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582B -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582B
CN103448582B CN201310357151.8A CN201310357151A CN103448582B CN 103448582 B CN103448582 B CN 103448582B CN 201310357151 A CN201310357151 A CN 201310357151A CN 103448582 B CN103448582 B CN 103448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head rod
connecting rod
neck protection
rear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7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582A (zh
Inventor
其力格尔
林涛
格日勒
刘卫国
周大永
王纯
潘之杰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71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8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8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5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设置于汽车车身内,包括一座板、一枢接于所述座板的靠背及一设置于所述靠背并且与所述汽车车身固定连接的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包括一与所述靠背活动连接并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的连接支架及一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及所述靠背对应连接的吸能块。本发明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通过靠背枢接于座板,并在靠背上设置于固定汽车车身的吸能装置,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前车的靠背向后枢转带动吸能装置内的吸能块发生形变,从而使吸能块吸收追尾事故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颈部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由此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一方面要求驾驶员需要掌握熟练的驾驶技巧,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求汽车上需配备一些相应的安全装置,以在交通事故放生时减轻对乘员的伤害。现有汽车上所设的安全装置主要有安全气帘、气囊、车门防撞梁和碰撞缓冲区等,用于在事故发生时起到保护乘员的头部、胸部和四肢等,从而降低伤害程度。
然而,现有汽车上还没有出现用于保护乘员颈部的安全装置,特别是当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前车乘员最容易收到伤害的部位就是颈部。因为人的颈部非常脆弱,而且自由活动度很大,最容易向后弯,当受到后面车辆的撞击时,前车乘员由于惯性作用向后仰,很容易造成颈部后弯,导致颈部骨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前车乘员颈部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设置于汽车车身内,所述座椅包括一座板、一枢接于所述座板的靠背及一设置于所述靠背并且与所述汽车车身相连的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包括一与所述靠背和所述汽车车身其中之一活动连接的连接支架及一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及所述靠背对应连接的吸能块,所述连接支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可向所述靠背或所述汽车车身移动而使所述吸能块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靠背包括一枢接于所述座板的靠背本体及一自所述靠背本体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的第二连接杆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的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对应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对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之一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其中之一穿设的滑槽,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其中另一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块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的第一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其中另一设有一供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其中另一穿设的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装置设于所述靠背的前侧,所述滑槽设于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抵接所述滑槽的远离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的内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装置设于所述靠背的后侧,所述滑槽设于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抵接所述滑槽的靠近所述限位片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部的内侧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装置还包括一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的固定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由塑料制成,其包括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连接片及两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组件由塑料制成,其包括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连接片及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能块呈弧状、波浪状、“W”状、“M”状或“N”状。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通过将靠背枢接于座板,并在靠背上设置于固定汽车车身的吸能装置,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前车的靠背向后枢转带动吸能装置内的吸能块发生形变,从而使吸能块吸收追尾事故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颈部的伤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设置于汽车车身100内,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座板10、一连接于座板10后侧的靠背20及一连接于靠背20并与汽车车身100固定连接的吸能装置30。
座板10包括座板本体12及固定于座板本体12两相对侧的两个L形的固定架14。每个固定架14上均设有枢接孔(图未示)。
靠背20包括一枢接于两固定架14的靠背本体22及自靠背本体22顶部向外侧延伸出的一第一连接杆24。本实施例中,靠背本体22底端的两相对侧分别凸设一与对应固定架14的枢接孔相配合的枢转块(图未示),以使靠背本体22枢接于固定架14。
吸能装置30包括其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杆24的一吸能块32、与第一连接杆24活动连接且与汽车车身100固定连接的一连接支架34及与连接支架34及第一连接杆24连接的一固定组件36。
吸能块32呈弧状,且两端分别开设一第一通孔320。两第一通孔320中的一个第一通孔320供第一连接杆24穿设。
