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017B - 气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017B
CN103562017B CN201280025342.8A CN201280025342A CN103562017B CN 103562017 B CN103562017 B CN 103562017B CN 201280025342 A CN201280025342 A CN 201280025342A CN 103562017 B CN103562017 B CN 103562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air bag
supporter
retainer
airba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53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017A (zh
Inventor
林信二
北池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0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鱼嘴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小保持器的重量的气囊装置。一种气囊装置,设有:通常折叠并且在紧急情况中膨胀并且展开的气囊(2);用于将气囊(2)和充气器(3)固定的保持器(4);和用于容纳气囊(2)的气囊盖(5),其中:气囊盖(5)具有板状件(51)和内壳(52),所述板状件(51)构成车辆的内表面,所述内壳(52)被设置在板状件(51)的背面上,并且构成用于气囊(2)的膨胀和展开路径;内壳(52)具有用于保持所述保持器(4)的多个保持孔(53);并且保持器(4)具有能够存储在内壳(52)内的近似平面形的支撑体(41)和插入到保持孔(53)中并附接到支撑体(41)的环形带状本体(42)。

Description

气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设备,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其重量减小的气囊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诸如汽车配备有气囊设备,气囊设备在诸如碰撞或快速减速的紧急情况中使车辆内侧的气囊充气并展开,以吸收作用在乘员上的冲击。典型地,这样的气囊设备具有:在通常情况下折叠并且在紧急情况中充气和展开的气囊;向气囊供应气体的充气器;将气囊和充气器固定的保持器;和覆盖气囊的气囊盖。
在车辆碰撞或快速减速的情形中,气体被从充气器供应到气囊并且气囊被充气,气囊盖裂开,并且气囊被释放到车辆的内侧,以被充气和展开。具体地,在前乘客座椅气囊设备中,气囊在由仪表板、挡风玻璃(前玻璃)和乘员限定的空间中充气并且展开。
很多保持器由金属材料制成,以在气囊充气和展开或乘员与气囊碰撞时抵抗冲击(例如,参考PTL1)。在于PTL1中公开的气囊设备中,通过安装螺栓将由金属板制成的保持器固定到仪表板的一部分。
另外,已经提出一种这样的保持器,该保持器的一部分由合成树脂制成,以减小其重量(例如,参考PTL2)。在于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气囊设备中,用于保持充气器的下保持器由金属制成,并且用于保持气囊的上保持器由合成树脂制成。通过螺栓将下保持器固定到上保持器,并且上保持器的突起被配合到气囊盖(盖子)中,以被固定。在这种构造中,通过上保持器实现重量减小,并且冲击由下保持器吸收。
如所示意,在很多情形中,通过诸如铆钉或螺栓的紧固件将保持器固定到仪表板或气囊盖,或将保持器的突起配合到仪表板或气囊盖中以被固定,从而保持器得以定位。然而,近年来,如在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地,这样的一种构造正在普及,其中,布置在保持器中的钩部与在形成在气囊盖(盖子)中的开口接合的同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从而保持器能够被以浮动形状定位。在这种构造中,来自气囊的冲击被减轻并且可组装性得到改进。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1-97162
[PTL2]JP-A-2000-326813
[PTL3]日本专利No.382257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该保持器具有带有打开的上部的矩形盒状形状,并且充气器和气囊被固定到保持器的底部部分。因此,当气囊充气并展开时,气囊从保持器的底部部分侧充气并展开,并且挤压保持器的侧壁部分,气体被从充气器供应到气囊。因此,保持器的上部中的开口变形成具有近似圆形形状。另外,通常,气囊盖(盖子)由合成树脂模制而成并且很可能由于气囊的充气压力而变形。因此,当保持器被连接到气囊盖时,保持器的上部中的开口与气囊盖的变形一致地变形成具有近似圆形形状。
通常,这种变形被称作“鱼嘴现象”,并且设计保持器要求针对鱼嘴现象的对策。在相关技术中的金属保持器中,针对鱼嘴现象的结合以下对策:增加板的厚度;添加增强部件;增加焊接点的数目;和增加保持器的强度或刚度。然而,存在以下问题,即,针对鱼嘴现象的这些对策增加保持器的重量并且阻碍气囊设备的重量减小。
另外,已经进行检查以采用金属保持器,该金属保持器由树脂制成或仅经历弯曲-拉拔工艺,以减小其重量。然而,存在以下问题,即,这些保持器缺乏强度,并且不易于根据作为针对鱼嘴现象的对策将这些保持器投入实践当中。
鉴于这些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鱼嘴现象并且实现保持器的重量减小的气囊设备。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所要提供的一种气囊设备包括:在通常情况下折叠并且在紧急情况中充气并展开的气囊;向气囊供应气体的充气器;将气囊和充气器固定的保持器;和容纳气囊的气囊盖,其特征在于,气囊盖包括板形部分和内壳,所述板形部分构造车辆的内表面,所述内壳被布置在板形部分的背面上,以构造气囊的充气-展开路径,并且所述内壳具有用于保持所述保持器的多个保持孔,并且所述保持器包括支撑体和带形体,所述支撑体具有能够容纳在内壳中的大致平板形状,所述带形体被插入到所述保持孔中并被安装到支撑体上,以形成环形形状。
