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9294B -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9294B
CN103459294B CN201180069895.9A CN201180069895A CN103459294B CN 103459294 B CN103459294 B CN 103459294B CN 201180069895 A CN201180069895 A CN 201180069895A CN 103459294 B CN103459294 B CN 103459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band
elevator
elevator cage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989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9294A (zh
Inventor
C.S.亚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va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s Elevator Co filed Critical Otis Eleva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45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9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9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每根带均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

Description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经证明对于在建筑中不同楼层之间运载乘客是有用的。可提供多种不同的电梯系统构造。基于牵引的电梯系统包括支持电梯轿箱和配重的重量的拉绳布置。机械驱动牵引滑轮,这导致拉绳构件的运动从而导致电梯轿箱的所期望的运动。
在行业中已知各种拉绳布置。最简单明了的被认为是1:1拉绳布置,其中拉绳构件的运动和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量是相同的。在2:1拉绳布置中,拉绳构件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两倍。已提出4:1拉绳布置且包括大约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四倍的拉绳构件运动。
随着平带悬挂构件替代圆钢制绳的引入,实现不同拉绳布置的能力更为复杂。例如,平带引入了带循迹和扭曲问题。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No.US2008/0121468示出包括作为拉绳构件的平带的一种可能的4:1拉绳布置。该文献提出包括在井道一侧上的转向滑轮的堆叠布置的一种系统构造。与此种布置相关的一个缺点是在井道内它需要更多竖直空间以容纳那些滑轮的布置。在电梯行业内,使电梯系统所需的井道空间量最小化是持续的挑战。
发明内容
一种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每根带均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
在包括前述电梯系统的元件的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滑轮彼此隔开第一水平距离而第三和第四滑轮彼此隔开第二、更小的水平距离。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一水平面中。第三和第四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二水平面中。第一水平面在第二水平面下方。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撑在电梯轿箱下方。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撑在电梯轿箱上方。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系统包括处于电梯轿箱上方固定竖直位置上的惰滑轮。多根带遵循这样的路径,其包括:向下向第一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一滑轮,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二滑轮,从第二滑轮向上延伸,从上方卷绕惰滑轮,向下向第三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第三滑轮,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第四滑轮以及从第四滑轮向上延伸。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该电梯轿箱具有包括至少一扇门的前壁。每根带都具有厚度,大于厚度的宽度和大于宽度的长度。每根带都具有限定带的宽度和长度的牵引表面。每根带的牵引表面都与每根其它的带的牵引表面基本对齐。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的牵引表面都基本平行于大致垂直于电梯轿箱的前壁的平面。
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轿箱包括每一个均横向于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沿每根带的每个竖直定向部分,每根带的牵引表面大致平行于侧壁。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系统包括第一盒体,其支持在第一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第一和第二滑轮,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具有第一水平间距。第二盒体支持在第二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第三和第四滑轮,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具有第二、更小的水平间距。第一盒体定位于第二盒体下方。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该电梯轿箱包括具有至少一扇门的前壁以及横向于该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第一和第四滑轮定位于第一侧壁附近。第二和第三滑轮定位于第二侧壁附近。
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个滑轮都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在第一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由第一根带接合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
