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2919A -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 Google Patents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2919A
CN103582919A CN201280028153.6A CN201280028153A CN103582919A CN 103582919 A CN103582919 A CN 103582919A CN 201280028153 A CN201280028153 A CN 201280028153A CN 103582919 A CN103582919 A CN 103582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core shell
anisotropic conductive
shell copolymer
copolymer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81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82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 C09J9/02Electrically-conducting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8L33/06
    • C08L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8L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63/00Adhesives based on epoxy resin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53Core-shell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抑制环氧树脂的劣化、可使连接电阻降低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使导电性颗粒分散在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绝缘性粘接树脂中。由此,可提高壳部与环氧树脂的亲和性、抑制环氧树脂的劣化、使连接电阻降低。

Description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散有导电性颗粒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本申请要求2011年6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日本特愿2011-129294为基础的优先权,通过参照该申请引用于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以往将液晶面板和带载封装(TCP)基板、液晶面板和覆晶薄膜(COF)基板、印刷电路布线板(PWB)和TCP基板、PWB和COF基板等进行连接时,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
各向异性导电膜是将包含环氧树脂、聚合引发剂、导电性颗粒等的树脂组合物成形为膜状而成的,根据环氧树脂的聚合方法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型、阳离子聚合型等。
作为提高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粘接强度的方法之一,已知有在各向异性导电膜中添加橡胶状聚合物颗粒即所谓芯壳聚合物颗粒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通过添加芯壳聚合物颗粒,可得到具有高韧性的固化物,并且,可得到耐热性、绝缘性也优异的固化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开2008-1958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日本特开2010-001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阳离子聚合的固化机理可推定如下:由于热、光等外部刺激从引发剂产生的阳离子活性种(カチオン種)或路易斯酸使环氧基开环并通过连锁反应一下子聚合,形成网络。由此,交联部分全部成为醚键而不存在对水较弱的酯键、游离的羟基,因此可期待得到优异的电特性、耐水性、耐溶剂性等。
然而,在阳离子聚合型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中添加以往的芯壳聚合物颗粒时,壳部与环氧树脂的亲和性不充分,因此有时发生环氧树脂的劣化、连接电阻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提供可抑制环氧树脂的劣化、可使连接电阻降低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特征在于,其是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体的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电连接第一电子部件的电极和第二电子部件的电极而成的,所述各项异性导电材料是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高壳部与环氧树脂的亲和性、抑制环氧树脂的劣化、降低连接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如下顺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2.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制造方法
3.使用了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连接方法
4.实施例。
<1.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是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作为环氧树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双酚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脂环型环氧树脂、杂环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缩水甘油基胺型环氧树脂、卤化环氧树脂等。环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绝缘性粘接树脂总体(除导电性颗粒以外的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芯壳聚合物颗粒等)优选为35~95质量%、更优选为45~75质量%。
另外,为了提高膜形成性,优选混合由环氧氯丙烷和双酚制备而成的高分子量环氧树脂即苯氧基树脂。若苯氧基树脂的含量过少则不形成膜,若过多则具有为了得到电连接的树脂的排除性变低的倾向,因此相对于绝缘性粘接树脂总体,优选为15~60质量%、更优选为25~45质量%。
阳离子固化剂的阳离子活性种使环氧树脂末端的环氧基开环并使环氧树脂之间自我交联。作为这样的阳离子固化剂,可列举出芳香族硫鎓盐、芳香族重氮盐、碘鎓盐、磷鎓盐、硒鎓盐等鎓盐。尤其,芳香族硫鎓盐在低温中的反应性优异、混合后使用寿命(ポットライフ)长,因此适合作为阳离子固化剂。
芯壳聚合物颗粒由芯部、形成芯部的外层的壳部所构成。芯部只要不阻碍用于在壳部中导入缩水甘油基的聚合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丙烯酸类橡胶聚合物、二烯类橡胶聚合物、烯烃类橡胶聚合物等。
芯部优选以如下(1)式(FOX式)所示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若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30℃,则难以得到固化物的良好的粘接强度。
1/Tg=W1/T1+W2/T2+・・・Wn/Tn ・・・(1)
(1)式中,W1、W2・・・Wn为各单体的质量分率,T1、T2・・・Tn为各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K)。
作为形成芯部的单体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乙酯(Tg=-22℃、以下括弧内仅示出温度。)、丙烯酸正丙酯(-37℃)、丙烯酸正丁酯(-54℃)、丙烯酸异丁酯(-24℃)、丙烯酸仲丁酯(-21℃)、丙烯酸正己酯(-57℃)、丙烯酸-2-乙基己酯(-85℃)、甲基丙烯酸正辛基甲酯(-25℃)、丙烯酸异辛酯(-45℃)、甲基丙烯酸正壬酯(-35℃)、甲基丙烯酸正癸酯(-45℃)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丁二烯等具有4~6个碳原子的共轭二烯单体类;乙烯基甲醚(-31℃)、乙烯基乙醚(-33℃)、乙烯基丙醚(-49℃)等乙烯基醚类。这些单体可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调节、粘合性、经济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壳部具有通过与芯部的聚合而导入的缩水甘油基。例如,芯部由丙烯酸类橡胶聚合物所构成时,作为形成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壳部的聚合单体,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
