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40C - 润滑油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40C
CN1035440C CN 94100059 CN94100059A CN1035440C CN 1035440 C CN1035440 C CN 1035440C CN 94100059 CN94100059 CN 94100059 CN 94100059 A CN94100059 A CN 94100059A CN 1035440 C CN1035440 C CN 10354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raphite
parts
acid
lubric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410005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53A (zh
Inventor
王学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gallop Lubricating O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学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学绍 filed Critical 王学绍
Priority to CN 9410005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40C/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组合物,其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按其组成成分取直径范围在0.1~30微米的经过处理的石墨粉0.001~54份,复合添加剂0.6~19.999份,而从基础油24~1500份中取出少量(一般为50%(重))油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3小时作为浓缩母液,将24~1500份基础油取出少量油后的剩余部分用泵打入调合釜中预热至80℃~90℃,同时搅拌均匀;再向调合釜中加入制备好的浓缩母液,与基础油一起同时搅拌均匀,并同时加热至80~90℃,一般搅拌1.5~3.5小时即可得到品质良好的润滑剂组合物。

Description

润滑油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的润滑油组合物。
众所周知,在高温、高速负载下运转的无油自润滑轴承、摩擦付配偶件、高级密封环等部件及材料均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润滑性。
在以往的技术中,曾有人把石墨和二硫化钼(MoS2)的粉剂直接混到金属粉末中,试图利用粉末冶金烧结成型工艺制取高性能的润滑材料。结果都不理想。近年来又有人采用金属包复石墨的方法用来制取自润滑部件,未得到满意结果。众所周知。石墨和MoS2对金属的润湿性很差。把石墨和MoS2粉剂作为原料。烧结成型后强度很低。无论是在冷压或热压烧结成型中。经过较长时间高温浇结过程。石墨、MoS2将会氧化。即使镍包复石墨。利用普通烧结成型工艺也得不到较好的效果。日本专利昭58-17819发明了一种固体自润滑复合材料。它由两种组分构成:第一组分由MoS2、WS2单体或复合体润滑剂和Cu、Fe、Ni、Co、Mn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分构成;第二组分由第四、五、六付族金属或其碳化物、氮化物(第六付族氮化物除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成分构成。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20∶80。该复合材料采用热压成形工艺。
在现代的管件轧制加工生产线中,无缝管成型的主要步骤是在一芯轴上轧制已加热至1200℃-1300℃的熟铁。
轧制成型过程后,芯轴或者说是芯轴棒从辗压好的管坯上移开并进行冷却,使芯轴或者说是芯轴棒从约150-350℃冷却到约60-100℃,从而为下一步辗压过程作好准备。对经冷却浴冷却的芯轴或者说是芯轴棒的预加工还须要润滑,这对保证轧制过程中使在芯轴棒上的熟铁的最佳“滑动”以及管的后期质量即管子内表面的特性是重要的。
通常是用含石墨的油来进行润滑,该油在与用炽热熟铁制成的芯轴接触时由于烧毁产生很浓的烟雾,其有毒成份导致对环境的危害。另外,轧制时熟铁中的该不可控制的烧毁损坏了芯轴上的润滑剂薄层,并可能损坏管的内表面。
在DES2450716中,特别实施例5中还推荐了应用实质上是由石墨和亚烷基聚合物组成的耐高温润滑剂。该润滑剂在轧制成型过程后直接涂覆到还未冷却的芯轴上,形成一层干燥的部份防水的润滑剂层,这样形成的芯轴随后进入冷却浴,不必随后再换新的润滑剂进入下一步轧制过程。但也指出,由于冷却浴和水的影响,在运输时芯轴的力学荷载经常会损坏润滑剂膜,从而再对管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用作润滑剂的固体润滑剂分散液具有较全面的优点,即兼有固体润滑剂的优良的极压润滑性。液体润滑剂的良好的流动性、散热性和渗透性,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能有效地降低摩擦面的摩擦和磨损。因此,固体润滑剂分散液,在汽车、船舶、印染及其它工业机械行业被广泛地用作润滑油和减摩添加剂。