所述带形体例如由在气囊上使用的基布、在座椅安全带上使用的织带、薄板形金属,或强度抵抗由气囊的充气和展开而导致的力和冲击的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带形体的一部分可以连接到气囊。
所述保持孔可以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所述保持孔可以具有能够将带形体保持在松配合状态中的形状。
内壳可以具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将保持器锁定在松配合状态中,并且保持器可以具有钩部,所述钩部形成在所述支撑体中并能够被锁定到锁定孔中。并且,保持孔可以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锁定孔可以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
带形体可以通过铆钉而从外侧固定到支撑体,或带形体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而固定到支撑体。并且,气囊设备可以包括:将气囊固定到充气器的周边的背板;和将保持器连接到车辆内部结构的托架,并且支撑体和带形体可以介于背板和托架之间,以通过螺栓而彼此固定。
气囊盖可以被构造成与车辆的仪表板分开地形成,以被固定到仪表板,或气囊盖可以与车辆的仪表板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设备中,由于保持器被形成为具有平板形状,所以保持器不具有是鱼嘴现象的原因的侧壁部分,并且能够防止鱼嘴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带形体被用作用于将保持器和气囊盖(内壳)彼此接合的装置,所以即使保持器被形成为具有平板形状,保持器和气囊盖(内壳)也能够容易地相互连接。另外,因为优选保持器不具有侧壁部分,而是对于安装充气器或带形体而言必要的最小区域,所以能够实现保持器的重量减小和气囊设备的重量减小。
另外,带形体由特定材料制成,诸如基布或织带,并且因此带形体能够被容易地形成为具有抵抗由气囊的充气和展开导致的力和冲击的强度。
另外,当带形体的一部分被连接到气囊时,能够在气囊设备的制造期间像操纵单个部件一样操纵气囊和带形体,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连接的部件固定到支撑体的工作。
另外,保持孔沿着车辆的前后和左右方向形成在壁表面中,并且带形体桥接在保持器和气囊盖(内壳)之间,并且因此能够以带形体的宽度的大小减小在所述壁表面中的每一个壁表面中在保持器和气囊盖(内壳)之间的间隙,并且当气囊充气并展开时,能够抑制气囊被挤出到外侧。
另外,因为保持孔被形成为使得带形体能够被松散地配合到保持孔中,特别地,保持孔被形成为具有沿着带形体的厚度方向的余隙,所以当气囊充气并展开时,带形体(即,保持器)能够朝气囊充气并展开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减轻冲击。
另外,因为支撑体具有能够被锁定到内壳的钩部,所以在气囊设备的制造期间,支撑体能够被锁定到内壳,并且能够改进可操作性。
另外,因为带形体在内壳的纵向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接到内壳,并且钩部在内壳的横向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连接到内壳,所以能够减少带形体的数目,并且在气囊设备的制造期间,支撑体能够被锁定到内壳,并且能够改进可加工性。
另外,当铆钉紧固被采用作为用于将带形体和支撑体固定的方案,带形体能够容易地从保持器的外侧安装到保持器上。另外,当螺栓紧固被采用作为用于将带形体和支撑体固定的方案时,能够容易地并可靠地进行带形体和支撑体的安装,并且所述安装是能够被拆除,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带形体和支撑体的重新组装或分解。
另外,由于支撑体和带形体介于背板和托架之间,所以即使保持器由树脂制成,也能够形成抵抗特定紧固力的结构,并且能够通过螺栓容易地固定这些部件。
另外,气囊盖被配合到仪表板中或与其成一体,并且因此能够根据气囊设备的各种形式而容易地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1B和1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1A是保持器的水平截面视图,1B是底视图,并且1C是顶视图。
图2是沿着图1A中的II-II箭头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3A、3B和3C示意示出将带形体和气囊彼此连接的方法的顶视图,其中3A示意第一示例,3B示意第二示例,并且3C示意第三示例。
图4A、4B和4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4A是水平截面视图,4B是底视图,并且4C是沿着图4B中的C-C截取的支撑体的截面视图。
图5是沿着图4A中的箭头V的方向截取的视图。
图6A、6B和6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6A是水平截面视图,6B是底视图,并且6C是沿着图6B中的C-C截取的支撑体的截面视图。
图7A和7B示意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7A是水平截面视图并且7B是底视图。
图8A和8B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8A是底视图并且8B示意沿着图8A中的B-B箭头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9A、9B、9C和9D示意支撑体的修改示例的顶视图,其中9A是第一修改示例,9B是第二修改示例,9C是第三修改示例并且9D是第四修改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到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设备1的实施例。在这里,图1A到1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1A是保持器的水平截面视图,1B是底视图,并且1C是顶视图。图2是沿着图1A中的II-II箭头截取的截面视图。图3A到3B示意示出将带形体和气囊彼此连接的方法的顶视图,其中3A示意第一示例,3B示意第二示例,并且3C示意第三示例。即,图1A中的水平截面视图等同于沿着图2中的A-A箭头截取的截面视图。图1B中的底视图等同于沿着图2中的箭头B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另外,在图1A和1B中,气囊2未被示意。
