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356A - 造纸机织物 - Google Patents

造纸机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356A
CN103443356A CN2012800116280A CN201280011628A CN103443356A CN 103443356 A CN103443356 A CN 103443356A CN 2012800116280 A CN2012800116280 A CN 2012800116280A CN 201280011628 A CN201280011628 A CN 201280011628A CN 103443356 A CN103443356 A CN 1034433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per machine
paper
machine clothing
b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1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3356B (zh
Inventor
S·泰帕莱
M·塞佩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Valmet Fabrics Oy
Original Assignee
Metso Fibe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tso Fiber Ltd filed Critical Metso Fibe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3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3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3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21F7/083Multi-layer felt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10Wire-cloths
    • D21F1/105Multi-layer wire-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D21F1/0045Triple laye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10Wire-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7/00Other details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7/08Felts
    • D21F7/12D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机织物,所述造纸机织物包括由至少两个单独的纱线系统形成的至少两个单独的层,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纸侧并且由纵向和横向纱线(1,2)构成,另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磨损侧并且由纵向和横向纱线(3,4)构成,所述纱线系统布置成沿着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形成独立于彼此的结构。这些结构通过接结纱线系统相互接结,由此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接结纱线(5)布置在纸侧表面上形成层的一部分。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每根接结纱线(5)皆布置在磨损侧上,以与在纸侧上相比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

Description

造纸机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机织物,所述造纸机织物包括由至少两个单独的纱线系统形成的至少两个单独的层,其中,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纸侧并且由纵向纱线和横向纱线构成,另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磨损侧并且由纵向纱线和横线纱线构成,所述纱线系统布置成在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形成彼此独立的结构,并且用接结纱线系统将这些结构相互接结,其中,所述系统的接结纱线布置成在纸侧表面上形成层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层造纸机织物由一个纵向纱线系统和两个横向纱线系统形成。这种方案的示例是美国专利公报4041989。由于只有一个纵向纱线系统,因此造纸网较薄并且容易断裂。
在本领域中已知一种造纸机织物,在所述造纸机织物中,将纸侧层和磨损侧层接结在一起的接结纱线(binding yarn)也参与形成纸侧层。这种类型的结构称作SSB结构。SSB是片支撑接结(sheetsupporting binding)的缩写。在以下美国专利申请公报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结构,例如US7 243 687、US6 354 335、US6 978 809和US7001 489中。
在编织图案循环中的单根接结纱线上,上述所有方案与在织物的底侧上相比在织物的顶侧上具有相同或更多数量的接结经纱。这例如导致内部磨损和欠佳的稳定性。
例如,在美国专利公报4 501 303、5 967 195和5 826 627中描述了利用接结纱线对接结在一起的结构的技术。在利用接结纱线对接结的结构中,接结纱线对将层接结在一起。接结纱线对由两根并排的接结纱线形成,所述两根并排的接结纱线中的第一根使纸侧表面接结,而第二根在磨损侧上在一根底部经纱下方同时将纸侧层和磨损侧层接结在一起,反之亦然。接结纱线对在纸侧表面上的弯曲部形成类似于顶部纬纱的纬纱路径。在具有接结纱线对的结构中,纵向纱线系统相互叠置,这增加了织物的厚度。在传统SSB结构中,当层相互摩擦时,经常发生内部磨损,这是因为接结纱线在织物内部形成长的浮线组织并且不能足够紧地接结结构。由于摩擦,在织物内部发生材料移动,这降低了织物的可渗透性和耐用性。大量内部磨损改变了织物的特性,并且降低了纸张的特性。织物渗透性的降低加剧了纸张的横向轮廓变化,并且在织物的不同部分中磨损通常也不同,从而导致不均匀的轮廓。松散的接结还允许底部纱线沿着纵向方向移动。这尤其导致了不均匀的脱水,因此纸张轮廓不一致。
细纱线一般用于高级纸张。使用这种纱线通常缩短了织物的工作寿命,并且降低了织物的抗机械应变的能力。通过使用更粗的纱线可以提高耐磨性和强度,但是例如织物的纸侧表面将更为不均匀,这导致在纸张中形成斑纹。斑纹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地形式斑纹和脱水斑纹。在地形式斑纹中,织物的纸侧表面被复制到湿幅材。在脱水斑纹中,细粒(fine)和纸纤维沿着xy方向不均匀地分布在纸结构中,这导致产生不均匀的组织。脱水斑纹取决于织物结构的脱水通道。如果接结结构在织物中有规律地形成不同尺寸的重复开口,例如对角线,则这种图案也将在利用所述织物制成的纸张中显现。因此,重要的是织物的纸表面上的开口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同等重要的是底侧上的脱水开口也具有相同的尺寸。