然而,固体润滑剂分散液的一个技术关键还在于能否长期地稳定分散。因为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固体颗粒凝聚和沉淀的话,那么在润滑中就会发故障。为使分散液长期稳定,可以把固体颗粒破碎成尽可能小的尺寸和/或寻找优良的分散剂。
较早使用的分散剂有脂肪酸皂,聚丁二烯。1967年5月9日申请的美国专利3,384,580提出以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作分散剂。1978年4月3日申请的美国专利4,134,844提到以烯基丁二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与脂肪胺(或多胺)的反应产品作分散剂。
已知的各种分散剂确能在固体颗粒的破碎过程中帮助固体微粒分散,并有助于分散液稳定。但要进一步提高固体润滑剂颗粒的破碎分散效果和分散液的长期稳定性,还必须寻找更佳的分散剂及与之相适应的分散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它能有效地润滑发动机摩擦部件,消除噪音,减少磨损,延长发动机寿命,高效节能。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润滑油由基础油料和石墨以及添加剂均匀混合而成,其重量含量分别为:基础油占24~1500(重量份数),特制石墨粉占0.001~54(重量份数),并加有0.6-19.999(重量份数)的复合添加剂。
本发明的基础油料含有具有润滑粘度的油,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润滑油及其混合物。
天然油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例如,蓖麻油、猪油),液体石油润滑油以及经加氢精制、溶剂精制或精制的链烷型、环烷型或链烷-环烷混合型矿物润滑油。由煤或页岩产生的具有润滑粘度的油也是可用的基础油料。
合成润滑油包括烃油和囟化烃油,如聚合的和共聚的烯烃(如聚丁烯,聚丙烯,丙烯-异丁烯共聚物,氯化聚丁烯,聚(1-己烯),聚(1-辛烯),聚(1-癸烯);烷基苯(如:十二烷基苯,十四烷基苯,二壬基苯,二(2-乙基己基)苯);多联苯(如联苯,三联苯,烷基化多酚);和烷基化二苯醚和烷基化二苯硫化物及其衍生物,类似物和同系物。
烯化氧聚合物和共聚物及其衍生物(其末端羟基已通过酯化、醚化等改变)是另一类已知的合成润滑油。其例子有通过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的聚合而制得的聚氧化烯聚合物,这些聚氧化烯聚合物的烷基醚和芳基醚(如平均分子量为1000的甲基-聚异丙二醇醚,分子量为500~11000的聚乙二醇二苯基醚,分子量为1000~1500的聚丙二醇二乙基醚);及其单羧酯和多羧酯,例如四甘醇的醋酸酯,混合的C3~C8脂肪酸酯和C13含氧酸二酯。
另一类适用的合成润滑油包括二羧酸(如苯二甲酸,琥珀酸,烷基琥珀酸和烯基琥珀酸,马来酸,壬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富马酸,己二酸,亚油酸二聚物,2-乙基己基醇,1,2-亚乙基二醇,二甘醇一醚,丙二醇)生成的酯。这些酯的具体例子有己二酸二丁酯,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富马酸二正己酯,癸二酸二辛酯,壬二酸二异辛酯,壬二酸二异癸酯,苯二甲酸二辛酯,苯二甲酸二癸酯,癸二酸二(十二烷基)酯,亚油酸二聚物的2-乙基己基双酯,以及由1摩尔癸二酸与2摩尔四甘醇和2摩尔2-乙基己酸反应而生成的混合酯。
可作为合成油使用的酯还包括由C5~C12一元羧酸与多羧基化合和多元醇醚(如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制得的酯。
硅基油如聚烷基-、聚芳基-、聚烷氧基-、或聚芳氧基硅氧烷油和硅酸油是另一类可用的合成润滑剂,它们包括硅酸四乙酯、硅酸四异酯、硅酸四(2-乙己基)酯、硅酸四(4-甲基-2-乙基己基)酯、硅酸四-(对叔丁基-苯基)酯、六-(4-甲基-2-五氧)二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其它合成润滑油包括含磷酸的液体酯(如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辛酯,癸基膦酸的二乙酯)和聚合的四氢呋喃。
未精制油、精制油和再精制油料可用作本发明的润滑剂。未精制油是直接由天然或合成原油获得的未经进一步提纯处理的油。例如,直接由页岩干馏而得的页岩油,直接由蒸馏得到的石油油料或直接由酯化过程得到的酯油,这些未经进一步处理即使用的油为未精制油。精制油与未精制油相似,所不同的是精制油已经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提纯步骤进行了进一步处理,以改善其一种以上性能。很多提纯方法如蒸馏、溶剂萃取、酸或碱萃取、过滤和渗滤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都是熟知的。再精制油料是用类似于取得精制油的方法再处理已精制过的油。这种再精制油料也叫做再生油或再加工油,而且常常还用除去用过的添加剂和油的破坏产物的方法再进行加工。
组成润滑剂组合物的特制石墨粉的微粒直径范围是0.1~30微米,并且将石墨粉按如下方法处理:将天然鳞片石墨经提纯、粉碎、分级处理后选用直径范围为0.1~30微米的石墨微粉,以1-10微米更好。将选好的石墨粉在120℃的温度下烘烤1.5~2.5小时,经过烘烤,去除了石墨中所含的水份,减少了石墨的比重,经试验分析,比重可减小16%,提高了石墨粉在基础油的悬浮能力,不易沉淀。这里石墨纯度至少为95%。
