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4464A -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4464A
CN103554464A CN201310563639.6A CN201310563639A CN103554464A CN 103554464 A CN103554464 A CN 103554464A CN 201310563639 A CN201310563639 A CN 201310563639A CN 103554464 A CN103554464 A CN 103554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system
perfluorinated sulfonic
sulfonic resin
tetrahydrofuran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63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桦
梅雪
徐冬
于家琳
陈昊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D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GUOD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105636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4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4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44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0215 priority patent/WO201507060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08Saturated oxiranes
    • C08G65/10Saturated oxira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only
    • C08G65/06Cyclic ethers having no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outside the ring
    • C08G65/16Cyclic ethers having four or more ring atoms
    • C08G65/20Tetrahydrofur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08G65/264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5/2669Non-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G65/2678Sulfur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0Post-polymerisation treatment, e.g. recovery, purification, dry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包括全氟磺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化学通式为:

Description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催化剂可以回收并重复使用,属于高分子化学及聚合物中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领域。
技术背景
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及其下游产品构成的产业链是近十多年来全球产能、产量增长,技术更新,市场扩大和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推动这一产业链发展的原动力是该产业链的终端产品的需求的快速增重,而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是其中重要的中间体。
早期四氢呋喃的聚合反应工艺多采用液体强质子酸,已经商业化的以液体强质子酸为引发剂的工艺主要有高氯酸工艺和氟磺酸工艺。美国Du Pont公司、Quaker Oats公司、Peen公司、日本保土谷公司等,都曾经使用或现在仍在使用氟磺酸等引发剂工艺生产PTMEG。液体强质子酸工艺存在明显缺陷,催化剂不能回收和重复使用、因水解和水洗等过程带来的设备腐蚀、分离困难、含酸含盐废水处理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氟磺酸树脂、杂多酸、天然黏土催化剂等多种工艺相继被开发出来。
1978年,美国Du Pont公司在原有氟磺酸工艺基础上开发出新工艺,采用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作为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反应介质中会有部分溶胀和溶解,同时催化剂的寿命仅1~2年,在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存在失活现象。1987年,日本旭化成公司建立了第一条采用杂多酸工艺2000t/a的工业生产装置。这种工艺四氢呋喃单次循环的转化率很低,因此建成的工业装置不多见。
因此,研发稳定性较高、寿命较强、成本低、具有更高的单次循环转化率的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工处理全氟磺酸树脂得到高性能、低成本的四氢呋喃聚合催化体系,使PTMEG的生产成本降低、转化率提高。
通过现有技术生产得到的全氟磺酸树脂有些会在四氢呋喃中会有部分溶解,导致催化剂与产物难于分离,无法作为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剂使用;有些可在四氢呋喃聚合反应过程中保持原形态,但在带搅拌的情况无法保持原有颗粒形态,碎裂成粉末状的催化剂也会增加在反应结束时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难度。一般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是通过金属滤网过滤的型式进行,而金属滤网只能滤除粒径超过一定数值的颗粒,成为粉末状的催化剂可能会堵塞滤网或者穿过滤网被带入产品中,影响产品的纯度。虽然有些全氟磺酸树脂可以直接作为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使用的,但催化效果很弱,根据对比例1、2,产率低于5%,没有工业应用价值。因此,需要对全氟磺酸树脂处理后才能得到得到高性能、低成本的四氢呋喃聚合催化体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包括全氟磺酸树脂,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化学通式为: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21
其中x=4~12;y=1;z=0,1,2;n=0~5;R=F,ONa,OH;
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含有10~30%可分离物。可分离物含量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可分离物含量的上限范围为18~35%,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32%,最佳值为30%。可分离物含量的下限范围为1~15%,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8%,最佳想值为10%。优选的,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含有10.70~29.16%可分离物。
(2)根据(1)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为0.4~5.2mm。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的上限范围为1.0~6.4mm,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1.5mm,最佳值为1.2mm。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的下限范围为0.2~1.0mm,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0.5mm,最佳想值为0.8mm。优选的,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为0.8~1.2mm。其中,粒径为颗粒任一单轴最大尺寸。
