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0576B -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0576B
CN101880576B CN 201010214990 CN201010214990A CN101880576B CN 101880576 B CN101880576 B CN 101880576B CN 201010214990 CN201010214990 CN 201010214990 CN 201010214990 A CN201010214990 A CN 201010214990A CN 101880576 B CN101880576 B CN 101880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oil
gear oil
solid lubricant
lubric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149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0576A (zh
Inventor
公丕桐
邹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e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邹鸣
公丕桐
张桂芹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邹鸣, 公丕桐, 张桂芹 filed Critical 邹鸣
Priority to CN 2010102149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80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0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05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润滑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依据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理论,针对车辆齿轮润滑性能、特点、工况等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组合物及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其组分包括固体润滑材料与液体介质以及其他辅料-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经高速剪切乳化、超声波振荡及砂磨研磨分散加工,制成具有稳定的分散体系的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固体润滑粒子伴随液体润滑油一起填充修复、附着成膜于车辆齿轮摩擦副表面,使摩擦副表面形成既有固体又有液体的复合润滑膜。这种复合润滑膜改变了摩擦副表面的表面状态(即粗糙度),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提高了油膜强度(承载能力),可以收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节约能源、保护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功效,开辟了一条节约能源的新途径。

Description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润滑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二、背景技术:
润滑就是在相对运动的摩擦接触面之间加入润滑剂,使两接触表面之间形成润滑膜,变干摩擦为润滑剂内部分子间的内摩擦,以达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现代润滑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液体润滑剂:包括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油、水基液体等。
2半固体润滑剂:就是在常温、常压下呈半流体状态,并且有胶体结构的润滑材料-润滑脂。
3固体润滑剂:它包括金属化合物,如PbO、CaF2、MoS2等;
非金属无机物,如石墨、氮化硼等;
4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氦、氮、氢等。
从润滑的作用和效果来分析上述诸类润滑剂(润滑方式),每种润滑剂既有它的润滑优势,也有它的不足。
液体润滑的优势是:润滑的流动性好,完全液体润滑的摩擦系数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润滑方式。其不足是液体润滑剂的油膜强度不够高,在边界润滑或设备停止运转时,液体润滑剂回流到油底壳(或油箱),此时在摩擦副上的润滑膜厚度不足1um(完全液体润滑时油膜厚度应在2~10um范围内,且要连续不断),此厚度不能满足设备运转的要求。特别是冷启动设备时,必然导致摩擦系数急剧升高,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磨损。
固体润滑剂(润滑方式)的优点是使用温度范围宽,承载能力强,粘附性好等。但固体润滑剂单独使用时摩擦系数较大,没有冷却作用等。
这就是说单一液体润滑剂或单一固体润滑剂在一定的应用场合和范围都存在润滑局限性问题,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不能更好的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转要求,其次是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摩擦磨损的加剧,造成能源消耗与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有人试图将部分固体润滑剂添加入液体润滑剂中,组合成一种混合添加剂,以改善单一液体润滑剂或单一固体润滑剂的不足,如将单一的固体润滑材料石墨加入到成品内燃机油中,生产出一种用于内燃机油中的浓缩液---节能减摩添加剂。本发明人也申请生产过一种复合内燃机油添加剂等,它们只是将单一的固体润滑材料石墨或石墨与二硫化钼复配生产的一种内燃机油添加剂。
也有在市场上应用的一种含有石墨的润滑油,包括内燃机油和车用齿轮油。
以上这些发明和产品虽然也是将固体与液体混合在一起,但只是简单的生产工艺,通过物理混合,生产出含有单一或两种固体润滑材料混合的添加剂或润滑油。但它们均不能达到均一稳定的固液相分散体系。稳定性极差,在存放过程中固液相体系最长也只能稳定在三个月左右,就会发生固液分离,严重的固体发生沉淀,板结在容器的低部;使用中不能很好的达到稳定的润滑效果,甚至会在金属表面生成沉淀,堵塞油路造成设备损坏。
另外,由于没有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合理的选择固体润滑材料的最佳粒度分布带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助剂配方,(依据各种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不同,),致使在使用过程中,润滑膜达不到相适应的最佳润滑效果,油膜强度达不到理想状态。
车辆齿轮油是用于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润滑油的总称。车辆齿轮油包括变速器和驱动桥润滑油。齿轮油在齿轮传动装置中,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冷却零部件,同时也起到缓和振动、减少冲击、防止锈蚀以及清洗摩擦面脏物的作用。
◆车辆齿轮油工作条件
车辆齿轮主要类型有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人字圆柱齿轮、直轮、斜轮、弧齿、圆锥齿轮及准双曲面齿轮等。准双曲面齿轮的齿轮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较高,传动功率大,传动平稳,齿面间啮合平顺性好,减速比大,适于高速。但是,这种齿轮齿面间滑移速度大,且接触应力大,润滑条件苛刻,对润滑剂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车辆后桥齿轮油,要求更为苛刻。
车辆齿轮工作条件相当复杂,汽车双曲线齿轮的齿面载荷可高达1.7GPa,冲击载荷可高达2.8GPa。
●车辆齿轮特别是准双曲面齿轮,齿面所承受的负荷极高,可达2.5~4GPa,圆周速度快(5~10m/s),齿轮箱中油温可高达120~130℃,故对齿轮油的要求较高。
●双曲线齿轮传动的工作条件更苛刻,对汽车齿轮油使用性能要求更高,使用中如果不能正确选用合适的齿轮油,就不能保证齿轮的正常润滑,容易导致齿轮的早期磨损和擦伤,甚至会造成大的车辆和人身事故。
车辆齿轮润滑是一种连续的润滑过程,当齿轮啮合时,在两齿侧面间应该形成一层新的承载油膜,以起到齿面间的润滑作用。
原则上,车辆齿轮润滑中三种润滑方式均存在,即流体动力润滑、弹性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根据齿面几何形态和啮合情况,会发生滚动摩擦或滑动摩擦。齿轮所受的大部分负荷,是通过润滑间隙中的润滑油液压而传递的,其余则是通过齿面的接触而传递,所以润滑油的载荷能力接近于材料强度。
从具体所承受的负荷来看,有一些齿轮所受的负荷是很高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工作性能要受到扭矩和速度(包括震动等情况)的限制,超过一定的扭矩和速度,齿轮便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损坏:磨损、擦伤、点蚀和断裂等。在正常运转条件下,齿轮处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当低速高扭矩时,也就是汽车在高载荷下起动、爬坡或遇到冲击载荷时,齿面接触区中有相当部分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为此,车辆齿轮的润滑要求能在较高的负荷下还能保持有足够厚的油膜。齿轮油的粘度增加有利于承载能力的提高,但粘度太大会增加摩擦损失,所以车辆齿轮油中一般都加有极压抗磨添加剂,这些极压抗磨添加剂均为油溶性的摩擦改进剂,加的太多又容易引起化学腐蚀,缩短齿轮的使用寿命。
