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7886A -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7886A
CN103417886A CN2013104039716A CN201310403971A CN103417886A CN 103417886 A CN103417886 A CN 103417886A CN 2013104039716 A CN2013104039716 A CN 2013104039716A CN 201310403971 A CN201310403971 A CN 201310403971A CN 103417886 A CN103417886 A CN 103417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coug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39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7886B (zh
Inventor
梁怡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梁怡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梁怡芃 filed Critical 梁怡芃
Priority to CN2013104039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78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7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7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7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78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为:苦杏仁、石膏、甘草、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桔梗、白芍、远志、旋覆花、薤白、蒲公英、五味子、紫苏子、茯苓、桂枝、桑叶、蛤壳、葶苈子、化橘红、浮海石、阿里红、青黛、淫羊藿、蝙蝠草、半夏曲、射干。本发明具有散寒镇咳祛痰定喘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促哮喘喉中发痒痰涎壅盛胸膈满闷老年痰喘。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或)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哮病”。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广泛开展的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现代化研究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研究:自《内经》始,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症状、病因病机就有较多相关的描述。《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秦景明《症因脉治》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巢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注::“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热,背痛腰疼,咳剧则目泣自出,咳甚则振振身动,世俗所谓吼喘病也。”可见,历代医家多认可哮病的“夙根”学说,认为痰饮伏肺为哮之“夙根”。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哮病的诊断疗效标准,该标准亦认为哮病系宿痰伏肺,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吼中痰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肺、脾、肾三脏亏虚,风痰伏藏于内。中医认为哮症病因主要是内有宿痰,复感外邪,先天不足,脾肾阳虚。哮喘始发于肺,波及于脾,影响于肾。哮喘患者体质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风咳理论认为变异型哮喘所致的咳嗽与中医单纯的外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逆作咳不同,也与咳喘宿痰内伏于肺有别。其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邪阻肺络,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所致;亦有研究认为本病病机为风痰胶结伏肺,风痰内蕴,肺失宣肃。临床诊断: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的错误,不仅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痛苦,经济上的付出也白白浪费掉。并且他们会经常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对哮喘病没有治疗作用,反复使用容易造成耐药。当然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生素会有效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肺功能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哮喘的发病机制包括: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包括: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神经调节失常、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及其相互作用等。
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80%。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其代价会更高。
哮喘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手段,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其他哮喘触发因素,规范化的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及患者教育。(一)常用药物简介治疗哮喘的药物可以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控制药物:是指需要长期每天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其中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全身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须与吸入激素联合应用)、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
缓解药物:是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其中包括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激素、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及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西药虽能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但由于毒副作用大,令患者难于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组合物,但精选气味平和的中药,使中药制剂的气味并不浓烈,适合口感。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苦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甘草10~25份,前胡10~25份,百部10~20份,紫菀10~25份,款冬花10~30份,桔梗10~20份,白芍10~25份,远志10~20份,旋覆花10~20份,薤白10~25份,蒲公英10~25份,五味子10~30份,紫苏子10~30份,茯苓10~30份,桂枝10~30份,桑叶10~20份,蛤壳10~20份,葶苈子10~20份,化橘红10~20份,浮海石10~20份,阿里红10~20份,青黛10~25份,淫羊藿10~20份,蝙蝠草10~20份,半夏曲10~25份和射干10~25份。