(3)根据(1)-(2)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20%。优选的,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19%。
(4)根据(1)-(3)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5%。
(5)根据(1)-(4)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C、H、O、F四种元素的总质量百分大于92%。
(6)根据(1)-(5)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范围为0.74~1.50。所述离子交换容量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离子交换容量的上限范围为1.2~2.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1.8,最佳值为1.15。离子交换容量的下限范围为0.5~1.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0.6,最佳想值为0.8。优选的,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范围为0.8~1.15。
(7)根据(1)-(6)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比表面积小于20m2/g。
(8)根据(1)-(7)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不含有苯环结构。
(9)根据(1)-(8)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0~350℃之间失重小于30%。
(10)根据(1)-(9)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350~600℃之间失重大于50%。
(11)根据(1)-(10)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硅元素和铝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0.1%。
(12)根据(1)-(11)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四氢呋喃中不溶解或有部分溶胀。
(13)根据(1)-(12)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的可分离物不能在四氢呋喃、丙酮、异丙醇、氮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甲苯、苯或它们的混合溶剂中完全溶解。
(14)根据(1)-(13)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可分离物为用干燥或者干燥加有机溶剂抽提萃取的方式分离的可分离物。
(15)根据(1)-(14)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干燥处理包括氮气吹扫、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吸湿干燥或/和冷冻干燥。
(16)根据(1)-(15)任一项所述的催化体系,所述有机溶剂萃取处理,包括使用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苯、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进行抽提萃取处理。
(17)一种处理(1)-(16)任一项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中的一项或多项:造粒处理、干燥处理、有机溶剂萃取处理。
(18)根据(17)所述的方法,所述造粒处理包括通过熔融挤出或低温冷冻粉碎处理。
(19)根据(17)所述的方法,所述干燥处理包括氮气吹扫、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吸湿干燥或/和冷冻干燥。
(20)根据(17)-(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造粒处理包括通过熔融挤出或低温冷冻粉碎处理。
(21)根据(17)-(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全氟磺酸树脂与有机溶剂以体积比1:1~1:30的比例进行混合。全氟磺酸树脂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全氟磺酸树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的上限范围为1:10~1:36,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30,最佳值为18。全氟磺酸树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的下限范围为1:1~1:15,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1:5,最佳想值为1:12。
(22)根据(17)-(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苯、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
(23)根据(17)-(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抽提萃取步骤在温度50~130℃、压力51~200kPa条件下进行。抽提萃取温度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抽提萃取温度的上限范围为100~16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150℃,最佳值为120℃。抽提萃取温度的下限范围为30~8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40℃,最佳想值为60℃。抽提萃取压力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抽提萃取压力的上限范围为100~220kPa,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200kPa,最佳值为180kPa。抽提萃取压力的下限范围为50~85kPa,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60kPa,最佳想值为80kPa。
(24)根据(17)-(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干燥步骤在100~150℃下,真空度为0.3~14kPa下进行,干燥时间为6~12h。干燥温度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干燥温度的上限范围为80~16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150℃,最佳值为130℃。干燥温度的下限范围为60~120℃,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100℃,最佳想值为110℃。干燥真空度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干燥真空度的上限范围为12~40kPa,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24kPa,最佳值为12kPa。干燥真空度的下限范围为0.1~10kPa,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1kPa,最佳想值为8kPa。干燥时间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干燥时间的上限范围为10~20h,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16,最佳值为12h。干燥时间的下限范围为4~10h,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6h,最佳想值为8h。
(25)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经(17)-(23)任一项所述方法处理得到。
(26)根据(25)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大于20%。
(27)根据(25)-(26)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5%。
(28)根据(25)-(27)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中C、H、O、F四种元素的总质量百分大于92%.
