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6492A -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6492A
CN103446492A CN2012105111514A CN201210511151A CN103446492A CN 103446492 A CN103446492 A CN 103446492A CN 2012105111514 A CN2012105111514 A CN 2012105111514A CN 201210511151 A CN201210511151 A CN 201210511151A CN 103446492 A CN103446492 A CN 103446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tumor
butanoic acid
butyric acid
rad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11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吉星
杨京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5111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64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6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64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硒丁酸包合剂”是以中药人参、茜草、枸杞子、五味子、薏苡仁、茯苓、太子参、硒等为基原,利用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制备的,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处理的,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纯天然增效性抑制剂,包括硒元素、丁酸、黄酮、皂苷等组合化合物,属于新型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肿瘤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与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不同,它以癌细胞异常的表观遗传作为靶点进行饱和攻击,并通过诱导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和免疫杀伤作用而发挥整体抗肿瘤作用,并且抗氧化,口味适宜无化学污染。

Description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硒及脂肪酸的中药环糊精包合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功能的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难治性疾病。科学家对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尽管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基因表达及基因表达产物活性异常密切相关。同时,由于基因表达异常所形成的原发和继发的肿瘤周围环境(如血管生成、免疫系统功能变化异常等)的恶化,促进肿瘤细胞恶性表观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体内扩散和转移。而且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表观遗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针对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这一类影响表观遗传的重要分子靶标开展的小分子药物研发已经成为国际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
由于HDAC在基因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它们与许多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免疫调控、分化和基因程序化表达,同时有与传统化疗药物对肿瘤耐药性基因表达完全不同的调节模式等。试验表明,HDAC抑制剂能够抑制人体及动物体内的肿瘤的生长,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淋巴瘤等。HDAC抑制剂在作用机制上既区别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即在对增殖快速的肿瘤细胞杀伤的同时,也累及正常细胞的传统化疗药物),也不同于典型的靶向药物。一种“硒环肽·脂肪酸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210188331.3)为一种高效低毒、具有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但是,该药物存在以下缺点,严重影响使用效果:(一)、配方中有两味性寒且功能相近的药材茜草和栀子,使整体药方性能偏寒,不适应患者虚弱的身体;(二)、所含的脂肪酸(丁酸)气味难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抗肿瘤、抗氧化的植物性硒丁酸包合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包合剂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丁酸抑制剂与酶的高效、可逆抑制作用及服用效果,根据中医药学对“肿瘤”及其并发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治疗原则,参考现代“硒”、“短链脂肪酸”及“HDAC抑制剂”的药理研究成果,从我国卫生部审定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中筛选出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抗肿瘤,又能提高血液微循环和免疫力的药材,由人参、茜草、枸杞子、五味子、薏苡仁、茯苓、太子参及微量元素等组成原材料,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酶法或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出“纯天然短链脂肪酸—丁酸”,以此为骨架结构,与硒元素形成螯合,形成偶合聚合物,再经β-环糊精包合处理,组成纯天然新型HDAC抑制剂,具有高效协同抗肿瘤而副作用不叠加又好服用的功效。
硒丁酸包合剂是具有全新化学结构的亚型选择性蛋白去乙酰化酶纯天然新型抑制剂,属于新型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肿瘤表观遗传调控新药物,与传统的肿瘤治疗药物不同,它以癌细胞异常的表观遗传作为靶点进行饱和攻击,并通过中药成分协助诱导患者自身的免疫监测和免疫杀伤作用而发挥整体协同抗肿瘤作用,纯天然现代中药复方新药,疗效高,口味适宜,无化学污染。
本发明的物品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
人参1-15份          茜草3-18份          枸杞子5-35份      
五味子1.5-10 份        薏苡仁7-30 份       茯苓5-25份
太子参8-35份         硒0.000001-0.02份.
本发明物品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人参6份             茜草13份           枸杞子11份      
五味子4份           薏苡仁15 份        茯苓9份
太子参12份          亚硒酸钠0.00045 份.