市场在售的第一代SSB造纸机织物是大约0.80mm的厚结构。第二代结构的厚度为0.70mm,而第三代结构的厚度为0.65至0.70mm。目前极其薄的SSB造纸机织物的厚度为0.60至0.65mm。在薄织物中,提供所需的磨损储备通常是一个问题。在传统SSB结构中,由于5-线圈结构,在磨损侧由横向底部纱线形成的线圈通常较短。因而,织物的磨损储备仍然比所需的少。
在造纸过程中,绝大多数纤维纵向排列。实现良好机械固位的脱水开口的最理想形状是矩形,其中,纵向纱线形成矩形的短边。造纸机织物的纸侧开口的尺寸和形状影响织物内部的纤维的渗透性。如果开口的尺寸不是最优的,则发生穿过(through-pass),这不利于机械固位。如果纸纤维能够透入到造纸机织物中,则机器会变脏,这导致断裂并且降低造纸机的效率。用洗涤器保持织物清洁,但是如果洗涤器没有处在良好状态,则从纸幅脱水是不均匀的,这使纸张轮廓降级。
当在边缘处修整纸幅时,厚的造纸机织物可能会引发问题。边缘修整喷淋器的能力不足以推动纤维通过厚的结构,而且存在堵塞造纸网的风险并且存在切割困难。边缘修整问题显著增加了造纸机的湿端部处的断裂。另外,造纸机织物越厚,越难以保持清洁,并且需要额外的清洗停机。
还能够通过压延减小造纸机织物的厚度。例如,在公报US7 727360和CA2 566 520中描述了压延。在压延过程中,造纸机织物被机械地按压,使得其从一开始就以最优方式从造纸机排水。这种方法的难题在于能够在造纸机织物的整个区域内使结构均匀一致。该方法的问题在于造纸机织物变得密实并且稳定性降低。另外,设备投资和额外的生产阶段极大地增加了造纸机织物的制造成本。
使用粗的纵向底部纱线降低了造纸机织物的机器方向适应性。这使得更难以从纸幅脱水,并且不利于纸张成形。硬的造纸机织物不顺应造纸机的脱水设备,这减轻了湍流,并且不利于脱水和成形。
增大的速度还增加了织物的紧密度。增大的紧密度使造纸机织物面临新的挑战。织物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稳定性。在本文中,织物稳定性指的是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较差的稳定性的一个示例是当织物绷紧时织物大范围变窄和/或在造纸机辊不是完全笔直的情况下织物歪斜地行进。在目前的SSB结构中,接结纱线的磨损侧的接结点没有被锁定,因此接结纱线能够随着被接结的纱线一起运动,并且稳定性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织物磨损,稳定性越来越差。
干物质含量低的一个原因是大储水空间,这种大的储水空间增加了再湿润现象。在再湿润期间,在最后的脱水元件之后并在挤压部之前,从纸幅排出到造纸网中的水在造纸网部中被吸回到纸幅中。因为湿纸幅进入到挤压部中,所以发生更多的断裂,并且另一方面,造纸机的耗汽量增加。这两个因素显著增加了造纸机的成本。较大的储水空间增加了织物运送的水量。由于离心力,尤其是当以高速运行时,特别在造纸机的顶部位置中的辊上发生溅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机织物,利用所述造纸机织物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这通过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来实现。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特征在于,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每根接结纱线均布置成与在纸侧上相比在磨损侧上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并且接结纱线布置成沿着对应的方向在纸侧上相互或与替代纱线一起形成与纸侧纱线一样的接结。
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提供了这样的优势,即,本发明的织物结构允许在纸侧层和磨损侧层上使用细的经纱和纬纱,由此能够将结构制成为与传统双层结构一样薄或比传统双层结构更薄,但仍具有SSB结构的优点。因为造纸机织物较薄,因此结构与利用接结纱线对接结的传统结构相比具有更小的储水空间。当储水空间较小时,在结构中较少发生上述再湿润。细的经纱减小了造纸机织物的机器方向上的弯曲强度。低的弯曲强度允许造纸机织物顺应造纸机的脱水设备,以便产生良好的脱水和纸幅成形。薄结构也有利于纸幅的边缘修整。这使边缘修整喷淋器更容易推动纤维通过薄织物。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接结纱线的长度被最小化。因此,造纸机织物层被紧密地接结在一起。这提供了薄结构。因为由接结纱线形成的纸侧弯曲部分相似,所以所有脱水开口均相似,并且在由每根接结纱线形成的弯曲部两侧上的顶部纱线处于同样的高度。因而,织物的表面没有产生有害的斜纹,所述斜纹在纸幅上产生地形斑纹。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能够在纸侧上使用细纱线作为顶部纬纱和接结纱线。在传统SSB结构中,细的接结纱线对于内部磨损和断裂而言不够结实,并且由于层相互分离,造纸机织物裂开。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通过底部侧上的紧密接结来消除底部纬纱的移动。密集的接结点提高了造纸机织物的对角稳定性,这与良好的造纸机织物有关。良好的造纸机织物在造纸机上运行良好,并且有助于生产均匀的纸轮廓。紧密接结防止纸侧层和磨损侧层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因此在织物中不会发生内部磨损。为了消除内部磨损,重要的是接结更易于磨损的层,即,磨损侧。由此,接结层的力被最大化。鉴于内部磨损,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结构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长的底部纬纱浮线组织形成在磨损侧上。尽管结构较薄,但是其提供了最优的磨损储备。最优的磨损储备精确地或者近似地对应于底部纱线的粗度。磨损侧的有利结构允许使用细的底部纱线(例如,0.18mm或更细)。即使底部纱线被磨穿,织物在进入到造纸机中时也不会发生断裂。因为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比传统SSB造纸机织物薄,所以在造纸机织物的整个运行时间期间,造纸机中的运行窗口保持在基本相等的高度处。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分布有纸侧经纱和磨损侧经纱。在分布式结构中,不同层的经纱重叠,从而顶部经纱和底部经纱能够在彼此之间挤压,并且不能在纱线之间形成点形式的荷载,这意味着不会发生内部磨损。因为不存在内部磨损,所以如果造纸网没有受到机械磨损,则在造纸网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厚度保持一致,并且在造纸网操作期间运行特性保持不变。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顶部经纱的密度小于传统SSB造纸机织物,并且顶部纬纱的密度可以增大,使得造纸机织物的纸侧表面上的矩形开口的长边沿着造纸机的横向机器方向,即,垂直于当形成纸幅时纸纤维所主要沿着的定向的方向,从而实现最优的纤维支撑和脱水。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8-线圈底部侧是有利的结构。因而,形成在下方的纬线线圈变得足够长,使得其能够完全被磨透。因此,即使将例如直径小于0.20mm的细纱线用作底部侧横向方向纱线,结构也是抗磨损。
空隙系数是一种理论值,其表示织物含量的多大比例是水。可以通过以下算式获得空隙系数E:
E = V T - V S V T
其中,(VT)=织物的总体积,(VS)=织物中纤维的体积。纤维体积(VS)=纤维重量/纤维比重。
