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192A -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 Google Patents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192A
CN103502192A CN201280021578.4A CN201280021578A CN103502192A CN 103502192 A CN103502192 A CN 103502192A CN 201280021578 A CN201280021578 A CN 201280021578A CN 103502192 A CN103502192 A CN 103502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less
bpa
approximately
pro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5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约翰内斯·德布劳沃尔
保卢斯·约翰内斯·马里亚·埃斯鲍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Original Assignee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99,02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735634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099,03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20283485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iled Critical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ublication of CN103502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4Polyesters containing both carboxylic ester groups and carbonat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7/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7/11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 C07C37/2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action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using aldehydes or ke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9/00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39/12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with no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aromatic rings
    • C07C39/15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hydroxy or O-meta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polycyclic with no unsaturation outside the aromatic rings with all hydroxy groups on non-condensed rings, e.g. phenylphenol
    • C07C39/16Bis-(hydroxyphenyl) alkanes; Tris-(hydroxyphenyl)alk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4Arom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披露了用于进行缩合反应的方法。具体地,披露了用于生产高纯度双酚A的多种方法,在所述方法中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与溶剂结晶步骤相结合。

Description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催化剂体系,具体涉及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
背景技术
许多传统缩合反应使用无机酸催化剂如硫酸或盐酸。此类无机酸催化剂的使用可导致必须从反应流中分离的、不希望的副产物的形成。也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但固有的低酸浓度可能需要使用促进剂(助催化剂)或速率加速剂。
当用作催化剂体系的一部分时,反应促进剂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在苯酚和酮缩合形成双酚A(BPA)的情况下,反应促进剂可提高对于希望的对-对BPA异构体的选择性。
反应促进剂可用作其中促进剂作为独立分子存在于反应介质中的本体促进剂(助催化剂),或用作其中促进剂连接至催化剂体系的磺酸酸性部分的附着促进剂(助催化剂)。
在BPA的合成中,使用3-巯基丙酸(3-MPA)可产生与优选的p,p-BPA异构体相反的显著量的较不希望的o,p-BPA异构体。
尽管大量努力已经应用于开发与使用本体和附着促进剂体系,然而对于能够提供高纯度反应产物的制造过程和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仍然存在需要。因此,对于解决与现有的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相关的这些和其他缺点存在需要。通过本发明公开的组合物和方法满足了这些和其他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本文中体现和广泛描述的,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涉及催化剂体系,具体涉及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化学缩合反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以产生流出物,然后使流出物进行溶剂结晶的步骤。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方法,包括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以产生流出物,然后使流出物进行溶剂结晶的步骤,其中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包括交联的、具有磺酸基的磺化离子交换树脂,且交联度从1%至4%。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的方法,其中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包括二甲基噻唑烷促进剂(助催化剂)。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的方法,其中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包括离子结合至存在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约18%至约25%的磺酸基的促进剂。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中在溶剂结晶步骤之前,使反应器流出物进行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分离离子交换树脂床、脱水步骤、苯酚回收步骤、或它们的组合。
在第六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不具有或基本上不具有无机杂质和/或硫杂质的双酚A反应产物。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至少约99.5wt%的有机物纯度和小于约5ppm的硫浓度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呈现小于约1.5的色度(YI)。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小于约2ppm的硫浓度的双酚A单体。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呈现小于约1.3的色度(YI)。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呈现小于约10的色度(YI)。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呈现小于约7的色度(YI)。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通过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以产生流出物,然后使流出物进行溶剂结晶步骤而制备的一种双酚A,所述双酚A具有适合用于光学应用且要求高透射率和低色度的聚碳酸酯的制造中的纯度水平。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由本文中所描述的双酚A制备的聚碳酸酯。
附图说明
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几个方面并与说明书一同起解释本发明原理的作用。
图1示出了直接模塑之后,作为单体合成催化剂和促进剂(助催化剂)体系的函数,2.5mm塑料色卡(color chip)中的黄色指数。
图2示出了在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作为单体合成催化剂和促进剂体系的函数,2.5mm塑料色卡中的黄色指数。
图3示出了直接模塑之后,作为单体有机物纯度和单体合成催化剂和促进剂体系的函数,2.5mm塑料色卡中的黄色指数。
图4示出了在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作为单体有机物纯度和单体合成催化剂和促进剂体系的函数,2.5mm塑料色卡中的黄色指数。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本发明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包括在其中的实施例,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
在披露和描述本发明的化合物、组合物、制品、体系(系统)、设备、和/或方法之前,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它们不限于特定的合成方法;或者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它们不限于特定的试剂,当然,对于这些可以改变。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方面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尽管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的任意方法和材料可以用在本发明的实践或测试中,但以下将描述实施例方法和材料。
通过援引将本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开出版物结合于此以披露和描述与所引用的公开出版物有关的方法和/或材料。
定义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如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尽管类似于或等同于本文中所描述的那些的任意方法和材料可以用在本发明的实践或测试中,但以下将描述实施例方法和材料。
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如在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种”、以及“该”包括复数指示物。因此,例如,提及“一种酮”包括两种或多种酮的混合物。
在本文中,范围可表示为从“约”一个特定值和/或至“约”另一个特定值。当表示这样一种范围时,另一方面包括从一个特定值和/或至另一个特定值。类似地,当数值表示为近似值时,通过使用先行词“约”,应当理解特定值形成另一方面。应进一步理解,每个范围的端点对于与另一端点相关和与另一端点无关都很重要,并且独立于可结合用于相同性质的其它表达范围的端点。还应当理解,本文披露了大量数值,并且每一数值在本文中还披露为“约”除数值本身之外的特定值。例如,如果披露了数值“10”,那么也披露了“约10”。还应当理解,还披露了两个具体单元之间的每一单元。例如,如果披露了10和15,那么也披露了11、12、13和14。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可选的”或“可选地”意指随后描述的事件或情形可以发生或者可以不发生,因而这种描述包括其中所述事件或情形发生的情况和其中所述事件或情形没有发生的情况。例如,短语“可选地取代烷基”意指烷基可以被取代或可以不被取代,因而这种描述包括取代和未取代的烷基。
本发明披露了用于制备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组分以及用于本文中披露的方法中的组合物本身。在本文中披露了这些材料和其它材料,并且应当理解当披露的这些材料的组合、亚组、相互作用、组等时,尽管不能够明确地披露具体提及的每个不同的个别组合和集合式组合以及这些化合物的互换,但在本文中具体地预期了每一种并进行了描述。例如,如果披露并讨论了特定的化合物,并且讨论了能够制成包括所述化合物的多种分子的大量改性,除非具体指出与之相反,否则具体预期的是化合物以及可能的改性的每一个组合和互换。因此,如果披露了一类分子A、B和C以及一类分子D、E和F,并且披露了组合分子A-D的实例,则即使没有单独地列举每一个,也认为披露了对其进行逐一和共同预期意义上的组合,A-E、A-F、B-D、B-E、B-F、C-D、C-E、以及C-F。同样地,也披露了这些中的任意亚组或组合。因此,例如,应认为披露了亚组A-E、B-F、以及C-E。这一概念适用于本申请的所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制备和使用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如果存在各种能够实施的附加步骤,应当理解这些附加步骤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与本发明方法中的任一特定实施方式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组合一起实施。
