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853A -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853A
CN103507853A CN201310238258.0A CN201310238258A CN103507853A CN 103507853 A CN103507853 A CN 103507853A CN 201310238258 A CN201310238258 A CN 201310238258A CN 103507853 A CN103507853 A CN 103507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ide wall
wall portion
rack shaft
center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82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亨介
古吉正和
应矢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07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7/00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 B62D7/06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 B62D7/14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the pivotal axes being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transverse to the longitudinal centre line of the vehicle, e.g. all-wheel steering
    • B62D7/148Steering linkage; Stub axles or their mountings for individually-pivoted wheels, e.g. on king-pins the pivotal axes being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transverse to the longitudinal centre line of the vehicle, e.g. all-wheel steering provided with safety de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6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for holding members in one or a limited number of definite positions only
    • G05G5/08Interlocking of members, e.g. locking member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 before or during the movement of another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636Detents
    • Y10T74/20672Lever engaging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后轮转向装置(10)具有齿条轴(11)、限制齿条轴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及驱动限制销(30)的销驱动装置(50)。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具有限制销(30)及形成于齿条轴的销接纳部(40)。限制销具有相对于销轴(CP)倾斜的第一销侧壁部(33)和与销轴平行的第二销侧壁部(34)。销接纳部(40)具有当齿条轴(11)在齿条轴向(X)的位置为中立位置时与第一销侧壁部(33)接触的第一轴侧壁部(41)和当齿条轴(11)在齿条轴向(X)的位置为不同于中立位置的限制位置时与第二销侧壁部(34)接触的第二轴侧壁部(42)。

Description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限制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后轮转向装置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将限制销嵌入至形成于齿条轴的销接纳部。当限制销嵌入了销接纳部时,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被限制。限制销的前端部具有随着趋向前端而直径变小的锥形状。销接纳部具有随着从开口部趋向底部而直径变小的锥形状。锥形状将限制销引导至中立位置。进而,当销前端部相对于销接纳部最大程度地突出时,齿条轴的在齿条轴向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例如日本特开平4-183680号公报)。
对于现有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在齿条轴作用有齿条轴向的力亦即轴力。此时,存在锁止销在销接纳部的锥形状的倾斜面上移动,锁止销从销接纳部脱出的顾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止销难以从销接纳部脱出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提供一种中立位置锁止装置,该中立位置锁止装置限制使后轮转向的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其中,上述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具备:限制销,该限制销具有第一销侧壁部和第二销侧壁部,上述第一销侧壁部在中立位置限制上述齿条轴的沿上述齿条轴向的移动,上述第二销侧壁部在不同于上述中立位置的限制位置限制上述齿条轴的沿上述齿条轴向的移动;销接纳部,该销接纳部形成于上述齿条轴,且具有第一轴侧壁部和第二轴侧壁部,当上述齿条轴位于上述中立位置时,上述第一轴侧壁部与上述第一销侧壁部接触,限制上述齿条轴的沿上述齿条轴向的移动,当上述齿条轴位于上述限制位置时,上述第二轴侧壁部与上述第二销侧壁部接触,限制上述齿条轴的移动;以及驱动装置,上述驱动装置使上述限制销沿趋向上述销接纳部的突出方向以及从上述销接纳部离开的脱出方向移动,上述限制销以及上述销接纳部具有上述第二销侧壁部从上述第二轴侧壁部承受的上述脱出方向的力为零的构造,或者具有上述第二销侧壁部从上述第二轴侧壁部承受的上述脱出方向的力小于上述第一销侧壁部从上述第一轴侧壁部承受的上述脱出方向的力的构造。
从以下的参照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能够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的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关于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后轮转向装置的车辆的结构图,是示出车辆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限制销被收纳于壳体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在中立位置被限制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在左侧限制位置被限制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D5-D5线的剖视图。
