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0260B -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 Google Patents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0260B
CN103600260B CN201310609508.7A CN201310609508A CN103600260B CN 103600260 B CN103600260 B CN 103600260B CN 201310609508 A CN201310609508 A CN 201310609508A CN 103600260 B CN103600260 B CN 103600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long lead
arm
station
mou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95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0260A (zh
Inventor
李洪普
胡新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inzhi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洪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洪普 filed Critical 李洪普
Priority to CN2013106095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0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0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的能够步进式前进的托盘,托盘上均匀设置有数个能够夹持泡中泡的芯柱的夹持装置,在托盘的旁边依次设置有能够向夹持装置输送芯柱的第一进料工位、能够对芯柱的长引线实施整形的整形工位、能够向夹持装置所在的位置输送泡中泡的灯胆并能够对芯柱与灯胆之间的灯脚引线实施焊接的第二进料工位和能够从夹持装置上卸取成品的卸料工位;在托盘的旁边还设置有能够对芯柱的长引线实施矫直的矫直工位,矫直工位位于整形工位之前。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长引线泡中泡等类似泡中泡产品的生产设备中。

Description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外泡壳所包容的具有长引线的泡中泡的灯脚引线焊接组装机器。
背景技术
所述泡中泡是一种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节能型灯泡的内泡,它主要包括卤素灯胆和玻璃芯柱,将卤素灯胆和玻璃芯柱的灯脚引线对应焊接后封装在外泡壳内并与外接螺纹接头电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灯泡。例如中国专利ZL201110210697.1披露了一种利用泡中泡所制作的灯泡结构。现有的泡中泡至少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泡中泡包括有前后排列的卤素玻璃灯胆a和玻璃芯柱b,其中灯胆a的玻璃外壳a4中设置有发光用的灯丝a3,灯胆a的两个灯脚引线(a1、a2)呈直线状并位于灯胆a的同一端部,俗称单端灯胆;玻璃芯柱b内设置有过渡的并呈直线状两个灯脚引线(b1、b2),两个灯脚引线(b1、b2)分别与灯胆a的两个灯脚引线(a1、a2)配对焊接。即灯脚引线b1与灯脚引线a1焊接,灯脚引线b2与灯脚引线a2焊接连接,从而实现通过芯柱b与灯胆a之间电连接。灯脚引线b1与灯脚引线a1之间的重叠并列部通过焊接可以形成它们之间的焊点c1(焊接部位),同理,灯脚引线b2与灯脚引线a2之间的交叉重叠部也可以形成它们之间的焊点c2(焊接部位)。芯柱b另一端玻璃壳体b5呈喇叭状通过烧结后连接外接螺纹头d2,其中两个灯脚引线(b3、b4)与外接螺纹头d2的两个电极对应电连接,从而将外部电源引入到泡中泡。
在第一种结构中,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如ZL201110210697.1披露的产品,如图2和图3所示,还在灯胆a和芯柱b之间设置一个辅助金属固定支架f,其中辅助金属固定支架f的一端具有一个小夹槽f1从而可以让灯胆a的侧边插入其中,另一端设置一个内径比较大的开口状卡环f2,芯柱b的杆体部插入其中,当将卡环f2的开口部的两个自由臂(f3、f4)焊接后,卡环f2就可以箍紧在芯柱b的杆体部上。所述辅助金属固定支架f的小夹槽f1与开口状卡环f2之间设置有连接金属板,通过所述辅助金属固定支架f大大提高了灯胆a和芯柱b之间的连接机械强度。针对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泡中泡产品的焊接组装机器,本申请已经提供了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案。
第二种结构,如图4、图5所示,泡中泡包括有前后连接的玻璃灯胆a和玻璃芯柱b,与第一种泡中泡不同的是,它的灯胆a的两个灯脚引线(a1、a2)分别位于灯胆a的两端,俗称双端灯灯胆;而且所述芯柱b一端具有长短不一的两个引线,一个是长引线b1另一个是短引线b2。上述长引线b1与灯胆a的一个灯脚引线a1配对焊接,而短引线b2与灯胆a的另一个灯脚引线a2配对焊接。这样,长引线b1与灯脚引线a1之间重合的部分都形成焊点c1,同理,短引线b2与灯脚引线a2之间重合的部分也形成焊点c2。另外,为了方便所述焊点(c1、c2)的焊接,往往在焊接前对所述长引线b1进行二次折弯从而形成第一折弯位b11和第二折弯位b12,同时还要对所述灯脚引线a2进行折弯从而形成折弯位a21。芯柱b另一端具有呈喇叭状的柱体b5,所述柱体b5通过烧结后连接外接螺纹头d2,其中的两个灯脚引线(b3、b4)与在外泡壳d1封口后与外接螺纹头d2的电极电连接。
现有第二种泡中泡的灯脚引线的焊接,都是采用人工折弯灯胆a和芯柱b的灯脚引线后再手持灯胆a和芯柱b在焊机上焊接,不仅焊接需要的人工多而且焊接质量不稳定,也容易出现工伤事故。另外,由于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比较长,在进行折弯前必须对其进行矫直否则将影响后续的整形折弯精度,进而影响焊接效果。但是,如果此工序需要由人手加工的话,此种泡中泡的加工工艺将变得更加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按需求折弯灯脚引线,还能够自动焊接灯脚引线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次也需要让所述长引线组装机器结构紧促,安全可靠。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能够步进式前进的托盘,所述托盘上均匀设置有数个能够夹持所述泡中泡的芯柱的夹持装置,在所述托盘的旁边依次有设置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输送芯柱的第一进料工位、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整形的整形工位、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所在的位置输送所述泡中泡的灯胆并能够对所述芯柱与灯胆之间的灯脚引线实施焊接的第二进料工位和能够从所述夹持装置上卸取成品的卸料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盘的旁边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矫直的矫直工位,所述矫直工位位于所述整形工位之前。
其中,所述托盘主要用于安装所述夹持装置,所述托盘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步进式前进从而可以将所述夹持装置上所夹持的芯柱一步一步地送到不同的加工工位。所述步进式即指在前一个工位完成全部加工任务后再转入下一个工位,每一个工位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间距离,一般来说,一个所述夹持装置对应一个工位。
所述托盘可以在驱动动力装置所拖动的并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轨道或链条上以直线方式步进式前行;还可以是,所述托盘直接连接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所述驱动动力装置的旋转中心轴上以旋转方式步进式前行。
其中,所述第一进料工位是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输送所述芯柱的工位,为此所述芯柱也被第一次定位于所述夹持装置上。由于所述夹持装置主要用于夹持所述芯柱,为此至少在所述第一进料工位处设置有一次开夹器使所述夹持装置开夹,进而让所述芯柱第一次定位在所述夹持装置中;当夹持有所述芯柱的所述夹持装置离开第一进料工位后,所述夹持装置闭合夹紧所述芯柱便于后续的加工。
其中,所述整形工位,是能够对所述芯柱的大致呈直线状的长引线进行折弯加工的工位。根据图5所示的泡中泡结构,需要对所述长引线b1进行两次折弯整形从而符合与所述灯胆a的引线a1适配焊接的要求。
其中,所述第二进料工位,是向所述夹持装置所在的位置输送所述灯胆并能够对所述芯柱与灯胆之间的灯脚引线实施焊接的工位。该工位可以有两种结构模式:第一种是将输送所述灯胆的工作与焊接引线的工作合并在一个工位,相应的加工设备也合并设置在一个工位;在此种结构中,在焊接灯脚引线时所述夹持装置一般只夹持所述芯柱,不会夹持所述灯胆,所述灯胆由输送所述灯胆的机械手直接夹持焊接。第二种是将输送所述灯胆的工作与焊接灯脚引线的工作分开,实际上就是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包括两个前后衔接的两个工位,前面的工位利用机械手将所述灯胆送到所述夹持装置上,使所述灯胆与所述芯柱一样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装置上,再进入下一个专门的焊接工位利用专门的焊机实施灯脚引线焊接。为此在具体实施时,这两种都是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差别在于前者技术方案相对简单而后者技术方案相对复杂。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夹持装置上还具有能够夹持所述灯胆的夹口;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包括前后衔接的灯胆输送工位和焊接工位,在所述灯胆输送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输送灯胆的灯胆输送机械手,在所述焊接工位处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和灯胆的引线实施焊接第一焊机。有关能够同时夹持所述芯柱和灯胆的夹持装置的结构,可以参考本申请人前期已经提交的申请号为201210274079.8专利文献中所披露的相关内容。为此根据上述结构,向所述夹持装置所在的位置输送所述灯胆的含义,一是指将所述灯胆直接输送到所述夹持装置上并让所述灯胆被所述夹持装置所夹持,另一种含义是指仅仅将所述灯胆输送到所述夹持装置附近,保证所述灯胆和所述芯柱的灯脚引线对接即可。
其中,所述矫直工位主要是用于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矫直的工位,从而使整段所述长引线基本是呈直线状进而为下一工序例如整形工序做准备。所述矫直工位于所述整形工位之前,可理解为所述整形工位与所述矫直工位前后直接衔接,还可以理解为所述矫直工位与所述整形工位前后间接衔接,即在所述矫直工位与所述整形工位之间还可以设置其它工作工位。
