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04117B -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04117B
CN105404117B CN201510571522.1A CN201510571522A CN105404117B CN 105404117 B CN105404117 B CN 105404117B CN 201510571522 A CN201510571522 A CN 201510571522A CN 105404117 B CN105404117 B CN 105404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oner
unlatching
nozzle
closur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1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04117A (zh
Inventor
铃木道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845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441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268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4882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RIKEN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
Publication of CN105404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4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04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041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Abstract

一种布置在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粉末容器中的喷嘴接收装置,包括喷嘴插入口、开启/关闭件、支撑件和内盖。用于输送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粉末容器供给的粉末的输送喷嘴可插入至喷嘴插入口中,并可从喷嘴插入口取下。在输送喷嘴被插入时,开启/关闭件在压力下移动至开启位置,以开启喷嘴插入口,在输送喷嘴被取下时,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关闭喷嘴插入口。输送喷嘴包括用于密封喷嘴插入口的密封部。支撑件支撑开启/关闭件,以导引开启/关闭件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至少当开启/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遮盖密封部和支撑件。

Description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嘴接收装置、一种粉末容器和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或具有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粉末输送装置从作为盛有粉末状显影剂的粉末容器的调色剂容器向显影装置供应(补充)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
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133349中说明的调色剂容器包括可转动的圆筒状粉末存储装置、附接至所述粉末存储装置的喷嘴接收装置、布置在所述喷嘴接收装置上的开口、以及开启/关闭件,当所述开启/关闭件移动关闭位置时,所述开口关闭,当所述开启/关闭件随着粉末补充装置的输送喷嘴的插入移动到开启位置时,所述开口开启。当所述开启/关闭件随着调色剂容器附接至粉末输送装置而被插入在调色剂容器中的输送喷嘴移动至开启位置时,所述开启/关闭件移动位于所述开口附近的调色剂。
在上述构造中,若调色剂随着开启/关闭件移动时不能逸出,则调色剂会被压缩并粘结,并且例如当调色剂容器从粉末容器分离时,调色剂会阻碍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防止调色剂阻碍用于开启和关闭布置在粉末容器的喷嘴接收装置上的开口的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
根据实施方式,在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粉末容器中提供有喷嘴接收装置。所述喷嘴接收装置包括喷嘴插入口、开启/关闭件、支撑件和内盖。用于输送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粉末容器供给的粉末的输送喷嘴可插入至喷嘴插入口中,并可从喷嘴插入口取下。在输送喷嘴被插入时,开启/关闭件在压力下移动至开启位置,以开启喷嘴插入口,在输送喷嘴被取下时,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关闭喷嘴插入口。输送喷嘴包括用于密封喷嘴插入口的密封部。支撑件支撑开启/关闭件,以导引开启/关闭件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内盖至少在开启/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时遮住开启/关闭件的密封部以及支撑件。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行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在附接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粉末容器之前粉末输送装置以及粉末容器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粉末容器附接至容器保持段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示出粉末容器附接至图2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粉末输送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粉末容器所附接的粉末输送装置以及粉末容器的说明性透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粉末容器的结构的说明性透视图;
图8是粉末容器所附接的粉末输送装置以及粉末容器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容器保持段的说明性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喷嘴插入件的结构的说明性透视图;
图11A至11D是说明开启/关闭件和输送喷嘴在附接操作中的状态的俯视平面图;
图12A是示出从喷嘴插入侧观察时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内盖的喷嘴插入件的结构的说明性透视图;
图1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内盖的喷嘴插入件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内盖所附接的容器遮板支撑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3B是从喷嘴插入侧观察时容器遮板支撑件的透视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在附接粉末容器时开启/关闭件和内盖的操作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内盖处于封闭位置时的状态;
图14B是示出内盖正在从封闭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C是示出内盖处于释放位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内盖的喷嘴插入件中的密封部的另一个示例的说明性横截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盖的另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盖(外盖)的结构的放大透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盖的附接状态的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盖的附接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20A至20C是分离操作中的护盖的俯视平面图;
图21A是用于说明插入部的长度与喷嘴插入口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1B是用于说明输送喷嘴的长度与喷嘴插入口的长度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盖的另一个示例的横截面图;和
图2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护盖的又一个示例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和常规结构的说明中,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基本上以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下文的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进行修改或变化能够轻而易举地构思出其它实施方式;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修改和变化属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在附图中,Y、M、C和K分别是附加到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对应的部件的符号,并且会适当省略。
图2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串联式电子照相彩色复印机(以下称为“复印机500”)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复印机500可为单色复印机。除了复印机外,图像形成设备还可为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功能之中至少两种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复印机 500主要包括复印机本体(以下称为“打印机100”)、片材供送台(以下称为“片材供送器200”)、以及安装在打印机100上的扫描器段(以下称为“扫描器400”)。
作为与不同颜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对应的粉末容器的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以可分离(可更换)的方式附接至作为布置在打印机100的上部中的容器保持段的调色剂容器座70。
中间转印装置85布置在调色剂容器座70的下方。中间转印装置85包括作为中间转印介质的中间转印带48、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49Y、49M、49C、 49K、一个二次转印支承辊82、多个辊、中间转印清洁装置、等等。中间转印带48由多个辊拉伸和支撑,并随着作为其中一个辊的二次转印支承辊82 的转动沿图2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循环运动。
