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755B - 基板安装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安装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755B
CN102656755B CN201080059858.5A CN201080059858A CN102656755B CN 102656755 B CN102656755 B CN 102656755B CN 201080059858 A CN201080059858 A CN 201080059858A CN 102656755 B CN102656755 B CN 102656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ntacting
contacting piece
group
signal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755A (zh
Inventor
多伦·拉皮多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H01R13/6584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formed by conductive elastomeric members, e.g. flat gaskets or O-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避免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基板安装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和安装于壳体(10)的多个接触件(20)。多个接触件(20)在基板连接部(22)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连接。多个接触件(20)具备多个信号接触件(S),在基板连接部(22),1个信号接触件(S)和1个信号接触件(S)构成一组(P1、P2、P3、P4)。构成一组(P1、P2、P3、P4)的信号接触件(S)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构成一组的信号接触件(S)的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

Description

基板安装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多个接触件且那些接触件由基板连接部与电路基板连接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作为高速差分信号(differential signal)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的基板安装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近年的信息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发展以及动态图像等所导致的数据的大容量化,要求各设备所使用的信号的高速化。而且,作为实现信号的高速传送化的设备,开发了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
此外,如果对信号传送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明,则在信号传送方式中存在不平衡传送方式(单端方式)和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
不平衡传送方式(单端方式)利用接地线和信号线(1条)的电位差来判别数字信号的高(High)和低(Low)的区别,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该不平衡传送方式。
与此相对的是,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使用2条信号线(+、-),利用2条信号线的电位差来区别高和低。差分方式的2个信号,电压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差分方式在接收器的输入阶段中消除在2条信号线产生的噪声,因而与单端方式相比,能够可靠地传送。
作为用于现有的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已知例如图7(A)、(B)以及图8所示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图7(A)、(B)示出现有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A)是从平面观看时的示意图,(B)是从正面观看时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将图7(A)、(B)所示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侧面图。
图7(A)、(B)以及图8所示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10、多个接触件120以及外壳130。
多个接触件120由呈上下2列状安装于壳体110的多根信号接触件S(以下,简称为S)、多根接地接触件G(以下,简称为G)以及多根低速用接触件D(以下,简称为D)构成。如图8所示,各接触件120具备与对方接触件(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121和与电路基板PCB连接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8所示,各接触件120由相对于壳体110而水平的固定部分固定于壳体110。接触部121从固定部分延伸至大致水平方向前方(图8中的左方)。基板连接部122以从固定部分延伸至水平方向后方之后以直角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方式延伸。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如图8所示,在基板连接部122上位于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后侧(图8中的右侧,图7(A)中的上侧)。另一方面,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在基板连接部122上位于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前侧(图8中的左侧,图7(A)中的下侧)。
在此,多个接触件120在嵌合部如图7(B)所示,在上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S、S、G、S、S、G、D、D、D的顺序配置。另外,多个接触件120在嵌合部,在下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G、S、S、G、S、S、D、D的顺序配置。
 嵌合部的上排的列的最右侧的S和相邻的S与下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等腰三角形的一组P1。而且,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下排的列的G,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上排的列的S、S。而且,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A)所示,下排的列的G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上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构成该底边侧2个顶点的S、S中的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另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
另外,在嵌合部的下排的列,与一组P1的G邻接的S、S和与上排的列的一组P1的S相邻的G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另一组P2。而且,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上排的列的G,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下排的列的S、S。而且,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A)所示,上排的列的G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下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构成该底边侧2个顶点的S、S中的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另一个成为-信号接触件。
而且,在连接器100中,还设有与一组P1同样的接触件配置构成的又一组P3、与另一组P2同样的接触件配置构成的再一组P4。
另外,外壳130以覆盖壳体110的方式构成,在其内部嵌合有对方插头连接器(未图示)。在外壳130,形成有卡合于形成在对方插头连接器的卡合孔(未图示)的弹簧131。
依照图7(A)、(B)以及图8所示的连接器100,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G(接地接触件),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S(+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由此,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与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因此,能够谋求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均等地阻抗匹配,能够在高速差分信号的传送中维持高速传送特性。
另外,由S(+信号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夹着G(接地接触件)而排列,因而能够使阻抗匹配变得容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4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该现有的连接器100,存在以下的问题点。
