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9029A -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9029A
CN103609029A CN201280026504.XA CN201280026504A CN103609029A CN 103609029 A CN103609029 A CN 103609029A CN 201280026504 A CN201280026504 A CN 201280026504A CN 103609029 A CN103609029 A CN 103609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ad code
receiving system
transmission data
detec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5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园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09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90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control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image signals during a use of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36Means for power saving, e.g. sleeping mo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04B7/081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during preamble or gap peri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ndoscope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接收装置具备:多个接收天线,其能够接收以帧为单位无线发送且开头具有前导码的发送数据;切换部,其选择性地切换连接到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前导码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前导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前导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是否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并且控制选择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从被导入被检体内的胶囊型内窥镜以无线方式发送的发送数据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技术:通过安装在被检体的体外的接收装置接收被导入被检体并对被检体的体内进行拍摄的胶囊型内窥镜进行拍摄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的图像数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胶囊型内窥镜以规定的帧频一帧一帧地对发送数据进行发送。发送数据是具有嵌入开头部分的前导码以及胶囊型内窥镜所拍摄到的图像数据的串行数据。
接收装置具有分别安装于被检体的体表的多个接收天线。接收装置在检测到发送数据的前导码之后,选择多个接收天线中接收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接收装置检测图像数据所含有的垂直同步信号来开始接收图像数据。
在处于接收装置没有从胶囊型内窥镜接收发送数据的初始状态或者从最新的接收起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没有接收发送数据的缺损状态的情况下,接收装置选择接收功率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检测发送数据所包含的前导码。在选择接收天线之后即使经过规定时间也无法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接收装置再次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之后再次进行前导码的检测。这样,在以往的接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和前导码的检测直到接收到发送数据为止。根据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的接收装置,能够可靠地接收来自胶囊型内窥镜的发送数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88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没有对上述以往的接收装置提供与检测前导码的定时有关的信息。因此,在接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始终使前导码检测用的电路进行动作直到检测到前导码为止,从而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接收装置中,每次接收发送数据时都必须检测前导码。因此,在接收发送数据的期间,需要使前导码检测用的电路进行动作,该情况也导致消耗电力的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电力消耗的同时可靠地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来达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接收天线,其能够接收以帧为单位无线发送且开头具有前导码的发送数据;切换部,其选择性地切换连接到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前导码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前导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前导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是否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并且进行选择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的控制。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发送数据在接着上述前导码之后的主数据的开头具有同步信号,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同步信号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同步信号进行检测;以及存储部,其存储上述发送数据的帧频,其中,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使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帧频来预测接着要检测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根据其预测结果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控制部在选择了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使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上述发送数据的同步信号。