在造纸机织物中,间隙系数应当为0.51或者更小,以最小化不利的水携带并且防止织物在造纸机中高速喷溅。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也是一种有利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一个实施例中,有利地是使用底部纱线,在所述底部纱线中,抵接造纸机部件的接触表面不是点形式的。当新的造纸机织物开始在造纸机上行进时,圆形的底部纱线不能立即以最优方式排泄来自纸幅的水。随着纱线轻微磨损,脱水也随之改进。因此,织物已经受到了作为起始处理的磨损或压延,但是这些方法皆不具有成本效益或者不能生产质量一致的织物。当使用具有非点形式的接触表面的纱线时,能够使造纸机织物在其整个表面区域上均匀一致,并且织物不会像在压延造纸机织物时那样丧失其稳定性或者变得密实。
因为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具有高的总经纱密度,所以造纸机织物的机器方向的伸长率保持小于传统SSB造纸机织物。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根底部纱线在织物中比每个第二根底部纱线更笔直地行进,从而能够使织物的机器方向的伸长率更小。
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顶部经纱的覆盖系数明显低于底部经纱的覆盖系数,这就是在所述结构中形成有利于脱水的漏斗形的毛细管的原因。在再润湿方面这种结构类型是有利的,这是因为由于毛细力迫使水从造纸机织物朝向所述结构的磨损侧层表面迁移。经纱的覆盖系数由以下算式限定:
经纱覆盖系数=d×n
其中,d=经纱直径(cm),n=每厘米的经纱数量。
当使用替代纬纱时,也能够使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这种类型的实施例具有至少两个纵向纱线系统(例如,顶部经纱系统和底部经纱系统)和至少两个横向方向纱线系统(例如,顶部纬纱系统和底部纬纱系统)。另外,织物结构通常具有接结纱线系统,并且也可能具有替代纬纱系统。在替代纬纱系统中,接结纱线在替代纬纱的两侧上编织。替代纬纱布置成在两个接结纱线接结在磨损侧上的位置处在纸侧上补充由上述两根接结纱线形成的两个浮线组织。
附图说明
在下文,将通过附图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来详细阐释本发明,其中:
图1以整体纸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一实施例;
图2以整体磨损侧视图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
图3以根据箭头III-III的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实施例;
图4以根据箭头IV-IV的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实施例;
图5以根据箭头V-V的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实施例;
图6以根据箭头VI-VI的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实施例;
图7以整体纸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二实施例;
图8以整体磨损侧视图示出了图7的实施例;
图9以根据箭头IX-IX的视图示出了图7和图8的实施例;
图10以根据箭头X-X的视图示出了图7和图8的实施例;
图11以根据箭头XI-XI的视图示出了图7和图8的实施例;
图12以根据箭头XII-XII的视图示出了图7和图8的实施例;
图13以整体纸侧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三实施例;
图14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图13的织物;
图15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4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图13的织物;
图16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图13的织物;
图17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图13的织物;
图18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四实施例;
图19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四实施例;
图20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四实施例;
图21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四实施例;
图22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五实施例;
图23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五实施例;
图24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和4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六实施例;
图25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六实施例;
图26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2和4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七实施例;
图27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七实施例;
图28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6和4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七实施例;
图29以沿着纱线1的方向在纱线5处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第七实施例;
图30示出了现有技术造纸机织物的细节;和
图31示出了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对应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一实施例。图1以从纸侧观察的视图示出了所述实施例,而图2以从磨损侧观察的视图示出了图1的实施例。图3至图6以沿着经纱的方向和根据图1和图2中标出的箭头观察的视图示出了图1和图2的实施例。
图1至图6的实施例包括由至少两个单独的纱线系统构成的至少两个单独的层。上述纱线系统由形成纸侧并由纵向纱线和横向纱线构成的纱线系统以及形成磨损侧并由纵向纱线和横向纱线组成的纱线系统构成,所述纱线系统布置沿着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形成相互独立的结构。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结构通过接结纱线系统相互接结,由此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接结纱线布置成形成纸侧表面上的层的一部分。
在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形成纸侧的纱线系统由纵向顶部经纱1形成的纱线系统和横向顶部纬纱2形成的纱线系统构成。