连接支架34包括穿过吸能块32的另外一个第一通孔320的第二连接杆340及套设于第二连接杆340的限位片342。本实施例中,吸能块32在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340上的位置位于限位片342与固定组件36之间。限位片342呈长条状。限位片342的第一端设有一供第二连接杆340穿设的第二通孔344、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沿限位片342长度方向设有一供第一连接杆24穿过的长条形滑槽346。第一连接杆24在没有发生碰撞时抵接滑槽346的远离限位片342的第二端端部的内侧壁。
固定组件36由塑料制成,其包括一第一端套设于第一连接杆24的第一连接片360及第一端套设于第二连接杆340的两个第二连接片362,且第一连接片360的第二端夹设于两第二连接片362的第二端之间,并锁固于两第二连接片362。可以理解的,固定组件36和第一连接杆24分别固定于汽车车身100和靠背20上,在汽车没有发生碰撞时可以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变,避免第一连接杆24在连接支架34的滑槽346内滑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片360的第一端凸设有圆柱形安装块363。安装块363沿着轴向设有一供第一连接杆24穿设的第三通孔364。每个第二连接片362的第一端分别设有一供第二连接杆340穿设的第四通孔366。其中第二连接杆340在穿过第四通孔366后固定于汽车车身100。
在使用时,一旦汽车发生追尾事故,前车的乘员的躯干及颈部对靠背20产生一个向后的冲击力。可以理解的,该冲击力会通过第一连接杆24传递至固定组件36。由于固定组件36由塑料制成,该冲击力首先会使得固定组件36从第一连接片360与两个第二连接片362的连接处断开。固定组件36断开后,由于靠背20枢接于座板10,人体躯干及颈部的冲击力使前车的靠背20向后枢转。可以理解的,靠背20向后枢转带动第一连接杆24向后枢转,因此第一连接杆24会在连接支架34的滑槽346内向后移动。第一连接杆24向后移动拉动吸能块32变形,使吸能块32吸收能量,减少靠背20对乘员的躯干及颈部的反作用力,从而减小对乘员颈部的伤害。对于发生追尾事故的后车而言,后车的乘员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靠背20同样在惯性作用下向前冲。然由于第一连接杆24抵接滑槽346的远离限位片342第二端端部的内侧壁,连接支架34阻止第一连接杆24向前运动,因此靠背20会维持原状,同时也避免因第一连接杆24向前运动毁坏固定组件36而引起吸能块32变形,从而避免后车的座椅上的吸能装置被毁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通过将靠背20枢接于座板10,并在靠背20上设置固定于汽车车身的吸能装置30,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前车的靠背20向后枢转带动吸能装置30内的吸能块32发生形变,从而使吸能块32吸收追尾事故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对颈部的伤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吸能块32呈弧状便于产生形变,能够更好的保护乘员的颈部。在本实施例中,吸能块32为标准的圆弧状,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吸能块32也可以为除圆弧状外的其它非标准弧状,或者是其它的可以吸能、缓冲的形状,如波浪状、“W”状、“M”状、“N”状等。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靠背20上设置两个甚至更多个吸能装置30,以增强吸能效果,减少对人体颈部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6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片360与两个第二连接片362,第一连接片360的第二端锁固于第二连接片362的第二端之间,可以理解的,固定组件36也可以只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片360与一个第二连接片362,或者是只包括一个连接片,当固定组件36只包括一个连接片时,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4和第二连接杆340相连。当固定组件36只包括一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可采用更容易被拉断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能装置30设于所述靠背20的前侧,所述滑槽346设于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通孔320设于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24在没有发生碰撞时抵接所述滑槽346的远离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二端端部的内侧壁,可以理解的,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吸能装置30也可以设于所述靠背20的后侧,当所述吸能装置30设于所述靠背20的后侧时,所述滑槽346设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通孔320设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杆340在没有发生碰撞时抵接所述滑槽346的靠近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一端端部的内侧壁,在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对于前车而言,所述固定组件36被压溃,所述吸能块32因受到挤压而变形吸能,对于后车而言,由于第二连接杆340抵接所述滑槽346的靠近所述限位片342的第一端端部的内侧壁,而可防止所述靠背20向前运动而防止吸能块32变形。
当所述吸能装置30设于所述靠背20的后侧时,所述固定组件36也可以设计成是非刚性元件,例如第一连接片360和第二连接片362之间采用枢接的方式连接,或者是固定组件36仅包括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连接片,这样,在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对于前车而言,固定组件36可以无需被压溃,只是在被挤压时发生变形,而在变形后还可以恢复至以前的状态,如此,可以降低吸能装置30的更换频率,减少用户支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设置于汽车车身(10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一座板(10)、一枢接于所述座板(10)的靠背(20)及一设置于所述靠背(20)并且与所述汽车车身(100)相连的吸能装置(30),所述靠背(20)包括一枢接于所述座板(10)的靠背本体(22)及一自所述靠背本体(22)延伸出的第一连接杆(24),所述吸能装置(30)包括一与所述靠背(20)和所述汽车车身(100)其中之一活动连接的连接支架(34)、一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支架(34)及所述靠背(20)对应连接的吸能块(32)和一与所述连接支架(34)及所述第一连接杆(24)连接的固定组件(36),在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所述固定组件(36)被压溃,而且所述连接支架(34)可向所述靠背(20)或所述汽车车身(100)移动而使所述吸能块(32)发生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34)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100)的第二连接杆(340)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40)连接的限位片(342),所述限位片(342)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40)相对应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4)相对应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之一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34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4)其中之一穿设的滑槽(346),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其中另一与所述第二连接杆(340)和所述第一连接杆(24)的其中另一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32)的两端分别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24)及所述第二连接杆(340)穿设的第一通孔(3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342)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其中另一设有一供所述第一连接杆(2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40)的其中另一穿设的第二通孔(34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30)设于所述靠背(20)的前侧,所述滑槽(346)设于所述限位片(342)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杆(24)抵接所述滑槽(346)的远离所述限位片(342)的所述第二端的端部的内侧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装置(30)设于所述靠背(20)的后侧,所述滑槽(346)设于所述限位片(342)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340)抵接所述滑槽(346)的靠近所述限位片(342)的所述第一端的端部的内侧壁。