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0226B -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0226B
CN103420226B CN201310098955.0A CN201310098955A CN103420226B CN 103420226 B CN103420226 B CN 103420226B CN 201310098955 A CN201310098955 A CN 201310098955A CN 103420226 B CN103420226 B CN 1034202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feeding bobbin
forming apparatus
w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89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0226A (zh
Inventor
曾根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0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0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2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3/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 B65H63/08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 B65H63/08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 Quality control of the package responsive to delivery of a measured length of material, completion of winding of a package, or filling of a receptacle responsive to completion of unwinding of a pack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1)具有:能够更换地支承喂纱筒管(8)的筒管支承部(3),卷绕存积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的纱线存积装置(22),卷绕从纱线存积装置(22)退绕的纱线形成卷装(P)的卷装形成装置(4),检测残留在喂纱筒管(8)上的纱线的量的纱量检测部(12),以及根据纱量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预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在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纱线存积装置的卷绕速度减速的单元控制部(5)。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绕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将由细纱机等生产的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除去粗节纱等纱线缺陷并将多个喂纱筒管的纱线接头形成一个卷装的自动络纱机为我们所知。
日本特开2009-242036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具备支承喂纱筒管的筒管支承部,将从喂纱筒管上退绕的纱线边横动边卷绕到芯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以及在喂纱筒管更换时、纱线缺陷除去之际的纱线切断执行时或者发生突发的断纱时将卷装侧的纱线和喂纱筒管侧的纱线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等。并且,作为用来进行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的结构,具备连接在负压源上、分别独立吸引捕捉卷装侧的纱端和喂纱筒管侧的纱端向接头装置运送的2个纱端捕捉部件。
并且,如日本特开2009-242042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具备配置在卷装形成装置与接头装置之间、卷绕从喂纱筒管上退绕的纱线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储蓄器)的自动络纱机也为我们所知。在该特开2009-242042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中,在喂纱筒管更换时、或者纱线切断或断纱时,纱线存积装置侧的纱端和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被纱端捕捉部件分别捕捉并向接头装置运送,在接头装置中进行接头。并且,为了使用纱端捕捉部件捕捉纱线存积装置侧的纱端变得容易,纱线存积装置具备将被拉入该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端拉出的拉出机构。并且,该特开2009-242042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中由于在进行上述接头的期间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中的纱线被退绕提供给卷装形状装置,因此能够不中断地继续进行卷装的卷绕。
但是,如果喂纱筒管的纱线全部被退绕,则提供下一个新的喂纱筒管,接着用接头装置将从先前的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端与后来提供的喂纱筒管的纱端接头。此时,用纱端捕捉部件捕捉从先前的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端(卷装侧的纱端)有时变得困难。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242036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中,当喂纱筒管的纱线全部被退绕了时,该纱端有时牢牢地贴在卷装的表面。或者,有时撞飞到了远离纱端捕捉部件进行吸引捕捉的规定位置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纱端的捕捉变得困难。
并且,在喂纱筒管与卷装之间具有纱线存积装置的特开2009-242042号公报的自动络纱机中也产生同样的问题。即,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端有时被拉入纱线存积装置而吃进纱层中。或者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端有时撞飞到离开规定位置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拉出机构拉出纱端变难,捕捉纱端变得困难。这样,如果不能用纱端捕捉部件自动地捕捉纱端,则操作者的作业变得必要。因此由于存在使卷装的卷绕动作停止的必要,所以卷装的生产效率降低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喂纱筒管更换时从先前的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端的捕捉概率。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喂纱筒管的筒管支承部,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卷绕部,检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量纱量检测部,控制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的控制部,以及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状态检测部;根据上述纱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预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在从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后,根据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其纱端到达上述卷绕部之前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减速停止地控制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
