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166A - 电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166A
CN103534166A CN201280010764.8A CN201280010764A CN103534166A CN 103534166 A CN103534166 A CN 103534166A CN 201280010764 A CN201280010764 A CN 201280010764A CN 103534166 A CN103534166 A CN 103534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wheel body
wheel
forc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7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166B (zh
Inventor
森冈孝浩
谷田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6Tensioning or adjusting equipment for chains, belt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7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power-driven at singl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e.g. chain, between cycle crankshaft and wheel axle, the motor engaging the endless flexible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M6/50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detectors or sensors, or arran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即使在对链条(15)作用使张紧链轮(45)向其施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链条(15)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情况。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具备使链条(15)相对于辅助驱动链轮(29)的卷绕角度增加并且对链条(15)赋予基于作用力的张力以吸收链条(15)的松弛的张紧装置(40),设有位置调整机构(50),其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向链条(15)作用有使张紧链轮(45)向其施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张力作用于时的、张紧链轮(45)的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电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特别是具有张紧装置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公知有如下的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即,其具有蓄电池等蓄电器和由该蓄电器供电的电动机,通过扭矩传感器等踏力检测器检测施加在踏板上的踏力,通过在上述踏力的人力驱动力上追加上述电动机的辅助驱动力(辅助力),即使在上坡等也可以轻松地行驶。
在该电动自行车中,如图23、图24所示,将内装有产生辅助驱动力的电动机等的电机驱动单元101配置在曲柄轴102a的后方等曲柄轴102a的附近部位。这种配置结构的电动自行车由于在电动自行车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央(即,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中间位置)配置有重量较大的电机驱动单元101,故而与电机驱动单元内装于前轮的轮毂及后轮的轮毂的情况相比,容易抬高前轮103及后轮104,在行驶路中即使有台阶也能够容易地跨过等,电动自行车的车身105的操作性好,另外,行驶稳定性也良好。另外,在图23、图24中,102为曲柄、106为踏板、108为与曲柄轴102a一体旋转的作为人力驱动轮体的前链轮(有时也称为曲柄链轮及前齿轮)、109为设于后轮104的作为后部轮体的后链轮、110为环状地卷绕在前链轮108和后链轮109上的作为驱动力传递体的链条。
如图24、图25所示,在电机驱动单元101上,将输出电动机的辅助驱动力的辅助驱动链轮107配置在前链轮108的后方部位等。而且,通过使辅助驱动链轮107与链条110啮合配置,向人力驱动力追加辅助驱动力,以将这些驱动力向后轮104传递。另外,在辅助驱动链轮107的更后方配设有与链条110的下侧部分110b啮合并向下方引导的张紧装置(有时也称为导向装置)111。
如图25、图26所示,该张紧装置111由例如从构成电机驱动单元101的外壳部的单元壳体113突出的凸台114、经由安装螺钉115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该凸台114的突出端部的支承臂116、经由支承轴118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支承臂116的摆动侧端部的张紧链轮112、对支承臂116向图24中的箭头a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117构成。而且,张紧链轮112经由支承臂116在以安装螺钉115的安装部为中心可自由摆动的状态,即,支承臂116的摆动范围不受限制的状态下,通过施力弹簧117的作用力被向a方向施力。
通过设于该张紧装置111的张紧链轮112,以链条110与辅助驱动链轮107啮合的卷绕角度增加至适当角度的方式进行引导,并且吸收链条110的松弛而适度地保持链条110的张紧状态。通过该构造,链条110以较大的卷绕角度与辅助驱动链轮107啮合,并且防止因链条110的松弛引起的掉链现象的发生,以将电动机的辅助驱动力良好地向链条110传递。
如图25所示,踏下踏板106而使前链轮108向b方向旋转后,链条110在其上侧部分110a通过前链轮108而被向前方赋予张力的状态下,通过前链轮108向下方移动,然后以越向后方越向上的方式被倾斜抬高并与辅助驱动链轮107啮合,然后,以越向后方越向下的方式被张紧链轮112引导,然后向后链轮109的下部侧向后方移动。另外,对应于对踏板106的踏力,辅助驱动链轮107向c方向旋转以赋予辅助驱动力。因此,在踏下踏板106时,仅在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施加张力,在链条110的下侧部分110b几乎不作用张力。由此,在该状态下,张紧链轮112向a方向摆动,通过张紧装置111吸收链条110的下侧部分110b的松弛。
但是,在电动自行车中也与一般的自行车一样,在平地及下坡等进行以不踩踏踏板106的状态行驶的惰性行驶(也称惯性行驶)时,为了使踏板106不旋转,大多在后轮104的轮毂内内设有由单向离合器机构及棘轮机构构成的自由轮机构。另外,在电动自行车中,在蓄电池120的电力剩余量极少等时,有时会切断电源以停止辅助驱动力的产生。在该情况下,如电机驱动单元101的平面剖面图即图27所示,在电动机121与辅助驱动链轮107之间也配设有单向离合器机构119及棘轮机构,以免向踏板106施加电动机121的负荷造成踩踏踏板106的力过大。另外,在突然使踏板106的踩踏停止时,有时辅助驱动链轮107还会继续旋转。在该情况下,为了使踏板106不再旋转,在从曲柄轴102a向前链轮108的人力驱动力传递路径的途中还设有单向离合器机构122。由此,实现了不向驾驶者的脚施加多余的负担,也实现了在踩踏时之外不使踏板6旋转。另外,图26中的123为配设于电动机121与辅助驱动链轮107之间的减速机构,124为对作用于曲柄轴102a的扭矩(即,由对踏板106的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进行检测的扭矩传感器。
另外,在电动自行车中也与一般的自行车一样,有的也在后轮104具备外装变速器,但在具备该外装变速器的电动自行车中,在上述电机驱动单元101不需要张紧装置111。外装变速器具备安装于后轮104的彼此直径不同的多个后轮变速链轮、配设于后轮变速链轮的下方的导向链轮、吸收变速时的链条的松弛的后部张紧链轮,上述后部张紧轮具有调整链条的张力(张紧)的功能。这样,在具备外装变速器的情况下,外装变速器具有张紧调整功能,因此,在上述电机驱动单元101不需要张紧调整功能。但是,若无张紧装置111,则链条110相对于辅助驱动链轮107的卷绕角度不足,故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图27、图29所示那样的挪用上述张紧装置111的结构要素的张紧装置130的结构。
如图28、图29所示,在该张紧装置130中,在支承臂116的局部形成有向与设有张紧链轮112的一侧相反方向延伸的突片部131。另外,在电机驱动单元101的单元壳体113的一部分形成有向侧方突出的多个位置固定用突部132。而且,在电动自行车具备外装变速器的情况下,如图29所示,通过使突片部131向单元壳体113侧弯折而以在嵌入位置固定用突部132间的状态进行安装,从而使支承臂116及张紧链轮112的位置固定不摆动。另外,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张紧链轮112的施力功能,因此,未设有施力弹簧117。另一方面,在电动自行车不具备外装变速器的情况下,如图28所示,不将突片部131弯折,突片部131为不与位置固定用突部132等抵接的状态,不限制支承臂116及张紧链轮112的摆动范围。
但是,作为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制动装置,与一般的自行车一样,大多使用通过对安装于手把125的制动杆126(参照图23)进行操作来进行制动的轮圈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或滚轮式制动器等,但根据地域、或按照驾驶者的希望等,有时希望在后轮104使用通过使踏板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而进行制动的倒轮闸。另外,作为涉及倒轮闸的技术资料,有专利文献2、3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17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公报2337725号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1-187788号公报
