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8132B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8132B
CN103528132B CN201310273201.4A CN201310273201A CN103528132B CN 103528132 B CN103528132 B CN 103528132B CN 201310273201 A CN201310273201 A CN 201310273201A CN 103528132 B CN103528132 B CN 1035281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axial
mentioned
rotation
stato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3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8132A (zh
Inventor
船桥茂久
山川宽展
米田广
横山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28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8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81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81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2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 F04D17/04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having non-centrifugal stages, e.g. centripetal of transverse-flo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44Bladed diffu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1Inle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提供与现有室内机相比能够充分地提高贯流风扇的送风性能的室内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A1)设有: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1);配置在上述机箱(1)内的贯流风扇(6);在被吸入上述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6)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1)内的热交换器(20);只配置在规定上述贯流风扇(6)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6)的顶部及前方部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6)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14a、14b)。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机,已知有以多个静叶片在贯流风扇(鼓风机)的吸入区域的大致全部区域排列为圆弧状的方式配置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在该室内机中,构成为空气流通过静叶片与贯流风扇的叶片的负压面侧碰撞。因此,根据该室内机,抑制在贯流风扇的叶片的负压面产生漩涡,因此能够降低驱动贯流风扇的风扇马达的消耗电力。
另外,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机,已知多个在与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上给予预旋转的多个引导叶片在贯流风扇的吸入区域的大致全部区域配置为圆弧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的室内机。根据该室内机,能够增加贯流风扇的排出风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063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715784号公报
然而,在近年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机箱内具备以包围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的热交换器,为了实现节能性的提高,在机箱内的该热交换器的安装空间所占的比例比以往大。并且,流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流受到热交换器的配置等的在机箱内的内部结构的影响,该空气流的流速及流向根据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位置有较大不同。因此,在现有的室内机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排列为圆弧状的多个静叶片(引导叶片)反而成为流道损失的主要原因,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贯流风扇的送风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与现有室内机相比能够充分地提高贯流风扇的送风性能的室内机。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设有: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贯流风扇;在被吸入上述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热交换器;只配置在规定上述贯流风扇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的顶部、或只配置在顶部及前方部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设有: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贯流风扇;在被吸入上述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热交换器;只配置在从规定上述贯流风扇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的后方斜上部、前方斜上部、以及前方斜下部的区域中选择的一个区域、两个区域或三个区域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设有: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贯流风扇;在被上述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热交换器;只配置在规定上述贯流风扇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的顶部、或只配置在顶板部及前方部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并且,设有只在规定上述贯流风扇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的前方斜上部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
