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2306A -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2306A
CN103492306A CN201180070401.9A CN201180070401A CN103492306A CN 103492306 A CN103492306 A CN 103492306A CN 201180070401 A CN201180070401 A CN 201180070401A CN 103492306 A CN103492306 A CN 1034923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frame
driving motor
support
opening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4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2306B (zh
Inventor
柏仓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2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2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2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66B13/08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guided for horizontal mov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门开闭装置,能够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位置。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在轿厢的出入口设置有可以开闭自如的轿门,驱动电动机经由传动机构而连结于该轿门,其中,上述驱动电动机经由支架而安装于设置在轿厢出入口的上方的上部框架的正面,且该支架与设置于上述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设置在电梯轿厢中的轿门进行开闭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电梯的结构为:在建筑物内设有井道1,在该井道1的期望高度的位置设有出入口2,层站台3靠近该出入口2而设置,并且,在该出入口2设有层门(landing door)4,另外,轿厢6以借助驱动装置(未图示)而自由升降的方式设置在井道1内,该轿厢6中也设有出入口7,在该出入口7设有轿门8。而且,通常,电梯的结构为:卡合部9以突出于层门4侧的方式设置于轿门8,另一方面,被卡合部5以突出于轿门8侧的方式设置于层门4,当轿厢6到达层站台3的位置时,卡合部9与被卡合部5卡合,随着轿门8被设置于轿厢6侧的门开闭装置而开闭,层门4也一同开闭。
如图13所示,这种类型的门开闭装置具有:安装于上部框架10上面的驱动电动机30,所述上部框架10沿着轿厢6的出入口7的横宽方向(图13的左右方向)延伸;安装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一端侧的减速皮带轮(speed reduction pulley)32,该减速皮带轮32的直径比安装于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的电动机皮带轮(motor pulley)31的直径还大;与该减速皮带轮32同轴且一体设置的驱动皮带轮33;安装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另一端侧的从动皮带轮(driven pulley)34;由缠绕在电动机皮带轮31和减速皮带轮32之间的环形带而构成的减速皮带35;以及由缠绕在驱动皮带轮33和从动皮带轮34之间的环形带而构成的驱动皮带36。
另外,在上部框架10的正面安装有门导轨11,将安装于门钩12处的一对滚轴13、13载置在门导轨11上,由此轿门8经由门钩12而悬挂于门导轨11,在该状态下,轿门8经由门钩12和安装于该门钩12的连结件37而与上述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皮带36连结。
由此,如果驱动电动机30使电动机皮带轮31旋转,则旋转经由减速皮带35而传递至减速皮带轮32,并且驱动皮带轮33与减速皮带轮32一起旋转,与此同时,驱动皮带36循环旋转,轿门8经由连结件37和门钩12而沿门导轨11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轿门8得以开闭。此外,图13所示的电梯的结构为:由于驱动皮带36的一边侧连结有一侧的轿门8,驱动皮带36的另一边侧连结有另一侧的轿门8,因此一对轿门8、8向互相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对图13所示的电梯而言,其轿厢6的出入口7从中央打开,是所谓的中分型(center open type)的电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2-37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门开闭装置中,由于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上面,因此存在轿厢6整体的高度尺寸变大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如下的方法是极其有效的:以从上部框架10的上面向上方不突出的方式来配置驱动电动机30,具体而言,例如经由支架将驱动电动机30而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由此使驱动电动机30配置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侧。
但是,可以预料该方法会产生新的问题。其为:在上部框架安装驱动电动机时所面临的问题。
通常,支架从上部框架向正面侧延伸出。通过在延伸出的支架安装驱动电动机,从而支架能够确保安装于驱动电动机驱动轴的驱动皮带轮、和上部框架正面之间的距离。驱动电动机利用螺栓而被安装于形成为平板状的支架的一个面,由此安装于上部框架中。
此处,驱动皮带以在与出入口的横宽方向平行的方向上转动的方式,缠绕于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即,驱动电动机设置在驱动皮带轮离上部框架正面的距离、和从动皮带轮离上部框架正面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驱动皮带缠绕于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因此,如果驱动皮带轮的位置偏移,则驱动皮带会以与驱动皮带轮或从动皮带轮的一部分发生不必要的摩擦的状态转动。进而,如果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在轴向上发生位置偏离,则会成为产生异常噪音等的门开闭装置故障的一个因素。
因此,驱动电动机必须安装于支架的精确的位置。但是,由于驱动电动机是利用螺栓而安装于支架的,因此形成于支架的螺栓孔的间隙会使驱动电动机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因此,为了在支架中安装驱动电动机,必须对驱动电动机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密的测量。进而,非常希望有一种结构,能仅仅通过在支架安装驱动电动机就能够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的位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位置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是在轿厢的出入口设有开闭自如的轿门,驱动电动机经由传动机构而连结于该轿门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电动机经由支架而安装于上部框架的正面,上述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与该支架相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轿厢的出入口的上方。
