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4586B -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4586B
CN103434586B CN201310381496.7A CN201310381496A CN103434586B CN 103434586 B CN103434586 B CN 103434586B CN 201310381496 A CN201310381496 A CN 201310381496A CN 103434586 B CN103434586 B CN 103434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shifting machine
chassis
connecting rod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14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4586A (zh
Inventor
邝志伟
吴戈
李展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814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4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4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4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4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包括内饰线、最终线、底盘线以及第一移行机,其中,最终线与内饰线并排设置,第一移行机一端分别与内饰线的端部以及底盘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最终线的端部以及底盘线的另一端相连,其上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通过增加移行机,使装配线具有多种组合形式,比如,由内饰线、底盘线以及最终线组成的生产线,或者,由内饰线、第一移行机以及最终线构成的生产线等,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线进行调整,消除多余的损耗,同时满足半装车、全装车等的装配要求,性能可靠,成本低,便于调整;在双向推车装置与生产线上的推车机的作用下,吊具小车组能全部进出移行机,便于产品在生产线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背景技术
装配线对于汽车批量生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和机器的有效组合,能够最充分体现设备的灵活性,装配线将输送系统、随行夹具和在线专机、检测设备有机的组合,以满足汽车零件的装配要求。
现有技术中,汽车装配线由内饰线、底盘线以及最终线无缝连接构成,其能够满足全装车型的装配要求,在装配过程中,汽车白车身必须经过内饰线、底盘线以及最终线完成组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多样化,人们对产品的功能要求不同,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现有的汽车装配线不够灵活,无法适应多种车型、多种装配形式的生产需要,在生产不同种类的汽车时,必须走完整条装配线才能够下线,生产周期增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汽车装配线,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装配要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以达到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装配要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包括:
内饰线;
最终线,与所述内饰线并排设置;
底盘线;
第一移行机,一端分别与所述内饰线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最终线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移行机上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所述第一双向推车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行机上,其上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可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移行机滑轨的直线上往复运动;
第一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包括沿所述第一连杆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
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推杆组移入与移出所述第一移行机滑轨。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气泵与气缸,所述第一连杆连接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
优选的,所述底盘线由第一底盘线、第二移行机以及第二底盘线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第一底盘线上远离所述第二移行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行机相连,所述第二底盘线上远离所述第二移行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行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移行机上设置有第二双向推车装置,所述第二推车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行机上,其上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可沿平行于所述第二移行机滑轨的直线上往复运动;
第二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包括沿所述第二连杆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三推杆和第四推杆;
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推杆组移入与移出所述第二移行机滑轨。
优选的,所述内饰线以及所述最终线为地链,所述第一底盘线以及所述第二底盘线为空链。
优选的,所述空链上设置有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吊架与支撑桁架,所述吊架的两侧设置有滑撬板,所述支撑桁架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滑撬板的输送辊道,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桁架上的辊道支座以及设置于所述辊道支座上的多个辊子。