根据本发明,根据纱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预测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在从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了时,在其纱端到达卷绕部之前使卷绕减速停止。因此捕捉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纱端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纱量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喂纱筒管的纱量不足规定量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
这样,当喂纱筒管的纱量不足规定量时,认为接近纱线退绕结束,通过使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能够在纱线的退绕结束之前先行进行减速。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量检测部具有分别检测上述喂纱筒管轴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的纱线的有无的多个传感器。
这样,通过用多个传感器检测喂纱筒管的纱量,防止看漏了纱量变少、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其检测位置处没有纱线时判定为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不足上述规定量。
在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下,最后退绕的纱线有时集中在喂纱筒管的某个地方呈块状地残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从该块状残纱被传感器检测到的状态开始退绕该残纱,则立即变成喂纱筒管的纱线全部没有的状态,因此此后即使使卷绕部减速也来不及。
本发明在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其检测位置没有纱线时,控制部判定为喂纱筒管的纱线不足规定量。即,即使上述块状残纱部分存在、用某一个传感器检测到了该残纱块,当在其他的传感器检测位置纱线变没了时,也判定为喂纱筒管的纱线不足规定量。所以,能够提前检测纱线退绕结束前的状态。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上述纱量检测部的特征在于是检测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长度的退绕长度检测传感器。
这样,用检测退绕的纱线的长度的退绕长度检测传感器算出喂纱筒管的残纱量。由此防止看漏了纱量变少、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上、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状态检测部;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当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没有检测到纱线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
根据本发明,用配置在筒管支承部与卷绕部之间、检测纱线状态的纱线状态检测部检测纱线是否正在行走。利用该结构能够确实地把握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
在本发明中,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可以是检测纱线中包含的纱线缺陷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或者也可以是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有无的纱线有无检测装置。或者可以是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速度的纱线速度检测装置。或者可以是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长度的纱线长度检测装置。或者可以是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
根据上述发明,在平常的卷绕部进行的纱线卷绕动作中,使用检测纱线的状态的种种检测装置检测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不需要用来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专用的检测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纱量检测部除了检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是否不足规定量外,还兼作检测纱线退绕结束、上述喂纱筒管上没有残留纱线的状态的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并且用上述纱量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喂纱筒管上没有残留纱线的状态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
根据本发明,纱量检测部检测喂纱筒管的纱线不足规定量,同时还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状态。因此能够根据一个纱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进行卷绕部的减速开始和卷绕停止。不需要用来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专用的检测部。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如上所述,通过在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防止纱线退绕结束时其纱端(卷绕部侧的纱端)被卷入卷绕部。或者防止纱端吃入卷绕部的纱层或撞飞到远离规定的捕捉位置的地方。因此,用第1纱端捕捉部捕捉卷绕部的纱端变得容易,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的成功率提高。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将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的纱线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纱线存积装置为配置在筒管支承部与卷装形成装置之间临时存积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装置。并且,即使在喂纱筒管更换时或发生断纱时等没有从喂纱筒管提供纱线的状况下,也能够将用纱线存积装置存积的纱线向卷装形成装置提供。由此,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动作的中断被尽力抑制,卷装的生产效率提高。在具备这样的纱线存积装置的纱线卷绕装置中,在喂纱筒管的纱线变少时,通过在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纱线存积装置的卷绕速度,在纱线退绕结束后捕捉纱线存积装置侧的纱端变得容易。而且,纱线卷绕装置能够快速地重新开始喂纱筒管更换后的卷绕(纱线的存积)。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并且,本发明通过在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能避免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上的纱量急剧减少。利用该结构,防止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上的纱线变没了。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上述卷绕部的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由此,用第1纱端捕捉部捕捉卷装的纱端变得容易,接头装置进行的接头的成功率提高。所以,卷装生产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为卷绕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方法,具备:检测残留在上述喂纱筒管上的纱量的纱量检测工序;以及,根据上述纱量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预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在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绕纱线的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的减速工序。