形成磨损侧的纱线系统继而由纵向底部经纱3形成的纱线系统和由横向底部纬纱4形成的纱线系统构成。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纵向和横向分别指造纸机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熟知这些术语和事实,从而在本说明书中不对其作更为详细的解释。
由此形成的纸侧和磨损侧通过接结纱线系统相互接结。接结纱线系统的接结纱线用附图标记5表示。接结纱线系统的接结纱线5形成纸侧表面的一部分。接结纱线5通过接结到磨损侧纱线而将这些层一起接结在磨损侧上。
在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接结纱线5是接结到磨损侧上的底部经纱3的接结纬纱。图1至图6还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接结纱线系统由接结纱线对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每根接结纱线5均以编织图案循环布置在磨损侧上,以便与纸侧上相比接结到更多的纱线。在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接结纱线5接结到纸侧上一根顶部经纱1并接结到磨损侧上的两根底部经纱3。
在图1至图6中,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的粗度相等。然而,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粗度也可以不等,但是它们通常具有近似相等的粗度。
图1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顶部纬纱2和接结纬纱对5作为两线圈(two-stitch)平纹编织接结到顶部经纱1,即,在纸侧上,每根顶部纬纱2交替在一根经纱1上方经过然后从下一根经纱1的下方经过。
图2示出了造纸机织物的磨损侧。在图2中,底部纬纱4以8线圈纺织组织接结到底部经纱3,从而在磨损侧上形成长的抗磨损的纬纱针织提花浮线组织。接结纬纱5在磨损侧上接结到两根毗邻的底部经纱3。
在图1和图2中,纬纱和接结纱线之间的间隔已经加宽,以便更容易看见纱线的路径。实际上,接结纬纱5相互叠置或者近似相互叠置,在这种情况下,尺寸相等的脱水开口形成在纸侧上。这提供了均匀的脱水,并且不会发生不期望的脱水标记。图1和图2示出了结构的纬纱比为3:2,即,两根底部纬纱4对应于两根顶部纬纱2和由接结纬纱对5形成的纬纱针织提花浮线组织(floating stitch)。
图3至图6示出了以不同方式接结在织物中的所有纬纱的路径。图5示出了顶部纬纱2,其在每根第一顶部经纱1上方通过,并在每根第二顶部经纱1下方通过。图3至图6示出了织物的经纱比是1:2,即,两根底部经纱3对应于每根顶部经纱1。图3至图6还示出了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不在同一位置,而是交叠。当经纱不在同一位置时,顶部经纱1能够在织物在造纸机中绷紧时位于底部经纱3的旁边,并且不会发生内部磨损,这是因为在顶部经纱和底部经纱之间没有形成点形式的钳口(nip)压力。由于经纱位于彼此的旁边,织物变得更薄,从而使其成为超薄的SSB结构。
图3和图4示出了形成接结纬纱对的各接结纱线5。图3和图4示出了当一根接结纱线5形成纸侧表面时,另一根接结纱线5在磨损侧上接结两根底部经纱3。图3和图4还示出了接结纱线5在层之间行进尽可能短的距离,因此层尽可能紧地接结在一起,并且织物变得稳定。
图3和图4示出了接结纬纱5在顶部上一次仅接结一根顶部经纱1。因而,因为纱线的每个交织点与其它交织点处于相同的高度上,所以纸侧表面变得均匀,并且在纸中不会出现地形(topography)斑纹。
Figure BDA0000376824740000111
Figure BDA0000376824740000121
附表是根据图1至图6的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实施例与传统的双层结构和传统的薄SSB结构比较的结果。表中的造纸机织物适于运行在造纸机上的相同位置。
该表格表明本发明的结构与双层结构处于相同的厚度范围,但明显比传统的SSB结构薄。本发明的结构的空隙系数也较小,因此,结构不会运送与传统SSB结构一样多的水。因此,该结构经受较少的再润湿,并且当在造纸机的顶部单元中使用时,所述结构不会将水溅到纸幅上。
图7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二实施例。在图7至图12中使用与图1至图6一样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对应的部件。
在图7至图12的实施例中,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的数量相等,换言之,纸侧和磨损侧上具有相等数量的纵向经纱,即,结构的经纱比是1:1。
图9至图12示出了本实施例也提供了这样的优势,即,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能够如图1至图6的实施例中一样固定在彼此旁边。
图13至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三实施例。在图13至图14中使用与图1至图6和图7至图12中一样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对应的部件。
在图13至图17的实施例中,经纱比是2:3。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在这个实施例中不是一个位于另一个之上,因此,在它们之间没有形成点形式的压力,并且内部磨损可以忽略不计。接结纱线5在纸侧上接结一根顶部经纱1,并且在磨损侧上接结两根底部经纱3。
图18至图21示出了造纸机织物的第四实施例。这里,该实施例的经纱比为1:2,即,两根底部经纱3对应于一根顶部经纱1,并且该实施例的纬纱比为2:1,即,由接结纱线5形成的接结纱线对是顶部纬纱2的四分之一,并且是底部纬纱4的三分之一。由接结纱线5形成的对以两线圈编织接结到纸侧顶部纱线并且作为31/2斜纹接结到底部经纱,即,它们接结到两根底部经纱3,并且在一根底部经纱3上方通过。同样在这个实施例中,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能够位于彼此之间,而且与在纸侧上相比,接结纱线5在磨损侧上接结到更多的经纱。
图22至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在纸侧表面上具有3线圈编织。同样,本实施例的要点在于,与在纸侧上相比,接结纱线5在磨损侧上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
图24至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六实施例。所述实施例在纸侧表面上具有3线圈编织。在本实施例中,由接结纱线5形成的接结纱线对通过在两根顶部经纱2上面通过而在纸侧上形成弯曲部(bend)并且在磨损侧上接结到三根底部经纱3,从而在磨损侧上形成2线圈针织提花浮线组织。本实施例的要点在于,与在纸侧上相比,接结纱线5在磨损侧上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图24示出了在本实施例中,底部纬纱4以12线圈编织接结到底部经纱3。
图26至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第七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纸侧的纱线系统包含替代纱线6。接结纱线5编织在替代纱线6的两侧上。替代纱线6与接结纱线5一起在纸侧上形成两个完整的针织提花浮线组织,并且在上述接结纱线5接结在纸侧上的位置处补充接结纱线5的针织提花浮线组织。这个实施例具有2线圈纸侧。接结纱线5在纸侧上形成两个弯曲部,并在磨损侧上形成三个弯曲部。本实施例的要点在于,与在纸侧上相比,接结纱线5在磨损侧上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
