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0662B -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0662B
CN103510662B CN201310244499.6A CN201310244499A CN103510662B CN 103510662 B CN103510662 B CN 103510662B CN 201310244499 A CN201310244499 A CN 201310244499A CN 103510662 B CN103510662 B CN 103510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mponent
insulating frame
insulat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44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0662A (zh
Inventor
波尔·塞鲁普·廷
博·安索
延斯-乌尔里克·亨里克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KR Holding AS
Original Assignee
VKR Holding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KR Holding AS filed Critical VKR Holding AS
Publication of CN10351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0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E04D13/03Sky-lights; Domes; Ventilating sky-lights
    • E04D13/0305Supports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sky-lights of flat or domed shape
    • E04D13/031Supports or connecting means for sky-lights of flat or domed shape characterised by a frame for connection to an inclined ro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Door And Window Frames Mounted To Opening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倾斜屋顶结构中的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4、5),该隔热框架(4、5)包括顶构件、底构件、侧构件和多个连接器支架(41a、41b、42),所述顶构件、底构件和侧构件各自具有隔热构件(43、55、57)。该连接器支架包括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和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第一组连接器支架适于将所述隔热框架连接至所述屋顶结构并且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在形成所述隔热框架的相对侧部的至少两个框架构件的长度的至少一半长度上延伸。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将隔热框架的侧构件连接至顶构件和底构件。隔热框架还包括加强构件(51)和/或在隔热框架的外侧上的可压缩层或构件(48)。

Description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倾斜屋顶结构中的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该隔热框架包括顶构件、底构件、侧构件和多个连接器支架,该顶构件、底构件和侧构件各自包括隔热构件,所述隔热框架限定了适于围绕屋顶天窗的框架的内开口,并且所述隔热框架具有意在面对建筑物内部的内部侧和意在面对外部的外部侧,并且每个框架构件均具有面对内开口的内侧和背对内开口的外侧,其中,内开口的长度和/或宽度在垂直于由框架构件限定的平面的框架的高度上变化,使得在外部侧处,内开口的长度和宽度基本上对应于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框架意在接纳该屋顶天窗,然而在内部侧处,内开口的长度和/或宽度比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将屋顶天窗安装在倾斜屋顶结构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从EP1061199A1中已知的这种隔热框架已经发现了广泛的用途并且显著地改善了具有屋顶天窗的倾斜屋顶结构的隔热性能,但对隔热性能的要求不断升级。
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众所周知的,与将隔热框架和天窗安装在倾斜屋顶结构中相关联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在大风环境中。因此,会出现不能正确地安装隔热框架。这又在随后安装天窗和/或安装诸如下木领梁或衬板之类的其他相关联的部件期间引起麻烦并且/或不利地影响隔热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易于正确地安装的隔热框架,并且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的隔热框架。
这通过一种隔热框架实现,该隔热框架包括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和第二组连接器支架,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适于将隔热框架连接至屋顶结构并且在形成隔热框架的相对的侧部的至少两个框架构件的长度的至少一半长度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将侧构件连接至隔热框架的顶构件和底构件。使用既用于连接框架构件又作为如在EP1061199A1中所述的安装支架的两个这种独立的支架组来代替一个组具有大量的优点。首先,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对隔热框架产生了沿着框架构件的长度更连续的支承,从而防止了歪斜并且在安装天窗期间使隔热框架保持到位。第二,由于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仅仅用作使框架构件互相连接,故而第二组连接器支架能够是相对小的,这意味着能够在隔热框架的拐角处保持低的热传导性。第三,由于不同类型的支架将不会彼此矛盾,因此隔热框架的拐角保持相对简单使得能够更易于在拐角处利用安装支架安装屋顶天窗。并且第四,当将屋顶天窗相对深入地安装至屋顶中时,还如已知的平齐安装,现有技术隔热框架的拐角支架已经是已知的以对在天窗框架的底构件和屋顶结构之间的接缝进行防水所需的防水部件和覆层部件让出空间,因此,一些现有技术隔热框架已经设置有两个不同的支架:一个支架用于法向安装并且一个支架用于平齐安装。在本发明中不再需要这两个不同的支架,而是因此使用两个独立的支架组,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是成本增大的方案,实际上则降低了成本并且减小了错误安装的风险,因为隔热支架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安装。
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在各个框架构件的至少一半长度上延伸的事实意味着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对框架构件提供了良好并且连续的支承并且还提供了刚度,因此,这可以防止压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在大于框架构件的四分之三长度上延伸,并且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这些连接器支架基本上在整个框架构件上延伸,但在距框架构件的每个端部1厘米至10厘米的距离处停止。
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中的每一个均优选地包括凸缘部,该凸缘部背离在隔热框架的外部侧处的框架开口伸出并且适于附接至屋顶结构。例如,这可以利用带角度的支架来实现,该带角度的支架设置有作为凸缘伸出的一个腿部和附接至隔热构件的外侧的另一个腿部。将第一组连接器支架附接至隔热构件的外侧具有使支架不形成热桥的优点。出于相同的原因,与隔热框架构件接触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的部分可以具有开口或降低了热传导性的部段。这还可以潜在地对降低材料成本做出贡献。
凸缘部分优选地适于附接至屋顶结构的板条,凸缘还可以附接至椽或下木。凸缘不需要在支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优选的是,隔热框架构件的最靠近每个端部的最外侧的3厘米至10厘米处没有这种凸缘。
开口或弱化区域可以设置在凸缘部中并且/或凸缘部可以设置有诸如长钉或粘结剂之类的其他附接装置,其中钉子或螺钉可以被驱动通过该开口或弱化区域。