由于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在备料、运输、输送到所述夹持装置上及运转到所述整形工位之前,要经历的工作比较多,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部分长引线出现偏转、弯曲等各种非直线状的状态。上述结构的产品,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在所述整形工位前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矫直的矫直工位,使整段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在进行整形折弯前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提高了后续所述长引线的整形精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减少了焊接误差提高了成品率。
上述结构的产品,由于在整体上能够自动向所述夹持装置送料、自动矫直引线、自动整形引线、自动焊接引线和卸去泡中泡成品,实现连续化批量生产,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矫直工位处设置有自动矫直装置,所述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有能够相互顶压的第一矫直模和第二矫直模;所述第一矫直模包括基体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呈V字形的矫直臂,所述矫直臂的V形槽底面与位于所述矫直臂侧边的所述基体顶部平面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矫直模上设置有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伸入到所述矫直臂侧边的空间并顶压在所述基体的顶部平面上。
其中所述矫直臂的V形槽底面是指所述矫直臂的V形槽的两侧槽壁之间的过渡部位,由于其位于槽的底部,为此称之为槽底面。这样,由于所述第一矫直模上设置有呈V字形的矫直臂,从而具有V形槽;所述V形槽向外倾斜的两槽壁能够使弯弯扭扭的所述长引线非常容易地被收容于所述V形槽内,从而能够利用所述V形槽对所述长引线在左右方向的予以定位和矫直;其次由于所述第二矫直模上设置有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伸入到所述矫直臂侧边的空间并顶压在所述基体的顶部平面上,为此能够利用所述辅助臂推动部分所述长引线进入到所述V形槽中并将另一部分所述长引线顶压在所述基体的顶部平面上,从而所述V形槽、所述基体的顶部平面及所述辅助臂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所述长引线在左右、上下方向上予以矫直。
由于所述矫直臂的V形槽底面与所述基体顶部平面之间,一者是精度方向无需完全平齐,再者在实际加工中也无法实现理论上的完全平齐,为此仅仅大致平齐即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矫直模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呈V字形的矫直臂,所述2个以上的矫直臂前后排列并且它们的V形槽底面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前后排列的所述矫直臂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的底平面与所述V形槽底面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矫直模上设置的辅助臂与所述间隔空间适配,所述辅助臂能够插入到所述间隔空间中并顶压在所述间隔空间的底平面。这样在第一矫直模和第二矫直模相互顶压后,借助所述矫直臂和辅助臂的协同作用对所述长引线予以分段、双方向的矫直。当然,在所述长引线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所述矫直臂和辅助臂的数量越多,前后排列的所述矫直臂之间的间隔空间越少,所述长引线将被分割为更多的小段进行矫直,所述长引线将获得更好的平直度,但这样也会降低所述矫直臂和辅助臂的强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自动矫直装置还包括有能够相对移动的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所述第二矫直模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台上,所述第一矫直模设置在所述下安装台上。其中,所述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中的“上”、“下”为一个相对的方位定义。这样所述第一矫直模和第二矫直模能够分别在所述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的驱动下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夹紧和矫直所述长引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自动矫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矫直滑架,所述矫直滑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上安装台、下安装台分别安装在所述矫直滑架上并分别连接到其各自的驱动机构上。为此,借助所述矫直滑架和滑轨把所述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所述第一矫直模和第二矫直模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矫直工位之前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预调直的预调直工位。由于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可能在前面工序中出现大幅度的折弯或弯曲超过了所述矫直工位的矫直能力,为此需要在进入所述矫直工位实施精确矫直前进行粗调。所述预调直工位与所述矫直工位前后衔接,所述预调直工位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预先实施粗调直,即在所述矫直工位实施精确矫直之前实施粗调。为此所述芯柱的长引线经过二次矫直工作后,所述芯柱的长引线的平直度基本符合要求,进而提高所述芯柱的成品的合格率。当然还可以在所述矫直工位和所述预调直工位之间设置其他的工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预调直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进行预调直的预调装置,所述预调装置包括能够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包括臂转轴及设置在所述臂转轴上的绕臂,所述绕臂与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转臂位于长引线的前方并且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与长引线的轴线大致重合。
其中,所述臂转轴为所述绕臂的转动轴,即所述绕臂能够绕所述臂转轴做圆周远动。
其中,所述绕臂与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即所述绕臂从所述臂转轴上向外延伸,所述夹角根据矫直前所述长引线与其轴线之间的夹角而定。另外,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与所述长引线的轴线大致重合,这样所述绕臂绕所述臂转轴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向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靠齐,从而进行所述长引线的粗矫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绕臂呈直杆状或弧形杆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预调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所述转臂的臂转轴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输出轴上,所述旋转驱动器定位在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旋转驱动器是一种能够提供旋转动力的装置,例如可以是能旋转的气缸,当然也可以是马达。
上述详细描述了所述自动矫直装置和所述预调装置的一种结构;实际上要实现对所述长引线的矫直方案还可以有多种,例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采用一个具有夹紧臂的夹紧器,所述夹紧臂在所述夹紧器的驱动下不仅能够伸到所述长引线的尾端而且还可以轻轻地夹持住所述长引线的尾端,此后所述夹紧臂沿所述长引线的轴线方向后退,从而自动地将所述长引线予以矫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矫直工位之前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予以二次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工位,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进行轴向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包括能够让所述夹持装置开夹的二次开夹器、能够让所述芯柱轻微向外轴向移动的轻微驱动器及能够前后移动并限定所述芯柱的轴向位置的限位器。
其中,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位于矫直工位之前,可以理解为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和矫直工位前后衔接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当所述矫直工位前还设置有其他工位,例如预调直工位,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位于所述预调直工位前。这样,借助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能够在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进行加工前对所述芯柱再次进行定位,从而能够把所述芯柱定位于精确的加工位置。
其中,二次开夹器能够让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处开夹,从而使所述夹持装置在此处解除对所述芯柱的定位作用,这样所述芯柱能够在所述轻微驱动器和所述限位器的协同作用下再次移动调整从而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定位所述芯柱的目的在于便于后工序对所述芯柱实施精确加工。其中,由于所述轻微驱动器能够使所述芯柱向外轻微轴向移动,这样所述轻微驱动器的动能能够使所述芯柱顶靠在所述限位器上。当所述托盘继续转动,所述二次开夹器失效复位,所述夹持装置再次恢复对所述芯柱的夹持,完成了二次精确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轻微驱动器是喷口朝向所述芯柱的气体喷嘴,所述气体喷嘴通过气体管道连接到驱动气源上。