图30至图31示出了在传统SSB结构中和在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的实施例中的纬纱行进。在图30至31中使用与在其它附图中一样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对应的部件。
图30示出了传统的SSB造纸网至少为四根纱线厚,这是因为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不能与在图31中示出的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中一样固定在彼此旁边,并且底部纬纱4固定在经纱1和3之间,顶部纬纱2固定在顶部经纱1的顶部上。即使图31中示出的结构使用的纱线粗度与在图30中示出的结构中使用的那些相似,图31中示出的结构也仍然更薄,仅为三根纱线厚,这是因为顶部经纱1和底部经纱3由于分布式经纱系统而能够固定在彼此旁边。在图31中示出的结构中,底部纬纱4更笔直地行进,这也使得结构更薄。造纸网的厚度在附图30和31中用附图标记h1和h2表示。
上述示例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自由变化。因此,明显的是,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或者其细节不必与图中所示相同,并且其它类型的方案也是可行的。上述本发明的结构具有三层,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其它多层结构也是可行的。在示例中,纸侧表面示出为2或3线圈编织和作为8线圈或者12线圈缎纹组织的底部纬纱路径,但是其它编织也是可行的。对于不易受到磨损的产品(例如纸巾),能够例如使用小于8线圈方案、6线圈编织的底部纬纱,但是在结构中至少8线圈的磨损侧是最为有利的。要点在于,与在纸侧上相比,接结纱线在磨损侧上接结更多的经纱。经纱和纬纱比可以变化。如在上述方案中那样,顶部/底部经纱比可以是1:1、2:3、1:2,但是经纱比也可以是3:2、4:3等。如在上述方案中那样,顶部/底部纬纱比可以是1:1或2:1,但是纬纱比也可以是3:2、4:3、5:2、3:1、7:5等。示例中示出的所有结构均具有顶部纬纱,但是也能够使用不具有顶部纬纱的结构。另外,能够在结构中使用替代纬纱。
在上述示例中,通过呈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所述实施例中,接结纱线是接结纬纱。然而,本发明还可以调整为接结纱线是接结经纱。
本发明应用在湿造纸网中,但是其还可以例如作为压毡或者干燥造纸网应用在造纸机的其它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使用的是具有圆形横断面的聚酯或者聚酰胺纱线。其它可能的纱线材料为PBT(聚对苯二酸丁二酯polybuteneterephthalate)、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或PPS(聚苯硫醚)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纱线可以由包含例如碳纳米管的材料制成。纱线可以是异型纱线(profile yarn),其横截面不是圆形,而例如是扁平的、椭圆的、矩形的或者某些其它形状的。纱线也可以是中空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纱线能够在织物中变得扁平,并且结构能够制成为较之前更薄。能够通过选择纱线特性来改变织物特性,例如对于特定的设备结构能够制成较之以前更薄或者更结实,或者纸侧表面更加均匀。

Claims (20)

1.一种造纸机织物,所述造纸机织物包括至少两个单独的层,所述至少两个单独的层由至少两个单独的纱线系统形成,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纸侧并且由纵向和横向纱线(1,2)构成,另一个纱线系统形成磨损侧并且由纵向和横向纱线(3,4)构成,所述纱线系统布置成沿着所述织物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形成相互独立的结构,并且所述结构通过接结纱线系统相互接结,其中,所述接结纱线系统的接结纱线(5)布置成在纸侧表面上形成层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系统中的每根接结纱线(5)均布置成与在所述纸侧上相比在所述磨损侧上以编织图案循环接结到更多的纱线,并且所述接结纱线(5)布置成在纸侧上沿着对应的方向相互形成或与替代纱线(6)一起形成与纸侧纱线一样的接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5)是接结纬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5)是接结经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纵向经纱(1,3)布置成固定在彼此旁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系统包括接结纱线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对中的所述接结纱线(5)布置成在所述纸侧上形成相同数量的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中的所述纵向经纱(1,3)的顶部和底部经纱比小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比是1:1、2:3、1:2、3:2、4:3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底部纬纱比是1:1、2:2、3:2、4:3、5:2、3:1、7:5等。
10.根据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底部经纱的数量不同于顶部经纱和接结经纱对的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3和5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接结经纱对中的接结经纱(5)布置成以不同的方式相互接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纱线的横截面为至少部分地圆形的、所述织物的纱线为至少部分地异型的纱线、或/并且为至少部分地中空的纱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所述纵向经纱(1,3)的粗度基本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结纱线(5)的粗度为0.08mm至0.1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纸侧的纱线系统包括替代纱线(6),其中接结纱线(5)编织在所述替代纱线的两侧上,并且所述替代纱线(6)布置成在所述纸侧上在编织在所述替代纱线(6)的两侧上的所述接结纱线(5)接结在所述磨损侧上的位置处补充通过编织在所述替代纱线的两侧上的所述接结纱线(5)形成的两个浮线组织。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顶部纬纱(2)和接结纱线对(5)作为两线圈平纹编织接结到顶部经纱(1),底部纬纱(4)以8线圈编织接结到底部经纱(3),并且接结纬纱(5)在所述磨损侧上接结到两根相邻的底部经纱(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经纱比是1:2,并且所述顶部经纱(1)和所述底部经纱(3)固定在彼此旁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的纱线是聚酯纱线、聚酰胺纱线、PBT纱线、PEN纱线、PPS纱线或者上述材料中的一些材料的混合物制成的纱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由含有碳纳米管的材料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侧是至少6线圈织物。
