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9744A -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9744A
CN103419744A CN2013101243561A CN201310124356A CN103419744A CN 103419744 A CN103419744 A CN 103419744A CN 2013101243561 A CN2013101243561 A CN 2013101243561A CN 201310124356 A CN201310124356 A CN 201310124356A CN 103419744 A CN103419744 A CN 103419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belt
signal
vehicle
wear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43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9744B (zh
Inventor
桝田屋秀树
菅野进
阿部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19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9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9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 B60R16/0232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for measuring vehicle parameters and indicating critical, abnormal or dangerous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16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locking of buck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能够缩短座椅安全带侧与车辆侧之间的无线通信时间。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包括:车辆侧装置(30),具有与座椅安全带侧进行无线通信的车辆侧收发部(31)、以及基于来自座椅安全带侧的信号判断佩戴解开状态的控制部(32)(判断部(32a));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具有与车辆侧进行无线通信的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状态根据座椅安全带的佩戴解开切换的第一切换单元(27)、以及将第一切换单元的状态所对应的佩戴解开信号输出至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的输出单元(42),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以及输出单元(42)由来自车辆侧收发部(31)的信号馈电,输出以及发送信号。

Description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与车辆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并由车辆侧检测佩戴状态。
背景技术
以往,有关设置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已知检测佩戴状态并对该佩戴状态进行显示等的技术。在该情况下,佩戴状态的检测由配设于构成座椅安全带的带扣装置内的带扣开关进行,据此若检测出成为佩戴状态这一情况,则从座椅安全带通过无线向车辆的控制部发送信号,从而进行显示等控制。
作为具有如此的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列举的那样的车辆。这样的车辆包括:座椅安全带侧的第一发送机,若检测出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则通过无线发送规定的信号;座椅安全带侧的第二发送机,若检测出座椅安全带的佩戴前的预备动作,则通过无线发送规定的信号;车辆侧的接收机,接收来自第一以及第二发送机的信号;以及车辆侧的控制部,基于由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其中,车辆侧的接收机通过接收来自第二发送机的信号而从间歇动作状态切换至连续动作状态,控制部接收来自第二发送机的信号之后又接收了来自第一发送机的信号时,判断为佩戴有座椅安全带。另外,通过来自设置于座椅安全带侧的电池等电源的馈电,进行来自第一以及第二发送机的无线通信。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8947号公报
在如此的以往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中,来自第一发送机的信号需要用于识别设有座椅安全带的座椅的数据信号,另外,来自第二发送机的信号需要使车辆侧的接收机从间歇动作状态成为连续动作状态的前同步码信号,进一步,车体侧的接收机为了判断为佩戴座椅安全带,需要在接收来自第二发送机的信号之后接收来自第一发送机的信号,因此存在各发送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时间变长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便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带的车辆,能够缩短座椅安全带侧与车辆侧之间的无线通信时间。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具有设置于座席的座椅安全带、以及与该座椅安全带侧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判断该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车辆侧装置,构成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包括:安全带侧收发部,在接收了所述车辆侧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信号时,将表示所述座椅安全带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佩戴解开信号发送至所述车辆侧装置;以及输出单元,向该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输出所述佩戴解开信号,
所述车辆侧装置包括:车辆侧收发部,向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并且接收所述佩戴解开信号;以及控制部,对该车辆侧收发部进行控制以使该车辆侧收发部输出所述请求信号,并且基于所述佩戴解开信号判断所述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具有射频(RF)电路部,所述输出单元具有与所述射频电路部连接的共振电路部,在该共振电路部中,接地的振子与接地的信号变化单元并联连接,并且该共振电路部具有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切换所述振子与所述信号变化单元的连接状态。
进一步,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变化单元由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一信号变化单元以及第二信号变化单元构成,所述切换单元由与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串联连接的第一切换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串联连接的第二切换单元构成,将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设置于所述座椅安全带,将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设置于所述座席。
