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506B -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506B
CN103576506B CN201310318759.XA CN201310318759A CN103576506B CN 103576506 B CN103576506 B CN 103576506B CN 201310318759 A CN201310318759 A CN 201310318759A CN 103576506 B CN103576506 B CN 103576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hamber
rotating parts
containing device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87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6506A (zh
Inventor
藤井正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76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6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5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75Arrangements for shipping or transport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to or from the us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剂容纳装置包括第一腔室(38)、第二腔室(39)、连通端口(42)和开闭部件(33)。第一腔室(38)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第二腔室(39)与第一腔室(38)相邻并且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39)通过连通端口(42)连通。开闭部件(33)开闭连通端口(42)。

Description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的显影剂容纳装置、使用该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使用该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的显影剂容纳装置是公知的。显影剂容纳装置以其中装载有显影剂材料的状态从工厂装运,并且当使用时附接到图像形成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显影剂容纳装置供应显影剂材料,用于形成图像。
日本专利特开No. 2011-118040公开了一种采用这样的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需要一种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即使当显影剂材料容纳设备在其中容纳大量的显影剂材料时,显影剂材料可以仍然顺畅地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中。
即使当显影剂容纳设备设计为具有大容量时,该设备也需要具有改进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显影剂材料高效地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剂容纳装置。
一种显影剂容纳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连通端口和开闭部件。第一腔室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相邻并且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通过连通端口连通。开闭部件开闭连通端口。
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进一步的适用范围将变得显然。但应该理解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虽然指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只是以例示的方式给出,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该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变更例将变得显然。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以例示的方式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的概略图;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设备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开闭部件的立体图;
图5为沿着图4中的线A-A剖开的开闭部件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副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7为副搅拌器的侧视图;
图8为主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9为沿着图8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弧形肋与相邻副膜之间的边界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1示出了开封之前的显影剂容纳设备;
图12至图14示出了当主搅拌器沿着Z方向旋转时的主搅拌器的位置;
图1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器的立体图;
图16为主搅拌膜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17示出了开闭部件33的弧形肋与主搅拌膜的切口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8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设备的操作;
图19为在图18中以“d”描绘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20和图21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更例;
图22和图2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更例;以及