参考说明书和最终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组合物或制品中的具体元素或组分(组件)的重量份表示以重量份表示的组合物或制品中的元素或组分和任意其它元素或组分之间的重量关系。因此,在包含2重量份的组分X和5重量份的组分Y的化合物中,X和Y以2:5的重量比存在,并且以这种不考虑附加组分是否包含于化合物中的这种比例存在。
除非具体指出与之相反,否则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基于组分包含在其中的制剂或组合物的总重量。
如在说明书和最终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化学物种的残基是指特定反应流程或者随后的制剂或化学产品中的化学物种的合成产物部分,不管所述部分是否实际上从化学物种获得。因此,聚酯中的乙二醇残基是指聚酯中的一个或多个-OCH2CH2O-单元,不管乙二醇是否用于制备聚酯。类似地,聚酯中的癸二酸残基是指聚酯中的一个或多个-CO(CH2)8CO-部分,不管残基是否通过癸二酸或其酯反应获得的聚酯而获得。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烷基”是1至24个碳原子的支链或无支链的饱和烃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二十烷基、二十四烷基等。“低级烷基”基团是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烷氧基”是通过单一的、末端醚键结合的烷基基团,即,“烷氧基”基团可定义为其中R是如上所定义的烷基的-OR。“低级烷氧基”基团是包含1至6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基团。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烯基”是从2至24个碳原子并且结构式包含至少一个碳-碳双键的烃基。不对称结构如(AB)C=C(CD)用来包含E和Z异构体。这可以假定为在其中存在不对称烯烃的本文中的结构式,或者它可通过键符号C明确表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炔基”是2至24个碳原子并且结构式中包含至少一个碳-碳三键的烃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芳基”是任何碳基芳族基团,包括但不限于苯、萘等。术语“芳族的”还包括“杂芳基”,其定义为具有在芳族基团的环中结合至少一个杂原子的芳族基团。杂原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氮、氧、硫、以及磷。芳基可以被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基团取代,所述基团包括但不限于烷基、炔基、烯基、芳基、卤化物、硝基、酯、酮、醛、羟基、羧酸、或烷氧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环烷基”是由至少三个碳原子组成的非芳族的碳基环。环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术语“杂环烷基”是如上述定义的环烷基,其中所述环的碳原子中至少一个被杂原子取代,所述杂原子例如但不限于氮、氧、硫或磷。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芳烷基”是具有与芳族基团相连的上述定义的烷基、炔基或烯基的芳基。芳烷基的实例是苄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羟烷基”是具有至少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上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杂环烷基。
术语“烷氧基烷基”定义为具有至少一个氢原子被上述烷氧基取代的上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杂环烷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酯”由式-C(O)OA表示,其中A可以是上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烷基、或杂环烯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碳酸酯基”由式-OC(O)OR表示,其中R可以是氢,上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杂环烷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羧酸”由式-C(O)OH表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醛”由式-C(O)H表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酮基”由式-C(O)R表示,其中R是上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杂环烷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羰基”由式C=O表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醚”由式AOA1表示,其中A和A1可以独立地是上述的烷基、卤代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杂芳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烷基、或杂环烯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硫-氧代基团”由式-S(O)2R、-OS(O)2R、或-OS(O)2OR表示,其中R可以是氢,上述的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杂环烷基。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具体表明与之相反,否则术语“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promoter catalyst system)”意指包括促进剂(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促进剂催化剂体系还可以称为表明在催化剂体系中存在促进剂(助催化剂)的促进催化剂体系(助催化的催化剂体系)。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具体表明与之相反,否则术语“聚碳酸酯”意指具有式(1)的碳酸酯单元重复结构的组合物: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071
其中,R1基团总数的至少60%包含芳族部分和余量的脂族、脂环族、或芳族(部分)。在一个方面,每个R1是C6-30芳基,即,包含至少一个芳族部分。R1可以是衍生自式HO-R1-OH,特别是式(2)的二羟基化合物:
HO–A1–Y1–A2–OH    (2)
其中,A1和A2各自是单环的二价芳基,并且Y1是具有一个或两个将A1与A2分隔的原子的单键或桥连基。在一个方面,一个原子将A1与A2分隔。具体地,每个R1可以衍生自式(3)的二羟基芳族化合物: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081
其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卤素、C1-12烷氧基、或C1-12烷基;并且p和q各自独立地是0至4的整数。应当理解,当p是0时,Ra是氢;并且同样地,当q是0时,Rb是氢。同样在式(3)中,Xa是连接两个羟基取代的芳族基团的桥连基,其中桥连基和每个C6亚芳基基团的羟基取代基彼此以邻、间、或对位(特别是对位)排列在C6亚芳基基团上。在一个方面,桥连基Xa是单键、-O-、-S-、-S(O)-、-S(O)2、-C(O)-或C1-18有机基团。C1-18有机桥连基可以是环状或非环状的、芳香或非芳香的,并且可进一步包含杂原子如卤素、氧、氮、硫、硅或磷。可以排列C1-18有机基团使得连接至其中的C6亚芳基基团各自连接至普通的烷叉基(次烷基)碳或连接至C1-18有机桥连基的不同碳。在一个方面,p和q各自为1,并且Ra和Rb各自是排列在每个亚芳基基团上的羟基间位的C1-3烃基,尤其是甲基。
在另一方面,Xa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3-18环烷叉基(次环烷基)、式-C(Rc)(Rd)-的C1-25烷叉基,其中Rc和Rd各自独立地是氢、C1-12烷基、C1-12环烷基、C7-12芳烷基、C1-12杂烷基、或环状的C7-12杂芳烷基、或式-C(=Re)-的基团,其中Re是二价C1-12烃基。这种类型的基团包括亚甲基、环己基亚甲基、乙叉基(次乙基)、新戊叉基(次新戊基)、和异丙叉基(次异丙基)、以及2-[2.2.1]-双环庚叉基、环己叉基(次环己基)、环戊叉基(次环戊基)、环十二烷叉基(次环十二烷基)、以及金刚烷叉基(次金刚烷基)。
在另一方面,Xa是C1-18亚烷基、C3-18环亚烷基、稠合的C6-18环亚烷基、或式-B1-G-B2-的基团,其中B1和B2为相同或不同的C1-6亚烷基,并且G是C3-12环烷叉基或C6-16亚芳基基团。例如,Xa可以是式(4)的取代的C3-18环烷叉基: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091
其中,Rr、Rp、Rq以及Rt各自独立地是氢、卤素、氧、或C1-12烃基;Q是直接键、碳、或二价氧、硫、或-N(Z)-,其中Z是氢、卤素、羟基、C1-12烷基、C1-12烷氧基、或C1-12酰基;r是0至2,t是1或2,q是0或1,并且k是0至3,条件是Rr、Rp、Rq、以及Rt中的至少两个一起是稠合的环脂族、芳族、或杂芳族环。应当理解,在此稠环是芳族的,如在其中的环是稠合的式(4)中所示的环将具有不饱和碳-碳键接。当k是1且i是0时,如在式(4)中所示的环包含4个碳原子;当k是2时,如在式(4)所示的环包含5个碳原子;并且当k是3时,所述环包含6个碳原子。在一个方面,两个相邻基团(例如,Rq和Rt一起)形成芳族基团,且在另一方面,Rq和Rt一起形成一个芳族基团且Rr和Rp一起形成第二芳族基团。当Rq和Rt一起形成芳族基团时,Rp可以是双键氧原子,即,酮。
在一个方面,双酚(4)可用于制造包含式(4a)的苯并[c]吡咯酮碳酸酯(phthalimidine carbonate)单元的聚碳酸酯: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092
其中,Ra、Rb、p、以及q与在式(4)中一样,R3各自独立地是C1-6烷基,j是0至4,并且R4是C1-6烷基、苯基、或用至多5个C1-6烷基取代的苯基。具体地,苯并[c]吡咯酮碳酸酯单元是式(4b)的单元: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093
其中,R5是氢或C1-6烷基。在一个方面,R5是氢。其中R5是氢的碳酸酯单元(4a)可以衍生自2-苯基-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烷酮(也被称为N-苯基酚酞双酚(N-phenyl phenolphthalein bisphenol),或“PPPBP”)(也被称为3,3-双(4-羟基苯基)-2-苯基异吲哚啉-1-酮)。
这种类型的其它双酚碳酸酯重复单元是式(4c)和(4d)的靛红碳酸酯: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01
其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C1-12烷基,p和q各自独立地是0至4,且Ri是C1-12烷基、用1至5个C1-10烷基可选取代的苯基、或用1至5个C1-10烷基可选取代的苄基。在一个方面,Ra和Rb各自是甲基,p和q各自独立地是0或1,并且Ri是C1-4烷基或苯基。
衍生自其中Xb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3-18环烷叉基的双酚(4)的双酚碳酸酯单元的实例包括环己叉基桥联的、烷基取代的式(4e)的双酚: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02
其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C1-12烷基,Rg是C1-12烷基,p和q各自独立地是0至4,并且t是0至10。在一个具体方面,每个Ra和Rb中的至少一个排列在环己叉基桥连基的间位。在另一方面,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C1-4烷基,Rg是C1-4烷基,p和q各自是0或1,并且t是0至5。在另一方面,Ra、Rb、以及Rg各自是甲基,r和s各自是0或1,并且t是0或3,特别是0。例如,
衍生自其中Xb是取代或未取代的C3-18环烷叉基的其它双酚碳酸酯单元的实例包括金刚烷基单元(4f)和单元(4g):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11
其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C1-12烷基,并且p和q各自独立地是1至4。在一个具体方面,每个Ra和Rb中的至少一个排列在环烷叉基桥连基的间位。在一个方面,Ra和Rb各自独立地是C1-3烷基,并且p和q各自是0或1。在另一具体方面,Ra、Rb各自是甲基,p和q各自是0或1。包含单元(4a)至(4g)的碳酸酯用于制造具有高玻璃转变温度(Tg)和高热变形温度的聚碳酸酯。
式HO-R1-OH的其它有用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包括式(5)的化合物: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12
其中,每一个Rh独立地是卤素原子、C1-10烃基如C1-10烷基、卤素取代的C1-10烷基、C6-10芳基、或卤素取代的C6-10芳基,并且n是0至4。卤素通常是溴。
