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598A -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598A
CN103502598A CN201180070468.2A CN201180070468A CN103502598A CN 103502598 A CN103502598 A CN 103502598A CN 201180070468 A CN201180070468 A CN 201180070468A CN 103502598 A CN103502598 A CN 103502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received heat
temperature
heat
combustion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4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崇
中谷好一郎
山下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02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2003/001Cool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的技术。本发明是使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循环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具有: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控制阀,为了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流通路径或流通量并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温度,根据指令被开闭控制;和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受热量,控制所述控制阀。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使用能够以电子方式调节阀开度的阀开度调节单元来控制内燃机的冷却水温度的技术,基于内燃机直到当前的运转条件来推定冷却水的温度的最佳值,基于将来的在内燃机入口的冷却水温度的推定值和所推定出的最佳值来调节阀开度调节单元的阀开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能够进一步将内燃机的冷却水温度控制为最佳的温度。
另一方面,公开了如下的技术:作为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使用通过包含从固相状态和液相状态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从而改变介质的比热容的粒子来使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6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448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5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若欲应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将冷却水的温度控制为基准,则因为冷却水的比热容可变的温度带(相变化温度带)窄故而不能适当地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即使将冷却水的目标温度设定到相变化温度带使冷却水的温度存在于相变化温度带,如果受热量即使在相变化温度带的容许范围内也很高,则当受热量进一步增加时,有可能会使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使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地上升而陷入过热。另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若将冷却水的目标温度设定为比相变化温度带低,则有可能会使内燃机的油变凉、内燃机的摩擦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本发明中采用以下的结构。
即,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使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循环,具有:
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
控制阀,为了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流通路径或流通量并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温度,根据指令被开闭控制;和
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受热量,控制所述控制阀。
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即使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冷却水的温度也不变化。所谓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是指,冷却水中的粒子发生相变化等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温度带,在该相变化温度带中,即使给予冷却水的热量(受热量)发生变化,粒子发生相变化比热容发生变化而冷却水的温度也不容易变化。即,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冷却水的温度维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下的受热量的容许范围宽。因此,若欲以冷却水的温度为基准来控制控制阀,则因为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窄故而控制阀的控制有时变得过度而不能适当地进行。这是因为:对于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的目标温度而言,无法判断冷却水的受热量,即使是目标温度的冷却水,作为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也可能会发生高的情况或低的情况。由此,即使是目标温度的冷却水,当受热量变化时,有可能立即脱离变化温度带。但是,如果以冷却水的受热量为基准来控制控制阀,则因为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范围宽,所以如果确定了目标受热量则能够在包含相变化温度带的范围内精细且适当地进行控制阀的控制。
由此,例如,如果将冷却水的目标受热量设定为相变化温度带内的低侧受热量,则即使受热量进一步增加,冷却水的温度也会维持在相变化温度带内,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降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另外,也不需要将冷却水的目标受热量过度地设低,能够避免因冷却水的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内燃机的油变凉、内燃机的摩擦增加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能够使得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也可以: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在向内燃机流入的入口所接受的入口受热量,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所述相变化温度带是所述粒子发生相变化且所述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温度带。
