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0394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0394A
CN103430394A CN2012800140646A CN201280014064A CN103430394A CN 103430394 A CN103430394 A CN 103430394A CN 2012800140646 A CN2012800140646 A CN 2012800140646A CN 201280014064 A CN201280014064 A CN 201280014064A CN 103430394 A CN103430394 A CN 103430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pin
row
gssg
s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40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0394B (zh
Inventor
白鸟雅之
户田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30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0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0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通过处理差动信号的连接器的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时,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的左端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的左端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传送差动信号的线路的连接中使用的连接器(这里也称作“差动信号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由反相位的信号构成的差动信号对分别分配到成对的两根信号线上的差动传送方式。该差动传送方式具有能够使数据传送速度高速这样的特点,目前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中得以实际应用。在使用差动传送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差动信号用连接器来连接传送差动信号的线路。该差动信号用连接器具有用于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嵌合侧、用于与设备或液晶显示器的基板连接的基板钎焊侧。
这种连接器在日本特开2008-41656号公报中得以公开,具有多根信号管脚(pin)和多根接地管脚。使用图9及图10来说明这些信号管脚及接地管脚的分配。在图9及图10中,S+表示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正相信号的信号管脚,S-表示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负相信号的信号管脚,G表示被分配接地的接地管脚。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信号管脚统一用S来表示。
参照图9,在连接器嵌合侧1,信号管脚S+、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排成一列。具体而言,向左端分配(GSSG),之后向反复分配(SSG)。
另一方面,在基板钎焊侧2,信号管脚S+、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整体上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具体而言,在图中的上列,向左端分配(GSSG),之后向反复分配(SSG),在图中的下列仅反复分配(SGS)。
参照图10,在基板钎焊侧2,信号管脚S+、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整体上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具体而言,在图中,向基板钎焊侧2上列的左端分配(GSSG),之后向反复分配(SSG),在图中,向基板钎焊侧2下列的左端分配空管脚或接地管脚,之后与上列同样地分配管脚。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算作一条通道(1ane)。需要说明的是,相邻的通道可以通过共有接地管脚G而彼此重叠。
在图9及图10中,在连接器嵌合侧1中,均将(GSSG)这样的通道排成一列,因此在通道内的两根信号管脚S的两侧必然配置有接地管脚G,从而能够期待良好的电学性能。然而,由于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全都配置在一列内,因此难以减小连接器嵌合侧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
另一方面,在基板钎焊侧2,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全都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因此与连接器嵌合侧1相比,能够容易地将基板钎焊侧2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计得较小、或者将管脚间的尺寸设计得较大。
然而,在图9的基板钎焊侧2这样的分配中,在图中的下列中相邻的通道的信号管脚S彼此相邻,因此容易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在图10的基板钎焊侧2那样的分配中,通道的间距错开与图中的上列的左端的接地管脚G相应的量,因此不得不向图中的下列的左端也分配不形成通道的多余的管脚(空管脚或接地管脚),从而不得不增大连接器或减少通道的数目。若减少通道的数目,则管脚利用效率变小。这样,干扰特性和管脚利用效率处于权衡的关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处理差动信号的情况下提高干扰特性及管脚利用效率的小型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式,在将差动信号向连接器的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式,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式,将多根管脚至少在基板钎焊侧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且向所述管脚分配有信号及接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分配了所述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和配置在这两根信号管脚(S)之间且分配了接地的一根接地管脚(G)构成的第一种通道(SGS);由分配了接地的两根接地管脚(G)和串联配置在这两根接地管脚(G)之间且分配了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构成的第二种通道(GSSG),在所述基板钎焊侧,所述第一种通道(SGS)和所述第二种通道(GSSG)交替且在列间错位地分别配置在所述两列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的各方式,能够提供在处理差动信号的情况下提供干扰特性及管脚利用效率的小型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安装到基板上的状态,(a)是主视图,(b)是仰视图,(c)是右侧视图。