CN201280011628.0A 2011-03-04 2012-03-01 造纸机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3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15222 2011-03-04
FI20115222A FI20115222L (fi) 2011-03-04 2011-03-04 Paperikonekudos
PCT/FI2012/050206 WO2012120191A1 (en) 2011-03-04 2012-03-01 Paper machine fabric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356A true CN103443356A (zh) 2013-12-11
CN103443356B CN10344335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3806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162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356B (zh) 2011-03-04 2012-03-01 造纸机织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169599B2 (zh)
EP (1) EP2681359A4 (zh)
JP (1) JP6009470B2 (zh)
KR (1) KR20140025372A (zh)
CN (1) CN103443356B (zh)
CA (1) CA2828773A1 (zh)
FI (1) FI20115222L (zh)
WO (1) WO2012120191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8642A (zh) * 2015-05-22 2015-08-05 安平县鑫鹏网带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织物
CN106087181A (zh) * 2016-08-09 2016-11-09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经扁丝干燥网制造方法以及双经扁丝干燥网
CN108548818A (zh) * 2018-04-27 2018-09-18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纸张均匀度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10241497A (zh) * 2019-07-02 2019-09-17 浩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排水土工合成织物
CN112176757A (zh) * 2020-10-23 2021-01-05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CN114657674A (zh) * 2020-12-23 2022-06-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纺织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99311B1 (en) 2014-01-28 2016-01-13 Heimbach GmbH & Co. KG Paper maker fabric
CN104127113A (zh) * 2014-08-06 2014-11-05 湖州诚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遮光窗帘面料
CN104127114B (zh) * 2014-08-07 2016-03-23 湖州诚鑫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阻燃遮光窗帘布
FI20155205A (fi) * 2015-03-24 2016-09-25 Valmet Technologies Oy Kuivatusviira
EP3307943B1 (en) * 2015-06-11 2019-09-04 FELTRI MARONE S.p.A. Triple papermaking fabric
JP6114793B2 (ja) * 2015-09-17 2017-04-12 日本フエルト株式会社 抄紙用織物
FI20195843A1 (en) * 2019-10-03 2021-04-04 Valmet Technologies Oy Drying cloth
FI130870B1 (fi) * 2020-06-04 2024-04-30 Valmet Technologies Oy Teollinen tekstiili kuiturainan valmistamista varte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31750A2 (en) * 1989-12-04 1991-06-12 Asten, Inc. Multi-layered papermakers fabric for thru-dryer application
US5152326A (en) * 1989-11-16 1992-10-06 F. Oberdorfer Gmbh & Co. Kg, Industriegewebe-Technik Binding thread arrangement in papermaking wire
US6978809B2 (en) * 2003-09-29 2005-12-27 Voith Fabrics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CN101057027A (zh) * 2004-11-11 2007-10-17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用作造纸或薄纸或非织物中的成形织物的独特模件结构
CN101180433A (zh) * 2005-05-24 2008-05-14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由防止边缘卷曲材料制成的纸机横向纱线的多层纸机织物
EP2290160A1 (de) * 2007-04-30 2011-03-02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ebes, insbesondere eines starren Siebes für die Behandlung von zur Papiererzeugung geeigneten Faserstoffsuspension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385486B (sv) 1974-10-10 1976-07-05 Nordiska Maskinfilt Ab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samt sett att framstella densamma