另外,在以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期望上述静叶片以沿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方式只设置在上述贯流风扇的两侧。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充分地提高贯流风扇的送风性能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假设为没有图2所示的静叶片的场合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和流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速度[m/s]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和进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进入角度γ[°]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和在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气流成分的流入角α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相对于图3的贯流风扇(叶片)配置图2所示的静叶片时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配置了静叶片时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从上方俯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及静叶片的样式的俯视图。
图中:1—机箱,2—第一吸入口,3—第二吸入口,5—过滤器,6—贯流风扇,7—叶片,9—舌部,10—外壳,14a—静叶片,14b—静叶片,14c—静叶片,14d—静叶片,14e—静叶片,20—热交换器,31a—顶部,31b—前方部,31c—后方斜上部,31d—前方斜上部,31e—前方斜下部,A1—室内机,A2—室内机,A3—室内机,A4—室内机,F—空气流,In—吸入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如后详细地说明那样,主要特征在于,只在与贯流风扇对应的规定位置设置相对于贯流风扇给予逆预旋转的静叶片。在以下,在对室内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后,对静叶片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以表示通常在室内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状态的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的方向为基准(以下,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相同)。
(室内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侧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在机箱1的内侧具备热交换器20与贯流风扇6。
机箱1其外形大致呈长方体,具备形成上下左右的面的装饰框1a、配置在装饰框1a的前侧的前面板4a。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机箱1还具备配置在装饰板1a的后侧的后面板4b。
机箱1具备形成在装饰板1a的上表面的第一吸入口2、如后所述在前面板4a转动时打开的第二吸入口3。室内的空气如后所述,通过贯流风扇6进行驱动,通过这些第一吸入口2及第二吸入口3被吸入到机箱1的内侧。
图1中,符号F是空气流。
第一吸入口2及第二吸入口3的各个形成为在机箱1的左右的宽度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长的大致矩形开口。并且,在这些第一吸入口2及第二吸入口3和热交换器20之间配置有由树脂纤维的网体构成的在侧剖视中大致为L字状的过滤器5。
第二吸入口3在空调机运转停止时由前面板4a堵塞。并且,通过该前面板4a以其下端缘为轴,其上端缘朝向前方转动,打开第二吸入口3。由此,在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室内的空气也从第二吸入口3被吸入机箱1的内侧。并且,促进在位于后述的贯流风扇6的前侧的热交换器20部分(前半体20a)的热交换。另外,前面板4a的转动通过对设在前面板4a的下端缘的左右两侧的脉冲马达等驱动器(省略图示)进行驱动控制来进行。
另外,机箱1还具备形成在装饰框1a的下面的吹出口23。该吹出口23形成为在机箱1的左右的宽度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细长的大致矩形开口。与热交换器20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内的空气通过该吹出口23朝向作为机箱1的外侧的室内吹出。
在该吹出口23上配置有横式引导叶片12。
本实施方式中的横式引导叶片12的平面形状与上述吹出口23的开口形状一致,形成为细长的大致矩形。横式引导叶片12其后端缘被轴12a轴支承,其前端缘能绕轴12a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即,横式引导叶片12控制从吹出口23向室内吹出的空气(风)的上下方向。该横式引导叶片12的转动通过对设在轴12a上的脉冲马达等驱动器(省略图示)进行驱动控制来进行。此时,以横式引导叶片12的转动角度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或转动角度连续地变化的方式(摆动的方式)被驱动控制。另外,运转停止时的横式引导叶片12关闭吹出口23。并且,室内机停止时,通过关闭该横式引导叶片12及上述前面板4a,提高室内机A1的外观的设计性。
另外,在吹出口23上配置有纵式引导叶片11。该纵式引导叶片11虽然未图示,但沿吹出口23的左右的宽度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配置多个,通过各板面相互面对,构成可动百叶窗。并且,多个纵式引导叶片11一体地,它们的板面的方向(角度)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或板面的朝向(角度)连续地变化。这种纵式引导叶片11的驱动通过脉冲马达等驱动器(省略图示)和与驱动器连结的连杆机构(省略图示)进行。由此,纵式引导叶片11控制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风)的左右方向。
热交换器20以在贯流风扇6的上游侧包围贯流风扇6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热交换器20由以位于贯流风扇6的第一吸入口2侧及第二吸入口3侧的方式在侧剖视中大致弯曲为倒V字状的前半体20a与后半体20b形成。这种热交换器20由致冷剂流通的导热管21、安装在该导热管21上的多个散热扇(省略图示)形成。
作为鼓风机的贯流风扇6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风扇,以在其下方被形成上述吹出口23的外壳10(10a、10b)夹住的方式配置。
该贯流风扇6以多个大致圆筒形状的风扇部件(省略图示)为同心的方式隔着分隔板(省略图示)并列设置。并且,各风扇部件以细长的多个叶片7形成大致圆筒形状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排列配置。更具体地说,以弯曲为在侧剖视中一方为凹面,另一方为凸面的叶片7的该凹面侧朝向绕图1中的右(顺时针)旋转的贯流风扇6的旋转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图1中,符号14a、14b是给予与贯流风扇6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逆预旋转)、之后详细说明的静叶片。
该贯流风扇6是与机箱1的吹出口23的左右宽度(参照图1)大致相同长度,以贯流风扇6的圆周面的一部分与机箱1的吹出口23邻接的方式配置。