连接器支架凸缘可以是连续的,并且连接器支架凸缘在如上文所描述的隔热框架构件的大部分长度上延伸,但例如出于给用于将屋顶天窗固定至屋顶结构的安装支架让出空间的目的,还能够使用具有大量局部凸缘的支架。对于凸缘部而言,仅能够在安装支架或屋顶结构或天窗的其他部件的天窗预期位置处部分地阻断该凸缘部。该凸缘或具有开口或具有凹部,或由较薄的、易于被插入的材料制成。
当然,还能够使用完全不具有凸缘的支架,并且可替代地,支架通过长钉或条带或使不同附接方法组合的方式连接至屋顶结构。
有利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还适于用作加强构件。如果使用如上文所描述的带角度的支架,可以通过制造具有足够的材料厚度的支架来简单地实现需要的刚度,例如,通过制造具有弯曲边缘的凸缘,但还能够提供具有附加凸缘的支架。这种附加的凸缘可以伸到框架的隔热构件中,但往往必须考虑关于框架的隔热性能的效果。
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优选地通过将钢材折叠或滚轧成形来制成,但可以通过从包括下述材料的群组中所选择的任何合适的材料来制成:钢制品、不锈钢、铝、其他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纤维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和组合物。
隔热构件应当由尺寸稳定的材料制成以易于使屋顶天窗框架插入至内开口,所述材料优选地从包括下述材料的群组中选择:挤塑聚乙烯、其他聚合物泡沫,矿物棉、水泥胶结木纤维以及这些材料的复合材料和组合物。具有密度近似为30kg/m3的挤塑聚乙烯对这种用途而言具有合适的性能。
用于使框架构件互相连接的第二组连接器支架能够由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相同的材料制成,但对于这种目的而言,普通的或抗锈弹簧钢是非常合适的。
实际的互相连接优选地由第二组连接器支架来实现,该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为锁定至隔热构件或锁定至附接至隔热构件的构件的弹簧,优选地锁定至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的弹簧。在简单并且从而便宜的实施方式中,这可以通过从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伸出的至少一个凸片(lug)来实现,将该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与设置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中的开口以卡扣锁定方式接合,当第一组连接器支架插入至第二组连接器支架时,凸片被迫压到一侧并且当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到达开口时凸片弹回。
为了确保隔热框架的良好的稳定性,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优选地制成为带角度的支架,其中,每一个腿部也为带角度截面形状,从而对接缝给出了三维稳定性,如将在下文详细解释的。
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框架构件在其外侧上设置有可压缩层或构件。这允许隔热框架补偿在屋顶结构中的开口中的变型使得在开口的内侧与隔热框架之间总存在紧密接触,这对于隔热性能来说是重要的。在屋顶开口中的变型例如可以是由开口的不精确的尺寸或略微偏差的尺寸而导致的结果,当安装屋顶天窗时通常标准公差为20mm。当隔热框架安装在屋顶结构中时,在非压缩状态下,在屋顶开口比隔热框架的外部尺寸小的任何位置,可压缩层将让出空间。
可压缩层优选地由软的聚合物泡沫制成,比如具有密度为15kg/m3(千克每立方米)的聚氨酯泡沫,该聚氨酯泡沫在屋顶结构所遭遇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是耐用的并且还防火。为了提供与在屋顶结构中的开口最可能紧密的配装,材料应当优选地是弹性的,同样可以使用例如聚氨酯泡沫。
为了在屋顶中的开口太小的情况下允许隔热框架的另外的适应性,至少一些隔热构件可以设置有从内部侧朝向外部侧延伸的并且允许移除隔热框架构件的材料的一部分的纵向狭缝。当然,这种隔热材料的移除将影响已完成的建筑物的整体的隔热性能,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当避免,但由于替代性为整体上忽略隔热框架并且由于在不使用狭缝的情况下狭缝不会损害隔热性能,因此认为该实施方式是有利的。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隔热框架包括在其内侧上的凸部,该凸部在安装状态下在屋顶天窗的框架的下面伸出。因此,该凸部封装了天窗框架的外侧内部拐角并且补充了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传统上设置在屋顶结构中的开口的内侧与衬板之间。凸部限定了在外部部分中的隔热框架的假想的部分(imaginary division)——该部分在安装状态下沿着天窗框架的外侧放置——和内部部分——该部分在安装状态下在天窗框架的下方。换言之,在外部部分中内开口的长度和宽度基本上对应于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并且在内部部分中内开口的长度和/或宽度比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小,在外部部分与内部部分之间的过渡是不连贯的使得凸部形成在隔热框架的内侧中。然而,能够制成具有倾斜内表面的至少一些隔热构件,使得当安装天窗时,天窗在重力的影响下尽可能远地滑动至隔热框架的开口中,并且根据隔热材料的性质能够压缩隔热构件从而封装天窗框架的拐角。
许多屋顶天窗在天窗框架的内部表面中设置有用于对衬板的边缘进行接纳和保持的纵向槽。为了进一步提升修整结构的隔热性能并且帮助使隔热框架相对于天窗框架保持到位,隔热框架的凸部可以设置有朝向隔热框架的外部侧伸出的并且适于伸到屋顶天窗的内部侧中的槽中的突出部。由于槽通常朝向天窗框架的外侧切成斜角,突出部优选地为楔形形状并且位于凸部的内侧中,突出部的基部优选地占据凸部的宽度的近似一半宽度。楔形形状还使得突出部阻碍衬板的随后插入的风险降至最低,并且这种插入还可以通过使最靠近内部侧的隔热框架构件的内侧的至少一个部段倾斜来进一步避免,使得内开口随着距内部侧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变小,倾斜内侧部段优选地从凸部一直延伸至内部侧。
衬板的插入通常导致隔热构件的内部部分被向外推动而远离内开口,当使用如第二组连接器支架的限制尺寸的简单夹子或支架时,这会导致在框架构件之间的拐角接缝被迫敞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至少一些隔热构件的多个端部或一个端部可以制成为倾斜的使得隔热构件的内部侧比隔热构件的外部侧长,从而对补偿邻近的隔热构件的向外移动提供了辅助材料。这可以通过使隔热构件具有多余长度并且允许倾斜部在传送状态下伸出来简单地实现,但还能够使用诸如上文所描述的软泡沫之类的可压缩材料。倾斜端部段优选地从凸部延伸至内部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原理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解释,在附图中:
图1为以常规方式的具有用于屋顶天窗安装的框架的屋顶结构的立体的并且部分切除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用于屋顶天窗安装的框架的屋顶结构的立体的并且部分切除的视图;
图3为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为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
图5为沿着图2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隔热框架的立体图;
图7为在图6中的VII所标记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8通过立体视图示出了在移除了隔热构件的情况下的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与两个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之间的连接;
图9为第二组连接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用于屋顶天窗安装的框架的屋顶结构的立体的并且部分切除的视图;
图11为沿着图10中的线XI-XI截取的截面图;
图12为沿着图10中的线XII-X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3为沿着图10中的线XIII-X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隔热框架的立体图;
图15为在图14中的XV所标记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16为安装在根据现有技术示出的下木领梁的附接的屋顶结构中的屋顶天窗的立体概略图;
图17示出了从内侧观察到的下木领梁的左侧构件的下端;
图18为在安装下木领梁期间屋顶天窗的右手侧最低部的照片;以及