在打印机100中,与相应的颜色对应的四个图像形成段46Y、46M、46C、 46K串列布置,从而面对中间转印带48。作为与四种颜色的四个调色剂容器 32Y、32M、32C、32K对应的粉末补充(供应)装置的四个调色剂补充装置 60Y、60M、60C、60K分别布置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下方。调色剂补充装置60Y、60M、60C、60K分别向用于相应颜色的图像形成段46Y、46M、46C、46K的显影装置供应(补充)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 32M、32C、32K中的调色剂T(参见图3),所述调色剂T是粉末状显影剂。在此实施方式中,四个图像形成段46Y、46M、46C、46K构成一个图像形成单元。
如图2所示,打印机100包括布置在四个图像形成段46Y、46M、46C、 46K下方的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曝光装置47。曝光装置47根据由扫描器400 读取的原始图像的图像信息使用光对作为图像载体(将在后文中详述)的光导体41Y、41M、41C、41K的表面进行曝光和扫描。图像信息可从连接至复印机500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电脑)输入,而不是通过扫描器400读取。
在此实施方式中,采用使用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扫描系统作为曝光装置 47。但是,也可采用其它构造(例如包含LED阵列的构造)作为曝光装置。
图3是示出与黄色对应的图像形成段46Y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像形成段46Y包括鼓状光导体41Y。图像形成段46Y包括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44Y、作为显影装置的显影装置50Y、用于清洁光导体的清洁装置42Y、静电消除装置,等等,所有这些装置都布置在光导体41Y的周围。图像形成过程(充电过程、曝光过程、显影过程、转印过程、以及清洁过程) 都在光导体41Y上进行,从而在光导体41Y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
其它三个图像形成段46M、46C、46K具有几乎与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段46Y相同的构造,唯一不同的是待使用的调色剂T的颜色不同,并且在光导体41M、41C、41K上形成与相应的调色剂T颜色对应的调色剂图像。以下仅说明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段46Y,并适当省略其它三个图像形成段 46M、46C、46K的说明。
光导体41Y由驱动电机驱动沿图3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正对充电辊44Y的位置,光导体41Y的表面被均匀地充上电荷(充电过程)。然后,光导体41Y的表面到达被曝光装置47发射的激光L照射的位置,在该位置,通过曝光扫描(曝光过程)形成黄色颜色的静电潜像。然后,光导体 41Y的表面到达正对显影装置50Y的位置,在该位置,使用黄色调色剂T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
中间转印装置85的一次转印偏压辊49Y和光导体41Y把中间转印带 48夹在中间,从而形成用于黄色的一次转印夹挤区。具有与调色剂T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一次转印偏压辊49Y上。
通过显影过程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光导体41Y的表面越过中间转印带 48到达正对一次转印偏压辊49Y的一次转印夹挤区,光导体41Y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夹挤区处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8上(一次转印过程)。此时,在光导体41Y上残留有少量未转印的调色剂。当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夹挤区处被从光导体41Y的表面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8上后,光导体41Y的表面到达正对清洁装置42Y的位置。在此位置,残留在光导体41Y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容纳在清洁装置42Y中的清洁刮板42a通过机械方式收集(清洁过程)。光导体41Y的表面最终到达正对静电消除装置的位置,在该位置,光导体41Y上的残余电位被消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在光导体41Y上执行的一系列图像形成过程。
上述的图像形成过程也通过与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段46Y相同的方式在其它的图像形成段46M、46C、46K上执行。具体而言,布置在图像形成段46M、46C、46K下方的曝光装置47根据图像信息朝图像形成段46M、 46C、46K的光导体41M、41C、41K发射激光L。更准确地说,曝光装置 47发射来自于光源的激光L,并使用激光L经由多个光学元件照射光导体41M、41C、41K之中的每一个,同时利用旋转的多面镜来扫描激光L。
随后,在通过使中间转印带48夹在一次转印偏压辊49M、49C、49K 和光导体41M、41C、41K之间而形成的四个颜色的一次转印夹挤区处,由于施加在相应的一次转印偏压辊上的转印偏压的作用,通过显影过程形成在光导体41M、41C、41K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48 上。
此时,中间转印带48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并相继通过一次转印偏压辊49Y、49M、49C、49K的一次转印夹挤区。因此,光导体41Y、 41M、41C、41K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以重叠的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8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48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
通过重叠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而形成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48到达正对二次转印辊89的位置。在此位置,二次转印支承辊82和二次转印辊89把中间转印带48夹在中间,从而形成二次转印夹挤区。例如,由于施加在二次转印支承辊82上的转印偏压的作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8 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输送至二次转印夹挤区位置的记录介质P上,例如一张纸。此时,在中间转印带48上残留有未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穿过二次转印夹挤区的中间转印带4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装置的位置,在该位置,表面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被收集。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在中间转印带48上执行的一系列转印过程。
下面将参照图2说明记录介质P的移动。
记录介质P从布置在打印机100下面的片材供送器200中的供送托盘 26经由供送辊27、定位辊对28等输送至二次转印夹挤区。具体而言,多张记录介质P叠置在供送托盘26中。当供送辊27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最上一张记录介质P被送至定位辊对28的两个辊之间的夹挤区。
输送至定位辊对28的记录介质P暂时停止在定位辊对28的两个辊之间的夹挤区的位置,两个辊的转动停止。定位辊对28根据中间转印带48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挤区的时间转动,从而向二次转印夹挤区输送记录介质P。相应地,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所需的彩色图像。
当彩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夹挤区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记录介质P被输送至定影装置86的位置。在定影装置86中,转印在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在由定影带和压辊施加的热量和压力下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记录介质P在穿过定影装置86后经由排出辊对29的两个辊之间的夹挤区被排出设备之外。被排出辊对29排出设备之外的记录介质P 在堆叠段30上依次堆叠,作为输出图像。通过这种方式,在复印机500中完成一系列图像形成过程。
下面将详细说明图像形成段46中的显影装置50的构造和操作。在下文中,将举例说明用于黄色的图像形成段46Y。但是,用于其它颜色的图像形成段46M、46C、46K具有相同的构造,并进行相同的操作。
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50Y包括作为显影剂载体的显影辊51Y、作为显影剂调节板的刮板52Y、两个显影剂输送螺杆55Y、以及调色剂密度传感器56Y等。显影辊51Y正对光导体41Y,刮板52Y正对显影辊51Y。两个显影剂输送螺杆55Y布置在两个显影剂容纳段中,即,第一和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3Y和54Y。显影辊51Y包括布置在其中的磁力辊、以及绕磁力辊转动的套管等。在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和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中存储着由载剂和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G。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经由在其上侧中形成的开口与调色剂落下通道64Y连通。调色剂密度传感器56Y检测存储在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中的显影剂G内的调色剂密度。
显影装置50内的显影剂G在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和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之间流转,与此同时被两个显影剂输送螺杆55Y搅动。在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内的显影剂G被某个显影剂输送螺杆55Y输送的同时,在显影辊51Y中的磁力辊形成的磁场的作用下,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中的显影剂G被供送并承载到显影辊51Y的套管的表面上。显影辊51Y的套管沿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承载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管的转动在显影辊51Y上移动。此时,由于与显影剂G中的载体的摩擦带电作用,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被充至与载体的极性相反的电位,从而静电吸附到载体上,并且与被显影辊51Y上产生的磁场吸引的载体一起承载在显影辊51Y上。