在包括前两段中任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在第一滑轮上用于每根带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用于每根带的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地偏置。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个滑轮均包括在滑轮上邻近的带引导表面之间的间隔件。在第一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第四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地偏置。在第二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第三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地偏置。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从第一和第二滑轮向上延伸的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地隔开大于电梯轿箱宽度的第一距离。从第三和第四滑轮向上延伸的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地隔开大于电梯轿箱的宽度且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系统包括牵引滑轮和多个惰滑轮。牵引滑轮、惰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围绕相应的轴线旋转。所有滑轮轴线基本平行。
在包括前一段的电梯系统实施例的元件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至少其中一个惰滑轮在电梯轿箱的第一侧上且牵引滑轮在电梯轿箱的第二、相对侧上。
另一个示例性电梯系统包括电梯轿箱。多根带相对于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的运动的带的运动是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全部被支持以随电梯轿箱竖直运动和相对于电梯轿箱旋转运动。牵引滑轮导致带的运动。系统包括多个惰滑轮。牵引滑轮、惰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各自围绕相应的轴线旋转且所有滑轮轴线都基本平行。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特征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每根带都具有在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该部分与在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
在包括任意前述电梯系统实施例的特征的另一个范例实施例中,电梯轿箱具有包括至少一扇门的前壁。每根带都具有厚度,大于厚度的宽度和大于宽度的长度。每根带都具有限定带的宽度和长度的牵引表面。沿带的对应部分,每根带的牵引表面与每根其它带的牵引表面对齐。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牵引表面基本平行于大致垂直于电梯轿箱的前壁的平面。
由以下详细描述,公开范例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附随详细描述的附图可如下简要描述。
附图说明
图1图解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的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的经选择的部分。
图2示意地示出了在图1的范例拉绳布置中带所遵循的途径。
图3图解示出了图1的范例的经选择的特征。
图4图解示出了如同图3的范例中使用的盒体和滑轮的范例构造。
图5示意地示出了对于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有用的范例带。
图6示意地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的另一个范例拉绳布置中带所遵循的途径,
图7图解示出了配重框的顶侧,其可用于本发明图2和图6中示出的任一个实施例中。
图8图解示出了机械座板的底侧,其可用于本发明图2和图6中示出的任一个实施例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电梯系统20的经选择的部分。电梯轿箱22包括具有至少一扇门26的前壁24以允许乘客进入或离开电梯轿箱22。侧壁28在电梯轿箱22的相对侧上。侧壁28通常垂直于前壁24。轿箱22构造成沿在图2中示意地示出的引导轨道110、112(且其中之一在图7中示出)通过井道114竖直运动。
拉绳布置30使电梯轿箱22和相关的配重31悬挂,配重31构造成沿配重的引导轨道116(图8中示出)通过井道竖直移动。在此范例中,拉绳布置30包含多根带32、34、36、38和40。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不同数量的带。电机42和牵引滑轮44导致带34-40的所期待的运动从而导致电梯轿箱22的所期待的运动,例如为乘客提供电梯服务。
拉绳布置30呈4:1构造以使得用于导致电梯轿箱22的运动的带32-40的运动是电梯轿箱22的所得到的运动量的大约四倍。该4:1拉绳构造可通过参考图1和图2理解。
多个终止处50紧固带32-40中每根的一端。在此范例中,终止处50在座板结构52上紧固在井道内的固定竖直位置上。如同图8中所示,座板52可由轿箱引导轨道之一112以及两根配重引导轨道116支持。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座板可能由井道114的前、侧和/或后壁支持。
带32-40遵循的路径是:从终止处50向下向第一惰滑轮54延伸,第一惰滑轮54受到支持以随配重31竖直运动且相对于配重31旋转运动。带从下方卷绕第一惰滑轮54并且向上向由座板52支持的另一个惰滑轮56延伸。带从上方卷绕惰滑轮56并且向下向由配重31支持的第二惰滑轮58延伸。带从下方卷绕第二惰滑轮58并且随后向上向牵引滑轮44延伸。第一和第二惰滑轮54,58在图7中示出,而惰滑轮56在图8中示出。
在示出的范例中,惰滑轮58安装在配重31上。然而,在另一范例中,惰滑轮58可以在井道中被支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例如在座板52上,在竖井中或井道中其它地方。惰滑轮58的放置将取决于特定电梯系统的特别构造。
在带32-34从上方卷绕牵引滑轮44后,它们向下向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22竖直运动的第一滑轮60延伸。第一滑轮60还受到支持以相对于电梯轿箱22旋转运动。带从下方卷绕第一滑轮60并且随后在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之间横跨电梯轿箱22延伸,第二滑轮62也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22竖直运动且相对于电梯轿箱22旋转。带随后从下方卷绕第二滑轮62并且向上向另一个惰滑轮64延伸,惰滑轮64定位在电梯轿箱22上方固定的竖直位置上。在此范例中,惰滑轮64由例如井道顶部附近的安装托架66支持。如同图1中所示,安装托架66可能由轿箱引导轨道110支持。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托架可额外地或备选地安装在井道114的前、侧和/或后壁上。
带32-40卷绕在惰滑轮64上并且向下向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22竖直运动的第三滑轮68延伸。带从下方卷绕第三滑轮68并且随后在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之间横跨电梯轿箱22延伸,第四滑轮70也受到支持以随电梯轿箱22竖直运动。带32-40从下方卷绕第四滑轮70随后向上向多个终止处72延伸,终止处72将带的相对的端部紧固于电梯轿箱22上方固定的竖直位置上。虽然在示出的范例中,终止处72在座板52上受到支持,但是终止处可能紧固在任何固定的位置上,例如,终止处可安装到井道的顶板上或通过类似安装托架66的托架安装。
如同可从图2理解,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在电梯轿箱22下方受到支持,在它们之间具有第一水平间距S1。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也在电梯轿箱22下方受到支持,在它们之间具有第二水平间距S2。从第二滑轮62到第一滑轮60比从第四滑轮70到第三滑轮68更远。换而言之,间距S1大于间距S2。滑轮60、62、68和70的这种布置允许带遵循图2中示意地示出的途径。
