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5016A -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5016A
CN103425016A CN2013101461405A CN201310146140A CN103425016A CN 103425016 A CN103425016 A CN 103425016A CN 2013101461405 A CN2013101461405 A CN 2013101461405A CN 201310146140 A CN201310146140 A CN 201310146140A CN 103425016 A CN103425016 A CN 103425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screw rod
rib
transports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61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5016B (zh
Inventor
山岸义弘
山崎浩
林昌毅
丹村荣司
仓增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25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5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5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5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03G15/0893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in a closed loop within the sump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显影装置具备筐体、显影辊、显影剂供给通道、显影剂运送通道、一对连通通道、供给侧运送部件、搅拌侧运送部件和第一突起部件或第二突起部件。供给侧运送部件具有桥接供给侧螺旋部件的相邻的螺旋片之间的第一肋部件,配置在显影剂供给通道中,沿第一方向运送显影剂。搅拌侧运送部件具有具备通过连接设置的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的搅拌侧螺旋部件以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并桥接搅拌侧螺旋部件的相邻的螺旋片之间的第二肋部件,沿第二方向运送显影剂。第一突起部件向供给侧运送部件的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第二突起部件沿着第二肋部件的外壁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向搅拌侧运送部件的旋转的径向外侧突出。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部运送显影剂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配置于显影筐体内的第一运送通道与第二运送通道之间循环运送显影剂的显影装置。通过分别配置于第一运送通道和第二运送通道的搅拌螺杆,显影剂在第一运送通道和第二运送通道中沿相反方向运送。显影装置的搅拌螺杆由轴部和围绕轴部配置的螺旋片构成。在显影筐体内,通过旋转驱动搅拌螺杆,从而显影剂朝向规定的运送方向被运送。
当伴随着显影剂的劣化,显影剂的附着力增加时,显影剂有时会附着在上述的轴部上。当显影剂附着在轴部上时,会产生搅拌螺杆的虚拟性的轴部增大,导致搅拌螺杆的运送性能下降。作为现有技术,已知有为了消除如上所述的搅拌螺杆的轴部增大,而由在搅拌螺杆的轴向中央部中不具备轴部分的所谓中空形状构成的搅拌螺杆。
在现有技术的搅拌螺杆中,与具备在轴向上延伸设置的轴部的搅拌螺杆相比,显影剂向轴向的运送性能容易降低。因此,搅拌螺杆的轴向上的运送性能会受到周边部件的影响。特别是在与带磁力承载显影剂的显影辊相邻配置的搅拌螺杆中,随着显影辊,搅拌螺杆的运送性能易于变动。其结果是,在配置在与显影辊相邻的第一运送通道的搅拌螺杆与配置在与显影辊分离的第二运送通道的搅拌螺杆之间,会产生运送性能上的差异。其结果是存在显影筐体内的显影剂的循环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调整中空形状构成的显影剂运送部件的运送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显影装置具备:筐体、显影辊、显影剂供给通道、显影剂运送通道、一对连通通道、供给侧运送部件、搅拌侧运送部件、以及第一突起部件或者第二突起部件。筐体具备一对壁部。显影辊在所述一对壁部间,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筐体,承载显影剂。显影剂供给通道沿着所述显影辊配置,在第一方向上运送所述显影剂,且对所述显影辊供给所述显影剂。显影剂运送通道沿着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配置,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一边搅拌所述显影剂一边进行运送。一对连通通道配置在所述一对壁部的内侧,使所述显影剂运送通道的端部与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的端部连通。供给侧运送部件具有:供给侧螺旋部件,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设置,具备通过所述连接设置的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和第一肋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桥接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的所述相邻的螺旋片之间,供给侧运送部件配置在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中,被旋转驱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所述显影剂。搅拌侧运送部件具有:搅拌侧螺旋部件,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设置,具备通过所述连接设置的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和第二肋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桥接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所述相邻的螺旋片之间,搅拌侧运送部件配置在所述显影剂运送通道中,被旋转驱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所述显影剂。第一突起部件从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与所述第一肋部件交叉的第一区域,沿着所述第一肋部件的外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向所述供给侧运送部件的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另外,第二突起部件从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与所述第二肋部件交叉的第二区域,沿着所述第二肋部件的外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向所述搅拌侧运送部件的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为具备上述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目的、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具体的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的(B)是同一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正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平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9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9的(B)和图9的(C)是同一显影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0的(A)和图10的(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正面图。
图11的(A)和图11的(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运送螺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在这里,虽然例示单色打印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但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为复印机、传真装置、或者具备这些功能的复合机,另外还可以为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筐体结构的主体筐体10、以及收容在该主体筐体10内的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定影部40和调色剂容器50。
主体筐体10分别在前表面侧具备前盖11,在后表面侧具备后盖12。通过打开前盖11,从而调色剂容器50露出于前表面侧。据此,用户在调色剂用完时能够从主体筐体10的前表面侧取出调色剂容器50。后盖12是在卡纸或维护时打开的盖。图像形成部30以及定影部40的各单元通过打开后盖12能够从主体筐体10的后表面侧取出。另外,在主体筐体10的侧面以分别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有左盖12L(图1)和与左盖12L相反侧的右盖12R(图1中未表示)。在左盖12L的前侧部分配设有用于将空气吸入到主体筐体10内的吸气口12La。另外,在主体筐体10的上表面具备有对图像形成后的片材进行输出的出纸部13。在由前盖11、后盖12、左盖12L、右盖12R以及出纸部13所划定的内部空间S(图2)中,内装有用于执行图象形成的各种装置。