根据本发明,通过检测喂纱筒管的纱线的残留量预测纱线的退绕结束、在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能够在纱端到达卷绕部之前使卷绕停止。并且,即使纱端被卷绕到了卷绕部上,由于通过纱线退绕结束前的减速纱线的张力降低了,因此纱端不容易吃入卷绕部的纱层,纱端不会撞飞。因此捕捉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纱端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具备在上述减速工序中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全部被退绕了时的纱端到达上述卷绕部之前,使上述卷绕部停止的停止工序。
通过在喂纱筒管的纱线的纱端到达卷绕部前使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捕捉纱端变得更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形态的自动络纱机的一个卷绕单元的侧视图;
图2为纱线存积装置的侧视图;
图3A为说明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纱量检测部的图;
图3B为说明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纱量检测部的图;
图4为说明喂纱筒管更换时执行的一连串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纱线存积辊的减速时间曲线和喂纱筒管的残纱量变化的曲线图;
图6为变更形态的卷绕单元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为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多个卷绕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而形成卷绕卷装的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的自动络纱机的一例。自动络纱机具有沿一个方向排列设置了多个形成一个卷装的卷绕单元的结构。图1为自动络纱机的一个卷绕单元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各卷绕单元(纱线卷绕装置)1具备筒管供给装置2、筒管支承部3以及卷装形成装置4、控制卷绕单元1的各部分的单元控制部5。并且,卷绕单元1用筒管支承部3保持从筒管供给装置2提供的喂纱筒管8,并且使从该喂纱筒管8退绕的纺纱Y边横动边卷绕到卷绕管6上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卷装P。
筒管供给装置2具有能够保持多个预备的喂纱筒管8的旋转式纡库10。并且,通过使该纡库10间歇地旋转而使保持在纡库10中的多个喂纱筒管8中的一个喂纱筒管8倾斜落下、向筒管支承部3提供地构成。
筒管支承部3为能够更换地保持喂纱筒管8的部分。详细为,利用插入喂纱筒管8下端部的筒管保持件(图示省略)以近似直立的状态保持从筒管供给装置2提供的喂纱筒管8。并且,当喂纱筒管8的纱线全部退绕变成空的(没有卷绕纱线的状态)时,筒管支承部3能够用跳板11使喂纱筒管8跳起而排出到筒管支承部3之外。而且,筒管支承部3具有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量的纱量检测部12(纱量检测部)。有关该纱量检测部12的详细后面说明。
在筒管支承部3与卷装形成装置4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上,从筒管支承部3一侧依次配设有退绕辅助装置15、下纱吹起装置16、张力付与装置17、上纱捕捉装置18、接头装置19、下纱捕捉装置20、作为纱线缺陷检测装置的清纱器21以及纱线存积装置(卷绕部)22。
退绕辅助装置15通过使罩在喂纱筒管8上端部的筒体30随着纱线Y退绕的进行而下降、限制退绕中的纱线Y的鼓起(气圈),使退绕张力稳定。
下纱吹起装置16被连接在未图示的压缩空气源上,接头时通过产生向上的空气流将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向接头装置19侧吹起地构成。
张力付与装置17为用来给行走的纱线Y付与规定的张力的装置。作为该张力付与装置17能够使用例如具有固定梳齿和能够相对于该固定梳齿移动地配设的可动梳齿的门式装置。
上纱捕捉装置18(第1纱端捕捉部)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上述负压源在接头时产生吸引空气流,吸引捕捉由后述的引导部件32引导来的纱线存积装置22侧的上纱Y1地构成。
下纱捕捉装置20(第2纱端捕捉部)与未图示的负压源连接,在接头时捕捉被下纱吹起装置16吹起的下纱Y2地构成。
接头装置19为在喂纱筒管8的更换时、后述的清纱器21检测纱线缺陷进行纱线切断时、或者从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中的断纱时,将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和卷绕侧(纱线存积装置22侧)的上纱Y1接头的装置。作为该接头装置19能够使用例如具有分别进行上纱Y1的纱端和下纱Y2的纱端的退捻的解捻喷嘴和使回旋空气流作用于解捻后的两纱端进行捻在一起的加捻喷嘴的接头装置19(空气捻接器)。
清纱器21(纱线缺陷检测装置)为配置在筒管支承部3与纱线存积装置22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上,检测在该纱线行走路径上行走的纱线Y的粗节纱等纱线缺陷的装置。并且,在该清纱器21上附设有纱线缺陷检测时的纱线切断用的切断器31。
在接头装置19的侧面、上纱捕捉装置18与纱线存积装置22之间,绕道平常卷绕时直线的纱线行走路径地配置有近似筒状的引导部件32。并且,在该引导部件32的图中左侧(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侧)的侧壁上横跨引导部件32的全长地形成有缝隙32a。
接头时,纱线存积装置22侧的上纱Y1被后述的纱线存积装置22的上纱拉出装置拉出而被输送到引导部件32,其纱端通过引导部件32被上纱捕捉装置18捕捉。而且,如果纱线被上纱捕捉装置18牵引,则纱线从缝隙32a被拉出到引导部件32的外部,而被导到接头装置19。另一方面,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被下纱吹起装置16向上吹起。而且,该吹起的纱线被下纱捕捉装置20捕捉,通过牵引被导到接头装置19。这样,如果上纱Y1和下纱Y2放置到接头装置19上,则利用接头装置19进行上纱Y1和下纱Y2的接头。
纱线存积装置22为卷绕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Y、临时存积纱线的卷绕部。有关该纱线存积装置22的结构的详情后面说明。
卷装形成装置4具备具有旋转自由并且能够装卸地支承卷绕管6的一对摇架臂的摇架33,以及能够与支承在摇架33上的卷绕管6的表面或者形成在卷绕管6上的卷装P的表面接触的横动鼓34。并且,卷装形成装置4在横动鼓34与卷绕管6(或者卷装P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鼓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卷装形成装置4边横动从纱线存积装置22退绕的纱线边使卷绕管6从动旋转(连带旋转),在卷绕管6的外周形成卷装P地构成。并且,作为卷装形成装置4也可以采用具备通过卡住纱线地旋转驱动来横动纱线的纱线横动臂的臂横动机构来取代上述横动鼓34。在采用了臂横动机构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在摇架33上设置直接旋转驱动卷装的卷装驱动电动机的结构来取代上述鼓驱动电动机。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在筒管支承部3与卷装形成装置4之间设置有存积纱线Y的纱线存积装置22。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来自喂纱筒管8的纱线的退绕被中断的情况下(例如正在接头装置19进行的接头动作中),卷装形成装置4能够卷绕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22上的纱线。所以,即使在来自喂纱筒管8的纱线的退绕被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继续卷装P的卷绕。