具体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的一些示例性实例包括以下:4,4′-二羟基联苯、1,6-二羟基萘、2,6-二羟基萘、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1-萘基甲烷、1,2-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1-苯基乙烷、2-(4-羟基苯基)-2-(3-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1,1-双(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异丁烯、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反式-2,3-双(4-羟基苯基)-2-丁烯、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α,α′-双(4-羟基苯基)甲苯、双(4-羟基苯基)乙腈、2,2-双(3-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正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异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仲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1,1-二氯-2,2-双(4-羟基苯基)乙烯、1,1-二溴-2,2-双(4-羟基苯基)乙烯、1,1-二氯-2,2-双(5-苯氧基-4-羟基苯基)乙烯、4,4′-二羟基二苯甲酮、3,3-双(4-羟基苯基)-2-丁酮、1,6-双(4-羟基苯基)-1,6-己二酮、乙二醇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砜、9,9-双(4-羟基苯基)芴、2,7-二羟基芘(2,7-二羟基嵌二苯)、6,6′-二羟基-3,3,3′,3′-四甲基螺(双)茚满(“螺二茚满双酚”)、3,3-双(4-羟基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2,6-二羟基二苯并-对-二噁英(2,6-dihydroxydibenzo-p-dioxin)、2,6-二羟基噻蒽(2,6-dihydroxythianthrene)、2,7-二羟基酚黄素(2,7-dihydroxyphenoxathin)、2,7-二羟基-9,10-二甲基吩嗪、3,6-二羟基二苯并呋喃、3,6-二羟基二苯并噻吩和2,7-二羟基咔唑、间苯二酚、取代的间苯二酚化合物如5-甲基间苯二酚、5-乙基间苯二酚、5-丙基间苯二酚、5-丁基间苯二酚、5-叔丁基间苯二酚、5-苯基间苯二酚、5-枯基间苯二酚、2,4,5,6-四氟间苯二酚、2,4,5,6-四溴间苯二酚等;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取代的对苯二酚如2-甲基对苯二酚、2-乙基对苯二酚、2-丙基对苯二酚、2-丁基对苯二酚、2-叔丁基对苯二酚、2-苯基对苯二酚、2-枯基对苯二酚、2,3,5,6-四甲基对苯二酚、2,3,5,6-四叔丁基对苯二酚、2,3,5,6-四氟对苯二酚、2,3,5,6-四溴对苯二酚等,以及包含前述二羟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式(3)的双酚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1,1-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此后称为“双酚A”或“BPA”)、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1,1-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正丁烷、2,2-双(4-羟基-2-甲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2-苯基-3,3-双(4-羟苯基)苯并[c]吡咯酮(PPPBP)、以及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DMBPC)。也可以使用包含前述二羟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在一个具体方面,聚碳酸酯是衍生自双酚A的线性均聚物,其中在式(3)中A1和A2中的每一个是对-亚苯基且Y1是异丙叉基。
继续以上的描述,术语“聚碳酸酯”意指均聚碳酸酯(其中聚合物中的每个R1相同)、在碳酸酯中包含不同的R1部分的共聚物(“共聚碳酸酯”)、包含碳酸酯单元和其它类型的聚合物单元如酯单元的共聚物、以及包含均聚碳酸酯和/或共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共聚物的具体类型是聚酯碳酸酯,也称为聚酯-聚碳酸酯。除了式(1)的重复碳酸酯链单元之外,此类共聚物进一步包含式(6)的重复单元: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31
其中J是衍生自二羟基化合物的二价基团,并且可以是,例如,C2-10亚烷基、C6-20环亚烷基、C6-20亚芳基、或其中亚烷基含有2至6个碳原子,尤其为2、3或4个碳原子的聚氧亚烷基基团;以及T是衍生自二羧酸的二价基团,并且可以是,例如,C2-10亚烷基、C6-20环亚烷基、或C6-20亚芳基。可以使用包含不同的T和/或J基团的组合的共聚酯。聚酯可以是支化的或线性的。
在一个方面,J是具有直链、支链或环状(包括多环)结构的C2-30亚烷基。在另一方面,J衍生自以上式(3)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在另一方面,J衍生自以上式(4)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在另一方面,J衍生自以上式(5)的芳族二羟基化合物。
可用于制备聚酯单元的芳族二羧酸包括间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1,2-二(对-羧基苯基)乙烷、4,4′-二羧基二苯醚、4,4′-二苯甲酸、或包含上述酸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包含稠环的酸也可以存在,如以1,4-、1,5-或2,6-萘二甲酸。具体的二羧酸包括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羧酸、或包含上述酸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具体的二羧酸包括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组合,其中间苯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的重量比是91:9至2:98。在另一个具体方面,J是C2-6亚烷基且T是对-亚苯基、间-亚苯基、亚萘基、二价脂环族基团、或它们的组合。这类聚酯包括聚(对苯二酸亚烷基酯)。
取决于最终组合物的希望的性能,在共聚物中聚酯单元与碳酸酯单元的摩尔比可以在很宽范围内变化,例如1:99至99:1、具体为10:90至90:10、更具体为25:75至75:25。
在一个具体方面,聚酯-聚碳酸酯的聚酯单元衍生自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或它们的衍生物)的组合与间苯二酚的反应。在另一个具体方面,聚酯-聚碳酸酯的聚酯单元衍生自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的组合与双酚A的反应。在一个具体方面,聚碳酸酯单元衍生自双酚A。在另一个具体方面,聚碳酸酯单元衍生自间苯二酚碳酸酯单元与双酚A碳酸酯单元的摩尔比为1:99至99:1的间苯二酚和双酚A。
可通过诸如界面聚合和熔融聚合方法制造聚碳酸酯。可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加入支化剂制备支化的聚碳酸酯嵌段。这些支化剂包括含有选自羟基、羧基、羧酸酐、卤代甲酰基、以及上述官能团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三种官能团的多官能有机化合物。具体实例包括偏苯三酸、偏苯三酸酐、偏苯三酸三氯化物、三-对-羟基苯基乙烷、靛红-双酚、三酚TC(1,3,5-三((对-羟基苯基)异丙基)苯)、三酚PA(4(4(1,1-双(对-羟基苯基)-乙基)α,α-二甲基苯基)酚)、4-氯甲酰基邻苯二甲酸酐、均苯三甲酸(苯均三酸)、以及二苯甲酮四羧酸。可以以0.05wt%至2.0wt%的量加入支化剂。可使用包含线性聚碳酸酯和支化聚碳酸酯的混合物。
在聚合过程中可包含链终止剂(也被称为封端剂)。链终止剂限制分子量的增长速度,因而控制聚碳酸酯中的分子量。链终止剂包括一些单酚化合物、单羧酸氯化物(单羧酸酰氯)、和/或单氯甲酸酯。通过单环酚如苯酚和C1-C22烷基取代酚如对-枯基苯酚、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以及对-丁基苯酚和叔丁基苯酚,以及二元酚的单醚如对-甲氧基苯酚例举单酚链终止剂。可特别地提及具有8至9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取代基的烷基取代酚。某些单酚UV吸收剂也可用作封端剂,例如4-取代-2-羟基二苯甲酮和它们的衍生物、水杨酸芳基酯类、二元酚的单酯如间苯二酚单苯甲酸酯、2-(2-羟基芳基)-苯并三唑和它们的衍生物、2-(2-羟基芳基)-1,3,5-三嗪和它们的衍生物等。
单羧酸氯化物(单羧酸酰氯)也可用作链终止剂。这些包括单环、单羧酸氯化物(单羧酸酰氯)如苯甲酰氯、C1-C22烷基取代的苯甲酰氯、甲苯酰氯化物、卤素取代的苯甲酰氯、溴苯甲酰氯、肉桂酰氯、4-降冰片烯二甲酰亚胺苯甲酰氯(4-桥亚甲基四氰化邻苯二甲酰亚胺苯甲酰氯,4-NA二甲酰亚胺苯甲酰氯,4-nadimidobenzoyl chloride)、以及它们的组合;多环、单羧酸氯化物(单羧酸酰氯)如偏苯三酰氯、和萘甲酰氯;以及单环和多环单羧酸氯化物(单羧酸酰氯)的混合物。使用具有小于或等于2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单羧酸氯化物。也可以使用脂肪族单羧酸的官能化氯化物如丙烯酰氯和甲基丙烯酰氯。同样使用的是包含单环、单氯甲酸酯如氯甲酸苯基酯、氯甲酸烷基取代的苯基酯、氯甲酸对-枯基苯基酯、氯甲酸甲苯酯、以及它们的组合。
可替换地,可使用熔融方法制造聚碳酸酯。还可通过界面聚合制备聚酯-聚碳酸酯。而不是使用二元羧酸或二元醇本身,可使用酸或二元醇的活性衍生物如相应的酰基卤,尤其是酸的二氯化物(二酰氯)和酸的二溴化物(二酰溴)。因此,可以使用例如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或包含上述二氯化物的至少一种的组合代替使用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或包含上述酸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除了如上所述的聚碳酸酯之外,可以使用聚碳酸酯与其它热塑性聚合物的组合,例如均聚碳酸酯和/或与聚酯的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组合。有用的聚酯可包括,例如,具有式(6)的重复单元(其包括聚(亚烷基二羧酸酯))、液晶聚酯、以及聚酯共聚物的聚酯。当混合时,在此描述的聚酯通常与聚碳酸酯完全互溶。
可通过如上所述的界面聚合或熔融方法缩合获得聚酯,通过溶液相缩合,或通过酯交换聚合,其中,例如可利用酸催化将二烷基酯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用乙二醇酯交换以产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使用支化的聚酯,支化剂(例如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二醇或三官能或多官能羧酸)已经被合并在其中。此外,取决于组合物的终端用途,可以期望在聚酯上具有各种浓度的酸和羟基端基。
有用的聚酯可包括芳族聚酯、包含聚(芳基化物亚烷基酯)(聚(芳基二羧酸亚烷基酯),poly(alkylene arylates))的聚(亚烷基酯)、以及聚(亚环烷基二酯)。芳族聚酯可具有根据式(6)的聚酯结构,其中J和T各自为上文所述的芳族基团。在一个方面,有用的芳族聚酯可包括,例如,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酯类、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类、聚([(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酚)酯-共-(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酯类、或包括这些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也可以预期的是这样的芳族聚酯,其具有少量,例如基于聚酯总重量的约0.5wt%至10wt%的衍生自脂肪族二酸和/或脂肪族多元醇单元以制成共聚酯。聚(芳基化物亚烷基酯)可具有根据式(6)的聚酯结构,其中T包括衍生自芳族二羧酸、脂环族二羧酸、或它们的衍生物的基团。特别有用的T基团的实例包括1,2-、1,3-、和1,4-亚苯基;1,4-和1,5-亚萘基;顺式-或反式-1,4-亚环己基等。特别地,其中T是1,4-亚苯基、聚(芳基化物亚烷基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此外,对于聚(芳基化物亚烷基酯),特别有用的亚烷基基团J包括例如亚乙基、1,4-亚丁基、和包括顺式-和/或反式-1,4-(亚环己基)二亚甲基的双-(亚烷基-二取代环己烷)。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酯)(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也有用的是聚(萘二甲酸亚烷基酯)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和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特别有用的聚(亚环烷基二酯)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基酯)(PCT)。也可以使用包括前述聚酯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也可使用包括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的酯重复单元和其它酯基团的共聚物。特别有用的酯单元可包括不同的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单元,其可在聚合物链中作为单独的单元存在,或者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嵌段存在。这种类型的共聚物包括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亚甲基酯)-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当聚合物包括大于或等于5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简称为PETG,当聚合物包括大于50mol%的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亚甲基酯)时简称为PCTG。