图6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在中立位置被限制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将限制销的第一销侧壁部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8是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在中立位置被限制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关于其他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剖视图,是示出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在中立位置被限制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使前轮以及后轮转向的车辆1的结构进行说明。车辆1具有:作为车轮2的右后轮2R、左后轮2L、右前轮(省略图示)以及左前轮(省略图示),转向操纵装置3,后轮转向装置10,控制装置60,以及方向盘3A的旋转角度传感器61。
右前轮以及左前轮在相比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靠车辆1的前方的位置沿车辆1的横向亦即齿条轴向X排列配置。右前轮在车辆1的齿条轴向X的一方亦即右方X1的端部与前轮转向装置(省略图示)连结。左前轮在车辆1的齿条轴向X的另一方亦即左方X2的端部与前轮转向装置(省略图示)连结。
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在齿条轴向X排列配置。右后轮2R在车辆1的右方X1的端部与后轮转向装置10连结。左后轮2L在左方X2的端部与后轮转向装置10连结。
旋转角度传感器61朝控制装置60输出基于方向盘3A的操作量的信号。控制装置60基于方向盘3A的旋转角度传感器61的输出信号控制后轮转向装置10,变更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并且,控制装置60基于车辆1的行驶状态控制后轮转向装置10,锁止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
转向操纵装置3具有驾驶者用于进行转向操纵的方向盘3A。转向操纵装置3基于方向盘3A的操作状态经由前轮转向装置变更右前轮以及左前轮的转向角。转向操纵装置3基于方向盘3A的操作状态经由后轮转向装置10变更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
后轮转向装置10具有齿条轴11、齿条壳体12、转向角传递机构13以及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转向角传递机构13具有马达14。马达14根据来自控制装置60的信号而被驱动。
齿条壳体12被固定于车辆1。齿条轴11在齿条壳体12内沿齿条轴向X延伸。齿条轴11能够相对于齿条壳体12沿齿条轴向X移动。齿条轴11在右方X1的端部以及左方X2的端部分别连结有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齿条轴11借助马达14的驱动而其在齿条轴向X上的维持朝右方X1以及左方X2变更。
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包括:中立位置、限制位置、相比中立位置靠右方X1侧的左转弯位置、以及相比中立位置靠左方X2侧的右转弯位置。限制位置包括: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相比中立位置靠右方X1侧的右侧限制位置,以及齿条轴11相比中立位置靠左方X2侧的左侧限制位置。
后轮转向装置10的转向节臂(省略图示)位于转向轴(省略图示)的前方。因此,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左转弯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左转弯行驶对应。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右转弯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右转弯行驶对应。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直行行驶对应。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右侧限制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左转弯行驶中的接近直行行驶的行驶状态对应。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左侧限制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右转弯行驶中的接近直行行驶的行驶状态对应。
参照图2对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具有壳体21、套筒22、限制销30、销接纳部40、以及销驱动装置50。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将齿条轴11的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在中立位置、右侧限制位置、以及左侧限制位置加以限制。另外,中立位置、右侧限制位置以及左侧限制位置表示齿条轴11相对于齿条壳体12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
壳体21具有第一壳体21A、第二壳体21B以及形成在壳体21的内部的收纳空间21C。第一壳体21A收纳限制销30的一端亦即销基端部31、以及销驱动装置50。
第二壳体21B构成齿条壳体12的一部分。第二壳体21B安装有用于供限制销30的另一端亦即销前端部32插入的套筒22。
限制销30具有销基端部31以及销前端部32。限制销30与限制销30的销轴CP正交的截面呈长方体形状(参照图5)。限制销30在沿着销轴CP的方向(以下称作“销轴方向Z”)上朝限制销30趋向齿条轴11的方向亦即突出方向Z1、以及限制销30从齿条轴11离开的方向亦即脱出方向Z2移动。
销基端部31具有在限制销30的外周突出的弹簧止动部31A。销基端部31始终被收纳在收纳空间21C内。销前端部32具有两个第一销侧壁部33、两个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前端面35。
各第一销侧壁部33形成为相对于销轴CP以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的倾斜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图3)。第一销侧壁部33中的一方形成于销前端部32的右方X1侧的端部。第一销侧壁部33中的另一方形成于销前端部32的左方X2侧的端部。
各第二销侧壁部34形成为与销轴CP平行、且与齿条轴向X正交的面。第二销侧壁部34中的一方形成在销前端部32的右方X1侧的端部。第二销侧壁部34中的另一方形成在销前端部32的左方X2侧的端部。第二销侧壁部34的沿着销轴方向Z的长度大于第一销侧壁部33的沿着销轴方向Z的长度。
