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65809A -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65809A
CN103465809A CN201310211847XA CN201310211847A CN103465809A CN 103465809 A CN103465809 A CN 103465809A CN 201310211847X A CN201310211847X A CN 201310211847XA CN 201310211847 A CN201310211847 A CN 201310211847A CN 103465809 A CN103465809 A CN 103465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rest
rest portion
main body
seat
ca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18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65809B (zh
Inventor
中村武
家龟宽
高田淳一
冈村浩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65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5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65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658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搁脚部(ottoman)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能够将用于对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机构进行覆盖的结构简化。搁脚部装置(10)中,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被覆盖物(20)的一侧(20A)覆盖,搁脚部主体(16)的移动机构(18)被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覆盖。该覆盖物(20)构成为,在搁脚部主体(16)的移动时,在设于上端的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这样,由于利用能够在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的覆盖物(20)来覆盖移动机构(18),从而能够将用于覆盖移动机构(18)的结构简化。

Description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乘客的小腿部进行支承的搁脚部(ottoman)装置以及具备该搁脚部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0-148780号公报所表示的座椅装置中,通过覆盖部件对将腿放置部(搁脚部主体)连结于座椅底部(座垫)的前部的连杆机构(移动机构)进行覆盖。由此,能实现外观设计性的提高,并且能防止异物进入连杆机构。
该覆盖部件具备:以相对于座椅底部能够上摆及下摆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罩;以相对于第一罩能够下摆的方式设置、且设于腿放置部的背侧的第二罩;以及对第一罩向上摆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然而,上述的覆盖部件的部件件数多,而成为复杂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而成,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能够简化用于对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机构进行覆盖的结构。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具备:搁脚部主体,其用于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乘客的小腿部进行支承;移动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并将所述搁脚部主体支承为能够在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垂下的位置与向所述座垫的前方延伸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罩部件,在其上端设置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部,以所述折痕部为界的一侧覆盖所述搁脚部主体的背面,以所述折痕部为界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移动机构,并且,在所述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时,在所述折痕部进行弯曲动作。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经由移动机构支承于座垫的前端部的搁脚部主体能够在从座垫的前端部垂下的位置与向座垫的前方延伸的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搁脚部主体配置于向座垫的前方延伸的位置的状态下,落座于座垫的乘客的小腿部能够被搁脚部主体支承。
此处,本发明中,上述搁脚部主体的背面被罩部件的一侧覆盖,上述移动机构被罩部件的另一侧覆盖。该罩部件在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时,在设于上端的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部进行弯曲动作。这样,由于利用在折痕部能够进行弯曲动作的罩部件来覆盖移动机构,从而能够简化用于覆盖移动机构的结构。
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罩部件由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形成。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由于罩部件由如上所述的材料形成,从而例如在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时,即使在移动机构的一部分和罩部件干涉的情况下,通过使罩部件挠曲,也能够允许移动机构的动作。由此,不需要在罩部件设定用于获得移动机构的动作间隙的孔部等,从而能够利用良好地覆盖移动机构整体。
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折痕部通过将所述罩部件对折、并且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而形成。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将由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构成的罩部件对折,并且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由此,能够使罩部件具有折皱,从而罩部件能够在折痕部可靠地进行折弯。
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移动机构包含4节连杆机构而构成,该4节连杆机构具有:下连杆,其固定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上连杆,其与所述下连杆相比设置于上方侧,并固定于所述搁脚部主体的背面;前连杆,其相对于所述下连杆以及所述上连杆分别以能够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连结;以及后连杆,其与所述前连杆相比设置于座椅后方侧,相对于所述下连杆以及所述上连杆分别以能够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另一侧卡定于所述前连杆。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通过使4节连杆机构动作,来使搁脚部主体在从座垫的前端部垂下的位置和向座垫的前方延伸的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时,背面固定有上连杆的搁脚部主体与覆盖该搁脚部主体的背面的罩部件的一侧一起相对于前连杆以及后连杆相对旋转。该罩部件的另一侧卡定于前连杆,从而通过使罩部件在上端的折痕进行弯曲动作,能够允许所述相对旋转。由此,包括4节连杆机构而构成的移动机构能够被罩部件良好地覆盖。