即,在邻接的组之间,在构成例如一组P1的S、S、G和构成与一组P1的相邻的另一组P2的S、S、G之间,一组P1的S、S和另一组P2的S、S的电长度不同,存在发生时滞(skew)(信号的滞差)的问题。如果对该问题进行说明,则构成一组P1的S、S、G,在图7(B)中,由上排的列的最右侧2个S、S和下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构成该一组P1的S、S、G,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A)所示,下排的列的G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上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而且,构成该一组P1的S、S、G中的S、S位于上排的列,如图8所示,如果以接触部121作为起点,以电路基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的既定点作为终点,则电长度如下地表示。
一组P1的S、S的电长度L=L1+L2+L3   …(1)
在此,L1是从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接触部1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L2是从该接触件120的弯折之处至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122的长度,L3是从该接触件的基板连接部122至终点的长度。
另一方面,构成与前述一组P1相邻的另一组P2的S、S、G,在图7(B)中,由下排的列的最右侧2个S、S和上排的列的最右侧的G构成。构成该另一组P2的S、S、G,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如图7(A)所示,上排的列的G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另外,在下排的列邻接的S、S位于前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而且,构成该另一组P2的S、S、G中的S、S位于下排的列,如图8所示,如果以接触部121作为起点,以电路基板PCB上的电路的既定点作为终点,则电长度如下地表示。
另一组P2的S、S的电长度L’=L12+L12+L13   …(2)
在此,L11是从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接触部1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L12是从该接触件120的弯折之处至电路基板PCB上的基板连接部122的长度,L13是从该接触件的基板连接部122至终点的长度。
(1)式中的电长度L,如果使用L11、L12、L13,则如下地表示。
一组P1的S、S的电长度L=(L11+dw)+(L12+dh)+(L13-dw)= L12+L12+L13+dh   …(3)
在此,dw是从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至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的水平方向长度,dh是从上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弯折部分至下排的列的接触件120的弯折部分的垂直方向长度。
然后,如果对比(2)式和(3)式,则得知,一组P1的S、S的电长度L比另一组P2的S、S的电长度L’长dh。
因此,在一组P1的S、S传送的信号的从起点至终点的传送时间和在另一组P2的S、S传送的信号的从起点至终点的传送时间不同,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信号的滞差)。
该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的问题起因于,在接触件120的基板连接部122,成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的一组P1的S、S位于后侧,成为等腰三角形的2个顶点的另一组P2的S、S位于前侧。
该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的问题也同样地发生于另一组P2与又一组P3、又一组P3与再一组P4之间。
所以,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在邻接的组间发生时滞的基板安装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个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多个信号接触件,在所述基板连接部,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和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一组,构成该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一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构成所述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
另外,构成所述一组的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在所述基板连接部,1个所述接地接触件和2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三角形的一组,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在所述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的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相反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或内侧,并且,在所述2个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和所述接地接触件。
另外,优选,所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而且,所述三角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
另外,构成所述一组的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和所述2个信号接触件也可以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至所述基板连接部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接地接触件和1对信号接触件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
而且,优选,所述信号接触件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在所述基板连接部,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以及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在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一个,在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所述-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以及所述接地接触件,基板安装连接器作为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发明的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在接触件的基板连接部,1个信号接触件和1个信号接触件构成一组,构成该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内侧,构成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外侧。因此,在考虑邻接的组间的情况下,在基板连接部,一组的2个信号接触件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内侧和外侧,与该一组邻接的另一个组的2个信号接触件也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内侧和外侧。所以,在邻接的组间,信号接触件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间,在信号接触件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依照本发明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在接触件的基板连接部,1个接地接触件和2个信号接触件构成三角形的一组,三角形的顶点位于电路基板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在所述顶点配置有信号接触件的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与三角形的顶点相反的电路基板的外侧或内侧,并且,在所述2个顶点配置有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和接地接触件。因此,在考虑邻接的组间的情况下,在基板连接部,一组中的2个信号接触件配置于三角形的顶点(电路基板的内侧或外侧)和底边侧的顶点(电路基板的外侧或内侧),与该一组邻接的另一组的2个信号接触件也配置于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侧的顶点。所以,在邻接的组间,信号接触件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间,在信号接触件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附图说明