第一种生产方法:
将人参、五味子、茯苓、太子参、枸杞子、薏苡仁、茜草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进行常规方法提取处理,药液过滤;(二)将上述药液接入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丁酸);(三)过滤纯化,取上清药液,再按上述配方比例加硒粉混悬液,搅拌,产生含硒丁酸脂质胶体溶液混合剂;(四)用环糊精包合处理上述混合剂,及时灌装扎封,灭菌,既得硒丁酸包合剂。
第二种生产方法:
Figure 487524DEST_PATH_IMAGE001
将人参、五味子、茯苓、太子参、枸杞子、薏苡仁、茜草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进行常规方法提取处理,药液过滤;(二)把提取的药液混合后接入酶,进行酶解,灭酶;(三)将上述药液接入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丁酸);(四)过滤纯化,取上清药液,再按上述配方比例加硒粉混悬液,搅拌,产生含硒丁酸脂质胶体溶液混合剂;(五)用环糊精包合处理上述混合剂,及时灌装扎封,灭菌,既得硒丁酸包合剂。
第三种生产方法:
将人参、五味子、茯苓、太子参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乙醇回流提取,滤过醇提液备用,药渣分别保存;(二)将枸杞子、薏苡仁、茜草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加入醇提后的药渣,进行水提处理,药液过滤;(三)把醇提药液、水提药液混合后接入酶,进行酶解,灭酶;(四)将上述药液接入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丁酸);(五)过滤纯化,取上清药液,再按上述配方比例加硒粉混悬液,搅拌,产生含硒丁酸脂质胶体溶液混合剂;(六)用环糊精包合处理上述混合剂,及时灌装扎封,灭菌,既得硒丁酸包合剂。
本发明可采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法生产,所说的合剂可做成生物学上任何一种剂型(胶囊、丸粒、口服液、片剂等),其抗肿瘤原理是通过下列机制:(一)由丁酸组合成HDAC抑制剂靶向作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二)硒元素协同丁酸抑制肿瘤细胞;(三)配方中药成分提升抗肿瘤效果;(四)用环糊精包合处理,减少不良气味,提高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本方中药成分提升抗肿瘤效果药理 分析如下:
【一】、干扰癌细胞的正常代谢:癌细胞有生长快和不成熟的特点,其核酸代谢异常活跃,枸杞子通过对核酸代谢的干扰而对癌细胞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可抑制癌细胞核糖核酸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而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癌细胞的正常生长;业已知道,(一种环状核苷酸)camp抑制细胞增殖,cgmp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肿瘤细胞的camp水平明显下降,其恶性程度越高则camp水平越低,人参、茯苓、薏苡仁能使肿瘤细胞的camp增加而具有抗癌作用。肿瘤细胞的糖酵解非常旺盛,肿瘤细胞主要从糖酵解获得能量,人参皂甙能增加癌细胞的糖元含量、抑制癌细胞的糖酵解、抑制丙酮酸激酶和醛缩酶活性、降低细胞内粘多糖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二】、破坏癌细胞结构,抑制癌细胞生长: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天门冬酰胺厌氧菌,酶、核酸和叶酸,能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异常生长,并促进细胞的正常化。人参皂甙可使癌细胞再分化、诱导逆转为正常细胞。人参皂苷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将肿瘤细胞诱导分化成正常细胞有利于控制肿瘤发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使细胞解体后形成凋亡小体,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Popovich等研究认为,人参皂苷可以促进人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其途径与地塞米松相似,均为受体依赖性。
【三】、改善血液理化特性,防止癌细胞转移:肿瘤患者的血液趋于浓、粘、凝、集的高凝状态,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转移。采用理血药--茜草;渗湿利水药--薏苡仁、茯苓;补虚药补气药--太子参、人参、五味子、枸杞子组合调配, 可使血液流变学参数趋向于正常,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微循环,进而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人参甙rg3则具有显著的抑制浸润活性(抑制率98.8%)。