前端面35形成为与销轴CP正交、且与齿条轴向X平行的面。右方X1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前端面35的右方X1侧的部分在销前端部32的右方X1侧的端部按照该顺序从销基端部31侧朝向销前端部32侧连续形成。左方X2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前端面35的左方X2侧的部分在销前端部32的左方X2侧的端部按照该顺序从销基端部31侧朝向销前端部32侧连续形成。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二销侧壁部34具有以限制销30的销轴CP为中心在齿条轴向X上与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二销侧壁部34对称的形状。
第一销侧壁部33、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前端面35伴随着限制销30的沿销轴方向Z的移动而在从收纳空间21C突出的状态和被收纳于收纳空间21C的状态之间变化。
销接纳部40由齿条轴11的槽形成。销接纳部40具有两个第一轴侧壁部41、两个第二轴侧壁部42、以及底面43。如图5所示,销接纳部40在与齿条轴向X平行的截面上呈矩形形状。销接纳部40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大于销前端部32的大小。
各第一轴侧壁部41形成为相对于销轴CP以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的倾斜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参照图3)。第一轴侧壁部41中的一方形成在销接纳部40的右方X1侧的端部。第一轴侧壁部41中的另一方形成于销接纳部40的左方X2侧的端部。
各第二轴侧壁部42形成为与销轴CP平行、且与齿条轴向X正交的面。第二轴侧壁部24中的一方形成于销接纳部40的右方X1侧的端部。第二轴侧壁部42中的另一方形成于销接纳部40的左方X2侧的端部。第二轴侧壁部42的沿销轴方向Z的长度大于第一轴侧壁部41的沿销轴方向Z的长度。
底面43形成为与销轴CP正交且与齿条轴向X平行的面。右方X1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右方X1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底面43在销接纳部40的右方X1侧的端部按照该顺序从开口部侧朝向底面43侧连续形成。左方X2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左方X2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底面43在销接纳部40的左方X2侧的端部按照该顺序从开口部侧朝底面43侧连续形成。右方X1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具有以通过销接纳部40的底面43的中心且与销轴方向Z平行的接纳部中心轴CS为中心在齿条轴向X上与左方X2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对称的形状。
销驱动装置50具有弹簧51以及螺线管52。弹簧51在收纳空间21C中被收纳在相比弹簧止动部31A靠脱出方向Z2侧的位置。弹簧51在收纳空间21C内安装于弹簧止动部31A。弹簧51经由弹簧止动部31A对限制销3赋予朝向突出方向Z1方向的力。
螺线管52在收纳空间21C中被收纳于相比弹簧止动部31A靠突出方向Z1侧的位置。螺线管52卷绕于销基端部31的外周且被固定于壳体21。当在螺线管52流过有电流时,螺线管52对限制销30赋予朝向脱出方向Z2的力。
控制装置60基于车辆1的行驶状态限制齿条轴11的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并且,控制装置60基于车辆1的行驶状态允许齿条轴11的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具体而言,控制装置60在允许齿条轴11的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时开始朝螺线管52通电。并且,控制装置60在限制齿条轴11的沿齿条轴向X的移动时停止朝螺线管52通电。
参照图3对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示出在中立位置处齿条轴11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当在螺线管52流过有电流时,限制销30借助弹簧51的作用力朝突出方向Z1突出。
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借助因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以及因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而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此时,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面接触。
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在前端面35与底面43之间形成有空间S。即,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前端面35与底面43不接触。
当齿条轴11被锁止在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当作用于齿条轴11的朝向右方X1或者左方X2的轴力超过第一销侧壁部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一销侧壁部33在第一轴侧壁部41上滑动。由此,齿条轴11相对于限制销30朝轴力所作用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轴侧壁部42与第二销侧壁部34接触,由此,齿条轴11的进一步的移动被限制。即,齿条轴11被锁止在从中立位置偏离的限制位置。
图4以及图5示出当齿条轴11被锁止在左侧限制位置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状态。另外,齿条轴11被锁止在右侧限制位置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状态是与齿条轴11被锁止在左侧限制位置时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左右对称的状态。
如图4所示,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左方X2的轴力时,右方X1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与右方X1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接触。此时,如图5所示,右方X1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右方X1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面接触。因此,通过右方X1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和右方X1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之间的接触,限制齿条轴11相比左侧限制位置朝左方X2移动。即,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左侧限制位置。