图1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A)是从侧面观看基板安装连接器时的示意图,(B)是示出在基板连接部的信号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以及低速用接触件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从正面观看图1(A)、(B)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时的示意图,示出在嵌合部的信号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以及低速用接触件的配置状态。
图3是安装有图1(A)、(B)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图案的平面图。
图4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A)是从侧面观看基板安装连接器时的示意图,(B)是示出在基板连接部的信号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以及低速用接触件的配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从正面观看图4(A)、(B)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时的示意图,示出在嵌合部的信号接触件、接地接触件以及低速用接触件的配置状态。
图6是安装有图4(A)、(A)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的电路基板上的电路图案的平面图。
图7示出现有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A)是从平面观看时的示意图,(B)是从正面观看时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将图7(A)、(B)所示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的侧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基板安装连接器;10 壳体;20 接触件;21 接触部;22 基板连接部;PCB 电路基板;G 接地接触件;S 信号接触件;P1 一组;P2 另一组;P3 又一组;P4 再一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A)、(B)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
图1(A)、(B)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作为用于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基板安装连接器1具备壳体10、多个接触件20以及使这些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整齐排列的接触件叉齿插板(tine plate)30。
壳体10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进行成形而形成,接受对方插头连接器(未图示)。
多个接触件20由呈上下2列状安装于壳体10的多个信号接触件S(以下,简称为S)、多个接地接触件G(以下,简称为G)以及多个低速用接触件D(以下,简称为D)构成。D是电源等的一般用接触件。如图1(A)所示,各接触件20具备与对方接触件(未图示)接触的接触部21和与电路基板PCB连接的基板连接部22。各接触件2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和弯曲加工而形成。各接触件20由相对于壳体10而水平的固定部分固定于壳体10。接触部21从固定部分延伸至大致水平方向前方(图1(A)中的右方)。基板连接部22以从固定部分延伸至水平方向后方之后以直角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方式延伸。但是,如图1(A)、(B)所示,上排的列的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和下排的列的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在电路基板PCB之处沿着接触件列方向(图1(B)中的上下方向)交错排列。即,上排的列的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和下排的列的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有的弯折至直角下方,保持原样地延伸,贯通电路基板PCB,有的在弯折至直角下方之后,先弯折至后侧(图1(A)、(B)中的左方),再度弯折至下方,贯通电路基板PCB。
在此,多个接触件20在嵌合部如图2所示,在上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G、S、S、G、S、S、G、S、S、G的顺序配置。另外,多个接触件20在嵌合部,在下排的列从右侧起按照D、D、D、G、S、S、G、D、D、D的顺序配置。
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如图2所示,从右侧起第1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其中,2个S、S构成一组P1。而且,构成一组P1的2个S、S和与该一组P1的右侧邻接的G,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
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1(B)所示,2个S、S构成一组P1。构成一组P1的2个S、S中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1(B)中的右方),并且,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1(B)中的左方)。而且,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外,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和G是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与图1(A)中的左侧、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相同)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触件。
另外,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从右侧起第4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其中,2个S、S构成另一组P2。构成另一组P2的2个S、S和与该另一组P2的右侧邻接的G,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
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1(B)所示,2个S、S构成另一组P2。构成另一组P2的2个S、S中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1(B)中的右方),并且,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1(B)中的左方)。而且,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外,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和G是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触件。
而且,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从右侧起第7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其中,2个S、S构成又一组P3。而且,构成又一组P3的2个S、S和与该又一组P3的右侧邻接的G,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
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1(B)所示,2个S、S构成又一组P3。构成又一组P3的2个S、S中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1(B)中的右方),并且,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1(B)中的左方)。而且,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外,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和G是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触件。
此外,从嵌合部的上排的列的右侧起第10个G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基板连接部22弯折至直角下方,保持原样地延伸,贯通电路基板PCB。
另一方面,在嵌合部的下排的列,从右侧起第1个至第3个的3个D、D、D以及从右侧起第8个至第10个的3个D、D、D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在基板连接部22交错排列。
另外,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从右侧起第4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其中,2个S、S构成再一组P4。构成再一组P4的2个S、S和与该再一组P4的右侧邻接的G,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
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1(B)所示,2个S、S构成再一组P4。构成再一组P4的2个S、S中的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1(B)中的右方),并且,另一个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1(B)中的左方)。而且,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个S是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外,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另一个S和G是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触件。