聚(亚环烷基二酯)也可以包括聚(环己烷二羧酸亚烷基酯)。在这些中,具体的实例是聚(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羧酸酯)(PCCD),其具有式(7)的重复单元: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61
其中,如式(6)中所述,J是衍生自1,4-环己烷二甲醇的1,4-环己烷二亚甲基基团,并且T是衍生自环己烷二羧酸酯或其化学等价物的环己烷环,并且可包括其顺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或包括前述异构体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根据所期望的功能和性质,聚碳酸酯与聚酯可以以1:99至99:1、尤其以10:90至90:10、更尤其以30:70至70:30的重量比使用。
所希望的是,这种聚酯和聚碳酸酯混合以具有在300℃和1.2千克负荷下根据ASTM D1238-04测定的5至150cc/10min、尤其是7至125cc/10min、更尤其是9至110cc/10min,并进一步尤其是10至100cc/10min的MVR。
在另一方面,聚碳酸酯可包括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也被称为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聚二有机硅氧烷(在本申请中也称为“聚硅氧烷”)嵌段包括式(8)的二有机硅氧烷重复单元: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71
其中,每个R独立地是C1-13一价有机基团。例如,R可以是C1-C13烷基、C1-C13烷氧基、C2-C13烯基、C2-C13烯氧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氧基、C6-C14芳基、C6-C10芳氧基、C7-C13芳烷基、C7-C13芳烷氧基、C7-C13烷芳基、或C7-C13烷芳氧基。前述基团可以完全或部分地被氟、氯、溴、或碘、或它们的组合所卤化。在一个方面,期望其中R被卤素取代的透明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前述R基团的组合可用于同一共聚物中。
式(8)中的E值可根据热塑性组合物中每种组分的类型和相对量、组合物的期望性质和类似的考虑,而宽泛地变化。通常,E具有2至1,000、尤其具有2至500或2至200、更尤其具有5至100的平均值。在一方面,E具有10至75的平均值,并且在另一方面,E具有40至60的平均值。当E是下限值,例如小于40,可以期望的是使用相对较大量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相反地,当E是上限值,例如大于40时,可以使用相对较低量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
可以使用第一和第二(或者更多种的)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其中第一共聚物的E值的平均值小于第二共聚物的E的平均值。
在一个方面,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是式(9):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72
其中,E定义如上;每个R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定义如上;以及每个Ar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其中键直接连接到芳族部分。式(9)中的Ar基团可衍生自C6-C30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例如上述式(3)或式(5)的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二羟基亚芳基化合物是1,1-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1,1-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正丁烷、2,2-双(4-羟基-1-甲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双(4-羟基苯基硫化物)、以及1,1-双(4-羟基-叔丁基苯基)丙烷。也可以使用包含前述二羟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在另一方面,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是式(10):
其中,R和E如上所述,并且每个R5独立地是二价C1-C30有机基团,并且其中聚合的聚硅氧烷单元是其相应二羟基化合物的反应残基。在一个具体方面,聚二有机硅氧烷嵌段是式(11):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82
其中,R和E如上所述。式(11)中的R6是二价C2-C8脂族基团。式(11)中的每个M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可以是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2-C8烯基、C2-C8烯氧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氧基、C6-C10芳基、C6-C10芳氧基、C7-C12芳烷基、C7-C12芳烷氧基、C7-C12烷芳基、或C7-C12烷芳氧基,其中每个n独立地是0、1、2、3、或4。
在一个方面,M是溴或氯,烷基如甲基、乙基或丙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或丙氧基,或者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R2是二亚甲基、三亚甲基或四亚甲基;以及R是C1-8烷基,卤烷基如三氟丙基,氰基烷基,或芳基如苯基、氯苯基或甲苯基。在另一方面,R是甲基,或甲基和三氟丙基的组合,或甲基和苯基的组合。在又一方面,M是甲氧基,n是1,R2是二价C1-C3脂族基团,以及R是甲基。
式(11)的嵌段可衍生自相应的二羟基聚二有机硅氧烷(12)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91
其中,R、E、M、R6、以及n如上所述。这种二羟基聚硅氧烷可通过式(13)的硅氧烷氢化物和脂族不饱和一元酚之间的铂催化的加成反应来制备: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192
其中,R和E如前面所定义。脂族不饱和一元酚包括丁香酚、2-烷基苯酚、4-烯丙基-2-甲基苯酚、4-烯丙基-2苯基苯酚、4-烯丙基-2-溴苯酚、4-烯丙基-2-叔丁氧基苯酚、4-苯基-2-苯基苯酚、2-甲基-4-丙基苯酚、2-烯丙基-4,6-二甲基苯酚、2-烯丙基-4-溴-6-甲基苯酚、2-烯丙基-6-甲氧基-4-甲基苯酚以及2-烯丙基-4,6-二甲基苯酚。也可以使用包括前述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可包含50wt%至99wt%的碳酸酯单元以及1wt%至50wt%的硅氧烷单元。在此范围内,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可包含70wt%至98wt%、更尤其是75wt%至97wt%的碳酸酯单元以及2wt%至30wt%、更尤其是3wt%至25wt%的硅氧烷单元。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可具有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1mg/ml的样品浓度,使用交联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柱测定且使用聚碳酸酯标样进行校准的2,000至100,000道尔顿、尤其具有5,000至50,000道尔顿的重均分子量。
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可具有在300℃/1.2kg下测定的1至50立方厘米每10分钟(cc/10min)、尤其具有2至30cc/10min的熔体体积流动速率。可使用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聚硅氧烷-聚碳酸酯的混合物来获得总的期望的流动性。
在另一方面,聚碳酸酯材料可包含阻燃剂。在另一方面,BPA聚碳酸酯材料可包含衍生自其中第二聚碳酸酯不同于BPA聚碳酸酯的双酚A的第二聚碳酸酯。在另一方面,BPA聚碳酸酯材料可包括衍生自双酚A的第二聚碳酸酯,其中所述第二聚碳酸酯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衍生自双酚的均聚碳酸酯、衍生自多于一种双酚的共聚碳酸酯、以及衍生自一种或多种双酚且包含一种或多种脂族酯单元或芳族酯单元或硅氧烷单元的共聚物。在又一个方面,BPA聚碳酸酯可包含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UV稳定添加剂、热稳定添加剂、脱模剂、着色剂、有机填料、无机填料、以及γ-稳定剂。
在本文中披露的每一种材料或者是商购的和/或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生产它们的方法生产的。
应当理解在本文中披露的组合物具有某些功能。在本文中披露了用于实现披露的功能的结构要求,并且应当理解存在能够实现与所披露的结构相关的相同功能的多种结构,并且这些结构通常将获得相同结果。
如上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公开提供了缩合反应如双酚A合成的制造方法和可以在缩合反应如双酚A的合成中使用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基于BPA制造方法的常见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含硫的本体促进剂(本体助催化剂),如3-巯基丙酸(3-MPA),其可以降解并在最终产品中产生不希望的含硫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限制或避免在要求苛刻的应用如食品接触级聚碳酸酯中使用BPA。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能够生产不含或基本上不含无机的、硫或热降解组分的高纯度BPA的制造方法。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能够生产具有低硫含量或不含硫的高纯度BPA的制造方法。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不使用本体促进剂(助催化剂)如例如3-MPA的制造方法。在又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能够提供适用于食品接触聚碳酸酯应用、保健应用、光学应用、或它们的组合的高纯度BPA的制造方法和催化剂体系。在又一方面,本发明公开提供了包括附着的促进剂结合溶剂结晶的制造方法。
还可以附着促进剂体系(助催化剂体系),其中促进剂(助催化剂)附着于催化剂体系如离子交换树脂。示例性的附着的促进剂体系使用吡啶基乙基硫醇(PEM)促进剂。
在一个方面,在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可用于制备BPA。还应当注意,用于双酚缩合反应的反应物可包括酚类、酮类、和/或醛类、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方面,对于酮如丙酮、或醛的任何具体叙述旨在包括仅使用列举种类(物种,物质)的方面、其中使用其它种类(物种,物质)(例如,用于醛的酮)的方面、以及其中使用各种类(物种,物质)的组合的方面。在其它方面,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可用于制备来自例如缩合反应的其它化学物种的制备。
在一个方面,酚反应物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未取代位置的芳族羟基化合物,以及可选地在一个或多个环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惰性取代基如烃基或卤素。在一个方面,惰性取代基是不会干扰不希望发生的酚和酮或醛的缩合且本身不起催化作用的取代基。在另一方面,酚反应物在羟基的对位是未取代的。如在本文中列举的,例如烃基官能基包括碳和氢原子,如亚烷基、烷基、环脂族基、芳基、亚芳基、烷基亚芳基、芳基亚烷基、烷基环脂族基、以及亚烷基环脂族基是烃基官能基,即,含碳和氢原子的官能基。
在一个方面,烷基,如果存在于酚类中,包含1至约20个碳原子、或1至约5个碳原子、或1至约3个碳原子,如例如各种甲基、乙基、丙基、丁基、以及戊基异构体。在一个方面,烷基、芳基、烷芳基、以及芳烷基取代基是酚反应物上合适的烃基取代基。
在一个方面,其它惰性酚取代基可包括但不限于,烷氧基、芳氧基或烷芳基氧基,其中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和聚氧乙烯以及高级同系物,芳氧基、苯氧基、联苯氧基、萘氧基等,并且烷芳基氧基包括烷基、烯基和烷炔基取代的酚类。另外的惰性酚取代基可包括卤素如溴、氯或碘。
虽然不希望受到限制,示例性酚可包括苯酚、2-甲酚、3-甲酚、4-甲酚、2-氯苯酚、3-氯苯酚、4-氯苯酚、2-叔丁基苯酚、2,4-二甲酚、2-乙基-6-甲基苯酚、2-溴苯酚、2-氟苯酚、2-苯氧基苯酚、3-甲氧基苯酚、2,3,6-三甲基苯酚、2,3,5,6-四甲基苯酚、2,6-二甲苯酚、2,6-二氯苯酚、3,5-二乙基苯酚、2-苄基苯酚、2,6-二叔丁基苯酚、2-苯基苯酚、1-萘酚、2-萘酚、和/或它们的组合。在另一方面,酚反应物可包括苯酚、2-或3-甲酚、2,6-二甲基苯酚、间苯二酚、萘酚、和/或它们的组合或混合物。在一个方面,苯酚是未被取代的。
在一个方面,苯酚起始原料可以是商品级或更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商品级试剂可包含可测量水平的典型杂质如丙酮、α-甲基苯乙烯、苯乙酮、烷基苯、枯烯、甲酚、水、羟基丙酮、甲基苯并呋喃、甲基环戊烯酮、以及异亚丙基丙酮(mesityl oxide)、连同其他。
在一个方面,如果使用酮,可包括具有单个羰基(C=O)基团或几个羰基基团并且在使用条件下是活性的任何酮。在另一方面,例如可用在使用条件下是惰性的取代基如就苯酚而言上述列举的那些惰性取代基取代的酮。