对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的基础上,在形成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孔部,插入有形成于所述前连杆的爪部。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通过在形成于罩部件的另一侧的孔部插入形成于前连杆的爪部,能够使罩部件的另一侧卡定于前连杆。由此,能够使罩部件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对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的搁脚部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一侧通过安装于该一侧的树脂制的卡定件而卡定于所述搁脚部主体的框架。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搁脚部装置中,罩部件的一侧通过树脂制的卡定件而卡定于搁脚部主体的框架,从而随着搁脚部主体的移动,即使在所述框架和罩部件相对移位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异响。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具备:座垫;和搁脚部装置,其是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所述搁脚部主体经由所述移动机构而安装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具备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从而能起到如上所述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中,能够简化用于覆盖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机构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以从座椅左方观察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简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用座椅所具备的搁脚部装置的立体图,是搁脚部主体位于展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图1的车辆用座椅所具备的搁脚部装置的立体图,是搁脚部主体位于展开位置与存放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该搁脚部装置的主要部位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搁脚部装置的局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作为该搁脚部装置的结构部件的覆盖物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该覆盖物的折痕部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该覆盖物的J形钩周边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该搁脚部装置的局部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将覆盖前连杆的修整器拆下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搁脚部装置10以及车辆用座椅12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适当表示的箭头FR表示座椅前方,箭头UP表示座椅上方,箭头RH表示座椅右方(座椅宽度方向一侧)。
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2具备供乘客落座的座垫14,在座垫14的前端部设有搁脚部装置10。如图2以及图3所示,该搁脚部装置10具备用于支承乘客P的小腿部L的搁脚部主体16、使搁脚部主体16相对于座垫14移动的移动机构18(图1中省略图示)、作为将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以及移动机构18覆盖的罩部件的覆盖物(carpet)20(图1、图4、图5中省略图示)。
(搁脚部主体16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搁脚部主体16具备大致形成为长方体状且金属制的框架22。该框架22由以金属板形成的支承板24、和安装于该支承板24的左右一对金属线26构成。
如图4所示,支承板24由长条的矩形板状的板部24A和从板部24A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向板部24A的背面侧延伸突出的左右一对侧壁部24B构成。在板部24A的座椅宽度方向中间部的座椅前后方向后侧,形成有用于接合金属线26的第一凹部24A1。该第一凹部24A1形成为向板部24A的背面侧鼓出的凹状。另外,在支承板24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侧,形成有用于接合金属线26的第二凹部24A2。第二凹部24A2形成为向板部24A的背面侧鼓出的凹状,并且与第一凹部24A1共面地配置。
左右一对金属线26弯曲成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敞开的近似U字形状,沿支承板24的外周配置。各金属线26的一端部向支承板24的第一凹部24A1侧弯曲,在第一凹部24A1内配置,并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于第一凹部24A1。另一方面,各金属线26的另一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接合于支承板24的座椅前后方向前端部。另外,金属线26的中间部(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地弯曲成凹形状,在支承板24的第二凹部24A2内配置,并通过焊接等接合于第二凹部24A2。由此,各金属线26一体地安装于支承板24。这些金属线26的沿支承板24的座椅前后方向前端部的部位成为用于卡定后述的覆盖物20的卡定部26A。
在上述结构的框架22的表面侧,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地安装有由聚氨酯等发泡体构成的垫子28。该垫子28被由布料、皮革或者合成皮革等构成的表皮材料(装饰品)30覆盖。另外,在框架2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树脂制的修整器(finisher)32。这些修整器32通过未图示的螺丝而紧固固定于支承板24的左右的侧壁部24B(参照图4)。
(移动机构18的结构)
如图2~图4所示,移动机构18具备左右一对的4节连杆机构34以及驱动单元36。左右的4节连杆机构34分别包括下连杆38、前连杆40、后连杆42、以及上连杆46而构成。下连杆38通过使金属板弯曲而形成,包括:固定部38A,其经由托架48(参照图2以及图3)而固定于座垫14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座垫框架的前端部;和侧壁部38B,其从固定部38A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向上方侧延伸。在左右的下连杆38的固定部38A之间架设有由金属管等构成的固定杆49,通过该固定杆49,左右的下连杆38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被连结。另外,侧壁部38B与固定部38A相比向座椅前方侧延伸突出,在该延伸突出的部分连结有前连杆40以及后连杆42。
前连杆40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相对于下连杆38的侧壁部38B而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该前连杆40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下端部)通过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连结轴50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侧壁部38B的前端部。在该前连杆4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附近,设有向座椅后方侧突出的爪部40A(参照图5)。该爪部40A与后述的覆盖物20对应。