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右方X1的轴力时,左方X2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与左方X2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接触。此时,左方X2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左方X2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面接触。因此,通过左方X2侧的第二销侧壁部34与左方X2侧的第二轴侧壁部42之间的接触,限制齿条轴11相比右侧限制位置朝右方X1移动。即,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右侧限制位置。
对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相对于销轴CP倾斜。因此,当在销轴CP与接纳部中心轴CS不一致的状态下在从右侧限制位置到左侧限制位置的范围限制销30朝突出方向Z1移动的情况下,第一销侧壁部33中的一方与第一轴侧壁部41中的一方接触。借助弹簧51对限制销30作用有朝向突出方向Z1的力。因此,第一销侧壁部33相对于第一轴侧壁部41滑动。限制销30朝突出方向Z1移动,齿条轴11沿齿条轴向X移动。因此,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引导至销轴CP以及接纳部中心轴CS一致的中立位置。
在中立位置,产生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的摩擦力、和左方X2侧的齿条轴11的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的摩擦力。因此,齿条轴11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难以朝右方X1侧以及左方X2侧偏移。因此,当由于因在坏道路行驶导致的振动等而在齿条轴11作用有齿条轴向X的小轴力时,齿条轴11被保持在中立位置。
当齿条轴11在齿条轴向X上的移动被限制在中立位置时,有时在齿条轴11作用有大的轴力。此时,齿条轴11从中立位置偏移,第二销侧壁部34中的一方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中的一方接触。
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与销轴CP平行。因此,不会从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之间的接触部分产生使限制销30朝脱出方向Z2移动的分离。即,限制销30以及销接纳部40具有第二销侧壁部34从第二轴侧壁部42受到的脱出方向Z2的力为零的构造。因此,例如当右后轮2R或者左后轮2L攀上道牙等从而在齿条轴11作用有大的轴力时,与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倾斜的结构相比较,限制销30难以从销接纳部40脱出。
本实施方式的后轮转向装置10能够起到以下效果。
(1)限制销30以及销接纳部40具有第二销侧壁部34从第二轴侧壁部42受到的脱出方向Z2的力为零的构造。因此,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轴力时,与不具有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的锁止装置相比较,限制销30难以从销接纳部40脱出。
(2)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在限制位置处,与销轴CP平行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相互接触。第二轴侧壁部42与销轴CP平行。因此,与销接纳部40的壁部的整体形成为倾斜面的结构相比较,限制销30难以从销接纳部40脱出。并且,限制销30由弹簧51朝突出方向Z1侧推压。因此,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比较小的轴力时,齿条轴11借助第一销侧壁部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的摩擦力被保持在中立位置。
(3)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第二销侧壁部34在齿条轴11位于限制位置时与第二轴侧壁部42面接触。即,与第二销侧壁部34和第二轴侧壁部42线接触的情况、例如销接纳部40的壁部的整体形成倾斜面的结构相比较,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大的轴力时限制销30更难从销接纳部脱出。
(4)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第一销侧壁部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接触时,在前端面35与底面43之间形成有空间S。因此,能够降低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中立位置时由于因尺寸公差等导致的误差而第一销侧壁部33从第一轴侧壁部41浮起的顾虑。
(5)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销接纳部40的第二轴侧壁部42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轴侧壁部41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因此,与第二轴侧壁部42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小于第一轴侧壁部41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的结构相比较,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的接触部分的大小变大。因此,第二销侧壁部34与第二轴侧壁部42接触时的限制销30相对于销接纳部40的勾挂变深。因此,限制销30难以从销接纳部40脱出。
(6)销接纳部40在沿着齿条轴向X的截面中开口部分的在齿条轴向X的大小大于销前端部32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因此,即便在齿条轴向X上接纳部中心轴CS与销轴CP不一致的状态下,也能够将限制销30嵌入销接纳部40。并且,当在齿条轴向X上接纳部中心轴CS与销轴CP不一致的状态下限制销30嵌入销接纳部40时,第一轴侧壁部41在第一销侧壁部33上滑动,由此,移动至齿条轴11的接纳部中心轴CS与销轴CP一致的位置。