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彼此水平对齐,且它们的旋转轴线在单个水平面74中。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彼此对齐,且它们各自的旋转轴线在单个水平面76中。如同可从图中理解,平面74在平面76下方。在这种构造中,第二滑轮62至少部分地竖直地处于第三滑轮68的下方。类似的,第一滑轮60至少部分地竖直地处于第四滑轮70的下方。对于示出的构造,与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接合的带的竖直延伸部分相比于从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竖直延伸的带的部分更接近电梯轿箱22的侧壁28。此构造允许带的水平对齐布置以使得带32的部分,例如从第一滑轮60竖直延伸的部分,与从第四滑轮70竖直延伸的带32的部分水平地对齐。在此范例中,该水平对齐平行于电梯轿箱22的前壁24的表面。
如同可从图3和4最佳理解的,滑轮60、62、68和70的布置允许在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之间延伸的每个带的部分与在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之间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
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在包括了侧梁82和84的盒体80上受到支持。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布置成它们的旋转轴线A彼此平行。在此范例中,盒体80的长度确定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之间的间距S1
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由包括了侧梁92和94的第二盒体90支持。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的旋转轴线A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滑轮60和62的旋转轴线A。在示出的范例中,电梯系统20中的每个滑轮的旋转轴线与每个其它的滑轮的旋转轴线平行。在此范例中,盒体90的长度确定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之间的间距S2
在图3的范例中,固定到彼此之上的范例盒体80和90通过盒体安装结构96和安装托架98紧固在电梯轿箱的下方。在图3和4描绘的实施例中,侧梁82、84、92、94示出为接合在一起(例如通过焊接、栓接等)的单独件。然而在备选的实施例中,盒体80,90(包括侧梁82、84、92、94)可能一体形成为单个部件。在另一个备选的实施例中,盒体80,90的每一个(包括它们各自的侧梁82、84、92、94)可能是单独地、一体形成的单元,当电梯系统20装配时,该单独的一体单元可随后接合(例如,通过焊接、栓接等)。
一方面在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之间且另一方面在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之间延伸的带的部分的竖直对齐可从图3和4理解。每个滑轮都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带引导表面各自由对应的其中一根带接合。例如,第一滑轮60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100,且在邻近的带引导表面100之间有间隔件102。第四滑轮70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104。多个间隔件106位于邻近的带引导表面104之间。带引导表面100相对于带引导表面104竖直偏置。间隔件102相对于间隔件106竖直偏置。
在此范例中,引导表面100,104和间隔件102,106的竖直位置可通过参考图4中示意地示出的竖直平面110来理解。例如,每个间隔件102与对应的其中一个间隔件106处于相同的竖直平面110中。使带引导表面以这种方式竖直定位且将滑轮60、62、68和70相对于彼此如同图3和4中所示地定位确定了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带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得带的部分彼此竖直对齐。
在一些范例电梯系统中,每根带的宽度都将小于滑轮上带引导表面的宽度。可能存在沿带引导表面的一些带的循迹,使得在滑轮60和62之间延伸的一根带的部分的竖直对齐不完全与在滑轮68和70之间延伸的相同的带的部分相吻合。该相同的带的那两部分之间存在至少一些竖直重叠,因为每根带都被维持在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的相对侧上的间隔件之间。在一些范例中,每根带将定位于对应带引导表面的大约中心处,且横跨电梯轿箱22延伸的带的竖直对齐部分将必然地横跨整个宽度并且沿那根带的那些部分的整个长度完美对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计的电梯系统将包括横跨电梯轿箱22延伸的每根带的部分的至少一些竖直对齐。
也可考虑竖直平面110用于关于横跨电梯轿箱延伸的带的部分的竖直对齐的参考。例如,沿在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之间的至少一些距离,沿在滑轮60和62之间延伸的部分的带32的边缘可能处于竖直平面110内。在滑轮68和70之间延伸的带32的部分上的相同边缘也可能沿那部分的对应区域处于竖直平面110中。
范例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是带的布置,使得实现该4:1的拉绳构造不需要任何带的扭曲。图5示意地示出具有矩形截面的范例带构造。多个张力构件120例如钢芯被包围在护套124内,护套124例如可包括聚合物材料。带32(作为带32-40的范例)具有厚度T,大于厚度T的宽度W以及大于宽度W的长度L。在图2的范例中,长度L在终止处50和终止处72之间延伸。
每根带沿限定带的长度L和宽度W的相对表面都具有双牵引表面126(其中之一在图5中示出)。通过所示范例中的滑轮的布置,每根带32-40的牵引表面126与每根其它带32-40的牵引表面126沿带的对应(即,类似地定位的)部分对齐。此外,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牵引表面总是平行于垂直于电梯轿箱22的前壁24的平面对齐。范例拉绳构造不需要任何带的任何扭曲。这允许最小化任何牵拉角且促使沿滑轮的带的更好的循迹。
虽然图1-3的范例包括在电梯轿箱22的下方受到支持的第一滑轮60、第二滑轮62、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但图6的范例包括了在电梯轿箱22上方受到支持的那些滑轮。图6的范例中带所遵循的途径与图2的范例中带所遵循的途径非常相似,除了横跨电梯轿箱22延伸的带的部分在电梯轿箱上方而不是轿箱下方。
滑轮60、62、68和70可能通过例如由图4中所示的定向而维持盒体安装结构96的定向并且相比于图3中所示的定向仅反转安装支架98而在电梯轿箱22的上方受到支持。更具体地,如果图4的盒体使用于图6的范例中,第一盒体80保持在第二盒体90的下方;然而,第一滑轮60和第二滑轮62相比于第三滑轮68和第四滑轮70更接近于电梯轿箱22。相比于图2的范例,图6的范例的一个特征是对于布置水平间距S1和S2而言有更大的自由以适应在电梯轿箱22上方终止处和滑轮的不同位置。对于图2的范例,必须存在允许带通过电梯轿箱的侧壁28的至少最小间距。相同的要求不适用于图6的范例。