图19为在图6中的XIX所标记的细节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椽11和板条12的屋顶结构1的示例,该板条12垂直于椽并且意在支承诸如瓷砖或石板瓦之类的屋顶材料(未示出)。平行于椽11延伸的对置板条13在板条与椽之间设置了一定距离。
在板条结构12、13下方,防水膜14用作下木(underroof)的外部侧。防水膜可以包括屋顶毛毡、增强塑料片或铝薄膜,并且防水膜可以或者为不可扩散的——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对下木进行换气的合适的通风设备可以安装在膜中——,或者为对于蒸汽扩散是开放式的。在此,防水膜14被支承在板的层15或层压片上,但能够仅使用膜。
在椽11之间为隔热层16,该隔热层16可以是软的或硬的,通常包括矿物棉、玻璃棉、木材混凝土、塑料泡沫或类似物,并且在内部侧,屋顶通过诸如塑料或铝箔层压板之类的汽封17和可以包括木板、石膏板或类似物的内部覆盖物18进行修整(finish)。
用于屋顶天窗的框架2已经安装在下木中切出的开口3中,移除了椽11’中的一个椽11’的部分以及板条和对置板条的部分。天窗框架2以常规方式紧固至屋顶结构1中,天窗框架2在此通过借助于传统的带角度的配件21附接至两个板条13和辅助板条19(仅一个可见)。
在下文中,将对具有与在图1中所描述的类似功能相同的部件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即使这些部件不与图1中所示的部件完全一致。
在图2中,天窗框架2已经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隔热框架4中,在此,屋顶结构1仅通过单个椽11、单个对置板条13、防水膜14的一个部段以及板条12的短部段来示出。
隔热框架4通过将在下文详细描述的连接器支架41a、41b和在隔热框架的外部侧上伸出的天窗安装支架21、21’而被支承在板条12上,该安装支架21、21’基本上与板条的外部侧平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天窗安装支架,即如图1所示的在天窗框架的顶构件处的一组传统的带角度的支架21和在天窗框架的底构件处的一组较复杂支架21’。
贯穿本文中,术语“顶”、“底”以及“侧”用于标示在安装位置中不同部件的预期位置,即使这些部件在例如储存和运输期间或者在隔热框架的组装之前被不同地定位。同样的,术语“内部(interior)”和“外部(exterior)”用于分别标示意在面对建筑物的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部件,其中,隔热框架和屋顶天窗安装在建筑物中。并且术语“内(inner)”和“外(outer)”分别标示安装状态下意在面向隔热框架的内开口或背对隔热框架的内开口的一些部件。
现在回到图3,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中示出了隔热框架4的侧构件和天窗框架2的侧构件。如可以观察到的,隔热框架具有高度H,该高度H允许隔热框架从板条12的外部侧跨越至椽11的外部侧下方的高度,从而有效防止了在天窗框架2与椽11之间的间隔处的热量损失。
构成框架构件的主要部分的隔热构件43由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尺寸稳定特性的材料制成,该材料优选的是聚合物泡沫,例如具有密度近似为30kg/m3(千克每立方米)并且热传导系数为0,040W/mK(瓦每米开尔文)的挤塑聚乙烯(PE)。然而,还可以使用矿物棉和诸如聚丙烯(PP)泡沫、聚氨酯(PU)泡沫、聚氯乙烯(PVC)泡沫、发泡聚苯乙烯(EPS)、挤塑聚苯乙烯(XPS)之类的其他隔热材料。应当优选地为防火、防潮的材料并且选择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将易于安装。隔热框架构件可以通过模制、挤塑或切削来制成并能够借助于粘结剂、胶水或焊接或通过机械方式从两个或更多个片来组装。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隔热构件43的截面形成为使得凸部(ledge)44形成在面对开口3的内侧上。在安装状态下,天窗框架2的内部侧抵靠凸部使得隔热材料封装天窗框架的拐角。这不仅增加了整体结构的隔热性能,而且还有助于确保天窗框架2和隔热框架4相对于彼此正确地定位。在此,通过设置凸部44上的伸出到天窗框架2的内部侧中的槽23的突出部45,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效果。除了隔热之外,突出部45还有助于对衬板(未示出)进行导向,该衬板随后插入至槽23中,并且插入到位,出于相同的目的,凸部44的下方的隔热框架构件的内侧是略微倾斜的。
应当指出的是,即使在此示出了凸部44、突出部45和倾斜的内侧表面,并且描述了关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特征不彼此依赖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在没有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
如在图4和图5中可以观察到的,该隔热框架的顶构件和底构件基本上与侧构件一致,因此,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将隔热框架4固定至屋顶结构1的连接器支架41a、41b在各个框架构件的大部分长度上延伸。这意味着隔热框架不仅局部地被支承,而且在隔热框架的大部分长度上支承,使得隔热框架能够在若干个位置处连接至屋顶结构。在图2中,隔热框架的侧构件连接至四个不同的板条12,这不仅意味着良好的支承而且意味着隔热侧框架构件保持直线型,然而,已知的现有技术隔热框架会变歪斜或弯曲,这使得难以安装天窗框架。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具有在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远离于开口3伸出的凸缘410。这意味着不需要使连接器支架和板条关于彼此处于精确位置中以实现对隔热框架的适当的支承。应当指出的是,隔热框架不需要附接至屋顶结构的板条或其他部件,而是可以简单地置于屋顶结构的板条或其他部件的顶部,因为屋顶天窗的随后的紧固还将固定隔热框架。然而,为了在安装天窗框架之前或在安装天窗框架期间使隔热框架保持到位,有利地是,可以使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的至少一些附接至屋顶结构。出于这种目的并且为了随后将天窗安装支架的紧固松开,沿着凸缘的长度设置允许夹具、钉子或螺钉通过的一系列孔411。
连续的凸缘还增大了连接器支架的刚度并且从而同样地增大了隔热框架的刚度。
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可以不仅从金属片来切削并且弯曲以形成凸缘410,而且降低了安装隔热框架的人员在锐利的边缘上切削到自身的风险。至少凸缘410的外边缘优选地制成为弯曲边缘。这具有进一步增强连接器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的附加的优点。
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的凸缘410在此置于距框架拐角一定距离D的位置处,如在图6和图7中更清楚地观察到的。这具有若干目的。首先,将可以在拐角处潜在地起到热桥作用的材料的量降到最低。第二,用于隔热框架的成形的隔热框架构件的连接不受第一组连接器支架阻碍。第三,当通过附接在天窗框架2的拐角处的安装支架来安装屋顶天窗时,连接器支架不造成妨碍。然而,出于使连接器支架不造成妨碍的目的,仅在连接器支架中设置开口和/或凹部413是足够的,该开口和/或凹部413允许天窗安装支架的凸缘或诸如钉子、螺钉或长钉之类的紧固装置通过,如在图7中的隔热框架的底部处所使用的连接器支架中所示出的。
如图3至图5中最好观察到的,在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设置有第二凸缘412,该第二凸缘412也平行于隔热框架的平面伸出,但伸出到隔热构件43中。这种凸缘意在对框架构件提供强度和刚度并且意在加强绝缘构件与连接器支架之间的连接,但是还用于使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互相连接,如随后将解释的。
当前优选的是,将第二凸缘412插入至隔热构件中的预切削狭缝中并且借助于设置在连接器支架的内侧上的粘结剂使连接器支架附接至隔热构件。如果通过模制来制造隔热构件,则连接器支架可以在模制过程期间通过嵌入到隔热材料中而被附接。
当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如参照图1至图8所描述的来实施并且由不锈钢制成、而且隔热构件由具有密度近似为30kg/m3的挤塑聚乙烯(PE)制成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构件。支架和隔热构件自身是足够坚固和坚硬的以给予隔热框架所需的性能。然而,在其他情况下,对一个或更多个框架构件增加加强构件可能是便利的。此外,如果在屋顶结构中任何构件是由不耐气候变化的或者不防火的材料制成,那么对一个或更多个构件应用覆盖物或涂层可能是便利的。