承载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沿图3中的箭头方向输送,并到达刮板段,在该处,刮板52Y和显影辊51Y彼此相对。当显影剂G通过刮板段时,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的量被调节至适当的量,然后显影剂G被输送至正对光导体41Y的显影区。在显影区中,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在显影辊51Y和光导体41Y之间形成的显影电场的作用下附着到形成在光导体41Y上的潜像上。在显影辊51Y通过显影区后,残留在显影辊51Y的表面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管的转动到达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的上侧。在此位置,显影剂G从显影辊51Y分离。
显影装置50Y中的显影剂G被调节为具有处于预定范围内的调色剂密度。具体而言,根据显影过程中显影装置50Y内的显影剂G的调色剂T的消费量,盛装在调色剂容器32Y内的调色剂T被经由调色剂补充装置60Y (在后文中说明)通过调色剂落下通道64Y补充至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补充至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的调色剂T在第一显影剂容纳段53Y和第二显影剂容纳段54Y之间流转,同时与显影剂G混合,并被两个显影剂输送螺杆55Y搅动。
下面将说明调色剂补充装置60Y、60M、60C、60K。
图4是示出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附接至调色剂容器座70的状态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是示出调色剂容器32Y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Y的状态的示意图。用于相应颜色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Y、60M、 60C、60K具有相同的构造,唯一不同的是调色剂颜色不同。因此,在图5 中,仅给出了用于黄色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Y和调色剂容器32Y的说明,并适当省略用于其它三种颜色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M、60C、60K和调色剂容器32M、32C、32K的说明。当构造根据颜色而有所不同时,使用代表特定颜色的符号Y、M、C或K。当构造不因颜色而变化或者对于所有颜色都通用时,可使用符号Y、M、C或K,或者可适当省略所有符号。在图4中,箭头Q指示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容器32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时的附接方向,Q1指示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容器32从调色剂补充装置60分离时的分离方向。
在附接至图4中所示的打印机100的调色剂容器座70的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之中,容纳在调色剂容器32Y中的黄色调色剂T根据如图5所示的显影装置50中的调色剂的消费量被适当补充至显影装置。此时,调色剂容器32Y中的调色剂被调色剂补充装置60Y补充。调色剂补充装置60Y包括调色剂容器座70、作为喷嘴的输送喷嘴611Y、作为主体输送装置的输送螺杆614Y、调色剂落下通道64Y、作为容器转动部件的驱动部91Y,等等。
用于其它颜色的调色剂补充装置具有相同的构造。在附接操作Q中,当用户进行附接操作从而把调色剂容器32Y沿图5中的附接方向Q推动时,调色剂容器32Y在打印机100的调色剂容器座70内沿附接方向Q移动,调色剂补充装置60Y的输送喷嘴611Y从调色剂容器32Y的前侧插入。因此,调色剂容器32Y和输送喷嘴611Y彼此相通。下面将详细说明随着附接操作实现连通的构造。
调色剂容器32Y可称为调色剂瓶。调色剂容器32Y主要包括作为容器前端盖或被调色剂容器座70以不转动的方式保持的保持部的容器盖34Y,并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的容器本体33Y,所述容器本体33Y作为与容器齿轮 301Y集成的粉末存储装置,所述容器齿轮301Y作为容器侧齿轮。容器本体 33Y被容器盖34Y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图5中,安置盖608Y是调色剂容器座70的容器盖接收段73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调色剂容器座70主要包括容器盖接收段73、容器接收段 72、以及插孔部71。容器盖接收段73是用于容纳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容器32Y、 32M、32C、32K的容器盖34Y、34M、34C、34K以及容器本体33Y、33M、 33C、33K的一个段。容器接收段72是用于支撑调色剂容器32Y、32M、32C、 32K的容器本体33Y、33M、33C、33K的一个段。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附接操作中用作插口的插孔71a由插孔部71限定。当布置在复印机500的前侧(在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前侧)的本体盖打开时,会露出调色剂容器座70的插孔部71。然后,在把调色剂容器32Y、32M、 32C、32K摆放为使得其纵向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同时,从复印机500的前侧进行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附接/分离操作(在进行附接/分离操作时,以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作为附接/分离方向)。
容器接收段72构造为其纵向长度与相应颜色的容器尸体33Y、33M、 33C、33K的纵向长度大致相同。容器盖接收段73在纵向(附接/分离方向) 上布置在容器接收段72的容器前侧(附接方向Q的一侧),插孔部71在纵向上布置在容器接收段72的一端侧(分离方向Q1的一侧)。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能够以滑动方式在容器接收段72上移动。因此,随着调色剂容器32Y的附接操作,容器盖34Y、34M、34C、34K首先通过插孔部71,在容器接收段72上滑动一段时间,最终附接至容器盖接收段73。
如图5所示,在容器盖34Y附接至容器盖接收段73的同时,向布置在容器本体33Y上的作为齿轮的容器齿轮301Y输入旋转驱动力。具体而言,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等部件的驱动部(容器转动部)91Y经由作为设备本体齿轮的容器驱动齿轮601Y向容器齿轮301Y输入旋转驱动力。因此,容器本体33Y沿图5中的箭头A的方向转动。随着容器本体33Y的转动,容器本体33Y的内表面上的具有螺旋形状的旋肋302Y沿容器本体的纵向把容器本体33Y中的调色剂从位于图5中的右侧的一端输送至位于图5中的左侧的另一端。
即,在此实施方式中,旋肋302Y作为旋转输送器。因此,调色剂被经由输送喷嘴611Y上的作为粉末接收孔的喷嘴孔610Y供送到输送喷嘴611Y 之内,并从调色剂容器32Y的附接有容器盖34Y的另一侧供送。喷嘴孔610Y 与开口335b相通,开口335b作为容器遮板支撑件(将在后文中说明)的遮板侧口,它相对于容器齿轮301Y在容器本体33Y的纵向上的布置位置处于内侧位置。具体而言,容器齿轮301Y与在调色剂容器的纵向上相对于喷嘴孔610与容器遮板支撑件的开口335b彼此相通的位置处于容器开口33a侧的容器驱动齿轮601Y啮合。
输送螺杆614Y布置在输送喷嘴611Y中。当驱动部(容器转动部)91Y 向输送螺杆齿轮605Y输入旋转驱动力时,输送螺杆614Y转动,以输送在输送喷嘴611Y中供应的调色剂T,输送喷嘴611Y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端连接至调色剂落下通道64Y。由输送螺杆614Y输送的调色剂T在重力作用下沿调色剂落下通道64Y下落,并补充到显影装置50Y(第二显影剂容纳段 54Y)。
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寿命终结时(当调色剂容器由于其中盛装的调色剂被用尽而变空时),使用新调色剂容器更换该调色剂容器。在图4中所示的纵向上,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与容器盖34Y、34M、34C、34K相反的一端(即,在分离方向Q1侧),布置有握柄303Y、303M、303C、303K。在更换调色剂容器时,操作人员可握住握柄303Y、303M、303C、303K,从而把附接至调色剂容器座70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拉出,并使其分离。
下面将参照图6进一步说明驱动部91的构造。在图6中,省略了代表颜色的符号。驱动部91包括容器驱动齿轮601和输送螺杆齿轮605。当固定到安装架602上的驱动电机603进行驱动并且输出齿轮转动时,容器驱动齿轮601转动。输送螺杆齿轮605通过经由耦合的齿轮604接收输出齿轮的转动而旋转。
如图4所示,调色剂补充装置60Y根据输送螺杆614Y的转动频率控制供送至显影装置50Y的调色剂量。因此,通过输送喷嘴611Y的调色剂经由调色剂落下通道64Y直接输送至显影装置50Y,而无需控制供送至显影装置 50Y的调色剂量。即使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Y构造为向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调色剂容器32Y插入输送喷嘴611Y的情况中,也可以布置临时调色剂存储装置,例如粉斗。在用于其它颜色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M、60C、60K中,以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Y的情况相同的方法控制调色剂的供应量。
下面将详细说明此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Y、60M、60C、60K。如上所述,调色剂容器32Y、32M、 32C、32K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Y、60M、60C、60K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构造,不同之处仅在于待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因此,在下文的说明中,将省略代表调色剂颜色的符号Y、M、C和K。
图1是在附接调色剂容器32之前调色剂补充装置60以及调色剂容器 32的前端的说明性横截面图。图7是从容器盖34的上方观察时调色剂容器 32的说明性透视图。图8是调色剂容器32所附接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以及调色剂容器32的前端的说明性横截面图。图9是示出调色剂容器座70的容器盖接收段73的构造的透视图。
调色剂补充装置60包括内部布置有输送螺杆614的输送喷嘴611、以及喷嘴遮板612。喷嘴遮板612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在输送喷嘴611的外表面上,从而在附接调色剂容器32之前的分离状态(图1中所示的状态)中封闭喷嘴孔610,并在附接调色剂容器32时的附接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 中打开喷嘴孔610。喷嘴遮板612包括喷嘴遮板凸缘612a,所述喷嘴遮板凸缘612a作为在附接方向上相对于喷嘴接收装置330的端面处于下游侧的凸缘,所述喷嘴接收装置330作为与输送喷嘴611接触的喷嘴插入件(在后文中说明)。