进一步,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由电容器和电阻器中的任一方构成,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由电容器与电阻器中的另一方构成。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装置包括检测与判断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定时对应的触发动作的触发动作检测部,该触发动作检测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该控制部在被输入来自所述触发动作检测部的信号时,对所述车辆侧收发部进行指示以使该车辆侧收发部输出所述请求信号。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侧收发部由RFID(射频识别)读写器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与输出单元由RFID标签构成,所述切换单元连接于该RFID标签。
进一步,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构成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由设置于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带扣部内的检测开关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若接收到从车辆侧装置发送的请求信号,则能够即刻向车辆侧装置发送佩戴解开信号,另一方面,车辆侧装置基于佩戴解开信号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缩短座椅安全带侧与车辆侧之间的无线通信时间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另外,能够在任意的定时在车辆侧装置输出请求信号,因此能够在所需的定时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进一步,针对翻起式座椅也能够适宜地适用。
另外,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根据切换单元的切换,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由控制部判断信号变化,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例如,作为信号变化单元采用电容器时,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通过由控制部判断频率的变化,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另外,作为信号变化单元采用电阻器时,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的衰减率发生变化,通过由控制部判断衰减率的变化,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另外,针对每个座席分别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值或电阻的电阻值,能够不应用识别信号而通过简单的构成判断各座席的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进一步,根据第三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通过由控制部判断根据第一切换单元的切换状态而变化的信号,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另外,通过由控制部判断根据第二切换单元的切换状态而变化的信号,能够判断人的就座状态,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就座于座席的人是否由座椅安全带约束。
进一步,另外,根据第四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基于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以及衰减率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就座于座席的人是否由座椅安全带约束。
并且,根据第四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能够在应该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定时,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另外,根据第五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无需在座椅安全带侧搭载电池,实现了简单的构成,另外能够谋求低成本化。
进一步,根据第六方面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概要图。
图2为表示座椅安全带佩戴前的带扣部以及舌部的斜视图。
图3为座椅安全带佩戴前后的示意的剖面图。
图4为用于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车辆侧装置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的框图。
图5为通过电路图描述座椅安全带侧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6为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7为车辆侧装置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的通信中的信号的图表。
图8表示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流程图。
图9为将信号变化单元设定为电阻器时的从输出单元输出的信号的波形的图。
图10为可装卸的座椅的斜视图。
图11为检测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以及座椅的就座状态这两者时的、通过电路图描述座椅安全带侧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12为采用RFID的车辆侧装置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的框图。
标记说明
1车辆;2座椅;3座椅安全带;10带扣部;11舌部;27检测开关(第一切换单元);27a检测部;30车辆侧装置;31车辆侧收发部;32控制部;32a判断部;33触发动作检测部;40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1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a天线;41b RF电路部;42输出单元(共振电路部);42a振子;42b第一信号变化单元(电容器);42c第二信号变化单元(电阻器);50座椅传感器(第二切换单元);60RFID读写器;70RFID标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概要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表示例如RV车(recreational vehicle:露营车),室内具有多个座椅2(座席)。三行的座椅2设置于室内,其中最后一行的座椅2有折叠式的座椅、翻起式的座椅、能够卸下并使用等可装卸式的座椅,在这些座椅2设有座椅安全带3。座椅安全带3主要由安全带12、对安全带12进行卷取的卷取部13、设置于安全带12的顶端的舌部11、供舌部11装卸的带扣部10、以及在与后述的车辆侧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构成。
设置于座椅2的座椅安全带3构成为,从设置于在座椅2上就座的人的肩膀处的卷取部13向设置于腰部附近的带扣部10拽出安全带12。座椅安全带3在佩戴时,从卷取部13拽出安全带12,将舌部11插入带扣部10并固定。另外,在座椅安全带3佩戴解除时,从带扣部10卸下舌部11,安全带12卷取于肩膀侧。如图2所示,在舌部11中,形成有卡合于后述的钩部件24的顶端的卡合部11a。
图3为表示刚要向带扣部10安装舌部11之前的状态、以及安装之后的状态的概略图。图3(a)表示将舌部11刚要插入带扣部10之前的状态,图3(b)表示将舌部11插入带扣部10并固定的状态。