为了使制备好的润滑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需将石墨微粒包上一层保护层,以使石墨更好地分散于基础油中,这种保护层是一种钛酸酯偶联剂,所说的偶联剂有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月桂基--十四烷基)钛酸酯、异丙基二硬脂酰基甲基丙烯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甲基丙烯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丙烯酰基钛酸酯、乙撑二氧二(二辛基磷酸酯基)钛,其添加量为石墨粉重量的1.0~10%(重)。
为了提高石墨微粉的分散性和缩短现场用水或水溶性油系调制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分散剂较为重要。本发明采用烷基萘磺酸盐作为分散剂。由于这种有机盐能降低微粒或微滴间的粘合力,防止了絮聚或附聚,使物质均匀分散于水等介质中而成胶体溶液的物质,不会结团。这种烷基萘磺酸盐可以是亚甲基双萘磺酸钠、亚甲基双甲萘磺酸钠。其添加量为石墨粉重量的1%~15%(重)。当采用适当比例的分散剂时,它又具有润湿剂的功能。
为了提高膜层的高温润滑特性,组成物中需加入耐高温的膜层稳定剂。可用的膜稳定剂有氧化硼、硼砂、硅酸纳、硅酸、磷酸盐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由于含硼、磷等的物质具有活化润滑性能的作用。当温度分别达到500℃、800℃以上时,硼或磷等分别表现出其活化性能,一方面包复石墨微粉隔绝空气。延长了因石墨高温氧化而丧失润滑的性能。另外它又起到了防止金属粘连的作用。它形成半液体摩擦条件,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并且在膜层破裂的情况下能再次覆盖一层液相润滑膜,因而使石墨润滑剂具有高温耐磨性。膜层稳定剂的添加量为石墨粉重量的5~40%(重)。
为了使润滑剂组成物具有高潜能,需加入表面活性剂。由于活性剂明显改善了介质的润湿、扩散、乳化性能。使组成物用水或水溶性油系混和后在短时间就能形成分散、均匀、稳定的石墨悬浮液。这种表面活化的润滑剂能使喷涂(或浸涂)后的金属表面上膜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子方向性。增强了悬浮液在金属表面上的涂布性能,提高了润滑特性。
本发明所指的表面活性剂是指氟烷基苯磺酸盐,其重量含量≥90%。使用该活性剂还有阻燃作用。能减少水溶性油系润滑剂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的烟雾。所以在组成物中加入该表面活性剂明显提高了干粉型润滑剂的综合性能。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为石墨粉重量的0.1~5%(重)。
将上述组分在超细微珩磨机中珩磨1-3小时即制成一种性能优越的特制石墨粉。
石墨粉质地柔软,摩擦系数很小,仅为0.08~0.12。经过处理后的石墨,去除了石墨中所含的水份,减小了石墨的比重,经试验,比重可减小16%,提高了石墨粉在油中的悬浮能力,不易沉淀。通过试验证明,不处理的石墨粉在润滑油中五个月内就有沉淀出现,而经过上述处理的石墨粉在润滑油中一年内也不会发生沉淀。因而用本发明方法的润滑剂组合物质量稳定,润滑效果好。
要调配好的润滑油主要取决三大因素,即要有适宜的良好的基础油,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添加剂,要有优良的调合技术和贮存措施。随着润滑油的档次升级换代,添加剂的作用愈加重要。润滑油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了发动机部件上有害沉淀物的形成和聚集,中和油品酸性物质,减少腐蚀,防锈,减少对设备摩擦、磨损,延缓油品氧化,改善油品粘度指数,降低油品凝固点,倾点;主要添加剂有:清净剂、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油性剂和摩擦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等。复合添加剂综合了上述诸多添加剂的性能,本发明润滑剂组合物中也选用了复合添加剂,使生产过程简单,性能优越。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复合添加剂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工业齿轮油复合添加剂或汽油机油复合剂,汽油机油复合剂或柴油机油复合剂,通用内燃机油复合剂或二冲程汽油机油复合剂,车辆齿轮油复合剂或液压油复合剂或3011QC复合添加剂或3121CC复合添加剂,根据使用目的配置不同的润滑剂组合物,选用不同种类的复合添加剂。
本发明中所用的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包括下列各种添加剂,这里每种添加剂的用量均以复合添加剂的量为100%重量计的相对重量。所说的清净剂有:低碱值石油磺酸钙、中碱值石油磺酸钙、高碱值石油磺酸钙、中碱值合成磺酸钙、高碱值合成磺酸钙、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烷基水杨酸钙、高碱值合成磺酸镁、高碱值环烷酸钙、高碱性硫化烷基酚钙;其用量相对复合添加剂用量(下同)为0.5~34%(重)。分散剂:单烯基丁二酰亚胺、双烯基丁二酰亚胺、多烯基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其用量为0.8~30%。