芯壳聚合物颗粒优选壳部的环氧值为0.2eq/kg以上。环氧值为不足0.2eq/kg时,难以得到作为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良好的连接电阻。
此处,壳部的环氧值是指在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具有环氧基的单体的比例。例如,在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含有1%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时,环氧值为0.01/142(GMA分子量)=0.00007[mol/g],换算为当量单位时为0.07[eq/kg]。
另外,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含量相对于绝缘性粘接树脂总体,优选为20~50质量%。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含量不足20质量%时,无法得到固化物的良好的粘接强度。另外,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含量超过50质量%时,难以得到作为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良好的连接电阻。
另外,作为绝缘性粘接树脂的其他的添加组合物,优选添加硅烷偶联剂。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使用环氧系、氨基系、硫醇・硫醚系、脲基系(ウレイド系)等,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环氧系硅烷偶联剂。由此,可提高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界面的粘接性。另外,还可以添加无机填料。作为无机填料,可使用二氧化硅、滑石、氧化钛、碳酸钙、氧化镁等,对无机填料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通过无机填料的含量来控制流动性、提高颗粒捕捉率。另外,在配混这些粘结剂树脂的各成分时,优选使用甲苯、乙酸乙酯、或者它们的混合溶剂。
作为导电性颗粒,可使用例如金颗粒、银颗粒、镍颗粒等金属颗粒、将苯代三聚氰胺树脂、苯乙烯树脂等树脂颗粒的表面用金、镍、锌等金属被覆而成的金属被覆树脂颗粒等。作为这样的导电性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10μm、更优选为2~6μm。
另外,从连接可靠性及绝缘可靠性观点考虑,绝缘性粘接树脂中的导电性颗粒的平均颗粒密度优选为1000~50000个/mm2、更优选为3000~30000个/mm2
对于包含这样构成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由于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与环氧树脂的亲和性提高,因此可抑制环氧树脂的劣化,可降低连接电阻。另外,通过芯壳聚合物颗粒,强化了环氧树脂的韧性,可得到优异的粘接强度。
<2.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前述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处,对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形成为膜状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制作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颗粒制作工序;在剥离基材上涂布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芯壳聚合物颗粒和导电性颗粒的组合物的涂布工序;使剥离基材上的组合物干燥的干燥工序。
在颗粒制作工序中,首先将包含聚合引发剂的溶液加温、搅拌,滴加单体(单独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混合液,由此得到作为聚合物的芯颗粒(芯部)。然后,向得到芯颗粒的溶液中,滴加用于形成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和链转移剂的混合液,搅拌、冷却,制备芯壳聚合物颗粒的乳液,得到芯壳聚合物颗粒。
在涂布工序中,在剥离基材上调节包含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芯壳聚合物颗粒和导电性颗粒的组合物使之成为前述的构成,然后使用棒涂机、涂布装置等进行涂布。剥离基材由下述层叠结构形成,所述层叠结构是将例如有机硅等剥离剂涂布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OPP(拉伸聚丙烯,Oriented Polypropylene)、PMP(聚4-甲基戍烯-1,Poly-4-methlpentene-1)、PTFE(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等而成的层叠结构,防止组合物的干燥的同时维持组合物的形状。另外,组合物是将前述组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得到的,作为有机溶剂,可使用甲苯、乙酸乙酯、或者它们的混合溶剂、其他各种有机溶剂。
在接下来的干燥工序中,利用热烘箱、加热干燥装置等使剥离基材上的组合物干燥。由此,得到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芯壳聚合物颗粒。
<3.使用了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连接方法>
接着,使用了上述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电子部件的连接方法是将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夹在第一电子部件的电极与第二电子部件的电极之间,对第一电子部件和第二电子部件进行加热加压,将第一电子部件的电极和第二电子部件的电极进行电连接的方法,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芯壳聚合物颗粒。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为阳离子固化型,因此可单独分别进行紫外线照射、加热,也可以组合使用两者。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能够在各种场合使用,其中优选适用于下述场合:第一电子部件为液晶面板、印刷电路布线板(PWB)等,另外第二电子部件为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带载封装(TCP)基板、覆晶薄膜(COF)基板等。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添加了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因此可抑制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环氧树脂的劣化。因此,第一电子部件的电极和第二电子部件的电极电连接而成的连接体即使在高温高湿的可靠性试验中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另外,该连接体通过芯壳聚合物颗粒强化了环氧树脂的韧性,因此可得到优异的粘接强度。
实施例
<2.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此处,首先制作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不同的多个芯颗粒A~F,使用这些芯颗粒A~F来制作环氧值不同的多个芯壳聚合物颗粒(样品1~12),制作使用了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然后,使用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来制作连接体,对连接体的连接电阻及粘接强度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芯颗粒的制作>
[芯颗粒A]
在1升的圆底烧瓶中加入纯水400质量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2质量份,边搅拌升温至80℃。接着,使用过硫酸钾0.3质量份作为引发剂,历时100分钟滴加包含丙烯酸丁酯10质量%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9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滴加结束后再搅拌30分钟得到芯颗粒A。
用下述(1)式(FOX式)计算该芯颗粒A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82℃。
1/Tg=W1/T1+W2/T2+・・・Wn/Tn ・・・(1)