DE3036409C2 (de) * 1980-09-26 1983-01-20 Hermann Wangner Gmbh & Co Kg, 7410 Reutlingen Doppellagiges Sieb für den Siebteil einer Papiermaschine
SE430425C (sv) 1981-06-23 1986-09-19 Nordiskafilt Ab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US4967805A (en) 1989-05-23 1990-11-06 B.I. Industries, Inc. Multi-ply forming fabric providing varying widths of machine direction drainage channels
US5437315A (en) * 1994-03-09 1995-08-01 Huyck Licensco, Inc.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US5496624A (en) * 1994-06-02 1996-03-0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ultiple layer papermaking belt providing improved fiber support for cellulosic fibrous structures, and cellulosic fibrous structures produced thereby
GB9604602D0 (en) 1996-03-04 1996-05-01 Jwi Lt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paired weft binder yarns
US5967195A (en) 1997-08-01 1999-10-19 Weavexx Corporation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stitching yarn pairs integrated into papermaking surface
CA2247716C (en) 1997-09-19 2006-01-17 Nippon Filcon Co., Ltd. Industrial fabric
FR2796086B1 (fr) * 1999-07-06 2002-03-15 Rhodianyl Articles files resistant a l'abrasion
FI110131B (fi) 2001-02-22 2002-11-29 Tamfelt Oyj Abp Paperikonekudos
FI112261B (fi) 2002-05-06 2003-11-14 Tamfelt Oyj Abp Paperikonekudos
US7048012B2 (en) * 2002-10-24 2006-05-2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Paired warp triple layer forming fabrics with optimum sheet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US6926043B2 (en) * 2003-05-30 2005-08-09 Voith Fabrics Gmbh & Co. Kg Forming fabrics
GB0317248D0 (en) * 2003-07-24 2003-08-27 Voith Fabrics Gmbh & Co Kg Fabric
US7007722B2 (en) * 2003-11-17 2006-03-07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Forming fabric
DE202004009300U1 (de) 2004-05-19 2004-08-19 Wangner Gmbh & Co. Kg Formiersieb für die Nasspartie einer Papiermaschine
JP4650905B2 (ja) 2004-05-19 2011-03-16 ハイク.ワグナー ジャーマニー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抄紙機の湿部に用いる抄紙網
US7243687B2 (en) 2004-06-07 2007-07-17 Weavexx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twice as many bottom MD yarns as top MD yarns
US7094467B2 (en) * 2004-07-20 2006-08-22 Heping Zhang Antistatic polymer monofilament, method for making an antistatic polymer monofila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spiral fabrics and spiral fabrics formed with such monofilaments
JP4563260B2 (ja) 2005-06-14 2010-10-13 日本フイルコン株式会社 工業用二層織物
FI118856B (fi) 2005-10-06 2008-04-15 Tamfelt Pmc Oy Paperikonekudos
US7357155B2 (en) * 2005-12-29 2008-04-15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Different contour paired binders in multi-layer fabrics
US7581567B2 (en) * 2006-04-28 2009-09-01 Weavexx Corporation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cross-direction yarn stitching and ratio of top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to bottom machine direction yarns of 2:3
DE102006061114A1 (de) 2006-12-22 2008-06-26 Voith Patent Gmbh Gewebeband für eine Maschine zur Herstellung von Bahnmaterial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derartigen Gewebebandes
FR2923842B1 (fr) * 2007-11-21 2010-08-27 Porcher Ind Tissu de fils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2326A (en) * 1989-11-16 1992-10-06 F. Oberdorfer Gmbh & Co. Kg, Industriegewebe-Technik Binding thread arrangement in papermaking wire
EP0431750A2 (en) * 1989-12-04 1991-06-12 Asten, Inc. Multi-layered papermakers fabric for thru-dryer application