所示的范例提供滑轮的独特布置以在电梯系统中实现4:1的拉绳布置。所示的范例降低了所需的空间量且提供了带的更简单的布置。所示范例的各种特征促进实现包括带和4:1的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在前的描述实质上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不一定偏离此发明的本质的对所公开范例的改变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变得显而易见。授予此发明的法律保护的范围仅可通过研究所附的权利要求而确定。

Claims (16)

1.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电梯轿箱;
多根带,其相对于所述电梯轿箱定位成使得用于导致所述电梯轿箱的运动的所述带的运动是所述电梯轿箱的对应运动的大约四倍;
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其全部被支持以随所述电梯轿箱竖直运动且相对于所述电梯轿箱旋转运动;以及
其中每根带都具有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所述电梯轿箱延伸的部分,所述部分与在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所述电梯轿箱延伸的相同的带的另一部分竖直对齐并且具有至少一些竖直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彼此隔开第一水平距离;且
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彼此隔开比所述第一水平距离小的第二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一水平面中;
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两根轴线都在第二水平面中;并且
所述第一水平面在所述第二水平面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都在所述电梯轿箱下方受到支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滑轮都在所述电梯轿箱上方受到支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所述电梯轿箱上方固定竖直位置上的惰滑轮,并且其中所述多根带遵循这样的路径,其包括:向下向所述第一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所述第一滑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横跨所述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所述第二滑轮,从所述第二滑轮向上延伸,从上方卷绕所述惰滑轮,向下向所述第三滑轮延伸,从下方卷绕所述第三滑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横跨所述电梯轿箱延伸,从下方卷绕所述第四滑轮以及从所述第四滑轮向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箱具有包括至少一扇门的前壁;
每根所述带均具有厚度,大于所述厚度的宽度和大于所述宽度的长度;
每根所述带均具有限定所述带的所述宽度和所述长度的牵引表面;
沿所述带的对应部分,每根带的所述牵引表面与每根其它的带的所述牵引表面对齐;并且
沿每根带的整个长度,所有所述牵引表面平行于大致垂直于所述电梯轿箱的所述前壁的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箱包括各自均横向于所述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以及
沿每根带的每个竖直定向部分,每根带的所述牵引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盒体,其支持在所述第一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之间具有第一水平间距;
第二盒体,其支持在所述第二盒体的相对端附近的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在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之间具有比所述第一水平间距小的第二水平间距;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盒体定位于所述第二盒体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箱包括具有至少一扇门的前壁以及横向于所述前壁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所述第一和第四滑轮定位于所述第一侧壁附近;并且
所述第二和第三滑轮定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附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滑轮均包括多个带引导表面;
在所述第一滑轮上由第一根所述带接合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所述第四滑轮上由第一根所述带接合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竖直偏置;并且
在所述第二滑轮上由第一根所述带接合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所述第三滑轮上由第一根所述带接合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竖直偏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滑轮上用于每根所述带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所述第四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所述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偏置;并且
在所述第二滑轮上用于每根所述带的所述带引导表面相对于在所述第三滑轮上用于相同一根所述带的对应的带引导表面竖直偏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滑轮均包括在所述滑轮上邻近的带引导表面之间的间隔件;并且
在所述第一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所述第四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偏置;而
在所述第二滑轮上的间隔件相对于在所述第三滑轮上的间隔件竖直偏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和第二滑轮向上延伸的所述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隔开大于所述电梯轿箱宽度的第一距离;并且
从所述第三和第四滑轮向上延伸的所述带的竖直定向部分水平隔开大于所述电梯轿箱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引滑轮;
多个惰滑轮;且
其中所述牵引滑轮、所述惰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和所述第四滑轮每个围绕各自的轴线旋转并且所有所述滑轮的轴线基本平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惰滑轮是在所述电梯轿箱的第一侧上且所述牵引滑轮在所述电梯轿箱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CN201180069895.9A 2011-04-06 2011-04-06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Active CN103459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1/031420 WO2012138335A1 (en) 2011-04-06 2011-04-06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4:1 roping arrang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9294A CN103459294A (zh) 2013-12-18