【四】、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癌能力: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人参、太子参、五味子、枸杞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增强吞噬功能、增强体液免疫作用,能调节免疫功能而使趋于正常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及抗病能力。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是:(一)硒元素与短链脂肪酸丁酸偶合螯合组成新型HDAC抑制剂,高效抑酶,且有促进粘膜血流的增加、促进上皮细胞增殖、促进消化道蠕动的功能; (二)配方温寒适中,药性趋于平和,中药成分协同作用明显;(三)该合剂是一种脂质胶体溶液环糊精包合剂,属于靶向给药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它可以将中药成分、硒粉、脂肪酸及溶液包埋在直径为纳米级的微粒中,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的难闻气味及毒性。
合剂稳定性分析:
(1)用粒度分析仪及电镜观察测定脂质体的形态、粒径范围及分布;
(2)化学稳定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磷脂的过氧化值;
(3)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脂质体的zeta电位,电位绝对值高溶液越稳定。
药理毒理试验证实,“硒丁酸包合剂”高浓度(30μmol/L)对细胞影响不大,而低浓度(0.05-1.5μmol/L)对癌细胞就有抑制作用,相差20多陪。
 
为了证实本发明对抗肿瘤及抗氧化抗缺氧作用的效果,我们分别做了以下试验。
(一) 抗肿瘤药效学试验
(1)、药物来源与配制: 硒丁酸包合剂,20毫升口服液,按生药1:1提取。用前以蒸馏水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的混悬液。
    (2)、试验动物:试验采用体重20-22g昆明小鼠,雌雄兼用,但每批试验性别相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
    (3)、试验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小鼠可移植肿瘤Lewis肺癌、肝癌H22及肉瘤S180,按抗癌药药效学实验技术要求常规接种小鼠,于接种后24小时分组给药。试验共分五组,每组10只鼠,设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药组(常规方法),硒丁酸包合剂1.25、2.5、3.75g/kg三剂量组。环磷酰胺60mg/kg腹腔注射一次,硒丁酸包合剂灌胃给药连续9次。停药后24小时处死动物,剥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4)、试验结果:
1、 对小鼠Lewis肺癌的疗效试验:
    三批试验结果,硒丁酸包合剂1.2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0%、25.3%、25.2%( p<0.01、p<0.05、p<0.05);2.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3%、31.6%、40.0%(p<0.01、p<0.01、p<0.001);3.7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0%、39.3%、41.2%(p<0.001、p<0.01、p<0.001)。
        2、对小鼠肝癌H22的疗效试验:
    三批试验结果,1.25g/kg组的抑率分别为16.%、37.1%、24.9%(p<0.05、p<0.001、p<0.01);2.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3.5%、36.6%、23.4%( p<0.05、p<0.001、p<0.05);3.7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6%、42.4%、34.2%( p<0.01、p<0.001、p<0.001)。
        3、对小鼠肉瘤S180的疗效试验:    
三批试验结果,硒丁酸包合剂1.2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6%、25.1%、29.7%( p均<0.05);2.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6.2%、33.7%、20.8%( p均<0.05);3.75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7.9%、43.6%、34.6%( p<0.05、p<0.01、p<0.05)。
     (5)、试验结论:硒丁酸包合剂1.25、2.5、3.75g/kg三剂量组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抑瘤作用,对小鼠Lewis肺癌、肝癌H22均表现了明显抑瘤作用,且呈剂量关系。其中对小鼠Lewis肺癌疗效更明显,硒丁酸包合剂大剂量4.74g/kg组平均抑瘤率达60%以上。
(二) 抗氧化试验
硒丁酸包合剂有总黄酮中药成分,具有抗氧化功效。对此我们进行了试验。方法 如下:以硒丁酸包合剂(20毫升口服液--1:1原药材提取)、给以老龄 BAL B/C小鼠灌胃 45 d后测定与抗氧化延缓衰老有关的生化指标。结果 :硒丁酸包合剂能使肝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显著增强 ;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GSH- Px)和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显著提高。结论 :硒丁酸包合剂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实施例: 按下述配方比称取原料
人参6份             茜草13份           枸杞子11份      
五味子4份           薏苡仁15 份        茯苓9份
太子参12份          亚硒酸钠0.00045 份.