带扣部10包括构成主体的框架20、相对于该框架20在舌部11的插入方向上可滑动的滑块21。滑块21构成为相对于框架20通过第一弹性部件22能够滑动,由第一弹性部件22沿舌部11的排出方向常时施力。如图3(b)所示,将舌部11插入带扣部10中,则滑块21对抗第一弹性部件22的作用力并沿插入方向滑动。
在框架20上,钩部件24可转动地得到支承。钩部件24由一端固定于框架20并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施力部件25向框架20的下面侧常时施力。
如图3(a)所示,在舌部11的插入前,钩部件24的顶端部抵接于滑块21的上表面,对抗第二施力部件25的作用力而保持静止。如图3(b)所示,滑块21沿插入方向滑动,钩部件24的顶端部到达孔状的卡合部11a,则通过第二施力部件25的作用力,钩部件24的顶端部转动并卡合于卡合部11a,从而舌部11保持于带扣部10内。
在舌部11保持于带扣部10内的状态下,若对图2所示的释放按钮23进行按压操作,则由未图示的解扣机构抬起钩部件24,解除针对舌部11的卡合状态,滑块21通过第一施力部件22的作用力沿排出方向滑动,因此舌部11排出至带扣部10外。
在框架20上,在舌部11的插入方向内侧设置有基板26。在基板26上,配设有用于后述的无线通信的部件,并且设置有构成作为检测舌部11的装卸(佩戴解开)状态的切换单元的第一切换单元的检测开关27。检测开关27包括与滑块21一同滑动的检测部27a,其作用是,在舌部11未插入时的状态与舌部11插入时的状态之间连接状态切换,并输出不同的信号。有关细节后述。另外,检测开关27(第一切换单元)为按压则导通、解除按压状态则断开的开关装置亦可,由光传感器或磁传感器等构成的非接触型传感器构成亦可。
接着,说明用于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是否按照约束驾驶员的方式佩戴的构成。图4为用于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的车辆侧装置30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框图。车辆侧装置30设置于车辆1内,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设置于座椅2,两者通过无线双方向地进行通信。
车辆侧装置30包括:车辆侧收发部31,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进行无线通信;控制部32,具有基于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而来的佩戴解开信号(图4的信号B)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的判断部32a。控制部32包括检测与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的定时所对应的动作、即触发动作的触发动作检测部33。另外,控制部32在触发动作检测部33检测出触发动作时,输出指示信号以向车辆侧收发部31指示输出后述的请求信号(图4的信号A)。
车辆侧收发部31包括发送天线31a以及接收天线31b。发送天线31a针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携带请求发送佩戴解开信号(图4的信号B)的请求信号的馈电(供电)信号。馈电信号为用于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馈送电力的信号。另一方面,接收天线31b接收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而来的佩戴解开信号。车辆侧收发部31通过来自控制部32的指示信号,能够从睡眠状态成为启动状态,并进行信号的收发。另外,在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中搭载有电池时,无需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馈电信号,因此车辆侧收发部31针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只输出请求信号。
触发动作检测部33在图4中仅描述了一个,但实际上能够吻合各种的触发动作而在车辆1内设置多个。作为触发动作,存在例如对车辆1的车门进行开闭的动作、启动动作、或者启动引擎的动作等。因此,能够按照所需的定时在车辆侧装置输出请求信号,判断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包括: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与车辆侧收发部31进行无线通信;以及输出单元42,向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输出佩戴解开信号。输出单元42如图5所示,接地的振子42a与连接于接地的信号变化单元42b的检测开关27并联连接,根据舌部11是否安装于带扣部10、即检测开关27的导通断开输出佩戴解开信号。
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包括天线41a,由该天线41a接收来自车辆侧装置30的馈电信号并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各构成要素提供电力,并且将从输出单元42输出的佩戴解开信号发送至车辆侧装置30。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装置30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大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动作。首先,若检测到触发动作,则从车辆侧装置30发送馈电信号。接收到馈电信号的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通过由该馈电信号提供的电力,输出单元42输出佩戴解开信号,将该佩戴解开信号发送至车辆侧装置30。此时,输出单元42若座椅安全带3处于佩戴后的状态,则检测开关27处于导通状态,因此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如后述,输出图6(b)所示的信号。另外,输出单元42若座椅安全带3处于未佩戴的状态,则输出单元42未通过检测开关27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因此如后述,输出图6(a)所示的信号。如此,输出单元42输出检测开关27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连接状态所对应的信号,在接收到该信号的车辆侧装置30中,通过检测信号频率的差异,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
图5为通过电路图描述图4所示的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构成的图。携带从车辆侧装置30发送的请求信号的馈电信号为RF(射频、高频)信号,因此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由前述的天线41a以及RF电路部41b构成。RF电路部41b构成调制解调电路部,与构成输出单元42的共振电路部串联地连接。在共振电路部中,振子42a与串联连接于检测开关27的信号变化单元42b并联连接,并且接地。信号变化单元42b由规定电容值的电容器构成。
由天线41a接收的馈电信号在RF电路部41b中被解调,通过输出单元42的振子42a形成规定频率的信号。图6为从输出单元42输出的信号的波形的图。图6(a)表示振子42a未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的非佩戴状态的信号。
振子42a未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时,振子42a固有的共振频率直接作为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输出该频率的信号。该信号随经过时间以一定的比例衰减,而频率则与经过时间无关地保持一定。
图6(b)表示振子42a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的信号。如该图所示,在振子42a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即电容器时,由于振荡电路的共振频率变化,因此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不同于图6(a)。但是,伴随经过时间的信号的衰减率与图6(a)相同。