在一个方面,酮可包括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或混合的芳香族-脂肪族酮、二酮或聚酮,其典型的实例是丙酮、甲乙酮、二乙基甲酮、苄基、乙酰基丙酮、甲基异丙基甲酮、甲基异丁基酮、苯乙酮、乙基苯基酮、环己酮、环戊酮、二苯甲酮、芴酮、茚满酮、3,3,5-三甲基环己酮、蒽酮、4-羟基苯乙酮、苊醌、苯醌、苯甲酰丙酮以及二乙酰。在另一方面,还可使用具有卤素、腈或硝基取代基的酮,例如,1,3-二氯丙酮或六氟丙酮。
示例性脂族酮可包括丙酮、乙基甲基酮、异丁基甲基酮、1,3-二氯丙酮、六氟丙酮、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方面,酮是能够用酚缩合以产生通常称为双酚A的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的酮。在另一方面,酮包括能够与两摩尔的苯酚反应以产生2,2-双-(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双酚AF)的六氟丙酮。在另一方面,酮可包括具有包含芳基基团,例如苯基、甲苯基、萘基、二甲苯基、或4-羟基苯基基团的至少一种烃基的酮。
其它示例性酮可包括9-芴酮、环己酮、3,3,5-三甲基环己酮、茚满酮、二氢茚酮、蒽酮、或它们的组合。又一示例性酮可包括二苯甲酮、苯乙酮、4-羟基苯乙酮、4,4′-二羟基二苯甲酮、或它们的组合。
在一个方面,酮反应物可以是商品级或更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商品级试剂可包含可测量水平的典型杂质如醛、苯乙酮、苯、枯烯、双丙酮醇、水、异亚丙基丙酮、以及甲醇、连同其它。在一个方面,例如酮如丙酮具有小于约250ppm的甲醇。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创造性催化剂体系可允许较高浓度的杂质,使得酮可包括多于250ppm的甲醇。
在其它方面,可将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和催化剂体系用于酚与醛的缩合,例如与甲醛、乙醛、丙醛、丁醛、或例如其中R是1-20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式RCHO的高级同系物。在一个方面,两摩尔的苯酚与一摩尔甲醛的缩合产生也称为双酚F的双-(4-羟基苯基)甲烷。还应当理解可以可选地使用二醛和酮醛如乙二醛、苯甲酰甲醛或丙酮醛。
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公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和促进剂(助催化剂)。在一个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可包括适用于本发明的催化剂体系中的任何离子交换树脂。在另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包括交联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在另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具有多个磺酸位的交联磺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在又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是酸性的或强酸性的。在一个方面,离子交换树脂的至少一部分包括聚苯乙烯磺酸钠。在其它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可包括单分散树脂、多分散树脂、或它们的组合。
可改变离子交换树脂或任何一种或多种形成离子交换树脂的一部分的聚合材料的化学过程,并且拥有本发明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选择适当的离子交换树脂。在一个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包括聚苯乙烯或衍生的聚苯乙烯。在另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包括聚硅氧烷或衍生的聚硅氧烷。还应当理解:在一个方面,催化剂体系可以包括具有相同或改变的组成、酸度、和/或交联度的多重离子交换树脂。
在一个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与相同或不同聚合物材料交联。在各方面,交联度从约1%至约8%,例如约1%、2%、3%、4%、5%、6%、7%、8%;从约1%至约4%,例如约1%、1.2%、1.4%、1.6%、1.8%、2%、2.2%、2.4%、2.6%、2.8%、3%、3.2%、3.4%、3.6%、3.8%、或4%;或从约1.5%至约2.5%,例如约1.5%、1.6%、1.7%、1.8%、1.9%、2%、2.1%、2.2%、2.3%、2.4%、或2.5%。在其它方面,交联度可小于1%或大于8%,并且本发明不旨在限制在此列举的任何具体的交联度。在一个具体方面,交联度约为2%。在另一方面,离子交换树脂是未交联的。虽然不希望与理论结合,交联的离子交换树脂不是必要的,但是可为树脂和产生的催化剂体系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在一个方面,例如离子交换树脂可使用任意常规交联剂如多环芳族二乙烯基单体、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甲苯、二乙烯基联苯单体、或它们的组合进行交联。
在其它方面,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多个酸位,并且在改性之前当干燥时具有至少约3、至少约3.5、至少约4、至少约5、或更多的酸毫克当量每克(meq/g)。在一个具体方面,在改性之前当干燥时,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至少约3.5的酸毫克当量每克。在各个方面,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多个酸位的任何一个可包括经去质子化就产生磺酸盐阴离子官能基的磺酸官能基、经去质子化就产生膦酸盐阴离子官能基的膦酸官能基、或经去质子化就产生羧酸盐阴离子官能基的羧酸官能基。
示例性离子交换树脂可包括但不限于DIAION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1
SK104、DIAION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2
SK1B、DIAIONPK208、DIAION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4
PK212和DIAION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5
PK216(由Mitsubishi Chemical Industries,Limited制造),A-121、A-232和A-131(由Rohm&Haas制造),T-38、T-66和T-3825(由Thermax制造),LEWATIT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6
K1131、LEWATIT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7
K1221(由Lanxess制造),DOWEX50W2X、DOWEX50W4X、DOWEX50W8X树脂(由Dow Chemical制造),Indion180、Indion225(由Ion Exchange India Limited制造),以及PUROLITE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11
CT-222和PUROLITE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2412
CT-122(由Purolite制造)。
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助催化剂催化剂体系)-促进剂(助催化剂)
本发明的附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的促进剂(助催化剂)可包括适用于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方法的任意促进剂(助催化剂)种类,并且其可提供希望的高纯度产品。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的促进剂(助催化剂)可包括吡啶基乙基硫醇(PEM)。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促进剂可包括二甲基噻唑烷(DMT)。在其它方面,本发明的促进剂可包括吡啶基乙基硫醇、二甲基噻唑烷的衍生物和/或类似物,或它们的组合。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促进剂可包括没有在此具体列举的其它促进剂种类。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促进剂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二甲基噻唑烷与离子交换树脂结合以便提供半胱胺结合(附着)的离子交换树脂。
在一个方面,促进剂可以与离子交换树脂接触以便中和至少部分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可用的酸位并结合(附着)于此。在各个方面,通过用促进剂中和约10%至约40%的可用的酸位、或用用促进剂中和约18%至约25%的可用的酸位来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在另一方面,促进剂结合至约18%至约25%、例如约18%、19%、20%、21%、22%、23%、24%、或25%的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酸位。在另一方面,促进剂结合至约20%至约24%的离子交换树脂上的酸位。在又一个方面,促进剂结合至约22%的离子交换树脂的酸位。
在一个示例性方法中,促进剂与溶剂结合以形成混合物。混合物可进一步包括酸以改善促进剂的溶解度。在一个方面,酸的量能足以溶解促进剂但不足以阻止改性离子交换树脂。在一个方面,基于促进剂的总摩尔量,酸的量通常小于或等于约1当量、或小于或等于约0.25当量。示例性的酸包括但不限于盐酸(HCl)、对甲苯磺酸、三氟乙酸、以及乙酸。在这一方面,混合物可与在离子交换树脂的促进剂阳离子和阴离子(去质子化的酸位)之间形成离子键的离子交换树脂接触。离子键的形成中和酸位。
中和度可通过多种方法测定。在一个方面,可滴定改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确定剩余的酸位的量。
之后的改性(中和),可以可选地用苯酚的连续流漂洗改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以从改性中除去任何残留量的溶剂。可替代地,如果使用酸以改善促进剂的溶解度,改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可选地在用苯酚冲洗之前用去离子水漂洗。在一个方面,基于最初使用的水的总量,基本上除去所有的水在本文中定义为除去大于或等于约75%、大于或等于约80%、或大于或等于约85%。
在一个方面,促进剂的至少一部分是离子键合至离子交换树脂的可用的酸位。在另一方面,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促进剂是离子键合至离子交换树脂的酸位。在另一方面,促进剂的至少一部分是共价键合至离子交换树脂的至少一部分。在又一方面,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促进剂至少共价键合至离子交换树脂。在又一方面,例如促进剂和离子交换树脂之间的附着或结合度可以改变,如共价键合、离子键合、和/或其它相互作用力或吸引力,并且本发明并不旨在限制任意特定的附着度。
应当理解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包括多重可选的步骤,然而没有指定步骤的具体的或要求的顺序,除非这种次序不是功能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确定所使用的可选步骤以及任何反应步骤应当进行的顺序以便产生希望的结果。
缩合反应
在一个方面,可将反应物、酚(苯酚)或可选纯化的酚(苯酚),以及至少一种酮或醛进料至反应器容器并接触。在另一方面,可使用例如静态混合器混合一旦进入反应器容器的反应物。在接触和/或混合之后,可使用例如板式换热器将包括反应物的反应器进料冷却至预定的温度。在一个方面,附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的使用可允许反应器进料流中丙酮数量减少,例如减少约9.5wt%至约5wt%。在此方面,反应器流出物可具有更低的固体含量以及更高量的酚(苯酚)。
例如可将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如带有附着的二甲基噻唑烷促进剂的交联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床层置于反应器中,使得反应物流经该床层。在一个方面,可确定反应器容器和床层的方向使得反应物向下(例如,重力进料)流经催化床层。
在各个方面,可将反应控制在预定温度,例如,约55℃或65℃。温度变化可影响反应速率和任何产生的BPA的异构化速率。可使用没有在此处列举的其它温度,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确定进行特定缩合反应的适当的温度。
在一个方面,在反应器进料中如果存在,则反应器能够转化至少约90%的丙酮。在其他方面,在反应器进料中如果存在,则反应器能够转化至少约92%、94%、96%、98%、或更多的丙酮。在另一方面,反应器和附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能够产生p,p-BPA异构体的选择性为至少约90%。在其它方面,反应器和附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能够产生p,p-BPA异构体的选择性为至少约90%、至少约92%、至少约93%、至少约95%、至少约97%、或更多。
一旦通过催化床层,使反应器流出物可以可选地进入一分离的离子交换树脂床以从工艺流股中除去任何不希望的物质如低聚物。在一个方面,使反应器流出物进入一分离的离子交换树脂床以除去任何不希望的物质。在另一方面,反应器流出物不进入一分离的离子交换树脂床。
脱水
反应之后,流出物流股可以可选地进行脱水步骤以除去残留的水。在各个方面,如果进行,脱水步骤可包括依序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塔(柱)。