图24和图2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更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容纳装置与可呈各种形式的图像形成单元或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为了简单起见,将关于图像形成装置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构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9的概略图。
图像形成装置29包括纸张输送路径28,纸张输送路径28包括纸张输送辊17-19和排出辊23-26。在纸张输送路径28的上游配置有纸盒16,并且纸盒16容纳作为记录介质的一叠纸张13。在纸张输送路径28的下游设置有收纸部27,并且收纸部27临时地容纳打印后的纸张。纸张输送路径28还包括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13上的转印辊12、和使显影剂图像熔合到纸张13中的定影单元22。转印辊12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1的紧下方。
图2示出了图像形成单元 21的概略图。图像形成单元21包括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1的上部的显影剂容纳装置5、和配置在显影剂容纳装置5下方的打印引擎(图像形成器)10。打印引擎10包括感光鼓1、带电辊2、发光二极管(LED)头3、显影辊6、清洁刮板9、输送螺旋体15和废弃调色剂保持部20。感光鼓1能够旋转地被支承,使得感光鼓1由驱动源(未图示)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能够在其表面上储存电荷。LED头3根据打印数据照射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从而在感光鼓1上产生静电潜像。
带电辊2与感光鼓1的表面压力接触,并且向感光鼓1的表面供应预定量的电荷。带电辊2沿着与感光鼓1相同的方向旋转。LED头3配置在感光鼓1上方,并且照射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以驱散感光鼓1上的电荷,从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容纳装置5位于打印引擎10上方,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例如调色剂)4,并且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至打印引擎10。
显影辊6从显影剂容纳装置5接收显影剂材料4,并且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至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剂材料供应辊8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至显影辊6。显影刮板7与显影辊6压力接触,并且在显影辊6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显影剂材料4的层。
打印引擎10包括开口51,通过该开口51从显影剂容纳装置5接收显影剂材料4。一旦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开口51(图3)就与形成在显影剂容纳装置5中的矩形开口40(图3)对准。
转印辊12配置在感光鼓1的紧下方。清洁刮板9相对于感光鼓1的旋转位于转印辊12的紧下游。清洁刮板9与感光鼓1的表面压力接触,并且在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之后,将附着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残留显影剂材料刮掉,从而将废弃显影剂材料收集到废弃显影剂保持部20中。螺旋体15位于清洁刮板9的附近,并且将刮掉的残留显影剂材料输送到侧部框架(未图示)中。
{显影剂容纳设备}
图3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剖视图。将参考图3来描述显影剂容纳装置5。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并且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到打印引擎10中。显影剂容纳装置5包括:显影剂材料腔室43,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4;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容纳未能转印到纸张13上的残留显影剂材料;以及把手43a,当使用者将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时,由使用者抓握把手43a。
显影剂材料腔室43包括:副腔室38,呈小径中空圆筒的形状,其中容纳少量的显影剂材料4;主腔室39,呈大径中空圆筒的形状,其中容纳大量的显影剂材料4;以及连通端口42,第一腔室38与第二腔室39通过该连通端口42彼此连通。副腔室38具有使得在平行于小径中空圆筒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切割出小径中空圆筒的形状。主腔室39具有使得在平行于大径中空圆筒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切割出大径中空圆筒的形状。第一腔室38和第二腔室39在其在平行于对应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被切割的部分处放置在一起。将显影剂材料4从主腔室39通过连通端口42引导到副腔室38中,并且然后经由形成在开闭部件33(图4)中的开口33b、形成在副腔室38中的开口40和形成在打印引擎10中的开口51引导到打印引擎10中。
一旦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就将显影剂材料腔室43定向成使得主腔室39和副腔室38基本上水平地并排定位并且其底部基本上位于水平面中。以该方式在图像形成装置29中将显影剂容纳装置5维持在最低高度。
副腔室38包括开闭部件33、副搅拌器30和开口(供给口)40。
开闭部件33能够旋转地收纳在副腔室38中,并且同时开闭开口40和连通端口42。换言之,开闭部件33在副腔室38中旋转以开闭开口40。开闭部件33还在副腔室38中旋转以开闭连通端口42,副腔室38和主腔室39通过连通端口42彼此连通。在将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之后,使用者操作杆(未图示)以使开闭部件33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旋转。当显影剂容纳装置5由于例如掉落而受到冲击时,开闭部件33同时闭合开口40和连通端口42,从而防止显影剂材料4从显影剂容纳装置5泄漏。密封构件41和密封壁33d彼此配合以密封地闭合开口40,从而防止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4通过开口40泄漏。密封壁33c闭合连通端口42,从而防止主腔室39中的显影剂材料4的压力施加到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上。该构造防止了开口40处的密封效果降低。换言之,开闭部件33和副腔室38用作主腔室43与打印引擎10之间的缓冲机构。