如图7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2的前端的中心处布置有接收口331,在附接时,所述接收口331作为接收输送喷嘴611的喷嘴插入口。在接收口331 中,布置有容器遮板332,所述容器遮板332作为开启和封闭接收口331的开启/关闭件。具体而言,此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容器32在其中存储调色剂,并能够从喷嘴接收装置330向输送喷嘴611供送调色剂。在图像形成设备侧的调色剂补充装置60上布置的输送喷嘴611可插入喷嘴接收装置330中,并可从喷嘴接收装置330中抽出。复印机500包括随着调色剂容器32的附接操作插入到接收口331中并接收从调色剂容器32供送的调色剂的输送喷嘴611。
如图4所示,布置在调色剂容器座70上的容器接收段72沿垂直于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附接/分离方向)的宽度方向W划分为四个段。容器接收段72配有如图9所示的作为容器安装段的沟槽74。沟槽74沿容器本体33Y、 33M、33C、33K的纵向从插孔部71延伸至容器盖接收段73。用于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能够以沿纵向滑动的方式在沟槽74上移动。
如图9所示,在沟槽74的侧表面74a和74b(沿宽度方向W布置的相对表面)上,布置有彼此相对的导轨75。导轨75沿宽度方向W从相应的侧表面74a和74b伸出,沿纵向延伸,并布置在容器盖接收段73的前面。当调色剂容器32附接至打印机100(调色剂容器座70和调色剂补充装置60) 时,导轨75配装到在调色剂容器32的侧面上作为导引部的滑动导轨361上,如图7所示。此处所述的配装指导轨75以可移动的方式插入到滑动导轨361 上的凹槽中。导轨75配装到滑动导轨361上,从而把作为开口的容器开口 33a导引至作为容器接收段的容器安置段615。当调色剂容器32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时,每条导轨75布置为平行于容器本体33的转动轴线。
如图9所示,在容器盖接收段73上布置有用于每种颜色的安置盖608。输送喷嘴611处于安置盖608的中心。在容器盖接收段73中,输送喷嘴611 布置为从在附接方向上处于容器安置段615的内侧的端面615b朝附接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所述容器安置段615在调色剂容器32的附接方向上处于下游侧。作为容器接收段的容器安置段615布置在输送喷嘴611的突出方向上,即,朝向调色剂容器32的附接方向的上游侧(至分离方向Q1一侧),从而围绕输送喷嘴611。具体而言,容器安置段615布置在输送喷嘴611的底部,并作为定位装置,用于决定容器开口33a相对于调色剂容器座70的位置。当调色剂容器32内的旋转输送器转动以输送存储在调色剂容器32中的调色剂时,容器开口33a作为转轴。即,当容器开口33a插入并与容器安置段615配合时,会决定容器开口33a的径向位置。
当调色剂容器32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时,调色剂容器32的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容器安置段615配合。在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上,布置有接触面615d。接触面615d是容器安置段 615的内表面615a的一部分,并在径向上从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 向内突出。接触面615d布置在四个均等间隔的位置。随着调色剂容器32的转动,接触面615d和外表面33b彼此相对滑动。
通过使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与调色剂容器32的容器开口33a 的外表面33b配合,可决定调色剂容器32在垂直于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附接/分离方向)的径向上相对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位置。当调色剂容器32 转动时,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作为转轴,并且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作为轴承。在图8中,α表示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开始与作为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的一部分的接触面615d滑动接触的位置,在此位置时,会决定调色剂容器32相对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径向位置。
在下文的说明中,会反复说明调色剂容器32的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 33b与容器安置段615以可滑动的方式彼此配合。精确地说,配合状态是调色剂容器32的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与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 上的接触面615d接触的状态。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把所述配合称为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与容器安置段615的内表面615a的配合,而省略接触面615d。
如图9所示,布置有在安置盖608的宽度方向W上彼此相对的孔608d。在安置盖608上,补充装置结合件78(在后文中说明)布置为能够经由孔 608d在安置盖608的外表面和内表面608c之间往复移动。补充装置结合件 78被偏压装置(例如扭力盘形弹簧782)从安置盖608的外侧向安置盖608 的内侧偏置。
下面将说明调色剂容器32。
如图7所示,调色剂容器32主要包括盛有调色剂的容器本体33,并包括容器盖34。在图7中未示出调色剂。容器本体33大致为圆筒形,并绕作为转轴的圆筒中心轴旋转。在下文中,在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上布置有接收口331的调色剂容器32一侧(布置有容器盖34的一侧)可成为“容器前端”。布置有握柄303的调色剂容器32一侧(与容器前端相反的一侧)可称为“容器后端”。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是转轴方向,并且,当调色剂容器32 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时,调色剂容器32的纵向与水平方向对应。相对于容器齿轮301的容器本体33的容器后端具有比容器前端大的外径,并且在容器本体33的内表面上布置有旋肋302。当容器本体33沿附图中的箭头 A方向转动时,由于旋肋302的作用,会向容器本体33中的调色剂施加输送力,把调色剂从一端(容器后端)移动至另一端(容器前端)。
如图8所示,在容器本体33的容器前端的内壁上布置有铲部304。随着容器本体33沿附图中的箭头A方向转动,铲部304把由旋肋302输送至容器前端的调色剂T铲起。随着容器本体33的转动,每个铲部304利用铲壁面304f铲起被旋肋302的输送力输送的调色剂T。因此,调色剂T可被铲起至插入的输送喷嘴611的上方。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与旋肋302 类似,在每个铲部304的内表面上布置有螺旋形旋肋304a,以输送内部的调色剂。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相对于容器本体33上的铲部304的容器前侧布置有容器齿轮301。在容器盖34上布置有齿轮外露口34a,从而当容器盖34 附接至容器本体33时,容器齿轮301的一部分可以露出。当调色剂容器32 附接至调色剂补充装置60时,从齿轮外露口34a露出的容器齿轮301与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驱动齿轮601啮合。在容器本体33的纵向上,相对于喷嘴孔610在容器开口33a一侧(在容器开口33a附近)布置有容器齿轮301,从而容器齿轮301可与容器驱动齿轮601啮合。容器齿轮301与容器驱动齿轮601啮合,从而使旋转输送器转动。
相对于容器本体33的容器齿轮301,在容器前侧布置有圆筒形式的容器开口33a,因而容器开口33a与容器齿轮301同轴。如图1和图8所示,喷嘴接收装置330的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压合到容器开口33a上,从而与容器开口33a同轴,以便喷嘴接收装置330固定到容器本体33上。调色剂容器32构造为从布置在容器本体33的一端上的作为开口的容器开口33a 补充调色剂T,然后,喷嘴接收装置330附接至容器本体33的容器开口33a 上。
如图7所示,在容器本体33的容器开口33a与容器齿轮301之间布置有作为限位装置的盖钩止动件306。盖钩止动件306具有在附接方向上的容器盖34的前端沿转动方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形状。
容器盖34从容器前端(从图8中的左下侧)附接至调色剂容器32(容器本体33)。因此,容器本体33在纵向上穿过容器盖34,作为突出件的盖钩3410与作为限位装置的盖钩止动件306结合。当盖钩3410与盖钩止动件 306结合时,容器本体33和容器盖34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附接。
如图7所示,在调色剂容器32的容器盖34上,在宽度方向上的下部上布置有作为导引部的滑动导轨361。在图7中,仅示出了滑动导轨361之中的一条。每条滑动导轨361限制附接的调色剂容器32只能沿附接方向移动,从而把容器开口33a导引至容器安置段615。每条滑动导轨361包括沿容器本体33的纵向延伸的沟槽。滑动导轨361构造为使得处于如图9所示的容器接收段72的沟槽74上的成对导轨75被插入相应的沟槽中,并在竖向上被夹在中间。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2附接至打印机100(调色剂补充装置 60和调色剂容器座70)时,在垂直于竖向Z和分离方向Q1的宽度方向W 上,滑动导轨361作为容器盖34的定位装置。
下面将参照图10以及图11A至11D说明喷嘴接收装置330的构造。如图11A至11D所示,喷嘴接收装置330布置在调色剂容器32上,并包括作为喷嘴插入口的接收口331。用于输送从复印机500中的调色剂容器32供给的调色剂的输送喷嘴611可插入到接收口331中,并可从接收口331抽出。喷嘴接收装置330包括容器遮板332、作为密封件的容器密封件333、作为支撑件的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作为偏压件的容器遮板弹簧336、以及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容器遮板332以可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到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中,并由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支撑,从而随着输送喷嘴611的插入在压力下移动至开启位置,以打开接收口331,并随着输送喷嘴611的抽出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封闭接收口331。即,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支撑容器遮板332,从而导引容器遮板332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容器遮板弹簧 336是布置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内并朝关闭位置偏压容器遮板332的卷簧。虽然在此实施方式中容器遮板弹簧336朝关闭位置偏压容器遮板332,但是也可采用不带容器遮板弹簧336的构造。