在一个方面,例如反应器流出物流股可包括水、丙酮、酚(苯酚)、甲苯和/或其他芳族溶剂如苯和二甲苯。在一个方面,流出物(例如,蒸气)可进入水冷过程冷凝器。在另一方面,从此过程冷凝器中排出的气体可被转移至盐水排气冷凝器,例如通过在约8℃温度下的低温盐水冷却。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中描述的具体参数(例如,温度)意指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拥有本发明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确定用于给定过程设置的适当的试验条件。
在另一方面,例如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引入冷凝器单元使得至少部分阻止可存在于流出物流股中的芳族溶剂如甲苯的凝结。
通过脱水步骤之后,反应器流出物(即,脱水反应器流出物)可具有小于约0.5wt%、小于约0.4wt%、小于约0.3wt%、小于约0.2wt%、或小于约0.1wt%的水含量。在一个方面,脱水反应器流出物具有小于约0.2wt%的水含量。在另一方面,脱水反应器流出物具有约0.1wt%的水含量。
(苯)酚回收
为了调节反应器流出物中的变化,使用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反应流出物流股,在可选地通过分离的离子交换树脂床和/或脱水步骤之后,可在一个方面包括(苯)酚闪蒸(即,(苯)酚回收)单元。
在各个方面,苯酚闪蒸单元可包括单一的塔(柱)或多个单独的塔(柱)。在各个方面,可使用塔的任意组合或塔的任意顺序。在一个方面,苯酚闪蒸单元包括三个独立的塔(柱):苯酚闪蒸塔、上部苯酚塔、以及下部苯酚塔。在另一方面,可从工艺中除去任何一个塔(柱)或多个塔(柱)。应当注意的是,术语“上部”和“下部”不是旨在要求特定的取向,并且各个塔(柱)可以以适合用于特定工艺的任何几何排列而定位(设置)。
在一个方面,苯酚闪蒸塔从流出物流股中除去所有或部分的苯酚反应物。在一个具体方面,例如反应器流出物如脱水反应器流出物可在进入苯酚闪蒸塔之前进行加热。在另一方面,苯酚闪蒸塔可在高温和/或真空如约750毫巴(mbar)下操作。
在一个方面,闪蒸的苯酚可在从流出物流股中除去之后进行冷凝。在另一方面,闪蒸的苯酚可以利用进入闪蒸塔作为冷却介质的原料流至少部分地冷凝。在此方面,可以回收至少一部分用于闪蒸苯酚而耗费的能量。如果存在,可通过例如真空系统回收任何剩余的苯酚蒸气。
在一个方面,流出物流股可首先进入苯酚闪蒸塔。如果存在,来自苯酚闪蒸塔的流出物可随后进入上部苯酚塔,然后进入下部苯酚塔。
在一个方面,来自苯酚闪蒸单元的流出物,例如通过苯酚闪蒸塔、上部苯酚塔以及下部苯酚塔之后,可具有少于约1.0wt%、少于约0.75wt%、或少于约0.5wt%的游离酚含量。在一个具体方面,来自苯酚闪蒸单元的流出物具有小于约0.5wt%的游离酚含量。
应当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的任一点,流出物流股可以可选地改变方向,通过一个或多个单元和/或反应过程中的塔返回,使得流出物进一步反应和/或纯化。拥有本发明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确定何时应当使用任何这种再循环以便生产希望的产品。
溶剂结晶
在一个方面,在进入苯酚闪蒸单元之后,可使反应器流出物进料至溶剂结晶单元。在一个方面,例如溶剂结晶单元可用于除去BPA副产物,如o,p-BPA、色满、BPX1和/或BPX2、环状二聚物(CD1和/或CD2)、线型二聚物(LD2和/或LD2)、或它们的组合。这些BPA杂质的结构在例如Nowakowska et al.,Polish J.Appl.Chem.,XI(3),247-254,1996中示出。在一个方面,溶剂结晶单元可除去至少一部分来自流出物流股的BPA副产物。在一个方面,流出物流股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一组分的溶解度可以是已知的或者可确定的。在另一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使用此类溶解度数据以优化结晶参数以便提供改善的产品。
生产的双酚A和BPA聚碳酸酯的性能
本发明的各种方法中的反应产物在各个方面可呈现出比使用常规制造工艺获得的反应产物更高的纯度等级。在一个方面,例如使用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如二甲基噻唑烷催化剂体系可提供产生的不具有或基本上不具有无机或硫杂质的BPA产品。此外,附着的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和溶剂结晶步骤的组合可提供具有高纯度水平且适用于制造食品接触等级材料以及用于需要光学应用的产品。例如,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BPA可用于制造食品级聚碳酸酯产品中。
在一个方面,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合成的BPA可用于生产与由常规BPA材料生产的常规聚碳酸酯相比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质的聚碳酸酯。在一个方面,由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BPA可产生具有良好冲击强度(延性)的聚碳酸酯。常规聚碳酸酯一旦暴露于热、光、和/或经历长时间可能老化,导致材料内部降低的光透射率和颜色变化。
使用具有磺酸基团和3MPA促进剂(助催化剂)的树脂催化剂体系的常规本体促进剂催化剂体系,在产生的BPA中,甚至在净化之后,可留下高达约20ppm的硫或更多。在一个方面,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可提供通过如燃烧和/或电量测定法测定的例如具有少于约10ppm、少于约5ppm、少于约4ppm、少于约3ppm、少于约2ppm、或少于约1ppm的硫。在一个具体方面,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可提供具有小于约2ppm硫的BPA。在另一方面,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可提供不含或基本不含硫的BPA。
在另一方面,使用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生产的BPA的改善的纯度,例如减少的硫和有机污染物,可带来具有改善的色度(色彩)特性的聚碳酸酯材料。在一个方面,与常规聚碳酸酯材料相比,由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BPA生产的聚碳酸酯甚至在高温下的老化之后可呈现出降低的色度例如黄色度。在一个方面,由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的BPA生产的聚碳酸酯在约130℃下老化2,000小时之后可令人惊奇地呈现出低色度。
在另一方面,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生产的BPA或聚碳酸酯,例如由其制备的BPA聚碳酸酯,可包括小于或等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例如约150ppm、125ppm、100ppm、75ppm、50ppm或更少的自由羟基。
在一个方面,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由使用本发明公开的双酚A单体形成的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的黄色指数(黄度指数,YI)可小于约1.6,例如小于约1.6、小于约1.5、小于约1.4、或小于约1.3。在一具体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可具有小于约1.5的黄色指数。在另一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可具有小于约1.3的黄色指数。在另一方面,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由使用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形成的双酚A形成的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的黄色指数可小于约10,例如小于约10、小于约9、小于约8、小于约7、小于约6、或小于约5。在一具体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在加热老化之后的黄色指数可以小于约10。在另一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在加热老化之后,黄色指数可以小于约7。在另一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的黄色指数,在加热老化之后可以小于约5。在另一方面,2.5mm厚的聚碳酸酯饰板的黄色指数,在加热老化之后可以小于约2。
在另一方面,由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生产的BPA聚碳酸酯可具有适合用于要求高透射率和低色度的光学应用的纯度等级,其中,所述BPA聚碳酸酯由通过使双酚A与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以及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而制造以产生流出物,并且随后使流出物经历溶剂结晶步骤。
在一个方面,由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制备的双酚A制造的BPA聚碳酸酯可具有在2.5mm厚度处根据ASTM D1003-00测定的至少约90%、例如约90%、92%、94%、96%、98%、或更高的透射率。在其它方面,如在本文中描述的,BPA聚碳酸酯可以不具有或基本上不具有硫杂质。在另一方面,如在本文中描述的,BPA聚碳酸酯可具有至少约99.5%的有机物纯度。在另一方面,如在本文中描述的,BPA聚碳酸酯可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在其它方面,如在本文中描述的,BPA聚碳酸酯可具有小于约5ppm或小于约2ppm的硫浓度。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可包括含BPA聚碳酸酯,例如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生产的BPA,制造的聚碳酸酯的制品(物品)。在其他方面,此类制品可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光导管(光导)、光导板、透镜、盖子、薄板、灯泡、以及薄膜。在一具体方面,该制品可包括LED透镜。在另一方面,该制品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屋顶部分、温室部分、以及阳台部分。
在其它方面,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制备的BPA可用于生产聚碳酸酯树脂和/或聚碳酸酯共聚物材料,例如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碳酸酯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在其它方面,通过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制备的BPA可用于生产其他在此没有具体列举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并且本发明并不旨在限制于任何特定的聚碳酸酯和/或聚碳酸酯共聚物材料。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的双酚A、聚碳酸酯、以及制品可包括在此描述的任何组分、纯度、以及性能的组合,包括其中任何单一组分、纯度、和/或性能如硫的水平、黄色指数、有机物纯度、和/或透光度(透射率)可包括在组合物之中或者从组合物中排除的各个方面。因此,预期其中包含任何一种或多种组分、纯度、和/或性能的组合,而排除在本文中列举的其他组分、纯度、和/或性能的组合。
实施方式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双酚A单体具有至少约99.5wt%的有机物纯度和小于约5ppm的硫浓度,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基板)时,呈现出小于约1.5的色度(YI)。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BPA聚碳酸酯具有适合用于要求高透射率和低色度的光学应用的纯度水平,其中,所述BPA聚碳酸酯由通过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接触以产生流出物,并且随后将流出物进行溶剂结晶步骤。