图4为开闭部件33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开闭部件33的相关部分的剖视图。开闭部件33具有大体上圆柱形的形状,并且具有略小于副腔室38的内径的外径,使得开闭部件33能够在副腔室38中旋转。开闭部件33由ABS树脂形成。
开闭部件33包括六个弧形或周向肋(干涉防止用肋)33a、开口33b、闭合壁(遮蔽部)33c、开口33e、闭合壁(遮蔽部)33d和密封构件41。
周向肋33a呈圆弧的形状,其限定了开闭部件33的外径和内径的一部分。周向肋33a沿着平行于开闭部件33的旋转轴线X1(图5)的方向以预定间隔H排列,从而在相邻的周向肋33a之间限定开口33e。开口33e沿着开闭部件33的纵向方向具有尺寸H。每个周向肋具有宽度t。在本实施例中,尺寸H为30mm并且宽度t为4mm。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周向肋33a的数量可以例如在1至5或超过7的范围中,根据副搅拌器30的副搅拌膜5的副膜的数量来选择。当开闭部件33打开连通端口42时,周向肋33a防止副搅拌膜35进入主腔室39并防止主搅拌膜37进入副腔室38。换言之,即使当连通端口42开放时,周向肋33a也防止副搅拌器30和第二搅拌构件49(图8)彼此干涉。
开口33b(图4)具有与形成在副腔室38中的开口40基本上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并且定位在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基本上纵向中部。当开闭部件33沿着打开方向旋转时,开口33b变成与开口40对准,使得副腔室38通过开口33b和40与打印引擎10连通,并且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到打印引擎10中。
当开闭部件33沿着闭合方向旋转时(与图3所示的Q方向相反),闭合壁33c变成与连通端口42对准,从而闭合该连通端口42。
当开闭部件33沿着闭合方向旋转时,使闭合壁33d与开口40对准,从而闭合该开口40。
密封构件41为开口40提供密封环境。密封构件41位于开闭部件33的外表面上,并且呈包围基本上矩形开口40的矩形环的形状。当显影剂容纳装置5已经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时,开口40基本上向下面向打印引擎10。
开口40、连通端口42、开口33e与开闭部件33的闭合壁33c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关系如下:当开闭部件33旋转使得开口33e变成与连通端口42对准时(打开位置),开口33e变成与连通端口42对准。当开闭部件33旋转以使闭合壁33c与连通端口42对准(闭合位置)时,闭合壁33d变成与开口40对准。
{副搅拌器}
副搅拌器30在副腔室38中旋转,同时搅拌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4。副搅拌器30包括杆结构34和副搅拌膜35。当副搅拌器30旋转时,从杆结构34径向地延伸的副搅拌膜35刮擦副腔室38的内周面。杆结构34包括从杆结构34的主体突出的旋转轴34a。旋转轴34a沿着杆结构34的纵向方向基本上相反地延伸,并且能够旋转地收纳在安装于副腔室38的纵向端部壁处的轴承(未图示)中,使得副搅拌器30在副腔室38中旋转。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X2(图6)与副腔室38中的内部圆柱形空间的中心线基本上一致。
图6示出了副搅拌器30。杆结构34包括第一安装表面34a和倾斜的两个第二安装表面34c。杆结构34是单件式构成。第一安装表面34b在杆结构34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横向居中。两个第二安装表面34c定位成第一安装表面34b位于两个第二安装表面之间。第一安装表面34b与第二安装表面34c邻接。安装表面34b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第二安装表面34c中的每一个的延伸方向使得越接近旋转轴34a的纵向端部就变得越远离旋转轴34a的纵向轴线。杆结构34还在旋转轴34a之间包括五个肋34d。
副搅拌膜35具有切口35b1-35b4,以限定能够彼此独立地弹性偏转的五个弹性薄副膜35a1-35a5,使得副膜35a1-35a5弹性地刮擦开闭部件33的内表面。副膜35a1-35a5安装在杆结构34的安装表面34b和34c上,并且从第一安装表面34b和第二安装表面34c延伸。当杆结构34旋转时,副膜35a1-35a5的自由端部Y1-Y5刮擦周向肋33a的内表面,但不与主腔室39中的主搅拌膜37干涉。
副膜35a3的自由端部比副膜35a4和35a2的自由端部Y4和Y2更远离旋转轴34a的纵向轴线。副膜35a4、35a5、35a2和35a1的自由端部越接近杆结构34的纵向自由端部就越远离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
副搅拌膜35从杆结构34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轴34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与开闭部件33的内表面弹性接触,从而确保了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4供应到打印引擎10中。换言之,在比位于副膜35a1与35a5之间的副膜35a2和35a4高的压力下,位于副搅拌器30的纵向端部附近的副膜35a1和35a5接触副腔室38的内表面,使得附着到副腔室38的内表面上的显影剂材料4朝向副腔室38的纵向中部被收集。副膜35a3的自由端部比紧邻薄副膜35a3的副膜35a1和35a5的部分更远离轴34a的旋转轴线,并且较强地刮擦开闭部件33的内表面,从而朝向开口40引导显影剂材料4。以该方式可以将显影剂材料4通过开口40排出到打印引擎10中。
具体而言,轴34a的旋转轴线与副腔室38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R1(图3)为26mm。副膜35a1和35a5的自由端部与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L1为30mm。由于距离R1和L1的关系为R1<L1,所以副搅拌膜35与开闭部件33的内周面弹性接触。
图7为副搅拌器30的侧视图。
副搅拌膜35具有基本上L形的剖面,具有长边35m和短边35s。短边35s例如通过热铆接而固定到安装表面34b和34c上。
五个副膜35a1-35a5沿着第一搅拌杆的纵向方向分别具有长度D1、D2、D3、D4和D5(图6)。
副膜35a1、35a2和35a3分别距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具有距离L1、L2、L3和L4。L1为副膜35a1的自由端部Y1距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的距离,自由端部Y1为副搅拌膜35的纵向端部。L2为紧邻副膜35a2的副膜35a1的自由端部Y1距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的距离。L3为副膜35a2的自由端部Y2距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的距离,自由端部Y2紧邻副膜35a3。L4为副膜35a3的自由端部Y3距旋转轴34a的旋转轴线的距离。距离L1-L4和R1的关系为R1<L3<L1<L4,并且允许副搅拌膜35与开闭部件33的内周面弹性接触,从而确保将显影剂材料4通过开口40高效地供应到引擎10中。