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存储部将值互不相同的多个帧频作为上述发送数据的帧频进行存储,上述控制部反复进行以下(a)至(c)的处理:(a)使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多个帧频中的未预测的帧频中的最大的帧频来预测接着要检测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b)根据上述(a)的预测结果来选择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以及(c)使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同步信号,在上述(c)中在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将紧随其后进行的上述(a)中的未预测的帧频设为上述多个帧频。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处于接通电源之后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没有检测前导码的初始状态或者从最近的前导码检测起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没有检测前导码的缺损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启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在即使从该启动起经过最大等待时间也没有检测到上述前导码时,进行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规定的休眠时间的休眠状态的控制,选择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所需的天线选择时间、上述最大等待时间以及上述休眠时间之和比一个上述发送数据中的上述前导码的接收时间短。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前导码包括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是将该前导码的期间按照时间一分为二的前半部,该第二前导码包含相对于上述第一前导码能够辨别的信息,是将该前导码的期间按照时间一分为二的后半部,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第一前导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上述第一前导码的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二前导码的接收时间。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发明所记载的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其被导入被检体并将包含拍摄该被检体的体内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根据对经由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进行检测的前导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是否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并且选择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因此能够在抑制电力消耗的同时可靠地接收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胶囊型内窥镜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胶囊型内窥镜所发送的发送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发送数据的一帧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接收装置检测到前导码信号到选择接收天线为止的动作概要的图。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胶囊型内窥镜与接收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发送数据的一帧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的动作(第一例)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的动作(第二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存储部所存储的帧频与每个帧频的动作开始时间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所进行的动作概要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中胶囊型内窥镜所发送的发送数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该图示出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具备:胶囊型内窥镜10,其将包含通过被导入被检体(患者)100的体内并对其进行拍摄而获取到的体内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数据以无线方式进行发送;接收装置20,其接收从胶囊型内窥镜10以无线方式发送的发送数据;托架30,其插入安装接收装置20而从接收装置20接收发送数据;以及显示装置40,其能够与托架30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能够显示经由托架30从接收装置20接收的发送数据所包含的体内图像等信息。
首先,说明胶囊型内窥镜10的结构。胶囊型内窥镜10在能够导入到被检体100的管腔内的呈胶囊型的壳体内部以液密地密封的方式内置有用于获取并无线发送体内图像的各种功能部件。图2是表示胶囊型内窥镜1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如图2所示,胶囊型内窥镜10具有:摄像部11,其通过拍摄被检体100内并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电信号;照明部12,其使用多个LED来实现,对包含摄像部11的视场区域的被检体100内(管腔内)进行照明;信号处理部13,其对摄像部11所生成的电信号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发送部14,其将包含信号处理部13所生成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到接收装置20;存储部15,其存储各种信息;控制部16,其控制胶囊型内窥镜10的动作;以及电源部17,其对胶囊型内窥镜10的各部提供电力。
摄像部11具有CCD、CMOS等摄像元件以及使从被摄体会聚的光成像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的成像光学系统,例如设置在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信号处理部13对摄像部11所输出的信号实施放大、A/D转换等信号处理由此生成图像数据。
存储部15使用ROM、RAM等构成,存储用于执行胶囊型内窥镜10中的动作的各种程序、各种设定数据等。
控制部16使用CPU等构成,读取存储部15所存储的各种程序并进行运算,由此统一控制胶囊型内窥镜10的动作。