如此,在车辆侧装置30的判断部32a中,通过检测接收的佩戴解开信号的频率,能够判断检测开关27的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另外,若作为每个座椅的信号变化单元42b分别设置电容值不同的电容器,由于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下的图6的信号频率根据各电容器而不同,因此通过在判断部32a中判断这些频率,能够针对每个座椅分别容易地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
更详细地说明车辆侧装置30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动作。图7为车辆侧装置30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通信中的信号的图表。若在触发动作检测部33中,检测有触发动作,则车辆侧收发部31根据从控制部34输出的指示信号,从睡眠状态成为启动状态,从车辆侧装置30间歇性地发送多次馈电信号。另外,间歇性地发送馈电信号期间,车辆侧收发部31成为可接收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输出的信号的状态。
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响应来自车辆侧装置30的馈电信号,向车辆侧装置30间歇性地发送佩戴解开信号。在图7中,进行如下设定、即对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的信号,按照S1~S4赋予标记,其中S2的信号发送后,座椅安全带从非佩戴状态成为佩戴状态,S3的信号发送后,座椅安全带3从佩戴状态成为非佩戴状态。
在座椅安全带3从非佩戴状态成为佩戴状态时,检测开关27从断开变为导通,如前述,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输出的信号S3构成为频率不同于座椅安全带3非佩戴状态时的信号。即、图7的S3的信号不同于图6(a)所对应的S1或S2的信号,为图6(b)所对应的频率的信号。因此,车辆侧装置30的判断部32a能够识别出座椅安全带3处于佩戴状态。
另一方面,座椅安全带3从佩戴状态成为非佩戴状态,则检测开关27从导通变为断开,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输出的信号S4构成为频率不同于座椅安全带3佩戴状态时的信号。即、图7的S4的信号不同于S3,为与S1或S2相同频率的信号。因此,车辆侧装置30的判断部32a能够识别出座椅安全带3处于非佩戴状态。
图8为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的流程图。流程开始,则车辆侧装置30的控制部32检测有无触发动作(S1)。触发动作如前述由触发动作检测部33检测。若在S1中检测出触发动作,则使车辆侧收发部31成为可接收状态(S2)。若在S1中未检测出触发动作,则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重复S1的动作(S1-1)。若经过规定时间,则与产生触发动作的情况同样地,执行S2。
若车辆侧收发部31成为可接收状态,则从车辆侧收发部31发送调制的馈电信号(S3)。在此,如图7所示,间歇性地多次发送馈电信号。接着,在判断部32a中,对变量n加1(S4)。这是为了对发送馈电信号的次数进行计数。
在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中,如前述,若接收馈电信号则通过该馈电信号的电力提供对信号进行解调,从输出单元42输出检测开关27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连接状态所对应的佩戴解开信号,并由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41发送该佩戴解开信号(S5)。
若车辆侧收发部31接收来自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信号(S6),则判断部32a将变量n置零(S7)。另一方面,若车辆侧收发部31无法接收来自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32(判断部32a)进一步检测引擎的动作状态(S6-1),若动作则反复S3~S6。若在S6-1中引擎没有动作,则判断变量n是否小于规定值N、即馈电信号的发送次数是否到达规定数目(S6-2),若馈电信号的发送次数小于规定数目,则反复进行从S1起的动作,若馈电信号的发送次数为规定数目以上,则设定为产生错误(S6-3)。针对产生错误,通过车内的系统,在驾驶席的仪表盘等上显示状态。
若执行S7,接着,控制部32基于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接收的佩戴解开信号,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S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根据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所发送的佩戴解开信号的频率,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在此,若佩戴解开状态为表示“佩戴”的信号,则判断部32a判断为座椅安全带3处于佩戴状态(S9),反之,则判断部32a判断为座椅安全带3处于非佩戴状态(S10)。判断后的这些状态通过车内的系统,在驾驶席的仪表盘等上显示状态。若进行判断,则从最初起反复动作。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具有座椅安全带3的车辆1中,为了判断设置于可装卸的座椅2的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通过从车辆侧装置30向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馈电信号,提供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动作所需的电力,因此在座椅2侧无需设置电池,从而无需进行电池的交换,另外,能够按照任意的定时且以短时间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另外,通过仅设置根据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进行切换的检测开关27、以及由电容器构成的信号变化单元42b,便使从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发送的信号变化,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
在图5中,作为信号变化单元42b采用了电容器,但作为信号变化单元42b代替电容器采用电阻器亦可。将电阻器作为信号变化单元42b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开关27与振子42a形成连接状态,据此振荡电路中的阻抗变化,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不变,而衰减率变化。
图9为将信号变化单元42b设定为电阻器时的从输出单元42输出的信号的波形的图。图9(a)表示第一检测开关27处于断开状态,振子42a未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的未佩戴状态的信号,这与图6(a)相同。图9(b)表示第一检测开关27处于导通状态,振子42a连接于由电阻器构成的信号变化单元42b的状态、即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的信号。如该图所示,从输出单元42输出的信号与图9(a)的情况相比,伴随经过时间的衰减率较大。在车辆侧装置30的判断部32a中,通过检测来自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信号的衰减率,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
另外,针对座椅2,不仅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而且还能够判断有无就座。图10为可装卸的座椅2的斜视图。如该图所示,在座椅2的座面内设置有作为检测有无就座、即有无施加于座椅2的负荷的第二切换单元的座椅传感器50。座椅传感器50例如在感压橡胶薄板(gum sheet)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层叠电极片而成。