副膜35a4和35a5与副膜35a1和35a2关于副膜35a3对称,并且因此省略薄副膜35a4和35a5距轴34a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的描述。
参考图6,尺寸D1-D5和距离L1-L4的关系为D1、D2和D3为40mm,D4为50mm,D5为36mm,L1为30mm,L2为28mm,L3为26mm,并且L4为35mm。副搅拌膜35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并且具有0.1mm的厚度。但是,副搅拌膜35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多种尺寸。此外,副搅拌膜35可以具有多于五个的副膜。杆结构34可以由并非ABS树脂的其它材料形成。
{主搅拌器}
图8为主搅拌器49的立体图,并且图9为沿着图8中的线C-C剖开的剖视图。主搅拌器49包括形成为一件式构成的杆结构36和安装到杆结构36上的弹性薄膜37。杆结构36包括安装杆36d、旋转轴36a和支承杆36e。旋转轴36a沿着杆结构36的纵向方向相反地延伸。支承杆36e从安装杆36d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弹性薄膜37在“A”所示的部分牢固地安装到安装杆36d,并沿着垂直于支承杆36e的方向延伸。旋转轴36a与主腔室39的圆柱形空间的中心线一致。轴36a能够旋转地收纳在主腔室39的纵向端部处的轴承中,并且主搅拌器49沿着箭头Z所示的方向旋转(图3)。
安装杆36d跨越支承杆36e,从而限定以支承杆36e、杆36f和安装杆36d为边界的空间36b。弹性薄膜37在其一端固定到安装杆36d,并且延伸到主腔室39的内周面。安装杆36d包括相对于主搅拌器49的旋转呈锥形的形成在其前端上的锥形端部36c,锥形端部沿着安装杆36d的整个长度形成。当主腔室39在其中容纳大量显影剂材料4时,弹性薄膜37可能不能高效地搅拌显影剂材料4,但安装杆36d的锥形端部36c能够拨开显影剂材料堆,同时允许显影剂材料4通过空间36b逸出。以该方式,锥形端部36c防止弹性薄膜37的过载。
当主搅拌器49沿着Z方向旋转时,弹性薄膜37旋转,使得相对于主搅拌器49的旋转方向,弹性薄膜37的固定到安装杆36d上的部分为前端,并且弹性薄膜37的自由端部为后端。换言之,弹性薄膜37在主搅拌器49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伸展。自由端部弹性地拖动主腔室39的内周面上的显影剂材料4,从而收集显影剂材料4。弹性薄膜包括构造为彼此独立地弹性变形的五个副膜37a1-37a5。就像是在副搅拌器30的弹性薄膜35中那样,当主搅拌器49旋转时,副膜37a1-37a5的自由端部Z1-Z5刮擦周向肋33a的外周面,但并不与副腔室38中的副膜35a1-35a5干涉。
该构造使在主搅拌器49旋转期间施加在弹性薄膜37上的载荷最小。轴36a的旋转轴线与弹性薄膜37的自由端部之间的距离L5为56mm。将距离R2和L5选择为R2<L5使得弹性薄膜37的自由端部Z1-Z5弹性地接触主腔室39的内周面。
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可以与显影剂材料容纳腔室43分离,并且包括显影剂收纳开口50和螺旋体31。显影剂收纳开口50收纳未能转印到纸张13上的废弃显影剂材料。废弃显影剂材料通过显影剂收纳开口50被引导到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的后端中,以高效地利用储存空间。
主搅拌膜37具有切口37b1-37b4,以限定能够彼此独立地弹性偏转的五个弹性薄副膜37a1-37a5,使得副膜35a1-35a5弹性地刮擦开闭部件33的内周面。副膜37a1-37a5中的每一个在其中形成有孔37c,其减轻由显影剂材料4施加在副膜37a1-37a5上的载荷。副膜37a1-37a5具有分别沿着平行于轴36a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长度D1、D2、D3、D4和D5、和在副膜37a1-37a5的自由端部Z1-Z5与轴36a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L5(图9)。弹性薄膜37具有0.1mm的厚度并且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杆结构36由ABS树脂形成。但是弹性薄膜37和杆结构36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
图10示出了周向肋33a与相邻副膜35a1-35a5之间的切口35b1-35b4及相邻副膜37a1-37a5之间的切口37b1-37b4之间的位置关系。应当指出的是周向肋33a并不面向切口35b1-35b4和37b1-37b4,或者切口35b1-35b4和37b1-37b4并不面向周向肋33a,使得周向肋33a并不进入切口35b1-35b4。因此,周向肋33a防止副膜37a1-37a5进入副腔室38并且防止副膜35a1-35a5进入主腔室39。
由ABS树脂形成的杆结构36比由PET形成的主搅拌膜37更刚硬。支承杆36e从杆36f沿着与旋转轴36a和杆36f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主搅拌膜37支承在支承杆36e的与杆36f的相对侧,并且位于与支承杆36e形成60-150度的范围内的角度的平面中,优选地垂直于杆36f。换句话说,主搅拌膜37远离杆36f和旋转轴36a,并且位于与旋转轴36a和杆36f平行的平面中。
{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辊17-19配合以从纸盒16接收纸张13并且将纸张13供给到输送路径28中。转印辊12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13上。定影单元22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纸张13上。在定影后,纸张13被排出到收纸部27上。
将描述图像形成单元21。
带电辊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地带电。LED头3照射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以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剂容纳装置5处于打印引擎10上并且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到打印引擎10中。供应辊8将显影剂材料4供应到显影辊6。显影刮板7形成显影剂材料4的薄层。然后使薄层与静电潜像接触,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显影剂图像14。显影剂图像然后由转印辊12转印到纸张13上。未能转印到纸张13上的残留显影剂由清洁刮板9收集,并且由螺旋体15输送到打印引擎10的侧部框架(未图示)。残留显影剂从侧部框架进一步输送到显影剂收纳开口50,残留显影剂通过显影剂收纳开口50而储存到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中。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中的残留显影剂由螺旋体31散布,使得残留显影剂高效地储存在废弃显影剂材料腔室32中。
{显影剂材料容纳设备}