该贯流风扇6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风扇马达绕圆筒中心旋转,根据上述前面板4a的开闭将室内的空气只通过第一吸入口2或通过第一吸入口2及第二吸入口3吸入机箱1的内侧。并且,贯流风扇6通过机箱1的吹出口23将吸入的空气向机箱1的外侧吹出。即,该贯流风扇6将室内空气吸入机箱1的内侧,并与热交换器20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将热交换了的空气(在冷暖气的任一方被温度调整的空气)向作为机箱1的外侧的室内吹出。
接下来参照的图2是图1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外壳10(10a、10b)如上所示,配置为夹入贯流风扇6,并且在其下方形成吹出口23。配置在贯流风扇6的后方的外壳10b从贯流风扇6的斜上方向下方延伸,以相对于贯流风扇6为凹的方式弯曲。并且,外壳10b随着从大致与贯流风扇6的斜上方对应的其上方端缘8侧向吹出口23侧的下端缘,与贯流风扇6的间隔逐渐变大。并且,也将上述后斜上方对应的上方端缘8附近的外壳10b部分称为后导向件。
另外,在位于贯流风扇6的前方的外壳10a上以接近贯流风扇6的方式形成舌部9。通过该舌部9,确定流入的空气的循环涡13的位置。并且,该舌部9形成空气流F的吸入侧与排出侧的边界。
即,在贯流风扇6中,在与热交换器20(参照图1)相对侧,从外壳10b的上方端缘8到外壳10a的舌部9规定空气流F的吸入区域In。该吸入区域In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吸入侧”。
当贯流风扇6绕图2的右(绕顺时针)旋转时,如图2所示,空气流F从吸入区域In流入贯流风扇6,流入贯流风扇6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由进入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30的空气流F的角度γ规定。具体地说,从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30的空气流F的进入位置将图2的前方规定为0°,以负值表示绕图2的逆时针所成的角度。即,从垂直上方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以90°表示,从垂直下方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以-90°表示。
另外,图2中,符号7是贯流风扇6的叶片,符号14a及14b是静叶片,符号31a是后述顶部的范围,符号31b是后述的前方部的范围。
接下来参照的图3是假想没有图2所示的静叶片的场合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而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叶片7当贯流风扇6旋转时,在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30(参照图2)的切线方向产生根据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的相对的速度u的气流成分Fa。并且,气流成分Fa的大小(速度u)以与叶片7的旋转方向前端的圆周速度大致相同的大小规定。
通过这种速度u的气流成分Fa与流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合成,决定流入叶片7的气流成分Fb。并且,以该气流成分Fb的大小决定气流成分Fb相对于叶片7的速度w。另外,通过气流成分Fb的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对于气流成分Fa的方向,决定气流成分Fb相对于叶片7的流入角α。
并且,图3中的符号γ是上述的“从吸入区域In流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参照图2)。并且,图3所示的进行角度γ的大小不是与图2所示的进入角度γ一致地表示,假想在图2所示的相位θ为90°的位置,从与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30(参照图2)的切线方向垂直的方向进入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
接下来参照的图4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与进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速度c[m/s]的关系的图表。图5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与进入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进入角度γ[°]的关系的图表。另外,如图2所示,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将贯流风扇6的旋转轴的前方作为0°,以正值表示从该0°的位置绕图2的顺时针所成的角度θ,以负值表示从该0°的位置绕图2的逆时针所成的角度θ。
并且,图4及图5表示假想未设置静叶片14a、14b(参照图2)的场合的、空气流F相对于贯流风扇6(参照图2)圆周方向的相位θ的速度c及进入角度γ的关系的图表。
如图4所示,进入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空气流F(参照图2)的速度c根据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变化。
另外,如图5所示,进入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空气流F(参照图2)的进入角度γ根据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变化。
另外,如图5所示,在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比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大的场合(θ<γ)、即在曲线位于比图5中的虚线靠上侧的场合,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叶片7给予与旋转方向反向的逆预旋转的成分。
与之相反,在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的进入角度γ比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小的场合(θ>γ)、即曲线位于比图5中的虚线靠下侧的场合,进入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叶片7给予与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预旋转的成分。
另外,若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在0°附近(后述的前方部31b(参照图6))、以及90°附近(后述的顶部31a(参照图6)),则曲线接近图5的虚线,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预旋转(或逆预旋转)的成分比另一相位θ的预旋转(或逆预旋转)的成分小。
并且,只要气流成分沿贯流风扇6的叶片7的叶片面(以气流成分不会从叶片面剥离为前提),通过空气流F以相对于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的方式流入,能够提高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即,通过给予逆预旋转,贯流风扇6能够提高其送风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的发明原理在于,通过空气流F具有规定的速度,并且只在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预旋转(或逆预旋转)的成分比较小的贯流风扇6的相位θ为0°的附近(后述的前方部31b(参照图6))、以及90°附近(后述的顶部31a(参照图6))配置给予逆预旋转的成分的静叶片14a、14b,能够降低流道损失,并且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静叶片)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参照图1)的静叶片14a、14b(参照图2)进行说明。