根据该结构,当将驱动电动机安装于支架时,通过使支架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相抵接,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此处,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优选如下的结构:上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上述支架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的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支架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相抵接来控制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能够构成为:上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的上述支架的顶端相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支架的顶端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相抵接,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上述位置确定部与设置于上述支架的贯通孔卡合,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所述支架是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的支架。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设置在支架中的贯通孔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卡合,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也可以通过使上述位置确定部与上述支架的一个面相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所述支架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且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的支架的一个面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相抵接,与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也可通过使上述位置确定部与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的上述支架的下面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的支架的下面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抵接,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也可通过使上述位置确定部与上述支架的顶端抵接,由此确定上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所述支架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的支架的顶端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抵接,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因此,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可以直接在上述驱动电动机连结上述传动机构中的驱动皮带轮,且以该驱动皮带轮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对置的方式,将上述驱动电动机安装于上部框架正面。
根据该结构,由于驱动皮带轮靠近上部框架的正面而设置,因此能节省轿厢上部中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设置空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中,上述支架可以在围绕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而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于上部框架的正面,上述驱动电动机可以安装于该支架的下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支架具有围绕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而倾斜的倾斜部,且驱动电动机位于支架的下侧,由此驱动电动机-支架结构体的上部、即支架的上面形成为倾斜状。如此,即使支架的上面为倾斜的状态,通过使支架与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抵接,也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发明,能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相对于上部框架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案的电梯轿厢的主视图,并表示轿门关闭的状态。
图2是表示该轿厢正面侧的侧视图。
图3是该轿厢的主视图,并表示轿门打开的状态。
图4是表示设置于该轿厢上部的、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5是表示该门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电动机,图9(A)是表示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图9(B)是表示驱动电动机的沿A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电梯的剖面俯视图。
图13是表示该电梯轿厢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出现的结构中,对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
首先,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案的电梯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案的电梯是轿厢6的出入口7从一端打开的、所谓的旁开型(sideopen type)的电梯。即,本实施方案的电梯为如下结构:一对轿门8、8向相同的方向移动,但其中的一个轿门8比另一个轿门8移动得更多。其中的一个轿门8移动量大,即移动速度快,因此通常被称为“高速门”。另一个轿门8的移动量小,即移动速度慢,因此通常被称为“低速门”。以下为方便起见,在与高速门相关的结构的附图标记后面附加“f”,在与低速门相关的结构的附图标记后面附加“s”。
由于安装于门钩12f的一对滚轴13f、13f被载置于门导轨11f,因此轿门8f经由门钩12f而悬挂于门导轨11f上。另外,由于安装于门钩12s的一对滚轴13s、13s安装于门导轨11s,因此轿门8s经由门钩12s而悬挂于门导轨11s。门导轨11s直接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另一方面,门导轨11f经由支架14而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由此,在上部框架10的正面,首先配置有门导轨11s,其次配置有门导轨11f。因此,轿门8f设置在比轿门8s更偏置(offset)于正面侧的位置。从而,当轿门8f、8s打开时,轿门8f覆盖轿门8s而两者重叠。
与中分型相同,轿门8f经由门钩12f和安装于该门钩12f的连结件37而连结于门开闭装置的驱动皮带36。另一方面,轿门8s经由减速机构而连结于轿门8f。
减速机构具有:沿着轿厢6的出入口7的横宽方向延伸的、安装于轿门8s的门钩12s的杆15;分别安装于该杆15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一对减速皮带轮16、16;由缠绕在所述一对减速皮带轮16、16之间的环形金属线而构成的减速金属线17;以及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的支架18,所述支架18用于将该减速金属线17的一部分固定于上部框架10。并且,轿门8f经由门钩12f和安装于该门钩12f的连结件38而与减速机构的减速金属线17相连结。
由此,当驱动电动机30使驱动皮带36循环转动时,则轿门8f经由门钩12f而沿着门导轨11f移动,此时,减速金属线17循环转动,与此同时,轿门8s经由杆15和门钩12s而沿着门导轨11s、且以轿门8f的一半的速度移动,由此实现轿门8f、8s的开闭。
此外,在轿门8f、8s的下端均设置有导靴(guide shoe)19。该导靴19嵌入形成于轿厢地坎(轿厢地板)20的沟槽中,并且随着轿门8f、8s的开闭该导靴19在沟槽内滑动。