将参考图11来描述显影剂容纳装置5。图11示出了开封之前即刚从工厂装运后的显影剂容纳装置5。当显影剂容纳装置5保持开封时,开口40由密封壁33d和密封构件41保持闭合,使得显影剂材料4将不从显影剂容纳装置5泄漏。连通端口42由闭合壁33c闭合。因此,即使由于输送期间的振动和意外掉落而在显影剂容纳装置5上施加不希望的物理力,主腔室39中的显影剂材料4的压力也不传递到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换言之,开闭部件33用作缓冲机构,防止主腔室39中的显影剂材料4的压力传递到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该构造防止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通过开口40从副腔室38泄漏。
应当指出的是副腔室38比主腔室39容纳少量的显影剂材料。因此,当由于输送期间的振动或意外掉落而在显影剂容纳装置5上施加不希望的物理力时,仅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的压力施加在闭合开口40的闭合壁33d上。因此,能够使施加在闭合壁33d上的压力最小。
图12至图14示出了当主搅拌器49沿着Z方向旋转时的主搅拌器49的位置。将参考图12至图14来描述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操作。假定当主搅拌器49处于图12的位置时,使用者操作杆(未图示)来打开开闭部件33。打开开口40从而可以将显影剂材料4从显影剂容纳装置5供应到打印引擎10中。当打开开口40时,开口33e也与连通端口42对准,使得可以将显影剂材料4从主腔室39供应到副腔室38中。
参考图13,主搅拌器49旋转,使得副膜37a1-37a5将显影剂材料4从主腔室39输送到副腔室38中。副搅拌器30也旋转,使得副膜35a1-35a5将显影剂材料4从副腔室38输送到打印引擎10中。周向肋33a防止副膜37a1-37a5进入副腔室38并防止副膜35a1-35a5进入主腔室39,副膜37a1-37a5摩擦周向肋33a的外弧形表面并且副膜35a1-35a5摩擦周向肋33a的内弧形表面。
{效果}
副搅拌器30的副膜35a1-35a5和主搅拌器49的副膜37a1-37a5 同时旋转,以将显影剂材料4高效地输送到打印引擎10中。
直到显影剂容纳装置5附接到打印引擎10上,开闭部件33的闭合壁33c防止主腔室39中的显影剂材料4的压力施加在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4上,从而使显影剂材料4通过开口40从副腔室38泄漏的可能性最小。该构造提高了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可靠性。
周向肋33a用于将副膜 37a1-37a5与副膜35a1-35a5隔离,从而防止副膜37a1-37a5 和副膜35a1-35a5彼此干涉。这防止了异常声音或者副膜37a1-37a5和35a1-35a5 上的载荷增加,异常声音或载荷增加否则会由于副搅拌膜35和主搅拌膜45彼此干涉而引起。
防止副膜35a1-35a5与副膜37a1-37a5干涉的一种方式是使得副搅拌器30和主搅拌器49以这样的方式旋转,即,副膜35a1-35a5和37a1-37a5当旋转时并不在连通端口42处相遇。但是,这样的配置可能导致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复杂的设计和组装。采用周向肋33a简化了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结构,并且消除了副膜35a1-35a5和37a1-37a5当旋转时并不在连通部42处相遇的复杂配置。
如果副搅拌器30和主搅拌器49设计成使得副膜35a1-35a5和37a1-37a5当旋转时并不在连通端口42处相遇,副膜37a1-37a5应该为高度弹性的,使得副膜37a1-37a5充分地弹回显影剂材料4并且恢复其原始形状。但是,当副膜37a1-37a5弹回显影剂材料4时,它们可能发出异常声音。
第二实施例
图15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器49的立体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尺寸D1-D5是相关的,使得D1、D2和D3为40mm,D4为50mm,D5为36mm。
副搅拌膜35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并且具有0.1mm的厚度。但是,副搅拌膜35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并且具有多种尺寸。此外,副搅拌膜35可以具有多于五个的副膜。杆结构34可以由并非ABS树脂的其它材料形成。
图16为主搅拌膜45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将参考图15和图16来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杆结构36和主搅拌膜45。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相似的元件给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描述。
主搅拌膜45具有与主搅拌膜37基本上相同的形状,除了主搅拌膜45的副膜45a1-45a5中的每一个如图16所示具有相对应的成对的切口或狭缝45c以外,切口或狭缝45c在它们之间限定可变形条带45a。切口45c具有2mm的长度k,并且以6mm的距离P1间隔开。
图17示出了开闭部件33的周向肋33a与主搅拌膜45的切口45c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从图17可以清楚,每个可变形条带45a面向周向肋33a中相对应的一个。
当主搅拌器49旋转时,主搅拌膜45旋转,使得一对切口45c之间的可变形条带45a与周向肋33a中相对应的一个压力接触。因此,主搅拌膜45的自由端部除了可变形条带45a之外朝向副腔室38延伸,但并不比周向肋33a(图19)的内表面延伸得更远,使得副搅拌膜35和主搅拌膜45并不彼此干涉。
{操作}
将描述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操作。就像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从工厂装运的显影剂容纳装置5容纳大量的如图11所示的显影剂材料4。
图18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操作。
图19为在图18中以“d”描绘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将参考图18和图19来描述显影剂容纳装置5的操作的相关部分。参考图18,当主搅拌器49旋转时,显影剂材料4通过开闭部件33的开口33e从主腔室39传送到副腔室38中。开闭部件33中的开口33e处的周向肋33a防止副搅拌膜35进入主腔室39。参考图19,主搅拌膜45的可变形条带45a抵接周向肋33a中相对应的周向肋,使得可变形条带45a远离周向肋33a偏转,并且切口45c之间的可变形条带45a的基部45b抵接周向肋33a的外弧形表面G。
应当指出的是主搅拌膜45的边缘部除了可变形条带45a之外延伸到开口33e中比周向肋33a的外弧形表面更远,并且用于将副腔室38中的显影剂材料4推向开口40。这提高了主搅拌膜45将显影剂材料4传送到副腔室38中的能力。