(1)式中,W1、W2・・・Wn为各单体的质量分率、T1、T2・・・Tn为各单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K)。
[芯颗粒B]
除了使用包含丙烯酸丁酯90质量%及丙烯酸乙酯1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芯颗粒A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芯颗粒B。用FOX式计算该芯颗粒B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51.2℃。
[芯颗粒C]
除了使用包含丙烯酸丁酯30质量%及丙烯酸乙酯7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芯颗粒A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芯颗粒C。用FOX式计算该芯颗粒C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32.5℃。
[芯颗粒D]
除了使用包含丙烯酸乙酯10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芯颗粒A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芯颗粒D。用FOX式计算该芯颗粒D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22.0℃。
[芯颗粒E]
除了使用包含丙烯酸乙酯80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甲酯2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芯颗粒A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芯颗粒E。用FOX式计算该芯颗粒E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3.9℃。
[芯颗粒F]
除了使用包含丙烯酸乙酯60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甲酯4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芯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芯颗粒A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芯颗粒F。用FOX式计算该芯颗粒F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17.0℃。
在表1中示出芯颗粒A~F的配方及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另外,测定了芯颗粒A~F的平均粒径,结果均为0.15μm。另外,粒径的变异系数为6%,可确认粒径的分布非常窄。
[表1]
Figure 618708DEST_PATH_IMAGE001
<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
[样品1]
对得到了芯颗粒B的溶液进行搅拌之后,历时100分钟滴加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的、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100质量%的溶液中加入作为链转移剂的巯基乙酸辛酯0.2质量份而成的混合液。滴加之后再搅拌2小时,然后冷却,制备芯壳聚合物颗粒的乳胶,得到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样品2]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8.6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4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壳部的环氧值设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具有环氧基的单体的比例,缩水甘油基以相同比例导入于壳部。样品2中,由于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含有1.4质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因此为0.014/142(GMA分子量)=0.0001[mol/g],换算为当量单位时为0.1[eq/kg]。
[样品3]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7.1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9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3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3的芯壳聚合物颗粒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2[eq/kg]。
[样品4]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5.7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3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4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4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3[eq/kg]。
[样品5]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样品6]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85.7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4.3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6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6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1.0[eq/kg]。
[样品7]
除了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0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7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7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7.0[eq/kg]。
[样品8]
使用得到芯颗粒A的溶液、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除此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8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8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样品9]
使用得到芯颗粒C的溶液、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除此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9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9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样品10]
使用得到芯颗粒D的溶液、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除此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10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10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样品11]
使用得到芯颗粒E的溶液、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除此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1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1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样品12]