抗氧抗腐剂:硫磷烷基酚锌盐、硫磺丁辛基锌盐、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硫磷二烷基锌盐、硫磷二烷基锌盐;其用量为0.5~70%。极压抗磨剂:氯化石蜡、亚磷酸二正丁酯、磷酸三甲酚酯、硫代磷酸铵盐、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硫代磷酸三苯酯、硫化异丁烯、二苄基二硫化物、环烷酸铅、二丁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钼、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硼酸盐、硼化油酰胺、A-型有机铜化合物、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WH-E系列硫新极压剂、WH-E系列复合极压抗磨剂;其用量为0.3~90%。油性剂:硫化鲸鱼油、二聚酸、油酸乙二醇酯、硫化棉籽油、硫化烯烃棉籽油、苯三唑脂肪胺盐、亚磷酸三苯酯、磷酸三乙酯、油酸丁酯、硬脂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油酸、风吹菜油、SOAE油性剂、油酸环氧酯;其用量为0.03~70%。摩擦改进剂:FJM-1型节能减摩剂、异氰尿酸三聚氰胺、有机钼节能减摩剂、有机硼节能减摩剂、GRT节能减摩剂、YGC节能减摩剂、SA油、TRIWON摩擦改进剂;其用量为0.2~78%。防锈剂:石油磺酸钡、合成磺酸钡、重烷基苯磺酸钡、石油磺酸钠、合成磺酸钠、重烷基苯磺酸钠、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环烷酸锌、二壬基萘磺酸钡、苯骈三氮唑、烷基磷酸咪唑啉盐、N-油酰肌胺盐十八胺(711防锈剂)、氧化石油脂钡皂、烯基丁酸、烯基丁二酸酯、羊毛脂镁皂、油酸三乙醇胺脂、山梨糖醇单油酸酯、蓖麻酸硫酸酯钠盐、三正丁胺、T8-MC、GY-11水溶性防锈剂;其用量为3~90%。降凝剂:烷基萘、聚α-烯烃、聚α-烯烃-1,2、聚丙烯酸酯、醋酸乙烯脂-反丁烯二酸脂共聚物,其用量为0.5~15%。
本发明润滑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按其组成成份取直径范围在0.1~30微米的经过上述方法处理的石墨粉0.001~54份,复合添加剂0.6~19.999份,而从基础油24~1500份中取出少量(一般为50%(重))。油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3小时作为浓缩母液,将24~1500份基础油取出少量后的剩余部份用泵打入调合釜中予热至80℃~90℃,同时搅拌均匀;再向调合釜中加入制备好的浓缩母液,与基础油一起同时搅拌均匀,并同时加热到80~90℃,一般搅拌1.5~3.5小时即可得到品质良好的润滑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润滑组合物由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进行理化性能检测。
通过检测,可确定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的质量水平是否符合GB11121-89(L-EQC汽油机油产品标准)QC-30级规定的要求,并按GB3142-82标准考查其油膜强度。
检测内容如下:
1.油品的运动粘度(100℃)。
2.油品的粘度指数。
3.油品的闪点(开口)。
4.油品的倾点。
5.油品的水分。
6.油品的起泡性。
7.油品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
检测评定方法
GB11121-89(L-EQC汽油机油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检测及其它有关评定方法。
检测仪器及检测条件:
1.运动粘度测定仪
2.GB267石油产品开口闪点仪
3.GB3535石油产品倾点测定仪
4.GB3142四球机
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     GB11121-89(QC30级)     实测结果
运动粘度(100℃),mm2/s     9.3~小于12.5     11.35
粘度指数,不小于     75     87
闪点(开口),℃不低于     210     225
倾点,℃不高于     -15     -16
水分,%不大于     痕迹     痕迹
起泡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ml/ml24℃   不大于93℃   不大于(后)24℃ 不大于 25/0150/025/0 25/0150/025/0
最大无卡咬负荷(PB)kg     不小于 SH0350-92(普通车用齿轮油)    普通QC30油 本发明的润滑油
    80     55     80
检测结果:
经检测,本发明的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均达到GB11121-89(L-EQC汽油机油产品标准)QC-30级润滑油的要求。通过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的对比,可以看出其油膜强度明显高于普通QC-30级润滑油,并达到SH0350-92规定的普通车用齿轮油油膜强度的标准。