此处,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具有:配置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一端侧的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该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的驱动皮带轮33;安装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另一端侧的从动皮带轮34;以及由缠绕在驱动皮带轮33和从动皮带轮34之间的环形带而构成的驱动皮带36。
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电动机30经由支架39而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因此,与驱动电动机30被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上面的、上述现有的门开闭装置相比,能够减小轿厢6整体的高度尺寸。
另外,驱动电动机30是,外壳(housing)形成为大致的圆形且在其驱动轴直接连结有驱动皮带轮33的、所谓的直接传动式。因此,可省去上述现有的门开闭装置中的电动机皮带轮31、减速皮带轮32以及减速皮带35的各个结构,能够提高维修性,并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从而实现工时数的减少和成本的降低。
支架39具有基部39a和第一延伸部39b,所述第一延伸部39b连接于该基部39a,并从该基部39a延伸出。基部39a为平板状,另外,第一延伸部39b也为平板状。第一延伸部39b的基端与基部39a的顶端(以垂直相交的方式)相连接。即,支架39的剖面呈L字状。
在基部39a的适宜部位形成有贯通孔。因此,在该贯通孔、和也在上部框架10形成的贯通孔中插入螺栓,并用螺母拧紧,由此支架39通过连结件40来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以空出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方形的贯通孔。
在第一延伸部39b的适宜部位也形成有贯通孔。在本实施方案中,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方向,以空出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当利用螺栓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时,在驱动电动机30中设置位置确定部41,该位置确定部41用于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安装位置。设置位置确定部41的目的在于,精确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位置。此处,位置确定部41与驱动电动机30的外壳形形成一体。并且,位置确定部41具有: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其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的安装位置;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其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沿着该正面的方向的安装位置,更具体而言,确定驱动电动机30在与轿门8开闭的方向垂直相交的、且沿着上部框架10正面的方向的安装位置。
对轴向位置确定部41a而言,在安装于支架39中的驱动电动机30的抵接面中,在沿着上部框架10正面的方向(即,与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垂直相交的方向)以规定长度突出而设置。并且,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具有与支架39的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相抵接的面。在本实施方案中,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在安装于支架39的驱动电动机30的抵接面中,配合驱动电动机30抵接面的角部的两个部位而设置,且沿着上部框架10的方向以方形突出而设置。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具有如下的面: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平行,且离上部框架10的正面等距离的、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对置的面。该面在与上部框架10正面垂直相交的方向上,与支架39的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相抵接,由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由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能够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能够确定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
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是作为安装于支架39的驱动电动机30的抵接面而设置的。即,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是作为驱动电动机30的抵接面而设置的,该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平板状的支架39的第一延伸部39b的下面。通过使第一延伸部39b的下面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抵接,由此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轿门8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沿着该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此,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能够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轿门8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沿着该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能够确定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进而,其结果,能够将驱动皮带轮33和从动皮带轮34调整为与轿门8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状态,进而能够将驱动皮带36调整为与轿门8的开闭方向平行的状态。
并且,在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相抵接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30通过连结件42来安装于支架39的下面。具体而言,在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相抵接的状态下,在形成于第一延伸部39b的贯通孔和形成于驱动电动机30的外壳的阴螺纹中旋入螺栓。由此,驱动电动机30得以安装并固定于支架39的下面。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由此驱动皮带轮33得以位于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对置的位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仅仅通过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的第一延伸部39b相抵接,由此位置确定部41就能够控制驱动电动机30的位置。即,仅仅通过位置确定部41与支架的第一延伸部39b相抵接,由此位置确定部41就能够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和在与轿门8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沿着该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此,由于驱动电动机30在支架39的安装位置得到了精确地确定,因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能够恰当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的位置。通过以上,能够根据从动皮带轮34的位置来使驱动皮带轮33位于精确的位置上。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出现的结构中,对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由于除驱动电动机30的位置确定部41和支架39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案中的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支架39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比,不同点在于,进一步具有从第一延伸部39b弯曲的第二延伸部39c。第二延伸部39c的基端与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以垂直相交的方式)相连接。另外,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向轿门8的上部方向(图6中,向上的方向)延伸。由此,支架39的剖面呈S字状。