如在图1到3中所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具有:气囊2,气囊2在通常情况下被折叠并且在紧急情况中充气和展开的;充气器3,充气器3向气囊2供应气体;保持器4,保持器4将气囊2和充气器3固定;和气囊盖5,气囊盖5容纳气囊2。气囊盖5具有板形部分51和内壳52,所述板形部分51构造车辆的内表面,所述内壳52布置在板形部分51的背面上,以构造气囊2的充气展开路径,并且所述内壳52具有用于保持保持器4的多个保持孔53。保持器4具有支撑体41和带形体42,所述支撑体41具有能够容纳在内壳52中的大致平板形状,所述带形体42被插入到保持孔53中并且安装到支撑体41上,以形成环形形状(可以是圆形形状或环圈形状)。
气囊设备1是前乘客座椅气囊设备,并且被安装在布置在前乘客座椅的正面中的仪表板(未被示意)中。因此,气囊盖5的上表面(板形部分51)形成仪表板的一部分并且构造车辆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在图2中,右侧示意背面(挡风玻璃侧),并且左侧示意正面(乘员侧)。
充气器3是气体发生器,其产生待被供应到气囊2的气体,并且例如具有大致圆板形外观。充气器3被配合到形成在构造保持器4的支撑体41的大致中心部分中的开口中,并且,充气器3通过使用诸如螺栓的紧固件33而被固定到保持器4,其中支撑体41介于凸缘部分31和背板32之间。在这里,示意了圆盘类型的充气器3,但是可以使用具有近似柱形外观的柱体类型。
充气器3被连接到未被示意的ECU(电子控制单元),并且基于来自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测量值而受到控制。当ECU感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或快速减速时,充气器3被来自ECU的点火电流引燃,以致使包含在充气器3中的试剂燃烧,从而产生气体并将气体供应到气囊2。
在气囊2介于构造保持器4的支撑体41和背板32之间的情况下,气囊2通过使用紧固件33而被固定到保持器4。如由图2中的点划线示意地,气囊2被固定到保持器4,且气囊2在通常情况下被折叠。缠绕布(未被示意)可以布置成将折叠的气囊2缠绕在其中,从而保持气囊2被折叠的状态。
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板形部分51与内壳52彼此成一体,以形成气囊盖5。板形部分51和内壳5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一体地模制,并且内壳52可以被焊接到板形部分51的背面,从而内壳52和板形部分51被一体地构造。气囊盖5的结构和形状不限于所示意的结构和形状,并且能够适当地使用在相关技术中使用的气囊盖,例如其中相对于板形部分51近似垂直地布置内壳52的气囊盖。
例如,板形部分51是构造车辆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诸如仪表板的部件。具有薄的厚度的撕裂线51a被形成在定位在内壳52内侧的板形部分51的区域中,使得当气囊2充气并且展开时,板形部分51裂开成符合期望形状。例如,撕裂线51a以近似H形状形成,并且板形部分51裂开成一对门部分51b,以绕着铰链部分54摆动打开。例如,撕裂线51a可以以近似U形状形成,使得单个门摆动打开。
另外,气囊盖5可以被构造成与车辆的仪表板(未被示意)分开地形成,以被固定到仪表板。气囊盖5可以与车辆的仪表板一体地形成。当气囊盖5被配合到仪表板中时,板形部分51的外周边被形成为能够安装在形成在仪表板的开口的边缘处的凹形部分上,并且销或接合件被布置在所述外周边中,以将板形部分51固定到仪表板。另外,当气囊盖5与仪表板一体地形成时,板形部分51构造仪表板。这样,气囊盖5是适配类型或一体类型的,以能够与各种形式的气囊设备协作。
内壳52被构造成形成矩形柱体形状,其带有竖立在板形部分51的背面上的壁表面。具体地,内壳52具有一对第一壁表面52a和一对第二壁表面52b,所述一对第一壁表面52a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所述一对第二壁表面52b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通常,第一壁表面52a是沿着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一对壁表面,并且第二壁表面52b是沿着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一对壁表面。
铰链部分54通过由板形部分51和内壳52形成的铰接部构造。例如,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铰链部分54由内壳52的被形成为具有薄的厚度的部分构造。当内壳52被焊接到板形部分51并且门部分51b从板形部分51分离以被展开时,铰链部分可以由形成在内壳52的焊接部分中的大致U形部分构造。
如在图1A中所示意地,内壳52具有用于对保持器4进行保持的多个保持孔53。例如,在构造内壳52的所述一对第一壁表面52a中的每一个第一壁表面中形成两个保持孔53。另外,例如,在构造内壳52的所述一对第二壁表面52b中的每一个第二壁表面中形成一个保持孔53。即,保持孔53被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或沿着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所述一对第一壁表面52a中;并且被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或沿着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所述一对第二壁表面52b中。