优选的,所述内饰线以及所述最终线均包括14个工位,所述第一底盘线以及第二底盘线均包括6个工位。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包括内饰线、最终线、底盘线以及第一移行机,其中,最终线与内饰线并排设置;第一移行机一端分别与所述内饰线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最终线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的另一端相连,其上还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通过增加移行机,使装配线具有多种组合形式,比如,依次由内饰线、底盘线以及最终线组成的生产线,或者,依次由内饰线、第一移行机以及最终线构成的生产线等等,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对生产线进行灵活调整,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同时满足休闲车、半装车、全装车等的装配要求,性能可靠,成本低,便于调整,并且,第一移行机上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通过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推杆组以及第一控制装置组合使用,可实现双向推拉吊具小车组的功能。由于该双向推车装置能够将吊具小车组的一部分退出或拉入移行机滑轨,所以,在该双向推车机与生产线上的推车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将吊具小车组全部推入或推出移行机,便于产品在生产线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双向推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双向推车装置从移行机推出吊具小车组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双向推车装置从移行机拉入吊具小车组时的工作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以达到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装配要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双向推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包括内饰线1、最终线2、底盘线4以及第一移行机3。
其中,最终线2与内饰线1并排设置,第一移行机3一端分别与内饰线1的端部以及底盘线4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最终线2的端部以及底盘线4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移行机上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第一双向推车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推杆组以及第一控制装置,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第一移行机3上,其上设有第一连杆5,第一驱动部件带动第一连杆5可沿平行于第一移行机滑轨31的直线上往复运动;第一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6,包括沿第一连杆5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一连杆5上的第一推杆51和第二推杆52;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推杆组移入与移出第一移行机滑轨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通过在内饰线1与最终线2之间增加第一移行机3,使装配线具有多种组合形式,比如,依次由内饰线1、底盘线4以及最终线2组成的生产线,或者,依次由内饰线1、第一移行机3以及最终线2构成的生产线等等,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快速调整,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能够满足休闲车、半装车、全装车等的装配要求,性能可靠,成本低,耗费时间短。第一双向推车装置安装在第一移行机3上,通过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推杆51组以及第一控制装置组合使用,可实现双向推拉吊具小车组6的功能。由于该双向推车装置能够将吊具小车组6的一部分退出或拉入移行机滑轨,所以,在该双向推车装置与生产线上的推车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现将吊具小车组6的全部推入或推出移行机。
第一驱动部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例如液压驱动、气压驱动或电机驱动等,由于气压驱动方式具有动作可靠和成本低的特点,所以,本方案优选气压驱动部件,包括气泵与气缸7,第一连杆5则连接于气缸7的活塞杆上,以实现第一连杆5的往复运动。
为了使汽车柔性装配线具有更多的组合形式,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在上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的结构示意图。底盘线4由第一底盘线41、第二移行机42以及第二底盘线43依次连接构成,第一底盘线41上远离第二移行机42的一端与第一移行机3相连,第二底盘线43上远离第二移行机42的一端与第一移行机3相连,这样,汽车柔性装配线具有两个移行机,具有更多的组合形式,比如,由内饰线1、第一底盘线41、第二移行机42、第二底盘线43以及最终线2组成的满足全装车型的装配线,其与现有的装配线配置基本相同,在这种装配线的组合方式中,加入了第二移行机42,因此,为了实现将吊具小车组6的全部推入或推出第二移行机42,第二移行机42上设置有与第一双向推车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双向推车装置,第二双向推车装置包括第二驱动部件、第二推杆组以及第二控制装置,第二驱动部件设置在第二移行机42上,其上设有第二连杆9,第二驱动部件带动第二连杆9可沿平行于第二移行机滑轨421的直线上往复运动;第二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6,包括沿第二连杆9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连杆9上的第三推杆91和第四推杆92;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二推杆组移入与移出第二移行机滑轨421;
或者,内饰线1与第一底盘线41,最终线2与第二底盘线43分别组合为一条装配线,这样,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就变为两条装配线,可以满足大部分车型的装配需求;
