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485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485A
CN103581485A CN201310347069.7A CN201310347069A CN103581485A CN 103581485 A CN103581485 A CN 103581485A CN 201310347069 A CN201310347069 A CN 201310347069A CN 103581485 A CN103581485 A CN 103581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operating system
control
processing system
control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70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本间干正
羽贺达由
伊东修一
内田悠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8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7Printer code translation, conversion, emulation, compression; Configuration of printer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38Software related arrangements, e.g. loading applications
    • H04N1/00941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02Interacting with the opera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25Adapting the print data to an output condition, e.g. object tra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启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处理数据的应用等而进行编辑、印刷等。具有:打印机部,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图像输出至用纸;以及控制部,通过执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启动的第1操作系统、以及在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实现在至少包含所述打印机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硬件资源的控制,控制部能够进一步执行用于启动至少一个以上的应用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操作系统、以及介于第1操作系统与第2~第N操作系统之间从而在第1操作系统上能够使第2~第N操作系统进行动作的仿真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的打印机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具有多个这些功能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的功能,所述功能通常通过在OS(操作系统)上动作的固件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而实现。
进而,在处理信息的装置等中,已知能够进行多个OS的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装置:能够与多个外部设备连接,根据处理请求执行处理,根据处理内容、进行着的处理的数目,切换是经由硬件对图像处理进行处理,还是经由软件进行处理。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方针装置:具有使控制器软件进行动作的虚拟OS1与使操作部软件进行动作的OS2,将控制器与操作部之间的通信作为OS1与OS2的通信来处理。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两个优先级不同的OS,具有根据执行优先级分配硬件资源的多个OS。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3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915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92130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有使用多个OS进行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的装置(专利文献3)。装置的控制以扫描处理、打印处理为首,涉及向HDD保存图像数据、热定影的温度管理、检测托盘或门的开闭的传感器等多方面。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输入通过外部装置等的应用进行编辑的数据,并基于该数据输出。以往,在印刷Word(商标)等的文件数据时,经由打印机驱动,作为输出用数据,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作业输入。
但是,图像形成装置上的OS是仅用于控制装置的操作系统,不具有处理用于输出的数据(Word、Excel等(均为商标))的OS。因此,在变更输入的数据的内容的情况下,由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只有已栅格化(リップ、RIP:Raster Image Processing)的数据,因此不可能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进行对输出的数据进行编辑等的处理,即使进行少量变更,也需要在具有原数据(Word)的PC前进行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将上述情况作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进行动作的第1操作系统上,通过仿真器,能够使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的操作系统启动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即,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之中,第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部,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以及
控制部,通过执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启动的第1操作系统、以及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而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实现在至少包含所述打印机部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硬件资源的控制,
所述控制部能够进一步执行用于启动至少一个以上的应用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操作系统、以及介于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之间从而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能够使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进行动作的仿真器。
第2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本发明中,所述仿真器按照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而准备。
第3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能够直接接入所述硬件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包含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不能直接接入的硬件资源的所述硬件资源,能够经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进行接入。
第4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本发明中,所述应用的至少一个是处理数据的应用。
第5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进一步通过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上进行动作而控制所述打印机部的打印机驱动的执行,实现所述打印机部的所述输出。
第6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5本发明中,将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中被处理的数据,通过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打印机驱动向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中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作业来输入。
第7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6本发明中,所述打印机驱动是以在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作为前提而提供的。
第8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5本发明中,所述打印机驱动按照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而准备。
第9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具有通过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操作部。
第1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9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能够在一个操作画面上区分设置通过所述控制程序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以及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
第11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9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执行在所述操作部中的所述操作输入的接受以及所述显示的切换。
第12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在初始动作中执行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控制程序。
第13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控制程序的指示,执行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通过启动的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结束,恢复至所述控制程序的执行。
第14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3本发明中,所述控制程序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禁止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