例如,保持孔53被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是长的,使得保持孔53符合插入到其中的带形体42的形状。另外,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保持孔53具有其中能够在松配合状态中保持带形体42的形状。具体地,保持孔53在带形体42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余隙。形成该余隙,并且因此带形体42(即,保持器4)能够朝气囊2充气和展开的方向移动,并且当气囊2被充气和展开时能够减轻冲击。
如在图1和2中所示意地,保持器4具有被连接到保持孔53的带形体42和大致平板形支撑体41。例如,如在图1A到1C中所示意,支撑体41被构造为具有多边形形状(在图1A到1C中六边形形状),其带有能够通过内壳52的开口将支撑体41容纳在其中的区域。支撑体41具有:在其中心部分中的充气器用开口41a,充气器3能够被插入通过该充气器用开口41a;充气器固定孔41b,所述充气器固定孔41b形成在充气器用开口41a的外周边中,以将充气器3固定;和带形体固定孔41c,所述带形体固定孔41c形成在其两端中,用以将带形体42固定。当对以下进行考虑时:能够形成充气器用开口41a、充气器固定孔41b和带形体固定孔41c;支撑体41能够大大地减小面积且容易模制;等,支撑体41能够如所示意地被形成为具有六边形形状。支撑体41可以由金属或树脂制成,但是支撑体41优选地由树脂制成,以减小重量。
背板32、气囊2、支撑体41和充气器3的凸缘部分31从气囊设备的内侧顺序地在支撑体41的大致中心部分中堆叠,以通过使用紧固件33而彼此连接。此外,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带形体42、支撑体41和带形体42从气囊设备的内侧顺序地在支撑体41的大致两端上堆叠,以通过使用铆钉43而彼此连接。即,带形体42通过使用铆钉43而从外侧固定到支撑体41。当支撑体41具有承受由气囊2的充气和展开而导致的力和冲击的强度时,带形体42可以通过替代铆钉43地使用螺栓和螺母而固定到支撑体41。螺栓紧固被采用为固定方案,并且因此能够容易地并且牢固地完成安装,并且安装是能够被拆离,并且能够容易地执行重新组装或分解。
如在图1A中所示意地,带形体42具有大致T形状,每一个带均有两个臂42a和一个支腿42b,并且所述臂42a和所述支腿42b被形成为具有带形状。然而,这种构造仅仅是示例,能够根据情况,诸如支撑体41的形状、保持孔53的布置和带形体42的强度而适当地修改该构造。臂42a被布置成插入通过形成在第一壁表面52a中的保持孔53,并且支腿42b被布置成插入通过形成在第二壁表面52b中的保持孔53。带形体42以该方式连接到第一壁表面52a和第二壁表面52b,并且因此在第一壁表面52a和第二壁表面52b中在保持器4和气囊盖5(内壳52)之间的间隙能够减小,并且当气囊2被充气并展开时,能够抑制气囊2被挤出到外侧。
另外,如在图3A中所示意,在臂42a和支腿42b的端部中形成有固定孔42c。在臂42a和支腿42b插入通过保持孔53之后,臂42a和支腿42b被叠置在支撑体41上,以分别使得固定孔42c与带形体固定孔41c对准,从而通过使用铆钉43彼此连接。在这个过程中,带形体42构造被插入通过保持孔53的环形部分,并且支撑体41由内壳52(气囊盖5)保持。当螺栓紧固被采用作为固定方案时,可以预先在臂42a和支腿42b的组装部分中形成螺栓插入孔。
例如,带形体42由在气囊2上使用的基布、在座椅安全带上使用的织带、薄板形金属,或其强度承受由气囊2的充气和展开导致的力和冲击的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制成。即,带形体42具有使得带形体42能够被形成为具有环形形状的柔性并且具有承受由气囊2的充气和展开导致的力和冲击的强度。通常,在气囊2上使用的基布或在座椅安全带上使用的织带容易满足这些条件并且是易于获得的。多片纺织织物材料或纤维材料,诸如基布和织带,可以叠置在彼此之上,以形成一片带形体42。
具体地,由于乘员不能够看到带形体42,所以能够再次使用在制造气囊或座椅安全带设备的过程中产生的基布或织带的碎片或废弃的小片(例如,带有不良外观的小片、端部松弛的小片等),并且能够减小所产生的浪费程度。
另外,如在图1B和2中所示意,托架61被安装在保持器4(支撑体41)的背面上,以将保持器4固定到车辆内部结构6。为了方便解释,托架61在图1B中由点划线示意。如在图1B中所示意,托架61与充气器3的固定部分一起通过使用紧固件33而固定到保持器4。此时,例如,使用在靠近托架61的一侧上的充气器3的固定部分中的两个位置,并且因此托架61能够被固定和量化。
托架61不限于所示意的形状和结构,并且根据情况,诸如保持器4的尺寸和材料、与托架61所连接到的车辆内部结构6的位置关系等而被适当地修改。例如,托架61被形成为具有大致U形状或环形形状,以被布置在充气器3的外周边中,并且因此充气器3的固定部分可以以其整体(四个位置)被使用。在这种构造中,车辆内部结构6和保持器4能够稳定地彼此结合。
另外,如在图3A中所示意地,带形体42可以预先缝合到气囊2。图3A到3C中的每一个图仅示意气囊2的基部的一个部分。通常,气囊2的基部具有:充气器用开口2a,充气器3被插入通过该充气器用开口2a;和充气器固定孔2b,所述充气器固定孔2b形成在充气器用开口2a的外周边中,用以将充气器3固定。带形体42经由缝合部分42d而连接到气囊2的基部。由于铆钉43的端部被布置在带形体42的组装部分中,所以要求缝合部分42d被形成为避开铆钉43。在这里,带形体42在带形体42的组装部分中被缝合到气囊2,但是臂42a和支腿42b可以被缝合到气囊2。
这样,当带形体42的部分被连接到气囊2时,在气囊设备1的制造期间像操纵单个部件那样操纵气囊2和带形体42,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连接的部分固定到支撑体41的工作。在这个第一示例中,气囊2、带形体42、支撑体41和带形体42从气囊设备的内侧顺序地堆叠在彼此之上,并且通过使用铆钉43而彼此连接。
在图3B中所示意的第二示例中,带形体42通过使用粘结剂42e而被结合到气囊2。例如,当带形体42由与在气囊2上使用的相同基布形成时,粘结性质是良好的,并且因此通过使用粘结剂42e呈现了足够的保持力。当然,不要求带形体42必要地由基布制成,并且即使带形体42由诸如织带的纺织织物或诸如布的纤维材料制成,也能够通过使用粘结剂42e而将带形体42连接到气囊2。
在图3C中所示意的第三示例中,臂42a和支腿42b被构造成彼此分开的部件。在此情形中,因为要求臂42a和支腿42b这两者均被连接到气囊2,所以在臂42a和支腿42b叠置在气囊2上时,同时地进行通过缝合部分42f的在臂42a和支腿42b之间的连接和臂42a和支腿42b到气囊2的连接。当然,如在第二示例中,臂42a到气囊2的连接和臂42a到支腿42b的连接可以通过使用粘结剂来完成。