由此,因为能够将冷却水的目标入口受热量设定为接近相变化温度带内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所以即使进一步在内燃机中对冷却水施加受热量,冷却水的温度也会维持在相变化温度带内,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
也可以: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在从内燃机流出的出口所接受的出口受热量,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出口受热量变为超过所述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高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出口受热量被包含于所述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
由此,因为能够将冷却水的目标出口受热量设定为包含于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所以从内燃机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会维持在相变化温度带内,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
也可以:在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无法算出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降低。
由此,在无法算出受热量的情况下,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内燃机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冷却水的模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冷却水的温度与比热容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比热容变化的冷却水的每单位量冷却水的25℃基准下的受热量与冷却水的温度的关系的特性曲线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内燃机以及各种设备的受热量的模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计算流经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或流经旁支通路的冷却水的流量的映射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计算流经加热器芯的冷却水的流量、流经储水箱的冷却水的流量、流经油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流量、流经节气门以及EGR阀的冷却水的流量或流经EGR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流量的映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计算散热器的放热量、储水箱的放热量的映射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计算加热器芯的放热量的映射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计算油冷却器的放热量、节气门以及EGR阀的放热量或EGR冷却器的放热量的映射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基于入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的控制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基于入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的控制中的问题点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基于出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的控制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无法算出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的情况下的电子恒温器的控制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涉及的冷却水温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燃机;2冷却水通路;3散热器;4油冷却器;5a节气门;5bEGR阀;6储水箱;7加热器芯;8EGR冷却器;9电子恒温器;10水泵;11水温传感器;12ECU。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的概略构成的图。在图1所示的内燃机1中,为了冷却汽缸体以及汽缸盖而使冷却水在冷却水通路2中循环。作为冷却水通路2,设有冷却水流经散热器3的通路2a、冷却水流经油冷却器4的通路2b、冷却水流经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的通路2c、冷却水流经储水箱6的通路2d、冷却水流经加热器芯7的通路2e、冷却水流经EGR冷却器8的通路2f、冷却水直接流通的旁支通路2g。
散热器3使冷却水和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来对冷却水进行冷却。油冷却器4是水冷式油冷却器,使供给到内燃机1的油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对油进行冷却。节气门5a是在内燃机1中控制进气量的阀,由冷却水进行冷却。EGR阀5b是控制作为回流到内燃机1的排气的一部分的EGR气体量的阀,由冷却水进行冷却。储水箱6暂时储存冷却水。加热器芯7加热冷却水。EGR冷却器8是水冷式EGR冷却器,使回流到内燃机1的EGR气体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EGR气体。
在冷却水流经散热器3的通路2a中,与从汽缸体流来的冷却水流经油冷却器4的通路2b合流。另外,从冷却水流经散热器3的通路2a,分支有冷却水流经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的通路2c和冷却水流经储水箱6的通路2d。从汽缸体流来的冷却水流经EGR冷却器8的通路2f,合流到冷却水流经加热器芯7的通路2e。
在冷却水流经散热器3的通路2a和旁支通路2g合流的部位,配置有电子恒温器9。电子恒温器9是根据指令被开闭控制的控制阀,能够以通过开阀来使冷却水流经散热器3的方式改变冷却水的流通路径以及流通量来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此时,旁支通路2g使冷却水的流通量减小。反过来,能够以通过使电子恒温器9关阀来使冷却水难以流经散热器3的方式改变冷却水的流通路径以及流通量使冷却水的温度难以降低。此时,旁支通路2g中冷却水的流通量增加。在电子恒温器9的下游,将冷却水送入到水泵10。水泵10将冷却水吸上来供给到内燃机1的汽缸体。另外,在内燃机1的出口连接有冷却水通路2的部位,配置有水温传感器11,由水温传感器11检测从内燃机1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