其中,所述驱动气源能够为所述气体喷嘴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流,所述气流的压力大小能够根据所述芯柱的重量大小决定。借助所述气流不仅能够吹动所述芯柱,而且能够避免使用其它硬物夹持所述芯柱的玻璃外壳而造成所述芯柱的损坏。另外,连接所述驱动气源的气体管道可以设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上,此时所述气体管道与所述喷嘴可以固定连接一起;另一种方案是,所述喷嘴还可以设置在所述托盘上,这样所述气体管道与所述喷嘴之间可以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处采用活接的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气体喷嘴上下移动的喷嘴驱动器,所述喷嘴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
其中,所述喷嘴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气体喷嘴上下移动,这样能够避免上工位的夹持有所述芯柱的夹持装置移动到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时碰撞到所述气体喷嘴上,从而造成所述气体喷嘴或芯柱的损坏;另外,所述气体喷嘴能够上下移动还能够使所述气体喷嘴根据所述芯柱的实际定位位置灵活地调整所述气体喷嘴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轻微驱动器是拖动机械手,所述拖动机械手通过拖动驱动器连接在所述底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紧接所述第一进料工位的后面设置有能够检测所述芯柱是否上位的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处设置有检测装置。这样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探测所述夹持装置上是否夹持有所述芯柱,如果未夹持所述芯柱,则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后面工序对所有的对应于该空置的所述夹持装置的所有操作停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整形工位包括前后衔接的并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的第一折弯位的第一整形工位和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的第二折弯位的第二整形工位。其中,所述长引线的第一折弯位是指图5所示的第一折弯位b11,所述长引线的第二折弯位是指图5所示的第二折弯位b12。当然作为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将形成所述长引线的第一折弯位b11和第二折弯位b12的整形工位合二为一,相应地将后面将要提及的第一整形装置和第二整形装置合二为一,让一套装置同时能实现两个功能。为此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这都是可以选择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整形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整形装置,所述第一整形装置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所述长引线的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的前端设置有向所述右模方向延伸的凸出块,所述右模能够扣合在所述凸出块的内侧从而使所述长引线折弯形成第一折弯位。
其中,所述左模和右模中的“左”、“右”只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它们实际的安装位置;另外,所述左模和右模能够夹持所述长引线,这样对处于折弯状态的所述长引线的非折弯部位实施夹持并让其保持平直。
其中,所述凸出块可以为独立于所述左模的构件但设置在所述左模的前端,还可以与所述左模一体制造成型,并且所述凸出块的内侧和所述右模的顶端相互配合具有与所述长引线的第一折弯位的形状适配的工作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整形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整形装置,所述第二整形装置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长引线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包括主模、驱动模和副模,所述主模与所述驱动模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副模刚性连接在所述驱动模上;所述前模与所述主模形成夹合,所述前模能够伸入到所述副模的内侧,并且所述前模与所述副模之间预留有大致与所述长引线的线径一样的间隙从而使所述长引线折弯形成第二折弯位。
其中,所述前模和后模中的“前”、“后”只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它们实际的安装位置;所述前模和后模能够夹持所述长引线,这样对处于折弯状态的所述长引线的非折弯部位实施夹持并让其保持平直。
其中,所述驱动模由驱动器驱动,并为所述主模和副模提供动力。
其中,所述主模与所述驱动模之间弹性连接,是指所述主模与所述驱动模之间通过弹性构件例如弹簧等弹性连接一起,从而当所述主模顶压到所述前模并夹持住所述长引线时,所述弹性构件能够为所述驱动模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从而使所述前模能够伸入到所述副模的内侧。另外,所述弹性构件不仅能够传递所述驱动模传递过来的动力,还能够减缓所述驱动模传递过来的振动。
其中,所述前模与所述副模之间预留有大致与长引线的线径一样的间隙,即所述前模与所述副模之间预留了容纳所述长引线的空间,从而使部分所述长引线容纳到所述空隙中最终形成第二折弯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底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的左夹持臂、右夹持臂,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左延伸臂、右延伸臂,所述左延伸臂、右延伸臂之间滑动铰接连接;所述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设置有夹持复位弹簧,在所述左夹持臂或右夹持臂上还设置与开夹器配合开夹的开夹臂;在所述夹持底座上设置有前后排列的两个W形支撑臂,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位于所述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并且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之间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与W形凹槽的底壁面大致平齐;在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压紧臂,所述压紧臂能够伸入所述卡槽并顶压在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上。
其中,所述左延伸臂和右延伸臂之间滑动铰接连接,是指所述左延伸臂和右延伸臂之间不仅铰接连接,而且铰接轴在所述左延伸臂或右延伸臂上设置的孔中还可以滑动,这样,当所述左夹持臂或右夹持臂在所述夹持底座上转动时,所述左延伸臂、右延伸臂之间的铰接轴能够在孔中滑动,能够拖动对方也跟着在所述夹持底座上转动。
其中,所述开夹器是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并能让所述夹持装置开夹的装置。在本机器中,至少具有三个开夹器,例如分别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一次开夹器、位于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的二次开夹器和位于所述卸料工位处的三次开夹器。这样,所述开夹器与所述开夹臂配合即能够打开所述夹持装置解除对所述芯柱的定位,从而对所述芯柱进行适当的移位操作。
其中,两个W形支撑臂可以为单独的构件并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或者是直接与支撑座一体制造成型然后通过支撑座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两个W形支撑臂还可以与所述夹持底座一体制造成型,又或者由所述夹持底座的延伸臂组成。另外,W形支撑臂上的凹槽能够用于支撑和定位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和短引线。
其中,由于两个W形支撑臂呈W型,为此具有W形凹槽;两个W形所述支撑臂前后排列,它们之间具有卡槽形成容纳所述压紧臂的空间,并且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与W形凹槽的底壁面大致平齐,这样当所述压紧臂伸入所述卡槽并顶压在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上时,所述压紧臂与所述底壁面结合压紧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和短引线,但不会使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和短引线出现折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一焊机以及能够向所述第一焊机输送所述泡中泡的灯胆并能够将所述灯胆的两端电引线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所夹持的所述芯柱的两个引线予以对接的灯胆输送机械手。所述对接是指两个相同端的引线之间的搭接,从而为焊接在一起提供准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进料工位的后面还衔接设置有二次焊接工位,在所述二次焊接工位处设置有第二焊机,所述第一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二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相同。
其中,每对焊极由上下设置的焊极组成并对所述芯柱和灯胆之间重合的灯具引线进行对碰焊接而形成焊点,而第一焊机和第二焊机分别具有两对焊极,从而能够在所述芯柱和灯胆之间形成两个不同的焊点。另外,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可以解读为两对焊极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不同的所述焊点之间的距离,为此所述第一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二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相同,能够使所述第一焊机的两对焊极和第二焊机的两对焊极分别对两个不同的焊点进行重复焊接。这样,能够加强焊接强度,避免出现虚焊现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处还设置有能够向所述灯胆输送机械手提供所述灯胆的传送带。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长引线泡中泡等类似泡中泡产品的生产设备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第一种泡中泡产品的灯泡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种泡中泡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种泡中泡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泡中泡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有第二种泡中泡产品的灯泡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装机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组装机器的系统布局图;