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中,因为保持器4被形成为具有平板形状,所以保持器4并不具有是鱼嘴现象的原因的侧壁部分,并且能够防止鱼嘴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带形体42被用作用于使保持器4和气囊盖5(内壳52)彼此接合的装置,所以即使保持器4被形成为具有平板形状,保持器4和气囊盖5(内壳52)也能够容易地彼此连接。此外,因为优选保持器4不具有侧壁部分,而是对于安装充气器3或带形体42而言必要的最小区域,所以能够实现保持器4的重量减小和气囊设备1的重量减小。
随后,将参考图4和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在这里,图4A到4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4A是水平截面视图,4B是底视图,并且4C是沿着图4B中的C-C截取的支撑体的截面视图。图5是沿着图4A中的箭头V的方向截取的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给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中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4和5中所示意的第二实施例中,内壳52具有在松配合状态中将保持器4锁定的锁定孔55,并且保持器4具有钩部44,所述钩部44形成在支撑体41中并能够被锁定到锁定孔55中。形成了这些锁定孔55和钩部44。因此,当保持器4被连接到气囊盖5时,保持器4(支撑体41)能够被锁定到锁定孔55中,并且诸如插入带形体42或固定铆钉43的工作能够容易地完成,并且能够改进可加工性。
如在图4A到4C中所示意地,钩部44是在支撑体4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处竖立的一对板形部件,并且钩部44具有大致倒J形状,其中尖端朝外侧弯曲。因为钩部44不是在气囊2充气和展开时保持载荷的部分,所以钩部44能够被构造成具有低于相关技术中的接合钩部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其重量减小。
如在图5中所示意,锁定孔55形成在与钩部44形成的位置和高度对应的位置处。在这里,由于钩部44形成在支撑体4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中,所以锁定孔55形成在第一壁表面52a中。所形成的锁定孔55的数目与钩部44的数目对应。此外,锁定孔55具有在钩部44的厚度方向的余隙。例如,锁定孔55被形成为具有尺寸等同于或大于保持孔53的余隙的余隙。因为形成由该余隙,所以钩部44能够朝气囊2充气和展开的方向移动,并且不能够妨碍带形体42和支撑体41浮动。
随后,将参考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在这里,图6A到6C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6A是水平截面视图,6B是底视图,并且6C是沿着图6B中的C-C截取的支撑体的截面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给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中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6A到6C中所示意的第三实施例中,保持孔53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一壁表面52a(沿着其纵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锁定孔55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第二壁表面52b(沿着其横向方向构造内壳52的一对壁表面)中。在这种构造中,由于带形体42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内壳52的纵向方向)连接到内壳52,并且钩部44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沿着内壳52的横向方向)连接到内壳52,所以能够减少带形体42的数目,并且能够在制造气囊设备1期间将支撑体41锁定到内壳52,并且能够改进可加工性。
在第三实施例中,钩部44是在支撑体41的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处竖立的一对板形部件,并且钩部44具有大致倒J形状,其中尖端朝外侧弯曲。此外,钩部44不仅将支撑体41锁定到内壳52,而且钩部44还减小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在内壳52的横向方向)上的在保持器4和内壳52之间的间隙,并且要求钩部具有特定强度,这是因为钩部44用于在气囊2充气并展开时抑制气囊2被挤出。
该构造未被示意。然而,钩部44可以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内壳52的纵向方向)连接到内壳52,并且带形体42可以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沿着内壳52的横向方向)连接到内壳52。
随后,将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在这里,图7A和7B示意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7A是水平截面视图,并且7B是底视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给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中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7A和7B中所示意的第四实施例具有背板32和托架61,所述背板32将气囊2固定到充气器3的周边,所述托架61将保持器4连接到车辆内部结构6。支撑体41和带形体42介于背板32和托架61之间,以通过使用螺栓45而彼此固定。为了方便解释,在图7B中用点划线示意托架61。