第15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或第2本发明中,具有至少存储所述第1操作系统、所述控制程序、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应用的存储部。
第16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5本发明中,所述存储部按照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分配区域。
第17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发明是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的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执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启动的第1操作系统、以及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而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控制至少包含所述打印机部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硬件资源,
执行用于启动至少一个以上的应用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操作系统、以及介于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之间从而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能够使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进行动作的仿真器。
第18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本发明中,按照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准备所述仿真器。
第19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第18本发明中,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能够直接接入所述硬件资源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包含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不能直接接入的硬件资源的所述硬件资源,能够经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接入。
第2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第18本发明中,所述应用的至少一个是处理数据的应用。
第21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第18本发明中,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上进行动作,通过控制所述打印机部的打印机驱动的执行,实现所述打印机部的所述输出。
第22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1本发明中,在将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中处理的数据通过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控制的该图像处理装置而输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打印机驱动向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中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作业来输入。
第23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2本发明中,所述打印机驱动是以在个人计算机中的使用作为前提而提供的。
第24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1本发明中,按照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准备所述打印机驱动。
第25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第18本发明中,通过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在操作部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
第26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5本发明中,在一个操作画面上区分设置通过所述控制程序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以及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
第27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5本发明中,根据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执行在所述操作部中的所述操作输入的接受以及所述显示的切换。
第28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18本发明中,在初始动作中执行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控制程序。
第29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18本发明中,通过所述控制程序的指示而执行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通过启动的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结束而恢复至所述控制程序的执行。
第3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9本发明中,通过所述控制程序,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禁止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
第31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7或18本发明中,至少将所述第1操作系统、所述控制程序、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应用存储至存储部。
第32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31本发明中,在所述存储部中按照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分配区域。
通过以上说明那样的本发明,通过在第2~第N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的应用,能够进行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数据的编辑等,能够使用户的使用便利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软件结构与硬件资源的概略的图。
图2同样是表示包含应用软件的软件结构与硬件资源的概略的图。
图3同样是示出表示了操作画面服务器的软件结构与网络结构的图。
图4同样是控制模块图。
图5同样是表示电源接通时的整体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同样是表示主菜单画面的图。
图7同样是表示印刷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同样是表示其他OS文件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同样是表示文件列表显示画面的图。
图10同样是表示保存作业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同样是表示保存作业列表画面的图。
图12同样是表示印刷条件设定画面的图。
图13同样是表示再印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同样是表示打印作业接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同样是表示内容编辑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6同样是表示其他OS画面的图。
图17同样是表示其他OS画面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8同样是表示其他OS画面显示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9同样是表示休眠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0同样是表示休眠控制的其他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1同样是表示休眠控制的进一步的其他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2同样是表示启动时的其他OS休眠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3同样是表示OS优先顺序设定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4同样是表示RIP处理步骤以及RIP处理时的其他OS休眠控制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5同样是表示其他OS启动许可/禁止判定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软件结构以及硬件资源的概略的图。
标号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2 LAN
3 PC
4 PC
110控制CPU
113 VRAM
114图像存储器
115 HDD
120通信部
122 NIC
130扫描仪部
140操作部
150打印机部
第1OS第1操作系统
第2OS第2操作系统
第3OS第3操作系统
H/W 硬件资源
1483 Windows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如图26所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在硬件上搭载使装置控制用固件启动的OS(例如Linux(商标,以下相同)),通过在该OS上启动装置控制用固件来控制装置。装置的控制以扫描处理、打印处理为首,涉及向HDD保存图像数据、热定影的温度管理、检测托盘或门的开闭的传感器等多方面。
图1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软件结构与硬件资源的概略的图。
在该图中,在第1操作系统(以下称为第1OS)中,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程序的装置控制固件(以下称为装置控制FW)以及仿真器进行动作。第1OS是使装置控制FW以及仿真器进行动作的通用OS,由Linux、Windows(商标,以下相同)等构成。装置控制FW是使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动作的软件。在仿真器上,作为在第1OS上进行动作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的操作系统,第2操作系统(以下称为第2OS)进行动作。仿真器是对硬件进行仿真并提供至第2OS的软件。第2OS是使图像数据编辑的应用等进行动作的OS,由Linux、Windows、MacOS(商标,以下相同)等构成。
在仿真器中设置了相当于操作画面服务器的VNC服务器。VNC服务器是能够远程操作第2OS的画面的软件。
此外,具有能够从装置控制FW以及第2OS执行的控制器。控制器是用于执行Postscript(商标,以下相同)程序等的翻译器进行动作的设备,可以由软件、硬件的任一个构成,也可以由两者的组合构成。
装置控制FW控制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操作部140等。操作部140进行各种的显示之外,还接受操作输入。在操作部140中进行从装置控制FW发送的画面、或从第2OS被发送的画面的显示,或接受对这些画面的操作。