而且,从嵌合部的下排的列的右侧起第7个G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基板连接部22在弯折至直角下方之后,先弯折至后侧,再度弯折至下方,贯通电路基板PCB。
这样构成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安装于具有图3所示的电路图案的电路基板PCB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和图3所示,在各组P1、P2、P3、P4的基板连接部22,1个信号接触件S和1个信号接触件S构成一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中,考虑邻接的组间,具体而言,考虑P1与P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基板连接部22,如图1(B)和图3所示,构成一组P1的2个信号接触件S、S中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另一方面,构成与该一组P1邻接的另一组P2的2个信号接触件S、S中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在此,一组P1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和另一组P2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它们的电长度相等。另外,一组P1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和另一组P2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它们的电长度相等。因此,在邻接的组P1、P2之间,信号接触件S、S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P1、P2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邻接的组P2、P3之间,可以说同样如此,信号接触件S、S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中,构成一组P1的2个信号接触件S、S,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对信号接触件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2个信号接触件S、S的电长度(图1(A)中的X1+X2)相等。由此,在2个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另外,这些信号接触件S、S和接地接触件G的电长度也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
关于构成另一组P2、又一组P3以及再一组P4的2个信号接触件S、S,也可以说同样如此,2个信号接触件S、S的电长度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另外,这些信号接触件S、S和接地接触件G的电长度也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
参照图1(A)、(B),对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一组P1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另一组P2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以及又一组P3的另一个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进行考察。
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是那些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的起点至电路基板PCB上的既定点的终点的长度。这些电长度X,在图1(A)中,由下式表示。
电长度X≈X1+X2+X3+X4+X5   …(4)
在此,X1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X2是该信号接触件S的从弯折之处至基板连接部22的长度,X3是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的长度,X4是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至电路基板PCB的长度,X5是从基板连接部22至终点的长度。
这些电长度X,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全部共同。因此,在各组P1、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各组P1、P2、P3中,对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组P1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另一组P2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以及又一组P3的一个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进行考察。
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是那些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的起点至电路基板PCB上的既定点的终点的长度。这些电长度X’,在图1(A)中,由下式表示。
电长度X’=X1+X2+X4’+X3+X5   …(5)
在此,X1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X2是该信号接触件S的从弯折之处至基板连接部22的长度,X3是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的长度,X4’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电路基板PCB的长度。
这些电长度X’,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全部共同。在各组P1、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各组P1、P2、P3中,对比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和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
表示电长度X的(4)式中的X4和表示电长度X’的(5)式中的X4’,如果参照图1(A),则长度相等。
所以,(5)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形。
电长度X’=X1+X2+X3+X4+X5   …(6)
如果对比(4)式和(6)式,那么,得知电长度X和电长度X’大致相等。
所以,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和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大致相等。因此,在那些信号接触件S、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大致相同,在各组P1、P2、P3中的信号接触件S、S之间,不发生时滞。
接着,参照图4(A)、(B)至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进行说明。此外,在图4(A)、(B)至图6中,有时候对与图1(A)、(B)至图3所示的部件同样的部件标记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4(A)、(B)至图6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与图1(A)、(B)至图3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同样地作为用于平衡传送方式(差分方式)的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图4(A)、(B)至图6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与图1(A)、(B)至图3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不同的点如以下那样。
即,图1(A)、(B)至图3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在基板连接部22,1个信号接触件S和1个信号接触件S构成一组,与此相对的是,图4(A)、(B)至图6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在基板连接部22,1个接地接触件G和2个信号接触件S、S构成三角形的一组,在这点上不同。
如果对该不同点详细地进行说明,就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如图5所示,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从右侧起第1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构成一组P1。而且,构成一组P1的1个G和2个S、S,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
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4(B)所示,1个G和2个S、S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P1。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P1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沿内外方向(图4(B)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4(B)中的右方)。而且,在该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S、S中的一个S(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一方面,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在该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另一个S(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和G(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地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顶点的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