(29)根据(25)-(28)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的离子交换容量范围为0.8~0.9。
(30)根据(25)-(29)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的比表面积小于20m2/g。
(31)根据(25)-(30)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的粒径为0.8~1.2mm。
(32)根据(25)-(31)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中硅元素和铝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0.1%。
(33)根据(25)-(32)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不含有苯环结构。
(34)根据(25)-(33)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在0~350℃之间失重小于25%。
(35)根据(25)-(34)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在350~600℃之间失重大于50%。
(36)根据(25)-(35)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用作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转化率大于20%。
(37)根据(25)-(36)任一项所述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用作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产物的数均分子量的范围在400~20000g/mol。所述产物的数均分子量有一个上限范围即作和下限范围。产物的数均分子量的上限范围为2000~24000g/mol,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低于10000g/mol,最佳值为4000g/mol。产物的数均分子量的下限范围为200~1800g/mol,在这个范围内可以高于500g/mol,最佳想值为650g/mol。优选的,所述产物的数均分子量范围为2215~3596g/mol。
表1未处理的全氟磺酸树脂分析表征结果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51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61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71
表2全氟磺酸树脂处理前后性质比较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72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81
表3未处理的全氟磺酸树脂做为催化剂聚合结果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092
根据表1中结果,样品树脂7在四氢呋喃中会有部分溶解,导致催化剂与产物难于分离。虽然其对于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聚合结束后溶解的催化剂与聚合产物难于分离,因此不推荐用于工业生产。根据表3中结果,虽然在无搅拌情况下,样品树脂1至6均可在四氢呋喃聚合反应过程中保持原形态,而在带搅拌的情况下样品树脂3、树脂6样品颗粒无法保持原有形态,碎裂成粉末状的催化剂也会增加在反应结束时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难度。一般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是通过金属滤网过滤的型式进行,而金属滤网只能滤除粒径超过一定数值的颗粒,成为粉末状的催化剂可能会堵塞滤网或者穿过滤网被带入产品中,影响产品的纯度。因此样品树脂3、树脂6也无法作为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来使用。
各样品的离子交换容量存在很大差别,样品树脂3、树脂6的离子交换容量分别是0.95和1.15,而其他样品的离子交换容量都小于等于0.9。由于离子交换容量是通过制备全氟磺酸树脂时全氟磺酰烯醚共聚单体的含量决定的,而共聚单体中四氟乙烯的含量高低决定了最后全氟磺酸树脂产品的结构稳定性。两种单体的含量是相反变化的,即全氟磺酰烯醚共聚单体的含量越高,离子交换容量就越高,同时四氟乙烯共聚单体的含量越低,导致全氟磺酸树脂的结构稳定性越低。通过对不同离子交换容量样品进行催化聚合反应,通过试验发现具有最佳催化稳定性的全氟磺酸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范围在0.9以下。然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是由离子交换容量决定的,按照正常思维,选催化剂时应当选择催化活性高的产品作为催化剂使用,但是在这里,反而要选择离子交换容量低、催化性低的产品。但是也需要催化剂保留一定的离子交换容量、催化活性,因此本发明中用作催化四氢呋喃的全氟磺酸树脂的最佳的离子交换容量范围在0.8~0.9内。
本发明的全氟磺酸树脂如果直接作为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使用的,催化效果很弱,根据对比例1、2,产率低于5%,没有工业应用价值。如表1所示各种全氟磺酸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红外分析可知树脂中含有磺酸基、氟碳醚键、以及大量水分,从TGA分析可知制备得到的全氟磺酸树脂含有大量水及其他可分离物。如果直接使用不但影响四氢呋喃聚合的转化率,而且在聚四氢呋喃产物中也会包含大量杂质,因此需要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预处理,使其具有催化四氢呋喃聚合的应用价值。利用有机溶剂抽提萃取足够长的时间使得其中的可分离物被抽提干净,去除可分离物的含量范围在10~30%,其中大多数树脂样品去除可分离物的含量范围在10~27%。表2中结果显示了树脂处理前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从元素分析结果看出,催化体系的含碳量均大幅度升高,超过20%。S元素含量可以代表离子交换容量的大小,X射线荧光光谱中S元素的含量明显提升,说明通过预处理不但可以通过清除低分子量杂质的方式提升催化活性,还可以通过提升离子交换容量的方式提高催化活性。在红外光谱分析处理前后的比对中看出,处理后的催化体系已经不含有水份了,而其他结构没有变化。根据TGA结果,全氟磺酸树脂经过预处理后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升,而且样品内不含有低沸点的组分。经过处理后的全氟磺酸树脂,用作四氢呋喃聚合催化剂使用,可以达到催化四氢呋喃聚合的目的,并且四氢呋喃转化率高,聚四氢呋喃产物不会受到树脂中的杂质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的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普遍偏大,平均粒径均大于2mm,最大达到5mm,但是作为催化剂使用,比表面积太小。全氟磺酸树脂是一种实心聚合物颗粒,可以通过改变粒径的方法增大比表面积。因此预处理过程除了除水、除其他可分离物的过程,还需要对其粒径进行加工,可以通过熔融挤出或低温冷冻粉碎的方式得到粒径在0.8~1.2mm的小颗粒。
表4为催化体系催化效果比较
Figure BDA0000413384630000111
根据表2中结果,树脂处理前后质量减少显著,生产得到的全氟磺酸树脂内含有相当量的可分离物,会影响用作催化四氢呋喃聚合使用的效果。从表4中可知,树脂直接催化四氢呋喃聚合时,催化产率不到5%,催化效果不好;而树脂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催化体系催化四氢呋喃聚合的产率均超过20%,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全氟磺酸树脂经过干燥处理和抽提干燥处理得到的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都很高,但是全氟磺酸树脂经干燥加抽提处理的效果比仅仅经干燥处理的使用性能较为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可以克服液体强质子酸工艺存在的明显缺陷,使催化剂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可以避免因水解和水洗等过程带来的设备腐蚀、避免分离困难、减免含酸含盐废水处理等。催化体系的稳定性好、寿命长,催化四氢呋喃聚合时单次循环转化率高,催化体系的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催化体系的制备:
利用四氟乙烯与某带有磺酰氟基团的乙烯基单体,在60℃、131.2kpa下,以1,1,2-三氯-1,2,2-三氟乙烷为溶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引发两种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得到含有磺酰氟基团的含氟聚合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将含有磺酰氟基团的聚合物碱解得到含有磺酸钠基团的聚合,再将其用硫酸处理,得到全氟磺酸树脂1~6。树脂7为苯磺酸类树脂。将树脂1直接用作催化体系1,树脂7直接用作催化体系2。
将全氟磺酸树脂4、5、1、2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分别得到含有磺酸基的含氟聚合物催化体系3、4、5、6:
A.将所述全氟磺酸树脂造粒处理得到粒径0.8~1.2mm左右的颗粒物;
B.将所述粒径0.8~1.2mm左右的全氟磺酸树脂用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以1/1~1/30的比例进行混合;
C.温度控制在50~130℃,压力51~200kPa抽提萃取,历时充分以使树脂中的低分子量杂质被充分提取,可溶组分的质量约占总质量10%~30%;
D.将c中经过处理的全氟磺酸树脂产物在100~150℃下,真空度为0.3~14kPa下干燥足够长的时间,一般是6~12h,进一步清除低分子量杂质;
E.回收d)中所述的经处理过的全氟磺酸树脂。
将全氟磺酸树脂4、5、1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分别得到含有磺酸基的含氟聚合物催化体系7、8、9:
A.将所述全氟磺酸树脂造粒处理得到粒径0.8~1.2mm左右的颗粒物;
B.将A中经过处理的全氟磺酸树脂产物在100~150℃下,真空度为0.3~14kPa下干燥足够长的时间,一般是6~12h,进一步清除低分子量杂质;
C.回收B中所述的经处理过的全氟磺酸树脂。
实施例2: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5进行聚合:
在500mL的装有磁子的三口瓶中,三口瓶上接球形水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加入20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5。向催化体系中加3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瓶中滴加7g丙酸酐。聚合反应在55℃进行,搅拌反应12h。产物呈棕黄色液体,聚合产率35%。
实施例3: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6进行聚合:
在500mL的装有磁子的三口瓶中,三口瓶上接球形水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加入20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6。向催化体系中加3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瓶中滴加7g乙酸酐。聚合反应在55℃进行,搅拌反应12h。产物呈棕黄色液体,聚合产率28%。
实施例4: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7进行聚合:
在500mL的装有磁子的三口瓶中,三口瓶上接球形水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加入20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7。向催化体系中加3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用恒压滴液漏斗向三口瓶中滴加7g丙酸酐。聚合反应在55℃进行,搅拌反应12h。产物呈棕黄色液体,聚合产率30%。
实施例5(对比例1):
利用本专利中树脂1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3h后达到稳定,产率3.5%。
实施例6(对比例2):
利用本专利中树脂7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2h后达到稳定,产率4.2%。
实施例7: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1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5h后达到稳定,产率28.7%,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215,分子量分布为2.14。
实施例8: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2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5h后达到稳定,产率22%。
实施例9: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2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7h后达到稳定,产率22.9%,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275,分子量分布为2.49。
实施例10: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3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7h后达到稳定,产率28.9%,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267,分子量分布为2.04。
实施例11: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4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6h后达到稳定,产率27.3%,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475,分子量分布为2.07。
实施例12: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5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8h后达到稳定,产率27.4%,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248,分子量分布为2.23。
实施例13: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6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5h后达到稳定,产率21.1%,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3596,分子量分布为1.66。
实施例14: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7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5h后达到稳定,产率30.9%。
实施例15:
利用本专利中催化体系7进行连续聚合反应:
在1L的带有机械搅拌的反应器中,加入57.36g本发明所述催化体系。向催化体系中加入750mL用氢化钙干燥过的四氢呋喃,以12mL/min的流量向反应器中加入混有2.7wt%乙酸和2.6wt%乙酸酐的四氢呋喃溶液,同时以相等速度从反应器中流出产物溶液。聚合反应温度为50℃,进行5h后达到稳定,产率30.4%,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2703,分子量分布为2.01。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他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发明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此专利说明书使用实例去展示本发明,其中包括最佳模式,并且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此项发明。此发明可授权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和说明书内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其它实施例的内容。这些其它实例也应该属于本发明专利权要求的范围,只要它们含有权利要求相同书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它们包含有与权利要求无实质差异的类似字面语言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其它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应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文件。但是如果本申请中的一个术语和已纳入参考文献的术语相冲突,以本申请的术语优先。
本文中公开的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并且端点之间是彼此独立地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第二”或者类似词汇并不表示任何顺序,质量或重要性,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技术特征。结合数量使用的修饰词“大约”包含所述值和内容上下文指定的含义(例如:它包含有测量特定数量时的误差)。

Claims (28)

1.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包括全氟磺酸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化学通式为:
Figure FDA0000413384620000011
其中x=4~12;y=1;z=0,1,2;n=0~5;R=F,ONa,OH;
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含有10~30%的可分离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粒径为0.4~5.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具有下列性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20%,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5%,C、H、O、F四种元素的总质量百分大于92%,离子交换容量范围为0.74~1.50,比表面积小于20m2/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不含有苯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0~350℃之间失重小于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350~600℃之间失重大于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硅元素和铝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在四氢呋喃中不溶解或有部分溶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磺酸树脂中的可分离物不能在四氢呋喃、丙酮、异丙醇、氮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甲苯、苯或它们的混合溶剂中完全溶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可分离物为用干燥或者有机溶剂抽提萃取加干燥的方式分离的可分离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包括氮气吹扫、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吸湿干燥或/和冷冻干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抽提萃取处理,包括使用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苯、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进行抽提萃取处理。
13.一种处理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全氟磺酸树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中的一项或多项:造粒处理、干燥处理、有机溶剂抽提萃取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处理包括氮气吹扫、常压干燥、减压干燥、吸湿干燥或/和冷冻干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处理包括通过熔融挤出或低温冷冻粉碎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全氟磺酸树脂与有机溶剂以体积比1:1~1:30的比例进行混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苯、N-甲基吡咯烷酮、以及它们的混合溶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提萃取步骤在温度50~130℃、压力51~200kPa条件下进行,抽提萃取的时间为6~36h。
19.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步骤在80~150℃下,真空度为0.3~14kPa下进行,干燥时间为6~12h。
20.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经权利要求13-19任一项所述方法处理得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具有下列性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碳元素的质量百分大于20%,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5%,C、H、O、F四种元素的总质量百分大于92%,离子交换容量范围在0.8~0.9,比表面积小于20m2/g。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的粒径为0.8~1.2mm。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中硅元素和铝元素的质量百分小于0.1%。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不含有苯环结构。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在0~350℃之间失重小于25%。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在350~600℃之间失重大于50%。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用作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转化率大于20%。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催化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体系用作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产物的数均分子量的范围在400~20000g/mol。
CN201310563639.6A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Pending CN103554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3639.6A CN103554464A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PCT/CN2014/080215 WO2015070606A1 (zh) 2013-11-14 2014-06-18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63639.6A CN103554464A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4464A true CN103554464A (zh) 2014-02-05