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i)双酚A单体具有小于约2ppm的硫浓度;和/或(ii)双酚A单体,当形成为聚碳酸酯并模制成2.5mm饰板时,呈现出如根据ASTM D1925测量的小于约1.3的黄色指数(YI);和/或(iii)双酚A单体,当形成为聚碳酸酯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呈现出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和/或(iv)双酚A单体,当形成为聚碳酸酯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呈现出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7的黄色指数;和/或(v)双酚A单体,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时,在2.5mm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003-00测定的小于约90%的透射率等级;和/或(vi)双酚A单体,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时,具有小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和/或(vii)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包括由以上描述的任何双酚A的实施方式制备的聚碳酸酯;和/或(viii)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包括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碳酸酯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和/或(ix)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当形成为2.5mm厚饰板时,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3的黄色指数(YI);和/或(x)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当形成为2.5mm厚饰板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时,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和/或(xi)聚碳酸酯不具有或基本上不具有硫杂质;和/或(xii)聚碳酸酯具有至少约99.5%的有机物纯度;和/或(xiii)聚碳酸酯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和/或(xiv)聚碳酸酯在2.5mm厚度处具有根据ASTM D1003-00测定的至少约90%的透射率;和/或(xv)聚碳酸酯具有小于约5ppm的硫含量(硫水平);和/或(xvi)聚碳酸酯具有小于约2ppm的硫含量(硫水平);和/或(xvii)聚碳酸酯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5的黄色指数(YI);和/或(xviii)聚碳酸酯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和/或(xix)聚碳酸酯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D1925测定的小于约7的黄色指数(YI);和/或(xx)聚碳酸酯在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后在约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2的黄色指数(YI);和/或(xxi)BPA聚碳酸酯是界面聚合的聚碳酸酯;和/或(xxii)聚碳酸酯包括阻燃剂;和/或(xxiii)聚碳酸酯进一步包括衍生自双酚A的第二聚碳酸酯,其中第二聚碳酸酯不同于BPA聚碳酸酯;和/或(xxiv)第二聚碳酸酯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衍生自双酚的均聚碳酸酯、衍生自多于一种双酚的共聚碳酸酯、以及衍生自一种或多种双酚且包含一种或多种脂族酯单元或芳族酯单元或硅氧烷单元的共聚物;和/或(xxv)聚碳酸酯进一步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的添加剂:UV稳定添加剂、热稳定添加剂、脱模剂、着色剂、有机填料、无机填料、以及γ-稳定剂;和/或(xxvi)包括双酚A和/或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任何一种或组合的聚碳酸酯的制品;和/或(xxvii)该制品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光导管(光导)、光导板、透镜、盖子、薄板、灯泡、以及薄膜;和/或(xxviii)该制品是LED透镜;和/或(xxix)该制品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屋顶部分、温室部分、以及阳台部分。
实施例
提出以下实施例以便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如何制造和评价本文中要求保护的化合物、组合物、制品、装置和/或方法的完全披露和说明,并且意指是本发明的纯示例性的并不旨在限制发明人所认为的作为他们的发明的范围。已经做出努力以确保相对于数值(例如,数量、温度等)的准确性,但应考虑一些误差和偏差。除非另外指明,份数是重量份、温度是℃或处于室温(环境温度),并且压力是或接近大气压。
1.一般方法
在第一实施例中,苯酚和丙酮各自进料至反应器中,随后在反应器中使用静态混合器将它们混合。在到达反应器容器之前,使用板式交换器冷却反应器进料。将具有附着的促进剂(助催化剂)(具有附着的DMT促进剂的2%交联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离子交换树脂床层设置在反应器中,使得反应器进料以向下的方式流过反应器。在反应器中将丙酮的转化率设计成至少为约90%,同时p,p-BPA选择性为至少约93%。
反应之后,将流出物流股转移至分离(单独)的容器中,在所述容器中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床层以除去任何自由(游离)的低聚物。然后将流出物进行脱水步骤。在脱水步骤之后,将脱水的流出物流股进行苯酚回收步骤,在此步骤中苯酚闪蒸塔用于除去残留在流出物流股中的苯酚。溶剂结晶单元可除去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BPA副产物。随后剩余的流出物流股可在溶剂回收系统中进行处理以除去芳族溶剂,如甲苯。由此,从BPA异构体流股中分离出甲苯或其他芳族溶剂。
2.BPA的制备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来自不同来源(例如,BPA过程催化剂和促进剂(助催化剂))的BPA试样用于生产聚碳酸酯树脂。利用界面聚合过程,在单一生产设施中生产聚碳酸酯树脂。然后,由用0.05wt%的IRGAFOS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341
168亚磷酸三芳基酯加工稳定剂稳定的聚碳酸酯树脂制备模塑的饰板。
测定各个BPA样品的硫含量和有机物纯度。使用用于总硫测定的燃烧和电量测定法进行硫的测定。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参见在Nowakowska et al.,Polish J.Appl.Chem.,XI(3),247-254,1996中的HPLC法)之后,利用紫外线检测测定有机物纯度。将有机纯度定义为100wt%减去通过紫外线辐射在280nm处测定的已知或未知杂质的总量。
在模塑(YI0)以及在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根据ASTMD1925测定了每个2.5mm饰板的色度(YI,2000小时,130℃)。表1,以下示出针对每一样品的色度、纯度、以及硫浓度。使用来自常规本体促进剂体系的BPA制备的试样,其中具有磺酸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用于与3MPA促进剂组合,如在BPA工艺塔(BPA过程柱,BPA process column)中被标示(定义)为“BP”。使用来自将盐酸作为催化剂的生产工艺中的BPA制备的试样,如在BPA工艺塔中被标示为“HCl”。使用来自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附着的促进剂方法的BPA制备的试样,如在BPA工艺塔中被标示为“AP”。
表1-BPA材料的色度和纯度分析
Figure BDA0000407124330000351
使用常规本体促进剂体系制备的BPA,甚至在单体纯化之后,仍具有约20ppm的硫。使用HCl制备的BPA呈现出小于约2ppm的硫含量。类似地,由本文中描述的附着促进剂体系制备的BPA呈现出小于约2ppm的硫(即,低于测量设备的探测限的含量(水平))。
如在表1中详述的,测量由每一BPA试样制备的聚碳酸酯饰板的色度(即,黄色度)。对于模塑成的饰板和加热老化的饰板而言,由常规的本体促进剂(BP)和HCl获得的BPA制备的聚碳酸酯树脂与由附着的促进剂(AP)获得的BPA制备的树脂相比,呈现出显著更高的黄色度。在模塑之后以及在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的色度测量(黄色度)的图的概括分别显示在图1和图2中。对于模塑成以及加热老化的饰板而言,与由HCl和常规本体促进剂(BP)的BPA生产的聚碳酸酯树脂相比,由通过本发明公开的附着的促进剂方法制备的BPA生产的聚碳酸酯树脂呈现出显著更小的黄色度。
当由HCl制备的BPA可呈现出优良的纯度和低硫含量时,与由本发明公开描述的附着促进剂方法制备的BPA获得的聚碳酸酯相比,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并不具有降低的黄色度的益处。与用本发明公开的附着促进剂方法制备的BPA相比,由常规本体促进剂(BP)体系制备的BPA呈现出更高的硫含量和黄色度(在获得的聚碳酸酯中)。
对于模塑成的饰板以及用于加热老化的饰板,BPA纯度相对于色度(即,黄色度)的绘图显示在图3和图4中。
统计学分析(ANOVA)表明,在由AP获得的试样和用于初始色度以及加热老化之后的色度的其它材料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95%置信度)。将发明实施例16-26与比较例14和15进行比较,表明这种改善的色度不仅仅与当比较AP和BP获得的材料时其为一种明显差异的树脂中的硫含量相关。如在以下更详细的曲线图(图3和图4)中所示出的,其本身的总有机物纯度不是确定色度和色度稳定性两者的唯一因素。尽管较高的有机单体纯度似乎产生对于BP获得的试样的较低的黄色度,但是在给定的纯度如99.55%下,AP获得的试样明显优于BP材料。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从考虑本文中所披露的说明书和本发明的实践而言,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通过随附的权利要求表明的本发明的实际范围和精神内,旨在将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视为是示例性的。

Claims (31)

1.一种具有至少约99.5wt%的有机物纯度和小于约5ppm的硫浓度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呈现小于约1.5的色度(Y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酚A单体,具有小于约2ppm的硫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呈现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3的黄色指数(YI)。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呈现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并模塑成2.5mm饰板时,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呈现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7的黄色指数(YI)。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时,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003-00测定的至少约90%的透射率水平。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酚A单体,其中,当形成为聚碳酸酯树脂时,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
8.一种包含由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酚A制备的聚碳酸酯的聚碳酸酯或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包括聚酯-聚碳酸酯共聚物、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对苯二甲酸亚烷基酯-聚碳酸酯共聚物、或它们的组合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当形成为2.5mm厚度的饰板时,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3的黄色指数(YI)。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或共聚物,当形成为2.5mm厚度的饰板且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时,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
12.一种具有适合用于要求高透射率和低色度的光学应用的纯度等级的BPA聚碳酸酯,其中,所述BPA聚碳酸酯由通过使至少两种化学试剂与附着的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体系接触以产生流出物,然后使所述流出物进行溶剂结晶步骤而制备的双酚A制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BPA聚碳酸酯,不具有或基本上不具有硫杂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具有至少约99.5%的有机物纯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具有小于或等于约150ppm的自由羟基。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003-00测定的至少约90%的透射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具有小于约5ppm的硫含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具有小于约2ppm的硫含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5的黄色指数(YI)。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10的黄色指数(YI)。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7的黄色指数(YI)。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在约130℃下加热老化2,000小时之后,在2.5mm厚度处具有如根据ASTM D1925测定的小于约2的黄色指数(YI)。
23.根据权利要求12-22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其中,所述BPA聚碳酸酯是界面聚合的聚碳酸酯。
24.根据权利要求12-23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包含阻燃剂。
25.根据权利要求12-24任一项所述的BPA聚碳酸酯,进一步包括衍生自双酚A的第二聚碳酸酯,其中,所述第二聚碳酸酯不同于所述BPA聚碳酸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BPA聚碳酸酯,其中,所述第二聚碳酸酯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衍生自双酚的均聚碳酸酯、衍生自多于一种双酚的共聚碳酸酯、以及衍生自一种或多种双酚且包含一种或多种脂族酯单元或芳族酯单元或硅氧烷单元的共聚物。