热传导性是在隔热框架的所有部件的设计中并且当通过金属来制造第一组连接器支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如在附图中所示的使用支架的意图。应当采取额外的关注以避免热桥的形成。因此,平行于框架构件43的外表面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的部分414设置有如在图7中观察到的一系列孔415,这减小了热传导性,但实际上不影响支架的强度和刚度。然而,支架还已经设置有具有更有利的热性能的不同材料的镶嵌物或者支架整体上由诸如聚合物的不同材料制成。用于使热传导性最小化的相似的孔或结构可以设置在凸缘410、412中。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用作为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的附接点,该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用于使框架构件互相连接。在图8中,两个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从内侧——即,沿着在图7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示出,其中隔热构件已被移除。如在图9中可以观察到的,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为具有两个腿部的双角形状,每个腿部分别沿着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中的一个的方向——即,分别沿着框架的侧部的方向和框架的底部的方向——伸出。这些腿部的每一个又为角形状,并且各自具有平行于相应的隔热构件43的外侧——即垂直于框架的平面——设置的一个部分421、和对应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上的第二凸缘412——即,平行于框架的平面朝向内开口3伸出——的另一个部分422。
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插入至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形成的轨道中,这些轨道通过折叠部件416、417而形成。如图8中可以观察到的,仅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的端部处发现了这些折叠部件416中的一个并且这些折叠部件416中的一个仅用于与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连接,然而,其他折叠部件417几乎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并且构成上文所提到的第二凸缘412。实现对两个类型的支架的精确定位的其他方法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想象到的,并且还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可以独立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以相似的方式卡扣配合到设置在隔热构件43上的单独的锁定构件(未示出)上。
在垂直于隔热框架的平面设置的第二组连接器支架的部分421上,两个小的凸片423已经被切出并且被轻微地向上按压,在如图9所观察到的每一个腿上具有一个该凸片423。这些凸片423中的每一个适于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的开口418接合,使得当第二组连接器支架插入至如图8所示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中时,两个类型的连接器支架彼此卡扣锁定。在图7中,这些凸片423中的一个凸片通过在底构件的右手端部处的开口418可见。
从每个凸片423的背向其附接到连接器支架42的边缘处,存在小的变形427。该变形具有三个目的。首先,该变形防止了凸片423在安装状态下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的开口脱出以至于压在支架的外侧上,在该情况下两个连接器支架41a、41b、42会相对于彼此滑动。第二,该变形使凸片的宽度减小至刚刚好能够在没有大量摩擦的情况下允许凸片被压回至当凸片被切割时形成的开口中。第三,这有助于改善凸片的弹性。
在图9中所示的连接器支架42的腿部上的倾斜的端表面424有助于在插入至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期间对支架进行导引,并且在侧表面上的肩部425适于与折叠边缘416、417的端部接合以在合适的深度处使插入停止。该凸片保持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不被无意地拔出并且肩部防止了第二组连接器支架插入过深。
应当理解的是,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和上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为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本发明的许多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并且例如,第二组连接器支架不需要与第一组连接器支架直接接触。
同样地,应指出的是,即使在此已经示出了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上的凸片423和肩部425,并且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单独的实施方式并接合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上的折叠部件416、417和开口418进行了描述,然而这些特征不彼此依赖并且一个或更多个特征可以在没有其他特征的情况下来使用。
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的连接器支架41a、41b、42意在通过切割和折叠金属片制成,钢材由于其强度和刚度而作为优选材料。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一组或两组支架可以通过诸如模制的其他的方式,和/或由诸如铝、不锈钢、聚合物或复合物的其他材料来制成,并且可以具有由不同材料制成的不同区域。同样地,应当理解的是,一组的所有连接器支架不必相同,而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并且/或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图1至图3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当制成开口时,屋顶结构中的开口3的内侧通过椽11的侧表面和当制造开口时在板条12中所制成的切口来限定。然而,如果椽11之间的距离或天窗支架2的宽度是不同的,则开口3的内侧通过平行于椽设置的一个或更多个托粱(trimming joist)(未示出)的侧表面来限定。
当在屋顶中制造开口3时,往往不能实现尺寸精确地对应于隔热框架4的外部尺寸并且当安装屋顶天窗时通常的标准公差为20mm。为了能够补偿这种变量,隔热框架4在侧构件的外侧上设置有软泡沫层48。如果开口3制成为比规定的尺寸略小,则软的泡沫层48在安装隔热框架期间能够简单地压缩。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软泡沫层48具有近似10mm的宽度,但如果希望允许比通常的公差较大的工差时,软泡沫层能够制成为更厚。在此可以在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的外侧上设置有可压缩的层或构件48以允许最优化的压缩并允许支架固定附接至隔热框架。
在此,可压缩的泡沫构件48仅仅设置在隔热框架的侧构件上,该侧构件与椽和板条的切断(cut-off)端部接触,在板条的切断端部处,不精确地切割的风险最大,但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制造顶构件和底构件。
软泡沫层优选的由具有密度为15kg/m3(千克每立方米)并且热传导系数为0,040W/mK(瓦每米开尔文)的聚氨酯制成,但是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特别是其他聚合物泡沫或矿物棉。所选择的材料优选的是防火和防潮的材料。
用于使隔热框架适合的其他独立的可能性通过形成在其内部侧中的狭缝49来提供。这种狭缝允许移除狭缝的外侧上(在图3的左侧)的材料,从而允许隔热框架配装至彼此较接近的椽之间。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这允许了除了由软泡沫允许的公差20mm之外的近似15mm的另外的公差。
一旦已经安装了隔热框架4与屋顶天窗,必须在外部侧上使天窗与屋顶结构之间的接缝防水。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众所周知的,该防水借助于防水板和覆层构件来实现,并且还优选的是应用例如在WO2006002629A1中所描述的下木领梁(collar),该下木领梁随后连接至下木的防水膜14。
在内部侧上,接缝通常通过提供防止蒸汽渗透至屋顶结构中的隔汽层(未示出)和当安装天窗在对于建筑物的使用人而言可见的位置处时呈衬板(未示出)形式的覆盖物进行修整。隔汽层可以为与上文所描述的下木领梁类似的领梁并且连接至下木的汽封17,而衬板通常为在一侧插入天窗框架构件的内部侧中的槽23中并在另一侧连接至内部覆盖物木材板或石膏板。