图8是图6中A部放大图;
图9是位于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处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驱动装置;
图12是位于是预调直工位6处的预调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预调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位于所述矫直工位7处的自动矫直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自动矫直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驱动装置;
图17是图15所示的第一矫直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第二矫直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位于第一整形工位处的第一整形装置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第一整形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第一整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所述第一整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是位于第二整形工位处的第二整形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所述第二整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所述第二整形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29是所述第一焊机(101)的一对电极的分布图;
图30是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视图;
图31是夹持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所述夹持装置处于夹持状态;
图32是图31中J-J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
图34是图33中的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长引线泡中泡的组装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
如图6和图7所示,一种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包括底架1、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的驱动动力装置1a、受所述驱动动力装置1a所拖动而旋转步进的托盘1c、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的中央控制器1b和均匀设置在所述托盘1c上的12个夹持装置2。当然作为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托盘1c设置在位于所述底架1上的轨道或链条上步进式前行。
其中,所述托盘1c上均匀安装有12个所述夹持装置2,所述托盘1c在水平方向上能够步进式前进从而可以将每一个所述夹持装置2上所夹持的芯柱b一步一步地送到不同的加工工位,从而实现连续性的上料和下料操作。所述步进式即指在前一个工位完成全部加工任务后再转入下一个工位,每一个工位之间间隔一定的空间距离。
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1b不仅用于控制所述托盘1c步进的节律,也还控制每个工位的机器动作及其动作顺序。
如图7所示,在所述托盘1c旁边还依次设置有与12个所述夹持装置2对应的加工工位;其中包括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2输送所述芯柱b的第一进料工位3、能够检测所述芯柱b是否上位的检测工位4、能够对所述芯柱b予以二次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能够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实施预调直的预调直工位6、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实施矫直的矫直工位7、能够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实施整形的整形工位8、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2所在的位置输送灯胆a并实施焊接的第二进料工位9、能够对所述泡中泡的芯柱b与灯胆a之间的灯脚引线实施二次焊接的焊接工位10和能够从所述夹持装置2上卸取成品的卸料工位11;其中所述整形工位8与所述第二进料工位9之间,所述卸料工位11与所述第一进料工位3之间空置一个工位。下面分别说明其具体的实施结构:
Ⅰ)所述第一进料工位3,如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进料工位3包括输送所述芯柱b的自动送料器31、把所述芯柱b予以夹持并送达到所述夹持装置2上的机械手(图中未画出)、和打开所述夹持装置2的一次开夹器29;所述机械手和所述一次开夹器29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当所述托盘1c带着所述夹持装置2进入所述第一进料工位3时,所述一次开夹器29先把所述夹持装置2打开,所述机械手从所述自动送料器31上夹取所述芯柱b并将其送到所述夹持装置2上;当所述托盘1c进入下一工位时,所述一次开夹器29失效复位使所述夹持装置2回复到夹持状态,从而把所述芯柱b第一次定位于所述夹持装置2上。
如图8所示,所述一次开夹器29包括开夹支撑体29a以及设置于所述开夹支撑体29a上的扇形凸轮29c,在所述开夹支撑体29a的侧边还设置有开夹驱动器29b,所述开夹驱动器29b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扇形凸轮29c的下端部。这样,所述开夹驱动器29b动作推动所述扇形凸轮29c向上转动,所述扇形凸轮29c拨动所述夹持装置2的开夹臂27(下面将详细论述),从而实现所述夹持装置2的开夹操作。
Ⅱ)所述检测工位4,如图7所示,所述检测工位4处设置有检测装置41,所述检测装置41包括支撑柱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的用于检测所述芯柱b是否上位的行程开关(图中未画出),所述行程开关把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所述中央控制器1b从而控制下序的各种机器是否动作工作。
Ⅲ)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如图7所示,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设置在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进行矫直、折弯、焊接等加工工位前,同时也设置在所述检测工位4后。这样,借助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能够对所述芯柱b再次进行精确定位,从而能够把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和短引线b2定位于精确的加工位置。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为位于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处、能够对所述芯柱b进行轴向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1包括能够让所述夹持装置2开夹的二次开夹器(图中未画出)、能够让所述芯柱b轻微向外移动的轻微驱动器及能够前后移动并限定所述芯柱b的短引线b1轴向位置的限位器。
其中,所述二次开夹器的结构、功能与所述一次开夹器29相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所述二次开夹器能够再次让所述夹持装置2开夹,从而使所述夹持装置2解除对所述芯柱b的定位作用,这样,所述芯柱b在所述轻微驱动器5的间接或直接驱动下轻微向外轴向移动,并通过所述限位器对所述芯柱b的短引线b2的限定作用限定所述芯柱b的轴向位置。所述芯柱b向外移动是指所述芯柱b向远离所述托盘1c的方向运动。
其次,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1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
第一种:所述轻微驱动器是气体喷嘴511。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1还包括芯柱二次定位主体支架516、固连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主体支架516上的上支撑臂5161和滑动设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主体支架516的下支撑臂5162;所述气体喷嘴511通过气体管道51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下支撑臂5162侧边的定位台51620上;所述喷嘴驱动器514设置在所述上支撑臂5161上,所述喷嘴驱动器514的输出轴5141穿过所述上支撑臂5161连接到所述下支撑臂5162上从而带动所述下支撑臂5162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所述气体喷嘴511上下移动。在所述输出轴5141的两侧设置有分别安装于所述上支撑臂5161和下支撑臂5162的滑动导套5143和滑动柱5142。这样所述气体喷嘴511能够平稳的上下移动,从而避免位于上工位处,即位于所述检测工位4处的夹持有所述芯柱b的夹持装置2移动到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时碰撞到所述气体喷嘴511上,从而造成所述气体喷嘴511或芯柱b的损坏;另外,所述气体喷嘴511能够上下移动还能够使所述气体喷嘴511根据所述芯柱b的实际定位位置灵活地调整所述气体喷嘴b的位置。
另外,所述气体喷嘴511的喷口朝向所述芯柱b的喇叭口,其通过气体管道513连接到驱动气源515上,所述驱动气源515能够为所述气体喷嘴511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流,所述气流的压力大小能够根据所述芯柱b的重量大小决定。借助所述气流不仅能够吹动所述芯柱b向外轴向移动,而且还能够避免使用其他硬物直接夹持所述芯柱b的玻璃体而造成所述芯柱b的玻璃外壳的损坏。所述驱动气源515设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上。