本发明的优点是润滑效果好,当把润滑剂组合物注入摩擦的机件之间时,在相互摩擦的机件之间形成一层薄膜,机件表面之间的摩擦转换或含有石墨微粒悬浮液即润滑剂组合物之间的摩擦,这种润滑剂组合物比一般润滑油不易流失,不仅是润滑油之间摩擦,也有固态石墨之间摩擦,而石墨质地柔软,化学性质稳定,是优良的固态润滑剂,摩擦系数仅为0.08~0.12,因此改善了机件之间的摩擦状况,降低了机件之间的磨损,又由于对石墨进行了予处理,使石墨的比重减轻了六分之一,提高了石墨的悬浮能力,延长了石墨在润滑油中悬浮时间,保持了润滑材料混合物性质的稳定,实验证明,如果不予处理石墨,复合润滑油中的石墨经过五个月就有轻微沉淀,而经予处理以后的石墨,经过一年也没发生沉淀现象。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限制本发明范围。
制备例1:
将直径为12微米的石墨在120℃的烘箱中烘烤2小时,取制好的石墨粉85kg,异丙基三异硬脂酰基钛酸酯2kg,硅酸钠2kg,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kg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用三辊磨珩磨三遍,即得到均匀稳定的润滑剂用石墨添加剂。
制备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润滑剂用石墨添加剂,各组份用量如下:
石墨粉(直径5微米)40kg,乙撑二氧二(二辛基磷酸酯基)钛7kg,硼砂13kg,氟烷基磺酸盐5kg,亚甲基双甲萘磺酸钠35kg。
实施例1:制取QC30汽油机油润滑剂组合物
将微粒直径不大于5微米的石墨进行予处理,放入烘箱在100~120℃条件下烘烤2小时左右,再取制备例1予处理好的直径在5微米以下的石墨7份,汽油机油复合剂6份,统一名称为3011QC级复合剂,(由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生产);基础油33份,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2小时后作为浓缩母液;再取基础油1000份,打入调合釜边搅拌均匀,边加热至80°~90°后,再取制备好的母液加入调合釜中同时搅拌均匀加热至80°~90°后,即成为润滑剂组合物。
实施例2,CC柴油机油润滑剂组合物
取直径5微米以下予处理好制备例2中的石墨粉6份,基础油(200SN)19份,3121CC复合添加剂15份,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2小时后作为母液;再取基础油(200SN)500份,母液12份,先将500份基础油打入调合釜中边搅拌均匀边加热至80°~90°后,再将12份母液也加入调合釜中边搅拌、边加热,经过1.5小时,当温度升至80℃~90℃时,即制成本发明润滑剂组合物。
实施例3:制备中负荷润滑剂组合物
先取直径10微米以下的经予处理的石墨16份,工业齿轮油复合添加剂60份,基础油(500SN)24份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2小时作为母液;再将基础油(500SN)300份打入调合釜中,加热至80~90℃,同时搅拌均匀,再向调和釜中加入制备好的母液5份,同时搅拌均匀和加热,均经过2小时左右,同时加热至80℃~90℃,即得到本发明的润滑剂组合物。
将上述三个实施例制备的润滑剂组合物经过试验结果如下:
将实施例1所制得的润滑剂组合物用在一辆北京130车上,该车已有10年龄,当用同级别国标润滑油时,车耗油是18公升/百公里;而使用本发明时每百公里耗油降为13公升;各磨损部件的磨损是普通润滑油的四分之一左右。
将实施例2制取的润滑剂组合物用在一辆东风车上,试验证明节油率是10%左右,磨损是普通润滑油情况的四分之一。
将实施例3制取的润滑剂组合物用在一台丝杠直径是90毫米的塑料挤出机上,由于减少了摩擦,变速箱的内耗功率降低,工作电流由28安培降为24安培。节约了能量耗损。
实施例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润滑剂组合物配方如下:
基础油:5500SN      80(重量份,下同)
        2005N       20
烷基水杨酸钙        1.9
单烯基丁二酰亚胺    2.4
环烷酸铅            0.2
特制石墨粉          5
实施例5:制备方法同例1,润滑剂浓缩液配方如下:
基础油(500SN)80份,特制石墨粉50份,高碱值合成磺酸镁0.8份,硫化鲸鱼油1份,石油磺酸钡3份,聚α-烯烃2份,氯化石蜡3份。
实施例6: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润滑剂组合物配方如下:
150SN油             300份
200SN油             300份
500SN油             400份
特制石墨粉          6.8份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    0.1份
硫磷烷基酚锌盐      0.2份
油酸丁酯            0.1份
异氰尿酸三聚氰胺    0.1份
711防锈剂           0.1份
烷基萘              0.3份。

Claims (1)

1、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先取直径10微米以下的石墨16份,工业齿轮油复合添加剂60份,基础油(500SN)24份在超细微磨中研磨1~2小时作为母液;再将基础油(500SN)300份打入调合釜中,加热至80~90℃,同时搅拌均匀,再向调和釜中加入制备好的母液5份,同时搅拌均匀并加热至80℃~90℃,经过2小时即得到润滑剂组合物。