(7)销接纳部40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大于销前端部32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因此,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在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从右侧限制位置到左侧限制位置的范围中,能够将限制销30嵌入销接纳部40。因此,与销接纳部40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和销前端部32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大小相对的结构相比较,能够降低限制销30未嵌入销接纳部40的顾虑。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相比较在以下部分不同的结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即,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限制销30的第一销侧壁部33弯曲。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相同的标号。
参照图6以及图7对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限制销30具有销基端部31以及销前端部32。销前端部32具有两个第一销侧壁部133、两个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前端面35。
如图7所示,各第一销侧壁部133具有弯曲形状。各第一销侧壁部133的沿着齿条轴向X的大小LB和沿着销轴方向Z的大小LA相等。各第一销侧壁部133形成为圆弧形状。第一销侧壁部133中的一方形成在销前端部32的右方X1侧的端部。第一销侧壁部133中的另一方形成在销前端部32的左方X2侧的端部。
参照图6对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示出在中立位置齿条轴11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当在螺线管52流过有电流时,限制销30借助弹簧51的作用力朝突出方向Z1突出。
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通过因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133和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以及因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133和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接触产生的摩擦而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此时,第一销侧壁部1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沿着与齿条轴向X以及销轴方向Z正交的进深方向Y(参照图5)线接触。
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在前端面35与底面43之间形成有空间S。即,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前端面35与底面43不接触。
当齿条轴11被锁止在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当作用于齿条轴11的朝向右方X1或者左方X2的轴力超过第一销侧壁部1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之间的摩擦力时,第一销侧壁部133在第一轴侧壁部41上滑动。由此,齿条轴11相对于限制销30朝轴力所作用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轴侧壁部42与第二销侧壁部34接触,由此来限制齿条轴11的进一步的移动。即,齿条轴11被锁止在从中立位置偏离的限制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处理能够起到第一实施方式的(1)~(7)的效果之外,还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8)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第一销侧壁部133具有弯曲形状。第一轴侧壁部41相对于销轴CP倾斜。第一轴侧壁部41在进深方向Y上也相对于销轴CP倾斜。因此,第一轴侧壁部41具有平面形状。因此,第一销侧壁部1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线接触。因此,与第一销侧壁部1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面接触的结构相比较,能够降低因尺寸公差而导致第一销侧壁部1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不适当地接触的顾虑。换言之,对于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与第一销侧壁部133以及第一轴侧壁部41双方具有平面形状的结构相比较,尺寸管理变得容易。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以下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以下的变形例能够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轴侧壁部42与销轴CP平行。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轴侧壁部42相对于销轴CP倾斜。当设第一轴侧壁部41的倾斜角度为第一倾斜角度时,第二轴侧壁部42的倾斜角度亦即第二倾斜角度小于第一倾斜角度。换言之,销接纳部40在具有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的部分倾斜。在该情况下,第二销侧壁部34也相对于销轴CP倾斜。第二销侧壁部34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倾斜角度对应。
该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具有以小于第一轴侧壁部41的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倾斜的第二轴侧壁部42。当在齿条轴11作用有轴力时,以第二倾斜角度倾斜的第二销侧壁部与第二轴侧壁部接触。因此,第二销侧壁部34从第二轴侧壁部42受到的沿脱出方向Z2的力小于第一销侧壁部33从第一轴侧壁部41受到的沿脱出方向Z2的力。因此,与销接纳部40整体以第一倾斜角度倾斜的结构相比较,限制销30难以从销接纳部40脱出。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面接触。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线接触。在该情况下,销前端部32的与销轴方向Z正交的截面具有椭圆形状。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轴侧壁部41相对于销轴CP倾斜。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一轴侧壁部141具有弯曲形状。该变形例的第一销侧壁部33在第二销侧壁部34的端部以及前端面35侧的端部与第一轴侧壁部41线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轴侧壁部41相对于销轴CP倾斜。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第一轴侧壁部141具有弯曲形状。第一轴侧壁部141的曲率在第一销侧壁部133的曲率以下。另外,当第一轴侧壁部141的曲率等于第一销侧壁部133的曲率时,第一销侧壁部133与第一轴侧壁部41面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销侧壁部133具有正圆形状。另一方面,变形例的第一销侧壁部133具有椭圆形状或者抛物线形状。主要在于:第一销侧壁部133的形状只要是与第一轴侧壁部41线接触的形状即可,能够采用任意形状。