后连杆42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相对于下连杆38的侧壁部38B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且配置于比前连杆40靠近座椅后方侧的位置。该后连杆42的长边方向一端部(下端部)在比前连杆40的下端部靠近座椅后方侧的位置,通过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连结轴52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侧壁部38B的前端侧。该后连杆42的长边方向另一端侧(上端侧)朝向座椅前方侧弯曲。
上连杆46由金属板形成为长条状,配置在比下连杆38靠近上方侧的位置。在该上连杆46的长边方向一端部,通过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后杆5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有后连杆42的上端部。该后杆54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左右的后连杆42的上端部。另外,在上连杆46的长边方向中间部,通过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前杆5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有前连杆40的上端部。该前杆56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左右的前连杆40的上端部。并且,上连杆46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并且通过螺丝等而紧固固定于上述的支承板24的背面。由此,将搁脚部主体16固定于上连杆46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驱动单元36包括前后一对马达托架58、60、马达单元62以及进给螺杆64而构成,通过该驱动单元36将固定杆49和前杆56连结。前后的马达托架58、60由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对置的左右一对的金属板制的板材构成。前侧的马达托架58在前杆56的长边方向的靠近座椅左方的位置接合,后侧的马达托架60在固定杆49的长边方向的靠近座椅左方的位置接合。
前侧的马达托架58通过轴线方向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连结轴66而与马达单元62连结。该马达单元62具备马达68、和被该马达68的驱动力驱动而旋转的输出轴70。输出轴70以轴线方向大致沿座椅前后方向的状态向座椅后方侧突出,该输出轴70与进给螺杆64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同轴且一体地连结。该进给螺杆64向座椅后方侧延伸,与安装于后侧的马达托架60的螺母72旋合。该螺母72能够相对于马达托架60而绕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
上述结构的移动机构18中,若马达单元62的马达68动作,则进给螺杆64与马达单元62的输出轴70一体旋转,进给螺杆64相对于螺母72相对旋转。其结果,马达单元62相对于螺母72大致沿座椅前后方向相对移动,连结有马达单元62的前杆56相对于固定杆49大致沿座椅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左右的4节连杆机构34动作。其结果,搁脚部主体16在从座垫14的前端部垂下的存放位置(图1中以实线表示的位置)与向座垫14的前方延伸的展开位置(图1中以虚线表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覆盖物20的结构)
如图6所示,覆盖物20是通过将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例如,厚的布料)裁成矩形状而形成的。在该覆盖物20设有折痕部(铰接部)21。该折痕部21通过将覆盖物20对折并且经由缝制部S1(参照图7)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而形成。由此,在覆盖物20,在折痕部21留有折皱。该覆盖物20被设定为:沿折痕部21的方向的长度尺寸比搁脚部主体16的座椅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稍短。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以折痕部21位于覆盖物20的上端且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该覆盖物20。另外,对于该覆盖物20而言,以折痕部21为界的一侧(一侧部分)20A与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对置地配置,利用该一侧覆盖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另外,该覆盖物20的以折痕部21为界的另一侧(另一侧部分)20B与移动机构18对置地配置,利用该另一侧覆盖移动机构18。由此,能提高搁脚部装置10的外观设计性,并且能防止异物进入移动机构18。
如图6所示,在覆盖物20的一侧20A、且在与折痕部21相反的一侧的端缘部,安装有左右一对J形钩76。该J形钩76是树脂制的卡定件,如图8所示地形成为剖面呈近似J字状。该J形钩76经由缝制部S2而被缝制于覆盖物20,形成于前端侧的剖面呈圆弧状的钩挂部76A钩挂于上述的金属线26的卡定部26A。由此,覆盖物20的一侧20A卡定于搁脚部主体16的框架22。此外,J形钩76相对于金属线26的卡定部26A能够绕该卡定部26A的轴线相对旋转(滑动)。
另外,如图6所示,在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设有左右一对钩挂片20C。左右的钩挂片20C从另一侧20B的长边方向(座椅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相互朝向相反侧突出。各钩挂片20C向座椅后方侧弯曲,相对于上述的左右的4节连杆机构34所具备的左右的前连杆40而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
另外,在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且在与左右的钩挂片20C对应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孔部78(图6、图9以外省略图示)。在这些孔部78中,插入有设于左右的前连杆40的爪部40A(参照图9)。由此,左右的钩挂部76A钩挂于左右的爪部40A,从而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卡定于左右的前连杆40。此外,在左右的前连杆40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分别设有树脂制的修整器80。这些修整器80通过螺丝82紧固固定于前连杆40,利用这些修整器80从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覆盖左右的钩挂片20C以及左右的前连杆40。
对于上述结构的覆盖物20而言,当搁脚部主体16在存放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时,在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
(作用以及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结构的搁脚部装置10(车辆用座椅12)中,经由移动机构18而支承于座垫14的前端部的搁脚部主体16能够在从座垫14的前端部垂下的存放位置与向座垫14的前方延伸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搁脚部主体16配置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落座于座垫14的乘客P(参照图1)的小腿部L能够被搁脚部主体16支承。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被覆盖物20的一侧20A覆盖,移动机构18被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覆盖。在搁脚部主体16移动时,该覆盖物20在设于上端的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这样,利用能够在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的覆盖物20来覆盖移动机构18,从而能够简化用于覆盖移动机构18的结构,并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物20由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形成。因此,在搁脚部主体16移动时,即使在移动机构18的一部分与覆盖物20干涉的情况下,覆盖物20发生挠曲,便能够允许移动机构18的动作。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18中,当搁脚部主体16从存放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时,马达单元62向座椅前方侧位移(突出)。