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717B -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717B
CN103547717B CN201180070876.8A CN201180070876A CN103547717B CN 103547717 B CN103547717 B CN 103547717B CN 201180070876 A CN201180070876 A CN 201180070876A CN 103547717 B CN103547717 B CN 103547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spindle
line
hat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8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717A (zh
Inventor
V·V·克考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ter SA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02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replacing by bobbins, cores, or receptacles at take-up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D01H9/16Yarn-severing arrangements, e.g. for cutting transfer tails; Separating of roving in flye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38Arrangements for winding reserve lengths of yarn on take-up packages or spindles, e.g. transfer 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并且涉及环状纺纱机和捻纱机的锭子。所述设备(图1)包括:齿轮(1),具有用于抓住线(6)的齿(2);夹紧冠(4)具有齿(5),夹紧冠的齿(5)被布置在所述齿轮(1)的齿(2)之间且与所述齿轮(1)的齿(2)处于同一平面中;以及刀(7或14或17),其中所述夹紧冠(4)被固定在所述锭子上,使得能够并将所述线旋转并固定在所述齿轮(1)的齿(2)和所述夹紧冠(4)的齿(5)的一对相对的侧工作表面之间的竖直间隙中。

Description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并且涉及环状纺纱机和捻纱机的锭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常见用于在落纱之前(模拟机)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齿轮;静止的被动刀,用于所述线;以及夹紧冠,被固定在所述齿轮下方,且能够向下或向上移位,并在机器的环形杆的帮助下将所述线固定在所述齿轮的下端面与所述夹紧冠的上端面之间的水平间隙中(专利DENo.19755972,A1,Int.CI.D01H9/16,图1、图5、图7)。
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该设备运行可靠性不足,这是因为长度为40-90mm的线被卷绕且它能够堆积在所述齿轮的下端面与所述冠之间的水平间隙中,并且因为所述被动刀,同时因为由所述冠与所述环形杆之间的摩擦造成的能量消耗以及该设备的磨损和撕破。
现有技术也常见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原型机),该设备包括:齿轮;静止的刀,用于所述线;夹紧冠,以能够向下和向上移位的方式被固定,且将所述线固定在所述齿轮的齿的下端面与所述冠的上端面之间的水平间隙中;驱动机构,联接所述冠,且能够借助于离心力打开和关闭该设备。(美国专利4,941,314。OdawareIndustryCo.,Ltd.10.10.1989。图1-8。IntCI5D01H1/38,US.CI.57/299。)
所述原型机的缺点在于低的运行可靠性,这是因为长度不小于40-90mm的线被卷绕在所述锭子上,且它能够堆积在狭窄的水平间隙中并缠绕相邻的线,并且还因为用于切断所述线的刀的被动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所述设备以及其运行的可靠性,该目的的解决方式在于,该设备包括:带有齿的齿轮,被紧固至锭子;冠,被紧固至所述锭子,能够将线相应地定位并固定在所述齿轮和所述冠的一对相对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中;刀,用于切断线;以及相应的驱动机构,根据本发明,所述冠的齿与所述齿轮的齿位于同一平面,能够将所述线转动并固定在所述齿轮的齿和所述冠的齿的一对相对的侧表面之间的竖直间隙中。
由于所述冠的齿的新定位,以及它们相对于所述齿轮、所述刀和所述线的新位置和新相互作用,所述线在进入所述齿轮的齿和所述冠的齿之间的间隙之后立即被固定在所述锭子上。以这种方式,在该新设备中,不要求将线卷绕在所述锭子上,这防止了断线堆积的可能性,因此提高了该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设备的第一实施方案;
图2a-2b是图1的设备的俯视图;
图3a、3b是图1的设备的运行顺序;
图4是在图1的设备上切断线的过程;