图2是表示对图1的连接器的管脚分配差动信号及接地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对图1的连接器的管脚分配差动信号及接地的另一例(将图1的第一列(1)和第二列(2)上下调换而得到的管脚分配)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2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对图1的连接器的管脚除了分配差动信号及接地以外,还分配了电源及低速信号等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管脚的集合即通道的数目和分配了接地的管脚的数目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表示通道数目和空间效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41656号公报)所公开的信号管脚及接地管脚的分配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信号管脚及接地管脚的分配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的连接器10是安装在基板11上的差动信号用连接器,包括绝缘性的壳体12、保持在壳体12上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导电性的触点即管脚13、局部地包围壳体12的外周面的导电性的罩14。将与该连接器10的对方连接器(未图示)嵌合的一侧称作连接器嵌合侧(参照图1(a)),将与基板11连接的一侧称作基板钎焊侧(参照图1(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仅图示出几个管脚13,其它的管脚用虚线箭头省略记载。
多个管脚13分为在壳体12的连接器嵌合侧部分12a的下表面排列的多个第一列管脚13a、在连接器嵌合侧部分12a的上表面排列的多个第二列管脚13b。第一列管脚13a在基板钎焊侧从壳体12露出且折弯成直角,在比较接近壳体12的位置处钎焊到基板11上。另一方面,第二列管脚13b在基板钎焊侧从壳体12露出且折弯成直角,在比较远离壳体12的位置处钎焊到基板11上。这样,多个管脚13分别在连接器嵌合侧及基板钎焊侧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
接着,使用图2及图3,对差动信号相对于图1所示的连接器10的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13的分配进行说明。在图2及图3中,S+表示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正相信号的信号管脚,S-表示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负相信号的信号管脚,G表示被分配接地的接地管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信号管脚统一用S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途部分反复进行着相同的分配,因此用虚线箭头省略记载。
在图2所示的分配例中,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将形成各通道的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用虚线框围起来表示。
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时,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1)的左端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2)的左端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也可以实施同样的分配。即,向第一列(1)的左端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2)的左端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根据图2所示的分配例,通道不会重叠,在相邻的通道的信号管脚S彼此之间必然存在接地管脚G,因此与使用图9来说明了的基板钎焊侧相比干扰变少。另外,由于以通道为单位来完成分配,因此与使用图10来说明了的基板钎焊侧相比,管脚利用效率增大。当然,由于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因此能够容易地减小连接器嵌合侧的左右方向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列(1)的最左端的通道的两根信号管脚S+、S-中,一方的(S+)与两根接地管脚G相邻,另一方的(S-)与三根接地管脚G相邻,但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地管脚G的数目之比至多为2:3,因此影响小。
在图3所示的分配例(向第一列管脚13a分配第二列(2)的配置,向第二列管脚13b分配第一列(1)的配置)中,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将形成各通道的信号管脚S及接地管脚G用虚线框围起表示。
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时,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向第一列(1)的左端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2)的左端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这种情况下,以使尤其是左端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的方式进行分配。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可以实施同样的分配。即,向第一列(1)的左端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二列(2)的左端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之后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这种情况下,也以使尤其是左端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的方式进行分配。
根据图3所示的分配例,通道不重叠,在相邻的通道的信号管脚S彼此之间必然存在接地管脚G,因此与使用图9来说明了的基板钎焊侧相比,干扰减少。另外,由于以通道为单位来完成分配,因此与使用图10来说明了的基板钎焊侧相比,管脚利用效率增大。当然,由于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因此能够容易地减小连接器嵌合侧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进而,还具有在全部通道中与信号管脚S相邻的接地管脚G的数目都统一成两根这样的优点。
另外,图1的连接器10中,将多根管脚13至少在基板钎焊侧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也可以说对这些管脚13以如下说明那样的形态分配了信号及接地。
这种情况下,连接器10包括:由分配了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和在它们之间配置且分配了接地的一根接地管脚G构成的第一种通道(SGS);由分配了接地的两根接地管脚G和在它们之间串联配置且分配了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构成的第二种通道(GSSG)。并且,在基板钎焊侧,呈现出第一种通道(SGS)和第二种通道(GSSG)分别在第一列(1)及第二列(2)中交替且在列间错位地配置的形态。