所述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组合物,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苦杏仁10~15份,石膏10~15份,甘草10~15份,前胡15~20份,百部15~20份,紫菀10~25份,款冬花10~20份,桔梗10~15份,白芍10~20份,远志10~15份,旋覆花15~20份,薤白10~20份,蒲公英15~25份,五味子15~20份,紫苏子20~30份,茯苓15~30份,桂枝10~25份,桑叶10~15份,蛤壳10~15份,葶苈子15~20份,化橘红15~20份,浮海石10~15份,阿里红10~20份,青黛10~25份,淫羊藿10~15份,蝙蝠草10~20份,半夏曲10~20份,射干10~15份。
所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为:苦杏仁10~20份,石膏15~20份,甘草15~25份,前胡15~25份,百部10~20份,紫菀15~20份,款冬花20~30份,桔梗15~20份,白芍20~25份,远志15~20份,旋覆花10~15份,薤白20~25份,蒲公英10~15份,五味子10~30份,紫苏子10~20份,茯苓10~15份,桂枝20~30份,桑叶15~20份,蛤壳10~20份,葶苈子10~20份,化橘红10~15份,浮海石10~20份,阿里红15~10份,青黛15~20份,淫羊藿15~20份,蝙蝠草10~15份,半夏曲20~25份,射干15~25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所述制备步骤包括:
a、取苦杏仁、甘草、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提取2-5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
b、所述步骤a得到的药渣和其他原料药加60-90%乙醇,浸泡0.5-1.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第一次加5-10倍量,第二次加5-10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过液备用;将上述滤过液合并滤过,将滤过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醇沉两次,调乙醇浓度60-9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得浸膏;
c、取所述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所述步骤a的挥发油及植物油适量,植物油占所述浸膏和所述挥发油总质量的1%-3%,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即得。
所述步骤a中,苦杏仁、甘草、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所含挥发油的提取,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
所述步骤b中,提取方法可采用膜分离技术、超滤、醇沉、高速离心或大孔树脂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喷雾剂的制备步骤为:取所有所述原料药加5-7倍量的水浸泡30~45分钟,加热煮30~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a,滤渣备用;滤渣加5-7倍量的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5~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b,滤渣备用;滤渣再加5-10倍量的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5~5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c;合并煎煮液a、煎煮液b、煎煮液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08,过滤、静置30~36小时,得浓缩液;然后将冰片、薄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将上述浓缩液、结晶物和10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8~10天,过滤、静置,取上清液装入医用喷雾器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喷雾剂的使用办法,使用时将盛有喷雾剂的喷雾剂瓶对准咽喉部位喷射即可,每次2~3下,一日三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小儿遗尿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药物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或贴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7天为一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丸剂、胶囊剂或片剂使用时,一日三次,每7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具有散寒镇咳祛痰定喘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促哮喘喉中发痒痰涎壅盛胸膈满闷老年痰喘等症状;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组合物,但精选气味平和的中药,使中药组合物的气味并不浓烈,适合口感。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医文献中,《金匮要略》对哮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剂已有记载。哮喘之名见于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元代朱丹溪认为哮证“专主于痰”,并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邪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鉴别。《景岳全书》对哮病的治疗从朱丹溪之说,并指出:“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清代《证治汇补》把本病的病机精辟地归纳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均可参考此病辨证施治。发作性痰鸣气急的疾患。简称哮。见《医学正传·哮喘》。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治宜培补脾肾。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虚实挟杂,扶正与祛邪并用。
哮的病因以痰为主,痰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津液凝聚而成。痰伏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多种诱因而引起发作。哮证的特点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为多,发时痰鸣有声,气促不能平卧。发作短者仅数分钟,或几小时,甚者持续数天。发作前可有如鼻喉作痒,喷嚏流清涕,呼吸不畅,胸中窒塞,嗳气,呕吐,情绪不宁等先兆症状。