接着,基于图2更具体地说明软件结构与硬件资源。在如图2所示的方式中,作为第1操作系统(以下称为第1OS)的Linux(商标,以下相同)进行动作,在第1OS上,作为装置控制FW、仿真器的仿真器1、2进行动作。在仿真器1上,相当于本发明的第2操作系统(以下称为第2OS)的Windows进行动作,在仿真器2上,相当于本发明的第3操作系统(以下称为第3OS)的Linux进行动作。作为仿真器能够使用例如Qemu(商标,以下相同)等,本发明不限于特定的仿真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第2、第3操作系统作为在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的第2~第N操作系统来表示,但在本发明中其数目没有被特别限定,也可以是仅第2操作系统,此外,也可以是第4以后的操作系统进行动作。
在第2OS上,作为本发明的应用,Word(商标,以下相同)以及Excel(商标,以下相同)、为了Windows用而准备的打印机驱动(Printer Driver)进行动作。
在第3OS上,作为本发明的应用,作为在Linux上使用的编辑器的emacs(商标,以下相同)、为了Linux用而准备的打印机驱动(Printer Driver)进行动作。
各打印机驱动能够使用作为在PC上搭载的打印机驱动而通常被准备的设备。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使用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专门准备的打印机驱动,但也能够使用专门准备的打印机驱动。另外,在图2中未表示,但还具有所述的控制器。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上述的第1OS、第2OS、第3OS,能够控制本发明的硬件资源(以下称为H/W)。在H/W中,在除所述操作部140之外,还存在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功能的扫描仪、鼓、定影器、供纸托盘、各种传感器、HDD、外接媒体(例如USB存储器)等。这些H/W能够通过第1OS全部直接进行接入。另一方面,第2OS或第3OS是使其在通常的PC中动作的OS,不直接接入图像形成装置特有的H/W。但是,第2OS或第3OS也能够直接访问在通常的PC中使用的HDD或USB存储器这样的H/W。
此外,在上述HDD中,能够存储装置控制FW、第1OS、第2OS、第3OS、应用、打印机驱动或数据、图像形成用的已栅格化数据、各应用中处理的数据等。此时,HDD能够如例如装置控制FW用、第2OS的应用用、第3OS的应用用那样预先分区,从而控制各应用的读写区域。
在输出的数据(例如Word文本数据)在网络上的外部PC中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Windows(第2OS)的共享文件夹中复制数据本身。保存目的地能够通过桥连接对装置控制FW、第2OS、第3OS设定各自的IP地址来指定。在第2OS管理的HDD的区域中保存原数据,在需要在输出前变更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第2OS上使应用(Word)启动来编辑。在保存时,与通常的PC相同,在第2OS所管理的HDD的区域中保存即可。此外,通过在操作显示部140中切换装置控制FW、第2OS、第3OS的画面、能够使内容显示并编辑。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OS、第3OS是在通常的PC中使用的OS,因此通过在它们中使用的应用而处理的数据当然能够在第2OS、第3OS上使用。除上述Word之外,能够使Excel、emacs(在Linux中使用的编辑器)等启动,只要从外部PC将数据保存至装置就能够在装置上编辑。由以上可知,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编辑原数据,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如图3所示,在第1OS、仿真器1、2中设置与各个OS对应的VNC服务器(商标,以下相同)10、11、12。VNC服务器10、11分别向VNC客户机20~22提供第2OS、第3OS的画面数据,VNC服务器12向PC3、4的VNC客户机20、21提供VRAM113的画面数据。各VNC客户机具有如下功能:从VNC服务器取得画面数据,并转让至自身的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PC3、PC4)的操作部控制部而使取得的画面显示,并接受对该画面的操作而传递给VNC服务器。此外,各VNC服务器从连接中的VNC客户机接受操作信息,将该操作信息传递至对应于自身的OS。由此,能够由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PC对各OS进行操作。VNC服务器相当于操作画面服务器,VNC客户机相当于操作画面客户机。此外,第1OS用的VNC服务器12也能够由硬件构成。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1OS中进行动作的VNC客户机22能够与每个OS的VNC服务器10、11连接,图像形成装置1外的PC3、4中具有的VNC客户机20、21经由NIC122能够与各OS的VNC服务器10、11、12连接。VNC10、11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服务器,VNC服务器12相当于第2操作画面服务器。
操作部控制部142(如图4所示)选择或者组合在装置控制FW中生成的画面图像、经由VNC客户机22从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取得的画面图像,通过图形驱动器描绘VRAM113。在操作部140中,基于该VRAM113的描绘数据显示画面。此外,关于对该画面进行的操作,在装置控制FW中接受对在装置控制FW中生成的画面的操作,通过VNC客户机22将对从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取得的画面的操作输入至连接中的VNC服务器10或11。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部中,根据在装置控制FW中接受的操作内容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输入至VNC服务器10或11的操作输入至对应的OS(第2OS或第3OS),OS根据操作内容进行动作。另外,在VNC服务器通过任一个VNC客户机被接入的情况下,限制从其他的VNC服务器的接入。能够向其他的VNC客户机进行相应的VNC服务器处于限制中等的通知。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模块的图。
图像形成装置1作为主要的结构,具有整体控制部100、扫描仪部130、操作部140、以及打印机部150。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后处理装置的FNS16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的一部分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另外,作为本发明,并没有特别限定有无后处理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作为网络的LAN2与作为外部装置的PC3或PC4连接。不特别限定图像形成装置1中连接的装置的类别或数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LAN2、PC3、4构成图像形成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PC3、4分别具有进行画面的显示以及操作的接受的操作部30、40,能够进行经由VNC客户机20、21的在操作部30、40上的画面的显示或操作。
在整体控制部100中,具有相当于处理器的控制CPU110,DRAM控制IC111被连接至控制CPU110。
在控制CPU110连接有RAM112、VRAM113。
控制CPU110通过执行所述装置控制FW等的软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掌握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状态。
所述扫描仪部130具有进行光学读取的CCD131、以及进行扫描仪部130整体的控制的扫描仪控制部132。扫描仪控制部132连接至控制CPU110,接受控制CPU110进行的控制。另外,扫描仪控制部132能够通过CPU或使其动作的程序等构成。在所述CCD131中读取的图像信息在读取处理部115中进行数据处理。读取处理部116连接至DRAM控制IC111,在读取处理部116中数据处理后的图像处理被发送至DRAM控制IC111。
RAM112被加载装置控制FW、第1OS、第2OS、第3OS、应用程序、打印机驱动等的程序,被用于其执行,并用作伴随该执行的作业区域。此外,进而,分配用于存储第2OS、第3OS的画面数据的区域,通过VNC服务器10、11,向VNC客户机提供该区域的第2OS、第3OS的画面数据。
所述操作部140具有触摸面板式的LCD141、以及操作部控制部142,上述LCD141与操作部控制部142连接,该操作部控制部142与所述控制CPU110能够串行通信地进行连接。通过该结构,操作部140的控制被控制CPU110进行,在VRAM113中描绘的画面图像显示在LCD141,且操作部140的输入信息被发送至控制CPU110。另外,操作部控制部142能够由CPU或和其动作的程序等而构成。在操作部140中具有显示切换部143,通过显示切换部143,在对应于在操作部140中显示的画面的规定区域(图16的区域1482)的VRAM113的存储区域中,选择性地描绘装置控制FW所生成的画面、以及通过VNC客户机取得的第2OS、第3OS的画面,从而能够切换显示这些画面。此外,向LCD141的该画面区域1482内的操作经由VNC客户机传达至VNC服务器。由此,能够进行对第2OS、第3OS的操作。
以下,详细叙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140中显示第2OS、第3OS的画面的情况。
若发生向第2OS、第3OS画面的切换请求(通过用户操作等),则装置控制FW经由VNC客户机22,从对应于指定的OS的VNC服务器取得OS的画面数据。然后,通过操作部控制部142,生成显示画面,从而从图形驱动器将显示画面数据写入VRAM113。显示画面可以将画面整体作为OS画面,也可以在画面的规定区域中嵌入OS画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在画面的规定区域1482中嵌入OS画面。由此,在操作部140中显示OS画面。
在图16的画面中,向区域1482的外侧的区域的操作转让至装置控制FW,装置控制FW根据操作执行动作(例如,图16的“结束”按钮的操作)。另一方面,对区域1482内部的操作通过VNC客户机传达至VNC服务器,输入到对应的OS。由此,能够进行向第2OS、第3OS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之所以构成为不以画面整体作为OS画面而嵌入到规定区域,是因为若将画面整体作为OS画面,则画面上的操作全部传达至VNC服务器而不被装置控制FW接受,为了能够结束OS画面并返回装置控制FW的画面,或切换至其他OS画面,需要另外设置硬键等通过画面操作以外的手段接受操作的手段,所以成本上升。
DRAM控制IC111连接至图像存储器114。在该图像存储器114中存储通过在所述扫描仪部130取得的图像信息、通过LAN2取得的图像信息、印刷条件、文件信息等。如上述那样,图像存储器114是图像信息或印刷条件、以及文件信息的存储区域,存储要印刷的作业的信息。
此外,在DRAM控制IC111连接有HDD115。在HDD115中,如上所述,根据第1OS、第2OS、第3OS,分配用于存储第1OS、第2OS、第3OS、应用、通过应用生成的原稿文件数据、打印机驱动、图像信息、以及印刷信息等的区域。另外,HDD115的区域也可以分别划分为第1OS用、第2OS用、第3OS用。
进一步在DRAM控制IC111连接有写入处理部117。该写入处理部117与打印机部150的LD151连接,进行用于该LD151的动作的数据的处理。此外,打印机部150具有用于控制打印机部150的整体的打印机控制部152,该打印机控制部152与所述的控制CPU110连接并接受控制。此外,在打印机控制部152连接有用于控制FNS160整体的FNS控制部161。由此,能够将FNS160的控制通过打印机控制部152由控制CPU110控制。
此外,在控制CPU110连接有控制在与外部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部120的整体的通信控制部121,通过在通信部120中包含的NIC122(网络接口卡)能够与LAN2连接。通信控制部121根据控制CPU110的动作指令进行动作,按照预先设定的通信步骤将从控制CPU110转让的数据通过NIC122发送至LAN2,或者通过NIC122接收从LAN2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至控制CPU110。从而,将VNC服务器10、11、12的操作画面信息通过NIC122、LAN2发送至PC3、4的VNC客户机20、21,在PC3、4中对所述操作画面进行的操作输入信息通过LAN2、NIC122发送至控制CPU110。