具有以上结构的胶囊型内窥镜10被从被检体100的口吞入之后,由于脏器的蠕动运动等而在被检体100的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管内进行移动。在进行该移动的期间,胶囊型内窥镜10的摄像部11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拍摄消化管内。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胶囊型内窥镜10所发送的发送数据的结构的图。该图示出的发送数据50是具有位于开头部分的前导码51以及接着前导码51之后的作为主数据的图像数据52的串行数据。以规定的发送周期T经由发送部14发送发送数据50。换言之,以帧频1/T经由发送部14发送发送数据50。在图3中,将一个发送数据50中的前导码51的接收时间设为TP。此外,在图3中,示出在相邻的两个发送数据50之间存在空白(无信号状态)的情况,但是,通常,也可以不存在空白。这样,能够根据发送数据50的种类等来适当地设定发送数据50的发送周期T与发送数据50的发送时间的差。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发送数据50的一帧的详细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在图像数据52的开头部分嵌入了意味着图像数据的开始的垂直同步信号(VS)53-0。在图像数据52中接着垂直同步信号53-0之后嵌入了第一行数据54-0。在数据54-0之后,接有意味着第二行开头的水平同步信号(HS)53-1,还接有第二行的数据54-1。同样地,依次接有各行的水平同步信号和数据。在图4示出的情况下,嵌入了第n+1行的水平同步信号53-n和数据54-n,作为与最后的行有关的数据。垂直同步信号53-0和水平同步信号53-1、53-n例如为脉冲状的信号。
接着,说明接收装置20的结构。图5是表示接收装置20的结构的框图。该图示出的接收装置20具备天线单元21和主体装置22,该天线单元21安装于被检体100的体表面或者体表附近,接收由胶囊型内窥镜10发送的发送数据,该主体装置22获取从天线单元21输出的发送数据。
天线单元21具有多个接收天线21a~21h。多个接收天线21a~21h例如分别使用环形天线来实现,配置在被检体100的体表面或者体表附近的规定位置。例如与胶囊型内窥镜10的通过路径即被检体100内的各脏器对应地确定该规定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举例说明了天线单元21具有八个接收天线的情况,但是接收天线的个数并不限定于此。
主体装置22具备:切换部221,其选择性地切换连接到接收天线21a~21h中的某一个;接收部222,其对经由被切换部221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入的无线信号即发送数据进行放大与解调;信号处理部223,其对由接收部222接收到的发送数据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A/D转换部224,其将由接收部222放大后的无线信号的电场强度进行A/D转换;I/F部225,其形成与电连接于接收装置20的托架30等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接口;存储部226,其存储各种信息;控制部227,其控制接收装置20的动作;以及电源部228,其对接收装置20的各部提供电力。
信号处理部223具有前导码检测部223a和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该前导码检测部223a检测发送数据中的前导码,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发送数据中的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前导码检测部223a能够在控制部227的控制下转移到休眠状态。在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具有表示数据的开始位置的垂直同步信号和表示各扫描行的开始位置的水平同步信号作为同步信号。
存储部226使用ROM、RAM等构成,存储用于执行接收装置20中的动作的各种程序、包含发送数据的帧频(1/T)的各种设定数据等。此外,也可以在接收装置20中事先设置能够插入安装USB存储器、小型快闪(注册商标)等便携式记录介质的接口,使插入安装到该接口的便携式记录介质作为存储部226而发挥功能。
控制部227使用CPU等构成,读取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各种程序并进行运算,由此统一控制接收装置20的动作。
接着,说明显示装置40的结构。显示装置40通过具备监视器等显示画面的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来实现。显示装置40能够与托架30相连接,经由托架30获取接收装置20所接收到的数据。此外,也可以将接收装置20所接收到的数据记录到上述便携式记录介质,通过将该便携式记录介质插入到显示装置40来进行数据的交换。另外,也可以不经由托架30而通过无线通信来进行接收装置20与显示装置40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图6是表示接收装置20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在以下流程图中,说明在接收装置20的电源接通之后从前导码检测部223a没有检测前导码的初始状态起开始的情况。
首先,控制部227选择接收天线21a~21h中的接收强度最强的天线(步骤S1)。具体地说,控制部227根据一边使切换部221以规定的间隔依次切换接收天线21a~21h的连接一边经由A/D转换部224输入的各接收天线的接收强度信号,选择接收天线21a~21h中的接收强度最强的天线,将指示连接到所选择的接收天线的信号发送到切换部221。
接着,控制部227启动前导码检测部223a,进行从胶囊型内窥镜10发送过来的发送数据50的前导码的检测(步骤S2)。在前导码检测部223a检测不到前导码的情况下(步骤S2:“否”),如果从启动起没有经过最大等待时间(步骤S3:“否”),前导码检测部223a继续进行前导码的检测。另一方面,在步骤S3中经过了最大等待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3:“是”),控制部227使前导码检测部223a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4)。在此所指的休眠状态是意味着在保持电源部228开启电源的状态下不启动前导码检测部223a的状态。
之后,在经过了持续休眠状态的休眠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是”),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1。与此相对,在没有经过休眠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否”),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4。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接收装置20的动作流程的图。在图7中沿着朝右方向示出时间经过。接收装置20在接收不到发送数据50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从选择接收天线(A)经由前导码(P)检测等待状态成为休眠状态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1中,接收天线的选择所需的天线选择时间TA、前导码的最大等待时间TB、休眠时间TC之和TS(=TA+TB+TC)被设定为比一个发送数据50中的前导码51的接收时间TP短。由此,接收装置20在动作过程中转移到休眠状态从而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并且能够可靠地检测前导码。
接着,在步骤S2中,说明接收装置20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步骤S2:“是”)。在该情况下,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进行垂直同步信号的检测(步骤S6)。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是”),信号处理部223获取接着垂直同步信号之后的数据(步骤S7)。
接着,控制部227使前导码检测部223a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8)。