如在图7A中所示意,背板32具有大致类似于支撑体41的形状的多边形形状,并且带形体固定孔被形成在背板32的两端中,以与支撑体41的带形体固定孔41c对准。此外,如在图7B中所示意,托架61具有沿着内壳52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分61a,并且带形体固定孔被形成在延伸部分61a中,以与支撑体41的带形体固定孔41c对准。
在该第四实施例中,背板32、气囊2、带形体42、支撑体41、带形体42和托架61从气囊设备的内侧顺序地堆叠在彼此之上,并且通过使用从背板32或托架61中的一侧插入的螺栓45和从背板32或托架61中的另一侧插入的螺母而彼此紧固。即,带形体42通过使用螺栓45和螺母(未被示意)而被固定到支撑体41。在该构造中,即使支撑体41由树脂制成,背板32和托架61也由金属制成,并且因此支撑体41能够介于背板32和托架61之间,以通过使用螺栓45而被固定。
随后,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在这里,图8A和8B示意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气囊设备,其中8A是底视图并且8B示意沿着图8A中的B-B箭头截取的截面视图。相同附图标记指定给与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气囊设备1中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在如在图8A和8B中所示意的第五实施例中,背板32被移除。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例,充气器3的凸缘部分31被布置在放置背板32的位置处,并且气囊2介于支撑体41和凸缘部分31之间,以通过使用紧固件33而被固定。在该构造中,当支撑体41由金属制成时,能够将背板32移除,并且能够实现气囊设备1的重量减小。
例如,在这个第五实施例中,类似于在图7A中示意的背板32,凸缘部分31可以具有大致类似于支撑体41的形状的多边形形状。带形体固定孔可以被形成在凸缘部分31的两端中,以与支撑体41的带形体固定孔41c对准。另外,由于使用了如在图7B中所示意的带有延伸部分61a的托架61,所以支撑体41能够介于凸缘部分31和托架61之间,并且能够使用由树脂制成的支撑体41,以使用螺栓紧固。
最后,将参考图9描述上述支撑体41的修改示例。在这里,图9A、9B、9C和9D示意支撑体的修改示例的顶视图,其中9A是第一修改示例,9B是第二修改示例,9C是第三修改示例并且9D是第四修改示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给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在如在图9A中所示意的第一修改示例中,支撑体41具有矩形外观。在该构造中,支撑体41的外观能够被形成为与内壳52的形状一致,并且能够容易地减小在支撑体41和内壳52之间的间隙。例如,当支撑体41由树脂制成时,即使支撑体41面积增加,与现有技术中的保持器相比,也能够实现支撑体41的足够的重量减小。
能够根据情况,诸如气囊设备1的类型或型式、气囊2的容量或内部压力、支撑体41的支撑重量、带形体42的材料或宽度和内壳52的刚度来对支撑体41的外观进行,并且支撑体41的外观不限于诸如六边形形状或矩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例如,支撑体41的外观可以具有;如在图9B中的第二修改示例中的跑道形状;如在图9C中的第三修改示例中的椭圆形形状;或如在图9D中的第四修改示例中的十字形形状(交叉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其中本发明被应用到前乘客座椅气囊设备的情形。然而,当根据本发明的气囊设备能够采用与在该实施例中相同的构造时,本发明可以被应用到驾驶员座椅气囊设备、侧面气囊设备、帘式气囊设备、膝部气囊设备、行人气囊设备等。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实现其它不同的修改,只要修改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即可。例如,能够适当组合地使用第一到第五实施例或支撑体41的修改示例。

Claims (9)

1.一种气囊设备,包括:
气囊,所述气囊在通常情况下折叠并且在紧急情况中充气并展开;
充气器,所述充气器向所述气囊供应气体;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将所述气囊和所述充气器固定;和
气囊盖,所述气囊盖容纳所述气囊,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盖包括板形部分和内壳,所述板形部分构造车辆的内表面,所述内壳被布置在所述板形部分的背面上以构造所述气囊的充气-展开路径,并且所述内壳具有用于保持所述保持器的多个保持孔,并且
所述保持器包括支撑体和带形体,所述支撑体具有能够容纳在所述内壳中的大致平板形状,所述带形体被插入到所述保持孔中并被安装到所述支撑体上以形成环形形状,并且
所述带形体的一部分被连接到所述气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形体由以下材料之一制成:在所述气囊上使用的基布;在座椅安全带上使用的织带;薄板形金属;和强度承受由所述气囊的充气和展开导致的力和冲击的纤维材料或树脂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被形成在大致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形成在大致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所述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具有能够将所述带形体保持在松配合状态中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将所述保持器锁定在松配合状态中,并且所述保持器具有钩部,所述钩部被形成在所述支撑体中并能够被锁定到所述锁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