为了能够使所述气体喷嘴511吹出的气流能够吹动所述芯柱b轻微向外移动,所述气体喷嘴511的气体管道513从所述喷嘴驱动器514上向所述托盘1c方向延伸到所述夹持装置2的上方后折弯,使其喷口朝向所述芯柱b的喇叭状柱体b5,这样,当所述气体喷嘴511朝向所述柱体b5吹气时,所述芯柱b借助所述喇叭状柱体b5能够更好地受力。
如图9、图11所示,为了对所述芯柱b予以准确地定位,至少防止所述芯柱b被吹走,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51上还设置有挡片512,所述挡片512即为所述限位器。所述挡片512设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滑动架5163的前侧壁上,所述芯柱二次定位滑动架5163通过滑轨(图中未画出)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支撑臂5162上,这样,所述喷嘴驱动器514驱动所述气体喷嘴511上下移动的同时仅仅驱动所述挡片512上下移动但不会改变所述挡片512的前后位置。另外,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主体支架516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挡片512前后移动的限位器驱动器517。这样所述挡片512能够前后、上下移动,从而能够限制所述芯柱b的短引线b2的轴向位移,进而对所述芯柱b进行轴向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所示两个所述挡片512,表示的是所述挡片512位于前后两个不同的前后位置的视图,并不是指两个不同的所述挡片512。
第二种: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所述轻微驱动器是拖动机械手,所述拖动机械手通过拖动驱动器连接在所述底架1上(图中未画出)。所述拖动机械手也能够以机械的方式使所述芯柱b移动。
Ⅳ)所述预调直工位6,如图7所示,所述预调直工位6设置在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5之后、所述矫直工位7之前,对准确定位后的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实施预调直,即在所述矫直工位7之前完成第一次粗矫直操作。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为设置于所述预调直工位6处能够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进行预调直的预调装置6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预调装置61包括能够转动的转臂611,所述转臂611包括臂转轴611a及设置在所述臂转轴611a上的呈直杆状的绕臂611b,即所述臂转轴611a为所述绕臂611b的转动轴,所述绕臂611b绕所述臂转轴611a做圆周运动;所述绕臂611b从所述臂转轴611a上向外延伸,从而使所述绕臂611b与所述臂转轴611a的旋转中心轴线B之间具有夹角Φ,所述夹角Φ根据矫直前所述长引线b1与所述长引线b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而定,并且所述臂转轴611a的旋转中心轴线b与长引线b1的轴线大致重合,这样所述绕臂611b绕所述臂转轴611a转动的同时,能够拨动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向所述臂转轴611a的旋转中心轴线B靠齐,从而进行所述长引线b1的初步矫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绕臂611b还可以设置为弧形杆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预调装置61还包括预调装置支撑架612,所述预调装置支撑架612上设置有横支撑臂612a和竖支撑臂612b。在所述竖支撑臂612b上设置有驱动所述转臂611旋转的旋转驱动器613。如图12所示,所述旋转驱动器613包括旋转驱动气缸613a,所述旋转驱动器613的旋转输出轴613e与所述驱动气缸613a传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气缸613a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613b,所述旋转输出轴613e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613d,所述第一同步轮与613b所述第二同步轮613d通过同步皮带613c传动连接。这样,所述旋转气缸613a的旋转动力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轮613b、第一同步皮带613c和第二同步轮613d传递到所述旋转输出轴613e上。所述旋转输出轴613e上设置有转臂安装器614,所述转臂611的臂转轴611a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转臂安装器614上,这样所述旋转输出轴613e转动带动所述转臂安装器614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所述转臂611旋转。
另外,为了使所述转臂611能够前后移动,所述横支撑臂612a安装于预调滑架616上,所述预调滑架616通过滑轨617滑动连接于横支撑臂612a上。在所述横支撑臂612a上还设置有能够拖动所述竖支撑臂612b前后滑动的平移驱动器615。
Ⅴ)所述矫直工位7,如图7所示,所述矫直工位7位于所述预调直工位6之后、所述整形工位8之前,主要是用于对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实施矫直从而使整段所述长引线b1基本处于同一直线上,为下一工序即整形工序做准备。为此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经过二次矫直工作后,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的平直度基本符合要求,进而提高所述芯柱b的成品的合格率。
在所述矫直工位7处设置有自动矫直装置71,如图15、图16所示,所述自动矫直装置71包括有能够相互顶压的第一矫直模711和第二矫直模712。
如图17所示,为所述第一矫直模7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矫直模711包括基体7111及设置在所述基体7111上的呈V字形的5个前后排列的矫直臂711a,前后排列的两个所述矫直臂711a之间具有间隔空间711c。所述第一矫直模711呈V字形而具有V形槽711b,所述V形槽711b向外倾斜的两槽壁(711b1、711b2)能够使局部呈现为弯弯扭扭的所述长引线b1非常容易地被收容于所述V形槽711b内,从而降低所述长引线b1在矫直前的平直度要求;而5个前后排列的矫直臂711a的V形槽底面711e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当所述长引线b1被顶压到所述V形槽底面711e上时能够借助所述V形槽711e进行左右方向的矫直;其中,所述矫直臂711a的V形槽底面711e是指所述矫直臂711a的V形槽的两侧槽壁(711b1、711b2)之间的过渡部位,由于其位于槽的底部,为此称之为槽底面。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所述基体7111的顶部平面实际上包括所述间隔空间711c的底平面711d及位于最外侧所述矫直臂711a外侧的顶部平面,所述基体7111的顶部平面与所述V形槽底面711e大致平齐。而如图18所示,为所述第二矫直模7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矫直模712上设置有与所述间隔空间711c适配的辅助臂712a,所述辅助臂712a具有顶壁面712b。所述辅助臂712a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矫直臂711a的高度,为此,所述辅助臂712a插入到所述间隔空间711c时,所述顶壁面712b也顶压住所述间隔空间711c的底平面711d。这样,在所述底平面711d和顶壁面712b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对位于间隔空间711c中的所述长引线b1予以上下方向的矫直。
为此,在第一矫直模711和第二矫直模712相互顶压后,借助所述矫直臂711a和辅助臂712a的协同作用对所述长引线b1予以分段、双方向的矫直。当然,在所述长引线b1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所述矫直臂711a和辅助臂712a的数量越多,前后排列的两个所述矫直臂711a之间的间隔空间711c的间距越少,所述长引线b1将被分割为更多的小段进行矫直,所述长引线b1将获得更好的平直度,但这样也会造成所述矫直臂711a和辅助臂712a的结构强度降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自动矫直装置71包括自动矫直主支架713,在所述自动矫直主支架713上设置有能够相对移动的上安装台714和下安装台715,所述第二矫直模712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台714上,所述第一矫直模711设置在所述下安装台715上。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矫直模711还可以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台714上,而所述第二矫直模712设置在所述下安装台715上。
为了使所述上安装台714和下安装台715能够相对移动,如图16所述,所述自动矫直主支架713上还设置有滑轨716,所述滑轨716上设置有上下分布的矫直滑架(717、718),所述上安装台714、下安装台715分别安装在所述矫直滑架(717、718)上。如图15所示,所述自动矫直主支架713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719、7110),所述驱动机构(719、7110)的输出轴分别连接所述上安装台714,下安装台715。为此,借助所述矫直滑架(717、718)和滑轨716把所述驱动机构(719、7110)的动力转变为推动所述上安装台14、下安装台715上下移动的动力,最终实现第一矫直模711和第二矫直模712的相互顶压,从而对所述长引线b1进行第二次矫直。
Ⅵ)整形工位8,如图7所述,所述整形工位8位于所述矫直工位7后并位于第二进料工位9前,主要完成按加工需求把所述芯柱b的长引线b1进行折弯操作,以便于后续焊接工序的焊接操作。所述整形工位8包括前后衔接的并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b1的第一折弯位b11的第一整形工位和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b1的第二折弯位b12的第二整形工位。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整形工位设置有第一整形装置81。如图19、图20和图23所示,所述第一整形装置81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所述长引线b1的左模811和右模812。所述左模811的前端设置有向所述右模812方向延伸的凸出块811a,所述凸出块811a可以为独立于所述左模811的构件,并且所述凸出块811a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折弯位b11适配的第一工作面811a1。当然,所述凸出块811a还可以与所述左模811一体制造成型。所述右模812的顶端8121也具有与所述第一工作面811a1适配的形状,所述右模812能够扣合在所述凸出块811a的内侧的所述第一工作面811a1上从而折弯所述长引线b1形成如图5所示的第一折弯位b11。这样,当所述右模812扣合在所述凸出块811a的内侧时,能够在所述长引线b1的首端部b13形成第一折弯位b11。