生产方法:
(一)将人参、五味子、茯苓、太子参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用75%乙醇(6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重复提取一次,滤过醇提液备用,药渣分别保存;(二)将枸杞子、薏苡仁、茜草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加入醇提后的药渣,进行水煎2次(8倍水),每次1.5小时处理,药液过滤;(三) 把醇提药液、水提药液混合后浓缩到1:4再接入蛋白酶(谷草杆菌、添加比例为0.1%)及纤维素酶(添加比例为0.1%)和脂肪酶(加量0.2%),在温度45°C、pH6.5—7、搅拌200rpm条件下进行酶解24-48小时,灭酶(100°C水浴5min);(四)将上述药液浓缩(1:2),调ph值7-8,接入柠檬酸颗粒污泥(5-10%),在温度40°C、每分钟搅拌80次的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丁酸),时间6-15天;(五)高速管式分离机过滤(2次),取上清药液,将药液浓缩到每人每天服用3次、每次20毫升的浓度(药材比水为1:0.86),再按上述配方比例加硒粉混悬液,强力搅拌(1400r/min)2小时(类似薄膜分散法),产生含硒丁酸脂质胶体溶液混合剂;(六)用环糊精按1.8%比例在温度40°C及搅拌转速800r/min条件下包合处理上述混合剂(45min),及时灌装扎封,105°C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既得硒丁酸包合剂。

Claims (3)

1.一种抗肿瘤抗氧化的硒丁酸包合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方法制成的合剂:
人参1-15份         茜草3-18份       枸杞子5-35份      
五味子1.5-10 份     薏苡仁7-30 份     茯苓5-25份
太子参8-35份         硒0.000001-0.02份
(一)将人参、五味子、茯苓、太子参、枸杞子、薏苡仁、茜草按上述配方比例混合粉碎,进行常规提取方法处理,药液过滤;(二)将上述药液接入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三)过滤纯化,取上清药液,再按上述配方比例加硒,产生含硒丁酸脂质胶体溶液混合剂;(四)用环糊精包合处理上述混合剂,及时灌装扎封,灭菌,既得硒丁酸包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把提取的药液混合后先接入酶,进行酶解,灭酶,再接入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产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备方法中的“常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醇提和水提方法。
CN2012105111514A 2012-12-04 2012-12-04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4464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1514A CN103446492A (zh) 2012-12-04 2012-12-04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1514A CN103446492A (zh) 2012-12-04 2012-12-04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6492A true CN103446492A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29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11514A Pending CN103446492A (zh) 2012-12-04 2012-12-04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64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3389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杨京润 一种抗氧化抗肿瘤的中药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44648A (zh) * 2023-03-13 2023-04-11 中国农业大学 丁酸作为亚硒酸钠抗结肠癌增敏剂的新用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53389A (zh) * 2018-08-15 2018-11-23 杨京润 一种抗氧化抗肿瘤的中药发酵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44648A (zh) * 2023-03-13 2023-04-11 中国农业大学 丁酸作为亚硒酸钠抗结肠癌增敏剂的新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6087B (zh) 复合辣木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48959B (zh) 可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铁皮石斛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US11376292B2 (en) Microbial fermentation composition subjected to enzymolysis,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nd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and use thereof
KR20150055876A (ko) 체지방 감소 또는 체중 감소를 위한 조성물
CN101856384B (zh) 一种护肝组合物
CN110859871A (zh) 一种用于前列腺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479A (zh) 一种治疗ad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64180A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营养复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6956A (zh) 一种含有松花粉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136207A (ko) 지치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항알러지용 조성물
CN105664140A (zh) 一种糖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446492A (zh) 硒丁酸包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8083B (zh) 一种缓解体力疲劳、祛黄褐斑的保健食品
CN101301427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248130A (zh) 天然植物灵芝抗衰老护肤霜
CN106038702B (zh) 抗疲劳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50941A (zh) 一种调节脂代谢的膳食组合物
CN102772696B (zh) 硒环肽·脂肪酸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93101A (zh) 灵芝花粉防衰霜
CN107982287A (zh) 一种羊肚和灵芝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799A (zh) 一种具有抗恶性肿瘤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31409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抗肿瘤功能的保健药物配方
CN102552739A (zh) 抗肿瘤抗氧化抗缺氧的含硒肽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5914A (zh) 黑木耳多肽功能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59201A (zh) 一种调节高脂人群肠道菌群的产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