以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作为目的,在第二延伸部39c的适宜部位形成有贯通孔。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在第一延伸部39b和第二延伸部39c,可以以在轿门8开闭方向上空出间隔的方式形成多个贯通孔。
本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30与第一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30相比,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形状、和位置确定部41与支架39相抵接的部分不同。
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在与上部框架10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具有能够形成阴螺纹程度的厚度。并且,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在沿着上部框架10正面的方向上,具有能形成阴螺纹程度的宽度。而且,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具有与平行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第二延伸部39c相抵接的抵接面。该抵接面与第二延伸部39c的正面相抵接,由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由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能够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能够确定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
并且,在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相抵接的状态下,驱动电动机30得以安装并固定于第一延伸部39b的下面和第二延伸部39c的正面。具体而言,在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相抵接的状态下,在形成于第一延伸部39b和第二延伸部39c的贯通孔、和形成于驱动电动机30的外壳的阴螺纹中旋入螺栓。由此,驱动电动机30通过连结件42来安装并固定于第一延伸部39b的下面和第二延伸部39c的正面。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由于在第一实施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更容易地确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与第二延伸部39c相抵接的情况,因此能提高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时的作业效率。另外,形成于第一延伸部39b的贯通孔和形成于第二延伸部39c的贯通孔具有不同的开口方向。由此,可根据作业位置,利用任一贯通孔将驱动电动机30暂时性地安装于支架39。由此,与作业位置无关,就可容易地、且精确地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
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第三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出现的结构中,对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由于除位置确定部41和支架39以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案中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的支架39中,与第二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比,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延伸部39b未形成有贯通孔。由于在其他方面与第二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30中,与第二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30相比,不同点在于,在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未设置有阴螺纹。由于其他方面与第二实施方案的驱动电动机3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在第一实施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更容易地确认第二延伸部39c与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相抵接的情况。另外,与第二实施方案相比,由于能够减少连结件42的数量,因此能进一步削减成本,且提高作业效率。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第四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出现的结构中,对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由于除驱动电动机30的位置确定部41和支架39以外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案中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的支架39中,与第三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比,不同点在于,第一延伸部39b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长度更短。由于其他部分与第三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与第三实施方案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相比,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案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厚度与外壳的厚度相同。具体而言,不同点在于,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厚度与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外壳厚度相同。由于其他部分与第三实施方案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在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对置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面中,在相对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规定位置以规定长度突出而设置。并且,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具有与支架39的第二延伸部39c的、与轿门8的开闭方向平行的顶端相抵接的抵接面。