供给部20包括收容待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的供纸盒21(图2)。该供纸盒21的一部分从主体筐体10的前表面进一步向前方突出。供纸盒21之中被收容在主体筐体10内的那一部分的上表面被供纸盒顶板21U覆盖。在供纸盒21中具备有收容成叠所述片材的片材收容空间以及为了供纸而抬升成叠所述片材的升降板等。在供纸盒21的后端侧的上部设置有片材导出部21A。在该片材导出部21A中配置有用于逐张导出供纸盒21内的成叠片材的最上层的片材的供纸辊21B。
图像形成部30执行在从供纸部20送出的片材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形成部30包括感光鼓31(图像承载体)、以及在该感光鼓31的周围配置的充电装置32、曝光装置(图2中未表示)、显影装置70、转印辊34和清洁装置35。图像形成部30配设在左盖12L与右盖12R之间。
感光鼓31具备未图示的旋转轴以及围绕旋转轴旋转的圆筒面(周面)。在所述圆筒面上形成有静电潜像,并且与该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所述圆筒面上。作为感光鼓31可以使用采用了非晶硅(a-Si)系材料的感光鼓。感光鼓31与后述的显影辊71对置配置。
充电装置32使感光鼓31的表面均匀带电,并包括与感光鼓31相抵接的充电辊。
清洁装置35具有未图示的清洁刮板,清扫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1的圆筒面上附着的调色剂,并且向未图示的回收装置运送该调色剂。另外,感光鼓31、充电装置32以及清洁装置35作为未图示的鼓单元被一体构成。
曝光装置具有激光光源以及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系统设备,向感光鼓31的周面照射根据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提供的图像数据而调制的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70为了对感光鼓31上的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形成调色剂图像,而向感光鼓31的周面供给调色剂。显影装置70包括:显影辊71,承载向感光鼓31供给的调色剂;以及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在未图示的显影筐体的内部搅拌并循环运送显影剂。此外,关于显影装置70,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转印辊34是用于使形成在感光鼓31的圆筒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上的辊。转印辊34与感光鼓31的圆筒面相抵接,形成转印区域部。在该转印辊34中施加有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
定影部40进行将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处理。定影部40包括:定影辊41,在内部具备有加热源;以及加压辊42,压接于该定影辊41,并与定影辊41之间形成定影区域部。当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在所述定影区域部中进纸时,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辊41的加热以及加压辊42的按压被定影到片材上。
调色剂容器50储存向显影装置70补给的调色剂。调色剂容器50包括:作为调色剂的主要储存部位的容器主体51、从容器主体51的一个侧面的下部突出设置的筒状部52、覆盖容器主体51的另一侧面的盖部件53、以及被收容在容器内部并运送调色剂的旋转部件54。储存在调色剂容器50内的调色剂通过旋转部件54旋转驱动,从设置在筒状部52的前端下表面的调色剂输出口521向显影装置70内供给。另外,覆盖调色剂容器50的上方的容器顶板50H位于出纸部13的下方。
在主体筐体10内,为了运送片材,具备有主运送通道22F以及反转运送通道22B。主运送通道22F从供纸部20的片材导出部21A经由图像形成部30和定影部40延伸至与主体筐体10上表面的出纸部13对置设置的出纸口14。反转运送通道22B是用于在对片材进行双面打印时,将单面打印后的片材送回至主运送通道22F中的图像形成部30的上游侧的运送路径。
主运送通道22F以在通过感光鼓31以及转印辊34而形成的转印区域部中从下方朝向上方通过的方式延伸设置。另外,在主运送通道22F的比转印区域部更上游侧,配置有对位辊对23。片材在对位辊对23处暂时停止,进行偏斜校正后,在用于图像转印的规定的时间被送出到所述转印区域部。在主运送通道22F和反转运送通道22B的适当位置,配置有多个用于运送片材的运送辊,例如在出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出纸辊对24。
反转运送通道22B形成在反转单元25的外侧面与主体筐体10的后盖12的内表面之间。此外,在反转单元25的内侧面搭载有转印辊34和对位辊对23中的一个辊。后盖12和反转单元25能够分别围绕设置在它们下端的支点部121的轴转动。在反转运送通道22B中发生片材堵塞时,打开后盖12。在主运送通道22F中发生片材堵塞时,或者感光鼓31的单元或显影装置70被取出到外部时,除了后盖12以外还打开反转单元25。
<显影装置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考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图3的(A)是配置在显影装置70内的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剖视图,图3的(B)是显影装置70的显影筐体70A的平面图。此外,图3的(B)示出拆卸显影筐体70A的盖部(未图示)后的状态。
显影装置70包括划定该显影装置70的内部空间的显影筐体70A(筐体)。显影筐体70A包括从上方覆盖被收容在其内部的各个辊的未图示的盖部、以及与该盖部连接设置的形成显影筐体70A的下表面部的底部。此外,图3的(B)示出显影筐体70A的底部侧。显影筐体70A具备有作为一对壁部的第一壁部70B和第二壁部70C。
在该显影筐体70A中具备有显影剂储存部74,所述显影剂储存部74是储存由磁性体的调色剂构成的显影剂的型腔,能够一边搅拌显影剂一边进行运送。另外,在显影筐体70A的内部配设有显影辊71、与显影辊71对置配置的显影剂限制刮板75(图2)、以及搅拌并运送显影剂的第一运送螺杆72(搅拌侧运送部件)和第二运送螺杆73(供给侧运送部件)。
显影剂储存部74包括在第一壁部70B与第二壁部70C之间沿显影装置7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相邻的第一运送部74a(显影剂运送通道)和第二运送部74b(显影剂供给通道)。第一运送部74a和第二运送部74b通过在显影筐体70A的所述底部一体形成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隔板701被彼此分隔。另外,第一运送部74a和第二运送部74b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中,通过第一连通部704和第二连通部705被彼此连通(参考图3B)。第一连通部704和第二连通部705配置在一对壁部即第一壁部70B和第二壁部70C与隔板701之间。
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分别收容在第一运送部74a和第二运送部74b中,通过围绕轴旋转从而搅拌并运送显影剂。即,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一壁部70B和第二壁部70C。在图3的(A)中,第一运送螺杆72沿箭头D2方向旋转驱动。其结果,第一运送螺杆72在第一运送部74a内沿箭头Da方向(第二方向)运送显影剂。另一方面,第二运送螺杆73沿箭头D3方向旋转驱动。其结果,第二运送螺杆73在第二运送部74b内沿箭头Db方向(第一方向)运送显影剂。即,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被设定为在轴向上,显影剂的运送方向变为彼此相反(相反的方向)。据此,显影剂如图3的(B)的箭头Da、Db所示,在第一运送部74a和第二运送部74b之间一边被搅拌一边被循环运送。
显影辊71沿着显影装置70的长度方向配设,可旋转地支撑于显影筐体70A。显影辊71沿着第二运送螺杆73配置。显影辊71在图3的(B)中沿箭头D1方向旋转驱动。在显影辊71的内部配置有固定式的所谓磁辊。磁辊具有多个磁极。从第二运送螺杆73向显影辊71的周面供给显影剂。而且,在显影辊71的周面上承载的显影剂伴随着显影辊71的旋转,被运送到显影辊7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
显影限制刮板75(图2)在显影辊71的周向上,相比显影辊71与第二运送螺杆73对置的区域,被配置在显影辊71的旋转方向更下游侧。显影限制刮板75在显影筐体70A的未图示的盖部中,在显影辊71的轴向上延伸设置。显影限制刮板75为前端部与显影辊71的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板状部件。承载在显影辊71上的显影剂通过显影限制刮板75被限制层厚。通过显影限制刮板75被限制层厚的显影辊71上的显影剂被运送到显影辊71与感光鼓31的对置部分,并按照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被供给到感光鼓31的圆筒面。
接着,在图3的(A)以及图3的(B)的基础上,参考图4至图7,对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中配置的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进行详细描述。图4是第一运送螺杆72的正面图,图5是第二运送螺杆73的平面图。另外,图6和图7分别是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立体图。在图4中,第一运送螺杆72沿箭头D41方向旋转,沿箭头D42方向运送显影剂。同样地,在图5中,第二运送螺杆73沿箭头D51方向旋转,沿箭头D52方向运送显影剂。另外,在图6和图7中,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分别沿箭头D6和D7方向旋转。
