排出尘埃时位置处,提升臂17进一步上升而使尘埃回收装置6与提升框架25一起进一步上升。
限位开关(未图示)在提升臂17的按压部20与提升框架25的被按压部28接触的时间点进行工作,以停止工作流体(工作油)朝流体压汽缸21的压力输送。此时,利用阀关闭工作流体的流路,以维持流体压汽缸21的保持力。由流体压汽缸21和限位开关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升降驱动元件。
提升框架25的升降导向部30对与提升臂17在清扫时位置与开回时位置之间移动时、同时移动的尘埃回收装置6的升降动作进行引导。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升降导向部30包括:倾斜导向面32,该倾斜导向面32以当提升臂17从清扫时位置移动至开回时位置时,尘埃回收装置6伴随着其上升朝后方移动的方式倾斜;以及垂直导向面33,该垂直导向面33与倾斜导向面32连续地形成,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升降导向部30以能更换的方式安装于提升框架25的主体。
尘埃回收装置6具有一边与提升框架25的升降导向部30接触一边移动以限制尘埃回收装置6的动作的滚动辊(限制构件)34(图2、图3)。
接着,参照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6在清扫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a)示出了清扫平坦的路面R的状态,由主刷8朝前方扫起的尘埃被投入至传送机构9的入口部,并被传送机构9朝上方搬运。另外,将清扫平坦的路面R时传送机构9的带轮旋转轴线与主刷8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设为A。利用该高低差A,将由主刷8扫起的尘埃恰当地投入至传送机构9的入口部。
图5(b)示出了在路面R上存在凹部的情况,主刷8被能摆动的主刷臂13支承着,因此,能根据路面R的凹部的高度使主刷8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尘埃回收装置6的主体框架7被车轮10支承着,并且主体框架7以能绕着旋转轴线27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因此,能根据路面R的凹部的高度使车轮10下降,与此同时,主体框架7与尘埃搬运机构9一起下降。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6中,不仅主刷8,尘埃搬运机构9也追随着路面R的凹凸在上下方向上变位。
因此,即便在路面R上存在凹部的情况下,尘埃搬运机构9的带轮14的旋转轴线与主刷8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B(图5(b))也不会与路面R为平坦的情况下的高低差A(图5(a))产生大幅偏差。其结果是,由主刷8扫起的尘埃被完全投入至尘埃搬运机构9的入口部。
图5(c)示出了在路面R上存在凸部的情况,主刷8被能摆动的主刷臂13支承着,因此,能根据路面R的凹部的高度使主刷8上升。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尘埃回收装置6的主体框架7被车轮10支承着,并且主体框架7以能绕着旋转轴线27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因此,能根据路面R的凸部的高度使车轮10上升,与此同时,主体框架7与尘埃搬运机构9一起上升。
因此,即便在路面R上存在凸部的情况下,尘埃搬运机构9的带轮14的旋转轴线与主刷8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高低差C(图5(c))也不会与路面R为平坦的情况下的高低差A(图5(a))产生大幅偏差。其结果是,由主刷8扫起的尘埃被完全投入至尘埃搬运机构9的入口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路面清扫车的尘埃回收装置6,即便在路面R的凹凸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将主刷8与尘埃搬运机构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维持为大致一定,因此,由主刷8扫起的尘埃被完全投入至尘埃搬运机构9的入口部,能确保稳定的清扫性能。
另外,支承主刷8的主刷臂13以能转动的方式与尘埃回收装置6的框架主体7连接而非连接到车辆侧,因此,能更进一步可靠地将主刷8与尘埃搬运机构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维持为大致一定。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6的其它特征即盖35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尘埃搬运机构9是两级式的传送装置,其包括:将由主刷8扫起的尘埃朝上方搬运的第一传送机9A;以及将由第一传送机9A朝上方搬运来的尘埃投入至料斗4的投入口的第二传送机9B。
尘埃回收装置6具有将第一传送机9A及第二传送机9B这两个传送机覆盖的一体型的盖35,打开关闭该盖35时的转动支点36配置于第二传送机9B的上部。
在盖35的内表面上部设有形成第二传送机9B的搬运通路的壁构件(桨盖(paddle cover))3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尘埃回收装置6中,采用将第一传送机9A和第二传送机9B的盖一体化以能同时打开的结构,从而能使检修、保养变得容易。
符号说明
1  前轮
2  后轮
3  车架
4  料斗
6  尘埃回收装置
7  尘埃回收装置的主体框架
8  尘埃回收装置的主刷
9  尘埃回收装置的尘埃搬运机构
9A 尘埃搬运机构的第一传送机
9B 尘埃搬运机构的第二传送机
10 车轮(框架支承元件)
11 轴构件(框架连接元件)
12 主刷的轴
13 主刷臂
17 提升臂
35 尘埃回收装置的盖
36 盖的转动支点
37 第二传送机的壁构件(桨盖)

Claims (7)

1.一种尘埃回收装置,配置于路面清扫车的后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
主刷,该主刷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并将路面上的尘埃朝车辆前方扫起;
尘埃搬运机构,该尘埃搬运机构将由所述主刷扫起的尘埃搬运至设于所述路面清扫车的料斗的投入口;
框架支承元件,该框架支承元件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并在清扫时与路面接触以对所述主体框架进行支承;以及
框架连接元件,该框架连接元件将所述主体框架以能绕着在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摆动的方式与车辆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支承元件包括车轮,该车轮在清扫时在路面上滚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轮被安装成能绕着垂直轴线进行转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包括主刷臂,该主刷臂将所述主刷与所述主体框架连接,