在控制CPU110,所述的第1OS、第2OS、第3OS、以及装置控制FW等的软件进行动作,控制CPU110与扫描仪控制部132、操作部控制部142、显示切换部143、打印机控制部152、通信控制部121等一起构成本发明的控制部。
接着,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动作。
首先,说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积累图像信息的步骤。
第1,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通过扫描仪部130读取原稿的图像而生成图像信息的情况下,在扫描仪部130中从原稿通过CCD131光学地读取原稿的图像。此时,通过从控制CPU110接受指令的扫描仪控制部132进行CCD131的动作控制。
被CCD131读取的图像在读取处理部116中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后的图像通过DRAM控制IC111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在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中存储的图像信息或印刷信息能够通过控制CPU110作为作业来管理。
在从外部取得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例如,从PC3、4等通过LAN2发送的作业信息经由NIC122、控制CPU110被DRAM控制IC111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应用生成图像信息的情况下,经由打印机驱动、仿真器、装置控制FW而得到的图像信息与上述相同地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中。此时,能够将从打印机驱动发送的打印数据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接受,进行该作业的保存、执行等。
在通过来自外部的取得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动作的应用而取得的图像信息是矢量数据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时期通过控制器进行RIP处理(Raster Image Processing,光栅图像处理)。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图像输出的情况下,即在作为复印机或打印机来使用的情况下,将包含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中存储的图像信息的作业信息的数据通过DRAM控制IC111向写入处理部117送出,从写入处理部117向打印机部150送出写入数据。
在打印机部150中,通过未图示的带电部使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后,通过LD151的激光束,进行基于写入数据的曝光扫描而形成潜像,通过显影部反转显影该潜像而在感光体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从供纸托盘被供纸的用纸通过搬运装置被发送到转印位置,在该转印位置中被转印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形成图像的用纸通过定影器被加热定影,搬运至FNS部160。被搬运了图像形成后的用纸的FNS160具有在用纸上进行打孔的打孔单元、在用纸上进行订书的订书器等,根据期望进行对用纸的后处理。
在基于外部的PC3、4的数据进行输出时,能够使用在PC中搭载的打印机驱动将数据发送至装置控制FW,并进行输出。
在输出在第2OS、第3OS中存在的数据的情况下,由于第2OS、第3OS是在通常的PC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因此也利用与在所述的外部PC中搭载的设备利用相同的打印机驱动向本体装置指定输出目的地打印机,从而能够向本体装置的装置控制FW输出。即,无需生成专用的打印机驱动就那能够输出。此时,能够在装置控制FW中将输出数据作为作业接受,进行输出处理。
由以上可知,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不需要专用的打印机驱动,就能够进行至输出的处理。但是作为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准备专用的打印机驱动,不限定打印机驱动的类别是通用还是专用。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特有的H/W不能通过在通常的PC中使用的第2OS、第3OS来控制(例如,热附着的温度管理等)。但是,由于第2OS、第3OS在启动用于控制装置的装置控制FW的第1OS上进行动作,因此只要经由装置控制FW就能够进行控制。通过在第2OS、第3OS上启动的应用与装置控制FW中预先定义命令,例如由应用将“将定影温度设定为~度”这样的命令发送至装置控制FW,将其接受的装置控制FW解释命令内容,通过控制H/W能够从第2OS、第3OS上经由装置控制FW控制本体装置。根据上述,从上述第2OS、第3OS也能够控制本体装置。即,使装置控制FW保持命令接收功能,通过使第2OS~第NOS中分别保持命令发送功能,能够在不同的OS间对命令进行指令,使其执行。
另外,在图像输出时,在控制CPU110中基于作业信息进行输出。作业信息除了所述图像信息之外还包含输出条件信息。输出条件由打印模式、用纸信息、供纸托盘、排纸目的地、后处理条件等的信息构成,具体可以举出输出图像的像素数、彩色/单色的区别、单面/双面的区别、色调调整、用纸尺寸、用纸的朝向、用纸的种类(纸种、重量、用纸的颜色等)、供纸托盘的选择、后处理的有无、后处理条件等。输出条件相当于印刷条件。
输出条件预先作为初始设定决定了标准的设定。此外,输出条件能够在操作部140中设定。在取得图像信息那样的情况下,通过控制CPU110控制操作部控制部142,在LCD141显示能够输出设定输入的画面。
若由操作者进行适当的操作输入,则从操作部控制部142对控制CPU110通知在操作部140上设定的输出条件(打印模式、供纸托盘、排纸目的地、后处理条件等)等的信息。在接受该信息的控制CPU110中,生成输出条件信息,并将其暂时存储至在控制CPU110中具有的存储器中。若取得图像信息,则与图像信息一并作为作业信息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
此外,在通过第2OS、第3OS的打印机驱动进行输出的情况下,能够作为通过打印机驱动设定了输出条件的作业而处理,对该作业还能够进一步在装置控制FW上进行输出条件的设定。
接着,基于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CPU110中的整体控制的步骤。将以下的步骤通过在第1OS上进行动作的装置控制FW,作为整体控制的一部分来执行。
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接通,启动第1OS以及装置控制FW、仿真器1、2,进行初始化处理(步骤s101)。接着,进行其他OS—在该实施方式中为第2OS、第3OS—的启动以及启动时的休眠控制(步骤s102)。以后,第2OS、第3OS表现为其本身或者其他OS。
在启动时的休眠控制中,关于休眠的OS,将启动状态下的存储器状态退避至HDD115,预先开放存储器(以下称该状态为休眠状态)。在恢复休眠的OS时,将退避至HDD115的存储器状态复制到存储器,设为能够使用该OS的状态(这样使其恢复的处理也在以下的说明中称为“启动”)。
接着,将在操作部140中能够操作输入的主菜单进行画面显示(步骤s103、进程1)。此时,在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请求的情况下,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在PC3、4的操作部30、40同样地对主菜单进行画面显示。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如图6所示,在主菜单画面1400中,复制按钮1410、其他OS文件处理按钮1411、保存作业处理按钮1412、其他OS画面按钮1413被可按压地显示,能够选择复制、其他OS文件处理、保存作业处理、其他OS画面显示的处理。
在主菜单1400中,若用户操作任一个按钮,则执行被选择的处理(步骤s104)。
若对复制按钮1410进行按压,则可输入地显示保持了默认印刷条件的印刷条件设定画面(步骤s105)。默认印刷条件预先存储至HDD115或未图示的闪存存储器等的存储部,能够将其读出。此外,若按压其他OS文件处理按钮1411,则执行其他OS文件处理进程(步骤s110),若按压保存作业处理按钮1412则进行保存作业处理(步骤s111),若按压其他OS画面按钮1413则执行其他OS画面处理(步骤s112),在各个的处理后返回到进程1。
默认印刷条件设定画面显示(步骤s105)之后,执行印刷条件的设定输入的接受(步骤s106)。在印刷条件的设定输入中,能够设定作业保存。在作业保存中,若无其他OS信息则将印刷条件与图像数据相关联地保存,若存在其他OS信息则进一步将文件信息相关联而保存。通过作业保存,能够重复印刷该作业。
接着,等待印刷开始操作(步骤s107),若由用户的印刷开始操作(步骤s107、是)则在扫描仪部130扫描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步骤s108),执行印刷处理(步骤s109)。印刷处理后返回到进程1。
接着,基于图7的流程图说明作为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的一部分的印刷处理进程。
首先,进行印刷的处理(步骤s201),之后,判定在印刷条件设定中是否存在作业保存设定(步骤s202)。若无作业保存设定(步骤s202,否),则从该处理返回。若有作业保存设定(步骤s202,是),则判定在作业中是否有其他OS文件信息(步骤s203)。若有其他OS文件信息(步骤s203,是),则将印刷条件、图像数据、文件数据(原稿文件的文件名、时戳、文件尺寸等)相关联而保存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步骤s204),从该处理返回。若无其他OS文件信息(步骤s203,否),则将印刷条件、图像数据相关联而保存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等(步骤s205),并从该处理返回。
接着,基于图8的流程图说明作为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的一部分的其他OS文件处理的步骤。
首先,从分配于HDD115的其他OS区域取得文件信息(步骤s301)。该例是仅列表显示其他OS文件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组合并取得由装置控制FW管理的数据与其他OS管理的数据,并将其列表显示。
通过基于文件信息的文件列表显示接受来自用户的选择(步骤s302)。
文件列表显示画面1450如图9所示。文件列表显示画面1450显示于操作部140。此外,若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接入,则从VNC服务器12向VNC客户机20、21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可操作地显示在PC3、4的操作部30、40。该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在文件列表显示画面1450中,如图9所示,能够将扩展名与文件名、更新日期列表显示至列表栏1451,对列表中的显示了期望的文件的行进行按压而选择。此外,在文件列表显示画面1450中,在列表栏1451的右侧可按压地显示印刷按钮1452与内容编辑按钮1453。在文件列表显示画面1450中通过扩展名可知该文件的对象OS。
在接受来自用户的选择中,判定是否对印刷按钮1452进行按压(步骤s303),如果在选择了任一个文件的状态下印刷按钮1452被按压(步骤s303,是),则从保存作业以文件名检索与选择文件相关联的作业(步骤s304),判定是否存在相关联的作业(步骤s305)。若基于以前选择的文件生成输出并生成保存作业,则存在相关联的保存作业。即使基于选择的文件输出,只要未设定保存作业,则相关联的作业未被保存。
若判定为存在相关联的作业(步骤s305,是),则列表显示与选择的文件相关联的作业的一致文件,接受是新印刷还是再印刷的用户选择(步骤s306)。该画面显示于操作部140。此外,若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接入,则从VNC服务器12向VNC客户机20、21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在PC3、4的操作部30、40可操作地显示上述列表显示。该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根据用户选择接受的结果,判定是新印刷还是再印刷的选择(步骤s307)。