单元控制部5(控制部)由作为运算处理装置的CUP(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CPU执行的程序或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的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程序执行时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以及进行与外部的数据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接口等构成。并且,单元控制部5根据从掌管自动络纱机的整个控制的机台控制装置(图示省略)输送来的指令控制上述卷绕单元1的各装置的动作。
接着详细说明纱线存积装置22。图2为纱线存积装置22的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纱线存积装置22具有卷绕存积纱线的纱线存积辊40、旋转驱动纱线存积辊40的辊驱动电动机41、接头时拉出卷绕到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的纱端的上纱拉出装置42。
纱线存积辊40如图2所示,能够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倾斜的轴C1为中心旋转地支承在卷绕单元1的底座上。在该纱线存积辊40的轴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越靠端部直径越扩大的锥形部40a、40b。并且,2个锥形部40a、40b之间的部分成为直径固定的圆筒部40c,为卷绕纱线Y的部分。并且,利用两端侧的2个锥形部40a、40b防止卷绕到圆筒部40c上的纱线Y脱落。并且,圆筒部40c的外面也可以形成为平缓的锥形。
辊驱动电动机41被安装在纱线存积辊40的根端部(图中左侧的端部)。该辊驱动电动机41为DC无电刷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能够进行位置控制的电动机,并且能够沿两个方向旋转驱动纱线存积辊40。
并且,在纱线存积辊40的根端一侧的锥形部40a附近配置有构成后述的上纱拉出装置42的一部分的引导筒43。该引导筒43的一个端部靠近纱线存积辊40的表面地配置。在平常卷绕时,喂纱筒管8侧的纱线通过引导筒43而被导到纱线存积辊40根端侧的锥形部40a。
并且,当使纱线存积辊40朝一个方向旋转时,被引导筒43引导到纱线存积辊40根端侧的锥形部40a的纱线Y边从圆筒部40c的根端部侧(图中左侧)将前面的纱层顶上去边依次卷绕下去。结果,已经被卷绕到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被新卷绕的纱线推挤依次向顶端侧输送。由此,在纱线存积辊40的圆筒部40c的外周表面上,纱线排列成螺旋状从根端部侧井然有序地卷绕下去。
另一方面,卷绕在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从纱线存积辊40顶端侧(图中右侧)的锥形部40b被拉出、送到下游侧(卷装形成装置4侧)。并且,在该顶端侧的锥形部40b上,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通过位于纱线存积辊40中心轴C1的延长线上的拉出引导器44向下游侧拉出。
并且,在纱线存积辊40的圆筒部40c的顶端部(与顶端侧锥形部40b的边界部分)安装有例如橡皮圈、O型圈等环状部件45。并且,卷绕在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通过与上述环状部件45之间退绕,由此付与退绕的纱线适当的张力。另外,环状部件45利用纱线存积辊40顶端侧的锥形部40b防止从纱线存积辊40脱落。
在纱线存积辊40的圆筒部40c的外周面附近配置有检测纱线存积辊40的纱线达到规定的上限量以上的上限传感器46和检测不足规定的下限量的下限传感器47。上限传感器46和下限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被向单元控制部5输送。并且,单元控制部5根据这些传感器46、47的检测结果使纱线存积辊40的纱线存积量(卷绕量)收纳在上述上限量与上述下限量之间地控制辊驱动电动机41。
上纱拉出装置42为在喂纱筒管8更换时、断纱时或者检测到纱线缺陷后的纱线切断时为了用接头装置19进行接头而将纱线存积装置22侧的纱线(上纱Y1)的纱端拉出的装置。该上纱拉出装置42具有前面稍稍提到的引导筒43。在该引导筒43的内部形成有纱线通道50和与该纱线通道50连通的喷嘴51。引导筒43的一端朝纱线存积辊40根端侧的锥形部40a,并且,在引导筒43的另一端以使其上端的开口朝引导筒43的状态配置有上述引导部件32。并且,喷嘴51与压缩空气源52连接,并且在它们之间设置有由来自单元控制部5的信号开闭的电磁阀53。
在平常的卷绕时,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通过引导筒43的纱线通道50向纱线存积辊40的表面引导。另一方面,在接头时,电磁阀53从闭变成开,从喷嘴51向纱线通道50内提供压缩空气,通过这样在纱线通道50内产生从纱线存积辊40侧向引导部件32的空气流。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纱线存积辊40向与平常卷绕时相反的一侧旋转,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线从根端部侧退绕,其纱端被上述空气流拉入引导筒43内,进而从引导筒43向引导部件32送入。而且,通过像上述那样被送入引导部件32的上纱Y1的纱端被导到上述上纱捕捉装置18而捕捉,上纱Y1被放置到接头装置19中。
但是,虽然像上述那样在接头时用上纱拉出装置42从纱线存积装置22拉出上纱Y1,但在喂纱筒管8的退绕结束时,上纱Y1的纱端卷绕到了纱线存积辊40上。并且,如果在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纱线Y的张力强,则上纱Y1的纱端吃入纱线存积辊的纱层中或者撞飞到远离用引导筒43吸引的本来的位置(根端侧的锥形部40a附近位置)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纱拉出装置42和上纱捕捉装置18进行的纱端的捕捉(拉出)变得困难。
因此,本实施形态的卷绕单元1尤其在更换喂纱筒管8后的接头时,设法能够容易地捕捉从先前的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存积装置22侧的上纱Y1的纱端。详细为,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量预测接近纱线退绕结束,在纱线退绕结束前先行使纱线存积装置22的纱线存积辊40的旋转速度(卷绕速度)减速。然后当从喂纱筒管8纱线全部退绕了时,使纱线存积辊40从上述减速状态停止。这样,通过临时使纱线存积辊40减速再停止,能够防止上纱Y1的纱端卷绕到纱线存积辊40上。并且,通过该减速,由于在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纱线的张力降低,因此防止纱端吃入纱线存积辊40的纱层或者撞飞到远离的位置。
以下详细说明喂纱筒管8更换时的纱线存积辊40的控制,但在此之前,为了预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首先说明检测其纱量的纱量检测部12。为了进行上述纱线存积辊40的减速控制,为了来得及减速,希望纱量检测部12为能够提前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量不足规定量、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的结构。以下举这样结构的一例。
图3为说明纱量检测部12的图。如图3所示,纱量检测部12具有朝喂纱筒管8照射光的发光部和具备受光反射来的光的受光部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55。喂纱筒管8的在光的照射位置有纱层的状态和没有纱层的状态下喂纱筒管8表面的反射率不同。因此,通过从光学传感器55的受光部的受光量变化检测规定的检测位置没了纱层,能够检测芯管54表面的卷绕有纱线的区域变得非常小、纱量少到不足规定量的状态(即纱线退绕即将结束前的状态)。
并且,纱量检测部12具有分开配置在喂纱筒管8的轴向(上下方向)上、分别检测喂纱筒管8(芯管54)表面的2个地方的检测位置的纱线的2个光学传感器55a、55b。这样,通过用2个光学传感器55a、55b分别在喂纱筒管8的上下方向2个地方的检测位置分别检测纱层的有无,不容易看漏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
尤其如图3(a)所示,在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在芯管54下端部的某个范围内,纱层不是大致均匀地变薄,在像图3(b)所示那样最后退绕的纱线呈块状残留在了芯管54下端不特定的位置的情况下,如果光学传感器55只有一个,则容易看漏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
如上所述,作为产生最后退绕的纱线呈块状残留的状态的原因之一,有在细纱机制造喂纱筒管8时尤其是操作者手动作业在芯管54上生头后开始卷绕时,卷绕初期的纱线容易在最初的生头位置卷绕成块状。而且,操作者手动进行的生头有时芯管54上的生头位置在轴向上偏离,当将这样的喂纱筒管8在卷绕单元1中退绕纱线时,在其退绕即将结束之前残留的块状纱线的位置变得不同。即,纱块56不是残留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上,而是形成在芯管54下端部的各种位置上。