图11为通过电路图描述检测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以及座椅2的就座状态这两者时的、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构成的图。另外,在图11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座椅传感器50描述为单一的开关。
如图11所示,作为第二切换单元的座椅传感器50与构成第一切换单元的检测开关27并联地连接,由电阻器构成的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与座椅传感器50串联地连接。如此,在输出单元42中,并联地连接有接地的振子42a、接地的第一信号变化单元42b、以及接地的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
图11的情况下,通过检测开关27的导通断开,振子42a与信号变化单元42b的连接状态变化,据此输出的信号的频率变化,另一方面,根据座椅传感器50的输出变化,振子42a与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的连接状态变化,据此输出的信号的衰减率变化。另外,若就座于座椅2并佩戴座椅安全带3,则振子42a连接于信号变化单元42b以及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这两方,据此输出的信号变为频率以及衰减率都不同的信号。因此,车辆侧装置30通过检测来自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信号的频率以及衰减率,能够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与座椅2的就座状态这两方。
能够任意地选择针对信号变化单元42b以及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怎样组合电容器与电阻器。即、将信号变化单元42b设定为电阻器,将第二信号变化单元42c设定为电容器亦可,将两方都设定为电阻器,或者将两方都设定为电容器亦可。将两方设定为电阻器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彼此不同的电阻值的电阻器,能够根据这些的组合产生衰减率不同的四种模式的信号。同样地,将两方设定为电容器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彼此不同的电容值的电容器,能够产生频率不同的四种模式的信号。
为了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也能够采用RFID。图12为采用RFID的车辆侧装置30以及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框图。如该图所示,在车辆侧装置30中,作为车辆侧收发部设置有RFID读写器60。RFID读写器60由控制部61控制信号的收发。控制部61与触发动作检测部63与输出部62连接。
在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中,作为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设置有RFID标签70。RFID标签70包含调制解调部71、整流部72、控制部73、存储器74以及A/D(模数)转换器75。在控制部73上,连接有切换单元即检测开关27。另外,在A/D转换器75上,连接有座椅2的座椅传感器50。另外,检测开关27为单纯地切换导通断开的开关的情况下,不需要A/D转换器75。
在图12中,也通过来自车辆侧收发部即RFID读写器60的馈电信号,对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提供电力,控制部73根据检测开关27的状态检测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并且根据经由A/D转换器75的座椅传感器50的状态,检测座椅2的就座状态,将这些信息包含于发送信号并发送至车辆侧装置30。在接收到来自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的信号的车辆侧装置30中,从输出部62输出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状态以及座椅2的就座状态,输出的该信息通过车内的系统显示于驾驶席的仪表盘等。
如此,通过采用RFID读写器60以及RFID标签70,在座椅2一侧(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无需设置电池,因此无需进行电池的交换,并且能够按照任意的定时判断座椅安全带3的佩戴解开状态以及座椅2的就座状态,另外,能够使装置构成简易化,并谋求低成本化。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安全带,说明了装备于在车辆室内设置的三行座椅中最后一行的可装卸的座椅2的例子,但能够适用于不装卸的最前一行的座椅(驾驶席以及副驾驶席)或其后一行的座椅也是不言自明的。另外,在座椅安全带侧装置40上,搭载电池的情况下,无需上述的馈电信号。如此,本发明的适用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其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能够多种多样地适用。

Claims (7)

1.一种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
座椅安全带,设置于座席;以及
车辆侧装置,与该座椅安全带侧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判断该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所述座椅安全带包括:
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在接收了所述车辆侧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信号时,将表示所述座椅安全带是否处于佩戴状态的佩戴解开信号发送至所述车辆侧装置;以及
输出单元,向该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输出所述佩戴解开信号;
所述车辆侧装置包括:
车辆侧收发部,向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发送所述请求信号,并且接收所述佩戴解开信号;以及
控制部,对该车辆侧收发部进行控制以使该车辆侧收发部输出所述请求信号,并且基于所述佩戴解开信号判断所述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具有射频电路部,所述输出单元具有与所述射频电路部连接的共振电路部,在该共振电路部中,接地的振子与接地的信号变化单元并联连接,并且该共振电路部具有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切换所述振子与所述信号变化单元的连接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变化单元由彼此并联连接的第一信号变化单元以及第二信号变化单元构成,所述切换单元由与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串联连接的第一切换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串联连接的第二切换单元构成,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设置于所述座椅安全带,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设置于所述座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变化单元由电容器和电阻器中的某一方构成,所述第二信号变化单元由电容器和电阻器中的另一方构成。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侧装置包括检测与判断所述座椅安全带的佩戴状态的定时对应的触发动作的触发动作检测部,该触发动作检测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该控制部在被输入来自所述触发动作检测部的信号时,对所述车辆侧收发部进行指示以使该车辆侧收发部输出所述请求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侧收发部由射频识别读写器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侧收发部与输出单元由射频识别标签构成,该射频识别标签与所述切换单元连接。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单元由检测开关构成,该检测开关设置于构成所述座椅安全带的带扣部内。