另外,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如图5所示,从右侧起第1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构成另一组P2。而且,构成另一组P2的1个G和2个S、S,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4(B)所示,1个G和2个S、S构成正三角形的另一组P2。构成正三角形的另一组P2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4(B)中的左方)。在该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S、S中的一个S(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在该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另一个S(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延伸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和G(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延伸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地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顶点的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
而且,在嵌合部的上排的列,如图5所示,从右侧起第7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构成又一组P3。而且,构成又一组P3的1个G和2个S、S,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4(B)所示,1个G和2个S、S构成正三角形的又一组P3。构成正三角形的又一组P3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图4(B)中的右方)。在该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S、S中的一个S(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一方面,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在该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另一个S(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和G(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地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顶点的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
此外,从嵌合部的上排的列的右侧起第10个G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基板连接部22弯折至直角下方,保持原样地延伸,贯通电路基板PCB。
另一方面,在嵌合部的下排的列,从右侧起第1个至第3个的3个D、D、D以及从右侧起第8个至第10个的3个D、D、D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在基板连接部22交错排列。
另外,在嵌合部的下排的列,如图5所示,从右侧起第4个的1个G和接着该1个G的2个S、S按照该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构成再一组P4。而且,构成再一组P4的1个G和2个S、S,在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G和1对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而在同一平面内延伸。而且,在接触件20的基板连接部22,如图4(B)所示,1个G和2个S、S构成正三角形的再一组P4。构成正三角形的再一组P4的正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图4(B)中的左方)。在该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S、S中的一个S(基板连接部22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另一方面,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在该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另一个S(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延伸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信号接触件)和G(基板连接部22保持原样地延伸而贯通电路基板PCB的接地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的S是+信号接触件,配置于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顶点的S是与+信号接触件的极性相反的-信号接触件。+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也可以相反地配置。
而且,从嵌合部的下排的列的右侧起第7个G从对方接触件的接触部21延伸至基板连接部22。基板连接部22在弯折至直角下方之后,先弯折至后侧,再度弯折至下方,贯通电路基板PCB。
这样地构成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安装于具有图6所示的电路图案的电路基板PCB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和图6所示,在各组P1、P2、P3、P4的基板连接部22,1个接地接触件G、1个+信号接触件S以及1个-信号接触件S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而且,在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信号接触件S和-信号接触件S的一个,在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信号接触件S和-信号接触件S的另一个以及接地接触件G,作为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中,与图1(A)、(B)至图3所示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同样地考虑邻接的组间,具体而言,考虑P1与P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基板连接部22,如图4(B)和图6所示,一组P1中的2个信号接触件S、S分别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和底边侧的顶点(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另一方面,与该一组P1邻接的另一组P2的2个信号接触件S、S也分别配置于正三角形的顶点(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和底边侧的顶点(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在此,一组P1的正三角形的底边侧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和另一组P2的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如图4(B)和图6所示,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它们的电长度相等。另外,一组P1的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和另一组P2的正三角形的底边侧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它们的电长度相等。因此,在邻接的组P1、P2之间,信号接触件S、S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P1、P2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邻接的组P2、P3之间,可以说同样如此,信号接触件S、S彼此的电长度不存在差异。因而,在邻接的组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安装连接器1中,构成一组P1的1个接地接触件G 和2个信号接触件S、S,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接地接触件G 和1对信号接触件S、S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2个信号接触件S、S的电长度(图4(A)中的X1+X2)相等。由此,在2个信号接触件S、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另外,这些信号接触件S、S和接地接触件G的电长度也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
关于构成另一组P2、又一组P3以及再一组P4的1个接地接触件G 和2个信号接触件S、S,也可以说同样如此,2个信号接触件S、S的电长度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另外,这些信号接触件S、S和接地接触件G的电长度也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21至基板连接部22之间的部分相等。