在内部侧上的修整工作、特别是将衬板插入至天窗框架中的凹部中,会导致隔热框架的隔热构件43被向外迫压而远离开口3。当隔热框架4单独地借助于如在图9中示出的支架42来组装时,隔热构件的内部部件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因此当其移动远离开口时将被迫分隔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侧框架构件的端部431被制成为略微过大,当隔热构件43被向外迫压时,端部431的倾斜表面在角度上对应于隔热框架底构件的内部部件的外表面。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隔热框架的顶构件的隔热材料还设置有如可以在图6、图14和图19中观察到的小凹部432。该凹部适于容置用于控制马达驱动天窗的操作的电子部件(未示出),并且应当理解的是,凹部的形状、尺寸和位置会变化并且可以存在多于一个凹部。在隔热材料中从凹部沿着垂直于顶框架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至隔热框架的内部侧的狭缝433适于容置用于从/向凹部中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控制信号等所需的线缆、电线等。
上文所描述的隔热框架适于在传统的水平面中安装屋顶天窗,但在一些建筑物中,天窗在屋顶中被较低地安装使得天窗的外部表面基本上与屋顶水平,还如已知的平齐安装。在图10至图15中示出了适于这种目的的隔热框架5,其对应于图1至图7。仅对相对于上文所描述的隔热框架和安装的差异进行详细描述,当在两个实施方式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特征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给出并且不再进行描述。
如通过将图11至图13与图3至图5比较所观察到的,意在平齐安装的隔热框架5——此后为平齐隔热框架——的框架构件的截面形状与标准隔热框架中的框架构件的截面形状不同在于凸部54位于更靠近内部侧。这允许天窗较深地位于屋顶中,并且在天窗的内部侧上的隔热损失通过如在高度方向上所观察到的在隔热框架中封装的天窗框架的更大的部分来补偿。标准安装与平齐安装之间在深度方面的通常差异为40mm,但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这些差异中的一些通过具有较高高度的平齐隔热框架来补偿。
在图14和图15中观察到在隔热框架的侧构件中的另一个差异,即在隔热框架的侧构件的与底构件相对的内外部侧(inner exterior side)上存在弧形的凹部50。这种凹部的目的是为用在天窗的外部侧上的防水部件(未示出)让出空间以使水从天窗排出并且将水排出在天窗下方的屋顶上。由于天窗相对深地安装在屋顶中,用在天窗的底构件处的防水构件必须将水“提升”至屋顶的水平面,如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众所周知的,将水提升至屋顶的水平面通过使防水构件具有比屋顶的倾斜度小的斜坡来实现。当然,斜坡不能为负角,用于该目的的排水沟状防水部件占据了必须设置在隔热框架中的空间。因此,隔热框架的底构件55还设置有在形状上对应于防水构件的形状的排水沟状凹部56。在这种情况下,凹部56的角度不足以达到屋顶的水平面,因此,已经设置了具有隔热材料的附加块6,该隔热材料的附加块6具有作为凹部的延续的倾斜外部表面。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一些防水构件将能够跨越隔热框架的底构件55与承载屋顶的第一板条12之间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免除附加块6,并且/或者附接块可以由辅助板条替代。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隔热框架的侧构件在两个端部处制造有弧形的凹部50,使得右侧构件和左侧构件是相同的并且降低了错误安装的风险。在正常使用中,在顶部处的凹部是多余的,因此,顶构件57在外部侧处在两个端部处设置有突出部571,这些突出部在如可以在图14中所观察到的安装状态下完全地或部分地填塞凹部50。
天窗的深度位置和因而隔热框架的底构件55的深度位置的另外的后果是,隔热框架的底构件上的连接器支架将未到达板条。因此,如可以在图13至图15所观察到的,底构件仅设置有加强构件51,在设计中对应在标准隔热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处使用的连接器支架41b,但缺少了与屋顶结构互相连接的凸缘410。
原则上,平齐隔热框架的顶构件57设置有连接器支架,但在该实施方式中,已经选择使用与底部55处的框架构件在除了排水沟状凹部之外其他均相同的框架构件,这意味着这些框架构件能够由相同的基本部件制成。这还意味着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在此仅包括设置在隔热框架的相对的侧部处的两个支架41a,然而标准隔热框架包括四个支架,四个支架中的每一个位于各自框架构件上。
平齐安装的另外的后果是,如果安装支架位于如图2中的天窗的顶部和底部处,则用于安装屋顶天窗的安装支架处还将被阻挡。因此,在图10中,这些支架21’已经被移到天窗支架的侧构件。这又意味着在平齐安装框架的侧构件处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必须设置有对应于设置在如在图15中观察到的标准隔热框架的底构件处的第一组连接器支架中的那些开口413的开口513。
当隔热框架4和天窗框架2、或可能的整个天窗已经安装在屋顶结构中时,通常的实践是安装下木领梁7以制成其之间的接缝和屋顶结构防水,如图16中所示。领梁包括意在抵靠下木的踢脚部71和围绕在尺寸上对应于天窗框架的外部尺寸的开口的内缘72。屋顶结构与隔热框架之间的接缝和隔热框架与天窗框架之间的接缝均通过领梁来覆盖从而通过领梁进行防水,因此,在图16中隐藏了隔热框架。
在此,下木领梁的内缘72附接至天窗框架2并且踢脚部71借助于型钉(staple)附接至板条12和对置板条13,但也可以使用粘结剂。还可以观察到,领梁的顶构件73和底构件74由平的材料制成,然而,领梁的侧构件75制成有多余的材料以能够遵循板条12的轮廓一直向下到达板条之间的下木膜14。多余的材料通常通过由打摺的材料制成下木领梁的侧构件而提供,但是,当然也可以使用具有弹性或塑性特性从而可伸展的材料。
在图17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下木领梁的侧构件的下部的实施方式,并且在图18中示出了这种领梁的安装。如可以观察到的,踢脚在此由两部分组成:作为现有技术的领梁的打摺材料的外部714和包括内缘72的直线型材料的内部715。在该实施方式中,内部具有垂直于内缘测量的近似10厘米的宽度,并且外部具有近似15厘米的宽度,例如,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不同的天窗尺寸和在屋顶结构中的差异,可以改变这些各自的宽度。
内部和外部在此借助于粘结剂彼此连接,但内部和外部还可以根据用于下木领梁的材料通过缝制或焊接或借助于胶带而互相连接。
在内缘72处,下木领梁7优选地设置有适于将领梁附接至天窗框架2的粘结剂。如图17所示,粘结剂在传送状态下优选地通过覆盖条76来保护。图17示出了意在天窗的左手侧处使用的侧构件的内侧。
当安装下木领梁7时,覆盖条首先从底构件74移除,底构件74随后附接至天窗框架2的底构件。如在图18中可以观察到的,底构件包括护板721,该护板721在内缘72处伸出并且适于在天窗框架的拐角周围被折叠。侧构件75的内缘优选地向后或向下略微折叠以允许护板附接至天窗框架。
设置有如在图17中所观察到的相似护板722的侧构件随后以相似的方式附接至天窗框架的侧构件。这导致两个护板叠置,从而在天窗的拐角处提供了良好的防水和防风。
下木领梁的顶构件73优选地以与底构件74相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且随后附接至侧构件,使得在顶构件上的护板与侧构件叠置。因此,在领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唯一差异是褶皱的方向,该褶皱应当设置有在安装状态下面朝下的折痕的开口以允许最优的排水。为了确保领梁正确地定向,领梁可以设置有示出例如排水的预期方向或哪一端要设置在天窗的顶部的指示。
在这个方面,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满意的结构的防水可以通过附接的不同次序来实现,然而上文所描述的次序确保了叠置与流过下木的表面上的水的自然流动方向一致从而提供了最优的防水。
在图17和图18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领梁7的侧构件75在距内缘较短的距离处制成有沿着侧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带77,该条带意在使领梁的材料更容易地并且/或更精确地弯曲。以这种方式,条带使领梁的应用容易,其中,外部714应当优选地基本上平贴下木,而内缘72应当抵接天窗框架2的外侧并且从而在安装状态下基本上设置成垂直于外部。条带77优选地设置成在领梁材料中呈浮凸的形式,但还可以为附加至领梁材料的材料的弱化部段或条带。可以在下木领梁的顶构件和/或底构件中/上采用相似的条带。
如从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侧构件75的外部714的褶皱可以使用沿着侧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条胶带来固定,但是在附接至天窗框架期间,将侧构件75附接至直线型内部715通常足够将其保持在适当位置。
在外边缘处的褶皱的固定可以是有利的以确保领梁的外部不颤振。例如,这可以通过在如17中所示出的褶皱的折叠部段中的每一个上或至少一些上提供点焊78来完成。当要使用由褶皱提供的多余的材料时,这些连接能够简单地被逐个破坏并且单独的连接应当优选地制造成使得可以在不对领梁的材料导致实质损害的情况下通过手来撕开。单独的连接件的使用具有附加的优点,即多余的材料能够仅提供在实际上需要的位置处。在不需要多余材料的位置处,连接件仅原封不动。这意味着已完成的建筑物更有次序并且使由颤振导致的噪声风险和风撕扯领梁使其松散的风险。可替代点焊的是多处粘结剂或胶水、型钉、缝针、铆钉以及类似物。