小轿车后桥和变速箱的操作温度并不很高,但随着发动机工作条件变苛刻,齿轮箱体积缩小,齿轮油的氧化也愈来愈严重。
重型卡车的齿轮装置操作温度相当高,齿轮油的氧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氧化使油的粘度增加,生成油泥,影响油的流动。
◆现代液体车辆齿轮油的性能
●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
在正常运转条件下,齿轮处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当低速高扭矩时,也就是汽车在重负荷下起动、爬坡或遇到冲击载荷时,齿面接触区中有相当部分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润滑油膜容易破裂,产生胶合与磨损,寿命缩短。良好的极压性,即在摩擦面接触压力非常高、油膜容易破裂的润滑条件下,能够防止烧结,熔焊等摩擦面损伤。极压性的改善必须依靠极压添加剂,它是一种分子中含有氯、硫、磷等元素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摩擦表面的温度达到足够高时,便于齿轮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氯化铁,硫化铁、磷酸铁薄膜,此固态膜的临界剪切强度低于基体金属,摩擦副滑动时的剪切运动就在固态膜中进行,从而防止金属表面出现胶合或擦伤。
●热氧化安定性
车辆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润滑油温度较高,变速箱油温约60~70℃,差速器油温在70℃以上,一些小汽车的准双曲面齿轮差速器油温可达120~130℃。因此要求齿轮油有较好的热氧化安定性。
●低温操作性
对于低温操作性,除规定倾点、成沟点和粘度指数等指标外,还特别采用了表现粘度达150Pa·s时的温度这一指标。在冬季严寒地区,要求汽车齿轮油在低温下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保证轴承等零件的润滑和齿轮开始转动容易。
●抗腐蚀性
车辆齿轮油中含有的极性添加剂都有活性基因,它与表面金属反应生成有机膜,以防止在重负荷时油膜破裂引起擦伤,增加极压性能,而活性基因又会造成铜或者铜合金的腐蚀。因此,车辆齿轮油的配方必须保持平衡,兼顾极压性与腐蚀性。氧化产生腐蚀性物质加速金属的腐蚀和锈蚀,氧化生成的极性沉淀物会吸附极性添加剂,随沉淀一起从油中析出。沉淀会使橡胶老化变硬,沉淀覆盖零件表面,影响散热。车辆齿轮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添加剂组分,极压添加剂含极性基团,易受热分解,产生腐蚀性物质,也可能发生反应,产生协同或对抗效应。
●粘度和粘温特性
车辆齿轮在正常运转下,齿面经常处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此时,齿轮油的粘度对承载能力有重要影响。油的粘度高,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油膜厚度厚,齿轮油的承载能力高,有利于齿面保护,但是粘度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齿轮工作时搅动齿轮油,液体内摩擦产生摩擦热,会使油温升高。油温升高,齿轮整体温度和齿面温度随之升高,油膜容易被破坏。因此要求齿轮油的粘度要适当,具体说应满足如下要求,在最低工作温度下的最大粘度须能保证汽车不经预热可以顺利起步;在一般运行工况下齿轮油内摩擦消耗不应使所传递的功率明显下降;在最高工作温度时的粘度须保证齿轮的可靠润滑。
●其他
其他性能包括泡沫少,抗氧化安定性好,不使橡胶密封件材料溶胀和硬化等。此外,性能优良的车辆齿轮油应具有好的储存稳定性,加有稠化剂的油品还应具有良好的剪切稳定性。
为此,要想得到既有一定的油膜强度,又要不发生化学腐蚀,又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达到节省能耗,延长车辆齿轮使用寿命的理想要求,单靠现有的流体润滑技术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另辟途径来解决车辆齿轮油的内在质量问题,这就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要解决和提高车辆齿轮油的润滑与减摩作用,减少边界润滑的几率,就必须想办法提高车辆齿轮油的油膜强度和承载能力。本发明人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介绍,并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发现,将液体润滑剂与固体润滑剂有机的结合,能够在齿轮的各摩擦副表面形成既有液体又有固体的复合润滑膜,这种固液相复合润滑膜能够起到单一液体润滑剂和单一固体润滑剂无法企及的作用。
要将固体润滑材料加入到液体润滑材料中,将固体润滑的优势与液体润滑的优势有机结合,合二为一,绝非是一个简单复配的过程。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试验检验,大量地实践验证,及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深刻认识到固液复合的过程,不仅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还涉及到材料学、胶体化学、表面(界面)化学及颗粒技术等,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为此发明人提出了“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产品)”这一创新命题理论(2009年经查新为国内首创)。
“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理论的基础原理,是依据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的摩擦定律提出的。库仑的摩擦定律认为,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摩擦表面的发向载荷,另一个是摩擦系数。而摩擦系数又是摩擦面材料、表面状态(粗糙度)、工作条件的函数。它告诉我们在摩擦表面的法向载荷、摩擦副材料性质、工作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摩擦副表面的状态,降低其粗糙度,是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的。
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产品的机理,就是在充分研究了固体润滑材料(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等)的特性和润滑优势;摩擦副(钢表面)在不同加工手段的不同粗糙度;液体润滑材料(润滑油)的优势和不足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固体润滑材料良好的润滑性、导热性、高温安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将其加工成微米、亚微米级的微粒子(每个微粒都有几千层可滑动的原子层),通过科学的配比和分散与悬浮的制备工艺,加工成既有固体润滑材料,又有液体润滑材料的固液相复合型润滑剂(润滑油)。在润滑的过程中,固体润滑粒子伴随液体润滑油一起填充修复附着成膜于摩擦副表面,使摩擦副表面形成既有固体又有液体的复合润滑膜。这种复合润滑膜改变了摩擦副表面的表面状态(即粗糙度),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提高了油膜强度(承载能力),可以收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节约能源、保护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功效,开辟了一条节约能源的新途径。
依据库仑的摩擦定律关于摩擦系数是摩擦面材料、表面状态(粗糙度)、工作条件的函数关系,本发明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为:
1固体润滑材料粒度的筛选
依据不同机械的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依据各种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不同),选择适当搭配的固体润滑材料的粒度分布区间,确保固体润滑粒子对摩擦副表面填充修复附着成膜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保证固体润滑粒子伴随液体润滑油在各种润滑过滤系统的通过能力,这是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产品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2固体润滑材料的品种及纯度的筛选
●品种:具有代表性的固体润滑材料的种类有三种,分别是: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61
无机层状结构物质
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二硫化钨、氟化石墨。
其中石墨及二硫化钼已有人将它们单一(或混合)的使用在内燃机润滑油及润滑脂里,并显示出有效的润滑性。氮化硼及二硫化钨在高温条件下,可显示出优异的润滑性。
高分子化合物:
主要代表是聚四氟乙烯和尼龙,它们主要使用于润滑脂中。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63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
现主要使用于轻负荷用润滑脂及焊锡膏等场合。
上述这些物质在滑动面间受力都容易断裂(剪切),因此具有减少摩擦的作用;同时,由于存在于滑动面间,能有效地防止两个滑动面的直接接触,从而防止了基材的磨损。