27.根据任一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BPA聚碳酸酯,进一步包含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UV稳定添加剂、热稳定添加剂、脱模剂、着色剂、有机填料、无机填料、以及γ-稳定剂。
28.一种制品,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酚A或根据权利要求8-27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制品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光导管、光导板、透镜、盖子、薄板、灯泡、以及薄膜。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制品是LED透镜。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制品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屋顶部分、温室部分、以及阳台部分。
CN201280021578.4A 2011-05-02 2012-05-02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Pending CN1035021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099,026 US8735634B2 (en) 2011-05-02 2011-05-02 Promoter catalyst system with solvent purification
US13/099,032 2011-05-02
US13/099,032 US20120283485A1 (en) 2011-05-02 2011-05-02 Robust promoter catalyst system
US13/099,026 2011-05-02
US201261618351P 2012-03-30 2012-03-30
US61/618,351 2012-03-30
PCT/IB2012/052198 WO2012150559A1 (en) 2011-05-02 2012-05-02 High purity bisphenol-a and polycarbonate materials prepared therefro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192A true CN103502192A (zh) 2014-01-08

Family

ID=4614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578.4A Pending CN103502192A (zh) 2011-05-02 2012-05-02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05016A1 (zh)
KR (1) KR20140043362A (zh)
CN (1) CN103502192A (zh)
WO (1) WO20121505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3848A (zh) * 2016-05-27 2019-01-04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能的高热共聚碳酸酯组合物、由其形成的制品、和制造方法
CN11184895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基为酚基的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5634B2 (en) * 2011-05-02 2014-05-27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romoter catalyst system with solvent purification
US9290618B2 (en) 2011-08-05 2016-03-22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properties, methods of making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8962117B2 (en) 2011-10-27 2015-02-2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producing bisphenol A with reduced sulfur content, polycarbonate made from the bisphenol A, and containers formed from the polycarbonate
EP2810309A1 (en) 2012-02-03 2014-12-10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ontaining conversion material chemistry
CN105206732B (zh) 2012-02-29 2018-11-09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塑料模制器件和发光器件
EP2819981B1 (en) 2012-02-29 2016-12-2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rocess for producing low sulfur bisphenol a,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articles made from polycarbonate
US9346949B2 (en) 2013-02-12 2016-05-2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High reflectance polycarbonate
WO2014066784A1 (en) 2012-10-25 2014-05-0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s,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es thereof
US9553244B2 (en) 2013-05-16 2017-01-24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Branched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having conversion material chemistry and articles thereof
KR102229148B1 (ko) 2013-05-29 2021-03-23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색 안정한 열가소성 광투과 물품을 갖는 조명 장치
KR101739756B1 (ko) 2013-05-29 2017-06-08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색 안정성 열가소성 조성물
US10005709B2 (en) 2016-05-10 2018-06-2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isphenol
JP2019517682A (ja) 2016-05-27 2019-06-24 サビック グローバ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ベスローテン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レンズ、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応用
US10787568B2 (en) 2016-07-25 2020-09-29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properties, articles formed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140A (zh) * 2004-02-05 2007-02-14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硫含量降低的双酚a的生产
CN101636371A (zh) * 2007-02-14 2010-01-27 布兰科尼尔有机合成研究院 生产双酚a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9248A (ja) * 1995-05-23 1996-12-03 Mitsubishi Chem Corp ビスフェノールa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140A (zh) * 2004-02-05 2007-02-14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硫含量降低的双酚a的生产
CN101636371A (zh) * 2007-02-14 2010-01-27 布兰科尼尔有机合成研究院 生产双酚a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3848A (zh) * 2016-05-27 2019-01-04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能的高热共聚碳酸酯组合物、由其形成的制品、和制造方法
CN109153847A (zh) * 2016-05-27 2019-01-04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共聚碳酸酯透镜、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53848B (zh) * 2016-05-27 2021-01-0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能的高热共聚碳酸酯组合物、由其形成的制品、和制造方法
CN109153847B (zh) * 2016-05-27 2021-01-08 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共聚碳酸酯透镜、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11848956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基为酚基的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48956B (zh) * 2019-04-30 2022-03-11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基为酚基的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3362A (ko) 2014-04-09
WO2012150559A1 (en) 2012-11-08
EP2705016A1 (en)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192A (zh) 高纯度双酚a和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CN103547554A (zh) 高纯度双酚a以及由其制备的聚碳酸酯材料
JP6621739B2 (ja) 弱酸の塩を用いてポリシロキサ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ブロック共縮合物を調製する方法
CN105579510B (zh) 具有长寿命的颜色稳定的聚碳酸酯
WO2019044214A1 (ja) 熱可塑性樹脂および光学部材
US20140051803A1 (en) High purity bisphenol-a and polycarbonate materials prepared therefrom
CN104718238B (zh) 通过醇解含聚碳酸酯的组合物制备二羟基芳族化合物
JP6605456B2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ブロック共縮合物
CN106574106B (zh) 具有长寿命的颜色稳定的聚碳酸酯
JP2016532733A (ja) 反応性押出しによるシロキサン含有ブロック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
JP6695272B2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ブロック共縮合物を調製する方法
EP3137444A2 (en) Alkoxy polycarbonates, bisphenol monom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3271329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s derived from phosphites and glycols
US20130053487A1 (en)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US11161938B2 (en) Production of siloxane-containing block copolycarbonates by means of compatibilizers
KR20210021297A (ko) 하나의 제조 설비에서 적어도 2종의 상이한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를 동시에 제조하는 에스테르교환 방법
TW570915B (en) Phenolic compounds, polymers derived therefrom, and method
KR101945370B1 (ko) 난연성이 우수한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JPS61113615A (ja)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
KR20200071172A (ko) 폴리에스테르-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S5859218A (ja) 芳香族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