在此,流经冷却水通路2的冷却水是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也就是说,冷却水是包含通过从固相状态和液相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来改变介质的比热容的粒子且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此外,作为粒子,不仅可以使用从固相状态和液相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的粒子,也可以使用从液相状态和气相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的粒子等。冷却水是将以胶囊方式包含如图2所示当温度达到一定以上时内部的物质从固体向液体发生相变化的物质的粒子混入到冷却水的溶剂中而得到的冷却水。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冷却水的模型的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冷却水的温度和比热容的关系的图。如图2所示冷却水中的多个粒子从固相状态和液相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由此产生图3所示的多个粒子发生相变化且冷却水的比热容变化的可变比热容区域。该可变比热容区域成为即使对冷却水提供热量也为粒子发生相变化且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相变化温度带(参照图4)。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比热容变化的冷却水的每单位量冷却水的25℃基准下的受热量和冷却水的温度的关系的特性曲线的图。所谓图4所示的相变化温度带是指,冷却水中的粒子从固相状态和液相状态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发生相变化且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温度带,在该相变化温度带中,即使对冷却水提供的受热量发生了变化,粒子发生相变化且比热容变化而冷却水的温度也不容易变化。通过使用这样的冷却水,能够通过在内燃机1的预热过程中与以往相比减小冷却水的比热容来提高内燃机1的预热性并提高燃料经济性,在预热后在某一定的温度域(相变化温度带)比热容变高,因此能够增大受热量的容许范围而避免过热等。
在该内燃机1中并设有ECU(电子控制单元)12。在ECU12上经由电配线连接有水温传感器11等各种传感器,这些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ECU12。另一方面,在ECU12上经由电配线连接有节气门5a、EGR阀5b、加热器芯7以及电子恒温器9、水泵10等,通过ECU12来控制这些设备。
(冷却水温控制)
以往以来,进行的是基于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电子恒温器。例如,推定冷却水将来的最佳温度,控制电子恒温器来调节冷却水的温度以达到该最佳温度。然而,在作为冷却水使用本实施例这样的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存在没有活用该冷却水的优点的问题。
也就是说,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即使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冷却水的温度也不变化。即,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冷却水的温度维持不发生变化的状态下的受热量的容许范围宽。因此,若欲如以往那样基于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电子恒温器,则因为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窄故而有时电子恒温器的控制变得过度而无法适当地进行。这是因为:对于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中的目标温度而言,无法判断冷却水的受热量,即使是目标温度的冷却水,作为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也可能会发生高的情况(图4点A)和低的情况。图4所示的点A是内燃机出口的冷却水在相变化的温度带内的目标温度,为在相变化温度带内冷却水的受热量高时的冷却水的状态。由此,即使是相变化温度带内的目标温度的冷却水,当受热量变化时,也有可能会立即脱离相变化温度带。在例如图4的点A的情况下,若在骤然的高负荷时等受热量增加,则冷却水的温度会超过相变化温度带、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了过热。
为了避免这样的过热,也考虑将冷却水的目标温度设定为低于相变化温度带。图4所示的点B是内燃机出口的冷却水在比相变化温度带低的目标温度时的冷却水的状态。但是,在图4的点B的情况下,在冷却水通路中循环而温度降低的内燃机入口的冷却水的温度与相变化温度带相比而过度地降低,内燃机的油会变凉,内燃机的摩擦会增加。
如上所述,在使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当基于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电子恒温器时,没有活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优点,无法适当地控制电子恒温器。因此,无法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算出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基于所算出的受热量来控制电子恒温器9。如此一来,因为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范围宽,所以如果确定了目标受热量则能够在包含相变化温度带的范围内精细且适当地进行控制阀的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控制,算出冷却水在向内燃机流入的入口所接受的入口受热量。然后,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所算出的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所述相变化温度带是粒子发生相变化且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温度带。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内燃机以及各种设备的受热量的模型的图。如图5所示,内燃机1的入口受热量,能够根据在从内燃机1流出的出口所接受的出口受热量和各种设备的授受热量以及各种设备中的流量来算出。算出入口受热量的ECU12与本发明的受热量算出单元对应。各种设备的授受热量是在散热器3、旁支通路2g、加热器芯7、储水箱6、油冷却器4、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EGR冷却器8中分别流通的冷却水的授受热量。各种设备中的流量是在散热器3、旁支通路2g、加热器芯7、储水箱6、油冷却器4、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EGR冷却器8中分别流通的冷却水的流量。
以下说明内燃机1的入口受热量的算出方法。首先,算出在从内燃机1流出的出口所接受的出口受热量。出口受热量Qengout,如图4所示,能够通过将由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在内燃机1的出口的冷却水的温度Tengout取入到冷却水的特性曲线上来导出。算出出口受热量的ECU12与本发明的受热量算出单元对应。
接着,算出各种设备中的流量。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计算流经散热器3的冷却水的流量Grad和流经旁支通路2g的冷却水的流量Gby的映射的图。Grad或Gby,因为取决于电子恒温器9的阀开度和水泵10的转速,所以能够通过将该值取入到图6所示的映射中来算出。在此,作为电子恒温器9的阀开度,能够挪用控制上的开度。作为水泵10的转速,在机械式水泵的情况下能够使用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的值,在电动式水泵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驱动马达的转速。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计算流经加热器芯7的冷却水的流量Gheat、流经储水箱6的冷却水的流量Gres、流经油冷却器4的冷却水的流量Goil、流经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的冷却水的流量Gthr或流经EGR冷却器8的冷却水的流量Gegr的映射的图。Gheat、Gres、Goil、Gthr或Gegr,因为取决于水泵10的转速,所以能够通过将该值取入到图7所示的映射中来算出。