再者,可以仅由内饰线1、最终线2分别构成一条装配线,使其满足休闲车、半装车的装配要求,在这种使用情况下,可以调整内饰线1以及最终线2与第一移行机3连接的一端使其相向靠拢或者背向分离,达到避开第一底盘线41以及第二底盘线43的目的,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除去上述的3种组合形式外,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汽车柔性装配线还可以具有其他的组合形式,比如,由内饰线1、第一移行机3以及最终线2组成的生产线等,其目的均是为了通过调整生产线的组合形式,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的调整,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在上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中,内饰线1以及最终线2为地链,第一底盘线41以及第二底盘线43为空链8,当吊具小车组6挂着汽车车身从第一移行机3进入空链8时,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双向推车装置从移行机推出吊具小车组时的工作原理图,第一移行机滑轨31与空链滑轨81对接,第一移行机3上的第一双向推车装置中的第一驱动部件带动第一连杆5向空链8伸出;此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连杆5上的第一推杆51移入第一移行机滑轨31,第一推杆51作用于吊具小车组6,第一连杆5继续向空链8运动,第一推杆51便将移行机上的吊具小车组6推入空链8;同时,第一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连杆5上的第二推杆52移出移行机滑轨,以避让小车的滚轮。此时,第一双向推车装置已经将吊具小车组6的一部分推入空链滑轨81中,然后,空链8上的电动推车机再将吊具小车组6的剩余部分完全推入空链滑轨81中的第一个工位。此时空链滑轨81的另一端,即最后一个工位的吊具小车组6则被挤出空链8,进入第二移行机42。
当吊具小车组6从上述空链8进入第二移行机42时,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双向推车装置从移行机拉入吊具小车组时的工作原理图,空链滑轨81与移行机滑轨对接,吊具小车组6的一部分已被挤入该移行机滑轨,此时该移行机上的第二双向推车装置中的第二驱动部件带动第二连杆9向空链8伸出;此时,第二控制装置控制第二连杆9上的第三推杆移入移行机滑轨,第三推杆作用于吊具小车组6,第二连杆9向移行机方向运动,第三推杆便将吊具小车组6向移行机牵引,从而将吊具小车组6在空链滑轨81上的剩余部分完全拉入该移行机中;同时,第二控制装置控制连杆上的第四推杆移出移行机滑轨,以避让小车的滚轮。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吊具小车组6的转接过程。
优选的,空链8上设置有吊具,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吊具包括吊架10与支撑桁架11,吊架10的两侧设置有滑撬板12,支撑桁架1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滑撬板12的输送辊道,输送辊道包括设置于支撑桁架11上的辊道支座13以及设置于辊道支座13上的多个辊子14。
吊架10承载车身15并吊离地面,吊架10两侧的滑撬板12放置在输送辊道上。吊具在外力的牵引或推动下实现移动,或者在多个转动的辊子14的带动下实现移动。操作工人在吊具下方进行底盘零部件装配,吊具通过输送辊道的承托,依次移动至各个工位,直至完成汽车底盘的装配工作。由于滑撬板12与输送辊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该吊具装置可以承载较重的轻型客车的车身15。此外,该吊具装置采用输送辊道进行传送,还具有运行快速平稳与噪声低等优点。
内饰线1以及最终线2上均设置有14个工位,第一底盘线41以及第二底盘线43上均设置有6个工位,由此可知,上述的由内饰线1、第一底盘线41、第二移行机42、第二底盘线43以及最终线2组成的满足全装车型的装配线具有40个工位;由内饰线1与第一底盘线41以及最终线2与第二底盘线43构成的装配线均具有20个工位;仅由内饰线1、最终线2构成的两条装配线均具有14个工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饰线(1);
最终线(2),与所述内饰线(1)并排设置;
底盘线(4);
第一移行机(3),一端分别与所述内饰线(1)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4)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最终线(2)的端部以及所述底盘线(4)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移行机(3)上设置有第一双向推车装置,所述第一双向推车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行机(3)上,其上设有第一连杆(5),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5)可沿平行于第一移行机滑轨(31)的直线上往复运动;
第一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6),包括沿所述第一连杆(5)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5)上的第一推杆(51)和第二推杆(52);
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推杆组移入与移出所述第一移行机滑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包括气泵与气缸(7),所述第一连杆(5)连接于所述气缸(7)的活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线(4)由第一底盘线(41)、第二移行机(42)以及第二底盘线(43)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第一底盘线(41)上远离所述第二移行机(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行机(3)相连,所述第二底盘线(43)上远离所述第二移行机(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行机(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行机(42)上设置有第二双向推车装置,所述第二双向推车装置包括:
第二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移行机(42)上,其上设有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9)可沿平行于第二移行机滑轨(421)的直线上往复运动;
第二推杆组,用于移动吊具小车组(6),包括沿所述第二连杆(9)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9)上的第三推杆(91)和第四推杆(92);
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推杆组移入与移出所述第二移行机滑轨(4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线(1)以及所述最终线(2)为地链,所述第一底盘线(41)以及所述第二底盘线(43)为空链(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链(8)上设置有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吊架(10)与支撑桁架(11),所述吊架(10)的两侧设置有滑撬板(12),所述支撑桁架(1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滑撬板(12)的输送辊道,所述输送辊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桁架(11)上的辊道支座(13)以及设置于所述辊道支座(13)上的多个辊子(1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线(1)以及所述最终线(2)均包括14个工位,所述第一底盘线(41)以及第二底盘线(43)均包括6个工位。
