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674B -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674B
CN103502674B CN201280019865.1A CN201280019865A CN103502674B CN 103502674 B CN103502674 B CN 103502674B CN 201280019865 A CN201280019865 A CN 201280019865A CN 103502674 B CN103502674 B CN 1035026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hoe
drop
pivotal axis
proof plate
rot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674A (zh
Inventor
片冈真
铃木隆之
村井理隆
林裕之
渡会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2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6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43/18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riction clutc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0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 F16D43/1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2043/145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angular speed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actuat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directly in a direction which has at least a radial component; with centrifugal masses themselves being the clutching members the centrifugal masses being pivo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通过向离合器瓦的侧表面施加摩擦而能够抑制颤抖现象等,并且其中该装置的轴向尺寸能够被减小从而产生更紧凑的装置,并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解决方案]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设置有:驱动板(1);离合器瓦(2);具有内周壁表面(3a)的壳体(3);摩擦元件(4),所述摩擦元件用于将驱动装置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壳体(3)并使得所述壳体旋转,所述摩擦元件被加接至所述离合器瓦(2)中的与所述内周壁表面(3a)相对的表面,并且当所述离合器瓦(2)在离心力作用下摆动时抵靠在所述内周壁表面(3a)上;和停止装置,该停止装置用来使所述离合器瓦(2)相对于所述驱动板(1)的摆动轴(L)停止;其中该停止装置包括停止板(5),该停止板具有压接部(5a),该压接部朝向所述离合器瓦(2)弯曲并在弹力作用下被迫抵靠所述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

Description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该离心式离合器装置通过使离合器瓦经由摩擦构件与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内圆周表面接触或分离来传递或切断驱动装置的驱动动力。
背景技术
离合器装置通常布置在用于将车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到驱动轮的传动系上,并且作为广泛使用的离合器装置,公知利用离心力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这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包括连接至发动机曲柄轴的驱动板、可摆动地安装在驱动板上的离合器瓦以及具有内圆周表面的壳体,离合器瓦在离心力作用下摆动时能够经由摩擦构件(衬片)与该内圆周表面接触。
由于由超过预定速度的驱动板的旋转引起的离合器瓦的摆动运动,发动机的驱动动力能够通过离合器瓦的摩擦构件与壳体的内圆周表面的接触而传递到输出轴。离合器瓦的与壳体的内圆周表面相对的每个表面都形成为具有圆弧形构造,摩擦构件固定在圆弧表面上。
已经提出了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该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设置有阻尼器装置,该阻尼器装置用来在离合器瓦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以抑制颤抖现象等。这种阻尼器装置包括金属板和盘形弹簧等,并且被构造成使金属板通过碟形弹簧的推动力与离合器瓦的侧表面弹性接触,从而通过在离合器瓦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来抑制颤抖现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4-36806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以上描述的现有技术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中,由于其设置有包括金属板和碟形弹簧等以在离合器瓦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的阻尼器装置,因此导致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轴向尺寸将极度增大的问题。另外,由于除了金属板和碟形弹簧之外还需要用于固定金属板的垫圈等,零件数量不利地增加,并且相应地,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制造成本将不利地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该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能够通过在离合器瓦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而抑制颤抖现象的发生,并且减小装置的轴向尺寸以及零部件数量,并相应地降低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制造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合器装置,该离合器装置包括:驱动侧旋转构件,该驱动侧旋转构件能围绕连接至驱动装置的轴旋转;离合器瓦,每个离合器瓦都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上的枢转轴上,并且当离心力施加在所述离合器瓦上时所述离合器瓦围绕所述枢转轴朝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的径向外侧摆动;从动侧旋转构件,该从动侧旋转构件以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