使用得到芯颗粒F的溶液、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1.4质量%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8.6质量%的溶液作为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除此以外,与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制作方法同样地操作得到样品1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该样品1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以形成壳部的聚合性单体组合物中所含的GMA的比例的形式计算,结果为0.6[eq/kg]。
表2中示出样品1~12的芯壳颗粒的配方及环氧值。另外,最终得到的样品1~1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粒径均为0.19μm,变异系数为6%。
[表2]
Figure 879925DEST_PATH_IMAGE002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的制作、连接体的制作、连接电阻的测定及粘接强度的测定>
[实施例1]
使导电性颗粒(商品名称:AUL704、积水化学工业社制造)以颗粒密度成为10000个/mm2的方式分散在由苯氧基树脂(商品名称:YP-50、新日铁化学社制造)35质量份、环氧树脂(商品名称:EP-828、三菱化学社制造)30质量份、样品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30质量份、硅烷偶联剂(商品名称:KBM-403、信越化学工业社制造)1质量份及固化剂(商品名称:SI-60L、三新化学社制造)4质量份所构成的粘接剂中,制作厚度为20μm的实施例1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
[连接体的制作]
作为评价基材,进行COF(50μmP、Cu8μmt-镀Sn、38μmt-Sperflex基材)与IZO镀膜玻璃(整个表面IZO镀膜、玻璃厚0.7mm)的接合。将上述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切成1.5mm宽,贴附于IZO镀膜玻璃。在其上临时固定COF之后,以热工具(ヒートツール)1.5mm宽度使用缓冲材料100μmt特氟龙、以190℃-3MPa-5sec的接合条件进行接合,完成连接体。
[连接体的连接电阻测定]
对连接体测定初始和85℃/85%/500hr的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使用数字万用表(商品编号:数字万用表7555、横河电机社制造)以四端网络法测定流过1mA电流时的连接电阻。其结果,使用实施例1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5.5Ω。
[连接体的粘接强度测定]
对各安装体测定初始和85℃/85%/500hr的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使用拉伸试验机(商品编号:RTC1201、AND社制造)测定以测定速度50mm/sec提拉COF时的粘接强度。其结果,使用实施例1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0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4.3N/cm。
[实施例2]
除了使用样品3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2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2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3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1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5.0N/cm。
[实施例3]
除了使用样品4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3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3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0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0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5.5N/cm。
[实施例4]
除了使用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4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4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7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3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2N/cm。
[实施例5]
除了使用样品6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5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5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1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0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0N/cm。
[实施例6]
除了使用样品7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6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6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8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1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0N/cm。
[实施例7]
除了使用样品8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7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7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0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5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2N/cm。
[实施例8]
除了使用样品9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8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8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8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6.9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5.1N/cm。
[实施例9]
除了使用样品10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9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9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7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6.9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4.7N/cm。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样品1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10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0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8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6.0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4.5N/cm。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样品12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实施例11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1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7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5.5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3.0N/cm。