图5是本设备的第二实施方案,其中齿2上带有切割器;
图6是本设备的第三实施方案;
图7是本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8a-8b是图7的设备的俯视图;
图9a-9c是图6的设备的运行顺序;
图10是本设备的第五实施方案,其中带有传动套。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设备的第一实施方案(图1)包括:带有齿2的齿轮1,刚性地紧固至锭子3;上端面上带有齿5的冠4,被安装在齿轮1下方的锭子3上,且能够与齿5一起转动,并将线6固定在齿2的侧表面和齿5的侧表面之间;圆盘刀7以及形式为一对(或多对)L形扁弹簧8的自调整驱动机构,所述扁弹簧8被牢固地紧固至锭子3的下端,对称于所述锭子的轴线。
在每个弹簧8的顶端上都牢固地紧固了一个销9。所述冠具有一对(或多对)花键凹槽10,销9位于所述花键凹槽中。销9通过板(在图1中示出,但未标示)被牢固地接合至弹簧8。所述板的尺寸和重量使它能够增大或减小作用在弹簧8上的离心力。
随着环和滑块上下移动,机器的环形杆11将线6卷绕在线筒12上。
在运行状态下,所述设备是打开的(图2a、3a),且在静态位置所述设备是关闭的(图2b、3b)。
花键凹槽10(图2a、2b)位于与径向进料器成30-60度的角度处,该角度确保了夹紧冠5的转动。
齿2和5(图3a、3b)具有直角三角形形状的截面。
在所述设备的静态位置,齿5和2的两个相对的侧工作表面被压在一起(图3b),并在弹簧8(图1)的帮助下固定线6。齿2和5的侧工作表面具有若干个水平凹口(未标示),以提高线6的固定的可靠性。
在所述设备的打开位置(图3a),所述夹紧冠的齿5位于所述齿轮的齿2下方,并形成了具有直角截面的统一的齿(未标示)。
圆盘刀7的刀片(图4)被放置为使得当线筒12拾起线时线绕刀7弯曲。
在所述设备的关闭位置,齿2和5的外表面(图2b)和下表面(图3b)形成了棘轮(未标示)。齿2和5的这种形状和位置确保了线6在所述锭子的旋转方向上沿着齿2和5不受妨碍地滑动(到它被固定的地方)(在图2b中用箭头示出),且线6在线筒12上的卷绕且没有任何残余。
齿2和5(图3a)的宽度和高度以及竖直定位的操作间隙13的宽度彼此相等,冠4的齿5(图1)的下端面位于与水平方向成5-45度的角度处,这首先确保了齿2和5的相等刚度,其次为所述线进入间隙13创造了有利条件,且第三确保了线6沿着齿2和5滑动。
在齿2和/或5的侧表面上,可以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窄的垫。这些垫首先提高了线的固定的可靠性,其次补偿了不同对的齿2和5之间潜在的游隙。
销9和凹槽10可以位于距弹簧8的移位轴线10-15mm处(图中未示出)。
以这种方式,由于夹紧冠4的齿5的新位置以及与齿轮1的齿2和线6的新的相互作用,也由于驱动机构8的新位置以及与夹紧冠4的新相互作用,确保了本发明所提出的目的(提高运行可靠性)的实现。首先排除了线在锭子上的卷绕,以及残余的线聚集在设备上,其次所述锭子不要求清理。
所述设备的第二实施方案(图5a-5b)与第一实施方案的不同在于:在齿轮1的齿2的上端面上存在径向刀14以切断线6。齿2具有直角梯形形状的截面,这提高了刀14的刚度。在这种情况下,间隙13的宽度被减小。
冠4的齿5具有相应的凹部15,用于将刀14安装在凹部15上。
所述设备的第三实施方案(图6)的不同在于:齿轮1的相邻的齿2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冠的齿5的宽度大2-5mm。因此,在所述设备的打开位置(图6a)和关闭位置(图6b),齿2和5之间都存在间隙13。这个实施方案可被用在锭子被快速停止(在1-2秒内)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图7)的不同在于:首先它具有齿套16,齿套16具有切割齿17,被牢固地紧固在锭子3上,其次齿轮1在内部被紧固,且能够在一对弹簧18的帮助下相对于套16转动(图8a-8b、9a-9c)。
冠4的齿5在截面中具有L形轮廓(图9a-9c)。
在所述设备的关闭位置(图8b),齿2和5形成了棘齿形式的闭合轮缘(未标示),线6可以沿着该轮缘滑动到进行固定的地方。
钢齿5的上端面被制成切割齿5的形式。
在所述设备的打开位置(图9a),在弹簧18的帮助下,齿2的工作表面位于相应的切割齿17的刀口前方0.5-1.5mm处。
弹簧21(图7)的弹性强度应是弹簧18(图9a-9c)的强度的1.5-3倍。
第四实施方案的主要不同在于:静止的切割齿17和齿5的上端面形成了剪刀,且能够切断甚至最坚韧的线6。线6(图8b)被齿2和5固定为垂直于切割齿17,这提高了所述剪刀的运行可靠性。
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被设计为用于加工非常坚韧的线。
冠4可以是弹簧加载向下的(未示出),这排除了在切割齿5和17之间形成游隙,并提高了所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的驱动机构(图7)以一对(或多对)滑块19的形式被获得,滑块19被安装在支承件20上,该支承件20以与锭子3的轴线成5-20度的角度被固定在锭子3上。在支承件20上,在滑块19下方安装有弹簧21。在滑块19上固定有销22,且在冠4的侧内表面上存在螺旋凹槽23。销22位于螺旋凹槽23中,且能够在一个方向和另一个方向上转动所述夹紧冠,并据此打开或关闭所述设备。在需要的情况下,所述设备可以设有机械锁24(图7),所述机械锁在所述锭子启动之际保持住滑块19(或销9,在图1中示出)长达几秒,从而防止所述设备提前打开。
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的一个改型(未示出)可以包括静止的齿轮1和带有切割齿17的齿套16,齿套16被固定至锭子3,且能够与冠4一起转动以及独立于冠4转动。
齿2和5的工作侧表面可以被竖直定位(如图9a-9c中示出的),或者被定位在与竖直方向成3-10度的角度处,依赖于运行状况和线6的厚度。