之后,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了前导码预测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是”),控制部227与步骤S1同样地,选择多个接收天线21a~21h中的接收强度最强的接收天线(步骤S10),返回到步骤S6。在此,前导码预测时间是根据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发送数据50的帧频来预测出的时间,是从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到针对接着要接收的发送数据50开始接收天线选择动作为止的时间。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从在步骤S2中检测到前导码信号起到步骤S10的接收天线选择处理的接收装置20的动作概要的图。在图8中,位于上方的发送数据50与位于下方的动作图是朝右沿着时间所经过的相同的时间轴配置的,上下的时间一致。在图8中,在接收装置20获取到一次发送数据50的情况下,控制部227在从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了前导码预测时间T’的时间点开始接收天线的选择动作。之后,控制部227使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垂直同步信号。这样,接收装置20在获取到发送数据50的情况下,只要不处于从最近的前导码检测起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没有检测前导码的状态(缺损状态),则不启动前导码检测部223a。因而,能够抑制由启动前导码检测部223a导致的电力消耗。
接着,参照图6的流程图,说明接收装置20的动作。在步骤S6中检测不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6:“否”),如果没有经过规定的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步骤S11:“否”),则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6。另一方面,在步骤S11中经过了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时(步骤S11:“是”),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1。
在以上的说明中,假设了在接收装置20的电源接通之后从前导码检测部223a没有检测前导码的初始状态来进行开始的情况,但是在接收装置20处于缺损状态的情况下,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步骤S1~S1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检测到前导码之后,根据现有的帧频来预测下一个前导码的期间,因此无需始终使前导码检测部进行动作。因而,能够在更加抑制电力消耗的同时可靠地获取发送数据。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在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下,将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所需的天线选择时间、最大等待时间以及休眠时间之和设为比一个发送数据中的前导码的接收时间短,因此能够抑制由向休眠状态转移导致的电力消耗,并且能够不丢失信息、可靠地获取发送数据。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胶囊型内窥镜所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在能够相互辨别的方式下被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此外,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相同。
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胶囊型内窥镜10与接收装置20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发送数据的一帧的结构的图。该图示出的发送数据60具有前导码61和图像数据62。前导码61具有第一前导码611和第二前导码612。在第一前导码611中嵌入了表示是前导码61的期间的前半部分的数据的信息,另一方面,在第二前导码612中嵌入了表示是前导码61的期间的后半部分的数据的信息。第一前导码611的接收时间与第二前导码612的接收时间相等。即,按照时间将前导码61的期间进行二等分。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20的动作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0中,步骤S21~S25依次对应于图6的步骤S1~S5。
下面,说明在步骤S22中接收装置20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步骤S22:“是”)。在该情况下,在检测出的部位的数据为第一前导码611所包含的数据时(步骤S26:“是”),控制部227再次选择具有最大强度的接收天线(步骤S27),转移到步骤S28。与此相对,在步骤S26中检测出的部位的数据为第二前导码612所包含的数据时(步骤S26:“否”),接收装置20转移到步骤S28。
图11和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接收装置20的动作的图。具体地说,图11示意性地示出在接收装置20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初次检测到的前导码为第一前导码的情况下的动作。与此相对,图12示意性地示出在接收装置20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初次检测到的前导码为第二前导码的情况下的动作。此外,在图11和图12中,位于上方的发送数据与位于下方的动作图是朝右沿着时间所经过的相同的时间轴而配置的,上下的时间一致。
在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接收装置20初次检测到的前导码为第一前导码611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最大强度信号的接收天线选择的定时有可能不在前导码的期间进行。在该情况下,接收装置20有可能无法选择接收发送数据60最佳的接收天线。因此,接收装置20在检测到第一前导码之后再次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
与此相对,在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接收装置20初次检测到的前导码为第二前导码612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显然在前导码的期间内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在该情况下,接收装置20转移到由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进行的垂直同步信号的检测处理。
接着上述步骤S27进行的步骤S28~S33依次对应于图6的步骤S6~S11。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2,将前导码的期间分为第一前导码与第二前导码,在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第一前导码的情况下,使切换部依次切换与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从各接收天线接收的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因此能够在前导码的期间内可靠地执行接收天线的选择动作。因而,能够选择最佳的接收天线,从而可靠地获取发送数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第一前导码的接收时间与第二前导码的接收时间也可以不同。能够根据原来的前导码的接收时间、天线选择时间等条件来适当地设定第一前导码的接收时间与第二前导码的接收时间之比。但是,为了确保在接收装置检测到第一前导码的情况下再次进行天线选择的时间,优选第一前导码的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前导码的接收时间。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具有还能够支持帧频中途发生变化的发送数据的结构。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通过存储部存储互不相同的多个帧频,以网罗这些帧频的方式检测前导码来获取发送数据。