上述固体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各有差异,对润滑作用的贡献也不同,如石墨有极强的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温润滑性比低温润滑性好;二硫化钼低温润滑性优于高温润滑性等等,因而,依据不同使用要求,优选多种固体组分,按最佳用量比例进行复配组合,可以获得扬长补短、相互增效的优异润滑效果。
固体润滑材料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71
在液体中不溶解,但可分散:
大部分固体润滑材料不溶解油、溶剂和水,而是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72
直接作用是减少摩擦:
固体润滑处理的直接作用是减少滑动金属面间的摩擦和减少滑动面间的直接接触的频率,其作用结果是将低了油温、减少了磨损,提高了抗磨性和载荷性。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73
物理作用机理:
固体润滑材料在润滑油中受滑动面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影响,其层状结晶结构容易剪切,这是吸收了摩擦应力的缘故。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74
在低温和高温均有效果:
固体润滑材料降低摩擦不需要反应,因此即使在低温下也能起润滑作用。几乎所有的固体润滑材料在高于普通润滑油作用的温度下仍有耐热性,在润滑油成分不能发挥作用的场合下,固体润滑材料也起润滑作用。
●纯度:选择纯度高于99.9%的固体润滑材料,是确保固相润滑的前提。因为此纯度的固体润滑材料,几乎没有杂质,在摩擦过程中不会形成任何磨粒,更不会产生由此而带来的磨损。
固体润滑材料品种、纯度的选择是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产品需要解决的又一关键技术。
3固体润滑材料密度的筛选
科学的确定固体润滑材料的密度、粒子的重量比表面积及分级精度,是解决固体润滑粒子在液体润滑油中长期分散、悬浮稳定的前提。
4固体润滑材料高效分散剂以及稳定剂的筛选
科学的确立了固体润滑材料的密度、重量比表面积及分级精度后,分散剂的选择就显得尤其重要。固液相复合润滑技术产品需选择最有利于所用固体润滑粒子分散的高效分散剂,使不同的固体润滑材料在高效分散剂的作用下,在液体润滑油中形成多电离层辅以空间构象的位阻效应,达到长期分散悬浮的目的。
为使固体润滑材料要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达到足够长时间的稳定效果,还要筛选具有分散能力的稳定剂,使固体润滑材料在储存过程中不凝聚、不重新聚团,达到长期分散、悬浮、稳定的效果。
为解决和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组合物的配方。
本发明所述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组合物组分包括固体润滑材料、液体介质、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等。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固体润滑材料:0.504~1.00份;
●液体介质:    91.55~94.29份;
●分散剂:      0.504~1.00份;
●抗氧抗腐剂:  0.36~0.40份;
●极压抗磨剂:  0.378~0.800份;
●齿轮油复合剂:2.00~4.00份;
●消泡剂:      0.10份;
●稳定分散剂:  1.15~3.21份。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81
本发明所选用的固体润滑材料由石墨,二硫化钼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复合组成;
上述三种固体润滑材料中,选用的石墨是天然鳞片石墨,它为六方晶体的结构,纯度达到99.9%,结晶状态好,富有极强的润滑性,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与任何强酸、强碱发生反应,熔点高达3257℃,它的热传导系数为0.3(J/s.℃.cm),是可以与金属相媲美的优良热导体,它的弹性模量高达10000MPa。它在齿轮油中主要起到润滑,争强油膜承载能力的作用。
MoS2通常称它为MOly,是由硫和钼原子组成的兰灰色六方晶体,有非常低的摩擦系数。对金属表面有很强的亲和力,能经受住的压力高达3.45×106MPa。它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在两金属表面间的Moly和金属表面发生瞬时反应,生成一层非常低摩擦的固体膜来防止两金属表面的接触,热化学反应生成的这个膜被磨损后,通过在液体润滑剂中悬浮的Moly会连续不断地重新补充到摩擦表面上来。MoS2在350℃时就发生氧化,固其高温状态时润滑性不如石墨和氮化硼好。在此发明中它与石墨和氮化硼相互协同,能在车辆齿轮从冷启动到全速全负荷运转的全过程中,从低温到高温状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特别是在此发明中起到帮助固体润滑材料在液体介质中长期分散悬浮稳定的作用。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是一种具有滑腻感的白色粉末,摩擦系数较低,润滑特性与二硫化钼相仿。它在齿轮油中主要起到在低温时的润滑功能,特别是在本发明中起到帮助固体润滑材料在液体介质中长期分散悬浮稳定的作用。
依据齿轮表面结构特点、润滑要求以及润滑剂稳定性等综合因素,上述三种固体润滑材料中其固体微粒的粒度分布应满足以下要求:重量中位粒径在1.2~1.6微米之间,最大粒径不超过3微米,重量比表面积在3.5~4.5m2/g之间,分级精度指数在1.3~1.8之间。
固体润滑材料的各组分用量的重量份数分别为: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为0.147~0.250份,二硫化钼0.063~0.400份,石墨为0.294~0.350份,依据大量的试验和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三种固体润滑材料的最佳重量配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石墨∶二硫化钼的重量比例为:
0.147~0.250∶0.063~0.400∶0.294~0.350。
三者之间的用量符合满足上述条件,在分散剂的帮助下,能够在液体润滑油中可形成四个不同电量的电离层,这些电离层的存在有利于固体微粒在液体润滑油中分散,能够降低和防止分散后再从新聚团降低重量比表面积的现象发生,使固体微粒在液体润滑油中达到长期悬浮稳定的效果。同是对提高润滑性,增强油膜承载能力起到协同作用。(与单一使用一种或两种固体润滑材料的分散悬浮稳定性,润滑性都有所提高。据体实效见表4及表5)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91
本发明所选用的液体介质为50N、75N、150N、500N、150BS加氢脱蜡基础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组分按重量计算为91.55~94.29份。
使用加氢脱蜡基础油是为了改善油品的使用温度的范围,特别是低温状态条件下的使用。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092
本发明所选用的分散剂为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可选用多丁二酰亚胺(T155)、硼化丁二酰亚胺(Hitec 648)、无氯丁二酰亚胺(Mobilad C-203)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它具有油溶性基团大,离子化极性大,通过电荷斥力作用,使上述三种固体润滑材料的固体微粒在液体润滑油中保持长期悬浮稳定。
丁二酰亚胺类分散剂的优选重量份数应与固体润滑材料重量份数相同。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01
本发明所选用的抗氧抗腐剂为丁辛基ZDDP(T202),其组分按重量计算为0.36~0.40份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02
本发明所选用的极压抗磨剂为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T353)、芳基磷酸酯(Mobilad C-122)和支链烷基磷酸酯(Mobilad C-421)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极压抗磨剂是在金属表面承受负荷的条件下,起防止滑动的金属表面的磨损,擦伤甚至烧结的作用。它是油溶性的摩擦改进剂,它能够在固体润滑膜没有形成之前起到极压抗磨的作用。(固体润滑膜的形成是物理吸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形成。)
极压抗磨剂的优选重量份数应为固体润滑材料的1/2~1。
本发明所选用的齿轮油复合剂为LZ 5047,LZ 1045的一种或其它品牌代号的齿轮油油复合剂的一种。
齿轮油油复合剂是各添加剂生产厂家,依据齿轮的特点而研发设计的包括极压抗磨剂、摩擦改进剂、抗氧剂、抗乳化剂、防锈防腐剂等多种石油功能性添加剂在内的浓缩液,按添加比例要求加入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中,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其组分按重量计算为2.00~4.00份。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04
本发明所选用的消泡剂为复合类消泡剂T921、T922、T923的一种。
在液体润滑油中使用的消泡剂主要由硅油类和非硅油类两种,单独使用很难对所有油品都能达到满意的结果,而复合类消泡剂是平衡了这两类消泡剂的优缺点而研制生产的品种。
其组分按重量计算为0.10份。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05