<关于第一运送螺杆72>
参考图3的(A)、图3的(B)以及图4、图6,对第一运送螺杆72(搅拌侧运送部件)进行说明。如前所述,第一运送螺杆72配置于第一运送部74a。第一运送螺杆72具备:第11轴部726、第12轴部727、第11肋722(第二肋部件)、第12肋723(第二肋部件)、第11连设片724、第12连设片725、第1螺杆721(搅拌侧螺旋部件)以及第1密封件727S。
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分别可旋转地支撑于第二壁部70C和第一壁部70B。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是作为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轴的轴部分。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中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两端部),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分别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运送螺杆72。第11轴部726在内部具备圆筒形状的轴承部。从显影筐体70A的第二壁部70C向第一运送部74a突出设置的突起部(未图示)插通于所述第11轴部726的轴承部。同样地,第12轴部727在内部具备圆筒形状的轴承部。而且,从显影筐体70A的第一壁部70B向第一运送部74a突出设置的未图示的突起部插通于所述第12轴部727的轴承部。其结果是,第一运送螺杆72可旋转地轴支撑于显影筐体70A。此时,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在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形成有第一运送螺杆72的虚拟性的旋转轴。
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是从所述第一运送螺杆72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分别延伸设置的板状部件。另外,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是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周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板状部件。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以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轴为中心,彼此对置并平行地配置。换言之,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周向上隔开180度的间隔配置。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从第11轴部726的附近到第12轴部727的附近延伸设置。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支撑后述的第一螺杆721,并且具备搅拌第一运送部74a内的显影剂的功能。
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对置配置,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一端侧的端部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径向上连接设置。另外,前述的第11轴部726从第11连设片724的中心部分向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外侧突出设置。换言之,第11连设片724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运送方向上的端部与第11轴部726连接设置。同样地,第12连设片725使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在第1运送螺杆72的径向上连接设置。另外,前述的第12轴部727从第12连设片725的中心部分向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外侧突出设置。
第11肋722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相比第11连设片724更外侧处具备第11前端部722A。第11前端部722A通过第11肋722的一端相比第11连设片724更突出于轴向外侧(朝向第二壁部70C)而形成。另外,第11肋722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相比第12连设片725更外侧处具备第11后端部722B。第11后端部722B通过第11肋722的另一端相比第12连设片725更突出于轴向外侧(朝向第一壁部70B)而形成。
同样地,第12肋723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相比第11连设片724更外侧处具备第12前端部723A。第12前端部723A通过第12肋723的一端相比第11连设片724更突出于轴向外侧而形成。另外,第12肋723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相比第12连设片725更外侧处具备第12后端部723B。第12后端部723B通过第12肋723的另一端相比第12连设片725更突出于轴向外侧而形成。
第一螺杆721(搅拌侧螺旋部件)在显影剂的运送方向上螺旋状地延伸设置,形成第一运送螺杆72的外周缘。即,第一螺杆721是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运送方向上连接设置而形成。而且,第一螺杆721具备通过所述连接设置的螺旋片而形成的中空内部。换言之,第一螺杆721为在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从第一运送螺杆72的虚拟性的旋转轴在径向上隔开间隙配置,并具备中空内部的螺旋状的运送部件。前述的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桥接第一螺杆721的相邻的所述螺旋片。关于第一螺杆721、第11肋722、第12肋723的结构,进一步换言之,第一螺杆721由多个所述螺旋片构成,通过一对肋即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上述多个螺旋片被一体化,作为其结果,形成轴心侧具备有中空部的螺旋状的第一螺杆721。此外,如图3的(B)、图4和图6所示,在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中存在未配置第一螺杆721的区域。
参考图4,在包括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轴的剖视中,第一螺杆721的螺旋部分由棱线部分721R与一对斜面即斜面721P、721Q构成,所述棱线部分721R形成作为第一螺杆721的最大径的外周缘,所述一对斜面以从所述棱线部分721R分别面向轴向上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方式延伸设置。
进而,在第一螺杆721的螺旋部分的内侧配置有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周向上连接设置的多个平面部。即,第一螺杆721之中,在所述棱线部分721R的内侧(里侧),所述一对斜面即斜面721P、721Q通过所述平面部连接设置。而且,所述平面部沿着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以规定的角度弯曲,并配置在所述棱线部分721R的内侧。
关于上述,换言之,参考图3的(A),在第一螺杆721的内周部分配置有第一内壁部721S(可称为内壁部)。第一内壁部721S与第一螺杆721的中空内部对置,是多个平面部在周向上以规定的角度连接设置而形成。第一内壁部721S由第11内壁面721A、第12内壁面721B、第13内壁面721C、第14内壁面721D、第15内壁面721E、第16内壁面721F、第17内壁面721G以及第18内壁面721H(均可称为平面部)构成。如图3的(A)所示,在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相交叉的剖视中,上述多个内壁面形成大致正八角形。即,上述多个内壁面在周向上在多个连设部中连接设置。而且,所述多个连设部以相同角度(一定的角度)使所述多个内壁面连接设置。此外,第13内壁面721C和第17内壁面721G分别相当于第12肋723和第11肋722的内表面部。即,板状的第12肋723和第11肋722之中,与中空内部对置的内表面部形成第一螺杆721的多个内壁面的一部分。
第一密封件727S是在第12轴部727的径向外侧配置的圆环状的弹性部件。第一密封件727S在第一螺杆721被安装于显影筐体70A的状态下,与显影筐体70A的第一壁部70B的内壁相抵接。其结果是,第一密封件727S抑止显影剂伴随着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而凝聚在第12轴部727与第一壁部70B的内壁部之间。
进而,第一螺杆721具备第11突起部728(第二突起部件)和第12突起部729。
第11突起部728是从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朝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壁部。第11突起部728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径向上,被突出设置至如下高度,所述高度是相比第一螺杆721的外周缘而言稍成为内侧的高度。另外,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第11突起部728的基端部与第一螺杆721的一个叶片部分连接设置。而且,第11突起部728的另一端部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螺杆721的一个叶片在轴向上相邻配置的另一个叶片部分与所述一个叶片部分之间。换言之,第11突起部728在第一运送部74a中从第一螺杆721的一个叶片部分朝向第一运送螺杆72运送显影剂的方向(图3的(B)的箭头Da、图4的箭头D42)延伸设置。而且,在第11突起部728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前端部不和与所述一个叶片部分相邻配置的另一个叶片部分连接设置,而是配置在上述两个叶片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