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包括作为后部的遮板后端支撑部335、作为侧部的一对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作为容器遮板支撑件的遮板侧口的开口335b、以及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布置为彼此相对,并沿容器遮板332的移动方向延伸。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一端被遮板后端支撑部335连接,另一端连接至圆筒状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和开口335b在调色剂容器的转动方向上彼此相邻布置。即,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形状特点是,与从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一侧至遮板后端支撑部335的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对应的圆筒状部分沿容器遮板332的支撑方向被竖向切掉。开口335b布置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裁切部分中。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构造为使得容器遮板332可在空间S1中沿输送喷嘴611 的插入方向移动,所述空间S1是由一对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遮板后端支撑部335、以及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围合而成的。换言之,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构造为能够导引容器遮板332向开启位置移动,以打开接收口331,并且能够导引容器遮板332向关闭位置移动,以封闭接收口331。
如图11A至11D所示,输送喷嘴611插入在喷嘴接收装置330中,并且容器遮板332在输送喷嘴611的前端(端面)611a的推动下开始移动。此时,调色剂T仍处于空间S1中。所述空间S1由导引容器遮板332的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和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遮板后端支撑部335限定。容器遮板弹簧336被保持在空间S1中。遮板后端支撑部335具有圆筒形状;因此,调色剂T有可能在圆筒状部分中积聚。因此,如图11B至11D所示,调色剂T在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滑行部或密封部)的后端面(边缘)332da与喷嘴接收装置330的遮板后端支撑部335的相对表面之间受压。
如上所述,调色剂T在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332d的后端面332da与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喷嘴接收装置330)的遮板后端支撑部335的相对表面之间受压并被压缩。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2被进一步推动时,压缩的调色剂进入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332d与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喷嘴接收装置 330)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如果压缩和粘结的调色剂如上所述地进入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332d与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喷嘴接收装置 330)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那么当调色剂容器32从复印机500 分离时,容器遮板332不能返回关闭位置。结果是,虽然调色剂容器32分离,但是接收口331仍处于打开状态,导致调色剂渗漏。
因此,此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喷嘴插入件的喷嘴接收装置330包括如图 12A和12B所示的内盖340,当容器遮板(开启/关闭件)332的滑动区(密封部)332d处于关闭位置时,内盖340在纵向上遮盖滑动区332d和容器遮板支撑件(支撑件)334。通过使用内盖340从外侧遮盖容器遮板支撑件334,能够活动大致的密封状态,以防止调色剂T进入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332d 与喷嘴接收装置330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T进入空间S1(在空间S1中,容器遮板332如图11A至11D所示随接收口331的开启和关闭而移动)。这能防止调色剂T被压缩。因此,不会阻止容器遮板332返回关闭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当接收口331仍处于开启状态时调色剂容器32被分离,以防止调色剂渗漏。
下面将说明内盖340以及内盖340所附接的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构造。
内盖340被支撑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外侧上,从而能够在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滑动,在封闭位置时,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被遮盖,如图14A所示,在释放位置时,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 335a的部件打开,如图14C所示。即,内盖340可沿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 的纵向侧面移动。内盖340的释放位置是当输送喷嘴611被插入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中时喷嘴孔610在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打开的位置(例如,参见图8)。具体而言,当内盖340处于封闭位置时,容器遮板支撑件 334的整个纵向区被内盖340从外侧遮盖。当内盖340处于释放位置时,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一部分露出。更具体地说,当内盖340处于释放位置时,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一部分外露,从而输送喷嘴611的喷嘴孔610外露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因而与调色剂容器32的内部相通,以支持供送调色剂。
如图12B所示,内盖340具有圆筒形状,在纵向上,内盖340在一端具有封闭端341a,在另一端具有开口340b。内部空间的尺寸和长度限定为使得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可从外侧被遮盖住。在内盖340的开口340b侧,布置有内侧突出部341,所述内侧突出部341相对于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 朝内盖340的内部突出。具体而言,内侧突出部341朝容纳在内盖340中的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外表面335a1突出。内侧突出部341可在内盖340的周向上环绕地布置,或者可在内盖340的周向上间断地布置。在内侧突出部 341与作为内盖的封闭部的封闭端340a之间的内表面340c上,密封突出部 343a朝盖的内部突出,从而具有环形形状。
具有如上所述的构造的内盖340在从遮板钩332a侧至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的方向上从处于前端的开口340b附接。遮板钩332a布置在属于容器遮板332的一部分的导杆(细长部)332e的前端。具体而言,喷嘴接收装置330的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沿从开口340b至内盖340的封闭端340a的方向插入到内盖340中。
在封闭端340a,布置有作为内端面的相对表面340d。当内盖340附接至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时,所述相对表面340d正对遮板钩332a的端面332a1。端面332a1是容器遮板(开启/关闭件)332的一部分。相对表面340d是位于容器遮板332的移动方向的横向上的平坦表面。更优选的是,相对表面 340d是垂直于容器遮板332的移动方向的平坦表面。相对表面340d处于容器遮板332的开启位置侧,从而当容器遮板332移动至开启位置时,相对表面340d被遮板钩332a的端面332a1推动。具体而言,内盖340包括作为内端面的相对表面340d,当容器遮板332移动至开启位置时,所述内端面与属于容器遮板332的一部分的遮板钩332a的端面332a1接触。
内盖340构造为使得封闭端340a(在容器遮板332的移动方向上处于释放位置侧的一端)的外表面的投影面积小于圆筒状部分340e(在容器遮板 332的移动方向上处于封闭位置侧的部分)的投影面积。在此实施方式中,封闭端340a具有圆锥形状,并且其投影面积小于圆筒状部分340e的投影面积。
如图12B、13A和13B所示,在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上,布置有盖止动件345。盖止动件345从支撑件的外表面335a1 向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突出,并且相对于内侧突出部341处于释放位置侧。当内盖340随着容器遮板332的移动被推至开启位置时,盖止动件345 在释放位置附近与内侧突出部341接触,并限制内盖340沿推动方向(朝开启位置移动的移动方向Q1)移动,以防止内盖340从容器遮板支撑件334 分离。具体而言,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包括从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外表面335a1向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突出的盖止动件345。
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包括结合槽342。结合槽342作为盖保持装置,并且布置在与内侧突出部结合的支撑件处。当内盖340处于封闭位置时(在此位置时,它在纵向上遮盖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如图12B和14A所示),结合槽342把内盖340保持在位。当容器遮板332处于关闭位置时,结合槽342 处于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和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之间,并正对滑动区332d。结合槽342是从外表面335a1朝滑动区332d凹入的凹槽。当内盖340附接至容器遮板支撑件334时,内侧突出部341插入并钩住作为凹槽的结合槽342。当内侧突出部341钩在结合槽342上时,内盖340被保持在封闭位置。