中药外敷疗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著的《外台秘要》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载的医疗方法都涉及到了中药外敷疗法。由于经络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的作用,所以不但能治疗局部病变,而且还可通过外敷达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目的。药物通过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作用,经过皮肤透入,激发经脉之气,促进脏腑气血运行,起到治疗作用;皮肤较薄,神经、血管比较丰富,因此有较强而迅速的吸收能力,有良好的感受和传导功能,当用适宜的药物施治于时,均能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改善内脏及组织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中药外敷集热疗、药疗、灸疗于一体,同时避免了口服和注射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且药效持久,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因素的干扰和降解作用,减少个体差异,起效快,药效强,无创伤,无痛苦,使用方便。
方中苦杏仁、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桔梗、旋覆花、紫苏子、葶苈子均为清火化痰,宣肺止咳的良药,用于治疗各种喘证,哮证。白芍养血补虚,可以扶助正气,以抵外邪。远志可安神定志,一般说来,哮喘的病人优于疾病的侵袭,心理恐惧,且不能仰卧休息,远志可以安神凝心。薤白,胸脘痞闷;咳喘痰多。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治肺虚喘咳,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利湿化痰。茯苓可健脾安神,补助正气。桂枝为温经通阳,解表散寒之药,即可祛邪有可扶正。蛤壳清肺化痰主治:痰热咳嗽。化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浮海石,清肺热,化老痰。主治:肺热咳嗽、老痰积块。阿里红,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青黛清热解毒,泻火定惊,用于血热吐衄,胸痛咳血。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半夏曲可燥湿化痰,用于各种痰证。射干,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蝙蝠草,清热凉血,接骨。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甘草再此即可化痰又可调和诸药药性。诸药配伍可以达到迅速散寒镇咳祛痰定喘的功效。
苦杏仁,杏仁,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杏仁苦温宣肺,润肠通便、仅适宜于风邪、肠燥等实证之患。凡阴亏、郁火者,则不宜单味药长期内服。如肺结核、支气管炎、慢性肠炎、干咳无痰等症禁忌单味药久服。用于咳嗽气喘。本品主入肺经。味苦能降,且兼疏利开通之性,降肺气之中兼有宣肺之功而达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用于多种咳喘病证。如风寒咳喘,配伍麻黄、甘草,以散风寒,宣肺平喘,即三拗汤。风热咳嗽,配伍桑叶,菊花,以散风热,宣肺止咳,如桑菊饮。燥热咳嗽,配伍桑叶、贝母、沙参,以清肺润燥止咳,如桑杏汤。肺热咳喘,配伍石膏等以清肺泄热,宣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杏仁味苦下气,且富含脂肪油。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故杏仁有润肠通便之功能。
石膏,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称为生石膏,经过煅烧、磨细可得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煅石膏)。石膏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疮。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浴汤。治伤寒头疼如裂。和葱煎茶,去头疼。治天行狂热,头风旋,下乳,揩齿益齿。除胃热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疼,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疼。自《本草纲目》1、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的证候。2、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3、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4、用于湿疹,疮疡溃后不敛,水火烫伤。
甘草,性味味甘,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毒、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药理性质: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百部,性味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1.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及等同用。2.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出自《本草经集注》。1.陶弘景:百部,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
紫菀,性温,味苦、辛。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用于治疗慢性咳嗽气喘。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1、《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2、《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3、《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4、《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5、《本经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嘛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与紫参同功。
款冬花,化痰止咳。有镇咳下气,润肺祛痰的功能。主治:咳嗽,气喘,肺痿,咳吐痰血等症。《本草衍义》载“款冬花,春时,人或采以代蔬。”款冬嫩叶柄和嫩花苔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款冬性味辛温,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治咳逆喘息,喉痹等。《名医别录》载“主消渴,喘息呼吸。”《日华子本草》载“润心肺,益五脏,除烦,补劳劣,消痰止咳,肺瘘吐血,心虚惊悸,洗肝明目及中风”。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症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本草衍义》:治肺痈。《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李杲)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远志,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并被视为养命要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癫痫惊狂,痉挛抽搐,痈疽疮毒。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2.《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3.《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4.《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坚壮阳道,主梦邪。5.《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6.王好古:治肾积奔豚。7.《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8.《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癎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9.《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10.《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经》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11.《本草汇言》:沈则施曰:远志同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镇惊;同半夏、胆星、贝母、白芥子能消惊痰;同牙皂、钩藤、天竺黄能治急惊;同当归六黄汤能止阴虚盗汗;同黄芪四君子汤,能止阳虚自汗。独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气,心气不舒。独一味酿酒,能治痈疽肿毒,年久疮痍,从七情郁怒而得者,服之渐愈。