因此,可能有像图3(b)所示那样,仅在该光学传感器55a的检测位置残留纱块56,除此以外的部分几乎没有残留纱线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如果光学传感器55只有一个,则其实为喂纱筒管8上没什么纱线(仅存在纱块56)的状态,但误判为喂纱筒管8上残留有足够的纱线。于是,如果从该状态开始最后残留的纱块56被退绕,则由于喂纱筒管8的纱线的退绕立即就结束了,因此在纱线退绕结束前不能事先检测出纱线只残留了一点点的状态。
因此,本实施形态中使用2个光学传感器55a、55b,当这2个光学传感器55a、55b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在其检测位置没有纱线时,单元控制部5判定为喂纱筒管8的纱线不足规定量。即,即使在一个光学传感器55的检测位置上最后退绕的纱线呈块状存在的情况下,在其他的传感器55的检测位置没有纱线时,判定为喂纱筒管8的纱线不足规定量。通过该结构,在纱线退绕结束之前能够事先检测芯管上只残留有纱块56的状态。
另外,纱量检测部12的光学传感器55的数量并不局限于2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多个传感器55在上下隔开间隔配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只要当用至少一个光学传感器55检测到没有纱线时判定为喂纱筒管8的纱线不足规定量就可以。
接着说明在卷装卷绕过程中喂纱筒管更换时的一连串处理。图4为说明上述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在图4中Si(i=10,11,12,……)表示步骤编号。
在卷装卷绕时,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用纱线存积装置22卷绕、存积纱线,同时从该纱线存积装置22退绕的纱线在卷装形成装置4中卷绕到卷绕管6上。此时,卷装形成装置4和纱线存积装置22分别以一定以上的高的卷绕速度(以下称为“平常卷绕时的卷绕速度”)卷绕纱线。在这样进行卷装P的卷绕期间,用筒管支承部3的纱量检测部12进行喂纱筒管8的纱量检测(S10:纱量检测工序)。并且,当用纱量检测部12检测到喂纱筒管8的纱量为不足规定量的少量状态时(S10中为“是”),判定为接近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单元控制部5控制辊驱动电动机41而使纱线存积辊40的旋转速度(卷绕速度)从上述平常卷绕时的卷绕速度大大减速(S11:减速工序)。然后,在残留在喂纱筒管8上的纱线全部退绕之前维持该减速状态。
并且,本实施形态中作为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的纱线状态检测部使用清纱器21(纱线缺陷检测装置)。即,通过用清纱器21检测行走的纱线的有无,单元控制部5能够确实地把握喂纱筒管8的纱线是否全部退绕。并且,由于在卷绕单元1的平常卷装卷绕动作中将检测纱线缺陷的清纱器21的检测信号用于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的检测,因此不需要用来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专用的检测部。
在用清纱器21检测到行走的纱线没了时(S12中为“是”),单元控制部5使纱线存积辊40的旋转停止(S13:停止工序)。其中,如先前叙述过的那样,由于在该纱线存积辊40停止前辊40的卷绕速度被减速,因此从用清纱器21检测纱线退绕结束到使纱线存积辊40完全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变短。
因此,在从喂纱筒管8最后退绕的纱端到达纱线存积辊40之前,能够使纱线存积辊40停止。并且,即使纱端被卷绕到了纱线存积辊40上,由于通过纱线退绕结束前的减速纱线的张力降低,因此纱端不容易吃入纱线存积辊40表面的纱层。并且,纱端也不会撞飞到远离用上纱拉出装置42拉出的位置(根端部的锥形部40a的位置)。因此,在后续的接头处理(S15)中,容易用上纱拉出装置42拉出捕捉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的纱端。由此,后面的用接头装置19进行的与下纱Y2(被新提供的喂纱筒管8的纱线)的接头的成功率提高。
而且,在上述控制中,也可以在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时使其纱端成为总是不被卷绕到纱线存积辊40上的速度地进行图4的S11中的纱线存积辊40的减速控制。例如,沿清纱器21与纱线存积辊40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的距离由于是由清纱器21与纱线存积辊40的位置关系确定的,因此是已知的。因此,在S11中也可以使纱线存积辊40的速度减速到纱线通过清纱器21后在上述距离中行走到纱线存积辊40的纱端拉出位置(根端侧的锥形部40a)附近之前纱线存积辊40的旋转能够停止的速度以下。这样,通过在喂纱筒管8的纱端到达纱线存积辊40之前使纱线存积辊40停止,纱端总是处于从纱线存积装置22出到外面的状态,纱端的捕捉变得非常容易。
并且,在S11中使纱线存积辊40的卷绕速度减速时,也可以同时使卷装形成装置4的卷绕速度(横动鼓34的旋转速度)也减速。由此,避免存积在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量急剧减少,防止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22上的纱线变没了。
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后,进行支承在图1的筒管支承部3上的喂纱筒管8的更换(S14)。详细为,首先,筒管支承部3通过用跳板11将空的喂纱筒管8撞飞,将该空的筒管排出。接着,筒管供给装置2使收容在纡库10中的喂纱筒管8向筒管支承部3落下,同时筒管支承部3接受该落下的喂纱筒管8,以大致直立的姿势支承。
如果喂纱筒管8的更换结束,则用接头装置19进行接头(S15)。首先,对于新提供的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通过用图1所示的下纱吹起装置16吹起来的纱端被下纱捕捉装置20捕捉,下纱Y2被导到接头装置19。并且,对于上纱Y1,通过上纱捕捉装置18捕捉用图1、图2所示的上纱拉出装置42拉出、向引导部件32送入的上纱Y1,上纱Y1被向接头装置19引导。并且,这些下纱Y2和上纱Y1用接头装置19连接变成1根纱线。接头一结束,单元控制部5再使纱线存积辊40旋转,重新开始向辊40的纱线的卷绕(纱线的存积)(S16)。
另外,由于在上述喂纱筒管8的更换处理和接头处理期间存积在纱线存积装置22上的纱线被退绕、被卷装形成装置4卷绕,因此即使在这期间卷装P的卷绕也不中断地继续进行,卷装P的生产效率变高。但是,如果接头装置19进行的接头失败,相应地,在没有提供来自喂纱筒管8的纱线的状态下,继续卷绕纱线存积装置22的纱线的时间变长。因此如果接头的成功率低、连续失败的话,则最终纱线存积装置22的纱线变没了,很可能不得已使卷装P的卷绕动作停止了。从该观点来看,使捕捉上纱Y1的纱端容易、提高接头作业的成功率意义很大。
(实施例)接着列举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纱线存积装置22的减速及停止控制的具体实施例。图5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纱线存积辊的减速时间曲线和喂纱筒管的残纱量变化的曲线图。
该实施例中在平常的卷装卷绕时,纱线存积辊40以1500m/min的卷绕速度卷绕纱线。从该状态开始,用纱量检测部12在喂纱筒管8的纱量变成不足规定量(如下曲线所示,这里为16m)时(上侧曲线中的A点)使纱线存积辊40的卷绕速度在0.5秒间从1500m/min急剧减速到200m/min(减速度为2600m/min/sec)(B点)。另外,如从下面的曲线明白的那样,在该减速期间约7m的纱线从喂纱筒管8退绕。然后,以200m/min的低速继续卷绕,在用作为纱线状态检测部的清纱器21检测到喂纱筒管8的纱线变没了的状态(纱线退绕结束)时(C点),使纱线存积辊40的旋转停止(D点)。另外,通过从B点到C点的以一定速度(200m/min)下的退绕,残留约9m的纱线从喂纱筒管8退绕。
其中,从用清纱器21检测到纱线退绕结束(C点)到使纱线存积辊40完全停止(D点)花费0.08秒,期间卷绕到纱线存积辊40上的纱量约12cm。因此,在从清纱器21到纱线存积辊40(上纱拉出装置42的引导筒43的顶端)的距离为12cm以上的情况下,纱端不被拉入纱线存积辊40地停止。反之,在上述距离不足12cm的情况下,只要使A点→B点的减速减速到比200m/min还低的速度就可以。
接着说明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施加了种种变更的变更形态。但是,对于与上述实施形态具有同样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上述实施形态中在使纱线存积辊40减速后用清纱器21(纱线缺陷检测装置)的纱线有无检测信号检测纱线从喂纱筒管8全部退绕,但进行纱线退绕结束的检测的纱线状态检测部也可以是清纱器21以外的结构。