应当指出的是,即使在此仅示出和描述了领梁的单一实施方式,然而领梁的特征不必彼此依赖,因此可以单独地使用,例如,可以使用在任何褶皱的领梁上的点焊78、以及还可以使用在没有褶皱的领梁上的叠置护板721、722。

Claims (30)

1.一种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倾斜屋顶结构中的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4,5),所述隔热框架(4,5)包括顶构件、底构件、侧构件和多个连接器支架(41a,41b,42),所述顶构件、所述底构件和所述侧构件各自包括隔热构件(43,55,57),所述隔热框架限定有适于围绕屋顶天窗的框架(2)的内开口,并且所述隔热框架具有意在面对所述建筑物的内部的内部侧和意在面对外部的外部侧,并且每个框架构件具有面对所述内开口的内侧和背对所述内开口的外侧,其中,所述内开口的长度和/或宽度在与由所述框架构件限定的平面垂直的所述隔热框架的高度上变化,使得在外部侧处,所述内开口的所述长度和所述宽度对应于所述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而在所述内部侧处,所述内开口的所述长度和/或所述宽度比所述屋顶天窗的相应的外部尺寸小,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框架包括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和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适于将所述隔热框架(4,5)连接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并且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在形成所述隔热框架的相对侧部的至少两个所述框架构件的长度的至少一半长度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将所述侧构件连接至所述隔热框架的所述顶构件和所述底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的每一个连接器支架(41a,41b)包括凸缘部(410),所述凸缘部(410)在所述隔热框架的所述外部侧处背离所述内开口伸出并且适于连接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附接在所述隔热构件(43)的外侧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的与所述隔热构件接触的部分具有开口(415)或热传导性减小的部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凸缘部(410)适于连接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的板条(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凸缘部(410)具有开口(413,513)或弱化区域,能够驱动钉子或螺钉通过所述开口(413,513)或所述弱化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凸缘部(410)在用于将所述屋顶天窗固定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的安装支架的预期位置处被全部地或部分地中断。
8.根据权利要求1、2、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还适于用作加强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2、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卡扣锁定至所述隔热构件(43,55,57)或卡扣锁定至附接至所述隔热构件(43,55,57)的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卡扣锁定至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从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伸出的至少一个凸片(423)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中的开口(418)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2、5、6、10和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制成为带角度的支架,其中,每个腿部又为带角度的截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5、6、10和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框架构件(43)在所述框架构件(43)的外侧设置有能够压缩的层或构件(48)。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能够压缩的层或构件为弹性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和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包括:外部部分,在所述外部部分处,所述内开口的所述长度和所述宽度对应于所述屋顶天窗的所述相应的外部尺寸;和内部部分,在所述内部部分处,所述内开口的所述长度和/或所述宽度比所述屋顶天窗的所述相应的外部尺寸小,所述外部部分与所述内部部分之间的过渡是不连贯的使得在所述框架的内侧上形成有凸部(44,5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44,54)设置有突出部(45),所述突出部(45)朝向所述隔热框架的所述外部侧伸出并且适于伸出至所述屋顶天窗的所述框架(2)的所述内部侧中的槽(23)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突出部(45)为楔形形状的并且位于所述凸部(44,54)的内侧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突出部的基部占据所述凸部的宽度的一半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14和16-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内侧的至少最靠近所述内部侧的部段是倾斜的使得所述内开口随着距所述内部侧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变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倾斜的内侧部段从所述凸部(44,54)延伸至所述内部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14、16-18和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隔热构件(43,55,57)中的至少一些隔热构件(43,55,57)的至少一个端部的至少一个部段(431)是倾斜的使得所述隔热构件的所述内部侧比所述隔热构件的所述外部侧长。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倾斜的端部段(431)从所述凸部(44,54)延伸至所述内部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14、16-18、20和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框架构件中的至少一些框架构件设置有从所述内部侧朝向所述外部侧延伸的纵向狭缝(49)。
24.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14、16-18、20和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和/或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1a,41b,42)由从包括下述材料的群组中所选择的材料制成:钢、铝、其他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纤维以及这些所述材料的复合材料和组合物。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钢是不锈钢或弹簧钢。
26.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14、16-18、20、22和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其中,所述隔热构件(43,55,57)由尺寸上稳定的材料制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隔热框架,所述材料从包括下述材料的群组中选择:挤塑聚乙烯、其他聚合物泡沫、矿物棉、水泥胶结木纤维以及这些所述材料的复合材料和组合物。