若选择了新印刷(步骤s307,新),则在操作部140显示默认印刷条件设定画面(步骤s308)。此时,若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接入,则从VNC服务器12向VNC客户机20、21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在PC3、4的操作部30、40可操作地显示默认印刷条件设定画面。该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另一方面,若判定为选择了再印刷(步骤s307,再印刷),则执行再印刷处理(步骤s314),从该处理返回。
在判定为不存在相关联作业的情况(步骤s305,否)下,与上述一样,显示默认印刷条件设定画面(步骤s308)。
在默认印刷条件设定画面显示(步骤s308)之后,接受印刷条件设定输入(步骤s309)。在印刷条件的设定中,能够设定各种印刷设定和是否需要作业保存等。在接受印刷条件设定输入(步骤s309)之后,等待印刷开始的操作(步骤s310),若存在印刷开始操作(步骤s310、是),则将印刷条件与文件信息相关联而暂时存储至图像存储器114或HDD115等(步骤s311)。接着,根据文件的扩展名参照对应表判定对应于文件的OS(步骤s312),向与文件对应的OS指定对象文件而输入印刷命令(步骤s313),并从该处理返回。
OS判定能够参照将文件与OS相关联的如表1所示的对应表等而进行。对应表在装置控制FW的管理下预先存储至HDD115或未图示的闪速存储器等。在印刷或编辑文件时,由装置控制FW参照该对应表,判定使用的OS/应用,向OS进行指示(命令输入)。对应表也可以预先准备,或能够由用户进行新设定或设定变更。
【表1】
扩展名 OS 应用
.doc windows word
.xls windows excel
.tex linux emacs
.bmp mac OS photoshop
另外,在第2OS、第3OS中,预先设定为在启动时自动启动命令接受Telnet,具有命令接收功能。若第2OS、第3OS通过Telnet接受印刷命令,则执行该文件的印刷。应用也可自动启动。作为第2OS、第3OS的打印机驱动,设定了该装置的打印机驱动,启动打印机驱动而执行印刷。打印机驱动是与在通常的PC中使用的驱动相同的驱动。
在所述的印刷按钮操作的判定(步骤s303)中,若判定为未按压印刷按钮1452(步骤s303,否),则进行是否进行了内容编辑按钮1453的操作的判定(步骤s315),若印刷按钮1452与内容编辑按钮1453都未被操作(步骤s315、否),则返回至步骤s302,接受用户的选择。若内容编辑按钮1452被操作(步骤s315,是),则进行内容编辑处理(步骤s316),之后,从该处理返回。
接着,基于图10的流程图说明保存作业处理的步骤。
首先,在操作部140中列表显示保存作业,接受来自用户的选择(步骤s401,进程2)。此时,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请求的情况下,将操作画面的信息通过LAN2发送,在PC3、4的操作部30、40中画面显示保存作业列表。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保存作业列表显示画面1460如图11所示。将保存作业保存至图像存储器114等,将其读出而列表化。在保存作业列表显示画面1460中,列表显示作业名、作业更新日期至列表栏1461,进一步有对于作业的相关联,则与扩展名一并列表显示关于原稿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的更新日期(时戳)。能够对列表中的期望的作业的行进行按压而选择。在保存作业列表显示画面1460中,在列表栏1461的右侧可按钮地显示设定变更按钮1462、再印刷按钮1463、删除按钮1464、结束按钮1465,若被选择的作业中与文件信息的关联,则进一步显示能够按钮的内容编辑按钮1466。
在进行了在保存作业列表显示画面1460中的按钮操作的判定(步骤s402),并操作了再印刷按钮1463的情况(步骤s402,再印刷)下,执行再印刷处理(步骤s410),之后返回到进程2。在操作了内容编辑按钮1466的情况(步骤s402,内容编辑)下,执行内容编辑处理(步骤s411),之后,返回到进程2。在进行了其他的操作的情况(步骤402,其他操作)下,执行删除等其他的处理(步骤s412),之后,返回到进程2。在操作了结束按钮1465的情况下,从该处理返回。
在按钮操作的判定(步骤s402)中,在选择了设定变更的情况(步骤s402,设定变更)下,从选择的保存作业读出印刷条件(步骤s403),将反映了读出的印刷条件的设定画面显示至操作部140(步骤s404)。此时,在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2有请求的情况下,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在PC3、4的操作部30、40同样画面显示设定画面。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设定画面1470如图12所示。在设定画面1470中显示各种印刷条件,且通过对印刷条件栏1471进行按钮能够进行印刷条件的设定输入。若对选择的作业存在与文件信息的关联,则在设定画面1470显示能够按钮的内容编辑按钮1472。
在上述设定画面1470的显示(步骤s404)之后,接受印刷条件设定输入(步骤s405),判定是否有内容编辑按钮1472的操作(步骤s406)。若无内容编辑的操作(步骤s406,否),则进行未图示的OK按钮的操作等引起的结束判定(步骤s408),在未进行结束判定的情况(步骤s408,否)下。返回到步骤s405,进行印刷条件设定输入的接受。在有内容编辑的操作的情况(步骤s406,是)下,进行内容编辑处理(步骤s407),并进行结束判定(步骤s408)。
在结束判定中,若判定为结束(步骤s408,是),则覆写并保存印刷条件至图像存储器114等(步骤s409),返回到进程2。
接着,基于图13的流程图说明再印刷的处理步骤。
首先,将选择的保存作业的印刷条件从图像存储器114等读出(步骤s501)。接着,将反映读出的印刷条件的设定画面显示至操作部140(步骤s502)。此时,在从PC3、4的VNC客户机20、32向VNC服务器12有请求的情况下,发送操作画面的信息,在PC3、4的操作部30、40同样画面显示设定画面。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
接着,接受对于该设定画面的印刷条件设定输入(步骤s503)。等待印刷开始操作(步骤s504),若有印刷开始操作(步骤s504,是),则判定是否在其他OS侧的文件中有变更(步骤s505)。
文件变更的有无的判定能够比较保存作业的文件信息(时戳、文件尺寸等)与由其他OS管理的存储区域中保存的同名文件的文件信息,若有不同则判定为有变更。
判定的结果,在判定为无文件变更的情况(步骤s505,否)下,将保存作业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114等读出(步骤s509),执行印刷处理(步骤s510),从该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在判定的结果判定为有文件变更的情况(步骤s505,是)下,将印刷条件与文件条件相关联并暂时存储至RAM112等(步骤s506),判定对应于文件的OS(步骤s507)。判定能够参照将文件与OS相关联的表1所示的对应表等而进行。接着,向与文件对应的OS指定对象文件而输入印刷命令(步骤s508),从该处理返回。此外,在选择的保存作业中未相关联了文件信息的情况下也在步骤s505判定为“是”。
如此确认文件变更的有无,若有变更则印刷原文件的内容,因此能够印刷最新的内容。此外,在无变更的情况下,印刷被保存的图像数据,因此能够省略RIP处理等的时间,能够快速执行印刷。
在第2OS、第3OS中,预先设定为在启动时自动启动命令接受Telnet,若通过Telnet接受上述印刷命令,则执行该文件的印刷,也自动启动应用。作为第2OS、第3OS的打印机驱动,设定有该装置的打印机驱动,启动打印机驱动来执行印刷。
接着,基于图14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打印作业接收处理的进程。
打印作业在通过打印机驱动印刷例如由第2OS、第3OS上进行动作的应用生成的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装置控制FW作为打印作业来接收。
首先,执行用于接收图像数据与印刷条件的打印作业接收(步骤s601)。针对接收到的打印作业,通过文件名检索保存作业(步骤s602)。检索的结果,判定是否有保存作业(步骤s603)。
若有保存作业(步骤s603,是),则判定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与保存作业的时戳是否一致(步骤s604),若时戳一致(步骤s604,是),则将保存作业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存储器114等读出(步骤s605),此外,在无保存作业的情况(步骤s603,否)、或有保存作业但时戳不一致的情况(步骤s604,否)下,对接收到的打印作业进行RIP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步骤s606)。此外,打印作业与保存作业的一致判定也可以使用文件尺寸等的文件信息、以及其他信息来进行。
如此在能够利用保存作业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利用保存的图像数据,因此能够省略RIP处理的时间,能够快速执行印刷。
之后,转移至通过文件名等检索暂时存储的印刷条件的处理(步骤s607)。
在暂时存储印刷条件检索(步骤s607)之后,判定是否有暂时存储印刷条件(步骤s608)。若无暂时存储印刷条件(步骤s608,否),则进行印刷处理(步骤s611),结束处理。若有暂时存储印刷条件(步骤s608,是),则读出暂时存储的印刷条件并与接收的打印作业的条件交换(步骤s609),删除暂时存储印刷条件(步骤s610)。之后,进行印刷处理(步骤s611),结束处理。
通常,打印机驱动在驱动上附加手动设定的印刷设定并输入作业。或者,在未手动设定的情况下,附加默认的印刷条件并输入作业。即使在如所述那样在操作部140设定印刷条件并向OS输出印刷指示的情况下,仅对OS指定对象文件并输入印刷命令,因此导致打印机驱动附加默认的印刷条件。即在操作部140中设定的印刷条件没有反映在打印机驱动发送来的作业。因此,在从步骤s607至s609中,判定接收的作业是否为在操作部140中设定了印刷条件的作业,在这样的作业的情况下,废弃通过默认设定的印刷条件(默认印刷条件),替换为在操作部140中设定的印刷条件。
接着,基于图15的流程图说明作为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的一部分的内容编辑处理的步骤。
首先使用如表1所示的对应表判定对应于选择的文件的其他OS(步骤s701)。接着,判定其他OS的启动的许可/禁止(步骤s702)。此处其他OS的启动意味着其他OS变为启动状态,也包含休眠中其他OS的恢复。在启动许可/禁止的判定中,例如在RIP处理中需要许多资源等的动作状况中,需要其他OS的启动的限制而判定为禁止。另外,也可以将该禁止判定只限于从外部的PC3、4要求请求的情况,对在操作部140进行的其他OS启动请求,不拘束于资源而响应。
判定的结果判定其他OS是否禁止(步骤s703),若禁止(步骤s703,是),则将“当前使用限制中”的画面信息通过操作部140或VNC服务器12发送至PC3、4,将“现在使用限制中”显示至操作部30、40的操作画面(步骤s708),并从该处理返回。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1操作画面。另外,通过操作部140进行内容编辑按钮的操作,将其从禁止排除的情况下,在操作部140中不进行“现在使用限制中”的画面显示。
在不禁止其他OS的情况(步骤s703,否)下,向对应于选择文件的OS输入用于指示对应于选择文件的应用启动的命令(步骤s704)。命令通过命令接受Telnet被接受,对应的其他OS接受而启动,且还自动启动对应于选择文件的应用。此时,也可以变位读入选择文件并可编辑的状态。在其他OS中,根据启动显示操作画面(步骤s705)。图16是其他OS画面的显示例。在该例中,作为其他OS画面,将Windows画面1483嵌入画面1480内的区域1482而显示。
此外,从PC3、4的VNC客户机20、21向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其他OS是Windows的情况下是VNC服务器10)接入的情况下,发送其他OS的操作画面的信息并在PC3、4的操作部30、40中使其他OS画面显示。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2操作画面或第3操作画面。通过操作部30、40对操作画面进行的操作输入,通过VNC客户机20、21被发送至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被其他OS接受。从而,能够通过作为外部装置的PC3、4编辑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存在的其他OS的文件。另外,即使在向PC3、4提供其他OS的操作画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操作部140中显示通过装置控制FW生成的第1操作画面,进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复制、扫描、印刷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操作。