CN 94100059 1994-01-06 1994-01-06 润滑油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4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00059 CN1035440C (zh) 1994-01-06 1994-01-06 润滑油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4100059 CN1035440C (zh) 1994-01-06 1994-01-06 润滑油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3A CN1091153A (zh) 1994-08-24
CN1035440C true CN1035440C (zh) 1997-07-16

Family

ID=502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410005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40C (zh) 1994-01-06 1994-01-06 润滑油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92C (zh) * 1998-10-30 2001-12-19 中国石化兰州炼油化工总厂 油膜轴承油组合物
CN102051252A (zh) * 2009-10-27 2011-05-11 薛淑芳 节能型蜗轮蜗杆齿轮油
CN101880572B (zh) * 2010-07-01 2013-03-13 邹鸣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工业齿轮油添加剂
CN101880576B (zh) * 2010-07-01 2013-05-22 邹鸣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CN101880583B (zh) * 2010-07-02 2013-07-10 公丕桐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润滑脂及制备方法
CN102517134B (zh) * 2011-12-09 2014-07-16 北京联飞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5176B (zh) * 2012-11-16 2015-12-0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防止润滑油中石墨添加剂团聚和沉淀的特种合金及其方法
CN103317305B (zh) * 2013-06-08 2015-08-12 宝鸡市天瑞有色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小口径镍基合金无缝方管的制备方法
CN104371805B (zh) * 2014-10-28 2016-11-23 江苏金润润滑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抗磨润滑油
CN105176638B (zh) * 2015-06-30 2018-05-08 上海禾泰特种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链条润滑油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62640A (zh) * 2015-08-11 2015-11-18 广西大学 环境友好重负荷抗磨油膜轴承润滑油组合物
CN106467774A (zh) * 2015-08-21 2017-03-01 洛阳力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的润滑油清净剂
CN105219484A (zh) * 2015-10-31 2016-01-06 无棣华信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用抗氧防腐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62667A (zh) * 2015-12-17 2016-04-06 长春德联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性能优异的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5843A (zh) * 2015-12-28 2016-10-05 芜湖市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减摩抗磨可生物降解的液压油
CN105419729A (zh) * 2015-12-31 2016-03-23 王璐 一种改进的金属工件研磨剂
CN105838489A (zh) * 2016-05-12 2016-08-10 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锈电机润滑油
CN105838490A (zh) * 2016-05-12 2016-08-10 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机润滑油添加剂
CN106635323A (zh) * 2016-11-17 2017-05-10 淮阴工学院 一种机械齿轮专用润滑油
CN107557111A (zh) * 2017-08-14 2018-01-09 合肥市田源精铸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钢板弹簧用润滑剂
CN107488488A (zh) * 2017-08-14 2017-12-19 吴江华威特种油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低碳清净型润滑油