本发明所选用的稳定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oplex2-602、Visoplex4-677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此两种材料中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丙胶共聚物与普通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和乙丙胶共聚物有所不同,它们都含有极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具有极强的分散效果,对固体润滑材料在液体润滑油中的长期分散悬浮起帮助作用。
其组分按重量计算为1.15~3.21份。
本发明所述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第一步固体润滑物料预处理过程: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二硫化钼、石墨固体润滑物料,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吸入到固体物料预处理釜中,用搅笼搅拌器搅拌均匀(功率10kwh,公转转速10r/min、自转转速50r/min),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
第二步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过程:
将部分加氢脱蜡基础油、极压抗磨剂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T353)、芳基磷酸酯(Mobilad C-122)和支链烷基磷酸酯(Mobilad C-421)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经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二)泵送至投料罐中,然后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将预处理好的固体润滑物料吸入到投料罐中,打开下搅拌进行第一步的物理分散(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搅拌功率7.5~10kwh,搅拌速度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5~2小时。
第三步分散剂预处理过程:
将分散剂多丁二酰亚胺(T155)、硼化丁二酰亚胺(Hitec 648)、无氯丁二酰亚胺(Mobilad C-203)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加氢脱蜡基础油、抗氧抗磨剂丁辛基ZDDP(T202),投入到分散剂预处理系统中,进行加热并搅拌稀释,使液体物料温度达到70℃。
第四步解团聚分散过程: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处理好的物料分别泵送至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罐中,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3.5~4小时后,关闭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然后打开串联在管线中的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7.5kwh,转速2800r/min)和超声波震荡器(功率6kwh,频率2145赫兹)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震荡分散1.5~2小时后,将超声波震荡器关闭。
再打开砂磨机(功率10kwh,转速1000r/min)与有定子剪切乳化机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研磨分散3.5~4小时。
第五步稳定化分散过程:
在解团聚分散好的混合物料中加入部分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oplex 2-602、Visoplex4-677的一种,用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0.5~1小时。
第六步再分散过程:
在上述生产好的物料中加入低粘度加氢脱蜡基础油和齿轮油复合剂,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剪切2小时后;加入剩余部分的加氢脱蜡基础油和消泡剂及剩余部分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一种或混合液,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小时。
第七步负压脱水过程:
将上述物料输送到脱水脱气系统中,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升温至70℃~75℃之间,开启下搅拌及正负压控制系统中的真空泵,将负压控制在-0.08MPa以下,进行负压脱水2小时。
第八步过滤过程:
将经负压脱水后的混合物料先经过接在管线中的离心过滤机过滤,再经过袋式过滤机过滤,将大于3微米的固体润滑粒子滤掉,然后输送到成品冷却储存系统中的储存罐中。
第九步冷却储存过程:
打开安装在成品罐中的下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以下,缓慢搅拌自然降温到常温停机。
第十步自动灌装过程:
按市场需要的包装规格,经自动灌装线进行包装出不同包装规格的品种出厂。
质量要求:
固体颗粒重量中位粒径:1.2~1.6微米之间;
最大粒径:不超过3微米;
重量比表面积:3.5~4.5m2/g之间;
分级精度指数:1.3~1.8之间;
分散稳定指数:≥21。
本发明所述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产品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方法与传统液体车辆齿轮油的使用方法一致。
其性能与传统车辆齿轮油性能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多重功效:
·节能:可节油5%~8%;延长换油周期一倍以上。
·环保:改善润滑状态,降低机械振动15%~54%;
降低机械噪音8~20分贝。
·减磨:提高油膜承载能力,减少摩擦,降低磨损60%左右,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维修费用。
·增效:降低摩擦系数,综合提高机械效率5%以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液相复合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以阿拉伯数字标注的为具体设备,分别为:
1——基础油罐               2——齿轮泵
3——自动计量装置           4——固体物料混合器
5——固体物料投入口         6——投料罐
7——分散剂预处理器         8——管道式超声波振荡器
9——乳化罐                 10——砂磨机
11——加热装置              12——脱水罐
13——过滤机                14——成品罐
15——灌装线                16——液体物料投入口
17——下搅拌电机            18——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19——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20——齿轮泵
21——下搅拌电机            22——真空泵
23——缓冲罐                24——冷凝罐
25——空气压缩机
以罗马数字标注、以虚线分割的方框为具体操作系统,分别为:
Ⅰ——基础油储存系统        Ⅱ——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
Ⅲ——固体物料预处理系统    Ⅳ——润湿分散系统
Ⅴ——分散剂预处理系统      Ⅵ——解团聚、稳定化分散系统
Ⅶ——加热系统              Ⅷ——负压脱水系统
Ⅸ——过滤系统              Ⅹ——成品冷却储存系统
Ⅺ——自动灌装包装系统    Ⅻ——正负压控制系统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车辆变速箱齿轮装置的齿轮油,其组分包含固体润滑材料、液体介质、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等。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固体润滑材料:0.504份;
          其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147份;
                二硫化钼0.063份;石墨0.294份;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二硫化钼∶石墨
                                        =0.147∶0.063∶0.294
●液体介质:  92.884份;
          其中:150N 22.184份;500N 26.40份;150BS 44.30份。
●分散剂:      多丁二酰亚胺(T155)  0.504份;
●抗氧抗腐剂:  丁辛基ZDDP(T202)    0.42份;
●极压抗磨剂:  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0.378份;
●齿轮油复合剂:LZ 1045             2.00份;
●消泡剂:      T921                0.10份;
●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3.21份;
          其中:Visoplex4-677 0.21份;Visoplex2-602 3.00份。
其加工步骤和具体工艺及条件如下:
第一步固体润滑物料预处理过程: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147份;二硫化钼0.063份;石墨0.294份固体润滑物料,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吸入到固体物料预处理釜中,用搅笼搅拌器搅拌均匀(功率10kwh,公转转速10r/min、自转转速50r/min),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