CN103459294B true CN103459294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96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9895.9A Active CN103459294B (zh) 2011-04-06 2011-04-06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371212B2 (zh)
EP (1) EP2694421B1 (zh)
JP (1) JP5840762B2 (zh)
KR (1) KR20140020998A (zh)
CN (1) CN103459294B (zh)
BR (1) BR112013023841A2 (zh)
ES (1) ES2569995T3 (zh)
HK (1) HK1192210A1 (zh)
RU (1) RU2568238C2 (zh)
WO (1) WO20121383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891B (zh) * 2011-12-07 2016-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I125124B (fi) * 2012-05-23 2015-06-15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y ja menetelmä
EP2842902B1 (en) * 2013-08-26 2016-02-03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EP3174820B1 (en) * 2014-07-31 2020-09-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Sheave for elevator system
CN104773634B (zh) * 2015-04-09 2017-08-15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系统
CN105460736A (zh) * 2016-01-19 2016-04-06 德阳凯达门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升降运货电梯系统
WO2018225140A1 (ja) * 2017-06-06 2018-1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CN109720964A (zh) 2017-10-27 2019-05-07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牵引系统以及电梯系统
US10941020B2 (en) * 2018-01-30 2021-03-09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flector sheave bracket for offset bedplate
JP6692514B1 (ja) * 2018-09-07 2020-05-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かご吊り車組立体
CN110397245B (zh) * 2019-07-11 2021-10-2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井道结构、吊挂装置及电梯系统
KR102292551B1 (ko) * 2019-09-30 2021-08-25 주식회사 포스코 황에 대한 내구성이 우수한 scr 촉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CN1356256A (zh) * 2000-11-29 2002-07-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
CN1771185A (zh) * 2003-05-30 2006-05-10 奥蒂斯电梯公司 升运系统的连接弹性补偿机构
CN101018731A (zh) * 2004-07-12 2007-08-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和用于电梯的滚轮装置
CN101155745A (zh) * 2006-04-19 2008-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1130A (en) * 1960-10-12 1963-08-20 Silopark S A Elevator system in which drive mechanism is mounted upon the counterweight
JPS535563Y2 (zh) * 1972-11-06 1978-02-13
FI20021959A (fi) 2002-11-04 2004-05-05 Kone Corp Hissi
US6401871B2 (en) * 1998-02-26 2002-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PT1066213E (pt) * 1998-02-26 2006-09-29 Otis Elevator Co Sistema de elevador com motor de accionamento montado em altura
JP4262796B2 (ja) * 1998-03-04 2009-05-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吊り構造
US6202793B1 (en) 1998-12-22 2001-03-20 Richard N. Fargo Elevator machine with counter-rotating rotors
FI111622B (fi) 1999-01-27 2003-08-29 Kone Corp Vetopyörähissi ja taittopyörän käyttö
FI4928U1 (fi) 2001-01-25 2001-05-23 Kone Corp Hissi
ATE382577T1 (de) * 2001-11-23 2008-01-15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keilrippe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US20030121729A1 (en) * 2002-01-02 2003-07-03 Guenther Heinz Lift belt and system
KR100618467B1 (ko) 2002-01-30 2006-08-3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IL180964A (en) * 2002-09-05 2010-11-30 Inventio Ag Drive engine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mounting a drive engine
IL157278A (en) * 2002-09-05 2009-07-20 Inventio Ag Motion motor for elevator and method of positioning the motor
FR2847891A1 (fr) 2002-12-03 2004-06-04 Serge Arnoult Dispositif d'adherence de l'entrainement dans les installations d'ascenseur pourvues de moyens d'entrainement et de suspension independants.