28.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的配套元件,所述配套元件包括:多个隔热构件(43,55,57)、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和第二组连接器支架(42),所述第一组连接器支架(41a,41b)适于将所述框架连接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并且在形成所述隔热框架的相对侧部的至少两个框架构件的长度的至少一半长度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组连接器支架将所述侧构件连接至所述隔热框架的所述顶构件和所述底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配套元件,还包括适于附接至隔热构件的外表面的至少一个能够压缩的构件(48)和/或适于附接至隔热构件的至少一个加强构件(51)。
30.一种将屋顶天窗安装在建筑物的倾斜屋顶结构中的方法,所述建筑物的倾斜屋顶结构包括屋顶材料、板条结构、椽和下木的支承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提供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隔热框架,
B)在具有与所述隔热框架的外部尺寸对应的长度和宽度的倾斜屋顶结构中制造开口,
C)将所述隔热框架设置在所述倾斜屋顶结构中的所述开口中,
D)将所述屋顶天窗的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隔热框架的所述内开口中,以及
E)将所述屋顶天窗紧固至所述倾斜屋顶结构。
CN201310244499.6A 2012-06-19 2013-06-19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Active CN103510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K201270343A DK177645B1 (en) 2012-06-19 2012-06-19 An insulating frame for a roof window and a method of mounting a roof window
DKPA201270343 2012-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0662A CN103510662A (zh) 2014-01-15
CN103510662B true CN103510662B (zh) 2016-12-28

Family

ID=4869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4499.6A Active CN103510662B (zh) 2012-06-19 2013-06-19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2952646B1 (zh)
CN (1) CN103510662B (zh)
DK (1) DK177645B1 (zh)
EA (1) EA026820B1 (zh)
ES (1) ES2549222T3 (zh)
HU (2) HUE055615T2 (zh)
PL (2) PL2952646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403802D0 (en) * 2014-03-04 2014-04-16 Keylite Roof Windows Ltd An insulation member
DE102016218259A1 (de) * 2016-09-22 2018-03-22 Roto Frank Ag Dämmblock für einen Gebäudeverschluss, Gebäudeverschluss mit einem Dämmblock sowie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Gebäudeverschlusses
DK179323B1 (en) * 2016-12-05 2018-04-30 Vkr Holding As An installation frame for a roof window, a kit of parts comprising such installation frame, and a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installation frame
CZ2016823A3 (cs) * 2016-12-22 2018-09-26 ÄŚeskĂ© vysokĂ© uÄŤenĂ­ technickĂ© v Praze Profil pro výrobu vnějších rámů a rámů křídel střešních oken a použití tohoto profilu
DK180257B1 (en) 2017-05-16 2020-09-17 Vkr Holding As A sealing collar
DE202018006501U1 (de) 2017-09-11 2020-10-13 Vkr Holding A/S Dichtungskragen zur Verwendung beim Einbauen eines Fensterrahmens in einer geneigten Dachstruktur
EP3533947B1 (en) 2017-12-27 2022-01-26 VKR Holding A/S A supporting frame for an insulating frame for a roof window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a supporting frame
EP3578727B1 (en) * 2018-06-04 2021-08-18 VKR Holding A/S An installation aid for use when mounting a window frame in a roof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a sealing collar, and a method of mounting a window frame
AU2019325533A1 (en) * 2018-08-21 2021-04-08 John David Wright Insulatable, insulative framework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DK180236B1 (en) 2019-01-15 2020-09-01 Vkr Holding As Insulation frame comprising a transient deformation zone
DK201970038A1 (en) 2019-01-18 2020-08-21 Vkr Holding As Insulating fram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DK180629B1 (en) * 2019-01-18 2021-11-04 Vkr Holding As Insulating fram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n insulating frame
WO2020176300A1 (en) * 2019-02-26 2020-09-03 Gdx, Llc Fixture for venting a roof
DK180707B1 (en) 2020-03-23 2021-12-08 Vkr Holding As A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underroof collar, a packed underroof collar, and a method for mounting an underroof collar
DE102020209060A1 (de) 2020-07-20 2022-01-20 Roto Frank Dachsystem-Technologie GmbH Einbaurahmen zur Montage eines Dachflächenfensters, Dachfensteranordnung, Dachanordnung sowie Verfahren zum Montieren eines Dachflächenfensters
DK181083B1 (en) 2020-12-30 2022-12-06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system with an improved stabilizing assembly
DK181180B1 (en) * 2020-12-30 2023-03-28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system with an insulating frame
DK181500B1 (en) 2020-12-30 2024-03-12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system with a cover assembly
DK181292B1 (en) 2020-12-30 2023-07-04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system with an improved moun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uch a roof window system