各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具有整体直接接触的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另一方面,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在第二轴侧壁部42的一部分安装有缓冲部件45。第二轴侧壁部42具有沿进深方向Y延伸的槽44。环状部件45嵌入于槽44。缓冲部件45例如由橡胶部件形成。对于该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第二销侧壁部34在第二轴侧壁部42移动时,与不具有缓冲部件45的结构相比较,能够缩小与第二销侧壁部34与销接纳部40之间的接触而导致的冲击。另外,在未安装缓冲部件45的部分,第二销侧壁部34以及第二轴侧壁部42接触。将该变形例设为变形例Q。
代替上述变形例Q、或者除了上述变形例Q之外,能够在第二销侧壁部34安装缓冲部件45。在该情况下,在第二销侧壁部34形成有槽44。缓冲部件45嵌入于槽44。
各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套筒22直接固定于第二壳体21B。另一方面,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在套筒22与第二壳体21B之间配置有橡胶部件。
各实施方式的限制销30以及销接纳部40的与销轴方向Z正交的截面具有长方体形状。另一方面,变形例的限制销30以及销接纳部40的与销轴方向Z正交的截面具有椭圆形状。
对于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在前端面35与底面43之间形成有空间S。另一方面,对于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当齿条轴11被锁止在中立位置时,在前端面35与底面43之间并不形成有空间S。即,前端面35与底面43接触。
各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在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以及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之间具有前端面35以及底面43。另一方面,对于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以及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在销轴CP处连续。在该情况下,右方X1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以及左方X2侧的第一销侧壁部33、133延长至销轴CP。并且,右方X1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左方X2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延长至接纳部中心轴CS。因此,右方X1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以及左方X2侧的第一轴侧壁部41在接纳部中心轴CS连续。
各实施方式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第二轴侧壁部42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轴侧壁部41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另一方面,变形例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20的第二轴侧壁部42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为第一轴侧壁部41的在销轴方向Z上的长度以下。
各实施方式的销接纳部40形成为齿条轴11的槽。另一方面,变形例的销接纳部40形成为齿条轴11的孔或者贯通孔。在销接纳部40形成为贯通孔的变形例中,销接纳部40不具有底面43。
各实施方式的销接纳部40构成齿条轴11的槽。另一方面,变形例的销接纳部40形成为与齿条轴11的轴主体不同的部件,且安装在齿条轴11的轴主体的外周。
各实施方式的销驱动装置50具有螺线管52。另一方面,变形例的销驱动装置50具有液压室,利用液压来驱动限制销30。
各实施方式的后轮转向装置10的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具有相比中立位置靠右方X1侧的左转弯位置以及相比中立位置靠左方X2侧的右转弯位置。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后轮转向装置10的转向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具有相比中立位置靠左方X2侧的左转弯位置以及相比中立位置靠右方X1侧的右转弯位置。该变形例的后轮转向装置10的转向节臂(省略图示)位于转向轴(省略图示)的后方。因此,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右侧限制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右转弯行驶中的接近直行行驶的行驶状态对应。当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位于左侧限制位置时,右后轮2R以及左后轮2L的转向角与左转弯行驶中的接近直行行驶的行驶状态对应。
各实施方式的后轮转向装置10通过控制装置60的控制来变更齿条轴11的在齿条轴向X上的位置。另一方面,变形例的后轮转向装置10与方向盘3A机械连接。

Claims (9)

1.一种中立位置锁止装置,该中立位置锁止装置限制使后轮转向的齿条轴的沿齿条轴向的移动,
所述中立位置锁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具备:
限制销,该限制销具有第一销侧壁部和第二销侧壁部,所述第一销侧壁部在中立位置限制所述齿条轴的沿所述齿条轴向的移动,所述第二销侧壁部在不同于所述中立位置的限制位置限制所述齿条轴的沿所述齿条轴向的移动;
销接纳部,该销接纳部形成于所述齿条轴,且具有第一轴侧壁部和第二轴侧壁部,当所述齿条轴位于所述中立位置时,所述第一轴侧壁部与所述第一销侧壁部接触,限制所述齿条轴的沿所述齿条轴向的移动,当所述齿条轴位于所述限制位置时,所述第二轴侧壁部与所述第二销侧壁部接触,限制所述齿条轴的移动;以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限制销沿趋向所述销接纳部的突出方向以及从所述销接纳部离开的脱出方向移动,
所述限制销以及所述销接纳部具有所述第二销侧壁部从所述第二轴侧壁部承受的所述脱出方向的力为零的构造,或者具有所述第二销侧壁部从所述第二轴侧壁部承受的所述脱出方向的力小于所述第一销侧壁部从所述第一轴侧壁部承受的所述脱出方向的力的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销侧壁部具有弯曲形状,且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二销侧壁部靠所述限制销的前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销侧壁部平行于与所述齿条轴向正交的销轴,