旋覆花,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胃;大肠经。主治: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该品苦降辛开,降气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满。治寒痰咳喘,常配苏子、半夏;若属痰热者,则须配桑白皮、瓜蒌以清热化痰;若顽痰胶结,胸中满闷者,则配海浮石、海蛤壳等以化痰软坚。噫气,呕吐。该品又善降胃气而止呕噫。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鞕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薤白,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1.《本草图经》: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故断赤下方取薤白同黄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2.《本草衍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3.《汤液本草》: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4.《本经逢原》:薤白,《本经》治金疮疮败,亦取辛以泄气,温以长肉也。5.《长沙解药》:肺病则逆,浊气不降,故胸膈痹塞;肠病则陷,清气不升,故肛门重坠。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其诸主治:断泄痢,除带下,安胎妊,散疮疡,疗金疮,下骨鲠,止气痛,消咽肿,缘其条达凝郁故也。6.《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功用有类于韭,但韭则入血行气及补肾阳,此则专通寒滞及兼滑窍之为异耳。7.《本经》:主金疮疮败。8.《别录》: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9.《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喉不下者,食之则去。10.《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风。11.《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12.《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者食之。13.《本草图经》: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14.《本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15.《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入脾、胃、肾三经。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的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雀斑。
五味子,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一般搭配硒制作养肝片,有保肝护肝功能。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五味子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收止咳平喘的效果,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萸肉等同用。用于津少口渴、体虚多汗等症。本品能生津止渴、固涩敛汗。常可配麦冬、生地、天花粉等用治津少口渴;可配党参、麦冬、浮小麦、牡蛎等治体虚多汗,无论阳虚自汗,阴虚盗汗,均能应用。用于精滑不固,小便频数,久泻不止等症。五味子能益肾固精、涩肠止泻。治梦遗滑精、小便频数等症,可与桑螵蛸、菟丝子等同用;治久泻,可与补骨脂、肉豆蔻等同用。
紫苏子,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又叫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性味辛,温。无毒。入肺、大肠经。具有下气,清痰,润肺,宽肠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1)抗氧化性,(2)抗病毒活性,(3)抗炎作用,(4)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5)抗菌。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抗菌等功效。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降胃酸,对消化道溃疡有预防效果;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多方面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能使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并有镇静的作用。
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腹痛;症瘕结块;胸痹;心悸;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蓄水,水肿,心悸,奔豚。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2)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煦,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①《本经》:除寒热,出汗。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③《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蛤壳,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科属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1.蛤壳《圣惠方》:“细研。”《普济方》:“研如面。”“水飞”。《本草害利》:“宜生捣碎用。”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碾粉。2.煅蛤壳《圣济总录》:“烧通赤研细。”《直指方》:“烧灰存性,为末。”《本草蒙筌》“宜火煅作(爆),勿和剂煎汤。”现行,取净蛤壳,置无烟的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临床运用:用于痰火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瘰疬瘿瘤,胃痛吞酸;外治湿疹,烫伤。
葶苈子,葶苈子,性味辛,温。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归经:肺经;心经;肝经;胃经;膀胱经。功能: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利水消肿宜生用;治痰饮喘咳宜炒用;肺虚痰阴喘咳宜蜜炙用。葶苈子出自《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凡使葶苈子勿用赤须子,真相似,只是味微甘苦,葶苈子入顶苦。《名医别录》:葶苈,生藁城平泽田野。立夏后采实阴干。陶弘景:葶苈,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则公荠,子细黄,至苦,用之当熬。《蜀本草》:葶苈,苗似荠,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黄,角生子黄细,五月熟,采之暴干。《本草图经》:葶苈,今京东、陕西、河北州郡皆有之,曹州者尤胜。初春生苗叶,高六、七寸,有似荠,根白,枝茎俱青,三月开花微黄,结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长,黄色。立夏后采实暴干。