副搅拌器30和主搅拌器49从如图13所示的位置进一步旋转,到达如图14所示的位置,其中显影剂材料4由副搅拌膜35推向开口40。
{效果}
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第二实施例除了提供第一实施例的效果之外,还提供以下效果。当主搅拌膜45旋转并且抵接周向肋33a的外表面时,主搅拌膜45的自由端部除了可变形条带45a之外延伸到开口33e中,但并不比周向肋33a的内周面更远。该构造对于使显影剂材料4留在主腔室39中不使用的可能性最小是有效的。
自由端部除了可变形条带45a之外延伸到开口33中,但并不与副搅拌膜35干涉,由此消除了异常声音或者副膜37a1-37a5和35a1-35a5上的载荷增加,这种异常声音或载荷增加否则会由于副搅拌膜35和主搅拌膜45彼此干涉而引起。
{变更例}
图20和图21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更例。根据第一变更例的主搅拌膜46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膜45基本上相同的形状。主搅拌膜46具有L形切口46b,L形切口46b限定可变形条带46a。L形切口46b包括短边46b1和长边46b2。短边46b1沿着与旋转轴36a延伸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延伸。长边46b2沿着与旋转轴36a延伸的方向基本上平行的方向延伸。短边46b1具有长度k,例如2mm。长边46b2具有长度P,例如6mm。
可变形条带46a抵接周向肋33a的外弧形表面,并且提供与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膜45相似的效果。
图22和图23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更例。根据第二变更例的主搅拌膜47具有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膜45基本上相同的形状。主搅拌膜47具有T形切口47b。每个T形切口47b包括底部分支47b1和与底部分支47b1正交地配置在中央的直立分支47b2。底部分支47b1沿着与轴36a延伸的方向基本上平行的方向延伸,而直立分支47b2沿着与轴36a延伸的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延伸,从而限定两个可变形条带47a1和47a2。直立分支47b2具有2mm的长度k,并且从长边的纵向中点延伸。底部分支47b1具有长度2×P2,例如,2×3 mm。
当主搅拌膜47旋转时,可变形条带47a1和47a2抵接周向肋33a的外弧形表面,从而提供与从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膜45获得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图24和图2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更例。第三变更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主搅拌膜48具有多个切口48a。切口48a具有例如2mm的深度k和例如3mm的宽度P3。
当主搅拌膜48旋转时,周向肋33a进入对应的切口48a,从而提供与第二实施例的主搅拌膜45的效果相似的效果。
已经关于在打印机中使用的显影剂容纳装置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常规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传真机、复印机和配备有显影剂材料容纳设备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及图像形成单元。

Claims (13)

1.一种显影剂容纳装置(5),包括:
第一腔室(38),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
能够旋转地收纳在所述第一腔室(38)中的第一可旋转构件(30);
第二腔室(39),与所述第一腔室(38)相邻并且在其中容纳显影剂材料;
能够旋转地收纳在所述第二腔室(39)中的第二可旋转构件(49);
连通端口(42),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连通端口(42)与所述第二腔室(39)连通;以及
开闭部件(33),开闭所述连通端口(42);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38)和第二腔室(39)沿着其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开闭部件(33)包括沿着所述纵向方向排列的多个肋,所述多个肋防止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彼此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腔室(38)包括第一开口(40),所述显影剂材料通过所述第一开口(40)从所述第一腔室(38)排出;
其中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可绕第一旋转轴(34a)旋转,与所述第一腔室(38)的内壁接触;
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可绕第二旋转轴(36a)旋转,与所述第二腔室(39)的内壁接触;
其中所述多个肋沿着所述纵向方向间隔排列,以在相邻的肋(33a)之间限定第二开口(33e);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34a)和所述第二旋转轴(36a)处于一假想平面中,所述第一开口(40)相对于重力方向位于所述假想平面的下方并朝下开口,并且所述连通端口(42)位于以下这样的位置处:使得所述假想平面延伸通过所述连通端口(42);
其中,当所述开闭部件(33)移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开闭部件(33)闭合所述连通端口(42),并且,当所述开闭部件(33)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所述多个肋面向所述连通端口(42),使得所述第一腔室(38)与所述第二腔室(39)通过所述第二开口(33e)连通;并且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旋转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与所述多个肋接触地旋转,并且当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旋转时,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与所述多个肋接触地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当所述开闭部件(33)开闭所述连通端口(42)时,所述开闭部件(33)还开闭所述第一开口(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33)同时闭合所述连通端口(42)和所述第一开口(4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33)同时打开所述连通端口(42)和所述第一开口(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腔室(39)具有比所述第一腔室(38)大的容纳显影剂材料的体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开闭部件(33)收纳在所述第一腔室(38)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包括可变形条带(45a, 