但是,在电动自行车的后轮104组装倒轮闸的情况下,省去了曲柄轴102a与前链轮108之间的单向离合器机构122,在使踏板106反向旋转时,该动作向曲柄轴102a传递,另外,需要经由前链轮108、链条110、后链轮109向倒轮闸传递。在该情况下,如图30所示,通过使前链轮108反向(d方向)旋转,在链条110的下侧部分110b产生较大的张力,由此,张紧链轮112向上方(e方向)较大地移动,对应该移动距离,在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产生较大的松弛。其结果,产生松弛的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与车身等接触等不良情况、或在解除倒轮闸以使曲柄102及前链轮108从反向旋转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切换时,产生前链轮108的掉链及链条110的脱落。
另外,链条110长期使用后因经年变化而伸长,松弛状态变大,若具有不仅向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也向下侧部分110b施加张力的情况,则该松弛状态可能进一步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该电动自行车使链条等驱动力传递体与输出辅助驱动力的辅助驱动链轮等辅助驱动轮体良好地啮合,并且能够良好地吸收前进时及惰性行驶时的驱动力传递体的松弛,同时,即使在向驱动力传递体的辅助驱动轮体及张紧轮体啮合的一侧的部分(例如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作用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驱动力传递体的掉链及驱动力传递体的脱落等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具备:人力驱动轮体,其与曲柄一同旋转,输出由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后部轮体,其设于后轮;驱动力传递体,其在自如旋转的状态下环状地卷绕在所述人力驱动轮体和所述后部轮体上;电动机,其作为产生辅助驱动力的驱动源;辅助驱动轮体,其对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辅助驱动力进行传递,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啮合而将辅助驱动力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传递;张紧装置,其使驱动力传递体相对于所述辅助驱动轮体的卷绕角度增加,并且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赋予张力以吸收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的松弛,其中,所述张紧装置具有:张紧轮体,其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啮合;支承部件,其摆动自如地支承该张紧轮体;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张紧轮体赋予作用力;位置调整机构,其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作用有欲使所述张紧轮体向所述作用力的施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张力时的、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界限位置(界限范围)进行限制。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的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以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同侧的部分啮合的方式进行配设,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在相比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未啮合侧的部分,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啮合侧的部分施加更大的张力时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根据该构成,在将倒轮闸安装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的轮毂以使踏板反向旋转等,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等产生较大的张力,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上作用有欲使所述张紧轮体向所述作用力的施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张力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来限制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位置,故而防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上侧的部分产生较大的松弛。其结果,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驱动力传递体与车身等接触等不良情况,防止产生人力驱动轮体的掉链及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脱落。另外,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可以调整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界限位置(界限范围),因此,即使在伴随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界限位置调整至适当的位置,防止产生松弛的驱动力传递体与车身接触等不良情况,防止产生人力驱动轮体的掉链及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脱落。
本发明的电动自行车优选的是,设有电动机及辅助驱动轮体的电机驱动单元配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中间位置。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张紧装置安装在设有电动机及辅助驱动轮体的电机驱动单元。
例如,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的位置调整部件,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以可调整相对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进行安装。
另外,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松弛状态变大时,变更所述张紧轮体的可移动的位置以使松弛状态变小的话,由于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松弛状态变大后,自动变更以使松弛状态变小,故而能够省去手动调整张紧轮体等的位置的麻烦。
作为该情况下的所述位置调整机构,优选的是具备:位置调整部件,其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施力单元,其经由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对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张紧轮体背离辅助驱动轮体的方向施力;阻止机构,其经由所述位置调整部件,阻止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张紧轮体接近辅助驱动轮体的方向移动。
另外,优选的是,设有阻止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移动的旋转限制部。根据该构成,可以防止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过度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支承部件等与所述张紧轮体等抵接等而造成损伤。
另外,可以在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的位置调整部件,通过该位置调整部件和所述旋转限制部夹持支承部件等而可固定支承部件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在后轮具备外装变速器的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并且能够以相对于辅助驱动轮体更大的卷绕角度配设所述驱动力传递体。
另外,本发明可以特别良好地适用于后轮设有倒轮闸的情况,所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由踏板使曲柄向前进时的反方向旋转,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被向前方拉伸时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由此,通过由踏板使曲柄向前进时的反方向旋转,能够使倒轮闸等良好地动作,同时,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能够防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上侧的部分产生较大的松弛。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是,在曲柄轴与前链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未设有单向离合器或棘轮机构,曲柄轴的正反方向的旋转向前链轮传递。