同样地,第12突起部729(图6)是从第11肋722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壁部。第12突起部729在第11肋722的第11轴部726侧的端部中,在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配置。第12突起部729的轴向外侧的端部与第11前端部722A的轴向外侧的端部被配置为同一平面。
<关于第二运送螺杆73>
接着,参照图3和图5、图7,对第二运送螺杆73(供给侧运送部件)进行说明。此外,由于第二运送螺杆73的形状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形状类似,因此省略与第一运送螺杆72共通部分的说明,主要对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不同点进行详细描述。如前所述,第二运送螺杆73配置于第二运送部74b。第二运送螺杆73具备:第21轴部736、第22轴部737、第21肋732(第一肋部件)、第22肋733(第一肋部件)、第21连设片734、第22连设片735、桨叶737P、第2螺杆731(供给侧螺旋部件)、以及第2密封件737S。
第21轴部736和第22轴部737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1轴部726和第12轴部727。通过第21轴部736和第22轴部737,第二运送螺杆73可旋转地轴支撑于显影筐体70A。此时,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在第21轴部736与第22轴部737之间形成有第二运送螺杆73的虚拟性的旋转轴。
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第21连设片734和第22连设片735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1连设片724和第12连设片725。此外,如图5所示,第22连设片735在轴向上相比第22轴部737更内侧处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而且,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也延伸设置至在轴向上相比第22轴部737更内侧处隔开规定间隔的区域,并通过第22连设片735彼此连接设置。
第21肋732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相比第21连设片734更外侧处具备第21前端部732A。第21前端部732A通过第21肋732的一端相比第21连设片734更突出于轴向外侧(朝向第二壁部70C)而形成。同样地,第22肋733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相比第21连设片734更外侧处具备第22前端部733A。第22前端部733A通过第22肋733的一端相比第21连设片734更突出于轴向外侧而形成。此外,第二运送螺杆73的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延伸设置至与第22连设片735相交叉的部分,如第一运送螺杆72那样,并未延伸设置至在轴向上相比第22连设片735更外侧处。
桨叶737P是配置在第22连设片735的轴向外侧的板状部件。桨叶737P从第二运送螺杆73的旋转轴朝向径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桨叶737P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周向上,朝向配置有第21肋732的方向突出设置。在桨叶737P的轴向外侧的部分连接设置有第22轴部737。另外,后述的第二密封件737S与桨叶737P的轴向外侧的端缘连接设置。桨叶737P具备经由第一连通部704,从第二运送部74b向第一运送部74a传递显影剂的功能。
第二螺杆731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一螺杆721。关于包括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的剖视中的第二螺杆731的形状,也与第一运送螺杆72同样。
特别是参考图3的(A),在第二螺杆731的内周部分配置有第二内壁部731S。第二内壁部731S由多个平面部以规定的角度连接设置而形成。第二内壁部731S由第21内壁面731A、第22内壁面731B、第23内壁面731C、第24内壁面731D、第25内壁面731E、第26内壁面731F、第27内壁面731G以及第28内壁面731H构成。如图3的(A)所示,在与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相交叉的剖视中,上述多个内壁面形成大致正八角形。此外,第24内壁面731D和第28内壁面731H分别相当于板状的第22肋733和第21肋732的内表面部。
第二密封件737S是在第22轴部737的径向外侧配置的圆环状的弹性部件。第二密封件737S在第二运送螺杆73被安装于显影筐体70A的状态下,与显影筐体70A的第一壁部70B的内壁部相抵接。其结果是,第二密封件737S抑止显影剂伴随着第二运送螺杆73的旋转而凝聚在第22轴部737与第一壁部70B的内壁部之间。
进而,第二运送螺杆73具备第21突起部738(第一突起部件)和第22突起部739。第21突起部738相当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1突起部728。第21突起部738是从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朝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壁部。第21突起部738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径向上,被突出设置至如下高度,所述高度是相比第二螺杆731的外周缘而言稍成为内侧的高度。另外,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第21突起部738的基端部与第二螺杆731的一个叶片部分连接设置。而且,第21突起部738的另一端部配置在与第二螺杆731的一个叶片相邻配置的另一个叶片部分与所述一个叶片部分之间。换言之,第21突起部738从第二螺杆731与第21肋732或者第22肋733相交叉的区域(第一区域),朝向第二运送螺杆73在第二运送部74b运送显影剂的方向(图3的箭头Db、图5的箭头D52),沿着第21肋732或者第22肋733的外壁部延伸设置。此时,第21突起部738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前端部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下游侧不与相邻于所述一个叶片部分而配置的另一个叶片部分连接设置,而是配置在上述两个叶片部分的大致中央部分。
另一方面,第22突起部739是从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朝向径向突出设置的一对壁部。第22突起部739在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第21轴部736侧的端部中,在轴向上以规定的长度配置。此外,第21前端部732A和第22前端部733A的轴向外侧的端部相比第22突起部739的轴向外侧的端部稍突出于轴向外侧。另外,第22突起部739的轴向的长度被设定为与第21突起部738的轴向上的长度相比更长。
<关于第一内壁部721S、第二内壁部731S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一内壁部721S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作用效果对于第二运送螺杆73的第二内壁部731S也同样。
如前所述,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一螺杆721由中空状的螺旋运送部件构成。换言之,第一运送螺杆72在第11轴部726与第12轴部727之间不具有轴部分。因此,防止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劣化时或显影装置70的周边环境变为高温时,显影剂的粘性增加,显影剂附着在所述轴部分。当粘性增加了的显影剂附着在所述轴部分时,具备所述轴部分的运送螺杆的运送性能会降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运送螺杆72由于具备上述的中空形状,因此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伴随着高温环境或显影剂的劣化,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时,显影剂容易滞留在第一螺杆721的中空内部。其结果是,有时显影剂会以圆筒形状凝聚,所述圆筒形状以第一螺杆721的内壁部分为最大外径。这种凝聚在单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变得显著。这是由于在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情况下,载体具备抑止调色剂凝聚的作用。另外,当第一螺杆721的内壁由在周向上连续的曲面构成时,在相比所述内壁更内侧处配置的显影剂更容易凝聚成圆筒状。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运送螺杆72具备第一内壁部721S。即,第一内壁部721S由多个平面部以规定的角度连接设置而形成。如图3的(A)所示,在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相交叉的剖视中,第一内壁部721S形成大致正八角形。