所述主刷臂包括:对所述主刷的轴进行支承的一方端部;以及以能绕着车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主体框架连接的另一方端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连接元件包括沿着在所述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从所述主体框架延伸出的左右一对轴构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埃搬运机构包括:
第一传送机,该第一传送机将由所述主刷扫起的尘埃朝上方搬运;以及
第二传送机,该第二传送机将由所述第一传送机朝上方搬运来的尘埃投入至所述料斗的所述投入口,
所述尘埃回收装置还具有将所述第一传送机及所述第二传送机这两个传送机覆盖的一体型的盖,打开关闭所述盖时的转动支点配置于所述第二传送机的上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的内表面设有形成所述第二传送机的搬运通路的壁构件。
CN201180071919.4A 2011-06-30 2011-06-30 尘埃回收装置 Active CN103620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5100 WO2013001649A1 (ja) 2011-06-30 2011-06-30 塵埃回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118A true CN103620118A (zh) 2014-03-05
CN103620118B CN10362011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423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919.4A Active CN103620118B (zh) 2011-06-30 2011-06-30 尘埃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25350B2 (zh)
CN (1) CN103620118B (zh)
WO (1) WO20130016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9670B2 (en) 2014-09-05 2019-03-05 Tennant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ying treatment liquids having nanobubbl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699A (en) * 1980-09-15 1983-11-15 Ing. Alfred Schmidt Gmbh Mechanical sweeper for attachment to a carrier vehicle
CN1393601A (zh) * 2001-06-22 2003-01-29 杨会良 一种道路清除方法及装置
JP3450723B2 (ja) * 1998-11-18 2003-09-29 日本鋪道株式会社 レーストラック用清掃車
JP2003301431A (ja) * 2002-04-12 2003-10-24 Howa Mach Ltd 路面清掃車
CN2903174Y (zh) * 2006-04-29 2007-05-23 胡子刚 道路扫地车的集尘清扫装置
CN201077968Y (zh) * 2007-07-16 2008-06-25 福建龙马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环卫车路面及路肩石刷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0807B2 (ja) * 1992-10-13 2000-01-17 豊和工業株式会社 路面清掃車の掃き上げブラシ支持装置
JP2003321820A (ja) * 2002-05-07 2003-11-14 Howa Mach Ltd ブラシ式路面清掃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699A (en) * 1980-09-15 1983-11-15 Ing. Alfred Schmidt Gmbh Mechanical sweeper for attachment to a carrier vehicle
JP3450723B2 (ja) * 1998-11-18 2003-09-29 日本鋪道株式会社 レーストラック用清掃車
CN1393601A (zh) * 2001-06-22 2003-01-29 杨会良 一种道路清除方法及装置
JP2003301431A (ja) * 2002-04-12 2003-10-24 Howa Mach Ltd 路面清掃車
CN2903174Y (zh) * 2006-04-29 2007-05-23 胡子刚 道路扫地车的集尘清扫装置
CN201077968Y (zh) * 2007-07-16 2008-06-25 福建龙马专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环卫车路面及路肩石刷洗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19670B2 (en) 2014-09-05 2019-03-05 Tennant Compan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ying treatment liquids having nanobubb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0118B (zh) 2015-11-25
JP5825350B2 (ja) 2015-12-02
JPWO2013001649A1 (ja) 2015-02-23
WO2013001649A1 (ja)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426A (zh) 扫路车吸嘴及扫路车
CN109720760B (zh) 一种带称重连杆式提桶机构的餐厨垃圾车
CN103649415B (zh) 路面清扫车
CN103620118A (zh) 尘埃回收装置
CN202595685U (zh) 扫路车吸嘴及扫路车
CN108861252A (zh) 用于垃圾车的上料机构及垃圾车
CN102605813B (zh) 滑移装载机垂直提升工作装置
CN107338751A (zh) 一种具有输送带的扫地车
CN101818488B (zh) 刷式路面清扫车的仓斗移动装置
CN215438447U (zh) 一种双向胶带机清扫器
CN101519156A (zh) 垃圾箱推拉装置
KR200346321Y1 (ko) 노면 청소기
CN210557826U (zh) 一种矿用扒渣机送料装置
CN209740233U (zh) 一种链式升降倒料机
CN203801303U (zh) 采棉机卸棉装置改进结构
JP4560470B2 (ja) 塵芥収集車
CN205408583U (zh) 一种收获机及其卸粮装置
CN211334831U (zh) 一种上胶机构
CN213061848U (zh) 一种纯电动洗扫车的吸盘结构
CN216586712U (zh) 一种双摇臂铲运机
CN105292870B (zh) 环卫车
CN213036665U (zh) 一种双通道垃圾处理车
CN114475528B (zh) 一种摆臂式单侧负压清车机
US1516428A (en) Elevator, dredger, excavator, and the like
JP5509180B2 (ja) ハイダンプ機構を有するスイーパ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