方式容纳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并且具有在所述离合器瓦径向向外摆动时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瓦接合的内圆周表面;摩擦构件,每个摩擦构件都固定在所述离合器瓦的与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的所述内圆周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并且适合于与所述内圆周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以及防脱落装置,该防脱落装置用来防止所述离合器瓦从所述枢转轴脱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防脱落板,该防脱落板形成有压接部,该压接部朝向所述离合器瓦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压接部适合于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弹性接触。
第二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根据第一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被固定在所述枢转轴上。
第三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安装在所述枢转轴上,使得所述压接部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进行面接触。
第四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具有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均形成有孔,所述枢转轴穿过所述孔;其中在比所述防脱落板的固定部更接近所述枢转轴的顶端的位置在每个枢转轴上安装有锚固装置,以将所述防脱落板锚固在所述枢转轴上;并且其中在每个固定部上通过在从所述锚固装置径向向外的位置朝向所述锚固装置弯曲而形成有弯曲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防脱落板,该防脱落板形成有压接部,该压接部朝向所述离合器瓦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压接部适合于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弹性接触,因此可以通过在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来抑制颤抖现象的产生,并且减少了装置的轴向尺寸以及零部件数量,并相应地降低了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所述防脱落板被固定在所述枢转轴上,因此可以确保防止离合器瓦脱落并确保固定所述防脱落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所述防脱落板安装在所述枢转轴上,使得所述压接部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进行面接触,因此可以更稳定且更确定地向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施加摩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所述防脱落板具有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均形成有孔,所述枢转轴穿过所述孔;其中在比所述防脱落板的固定部更接近所述枢转轴的顶端的位置在每个枢转轴上安装有锚固装置,以将所述防脱落板锚固在所述枢转轴上;并且其中在每个固定部上通过在从所述锚固装置径向向外的位置朝向所述锚固装置弯曲而形成有弯曲部,因此可以防止锚固装置由于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的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而径向向外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在车辆上的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平面图,其中移除了防脱落板;
图4是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驱动板(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驱动板(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立体图,在该驱动板上安装有枢转轴和离合器瓦;
图6是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防脱落板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7是图1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沿着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防脱落板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的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XII-XI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所谓的“湿式离合器装置”,其布置在传动系上,通过使离合器瓦经由摩擦构件与壳体(即,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内圆周表面接触或分离而将车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到驱动轮或切断传递。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离心式离合器主要包括作为驱动侧旋转构件的驱动板1、离合器瓦2、作为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壳体3和作为防脱落装置的防脱落板5。
驱动板1是能与连接至发动机并通过发动机旋转的离合器轴L1一起旋转的盘状构件。驱动板1的外圆周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对置,当摩擦构件4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接触时驱动板1能够与壳体3一起旋转,而当摩擦构件4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分离时驱动板1能够独立于壳体3自由旋转。
如图4所示,驱动板1通过压印处理而在与离合器瓦2的接触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接触突起1b。每个接触突起1b从驱动板1朝向离合器瓦2略微突出并具有基本椭圆形构造。当离合器瓦2被组装到驱动板1时,接触突起1b适合于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接触(与防脱落板5所接触的侧表面相反的侧表面)。接触突起1b的设置使离合器瓦2能够实现稳定的摆动运动。