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4)及所述第二连接杆(340)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6)由塑料制成,其包括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4)的第一连接片(360)及两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40)的第二连接片(362),所述第一连接片(360)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二连接片(362)的第二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6)由塑料制成,其包括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4)的第一连接片(360)及一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40)的第二连接片(362),所述第一连接片(3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36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32)呈弧状、波浪状、“W”状、“M”状或“N”状。
CN201310357151.8A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Active CN103448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7151.8A CN103448582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7151.8A CN103448582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582A CN103448582A (zh) 2013-12-18
CN103448582B true CN103448582B (zh) 2017-07-28

Family

ID=49731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7151.8A Active CN103448582B (zh) 2013-08-16 2013-08-16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85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0916A (zh) * 2010-07-14 2010-11-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吸能装置的触发机构
CN101905665A (zh) * 2010-04-12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吸能结构
CN101918243A (zh) * 2007-12-11 2010-12-15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加强型能量吸收装置及其组件
CN102205808A (zh) * 2011-01-21 2011-10-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座椅靠背骨架
CN102529775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及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头部振颤损害抑制方法
CN202294373U (zh) * 2011-09-01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0767A (ja) * 1997-02-21 1998-09-02 Tachi S Co Ltd 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の頭部保護方法および車両用衝撃吸収シート
JP5608930B2 (ja) * 2009-08-21 2014-10-2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乗物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8243A (zh) * 2007-12-11 2010-12-15 佛吉亚汽车座椅公司 加强型能量吸收装置及其组件
CN101905665A (zh) * 2010-04-12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吸能结构
CN101890916A (zh) * 2010-07-14 2010-11-2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吸能装置的触发机构
CN102529775A (zh) * 2010-12-29 2012-07-04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构造及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头部振颤损害抑制方法
CN102205808A (zh) * 2011-01-21 2011-10-05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座椅靠背骨架
CN202294373U (zh) * 2011-09-01 2012-07-04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582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9765B2 (en) Safe protection equipment for all vehicles and drivers from both front and rear
CN103661029A (zh) 吸能式汽车座椅
US10258522B2 (en) Seat arrangement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wheelchair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6197438A1 (zh) 汽车安全座椅
CN203344875U (zh) 汽车安全防撞梁
CN204196734U (zh) 车载儿童安全座椅
CN103448582B (zh) 一种防后碰颈部保护座椅
CN106347180A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颈部保护系统
CN207711857U (zh) 一种可调式护颈装置及座椅
KR102107009B1 (ko) 차량시트의 후방추돌 충격완화 장치
CN102985283A (zh) 用于阻挡座椅下方负载的安全装置
CN104709218B (zh) 用于汽车的防下潜结构和汽车
CN204245329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结构
CN204020790U (zh) 一种汽车外置安全气囊的装置
CN106004607A (zh) 一种保护驾驶员小腿的搁脚板装置
WO2006135153A1 (en) Shock absorbing seat belt for protecting face and head
CN20854426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108790976B (zh) 汽车座椅主动式防潜装置
RU2620145C1 (ru) Адаптив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кресло с активными спинкой и подголовником
CN105539350A (zh) 一种乘员腿部保护装置及汽车
CN2055738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的安全气囊帘
CN209191920U (zh) 一种车辆防撞结构
CN214985664U (zh) 一种前围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5524108U (zh) 车辆座椅的安全装置
KR102080695B1 (ko) 자동차의 탑승자 보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