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改型可以包含静止的齿2,齿2的侧表面固定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厚度不小于2mm)。在这种情况下,切割齿5在切割齿17下方移位,并因所述弹性垫的按压而切断线6(弹簧18不是必需的)。
所述设备的第五实施方案(图10)的不同在于:它具有传动套25形式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带有环状凸起部26和花键销27,被同轴地定位至冠4。在夹紧冠4的侧表面上存在用于转动冠4的螺旋凹槽28。在弹簧29的帮助下,传动套25被弹簧加载向下。在锭子3上存在竖直凹槽30,其中销27同时位于所述冠的螺旋凹槽27中和锭子3的竖直凹槽23中。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在机器的环形杆11的帮助下打开和关闭。
本发明的运行的实施例
在运行状态下,销9(图2a)在弹簧8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在远离锭子3的轴线的方向上移动并打开所述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在齿5和2(图2a、3a)之间形成了运行竖直间隙13。
在将线筒12落纱之前,环形杆11(图1)向下移动,线6自动进入齿2和5之间的竖直间隙13(图2a、3a)。
在所述线进入间隙13之后,锭子3立即停止,此时离心力减小,且弹簧8(图1)和销9(图2b)关闭所述设备,并将线6(图2b、3b)固定在齿2和5之间。如果机器的锭子具有无惯性驱动机构,则所述锭子将在固定所述线之后的1-1.5秒内停止,且自动排除了在所述锭子上盘绕线6。倘若所述锭子缓慢地停止(3-7秒),则线6将盘绕在所述锭子上0.5匝(40-90mm)。
当从锭子3将线筒12落纱时(图4),线6拉紧,绕静止的圆盘刀7的切割器弯曲并折断,而不是与所述刀接触。落纱完成。
当锭子3下一次启动时,线6拉紧,并盘绕在所述锭子上而没有残余。如果线6盘绕在所述锭子上,则在所述锭子启动之后,它沿着齿2和5像经过棘齿一样滑动至进行固定的地方(在图2b中用箭头示出)并盘绕在线筒12上而没有残余。
重要的是,在所述锭子启动之后3-10秒内,锭子的速度小于临界速度,以避免所述设备过早打开并释放线6。在所述锭子的速度和离心力提高到临界值之后,所述设备自动打开。
如果所述设备具有卡栓24(如图7中所示),则锭子3的启动发生在正常状态中。在锭子3启动之后5-30秒内,所述离心力将达到其临界值,且弹簧8自动打开卡栓24和所述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图5a、5b)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地工作。不同在于,使用径向刀14(图5b)切断线6。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图6a、6b)的运行的不同在于,在所述线进入操作间隙13(图6a)之后1-2秒内,所述锭子3会停止。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线来不及盘绕在锭子3上。在将线筒12落纱和锭子3启动之后,线6进入与固定线的地方最接近的间隙13(图6b)。因此,线6盘绕在所述线筒上而没有残余。
所述设备的第四实施方案(图7)的运行的不同在于,当所述设备关闭且冠4首先转动时,齿5压靠所述齿轮的齿2并固定线6(图9a-9b)。此时,重要的是,切割齿17的刀片此际位于线6后方0.5-1.5mm处(图9b),且弹簧18将齿2压靠齿5,从而确保线6的固定。
接下来冠4(图9b-9c)继续在其最外的位置转动,而齿5和2与线6一起在切割齿17(图9c)下方移动0.5-1.5mm,并切断线6。切割齿17和冠4的齿5像剪刀一样工作。
在运行状态下,滑块19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斜置支承件20移动至最低位置(在图7中由箭头示出)内,并打开所述设备(图8a、9a)。当锭子3停止时,锭子19在弹簧21的帮助下上升至其最高位置(图7),并关闭所述设备(图8b、9b、9c)。
所述设备的第五实施方案(图10)的运行的不同在于:在落纱之前,环形杆11下降,停靠在凸起部26上,并将套25向下移动15-25mm。此时,销27转动冠4并打开所述设备。线6进入间隙13(如图2a、3a或8a、9a中所示)。竖直凹槽30确保了套24的竖直移动,且螺旋凹槽28确保了夹紧冠4的转动。
此后,环形杆11上升至其开始位置(在齿轮1上方10-15mm处)且弹簧29将驱动装置25向上移动,并关闭所述设备(从而固定线6,如图2b、3b或8b、9b中所示)。此后,切割齿17和所述冠的齿5切断线6(如图9c中所示)。线6盘绕在所述线筒上而没有任何残余。
在模拟机中和在原型机中,所述线在进入所述齿轮的齿之间的竖直间隙之后,应必须改变方向,并盘绕在所述齿轮与所述冠之间的水平间隙内的锭子3上,用于固定。在所述新设备中,不要求将线卷绕在所述锭子上,因为线6在进入齿轮1的齿2与夹紧冠4的齿5之间的竖直间隙13之后立即被固定。如果所述线盘绕在所述锭子上,则在落纱和启动所述锭子之后,它会自动盘绕在线筒12上而没有任何残余。这防止了残余的线在所述锭子上的聚集。
此外,夹紧冠4的转动(而不是它在模拟机中和在原型机中的竖直移动)允许切断最坚韧的线。
以这种方式,由于冠4的齿5的新形式、新位置以及与所述齿轮1的齿2、刀10、14、17和线6的新相互作用,也由于众所周知的驱动机构8或19或24与夹紧冠4的相互作用,确保了提高所述设备的运行的可靠性。
工业应用
本发明可以首先被用在带有线筒自动落纱的环锭纺纱机上,且使得能够提高所述机器的运行的可靠性,并降低清洁锭子的成本。