接着,算出各种设备的授受热量。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计算散热器3中的放热量ΔQrad和储水箱6中的放热量ΔQres的映射的图。ΔQrad或ΔQres,因为取决于各设备所受到的风速和流经各种设备的冷却水的流量,所以能够通过将这些值取入到图8所示的映射中来算出。在此,作为风速,能够使用将车速和车辆的风扇的风速相加得到的值等。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计算加热器芯7中的放热量ΔQheat的映射的图。ΔQheat,因为取决于加热器风量和流经加热器芯7的冷却水的流量,所以能够通过将这些值取入到图9所示的映射中来算出。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计算油冷却器4中的放热量ΔQoil、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中的放热量ΔQthr、或EGR冷却器8中的放热量ΔQegr的映射的图。ΔQoil、ΔQthr或ΔQegr,因为取决于由水温传感器11检测到的在内燃机1的出口的冷却水的温度和流经各种设备的冷却水的流量,所以能够通过将这些值取入到图10所示的映射中来算出。然后,从出口受热量减去各种设备的放热量来算出各种设备的受热量。也就是说,散热器3中的受热量Qrad=Qengout-ΔQrad。储水箱6中的受热量Qres=Qengout-ΔQres。此外,因为在旁支通路2g中几乎没有进行热的授受,所以旁支通路2g中的受热量Qby=Qengout。加热器芯7中的受热量Qheat=Qengout-ΔQheat。油冷却器4中的受热量Qoil=Qengout-ΔQoil。节气门5a以及EGR阀5b中的受热量Qthr=Qengout-ΔQthr。EGR冷却器8中的受热量Qegr=Qengout-ΔQegr。
接着,算出在向内燃机1流入的入口所接受的入口受热量。入口受热量Qengin是将各种设备的受热量和各种设备中的流量相乘得到的值的总和除以各种设备的受热量得到的。也就是说,入口受热量Qengn=(Qrad×Grad+Qres×Gres+Qby×Gby+Qheat×Gheat+Qoil×Goil+Qthr×Gthr+Qegr×Gegr)÷(Qrad+Qres+Qby+Qheat+Qoil+Qthr+Qegr)。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基于入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9的控制的图。如图11所示,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如上述那样算出的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换言之,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所算出的入口受热量变为作为目标受热量的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能够预先通过实验和/或验证等来决定。控制电子恒温器9的ECU12与本发明的控制单元对应。由此,如果入口受热量低于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则电子恒温器9被向关闭一侧进行控制以使流入散热器3的冷却水的量减少。另一方面,如果入口受热量高于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则电子恒温器9被向开启一侧进行控制以使流入散热器3的冷却水的量增加。
如此能够将冷却水的目标受热量设定为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所以即使受热量进一步增加,冷却水的温度也会维持在相变化温度带内,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另外,也不需要将冷却水的目标受热量过度地设低,能够避免因冷却水的温度过低而引起的内燃机的油变凉、内燃机的摩擦增加的情形。
根据本实施例,在使用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基于入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9的控制中的问题点的图。当基于入口受热量来控制电子恒温器9时,如图12所示,出口受热量有时变为超过相变化温度带的高受热量。在高负荷时等有可能发生该情况,容易过热。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出口受热量变为超过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高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出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内的较高受热量。此外,也可以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出口受热量被包含于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控制,当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时,如图12所示,出口受热量有时会变为超过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高受热量。在该情况下,停止基于入口受热量的控制,如图13所示,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出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内的较高受热量。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基于出口受热量的电子恒温器9的控制的图。在此,使出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内的较高受热量是由于:因为能够将入口受热量也维持为较高受热量,所以能够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如此能够将冷却水的目标出口受热量设定为包含于相变化温度带内的较高受热量,所以从内燃机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被维持在相变化温度带内,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比热容立即变低冷却水的温度一口气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
当如上所述基于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控制电子恒温器9时,有时因传感器异常、发动机异常、各种设备异常等某种原因而无法算出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在该情况下,无法基于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来控制电子恒温器9。
因此,在无法算出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
图14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在无法算出入口受热量和/或出口受热量的情况下的电子恒温器9的控制的图。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的控制,将电子恒温器9向开启一侧控制为开启一定开度以上,以向散热器3流通一定量以上的冷却水,使出口受热量变为比相变化温度带低的受热量。此外,在异常事态下,可以使出口受热量比图14所示情况下的出口受热量更低,因此可以将电子恒温器9控制为全开以使冷却水以能够流通的全量流向散热器3。