CN107860235A (zh) * 2017-12-13 2018-03-30 蓝婷 一种金属镁冶炼还原炉炉料装炉设备
CN109749818A (zh) * 2018-12-29 2019-0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一种环保型非硫磷有机钛抗磨减摩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58279A (zh) * 2022-07-07 2022-09-16 江苏云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石墨烯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53A (zh) 1994-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40C (zh) 润滑油组合物
CN1034670C (zh) 一种制备节能润滑油的方法
EP3630928B1 (en) Compound comprising polyamine, acidic and boron fonctionalities and its use as a lubricant additive
US7312185B2 (en) Rock bit grease composition
EP3630927B1 (en) Compound comprising polyamine, acidic and boron fonctionalities and its use as a lubricant additive
CN101668837B (zh) 用于减少沥青质沉淀的烃基取代的羟基苯甲酸高碱性金属盐
CN1171809A (zh) 润滑添加剂配方
CN106967479A (zh) 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US11220650B2 (en) Grease composition
WO2009153938A1 (ja) 潤滑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潤滑システム
JP2020527617A (ja) 船舶用ディーゼル潤滑油組成物
CN1257876C (zh) 润滑油组合物
CN107987927B (zh) 一种钢丝绳油组合物
JP2022104977A (ja) 船舶用ディーゼル潤滑油組成物
JP2022104978A (ja) 低温性能が改善された船舶用ディーゼル潤滑油組成物
JP2597826B2 (ja) 酸化防止剤を含有する潤滑剤組成物
KR20210024538A (ko) 윤활유 조성물
JPH0118120B2 (zh)
CN1550542A (zh) 高碱性苯酚钙制备的低硫、低灰、低磷润滑添加剂包
KR20230119214A (ko) 엔진의 금속 부품의 부식 및/또는 마찰부식을 방지하기위한 윤활 조성물
US5258130A (en) Antioxidant and antiwear additives for lubricants and fuels
CN105658779A (zh) 用于保护中速柴油发动机中的银轴承的润滑油组合物
CN105219482B (zh) 用于甲醇燃料内燃机的绿色润滑油复合添加剂和使用该复合添加剂的润滑油及其生产方法
CN114026208B (zh) 防止发动机的金属部件的腐蚀和/或摩擦腐蚀的润滑剂组合物
EP0117784B1 (fr) Compositions d'additifs dispersants pour huiles lubrifiantes et leur pré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EE; FROM: WANG XUESHAO TO: YANTAI CHI-KAI LUBRICANT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64000 No. 89, sea route, Yantai Free Trade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Yantai gallop Lubricating Oi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2804, Pingdu Town, Shandong province is still home Tuan 166

Patentee before: Wang Xueshao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tai gallop Lubricating Oil Co., Ltd.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420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ueshao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61021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uesh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security procedure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Wang Xueshao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