自动络纱机的卷绕单元中,除上述清纱器21以外,有时设置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种种状态的纱线状态检测装置。例如,有检测行走的纱线的有无的纱线有无检测装置、检测行走的纱线的速度的纱线速度检测装置、检测行走的纱线的长度的纱线长度检测装置、或者检测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等。并且,在使这些装置作为纱线状态检测部执行检测、检测到纱线行走路径上没有纱线时,也可以使减速状态的纱线存积辊40停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使用了上述清纱器21的上述实施形态同样,在卷绕单元的平常卷绕动作中,由于使用检测纱线状态的种种检测装置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因此不需要用来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专用的检测部。
或者,纱量检测部12也可以采用不仅能够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量不足规定量,还能够检测纱线退绕结束、喂纱筒管8的纱线完全没有的状态的结构。如果是该结构,还能够通过用该纱量检测部12检测纱线退绕结束使纱线存积辊40停止。
例如,构成纱量检测部12的传感器能够采用能够检测喂纱筒管8表面的规定范围内存在的纱线有无的所谓区域传感器。在采用区域传感器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量不足规定量,还能够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完全没了的状态。并且,作为别的例子,如果纱量检测部12用拍摄喂纱筒管8表面的相机和分析该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的图像分析装置构成的话,则能够检测喂纱筒管8的纱线完全没了的状态。这些结构例由于根据一个纱量检测部12的检测结果进行纱线存积辊40的减速开始和卷绕停止,因此不需要用来检测纱线退绕结束的特别的检测部。
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为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纱线存积装置22的卷绕单元的例子,但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纱线存积装置22的结构——即用卷装形成装置4直接卷绕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形成卷装P的结构的卷绕单元。
图6表示上述卷绕单元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该卷绕单元1A中在筒管支承部3与卷装形成装置4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上从筒管支承部3侧开始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5、张力付与装置17、接头装置19和清纱器21。并且,在清纱器21与卷装形成装置4之间没有上述实施形态的纱线存积装置22,通过了清纱器21的纱线Y用卷装形成装置4直接卷绕。
另外,在图6的卷绕单元1A中,接头时将卷装形成装置4侧的上纱Y1的纱端和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的纱端分别引导到接头装置19内的结构也与上述实施形态有些不同。在接头装置19的上下设置有吸引捕捉卷装P侧的上纱Y1向接头装置19引导的上纱捕捉引导管60(第1纱端捕捉部)和吸引捕捉喂纱筒管8侧的下纱Y2向接头装置19引导的下纱捕捉引导管61(第2纱端捕捉部)。上纱捕捉引导管60能够以轴60a为中心上下转动地配置,并且在其顶端部设置有吸嘴60b。并且,下纱捕捉引导管61也能够以轴61a为中心上下转动地配置,并且在其顶端部设置有吸引口61b。而且,在上纱捕捉引导管60和下纱捕捉引导管61上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能够从这些顶端的吸嘴60b和吸引口61b吸引空气捕捉纱端。
并且,上纱捕捉引导管60在用吸嘴60b捕捉到卷绕在卷装P表面的上纱Y1后通过转动到下方将捕捉到的上纱Y1引导到接头装置19内。同样,下纱捕捉引导管61也在从吸引口61b吸引捕捉喂纱筒管8的下纱Y2的纱端后通过转动到上方将捕捉到的下纱Y2引导到接头装置19内。
这里,在该卷绕单元1A中也有当所有的纱线从喂纱筒管8退绕时,其纱端进入卷装P或者吃入到卷装P的纱层中的时候。或者,也有撞飞到远离吸嘴60b吸引捕捉纱端的位置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吸嘴60b进行的纱端的捕捉变得困难。因此,在这样的卷绕单元1A中应用本发明,在喂纱筒管8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装形成装置4的卷绕速度减速,在使得捕捉纱端容易、提高接头成功率这一点上是非常有效的。在本实施形态中卷装形成装置4成为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的卷绕部。
虽然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卷绕单元1、1A的纱量检测部12示范了2个光学传感器55a、55b,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纱量检测部12也可以是根据从喂纱筒管8退绕的纱线的举动检测纱线的长度的退绕长度检测传感器。
这样,通过用检测纱线的长度的退绕长度检测传感器检测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长度,能够算出残留在喂纱筒管上的纱线的量即纱线残留量。由此防止漏看了纱量变少的纱线退绕即将结束之前的状态。

Claims (68)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喂纱筒管的筒管支承部,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卷绕部,检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量的纱量检测部,控制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的控制部,以及检测行走的纱线的状态的纱线状态检测部;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纱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预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在从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的退绕结束后,根据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其纱端到达上述卷绕部之前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地减速控制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
上述控制部在上述纱量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喂纱筒管的纱量不足规定量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量检测部具有分别检测上述喂纱筒管轴向上的多个位置处的纱线的有无的多个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多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检测到其检测位置处没有纱线时判定为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不足上述规定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量检测部为检测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长度的退绕长度检测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线行走路径上;