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是,检测由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的人力驱动力检测器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可检测向自曲柄轴的传递路径传递的人力驱动力,使曲柄轴向前进时的反方向自如旋转。此时,所述人力驱动力检测器优选为磁致伸缩式扭矩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位置调整机构可以通过将行驶时后轮的旋转产生的力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传递,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被向后方拉伸时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该构成能够良好地适用于通过将行驶时后轮的旋转产生的力经由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向所述电动机传递并使其旋转从而可执行再生动作的情况。
通过这些结构,能够将行驶时后轮的旋转产生的力经由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向所述电动机传递而无阻碍地进行再生动作,并且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能够防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上侧的部分产生较大的松弛。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电动自行车的后轮组装倒轮闸以使踏板反向旋转等,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的部分等产生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上侧的部分等产生较大的松弛。另外,通过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即使在伴随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而使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界限位置调整至适当的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产生松弛的驱动力传递体与车身接触等不良情况,能够防止产生人力驱动轮体的掉链及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脱落,能够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2是该电动自行车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3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平面剖面图;
图4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未使倒轮闸动作的行驶时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未使倒轮闸动作的行驶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张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该电动自行车的后轮的轮毂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该电动自行车的后轮的轮毂的纵向剖面图,表示通过踏板的踏力使后轮旋转驱动的状态;
图9是该电动自行车的后轮的轮毂的纵向剖面图,表示使踏板向前进行驶时的反方向旋转而使倒轮闸动作的状态、或者在行驶中使踏板的旋转停止的状态;
图10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使倒轮闸动作的行驶时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使倒轮闸动作的行驶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变形例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该电动自行车变形例的电机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15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侧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17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主要部分放大侧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19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平面剖面图;
图20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21是该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23是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整体侧面图;
图24是该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25是该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侧面图;
图26是该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中的张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该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电机驱动单元的平面剖面图;
图28是现有的其它电动自行车的张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现有的另外其它的电动自行车的张紧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的张紧装置的作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进行说明。
图1、图2中的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如图1、图2所示,该电动自行车1具备:由头管2a、前叉2b、主管2c、立管2d、链条支架2e、座椅支架2f等构成的金属制的车架2;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前叉2b的下端的前轮3;旋转自如地安装于链条支架2e的后端的后轮4;变更前轮3的方向的手把5;车座6;曲柄7及踏板8;产生辅助驱动力(辅助力)的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及设有进行包含该电动机在内的各种电气控制的控制部的电机驱动单元10;由向电动机供给驱动用的电力的二次电池构成的蓄电池12;安装于手把5等且乘车者等可操作的手边操作部(未图示);以与曲柄7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且输出由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的作为人力驱动轮体的前链轮(有时也称为曲柄链轮及前齿轮)13;安装于后轮4的轮毂(也称后轮毂)9的作为后部轮体的后链轮(有时也称为后齿轮)14;以可旋转的状态环状地卷绕在前链轮13和后链轮14上的作为驱动力传递体的链条15;从侧方覆盖链条15等的链条盖21等。另外,蓄电池12为蓄电器的一例,优选为二次电池,但作为蓄电器的其它例也可以为电容器等。
如图1、图2所示,在该电动自行车中,电机驱动单元10配置在曲柄轴7a的大致后方等前轮3与后轮4之间的中间位置(更详细而言,中间位置的下部)。而且,通过形成为这样的配置构成,重量较大的电机驱动单元10配置在电动自行车1的前后方向中央,因此,容易抬高前轮3及后轮4,行驶路中即使有台阶也能容易跨过等,电动自行车1的车身(车架2等)的操作性优良,另外,行驶稳定性也良好。
图3是电机驱动单元10的平面剖面图。另外,同样如图3所记载的那样,以下说明中的左右方向指的是向行进方向的状态下的方向,但本发明的构成并未限定于以下所述的方向。
如图3所示,电机驱动单元10将形成外壳部及分隔壁部的单元壳体11的内部划分为配设于前侧且旋转自如地支承曲柄轴7a而构成的曲柄轴配设部16、配设于前后方向的中央并配设有由控制基板17及各种电子零件等构成的控制部18的控制区域部、配设于靠后左侧并内装有电动机20的电机部19、配设有旋转自如地配设减速齿轮22及辅助驱动力输出轴23等而构成的减速机构24的减速机构部等。在此,在曲柄轴配设部16中,第一筒状体25经由花键部在与曲柄轴7a一体旋转的状态下外嵌于曲柄轴7a的靠左部分。另外,第二筒状体26在相对曲柄轴7a旋转自如的状态下外装于曲柄轴7a的靠右部分,第一筒状体25的右端部和第二筒状体26的左端部花键结合以将第一筒状体25的旋转向第二筒状体26传递。另外,在第二筒状体26的右端部在一体旋转的状态下安装有前链轮13。通过这些构成,曲柄轴7a的旋转经由第一筒状体25及第二筒状体26向前链轮13传递,其结果,基于踏力的人力驱动力被从前链轮13输出。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曲柄轴7a与前链轮13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未设有之前设有的单向离合器机构122(参照图24),曲柄轴7a的正反方向的旋转直接向前链轮13传递。
另外,在第一筒状体25的外周面形成有按照应力而产生磁致伸缩的磁致伸缩部,并且,在与该第一筒状体25的外周面具有微小间隙的状态下配设有线圈27。而且,由这些磁致伸缩部和线圈27等构成作为人力驱动力检测器的磁致伸缩式扭矩传感器28,通过该磁致伸缩式扭矩传感器28在非接触状态下检测基于踏力(人力驱动力)产生的扭矩。另外,通过该磁致伸缩式扭矩传感器28也能够检测反向的扭矩,在检测到反向的扭矩时,能够使电动机20立即停止。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对搭乘者的脚的负担。
在电机驱动单元10中的前链轮13的后方部位,以安装于从电机驱动单元10突出的辅助驱动力输出轴23的姿态配设有将由电动机20产生的辅助驱动力输出的作为辅助驱动轮体的辅助驱动链轮29。而且,通过使辅助驱动链轮29在前链轮13的后方部位以向上方抬起链条15的下侧部分的状态啮合配置,在人力驱动力上追加辅助驱动力,向后轮4传递这些驱动力。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电机驱动单元10中的电动机20与辅助驱动链轮29之间的辅助驱动力传递路径上,在减速齿轮22与辅助驱动力输出轴23之间配设有单向离合器机构30。由此,在电动机20未旋转的状态下踩踏踏板8的情况下,防止电动机20的负荷作用于踏板8上,以免踩踏踏板8的力过大。