化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哎恶痞闷。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久咳、气管炎、哮喘中老年人长年久咳或哮喘服用橘红为首选。食积伤酒、化普理气,抽烟喝酒人士之佳品,烟酒对肺胃肝及喉咙损伤最大,同时居住在城市汽车及工业废气居多,长久吸入过量后容易导致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发炎。常服用化橘红便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这些人体器官的损害。呕吐呃逆、饮食积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浮海石,性味:咸、寒功用:清肺热,化老痰。主治:肺热咳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等证。1.朱震亨:海石,治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2.《纲目》:浮石,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3.《本草拾遗》:水花主渴,远行山无水处,和苦栝楼为丸,朝预服二十丸,永无渴。4.《本草衍义》:石花,白色,圆如覆大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细文起。铮铮然有声,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世亦难得。其体甚脆,不禁触击。5.《纲目》:浮石,乃江海间细砂水末凝聚,日久结成看,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唆案,白色体虚而轻。海中者昧咸,入药更良。
阿里红,主治温肺化痰,降气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消肿,利尿,解蛇毒。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夏、秋采收,除去粗皮晒干。苦白蹄,又名:药用层孔。菌盖马蹄形,通常拳头大或更大,白色至淡黄色,初期表面具光滑的薄皮,后渐开裂变粗糙,有时有同心环带,边缘钝;菌肉软,粉白色,疏松质轻,老时易碎;菌管白色,多层。孢子无色,光滑,卵形。生于松及落叶松的树干上。分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化学成份:含多种三萜和甾体化合物,其中主要是齿孔酸和去氢齿孔酸。其他尚分得齿孔醇、齿孔二醇、齿孔醛、硫色多孔菌酸、麦角甾四烯-4,6,8(14),22-酮-3、麦角甾醇、角鲨烯、乙酸齿孔醇酯、3α-羟基-4,4,14α-三甲基-Δ2-5α-娠烯-20-酮、去氢齿孔酮酸等。性味甘苦,性温,无毒。
青黛,青黛,性味:性寒味咸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主治: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筋键骨。阳痿遗精;虚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治阳痿遗泄,可配仙茅、山萸肉、肉苁蓉等品;治腰膝痿软,可配杜仲,巴戟天、狗脊等品。2.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治风湿痹痛偏于寒湿者,以及四肢麻木不仁或筋骨拘挛等,可与威灵仙、巴戟天、肉桂、当归、川芎等配伍。
蝙蝠草,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外用治跌打骨折。蝴蝶草、飞锡草、月见罗藟草。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L.f.)Bahn.f.[Lourea vespertilionis(L.)Desv.;Hedysarum vespertilionis L.],以全草入药。分布广西、广东、海南岛。性味微苦,凉。主治清热凉血,接骨。
半夏曲,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射干,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1.《本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2.《别录》:"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3.陶弘景:"疗毒肿。"4.《药性论》:"治喉痹水浆不入,通女人月闭,治疰气,消瘀血。"5.《日华子本草》:"消痰,破症结,胸膈满,腹胀,气喘,痃癖,开胃下食,消肿毒,镇肝明目。"6、《珍珠囊》:"去胃中痈疮。"7.《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8.《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9.《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洗肿,拔毒散血,跌打亦用。"10.《分类草药性》:"治妇人白带。"11.《南京民间药草》:"根茎、花和种子,泡酒服,治筋骨痛。"12.《本草衍义补遗》:"射干,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便毒,此足厥阴湿气,因疲劳而发,取射干三寸,与生姜同煎,食前服,利三、两行效。又治喉痛,切一片,噙之效。"13.《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矣。"14.《本草经疏》:"射干,苦能下泄,故善降;兼辛,故善散。故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胸中邪逆。既降且散,益以微寒,故主食饮大热。《别录》、甄权、《日华子》、寇宗奭、洁古(诸家所)主,皆此意也。丹溪主行太阴、厥阴之积痰,使结核自消甚捷。又治足厥阴湿气下流,因疲劳而发为便毒,悉取其泄热散结之力耳。""射干虽能降手少阳,厥阴相火,泄热散结消肿痛,然无益阴之性,故《别录》云久服令人虚。"
实施例1喷雾剂
本发明喷雾剂的制备过称为:将所述原料药苦杏仁1000份,石膏1500份,甘草1200份,前胡1000份,百部1800份,紫菀2000份,款冬花1400份,桔梗1600份,白芍1200份,远志1600份,旋覆花1600份,薤白1200份,蒲公英1800份,五味子2000份,紫苏子1200份,茯苓1600份,桂枝2100份,桑叶1500份,蛤壳1400份,葶苈子1600份,化橘红1200份,浮海石1400份,阿里红1500g,青黛1200份,淫羊藿1600份,蝙蝠草1300g,半夏曲1400份和射干1000份,加6倍量的水浸泡30分钟,加热煮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a,滤渣备用;滤渣加7倍量的水第二次加热,煮沸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b,滤渣备用;滤渣再加8倍量的水,第三次加热煮沸5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c;合并煎煮液a、煎煮液b、煎煮液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浓缩液;过滤、静置36小时,得浓缩液;然后将冰片1000g、薄荷1000g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将浓缩液、结晶物和10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10天,过滤,静置,取上清液装入医用喷雾器中。
实施例2胶囊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苦杏仁1200g,甘草1800g,前胡1000g,百部1500g,紫菀2000g,款冬花1000g,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提取2-5小时的挥发油,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将药渣和其他原料药物石膏1400份,桔梗1500份,白芍1800份,远志1200份,旋覆花1200份,薤白1600份,蒲公英1800份,五味子1200份,紫苏子2000份,茯苓1200份,桂枝1600份,桑叶1300份,蛤壳1700份,葶苈子1500份,化橘红1200份,浮海石1800份,阿里红1000g,青黛1400份,淫羊藿1200份,蝙蝠草1400g,半夏曲1000份和射干1500份,加80%乙醇,浸泡1小时,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7倍量,第二次加8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过液备用;将上述滤过液合并滤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醇沉两次,调乙醇浓度60-9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得浸膏。取上述浸膏,加入挥发油及植物油适量,植物油占挥发油和浸膏总质量的2%,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装入胶囊壳中。