如图12B所示,喷嘴接收装置330包括密封部343,当内盖340处于封闭位置时,密封部343密封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与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之间的空间S2。密封部343包括布置在内盖340上的密封突出部343A和布置在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容器遮板支撑件334) 上的密封面343B。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从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外表面 335a1朝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突出。当内盖340附接至容器遮板支撑件 334时,更确切地说,当内盖340靠近封闭位置时,或者更优选地,当内盖 340位于封闭位置并密封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与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之间的缝隙时,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与密封突出部 343a接触。
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包括倾斜面343Ba。倾斜面343Ba具有环形形状,并且在盖的移动方向(图中的箭头Q1方向)上向下倾斜,在该移动方向上,内盖340随着容器遮板332的移动被从封闭位置推动到释放位置。倾斜面 343Ba正对密封突出部343a的密封面(接触面)343Aa,并且当内盖340移动时与相对于封闭位置处于释放位置侧的内表面343a接触。具体而言,倾斜面343Ba构造为:当内盖340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密封面343Aa上的滑动阻力减小,并且容器遮板332可沿开启方向平滑滑动,当内盖340移动至封闭位置时,内表面343a上的滑动阻力增大,并可确保密封性能。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密封突出部343a的密封面343Aa优选构造为与倾斜面343Ba平行的倾斜面。
当内盖340移动至释放位置时,相对于密封突出部343A处于封闭位置侧的内侧突出部341从结合槽342分离,并在密封面343B的倾斜面343Ba 上移动。当内盖340移动至封闭位置时,内侧突出部341在倾斜面343Ba上通过,并进入结合槽342,并且被结合槽342保持就位。因此,内侧突出部 341构造为可弹性变形。
下面将参照图14A至14C说明内盖340在封闭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移动。图14A示出了当内盖340处于封闭位置时内盖340、容器遮板332和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状态。图14B示出了当内盖340从封闭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时内盖340、容器遮板332和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状态。图14C示出了当内盖340处于释放位置时内盖340、容器遮板332和容器遮板支撑件 334的状态。
如图14A所示,当内侧突出部341进入结合槽342时,内盖340被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保持在封闭位置。此时,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处于大致密封的状态。因此,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喷嘴接收装置330)的容器密封侧被内盖340遮盖,直至调色剂容器32被安置在调色剂补充装置60中;并且,调色剂T不会进入容器遮板332的滑动区332d与喷嘴接收装置330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因此,即使调色剂T的流动性因运输或存储而降低,调色剂T也不会被压缩。因此,当调色剂容器32从复印机500分离时,不会阻碍容器遮板332移回到关闭位置。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容器32 在接收口331仍处于开启状态时被分离,从而防止调色剂渗漏。即,能够防止调色剂T进入容器遮板332的开启/关闭区域,并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调色剂T阻碍容器遮板332返回关闭位置的情况。
当调色剂容器32沿调色剂补充装置60的附接方向Q移动时,容器遮板332在输送喷嘴611的作用下沿开启方向(箭头Q1)移动。因此,内盖 340的相对表面340d被容器遮板332的遮板钩332a的端面332a1推动,并且内侧突出部341发生弹性变形,并从结合槽342分离。结果是,大致密封的状态被解除。而且,密封突出部343A的接触面343Aa与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的倾斜面343Ba接触的状态会被解除。
当容器遮板332在输送喷嘴611的作用下进一步沿开启方向移动时,如图14B所示,内盖340随着容器遮板332的移动从封闭位置移动至释放位置。然后,密封突出部343A经过盖限位件345。当容器遮板332在输送喷嘴611 的作用下进一步沿开启方向移动时,如图14C所示,内侧突出部341与盖限位件345接触,并且内盖340处于释放位置,并被限位,不能进一步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内盖340从容器遮板支撑件334脱落。通过防止内盖340脱落,能够防止内盖340滚动并在调色剂容器32中产生噪音,或者防止内盖 340遮住输送喷嘴611并干扰调色剂的输送。
在此实施方式中,密封突出部343A的接触面343Aa和密封部343中的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的倾斜面343Ba构造为倾斜面。因此,密封突出部343A 的倾斜接触面343Aa和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的倾斜面343Ba在周向上彼此紧密接触。所以,内盖340能够可靠地保持容器遮板支撑件334的密封状态。
在此实施方式中,内盖340的封闭端340a的外表面具有圆锥形状,因而其投影面积比圆筒状部分340e的投影面积小,更准确地说,内盖340为突出形式,当容器遮板332处于关闭位置时,它从在纵向上距滑动区332d 的距离较远的封闭端340a(端部)突出,并且在容器遮板332从关闭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的移动方向上,从上游侧至下游侧的投影面积减小。若内盖340 周围的调色剂的流动性由于运输或存储而降低,则当容器遮板332沿开启方向移动时,会出现阻力。但是,通过减小位于容器遮板332向开启方向移动的移动方向侧的封闭端340a的投影面积,能够减少所述阻力。
在此实施方式中,密封部343构造为:密封突出部343A布置在内盖340 上,密封面343B布置在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上,并且接触面343Aa 和倾斜面343Ba构造为彼此平行的倾斜面;但是,密封部343的构造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如图15中所示的另一个示例,密封部可构造为:由弹性材料或泡沫材料制成的密封件347处于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外表面 335a1与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之间。在此情况中,由于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和内盖340彼此相对移动,因此,为了确保密封性能,优选仅在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外表面335a1和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之中的一个上布置密封件347,以便与这两个表面接触,或者与这两个表面压力配合。
与密封突出部343A和支撑件的密封面343B构造为从内盖340的内表面340c和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的外表面335a1突出的突出件的构造相比,在此构造中,在密封时施加的应力较小。因此,能够获得更高的组件性能和更好的耐用性。所以,一个优点是,能够更可靠地确保通过内盖340把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保持在密封状态。
当容器遮板332沿开启方向移动时,会出现阻力。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在此实施方式中,封闭端340a的外表面(外形)具有圆锥形状,因此,和位于与沿开启方向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圆筒状部分340e的投影面积相比,能够减小位于容器遮板332沿开启方向移动的移动方向侧的封闭端 340a的投影面积。但是,所述形状不局限于圆锥形,仅需封闭端340a的投影面积小于圆筒状部分340e的投影面积。作为如图16中所示的封闭端340a 的构造的又一个示例,可以在内盖340上布置垂直于容器遮板332的移动方向的端面340aa,并在端面340aa上布置凹槽340ab,以减小处于容器遮板 332的移动方向上的圆筒状部分340e的投影面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7至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容器32的运输过程等情况中,容器遮板支撑件334被内盖340从外侧遮盖,以防止调色剂T进入喷嘴接收装置330 的两个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之间的空间S1。换言之,通过提供内盖340,当容器遮板332从关闭位置朝开启位置移动时,调色剂T不会被压缩。因此,容器遮板332不会被压缩调色剂T阻碍而不能移回关闭位置。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容器32在接收口331仍处于开启状态时被分离,从而防止调色剂渗漏。
即使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也要防止调色剂 T进入容器遮板支撑件334中的容器遮板332的移动区域内的空间(移动空间)S3。因此,第二实施方式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技术思想。
空间S1是被遮板侧面支撑部335a、遮板后端支撑部335、以及喷嘴接收装置附接部337围合的空间,因此大于空间S3。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护盖(外盖)2340上布置有待插入到接收口331中的插入部2341,所述护盖2340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至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上,并且当其附接至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时密封住接收口331和容器开口33a。
护盖2340由树脂制成。护盖2340在护盖螺杆的闭端内部空间2343(即,护盖空间)中具有阴螺纹2342。所述阴螺纹2342与布置在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上的阳螺纹33d结合。阴螺纹2342可布置在外表面33b上,阳螺纹33d可布置在内部空间2343上。内部空间2343布置为从盘状基部2344 沿轴向(分离方向Q1)突出。在与内部空间2343相反的一侧横贯基部2344 布置有手柄2346。可利用阴螺纹2342与阳螺纹33d的结合把护盖2340附接至容器开口33a(容器本体33)的外表面33b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护盖 2340如图18和图19所示完全拧紧并附接至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时的位置称为附接完成位置。