[实施例12]
将苯氧基树脂设为50质量份、环氧树脂设为35质量份及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设为1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实施例12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2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4Ω。
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6.0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4.0N/cm。
[实施例13]
使用苯氧基树脂45质量份、环氧树脂30质量份及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2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实施例13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3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2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6Ω。
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6.9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5.0N/cm。
[实施例14]
将苯氧基树脂设为25质量份、环氧树脂设为20质量份及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设为5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实施例14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4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4Ω。
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5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2N/cm。
[实施例15]
将苯氧基树脂设为15质量份、环氧树脂设为20质量份及样品5的芯壳聚合物颗粒设为6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实施例15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实施例15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4.7Ω。
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5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6.3N/cm。
[比较例1]
不使用芯壳聚合物颗粒(0质量份)、苯氧基树脂设为60质量份、环氧树脂设为3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比较例1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比较例1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0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3.3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5.1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0.7N/cm。
[比较例2]
除了使用样品1的芯壳聚合物颗粒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比较例2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使用该比较例1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连接的连接体的初始的连接电阻为2.1Ω,可靠性试验后的连接电阻为7.0Ω。另外,连接体的初始的粘接强度为7.2N/cm,可靠性试验后的粘接强度为4.0N/cm。
表3中示出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的阳离子固化系电极粘接用片材中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配混量、环氧值、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连接体的连接电阻及粘接强度。
[表3]
Figure 548804DEST_PATH_IMAGE003
<评价>
含有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实施例1~15与不含有芯壳聚合物颗粒的比较例1相比,在连接体的初始及可靠性试验后,可得到优异的粘接强度。
另外,含有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实施例1~15与含有壳部不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的比较例2相比,在连接体的初始及可靠性试验后,可得到优异的连接电阻。
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壳部与环氧树脂的亲和性提高,抑制了环氧树脂的劣化的缘故。
另外,如实施例2~6,通过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为0.2eq/kg以上,在可靠性试验后,也可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
另外,如实施例4、实施例7、8,通过芯壳聚合物颗粒的芯部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在可靠性试验后,也可得到稳定的粘接强度。
另外,如实施例4、实施例13、14,通过芯壳聚合物颗粒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含有20~50质量%,在可靠性试验后,也可得到稳定的连接电阻及粘接强度。

Claims (6)

1.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其是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其中,所述芯壳聚合物颗粒的芯部包含丙烯酸类橡胶聚合物,壳部具有源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缩水甘油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其中,所述芯壳聚合物颗粒的壳部的环氧值为0.2eq/kg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其中,所述芯壳聚合物颗粒的芯部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导电材料,其中,所述芯壳聚合物颗粒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含有20~50质量%。
6.连接体,其是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电连接第一电子部件的电极和第二电子部件的电极而成的,其中,所述各向异性导电材料是导电性颗粒分散在绝缘性粘接树脂中而成的,所述绝缘性粘接树脂含有环氧树脂、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壳部具有缩水甘油基的芯壳聚合物颗粒。
CN201280028153.6A 2011-06-09 2012-06-05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Pending CN103582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9294A JP2011181525A (ja) 2011-06-09 2011-06-09 異方性導電材料
JP2011-129294 2011-06-09
PCT/JP2012/064482 WO2012169498A1 (ja) 2011-06-09 2012-06-05 異方性導電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919A true CN103582919A (zh) 2014-02-12

Family

ID=44692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153.6A Pending CN103582919A (zh) 2011-06-09 2012-06-05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81525A (zh)
KR (1) KR20140040203A (zh)
CN (1) CN103582919A (zh)
TW (1) TWI525167B (zh)