其结果,即使在马达单元62与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干涉的情况下,由于覆盖物20柔软地挠曲,因而能够允许马达单元62的位移。由此,不需要在覆盖物20设定用于获得移动机构18的动作间隙的孔部等,从而能够利用覆盖物20良好地覆盖移动机构18整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覆盖物20对折、并且经由缝制部S1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而形成覆盖物20的折痕部21。由此,由于能够在覆盖物20形成折皱,所以覆盖物20能够在折痕部21整齐地折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18包括4节连杆机构34而构成,通过使该4节连杆机构34动作,使搁脚部主体16在存放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时,在背面固定有上连杆46的搁脚部主体16与覆盖该搁脚部主体16的背面的覆盖物20的一侧20A一起相对于前连杆40以及后连杆42相对旋转。该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卡定于前连杆40,从而通过使覆盖物20在上端的折痕部21进行弯曲动作,能够允许上述相对旋转。由此,能够利用覆盖物20良好地对包括4节连杆机构34而构成的移动机构18进行覆盖。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形成于前连杆40的爪部40A插入至形成于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的孔部78,能够使覆盖物20的另一侧20B卡定于前连杆40。由此,能够使覆盖物2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安装于覆盖物20的一侧20A的J形钩76卡定于搁脚部主体16的框架22的金属线26,能够使覆盖物20的一侧卡定于搁脚部主体16。因此,由此也能够使覆盖物2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J形钩76是树脂制的,所以即使在随着搁脚部主体16的移动、金属线26和覆盖物20的一侧发生了相对旋转的情况下,由于是树脂制的J形钩76相对于金属线26滑动,因而也不会产生异响。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上述实施方式中,是覆盖物20(罩部件)的一侧20A通过树脂制的J形钩76(卡定件)卡定于搁脚部主体16的框架22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当地变更罩部件一侧相对于搁脚部主体16的卡定方法。例如,也可以是将罩部件的一侧缝制于搁脚部主体的表皮材料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将形成于前连杆40的爪部40A插入至形成于覆盖物20(罩部件)的另一侧20B的孔部78、来使另一侧20B卡定于前连杆40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适当地变更罩部件的另一侧相对于前连杆的卡定方法。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夹持件将罩部件的另一侧卡定于前连杆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移动机构18包括4节连杆机构34而构成、覆盖物20(罩部件)的另一侧20B卡定于前连杆40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移动机构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搁脚部主体的上端部经由沿座椅宽度方向的连结轴而与座垫的前端部连结,搁脚部主体绕该连结轴而在存放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旋转。该情况下,罩部件的另一侧也可以卡定于座垫的前端部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将覆盖物20(罩部件)对折并且经由缝制部S1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来形成折痕部21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折痕部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通过熨斗等来在罩部件设定折皱(折痕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覆盖物20(罩部件)由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形成,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罩部件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通过借助铰链以能够折叠的方式连结一对板材,来制作罩部件。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整体铰链而能够折叠的一张板材来制作罩部件。
除此之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搁脚部主体,其用于对落座于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乘客的小腿部进行支承;
移动机构,其安装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并将所述搁脚部主体支承为能够在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垂下的位置与向所述座垫的前方延伸的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罩部件,在其上端设置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折痕部,以所述折痕部为界的一侧覆盖所述搁脚部主体的背面,以所述折痕部为界的另一侧覆盖所述移动机构,并且,在所述搁脚部主体的移动时,在所述折痕部进行弯曲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由具有挠性的片状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痕部通过将所述罩部件对折、并且将折叠前后的部分缝制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包含4节连杆机构而构成,该4节连杆机构具有:
下连杆,其固定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
上连杆,其与所述下连杆相比设置于上方侧,并固定于所述搁脚部主体的背面;
前连杆,其相对于所述下连杆以及所述上连杆分别以能够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连结;以及
后连杆,其与所述前连杆相比设置于座椅后方侧,且相对于所述下连杆以及所述上连杆分别以能够绕沿着座椅宽度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连结,
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另一侧卡定于所述前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所述罩部件的所述另一侧的孔部,插入有形成于所述前连杆的爪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一侧通过安装于该一侧的树脂制的卡定件而卡定于所述搁脚部主体的框架。
7.一种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垫;和
搁脚部装置,其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搁脚部装置,所述搁脚部主体经由所述移动机构而安装于所述座垫的前端部。
CN201310211847.XA 2012-06-06 2013-05-31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5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9122 2012-06-06
JP2012129122A JP5854932B2 (ja) 2012-06-06 2012-06-06 オットマン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5809A true CN103465809A (zh) 2013-12-25
CN103465809B CN103465809B (zh) 2017-05-17