46a, 47a),当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旋转时,使所述可变形条带(45a, 46a,47a)与所述肋(33a)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包括沿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薄弹性条带(35a1-35a5),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包括沿着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的旋转轴线排列的多个第二薄弹性条带(37a1-37a5);
其中当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和第二可旋转构件(49)旋转时,使所述多个第一薄弹性条带(35a1-35a5)和所述多个第二薄弹性条带(37a1-37a5)与所述多个肋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当所述显影剂材料容纳装置被保持为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排设置时,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底部位于基本上水平面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30)包括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径向地延伸的第一构件(35);
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包括:
第二构件(36e, 36d),朝向所述第一腔室(38)的内周面径向地延伸,以及
第三构件(37),从所述第二构件延伸,使得相对于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49)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三构件(37)的固定到所述第二构件上的一部分为前端并且所述第三构件(37)的自由端部为后端。
12.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图像形成单元。
13.一种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纳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1310318759.XA 2012-07-27 2013-07-26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6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7555A JP5619087B2 (ja) 2012-07-27 2012-07-27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7555 2012-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506A CN103576506A (zh) 2014-02-12
CN103576506B true CN103576506B (zh) 2019-07-19

Family

ID=4887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875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6506B (zh) 2012-07-27 2013-07-26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89537B2 (zh)
EP (1) EP2708955B1 (zh)
JP (1) JP5619087B2 (zh)
CN (1) CN1035765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7340B2 (ja) * 2015-03-12 2019-07-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搬送部材、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77993B2 (ja) * 2015-04-16 2018-0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撹拌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261654B (zh) * 2015-11-05 2018-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
JP7027793B2 (ja) * 2017-10-19 2022-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JP7027794B2 (ja) * 2017-10-19 2022-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1453A2 (en) * 1999-03-29 2000-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86322A (ja) * 2005-09-21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5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6671B2 (en) * 1998-12-14 2002-12-17 Oki Data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with locking toner discharge opening
JP2001331028A (ja) * 2000-05-18 2001-11-30 Minolta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2040786A (ja) * 2000-07-28 2002-02-06 Seiko Epson Corp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DE602006010935D1 (de) * 2005-04-26 2010-01-21 Ricoh Kk Entwicklervorrichtung, Bilderzeugungsvorrichtung und Prozesskartusche mit der Entwicklervorrichtung