内容编辑按钮的操作在通过操作部140进行的情况下,通过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发送其他OS操作画面至VNC客户机22,显示其他OS画面至操作部140。此时的操作画面相当于第2操作画面或第3操作画面。通过操作部140对操作画面进行的操作输入通过VNC客户机22被发送至VNC服务器10或VNC服务器11,被其他OS接受。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区域1482内嵌入的Windows画面1483上,能够进一步启动Windows的应用并操作。此外,在区域1482外的画面1480显示能够按压的结束按钮1481。对区域1482的外侧的区域的操作根据装置控制FW的控制而执行与操作对应的动作。
等待上述结束按钮1481的操作(步骤s706),若操作结束按钮1481,则切换至原画面(步骤s707),从该处理返回。画面的切换通过显示切换部143使用在VRAM113中保持的描绘数据而进行。
接着,基于图17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其他OS画面的处理步骤。
首先,显示OS选择画面(未图示)而完成用户的OS选择(步骤s801),判定其他OS的启动的许可/禁止(步骤s802)。在判定中例如RIP处理中需要许多资源等的状况下限制其他OS的启动。
判定的结果判定是否禁止其他OS(步骤s803)。若禁止(步骤s803,是),则将“当前使用限制中”显示至操作部140或外部PC3、4的操作部30、40(步骤s807),从该处理返回。
在不禁止其他OS的情况(步骤s803,否)下,如图16所示,进行将其他OS画面显示至操作部140或PC3、4的操作部30、40的处理(步骤s804)。
等待结束按钮1481的操作(步骤s805),若操作结束按钮1481,则切换至原画面(步骤s806),从该处理返回。
接着,基于图18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其他OS画面显示的处理步骤。
首先,装置控制FW启动VNC客户机(步骤s901),向成为对象的其他OS的VNC服务器接入(步骤s902)。此处,对每个VNC服务器设定不同的端口序号,VNC客户机基于端口序号接入到成为对象的其他OS的VNC服务器。
判定要接入的VNC服务器是否在使用中(步骤s903),在其他客户机使用中的情况(步骤s903,是)下,从VNC服务器进行该意思的通知,在VNC客户机侧显示“其他客户机在使用中”(步骤s906)。即,在操作部140或PC3、4的操作部30、40中显示“其他客户机在使用中”。之后,从该处理返回。
另一方面,在其他客户机不在使用中的情况(步骤s903,否)下,从该OS的VNC服务器取得成为对象的其他OS的图像数据(步骤s904),在操作部140或操作部30、40中显示成为对象的其他OS画面(步骤s905)。
其他OS画面,从VNC服务器10通过VNC客户机22向操作部140可操作地显示,或者,通过VNC客户机20、21向操作部30或PC4的操作部40可操作地显示。该操作画面相当于第2操作画面或第3操作画面。
例如,在Windows画面1483中的操作通过VNC服务器10直接传达至第2OS。在该Windows画面1483中,能够进行各种操作,能够在Windows画面1483上启动能够启动的应用,从而进行新文件的做成、编辑、保存、印刷等的处理。操作功能从VNC服务器10通过VNC客户机20、21、22在操作部140、外部PC3、4的操作部30、40中进行。另外,在操作部30或操作部40中显示了Windows画面1483的情况下,在操作部140能够显示第1操作画面并接受操作输入。
对应的其他OS画面内的操作从VNC客户机20~22通过其他OS的VNC服务器10、11直接传达至其他OS。之后,从该处理返回。
接着,基于图19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休眠控制步骤。休眠管理与整体控制的例程独立进行动作。
首先,在电源接通时的休眠控制中,定时器1开始(步骤s1001)。接着,判定是否有相当于休眠延长的启动事件(步骤s1002,进程4)。若发生启动(休眠延长)事件,则启动第1OS,执行以后的例程。作为启动(休眠延长)事件,可以举出面板操作、打印作业接收、印刷结束等。另外,休眠延长是在启动状态下向休眠状态移动的定时延迟的情况。
若无启动(休眠延长)事件(步骤s1002,否),则判定是否T1>t1(步骤s1005)。t1是为了休眠动作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时间,是若在该规定时间内无操作或印刷则进行休眠控制的阈值。
若非T1>t1(步骤s1005,否),则返回到进程4而继续处理。在有启动(休眠延长)事件(步骤s1002,是)时,若打印引擎在休眠中则使该打印引擎恢复(步骤s1003),重置定时器T1(步骤s1004),向T1>t1的判定(步骤s1005)转移。另外,打印引擎例如是具有执行印刷的图像形成机构、用纸搬运机构以及控制这些机构的功能等的装置,打印引擎的休眠状态指示关闭向各机构的供电或者设为低功率的状态。
另一方面,若T1>t1(步骤s1005),则判定其他OS是否在启动中(步骤s1007)。
若其他OS不在启动中(步骤s1007,否),则使打印引擎休眠(步骤s1011),将第1OS休眠(步骤s1012),结束处理。
在其他OS在启动中的情况(步骤s1007,是)下,返回到进程4。在该例中,其他OS以在该OS设定的条件进入休眠,但在其他OS为启动状态的情况下在为来自其他OS的打印指令作准备时,第一OS和打印引擎不进入睡眠模式。
此外,基于图20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休眠控制的其他例的进程。
步骤s1001~步骤s1007的进程与上述进程相同,此处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07中,在判定为其他OS不在启动中的情况(步骤s1007,否)下,与所述进程一样进行打印引擎的休眠(步骤s1011)、第1OS休眠(步骤s1012)的处理,并结束。作为其他OS不在启动中的情况,包含其他OS在休眠中的情况。
在步骤s1007中,若判定为其他OS在启动中(步骤s1007、是),则判定在其他OS中应用是否在启动中(步骤s1008)。在应用不在启动中的情况(步骤s1008,否)下,向其他OS进行休眠指示(步骤s1010),在进行了打印引擎的休眠(步骤s1011)后,进行第1OS休眠(步骤s1012)的处理,并结束。
另一方面,在其他OS中启动应用的情况(步骤s1008,是)下,返回到进程4。在使用应用的情况下,由于之后被印刷的可能性高,所以使打印引擎、第1OS不休眠。另外,此时的应用的使用通常是通过PC3、4的操作部30、40通过远程使用的情况。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部140中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操作部140的操作发生休眠延长的事件,通常不到达该处理。
这样,仅在未使用应用的情况下使OS休眠,因此能够避免用户的文件编辑等的作业中断。
此外,基于图21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休眠控制的进一步的其他例的进程。
步骤s1001~步骤s1008的进程与上述进程相同,此处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08中,在其他OS中应用未启动的情况(步骤s1008,否)下,与所述进程相同,向其他OS进行休眠指示(步骤s1010),进行打印引擎的休眠(步骤s1011)、第1OS休眠(步骤s1012)的处理,并结束。
另一方面,在其他OS中已启动应用的情况(步骤s1008,是)下,判定启动中的应用是否是特定的应用(步骤s1013)。特定的应用被预先注册。通常,将与印刷关联的应用作为特定的应用来预先注册。此外,该注册也可以是用户能够进行新设定注册,或变更。另外,启动中的应用与所述晋城相同,是通过PC3、4的操作部30、40通过远程使用的情况。
在判定是否是特定的应用后,判定特定的应用是否在启动中(步骤s1014)。在特定的应用启动的情况(步骤s1014,是)下,执行印刷的可能性高,因此使打印引擎不休眠而返回到进程4。由此,在从特定应用要印刷时,能够立刻执行印刷。在特定的应用不在启动中的情况(步骤s1014,否)下,执行与印刷不关联的应用,因此将打印引擎休眠并返回到进程4。由此,能够降低功耗。另外,仅使打印引擎休眠是因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1OS上其他OS进行动作,若使第1OS休眠,则不能够使用其他OS。
另外,在上述进程中特定应用不在启动中的情况(步骤s1014,否)下,也可以向用户询问是否进行打印引擎等的休眠,基于用户的操作决定进行或不进行休眠。由此能够避免用户不期望的休眠。
上述的图19~图21的进程可以设定任一个,也可以默认任一个,由用户选择而设定。
接着基于图22的流程图说明作为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的一部分的其他OS休眠控制(启动时)的进程(图5的步骤102的处理内容)。
首先,启动第1OS,进而,对第2~第N的全部的其他OS进行启动指示(步骤s1101)。向其他OS的启动指示对仿真器进行。接着,进行OS优先顺序设定的处理(步骤s1102)。通过预先决定的手动设定或基于保存文件的种类等的自动设定来决定优先顺序。
在手动设定中,基于通过预先用户指示等的每个OS的优先顺序,对使用应用或使用文件设定的优先顺序决定各OS的优先顺序。在通过保存文件的种类自动设定的情况下,优先与保存作业相关联的OS,休眠其他OS。此外,能够将保存作业的文件数多的关联OS设为优先级高的OS。进而,能够基于使用频率或接入时间,或者通过这些的组合来决定优先顺序。
接着,等待各OS的启动结束(步骤s1103),剩下优先顺序高的规定个数的OS,使其他休眠(步骤s1104)。此时的规定个数根据预先手动设定或搭载的存储器容量等自动设定。之后,从该处理返回。
这样,通过限制设为启动状态的OS的个数,能够确保图像形成所需的资源,能够防止装置的性能降低。此外,OS的休眠状态使存储器的内容退避至硬盘,但该处理需要某程度的时间。若在输入作业而需要资源的时间点进行休眠处理,则该退避期间导致作业执行的效果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源打开时立即使其休眠,因此尽可能地使该问题防患于未然。另外,由于比起启动OS需要的时间,使休眠状态的OS恢复需要的时间压倒性得短,用户的便利性的降低也较少。
接着,基于图23的流程图说明在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中的OS优先顺序设定的处理进程。
首先,判定OS优先顺序设定是否为否自动判定(步骤s1201)。通过用户预先设定要将优先顺序自动设定还是手动设定。在手动设定时的优先顺序也预先设定。
在OS优先顺序设定不是自动设定的情况(步骤s1201,否)下,从HDD115等读出手动设定的顺序而设定(步骤s1205),并从该处理返回。
在OS优先顺序设定是自动设定的情况(步骤s1201,是)下,从HDD115的其他OS区域取得文件信息(步骤s1202),将对应于文件的OS参照如表1所示的对应表等而计数(步骤s1203)。按照计数数多的OS顺序建立顺序(步骤s1204)。并从该处理返回。
另外,在该例中,作为自动设定根据文件对应数设定优先顺序。但自动设定的方法不限于此。
这样,由于从优先顺序低的OS起使其休眠,能够防止便利性降低。
接着,基于图24的流程图说明装置控制FW的RIP处理进程与在RIP处理时的其他OS休眠控制的处理进程。另外,RIP处理时的控制与整体控制例程独立而进行动作。
首先,将接收的作业信息通知至休眠控制例程(步骤s1301),接着,开始RIP处理(步骤s1302)。若结束RIP处理,则将RIP结束通知至休眠控制例程(步骤s1303),将RIP结束图像数据与印刷条件输入至整体控制例程(步骤s1304),结束RIP处理进程。
另一方面,在RIP处理时的其他OS休眠控制例程中,等待作业信息的接收(步骤s1401),若通过步骤s1301的通知进程作业信息的接收(步骤1401,是),则判定在RIP处理中的必要资源(步骤s1402)。必要资源的判定能够基于作业容量(数据量等)通过必要资源(CPU、存储器等)的等级判定而进行。判定的结果决定在RIP处理时能够使用的OS的个数(步骤s1403)。能够使用的OS的个数决定能够根据上述判定的等级通过自动设定决定个数(0~n)(n是正整数)。将等级与个数相关联而预先可读取地存储在HDD115等。
例如,在硬件资源的个数的自动设定中,若判定为不满足预先设定的印刷处理所需的硬件资源,则根据资源的使用率决定能够启动的OS数目,休眠此外的优先级低(例如未使用)的OS。硬件资源在经由第1OS取得信息的CPU、存储器以及HDD的使用率例如超过50%的情况下,进行3个的启动限制等。此外,例如在经由装置控制FW取得信息时,在HDD的性能不满足传输速度100MB/sec的情况下进行限制。通过在网络效果中传输速度在最大传输速度50%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启动限制等,能够决定能够使用的OS个数。
此外,还能够进行印刷作业的自动设定。在进行RIP处理的控制器中,根据接收到的印刷作业的报头信息,鉴于图像尺寸、数据格式、页数、版面设计等,预先算出RIP处理所需的资源信息。根据其结果进行OS的启动限制。
例如,根据图像尺寸(A4)+格式(PS)+页数(10)、版面设计(2in1),能够算出需要存储器200MB、CPU:双核的占有率30%、HDD:200MB。