在本实施方案中,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在与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上部框架10正面对置的面中,以方形突出而设置。而且,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在安装于支架39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面中,与轿门8的上面方向的面相邻接而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与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相抵接,由此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轿门8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沿着该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此,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能够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轿门8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且沿着该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更具体而言,能够确定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在第一实施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更容易地确认第二延伸部39c与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相抵接的情况。另外,与第二实施方案相比,由于能减少连结件42的数量,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成本。而且,由于能够在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由重力而抵接于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相关的安装作业中的作业效率。
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的第五实施方案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出现的结构中,对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由于除驱动电动机30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支架39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本实施方案中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案的支架39中,与第一实施方案的支架39相比,不同点在于,第一延伸部39b具有与位置确定部41卡合的贯通孔39d。贯通孔39d以与位于驱动电动机30上面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位置相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案中,两个贯通孔39d以分别与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的位置相配合的方式,在驱动电动机30上面设置。并且,贯通孔39d被设置成方形的孔。由于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延伸部39b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案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相比,不同点在于,其是以与设置于第一延伸部39b的贯通孔39d的位置相配合的方式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案中,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设置在安装于支架39的驱动电动机30的面中的两个角部,该两个角部邻接于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对置的驱动电动机30的面。而且,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从与支架39相抵接的驱动电动机30的上面以方形而突出。另外,相对于第一延伸部39b的贯通孔39d的截面积,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具有与其相同、或者比其更小的截面积。由此,通过驱动电动机30的上面对支架39的抵接,由此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插入至第一延伸部39b的贯通孔39d的内部,进而从第一延伸部39b的上面的开口突出。
并且,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抵接于贯通孔39d内的面中的任一面,该贯通孔39d是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贯通孔39d。由此,两个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分别控制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由此,轴向位置确定部41a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确定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案的门开闭装置,在第一实施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地确定轴向位置确定部41a与贯通孔39d内的面相抵接的情况,该贯通孔39d是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贯通孔39d。因此,能够确认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精确位置,同时能够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
此外,本发明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0所示,支架39可以在围绕与上部框架10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而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更具体而言,支架39可以以如下方式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使其在上部框架10正面的安装部分被配置在比规定轿厢6的出入口7横宽的开缝线(opening line)L更靠近内侧(靠近出入口7)的位置。具体而言,支架39可以以用于将支架39固定在上部框架10正面的多个连结件40、…中的所有连结件配置在比开缝线L更靠近内侧(靠近出入口7)的方式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
另外,以这样的倾斜状态安装支架39的结果,驱动电动机30的安装部分也可以被配置在比开缝线L更靠近内侧(靠近出入口7)的位置。具体而言,用于将驱动电动机30固定于支架39的多个连结件42、…中的全部连结件,也可被配置在比开缝线L更靠近内侧(靠近出入口7)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可以以将上部框架10正面的安装部分(由连结件40构成的安装部)、和驱动电动机30的安装部分(由连结件42构成的安装部)设置在比开缝线L更靠近内侧的方式,将支架39安装于上部框架10的正面,由此能够在层门4开放的状态下,在层站台3进行:从支架39拆卸驱动电动机30的作业、或者进一步从上部框架10的正面拆卸已被拆卸驱动电动机30的支架39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相关作业的作业效率。
而且,在维修检查电梯时,当维修人员在进入轿厢6的上方时,即使想要踩在支架39的上面也无法稳当地踩住。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能够很好地防止维修人员将支架39作为立脚点而使用的情况。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在支架39的第一延伸部39b的上面安装驱动电动机30。