在此,在各组P1、P2、P3中,对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一组P1的正三角形的底边侧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另一组P2的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以及又一组P3的正三角形的底边侧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进行考察。
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是那些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的起点至电路基板PCB上的既定点的终点的长度。这些电长度X,在图4(A)中,由下式表示。
电长度X≈X1+X2+X3+X4+X5   …(7)
在此,X1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X2是该信号接触件S的从弯折之处至基板连接部22的长度,X3是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的长度,X4是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至电路基板PCB的长度,X5是从基板连接部22至终点的长度。
这些电长度X,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全部共同。因此,在各组P1、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各组P1、P2、P3中,对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一组P1的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另一组P2的正三角形的底边侧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以及又一组P3的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进行考察。
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是那些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的起点至电路基板PCB上的既定点的终点的长度。这些电长度X’,在图1(A)中,由下式表示。
电长度X’=X1+X2+X4’+X3+X5   …(8)
在此,X1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从接触部21(起点)至以直角弯折之处的长度,X2是该信号接触件S的从弯折之处至基板连接部22的长度,X3是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在先弯折至后侧之后再度弯折至下方之处的长度,X4’是上排的列的信号接触件S的在基板连接部22的至电路基板PCB的长度。
这些电长度X’,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全部共同。所以,在各组P1、P2、P3之间,在信号接触件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不存在差,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各组P1、P2、P3中,对比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和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
表示电长度X的(7)式中的X4和表示电长度X’的(8)式中的X4’,如果参照图4(A),则长度相等。
所以,(8)式能够如以下那样变形。
电长度X’=X1+X2+X3+X4+X5   …(9)
如果对比(7)式和(9)式,那么,得知电长度X和电长度X’大致相等。
所以,在各组P1、P2、P3中,在基板连接部22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和配置于电路基板PCB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S的电长度X’大致相等。因此,在那些信号接触件S、S传送的信号的传送时间大致相同,在各组P1、P2、P3中的信号接触件S、S之间,不发生时滞。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连接部22,1个接地接触件G和2个信号接触件S、S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因此,G(接地接触件)和1个S(+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与G(接地接触件)和另一个S(-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能够谋求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以及G(接地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的均等的阻抗匹配,在高速差分信号的传送中维持高速传送特性。
另外,由S(+信号接触件)和S(-信号接触件)夹着G(接地接触件)而排列,因而能够使阻抗匹配变得容易。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
例如,在基板连接部22,1个接地接触件G和2个信号接触件S、S构成正三角形,不仅如此,而且只要是构成三边的长度不同的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一组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即可。在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下,一个信号接触件和接地接触件之间的距离X3与一个信号接触件和另一个信号接触件之间的距离X3相同。另外,在三角形为正三角形的情况下,由于从接地接触件至一个和另一个信号接触件的距离完全相同,因而双方的信号接触件与接地接触件的耦合完全不存在差。
而且,基板连接部,除了电路基板贯通型以外,也可以是表面安装型。

Claims (8)

1.一种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多个信号接触件,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2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一组,
构成该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一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构成所述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
构成所述一组的信号接触件中的、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的电长度和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的电长度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一组的信号接触件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
3.一种基板安装连接器,具备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多个接触件,该多个接触件在基板连接部与沿内外方向延伸的电路基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件具备接地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1个所述接地接触件和2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三角形的一组,
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或外侧,并且,在所述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的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位于与所述三角形的顶点相反的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或内侧,并且,在所述2个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和所述接地接触件,
构成所述一组的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和所述2个信号接触件中的、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内侧的信号接触件的电长度和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外侧的信号接触件的电长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一组的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和所述2个信号接触件,在从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至所述基板连接部之间的部分,按照1个接地接触件和1对信号接触件的顺序沿列方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接触件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以及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
在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一个,在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以及所述接地接触件,作为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安装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接触件由“+”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构成,