US6978809B2 (en) * 2003-09-29 2005-12-27 Voith Fabrics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CN101057027A (zh) * 2004-11-11 2007-10-17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用作造纸或薄纸或非织物中的成形织物的独特模件结构
CN101180433A (zh) * 2005-05-24 2008-05-14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具有由防止边缘卷曲材料制成的纸机横向纱线的多层纸机织物
EP2290160A1 (de) * 2007-04-30 2011-03-02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ebes, insbesondere eines starren Siebes für die Behandlung von zur Papiererzeugung geeigneten Faserstoffsuspensione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8642A (zh) * 2015-05-22 2015-08-05 安平县鑫鹏网带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织物
CN104818642B (zh) * 2015-05-22 2016-08-17 安平县鑫鹏网带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织物
CN106087181A (zh) * 2016-08-09 2016-11-09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经扁丝干燥网制造方法以及双经扁丝干燥网
CN106087181B (zh) * 2016-08-09 2019-03-22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经扁丝干燥网制造方法以及双经扁丝干燥网
CN108548818A (zh) * 2018-04-27 2018-09-18 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纸张均匀度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10241497A (zh) * 2019-07-02 2019-09-17 浩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排水土工合成织物
CN112176757A (zh) * 2020-10-23 2021-01-05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成形网及造纸机设备
CN114657674A (zh) * 2020-12-23 2022-06-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纺织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20115222A0 (fi) 2011-03-04
US20130327490A1 (en) 2013-12-12
JP6009470B2 (ja) 2016-10-19
KR20140025372A (ko) 2014-03-04
EP2681359A1 (en) 2014-01-08
US9169599B2 (en) 2015-10-27
WO2012120191A1 (en) 2012-09-13
JP2014507573A (ja) 2014-03-27
CA2828773A1 (en) 2012-09-13
EP2681359A4 (en) 2014-08-13
CN103443356B (zh) 2016-08-17
FI20115222L (fi)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3356B (zh) 造纸机织物
EP1871950B1 (en)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warp binder yarns
US7275566B2 (en) Warped stitche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fewer effective top MD yarns than bottom MD yarns
US8196613B2 (en) Multi-layer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paired MD binding yarns
RU2434090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ткань с парными скрепляющими нитями, образующими переплетения по разным профилям
CN1982535A (zh) 具有不均匀的上部横向浮线的造纸三层成形织物
US10060076B2 (en) Paper machine screen
CN102369322A (zh) 具有双组合接结纬纱的成形织物
US8631832B2 (en) Sheet forming screen
US20210079595A1 (en) Multi-layer warp bound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s
KR101108882B1 (ko) 제지기 직물
CN101278091B (zh) 造纸机织物
CN101440583A (zh) 一种接结双层组织的造纸用成形网
CN1015698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RU2461673C2 (ru) Сушильная ткань
CN101117778A (zh) 造纸用成型网
JP2013501153A (ja) 繊維質ウェブ材料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フォーミングファブリック
CN101644009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44010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86607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2094348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CN101666006B (zh) 过滤及造纸用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0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VALMET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Tampere

Applicant before: METSO FABRICS O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20

Address after: Tampere

Applicant after: METSO FABRICS OY

Address before: Tampere

Applicant before: METSO FABRIC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