所述第一轴侧壁部相对于所述销轴倾斜,
所述第二轴侧壁部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一轴侧壁部靠所述销接纳部的开口部侧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销侧壁部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销侧壁部相对于与所述齿条轴向正交的销轴倾斜,且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二销侧壁部靠所述限制销的前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销侧壁部与所述销轴平行,
所述第一轴侧壁部与所述第一销侧壁部平行,
所述第二轴侧壁部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一轴侧壁部靠所述销接纳部的开口部侧的位置,且与所述第二销侧壁部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侧壁部相对于与所述齿条轴向正交的销轴以第一倾斜角度倾斜,
所述第二轴侧壁部相对于所述销轴倾斜,相对于所述销轴以小于所述第一倾斜角度的第二倾斜角度倾斜,且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一轴侧壁部靠所述销接纳部的开口部侧的位置,
所述第一销侧壁部弯曲或者相对于所述销轴倾斜,且形成于相比所述第二销侧壁部靠所述限制销的前端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销侧壁部相对于所述销轴倾斜,且与所述第二轴侧壁部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齿条轴位于所述限制位置时,所述第二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轴侧壁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当所述第一销侧壁部与所述第一轴侧壁部接触时,在所述限制销的前端面与所述销接纳部的底面之间形成有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销接纳部,与所述第一轴侧壁部的沿着与所述齿条轴向正交的销轴的销轴方向的长度相比,所述第二轴侧壁部的沿着所述销轴方向的长度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立位置锁止装置具有缓冲部件,
所述缓冲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销侧壁部以及所述第二轴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
9.一种后轮转向装置,该后轮转向装置具备齿条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轮转向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立位置锁止装置。
CN201310238258.0A 2012-06-20 2013-06-17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Pending CN1035078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644 2012-06-20
JP2012-138644 2012-06-20
JP2013036114A JP2014024536A (ja) 2012-06-20 2013-02-26 中立位置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る後輪転舵装置
JP2013-036114 2013-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853A true CN103507853A (zh) 2014-01-15

Family

ID=48746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8258.0A Pending CN103507853A (zh) 2012-06-20 2013-06-17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40563A1 (zh)
EP (1) EP2676868B1 (zh)
JP (1) JP2014024536A (zh)
CN (1) CN1035078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4320B2 (ja) * 2014-10-30 2018-07-2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の制御方法、伸縮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転舵装置
DE102015108520A1 (de) * 2015-05-29 2016-12-01 Saf-Holland Gmbh Lenksicher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1813A (en) * 1987-02-17 1989-03-14 Trw Inc. Center take-off electri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JPH0357775A (ja) * 1989-07-24 1991-03-13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357777A (ja) * 1989-07-27 1991-03-13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3114976A (ja) * 1989-09-26 1991-05-16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4183680A (ja) * 1990-11-16 1992-06-30 Hino Motors Ltd 前後輪操舵車の後輪ステアロック装置
DE4111799A1 (de) * 1991-04-11 1992-10-15 Opel Adam Ag Stellglied
CN101391619A (zh) * 2007-09-20 2009-03-2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轮车转向装置的限制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65657A (en) * 1920-08-06 1921-01-18 Leon J Campbell Transmission-lock
US1719032A (en) * 1927-04-28 1929-07-02 Fiat Spa Change-speed gear
GB649940A (en) * 1948-04-03 1951-02-07 Brown David & Sons Ltd New or improved means for transmitting longitudinal movement
US4126055A (en) * 1977-08-05 1978-11-21 Chrysler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reverse interlock