孔被形成在大致沿着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纵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并且所述锁定孔被形成在大致沿着所述车辆的左右方向彼此面对的一对壁表面或沿着所述内壳的横向方向构造所述内壳的一对壁表面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铆钉将所述带形体从外侧固定到所述支撑体,或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所述带形体固定到所述支撑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还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将所述气囊固定到所述充气器的周边;和
托架,所述托架将所述保持器连接到车辆内部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和所述带形体介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托架之间以通过螺栓而彼此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盖被构造成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分开地形成以被固定到所述仪表板,或所述气囊盖与所述车辆的仪表板一体地形成。
CN201280025342.8A 2011-05-25 2012-04-05 气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7497 2011-05-25
JP2011117497A JP5633993B2 (ja) 2011-05-25 2011-05-25 エアバッグ装置
PCT/JP2012/059307 WO2012160885A1 (ja) 2011-05-25 2012-04-05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017A CN103562017A (zh) 2014-02-05
CN103562017B true CN103562017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216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534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017B (zh) 2011-05-25 2012-04-05 气囊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14200B2 (zh)
EP (1) EP2716504B1 (zh)
JP (1) JP5633993B2 (zh)
CN (1) CN103562017B (zh)
WO (1) WO20121608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56424B2 (en) * 2013-10-10 2015-10-13 Autoliv Asp, Inc. Multi-wrap airbag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JP6396101B2 (ja) * 2014-07-14 2018-09-2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11548B2 (ja) * 2014-09-17 2018-04-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1070A (ja) * 1994-04-25 1995-11-07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蓋体
JP2000301996A (ja) * 1999-04-22 2000-10-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191887A (ja) * 2000-01-14 2001-07-17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543802B1 (en) * 1999-11-18 2003-04-08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ag apparatus
JP2004237764A (ja) * 2003-02-03 2004-08-26 Nippon Plast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031777A (ja) * 2009-08-03 2011-02-17 Toyota Motor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CN103476638A (zh) * 2011-03-30 2013-12-25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1558A (en) * 1997-06-09 1999-08-24 Textro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n airbag through a hard panel
DE29722780U1 (de) * 1997-12-23 1998-04-23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73551 Alfdorf Gassack-Modul mit Abdeckung
US6237936B1 (en) * 1998-12-29 2001-05-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JP2000326813A (ja) 1999-05-19 2000-11-28 Takata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097162A (ja) 1999-09-30 2001-04-10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ケース