因而,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能够接收由具有使发送数据的帧频发生变化的功能的胶囊型内窥镜发送的发送数据。此外,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在此说明以外的结构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的结构相同。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20的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帧频以及按每个帧频而定的下一帧检测的动作开始时间的图。在此所指的动作开始时间是指从在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下接收装置20检测到水平同步信号起至在接着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开始选择接收天线(A)为止的时间。如图13所示,存储部226存储4(fps)、2(fps)、1(fps)、0.5(fps)这四个帧频。另外,存储部226存储有与帧频4(fps)、2(fps)、1(fps)、0.5(fps)分别对应的动作开始时间T1、T2、T3、T4。在此,动作开始时间T1、T2、T3、T4满足T1<T2<T3<T4。此外,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帧频的值和个数并不限定于图13示出的情况。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接收装置所进行的处理概要的流程图。在图14中,步骤S41~S45的处理依次对应于图6的步骤S1~S5。
下面,说明在步骤S42中检测到前导码信号的情况(步骤S42:“是”)。在该情况下,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进行垂直同步信号的检测(步骤S46)。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时(步骤S46:“是”),信号处理部223获取接着垂直同步信号之后的数据(步骤S47)。
接着,控制部227将用于对处理的反复次数进行计数的内部计数i设为1(步骤S48),使前导码检测部223a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49)。
之后,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了动作开始时间Ti的情况下(步骤S50:“是”),与步骤S41同样地控制部227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步骤S51)。
接着,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52:“是”),信号处理部223获取图像数据(步骤S53)。之后,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48。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检测不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52:“否”),如果经过了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步骤S54:“是”),则接收装置20转移到后述的步骤S55。与此相对,在步骤S54中,如果没有经过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步骤S54:“否”),则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52。
在步骤S55中,控制部227判断内部计数i是否与规定的最大值imax相等。在内部计数i与最大值imax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55:“是”),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41。另一方面,在内部计数i与最大值imax不相等的情况下(步骤S55:“否”),接收装置20使内部计数i自加1(步骤S56),返回到步骤S49。
在步骤S46中接收不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46:“否”),如果经过了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步骤S57:“是”),则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4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7中没有经过同步信号等待时间(步骤S57:“否”),则接收装置20返回到步骤S46。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上说明的接收装置20所进行的动作概要的图。在图15中,位于上方的发送数据与位于下方的动作图是朝右沿着时间所经过的相同的时间轴配置的,上下的时间一致。另外,在图15中,将位于最左侧的发送数据50-1设为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接收装置20初次接收到的发送数据。
在图15中,接收装置20以最初接收到的发送数据50-1的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50是以最大帧频发送过来的数据的方式预测动作开始时间。具体地说,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多个帧频的最大值为4(fps)。因而,预想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50在从开始接收最初的发送数据50起经过T=0.25(s)的时间点开始接收。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27在从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发送数据50-1的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动作开始时间T1的时间点,使切换部221进行动作来开始接收天线的选择处理。在图15中,示出以下情况:在上述时间点开始天线选择之后,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进行了垂直同步信号的检测,但是在经过同步信号等待时间的期间未能检测到(用点划线表示没有过来的虚拟的发送数据)。因此,在接收装置20中,在经过了同步信号等待时间之后,前导码检测部223a转移到休眠状态。
之后,控制部227以发送数据50-1的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是以未预测的帧频中的最大帧频发送过来的数据的方式,预测天线选择动作的动作开始时间。具体地说,存储部226所存储的多个帧频中的在该时间点未预测的帧频的最大值为2(fps)。因而,预想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50在从开始接收最初的发送数据50-1起经过2T=0.5(s)的时间点开始接收。在该情况下,控制部227在从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发送数据50-1的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动作开始时间T2的时间点,使切换部221进行动作来开始接收天线的选择处理。在图15中,示出了以下情况:在该定时进行天线选择之后,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到发送数据50-2的垂直同步信号。
这样,在接收装置20接收到第二个发送数据(图15的发送数据50-2)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将其之后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多个可设定的帧频的最大值(在图13示出的情况下为4(fps)),来进行上述相同的动作。