如图2、图4~图6所示,在电机驱动单元10中的辅助驱动链轮29的更后方部位配设有在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从大致上方啮合并将链条15向大致下方按下的张紧装置40。该张紧装置40由从形成电机驱动单元10的外壳部的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的凸台41、经由安装螺钉42摆动自如地安装于该凸台41的突出端部的作为支承部件的支承臂43、经由支承轴44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支承臂43的后端部且与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啮合的作为张紧轮体的张紧链轮45、对支承臂43向图4、图5中的k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46、在将使张紧链轮45向反k方向移动的张力作用于链条15时,即,相比于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向下侧部分15b作用更大的张力时,以可调整的状态限制张紧链轮45移动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的位置调整机构50构成。而且,张紧链轮45经由支承臂43在以安装螺钉42的安装部为中心可摆动(回转)的状态下通过施力弹簧46的作用力向k方向、即张紧链轮45背离辅助驱动链轮29的方向施力。另外,施力弹簧46的张力使用在链条15的下部部分15b发生松弛时良好地除去松弛的具有适度的作用力,或使用后述那样的比在使踏板8反向旋转时产生的拉伸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的张力小的力。
通过设于张紧装置40的张紧链轮45,以链条15与辅助驱动链轮29啮合的卷绕角度增加至适当的角度的方式进行引导,并且吸收链条15的松弛而适度地保持链条15的张紧状态。通过该构造,链条15以较大卷绕角度与辅助驱动链轮29啮合,并且防止因链条15的松弛而引起的掉链现象的发生,以将电动机20的辅助驱动力向链条15良好地传递。
如图6等所示,位置调整机构50由用安装螺钉52固定于单元壳体11的支承框53、以从下方向斜上方贯通支承框53的方式安装且前端部以从下方可抵接支承臂43的比安装螺钉42更向前方延伸的前端部43b的方式配设的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位置调整螺钉54、向大致下方施力以免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上端部)从支承框53向上方突出的施力弹簧56等构成。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覆盖有具有弹性的盖帽55,经由该盖帽55,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间接地抵接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的背面,允许支承臂43的微小摆动。但是,该盖帽55不一定必须,也可以采用省掉该盖帽55,而位置调整螺钉54直接抵接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的背面的构成。另外,在位置调整螺钉54的下端部形成有大径的旋钮部54a。另外,在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形成有阳螺纹部54b,旋入形成于支承框53的螺纹孔53a。而且,通过用手转动旋钮部54a,可以调整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的从支承框53向斜上方突出的尺寸。由此,可以调整支承臂43的前端部向最下方移动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即安装于支承臂43的后端部的张紧链轮45向上方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
在该电动自行车1中,作为后轮4的制动装置,未设有向前轮的轮圈按压通过操作制动杆而动作的制动蹄的轮圈式制动器、及后轮的带式制动器及滚轮式制动器等。而是代替这些制动装置,在后轮毂9(参照图2,但实际而言,图2所示的后链轮14的对面侧设有后轮毂9)设有通过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踏板8而使后轮4制动的如图7所示的倒轮闸60。另外,作为前轮3的制动装置,既可以设置通过操作制动杆而分别动作的钳式制动器及轮圈式制动器,也可以不设置(在图1中表示未设置前轮3的制动装置的情况)。
图7是设有倒轮闸60的后轮4的轮毂(后轮毂)9的分解立体图,图8、图9分别是后轮毂的剖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JIS(日本工业标准)D9419规定的自行车用飞轮轮毂机构B型“滚轮离合器驱动式”的倒轮闸60,在形成后轮毂9的外轮廓部且与后轮4一体旋转的轮毂主体的内部配设有倒轮闸60。如图7~图9所示,倒轮闸60包括:驱动体61,其旋转自如地外嵌于后轮4的轮毂轴67,在一端侧(图7中的右端侧)外周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有后链轮14,在另一端侧(图7中的左端侧)在周向每隔适当的间隔形成有图8、图9所示的突部61a、大径凸轮面61b及小径凸轮面61c;凸轮台63,其在靠外周部分在周向每隔适当的间隔配设有滚轮62,并且具有沿轴向(图7中的左侧)突出的凸轮部63a;扩张器64,其倾斜凸轮部64a与凸轮台63的凸轮部63a卡合,并且具有锥形面64b;制动蹄65,其在径向可扩缩且可与后轮毂9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制动锥体66,其具有可使制动蹄65向外侧移动的锥形面66a。
而且,踏板8向通常的行驶方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也称正方向)旋转时,驱动体61经由链条15及后链轮14等向图8所示的g方向旋转,随之,滚轮62被驱动体61的大径部61b向外侧按压。其结果,滚轮62在被强有力地压接状态下夹持在驱动体61与后轮毂9的轮毂主体之间,由此,上述轮毂主体与驱动体61一体化,后轮4整体也旋转。此时,凸轮台63的凸轮部63a成为相对于扩张器64的倾斜凸轮部64a的轴向与薄的厚度部分抵接的状态,扩张器64在图7中位于靠右侧的位置,因此,扩张器64的锥形面64b不与制动蹄65抵接,制动蹄65也未被扩径而从后轮毂9的内周面背离。
另一方面,在踏板8向与前进行驶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并经由链条15使后链轮14向反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驱动体61向与后链轮14同方向即h方向旋转,由此,在滚轮62的部位成为与驱动体61的小径凸轮面61c抵接且距轮毂主体的内周面具有间隙的状态。但是,通过使驱动体61向h方向旋转,经由滚轮62使凸轮台63向h方向旋转时,利用倾斜凸轮部64a与凸轮台63的凸轮部63a抵接的扩张器64向图7中的左侧移动。由此,制动蹄65被扩张器64的锥形面64b和制动锥66的锥形面66a从两侧按压进行扩径,向后轮毂9的轮毂主体的内周面强有力地按压,结果,经由后轮毂9对后轮4制动。
另外,在行驶中停止踏板8并经由链条15使后链轮14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下,使驱动体61向图8所示的g方向旋转的力消失,因此,如图9所示,滚轮62成为偏靠驱动体61的小径凸轮面61c侧且距后轮毂9的内周面具有间隙的状态。另外,由于驱动体61不旋转,故而凸轮台63也不旋转,由此,扩张器54依然是在图7中位于靠右侧的位置的状态,扩张器64的锥形面64b未与制动蹄65抵接,制动蹄65也未被扩径,而是从后轮毂9的内周面背离。其结果,即使后轮毂9为旋转的状态,后轮毂9的旋转力也不向驱动体61及后链轮14传递,如在它们之间配设自由轮(单向离合器机构及棘轮机构)的情况那样,成为空转状态且维持惰性行驶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倒轮闸60,叙述了使用“滚轮离合器驱动式”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该方式使用“圆锥体驱动式”的倒轮闸及“多板式”的倒轮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轮4未设有外装变速器。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向从上方向下方移动的方向踩踏位于比曲柄轴7a更靠前侧的踏板8,前链轮13向i方向(参照图4)旋转。由此,链条15在其上侧部分15a通过前链轮13被向前方施加张力的状态下,通过前链轮13向下方移动,然后以越向后方越向上的方式被倾斜抬高并与辅助驱动链轮29啮合,然后,以越向后方越向下的方式被张紧链轮45引导后,向后链轮14的下部侧向后方移动。另外,对应对踏板8的踏力,辅助驱动链轮29向j方向旋转以施加辅助驱动力。因此,在踩踏踏板8时,仅在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施加张力,在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几乎不起作用张力,在该状态下,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的松弛被张紧装置40吸收。即,张紧链轮45通过施力弹簧46的作用力向k方向摆动,由此,吸收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的松弛。
另一方面,在行驶中,使踏板8反向旋转后,倒轮闸60如上述那样动作,进行制动。此时,如图10、图11所示,通过踏板8的反向的旋转,前链轮13向m方向旋转。由此,产生使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向前方拉伸的较大张力,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在辅助驱动链轮29的上端部的位置与后链轮14的下端部之间将成为直线状。在该情况下,如图27所示,在使用现有的张紧装置111的情况下,作用于链条110的下侧部分110b的张力比施力弹簧117的作用力大,因此,张紧链轮112向上方(e方向)较大地移动,在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产生较大的松弛。其结果,产生松弛的链条110的上侧部分110a与车身接触等不良情况,产生前链轮108的掉链及链条110的脱落。