在所述基板连接部,所述1个接地接触件、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以及1个所述“-”信号接触件构成正三角形的一组,
在正三角形的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一个,在正三角形的底边侧的2个顶点,配置有所述“+”信号接触件和“-”信号接触件的另一个以及所述接地接触件,作为高速差分信号传送用连接器而起作用。
CN201080059858.5A 2009-12-28 2010-12-20 基板安装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7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8484 2009-12-28
JP2009-298484 2009-12-28
PCT/JP2010/007379 WO2011080889A1 (ja) 2009-12-28 2010-12-20 基板実装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755A CN102656755A (zh) 2012-09-05
CN102656755B true CN102656755B (zh) 2015-05-06

Family

ID=4422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98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56755B (zh) 2009-12-28 2010-12-20 基板安装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70420A1 (zh)
JP (1) JP5607652B2 (zh)
KR (1) KR20120112497A (zh)
CN (1) CN102656755B (zh)
WO (1) WO20110808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20194B2 (en) * 2011-07-01 2014-12-3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nnection footpri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rinted wiring board
KR101330557B1 (ko) 2012-09-27 2013-11-18 올 베스트 일렉트로닉스 컴파니 리미티드 전기 커넥터
US9545004B2 (en) * 2013-01-29 2017-01-10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orthogonal signal routing
CN104134881B (zh) * 2013-05-15 2017-11-10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差分连接器传输模块及使用该模块的差分连接器
US10051724B1 (en) 2014-01-31 2018-08-14 Apple Inc. Structural ground reference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9525222B2 (en) 2014-04-11 2016-12-20 Apple Inc.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US9666967B2 (en) * 2014-07-28 2017-05-30 Apple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for non-planar configurations
US10945664B1 (en) 2015-09-30 2021-03-16 Apple, Inc. Protective case with coupling gasket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91369A (zh) 2018-09-07 2020-03-17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低成本高速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2448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可保持接地接点与一对信号接点之间物理距离平衡的连接器
CN101106229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部分布置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电子元件
CN101351932A (zh) * 2005-11-17 2009-01-21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差分传输连接器和与其嵌合的基板安装用差分传输连接器
CN101420086A (zh) * 2007-10-24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型弯连接器
CN201311992Y (zh) * 2008-11-07 2009-09-1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9397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aiko Denki Co Ltd レセプタクル
TWM281314U (en) * 2005-04-01 2005-11-2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4439540B2 (ja) * 2006-07-14 2010-03-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42579B2 (ja) * 2007-11-05 2010-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1932A (zh) * 2005-11-17 2009-01-21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差分传输连接器和与其嵌合的基板安装用差分传输连接器
CN1992448A (zh) * 2005-12-28 2007-07-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可保持接地接点与一对信号接点之间物理距离平衡的连接器
CN101106229A (zh) * 2006-07-14 2008-01-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接触端子部分布置为大致梯形形状的电子元件
CN101420086A (zh) * 2007-10-24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型弯连接器
CN201311992Y (zh) * 2008-11-07 2009-09-1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与电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70420A1 (en) 2012-10-25
JP5607652B2 (ja) 2014-10-15
CN102656755A (zh) 2012-09-05
WO2011080889A1 (ja) 2011-07-07
KR20120112497A (ko) 2012-10-11
JPWO2011080889A1 (ja)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6755B (zh) 基板安装连接器
EP1239552B1 (en) Connector having signal contacts and ground contacts in a specific arrangement
US7128611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including signal contact pairs and ground contacts provided in rows at a first end, in which the ground contacts are provided between signal contact pairs from the respective rows at a second end
US749770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suppressing crosstalk
KR101123524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3996933B (zh) 连接器和使用该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方法
TWI509918B (zh) 連接器
US9166350B2 (en) Hybri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116072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CN103988375A (zh) 带有屏蔽的插塞式连接器
US9142920B2 (en) Connector with differential pairs
JP4971857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3928795A (zh) 电连接器的端子丛集及电连接器
US9608393B2 (en) Repeater with two connectors mounted on two opposite sides of a circuit board
KR101482875B1 (ko) 커넥터
JP2011018621A (ja) コネクタ部品、及びコネクタ
CN103545666A (zh) 电连接器
US20130178112A1 (en)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Cable
CN202651518U (zh) 电连接器
CN103779684B (zh) 连接器
CN104425929A (zh) Rj连接器的端子模块
CN102377083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