CN201310124356.1A 2012-05-23 2013-04-11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Active CN1034197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7902A JP5846497B2 (ja) 2012-05-23 2012-05-23 シートベルトを備えた車両
JP2012-117902 2012-05-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9744A true CN103419744A (zh) 2013-12-04
CN103419744B CN103419744B (zh) 2016-06-29

Family

ID=4844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4356.1A Active CN103419744B (zh) 2012-05-23 2013-04-11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88211B2 (zh)
EP (1) EP2666681A1 (zh)
JP (1) JP5846497B2 (zh)
CN (1) CN10341974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4792A (zh) * 2015-05-11 2017-01-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未系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06781247A (zh) * 2016-12-20 2017-05-3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安全带佩戴监测系统
CN107919019A (zh) * 2017-11-28 2018-04-17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违章检测方法和系统、安全带
CN110356286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用检测系统
CN111976627A (zh) * 2019-05-23 2020-11-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座椅单元
CN112277874A (zh) * 2019-07-23 2021-01-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载通信系统
CN112550211A (zh) * 2014-04-28 2021-03-26 株式会社宇信安全系统 座位安全带佩戴检测模块及利用其的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44778A (ja) * 2014-02-04 2015-08-1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検知装置
JP2018025980A (ja) * 2016-08-10 2018-0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検知装置及び検知制御方法
JP6956571B2 (ja) * 2017-09-05 2021-11-02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用無線給電システム
US10053054B1 (en) * 2017-09-12 2018-08-21 Preemptec Corporation Child car seat for lock-in prevention
JP6734831B2 (ja) * 2017-10-04 2020-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検出機器及び検出システム
WO2019161087A1 (en) 2018-02-17 2019-08-22 Cts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belt buckle with wireless latch sensor
JP7094623B2 (ja) * 2018-04-09 2022-07-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検出器及び車両用検出システム
JP7152190B2 (ja) 2018-05-28 2022-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検出機器及び検出システム
KR20210073683A (ko) * 2019-12-10 2021-06-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벨트 모듈
KR20230035861A (ko) 2021-09-06 2023-03-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벨트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599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Robin Stevenson Seat belt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US20070096891A1 (en) * 2005-10-17 2007-05-03 Sheriff Michael L RFID buckle closure and presence sensor system for safety childseat
US2007013917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Lear Corporation Wireless buckle-up detection using rf technology
US20070221428A1 (en) * 2006-02-21 2007-09-2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elt buck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085612A (zh) * 2006-06-09 2007-1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09008949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Device for detecting vehicle seat occupancy
US20090160616A1 (en) * 2007-12-12 2009-06-25 Tk Holdings Inc. Seat bel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3232B2 (ja) * 1995-12-27 2003-11-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未装着警告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着管理装置
DE10037260C2 (de) * 2000-07-28 2002-07-04 Van Riesen Gmbh U Co Kg Ein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Schließstellung mindestens eines Schlosses eines Aufsatzkindersitze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000701B2 (ja) * 2007-02-27 2012-08-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磁界アンテナ回路