如此,在无法算出受热量的情况下,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能够避免冷却水的温度上升而陷入过热的情形。
(冷却水温控制例程)
基于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ECU12中的冷却水温控制例程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实施例涉及的冷却水温控制例程的流程图。本例程由ECU12来执行。执行本例程的ECU12与本发明的控制单元对应。
当开始图15所示的例程时,在S101中算出入口受热量。此时,也算出出口受热量。在S102中,判断S101中入口受热量以及出口受热量的算出是否发生了错误(NG)。在S102中判断为肯定时,移向S106。在S102中判断为否定时,移向S103。在S103中,判断出口受热量是否变为超过相变化温度带的高受热量。在S103中判断为肯定的情况下,移向S105。在S103中判断为否定的情况下,移向S104。在S104中,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在S105中,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出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内的较高受热量。在S106中,控制电子恒温器9以使冷却水的温度降低。在S104~S106的处理之后,暂且结束本例程。
根据以上的本例程,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改变冷却水温度的控制阀并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冷却水的相变化温度带。
(其他)
本发明涉及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并没有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使比热容可变的冷却水循环,具有:
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所接受的受热量;
控制阀,为了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流通路径或流通量并改变所述冷却水的温度,根据指令被开闭控制;和
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受热量,控制所述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在向内燃机流入的入口所接受的入口受热量,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入口受热量接近相变化温度带的低侧开始受热量,所述相变化温度带是所述粒子发生相变化且所述冷却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的状态的温度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所述冷却水在从内燃机流出的出口所接受的出口受热量,
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算出的所述出口受热量变为超过所述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的高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出口受热量被包含于所述相变化温度带内的受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在所述受热量算出单元无法算出受热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控制阀以使所述冷却水的温度降低。
CN201180070468.2A 2011-04-28 2011-04-28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35025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0443 WO2012147202A1 (ja) 2011-04-28 2011-04-28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温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598A true CN103502598A (zh) 2014-01-08

Family

ID=4707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468.2A Pending CN103502598A (zh) 2011-04-28 2011-04-28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30753A1 (zh)
EP (1) EP2703617A4 (zh)
JP (1) JP5780299B2 (zh)
CN (1) CN103502598A (zh)
WO (1) WO20121472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596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10985194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温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1566B (zh) * 2013-01-23 2016-03-30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发动机系统
JP6347150B2 (ja) * 2014-05-14 2018-06-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KR101646130B1 (ko) * 2015-03-02 2016-08-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써모스탯을 갖는 엔진 냉각시스템
JP6658665B2 (ja) * 2017-04-28 2020-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KR102440603B1 (ko) * 2017-10-24 2022-09-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이지알 쿨러를 구비한 엔진 냉각시스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0501A (ja) * 2005-03-03 2006-09-14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の冷却システム
GB2425619A (en) * 2005-03-22 2006-11-01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Method of IC Engine cooling incorporating fuzzy logic
US7267086B2 (en) * 2005-02-23 2007-09-11 Emp Advanced Development, Ll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JP2007321633A (ja) * 2006-05-31 2007-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熱源の冷却方法
JP2009174362A (ja) * 2008-01-23 2009-08-06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排気還流ガス冷却装置