实施例3片剂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过称为:取苦杏仁1000份,石膏1800份,甘草1200份,前胡1600份,百部1200份,紫菀2000份,款冬花1400份,桔梗1500份,白芍1200份,远志1400份,旋覆花1800份,薤白2000份,蒲公英1200份,五味子1500份,紫苏子1000份,茯苓1400份,桂枝1500份,桑叶1200份,蛤壳1800份,葶苈子1000份,化橘红1500份,浮海石1600份,阿里红1200g,青黛1000份,淫羊藿1400份,蝙蝠草1500g,半夏曲1200份和射干1800份;先将原料药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药渣备用;再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合并上述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1.06(20℃);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4贴敷剂
本发明外用贴敷剂的制备过程为:取苦杏仁1700g,石膏1200g,甘草1200g,前胡1800g,百部1000g,紫菀1300g,款冬花1000g,桔梗1500g,白芍1200g,远志1500g,旋覆花1800g,薤白1000g,蒲公英1700g,五味子1500g,紫苏子1500g,茯苓1200g,桂枝2000g,桑叶1200g,蛤壳1700g,葶苈子1800,化橘红1000g,浮海石1700,阿里红1200g,青黛1000g,淫羊藿1200g,蝙蝠草1500g,半夏曲1200g,射干1700g,粉碎成细粉,用姜汁将其调成糊状,使用时可将药物涂到肺俞、天突、膻中、云门等穴位,并用一次性胶贴贴于穴位。
药理药效学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报告
试验方法一:以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为对象,取20只生命体征相同健康的小白鼠进行试验,将20只小白鼠分为五组,一组空白组和四组试验组,分别对四组试验组的4只小白鼠进行喂食胶囊剂,将胶囊剂混入饲料或者饮水中灌食,第一组喂食临床日常用量的1倍剂量,第二组喂食2倍剂量,三组喂食3倍剂量,4组喂食4倍剂量,然后观察各组,通过24小时后的观察,16只接受试验的小白鼠与4只未接受试验的小白鼠一样,仍然健康,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毒性试验显示,该药不具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试验方法二:以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为对象,取20只生命体征相同健康的小白鼠进行试验,雌雄参半,将2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五组,一组空白组和四组试验组,分别对四组试验组的4只小白鼠进行喂食片剂,第一组喂食临床日常用量的1倍剂量,第二组喂食2倍剂量,三组喂食3倍剂量,4组喂食4倍剂量,然后观察各组,通过24小时后的观察,16只接受试验的小白鼠与4只未接受试验的小白鼠一样,仍然健康,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毒性试验显示,该药不具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
2、长期毒性试验报告
以本发明实施例1的喷雾剂为对象,取30只成熟的生命体征相同的大鼠作为对象,雌雄参半,将其随机划分为5个组,1个空白组和4个试验组,将喷雾剂混入大鼠的饲料中对4组试验组进行喂食。实验一组喂食临床日常剂量的一倍,试验二组喂食临床剂量的二倍,试验三组喂食临床剂量的三倍,试验四组喂食临床剂量的四倍。用药进行30天,通过比较用药前、用药30天、以及停药30天后的大鼠的行为、血液、内脏等变化,来进行药物的毒性检测。数据如下:
Figure BDA0000378620390000201
Figure BDA0000378620390000211
Figure BDA0000378620390000221
Figure BDA0000378620390000241
通过上述试验,可以得知,该药物不具有长期毒性,也就是不具有在体内蓄积毒性的特点。
3、过敏试验报告
试验方法:以本发明实施例4的贴敷剂为对象,取30只生命体征相同的小白鼠进行试验,雌雄参半,并且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和试验组,取临床剂量贴敷剂的正常值的剂量来对试验组的15只小白鼠进行肺俞贴敷,每天一次,连续7天,然后对比空白组和试验组的生命体征。
对照组 试验组
皮肤 皮肤正常 皮肤未出现不正常的过敏现象
行为 行为正常 行为举止正常
内脏 内脏各器官正常 内脏各器官正常
试验组的皮肤以及生命特征并无过敏反应。证明,该药物不具有过敏效应。
1临床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共计1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00例,女性患者为80例,其中年龄分布为28岁以下30人,28-48岁50人,48岁以上100人,呈现出较明显的年龄增长趋势。患者中表现出的症状有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或者有胸痛的症状。将该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划分为100例为治疗组,80例为对照组进行试验。
1.2疗效标准
治愈:支气管哮喘痊愈,并发症消除;有效:支气管哮喘明显得到改善,并发症减轻;无效:病症均未得到改善
1.3治疗方法
1.3.1将100例治疗组进行随机分组,分为1-4组,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4的不同制剂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
治疗一组:对该组的25人使用喷雾剂进行治疗。使用时将盛有浓度为0.4%的喷雾剂的喷雾剂瓶对准患者咽喉部位喷射即可,每次2~3下,一日三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1-3个疗程。用药停止后,对患者进行诊治,有23例患者得到治愈,1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无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为出现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跟进半年,无复发。
治疗二组:对该组的25人使用胶囊剂进行治疗。一日三次,每粒0.4g,每次2粒,每7天为一疗程,治疗进行2-3个疗程。用药停止后,对患者进行诊治,有24例患者得到治愈,0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无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为出现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跟进半年,无复发。
治疗三组:对该组的25人使用片剂进行治疗。一日三次,每次2片,每片剂量为0.5g,每7天为一疗程,治疗进行1-3个疗程。用药停止后,对患者进行诊治,有23例患者得到治愈,0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2例患者无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为出现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跟进半年,无复发。