CN201310381496.7A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Active CN103434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1496.7A CN103434586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1496.7A CN103434586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586A CN103434586A (zh) 2013-12-11
CN103434586B true CN103434586B (zh) 2016-02-24

Family

ID=4968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1496.7A Active CN103434586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4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9793B (zh) * 2014-10-30 2017-01-25 湖南邦普报废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一种报废汽车拆解用工艺小车自动抓取运输装置
CN106743259B (zh) * 2017-01-13 2022-12-13 湖北国瑞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饰线物料配送系统
CN109591920A (zh) * 2018-12-29 2019-04-09 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输送工艺系统及工艺过程
CN114802543B (zh) * 2022-04-21 2023-08-18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整机装配产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9789A (ja) * 1987-04-24 1988-11-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組立ラインのハンガへの車両移載方法
DE19945126A1 (de) * 1999-09-21 2001-04-12 Proplan Automatisierungstechni Hebe- und Senkvorrichtung für eine Fördervorrichtung an einer Montage- oder Fertigungsstraße
CN200995715Y (zh) * 2006-12-27 2007-12-2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装配与检测一体化地面水平循环柔性生产线
CN102730101A (zh) * 2012-06-19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装配工艺
CN203473051U (zh) * 2013-08-28 2014-03-12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9789A (ja) * 1987-04-24 1988-11-08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組立ラインのハンガへの車両移載方法
DE19945126A1 (de) * 1999-09-21 2001-04-12 Proplan Automatisierungstechni Hebe- und Senkvorrichtung für eine Fördervorrichtung an einer Montage- oder Fertigungsstraße
CN200995715Y (zh) * 2006-12-27 2007-12-26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装配与检测一体化地面水平循环柔性生产线
CN102730101A (zh) * 2012-06-19 2012-10-1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装配工艺
CN203473051U (zh) * 2013-08-28 2014-03-12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4586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4586B (zh)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CN109750883B (zh) 一种全向车辆搬运机构
CN102785906B (zh) 一种轨道式大型模具转运车
CN201834088U (zh) 卡车轮胎装配助力机械手
CN101342988B (zh) 可伸缩式水平传送台
CN101544307B (zh) 基于超越离合器滚道的工件转挂方法及装置
CN102730101A (zh) 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共线装配生产线及其装配工艺
CN203473051U (zh) 一种汽车柔性装配线
CN202657627U (zh) 轨道式大型模具转运车
CN210941771U (zh) 车钩的拆装装置
CN2794979Y (zh) 中推输送机装置
CN102530018B (zh) 无轨移车台
CN202575299U (zh) 一种实现白车身喷涂的输送机构
CN202717267U (zh) 重型工件输送结构
CN201824811U (zh) 挂车用连接装置及挂车
CN204489876U (zh) 一种新型积放式输送系统
CN110588703A (zh) 车钩的拆装装置及方法
CN203854724U (zh) 一种转运车
CN203473902U (zh) 一种移行机用双向推车装置
CN2923653Y (zh) 一种汽车液压横向搬运装置
CN201613957U (zh) 车辆驱动装置以及安装有该驱动装置的车辆
CN205801195U (zh) 一种移动式助推车
CN105946937A (zh) 一种移动式助推车
CN104417991A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输送机
CN203158072U (zh) 双操作全转向重型平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45007 Liuzhou Hexi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xi company limited of automobile group

Applicant after: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45007 Liuzhou Hexi Road,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o. 18

Applicant before: Liuzhou Wuling Motors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LIUZHOU TO: GUANGXI PROVINCE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