再次返回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静叶片14a、14b如上所述,给予与贯流风扇6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逆预旋转),配置在规定贯流风扇6的吸入区域In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静叶片14a、14b的各个只配置在规定贯流风扇6的吸入区域In的贯流风扇6的顶部31a(相位θ为90°的位置)及前方部31b(相位θ为0°的附近)。
并且,这些静叶片14a、14b在机箱1(参照图1)的内壁侧的适当部位通过规定的托架(省略图示)安装。
本实施方式的顶部31a及前方部31b的各个的相位θ的范围能够如下那样规定。
参照的图6是表示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与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气流成分的流入角α的关系的图表。
一般地,在通过静叶片14a、14b对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的场合(在后述的对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的场合也相同),流入贯流风扇6的叶片7的气流成分Fb(参照图3)的流入角α(参照图3)是适当的范围(适当流入角)是重要的。在此,假想以在贯流风扇6不会从叶片7的叶片面剥离的方式将对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的适当流入角设定为25°(理想值)的场合。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流入角α根据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形成产生两个峰值的曲线。即,利用流入角α为25°的图6中的虚线横穿上述曲线的峰值的位置的相位θ的值,求出顶部31a及前方部31b的限定范围。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顶部31a当以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期望为超过60°、小于92度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的前方部31b当以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期望为超过-10°、小于20°。
另外,图6中,符号31c、31d、31e是在后述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配置有静叶片14c、14d、14e的贯流风扇6的后斜上方部、前斜上方部以及前斜下方部。
接下来参照的图7是表示相对于图3的贯流风扇(叶片)配置了图2所示的静叶片时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而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相对于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叶片7弯曲为在侧剖视中,向旋转方向侧为凹,在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为凸,静叶片14a、14b与叶片7相反,以在叶片7的旋转方向侧为凸,在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为凹的方式弯曲。并且,静叶片14a、14b与叶片7相反侧的端缘朝向空气流Fx的上游侧,静叶片14a、14b的曲率设定为能以将在与叶片7相反侧的端缘接受的空气流Fx相对于叶片7给予逆预旋转的方式引导的曲率。
另外,图7中,符号Fa是根据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的相对的速度u的气流成分,符号F是静叶片14a、14b引导静叶片14a、14b的上游侧的空气流Fx的空气流的成分,符号Fb是通过气流成分Fa与空气流F的合成,以流入角α流入叶片7的气流成分。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的动作。
在该室内机A1中,当向风扇马达(省略图示)通电,贯流风扇6绕图1及图2的顺时针旋转时,在舌部9附近形成循环涡13(参照图2),产生通过贯流风扇6的空气流F(参照图2)。由此,室内的空气从图1所示的第一吸入口2及第二吸入口3流入室内机A1的内部。并且,在由过滤器5除去尘埃的空气流F通过热交换器20朝向贯流风扇6时,通过与在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21中流通的致冷剂的热交换,在冷气时被冷却,在暖气时被加热。
之后,被热交换的空气流F在贯流风扇6升压,并向贯流风扇6的下游侧排出。从贯流风扇6排出的空气流F在被外壳10(10a、10b)包围的放大通道中减速,其静压力上升。之后,空气流F通过纵式引导叶片11及横式引导叶片12控制其方向,并且从吹出口23向室内吹出。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通过在上述贯流风扇6的规定的位置配置静叶片14a、14b,能够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近年来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为了提高节能性,具有安装更大的热交换器的倾向。因此,室内机的进深尺寸变大,在室内机中,主要从贯流风扇的上方流入。另外,通过打开前面板,从机箱的前方流入的空气流也成为主要从上方向下方的气流。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贯流风扇6(参照图2)中,如图5所示,在贯流风扇6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为60°附近的位置,贯流风扇6的叶片7(参照图2)以迎接从上方向下方流的空气流F的方式旋转。由此,贯流风扇6吸入逆预旋转的气流(分布在比图5的虚线靠上方的进入角度γ的空气流F)。
但是,如上所述,在相位θ为0°的附近(前方部31b(参照图2))、及相位θ为90°的附近(顶部31a(参照图2)),逆预旋转的成分比较小。并且,在这些前方部31b及顶部31a中,不会达到相位θ为75°左右的峰值的空气流F的速度c(参照图4),但具有相应的流速的空气流F在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中,只在顶部31a及前方部31b配置向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的静叶片14a、14b,由此,为将上述空气流F向叶片7引导的结构。并且,为在贯流风扇6的其他的空气流F的吸入区域In未配置静叶片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提高,因此能够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只在前方部31b及顶部31a设置静叶片14a、14b,与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在贯流风扇的吸入区域的大致全部区域设置静叶片的结构不同,能降低流道损失。