如图5所示,枢转轴L在预定位置(与离合器瓦2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位置)等间距地安装在驱动板1上,并且一个离合器瓦2安装在一个枢转轴L上。形成有花键的安装孔1a布置在驱动板1的中心,离合器轴L1插入在驱动板1的安装孔1a内,形成在离合器轴L1上的花键装配在驱动板1的花键内。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三个离合器瓦2沿着驱动板1的周边基本等距地安装在枢转轴L上。每个离合器瓦2都由多个层压铁板形成并具有预定重量。每个离合器瓦2都可围绕枢转轴L摆动,并且每个离合器瓦2在由于驱动板1的旋转而在离合器瓦2上施加离心力时朝驱动板1的径向外侧摆动。每个离合器瓦2可以由一体形成的单个构件形成。
如图1、图3和图5中所示,离合器瓦2在与防脱落板5接触的一侧上形成有被压接部2a。被压接部2a由较低位置处(从图5中的离合器瓦2的厚度方向看)的平坦表面形成,并适合于在离合器瓦2和防脱落板5被组装到驱动板1上时与形成在防脱落板5上的其中一个压接部5a接触。
另一方面,壳体3具有用于以能独立旋转的方式容纳驱动板1的容器状构造并连接至输出轴L2(参见图2)。输出轴L2通过车辆的变速装置连接至驱动轮,并且在驱动板1和壳体3通过离合器瓦2的摩擦构件4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接触而连接时能够通过输出轴L2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
摩擦构件4固定在离合器瓦2的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面对的表面上,并且在离合器瓦2在离心力作用下摆动而与内圆周表面3a接触时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至壳体3。也就是说,当摩擦构件4与壳体3的内圆周表面3a接触时,驱动板侧的驱动动力能够被传递至壳体侧。
如图3中所示,在相邻的离合器瓦2之间布置有卷簧S,从而当离心力由于驱动板1的旋转速度下降而减小时每个离合器瓦2能够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阻尼器T布置在驱动板1上,用于与离合器瓦2干涉,以限制离合器瓦2的摆动距离。
作为防脱落装置的防脱落板5用来防止离合器瓦2从枢转轴L脱落,并包括形成为如图6所示的基本环状构造的金属板。尽管防脱落板5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弹性恢复力即可,但出于强度考虑,诸如SUS之类的金属板是优选的。离合器瓦2可自由摆动地夹持在防脱落板5和驱动板1之间。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防脱落板5具有:压接部5a,所述压接部5a适合于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弹性接触;和形成有孔5bb的固定部5b,枢转轴L穿过孔5bb。也就是说,防脱落板5形成为使得,在已经将离合器瓦2组装在驱动板1的枢转轴L上之后,当通过将枢转轴L插入孔5bb内而将防脱落板5固定时,压接部5a可以借助其自身弹性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即被压接部2a)弹性接触。
如上所述,由于压接部5a弹性接触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并朝向驱动板侧(接触突起侧)向下挤压离合器瓦2,因此可以在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并因而抑制颤抖现象。根据本发明,由于每个压接部5a由在预定范围上延伸的平坦表面形成,压接部5a借助于面接触弹性挤压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因而压接部5a能够更确定且更稳定地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施加摩擦。
每个枢转轴L在比防脱落板5的固定部5b更接近其顶端的位置形成有环状凹槽La(图5),作为锚固装置的E形环(E形弹性挡圈)6卡合在环状凹槽La中以将防脱落板5锚固在枢转轴L上。因而,通过在比枢转轴L的固定部5b更接近顶端的位置使用作为锚固装置的E形环6,防脱落板5被构造成在轴向方向上被锚固在枢转轴L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每个固定部5b上通过在从锚固装置6径向向外的位置处朝向E形弹性挡圈(锚固装置)6弯曲而形成有弯曲部5ba。这使得可以防止锚固装置6由于驱动板1的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而从枢转轴L脱落。在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优选使E形弹性挡圈6在枢转轴L上定向成使其凹口部6a朝向径向外侧,以确保防止E形弹性挡圈6由于离心力而从枢转轴L脱落。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脱落装置包括朝向离合器瓦2略微弯曲并形成适合于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弹性接触的压接部5a的防脱落板5,因此可以通过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施加摩擦而抑制颤抖现象。此外,由于防脱落板5是一个简单的薄件,可以减少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还还可减少零部件数量。
防脱落板5既具有防止离合器瓦2从枢转轴L脱落的功能,又具有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施加摩擦的功能。另外,由防脱落板5施加至离合器瓦2的摩擦能够通过调节防脱落板5朝向离合器瓦侧的弯曲量而容易地调节。此外,由于通过将锚固装置(E形弹性挡圈)6安装在枢转轴L上的环状凹槽La中而将防脱落板5锚固在枢转轴L上,所以能够容易且确定地实现防脱落板5的定位,因而能够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施加期望的摩擦。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防脱落板5被锚固在枢转轴L上,所以可以确保防止离合器瓦2脱落并确保固定防脱落板5。防脱落板5相对于枢转轴L的固定不限于使用E形弹性挡圈的方式,可以使用任何其它公知的方式,例如敛缝等。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所谓的“干式离合器装置”,该干式离合器装置布置在传动系上,用于通过使离合器瓦经由摩擦构件与作为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壳体的内圆周表面接触或分离而将车辆发动机的驱动动力传递到驱动轮或从该驱动轮断开。如图9至图12中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主要包括作为驱动侧旋转构件的驱动板1、离合器瓦2、作为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壳体3和作为防脱落装置的防脱落板7。在该实施方式中还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那些结构元件,并且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作为防脱落装置的防脱落板7用来防止离合器瓦2从枢转轴L脱落,并包括形成为如图10所示的基本环状构造的金属板。尽管防脱落板7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其具有柔性和弹性恢复力即可,但出于强度考虑,诸如SUS之类的金属板是优选的。离合器瓦2可自由摆动地夹持在防脱落板7和驱动板1之间。