US20060225965A1 (en) 2003-04-22 2006-10-12 Siewert Bryan R Elevator system without a moving counterweight
US7946390B2 (en) * 2003-05-30 2011-05-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Tie-down compensation for an elevator system
FI20030973A0 (fi) 2003-06-30 2003-06-30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nostotoiminnon modernisoimiseksi ja modernisointijärjestely
JP2005263490A (ja) * 2004-03-15 2005-09-29 Inventio Ag 大荷重用エレベータ
CN1802308A (zh) 2004-06-08 2006-07-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EP1616833B1 (de) 2004-07-17 2010-02-24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parallel angeordneten flachriemenartigen Tragmitteln
FI117335B (fi) 2004-07-30 2006-09-15 Kone Corp Menetelmä hissin asentamiseksi ja hissi
FI118383B (fi) 2004-11-16 2007-10-31 Kone Corp Hissin köysijärjestely
BRPI0821212A2 (pt) * 2007-12-21 2015-06-16 Inventio Ag Elevador com duas cabines e um contrapeso conjunto
CN102414111A (zh) * 2009-04-29 2012-04-1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在单个井道内包括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CN1356256A (zh) * 2000-11-29 2002-07-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
CN1771185A (zh) * 2003-05-30 2006-05-10 奥蒂斯电梯公司 升运系统的连接弹性补偿机构
CN101018731A (zh) * 2004-07-12 2007-08-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和用于电梯的滚轮装置
CN101155745A (zh) * 2006-04-19 2008-04-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4421A4 (en) 2014-09-03
US20140027207A1 (en) 2014-01-30
JP5840762B2 (ja) 2016-01-06
CN103459294A (zh) 2013-12-18
BR112013023841A2 (pt) 2019-09-24
WO2012138335A1 (en) 2012-10-11
RU2568238C2 (ru) 2015-11-10
EP2694421B1 (en) 2016-02-03
RU2013139674A (ru) 2015-05-20
JP2014510001A (ja) 2014-04-24
EP2694421A1 (en) 2014-02-12
KR20140020998A (ko) 2014-02-19
US9371212B2 (en) 2016-06-21
ES2569995T3 (es) 2016-05-13
HK1192210A1 (zh) 2014-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294B (zh) 包括4:1拉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FI125114B (fi) Hissin ripustus- ja ohjainjärjestely
AU2017289326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n adaptable usable lifting height
EP1631516B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out a moving counterweight
US10183842B2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US7753175B2 (en) Elevator car having an angled underslung roping arrangement
EA008634B1 (ru) Лифт
US20140326545A1 (en) Arrangement for fixing the compensating weight guide rails of an elevator, and guide rail bracket used in the arrangement
US10246299B2 (en) System including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elevator machine guiderail mounts
CN110844754B (zh) 无框架电梯对重
EP2678258B1 (en) Elevator system including a 4:1 roping arrangement
CN105658562A (zh) 升降机设施
EP1771374B1 (en) Mounting base for an elevator machine
US6499566B2 (en) Tensioning device for at least one trailing rope
CN108290718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机械安装结构
US20190002242A1 (en) Multiple leaders for load bearing member sway reduction
JPWO2004080878A1 (ja) カウンタ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CN107428505B (zh) 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
CN110023227B (zh) 电梯装置
CN105764824B (zh) 具有对重装置的电梯系统
CN116081430A (zh) 电梯系统、导轨组件以及安装电梯系统的方法
US20070131490A1 (en) Elevator system without a moving counterweight
KR20060002955A (ko) 이동 평형추가 없는 승강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2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221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