对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使踏板8反向旋转等,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产生较大的张力的情况下,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在辅助驱动链轮29的上端部的位置与后链轮14的下端部之间也将成为直线状,张紧链轮45被抬起。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位置调整机构50,故而如图10、图11所示,即使在张紧链轮45以被抬起的方式将向上方(n方向)移动(摆动)的情况下,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与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安装于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的盖帽55)抵接,以阻止张紧链轮45向n方向较大地移动。由此,防止在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产生较大的松弛,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及链条盖21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解除倒轮闸60以使曲柄7及前链轮13从反方向的旋转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切换时,由于链条15的位移少,因此,不会发生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
另外,通过位置调整机构50,能够调整在相比于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对下侧部分15b作用更大的张力时移动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故而即使在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1而使链条15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可调整至适当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由此,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及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进而提高电动自行车1的可靠性。
另外,作为位置调整机构50,如图12、图13所示,除上述结构之外,还可以设置阻止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k方向)过度旋转(移动)的旋转限制部57。
这样,如果设置旋转限制部57,则在对电动自行车1进行检查及修理时等根据需要将链条15卸下,或万一链条15脱落的情况下,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通过施力弹簧56的作用力向k方向旋转,可以防止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与辅助驱动链轮29及该附近部位的链条15抵接。其结果,可以防止产生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与辅助驱动链轮29及该附近部位的链条15抵接,而损伤支承臂43及辅助驱动链轮29、或链条15等不良情况,提高可靠性。
在此,该实施方式的旋转限制部57由与电机驱动单元10的单元壳体11一体形成的凸台形状的支承突部57b和旋入该支承突部57b的旋转限制螺钉57a构成。而且,在支承臂43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过度旋转的情况(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向上方过度旋转的情况)下,支承臂43通过与旋转限制螺钉57a的头部抵接,防止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过度移动。另外,在未安装旋转限制螺钉57a的状态下,支承臂43为不与旋转限制部57的支承突部57b抵接的高度。而且,在电动自行车1的组装工序中,在将支承臂43及施力弹簧46组装于凸台41等时,在未安装旋转限制螺钉57a的状态下组装这些支承臂43及施力弹簧46,能够容易且高效地进行组装作业。然后,在使链条15与张紧链轮45及张紧链轮45边啮合边配设后,在使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抵抗施力弹簧56的作用力而被向下方按压的状态下,通过安装旋转限制螺钉57a,能够良好地限制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的过度移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旋转限制部57由与单元壳体11一体形成的凸台形状的支承突部57b和旋入该支承突部57b的旋转限制螺钉57a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可以由与单元壳体11分体的筒状体构成支承突部等。
下面,参照图14、图15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1不同的构成要素仅有张紧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70,其它结构相同,因此,仅对该张紧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70及其相关的方面进行叙述,省略其它的说明。另外,相同功能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记。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需要手动调整位置调整机构50的位置调整螺钉54的位置。因此,存在费事,并且位置调整螺钉54的调整位置可能不适当的难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张紧装置的位置调整机构70可是改善上述难点。
参照图14、图15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70由从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的突出轴71、利用其内周部固定于该突出轴71且以其外周圆筒仅能向p方向旋转而不向反p方向旋转的方式构成的单向离合器机构72(代替其也可设置棘轮机构)、形成为相对于向反p方向的周向半径逐渐增加的形状的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凸轮73、以使凸轮73向p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的施力弹簧74构成。另外,在图15中,75为从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并且与施力弹簧74的一端抵接的突起,73a为从凸轮73向单元壳体11侧突出且与施力弹簧74的另一端抵接的突起,43b为与凸轮73抵接的支承臂43的前端部。
在该构成中,凸轮73通过施力弹簧74以向p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因此,在向从上方至下方移动的方向踩踏位于比曲柄轴7a更靠前侧的踏板8,或由于经年变化等而使链条15伸长等,在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产生松弛时,通过张紧装置40吸收该松弛,并且凸轮73向p方向旋转。由此,自动调整张紧链轮45的位置。
其结果,由于张紧链轮45配置在上述所调整的位置,故而即使在行驶中欲使倒轮闸60动作,而使踏板8反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阻止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与凸轮73抵接,张紧链轮45变大并向反k方向移动的情况。由此,可以防止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产生较大的松弛,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及链条盖21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解除倒轮闸60以将曲柄7及前链轮13从反方向的旋转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切换时,链条15也几乎不发生位移,因此,不会发生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
另外,通过位置调整机构70自动调整至链条15几乎没有松弛的状态,因此,即使在伴随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1而使链条15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可自动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由此,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及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进而提高电动自行车1的可靠性。另外,利用对凸轮73施力的施力弹簧74的作用力对下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施力,因此,可以省去对支承臂43施力的施力弹簧46。
另外,可以代替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位置调整机构70,使用如图16、图17所示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的位置调整机构80。