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比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高了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与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相比,提高了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因此能够降低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能够降低贯流风扇6的流体噪音。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限于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在顶部31a配置一个静叶片14a,在前方部31b配置一个静叶片14b的结构,但本发明能够在顶部31a配置多个静叶片14a,并能够在前方部31b上配置多个静叶片14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顶部31a及前方部31b配置静叶片14a、14b,但本发明能够为只在顶部31a配置静叶片14a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以只在与贯流风扇对应的规定的位置设置相对于贯流风扇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为主要特征,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参照图1及图2)相同。因此,在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参照的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8中,省略与图2的定义相同的θ及γ的记载。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的静叶片14c、静叶片14d及静叶片14e如上所述,给予与贯流风扇6的旋转方向(在图8中绕顺时针(绕右))相同方向的预旋转,配置在规定贯流风扇6的吸入区域In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静叶片14c、14d、14e的各个只配置在规定贯流风扇6的吸入区域In的贯流风扇6的后斜上部31c(相位θ为95°的附近)、前斜上部31d(相位θ为50°的附近)、以及前斜下部31e(相位θ为-25°的附近)。
并且,这些静叶片14c、14d、14e在机箱1(参照图1)的内壁侧的适当部位通过规定的托架(省略图示)安装。
另外,图8中,符号30是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的发明原理在于,即使是对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的相位θ,也通过静叶片14c、14d、14e的配置防止由于过剩的逆预旋转,或空气流F的速度过小,气流成分Fb(参照图3)从叶片7的叶片面剥离。
当更详细地进行说明时,再次返回图5,在相位θ为50°的附近(前斜上部31d(参照图8))中,如上所述,曲线位于比图5中的虚线靠上侧,空气流F以相对于贯流风扇6(参照图8)给予逆预旋转的进入角度γ流入。
但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给予贯流风扇6(参照图2)的适当的逆预旋转提高了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但过度的逆预旋转在叶片7(参照图2)的负压面上产生较大的剥离。另外,如图4所示,相位θ为50°附近的“空气流的速度c”为与和相位90°附近大致相同程度的较高的速度c,产生上述剥离时的升压效果的损失也大。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中,如图8所示,通过在前斜上部31d配置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d,抑制逆预旋转,提高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是空气流F以相对于贯流风扇6(参照图8)给予逆预旋转的进入角度γ(参照图8)流入的吸入区域In,在空气流F的速度c(参照图4)过小的区域,配置相对于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c、14e。
具体地说,在超过规定在图6所示的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顶部31a的上限的相位92°的区域、以及小于规定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方部31b的下限的相位-10°的区域,如图4所示,空气流F的速度c变小。因此,在原本在叶片7的负压面容易产生剥离的部位,当产生逆预旋转时,其更容易产生剥离。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中,如图8所示,除了上述前斜上部31d的静叶片14d,通过在后斜上部31c及前斜下部31e的各个上配置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c及静叶片14e,抑制逆预旋转,防止气流成分的剥离,提高相对于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
并且,配置有静叶片14c的后斜上部31c、配置有静叶片14d的前斜上部31d、以及配置有静叶片14e的前斜下部31e的各个的相位θ的范围能够参照上述图6如下那样规定。
如图6所示,当假想以在贯流风扇6(参照图8)中不会从叶片7的叶片面剥离的方式将向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的适当流入角设定为25°(理想值)的场合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前斜上部31d(参照图8)设定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前方部31b与顶部31a之间。即,本实施方式的前斜上部31d(参照图8)当以图6所示的贯流风扇6(参照图8)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期望为超过20°、小于60°的范围。
并且,在相位θ为20°的位置及60°的位置也未配置预旋转及逆预旋转的任一个静叶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后斜上部31c当以图6所示的贯流风扇6(参照图8)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如上所述,期望为超过92°的范围。
另外,以103°规定后斜上部31c的上限是根据给予图5的逆预旋转的相位θ的上限是103°。
并且,在相位θ为92°的位置也未配置预旋转及逆预旋转的任一个静叶片。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斜下部31e当以图6所示的贯流风扇6(参照图8)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期望为小于-10°的范围。
另外,以-35°规定后斜上部31c的下限是与以本实施方式的舌部9的位置规定的吸入区域In的下限对应。
并且,在相位θ为-10°的位置未配置预旋转及逆预旋转的任一个静叶片。
接下来参照的图9是表示配置了静叶片时的、流入旋转的贯流风扇的空气流、通过贯流风扇的旋转而相对地产生的气流成分、流入贯流风扇的叶片的旋转方向前端的流入角α的气流成分的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相对于贯流风扇6(参照图8)的叶片7弯曲为在侧剖视中,在旋转方向侧为凹,在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为凸,静叶片14c、14d、14e以在叶片7的旋转方向侧为凹,在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为凸的方式弯曲。并且,静叶片14c、14d、14e与叶片7相反侧的端缘朝向空气流Fx的上游侧,静叶片14c、14d、14e的曲率设定为能以相对于叶片7给予预旋转的方式引导在与叶片7相反侧的端缘接受的空气流Fx的曲率。