第二步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过程:
将加氢脱蜡基础油150N 1.761份、极压抗磨剂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0.378份,经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二)泵送至投料罐中,然后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将预处理好的固体润滑物料吸入到投料罐中,打开下搅拌进行第一步的物理分散(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搅拌功率7.5~10kwh,搅拌速度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5~2小时。
第三步分散剂预处理过程:
将分散剂多丁二酰亚胺(T155)0.504份;加氢脱蜡基础油150N 0.42份;抗氧抗磨剂丁辛基ZDDP(T202)0.42份;投入到分散剂预处理系统中,进行加热并搅拌稀释,使液体物料温度达到70℃。
第四步解团聚分散过程: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处理好的物料分别泵送至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罐中,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3.5~4小时后,关闭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然后打开串联在管线中的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7.5kwh,转速2800r/min)和超声波震荡器(功率6kwh,频率2145赫兹)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震荡分散1.5~2小时后,将超声波震荡器关闭。
再打开砂磨机(功率10kwh,转速1000r/min)与有定子剪切乳化机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研磨分散3.5~4小时。
第五步稳定化分散过程:
在解团聚分散好的混合物料中加入部分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oplex4-677 0.21份,用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0.5~1小时。
第六步再分散过程:
在上述生产好的物料中加入加氢脱蜡基础油150N 20.00份和齿轮油复合剂LZ 10452.00份,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剪切2小时后;加入剩余部分的加氢脱蜡基础油500N 26.40份;150BS 44.30份;消泡剂T9210.1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Visoplex2-6023.00份,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小时。
第七步负压脱水过程:
将上述物料输送到脱水脱气系统中,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升温至70℃~75℃之间,开启下搅拌及正负压控制系统中的真空泵,将负压控制在-0.08MPa以下,进行负压脱水2小时。
第八步过滤过程:
将经负压脱水后的混合物料先经过接在管线中的离心过滤机过滤,再经过袋式过滤机过滤,将大于3微米的固体润滑粒子滤掉,然后输送到成品冷却储存系统中的储存罐中。
第九步冷却储存过程:
打开安装在成品罐中的下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以下,缓慢搅拌自然降温到常温停机。
第十步自动灌装过程:
按市场需要的包装规格,经自动灌装线进行包装出不同包装规格的品种出厂。
本实施例制得的车辆齿轮油符合API GL-3 SAE 80W90质量要求。常规理化指标见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61
本实施例产品在捷达轿车上使用后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1.节省汽油2.65%;
2.变速箱噪音降低5分贝;
3.齿轮磨损率减少49.5%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低速高扭矩、高速低扭矩操作条件下的车辆齿轮装置,特别是准双曲线车辆齿轮装置的齿轮油,其组分包含固体润滑材料、液体介质、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等。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固体润滑材料:0.765份;
          其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2025份;
                二硫化钼0.2475份;石墨0.3150份;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二硫化钼∶石墨
                                      =0.2025∶0.2475∶0.3150
●液体介质:94.29份;
          其中:75N 1.89份;150N 20份;500N 22.40份;
                150BS 50.00份。
●分散剂:      硼化丁二酰亚胺(Hitec 648)   0.765份;
●抗氧抗腐剂:  丁辛基ZDDP(T202)            0.360份;
●极压抗磨剂:  芳基磷酸酯(Mobilad C-122)   0.540份;
●齿轮油复合剂:LZ 5047                     2.00份;
●消泡剂:      T921                        0.10份;
●稳定分散剂:  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
                Visoplex4-6771.18份。
其加工步骤和具体工艺及条件如下:
第一步固体润滑物料预处理过程: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2025份;二硫化钼0.2475份;石墨0.3150份固体润滑物料,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吸入到固体物料预处理釜中,用搅笼搅拌器搅拌均匀(功率10kwh,公转转速10r/min、自转转速50r/min),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
第二步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过程:
将加氢脱蜡基础油75N 1.44份、极压抗磨剂芳基磷酸酯(Mobilad C-122)0.540份,经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二)泵送至投料罐中,然后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将预处理好的固体润滑物料吸入到投料罐中,打开下搅拌进行第一步的物理分散(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搅拌功率7.5~10kwh,搅拌速度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5~2小时。
第三步分散剂预处理过程:
将分散剂硼化丁二酰亚胺(Hitec 648)0.765份;加氢脱蜡基础油75N 0.45份;抗氧抗磨剂丁辛基ZDDP(T202)0.42份;投入到分散剂预处理系统中,进行加热并搅拌稀释,使液体物料温度达到70℃。
第四步解团聚分散过程: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处理好的物料分别泵送至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罐中,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3.5~4小时后,关闭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然后打开串联在管线中的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7.5kwh,转速2800r/min)和超声波震荡器(功率6kwh,频率2145赫兹)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震荡分散1.5~2小时后,将超声波震荡器关闭。
再打开砂磨机(功率10kwh,转速1000r/min)与有定子剪切乳化机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研磨分散3.5~4小时。
第五步稳定化分散过程:
在解团聚分散好的混合物料中加入部分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oplex4-6770.18份,用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0.5~1小时。
第六步再分散过程:
在上述生产好的物料中加入加氢脱蜡基础油150N 20.00份和齿轮油复合剂LZ 50472.00份,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剪切2小时后;加入剩余部分的加氢脱蜡基础油500N 22.40份;150BS 50.00份;消泡剂T921 0.1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Visoplex2-602 1.00份,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小时。