根据该结构,也能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地,仅仅通过轴向位置确定部41a、和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1b与支架39相抵接,由此就能精确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在支架39上的安装位置。另外,由于能够在第一延伸部39b的上面放置驱动电动机30、且确定了驱动电动机30位置的状态下,进行将驱动电动机30安装于支架39的作业,因此能提高相关作业的作业效率。而且,由于驱动电动机30的外形(外壳的形状)为圆形,因此在维修检查电梯时,当维修人员进入轿厢6的上方时,即使想要踩在支架39的上面,也无法稳当地踩踏。正是为了避免这样的状态,因此能恰当地防止维修人员将支架39作为立脚点使用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驱动电动机30具有能收纳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或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的缝隙(slit),该缝隙可以起到作为位置确定部41的功能。例如,在图4的驱动电动机30中,位置确定部41具有:在第一延伸部39b的延伸方向可以收纳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的缝隙。位置确定部41通过将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收纳于缝隙内,并且,在缝隙的底部与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相抵接,由此能够精确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另外,由于驱动电动机30被维持在由收纳于缝隙中的第一延伸部39b的上面和缝隙的内面所确定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提高在支架39安装驱动电动机30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效率。相同地,在图8的驱动电动机30中,位置确定部41具有在第二延伸部39c的延伸方向可以收纳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的缝隙,由此能够提高在支架39安装驱动电动机30的安装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二延伸部39c的基端部向轿门8的方向(以与其垂直相交的方式)从第一延伸部39b的顶端与其相连接,因此其剖面可以大致呈U字状。并且,驱动电动机30的上面具有收纳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的缝隙,且可将该缝隙当做轴向位置确定部41a。该缝隙可以从驱动电动机30的上面向沿着上部框架10正面的方向而设置。根据该结构,仅仅通过使缝隙收纳第二延伸部39c的顶端部,由此就能够精确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此外,可以使第二延伸部39c的、与上部框架10正面对置的面抵接于驱动电动机30的正面,由此来代替在驱动电动机30的上面设置缝隙。根据该结构,也能精确地确定驱动电动机30相对于上部框架10正面的、在与该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采用了旁开型,但也可以采用如上述现有的电梯这样的中分型。另外,旁开型电梯可以是未安装有两扇轿门8、8的电梯,可以是安装有三扇或者三扇以上的轿门8、…的电梯,另外,中分型电梯也可以分别在每侧设置两扇轿门8、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在用于旋转驱动皮带36的驱动皮带轮33,直接连结有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但可以不是这种直接传动式,可以是如下现有的门开闭装置的结构:将驱动电动机30配置于偏离驱动皮带轮33的位置,在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轴安装有电机皮带轮,并且减速皮带轮在驱动皮带轮33以与其同轴且一体地设置,而且电机皮带轮和减速皮带轮之间缠绕有减速皮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作为将驱动电动机30的驱动力传递至轿门8的传动机构,采用了组合有驱动皮带轮33、从动皮带轮34、驱动皮带36以及连结件37的传动机构,但也可采用其他的联杆机构等公知的传动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驱动电动机30的外壳形成为圆形,但并非必须是圆形的,也包含椭圆、六边形、八边形等的多边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上部框架10包括垂直部10a、从该垂直部10a的上端向背面侧延伸的水平部10b,但也可不设置水平部10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39b从上部框架10延伸的方向并不限定为与上部框架10正面垂直相交的方向,但只要是朝轿门8的方向,就可以是任意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井道,2…出入口,3…层站台,4…层门,5…被卡合部,6…轿厢,7…出入口,8…轿门,9…卡合部,10…上部框架,10a…垂直部,10b…水平部,11…门导轨,12…门钩,13…滚轴,14…支架,15…杆,16…减速皮带轮,17…减速皮带,18…支架,19…导靴,20…轿厢地坎,30…驱动电动机,33…驱动皮带轮,34…从动皮带轮,36…驱动皮带,37、38…连结件,39…支架,39a…基部,39b…第一延伸部,39c…第二延伸部,39d…贯通孔,40…连结件,41…位置确定部,41a…轴向位置确定部,41b…上下方向位置确定部,42…连结件,L…开缝线

Claims (9)

1.一种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其是在轿厢的出入口设置有开闭自如的轿门,驱动电动机经由传动机构而连结于该轿门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动机经由支架而安装于上部框架的正面,所述驱动电动机的位置确定部与该支架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轿厢出入口的上方。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所述支架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从上部框架的正面延伸出的所述支架的顶端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设置于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的所述支架中的贯通孔卡合,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从上部框架正面延伸出、且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的所述支架的一个面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向上的位置。
6.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从上部框架的正面延伸出的所述支架的下面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7.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确定部通过与从上部框架的正面延伸出、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弯曲的所述支架的顶端相抵接,由此确定所述驱动电动机在与轿门开闭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沿着上部框架正面的方向上的位置。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电动机直接连结有所述传动机构的驱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电动机以该驱动皮带轮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对置的方式,安装于上部框架的正面。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门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在围绕与上部框架的正面垂直相交的轴而倾斜的状态下安装于上部框架的正面,所述驱动电动机安装于该支架的下面。