治疗四组:对该组的25人使用贴敷剂进行治疗。每次使用时将6g的药物涂到患者的肺俞、天突、膻中、云门等穴位,并用一次性胶贴贴于穴位,一日一贴,7天一个疗程,治疗进行1-3个疗程。用药停止后,对患者进行诊治,有23例患者得到治愈,1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无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为出现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跟进半年,无复发。
1.3.2将对照组的8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两个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
对照一组:对该组的40例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进行治疗。每次吸入100~200μg,即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治疗进行两周。用药时,效果明显,34例患者可瞬间缓解症状,3例患者有改善,3例症状无改善,在用药过程中10例患者出现肌肉震颤,外周血管舒张及代偿性心率加速,头痛,不安,过敏反应。跟进半年,效果趋向减弱。
对照二组:对该组的40例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使用气雾吸入,每次40~80μg,1日4~6次,治疗进行1个月。治疗后29例治愈,6例症状缓解,5例症状无改善,在治疗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口苦或口干、鼻干等症状。跟近半年,有5例患者复发,其他患者药效减弱。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得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与传统西药相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复发作用小的特点。
2具体病例
病例1:孙某,女,50岁,患有支气管哮喘已有四年,症状表现为胸痛、喘息等,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喷雾剂进行治疗。将盛有浓度为0.4%的喷雾剂的喷雾剂瓶对准患者咽喉部位喷射,每次2~3下,一日三次,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进行3个疗程,服药过程中未出现不良症状,且停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半年后无复发。
病例2:刘某,男,20岁,患有支气管哮喘已有一年,常年咳嗽、胸痛,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进行治疗。一日三次,每片剂量为0.5g,每次2片,每7天为一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服药过程中,未出现不适感觉,服药之后,症状明显治愈,恢复健康状态,并且后期跟进观察半年,没有再复发。
病例3:李某,女,68岁,患支气管哮喘已有三年,症状表现为胸闷、咳嗽等,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胶囊剂进行治疗。一日三次,每粒0.4g,每次2粒,每7天为一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服药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出现,症状得到明显治愈,并发症全部消除。无复发。
病例4:王某,齐某,男,40岁,患有支气管哮喘已有两年,常年咳嗽、胸痛,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贴敷剂进行治疗。每次将6g的药物涂到患者的肺俞、天突、膻中或者云门穴位,并用一次性胶贴贴于穴位,一日一贴,7天一个疗程,治疗进行2个疗程。服药过程中,未出现不适感觉,服药之后,症状明显治愈,恢复健康状态,并且后期跟进观察半年,没有再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苦杏仁10~20份,石膏10~20份,甘草10~25份,前胡10~25份,百部10~20份,紫菀10~25份,款冬花10~30份,桔梗10~20份,白芍10~25份,远志10~20份,旋覆花10~20份,薤白10~25份,蒲公英10~25份,五味子10~30份,紫苏子10~30份,茯苓10~30份,桂枝10~30份,桑叶10~20份,蛤壳10~20份,葶苈子10~20份,化橘红10~20份,浮海石10~20份,阿里红10~20份,青黛10~25份,淫羊藿10~20份,蝙蝠草10~20份,半夏曲10~25份和射干1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苦杏仁10~15份,石膏10~15份,甘草10~15份,前胡15~20份,百部15~20份,紫菀10~25份,款冬花10~20份,桔梗10~15份,白芍10~20份,远志10~15份,旋覆花15~20份,薤白10~20份,蒲公英15~25份,五味子15~20份,紫苏子20~30份,茯苓15~30份,桂枝10~25份,桑叶10~15份,蛤壳10~15份,葶苈子15~20份,化橘红15~20份,浮海石10~15份,阿里红10~20份,青黛10~25份,淫羊藿10~15份,蝙蝠草10~20份,半夏曲10~20份和射干1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苦杏仁10~20份,石膏15~20份,甘草15~25份,前胡15~25份,百部10~20份,紫菀15~20份,款冬花20~30份,桔梗15~20份,白芍20~25份,远志15~20份,旋覆花10~15份,薤白20~25份,蒲公英10~15份,五味子10~30份,紫苏子10~20份,茯苓10~15份,桂枝20~30份,桑叶15~20份,蛤壳10~20份,葶苈子10~20份,化橘红10~15份,浮海石10~20份,阿里红15~20份,青黛15~20份,淫羊藿15~20份,蝙蝠草10~15份,半夏曲20~25份和射干15~2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苦杏仁、甘草、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提取2-5小时的挥发油,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药渣备用;
b、取所述步骤a的药渣和石膏、桔梗、白芍、远志、旋覆花、薤白、蒲公英、五味子、紫苏子、茯苓、桂枝、桑叶、蛤壳、葶苈子、化橘红、浮海石、阿里红、青黛、淫羊藿、蝙蝠草、半夏曲、射干,加60-90%乙醇,浸泡0.5-1.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第一次加5-10倍量,第二次加5-10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得滤过液;将上述滤过液合并滤过,将滤过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醇沉两次,调乙醇浓度60-90%,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10-1.50,得浸膏;
c、取所述步骤b得到的浸膏,加入所述步骤a的挥发油及植物油适量,植物油占所述浸膏和所述挥发油总质量的1%-3%,混合,用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不断搅拌,冷至室温,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苦杏仁、甘草、前胡、百部、紫菀、款冬花所含挥发油的提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提取方法为膜分离技术、超滤、醇沉、高速离心或大孔树脂方法。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所有所述原料药加5-7倍量的水浸泡30~45分钟,加热煮30~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a,药渣备用;将上述药渣加5-7倍量的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5~4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b,药渣备用;将上述药渣再加5-10倍量的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5~50分钟,过滤得煎煮液c;合并煎煮液a、煎煮液b、煎煮液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08;过滤、静置30~36小时,得浓缩液;然后将冰片、薄荷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结晶物,将上述浓缩液、结晶物和10倍量的乙醇混和浸泡8~10天,过滤,静置,取上清液装入医用喷雾器中。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喷雾剂的使用办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盛取所述喷雾剂的喷雾剂瓶对准咽喉部位喷射,每次2~3下,一日三次,七天为一个疗程。