如图16、图1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机构80具备:从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的突出轴81;在自如旋转的状态下安装于该突出轴81,具有相对于顺时针方向即反p方向的周向,半径逐渐增加的形状的凸轮部82a和在周向上以同一半径形成的齿部82b的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凸轮体82;以使凸轮体82向p方向旋转的方式施力的施力弹簧83;由从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的凸台41等可摆动地支承,以使前端部与凸轮体82的齿部82b啮合的爪体84;向该爪体84的前端部与凸轮体82的齿部82b啮合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85。另外,在图17中,86为从单元壳体11向侧方突出并且与施力弹簧74的一端抵接的突起,82c为从凸轮82向单元壳体11侧突出且与施力弹簧85的另一端抵接的突起,43b为与凸轮73抵接的支承臂43的前端部。
在该构成中,凸轮体82也通过施力弹簧83以向p方向旋转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在向从上方至下方移动的方向踩踏位于比曲柄轴7a更靠前侧的踏板8,或由于经年变化等而使链条15伸长等,在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仅产生某种程度的量的松弛(爪体84的前端部越过凸轮体82的一个齿部82b以上的量)时,通过张紧装置40吸收该松弛,并且,凸轮体82向p方向旋转。由此,张紧链轮45向k方向摆动以阶段性且自动地调整张紧链轮45的位置。
其结果,由于张紧链轮45配置在上述所调整的位置,故而即使在行驶中欲使倒轮闸60动作而使踏板8反向旋转的情况下,也能阻止支承臂43的前端部43b与凸轮体82抵接,张紧链轮45变大,向反k方向移动的情况。由此,可以防止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产生较大的松弛,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及链条盖21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解除倒轮闸60以使曲柄7及前链轮13从反方旋转向前进行驶时的旋转切换时,链条15也几乎不发生位移,因此,不会发生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因此,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可靠性。另外,利用对凸轮体82施力的施力弹簧83的作用力对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施力,因此,可以省去对支承臂43施力的施力弹簧46。
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对设有倒轮闸60,以将踏板8向反向踩踏等,位置调整机构50、70、80在可调整的状态下限制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被向前方拉伸时移动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18~图21等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90。如图18所示,在该电动自行车90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电机驱动单元10配置在曲柄轴7a的大致后方等,前轮3与后轮4之间的中间位置(更详细而言,中间位置的下部)。但是,在该电动自行车90中,未设有倒轮闸60,组装有通过操作安装于手把5的制动杆31而对后轮4制动的轮圈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或滚轮式制动器等。另外,无需将踏板8及曲柄7的反旋转的力向后轮4侧传递,因此,在曲柄轴7a与前链轮13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设有单向离合器机构32,曲柄轴7a的正方向的旋转向前链轮13传递,但曲柄轴7a的反方向的旋转不向前链轮13传递。因此,在行驶时使踏板8的踩踏停止时,即使在电动机20的辅助驱动力向链条15传递时,也能够维持踏板8及曲柄7不旋转的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90中,在惰性行驶时等通过将后轮4的旋转经由链条15向电机驱动单元10的电动机20传递,可以使电动机20旋转,并且在操作制动杆31时可以执行对蓄电池12充电的再生动作。因此,在使惰性行驶时等踏板8的踩踏停止的情况等下,后轮4的旋转向后链轮14传递,后链轮14的旋转向链条15传递,通过链条15旋转的辅助驱动链轮29的j方向的旋转向电动机20传递以使电动机20旋转。另外,虽未作图示,但在制动杆31的附近部位配设有对操作制动杆31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制动检测开关,在通过该制动检测开关对操作制动杆31的情况进行检测时,执行再生控制动作以使蓄电池12充电。由此,能够增加相对蓄电池12的充电作业次数的行驶距离。
在该实施方式的电动自行车90中,也配设有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的位置调整机构50(参照图4~图6)的张紧装置40。而且,通过上述位置调整机构50可以调整支承臂43的前端部向最下方移动的界限位置(范围)、即安装于支承臂43的后端部的张紧链轮45向上方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
在上述构成中,在惰性行驶时等后轮4的旋转向链条15传递时,通过后链轮14使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向后方拉伸而产生较大的张力。而且,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在辅助驱动链轮29的上端部的位置与后链轮14的下端部之间将成为直线状。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也设有位置调整机构50,故而如图20、图21所示,即使在张紧链轮45以被抬起的方式向n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支承臂43的前端部也与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安装于位置调整螺钉54的前端部的盖帽55)抵接,阻止张紧链轮45向n方向较大地移动。由此,可以防止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产生较大的松弛,可以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及链条盖21等接触等不良情况。另外,即使在从该状态踩踏踏板8,将对链条15的张力从下侧部分15b向上侧部分15a切换时,由于链条15的位移少,故而不产生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
另外,即使在伴随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1而使链条15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通过位置调整机构50也能够手动调整至在链条15上几乎没有松弛的状态,,即使在伴随长期使用该电动自行车1而使链条15因经年变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由此,防止产生松弛的链条15与链条支架2e等接触等不良情况,防止前链轮13的掉链及链条15的脱落等,进而提高电动自行车1的可靠性。
另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50相同的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代替其而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70相同的构造,或使用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80相同的构造。由此,可以自动调整至没有链条15松弛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位置调整机构50自身具有位置调整功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设置对支承臂43的位置进行限制的位置限制螺钉,并且在以单元壳体11上的安装螺钉42为中心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安装该位置限制螺钉的阴螺纹部。而且,通过变更位置限制螺钉的安装位置,也可以调整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的向上方的界限位置(移动范围)。
另外,在上述第二~第四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机构50、70、80中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阻止图12、图13所示那样的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k方向)过度旋转的旋转限制部57。
另外,在图12、图13所示的变形例中,对通过旋转限制部57阻止支承臂43及张紧链轮45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k方向)过度旋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如图22所示,可通过旋转限制部57阻止支承臂43向施力弹簧56的施力方向侧旋转(移动)。而且,使与支承臂43抵接的作为位置调整部件的位置调整螺钉54的阳螺纹部54b最突出,以通过该位置调整螺钉54的阳螺纹部54b和旋转限制部57夹持支承臂43并固定支承臂43的位置。根据该构成,具有即使在后轮具备外装变速器的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该构成的优点。另外,在该情况下,还具有能够相对于辅助驱动链轮29以更大的卷绕角度配设链条15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辅助驱动链轮29和张紧链轮45以与链条15的下侧部分15b啮合的方式配设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在辅助驱动链轮29和张紧链轮45以与链条15的上侧部分15a啮合的方式配设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在与上述相反的上下方向配置的类似的结构,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即,位置调整机构50、70、80只要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可,即,在与链条15的辅助驱动链轮29和张紧链轮45没有啮合的一侧的部分相比,向链条15的辅助驱动链轮29和张紧链轮45啮合的一侧的部分作用更大的张力时,以可调整的方式对限制张紧链轮45的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将来自踏板8的踏力向后轮4传递的驱动力传递体而使用链条1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代替链条而使用齿形带。另外,在使用齿形带(驱动力传递齿形带)的情况下,作为输出辅助驱动力的辅助驱动轮体,可以代替辅助驱动链轮29而使用辅助驱动齿轮,作为后部轮体,可以后链轮14而使用后齿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将辅助驱动力从辅助驱动链轮等辅助驱动轮体向链条等驱动力传递体传递,并且张力可以作用于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的电动自行车。