接着,与图15示出的情况不同,说明即使将帧频设为2(fps)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也无法检测到第二个发送数据的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接收装置20将发送数据50-1的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1(fps),在从检测到发送数据50-1的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动作开始时间T3的时间点,开始天线选择动作。之后,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开始检测之后在同步信号等待时间内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将其下一个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4(fps)(多个可设定的帧频的最大值),来进行上述相同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即使将帧频设为1(fps)也无法获取到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将发送数据50-1的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0.5(fps),在从检测到发送数据50-1的垂直同步信号起经过动作开始时间T4的时间点,开始天线选择动作。之后,在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开始检测之后在同步信号等待时间内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将其下一个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4(fps)(多个可设定的帧频的最大值),来进行上述相同的动作。与此相对,即使将发送数据50-1的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帧频设为0.5(fps)也无法在上述同步信号等待时间内检测到垂直同步信号的情况下,接收装置20判断为处于缺损状态,进行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动作(参照图4和图6)。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抑制电力消耗。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3,在存储部存储互不相同的多个帧频的情况下,进行假设发送数据以所有帧频过来的处理,因此即使是帧频发生变化的发送数据也能够可靠地接收。
此外,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3的发送数据中,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将前导码的期间分为第一前导码与第二前导码。在该情况下,在处于初始状态或者缺损状态的接收装置初次检测到前导码时,接收装置进行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动作即可(参照图11和图12)。
(实施方式4)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中胶囊型内窥镜向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结构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结构与上述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的结构相同。
图16示出的发送数据70具有前导码71和图像数据72。图像数据72是按照时间顺序具有水平同步信号73-0、数据74-0、水平同步信号73-1、数据74-1、水平同步信号73-2、···、水平同步信号73-n、数据74-n的串行数据。对水平同步信号73-1、73-2、···、73-n附加了表示剩余的行数的信息。例如,对水平同步信号73-1附加剩余的行数为n这种信息。同样地,将与空白时间有关的信息与剩余的行数为1这种信息一起附加在水平同步信号73-n中。
在接收到具有上述结构的发送数据70的接收装置20中,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发送数据70的水平同步信号73-i(i=1,2,···,n)来获取剩余的行数和空白时间。控制部227根据水平同步信号73-i所包含的剩余的行数和空白时间,来预测发送下一个发送数据70的前导码的期间的时间段。之后,控制部227在获取发送数据70并进入到休眠状态之后,根据上述预测的结果来在下一个帧的前导码的期间内进行接收天线的选择。之后,接收装置20不启动前导码检测部223a,通过同步信号检测部223b检测垂直同步信号。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对水平同步信号附加与剩余的行数和空白时间有关的信息,因此不仅是在发送数据的帧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接收发送数据,还能够在适当的定时使前导码检测部转移到休眠状态。因而,能够抑制电力消耗,能够使用最佳的接收天线来可靠地接收发送数据。
此外,也可以对水平同步信号附加表示行的顺序的信息来代替剩余的行数。在该情况下,需要事先对最后的水平同步信号进一步附加表示最后一行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对所有水平同步信号附加空白时间的信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仅参照一个水平同步信号的付加信息,就能够预测针对下一个接收的发送数据的动作定时。
目前,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四个实施方式。即,本发明包含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
(附记)
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接收天线,其能够接收以帧为单位连续地无线发送的、开头具有前导码并且在接着该前导码之后的主数据的开头具有同步信号的发送数据,该发送数据是将与接着该发送数据发送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有关的信息附加到上述同步信号而得到的;
切换部,其选择性地切换连接到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
前导码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前导码进行检测;
同步信号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同步信号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使用附加到上述同步信号的信息来预测接着要检测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根据其预测结果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
附图标记说明
1: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0:胶囊型内窥镜;11:摄像部;12:照明部;13:信号处理部;14:发送部;15:存储部;16:控制部;17:电源部;20:接收装置;21:天线单元;21a~21h:接收天线;22:主体装置;30:托架;40:显示装置;50、50-1、50-2、60、70:发送数据;51、61、71:前导码;52、62、72:图像数据;53-0、63-0、73-0:垂直同步信号(VS);53-1、53-2、···、53-n、73-1、73-2、···73-n:水平同步信号(HS);54-0、54-1、···54-n、64-0、74-0、74-1、···74-n:数据;100:被检体;221:切换部;222:接收部;223:信号处理部;223a:前导码检测部;223b:同步信号检测部;224:A/D转换部;225:I/F部;226:存储部;227:控制部;228:电源部;611:第一前导码;612:第二前导码;TA:天线选择时间;TB:最大等待时间;TC:休眠时间;TP:前导码的接收时间。