第七步负压脱水过程:
将上述物料输送到脱水脱气系统中,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升温至70℃~75℃之间,开启下搅拌及正负压控制系统中的真空泵,将负压控制在-0.08MPa以下,进行负压脱水2小时。
第八步过滤过程:
将经负压脱水后的混合物料先经过接在管线中的离心过滤机过滤,再经过袋式过滤机过滤,将大于3微米的固体润滑粒子滤掉,然后输送到成品冷却储存系统中的储存罐中。
第九步冷却储存过程:
打开安装在成品罐中的下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以下,缓慢搅拌自然降温到常温停机。
第十步自动灌装过程:
按市场需要的包装规格,经自动灌装线进行包装出不同包装规格的品种出厂。
本实施例制得的车辆齿轮油符合API GL-4 SAE 85W90质量要求。常规理化指标见表2
表2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191
本实施例产品在东风EQ140车后桥上使用后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1节省汽油2.86%;
2后桥齿轮箱噪音降低8分贝;
3最高转速时油温温度下降12%;
4齿轮磨损率减少52.8%。
◆实施例3
一种适用于重型载重汽车后桥差速器齿轮装置的车辆齿轮油添加剂,其组分包含固体润滑材料、液体介质、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等。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固体润滑材料:1.00份;
          其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25份;
                二硫化钼0.40份;石墨0.35份;
                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二硫化钼∶石墨
                                         =0.25∶0.40∶0.35
●液体介质:    91.55份;
         其中:50N 1.89份;150N 20份;500N 19.90份;
               150BS 50.00份。
●分散剂:     无氯丁二酰亚胺(Mobilad C-203)  1.00份;
●抗氧抗腐剂: 丁辛基ZDDP(T202)               0.40份;
●极压抗磨剂: 支链烷基磷酸酯(Mobilad C-421)  0.80份;
●齿轮油复合剂:LZ 5047                       4.00份;
●消泡剂:      T921                          0.10份;
●稳定分散剂:  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
                Visoplex4-677 1.15份。
其加工步骤和具体工艺及条件如下:
第一步固体润滑物料预处理过程: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MCA)0.25份;二硫化钼0.40份;石墨0.35份固体润滑物料,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吸入到固体物料预处理釜中,用搅笼搅拌器搅拌均匀(功率10kwh,公转转速10r/min、自转转速50r/min),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第二步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过程:
将加氢脱蜡基础油50N 1.15份,极压抗磨剂支链烷基磷酸酯(Mobilad C-421)0.80份,经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二)泵送至投料罐中,然后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将预处理好的固体润滑物料吸入到投料罐中,打开下搅拌进行第一步的物理分散(湿润分散固体润滑物料),搅拌功率7.5~10kwh,搅拌速度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5~2小时。
第三步分散剂预处理过程:
将分散剂无氯丁二酰亚胺(Mobilad C-203)1.00份;加氢脱蜡基础油50N 0.50份;抗氧抗磨剂丁辛基ZDDP(T202)0.40份;投入到分散剂预处理系统中,进行加热并搅拌稀释,使液体物料温度达到70℃。
第四步解团聚分散过程: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处理好的物料分别泵送至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罐中,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3.5~4小时后,关闭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然后打开串联在管线中的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7.5kwh,转速2800r/min)和超声波震荡器(功率6kwh,频率2145赫兹)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震荡分散1.5~2小时后,将超声波震荡器关闭。
再打开砂磨机(功率10kwh,转速1000r/min)与有定子剪切乳化机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研磨分散3.5~4小时。
第五步稳定化分散过程:
在解团聚分散好的混合物料中加入部分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oplex4-6770.15份,用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功率22kwh,转速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0.5~1小时。
第六步再分散过程:
在上述生产好的物料中加入加氢脱蜡基础油150N 20.00份和齿轮油复合剂LZ 50474.00份,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剪切2小时后;加入剩余部分的加氢脱蜡基础油500N 19.90份;150BS 50.00份;消泡剂T9210.10份,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Visoplex4-6771.00份,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小时。
第七步负压脱水过程:
将上述物料输送到脱水脱气系统中,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升温至70℃~75℃之间,开启下搅拌及正负压控制系统中的真空泵,将负压控制在-0.08MPa以下,进行负压脱水2小时。
第八步过滤过程:
将经负压脱水后的混合物料先经过接在管线中的离心过滤机过滤,再经过袋式过滤机过滤,将大于3微米的固体润滑粒子滤掉,然后输送到成品冷却储存系统中的储存罐中。
第九步冷却储存过程:
打开安装在成品罐中的下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以下,缓慢搅拌自然降温到常温停机。
第十步自动灌装过程:
按市场需要的包装规格,经自动灌装线进行包装出不同包装规格的品种出厂。
本实施例制得的车辆齿轮油符合API GL-5 SAE 85W90质量要求。常规理化指标见表3
表3
Figure BSA00000187232500221
本实施例产品在豪沃重型卡车差速器和变速箱等齿轮装置使用后取得了如下的效果:
1节省柴油6.43%;
2后桥齿轮箱噪音降低12分贝;
3最高转速时油温温度下降18%;
4齿轮磨损率减少56.8%。
表4是液体车辆齿轮油、单一石墨型车辆齿轮油及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油膜承载能力的对照表:
表4
油膜承载能力   液体车辆齿轮油   单一石墨型车辆齿轮油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最大无卡咬负荷PB(N)   696   784   823.2   882   921
★关于分散稳定指数:
鉴于固液相合复合技术产品目前尚未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为了便于判定和对比固体润滑组合物在液体润滑油中的分散悬浮稳定状态,发明人提出了一种分散稳定指数的概念及具体测试方法,以便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所谓“分散稳定指数”是将该发明产品按一定比例加入到标准润滑油中,按特定的搅拌方式搅拌后,静止放置一定的时间后,倒出液体后,称取沉淀物的重量,然后与静止放置的时间进行对比(既时间/重量),得到的一个常数,即为分散稳定指数.
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第一步取150ml量杯一只,进行恒重处理,重量用G1表示。
第二步取该发明产品100ml,倒入150ml的量杯中。
第三步用活塞式搅拌器,上下拉动量杯中的液体进行搅拌,时间0.5小时,每分钟搅拌10次。
第四步将搅拌好的试样静止放置100小时。
第五步将量杯中的液体倒出,再对量杯进行恒重处理,重量用G2表示。
第六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胶体稳定指数。(并取整数值)
100/(G2-G1)
表5是在单一石墨型车辆齿轮油及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稳定性对照表:
表5
项目   单一石墨型车辆齿轮油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胶体稳定指数   7  30   28   23
现象   1个月后分层,3个月后全部沉淀,并板结。  3年不分层,无沉淀物析出。   3年不分层,略有沉淀物析出.不板结。   3年不分层,少许沉淀物析出.不板结。