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药物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或贴剂。
CN201310403971.6A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78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3971.6A CN103417886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3971.6A CN103417886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7886A true CN103417886A (zh) 2013-12-04
CN103417886B CN103417886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4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397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7886B (zh) 2013-09-06 2013-09-06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788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0936A (zh) * 2014-03-14 2014-06-18 刘瑞青 一种治疗寒饮停肺证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CN105726673A (zh) * 2016-02-24 2016-07-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671225A (zh) * 2022-11-24 2023-02-0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针对儿童肺炎恢复期慢性肺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623A (zh) * 2009-01-09 2009-08-12 常为民 气管炎丸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2623A (zh) * 2009-01-09 2009-08-12 常为民 气管炎丸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0936A (zh) * 2014-03-14 2014-06-18 刘瑞青 一种治疗寒饮停肺证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CN105726673A (zh) * 2016-02-24 2016-07-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671225A (zh) * 2022-11-24 2023-02-03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针对儿童肺炎恢复期慢性肺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5671225B (zh) * 2022-11-24 2023-08-01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针对儿童肺炎恢复期慢性肺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7886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8284B (zh) 用于治疗小鹅瘟的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75B (zh)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172B (zh) 用于治疗乌龟肠胃炎病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5728B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9903A (zh) 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21A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46A (zh)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886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57B (zh) 治疗小儿发热高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
CN104001045A (zh) 一种用于治疗犬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331B (zh) 治疗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喷剂
CN106822660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3520643B (zh) 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190A (zh) 用于治疗寒热错杂型哮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145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283A (zh) 一种治疗脾虚湿蕴型黄褐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44B (zh) 用于治疗痰瘀型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75A (zh) 一种治疗风寒闭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224A (zh) 一种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五味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37689A (zh) 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CN108524861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6842B (zh) 一种用于戒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643A (zh) 一种治疗小儿水气凌心型哮喘的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7736A (zh) 一种缓解肠胃不适引起便秘的艾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Weiye

Inventor after: Han Xiudi

Inventor after: Luan Nianxu

Inventor after: Dai Xudo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Yip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30

Address after: 266000 Jiaozhou Road, Shandong, China, No. 1, No.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Address before: 250000 Shandong City, Ji'nan, No. ten via road 4, building 4, unit 25156, 402

Applicant before: Liang Yip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