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当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没有检测到纱线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为检测纱线中包含的纱线缺陷的纱线缺陷检测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为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有无的纱线有无检测装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为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速度的纱线速度检测装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为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长度的纱线长度检测装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为检测在上述纱线行走路径中行走的纱线的张力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量检测部除了检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是否不足规定量外,还兼作检测纱线退绕结束、上述喂纱筒管上没有残留纱线的状态的上述纱线状态检测部;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并且用上述纱量检测部检测到上述喂纱筒管上没有残留纱线的状态时,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动作停止。
12.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喂纱筒管的更换时捕捉上述卷绕部一侧的纱端的第1纱端捕捉部;
同样在上述喂纱筒管更换时捕捉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的第2纱端捕捉部;以及,
将分别被上述第1纱端捕捉部和上述第2纱端捕捉部捕捉到的、上述卷绕部侧的纱端和上述喂纱筒管侧的纱端连接起来的接头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2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
上述卷绕部为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承部与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之间、卷绕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并临时存积的纱线存积装置;
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纱线存积装置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3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3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3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3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0.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2.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7.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4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50.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51.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在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之际,使上述卷装形成装置的卷绕速度也减速。
52.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5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卷绕部为将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卷绕到卷绕管上而形成卷装的卷装形成装置;上述卷装形成装置从上述喂纱筒管退绕纱线而卷绕到上述卷绕管上。
68.一种纱线卷绕方法,为卷绕从喂纱筒管退绕的纱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残留在上述喂纱筒管上的纱量的纱量检测工序;
根据上述纱量检测工序的检测结果预测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在喂纱筒管的纱线退绕结束之前先行使卷绕纱线的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的减速工序;以及,
在上述减速工序中使上述卷绕部的卷绕速度减速后、上述喂纱筒管的纱线全部被退绕了时的纱端到达上述卷绕部之前,使上述卷绕部停止的停止工序。
CN201310098955.0A 2012-05-18 2013-03-26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02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442 2012-05-18
JP2012114442A JP2013241231A (ja) 2012-05-18 2012-05-18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0226A CN103420226A (zh) 2013-12-04
CN103420226B true CN103420226B (zh) 2017-10-27

Family

ID=48468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895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0226B (zh) 2012-05-18 2013-03-26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64572B1 (zh)
JP (1) JP2013241231A (zh)
CN (1) CN103420226B (zh)
IN (1) IN2013DE0125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6957A (ja) * 2014-07-10 2016-02-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DE102014011938A1 (de) * 2014-08-12 2016-02-18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meiden von Bildwicklungen beim Wickeln einer Kreuzspule
JP2016044016A (ja) * 2014-08-21 2016-04-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6047764A (ja) * 2014-08-28 2016-04-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FR3033322B1 (fr) * 2015-03-06 2019-09-13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detection de la fin de devidage d'un element filiforme
JP2017088344A (ja) * 2015-11-12 2017-05-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張力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JP2017226485A (ja) * 2016-06-20 2017-12-28 住友電工産業電線株式会社 ボビン残量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18065638A (ja) * 2016-10-18 2018-04-2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パッケージ減速方法
JP2019089658A (ja) * 2017-11-17 2019-06-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ボビン判別装置及びボビン処理システム
IT201900001195A1 (it) * 2019-01-28 2020-07-28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Apparato di filatura, in particolare ad aria, con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e relativo metodo di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in un apparato di filatura