Claims (7)

1.一种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包括:带有齿的齿轮(1),同轴地紧固至锭子(3);带有齿的夹紧冠(4),紧固至所述齿轮(1)下方的所述锭子,且能够将线(6)移位并固定在所述齿轮的齿(2)和所述夹紧冠的齿(5)的一对相对的表面之间的间隙(13)中;圆盘刀(7)或径向刀(14),用于切断线(6);以及联接至所述夹紧冠(4)的相应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能够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冠(4)的齿(5)位于所述齿轮(1)的相应的齿(2)之间且与它们处于同一平面中,而所述夹紧冠(4)被安装在所述锭子(3)上,能够相对于所述齿轮(1)转动,并将所述线(6)固定在所述齿轮(1)的齿(2)和所述夹紧冠(4)的齿(5)的相应的成对的侧相对表面之间的竖直间隙(1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的齿(2)和所述夹紧冠(4)的齿(5)充当棘齿形式的闭合轮缘,所述线(6)能够在所述锭子(3)的转动方向上沿着该闭合轮缘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被紧固在静止的切割齿(17)下方,且能够与所述夹紧冠(4)的齿(5)一起相对于所述切割齿(17)转动,其中所述切割齿(17)和所述夹紧冠(4)的齿(5)充当剪刀以切断所述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是以至少一对扁弹簧(8)的形式获得的,该至少一对扁弹簧(8)的下端刚性地紧固至所述锭子(3),能够借助于离心力在远离所述锭子(3)的轴线的方向上移动上端,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夹紧冠(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是至少一对滑块(19)的形式获得的,该至少一对滑块(19)紧固在所述锭子(3)上,能够借助于离心力同时向下且远离所述锭子(3)的轴线移动,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夹紧冠(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是传动套(25)的形式获得的,并联接至所述夹紧冠(4),能够借助于机器的环形杆(11)相应地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有机械锁(24),所述机械锁(24)被紧固,能够在所述锭子启动后将所述设备的所述驱动机构的销(9,22)固定3-7秒。
CN201180070876.8A 2011-04-07 2011-04-07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Active CN1035477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RU2011/000230 WO2012138245A1 (ru) 2011-04-07 2011-04-07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ксации нити на веретене перед съёмо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717A CN103547717A (zh) 2014-01-29
CN103547717B true CN103547717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96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876.8A Active CN103547717B (zh) 2011-04-07 2011-04-07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7717B (zh)
WO (1) WO20121382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20470A1 (de) * 2013-12-03 2015-06-03 Saurer Components Gmbh Klemmvorrichtung zum Klemm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Spindel einer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 und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
CN106120036A (zh) * 2016-08-20 2016-11-16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锭细纱机夹纱锭子割纱刀片定位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1736A (zh) * 1987-04-03 1988-10-19 克雷特公司 细纱卷装卷取方法及其实现其方法的装置
CN1042198A (zh) * 1988-08-31 1990-05-16 小田原工业株式会社 纺纱锭子组件中的尾纱处理装置
CN1083875A (zh) * 1992-07-02 1994-03-16 里特机械公司 一种在锭子的管底卷绕区上卷绕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90A (zh) * 1993-11-11 1995-11-15 里特机械公司 带有锭脚绕纱冠帽的纺纱机
CN1357657A (zh) * 2000-12-07 2002-07-1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线头剪切方法和装置
CN1550583A (zh) * 2003-05-13 2004-12-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尾纱切断装置