Claims (16)

1.一种电动自行车,具备:人力驱动轮体,其与曲柄一同旋转,输出由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后部轮体,其设于后轮;驱动力传递体,其在自如旋转的状态下环状地卷绕在所述人力驱动轮体和所述后部轮体上;电动机,其作为产生辅助驱动力的驱动源;辅助驱动轮体,其对由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辅助驱动力进行传递,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啮合而将辅助驱动力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传递;张紧装置,其使驱动力传递体相对于所述辅助驱动轮体的卷绕角度增加,并且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赋予张力以吸收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的松弛,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装置具有:张紧轮体,其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啮合;支承部件,其摆动自如地支承该张紧轮体;施力部件,其对所述张紧轮体赋予作用力;位置调整机构,其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作用有欲使所述张紧轮体向所述作用力的施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的张力时的、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以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同侧的部分啮合的方式进行配设,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在相比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未啮合侧的部分,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所述辅助驱动轮体及所述张紧轮体啮合侧的部分施加更大的张力时所述张紧轮体的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设有电动机及辅助驱动轮体的电机驱动单元配置在前轮与后轮之间的中间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安装在设有电动机及辅助驱动轮体的电机驱动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的位置调整部件,所述位置调整部件以可调整相对于所述电机驱动单元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进行安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松弛状态变大时,变更所述张紧轮体的可移动的位置,以使松弛状态变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位置调整部件,其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施力单元,其经由所述位置调整部件对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张紧轮体背离辅助驱动轮体的方向施力;阻止机构,其经由所述位置调整部件,阻止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张紧轮体接近辅助驱动轮体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由踏板使曲柄向前进时的反方向旋转,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被向前方拉伸时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设有阻止所述支承部件向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移动的旋转限制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有与摆动自如地支承张紧轮体的支承部件抵接的位置调整部件,通过该位置调整部件和所述旋转限制部可固定支承部件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后轮设有倒轮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曲柄轴与前链轮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未设有单向离合器或棘轮机构,曲柄轴的正反方向的旋转向前链轮传递。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检测由踏力构成的人力驱动力的人力驱动力检测器在非接触的状态下可检测向自曲柄轴的传递路径传递的人力驱动力,使曲柄轴向前进时的反方向自如旋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力驱动力检测器为磁致伸缩式扭矩传感器。
15.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通过将行驶时后轮的旋转产生的力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体传递,在可调整的状态下对所述驱动力传递体的下侧部分被向后方拉伸时移动的界限位置进行限制。
16.如权利要求1~8、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通过经由所述驱动力传递体将行驶时后轮的旋转产生的力向所述电动机传递并使其旋转,从而可执行再生动作。
CN201280010764.8A 2011-03-24 2012-02-22 电动自行车 Active CN103534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5112 2011-03-24
JP2011065112A JP5225417B2 (ja) 2011-03-24 2011-03-24 電動自転車
PCT/JP2012/001176 WO2012127782A1 (ja) 2011-03-24 2012-02-22 電動自転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166A true CN103534166A (zh) 2014-01-22
CN103534166B CN103534166B (zh) 2016-08-10

Family

ID=46878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764.8A Active CN103534166B (zh) 2011-03-24 2012-02-22 电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89998B1 (zh)
JP (1) JP5225417B2 (zh)
CN (1) CN103534166B (zh)
WO (1) WO201212778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8461A (zh) * 2014-11-27 2015-02-18 河北省机电一体化中试基地 一种具有调节链条张力功能的组合链轮
CN105129013A (zh) * 2015-07-10 2015-12-09 南京理工大学 电动助力车
CN107406118A (zh) * 2015-04-20 2017-11-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用轮毂装置
CN109379972A (zh) * 2017-08-09 2019-02-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591953A (zh) * 2018-12-10 2019-04-09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摩托车发条式涨紧器收紧发条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17284B1 (ko) 2012-03-08 2014-07-09 송강영 이륜운송수단의 체인장착기구
JP6295064B2 (ja) * 2012-12-17 2018-03-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補助自転車
TWI535622B (zh) 2013-01-25 2016-06-01 li-he Yao Bicycle electric device
JP6226115B2 (ja) * 2013-05-28 2017-11-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EP2842764B1 (de) 2013-08-26 2017-01-18 Innotorq GmbH Radnabenübertragungseinheit für ein Antriebrad eines Fahrzeugs, Antriebrad und hilfsangetriebenes Fahrzeug