Family

ID=50008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63639.6A Pending CN103554464A (zh) 2013-11-14 2013-11-14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4464A (zh)
WO (1) WO201507060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534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011465A (zh) * 2021-11-16 2022-02-0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颗粒状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430A (zh) * 2009-04-15 2012-03-28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用于制备四氢呋喃的聚合物的改进催化剂
CN102482409A (zh) * 2009-08-24 2012-05-30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改进的聚醚二醇制备方法
CN102850540A (zh) * 2011-07-01 2013-01-02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用于防止催化剂分离系统中压力累积的改进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2875A (en) * 1964-07-22 1966-11-01 Du Pont Fluorocarbon vinyl ether polymers
US5118869A (en) * 1991-02-13 1992-06-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merizing tetrahydrofuran to produce polytetramethylene ether glycol using a modified fluorinated resin catalyst containing sulfonic acid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430A (zh) * 2009-04-15 2012-03-28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用于制备四氢呋喃的聚合物的改进催化剂
CN102482409A (zh) * 2009-08-24 2012-05-30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改进的聚醚二醇制备方法
CN102850540A (zh) * 2011-07-01 2013-01-02 因温斯特技术公司 用于防止催化剂分离系统中压力累积的改进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ORA E. LÓPEZ ET AL: ""Transesterification of triacetin with methanol on Nafion® acid resins"", 《JOURNAL OF CATALYSIS》 *
DORA E. LÓPEZ ET AL: ""Transesterification of triacetin with methanol on Nafion® acid resins"", 《JOURNAL OF CATALYSIS》, vol. 245, no. 2, 29 November 2006 (2006-11-2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5347A (zh) * 2015-12-29 2017-07-07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925347B (zh) * 2015-12-29 2019-10-29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011465A (zh) * 2021-11-16 2022-02-0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颗粒状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11465B (zh) * 2021-11-16 2023-08-2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颗粒状多孔全氟磺酸树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70606A1 (zh)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0935B (zh) 从含庚烷的废液体石蜡油中回收庚烷和液体石蜡油的方法
CN105502441B (zh) 连续化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方法
CN112897488B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制备双氟磺酰亚胺的方法
CN105481923A (zh) 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制备方法
CN103664656A (zh) 基于杂多酸的季铵盐型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
CN103626642A (zh) 一种制备香兰素的方法
JP6461182B2 (ja) 微粒子ポリマーの乾燥方法
CN103554464A (zh) 一种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催化体系
CN104525260A (zh) 一种用于酯化反应的聚合型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00781B (zh) 一种超交联多孔聚离子液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50332B (zh) 减水剂大单体甲基封端甲基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方法
CN112552528B (zh) 一种祛除耐高温聚合物溶液中溶剂的方法
CN110483678B (zh) 一种用于山梨醇脱水制备异山梨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40081B (zh) 一种从混合生育酚中分离D-α-生育酚的方法
CN109134734B (zh) 一种大孔型强酸性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14436293B (zh) 一种低浓度卤水直接生产溴化钠的方法
CN105669500A (zh) 一种采用清洁工艺制备h-酸的方法
CN112592450B (zh) 三级闪蒸脱溶制备亚氨基甲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的方法
CN103601880A (zh) 一种四氢呋喃聚合工艺及其反应装置
CN103864725A (zh) 桐油酸缩水甘油酯及其制备方法
CN204407414U (zh) 磷酸铁锂溶剂热制备设备
CN103265675B (zh) 一种具有交联胺基结构的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674266A (zh) 一种锌粉法保险粉的干燥方法
CN112159679A (zh) 含泡沫原油脱水用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1415B (zh) 一种利用水和醇类混合溶剂高温下纯化聚芳醚材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