尤其在图2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下,左端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为(G-S-S),即,配置在第二列(2)中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一根接地管脚G、一根信号管脚S+和配置在第一列(1)中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一根信号管脚S+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另外,在图3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下,左端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为(S-G-G),即,配置在第一列(1)中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一根信号管脚S+、一根接地管脚G和配置在第二列(2)中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一根接地管脚G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在图2中,第一列(1)、第二列(2)均从左端开始进行配置,但也可以如图4所示,第一列(1)、第二列(2)均从右端开始进行配置。
同样,在图3中,第一列(1)、第二列(2)均从左端开始进行配置,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第一列(1)、第二列(2)均从右端开始进行配置。
在上述的各种示例中,第一列(1)及第二列(2)分别仅由通道构成,但除了用于差动信号的信号管脚S+、S-或接地管脚G之外,还可以具备用于对与差动信号无直接关系的信号或电源等进行操作的端子或管脚。例如可以如图6所示,在第一列(1)及第二列(2)各自的右端侧追加用于低速信号的信号管脚L+、L-及接地管脚G或用于母线功率的电源端子PWR.
追加的端子或管脚可以在第一列(1)及第二列(2)中的至少一方且在它们的右端侧及左端侧中的至少一方配置。另外,追加的端子或管脚可以插入配置在通道与通道之间。
接着,参照图7,对通道数目和分配了接地的管脚的数目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7的图表中,纵轴表示GND比率(接地管脚数目/通道数目),横轴表示通道数目。需要说明的是,“通道数目”是指“第二个以后的通道的反复数”。第一通道不计入在内。而且,由于在第一列、第二列中配置有相同数目的通道,因此为偶数。(a)表示图2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b)表示图3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c)表示图9中的基板钎焊侧那样的分配的情况,(d)表示图10中的基板钎焊侧那样的分配的情况。
在(c)或(d)中,GND比率根据通道数目而发生变动。相对于此,在(a)或(b)中,GND比率与通道数目无关而固定。
进而参照图8,对通道数目和空间效率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8的图表中,纵轴表示空间效率(管脚数目/通道数目),横轴表示通道数目。(a)表示图2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b)表示图3所示的分配例的情况,(c)表示图9中的基板钎焊侧那样的分配的情况,(d)表示图10中的基板钎焊侧那样的分配的情况。
在(c)或(d)中,随着通道数目减少,空间效率发生变动。相对于此,在(a)或(b)中,空间效率与通道数目无关而固定。在图表上,(a)和(b)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如以下的附记那样记载,但这些附记并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附记1)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附记2)在附记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嵌合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附记3)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附记4)在附记3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钎焊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附记5)在将差动信号向连接器的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附记6)在附记5所记载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嵌合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附记7)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附记8)在附记7所记载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钎焊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附记9)在将多根管脚至少在基板钎焊侧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且向所述管脚分配有信号及接地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分配了所述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和在它们之间配置且分配了接地的一根接地管脚(G)构成的第一种通道(SGS);由分配了接地的两根接地管脚(G)和在它们之间串联配置且分配了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构成的第二种通道(GSSG),
所述第一种通道(SGS)和所述第二种通道(GSSG)分别在所述基板钎焊侧的所述两列中交替且在列间错位地配置。
(附记10)在附记9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列中的一方配置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一根接地管脚(G)和在所述两列的另一方配置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两根信号管脚(S)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附记11)在附记9所记载的连接器中,在所述两列中的一方配置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两根信号管脚(S)中的一根和在所述两列中的另一方配置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两根信号管脚(S)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中使用特定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了说明,但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嵌合侧
2  基板钎焊侧
10  连接器
11  基板
12  壳体
12a 连接器嵌合侧部分
13  触点即管脚
13a 第一列管脚
13b 第二列管脚
14  罩
S   信号管脚
S+  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正相信号的信号管脚
S-  被分配了差动信号的负相信号的信号管脚
G   接地管脚
(SGS)  第一种通道
(GSSG) 第二种通道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嵌合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3.一种连接器,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钎焊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5.一种信号线的分配方法,将差动信号向连接器的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连接器嵌合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嵌合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7.一种信号线的分配方法,将差动信号向两列锯齿配置的管脚分配,其特征在于,
通过两根信号管脚(S)和相邻的一根或两根接地管脚(G)的组合来形成一个通道,
作为基板钎焊侧的管脚分配,