决定了在RIP处理时可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403)后,将OS使用限制打开(步骤s1404),判定是否为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405)。若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405,是),则使没有向VNC服务器接入的其他OS休眠(步骤s1406),并再次判定是否为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407),若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407,是),则休眠从外部接入的其他OS(步骤s1408),停止休眠中的其他OS的VNC服务器(步骤s1409)。
另外,若在步骤s1405、s1407中不是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则不使其他OS的休眠增加,而进行休眠中的其他OS的VNC服务器的停止(步骤s1409)。通过VNC服务器的停止,禁止来自外部的接入引起的其他OS的从休眠状态起的恢复。但是,来自操作部140的VNC接入许可启动至能够使用个数。此外,可进行不经由VNC服务器的印刷命令引起的其他OS的启动。
休眠中其他OS的VNC服务器停止后,等待接收RIP处理结束通知(步骤s1410)。若接收RIP处理进程的所述RIP处理结束通知(步骤s1303)(步骤s1410,是),则将OS使用限制关闭,启动全部VNC服务器,转移至作业信息接收的等待(至步骤s1401)。
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最优先作业的执行,确保必要的资源,能够防止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本来的功能的印刷中性能降低。此外,在其他OS的使用限制(休眠控制)中,首先从未使用的OS起使其休眠,接着,与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部使用的OS相比,使从外部的PC使用的OS先休眠,从而能够尽可能维持直接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的便利性。
在其他OS的休眠处理中,将启动状态的存储器状态退避至HDD,进行存储器释放。在第1OS侧若未使用HDD,也使HDD停止。第2~第NOS的恢复确保第2~第NOS用的存储区域,展开HDD的前次的存储信息,使OS加载。
接着,基于图25的流程图说明在装置控制FW的整体控制中其他OS的启动许可/禁止的判定的处理进程。
首先,判定OS使用限制是否打开(步骤s1501)。若OS使用限制不打开(步骤s1501,否),则许可其他OS的启动(步骤s1507),从该处理返回。此处的其他OS的启动表示其他OS变为启动状态,也包含休眠中的其他OS的恢复。
另一方面,在OS使用限制打开的情况(步骤s1501,是)下,检测启动中OS的个数(步骤s1502),判定是否为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503)。若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503,是),则许可其他OS的启动(步骤s1507),从该处理返回。若不是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503,否),则判定是否存在未使用的启动其他OS(步骤s1504)。若无未使用的启动其他OS(步骤s1504,否),则禁止其他OS的启动(步骤s1506),从该处理返回。若存在未使用的启动其他OS的情况(步骤s1504,是)下,在该启动其他OS之中,将优先顺序低的一个其他OS休眠(步骤s1505),再次重复判定是否为启动中的OS个数<能够使用的OS个数(步骤s1503)以后。
通过以上能够实现有限资源中的多OS动作,能够进行进一步稳定的印刷处理。并且,由于考虑优先顺序而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将便利性的下降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能够缩短各OS的启动(恢复)时间。
以上,关于本发明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内容,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3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部,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以及
控制部,通过执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启动的第1操作系统、以及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而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实现在至少包含所述打印机部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硬件资源的控制,
所述控制部能够进一步执行用于启动至少一个以上的应用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操作系统、以及介于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之间从而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能够使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进行动作的仿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仿真器按照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而准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能够直接接入所述硬件资源中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包含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不能直接接入的硬件资源的所述硬件资源,能够经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进行接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的至少一个是处理数据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一步通过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上进行动作而控制所述打印机部的打印机驱动的执行,实现所述打印机部的所述输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中被处理的数据,通过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打印机驱动向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中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作业来输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驱动是以在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作为前提而提供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驱动按照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而准备。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通过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操作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能够在一个操作画面上区分设置通过所述控制程序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以及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而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执行在所述操作部中的所述操作输入的接受以及所述显示的切换。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初始动作中执行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控制程序。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控制程序的指示,执行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通过启动的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结束,恢复至所述控制程序的执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程序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禁止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存储所述第1操作系统、所述控制程序、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应用的存储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部按照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分配区域。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将所述图像输出至用纸的打印机部,其特征在于,
通过执行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启动的第1操作系统、以及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进行动作而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程序,控制至少包含所述打印机部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硬件资源,
执行用于启动至少一个以上的应用的第2~第N(N是2以上的整数)操作系统、以及介于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之间从而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上能够使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进行动作的仿真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准备所述仿真器。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能够直接接入所述硬件资源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包含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不能直接接入的硬件资源的所述硬件资源,能够经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接入。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的至少一个是处理数据的应用。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一个上进行动作,通过控制所述打印机部的打印机驱动的执行,实现所述打印机部的所述输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中处理的数据通过由所述第1操作系统控制的该图像处理装置而输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打印机驱动向在所述第1操作系统中控制的该图像形成装置作为作业来输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驱动是以在个人计算机中的使用作为前提而提供的。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准备所述打印机驱动。