另外,图7中,符号Fa是根据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的相对的速度u的气流成分,符号F是静叶片14c、14d、14e引导静叶片14c、14d、14e的上游侧的空气流Fx的空气流的成分,符号Fb是通过气流成分Fa与空气流F的合成,以流入角α流入叶片7的气流成分。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通过在上述贯流风扇6的规定的位置配置静叶片14c、14d、14e,能够起到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中,只在贯流风扇6的后斜上部31c、前斜上部31d、以及前斜下部31e配置对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c、14d、14e。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通过抑制逆预旋转,防止在叶片7的负压面的气流成分的剥离,能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只在贯流风扇6的后斜上部31c、前斜上部31d、以及前斜下部31e配置对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c、14d、14e。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与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沿贯流风扇的吸入区域的大致全部区域设置静叶片的结构不同,降低流道损失。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比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由于比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因此能够降低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能降低贯流风扇6的流体噪音。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限定于该第二实施方式,能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在后方斜上部31c配置静叶片14c,在前方斜上部31d配置静叶片14d,在前方斜下部31e配置静叶片14e的结构,但本发明能够只在从贯流风扇6的后方斜上部31c、前方斜上部31d以及前方斜下部31e的区域中选择的一个区域、或两个区域设置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c、14d、14e。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在贯流风扇6的后斜上部31c、前斜上部31d及前斜下部31e的各个上配置一个静叶片14c、静叶片14d或静叶片14e的结构,但本发明能够在后斜上部31c上配置多个静叶片14c,并且在前斜上部31d上配置多个静叶片14d,且在前斜下部31e上配置多个静叶片14e。尤其期望为只在前斜上部31d上配置静叶片14d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图10中,省略与图2的定义相同的θ及γ的记载。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具备静叶片14a、静叶片14b、静叶片14d。静叶片14a对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配置在顶部31a上。静叶片14b对贯流风扇6给予逆预旋转,配置在前方部31b上。静叶片14d对贯流风扇6给予预旋转,配置在前斜上部31d上。
即,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组合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的静叶片14a及静叶片14b、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的静叶片14d。
另外,图10中,符号30是贯流风扇6的外周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通过配置在顶部31a的静叶片14a、配置在前方部31b的静叶片14b给予贯流风扇6的逆预旋转,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提高,因此能够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通过配置在前斜上部31d的静叶片14,防止在叶片7的负压面的气流成分的剥离,能够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2相比,能够更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中,吸入区域In分为逆预旋转过大且容易产生在叶片7的负压面的气流成分的剥离的区域(前斜上部31d)、能给予逆预旋转的区域(顶部31a及前方部31b),配置分别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d、给予逆预旋转的静叶片14a、14b。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与在吸入区域In的大致整个区域一样地设置给予逆预旋转的静叶片的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不同,能够有效地提高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只在贯流风扇6的顶部31a、前斜上部31d、以及前方部31b,在贯流风扇6上配置静叶片14a、14b、14d。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与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贯流风扇的吸入区域的大致全部区域设有静叶片的结构不同,能减少流道损失。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比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由于与现有的室内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相比,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提高,因此能够降低贯流风扇6的旋转速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3,能够降低贯流风扇6的流体噪音。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限定于该实施方式,能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只在前斜上部31d配置给予预旋转的静叶片14d,但本发明能够为除了在该静叶片14d外,还在后斜上部31c、以及前斜下部31e中的至少一个配置静叶片14c及静叶片14e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也能够为代替前斜上部31d的静叶片14d,在后斜上部31c、以及前斜下部31e中的至少一个上配置静叶片14c及静叶片14e中的至少一个的结构。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1中,假想静叶片14a、14b沿贯流风扇6的长度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大致整体配置,但也能够为静叶片14a、14b设在贯流风扇6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区间的结构。图11是表示从上方俯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贯流风扇及静叶片的样式的俯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不是在贯流风扇6的长度方向(旋转轴17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只在相当于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两侧)的位置设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静叶片14a、14b。