向第一列的端部分配(SGS)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SGS),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GSSG),
向第二列的端部分配(GSSG)来形成第一通道,向第奇数个通道分配(GSSG),向第偶数个通道分配(SG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线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板钎焊侧,
尤其是端部的三角形的管脚分配成为(S-G-G)。
9.一种连接器,将多根管脚至少在基板钎焊侧呈两列且锯齿状配置,且向所述管脚分配信号及接地,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分配了所述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和配置在这两根信号管脚(S)之间且分配了接地的一根接地管脚(G)构成的第一种通道(SGS);由分配了接地的两根接地管脚(G)和串联配置在这两根接地管脚(G)之间且分配了信号的两根信号管脚(S)构成的第二种通道(GSSG),
在所述基板钎焊侧,所述第一种通道(SGS)和所述第二种通道(GSSG)交替且在列间错位地分别配置在所述两列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列中的一方配置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一根接地管脚(G)和在所述两列中的另一方配置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两根信号管脚(S)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列中的一方配置的第一种通道(SGS)的两根信号管脚(S)中的一根和在所述两列中的另一方配置的第二种通道(GSSG)的两根信号管脚(S)分别位于三角形的顶点。
CN201280014064.6A 2011-04-18 2012-01-06 连接器 Active CN103430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2067A JP4976568B1 (ja) 2011-04-18 2011-04-18 コネクタ
JP2011-092067 2011-04-18
PCT/JP2012/050149 WO2012144239A1 (ja) 2011-04-18 2012-01-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394A true CN103430394A (zh) 2013-12-04
CN103430394B CN10343039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678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4064.6A Active CN103430394B (zh) 2011-04-18 2012-01-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47975B2 (zh)
JP (1) JP4976568B1 (zh)
KR (1) KR101478938B1 (zh)
CN (1) CN103430394B (zh)
TW (1) TWI482377B (zh)
WO (1) WO20121442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578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7978926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8926362A (zh) * 2018-07-30 2018-12-04 深圳嘉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密度阵列换能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76568B1 (ja) * 2011-04-18 2012-07-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95538B2 (ja) * 2013-02-20 2014-09-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5081064A1 (en) 2013-11-27 2015-06-04 Fci Asia Pte. Ltd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9466929B2 (en) * 2013-12-11 2016-10-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Plug connector with firmly fixed terminals
JP2015181096A (ja) 2014-03-04 2015-10-15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配線接続装置、カメラヘッド、及び内視鏡装置
CN204966770U (zh) * 2015-07-25 2016-01-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008784B (zh) * 2017-11-28 2020-02-21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插槽、电路板及计算机设备
CN110086018B (zh) * 2019-03-22 2020-12-2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0969A (ja) * 1990-10-08 1992-08-19 Dai Ichi Denshi Kogyo Kk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7141619A (ja) * 2005-11-17 2007-06-07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差動伝送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と嵌合する基板取付用差動伝送コネクタ
JP2008041656A (ja) * 2006-07-14 2008-02-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81733A (ja) * 2008-01-29 2009-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4867A (en) * 1990-10-08 1993-07-06 Daiichi Denshi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flat cable
JP3564555B2 (ja) * 2001-03-05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高速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信号伝送用コネクタ
CN1252880C (zh) * 2001-06-11 2006-04-19 莫莱克斯公司 高密度阻抗调协连接器
US6863549B2 (en) * 2002-09-25 2005-03-08 Molex Incorporated Impedance-tuned terminal contact arrangement and connector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4213949A (ja) * 2002-12-27 2004-07-2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ケーブル組立体
JP4623584B2 (ja) * 2005-12-28 2011-0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16287B2 (ja) * 2006-02-20 2009-01-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0930846B1 (ko) * 2006-07-14 2009-12-10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일반적 사다리꼴 형상으로 배열된 접점 단자부를 갖는전기적 구성요소