WO (1) WO2012169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21144A (ja) 2012-04-19 2013-10-28 Dexerials Corp 回路接続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実装体の製造方法
JP6007022B2 (ja) * 2012-08-06 2016-10-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回路接続材料
JP6027812B2 (ja) * 2012-08-06 2016-11-1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回路接続材料
JP6014438B2 (ja) * 2012-09-21 2016-10-2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導電性微粒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異方性導電材料
JP6463271B2 (ja) * 2013-10-11 2019-01-30 株式会社カネカ コアシェルポリマー含有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19718B2 (ja) 2013-11-19 2017-04-2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接続構造体
CN115449317A (zh) 2013-11-19 2022-12-09 迪睿合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及连接构造体
JP6523611B2 (ja) * 2014-03-20 2019-06-05 株式会社カネカ 異種部材を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で接合した積層体、および車両用構造パネル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6989A (ja) * 1998-09-14 2000-03-28 Sekisui Chem Co Ltd 表示装置の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方法
CN1798805A (zh) * 2003-06-09 2006-07-05 株式会社钟化 改性环氧树脂的制造方法
JP2008195852A (ja) * 2007-02-14 2008-08-28 Hitachi Chem Co Ltd フィルム状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この組成物を用いた回路端子の接続構造体
JP2010001346A (ja) * 2008-06-19 2010-01-07 Hitachi Chem Co Ltd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物
CN101778901A (zh) * 2007-08-17 2010-07-14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两组成部分的耐碰撞环氧粘合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8124B2 (ja) * 2003-01-07 2009-03-1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接着性エポキシ樹脂ペースト、接着性エポキシ樹脂シート、導電接続ペースト、導電接続シート及び電子部品接合体
JP4686120B2 (ja) * 2003-11-11 2011-05-18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被覆導電粒子、異方性導電材料及び導電接続構造体
US20070116961A1 (en) * 2005-11-23 2007-05-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JP5396721B2 (ja) * 2008-02-26 2014-01-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熱伝導硬化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放熱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526750B2 (ja) * 2009-12-09 2014-06-1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86989A (ja) * 1998-09-14 2000-03-28 Sekisui Chem Co Ltd 表示装置の接続構造体及び接続方法
CN1798805A (zh) * 2003-06-09 2006-07-05 株式会社钟化 改性环氧树脂的制造方法
JP2008195852A (ja) * 2007-02-14 2008-08-28 Hitachi Chem Co Ltd フィルム状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この組成物を用いた回路端子の接続構造体
CN101778901A (zh) * 2007-08-17 2010-07-14 陶氏环球技术公司 两组成部分的耐碰撞环氧粘合剂
JP2010001346A (ja) * 2008-06-19 2010-01-07 Hitachi Chem Co Ltd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0203A (ko) 2014-04-02
JP2011181525A (ja) 2011-09-15
TWI525167B (zh) 2016-03-11
TW201313858A (zh) 2013-04-01
WO2012169498A1 (ja)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2919A (zh)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TWI699415B (zh) 熱硬化性接著組成物
JP5307670B2 (ja) 低温硬化可能な導電性ペースト
CN107614650B (zh) 粘合剂组合物
CN1890339A (zh) 各向异性的导电粘合片材及连接结构体
TW201038703A (en) Film adhesive and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CN105315618A (zh) 电子部件用液状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部件装置
CN107112658B (zh) 各向异性导电膜和连接方法
CN103865468A (zh) 粘接剂组合物、粘接剂清漆、粘接膜及布线膜
JP4872220B2 (ja) 導電性接着剤
KR20170007724A (ko) 도전 페이스트, 도전 페이스트의 제조 방법, 접속 구조체 및 접속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06232985A (ja) 非ハロゲン系接着剤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および接着シート
CN104364290A (zh)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树脂组合物、树脂片、及这些组合物和树脂片的固化物
CN104334603A (zh) 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热固化性粘合片和热固化性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JP2005002000A (ja) 新規イミダゾールシラン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利用
CN109476972A (zh) 断线性良好的能进行间断涂布的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
KR20150088437A (ko) 열경화성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버레이 필름
JP2021185579A (ja) 導電材料及び接続構造体
CN103571424B (zh) 电路连接材料
JP2006022230A (ja) 異方導電性接着剤および異方導電性接着剤フィルム
JP2016117869A (ja) 半導体接着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16145287A (ja) 熱硬化性接着組成物、及び熱硬化性接着シート
CN103571370A (zh) 电路连接材料
JP6133069B2 (ja) 加熱硬化型接着フィルム
CN104882189A (zh) 导电性组合物及导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6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01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6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