根据这种第一内壁部721S,在第一螺杆721的内侧,对于被运送的显影剂赋予大小被周期性改变的压力。即,在所述剖视中,从第一运送螺杆72的虚拟性的旋转轴部分来看第一螺杆721的内壁时,伴随着第一螺杆721的旋转,第一螺杆721的内壁的轨迹在第11内壁面721A为代表的面部分与所述多个面之间的交点部分之间变动。第一内壁部721S的剖面形状不是内径均匀的圆形而是变为不同直径。由于是不同直径因此旋转时,易于打破在第一螺杆721的中空内部配置的显影剂的块状体。其结果是,即使在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时,第一内壁部721S也具备打破第一螺杆721的内侧的调色剂的功能。进而,对在第一螺杆721的内部配置的显影剂赋予大小被周期性改变的压力。其结果是,即使在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时,第一内壁部721S也具备打破第一螺杆721的内侧的调色剂的功能。因此,如前所述,抑止了显影剂在第一螺杆721的内部凝聚成圆筒状。而且,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第二内壁部731S中也发现同样的作用效果。此外,第一内壁部721S和第二内壁部731S的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正八角形。在第一螺杆721或第二螺杆731的内壁部分中,通过多个平面部分在周向上以规定的角度连接设置,从而发现了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关于第11前端部722A、第12前端部723A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考图3的(B)以及图8,对第11前端部722A、第12前端部723A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此外,在第11后端部722B、第12后端部723B(图6)、第21前端部732A、第22前端部733A(图7)中,也发现了与以下同样的效果。图8与图3的(B)同样,是从上方观察显影装置70的显影筐体70A的平面图。如前所述,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分别通过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的一端相比第11连设片724更突出于轴向外侧而形成。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与显影筐体70A的第二壁部70C对置配置。
在第一运送部74a中通过第一运送螺杆72沿图8的箭头Da方向运送的显影剂在第二连通部705中被移动到第二运送部74b侧。此时,由于第一运送螺杆72沿图8的D2方向旋转,因此多数显影剂在第一运送部74a内沿着隔板701向箭头Da方向移动。但是,当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劣化,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时,位于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难以与如上所述沿着隔板701移动的显影剂汇合。其结果是,在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产生显影剂的滞留。如此,当在第一运送部74a的下游侧端部中产生显影剂的滞留时,显影剂从第一运送部74a向第二运送部74b的传递将恶化,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的分布变得不均匀。进而,有时会在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中产生带电特性的变化。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1连设片724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伴随着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会积极地搅拌滞留在第二壁部70C附近的显影剂。此外,第11连设片724使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的轴向上的前端部连接设置时(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未突出到轴向外侧时),第11连设片724会将滞留在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强力按压向第二壁部70C侧。在这种情况下,滞留在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容易凝聚。因此,通过以从第11连设片724朝向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配置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从而有效地搅拌所述显影剂。而且,由于所述搅拌后的显影剂的流动性增大,因此所述显影剂从第二连通部705被移动到第二运送部74b侧(图8的箭头D81)。此时,通过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2突起部729的旋转,进一步促进所述显影剂从第一运送部74a向第二运送部74b的移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显影装置70在第二壁部70C的与第一运送部74a相对置的区域中具备调色剂传感器80。调色剂传感器80是涡流式传感器。调色剂传感器80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运送方向下游侧中,与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相对置地配置于第二壁部70C,检测显影筐体70A内的显影剂量。即,调色剂传感器80输出与在第一运送部74a的第二壁部70C的内侧分布的显影剂(调色剂)对第二壁部70C施加的压力相应的电流值。其结果是,通过调色剂传感器80,检测出在显影筐体70A的显影剂储存部74内储存的显影剂量。如前所述,当显影剂滞留在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时,即使在实际的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量减少时,有时通过调色剂传感器80也检测不出显影剂的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通过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配置在第11连设片724与第二壁部70C之间的显影剂被适当地搅拌。因此,抑止了所述显影剂的滞留,并精度良好地实现调色剂传感器80对显影剂储存部74内的显影剂量的检测。此时,在与调色剂传感器80对置地配置如桨叶737P这样的桨叶部件时,按照桨叶部件的旋转周期,调色剂传感器80的输出会出现较大变动。另外,如果调色剂固着于桨叶部件的桨叶表面,则无法稳定地实现调色剂传感器80的检测。因此,优选在调色剂传感器80所对置的区域中特别采用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的形状。此外,在与第一壁部70B对置配置的第11后端部722B和第12后端部723B中,进而在第二运送部74b侧中的与第二壁部70C对置配置的第21前端部732A和第22前端部733A中,也发现了与上述同样的显影剂的搅拌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第二壁部70C配置有调色剂传感器80。因此,如前所述,为了可旋转地支撑第一运送螺杆72,在第二壁部70C的内壁部配置有突起部,第11轴部726插通于所述突起部。因此,由于未在第二壁部70C的外壁部突出设置有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承部分,因此不会妨碍调色剂传感器80的配置。进而,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径向上,以夹着第11轴部726的方式突出设置有第11前端部722A和第12前端部723A,从而抑止了显影剂滞留在所述突起部的周边。因此,抑制了调色剂堵塞在第11轴部726的轴承部分,从而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被适当地维持。
<关于下游侧接收部H2(第11螺杆接收部722L、第12螺杆接收部723L)、上游侧接收部K2(第21螺杆接收部732L、第22螺杆接收部733L)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考图8以及图9的(A)、图9的(B)和图9的(C),对显影装置70的下游侧接收部H2和上游侧接收部K2进行说明。图9的(A)与图8同样,都是显影装置70的平面图。此外,图9的(A)示出相对于图8上下反转后的状态。另外,图9的(B)和图9的(C)分别是图9的(A)的B-B和C-C位置的剖视图。在显影装置70的显影筐体70A中安装有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状态下,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有下游侧接收部H2,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有上游侧传递部K1。另外,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端部配置有上游侧接收部K2,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端部配置有下游侧传递部H1(图9的(A))。参考图8,下游侧传递部H1是指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配置有桨叶737P的区域。另外,下游侧接收部H2相当于在第一运送螺杆72之中在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相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二运送螺杆73的桨叶737P(下游侧传递部H1)相对置的区域。在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之中相当于下游侧接收部H2的部分被分别定义为第11螺杆接收部722L和第12螺杆接收部723L。而且,在第11螺杆接收部722L和第12螺杆接收部723L中未配置第一螺杆721的螺旋部分。即,第一螺杆721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与下游侧接收部H2相比配置在运送方向的更下游侧。其结果是,通过第二运送螺杆73的桨叶737P,从下游侧传递部H1流入第一连通部704的显影剂被顺利地传递到下游侧接收部H2(图8的箭头D82)。换言之,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下游侧接收部H2中配置有第一螺杆721的螺旋部分时,所述螺旋部分使显影剂向第一运送螺杆72的旋转径向扩散。即,所述螺旋部分将经由第一连通部704从第二运送部74b流入的显影剂推回到第二运送部74b侧。因此,通过第一运送螺杆72的下游侧接收部H2,抑止产生如上所述的显影剂的逆流,从而适当地实现显影剂从第二运送部74b向第一运送部74a的传递。进而,由于桨叶737P由桨形状构成,因此精度良好地执行显影剂从第二运送部74b向第一运送部74a的传递。进而,通过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之中配置在下游侧接收部H2的第11螺杆接收部722L和第12螺杆接收部723L的旋转,所述被传递的显影剂朝向第二运送螺杆73的旋转轴心部分移动。因此,显影剂不会滞留在第一连通部704附近,适当地实现显影剂的连续性的传递。