Claims (8)

1.一种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接收天线,其能够接收以帧为单位无线发送且开头具有前导码的发送数据;
切换部,其选择性地切换连接到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
前导码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前导码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上述前导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是否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并且进行选择上述多个接收天线中的某一个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数据在接着上述前导码之后的主数据的开头具有同步信号,
上述接收装置还具备:
同步信号检测部,其对经由上述切换部所连接的接收天线输出的上述发送数据的同步信号进行检测;以及
存储部,其存储上述发送数据的帧频,
其中,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前导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状态,使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帧频来预测接着要检测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根据其预测结果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选择了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使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上述发送数据的同步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存储部将值互不相同的多个帧频作为上述发送数据的帧频进行存储,
上述控制部反复进行以下(a)至(c)的处理:
(a)使用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多个帧频中的未预测的帧频中的最大的帧频来预测接着要检测的发送数据的前导码的期间;
(b)根据上述(a)的预测结果来选择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以及
(c)使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同步信号,
在上述(c)中在上述同步信号检测部检测到同步信号的情况下,将紧随其后进行的上述(a)中的未预测的帧频设为上述多个帧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处于接通电源之后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没有检测前导码的初始状态或者从最近的前导码检测起规定时间以上的时间没有检测前导码的缺损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之后,启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在从该启动起即使经过最大等待时间也检测不到上述前导码时,进行将上述前导码检测部设为休眠规定的休眠时间的休眠状态的控制,
选择上述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所需的天线选择时间、上述最大等待时间以及上述休眠时间之和比一个上述发送数据中的上述前导码的接收时间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导码包括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其中,该第一前导码是将该前导码的期间按照时间一分为二的前半部,该第二前导码包含相对于上述第一前导码能够辨别的信息,是将该前导码的期间按照时间一分为二的后半部,
在上述前导码检测部检测到上述第一前导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上述切换部依次切换与上述多个接收天线的连接来选择接收强度最大的接收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前导码的接收时间小于或等于上述第二前导码的接收时间。
8.一种胶囊型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以及
胶囊型内窥镜,其被导入被检体并将包含拍摄该被检体的体内而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发送数据以无线方式发送至上述接收装置。
CN201280026504.XA 2011-06-02 2012-05-25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Pending CN1036090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4664 2011-06-02
JP2011-124664 2011-06-02
JP2011-124665 2011-06-02
JP2011124665 2011-06-02
PCT/JP2012/063531 WO2012165349A1 (ja) 2011-06-02 2012-05-25 受信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9029A true CN103609029A (zh) 2014-02-26

Family

ID=4725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504.XA Pending CN103609029A (zh) 2011-06-02 2012-05-25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60675B2 (zh)
EP (1) EP2701311B1 (zh)
JP (1) JP5571248B2 (zh)
CN (1) CN103609029A (zh)
WO (1) WO20121653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846A (zh) * 2020-03-10 2021-09-10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531170A (zh) * 2021-12-30 2022-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靶机用低成本机载双天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2531A1 (ja) * 2019-04-04 2020-10-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受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8118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Pantech Co., Ltd. Wireless broadband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eamble and determining effective sleep period
CN101087220A (zh) * 2006-06-09 2007-12-1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监听休眠方法
CN101268634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3921A (en) * 1995-07-31 1999-03-16 Harris Corporation Short burst acquisi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links