25.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的控制,在操作部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操作画面上区分设置通过所述控制程序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以及通过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进行操作输入的接受与显示的区域。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执行在所述操作部中的所述操作输入的接受以及所述显示的切换。
28.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初始动作中执行所述第1操作系统与所述控制程序。
2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控制程序的指示而执行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至少任一个,通过启动的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结束而恢复至所述控制程序的执行。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控制程序,根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状态禁止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动作。
3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所述第1操作系统、所述控制程序、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所述仿真器以及所述应用存储至存储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存储部中按照所述控制程序以及所述第2~第N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分配区域。
CN201310347069.7A 2012-08-10 2013-08-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5814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8982 2012-08-10
JP2012178982A JP5743108B2 (ja) 2012-08-10 2012-08-1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485A true CN103581485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2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7069.7A Pending CN103581485A (zh) 2012-08-10 2013-08-09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43631A1 (zh)
JP (1) JP5743108B2 (zh)
CN (1) CN1035814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4536B2 (ja) * 2012-08-21 2016-07-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020353B2 (ja) * 2013-05-29 2016-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遠隔操作方法、遠隔制御方法、遠隔操作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遠隔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78515B2 (ja) * 2014-11-13 2017-02-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48978A (ja) * 2016-02-23 2017-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095541B (zh) 2016-05-31 2019-11-05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睡眠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JP6702021B2 (ja) * 2016-06-24 2020-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デバッグ支援方法およびデバッグ支援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160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090316176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620471A (zh) * 2009-08-07 2010-01-06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单主机多系统的实现方法
US20100214586A1 (en) * 2007-10-09 2010-08-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11099064A1 (en) * 2010-02-10 2011-08-18 Kabushiki Kaisha Sato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er emulation
CN102572093A (zh) * 2010-12-21 2012-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以及其中控制模式切换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6171A (ja) * 2000-01-31 2001-08-10 Toshiba Corp 仮想計算機システム
JP5037016B2 (ja) * 2006-01-17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画像投影装置、画像入出力装置
JP2008077186A (ja) * 2006-09-19 2008-04-03 Ricoh Co Ltd 複合機
JP4782042B2 (ja) * 2007-02-21 2011-09-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計算機及びソフトウェアによる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の実現方法
JP5212360B2 (ja) * 2007-03-19 2013-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1145912A (ja) * 2010-01-15 2011-07-28 Fujitsu Ltd 仮想計算機を使用した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仮想計算機を使用したクライアント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1192130A (ja) * 2010-03-16 2011-09-29 Fuji Xerox Co Ltd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1221848A (ja) * 2010-04-12 2011-11-04 Fuji Xerox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4586A1 (en) * 2007-10-09 2010-08-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155160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090316176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620471A (zh) * 2009-08-07 2010-01-06 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 一种单主机多系统的实现方法
WO2011099064A1 (en) * 2010-02-10 2011-08-18 Kabushiki Kaisha Sato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er emulation
CN102572093A (zh) * 2010-12-21 2012-07-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以及其中控制模式切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43108B2 (ja) 2015-07-01
US20140043631A1 (en) 2014-02-13
JP2014038388A (ja) 2014-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148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8400680B2 (e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KR100524568B1 (ko) 인쇄 제어 장치 및 그 표시 방법
US68983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isplay unit for displaying an executable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7933029B2 (en)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358148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351067B2 (en) Device to edit documents for printout and method thereof
JP363094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US79116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nting data generation method, and printing control program
JP200113008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憶媒体
JP56739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5216030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14963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63106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57253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25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113439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57253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545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8885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09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1662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504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5198340A (ja) 画像入出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