US6325415B1 (en) * 2000-05-31 2001-12-04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ir bag module with tethered door
JP2002050449A (ja) 2000-07-31 2002-02-15 Ngk Spark Plug Co Ltd 圧力センサ付プラグ
JP3822578B2 (ja) 2003-05-28 2006-09-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式乗員保護装置
FR2957872B1 (fr) * 2010-03-24 2013-07-05 Faurecia Interieur Ind Agencement de coussin de securite gonflable dans une planche de bord comportant un volet relie a la planche de bord par un lien lineair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1070A (ja) * 1994-04-25 1995-11-07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蓋体
JP2000301996A (ja) * 1999-04-22 2000-10-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543802B1 (en) * 1999-11-18 2003-04-08 Takata Corporation Air bag apparatus
JP2001191887A (ja) * 2000-01-14 2001-07-17 Calsonic Kansei Corp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4237764A (ja) * 2003-02-03 2004-08-26 Nippon Plast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031777A (ja) * 2009-08-03 2011-02-17 Toyota Motor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の配設構造
CN103476638A (zh) * 2011-03-30 2013-12-25 高田株式会社 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017A (zh) 2014-02-05
US20140097600A1 (en) 2014-04-10
WO2012160885A1 (ja) 2012-11-29
EP2716504A4 (en) 2014-11-05
JP5633993B2 (ja) 2014-12-03
EP2716504B1 (en) 2016-03-23
JP2012245830A (ja) 2012-12-13
US8814200B2 (en) 2014-08-26
EP2716504A1 (en) 201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20411B2 (en) Automotive seat foam pad assembly
JP3717124B2 (ja) エアーバッグ
CN101746338B (zh) 气囊滑槽附连连接
US10899309B2 (en) Airbag
JP4847453B2 (ja) 側面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15523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CN104507760A (zh) 侧面安全气囊的展开方向限制结构
JP2007321305A (ja) エアバッグジャケット
JP2000289560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588944A (zh) 气囊模块的柔性壳体
GB2420760A (en) Vehicle seat with air bag with connectors installed between a deployment guide and an outer trim seam
CN101821136A (zh) 安全气囊组件
JP2005247118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EP3369631B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irbag device
CN103562017B (zh) 气囊设备
JP4211479B2 (ja)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US7152879B2 (en) Air bag system
JP5001780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588980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JP4433078B2 (ja)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26026B2 (ja) エアバッグ
US5480183A (en) Airbag cover retainer
JP2009220646A (ja) グラブドア付け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149283A (ja) エアバッグカバー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143002A (ja) 腰部拘束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ata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