US6236674B1 (en) * 1996-02-23 2001-05-22 Teletransactions, Inc. Transceiver control with sleep mode operation
WO2005065525A1 (ja) * 2004-01-07 2005-07-21 Olympus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WO2006028134A1 (ja) * 2004-09-07 2006-03-16 Olympus Corporation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
JP4823618B2 (ja) 2005-09-09 2011-11-2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JP4751696B2 (ja) * 2005-10-26 2011-08-1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
WO2007029570A1 (ja) 2005-09-09 2007-03-15 Olympus Corporation 受信装置
JP2007082664A (ja) * 2005-09-21 2007-04-05 Fujifilm Corp カプセル内視鏡
JP4332805B2 (ja) * 2006-03-17 2009-09-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受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075957B2 (ja) * 2006-12-20 2008-04-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機、無線機の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835500B2 (ja) * 2007-04-18 2011-12-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0876673B1 (ko) * 2007-09-06 2009-01-07 아이쓰리시스템 주식회사 촬영 속도 조절이 가능한 캡슐형 내시경
WO2009062186A2 (en) * 2007-11-09 2009-05-14 G2 Microsystems Pty. Ltd Early receiver shutdow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8634A (zh) * 2005-09-22 2008-09-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WO2007078118A1 (en) * 2005-12-30 2007-07-12 Pantech Co., Ltd. Wireless broadband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eamble and determining effective sleep period
CN101087220A (zh) * 2006-06-09 2007-12-1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监听休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1846A (zh) * 2020-03-10 2021-09-10 鹤壁天海电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531170A (zh) * 2021-12-30 2022-05-2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靶机用低成本机载双天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14531170B (zh) * 2021-12-30 2023-08-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一种靶机用低成本机载双天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02623A1 (en) 2014-01-02
JP5571248B2 (ja) 2014-08-13
EP2701311A1 (en) 2014-02-26
WO2012165349A1 (ja) 2012-12-06
EP2701311A4 (en) 2014-10-22
US9060675B2 (en) 2015-06-23
EP2701311B1 (en) 2016-12-07
JPWO2012165349A1 (ja) 2015-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2554B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US20150031954A1 (en) Capsule endoscope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8632457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175559B2 (en) Receiving apparatus
KR20060003052A (ko) 무선형 피검체 내 정보 취득 시스템, 피검체 내 도입 장치및 피검체 외부 장치
JP2008132050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
JP2007088860A (ja) 受信装置
EP3053510A1 (en) Data reception device, capsule endoscope system, data recep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90012360A1 (en) Antenna Unit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6288543A (ja)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WO2007029818A1 (ja) 受信装置、モニタ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CN103609029A (zh) 接收装置以及胶囊型内窥镜系统
JP5096115B2 (ja) 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およ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JP4701322B2 (ja)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生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JP4406289B2 (ja) 受信装置
WO2006009086A1 (ja) 移動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移動状態検出システム
US10777881B2 (en) Receiving antenna, receiving antenna unit, and receiving system
JP4848851B2 (ja) 生体検査システム
US20200373955A1 (en) Receiving device and receiving method
JP4751696B2 (ja) 受信装置
JP4504039B2 (ja) 受信装置
JP4575057B2 (ja) 移動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移動状態検出システム
JP2011041835A (ja)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5253797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007082780A (ja) 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