另外,为了在折弯所述长引线b1的首端部b13时保持所述长引线b1的尾端部b14的平直,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在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上设置第一整形夹持机构,所述第一整形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左模811的第二工作面811c上的第一整形凹坑811b,所述第一整形凹坑811b位于所述凸出块811a的内侧。所述第一整形夹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右模812的第三工作面812c上与所述第一整形凹坑811b适配的第一整形凸块812a,所述第二整形凸块812a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右模812的V形槽812b。所述第一整形凹坑811b的深度H1与所述V形槽812b的深度H2相等。
这样,当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相互对合时,所述第二整形凸块812a先插入到所述第一整形凹坑811b中夹持所述芯柱b的尾端部b14,借助所述V形槽812b的上下两斜壁812d能够对所述芯柱b的尾端部b14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同时借助所述第二工作面811c和第三工作面812c的对合对所述芯柱b的尾端部b14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在所述第二工作面811c和第三工作面812c对合的同时,所述凸块812a的第一工作面811a1折弯出所述第一折弯位b11。
为了能够驱动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相互对合,在所述第一整形支架815上还设置有分别驱动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相向运动的第一整形驱动器(813、814),以下以第一整形驱动器813为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22和图23所示,在所述第一整形支架815上设置有第一整形滑轨811e,在所述第一整形滑轨811e上设置有第一整形滑架811d。所述左模811通过左模座811h固定到所述第一整形滑架811d上。在所述左模座811h上还设置有定滑轮811b,所述定滑轮811b紧贴于所述左模811的外侧。在所述定滑轮811b的外侧设置有推杆811k,所述推杆811k与第一整形驱动装置811g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推杆811k在所述第一整形驱动装置811g的驱动下沿垂直于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相互对合的方向滑动,在所述推杆811k上沿其滑动方向设置有凸起推筋811a。所述凸起推筋811a能够推动所述定滑轮811b转动,与此同时,所述定滑轮811b带动所述左模座811h并借助所述第一整形滑架811d使所述左模811沿所述第一整形滑轨811e滑动。
另外,为了避免所述推杆811k滑动时产生晃动,所述第一整形驱动器813还包括有推杆盖体811g。所述推杆盖体811g设置在所述第一整形支架815上并能覆盖所述推杆811k。这样,所述推杆811k滑动的过程中借助所述推杆盖体811g的导向作用能够滑动得更加平稳。
其次,当完成整形后,为了便于所述左模811和右模812分离复位,在所述左模座811h和右模座812h之间设置有两个复位弹簧811f。
为了进一步形成如图5所示的第二折弯位b12,在所述第二整形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整形装置82。如图24至图27所示,所述第二整形装置82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所述长引线b1的前模821和后模822。
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后模822包括主模822a、驱动模822b和副模822c。所述驱动模822b由第二整后驱动器823驱动,并为所述主模822a和副模822c提供动力。所述主模822a与所述驱动模822b之间通过弹簧822d弹性连接。当所述主模822a顶压到所述前模821时,所述弹簧822d能够为所述驱动模822b提供了一个能够继续前进的缓冲空间。另外,所述弹簧822d不仅能够传递所述驱动模822b传递过来的动力,还能够减缓所述驱动模822b传递过来的振动,从而使所述主模822a能够平稳地顶压于所述前模821上。
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驱动模822b上设置有大头凸起822b1,所述副模822c通过设置于其上的与所述大头凸起822b1适配的安装凹槽822c1刚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模822b上;当所述主模822a顶压到所述前模821时,所述驱动模822b驱动所述副模822c继续前进,使所述前模821伸入到所述副模822c的内侧,所述前模821与所述副模822c之间预留有大致与所述长引线b1的线径一样的间隙,即所述前模821与所述副模822c之间预留了容纳部分所述长引线b1的空间,从而使所述长引线b1的尾端部b14容纳到所述间隙中最终形成第二折弯位b12。
为了在所述长引线b1形成第二折弯位b12前实现所述前模821与所述主模822a能够形成夹合,从而对所述长引线b1的中部进行矫直,如图28所示,在所述前模821与所述主模822a上设置第二整形夹持机构。所述第二整形夹持机构包括设置于前模821上的两个第二整形凹坑821a,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模822a上与所述第二整形凹坑821a适配的第二整形凸壁821a1。所述第二整形凸壁821a1上设置有V形凹槽812a2。所述第二整形夹持机构与第一整形夹持机构的结构、功能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另外,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所述第二整形装置82还包括第二整形主体支架825,所述第二整形主体支架825上设置有上支撑架825a和下支撑架825b。所述前模821和所述后模822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825a上。在所述上支撑架825a上还设置有左驱动器824和右驱动器823。所述左驱动器824驱动所述前模821移动。所述右驱动器823驱动所述驱动模822b。而所述第二整形驱动器824与所述第一整形驱动器813的结构、功能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其次,在所述下支撑架825b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上支撑架825a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驱动器829。所述上下移动驱动器82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支撑架825a上。而所述上支撑架825a通过二整形滑动架826a和二整形滑动轨826b滑动连接于所述主体支架825上。
Ⅶ)第二进料工位9,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进料工位9处设置有第一焊机101以及能够向所述第一焊机101输送所述泡中泡的灯胆a并能够将所述灯胆a的两端电引线(a1、a2)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2所夹持的所述芯柱b的两个引线(b1、b2)予以对接的灯胆输送机械手91。所述对接是指两个相同端的引线(a1、b1)或两个相同端引线(a2、b2)之间的搭接,从而为焊接在一起提供准备。其次在所述第二进料工位9还设置有向所述灯胆输送机械手91提供所述灯胆a的传送带92。这样当所述灯胆输送机械手91从所述传送带92上夹取所述灯胆a后就直接送到所述第一焊机101上,并使所述灯胆a的两端引线(a1、a2)分别与被夹持在所述夹持装置2上的所述芯柱b上的两端引线(b1、b2)对应搭接,在所述灯胆输送机械手91夹持住所述灯胆a的情况下,利用所述第一焊机101直接对它们予以焊接。
如图29所示,第一焊机101具有两对电极(e,f),所述两对电极(e,f)分别具有上电极(e1、e2)、下电极(f1、f2),所述上电极(e1、f1)、下电极(e2、f2)上下对应设置,所述两对焊极(e,f)之间的中心距为L。所述两对焊极(e,f)对所述芯柱b和灯胆a之间重合的灯脚引线进行焊接而形成两个不同的所述焊点(c1、c2)。
Ⅷ)二次焊接工位10,如图7所示,在所述二次焊接工位10处设置有第二焊机102。其中所述第二焊机102的结构大致与所述第一焊机101的结构相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对所述两个不同的所述焊点(c1、c2)实施重复焊接从而提高焊接的稳固性,所述第一焊机101的两对焊极(e,f)之间的中心距L与所述第二焊机102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相同。这样,能够加强所述焊点(c1、c2)的焊接强度,避免出现虚焊现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二次焊接工位处或在其之后的工位上,还可以设置能够对所述灯胆a的两端引线(a1、a2)和所述芯柱b上的两端引线(b1、b2)的多余部分予以切除的装置(图中未画出)。
Ⅸ)所述卸料工位11,如图7所示,所述卸料工位11处设置有固连在所述底架1上三次开夹器(图中未画出),所述三次开夹器的结构与所述一次开夹器29的结构相同。所述三次开夹器能够在该工位打开所述夹持装置2,从而让焊接完成的泡中泡能够卸载。为此在所述卸料工位11处还设置有能够输送泡中泡的输送带111。收取泡中泡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让泡中泡自己坠落到所述输送带111上,或者是通过机械手在所述夹持装置2上夹取后放置在所述输送带111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卸料工位11的后面还可以设置一个辅助卸料工位(图中未画出),所述辅助卸料工位处设置有四次开夹器。通过所述四次开夹器能够使所述夹持装置2再次打开,从而卸载在所述卸料工位11处尚未卸载的所述泡中泡产品。
最后,我们再详细地说明一下所述夹持装置2的结构。如图30至图33所示,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夹持底座20、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所述左夹持臂21、右夹持臂22包括压紧臂(21a、22a)和夹持臂转轴(21b、22b),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通过所述夹持臂转轴(21b、22b)转动连接于所述夹持底座20两侧的通孔(20a、20b)上,在所述夹持臂转轴(21b、22b)尾端部设置有左延伸臂23、右延伸臂24。
如图33所示,所述左延伸臂23上设置有长条状通孔23a,所述右延伸臂24上设置有与所述长条状通孔23a适配的通孔24a,铰接轴25固定连接于所述通孔24a内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长条状通孔23a中。这样,所述左延伸臂23、右延伸臂24之间不仅形成铰接而且也形成滑动连接,这样,只要拨动所述左夹持臂21或右夹持臂22之一,就可以带动另一夹持臂转动,从而完成开夹动作。