DK180945B1 (en) 2021-01-04 2022-08-08 Vkr Holding As A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underroof collar, a packed underroof collar, and a folding tool for folding an underroof collar
DE202023102423U1 (de) 2023-03-24 2023-09-18 Vkr Holding A/S Faltwerkzeug zum Falten einer Unterdachmanschette, verpackte Unterdachmanschette und Verwendung eines Faltwerkzeugs zum Falten einer Unterdachmanschet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8333A (en) * 1990-08-09 1991-05-28 Ronald Bruhm Elastomeric weather seal flash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H691317A5 (de) * 1995-09-18 2001-06-29 Huber+Suhner Ag Abdichtelement zum Dichten von Aussenecken in Bauwerken.
DE69715044T2 (de) * 1997-01-14 2003-04-30 Vkr Holding As Soeborg Isolation und einbaurahmen für ein oberlicht und verfahren zum einbauen eines oberlichts mit diesem rahmen
DK172901B1 (da) * 1997-07-08 1999-09-27 Velux Ind As Kraveformet tilslutningsindretning mellem en taggennembrydende bygningsdel og et undertag
DK173664B1 (da) * 1997-12-19 2001-05-28 Vkr Holding As Vindue til montering i en tagkonstruktion samt monteringsbeslag til brug ved monteringen
DK199900873A (da) * 1999-06-18 2001-04-02 Vkr Holding As Isoleringsramme for et ovenlysvindue
RU12430U1 (ru) * 1999-08-12 2000-01-10 ООО "Штивер" Лобовое окно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GB2388399B (en) * 2001-01-19 2004-10-06 Vkr Holding As A roof window assembly and components
CN1176290C (zh) * 2002-04-17 2004-11-17 栾敬盛 斜屋顶中悬窗
EP1739247B9 (en) * 2005-06-30 2011-06-22 VKR Holding A/S An insulating frame for a roof window
PL234404B1 (pl) * 2009-07-31 2020-02-28 Fakro Pp Spolka Z Ograniczona Odpowiedzialnoscia Kołnierz uszczelniający łączący konstrukcję budowlaną przenikającą przez dach ze strukturą podpokryciową dachu
RU103124U1 (ru) * 2010-10-27 2011-03-27 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Косяков Люк ревизионны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L2677092T3 (pl) 2016-01-29
CN103510662A (zh) 2014-01-15
ES2549222T3 (es) 2015-10-26
EA201300596A1 (ru) 2013-12-30
EP2952646A1 (en) 2015-12-09
EP2677092A1 (en) 2013-12-25
PL2952646T3 (pl) 2021-11-22
EP2677092B1 (en) 2015-07-22
DK177645B1 (en) 2014-01-27
DK201270343A (en) 2013-12-20
HUE027557T2 (en) 2016-10-28
HUE055615T2 (hu) 2021-12-28
EA026820B1 (ru) 2017-05-31
EP2952646B1 (en) 202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662B (zh) 用于屋顶天窗的隔热框架和安装屋顶天窗的方法
US4228791A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ng roof
US6945001B1 (en) Building using external facing material for construction
PT1801314E (pt) Sistema de calhas perfiladas para dissimular juntas de dilatação e/ou como remate de bordos em elementos de revestimento de soalhos
CA3059146C (en) One-piece sill pan flashing
EP2466032A1 (en) An insulating member comprising two elemen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and a method for insulating a window in an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with this insulating member
WO2006015109A2 (en) Improved gutter system
HU227050B1 (en) Insulating frame for skylight window
CN102561605A (zh) 具有补偿构件的防雨构件、包括这种防雨构件的套件及安装用于屋顶窗户的防雨板的方法
CN208056997U (zh) 适于围绕窗框安装的密封套环及其套件
MX2010013398A (es) Tabla de proteccion y canal unitarios.
JP6591032B1 (ja) エキスパンションジョイント構造
JP5284682B2 (ja) 下屋部防水ガスケ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外壁目地部のシール構造並びに外壁目地部のシール方法
DK180707B1 (en) A method for packaging an underroof collar, a packed underroof collar, and a method for mounting an underroof collar
EP3575510A1 (en) A wind-proofing pad, a kit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wind-proofing pads and a sealing collar for use when installing a window frame,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window frame in an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CN111042417A (zh) 一种金属屋面
EP3578728B1 (en) Installation unit for facilitating the installation of a window frame, a sealing collar, and a method for installing a window frame in an open-ing in a roof structure
EP4174247A1 (en) Roof edge with spring-loaded intermediate profile
CN111434870A (zh) 包括瞬时变形区域的隔离框架
JPS5947109B2 (ja) シ−ト状のフレキシブルな屋根ぶき材の縁部を建物の立上り部に留め付けるユニット
JP2003262018A (ja) 笠木のジョイントキャップ
JP4351330B2 (ja) 外装材取付金具、外装材取付構造および外装材取付方法
SI22975A (sl) Modularna sendvič plošča in postopek montaže
JP2003129626A (ja) 這い樋の取付構造
JPH0544313A (ja) けらば包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