JP2008238947A (ja) 2007-03-27 2008-10-0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を備えた車両
JP2009090962A (ja) * 2007-09-18 2009-04-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トベルト装着情報出力システム、車両用シート及び車両
JP2009292230A (ja) * 2008-06-03 2009-12-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座席情報取得装置
JP2010154195A (ja) * 2008-12-25 2010-07-08 Alps Electric Co Ltd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トランスポン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9599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Robin Stevenson Seat belt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US20070096891A1 (en) * 2005-10-17 2007-05-03 Sheriff Michael L RFID buckle closure and presence sensor system for safety childseat
US20070139173A1 (en) * 2005-12-21 2007-06-21 Lear Corporation Wireless buckle-up detection using rf technology
US20070221428A1 (en) * 2006-02-21 2007-09-27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elt buck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1085612A (zh) * 2006-06-09 2007-12-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09008949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Device for detecting vehicle seat occupancy
US20090160616A1 (en) * 2007-12-12 2009-06-25 Tk Holdings Inc. Seat belt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0211A (zh) * 2014-04-28 2021-03-26 株式会社宇信安全系统 座位安全带佩戴检测模块及利用其的检测方法
CN106274792A (zh) * 2015-05-11 2017-01-0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未系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06781247A (zh) * 2016-12-20 2017-05-31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安全带佩戴监测系统
CN107919019A (zh) * 2017-11-28 2018-04-17 武汉万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违章检测方法和系统、安全带
CN110356286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用检测系统
CN111976627A (zh) * 2019-05-23 2020-11-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座椅单元
CN111976627B (zh) * 2019-05-23 2023-08-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和座椅单元
CN112277874A (zh) * 2019-07-23 2021-01-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车载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14223A1 (en) 2013-11-28
JP5846497B2 (ja) 2016-01-20
EP2666681A1 (en) 2013-11-27
US8988211B2 (en) 2015-03-24
JP2013244766A (ja) 2013-12-09
CN103419744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9744A (zh) 具有座椅安全带的车辆
US201201365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and controlling vehicle operations in response thereto
EP3243672B1 (en)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state of tire and providing an alarm and a smart tire therewith it
US20160332597A1 (en) Control system
US7383911B2 (en) Wireless seatbelt buckle switch harvesting energy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70221428A1 (en) Belt buck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329215C (zh) 轮胎气压监视系统
LU93261B1 (en) Seat Belt Status Monitoring System
US7642907B2 (en) Wireless buckle-up detection using RF technology
EP2216756A2 (en) Mobile device for vehicle keyless entry system
CN105917661B (zh) 车辆通信装置
CA2597547C (en) Tire administration system
CN105900463A (zh) 用于移动装置的车内定位的设备和方法
US9908509B2 (en) Portable device
US11298990B2 (en)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JP2018177140A (ja) 車両用検出システム
WO2005123422A1 (ja) タイヤ管理システム
US2009005805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seat position
CN106056703A (zh) 示出针对车辆已授权的认证媒介的提示
CN107074199A (zh) 车载通信系统及车载设备
US202102172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Vehicle
CN102612441A (zh) 发送轮胎状态相关信息的发送装置以及轮胎状态监测系统
US8395493B2 (en)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ir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thereof,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266954B2 (en) Tire pressure in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operating with high and low frequency clocks
US11390125B2 (en) Wheel registration apparatus and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