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与贯流风扇6的中央部附近相比,空气难以流动,空气流F的速度c也低。因此,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降低贯流风扇6整体的风扇效率。尤其由于与贯流风扇6邻接的机箱1的内壁面16、用于将贯流风扇6固定在马达15的旋转轴17的风扇轮毂部19等的影响,贯流风扇6的端部也是最先产生在空气的低流量侧产生的冲击的部分。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中,只在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设置静叶片14a、14b,因此不会在贯流风扇6的中央部产生由静叶片14a、14b引起的空气阻力。由此,根据该室内机A4,与在贯流风扇6的大致整个宽度配置静叶片14a、14b的结构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贯流风扇6的送风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中,只在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设置给予逆预旋转的静叶片14a、14b而提高升压效果。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通过提高在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的空气流F的速度c(风速),实现贯流风扇6的旋转轴17方向的风速分布的一样化。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能够抑制产生冲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A4,与在贯流风扇6的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设置静叶片14a、14b的场合相比,静叶片14a、14b的长度变短,即使静叶片14a、14b薄,也能够维持充分的强度。由此,通过降低静叶片14a、14b的空气阻力,能够提高贯流风扇6的升压效果。
另外,静叶片14a、14b如上所述,在机箱1(参照图1)的内壁面的适当部位通过规定的托架(省略图示)安装,但通过静叶片14a、14b的长度变短,更结实地安装在内壁面上。由此,更可靠地防止静叶片14a、14b由于空气流变形或破损。
另外,如上所述,静叶片14a、14b通过静叶片14a、14b的长度变短,能够使托架等支撑部件简单化。由此,能够实现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的空气流F的阻力降低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限定于该第四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静叶片14a、14b的变形例,但本发明也能够为只在贯流风扇6的两端部设置从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静叶片14a、14b、14c、14d、14e的结构。

Claims (3)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
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
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贯流风扇;
在被吸入上述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热交换器;以及
只配置在规定上述贯流风扇的吸入侧的上述贯流风扇的顶部及前方部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其中,当顶部和前方部以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表示时,顶部为超过60°且小于92°的范围,前方部为超过-10°且小于20°的范围,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将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的正前方作为0°且以正值表示从0°的位置绕顺时针所成的角度,
上述静叶片配置在上述贯流风扇与上述热交换器之间。
2.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设有:
以空气至少从上方流入内部的方式形成流道的机箱;
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贯流风扇;
在被吸入上述贯流风扇的空气流的上游侧以包围上述贯流风扇的方式配置在上述机箱内的热交换器;以及
配置在上述贯流风扇与上述热交换器之间且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或相同方向的预旋转的静叶片,
在贯流风扇的圆周方向的相位θ将贯流风扇的旋转轴的正前方作为0°且以正值表示从0°的位置绕顺时针所成的角度的情况下,
将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反向的预旋转的上述静叶片只配置在θ为超过60°且小于92°的范围或只配置在θ为超过-10°且小于20°的范围及超过60°且小于92°的范围,
将给予与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同方向的预旋转的上述静叶片只配置在θ为超过20°且小于6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叶片以沿上述贯流风扇的旋转轴方向的方式只设置在上述贯流风扇的两侧。
CN201310273201.4A 2012-07-02 2013-07-02 空调机的室内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81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8438 2012-07-02
JP2012148438A JP6029355B2 (ja) 2012-07-02 2012-07-02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8132A CN103528132A (zh) 2014-01-22
CN103528132B true CN103528132B (zh) 2017-04-26

Family

ID=49930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32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8132B (zh) 2012-07-02 2013-07-02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29355B2 (zh)