同样地,参考图9的(A),上游侧传递部K1是指在轴向上,第一运送螺杆72之中配置有第12突起部729的区域。另外,上游侧接收部K2相当于在第二运送螺杆73之中在与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相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2突起部729(上游侧传递部K1)相对置的区域。在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之中相当于上游侧接收部K2的部分被分别定义为第21螺杆接收部732L和第22螺杆接收部733L。而且,在第21螺杆接收部732L和第22螺杆接收部733L中未配置第二螺杆731的螺旋部分。即,第二螺杆731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相比上游侧接收部K2配置在运送方向下游侧。其结果是,通过第一运送螺杆72的第12突起部729,从第一运送部74a的下游侧端部流入到第二连通部705的显影剂被顺利地传递到第二运送部74b的上游侧端部(图9的(A)的箭头D11)。换言之,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上游侧接收部K2配置有第二螺杆731的螺旋部分时,所述螺旋部分使显影剂朝向第二运送螺杆73的旋转径向扩散。即,所述螺旋部分将经由第二连通部705从第一运送部74a侧流入的显影剂推回到第一运送部74a侧。因此,通过第二运送螺杆73的上游侧接收部K2,抑止产生如上所述的显影剂的逆流,从而适当地实现显影剂从第一运送部74a向第二运送部74b的传递。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游侧接收部K2中,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中配置有第22突起部739(图5、图7)。第22突起部739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被设定为与第21突起部738相比更长。如此,在上游侧接收部K2中,通过在轴向上较长地延伸设置的第22突起部739,从第一运送部74a侧传递的显影剂迅速朝向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心部分移动。其结果是,抑止了显影剂滞留在第二连通部705中,适当地实现显影剂从第一运送部74a向第二运送部74b的传递。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外侧部分具备未配置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的区域,换言之,通过具备下游侧接收部H2和上游侧接收部K2,从而进一步抑止了如前所述的圆筒状的调色剂凝聚。即,通过在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端部未配置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从而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中空部分变为在端部打开的形状。其结果是,在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的中空内部配置的显影剂易于释放到轴向外侧。其结果是,第一运送部74a与第二运送部74b之间的显影剂的传递被适当地维持,并且抑止了所述圆筒状的显影剂的凝聚。
<关于第11突起部728、第21突起部738的作用效果>
接着,参考图10至图15,对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10的(A)是第二运送螺杆73的平面图,图10的(B)是第一运送螺杆72的正面图。在图10的(A)和图10的(B)中,第二运送螺杆73和第一运送螺杆72分别沿箭头D101和D102方向旋转。另外,图11的(A)是放大图10的(A)的区域X后的图,图11的(B)是放大图10的(B)的区域Y后的图。另外,图1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运送螺杆73Z中的第21突起部738Z的配置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上述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运送螺杆72Z的第11突起部728Z的配置的示意图。进而,图14和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中的第11突起部728的形状的示意图。
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具备部分地抑制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的显影剂运送性能的功能。在图10的(A)中,第二运送螺杆73沿箭头D101方向旋转驱动时,显影剂主要沿图11的(A)的箭头D111方向运送。在第二运送部74b内的显影剂之中的配置在第二螺杆731与第21突起部738之间的楔形部分(Z1)的显影剂局部地通过第二螺杆731沿图11的(A)的箭头D112方向移动。但是,所述显影剂与第21突起部738碰撞,而沿箭头D113方向移动。即,由第二螺杆731带到轴向上的显影剂的移动通过第21突起部738被转换为向周向的移动。其结果是,配置在第二螺杆731与第21突起部738之间的显影剂的轴向上的运送力降低。即,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与配置有第21突起部738的部分相对应地,第二运送螺杆73的轴向上的运送性能被部分抑制。
同样地,如图10的(B)和图11的(B)所示,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与配置有第11突起部728的部分相对应地,第一运送螺杆72的轴向上的运送性能被部分抑制。即,在图10的(B)中,第一运送螺杆72沿箭头D102方向旋转驱动时,显影剂主要沿图11的(B)的箭头D114方向运送。在第一运送部74a内的显影剂之中的配置在第一螺杆721与第11突起部728之间的楔形部分(Z2)的显影剂局部地通过第一螺杆721沿图11的(B)的箭头D115方向移动。但是,所述显影剂与第11突起部728碰撞,而沿箭头D116方向移动。即,通过第一螺杆721带到轴向上的显影剂的移动通过第11突起部728被转换为向周向的移动。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1的(A)中,第22肋733包括在第二螺杆731的旋转中的周向上具有宽度配设的板状部件。而且,第21突起部738配置在第22肋733的宽度方向(周向)的大致中央部。换言之,第21突起部738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从第22肋733的旋转中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到上游侧隔开间隔,从第22肋733向所述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因此,如区域Z1所示,通过第21突起部738、第22肋733以及第二螺杆731,显影剂暂时被封闭在三面被包围的区域中。其结果是,如上所述,通过第二螺杆731沿箭头D112方向移动的显影剂精度良好地通过第21突起部738沿箭头D113移动。此时,由于第22肋733抑止所述显影剂向径向内侧的移动,因此抑制了显影剂移动到第一运送螺杆72的中空内部。因此,所述中空部分的压力不会上升,显影剂运送性能部分降低。其结果是,在具备中空形状的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中,当运送性能被部分抑制时,不会促进前述中空内部中的圆筒状的调色剂凝聚。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配置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从而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显影剂运送性能被部分抑制。因此,在显影装置70的显影剂储存部74中,即使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存在部分运送性能的差别时,通过配置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从而能够缩小所述运送性能的差。因此,通过简单的突起部件的结构,稳定地维持显影剂的循环运送。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1突起部738或者第11突起部728在第二螺杆731或者第二螺杆731的旋转的轴向上配置在多个区域。因此,在第二运送螺杆73或者第一运送螺杆72中,适当地调整轴向上的部分运送性能之差。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或者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在第一螺杆721或者第二螺杆731的旋转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另外,第11突起部728或者第21突起部738配置在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或者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因此,第1螺杆721或者第2螺杆731通过第11肋722和第12肋723、或者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被稳定地支撑。另外,在第一螺杆721或者第二螺杆731的螺旋形状的一个螺距内的范围中也适当地调整显影剂的运送性能。