Claims (2)

1.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固体润滑材料与液体介质以及其他辅料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极压抗磨剂、齿轮油复合剂、消泡剂、稳定分散剂,经高速剪切乳化、超声波振荡及砂磨研磨分散加工,制成具有稳定的分散体系的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该车辆齿轮油在使用过程中,能填充修复、附着成膜于车辆齿轮摩擦副表面,形成稳定的固液相复合润滑膜;
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如下:
固体润滑材料:   0.504~1.00份,
液体介质:       91.55~94.29份,
分散剂:         0.504~1.00份,
抗氧抗腐剂:     0.36~0.40份,
极压抗磨剂:     0.378~0.800份,
齿轮油复合剂:   2.00~4.00份,
消泡剂:         0.10份,
稳定分散剂:     1.15~3.21份;
所述的固体润滑材料为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二硫化钼和石墨复合组成,其中,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二硫化钼∶石墨的重量比例为:0.147~0.250∶0.063~0.400∶0.294~0.350;
所述的固体润滑材料的粒度及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固体微粒重量中位粒径在1.2~1.6微米之间,最大粒径不超过3微米,重量比表面积在3.5~4.5m2/g之间,分级精度指数在1.3~1.8之间;
所述的分散剂为多丁二酰亚胺、硼化丁二酰亚胺、无氯丁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极压抗磨剂为亚磷酸二正丁酯、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芳基磷酸酯和支链烷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抗氧抗腐剂为丁辛基ZDDP;
所述的稳定分散剂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coplex2-602、Viscoplex4-677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齿轮油复合剂为LZ5047,LZ1045的一种;
所述的消泡剂为复合类消泡剂T921、T922中的一种;
所述的液体介质为加氢脱蜡基础油50N、75N、150N、500N、150BS的组合物。
2.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第一步固体润滑材料预处理过程:
将三聚氰胺氰尿酸络合物、二硫化钼、石墨固体润滑材料,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吸入到固体润滑材料预处理釜中,用搅笼搅拌器搅拌均匀,搅笼搅拌器功率10KW,公转转速10r/min、自转转速50r/min,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
第二步湿润分散固体润滑材料过程:
将部分加氢脱蜡基础油、极压抗磨剂亚磷酸二正丁酯、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芳基磷酸酯和支链烷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经液体物料自动计量系统,精确度达到千分之二,泵送至投料罐中,然后利用正负压控制系统的负压,将预处理好的固体润滑物料吸入到投料罐中,打开下搅拌进行湿润分散固体润滑材料,搅拌功率7.5~10KW,搅拌速度800~1000r/min,搅拌时间为1.5~2小时;
第三步分散剂预处理过程:
将分散剂多丁二酰亚胺、硼化丁二酰亚胺、无氯丁二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加氢脱蜡基础油,抗氧抗腐剂丁辛基ZDDP,投入到分散剂预处理系统中,进行加热并搅拌稀释,使液体物料温度达到70℃;
第四步解团聚分散过程:
将第二步与第三步处理好的物料分别泵送至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罐中,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为22KW,转速为3000r/min,剪切乳化分散3.5~4小时后,关闭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
然后打开串联在管线中的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和超声波震荡器,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震荡分散1.5~2小时后,将超声波震荡器关闭;有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功率为7.5KW,转速为2800r/min,超声波震荡器功率为6KW,频率为2145赫兹;
再打开砂磨机与有定子剪切乳化机形成闭路循环,剪切乳化研磨分散3.5~4小时,砂磨机功率为10KW,转速为1000r/min;
第五步稳定化分散过程:
在解团聚分散好的混合物料中加入部分稳定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混合液Viscoplex2-602、Viscoplex4-677的一种,用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剪切乳化分散0.5~1小时,无定子高速剪切机功率22KW,转速3000r/min;
第六步再分散过程:
在上述生产好的物料中加入加氢脱蜡基础油和齿轮油复合剂,开启无定子高速剪切乳化机乳化剪切2小时后;加入剩余部分的加氢脱蜡基础油和消泡剂及剩余部分的聚甲基丙烯酸酯与乙丙胶共聚物的一种或混合液,继续剪切乳化分散1小时;
第七步负压脱水过程:
将上述物料输送到脱水脱气系统中,通过加热系统加热升温至70℃~75℃之间,开启下搅拌及正负压控制系统中的真空泵,将负压控制在-0.08MPa以下,进行负压脱水2小时;
第八步过滤过程:
将经负压脱水后的混合物料先经过接在管线中的离心过滤机过滤,再经过袋式过滤机过滤,将大于3微米的固体润滑材料滤掉,然后输送到成品冷却储存系统中的储存罐中;
第九步冷却储存过程:
打开安装在成品罐中的下搅拌器,转速控制在100r/min以下,缓慢搅拌自然降温到常温停机;
第十步自动灌装过程:
按市场需要的包装规格,经自动灌装线进行包装出不同包装规格的品种出厂。
CN 201010214990 2010-07-01 2010-07-01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0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4990 CN101880576B (zh) 2010-07-01 2010-07-01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4990 CN101880576B (zh) 2010-07-01 2010-07-01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0576A CN101880576A (zh) 2010-11-10
CN101880576B true CN101880576B (zh) 2013-05-22