CN (1) CN1035281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8810A (zh) * 2014-06-23 2014-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贯流风叶及空调器
JP6547132B2 (ja) * 2016-03-18 2019-07-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EP3457035B1 (de) * 2017-09-15 2020-02-12 IQAir AG Personalisierte luftreinig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ausblasteil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981A (ja) * 1992-01-17 1993-08-06 Daikin Ind Ltd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装置
JPH0914183A (ja) * 1995-06-28 1997-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装置
JPH10176698A (ja) * 1996-12-19 1998-06-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用送風機
JP2001221453A (ja) * 2000-02-07 2001-08-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20047700A (ko) * 2000-12-13 2002-06-22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
CN1482367A (zh) * 2002-09-13 2004-03-17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空调机
JP2005106361A (ja) * 2003-09-30 200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空気調和機
JP2005337056A (ja) * 2004-05-25 2005-12-08 Daikin Ind Ltd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8870A (en) * 1976-06-16 1978-03-1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Electric Corporation Tangential blower
JPS5495006U (zh) * 1977-12-19 1979-07-05
KR930006876B1 (ko) * 1989-06-23 1993-07-24 가부시끼 가이샤 히다찌세이사꾸쇼 관류팬을 사용한 송풍장치 및 공기조화기
US6050773A (en) * 1997-06-23 2000-04-18 Carrier Corporation Flow stabilizer for transverse fan
JP2009250601A (ja) * 2008-04-11 2009-10-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5981A (ja) * 1992-01-17 1993-08-06 Daikin Ind Ltd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装置
JPH0914183A (ja) * 1995-06-28 1997-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装置
JPH10176698A (ja) * 1996-12-19 1998-06-30 Denso Corp 空調装置用送風機
JP2001221453A (ja) * 2000-02-07 2001-08-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20047700A (ko) * 2000-12-13 2002-06-22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
CN1482367A (zh) * 2002-09-13 2004-03-17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空调机
JP2005106361A (ja) * 2003-09-30 2005-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空気調和機
JP2005337056A (ja) * 2004-05-25 2005-12-08 Daikin Ind Ltd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8132A (zh) 2014-01-22
JP2014009921A (ja) 2014-01-20
JP6029355B2 (ja)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783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4075376B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US20180335222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WO2015176598A1 (zh) 空调器
US20100126206A1 (en)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03528132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WO202002023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0020299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3776094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709250A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1851371U (zh) 鼓风扇和使用该鼓风扇的鼓风机
CN104913382B (zh) 空调器
CN103776096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705240A (zh) 空调柜机
CN101395381B (zh) 涡轮风扇和空调机
CN110356190A (zh) 车辆用空调机的送风装置
CN106594881A (zh) 空调柜机
CN206222464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WO2023159936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108321U (zh) 空调柜机
CN206504402U (zh) 空调柜机
EP3771831A1 (en) Cooling fan
CN108626802A (zh) 具有360°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CN206222465U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KR101999849B1 (ko) 공기 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0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after: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