JP4315933B2 (ja) * 2005-07-21 2009-08-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367069B1 (en) * 2005-09-21 2013-07-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for developing device
JP4622774B2 (ja) * 2005-09-21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4338740B2 (ja) * 2007-02-13 2009-10-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42086B2 (ja) * 2008-01-23 2011-03-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08565B2 (ja) * 2008-03-31 2011-01-1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8600267B2 (en) * 2009-04-28 2013-12-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029659B2 (ja) * 2009-06-30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868033B2 (ja) * 2009-06-30 2012-02-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装置
JP4811513B2 (ja) * 2009-10-29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ユニット
JP4918127B2 (ja) * 2009-11-04 2012-04-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8040A (ja) 2009-12-01 2011-06-16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3170B2 (ja) 2009-12-02 2012-09-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4697B2 (ja) * 2010-11-02 2014-06-04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2511A (ja) * 2011-12-09 2013-06-20 Canon Inc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223B2 (en) * 2011-12-30 2014-07-0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ing apparatus assembly with pressure equalization
JP5500199B2 (ja) * 2012-04-02 2014-05-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ボトル、補給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1453A2 (en) * 1999-03-29 2000-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supplying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86322A (ja) * 2005-09-21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5A (zh) * 2007-11-16 2009-05-2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容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08955B1 (en) 2021-08-25
EP2708955A1 (en) 2014-03-19
US20140029984A1 (en) 2014-01-30
CN103576506A (zh) 2014-02-12
JP2014026172A (ja) 2014-02-06
JP5619087B2 (ja) 2014-11-05
US9389537B2 (en) 2016-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506B (zh) 显影剂容纳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079788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09707B1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368331B2 (ja)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157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画像形成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18575A (ja) 回転式現像装置
CN105404117B (zh)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237043A (ja)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54638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94247B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779472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9023B2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9231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47965B2 (ja) 現像剤供給装置
JP7498105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40145A (ja) 現像剤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1995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
JP3833120B2 (ja) トナー補給容器
JP2795376B2 (ja) トナー移し換え装置
JP4108534B2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83731B2 (ja) 回転式現像装置
JP202209714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60125866A (ja) 現像装置
JPS6047587B2 (ja) 現像装置
JP2019109300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