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防脱落板7具有:压接部7a,所述压接部7a适合于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即,被压接部2a)弹性接触;和形成有孔7ba的固定部7b,枢转轴L穿过孔7ba。也就是说,防脱落板7形成为使得,在已经将离合器瓦2组装在驱动板1的枢转轴L上之后,当通过将枢转轴L插入孔7ba内而将防脱落板7固定时,压接部7a可以借助其自身弹性而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弹性接触。
如上所述,由于压接部7a弹性接触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并朝向驱动板侧(接触突起侧)向下挤压离合器瓦2,因此可以在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上施加摩擦,并因而抑制颤抖现象。根据本发明,由于每个压接部7a由具有波状横截面的凸条形成,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压接部(即,凸条)7a的数量来按照期望调节施加至离合器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的摩擦。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由于该实施方式的防脱落装置包括朝向离合器瓦2略微弯曲并形成有适合于与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弹性接触的压接部7a的防脱落板7,可以通过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施加摩擦来抑制颤抖现象。此外,由于防脱落板7是简单的薄件,因此可以减少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还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
防脱落板7既具有防止离合器瓦2从枢转轴L脱落的功能,又具有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施加摩擦的功能。另外,由防脱落板7施加至离合器瓦2的摩擦能够通过调节板7朝向离合器瓦侧的弯曲量而容易地调节。此外,由于通过将锚固装置(E形弹性挡圈)6安装在枢转轴L上的环状凹槽La中而将防脱落板7锚固在枢转轴L上,能够容易且确定地实现防脱落板7的定位,因而能够向离合器瓦2的侧表面(被压接部2a)施加期望的摩擦。
另外,由于根据本发明防脱落板7锚固在枢转轴L上,可以确保防止离合器瓦2脱落并确保固定防脱落板7。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防脱落板7相对于枢转轴L的固定不限于使用E形弹性挡圈的方式,可以使用任何其它公知的方式,例如敛缝等。
尽管已经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描述和图示的这些实施方式。例如,防脱落板5、7可以安装在驱动板1的任何部分上而不是安装在枢转轴L上。另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一个、两个或四个离合器瓦布置在驱动板1上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或干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外观或其它附加功能的任何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只要该离心式离合器装置是以下这样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即可,其中防脱落装置包括具有朝向离合器瓦侧弯曲并适合于与离合器瓦的侧表面弹性接触的压接部的防脱落板。
附图标记说明
1驱动板(驱动侧旋转构件)
2离合器瓦
3壳体(从动侧旋转构件)
3a内圆周表面
4摩擦构件
5防脱落板(防脱落装置)
6E形环(锚固装置)
7防脱落板(防脱落装置)
L枢转轴

Claims (5)

1.一种离心式离合器装置,该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包括:
驱动侧旋转构件,该驱动侧旋转构件能围绕连接至驱动装置的轴旋转;
离合器瓦,每个离合器瓦都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固定于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上的枢转轴上,并且当离心力施加在所述离合器瓦上时所述离合器瓦围绕所述枢转轴朝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的径向外侧摆动;
从动侧旋转构件,该从动侧旋转构件以相对于彼此旋转的方式容纳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并且具有在所述离合器瓦径向向外摆动时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瓦接合的内圆周表面;
摩擦构件,每个摩擦构件都固定在所述离合器瓦的与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的所述内圆周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并且适合于与所述内圆周表面接触,从而将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以及
防脱落装置,该防脱落装置用来防止所述离合器瓦从所述枢转轴脱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落装置包括防脱落板,该防脱落板形成有压接部,该压接部朝向所述离合器瓦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压接部适合于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弹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被固定在所述枢转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安装在所述枢转轴上,使得所述压接部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瓦的侧表面进行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具有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均形成有孔,所述枢转轴穿过所述孔;其中在比所述防脱落板的固定部更接近所述枢转轴的顶端的位置在每个枢转轴上安装有锚固装置,以将所述防脱落板锚固在所述枢转轴上;并且其中在每个固定部上通过在从所述锚固装置径向向外的位置朝向所述锚固装置弯曲而形成有弯曲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离合器装置,其中所述防脱落板具有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均形成有孔,所述枢转轴穿过所述孔;其中在比所述防脱落板的固定部更接近所述枢转轴的顶端的位置在每个枢转轴上安装有锚固装置,以将所述防脱落板锚固在所述枢转轴上;并且其中在每个固定部上通过在从所述锚固装置径向向外的位置朝向所述锚固装置弯曲而形成有弯曲部。
CN201280019865.1A 2011-04-26 2012-04-24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7848A JP5758687B2 (ja) 2011-04-26 2011-04-26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JP2011-097848 2011-04-26
PCT/JP2012/060965 WO2012147738A1 (ja) 2011-04-26 2012-04-24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674A CN103502674A (zh) 2014-01-08