US4531422A (en) * 1983-08-29 1985-07-30 Dan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hift rod interlock system
US4614126A (en) * 1985-05-13 1986-09-30 Eaton Corporation Power synchronizer
JPH0357778A (ja) * 1989-07-27 1991-03-13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US5147004A (en) * 1991-01-07 1992-09-15 General Motors Corp. Powertrain-driven electromagnetic rear steering system
US5176231A (en) * 1991-09-16 1993-01-05 Pontiac Coil, Inc. Interlock device having reduced preload binding
DE19730695A1 (de) * 1996-07-18 1998-01-22 Atlas Fahrzeugtechnik Gmbh Getriebe
JPH10310076A (ja) * 1997-05-09 1998-11-24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車両の後輪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US6067871A (en) * 1997-09-12 2000-05-30 Eaton Corporation Variable resistance shift rail detent assembly and shift control method employing same
US7401677B2 (en) * 2002-02-13 2008-07-22 Trw Inc. Self-centering steering system
US7861612B2 (en) * 2007-04-02 2011-01-04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range shift control with neutral position lock
US20090032324A1 (en) * 2007-08-01 2009-02-0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with dual steering mechanisms
DE102008050810B4 (de) * 2008-10-08 2010-11-04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Gmbh Schalteinrichtung für ein Mehrgang-Schaltgetriebe mit einer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JP5796735B2 (ja) * 2011-06-20 2015-10-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後輪操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1813A (en) * 1987-02-17 1989-03-14 Trw Inc. Center take-off electric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JPH0357775A (ja) * 1989-07-24 1991-03-13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357777A (ja) * 1989-07-27 1991-03-13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3114976A (ja) * 1989-09-26 1991-05-16 Nissan Motor Co Ltd 四輪操舵車の後輪舵角制御装置
JPH04183680A (ja) * 1990-11-16 1992-06-30 Hino Motors Ltd 前後輪操舵車の後輪ステアロック装置
DE4111799A1 (de) * 1991-04-11 1992-10-15 Opel Adam Ag Stellglied
CN101391619A (zh) * 2007-09-20 2009-03-25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轮车转向装置的限制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4536A (ja) 2014-02-06
EP2676868A1 (en) 2013-12-25
US20130340563A1 (en) 2013-12-26
EP2676868B1 (en)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0875B (zh) 滑板车和用于操作滑板车的方法
JP5395832B2 (ja) 自動車のリアアクスル
US20080167160A1 (en) Drive type of spherical roller
JP3743762B1 (ja) 前二車輪車
CN208149478U (zh) 自动引导运输车底盘结构及自动引导运输车
US11738793B2 (en) Movable object with steering control
CN103079948A (zh) 上下车判定装置和上下车判定方法
CN103507853A (zh) 中立位置锁止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后轮转向装置
CN1825241A (zh) 改进的驾驶员控制组件
US20210001946A1 (en) Tilting structure of mobility device and mobilit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3771626A1 (en) Traveling vehicle
CN113799869A (zh) 具有姿态控制的可移动体
CN103796902A (zh) 用于机动车的方向盘装置
JP2010064501A (ja) 車輪走行体
CN1320936C (zh) 汽车模型
AU2020426864B2 (en) Mobile transport system
KR101409379B1 (ko) 독립 구동 및 조향 모듈과 이를 가지는 전동 모형 자동차
KR100670201B1 (ko) 주행 로봇
EP3744552A1 (en) Reciprocating pedals with dual-levered cam for asymmetric reciprocation
CN102825990A (zh) 伸展型叉车及悬挂机构
CN1651294A (zh) 自动转向轴
CN204802949U (zh) 高空作业车坑洞保护机构以及高空作业车
KR102541039B1 (ko) 모빌리티 장치의 틸팅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한 모빌리티 장치
CN115320305A (zh) 林用底盘和林用车辆
KR101986448B1 (ko) 볼타이어 구동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