为了方便打开所述夹持装置2,所述右夹持臂22上还设置与所述一次开夹器、二次开夹器、三次开夹器甚至四次开夹器配合开夹的开夹臂27;当然所述开夹臂27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左夹持臂21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夹臂27设置在所述右夹持臂22的夹持臂转轴22b上。
所述开夹臂27包括开夹主体27a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夹主体27a上的定滑轮27b。这样,所述开夹器向内侧方向C顶压所述定滑轮27b,所述定滑轮27b推动所述开夹主体27a,所述开夹主体27a带动所述夹持臂转轴22b转动,所述夹持臂转轴22b不仅带动所述压紧臂22a向外侧方向D1转动,还带动所述右延伸臂24向外侧方向D1转动,所述右延伸臂24上的铰接轴25顶压所述长条状通孔23a使所述左延伸臂23绕所述夹持臂转轴21b向外侧方向D2转动,与此同时,所述左延伸臂23也带动所述夹持臂转轴21b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压紧臂21外侧方向D2转动,进而实现所述夹持装置2的开夹操作。这样,所述开夹器与所述开夹臂27配合即能够非常方便地打开所述夹持装置2解除对所述芯柱b的定位,从而对所述芯柱b进行适当的移位操作。
为了使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在完成开夹操作后能自动复位,在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之间设置有夹持复位弹簧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夹持复位弹簧26通过定位螺钉(26a、26b)定位于所述左延伸臂23的分叉部231和右延伸臂24的分叉部241上。
一般情况下所述芯柱b的玻璃外壳无需采用高质量的模具制造,从而其外径尺寸、壁厚及其均匀度等都比较差。为了减少对所夹持的所述芯柱b的损害,也为了提高夹持定位的准确性,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需要夹持在所述芯柱b的灯脚引线上而不是其玻璃外壳上。其次,为了给所述对焊极(c1/c2)留出必要的焊接动作空间,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夹持在芯柱b的灯脚引线(b1、b2)的非焊点位置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所述夹持底座20的中间位置,即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之间设置有支撑座28,所述支撑座28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撑所述芯柱b的灯脚引线(b1、b2)的W形支撑臂(28a、28b),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28a、28b)前后排列从而它们之间具有卡槽28c,所述卡槽28c的底壁面与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28a、28b)的W形凹槽28d的底壁面大致平齐;所述左夹持臂21和右夹持臂22的压紧臂(21a、22a)能够伸入所述卡槽28c并顶压在所述卡槽28c的底壁面上,这样,所述压紧臂(21a、22a)压紧所述芯柱b的灯脚引线(b1、b2)在所述卡槽28c及W形凹槽28d的底壁面上的同时也不会使所述芯柱b的灯脚引线(b1、b2)出现折弯,更重要的是不会对所述芯柱b的玻璃外壳造成损害。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长引线泡中泡等类似泡中泡产品的生产设备中。

Claims (20)

1.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能够步进式前进的托盘,所述托盘上均匀设置有数个能够夹持所述泡中泡的芯柱的夹持装置,在所述托盘的旁边依次设置有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输送芯柱的第一进料工位、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整形的整形工位、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所在的位置输送所述泡中泡的灯胆并能够对所述芯柱与灯胆之间的灯脚引线实施焊接的第二进料工位和能够从所述夹持装置上卸取成品的卸料工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托盘的旁边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矫直的矫直工位,所述矫直工位位于所述整形工位之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矫直工位处设置有自动矫直装置,所述自动矫直装置包括有能够相互顶压的第一矫直模和第二矫直模;所述第一矫直模包括基体及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的呈V字形的矫直臂,所述矫直臂的V形槽底面与位于所述矫直臂侧边的所述基体顶部平面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矫直模上设置有辅助臂,所述辅助臂能够伸入到所述矫直臂侧边的空间并顶压在所述基体的顶部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模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呈V字形的矫直臂,所述2个以上的矫直臂前后排列并且它们的V形槽底面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前后排列的所述矫直臂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间隔空间的底平面与所述V形槽底面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矫直模上设置的辅助臂与所述间隔空间适配,所述辅助臂能够插入到所述间隔空间中并顶压在所述间隔空间的底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矫直装置还包括有能够相对移动的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所述第二矫直模设置在所述上安装台上,所述第一矫直模设置在所述下安装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矫直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的矫直滑架,所述矫直滑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上安装台、下安装台分别安装在所述矫直滑架上并分别连接到其各自的驱动机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矫直工位之前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实施预调直的预调直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调直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的长引线进行预调直的预调装置,所述预调装置包括能够转动的转臂,所述转臂包括臂转轴及设置在所述臂转轴上的绕臂,所述绕臂与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转臂位于所述长引线的前方并且所述臂转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与所述长引线的轴线大致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调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所述转臂的臂转轴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输出轴上,所述旋转驱动器定位在所述底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矫直工位之前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予以二次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工位,所述芯柱二次定位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进行轴向定位的芯柱二次定位装置;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包括能够让所述夹持装置开夹的二次开夹器、能够让所述芯柱轻微向外轴向移动的轻微驱动器及能够前后移动并限定所述芯柱轴向位置的限位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微驱动器是喷口朝向所述芯柱的气体喷嘴,所述气体喷嘴通过气体管道连接到驱动气源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微驱动器是拖动机械手,所述拖动机械手通过拖动驱动器连接在所述底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柱二次定位装置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气体喷嘴上下移动的喷嘴驱动器,所述喷嘴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底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任一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紧接所述第一进料工位的后面设置有能够检测所述芯柱是否上位的检测工位,所述检测工位处设置有检测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任一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工位包括前后衔接的并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的第一折弯位的第一整形工位和能够形成所述长引线的第二折弯位的第二整形工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形工位处设置有第一整形装置,所述第一整形装置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长引线的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的前端设置有向所述右模方向延伸的凸出块,所述右模能够扣合在所述凸出块的内侧从而使所述长引线折弯形成第一折弯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整形工位处设置有第二整形装置,所述第二整形装置包括相互对合能够夹持长引线的前模和后模,所述后模包括主模、驱动模和副模,所述主模与所述驱动模之间弹性连接,所述副模刚性连接在所述驱动模上;所述前模与所述主模形成夹合,所述前模能够伸入到所述副模的内侧,并且所述前模与所述副模之间预留有大致与长引线的线径一样的间隙从而使所述长引线折弯形成第二折弯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任一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持底座,