此外,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被配置在第12肋723和第22肋733的径向外侧的外壁部分。因此,在添加或去除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时,与变更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的螺旋部分的间距或外径时相比较,铸造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模具的变更部分被抑制到最小限度。其结果是,与第一螺杆721和第二螺杆731的螺旋部分的间距或外径被部分改变时相比,在抑制了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成本的基础上,还能够抑制如上所述的运送性能的偏差。特别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处理速度(线速)的规格变化时,通过第11突起部728和第21突起部738的形状变更,也能够廉价地调整显影剂运送性能。
此外,在显影装置70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12所示,第21突起部738Z被分布在第二运送螺杆73Z中,还可以如图13所示,第11突起部728Z被分布在第一运送螺杆72Z中。显影辊71具有固定配置在内部的磁铁。在第二运送部74b内运送的显影剂易被显影辊71的磁力约束。因此,第二运送部74b的轴向上的显影剂运送性能与第一运送部74a的轴向上的显影剂运送性能相比,容易变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图13所示,通过与第二运送螺杆73Z的第21突起部738Z相比,更多地配置第一运送螺杆72Z的第11突起部728Z,从而与配置在第二运送部74b的第21突起部738相比较,在第一运送部74a中显影剂碰撞第11突起部728的机会增多。其结果是,进一步抑制了第一运送部74a内的显影剂运送性能。因此,能够使第一运送部74a和第二运送部74b的显影剂运送性能接近。其结果是,在显影剂储存部74内显影剂稳定地循环移动。
另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一运送螺杆72中,与配置有第11突起部728的场所相应地,第11突起部728的形状被设定为不同,从而能够补偿第一运送螺杆72的部分运送性能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变更第11突起部728的轴向上的长度或径向上的高度。
进而,如前所述,第11突起部728在轴向上从第一运送螺杆72和第二运送螺杆73的一个螺旋部分朝向显影剂的运送方向(图14的箭头D14、图15的箭头D15方向)延伸设置。而且,第11突起部728的所述运送方向上的前端部配置在相邻的螺旋的叶片之间。因此,如图15所示,在所述运送方向(图15的箭头D15)上相比第11突起部728的轴向上的前端部更下游侧处,形成规定的间隙T。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显影剂劣化,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时所产生的部分运送性能的变动。换言之,如果在轴向上,在第一运送螺杆72的螺旋的叶片与叶片之间的所有区域中延伸设置有第11突起部728,则在显影剂劣化、显影剂的流动性降低、显影剂的附着力增加的情况下,显影剂附着在第11突起部728,运送能力会显著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形成上述那样的间隙T,抑止了显影剂过量滞留在螺旋的叶片上的同一部位,从而防止所述显影剂的附着。其结果是,抑制第一运送螺杆72的运送性能显著降低。此外,在第二运送螺杆73的第21突起部738中也能够适用与上述同样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显影装置70中使用的显影剂即使是与双组分显影剂相比较难以流动的单组分调色剂,通过配置第21突起部738或者第11突起部728,从而也能够部分调整具备中空形状的第二螺杆731或者第一螺杆721的运送性能。因此,通过简单的突起部件的结构,稳定地维持显影剂的循环运送。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调色剂稳定地从显影辊71供给到感光鼓31。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装置70、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70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采取如下所述的变形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21突起部738在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之中,从周向上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到上游侧隔开间隔配置的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21突起部738还可以配置在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周向上的宽度的任意区域中。另外,还可以为第21突起部738从第21肋732和第22肋733的周向上的宽度整个区域突出设置的方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21突起部738的延伸设置方向的前端部与配置在所述延伸设置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螺杆731的螺旋部分之间具有间隙的配置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为第21突起部738的前端部与配置在所述下游侧的螺旋部分连接设置的方案。

Claims (9)

1.一种显影装置,具备:
筐体,具备一对壁部;
显影辊,在所述一对壁部间,能够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筐体,承载显影剂;
显影剂供给通道,沿着所述显影辊配置,在第一方向上运送所述显影剂,且对所述显影辊供给所述显影剂;
显影剂运送通道,沿着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配置,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一边搅拌所述显影剂一边进行运送;以及
一对连通通道,配置在所述一对壁部的内侧,使所述显影剂运送通道的端部与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的端部连通,
所述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供给侧运送部件,具有:供给侧螺旋部件,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连接设置,具备通过所述连接设置的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和第一肋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桥接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的所述相邻的螺旋片之间,所述供给侧运送部件配置在所述显影剂供给通道中,被旋转驱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送所述显影剂;
搅拌侧运送部件,具有:搅拌侧螺旋部件,形成一周螺旋的螺旋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连接设置,具备通过所述连接设置的螺旋片形成的中空内部;和第二肋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桥接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所述相邻的螺旋片之间,所述搅拌侧运送部件配置在所述显影剂运送通道中,被旋转驱动,沿所述第二方向运送所述显影剂;以及
第一突起部件或第二突起部件,所述第一突起部件从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与所述第一肋部件交叉的第一区域,沿着所述第一肋部件的外壁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向所述供给侧运送部件的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突起部件从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与所述第二肋部件交叉的第二区域,沿着所述第二肋部件的外壁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向所述搅拌侧运送部件的旋转中的径向外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或者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在与所述第一肋部件或者所述第二肋部件之间,在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或者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旋转的轴向上相交叉于多个区域,