CN201180070401.9A 2011-05-12 2011-05-12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Active CN103492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0913 WO2012153410A1 (ja) 2011-05-12 2011-05-12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2306A true CN103492306A (zh) 2014-01-01
CN103492306B CN103492306B (zh) 2015-08-05

Family

ID=47138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401.9A Active CN103492306B (zh) 2011-05-12 2011-05-12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33646B2 (zh)
CN (1) CN103492306B (zh)
HK (1) HK1187589A1 (zh)
SG (1) SG194841A1 (zh)
WO (1) WO20121534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0541B1 (ko) * 2021-04-26 2021-11-01 정광용 엘리베이터 도어 개폐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4837A (en) * 1976-03-15 1977-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evice for fitting driving components of automatic door
JPS57117407A (en) * 1981-01-12 1982-07-21 Nissei Kk Storage system for article carried by conveyor
JPS58143961U (ja) * 1982-03-24 1983-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かごのドア−装置
JP2001187681A (ja) * 2001-06-06 2001-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2003034479A (ja) * 2001-07-23 2003-02-0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CN101108711A (zh) * 2006-07-17 2008-01-2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201756394U (zh) * 2010-06-30 2011-03-09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用永磁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2735Y2 (ja) * 1981-01-14 1984-09-13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連結ピンの抜け止め及び廻り止め装置
JP2006160420A (ja) * 2004-12-06 2006-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ドア駆動装置
KR20090022262A (ko) * 2007-08-30 2009-03-04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도어 구동장치
JP2010173768A (ja) * 2009-01-28 2010-08-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ドア用ド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84837A (en) * 1976-03-15 1977-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Device for fitting driving components of automatic door
JPS57117407A (en) * 1981-01-12 1982-07-21 Nissei Kk Storage system for article carried by conveyor
JPS58143961U (ja) * 1982-03-24 1983-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かごのドア−装置
JP2001187681A (ja) * 2001-06-06 2001-07-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2003034479A (ja) * 2001-07-23 2003-02-0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CN101108711A (zh) * 2006-07-17 2008-01-2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201756394U (zh) * 2010-06-30 2011-03-09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用永磁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53410A1 (ja) 2014-07-28
JP5733646B2 (ja) 2015-06-10
CN103492306B (zh) 2015-08-05
SG194841A1 (en) 2013-12-30
WO2012153410A1 (ja) 2012-11-15
HK1187589A1 (zh) 2014-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9514B2 (en) Elevator for large loads
JP200024756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AU2007231749A1 (en) Lift with two lift cages, which are disposed one above the other, in a shaft
TW201708685A (zh) 分割門構造
US20100126808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KR101261447B1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개폐장치
JP55721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492306A (zh)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KR100956116B1 (ko) 안전그물 개폐장치
CN103492305B (zh) 电梯的门开闭装置
KR20030048162A (ko) 기계실 리스 엘리베이터
KR20090126875A (ko) 플래카드 배튼의 승강장치
EP1832543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KR20150067957A (ko) 오버헤드도어의 개폐구동장치
KR102217624B1 (ko) 다중 슬라이딩 전동도어
CN103058037B (zh) 一种双向开门电梯
JP5988035B2 (ja) 機械式駐車塔の昇降駆動装置
JP628566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外れ防止構造
JP612695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EP1795484B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2013096156A (ja) 多重式選択取水装置の扉体の点検方法
JP2018039629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113194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9038414A (ja) ホーム柵
KR20110043370A (ko) 차량용 윈도우 레귤레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5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5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