CN101070652A (zh) * 2006-05-12 2007-11-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尾纱握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58166A (en) * 1941-05-20 1941-10-07 Arthur L Schoelles Bobbin holder
US4796422A (en) * 1987-05-26 1989-01-10 Odawara Industry Co., Lt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tail yarn in textile spindle assembly
US4941314A (en) * 1988-08-31 1990-07-17 Odaware Industry Co., Lt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tail yarn in textile spindle assembly
DE19628826A1 (de) * 1996-07-17 1998-01-22 Lieser Gmbh Beteiligungsgesell Klemmvorrichtung für Fäde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8101736A (zh) * 1987-04-03 1988-10-19 克雷特公司 细纱卷装卷取方法及其实现其方法的装置
CN1042198A (zh) * 1988-08-31 1990-05-16 小田原工业株式会社 纺纱锭子组件中的尾纱处理装置
CN1083875A (zh) * 1992-07-02 1994-03-16 里特机械公司 一种在锭子的管底卷绕区上卷绕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90A (zh) * 1993-11-11 1995-11-15 里特机械公司 带有锭脚绕纱冠帽的纺纱机
CN1357657A (zh) * 2000-12-07 2002-07-10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线头剪切方法和装置
CN1550583A (zh) * 2003-05-13 2004-12-01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用于纺纱机的尾纱切断装置
CN101070652A (zh) * 2006-05-12 2007-11-14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纺纱机中的尾纱握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38245A1 (ru) 2012-10-11
CN103547717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12749B2 (ja) 線条体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KR101316967B1 (ko) 로프 호이스트
CN103547717B (zh) 用于在落纱之前将线固定在锭子上的设备
CN104444492A (zh) 卷料的送进和制动机构
CN108138385B (zh) 卷绕中的夹紧装置及其夹紧纱线的方法
US6520441B2 (en) Winding device for a cheese-producing textile machine
JP6458597B2 (ja) 回転体の油切り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KR100859757B1 (ko) 호이스트의 운반물 추락 방지 장치
US4580394A (en) Centrifugal counterbalance element for a filament cutter
CN106868655B (zh) 一种环锭纺细纱机叶子板式的假捻装置
CN105540336A (zh) 张力赋予部件、储纱装置、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US4561600A (en) Bobbin holder
CN205442296U (zh) 电梯限速装置
EP1783316B1 (en) On-failure blind stopper system
US2866232A (en) Coiler mechanism
CN107934821B (zh) 一种舞台单点吊辅助制动装置
JPS5851177Y2 (ja) ボビンホルダ−の糸捲付き防止装置
CN105836502B (zh) 一种分条机收料装置
CN114345983B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边丝卷取装置
CN105274668A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
CN212051751U (zh) 一种长丝切断设备
CN217376878U (zh) 一种舞台升降机械设备的线缆收放装置
KR101576489B1 (ko) 크레인
CN210048416U (zh) 一种具有限位保护装置的提升机
US2254178A (en) Bunch buil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San Per Doll Spain

Applicant after: Kurkov Vladimir Vasilievich

Address before: San Per Doll Spain

Applicant before: Ping Te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PINGTE LTD. TO: PINGTE KAIPO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n Per Doll Spain

Patentee after: PINTER S.A.

Address before: San Per Doll Spain

Patentee before: Kurkov Vladimir Vasiliev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