Family

ID=43052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149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80576B (zh) 2010-07-01 2010-07-01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80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5354B (zh) * 2018-02-08 2021-01-15 河北大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润滑油润滑脂及其加工方法
EP3986993A1 (en) * 2019-06-24 2022-04-27 The Lubrizol Corporation Continuous acoustic mixing for performance additives and compositions includ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3A (zh) * 1994-01-06 1994-08-24 王学绍 润滑油组合物
CN1510114A (zh) * 2000-12-08 2004-07-07 申保安 齿轮润滑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49460A (ko) * 2006-11-30 2008-06-04 인디안 오일 코퍼레이션 리미티드 윤활 그리스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53A (zh) * 1994-01-06 1994-08-24 王学绍 润滑油组合物
CN1510114A (zh) * 2000-12-08 2004-07-07 申保安 齿轮润滑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0576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8825B2 (ja) 作動可能な伝動装置、このような伝動装置の作動液体及び伝動装置を初めて作動開始する方法
CN101974361A (zh) 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抗磨剂
CN101880574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内燃机油添加剂
Braithwaite et al.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molybdenum compounds in motor vehicles
CN101880577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内燃机油
CN103589487B (zh) 一种高速重载装备用复合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572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工业齿轮油添加剂
CN102732361B (zh) 盾构专用齿轮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573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添加剂
CN106085551B (zh) 一种石墨烯基高分子纳米合金抗磨自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6080A (zh) 一种改性纳米材料润滑油
CN106635256A (zh) 一种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576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车辆齿轮油
CN109401823A (zh) 一种石墨烯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80575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工业齿轮油
Dolmatov Detonation nanodiamonds in oils and lubricants
CN106467767A (zh) 一种微晶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CN106893620A (zh) 一种稳定的二硫化钼纳米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80589B (zh) 一种固液相复合型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US9139797B2 (en) Operable transmission, working fluid for such a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commissioning the same
CN101348745A (zh) 节能减磨汽油机油
CN101747985A (zh) 一种含化学镀废液回收Ni-P粉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
Deepika Nanotechnology implications for high performance lubricants
CN106281606B (zh) 一种节能抗磨润滑油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
CN108251199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高温低噪音轴承润滑脂及其生产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10

Assignee: DERUN OF SHANDONG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ssignor: Zou Ming|Gong PI Tong|Zhang Guiqin

Contract record no.: 201537000005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olid-liquid phase composite automotive gear oi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42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uan Shuangling

Inventor before: Gong Pitong

Inventor before: Zou M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4

Address after: 253000 Shandong city of De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qu road and Zonta five Avenue Interchange east 200 meters north of Shandong Der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Duan Shuangling

Address before: 250001,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City Central Road, No. 88, Pearl build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ffice, room 2325

Patentee before: Zou Ming

Patentee before: Gong Pitong

Patentee before: Zhang Guiq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9

Address after: Room 6, building, Beijing, China, Xinjiekou, West District, building 6-3 happy fashion hotel room 21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eru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3000 Shandong city of De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ianqu road and Zonta five Avenue Interchange east 200 meters north of Shandong Deru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uan Shuangl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