Family

ID=49790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184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65809B (zh) 2012-06-06 2013-05-31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4932B2 (zh)
CN (1) CN1034658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472A (zh) * 2016-08-25 2016-12-14 成都市天龙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脚靠翻转机构及装配方法
CN108290511A (zh) * 2015-11-20 2018-07-1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562A (en) * 1994-07-28 1996-04-16 Wieland Designs Inc. Extensible foot rest
JP2005289133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yota Boshoku Corp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およびオットマン装置付き乗物用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US20070007789A1 (en) * 2005-07-06 2007-01-11 Bowden Alan S Tailgate recliner
CN10113034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可动地板装置
JP2010148780A (ja) * 2008-12-26 2010-07-08 Ts Tech Co Ltd シート装置
WO2011135651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1917A (en) * 1956-06-08 1959-02-03 Anton Lorenz Leg rest control mechanism for seating units
US4570996A (en) * 1983-03-24 1986-02-18 Parma Corporation Footrest assembly for recliner chairs
JP3662329B2 (ja) * 1996-01-31 2005-06-22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の足載せ台構造
JP2002119377A (ja) * 2000-10-18 2002-04-23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オットマン装置
JP4313629B2 (ja) * 2003-08-21 2009-08-12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椅子
JP4267607B2 (ja) * 2005-09-05 2009-05-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
US8070219B2 (en) * 2008-10-23 2011-12-06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Chair leg rest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7562A (en) * 1994-07-28 1996-04-16 Wieland Designs Inc. Extensible foot rest
JP2005289133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oyota Boshoku Corp フットレスト装置およびオットマン装置付き乗物用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US20070007789A1 (en) * 2005-07-06 2007-01-11 Bowden Alan S Tailgate recliner
CN101130343A (zh) * 2006-08-25 2008-02-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可动地板装置
JP2010148780A (ja) * 2008-12-26 2010-07-08 Ts Tech Co Ltd シート装置
WO2011135651A1 (ja) * 2010-04-26 2011-11-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ットレストシステ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0511A (zh) * 2015-11-20 2018-07-17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08290511B (zh) * 2015-11-20 2020-02-04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06218472A (zh) * 2016-08-25 2016-12-14 成都市天龙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脚靠翻转机构及装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65809B (zh) 2017-05-17
JP2013252257A (ja) 2013-12-19
JP5854932B2 (ja) 201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35192B2 (ja) 車両シート
JP598970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EP1564083A3 (en) Attachment of a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to a vehicle
JP613557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3332126A (zh) 座椅装饰组件
RU2685486C2 (ru) Узел подголовника (варианты)
JP2015067151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18052500A5 (zh)
CN103465809A (zh) 搁脚部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JP202302136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WO2016021676A1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US20210245634A1 (en) Backres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backrest head module
JP6287645B2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CN109209127A (zh) 门组件
RU2016102714A (ru) Подвесная система сиденья (варианты) и посадочный узел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6123508B2 (ja) 支持体
JP701388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70807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805868B1 (ko) 차량 시트의 토션스프링 조립장치
JP201325575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00357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853136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8840180B2 (en) Tip-up seat with concealed support structure
KR102457330B1 (ko) 시트쿠션 익스텐션 장치
JP201409137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