FR3016857B1 (fr) * 2014-01-28 2016-02-05 Ntn Snr Roulements Dispositif de mesure de la tension d'une chaine d'un cycle,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auxiliaire integrant le dispositif de mesure, procedes de mesure et de commande associes
CN106414227B (zh) * 2014-06-06 2019-05-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辅助自行车
JP6443612B2 (ja) * 2014-07-11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のテンショナーおよび電動自転車
DE202014103470U1 (de) * 2014-07-28 2015-10-29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rad
JP6342789B2 (ja) * 2014-12-11 2018-06-1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駆動ユニット、電動補助自転車、及びスプロケットの取付機構
US9656672B2 (en) * 2015-02-13 2017-05-23 Civilized Cycles Incorporated Electric bicycle transmiss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JP7292956B2 (ja) * 2019-04-26 2023-06-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6754955B2 (ja) * 2019-06-13 2020-09-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IT201900014526A1 (it) * 2019-08-09 2021-02-09 Bikee Bike Srl Apparato per la propulsione elettrica di un veicolo, in particolare di un veicolo a propulsione umana
CN113002689B (zh) * 2021-04-07 2022-03-15 浙江阿波罗运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电动自行车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7725A1 (de) * 1973-07-25 1975-02-06 Fichtel & Sachs Ag Mehrgangnabe mit von der schaltstellung des antriebes unbeeinflusster bremsfunktion und mit schraegflaechen versehener schaltkupplung
JPH07215259A (ja) * 1994-01-28 1995-08-15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3231492A (ja) * 2003-03-10 2003-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補助動力装置付き車輌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854015A (zh) * 2005-04-20 2006-11-01 株式会社岛野 链条张力附加装置
JP2006341774A (ja) * 2005-06-10 2006-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イド装置および自転車
JP2007276603A (ja) * 2006-04-06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転車のテンショナ装置および自転車
CN201116157Y (zh) * 2007-08-10 2008-09-17 苏州博菲利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动力传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87788U (zh) 1985-05-17 1986-11-22
JP2000074761A (ja) * 1998-09-01 2000-03-14 Kyoei Giken Kk 人力補助動力装置の人力検知方法
JP4845533B2 (ja) * 2006-03-02 2011-12-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動自転車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37725A1 (de) * 1973-07-25 1975-02-06 Fichtel & Sachs Ag Mehrgangnabe mit von der schaltstellung des antriebes unbeeinflusster bremsfunktion und mit schraegflaechen versehener schaltkupplung
JPH07215259A (ja) * 1994-01-28 1995-08-15 Koyo Seiko Co Ltd 電動補助自転車
JP2003231492A (ja) * 2003-03-10 2003-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補助動力装置付き車輌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854015A (zh) * 2005-04-20 2006-11-01 株式会社岛野 链条张力附加装置
JP2006341774A (ja) * 2005-06-10 2006-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イド装置および自転車
JP2007276603A (ja) * 2006-04-06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自転車のテンショナ装置および自転車
CN201116157Y (zh) * 2007-08-10 2008-09-17 苏州博菲利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动力传动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8461A (zh) * 2014-11-27 2015-02-18 河北省机电一体化中试基地 一种具有调节链条张力功能的组合链轮
CN107406118A (zh) * 2015-04-20 2017-11-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用轮毂装置
CN105129013A (zh) * 2015-07-10 2015-12-09 南京理工大学 电动助力车
CN109379972A (zh) * 2017-08-09 2019-02-26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591953A (zh) * 2018-12-10 2019-04-09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摩托车发条式涨紧器收紧发条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9998A1 (en) 2014-01-29
JP2012201134A (ja) 2012-10-22
JP5225417B2 (ja) 2013-07-03
EP2689998A4 (en) 2014-08-20
CN103534166B (zh) 2016-08-10
EP2689998B1 (en) 2015-09-09
WO2012127782A1 (ja) 201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166A (zh) 电动自行车
US10000255B2 (en) Bicycle drive unit and bicycle equipped with the drive unit
EP1564128B1 (en) Transmission overload prevention structure
JP5818814B2 (ja) トルクセンサーを内蔵したモーター
EP0683093B1 (en) Pedaling force detector for motor-assisted bicycle
JP5246656B2 (ja) 電動自転車
CN105164011B (zh) 电动辅助自行车
JP2017132440A (ja) 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JP2012201134A5 (zh)
JP6226115B2 (ja)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EP0743238B1 (en) Pedaling force detecting device of a motor assisted bicycle
US10167053B2 (en) Bicycle drive unit
EP0700826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ssisting motor for bicycle
JP2019503923A (ja) 自転車用無段変速機
JP2008168881A (ja) 電動自転車の駆動構造
WO2001036257A1 (fr) Tricycle a mouvement oscillant
JP2012040895A (ja) 自転車用ギア変速システム
US11407476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JPH10119872A (ja) 自転車の補助動力供給装置
US11661141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KR101961133B1 (ko) 자전거의 보조 동력발생장치
JPH08175472A (ja) パワーアシスト車両の補助駆動力制御装置
KR101961128B1 (ko) 토크제어가 가능한 자전거의 동력발생장치
US11577803B2 (en) Derailleur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KR20180078182A (ko) 토크제어가 가능한 자전거의 동력발생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