插入部2341是从基部2344沿轴向延伸的杆部,并包括相对于内部空间 2343的端部2343a位于容器遮板332的开启位置侧并且向外突出的端部 2341a。当护盖2340附接至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时,插入部2341把容器遮板332朝容器本体33的内部推动。具体而言,端部2341a包括正对容器遮板332的前圆筒状部分的端面332h并与之接触的接触面2341b。
插入部2341具有长度L2,因而当护盖2340处于附接完成位置时,插入部2341占满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内的容器遮板332的移动区域L1的空间 (移动空间)S3。
当按如上所述构造的护盖2340附接至容器本体33的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时,能够防止低流动性的调色剂T进入容器遮板332的移动区域 L1的空间(移动空间)S3。因此,能够防止容器本体33内的调色剂阻碍容器遮板332移动至关闭位置的情况。
如图20A所示,容器遮板332被容器遮板弹簧336朝关闭位置偏压。因此,若护盖2340从容器本体33的容器开口33a分离,则容器遮板332会随着护盖2340移动至关闭位置,如图20B所示。所以,由于调色剂T不会进入容器遮板332移动的空间(移动空间)S3,因此即使当调色剂容器32 如图8所示被置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中时,具有低流动性的调色剂T也不会被容器遮板332压缩,并且不会妨碍容器遮板332返回关闭位置。
即使调色剂T流入如图20A至20C所示随护盖2340移动的容器遮板 332的移动空间S3,当调色剂容器32被置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中并且容器遮板332如图11A至11D所示重新移至开启位置时,调色剂T所流入的空间S3也已经形成了。这为调色剂T提供了逸出空间,并防止调色剂T被压缩。
插入部2341的长度L2(插入部2341在喷嘴接收装置330中的插入距离,如图21A所示)应设为大于输送喷嘴611在接收口331中的插入长度 L3(输送喷嘴611在喷嘴接收装置330中的插入距离,如图21B所示)。这是因为,若插入部2341的长度(插入距离)L2大于输送喷嘴611的插入长度(插入距离)L3,则当调色剂T流入随护盖2340移动的容器遮板332的移动空间S3时,在输送喷嘴611插入时作为调色剂T的逸出空间的空间S3 可增大L2-L3,因而调色剂T被压缩的可能性较低。
图2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示例的护盖(外盖)2340。护盖2340A 以可分离的方式附接至容器开口33a的外表面33b。当附接至容器开口33a 的外表面33b时,护盖2340A密封接收口331和容器开口33a。护盖2340A 包括插入在接收口331中并且形状与如图17中所示的示例的形状不同的插入部。
在此示例的护盖2340A上布置的插入部3410具有锥台形状,从而直径从容器遮板332的开启位置侧至关闭位置侧增大。插入部3410的外表面 3410c具有锥形形状,从而直径从容器遮板332的开启位置侧至关闭位置侧增大。具体而言,插入部3410的位于关闭位置侧的部分3410b的直径R1大于插入部3410的位于开启位置侧的端部3410a的直径R2。直径R1也大于位于环形容器密封件333的中心的孔(通孔)333a的直径R3。直径R2小于直径R3。
所述部分3410b是当插入部3410插入在接收口331中时处于容器密封件333的孔333a中并处于附接完成位置的部分。
采用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的插入部3410,即使部件或组件的误差有所变化,当护盖2340a位于附接完成位置时,容器密封件333也能在插入部3410 的作用下在孔333a侧从内向外弹性变形。因此,插入部3410和容器密封件 333能防止在孔333a处产生缝隙,从而可保持或提高密封性能。而且,由于直径R2设置为小于直径R3,因此当护盖2340A附接至容器开口33a(容器本体33)的外表面33b时,端部3410a能够在容器密封件333处轻松进入孔333a中,从而能提高附接性能。插入部3410的形状不局限于圆台形,只要其具有直径从开启位置侧至关闭位置侧增大的横截面。因此,例如可采用圆锥形。
图23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又一个示例。在此示例中,在护盖2340中,在位于开启位置侧的插入部2341的端部2341a布置有密封件2345。密封件 2345可由弹性材料或泡沫材料制成。
通过在插入部2341的与容器遮板332的端面332h接触的端部2341a布置密封件2345,即使端部2341a与端面332h之间的空间很小,也能被填满。因此,当护盖2340从容器开口33a(容器本体33)的外表面33b分离时,在端部2341a与端面332h之间的很小空间中积聚的调色剂可被密封件2345 收纳或承载。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被排到调色剂容器32之外。
尤其是,若布置有图19中所示的突出部以减小容器遮板332的端面332h 与输送喷嘴611的端面611a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摩擦阻力,则调色剂有可能在所述的很小空间中积聚。即使在这种情况中,积聚的调色剂也能被密封件2345收纳或承载,从而防止调色剂被排到调色剂容器32之外,这是可取的。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护盖2340具有插入部2341,所述插入部2341具有长度L2,以填充容器遮板支撑件334内的容器遮板332的移动区域L1的空间(移动空间)S3,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的运输过程或类似情况中,当护盖2340处于附接完成位置时,能防止调色剂T进入空间(移动空间)S3。所以,在护盖2340分离时,当容器遮板332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在容器遮板332移动的空间(移动空间)S3中不会有调色剂T。具体而言,当调色剂容器32被置于调色剂补充装置60中时,几乎没有任何调色剂进入容器遮板332移动的空间(移动空间)S3。所以,在容器遮板332从关闭位置移动至开启位置时,调色剂T不会被压缩。而且,当容器遮板332移回关闭位置时,所述移动不会被压缩调色剂T干扰。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容器32在接收口331仍处于开启状态时被分离,从而防止调色剂渗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内盖构造为至少在开启/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时遮盖开启/关闭件的密封部和支撑件。因此,能够防止调色剂进入开启 /关闭件的开启/关闭区域。所以,能够防止调色剂妨碍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的情况。
对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9月10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2014-184567和于2015年2月13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6838 的优先权,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申请。
为了全面、清晰地进行公开,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方式来说明的,但是所附权利要求不受这些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所述的基本教导的前提下做出的所有修饰和更改都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布置在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粉末容器中的喷嘴接收装置,包括:
喷嘴插入口,输送喷嘴能够插入到该喷嘴插入口中,并且能够从该喷嘴插入口中抽出,所述输送喷嘴输送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粉末容器供应的粉末;
开启/关闭件,在插入所述输送喷嘴时,所述开启/关闭件在压力下移动至开启位置,以打开所述喷嘴插入口,在抽出所述输送喷嘴时,所述开启/关闭件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封闭所述喷嘴插入口,所述开启/关闭件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喷嘴插入口的密封部;
支撑件,支撑所述开启/关闭件,以导引所述开启/关闭件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和
内盖,至少在所述开启/关闭件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遮住所述开启/关闭件的密封部和所述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内盖能够随着所述开启/关闭件的移动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件纵向地支撑所述开启/关闭件,以导引所述开启/关闭件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并且
当所述开启/关闭件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内盖纵向地遮盖所述支撑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内盖包括内侧突出部,该内侧突出部能够沿所述支撑件的纵向侧移动,并从所述内盖的内表面向容纳在所述内盖中的支撑件的外表面突出;并且
所述支撑件包括从所述支撑件的外表面向所述内盖的内表面突出的盖止动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件包括结合槽,当所述内盖处于纵向地遮盖支撑件的封闭位置时,该结合槽容纳所述内盖。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还包括密封部,当所述内盖位于一封闭位置时,所述密封部密封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内盖的内表面之间的缝隙,并且,在处于该封闭位置时,所述内盖纵向地遮盖所述支撑件。
7.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内盖包括内端面,当所述开启/关闭件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开启/关闭件的一部分接触。
8.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其中,所述内盖为突出件的形式,从而,当所述开启/关闭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内盖从位于远离所述开启/关闭件的密封部的端部沿纵向突出,并且在所述开启/关闭件从所述关闭位置移动至所述开启位置的移动方向上,投影面积从上游侧至下游侧减小。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使所述开启/关闭件向所述关闭位置偏置的偏压件。
10.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接收装置的粉末容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粉末容器,还包括:
插入部,插入在开启/关闭件的移动区域中,并填充该移动区域中的空间;和