US7270570B1 (en) * 2006-08-31 2007-09-1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TWI446630B (zh) * 2007-08-23 2014-07-21 Molex Inc 板安裝式電氣連接器
CN201122731Y (zh) * 2007-10-25 2008-09-24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30608U (en) * 2007-11-16 2008-04-11 Wonten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JP2009193786A (ja) * 2008-02-13 2009-08-27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Hdmi規格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459273B2 (ja) * 2008-02-20 2010-04-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519463A (ja) * 2008-02-26 2011-07-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インピーダンス制御電気コネクタ
JP4567079B2 (ja) * 2008-08-22 2010-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397970Y (zh) * 2009-02-16 2010-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285533B2 (ja) * 2009-08-07 2013-09-1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2117978B (zh) * 2009-12-30 2014-07-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422802U (en) * 2010-02-15 2012-02-11 Molex Inc Differentially coupled connector
JP4638960B1 (ja) * 2010-02-18 2011-02-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電子機器
EP2453529A1 (en) * 2010-11-12 2012-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nector and interface device
JP4976568B1 (ja) * 2011-04-18 2012-07-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3326141B (zh) * 2012-03-21 2016-0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I593199B (zh) * 2013-01-08 2017-07-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0969A (ja) * 1990-10-08 1992-08-19 Dai Ichi Denshi Kogyo Kk 同軸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7141619A (ja) * 2005-11-17 2007-06-07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差動伝送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と嵌合する基板取付用差動伝送コネクタ
JP2008041656A (ja) * 2006-07-14 2008-02-2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2009181733A (ja) * 2008-01-29 2009-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2578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7732578B (zh) * 2016-08-12 2020-06-09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7978926A (zh) * 2016-10-21 2018-05-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7978926B (zh) * 2016-10-21 2020-06-3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8926362A (zh) * 2018-07-30 2018-12-04 深圳嘉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密度阵列换能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0394B (zh) 2015-11-25
US9147975B2 (en) 2015-09-29
KR20130127503A (ko) 2013-11-22
JP2012226903A (ja) 2012-11-15
TW201251235A (en) 2012-12-16
WO2012144239A1 (ja) 2012-10-26
US20130337663A1 (en) 2013-12-19
TWI482377B (zh) 2015-04-21
KR101478938B1 (ko) 2014-12-31
JP4976568B1 (ja)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394A (zh) 连接器
CN201773993U (zh) 电连接器
CN10172866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151650B (zh) 信号连接器
CN102315534B (zh) 电连接器
CN101771225B (zh) 电连接器的应用
CN204809560U (zh) 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组件
CN102354882A (zh) 电连接器
US20140295706A1 (en) Plug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CN102656755B (zh) 基板安装连接器
CN102694308A (zh) 电连接器
CN109088200A (zh) 多触点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2810794B (zh) 电连接器及网络通信系统
CN103486557A (zh) 光源模块
CN103928795A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丛集及电连接器
US2016004975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54566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288811U (zh) 电连接器
CN102117978B (zh) 电连接器
JP2015018714A (ja) コネクタ
CN204538363U (zh) 电连接器
CN103166088A (zh) 制造具有窄间距接触件组的连接器的方法和连接器
CN10354566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205193U (zh) 电连接器
CN104882691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