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底座上的左夹持臂、右夹持臂,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左延伸臂、右延伸臂,所述左延伸臂、右延伸臂之间滑动铰接连接;所述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设置有夹持复位弹簧,在所述左夹持臂或右夹持臂上还设置与开夹器配合开夹的开夹臂;在所述夹持底座上设置有前后排列的两个W形支撑臂,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位于所述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并且所述两个W形支撑臂之间具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与W形凹槽的底壁面大致平齐;在所述左夹持臂、右夹持臂上还分别设置有压紧臂,所述压紧臂能够伸入所述卡槽并顶压在所述卡槽的底壁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任一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处设置有第一焊机以及能够向所述第一焊机输送所述泡中泡的灯胆并能够将所述灯胆的两端电引线分别与所述夹持装置所夹持的所述芯柱的两个引线予以对接的灯胆输送机械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进料工位的后面还衔接设置有二次焊接工位,在所述二次焊接工位处设置有第二焊机,所述第一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与所述第二焊机的两对焊极之间的中心距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任一所述的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上还具有能够夹持所述灯胆的夹口;所述第二进料工位包括前后衔接的灯胆输送工位和焊接工位,在所述灯胆输送工位处设置有能够向所述夹持装置输送灯胆的灯胆输送机械手,在所述焊接工位处还设置有能够对所述芯柱和灯胆的引线实施焊接的第一焊机。
CN201310609508.7A 2013-11-27 2013-11-27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Active CN103600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9508.7A CN103600260B (zh) 2013-11-27 2013-11-27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9508.7A CN103600260B (zh) 2013-11-27 2013-11-27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0260A CN103600260A (zh) 2014-02-26
CN103600260B true CN103600260B (zh) 2015-11-18

Family

ID=5011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9508.7A Active CN103600260B (zh) 2013-11-27 2013-11-27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00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355B (zh) * 2015-04-16 2017-05-17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卤素灯泡点焊机
CN106787481B (zh) * 2016-12-30 2023-11-03 宇祺精密机械(东莞市)有限公司 微型电机端盖引线组装机
CN107695247A (zh) * 2017-09-12 2018-02-16 蓝国贤 精整装置、校直设备和对元器件之引脚进行校直的方法
CN107940269B (zh) * 2017-10-27 2020-10-30 厦门阳光恩耐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球泡灯光源成型工艺
CN108974770B (zh) * 2018-09-21 2023-12-15 昆山迈致治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构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395A (en) * 1925-05-23 1926-09-09 British Thomson Houston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s and similar articles
GB405525A (en) * 1933-06-15 1934-02-08 Electric Lamp Patents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thods of reclaiming the bulbs of burned-out electric lamps
US2120877A (en) * 1937-04-17 1938-06-14 Gen Electric Basing machine for electric lamps and similar articles
JPS51142454A (en) * 1975-06-04 1976-12-08 Chukyo Electric Co Method and deivce for automatic welding of lamp lead wires
CN201355605Y (zh) * 2009-01-14 2009-12-02 李家凌 一种高效多工位连续电灯灯头灯丝构件的生产装置
CN201562663U (zh) * 2009-12-28 2010-08-25 鹤山市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卤素灯与封装普泡的连接结构
CN202633235U (zh) * 2012-03-31 2012-12-26 李洪普 一种带灯泡泡壳防爆测试装置的夹封机
CN202796868U (zh) * 2012-09-11 2013-03-13 李洪普 一种泡中泡加工设备
CN202780204U (zh) * 2012-09-26 2013-03-13 李洪普 泡中泡的组装机
CN203565725U (zh) * 2013-11-27 2014-04-30 李洪普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2395A (en) * 1925-05-23 1926-09-09 British Thomson Houston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achin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ic incandescent lamps and similar articles
GB405525A (en) * 1933-06-15 1934-02-08 Electric Lamp Patents Company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thods of reclaiming the bulbs of burned-out electric lamps
US2120877A (en) * 1937-04-17 1938-06-14 Gen Electric Basing machine for electric lamps and similar articles
JPS51142454A (en) * 1975-06-04 1976-12-08 Chukyo Electric Co Method and deivce for automatic welding of lamp lead wires
CN201355605Y (zh) * 2009-01-14 2009-12-02 李家凌 一种高效多工位连续电灯灯头灯丝构件的生产装置
CN201562663U (zh) * 2009-12-28 2010-08-25 鹤山市广明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卤素灯与封装普泡的连接结构
CN202633235U (zh) * 2012-03-31 2012-12-26 李洪普 一种带灯泡泡壳防爆测试装置的夹封机
CN202796868U (zh) * 2012-09-11 2013-03-13 李洪普 一种泡中泡加工设备
CN202780204U (zh) * 2012-09-26 2013-03-13 李洪普 泡中泡的组装机
CN203565725U (zh) * 2013-11-27 2014-04-30 李洪普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0260A (zh)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0260B (zh)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CN102744508B (zh) 泡中泡的灯脚引线焊接机
CN204868108U (zh) 全自动三维弯管机
CN103935801B (zh) 一种塑料管材自动收卷设备
CN105855758A (zh) 一种空调配件自动焊接生产系统和方法
CN203279180U (zh) 一种喇叭注胶装置
CN107775610B (zh) 一种车轮组整体翻转方法
CN106670346B (zh) 全自动排线折弯机
CN203679758U (zh) 电池自动点焊设备
CN110367623B (zh) 环形耳带口罩机及环形耳带口罩生产工艺
CN208895511U (zh) 蓄电池合盖自动组装机
CN201699074U (zh) 电池极耳自动折弯机
CN203565725U (zh) 长引线泡中泡组装机器
CN108247315A (zh) 一种马达铜套安装机构
CN209076974U (zh) 一种高效的灯具外壁喷涂装置
CN208774080U (zh) 一种电源超声波焊接物料搬运装置
CN110238237A (zh) 焊丝自动缠绕设备
CN106348001B (zh) 一种用于工作台之间的消防主机壳体移动机构
CN201524869U (zh) 中温太阳集热元件专用焊接装置
CN105501955A (zh) 一种接线盒生产的成品下料装置
CN105312906A (zh) 发热管管端组装机
CN209867849U (zh) 一种全自动梭芯套装配装置
CN209677711U (zh) 一种全自动毛套缠绕机
CN208948340U (zh) 一种全自动弯管生产线
CN207696549U (zh) 上下料机械手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9

Address after: 528225 No. 301-304, 12 R&D workshops, Li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enter, 99 Taoyuan East Road,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Xinzhiy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226, Guangdong, Foshan Province Nanhai District Luo Village street market

Patentee before: Li Hon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