外盖,密封喷嘴插入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插入部具有圆锥形状或锥台形状,从而其直径从开启/关闭件的开启位置侧至关闭位置侧增大。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插入部在喷嘴插入口中的插入长度大于输送喷嘴在喷嘴插入口中的插入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外盖包括位于插入部的开启位置侧的端部之密封件。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开启/关闭件构造为在输送喷嘴插入到喷嘴插入口中时移动至开启位置,以开启喷嘴插入口,并在输送喷嘴从喷嘴插入口中抽出时移动至关闭位置,以封闭喷嘴插入口。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粉末容器,还包括喷嘴接收装置,所述喷嘴接收装置包括:
支撑件,支撑开启/关闭件,以导引开启/关闭件向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移动;和
偏压件,布置在支撑件上,并使开启/关闭件向关闭位置偏置。
17.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容器,其中,所述粉末是调色剂。
1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容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输送喷嘴,随着粉末容器的附接操作而插入至喷嘴插入口中,并接收从粉末容器供给的粉末。
CN201510571522.1A 2014-09-10 2015-09-09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404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4567A JP6344166B2 (ja) 2014-09-10 2014-09-10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4567 2014-09-10
JP2015-026838 2015-02-13
JP2015026838A JP2016148820A (ja) 2015-02-13 2015-02-13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04117A CN105404117A (zh) 2016-03-16
CN105404117B true CN105404117B (zh) 2019-11-19

Family

ID=5543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1522.1A Active CN105404117B (zh) 2014-09-10 2015-09-09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448507B2 (zh)
CN (1) CN1054041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9812A (ja) 2017-05-08 2018-11-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9831B2 (ja) * 2017-05-18 2021-08-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89647A (zh) * 2017-11-01 2018-01-16 珠海维翼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输送嘴接收装置和碳粉筒
BR112021009477A2 (pt) 2018-11-15 2021-08-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berturas de abertura de distribuição
US11500304B2 (en) * 2019-03-20 2022-11-15 Print-Rite ⋅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f Zhuhai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and electrophotography imaging apparatu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5180A (en) * 1994-03-19 1997-08-05 Kao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with a rotary element which is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6137972A (en) * 1999-08-30 2000-10-24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aterial dispensing system
JP2012133349A (ja) * 2010-12-03 2012-07-12 Ricoh Co Ltd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418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Ricoh Co Ltd 粉体収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518B (zh) 2010-12-03 2018-06-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粉末供給裝置及影像形成裝置
TWI661282B (zh) 2011-11-25 2019-06-0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及影像形成設備
JP5435380B1 (ja) 2011-11-2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05221B2 (en) * 2012-06-08 2016-08-02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465317B2 (en) 2013-02-25 2016-10-11 Ricoh Company, Ltd. Nozzle insertion memb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54718B1 (ja) 2013-02-25 2014-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862283B1 (ko) 2013-03-15 2018-06-2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149509B2 (ja) 2013-05-21 2017-06-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6833B1 (ja) 2014-01-07 2014-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5742B2 (ja) 2014-06-11 2018-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U2015232351B2 (en) 2014-03-17 2017-06-22 Ricoh Company, Limited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5180A (en) * 1994-03-19 1997-08-05 Kao Corporation Toner cartridge with a rotary element which is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a developing apparatus
US6137972A (en) * 1999-08-30 2000-10-24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aterial dispensing system
JP2012133349A (ja) * 2010-12-03 2012-07-12 Ricoh Co Ltd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4181A (ja) * 2012-06-08 2013-12-19 Ricoh Co Ltd 粉体収容器、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8507B2 (en) 2016-09-20
US20160070204A1 (en) 2016-03-10
CN105404117A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4117B (zh) 喷嘴接收装置、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765259B (zh) 调色剂容器和成像设备
KR101536065B1 (ko) 분체 수납 용기, 분체 공급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435116B2 (ja)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10716406B (zh) 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KR101803167B1 (ko) 노즐 수용체, 분체 용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6662829B (zh) 粉末容器,成像设备和喷嘴接收器
JP20041390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補給用トナー収容器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AU2017225038B2 (en) Nozzle Receiver,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109707B1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11694247B (zh) 调色剂容器、调色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67798A (zh) 双组件显影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磁辊封端和磁场截断
JP6464627B2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5742B2 (ja)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90121258A1 (en)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209470A (zh) 显影剂容器以及具有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319710B2 (ja) 現像剤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9118A (ja)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3440A (ja)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166B2 (ja) 管挿入部材及び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04359B2 (ja)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8820A (ja) 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56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が適用され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