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多个区域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在所述多个区域之中的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以不同的形状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部件或者所述第二肋部件在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或者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旋转的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
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分别配置在所述配置有多个的所述第一肋部件或者所述第二肋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第一突起部件以及所述第二突起部件这两者,
所述显影辊具有固定配置在内部的磁铁,
所述搅拌侧运送部件的所述第二突起部件被配置为多于所述供给侧运送部件的所述第一突起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延伸设置有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的前端部与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或者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所述螺旋部分之中相比所述第一区域或者所述第二区域配置在所述延伸设置的方向的下游侧的螺旋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部件或者所述第二肋部件包括在所述供给侧螺旋部件或者所述搅拌侧螺旋部件的旋转中的周向上具有宽度配设的板状部件,
所述第一突起部件或者所述第二突起部件从所述第一肋部件或者所述第二肋部件的所述旋转中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端部到上游侧隔开间隔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剂包括单组分调色剂。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310146140.5A 2012-05-25 2013-04-24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425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9253A JP5629726B2 (ja) 2012-05-25 2012-05-25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9253 2012-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5016A true CN103425016A (zh) 2013-12-04
CN103425016B CN103425016B (zh) 2016-08-31

Family

ID=49621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6140.5A Active CN103425016B (zh) 2012-05-25 2013-04-24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76429B2 (zh)
JP (1) JP5629726B2 (zh)
CN (1) CN103425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9027B2 (ja) * 2012-05-25 2014-09-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877A (ja) * 1990-03-15 1991-11-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42090A (en) * 1996-04-22 1998-11-24 Minolta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a member for restricting transport of developer
CN101382757A (zh) * 2007-09-06 2009-03-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剂搅拌功能的调色剂容器
CN101403878A (zh) * 2007-10-03 2009-04-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搅拌传送部件、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15143A (zh) * 2008-02-22 2009-08-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成像设备及显影设备的显影剂供应方法
JP2012032718A (ja) * 2010-08-02 2012-02-16 Sharp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7140A (ja) 2003-04-07 2004-11-04 Takahata Seiko Kk 粉流体らせん搬送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5877A (ja) * 1990-03-15 1991-11-2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42090A (en) * 1996-04-22 1998-11-24 Minolta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a member for restricting transport of developer
CN101382757A (zh) * 2007-09-06 2009-03-1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具有调色剂搅拌功能的调色剂容器
CN101403878A (zh) * 2007-10-03 2009-04-0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搅拌传送部件、显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15143A (zh) * 2008-02-22 2009-08-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设备、成像设备及显影设备的显影剂供应方法
JP2012032718A (ja) * 2010-08-02 2012-02-16 Sharp Corp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6273A (ja) 2013-12-09
US9176429B2 (en) 2015-11-03
JP5629726B2 (ja) 2014-11-26
CN103425016B (zh) 2016-08-31
US20130315632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2376B (zh) 显影剂搅拌输送器
CN104076652B (zh) 粉末输送装置、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425017A (zh) 显影剂运送装置、以及具备它的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EP2667259B1 (en) Developer convey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EP2687914B1 (en) Developer conveying device, an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3425016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88731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3425015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09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及应用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492795B2 (ja) 撹拌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87954B2 (ja) 現像剤搬送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624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02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594906B2 (ja) 撹拌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EP3798735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23109313A (ja) 搬送部材、粉体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0756B2 (ja) 撹拌部材それを備えた現像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703411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2080A (ja) 現像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38258A (ja) 静電写真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