JP7465743B2 (ja) * 2019-07-30 2024-04-11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交換システム
JP7481154B2 (ja) * 2020-04-17 2024-05-1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糸残量検出装置
JP2023105427A (ja) 2022-01-19 2023-07-3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2023182044A (ja) * 2022-06-14 2023-12-26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加工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9327A (en) * 1970-11-17 1973-07-3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Thread packaging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thread storage means
US4330094A (en) * 1979-03-26 1982-05-18 Stephan May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 thread withdrawn overhead from a thread carrier
CN1072152A (zh) * 1991-11-06 1993-05-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卷取装置
CN101712423A (zh) * 2008-10-08 2010-05-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纤维机械
WO2011040542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26135A (en) * 1939-01-19 1940-12-24 Us Rubber Co Cord stretching and winding machine
US4805846A (en) * 1986-04-29 1989-02-2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winder
EP0311815B1 (de) * 1987-10-05 1992-06-03 W. SCHLAFHORST AG & C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gleichmässigen der Garnspannung beim Umspulen eines Kopses auf eine Kreuzspule mittels einer Spuleinrichtung
IT1247107B (it) * 1991-02-28 1994-12-12 Savio Spa Apparecchio carrellabile per il rilievo del quantitativo di filo avvolto su spole in dipanatura in piu' unita'di roccatura.
JP3564817B2 (ja) * 1995-09-14 2004-09-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ワインダ
JP3847821B2 (ja) * 1995-11-28 2006-11-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金属線条体のリール巻き出し処理におけるリール側金属線条体残量の検出方法
JP5007826B2 (ja) 2008-03-31 2012-08-2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この糸巻取装置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2009242036A (ja) 2008-03-31 2009-10-22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49327A (en) * 1970-11-17 1973-07-3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Thread packaging device with intermediate thread storage means
US4330094A (en) * 1979-03-26 1982-05-18 Stephan May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 thread withdrawn overhead from a thread carrier
CN1072152A (zh) * 1991-11-06 1993-05-1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自动络筒机的卷取装置
CN101712423A (zh) * 2008-10-08 2010-05-26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和具备该装置的纤维机械
WO2011040542A1 (ja) * 2009-09-30 2011-04-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3DE01257A (zh) 2015-06-19
EP2664572B1 (en) 2015-07-22
JP2013241231A (ja) 2013-12-05
CN103420226A (zh) 2013-12-04
EP2664572A2 (en) 2013-11-20
EP2664572A3 (en)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0226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JP5007826B2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この糸巻取装置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CN103443005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5383999B (zh) 纱线卷绕装置
CN102602744B (zh) 纱线卷取装置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5923468A (zh) 吸引式纱头拉出装置以及筒管准备系统
CN105473480B (zh) 纱线拉出装置、纱线卷取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CN202529656U (zh) 纱头处理装置、筒管处理装置以及纱线卷取系统
CN10525371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3569780B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JP2016194188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CN104370154B (zh) 纱线卷绕机以及纱线卷绕方法
JPS6357341B2 (zh)
CN107055197A (zh) 纱线卷取装置
US5772136A (en)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for yarns
CN107963512A (zh)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卷装的旋转停止方法
JP2505139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
JP2894041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の解舒補助装置及び解舒補助方法
CN107963518A (zh) 纱线卷取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CN204096773U (zh) 落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机
CN112110281B (zh) 纱线卷绕装置及包头纱形成方法
JP2017088331A (ja) ボビン抜取装置
CN104129680B (zh) 纱线卷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