CN103502674B true CN103502674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07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8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02674B (zh) 2011-04-26 2012-04-24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58687B2 (zh)
CN (1) CN103502674B (zh)
WO (1) WO20121477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41944A (ja) 2014-08-14 2016-03-3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JP5925266B2 (ja) * 2014-09-17 2016-05-2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遠心式クラッチ装置
JP5913497B2 (ja) * 2014-09-17 2016-04-2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遠心式クラッチ装置
JP6200474B2 (ja) * 2015-10-08 2017-09-20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CN114251382A (zh) * 2021-12-28 2022-03-29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双向超越离合器
JP7191268B1 (ja) * 2022-09-01 2022-12-16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組付け装置
KR102620031B1 (ko) * 2023-10-19 2024-01-02 이영석 원심클러치를 이용한 전동식 이동대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519A (en) * 1997-05-24 1999-12-14 Andreas Stihl Ag & Co. Centrifugal clutch
CN1353256A (zh) * 2000-11-06 2002-06-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590796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离心式离合器的供油装置
CN1657798A (zh) * 2004-02-17 2005-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离合器
CN101223377A (zh) * 2005-07-20 2008-07-16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心式离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4033U (zh) * 1985-12-23 1987-07-02
JPH0746823Y2 (ja) * 1990-06-08 1995-10-25 アイシン化工株式会社 遠心クラッ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519A (en) * 1997-05-24 1999-12-14 Andreas Stihl Ag & Co. Centrifugal clutch
CN1353256A (zh) * 2000-11-06 2002-06-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CN1590796A (zh) * 2003-08-26 2005-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离心式离合器的供油装置
CN1657798A (zh) * 2004-02-17 2005-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心式离合器
CN101223377A (zh) * 2005-07-20 2008-07-16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离心式离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29730A (ja) 2012-11-22
JP5758687B2 (ja) 2015-08-05
WO2012147738A1 (ja) 2012-11-01
CN103502674A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674B (zh) 离心式离合器装置
US7878315B2 (en) Spring clutch
CN104279268A (zh) 带有改进的减震部件的双减震飞轮
KR101514102B1 (ko) 1차 휠에 대한 웨브의 반경방향 이동을 제한하기 위한 수단을 포함하는 듀얼 댐핑 휠이 마련되어 있는 마찰 클러치 장치
JPS6388345A (ja) フライホイ−ル組立体
JP2018510299A (ja) ベルトプーリデカップラ
CN104968965A (zh) 带扭矩限制器的阻尼器
JP2019518920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KR20120001521A (ko) 다이어프램 지지부재를 구비한 건식 더블 클러치
JP2009121522A (ja) 遠心クラッチ装置
JP2009531606A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ためのステータ及びクラッチを備えた構成組
JP2013113348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CN103080585B (zh) 扭转振动衰减装置
KR20170013023A (ko) 차량의 수동 변속기용 클러치 하우징
JP4828441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の支持構造
JP2013164090A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CN208013823U (zh) 踏板助力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306433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KR100872978B1 (ko) 프릭션 부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클러치 디스크어셈블리
KR20150037084A (ko) 듀얼 매스 플라이 휠 및 그의 제2플라이 휠 유닛
JPH1182630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JP6431491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KR20140076315A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JP2019100380A (ja) 遠心振り子式ダンパ装置
JP2018168906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