CN101566113A (zh) * 2009-06-03 2009-10-2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8484A (en) * 1987-07-13 1988-09-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Actively pressurized engine cooling system
US5381952A (en) * 1993-10-15 1995-01-17 Standard-Thomson Corporation Fail-safe thermostat
DE10117027C2 (de) * 2001-04-05 2003-03-27 Siemens Ag Flüssigkeitsgekühlte Röntgenröhre mit Phasenwechselmaterial(PCM) enthaltenden Mikrokapseln in der Kühlflüssigkeit
US20040019123A1 (en) * 2002-07-24 2004-01-29 Sehoon Kwak Multi-phase suspension coolant
JP4353851B2 (ja) 2004-05-17 2009-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系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ンジン冷却系制御装置
JP2006017436A (ja) * 2004-07-05 2006-01-19 Honda Motor Co Ltd 蓄熱システム
JP4821247B2 (ja) 2005-10-06 201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制御装置
JP2009044896A (ja) 2007-08-10 2009-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7086B2 (en) * 2005-02-23 2007-09-11 Emp Advanced Development, Ll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JP2006240501A (ja) * 2005-03-03 2006-09-14 Nissan Motor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の冷却システム
GB2425619A (en) * 2005-03-22 2006-11-01 Visteon Global Tech Inc Method of IC Engine cooling incorporating fuzzy logic
JP2007321633A (ja) * 2006-05-31 2007-12-13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冷却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熱源の冷却方法
JP2009174362A (ja) * 2008-01-23 2009-08-06 Toyota Motor Corp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排気還流ガス冷却装置
CN101566113A (zh) * 2009-06-03 2009-10-28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5969A (zh) * 2017-03-24 2018-10-0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8625969B (zh) * 2017-03-24 2020-07-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10985194A (zh) * 2019-12-23 2020-04-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温度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7202A1 (ja) 2012-11-01
EP2703617A1 (en) 2014-03-05
JP5780299B2 (ja) 2015-09-16
EP2703617A4 (en) 2015-06-24
JPWO2012147202A1 (ja) 2014-07-28
US20140130753A1 (en) 201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598A (zh) 内燃机的冷却水温控制装置
JP6378055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CN103216306B (zh) 具有在冷却液回路中布置的泵的内燃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US9243545B2 (en) Liquid-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liquid-cooled cylinder head and with liquid-cooled cylinder block
US1016136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olant circuit
JP6265171B2 (ja) 車両の熱交換装置
CN104653269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蓄热装置
US201402459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liquid-cooled cylinder head and liquid-cooled cylinder block
WO2016143611A1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7248378B2 (ja) 船舶の冷却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CN108138641A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2013087761A (ja) エンジン冷却水循環システム
CN108699946B (zh) 内燃机冷却系统
CN103314194A (zh) 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JP6131937B2 (ja) ロータリピストン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JP5637047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温制御装置
Wilson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JP5724944B2 (ja) 電磁弁制御装置
CN105715354A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JP6604540B2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WO2017119454A1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及び自動変速機の作動液の温度制御方法
JP2015059532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及びエンジン冷却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05319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2012102625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KR20140020067A (ko) 차량 엔진 냉각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